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地理世界

_44 佚名(现代)
-- 701
286世界地理概览
城,其次为瓜达拉哈拉。
对外贸易 美、加两国发达的工农业和巨大的生产能力以及其他国家的单一经济,形成外贸型的经济结构,进出口贸易十分发达,对国际市场有较大的依赖性。大宗出口商品主要为农林产品和矿产品,如小麦、大豆、原油、木材、纸浆、纸张、蔗糖、香蕉、铝土、镍和钾盐等,美、加两国还大量出口电子、仪表、飞机、汽车、各种机械和化工产品。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外贸国之一。
交通运输 北美洲的交通运输业比较发达。大宗外贸商品主要靠海运,重要的国际性海港有纽约、新奥尔良、休斯敦、巴吞鲁日、费城、洛杉矶、巴尔的摩、诺福克、温哥华、蒙特利尔、科隆、哈瓦那等。
近年来集装箱运输发展迅速,纽约的伊利莎白、奥克兰、西雅图、洛杉矶的长滩为重要的集装箱港口。
美、加两国以高速公路为骨干的公路网四通八达,公路运输已成为主要的陆上运输形式。洲内各国之间,以及洲际客运主要靠航空。
芝加哥、亚特兰大、纽约、奥克兰、迈阿密、休斯敦、洛杉矶、温哥华、多伦多、渥太华、墨西哥城、拿骚和哈瓦那为主要国际航空中心。铁路通车里程虽仍居世界前列,但铁路客运日趋萧条,主要用作货运。
(李春芬 汤建中)
科迪勒拉山系(Cordillera)
世界最长的褶皱山系。纵贯南、北美洲大陆西部,北起
-- 702
世界地理概览386
阿拉斯加,南至火地岛,绵延约15000公里。由一系列平行的山脉、山间高原和盆地组成,属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北美科迪勒拉山系宽约800~1600公里,海拔1500~3000米,包括东、西两列山带和宽广的山间高原—盆地带。
东带以落基山脉为主体(见落基山脉)。
西带又可分内、外两带。
内带自北向南包括阿留申山脉、阿拉斯加山脉、加拿大海岸山脉、喀斯喀特-内华达山脉和加利福尼亚半岛山脉等。外带北自阿拉斯加南岸的科迪亚克岛起,南至加利福尼亚半岛,主要为沿海岛山带及美国境内的海岸山脉。
东、西两列山带之间为山间高原和盆地,自北往南有育空高原、不列颠哥伦比亚高原、哥伦比亚高原、盆地与山脉区和科罗拉多高原等。
科迪勒拉山系进入墨西哥境内,主要为墨西哥高原及其两侧的东、西马德雷山脉。高原海拔900~2500米,自北向南增高。
东马德雷山海拔1500~3000米,西马德雷山大部分呈高原状态,海拔2000~3000米。北纬19°线附近为一东西向的火山带,其南为南马德雷山。
科迪勒拉山系自南马德雷山向南,宽度变窄,成两支分别经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伸入南美大陆。南美科迪勒拉山系以安第斯山脉(见安第斯山脉)为主干,宽约300~800公里,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其最高峰汉科乌马山,海拔7010米,为西半球第一高峰。
科迪勒拉山系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几乎包括了地球上所有气候-生物带,并形成多种不同的垂直带结构。高山多发育现代冰川。
高大的山系还对美洲大陆气候和水文网的分布,
-- 703
486世界地理概览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乃至横贯大陆的交通,都产生重大影响。
自然资源丰富。北美洲西北沿海和南美洲的赤道附近以及安第斯山南部,森林茂密,水能丰富。有铜、铅、锌、锡、金、银、石油、煤、硫磺和硝石等多种矿藏。墨西哥、中美地区和安第斯山中部是印第安人古文明的发祥地。
(应定华)
落基山脉(Rocky
Mountains)
北美科迪勒拉山系东带山脉的主体。纵贯加拿大和美国西部,北连马更些山脉和布鲁克斯山,南与墨西哥境内的东马德雷山脉相接。全长4500公里。海拔一般为2000~3000米,最高峰埃尔伯特山4399米。
山体范围大,构造和地形复杂,南北差异明显。黄石国家公园以北的北落基山,东部有条状山脉和断层谷地相间,西部在美国境内深受切割,山岭和谷地间错分布。黄石国家公园至怀俄明盆地的中落基山,宽度较大,西部也有条状山脉与谷地相间;东部山体断续延伸,走向不一,其间隔以宽广的盆地。怀俄明盆地以南的南落基山,由2组南北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山体高耸,有埃尔伯特山等48座海拔在4200米以上的高峰,为整个山脉最雄伟的部分。第四纪时,落基山区经受了强烈的冰川作用,冰川侵蚀地貌分布很广,海拔较高的峰峦还有现代冰川,地处高纬的北落基山尤为明显。
落基山脉是北美大陆重要的气候分界线。对极地太平洋
-- 704
世界地理概览586
气团东侵和极地加拿大气团或热带墨西哥湾气团西行起屏障作用,导致大陆东、西降水的巨大差异,并对气温分布产生一定影响。
其西以冬雨为主,除北纬40°以北的沿海和迎风坡降水较多外,年降水量皆在500毫米以下,冬季气温则高于同纬度东部各地,其东以夏雨为主,除北部高纬地区和紧靠山地的部分大平原地区降水较少外,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上。
落基山脉也是北美大陆最重要的分水岭,除圣劳伦斯河外,北美几乎所有大河都发源于此。山脉以西的河流属太平洋水系,山脉以东的河流分别属北冰洋水系和大西洋水系。
落基山脉是北美东西交通的天然障碍。但也有少数山口可通铁路和公路,现有9条铁路穿越。
矿产资源丰富,为北美著名的金属矿区,加拿大镜内苏里文的锌,美国境内比尤特和宾翰的铜、银、锌、铅,科达伦的铅、银、锌,科莱马克斯的钼等,都很著名。伐木业主要分布在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北部较湿润的山区。畜牧业(牛、羊)主要分布在南落基山,山地用作夏季牧场,盆地为冬季牧场。耕作业只限于土质较好、有灌溉条件的谷地或适宜旱作的地区。
山区景色奇特优美,有落基山、黄石、大蒂顿、冰川等国家公园以及月火山口、恐龙、大沙丘、甘尼森河布莱克峡谷等游览胜地。
(应定华)
-- 705
686世界地理概览
内华达山脉(Sierra
Nevada)
北美洲科迪勒拉山系西缘山地的组成部分。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东部,北起拉森峰,南止蒂哈查皮山口,分别与喀斯喀特山和太平洋沿岸山地相接,全长640公里;东、西介于大盆地和加利福尼亚中央谷地之间,宽80~130公里。
东坡断崖平直陡峻,拔起于东侧大盆地之上,相对高差达1500~3000米;西坡较缓,但深受河流切割,形成许多深邃的峡谷,如著名的约塞米蒂谷深达1600米。山体连绵高峻,平均海拔1800~3000米,有10座海拔在4300米以上的山峰,其中惠特尼山海拔4418米,为美国本土的最高峰。
西坡面迎太平洋湿润气流,降水量较多,森林茂密,有黄松、糖松、道格拉斯冷杉、红杉等,为美国重要林区;雪线高度3600多米,发育现代冰川;费瑟、默塞德等10余条河流均顺坡西流,注入加利福尼亚中央谷地的萨克拉门托河和圣华金河,是该地区农业灌溉和城市用水的重要水源;小湖泊众多,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塔霍湖(502平方公里)
,也是美国第二深湖(501米)。东坡气候干旱,植被稀疏,以灌木和草类为主。湖泊、瀑布、峡谷、奇峰、森林、冰川等,构成山区独特的自然景色,辟有约塞米蒂等3个国家公园和许多州立公园、游览地。
(惠康才)
-- 706
世界地理概览786
阿巴拉契亚高地(AppalachianHighland)
在北美洲东部。东、西介于大西洋沿岸平原与中部平原之间,北起纽芬兰岛,经加拿大东南沿海和美国东北部,至亚拉巴马州中部,东北—西南走向,北窄(130~160公里)
南宽(480~560公里)
,全长约2600公里。
主要为平缓的高原、丘陵和谷地,海拔300~600米,仅局部地带保持海拔较高的狭长山地。大致以纽约附近为界,分西南和东北两区。西南区自东向西依次排列着山麓台地、蓝岭、岭谷区和阿巴拉契亚高原4个地貌单元。
山麓台地也称皮德蒙特高原,海拔300~360米,向东缓倾,与沿海平原以陡崖相接,河流经此陡落,构成著名的“瀑布线”。蓝岭为一崎岖山地,自北向南增高,南部海拔1800米以上,其中米切尔山海拔2037米,为美国东部的最高点。岭谷区岭谷相间,发育格状水系。阿巴拉契亚高原约占本区一半面积,起伏和缓,海拔300~600米,包括俄亥俄河以北、地面割切较深的阿勒格尼高原和以南的坎伯兰高原。
东北区以新英格兰高地为主体,海拔300~500米,向东、南倾斜,其构造、地形特点与山麓台地相当;高地西侧为怀特山、格林山等狭长山岭和哈得孙-尚普兰谷地,分别与蓝岭和岭谷区相当,但范围较小。第四纪冰期时,东北区曾受大陆冰川侵袭,冰蚀和冰碛地貌广布。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蓝岭地区可达1750毫米。
森林茂密,自北而南有云杉-冷杉林、桦、山毛榉、椴、糖
-- 707
886世界地理概览
槭、铁杉、白松和栎树林等。矿藏丰富,拥有世界最大的石棉矿。美国最大的煤产区,并产铁、铅、锌和大理石、花岗石等。自然风光优美,辟有4个国家公园、许多州立公园和游览地;著名的阿巴拉契亚小道从缅因州伸至佐治亚州,全长3254公里,为远足者往来的小道。 (惠康才)
科罗拉多高原(ColoradoPlateaus)
位于美国西南部,地跨美国犹他州、科罗拉多州、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那州。面积32.5万平方公里。
广大地区由一系列台阶状高原组成,在科罗拉多河以南有通过连续的火山喷发而成的圣弗兰西斯科山。
第四纪以来,高原曾大幅度上升,高度介于2100~3000米,促使科罗拉多河及其支流的深刻下切,形成多条深邃的峡谷,其中以科罗拉多大峡谷最为著名,全长350公里,为世界上最长的峡谷。
高原属亚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全区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部分地区不足250毫米,自北向南递减,特别是西南部最为干燥。冬温夏热,气温的年较差大,一般在20℃以上,冬季各月平均气温多在7℃以上。
高原主要生长旱生灌木。一半以上面积覆盖森林,但商品林地极有限,植被分布具有垂直结构。 (褚劲风)
-- 708
世界地理概览986
科罗拉多大峡谷(GrandCanyonColorado)
世界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科罗拉多高原上,在科罗拉多河中游。东起小科罗拉多河汇入处,西至内华达州界附近的格兰德瓦什崖,全长350公里,最大深度1740米。谷顶部宽6.5~29公里,往下收缩,下部成V字形。
谷底水面宽度不足1公里,最窄处仅120米。
河流曲折蜿蜒,河床坡降每公里1.5米,水流湍急,流速每小时25公里。
水深10~15米,夏季周围山地冰雪融水下注,增深至15~18米。
谷壁呈阶梯状,南壁海拔1800~2100米,气候干暖,植物稀少;北壁比南壁高400~600米,气候寒湿,林木苍翠。谷底海拔760~800米,气候干热,呈荒漠景色。
从谷底向上,沿崖壁出露着从前寒武纪到新生代的各期岩系,水平层次清晰,并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岩性软硬不同、颜色各异的岩层,被外力作用雕琢成千姿百态的奇峰异石和峭壁石柱。随着晖明阴晦的天气变化,水光山色变幻无穷,蔚为奇观。
1919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将大峡谷最深的一段(长约170公里)正式辟为国家公园,面积2728平方公里。现每年游客逾200万。
(蒋长瑜)
-- 709
096世界地理概览
墨西哥高原(AltiplanicieMexicana)
位于北美洲美国本土境内干旱与半干旱的山间高原与大盆地地区之南。
高原及其边缘山脉占墨西哥全国面积的56,A统称为墨西哥高原。高原东、西、南三面边缘为马德雷山脉所环绕。南马德雷山隔巴尔萨斯谷地为火山带,火山带之北与东、西马德雷山之间的广大地区为墨西哥高原主体。主体部分面积约66.6万平方公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抬升。以北纬23°~24°附近的山脉为界,分为两部分:北部高原海拔800~1000米,内有许多被低山围绕的沉积盆地,如马皮尔盆地、迈兰盆地等,通称“北部盆地”
;南部高原地势较高,海拔2000~2500米,地处墨西哥国土中央,又称中央高原,内有许多湖泊和山间谷地,如托卢卡谷地(2800米)
、墨西哥谷地(2300米)
、普埃布拉谷地(2200米)
等,高原富含铝、锌、锑、汞、银、锰等矿产资源。
沿西马德雷山脉,东南经火山带至南马德雷山东部为高原的主要分水岭。分水岭以西和以南河网较密,河流多注入加里福尼亚湾或直接注入太平洋。其中以巴尔萨斯河为首的树枝状水系,是高原最大的水系。分水岭以东和以北,以及东马德雷山以西的广大地区,大部分气候干燥,河网稀疏。
具有热带高原的气候特征。气候温和,由于高原的存在及其自北向南升高的地势,抵消了温度由北向南的增高。整个高原最热月一般为20℃左右,最冷月亦超过10℃。
除局部
-- 710
世界地理概览196
向风地段外,大部分地区雨水短少。全年降水量多在250~1000毫米,自南向北减少,北部一带仅约250~500毫米。
(褚劲风)
大 平 原(GreatPlains)
位于北美洲中部,西自落基山东麓,东至科迪勒拉山脉,长约3600公里,宽500~800公里。
大部分地区起伏和缓。
海拔从1800米向东逐渐递减至500米。
密苏里河以北和以东曾受大陆冰川侵袭,冰碛地貌广布,内布拉斯加州西部则分布风积沙丘。在普拉特河以南的中部地势最高,海拔1500~1800米,有高平原之称,包括新墨西哥州与德克萨斯州的埃斯塔卡多平原、得克萨斯州的爱德华平原。
河流顺地面坡度自西向东流贯,河道长而直,相互平行。
主要河流有密苏里河、黄石河、普拉特河、堪萨斯河、阿肯色河等。
大平原地跨温带和亚热带,北部冬冷夏暖,南部冬温夏热,南北之间气温相差悬殊。
降水量较少,一般介于250~750毫米之间,并由东向西逐步递减。 (褚劲风)
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River)
世界大河之一,北美洲最长的河流。位于北美大陆中南
-- 711
296世界地理概览
部。
发源于美国明尼苏达州西北部海拔501米的艾塔斯卡湖,向南注入墨西哥湾,长达3950公里。
若以其最大支流密苏里河的源头雷德罗克湖计,全长6262公里,为世界第四长河。
干、支流流经美国31个州和加拿大2个省,流域北起五大湖附近,南达墨西哥湾,西止落基山,东至阿巴拉契亚高地,面积达32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洲总面积18,居世界第五位。
A西边的支流比东边多而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不对称的树枝状水系。水量丰富,近河口(维克斯堡)的年平均流量达1.88万立方米秒。
A从源头艾塔斯卡湖至明尼阿波利斯和圣保罗为上游,长约1010公里,接纳明尼苏达河等支流。
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河流两侧冰川湖泊和沼泽星罗棋布,湖水往往形成急流、瀑布;而后注入干流。近明尼阿波利斯处,流经1.2公里长的峡谷急流带,总落差19.5米,形成著名的圣安东尼瀑布(落差5.4米)。
由明尼阿波利斯和圣保罗至俄亥俄河口的开罗为中游,长约1373公里,两岸先后汇入奇珀瓦河、威斯康星河、得梅因河、伊利诺伊河、密苏里河(右岸最大支流)和俄亥俄河(左岸最大支流)。
圣路易斯以北河段,河床坡度大,两岸悬崖峭壁,多急流险滩。圣路易斯附近谷地开展,平均宽10~15公里。圣路易斯以南,河床比降减小,自开普吉拉多角以下,河流弯曲度明显增大,河谷逐渐变宽,俄亥俄河汇入处河面宽达2.4公里。开罗以下为下游,长约1567公里。主要支流有怀特河、阿肯色河、亚祖河和雷德河等。流经平原地区,河面宽度一般为730~1370米(雷德河口以下,有一河段宽仅274米)
,比降小(平均每公里下降小于9.5厘
-- 712
世界地理概览396
米)
,水流缓慢,多曲流、牛轭湖和沙洲。河口地区共有6条汊道。河流年平均输沙量4.95亿吨,在河口堆积,平均每年以96米的速度向海伸展,形成了远远伸入海区的鸟足状三角洲,总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
流域内各地气候条件不一,致使水文特征颇有差异。上游3~7月为洪水期,其中4月由于春季融雪和雨水补给,出现全年最高水位,6月因降水增多产生次高水位,12月为低水位。中游因密苏里河注入,年平均流量增至5800立方米A秒,3~8月为洪水期,最高水位推迟到6月出现。下游由于俄亥俄河提供干流57%的水量,年平均流量猛增到1.34万立方米秒,1~6月为洪水期,4月为最高水位,10月出现最A低水位。但接纳雷德河后,洪水期为2~7月,最高水位发生在4~5月,最低水位在9月。
密西西比河是美国内河交通的大动脉。
近50条支流可通航,干支流通航里程总长2.59万公里,其中水深在2.74米以上的航道9700公里(含干流通航里程长约3478公里)。
海轮直通距河口395公里的巴吞鲁日。除干流上游和伊利诺伊河、密苏里河1~2月结冰外,全年皆可通航。经伊利诺伊等运河,可与五大湖-圣劳伦斯海路相通;从河口新奥尔良港经墨西哥湾沿岸水道,向西可至墨西哥边境,向东可至佛罗里达半岛南端,现已构成为江河湖海相连、航道四通八达的现代化水运网,沿岸主要港口有圣路易斯、孟菲斯、巴吞鲁日、新奥尔良等。
密西西比河水系是美国中南部农业灌溉以及生活和工业用水的主要水源,流域内水力蕴藏量2630万千瓦,主要分布
-- 713
496世界地理概览
在俄亥俄河及其支流上,开发程度较高。 (应定华)
育 空 河(YukonRiver)
北美洲主要河流。
源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西北部,西距太平洋仅24公里;流经育空地区中南部和美国阿拉斯加州中部,注入白令海的诺顿湾。
全长3185公里,流域面积85万平方公里。
其中1149公里河段在加拿大境内,约占总流域面积13;2036公里河段在美国阿拉斯加境内,约占总流域A面积23。
育空河的源流总称上育空河,其最上源为出自海岸A山脉的尼苏特林河,向北流经一系列峡谷,汇集几条小河,并依靠附近湖泊补给水源。在怀特霍斯以下进入育空高原,河流深切;在塞尔扣克堡处与源出马更些出西麓的佩利河汇合后,开始了主流行程。上育空河水量较丰,河道易变,多急流和峡谷。主流向西北流,河道曲折,接纳斯图尔特河、克朗代克河等支流,在伊格尔附近进入阿拉斯加,海拔约300米,并保持原流向。在育空堡接纳波丘派恩河后,河流折向西南,形成直角形大弯。河段经过平坦宽广的河谷盆地,最宽处达64公里,多移动的砂坝和满布针叶林的低岛。
再经过长约177公里的狭长山谷后,至塔纳诺,接纳重要支流塔纳诺河,海拔降为90米,从此育空河流贯于平坦的低地,河宽均在3.2公里以上,水流迂缓混浊,有许多曲流。在支流科尤库克河汇入处,河道改向南,入海前转向北,又形成一个大弯。
河口形成面积达23000平方公里的三角洲,地势低下,
-- 714
世界地理概览596
湖沼、河汊广布。上游道森处的年平均流量为2094立方米A秒,6月汛期和3月枯水期的水量差异很大。
河口处年平均流量为6800立方米秒。
10月至翌年6月河流冰封,上游解冻A早于下游,春末夏初浮冰拥塞,易发生“凌汛”。富水力资源和鱼产,但航利不大。流域内主要经济活动是采矿业。重要城市有费尔班克斯、道森、怀特霍斯等。 (蒋长瑜)
科罗拉多河(RiverColorado)
北美洲西部主要河流。
干流源出美国科罗拉多州中北部,南落基山脉中的弗兰特岭西坡,向西南流经犹他、亚利桑那、内华达、加利福尼亚等州和墨西哥西北端,注入加利福尼亚湾。全长2333公里,其中145公里在墨西哥境内。沿途接纳格林河、圣胡安河、小科罗拉多河、维尔京河和希拉同等50多条支流,流域面积64.7万平方公里。落基山区降水较多,并有冰雪融水补给,故上游水量较丰,支流较多。中、下游地区大部分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不足250毫米,加以蒸发、渗漏、灌溉等耗水,支流较少,水量渐减。河口年平均流量311.5立方米秒,季节变化很大。
4~5月洪水期A可达1982~3115立方米秒,枯水期仅为85立方米秒,相A A差23~36倍。含沙量很高,河水混浊,呈暗褐色,“科罗拉多”在西班牙语中即“染色”之意。
每年泥沙入海量1.63亿吨,河口不断向前推进,现河口比古代河口(尤马)推进近100公里。
河口三角洲面积8600平方公里。
河流比降很大,从
-- 715
696世界地理概览
河源到河口总落差3500多米,富水力资源,尤其是流经科罗拉多高原的中游河段,因第三纪以来高原大幅度抬升,河流强烈下切,形成一系列深邃峡谷,适宜筑坝建电站。其中世界陆地上最长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全长350公里,最深达1740米。
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科罗拉多河已先后兴建起胡佛、戴维斯、帕克、格伦峡谷等大坝和水库,以及科罗拉多河—大汤姆逊河等跨流域调水工程,总库容达740亿立方米,水电已开发约60%,灌溉流域内外约5000万亩农田,并向加利福尼亚州南部20个城市供水,通过综合治理,基本控制住了洪水和泥沙;在旅游等方面也发挥巨大效益。科罗拉多河对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西北部干旱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素有“美洲尼罗河”之称。
(惠康才)
哥伦比亚河(ColumbiaRiver)
北美洲西部大河之一。源出加拿大落基山西坡的哥伦比亚湖(海拔820米)
,流向西南,于美国本土西北部的阿斯托里亚注入太平洋。全长1953公里,流域面积67.1万平方公里,其中在加拿大境内分别为748公里和10.4万平方公里。
干支流多急流瀑布,总落差达820米,大部分河段流经深谷。
从源头起,先向西北流,后南下经不列颠哥伦比亚高原南部,再经美国境内的哥伦比亚高原北缘和西缘,接纳其最大支流斯内克河(长1609公里)
后,向西穿过喀斯喀特山脉峡谷区,
-- 716
世界地理概览796
注入太平洋。水量大,河口年平均流量7860立方米秒。水A位季节变化小,春夏有冰雪融水补给时较高,冬季较低。河流含沙量小,河谷比降大,基岩抗蚀性强,有利于兴建水利工程,估计水力储量达4000~5000万千瓦,是世界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之一。
河流的综合开发始于20世纪30年代,沿干支流兴建许多大小水坝。其中以大古力水坝规模最大,高168米,坝后水库罗斯福湖长240公里,库容量117.9亿立方米,装机容量648万千瓦,为美国最大的水电站。水电的开发促进了炼铝等工业的发展,也使流域内的斯内克河平原、华盛顿州中东部以及俄勒冈州中北部和西部的威拉米特河谷等夏季干旱少雨地区得到灌溉。远洋轮可达离河口179公里的波特兰港,此段航道水深11米;借助船闸可上伸至达尔斯水坝(航程298公里)
;水深4.3米的航道,驳船可上达三城(航程512公里)和刘易斯顿(航程742公里)。河流下游盛产鲑鱼。流域内的河流、湖泊和水库,辟有划船、钓鱼等游乐设施。 (应定华)
圣劳伦斯河(SaintLawrenceRiver)
北美洲东部大河,五大湖的出水道。出自安大略湖东北端,呈西南—东北流向,注入大西洋圣劳伦斯湾,全长1287公里,流域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
五大湖-圣劳伦斯水系以在德卢斯附近注入苏必利尔湖的圣路易斯河源头起算,全长3057公里,流域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美国和加拿大两国
-- 717
896世界地理概览
约各占一半。
圣劳伦斯河从安大略湖口至蒙特利尔为上游,长约300公里,前23河段构成加、美两国边界。
因河床基岩突露,形A成许多小岛,在湖口以下64公里内计有1700余个,称为千岛河段。河面海拔从湖口处的75米降至蒙特利尔附近的7米,落差达68米,多浅滩,水流湍急,富水力资源。河宽约2公里,局部河段更宽,形成圣弗朗西斯湖等湖泊;在蒙特利尔以西,接纳最大支流渥太华河。
蒙特利尔至魁北克为中游,长256公里,河宽同上游,水深增加;落差6米,流速减缓;接纳南岸支流黎塞留河等,局部河段形成圣彼得湖。魁北克以下为下游,长700多公里,接纳萨格奈河等支流;河面展宽,水深增至10~30米,流速更缓;河口处沉降,形成宽达145公里的三角湾。
海潮沿河上溯800余公里,至中游三河城以西,使水面抬升达5.8米。圣劳伦斯河属雨雪补给型。因有五大湖水体调节,加以流域内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水量丰沛而稳定。
河口年平均流量10054立方米秒,流量年变幅仅A70%左右。含沙量较小。每年12月至翌年4月河流封冻。河中富水产,有鲟鱼、鲈鱼、鳟鱼、青鱼、沙钻鱼等。
早期阿尔衮琴和易洛魁两族印第安人沿河居住,以狩猎、农耕为生。
1535年法国探险家最先率船队溯河而上,此后它一直是大西洋岸进入加拿大内地探险、开发和移民定居的天然走廊。
17世纪末以来,航道条件逐步改善,尤其是在水浅流急的上游河段,到1900年已先后修筑了6条运河和22座船闸,能通过吃水4.3米的船只。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加、美两国共同投资,整治和扩建安大略湖至蒙特利尔的圣劳伦
-- 718
世界地理概览996
斯航道。
工程于1951年开始,1959年竣工,通过修筑3条运河和7座船闸,调节河面落差,开辟了一条可供吃水8.2米船只出入的深水航道。同时在康沃尔、博阿努瓦等地兴建大型水电站,总发电能力350多万千瓦。五大湖-圣劳伦斯河谷地区是加、美两国人口、城市集中和工农业发达地区,深水航道的开辟为其提供了巨大的货运动脉,密切了大湖与大西洋的联系,具有重要经济意义。 (蒋长瑜)
巴拿马运河(Panama,Canalde)
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国际航运水道。位于中美洲巴拿马共和国中部。北起加勒比海利蒙湾岸的克里斯托瓦尔,南至太平洋巴拿马湾岸的巴尔博亚,长68公里,加上两端海湾中深水航道,全长81.8公里,宽152~304米,水深13.5~26.5米。
运河地处巴拿马地峡(南、北美洲分界线)最狭窄的地段,又当塔瓦萨拉山和圣布拉斯山之间的缺口(海拔84米)
,北有注入加勒比海的查格雷斯河,南有注入太平洋的格兰德河。运河即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凿通两山之间的缺口(现为库莱布拉航道)而建成。因地峡与海面存在高差,大部分河段水面高出海面26米,在南、北出入口处各设3道水闸,以调节水位,为水闸式运河。海轮由大西洋航经巴拿马运河驶向太平洋,首先驶入长约12公里、宽150米、水深12.6米的利蒙湾深水航道至克里斯托瓦尔港;通过由3座船闸组成
-- 719
007世界地理概览
的加通水闸后,水位升高26米,进入加通湖。该湖航道长约38公里,宽150~300米,深13.7~26.5米,其航向转为东南,略呈“S”形,航至甘博阿;然后入库莱布拉航道,又称盖拉特航道,长13公里,宽152米,水深13.7米;再经佩德罗-米格尔船闸、米拉弗洛雷斯湖小段航道、以及由2座船闸组成的米拉弗洛雷斯水闸,水位复降至海面,抵巴尔博亚;最后是巴拿马湾深水航道,长13公里,宽152米,水深13.7米。
运河的6座船闸均为双道对开闸门结构,以便来往船只可同时对开过往。
各船闸闸室一般长305米,宽33.5米,深12.5米。通常通过的船只限于船体长300米、宽30米,在6万吨级以下。
沿途有较完善的照明设施,可昼夜开放,日通过能力为海轮48艘。
船只通过运河约需8小时,加上编队、等候时间则为15小时左右。
巴拿马运河大大缩短了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航程,方便了拉丁美洲东海岸与西海岸以及与亚洲、大洋洲的联系。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