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心理训练

_4 刘丽 (现代)
七、干预和防治青少年自杀的一些建议
(一)科学认知。
1.科学认知青少年自杀的问题。
科学认知青少年自杀的问题,首先就要正确承认青少年自杀问题与处理问题达到最佳状态的差距的存在方式,既不要否认和逃避它,也不要过分渲染它,而要正确、科学地认知它。只有这样问题才能最终得到应有的处理。需要指明的是干预和防治青少年自杀问题是一个长时间的综合性过程,需要专家学者的不断研究和探讨,更需要全民参与,但需低调控制。
2.干涉青少年自杀。
当青少年正准备将自杀意念转变为自杀行为的时候,任何发现者都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干涉自杀行为发生。干涉青少年自杀是一个操作性要求很强的工程。自杀实施阶段的确是干涉自杀行为的最敏感、最困难的阶段。但发现者可以从干预自杀者意识、情绪、记忆、思维、意志等方面入手,采取灵活多样并富有启发性的手段对青少年自杀者进行干涉,在没有有效干涉方案时,干涉者应尽力获取更多的干涉时间,争取其他援助。
家长期望过高造成的过分管束和对孩子失望而放弃管教,使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或自卑心理,成为青少年自杀的最主要原因。资料显示,青少年自杀案例中60%是抑郁和精神分裂症造成的。尽管疾病是可以医治的,但由于患者不知情而不能获得适当的治疗。
自杀可以预防。建立青少年的自信心是首要基础。自信能保护青少年远离精神压力及精神沮丧,并能够积极应对生命中的艰难和曲折。而自信程度取决于身体、社会关系及学业方面的发展程度。如要树立很强的自信心,青少年必须建立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可行的人生哲学。
所以,在青少年教育中要反复强调孩子的成功经验,并鼓励其积极的自我评价;不要强求孩子达到完美程度;让孩子感受到亲人、老师的爱等,这些都是培养青少年自信的方法。教育部门应督促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及巩固,鼓励青少年正确对待自己的感情,养成向父母、朋友、医生交流沟通的习惯。选择相互信任的沟通,对预防心理压力或有自杀危险的青少年是非常重要的。
防止校园暴力的发生,提供救助单位的信息,如危急及紧急救助热线等。有可能的话,成立包括教师、医生、心理学家及社会工作者在内的心理问题预防团队,团队应与社区相应机构紧密合作。
3.预防青少年自杀。
自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复杂的过程才形成的。
(1)自杀是有征兆的,大部分青少年自杀者由于求生的本能都有明显或间接的求助信息。例如与好友道别、将事情安排妥当。根据一项调查自杀报告显示,有70%的人在自杀前曾经向身边的家人及朋友显示其自杀的意图;而有30%的人曾多次向家人或其他人以不同方式表示其自杀的意图。其实自杀者在作最后的决定前,很大程度会表现出内心的痛苦及犹豫,若自杀者身边的人能及时察觉并加以援助,可能会阻碍悲剧的发生。
(2)控制自杀念头。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30%~50%的自杀者都曾有过一次或多次自杀念头。对于性格健康,家庭关系好的人,自杀意念可能只是一闪而过,很少发展为真正的自杀行动;而性格或精神卫生状况存在问题的人在缺乏社会支持时,自杀念头有可能转变为自杀的行为。所以应该从控制自杀念头入手,这是防御自杀的最佳时期。
(3)为孩子营造和谐环境。采取有效措施净化社会环境,有效控制渲染自杀情绪、气氛的大众传媒,并且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和社会舆论来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大环境,建立一种尊重生命的良好社会文化氛围。
(4)从家庭环境上,要形成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家长首先要充分理解自己的子女。要设身处地从青少年的角度去思考。尽量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家长切忌让孩子感到孤独,缺乏爱的家庭是有某种危险性的。父母自己的言行要成为子女热爱人生的榜样,提升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从小培养珍重生命的严肃感情,使青少年趋向良好典型的认同,遇事向积极方面发展。我国青少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应具备生活挫折的耐受力。特别是发现子女心情抑郁、心事重重时,父母应引起警惕,及时与学校联系,共同找出缘由,帮助子女解除障碍,减少危险因素。
(5)从根本上说,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保护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减少和遏制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消极因素,是社会预防和矫正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基本措施。我们应当不让青少年过多地接触有关自杀的新闻,特别是在缺乏指导下去了解自杀的事实和过程。
(6)已经发现危险性的青少年,教育单位应迅速与家长联系进行个别指导。应由与青少年关系最深的监护人反复进行教育谈话,细心地劝说、开导并设法解决具体问题,以切断青少年的自杀念头。对自杀未遂的学生,首要的问题是教育单位和家庭一起协力恢复学生的身心健康。最重要的是应该弄清楚学生自杀的原因和动机,双方共同商量定出妥善的处置方法。
(7)社会还必须提倡爱心。生活中自杀的事实表明,青少年在缺乏爱的情况下易发生自杀。缺乏爱就使他们感到没有人爱他们或没有人要他们。非常需要爱的青少年感到非常孤独和寂寞时,就会产生完全被遗弃或被遗忘了的感觉,悲剧就轻而易举地发生了,因此各行业、各阶层和社会大众要真正充满对青少年的爱心。
(8)增强公共安全感,增强社会互信度,关注农村青少年、技校学生、社会闲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重视青少年女性的心理状态。
(二)全民参与。
1.树立正确生死观。
要在端正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加强对青少年的理解,同时要注意教育方法,切忌简单粗暴,应采取深入细致的方法,防止青少年的心灵受到严重的挫折而产生意外。在学校和家庭中适当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死亡教育,根据青少年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重新认识生命的宝贵性和严肃性,从而使青少年热爱生命、珍惜自己,可以选择学生容易理解的事实和经验,指导他们深入具体地进行思考。所以有专家认为死亡教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教育青少年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
2.强化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教育是指在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前后这一特定阶段,根据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与需要所进行的针对性教育,它包括人生观教育、人格教育、理想前途教育、道德法纪教育等多方面的综合教育。对防治青少年自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前面已经讲到青少年因青春期的种种困惑而带来的种种悲剧。所以实行积极的青春期教育无疑会在实现社会化防治青少年自杀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端正学生态度,坦然面对青春期,积极主动地关心自己的青春期,让青少年坦然面对青春期是人生的必经之路,青春期只是人生的一个驿站,不必害羞,也不必害怕。
抓住青春期教育重点,增强教育效果,让青少年理解,不管你的身份是否处于你所期望的那种状况,都要学会喜欢和珍惜自己的身体。要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珍爱自己的生命。
3.优化信息来源。
当父母发现孩子上网时间失控,不上网就无精打采时,应该考虑孩子是否产生了网络依赖。如果确定孩子出现了网络上瘾的现象,应该及时加以纠正。通过帮助培养新的兴趣,限制上网时间等,督促他多参加现实生活的各种活动来帮助孩子减少和消除对网络的依赖。通过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和对青少年上网的监督及指导,减少甚至消除网络对青少年心路历程的负面影响,特别是自杀行为选择的影响,使青少年真正地享受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各种便利。
4.重视青少年独生子女问题。
独生子女是家庭一根“独苗”,独生子女问题已经成为家庭的“中心”问题,因此整个社会都要对独生子女问题加以重视、研究,及时解决独生子女培养中出现的问题,保证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独生子女更容易出现如好逸恶劳,高傲自大,骄横任性,孤僻不合群,自私霸道,意志薄弱等等令人担忧的不良心理品质。造成不良心理品质的原因是家长存在心理偏差,导致教育不当。当前,家长要帮助“独生子女”解除孤独的生活,要鼓励孩子到群体中去。让孩子在群体中培养出团结合作的精神、友爱宽容的风度、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坚持贯彻互教原则、热爱与严格相结合的原则和坚持教育影响一致性的原则。让青少年独生子女学会关心他人、拥有独立能力、学会好好生活。消除自杀因子潜伏的可能性。
5.转变教育方式。
父母应以平等的方式,同青少年进行互动,采用引导沟通理解、循循善诱的方式教育青少年,不能以强硬的、命令式的居高临下的方法教育青少年。青少年要求别人尊重自己,要求自己对自己的命运有主宰权,这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是有利于青少年应付未来社会挑战的一件好事,如果采用那种居高临下和命令的口吻同青少年沟通,势必会引起青少年的反感,造成逆反心理。不但达不到教育青少年的目的,往往还会事半功倍,这就要求社会媒介、大众团体等要加强对父母和老师在这方面的宣传和教育,让他们改变以往的惯性教育模式,加强关于青少年心理方面知识的学习。
6.重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工作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为了更多的青少年健康幸福的成长,我们应该对应试教育进行彻底的变革,建立以素质教育为主导的学校教育模式和新型的教育网络,转变教育观念,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从危机中走出来,才能让更多的青少年感受教育的快感,从此不逃避教育甚至因抗议教育而采取的自杀行为。教育改革可以从建立全民教育体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调整培养目标、进行课程改革、调整教育结构等方面开始,科学合理并且朝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的目标真正达到传道授业解惑,而不是成为扼杀青少年发展、滋生自杀因子的工具。
7.提升传统文化教育为理想信念教育。
要将中国传统教育提升为理想信念的教育,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要通过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路径,来使孩子从小就有人文力量。比如中国文字教育。现在的教育有偏颇之处,大多建立在功能性教育之上,对“无用之用”的东西忽略了,目标短浅,而恰恰是精神上的“无用之用”,却可以在本质上健全自己,一个人丢弃这些,必然会陷入迷茫,失去自我。因此,必须加强青少年在这方面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我们悠久的中华文明有自己卓越的地方,丝毫不逊于其他民族文化,使他们真正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这就要求社会和学校加强对青少年关于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等方面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健全青少年心理素质,潜移默化地防止自杀行为发生。
8.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社会文化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社会和学校的文化生活单调,教育观念滞后,内容空泛,方法不当,甚至导致消极的影响,如自杀行为都与其有关。教育者应以科学的态度和理智的思想去了解中学生的心理需求,积极寻求对策。
9.全民参与。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影响极大。因为未成年时期的认识能力、自身的行为控制能力和抵御外来诱惑能力均很低,辨别是非的能力也比较弱,故很容易受社会影响和诱惑。全民参与整顿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建立安全、诚信的社会是当前预防青少年自杀的重要一环。
全民参与可从以下方面入手:普及自杀预防知识;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引导青少年学会在心情不好时自我调节的技巧和方法;设立自杀预防热线;加强沟通,多从情感上关注。
首页 上一页 共4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