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南北朝那些事儿

_4 云海孤月 (现代)
南京城内外*,宋国动员全部水师守卫长江,王公以下子弟都要参军。太子刘劭出镇石头城,指挥水军,一排排战舰覆压江面,江岸营垒相连,从采石矶到暨阳,长达六七百里。
刘义隆登上石头城,遥望大江对岸奔驰的鲜卑骑兵,不禁面露忧色,深深自责,对江湛说:“北伐之事赞同的人少,今士民劳怨,我们不能不感到惭愧。为大家带来灾难,这是我的过失。”一转念想起檀道济,叹息道:“檀道济若在,岂使胡马至此!”刘义隆不是束手无策的人,他发起间谍战,派出大批特务潜到江北,大搞破坏,在村落里放置野葛毒酒。
一顶金色大帐支上雄奇凌清的瓜步山,新辟的盘山路蜿蜒而上,拓跋焘俯视巨浪滚滚向东奔流的大江,眼神掠过那千帆万垒。凄雨冷风让他感受到江淮寒气,你不能指望这里的冬天会像塞北那样严寒,也不能奢求长江会像黄河那样千里冰封。空有铁骑千群,而无用武之地。宋人大肆破坏,各地官府撤退之时烧城烧粮,江淮百姓逃散,粮食都带走了,魏军几乎搜集不到食物。而今是冬天,旷野里只有北风。大军身后的彭城和寿阳两座淮北军事重镇一处也没有攻克,随时威胁着补给线。
打过长江去,根本是作秀,别说没有战船,即使有了战船,习惯马背上生活的鲜卑勇士驾驭得了颠簸不平的船只吗?赤壁啊!赤壁!拓跋焘饮了一口水,凉气袭遍全身,水从河北用骆驼驮来。他有个习惯,从不饮河南水。
打不下建康,只有退兵。果断是拓跋焘最大的优点。魏国使者带着骆驼、名马来到南京城,要求讲和,请两国通婚。刘义隆借坡下驴,他也不想把这场燃烧到家门口的战争继续下去。
宋使田奇带着奇珍异果回赠,拓跋焘取过礼品中的黄柑就吃,痛饮酃酒。左右侍从附耳低语,怀疑食物里有毒药。拓跋焘没有回答,举手指天,把孙子拓跋濬叫到身边,诚恳地对田奇说:“我远来至此,非为功名,只想继好息民,永结姻援。宋国若能以女妻此孙,我以女妻武陵王,自此匹马不复南顾。”
虽然太子刘劭和满朝文武力主联姻,刘义隆最终还是拒绝了拓跋焘的和亲。与北魏结为姻亲之国,等于承认两国为平等邦交国,这就丧失了南朝华夏正朔地位,刘义隆不会甘心,有生之年决不放弃中州。
即使和亲未成,粮草匮乏的魏军也不能长期待在江淮。一个月后,公元451年(元嘉二十八年)正月,拓跋焘在瓜步山大会群臣,魏军沿江举起烽火,退军了。
盱眙饮恨
眼望映红江水的熊熊烈焰,拓跋焘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江南人比所有的敌人都要强大,组织性、纪律性、作战的艺术、坚忍的毅力超乎想象,南朝会不会成为帝国的心腹大患?
浩荡江水一浪接一浪,不断冲向江边的火焰。宽阔的大江水气缭绕,与浓烟混在一处,一片迷离。拓跋焘跨上马背,极为留恋地再次望一眼滚滚东流的江水。对岸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度?那里也有草原和大漠吗?也许就是一处处小岛。“岛夷!岛夷!”拓跋焘安慰着自己,“回家,回家吧。”
议和未成,沿途宋军进行了抵抗。山阳太守萧僧珍决开池塘水淹魏军,魏军取道盱眙北撤。
盱眙是座小城,太守沈璞却是一名有远见的官员。接手时,王玄谟正围攻滑台,江、淮无警。沈璞认为盱眙是冲要之地,修城墙、积粮草、储箭石,积极备战。魏军南下江淮,各地官员毫无准备,望风弃城而逃。众人劝沈璞回南京,沈璞傲然道:“胡虏侵我疆土正是诸君报国之秋、封侯之日,为什么要走!你们见过数十万人聚于小城之下而有不败的吗?昆阳、合肥之战便是前事明验!”
坏小子臧质兵败之后进入盱眙城,沈璞修筑的坚固堡垒为他提供了表演舞台,毛泽东同志如是评点:“臧质,豪杰之士。”
所谓豪杰就是拳头大,喜欢打架。两个豪杰相遇不打一架岂不败兴。恰巧拓跋焘给了一个机会,向臧质求一坛好酒。因为盱眙城储存了许多粮食,恰好魏军缺粮,故而拓跋焘又玩起心理战,想试探一下守将有几斤几两。
原本无赖之徒的臧质存心报淮水兵败的一箭之仇,使用激将法,撒了一泡尿封好送去。
连大慈大悲的佛祖都会把撒尿的孙猴子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何况拓跋焘只是一个凡人。生性骄傲的拓跋焘勃然大怒,火暴脾气影响了判断力,忘记“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的用兵格言。魏军一夜间筑起长围,运东山土石填沟堑,造浮桥于君山之川,切断盱眙水陆通道。拓跋焘发誓打下这座弹丸小城,生擒胆大妄为的臧质。
工事构建完毕,拓跋焘仍保持一丝清醒。如果在原野,拓跋焘挥挥马鞭就能杀光臧质的二千六百人。可现在人家躲在高墙之内,攻城非鲜卑人所长,且缺乏攻城器具。
为了恐吓守军,拓跋焘给臧质写了一封信,附送上锋利的刀剑:“我派出的攻城军队非我国人,城东北的是丁零人和匈奴人,城南的是氐人和羌人。假设丁零人死了,正可减少常山之贼;匈奴人死了,正好减少并州的贼寇;氐人、羌人死了,也就减少关中的贼寇。你但杀无妨!”
拓跋焘本想威胁敌人,谁知这次遇上嘴皮子功夫更加厉害的主儿。臧质的回信刻薄阴损:“已阅!你真奸诈,仗着自己四条腿屡犯我疆界。知道为什么我军被你打散?难道你没有听过一首童谣‘虏马饮江水,佛狸死卯年’吗?我军故意败退,为了让你饮上长江水。死期已定,谁也改不了啦!如今你来送死,我怎么能让你再活着回到桑干川享福呢!你若有幸,为乱兵所杀。若不幸被活捉,我会用锁链锁住你的脖子,让一头小毛驴驮着,把你一直押送到都城。至于我,一个微末之人,本来就不打算全尸而还。如果天地无灵,被你打败。就是剁成肉酱,碾成粉末,宰割车裂,我也无所谓!想想苻坚的下场,你的智商和军队比得过他吗?你安心攻城莫走,粮食不够吃,我供给你。所送刀剑已收下,是不是想让我挥刀斩了你!”
拓跋焘看完臧质的回信,气得浑身发抖,怒吼着下令制造一张大铁床,把刀尖锥尖朝上镶在铁床上面,恶狠狠地喊道:“攻破城池,抓住臧质,让他躺在上面。”
拓跋焘为轻率之举再度埋单。臧质把拓跋焘的信件誊写,向北魏大军散发,以削弱北方各族人的斗志,并写上悬赏:“斩佛狸首者,封万户侯!”
疯狂的进攻开始了。宋军奋起抵抗,击退魏军一轮又一轮攻击。魏军钩车钩住城楼,守军从城头扔下大铁链拴住钩车。双方士兵们喊着号子来回拉拽,钩车无法后退。入夜以后,守军用大桶从城头放下敢死队,砍断魏军车钩,拖进城中。第二天天亮,魏军改用冲车攻城,盱眙城墙修建得坚硬牢固。冲车每次冲撞,不过落下些土渣而已。
拓跋焘又急又躁,见冲车、钩车不能破城,亲自督战。魏军肉搏登城,分为几个梯队,像蚂蚁一样轮番往城上爬,摔下来,继续向上爬,没有一个人胆敢后退,死伤士卒数以万计,尸体堆积得与城墙一般高。猛攻了三十天,盱眙岿然不动。
刘义隆得知魏军在盱眙遭受重创,调宋军渡江支持,下诏彭城守军相机而动。围城魏军瘟疫流行,谣言四起,说宋朝水军已从东海进入淮河,彭城军队也已出动。拓跋焘不敢留在盱眙,无奈之下,焚毁攻城器具,狼狈撤退。
盱眙攻城战失利,拓跋焘经历有生以来第一次惨败。为报复宋军,魏军一路屠杀宋民,所过之处,赤地千里。春燕归来,不见燕窝,只能在树林里筑巢。双方两败俱伤,江淮一片萧条,魏军人马死伤大半,国内怨声载道。拓跋焘的性情更加暴怒无常,一起太子冤案发生了。
太子拓跋晃监国期间权势很大,利用亲信搞特权,经营庄园,做各种生意,积累了很多财物。高允劝道:“天地无私,故能覆载;王者无私,故能容养。殿下国之储君,万方之典范,怎么能经营私田、畜养鸡犬呢?还让人去集市摆摊贩卖,与民争利。这样下去,会有人诽谤您,遮掩也遮掩不住。天下是殿下之天下。殿下富有四海,要什么没有?东宫俊义之才不少,您信任的那几位,恐怕不太合适在身边做事。那些个田园,该分的分,那些个财货,该散的散。殿下的美誉就会布满朝野,诽谤都找不到理由。”
高允对帝王公与私的问题分得很清,作为家天下的一国之君,没有必要谋私利,做生意有竞争,有竞争会得罪人。作为太子,这是何苦呢?
北魏政府不允许官商勾结,更不允许官员经商。否则,那样做会造成社会不公平竞争,减少民众的收入。官员经商比贪污受贿更可恶,因此北魏有禁止官员经商的法令,“犯者十匹以上皆死。”
然而,官员经商有暴利可图,禁止相当困难。巨大利润的诱惑下,拓跋晃听不进高允的忠告,最终惹出祸来。
拓跋晃亲信仇尼道盛、任平城倚仗太子权势,为所欲为,把拓跋焘身边一个红人太监给得罪不轻。
太监宗爱
这个太监是拓跋焘近来最宠信的,名叫宗爱。他出身低贱,来历不详,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人,因为犯罪给阉了。宗爱为人机灵,八面玲珑,干活麻利,不断得到升迁,做到中常侍(皇帝的顾问),伺候拓跋焘南征时的起居。瓜步山大赏群臣,宗爱封为秦郡公。北魏对待宦官和常人一样,既可做京官,又可外出做地方官。
拓跋焘怎么会宠信太监呢?刘洁和崔浩事件发生之后,拓跋焘把鲜卑贵族和亲信汉臣得罪个遍,真正尝到了孤家寡人的滋味。秦始皇怎么样,生前一言九鼎,杀伐任已,死后尸首臭气熏天也没人管。勇于杀伐的皇帝最孤独,太监于是成为亲近可心的人,许多军政事务会交给他们去办。
宗爱性格阴险暴躁,借此机会常干些不法勾当,因害怕拓跋晃先向自己下手,便搜集仇尼道盛和任平城的把柄,寻觅时机恶人告刁状。
被一连串政治和军事挫折搞得焦头烂额的拓跋焘近来格外烦躁。虽说拓跋焘终结了自公元308年匈奴人刘渊称帝以来一百四十多年北方分裂的局面,但前秦天王苻坚的教训历历在目。北方各民族蠢蠢欲动,稍有差池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基业将毁于一旦。这些天,拓跋焘一杯接一杯地饮着闷酒,只要一闭上眼睛,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就浮现眼帘。
宗爱在他耳边添油加醋地诉说着仇尼道盛和任平城二人的不法罪行,拓跋焘听得勃然大怒,猛地将酒杯恶狠狠摔到地下,大吼道:“太子整天在想些什么!聚货敛财那是太子该干的事?如今四海不靖,文教不兴,国家若亡了,庄园珠宝会有吗?仇、任二人不知辅教太子修身治国,偏偏教唆他干些富家翁的勾当,是活得不厌烦了。拟诏,将二人斩首,彻查此事,凡参与的东宫官员,不论官职大小,一并处死!”
拓跋焘的盛怒又引起一场大狱,仇尼道盛、任平城斩首于闹市,此事牵连的大批东宫官属被杀。太子拓跋晃整日提心吊胆,害怕受到牵连,忧虑恐惧得竟然病死了,时年才二十四岁。
这件事,只能怨太子用人不当。古往今来,包括当今社会很多高官自身颇为清廉,而下属却打着旗号为所欲为,臭了名声不说,还让人抓住把柄搞下台。高允说得够绝,要让对手诽谤找不到理由。
太子之死,拓跋焘深受触动,后悔不已,不该发这么大的火,晚了。他就是好冲动,过于果断。崔浩死了,太子死了!都是不该死的人!拓跋焘变得更加心烦气躁,终日饮酒不断。
望着空旷旷的大殿,拓跋焘猛地想起一个人来,乜斜一双醉眼道:“高允呢?怎么没有看到他!”宗爱略有不满地道:“高允好长一段时间没进宫了,当值不来,不当值也不来!”
上一章作品目录下
皇帝有诏。时间不大,高允步入大殿,边走边哭,歔欷落泪,悲不能止。拓跋焘长叹一声,放下酒杯泪流满面,一句话没说,摆摆手让他出宫。左右侍从奇怪地问道:“高允无言而泣,陛下因何为之悲伤?”拓跋焘叹息道:“崔浩被杀时,高允应该死。东宫苦谏,才得以幸免。今无东宫,所以高允见朕悲伤。”
宗爱此时此刻后怕起来,拓跋焘喜怒无常,性情不定,说不定哪一天想起儿子的好处来,把自己给喀嚓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一个邪恶的念头涌上他的心头。
次年二月宫里传出拓跋焘驾崩的死讯。宗爱谋杀了拓跋焘,谋杀过程过于机密,史书没有载明用什么手段。可怜一统北方的一代勇武之君没能马革裹尸,战死疆场,却死在无耻的阉宦小人之手。世事无常,谁又能预料呢?
和东晋孝武皇帝司马曜的死一样,没有一个人出面调查拓跋焘的死因。权臣们就拥立嫡皇孙拓跋濬还是立皇三子东平王拓跋翰展开激烈辩论,久议不决。
宗爱得罪太子拓跋晃,又和拓跋翰不和,两人都不想立。宗爱地位卑贱,又没有军权,如何斗得过那些大臣。世上的事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宗爱密召皇六子拓跋余入宫,矫赫连皇后(赫连勃勃的女儿)诏,召集权臣们入宫开会,宫门内埋伏了三十多名宦官。
大臣们根本没有料到宗爱敢对他们下手,一个个毫无防备地进入皇宫,被宦官们一拥齐上乱刀砍死。宗爱拥立拓跋余称帝,挟天子号令天下。
拓跋皇族保持着游牧民族的血气和刚勇,新皇帝拓跋余对飞扬跋扈的太监宗爱极为不满,意图削弱他的权力。宗爱先下手为强,利用一次祭庙的机会,埋伏小太监将皇帝杀死。
宗爱的胆量确实过人,短短不到一年时间连杀北魏两个皇帝,其中还有叱咤风云的太武大帝,而他所依靠的不过是一群太监而已。宗爱的经历告诉我们,勇气才是真正的功夫。
一个人无法永远凌驾于全天下之上。皇帝不能,宗爱更不能,一个针对他的密谋集团已然形成。
密谋集团的骨干有南部尚书陆丽,殿中尚书长孙渴侯、源贺,羽林郎刘尼,后三人都是禁军高级军官。在这里需要注意一下的是他们的姓氏,他们看起来像汉人,其实并不是,名字是孝文帝汉化后改的。
源贺本名秃发破羌,南凉圣人国主秃发傉檀的儿子。南凉国灭,傉檀被后秦乞伏炽磐所杀,秃发破羌千里迢迢来到平城投降北魏。《刘裕拓跋珪卷》介绍过南凉,秃发鲜卑和拓跋鲜卑原本是一支,秃发部的创建者匹孤是北魏始祖神元皇帝拓跋力微的长兄。
秃发破羌不仅容貌俊伟,举止脱俗,而且机辩过人。拓跋焘非常欣赏他,对他说:“你和朕同源,改姓源吧!”从皇族脱离的臣下赐姓“源”的风俗后来曾流传到日本皇室,成为他们的惯例。
秃发破羌从小生活在凉州,北魏征讨北凉,秃发破羌担任向导,立有战功。此后,每逢打仗,他总是冲锋在前。拓跋焘又说了:“兵凶战危,一打仗就跑前面不安全,不要自恃勇猛。人起名字不能乱起,要起得合适,破羌不好,改成贺吧!”
从此,秃发破羌变成源贺。这个人应该注意一下,替父从军的巾帼女将花木兰便是他麾下的一员战将。当然,关于花木兰,历史争论很大。这个问题容后面再讨论。
陆丽本姓步六孤,代人,如果再追溯祖先,应该是中亚一带的人。刘尼,很清楚了,我们讲过好多,刘姓就是独孤匈奴人。长孙,帝室十姓之一的拓拔。显而易见,这是一个以鲜卑贵族为骨干的密谋集团。
我们可以看出,没有汉族豪强参与密谋组织,也就是说,崔浩之狱后,汉人被排挤出北魏政权的权力中心。但是,有一个汉官为密谋集团出谋划策。他就是中书侍郎高允。
高允为什么被吸纳到密谋集团呢?其一,在北魏所有的大臣当中,鲜卑贵族也好,汉人豪强也罢,敢于藐视宗爱权威的只有高允一人。宗爱谋杀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余,诛灭权臣,威震四海。他召集文武官员聚会,王公以下的大臣们“望庭毕拜”,隔着好远就跪下行礼。高允独自“升阶长揖”,不紧不慢,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上去,拱手见礼,就是一平礼。
其二,最重要的一条,他是前太子拓跋晃的老师。密谋集团图谋拥立的皇帝是拓跋晃的儿子拓跋濬,拓跋焘的嫡皇孙。
宗爱杀害拓跋余的东庙之变,羽林军官刘尼在场。刘尼当时提出拥立皇孙,宗爱吓一跳,说道:“君大痴人,皇孙若立,岂忘正平时事乎!”你傻了吧!皇孙如果做了皇帝,他会忘记正平年间我们算计死他老爹的事吗!刘尼说,那立谁呢?宗爱不紧不慢地说:“等回宫里,我们再挑一个呗!还有两位呢!临淮王和广阳王。”
宗爱哪里知道,刘尼已经加入到拥立拓跋濬的密谋集团中去了。刘尼飞报另一密谋分子源贺,源贺和长孙渴侯掌握禁军。二人找陆丽他们商议,高允当机立断,策划了一起军事政变。
源贺与长孙渴侯率禁兵控制皇宫,刘尼、陆丽负责去找皇孙进宫登基。二人飞骑出平城,找到十三岁的皇孙拓跋濬。陆丽骑马怀抱皇孙回到平城进入皇宫。刘尼率一部禁军返回东庙,向东庙的羽林军喊话:“宗爱弑杀皇帝,大逆不道,皇孙已登大位,宿卫之士立即还宫!职守不变!”宗爱不得人心,没有人卖命,羽林军当即反水,宗爱被抓,夷灭三族。
拓跋濬登上帝位,是为北魏文成皇帝。少年天子拓跋濬显示出与年龄极不相称的成熟。密谋集团的成员得到重赏,陆丽为平原王,源贺为西平王,刘尼为东安公,长孙渴侯为尚书令。只有高允没有得到赏赐,原因很简单,鲜卑贵族排斥汉人。陆丽等人也没有主动为高允邀功。
但是,只要高允对皇帝说,我参与了,立马就能得到封赏。奇怪的是,高允没有提,而且终身不言。不在任何人面前说,皇帝是我拥戴的,政变是我策划的。这是高允最大的优点,无欲不争。
到文成帝一朝,和高允一起征召做官的文士,像游雅等人全做了大官,封了侯。他们原先属下的官员做到刺史一级的,也都几十成百了,高允依然还做着中书侍郎,二十七年没升官。中书省是皇帝的秘书班子,中书侍郎在北魏是正四品,官职很低,属于中级官员。
老子的《道德经》深刻诠释了不争的真谛,“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争不是不作为,是要“为而不争”。要敢作敢为,但不争功。
陆丽与高允一同策划了拥立文成帝的军事政变,陆丽一步登天,位列三公,封王。而高允继续做郎官,凭借功绩升迁。他们的结局悲喜两重天,我们以后再讲。那个有拥立大功的长孙渴侯下场更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因与皇族争权被赐死。
对皇位有威胁的太武帝的另外两个儿子临淮王拓跋谭和广阳王拓跋建也不明不白地死去。第二年,拓跋濬轻易化解了长安镇将永昌王拓跋仁的叛乱,逼其自杀。
北方进入和平时代,而南方却笼罩在战乱之中。元嘉三十年那场正式载入史册的子弑父的血雨腥风揭开了南朝又一段华丽而又诡异的篇章。
宋文帝元嘉三十年,即公元453年,是世界史中具有非凡意义的一个纪年。伟大的征服者“上帝之鞭”匈奴王阿提拉暴死于新婚之夜。就在前一年,这位狂妄宣称“我的马践踏过的地方不会再长出新草”的上帝派来的征服者,刚刚打下西罗马帝国的首都,赶走了帝国皇帝瓦伦丁尼安三世。据说新娘是一位征服地的公主,用刀刺死了他。阿提拉的匈奴军进入罗马的同一时间,东方征服者北魏太武大帝拓跋焘的百万大军饮马长江,虎视江南。历史出奇的相似,由于南朝军队顽强抵抗,鲜卑人北退,拓跋焘回到平城之后暴薨。他三十年的老对手,东方文明的捍卫者宋文帝刘义隆的命运又将如何呢?
太子刘劭
元嘉三十年的正月,春寒料峭,刚刚经历了一场战乱的江淮大地生机未复,大江之南虎踞龙盘的古都南京显得安宁平静。当时南京城并无砖石城墙,城池四周为竹篱所围,彰显东晋和刘宋皇朝的与众不同。
刘宋王朝的皇宫是东晋皇朝按洛阳魏晋宫殿模式修建的,过江仓促,宫室草创,只有主殿、东西堂而已,比较简朴。东晋孝武帝时代,谢安重修太极殿,宫室略有起色,刘裕和刘义隆父子均未对皇宫进行过修缮。
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南朝的宫殿。宫墙有内外三重,外重宫墙之内布置宫中一般机构和驻军。南朝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朝廷中央机构的宿舍设在皇宫。第二重宫墙内是中央官署。朝堂和尚书省在东侧,西侧有中书省、门下省和皇子所住的永福省等。第三重墙内才是真正的皇宫大内,前为朝区,主殿太极殿和东堂、西堂;后为寝区,前为皇帝寝居的合殿,又称中斋,后面则为后宫,再往北是皇宫内苑华林园。
合殿之内,宋文帝刘义隆正与两名心腹大臣密议。刘义隆已经四十六岁,看上去像一个文质彬彬的文弱书生,已经做了三十年皇帝。为与北朝争夺华夏正统,刘义隆两次北伐中原,只可惜遇到的是武功盖世的拓跋焘和他的百万鲜卑铁骑,而刘义隆远没有父亲刘裕的军事韬略,一败涂地。鲜卑铁骑饮马长江而返,在他高傲的自尊心上狠狠地扎了一针。
此时刘义隆的心情糟糕透了。去年拓跋焘暴死,本是最好的一次机会。他兴奋不已,发动了第三次北伐。将士们实在不争气,又一次无功而返。刘义隆气愤难忍,在给弟弟江夏王刘义恭的信中愤愤地说:“早知诸将如此懦弱,恨不得手操利刃督战,如今悔之何及!”
北伐无功,和他军事才干低下有关。刘义隆缺乏战略远见,不能将责任一股脑儿归到宋军各级将领身上。军事行动失利并不是最让他恼火的一件事。第三次北伐战争打响的时候,皇宫内部发生了一起“巫蛊案”。
巫蛊是一种加害仇敌的巫术。它起源于远古,包括诅咒、射偶人等方式。诅咒在原始社会很盛行,古人认为以言语诅咒能使仇敌受到祸害。汉代,诅咒术十分盛行,故法律规定对诅咒者处以极刑。射偶人是用木、土或纸做成仇家偶像,暗藏于某处,每日诅咒,或用箭射,用针刺,认为如此可使仇人得病身亡。西汉武帝晚年,奸臣江充诈称汉武帝得病是由于巫蛊作祟诬害太子刘据,结果造成一场内乱。*与朝廷军队在长安混战五日,死伤数万,太子全家被杀,成为一大冤案。
刘据是被冤枉的,但发生在刘宋皇宫内的“巫蛊案”却证据确凿,系刘义隆太子刘劭所为。
刘劭的母亲是刘义隆的皇后袁齐妫。他出生时刘义隆正巧登基。人君即位皇后生子是一件大喜事。在这之前,只有商王帝乙正妃生过商辛,即纣王。刘义隆非常高兴。不过,刘劭和亡国之君纣王相提并论不吉利。袁皇后仔细端详怀中的婴儿之后,派人告诉刘义隆说:“此儿形貌异常,必破国亡家,不可留!”刘义隆大惊失色,撒丫子往后宫跑,搞得狼狈不堪。赶到皇后寝宫,气喘吁吁拨开帷幔一看,总算快了一步,差那么一会儿刘劭就被袁皇后掐死了。
刘劭没有辜负父皇救命之恩,长大之后,生得大眼方口,美须眉,好读史传,弓马娴熟。六岁立为皇太子,十二岁参与朝廷政事。他要什么,刘义隆给什么,宠爱非常,是不可替代的皇朝接班人。
既然父子之间如此融洽,为何会发生“巫蛊案”呢?这要从彭城王刘义康说起。刘义康是刘裕第四子,专揽朝权,人称相王。党徒刘湛等人密谋拥立刘义康为帝,事泄被杀,刘义康贬往江州。后来范晔谋反,又一次打出刘义康的旗号。刘义康再受牵连废为平民。元嘉二十八年,鲜卑铁骑临江,刘义隆害怕刘义康趁机谋反,派人送毒药赐死。刘义康不肯服药,对来人说:“佛祖不许自杀。”使者将他摁倒在床上,用被子活活闷死。
刘义隆是仁慈的皇帝,但他杀害亲弟弟给皇族和臣民留下了坏印象。太子刘劭曾极力劝说刘义隆除掉刘义康,一旦成为事实,刘劭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他会认为父皇狠毒,没有做不出来的事。此时,父子的关系正慢慢变坏,刘劭感到压力,隐隐觉得二十四年来稳如泰山的皇太子地位有些动摇了,他与父亲的两名宠臣江湛和徐湛之的关系形同水火。
江湛,高门士族,济阳江氏的一支,当朝侍中(大体相当于书记处书记),琴棋音律、算术文学无所不精,是刘宋名臣。此人虽位居高官,由于不善于经营家业,家中一贫如洗。送礼的人挤破门槛,一文不收。他只有一件朝服。有一次,刚洗的衣服还没干,皇帝召见,江湛只得告病假,等衣服干了才进宫。家里有头牛,大冬天饿了,放牛的要草料。江湛寻思半天,告诉放牛娃:“你可以让牛喝水嘛!”
徐湛之则完全是另外一种人物,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他是皇亲,父亲徐逵之,娶妻宋武帝刘裕大女儿会稽长公主,打荆州时战死。徐湛之自小丧父,刘裕可怜他,相当疼爱,养成了他无法无天的性格,曾参与刘湛谋反,幸亏母亲会稽长公主到刘义隆跟前又哭又闹,才保住一条小命。他贼心不改,又参与范晔谋反,眼见事发,靠出卖范晔等人得以幸免。从此深得刘义隆宠信,历任中书令、尚书仆射(副总理)。
徐湛之家财巨万,室宇园池,豪贵至极,家中伎乐之妙,冠绝一时。门生千余人,都是三吴一带富家子弟,姿质端妍,衣服鲜丽,每当徐湛之出门游玩,俊美的门生充满街巷。若遇到下雨天,道路泥泞,全部载入后车,车队排出数里之外。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场非常奇特,一面是贪官污吏大肆聚敛财物,一面是清官廉吏出淤泥而不染,对照极其鲜明。正是这批儒家文化熏陶出来的清官们捍卫着国家的尊严,维护着世道的公平。
两位权臣为何与太子刘劭的关系搞得如此僵呢?从表面上看,二人与刘劭对国家基本政策存在分歧。刘义隆把北伐中原定为主基调,矢志不移,三次北伐,徐湛之和江湛大力支持,而刘劭则坚决反对。
元嘉二十七年,拓跋焘击败北伐军,饮马长江,在瓜步山提出议和。满朝文武认为是获得和平的绝好时机,纷纷赞同,偏偏江湛一句话搞砸了,江湛说:“戎狄不讲亲情,许之无益。”当时刘劭勃然大怒,声色俱厉地斥责江湛说:“三王危在旦夕,怎么能反对议和!北伐败辱,数州沦破,独有斩江湛、徐湛之可以谢天下。”刘义隆平静地说道:“北伐是我意,江徐二人只不过没有表示异议罢了!”
难道三人之间的矛盾真是因公事吗?当然不是,其中另有隐情,涉及君位传承的大事。
夺嫡
刘义隆有十九个儿子,人说多子多福,看看晋武帝司马炎和宋文帝刘义隆,噢,还有清朝的那个康熙皇帝,就知道这种说法不尽然。元嘉三十年,刘义隆众多的儿子中长大成人,比较出色的有六个:太子刘劭、二子始兴王刘浚、三子武陵王刘骏、四子南平王刘铄、六子竟陵王刘诞和七子建平王刘宏。刘劭是袁皇后所生,正宗嫡子。除他之外,刘义隆最为宠爱的皇子还有南平王刘铄和建平王刘宏,捎带上始兴王刘浚,刘浚得宠是因为母亲得宠。
刘义隆并非好色之徒,但对于刘浚的母亲潘淑妃格外宠爱,到了痴迷的地步,以至于袁皇后因嫉妒而死。潘淑妃出身寒微,不见经传,以容貌选入宫中。入宫之初,始终未见皇帝一面。皇帝在宫中行走多用羊车,潘淑妃使了一招晋武帝妃子们常用的伎俩,在殿门口用咸水洒地,将大殿的帷幕撩起,自己装扮得鲜艳妩媚,袅娜*。羊车经过潘淑妃的住处不肯再走,舔食地下的咸水。刘义隆一眼瞧见帷幕中的美人,不由自主动了情。欲望一生,自然免不了翻云覆雨。久而久之,潘淑妃牢牢抓住了刘义隆的心,以至于每次完事之后,刘义隆自我解嘲地叹息道:“羊且为你徘徊,何况人啊!”
潘淑妃由此爱宠后宫,她想要什么,刘义隆就给什么。起初,袁皇后不相信。袁齐妫出身高门,与刘义隆为结发夫妻。藩邸之时两人相敬如宾,刘义隆一直待她恩礼有加,婚姻生活平淡却和睦,她认为这就是爱情。直到一件事的发生改变了她对爱情的看法,并摧毁了她的生命。
袁皇后家境不富裕,可能有人不太相信,高门望族怎么会家贫?这种事在南朝很正常,有的高门望族渡江后败落,再者同一族分支庶,不善于经营的大族也会破产。东晋和南朝社会动荡不安,反而使一些庶族地主、战功起家的将领、商人们腰缠万贯。高门士族自视甚高,即使再贫困,也不屑与庶族通婚、交友。
袁皇后经常向刘义隆求一些钱财接济娘家,刘义隆为人节俭,每一次给她不过三五万钱、三五十匹布,再多要一点,从来不给。后来有人对袁皇后说,潘淑妃厉害,她要多少,陛下就给多少。袁皇后根本不相信,但别人又说得信誓旦旦。袁皇后让潘淑妃替自己向刘义隆要三十万钱接济家里,看看皇帝怎么办?她万万没想到,不到一宿的工夫,三十万钱拨下来了。袁皇后的信念一下子崩溃,这个男人爱自己吗?标准不一啊!
对一个男人来说,她和潘淑妃是两种不同性格的女人。袁皇后端庄贤淑、知书明理,是男人的贤内助,母仪天下,受人尊敬的第一夫人角色。她知道丈夫提倡节俭,不肯给男人添难为,必然受委屈。潘淑妃是那种擅风情,懂乐趣,能够带给男人激情的女人。她不管你男人在大众面前如何如何,一定要满足自己,也有办法让男人满足自己。男人通常离不开这两种女人,向往“家中红旗不倒,外头彩旗飘飘”的神仙日子。可惜爱情是独享的,尤其对于女人来说。
由爱生恨,袁皇后从此称病不见刘义隆。每当刘义隆进入她的寝宫,她准跑别人屋里去。刘义隆很纳闷儿,皇后怎么了?即使悄悄地搞突然袭击,也见不着她的面。除了太子,其他的皇子,譬如刘浚等人也一概不见。人啊,太多的病是从心头得来。袁皇后愤恚成疾,元嘉十七年,病得不行了,容颜憔悴。刘义隆想到二人昔日情意,握着她的手泪流满面,“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袁皇后凝视刘义隆良久,一言不发,徐徐拉过锦被遮住面宠,去世了,时年三十六岁。袁皇后至死没有原谅刘义隆。
刘义隆对袁皇后之死哀伤痛惜,下诏令当时的大文学家颜延之做哀策,文辞华丽,哀婉感人:“兰殿长阴,椒涂弛卫。霜夜流唱,晓月升魄。噭噭储嗣,哀哀列辟。洒零玉墀,雨泗丹掖,呜呼哀哉!……”
刘义隆提笔加上了一句:“抚存悼亡,感今怀昔。”足见他与袁皇后的感情是真挚的。袁皇后的死激起太子刘劭对刘义隆和潘淑妃的不满,在皇子们心中宁静的湖面上投落一颗大石。
“抚存悼亡。”刘义隆把对袁齐妫的愧疚转化成了对他儿子的痛爱。袁皇后去世的十年里,刘义隆一如既往地关心爱护刘劭,太子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尤其在除掉相王刘义康之后,刘义隆害怕宗室强盛,犯上作乱,特意增加东宫兵,编制几乎和羽林军相同,拥有甲兵一万多人。
刘劭长大成人,对主持后宫的潘淑妃极其厌恶。若没有这个狐媚,母亲会死得那么早吗?潘淑妃的儿子始兴王刘浚敏锐地感觉到自己已成为太子的眼中钉。刘浚不是有大志的人,第一反应是害怕。太子刘劭将来会继承皇位,收拾他那不是小菜一碟!刘浚做出的对策是曲意逢迎,拼命巴结太子。刘劭转怒为喜,刘浚是二弟,母亲主持后宫,名义上的皇后。他不来争位,多一个同党,少一个竞争对手,如何不喜?两人关系急剧升温,亲密程度超过其他兄弟。
刘浚没有野心,不代表其他皇子不敢和太子争。南平王刘铄和建平王刘宏流露出夺嫡的心思。刘铄是刘义隆第四子,按照刘宋皇朝皇子出镇地方的惯例,刘铄出镇豫州。元嘉二十六年,他指挥了汝南悬瓠城攻防战。元嘉二十七年,宋军二次北伐,年仅二十岁的刘铄担豫州军指挥官。北伐军败退,刘铄固守寿阳,与彭城的武陵王刘骏时刻威胁着采用蛙跳战术深入到长江北岸的鲜卑百万大军。战后领兵戍卫石头城。
刘宏,刘义隆第七子,早年丧母,少而闲素,笃好文籍,深得刘义隆宠爱。刘义隆为他置的鸡笼山别墅,环境优雅,尽山水之美,远超诸皇子。刘宏任职中书令,大体相当于现在的书记处书记。
两人在朝廷中都有靠山,刘铄的妃子是江湛的妹妹,刘宏的妃子是徐湛之的女儿。除这两拨人之外,朝廷中还有另外一派势力,录尚书事(总理)刘义恭。
刘义恭是个草包王爷,担任过北伐军总指挥。鲜卑骑兵大举反攻,若非武陵王刘骏和部下将领坚决反对,他早放弃彭城重镇逃过江去。正是刘骏守住彭城,使拓跋焘有后顾之忧不敢渡江。魏军在盱眙遭受阻击,狼狈撤军之时,刘义恭拒绝诸将建议,不肯出城攻击,坐失大好战机,受到朝廷降级处分。
刘义隆对这位绣花枕头草包王爷仍旧格外器重。刘义恭性子奢侈,用度很大,与刘义隆节俭本性格格不入。但是刘义恭会来事,吸取四哥刘义康教训,虽为宰相,总录朝政,从来不自个儿拿主意,皇帝三哥说什么,他干什么,扮演着秘书角色。
由爱生恨,袁皇后从此称病不见刘义隆。每当刘义隆进入她的寝宫,她准跑别人屋里去。刘义隆很纳闷儿,皇后怎么了?即使悄悄地搞突然袭击,也见不着她的面。除了太子,其他的皇子,譬如刘浚等人也一概不见。人啊,太多的病是从心头得来。袁皇后愤恚成疾,元嘉十七年,病得不行了,容颜憔悴。刘义隆想到二人昔日情意,握着她的手泪流满面,“你有什么要求,尽管提!”袁皇后凝视刘义隆良久,一言不发,徐徐拉过锦被遮住面宠,去世了,时年三十六岁。袁皇后至死没有原谅刘义隆。
刘义隆对袁皇后之死哀伤痛惜,下诏令当时的大文学家颜延之做哀策,文辞华丽,哀婉感人:“兰殿长阴,椒涂弛卫。霜夜流唱,晓月升魄。噭噭储嗣,哀哀列辟。洒零玉墀,雨泗丹掖,呜呼哀哉!……”
刘义隆提笔加上了一句:“抚存悼亡,感今怀昔。”足见他与袁皇后的感情是真挚的。袁皇后的死激起太子刘劭对刘义隆和潘淑妃的不满,在皇子们心中宁静的湖面上投落一颗大石。
“抚存悼亡。”刘义隆把对袁齐妫的愧疚转化成了对他儿子的痛爱。袁皇后去世的十年里,刘义隆一如既往地关心爱护刘劭,太子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尤其在除掉相王刘义康之后,刘义隆害怕宗室强盛,犯上作乱,特意增加东宫兵,编制几乎和羽林军相同,拥有甲兵一万多人。
刘劭长大成人,对主持后宫的潘淑妃极其厌恶。若没有这个狐媚,母亲会死得那么早吗?潘淑妃的儿子始兴王刘浚敏锐地感觉到自己已成为太子的眼中钉。刘浚不是有大志的人,第一反应是害怕。太子刘劭将来会继承皇位,收拾他那不是小菜一碟!刘浚做出的对策是曲意逢迎,拼命巴结太子。刘劭转怒为喜,刘浚是二弟,母亲主持后宫,名义上的皇后。他不来争位,多一个同党,少一个竞争对手,如何不喜?两人关系急剧升温,亲密程度超过其他兄弟。
刘浚没有野心,不代表其他皇子不敢和太子争。南平王刘铄和建平王刘宏流露出夺嫡的心思。刘铄是刘义隆第四子,按照刘宋皇朝皇子出镇地方的惯例,刘铄出镇豫州。元嘉二十六年,他指挥了汝南悬瓠城攻防战。元嘉二十七年,宋军二次北伐,年仅二十岁的刘铄担豫州军指挥官。北伐军败退,刘铄固守寿阳,与彭城的武陵王刘骏时刻威胁着采用蛙跳战术深入到长江北岸的鲜卑百万大军。战后领兵戍卫石头城。
刘宏,刘义隆第七子,早年丧母,少而闲素,笃好文籍,深得刘义隆宠爱。刘义隆为他置的鸡笼山别墅,环境优雅,尽山水之美,远超诸皇子。刘宏任职中书令,大体相当于现在的书记处书记。
两人在朝廷中都有靠山,刘铄的妃子是江湛的妹妹,刘宏的妃子是徐湛之的女儿。除这两拨人之外,朝廷中还有另外一派势力,录尚书事(总理)刘义恭。
刘义恭是个草包王爷,担任过北伐军总指挥。鲜卑骑兵大举反攻,若非武陵王刘骏和部下将领坚决反对,他早放弃彭城重镇逃过江去。正是刘骏守住彭城,使拓跋焘有后顾之忧不敢渡江。魏军在盱眙遭受阻击,狼狈撤军之时,刘义恭拒绝诸将建议,不肯出城攻击,坐失大好战机,受到朝廷降级处分。
刘义隆对这位绣花枕头草包王爷仍旧格外器重。刘义恭性子奢侈,用度很大,与刘义隆节俭本性格格不入。但是刘义恭会来事,吸取四哥刘义康教训,虽为宰相,总录朝政,从来不自个儿拿主意,皇帝三哥说什么,他干什么,扮演着秘书角色。
生性狡黠、刚猛严断的刘劭看不惯只知拍马屁的刘义恭等人。在一些国家大政方针和生活作风问题上与外柔内刚的父皇产生摩擦,多次被训斥。刘劭感觉到时间拖得越久,太子位置越难以确保。刘义隆身体单薄,成日病怏怏的,说也奇怪,大病好多次就是不死,越老身子骨越硬朗。兄弟们一天天长大,愈来愈微妙的朝局让刘劭大为担忧。恰在此时,一个神秘的女巫出现了。
巫蛊案
巫术是一种控制大自然力量和意念移物的魔法方术,中国古代称男巫师为觋,女巫师为巫。在西方,觋也叫魔法师。女巫总是和扫帚、宠物一起出现。中国的女巫不骑扫帚,不养宠物,但念咒语、施魔法是相通的。女巫或是绝色或是奇丑,因为古人认为,只有与众不同的人才有可能与上帝和神灵相通。
世间真有女巫和魔法吗?女巫有,魔法未必有。太子刘劭遇到的女巫就是一个装神弄鬼的骗子。女巫严道育,江东人,丈夫是劫贼,她作为家属被罚养马。严道育学了一些旁门左道、巫蛊邪术,说自己通灵,不食人间烟火,能够驱使鬼神做事。刘劭亲姐姐东阳公主刘英娥有一个靓丽、机灵的心腹婢女王鹦鹉和她往来密切,有一次对公主说:“严道育通灵有异术。”
巫术兴起于夏商两代,周公*,巫术衰落,两汉有所复兴,后被历代皇帝所禁止。东阳公主不敢明目张胆,借口严道育有一手养蚕的好技术召入公主府。
严道育在太子和公主面前露了一小手。白天,严道育对公主说:“神灵有吉祥之物赏赐给公主。”到了晚上,刘英娥躺卧在床,只见夜色中一道萤火样的流光闪过,飞进竹制的书箱里。打开书箱一看,里面有两颗青色宝珠闪着幽幽的光泽。自此,刘英娥和刘劭、刘浚三姐弟受严道育迷惑,对其巫术深信不疑。
刘劭、刘浚二人乘机请严道育求鬼神帮忙,不要让父皇知道他们私下里犯下的过错。女巫一口答应,施法之后,对太子和王爷说:“你们放心吧!我已向上天陈请,必不泄露。”二人大喜,尊严道育为天师。
随着朝局的变化,刘劭决心让父皇早死。他私下里和刘浚、严道育、王鹦鹉等人巫蛊父皇,用玉石琢刻了一座刘义隆的雕像,派东阳公主家奴陈天兴联络宫中太监陈庆国,把雕像埋在含章殿(刘义隆的寝宫)前,以便严道育施法。
陈天兴原本是刘义恭府中的家奴,生得魁伟英俊,被王鹦鹉瞧中,以收做养子为由,把陈天兴从江夏王府弄到东阳公主府,实际上他们年龄相差无几,名义上做母子的俊男靓女却在一处*偷情。
为封住陈天兴的嘴巴,刘劭把他调到东宫卫队任队主。时过不久,刘英娥死了,东阳公主府给了临贺公主,作为东阳公主婢女的王鹦鹉应该下嫁。刘劭害怕王鹦鹉走漏风声,与刘浚商议,嫁给刘浚心腹佐吏沈怀远。
刘义隆眼里不揉沙子,东宫卫队将领的人事变动引起他的关注,责问刘劭说:“听说临贺公主南第有一下婢女欲出嫁,又听闻此下人养他人奴为儿,而你竟然用做队主,提拔得太快了吧?你用的队主、队副都是奴才吗?那人欲嫁往何处安置?”
刘宋皇朝选人制度沿用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奴才不能做官,何况陈天兴是奴才的儿子。刘劭连忙编个瞎话,辩解道:“南第(东阳公主府第在西掖门外,故叫南第)昔年的属下陈天兴曾想跟着儿臣。儿臣说:‘禁军哪是你这种人可以入的,不过,若能击贼立功,就可入队。’当时说的是戏言,记不得了。后来陈天兴提起此事,儿臣追念姐姐东阳公主往事,不忍食言,见他身体粗健,倒是当兵的好材料,便让他入了队,后来做了队副。儿臣以为用人虽说当用有功故旧,但也少不了有气干之人。至于那个婢女,还没有定下人家。”刘劭怎么敢说一个小小的婢女嫁给始兴王府的官吏,而且沈姓是浙东一带的大姓。
刘义隆听信了刘劭的话,没有再追究。刘劭恐惧不安,写信给刘浚,让他不要承认王鹦鹉嫁给沈怀远一事,刘浚复信不以为然:“彼人若问个不休,正可缩短其余生,或许值得大庆的日子即将到来了。”彼人指刘义隆,刘劭和刘浚通信不尊敬他们的父皇,称刘义隆为“彼人”,或者“其人”,称江夏王刘义恭为“佞人”。 信中刘浚竟然疯狂诅咒父亲,祝愿太子登基。
王鹦鹉嫁给沈怀远,害怕和陈天兴私通的事败露,便唆使刘劭杀掉陈天兴。刘劭本来难于在父皇面前解释队主之事,暗地里派人把陈天兴杀了灭口。兔死狐悲,黄门陈庆国害怕了,心想:“巫蛊皇上是我和天兴两人操作,如今天兴死了,我岂不危险啦!”出于自保,黄庆国向刘义隆自首,把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全说了。
刘义隆大吃一惊,立刻派人抓捕王鹦鹉,封了她的家,经过搜查,得到刘劭、刘浚二人几百封往来信件,满纸诅咒巫蛊之言,又挖出埋藏在含章殿前的玉石雕像。刘义隆下诏有司严查此案,严道育闻风亡命,廷尉挨家挨户地查,没搜到。
刘劭、刘浚惶惧不已,无话可说,低头认罪。刘义隆最终没能狠下心来处罚两个爱子,只能怪以前太溺爱。他想不到刘浚会参与这种事,又惋惜又惊讶,对潘淑妃叹息说:“太子图富贵,还可以理解有自己的理由。虎头(刘浚的小名)复如此,这是我万万想不到的,你们母子岂可一日无我呀!”
刘浚是贱人,书读了不少,相貌端庄,就是不明事理。刘义隆未处罚二人。他对刘义恭的一席话,表明了此刻的心态:“我常见典籍中有巫蛊的记载,以为那是荒诞的传言,不想亲眼目睹,刘劭所作所为虽然失道,未必便亡江山社稷。不是我管你家的事,你儿子多,要多加管束,小心将来遇此不幸之事。”
刘义隆宽大为怀,以为这件事平息了,两个爱子能够吸取教训,改邪归正。不料,两个儿子根本没有悔改的意思,铁了心走向忤逆之路。
宫廷密谋
朝廷严加搜捕严道育,女巫藏到哪里去了?上天入地了吗?当然没有,她装扮成尼姑,正在太子宫中享福呢!躲在东宫里不是长久之计,刘劭怕严道育出差错,让刘浚挟带女巫回京口,藏在平民张旿家里。
朝旨下来,改任刘浚荆州刺史。刘浚回南京去江陵赴任,又把女巫偷偷带回太子宫,这一通折腾露出了马脚。有人告发,说严道育藏在京口张宅。刘义隆亲自派人抓捕,只抓到两个婢女,供出严道育跟刘浚回京了。
刘义隆一惊非同小可,两个逆子说得好好的,把邪恶的女巫赶跑了,怎么还和她有来往。下令把严道育的两个婢女押到京城,当面对质。让侍中王僧绰搜寻汉魏以来废太子、诸王典故,又将亲信大臣江湛、徐湛之找来,一同计议,如果事情属实就废黜太子,赐死刘浚。
废掉刘劭,谁来做太子呢?刘义隆拿不定主意,按顺序排,老大、老二不行,该老三啦。三子武陵王刘骏不得宠,母亲路惠男淑媛不在皇宫,跟着刘骏住浔阳。皇妃跟随儿子出镇地方,这在封建王朝不多见。一是说明路惠男不讨刘义隆喜欢,再一个刘义隆比较有人情味、重感情。既然不爱路妃,不如成全他们母子。刘骏十四岁出镇襄阳,十八岁镇守彭城,二十一岁都督江州,母子常年在外,与刘义隆感情淡薄。
排除长幼关系,受宠的皇子只有刘铄和刘宏。一个江湛的妹夫,一个徐湛之的女婿。江湛劝刘义隆立刘铄,徐湛之劝刘义隆立刘诞。双方争执不下,搞得刘义隆脑袋都大了,密议好些日子,迟迟不见结果。
一日,刘义隆无奈地对王僧绰说:“江、徐二人各为利益算计,根本不与国家同忧。”王僧绰出自高门士族,琅琊王氏,王导的后代,刘义隆的乘龙快婿,妻子是死去的东阳公主刘英娥。别以为刘英娥死了,王僧绰是个老头,人家只有三十岁,做侍中时二十七岁,真正的青年干部。侍中正二品,与尚书仆射、中书令同居宰相之职。搁到今天,中央办公厅主任。
出自名门的王僧绰好学,有大局观,能独立思考问题。王僧绰回答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做这种事要快,希望陛下能以国家大义为重割舍骨肉亲情,不要在小事上不忍。如果做不到,您就真心诚意地对待太子,不要再不厌其烦地怀疑谈论。事机虽密,难保不泄露,不应该让灾难发生在陛下意料之外,取笑千载。”
刘义隆面露难色:“卿可谓能断大事。然此事至重,不可不殷勤三思。况且彭城王刚刚死去,人家会说我不再有慈爱之心。”王僧绰着急了,脱口而出:“臣恐千载之后,言陛下唯能裁弟,不能裁儿。”刘义隆默然无语。
当时江湛陪坐,两人出了斋阁之后,他对王僧绰说:“贤弟刚才说的那些话,恐怕过于直率了些!”王僧绰平静的语气中透着不满:“弟亦恨君不直!”
父子情深,刘义隆不忍心下狠手杀儿废太子,是以王僧绰说他只会制裁兄弟,不会制裁儿子。之所以犹豫再三,因为一时找不出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刘铄从寿阳赶回建康有些日子,傲气十足,为人不谦虚,为人处世让老皇帝大失所望。
刘义隆排除刘铄,准备立刘宏为帝。刘宏是第七子,中间隔着四个皇子。按照立嫡立长的古训,怎么算也算不着。每天夜里,刘义隆和徐湛之两人屏退众人密谈,整日整夜地谈,想办法,找理由。刘义隆确实做得过于拖沓,干大事要像王僧绰说的那样,快刀斩乱麻。
每次密谈,刘义隆总让徐湛之举着蜡烛,绕着墙壁进行检查,唯恐有人窃听。这么机密的事,刘义隆竟然告诉潘淑妃。潘淑妃大吃一惊,叩头请罪,痛哭流涕。杀掉儿子心疼啊,能说什么,什么不能说,谁让儿子干出这等大逆不道的事来。
母子连心,潘淑妃到底派人把儿子找进后宫,抱头痛哭,责怪道:“上次巫盅事发,当时我希望你能反省过失,哪里想到你还敢把女巫窝藏起来!皇上气得不得了,我叩头乞恩,都不能平息他心中的愤怒。现在这个样子,我活着有什么意思?你赶紧送药来,我先走一步,实在不忍心见你闯下弥天大祸,弄得身败名裂!”刘浚听完,奋衣而起,梗梗着脑袋道:“天下大事靠自己裁断,您稍放宽心,肯定不会连累您!”说完转身便走。
刘浚飞马驰告太子。刘劭当机立断,召来心腹将领队主陈叔儿、詹叔儿,斋帅张超之、任建之等人谋划发动叛乱。东宫每夜灯火明亮,刘劭赐将士饮宴,亲自把酒。眼见严道育的两个婢女要押解到京。正月二十日,刘劭伪造刘义隆的诏书,昭示东宫兵:“鲁秀谋反,明日凌晨你等守卫皇宫,我率众平叛!”下令张超之集合平素豢养死士两千余人,披甲执刃,全副武装,召太子官属入东宫议事。
夜幕低垂,长史萧斌,太子左卫率袁淑,中书舍人殷仲素,左积弩将军王正见陆续来到东宫。刘劭涕泪横流:“主上听信谗言,要将我治罪废黜,我自思并无过失,不能受冤枉,明旦当行大事,望诸公戮力与共!”说罢,刘劭起座,向众人倒身下拜。众人惊愕不已,冷汗直冒,明白太子指的大事是什么,无人敢言,空气凝重紧张。
古代以下犯上,以臣废君,有之。以子弑父皇,千百年来,到刘宋开国,自诩文明礼仪之邦的中国没有先例。楚王商臣弑父,当时的楚国荒蛮之地,南蛮子;匈奴冒顿单于射杀父王,胡族;拓跋绍砍杀拓跋珪,索虏。刘宋南朝继汉晋衣冠,怎么能干出这种事?许久,萧斌、袁淑劝道:“自古无此事,好好想想吧,太子!”
刘劭勃然变色,手按宝剑,横眉立目。萧斌害怕了,嗫嚅道:“下官昔年侍奉太子,常思报效,危难临头,奉令便是。”萧斌是东宫旧属,看着太子长大的人,文武全才。宋军二次北伐时,担任过前锋兵团指挥官。他表态附和,许多人都同意。袁淑脑筋转得快,呵斥众人道:“你们以为殿下真要这么做吗?殿下小时候曾经得过疯病,大概是疯病发作了。”
袁淑是袁皇后一家子的兄弟,刘劭的舅舅,在给刘劭找台阶下。刘劭铁心叛乱,如何肯罢手,怒不可遏,斜着眼睛盯着袁淑:“你说,我的大事能不能办成?”袁淑哀叹道:“居不疑之地,何患不克!只怕做成之后,不为天地所容,大祸随之而来。真有此谋,现在息事还不晚!”刘劭脸色阴森可怖,左右亲信急忙把袁淑拉到殿外,劝道:“这是何等样事,怎么可以半途而废呢?”策划叛乱等同于谋反,话说出口可以收手不干?想都别想,覆水难收。
袁淑在中书省值班,回到宿舍,心中恐慌不安,反复琢磨,绕着床铺来回走,直到四更天才上床睡觉。刚一合眼,门外车马响动,甲士敲门。袁淑知道怎么回事,任凭敲得咚咚响,闭上眼不起床,直到刘劭亲自叫门,才勉强爬起来。
合殿惊变
初春的凌晨,寒风料峭,袁淑冻得直哆嗦。画轮车之上,刘劭铁甲戎装,外罩朱衣朝服,与萧斌并肩站立,仪仗护卫和平常入朝时一样。刘劭招呼上车,袁淑磨磨蹭蹭不想上去。刘劭狠下心来,使个眼色,侍卫手起刀落,将袁淑斩于奉化门外。
按刘宋皇朝旧制,东宫卫队不准入皇城。刘劭拿出伪诏,对门卫大声道:“奉诏讨贼!”卫队由万春门入宫,张超之等数十人急入云龙门,闯进斋阁,拔刀登上合殿。斋阁是书房,合殿是设在书房后面的卧室。张超之等人闯进合殿时,门前、台阶、窗外值班的卫士还在睡觉。
大殿内烛火未熄,刘义隆与徐湛之两人又密谈整整一夜,为儿子们操碎了心。刘义隆见张超之等人杀气腾腾手持利刃冲进来,眼见钢刀砍向自己,大惊失色,下意识举起案几去挡。刀锋锐利,案几截为两段,连同刘义隆的五指齐刷刷斩了下来。张超之踏步上前,再补一刀,鲜血迸出,刘义隆一命归天。徐湛之跳将起来,向北窗奔去,手忙脚乱地开窗户,被蜂拥而入的士兵们乱刀砍死。
宫内大乱,刘劭赶到合殿中阁,听说父皇已死,转身去东堂登上皇帝宝座。召中书舍人顾嘏,厉声喝道:“你们和皇上想把我废了,何不早说!”手起一刀,将顾嘏斩杀。江湛此时正在尚书省值班,听到外面一片喧哗嘈杂声,立马明白了怎么一回事,太子兵变啦!恨恨叹道:“不听王僧绰的话,以至于此!”赶紧躲藏到一处小屋里,还是没能逃过魔爪,被叛兵杀害。
禁卫将领有的望风投降,有的拼死反击。大内侍卫官卜天与穿着内衣裤冲了出来,一手持弓,一手执刀,招呼部下出战。另一名禁卫军官徐罕道:“殿下入宫,你这是干什么!”卜天与大骂道:“殿下常来,你今天说这话什么意思!你也是贼!”说着,拈箭射向刘劭,几乎射中。叛军上前,一阵乱砍,卜天与断臂而死,禁军军官数人战死。刘劭接着派人去东阁杀潘淑妃和刘义隆生前的亲信,急召始兴王刘浚起兵接应。
刘浚此时正在西州,属官朱法瑜从宫中奔告刘浚说:“台内喧噪,宫门皆闭,道上传言太子谋反,尚不知灾祸变化如何。”虽然早有思想准备,刘浚还是吓了一大跳,忙问:“我们怎么办?”朱法瑜说:“不能贸然行动,殿下旧部都在石头城,我们占据石头城观察形式。” 刘浚没得到刘劭的消息,不知兵变成功与否,情绪烦乱。部将王庆道:“今宫内有变,未知主上安危,凡是臣子,当投袂赴难,凭城自守,非臣节也。”
刘浚和太子一伙,王庆说这话等于白说。刘浚从南门奔往石头城,文武官员一千多人跟去了。南平王刘铄戍守石头城,双方合兵两千多人。此时,杀害刘义隆的凶手张超之赶来,屏退众人,详详细细地将兵变经过叙述一遍。刘浚一身戎服,跨马去投刘劭。朱法瑜劝他,不听,王庆又劝:“太子反逆,天下怨愤。明公但当坚闭石头城。不过三日,凶党自然离散。此事如此明了,你怎么还去呢?”刘浚一心投靠刘劭,喝道:“皇太子有令,你再多说,定斩不饶!”
刘劭一见刘浚,开口便解释:“潘淑妃为乱兵所害。”刘劭心中挺内疚,谁知刘浚竟然平静地回答了一句极为残酷无情的话:“这正是我一直盼望的事。”刘浚是盼望刘劭杀掉父皇登基呢?还是盼望母亲被乱兵杀死呢?我想刘浚说的是第一种意思。史家恨他与刘劭共同谋划杀害君父,故而断章取义挑了这么一句话,来显示刘浚的凶顽不化。北史作者李延寿凭这句话,干脆认为潘淑妃是刘浚养母,生母早死了,要不他怎么能说出如此悖于常理的话。其实,刘浚文学修养不错。刘宏、王僧绰、蔡兴宗等人和他关系都很好,真要四六不懂,谁理他呀。若是养母,潘淑妃能把天大的秘密告诉他,为了他害死最亲的丈夫?
刘浚,实在是母亲惯出来的,潘淑妃教子无方,包括刘义隆。大儿子、二儿子都不是好人,即便后来登上帝位的三儿子刘骏也不是什么正经人物。
一代杰出的帝王下场如此凄凉,难免不让人心痛。刘义隆没有死在和权臣角争之际,没有死在北伐战争之中,而是死在亲生儿子刀下,成为中国历史记载最详细、最无争议的子弑父的皇权之争的牺牲品。究竟什么原因导致刘义隆之死,因为他北伐战争一再失败,被臣民抛弃了吗?还是因为对于子女过度溺爱而酿成的悲剧呢?
从事后的发展看,尽管北伐屡败,包括北伐将领在内的士庶还是坚定地站在刘义隆一边。死于过度溺爱儿子,有几家父母不溺爱子女?刘义隆的死直接反映出南朝社会最根本的矛盾,高门士族与皇权的矛盾。
刘劭兵变因何能够取得成功?因为东宫兵势力强大,几乎与禁军等同。东宫兵为什么能得到庞大的兵员?因为刘义隆要依靠太子对抗皇族。刘宋宗室权势为何能够威胁皇权?因为东晋南朝士族豪门极为强大。刘宋开国,刘裕吸取东晋皇权旁落,高门士族秉政的教训,任命皇子和皇族出镇地方,刘姓子弟势力膨胀,故而刘义隆加强太子地位制衡宗室力量。
与门阀士族抗争和妥协是南朝的政治主旋律。刘义隆死于抗争,死于骨肉相残,皇族出镇地方的制度一日不除,骨肉残杀一日不绝。江南流传着一句神秘的童谣:“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这是南朝皇族的真实写照,宋、齐、梁、陈莫能例外。太子刘劭应验上一句,武陵王刘骏应验下一句。
小江逆流萦
刘劭兵变成功,急匆匆登基称帝,百官入宫晋见者仅数十人。为稳定朝局,刘劭大肆封赏叛军将士,采取欺骗和强迫手段威逼江夏王刘义恭、尚书令何尚之与王僧绰一道继续主持政务。当他得知姐夫参与谋划废黜自己时,立将王僧绰杀死,又把平素不喜欢的王侯悉数诛杀。疯狂杀戮震惊了诸王和都城内的高门士族,南平王刘铄、建平王刘宏等诸弟被迫屈服,城中士庶百姓敢怒不敢言。
稳定南京局势之后,刘劭怕外镇诸王不服,逐一盘算一下,有四位,都督荆州的六叔南谯王刘义宣、都督浙东五郡的六弟随郡王刘诞和下邳太守九弟义阳王刘昶。这三位他都不太担心。刘义宣相貌堂堂,却是刘裕七个儿子中最差劲的一位。刘诞二十一岁、刘昶十八岁,两人管辖地军马不强。刘劭对外镇诸王采取安抚手段,召刘义宣回朝任太尉,改刘诞为会州刺史。
三弟江州刺史刘骏最棘手。刘骏虽然只有二十三岁,但从小出镇地方,手握兵权,参与元嘉两次北伐,进山剿过匪,经历过大小战阵。此时正率领一支大军*西阳(今湖北黄冈市)的五水蛮,兵屯五洲(今湖北浠水西南)。
剿匪军集合豫、荆、雍、江四州精锐军队,是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大军。刘劭显得胸有成竹,得意地对群臣说:“你们只需助我整理文书,不必担心战事。若有贼寇发难,我能抵挡,只怕贼子们不敢妄动。”
刘劭之所以信心十足,因为大军的主将苍头公沈庆之是他的人,取刘骏的项上人头只需一封书信。
大军指挥官沈庆之时任太子步兵校尉,属东宫官员。
沈庆之接到刘劭密信,震惊之余做出了一个相反的决定,对手下心腹说:“萧斌妇人不足道,其余将帅我很熟悉,容易对付。东宫同恶相济者不过三十人,其他人均是胁迫参与者。我若拥立武陵王*逆贼,名正言顺,不忧不济!”
作为一名平民将领,注定了沈庆之的人生具有投机性,不能说品德有多高尚。准确的预测力是成功的关键,如同他曾经指出北伐必败,判断出魏军必将反击一样,他又看到了刘劭的灭亡。
得知南京发生的一切之后,刘骏坐卧不宁,太子会怎么处置他这个三弟呢?刘骏文武全才,有胆有识,甚至得到过敌国君主拓跋焘的欣赏。南征求和之时,指名将公主许配给他。对于父皇之死,他是诸皇子中最有资格不悲伤的人,因为父皇最不喜欢他们母子。刘骏从小远离南京,和母亲在地方做官。
沈庆之求见刘骏。变生仓促之际,刘骏毫无思想准备,一时慌了手脚,不敢接见这位东宫将领。他清楚地知道沈庆之来干什么,推托有病,不见!
沈庆之闯进大帐,将刘劭手书呈上。刘骏神色大变,知道大祸临头,泣求去后帐与母亲诀别。沈庆之明白刘骏想拖延时间,凛然正色道:“下官受先帝厚恩,今日之事,尽力而为,殿下为什么对我有如此重的疑心啊?”沈庆之如此表态,刘骏惊喜交加,抢下座位,连拜两拜道:“家国安危,皆在将军。”
沈庆之不愧为刘宋名将,雷厉风行,不出十日,军队、物资集结完毕,如同神兵天降。这支部队是各地的精锐,柳元景、宗悫、薛安都、宗越等宋朝虎将云集。刘骏传檄天下共讨刘劭。
兵贵神速,剿匪大军掉转马头,向南京进发。荆州刘义宣、雍州刺史臧质、司州刺史鲁爽纷纷起兵响应,远在北方边境的将军萧思话、垣护之、张永各率部队南下,声援大军。随王刘诞本准备接受刘劭任命,见义军声势浩大,临时改变主意,支持刘骏,发江东兵北上。
刘骏军队到达浔阳,与刘义宣的荆州军会合,顺流东下。沈庆之总领大军,令柳元景统率薛安都等十二军为前锋兵团,由湓口(湓浦水入长江口)出发,徐遗宝率荆州兵为第二兵团继进。
四方兵起,军威浩大,刘劭这才感到害怕,下令*,把休假的将士们重新召集起来。刘宋皇朝的中央军兵力强大,完全可以一战。然而,杀父恶魔上了一个人的当,一连被此人忽悠了三次。
这个人就是草包王爷刘义恭。草包王爷是皇叔,有威望,刘劭希望刘义恭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故而用他做丞相。
当刘劭打算把起兵诸王和将士们在京家眷尽数诛杀时,草包王爷出了第一个主意:“凡举大事者不顾家,许多人出于无奈,如果把他们的亲人杀光,白白增加仇恨,坚定斗志。”
如果说这个主意尚在情理之中,那么第二个主意更是合情合理。
面对来势汹汹的义军,萧斌劝刘劭率水军西上决战,意图通过占有优势的水师在大江之上一举消灭敌人。即使决战不利,还可退守地势险要的梁山。
刘义恭献计说:“贼刘骏年少,未经军旅征战,远来疲敝,我军应该以逸待劳。如果远出梁山,则京都空弱,贼刘诞的东军乘虚而入,怎么办?若分兵两路迎敌,则兵力分散,势力单薄。不如就地修建防御工事,这是先朝惯用的方法,不愁贼兵不破。”
刘义恭知道刘骏等人起兵仓促,船舰规模和装备无法与中央军水师抗衡,不利于水战,故意出馊主意。不仅保住义军将士们的家属,还让刘劭丧失用兵先机。
战机稍纵即逝,柳元景的雍州军抵达新亭(今南京南郊)。
柳元景是刘宋皇朝北伐战争中保持不败记录的将领。他是河东解人。大家一定会感觉,哎呀,怎么这么熟?不错,三国关羽关云长就是河东解人。若论单打独斗,柳元景恐非关羽敌手,但论军事谋略怕要略胜一筹。
古时河东代指山西,柳氏是河东大姓,八王之乱后来到襄阳。襄阳地处豫南山地,桐柏山、大别山、大洪山,山地纵横,是土著人的聚居地。柳元景从小跟随父亲进山剿匪,弓马娴熟,勇猛无比。他性格沉默寡言,不喜欢多说话。
最经典的一场战役是随郡之战。随郡即今湖北随州市,在桐柏山和大洪山之间。柳元景初到随郡,蛮人来了个下马威,数千人断绝驿道攻打城池。柳元景手下只有六七百人,分出五百士兵绕到蛮人军后。夜间举火而进,斩杀蛮兵近两千人。从此柳元景声名大振。
伐蛮战役中,柳元景屡立战功,成为武陵王刘骏的参军。 元嘉二次北伐,柳元景率领雍州兵长驱大进,在北伐军主力屡屡受挫的情况下,翻越熊耳山,数败魏军,连克函谷关、潼关,兵锋直指长安。东线失利,柳元景全军而返。
西阳剿匪,时任襄阳太守的柳元景率雍州军听命于沈庆之。作为刘骏昔年部将,毫不犹豫地站在刘骏一边,被任命为前锋兵团指挥官。兵团有十三支军队,共计一万余人。
义军水战能力差,船舰又小又破,不是中央军对手。柳元景率舟师倍道兼程,一路急进。军队到达芜湖仍不见敌军,柳元景放下心来,弃舟登岸,步行前进,抵达新亭。
刘劭弑父不得人心,前来投降的人络绎不绝,劝柳元景从速进攻,说南京城中人心惶惶,一战可定。柳元景沉默不语,指挥军队修筑工事。在他眼里,作战不靠正义,靠拳头,坏人团结一心照样打胜仗。作战的原则是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去打击敌人。
柳元景忙着下寨,刘劭竟然没有派兵进攻,丧失了先机。他精心选拔的先锋官最终埋葬了他。鲁秀和王罗汉是两员虎将。刘劭识得鲁秀的才干,却不识鲁秀的心。
双方生死大决战在秦淮河岸边展开,萧斌总统步军,褚湛之统水军,鲁秀、王罗汉打前锋,率精兵一万余人猛攻新亭垒。刘劭将宫中金银珠宝全部分发给将士们,登上朱雀门督战。鼓声大作,士兵们怀揣重赏,拼死进攻。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