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中医饮食营养学的概念和内容

_4 (当代)
  6.脱肛日久不愈:大枣120g,陈醋250g,同煮至醋干,取枣食。(《家庭食疗手册》)
  【使用注意】
  凡有湿痰、积滞、齿病、虫病者,均不相宜。
  【现代研究】
  大枣含维生素C较多,而且具有cAMP活性及抗变态反应、抑制中枢神经、保肝强壮、降低胆固醇、抑制癌细胞增殖等作用。动物实验证实,对因四氯化碳损伤肝脏的家兔,每日喂给大枣煎剂,共一周,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按语】
  大枣性质平和,能培补脾胃,为调补脾胃之常用食品。自古被列为“五果之一。”鲜大枣含糖量达20~30%,干枣达55~60%,比甘蔗和甜菜的含糖量还高。维生素B2含量较一般果品高。大枣甘温,少食健脾,多食碍脾。
  【参考文献】
  1.《本草纲目》:“《素问》言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谓治病和药,枣为脾经血分药也。”
  2.《本经逢原》:“古方中用大枣,皆是红枣,取生能散表也。入补脾药,宜用南枣,取甘能益津也
栗 子(《千金?食治》)
  【基原】为壳斗科植物栗的种仁。
  【异名】板栗。
  【性味归经】甘,温。入脾、胃、肾经。《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
  【功效】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
  【应用】
  1.肾虚腰膝无力:栗子风干,每日空心食七枚,再食猪肾粥。(《经验方》)
  2.小儿脚弱无力,三四岁尚不能行步:日以生栗与食。(姚可成《食物本草》)
  3.气管炎:板栗肉250g,煮猪瘦肉服。(江西《草药手册》)
  4.筋骨肿痛:板栗捣烂敷患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5.幼儿腹泻:栗子磨粉,煮如糊,加白糖适量喂食。(《食物中药与便方》)
  【使用注意】
  凡遇脾虚消化不好,湿热甚者均不宜食。外感未去,或痞满疳积,疟痢瘟疫,产后,小儿,病人亦不宜多食。
  【按语】
  栗子主补肾气,肾病宜食之,并善治腰腿不遂。
  【参考文献】
  1.《名医别录》:“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饥。”
  2.《本草纲目》:“有人内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二三十枚,顿愈。肾主大便,栗能通肾,于此可验。”
  3.《滇南本草》:“生吃止吐血、衄血、便血,一切血证俱可用。
糯 米(《千金?食治》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稻(糯稻)的种仁。
  【异名】元米、江米。
  【性味归经】甘,温。入脾、胃、肺经。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止泻。
  【应用】
  1.三消渴利:糯米(炒爆)、桑根白皮等分,煮取半碗,渴则饮不拘时。(《三因方》梅花汤)
  2.自汗不止:糯米、小麦麸(同炒)为末,每服9g,米汤送下或猪肉点食。(《本草纲目》)
  3.脾虚泄泻:糯米、淮山药共煮粥,熟后加白糖食之。(《刘长春经验方》)
  4.虚劳不足:糯米入猪肚内蒸干,捣作丸子,日日服之。(《本草纲目》)
  【使用注意】
  糯米性粘滞难化,故病人忌食。
  【现代研究】
  糯米中含有脂肪油、淀粉(主要为支链淀粉)、糊精等物质,其中磷的含量比粳米低。
  【按语】
  因性极粘,故名。可煮粥饭酿酒熬汤,若作糕饼,性难消化。糯稻根须,煎汤可止渴、止虚汗。
  【参考文献】
  1.《仁斋直指方》:“痘疹用糯米,取其解毒,能酿而发之也。”
  2.《本草纲目》:“暖脾胃,止虚汗泄痢,缩小便,收自汗。”
  3.《本草经疏》:“补脾胃,益肺气之谷,脾胃得补,则中自温,大便亦坚实。温能养气,气充则身自多热,大抵脾肺虚寒者宜之。”
山 药(《药谱》)
【基原】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块茎。
【异名】薯药、土薯。
【性味归经】甘,平。入肺、脾、肾经。
【功效】健脾,补肺,止渴,益精固肾。
【应用】
   1.虚劳咳嗽:山药捣烂半碗,加入甘蔗汁半碗,和匀,温热饮之,能起辅助治疗作用。
   2.小便多,滑数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用之),上两味各等份,为细末,稀米饮调服。(《儒门事亲》)
   3.消渴:鲜山药蒸熟,每次饭前先吃山药90~120g。(《河北中医验方选》)
【现代研究】
   山药除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及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外,尚含淀粉酶、胆碱、粘液汁酶及薯蓣皂苷等。其中的淀粉酶又叫消化素,能分解淀粉等物质,若与碱性物质相混合,则淀粉酶作用消失。
【按语】
   山药在我国各地均有出产,而以河南新乡地区,古怀庆产的怀山药为最佳,质地坚实,粉足洁白。性味甘平入脾、肺、肾三经。补而不腻,香而不燥。历代医家盛赞山药为“理虚之要药”。山药食用,烹可为肴,碾粉蒸可为糕,多做甜食;既可以切片煎汁当茶饮,又可以轧细煮粥喝。
【参考文献】
   l.《神农本草经》:“味甘、温。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
   2.《食疗本草》:“治头痛,助阴力。”
   3.《日华子本草》:“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主泄精健忘。”
健脾化湿类
薏苡仁(《神农本草经》)   蚕 豆(《救荒本草》)   扁 豆(《名医别录》) 
薏苡仁(《神农本草经》)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
【异名】薏米、米仁、苡米、六谷子、起实。
【性味归经】甘、淡,凉。入脾、肺、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
【应用】
  1.风湿痹痛:薏苡仁粉,同曲米酿酒或袋盛煮酒饮之。(《本草纲目》)
  2.脾虚泄泻:薏苡仁为末,同粳米煮粥,日日食之。或薏苡仁、白扁豆各30g同煎服。(《本草纲目》)
  3.水肿喘急:郁李仁50g研,以水滤汁,煮薏苡仁饭,日二食之。(《独行方》)
  4.肠痈:薏苡仁100g,附子20g,败酱50g,上三味杵为末,以水500ml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金匮要略》)
  5.脾肺虚弱:山药60g,薏苡仁80g,柿饼30g,加水煮粥。(《医学衷中参西录》珠玉二宝粥)
  【使用注意】
  大便燥结、滑精、孕妇及精液不足、小便多者不宜服用。
  【现代研究】
  薏苡仁中,除含有一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少量维生素及无机物质外,并含有薏苡仁酯、薏苡仁素、谷甾醇、生物碱等有效成分。薏苡仁脂对动物的子宫和骨骼肌及运动神经末梢有作用,在低浓度时呈兴奋状态,高浓度时能产生麻痹。
  【按语】
  薏苡仁作用缓和,微寒而不伤胃,益脾而不滋腻。除治腹泻用炒苡仁外,其它均用生苡仁入药。因为薏米营养丰富,所以常用于久病体虚,病后恢复期。对老人、儿童均是好的药用食物。
  【参考文献】
  1.《本草纲目》:“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
  2.《中国药植图鉴》:“治肺水肿,湿性胸膜炎,排尿障碍,慢性胃肠病,慢性溃疡。
蚕 豆(《救荒本草》)
  【基原】为豆科植物蚕豆的种子。
  【异名】胡豆。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胃经。
  【功效】健脾利湿。  
  【应用】
  1.膈食:蚕豆磨粉,红糖调食。(《指南方》)
  2.水胀:生胡豆250g,炖黄牛肉服。(《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使用注意】
  老蚕豆多食易腹胀,需煮烂食用。少数人食入蚕豆后,可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蚕豆黄病)。
  【现代研究】
  蚕豆中除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少量脂肪等物质外,尚含巢菜碱苷,这是6—磷酸葡萄糖的竞争性抑制物,为引起蚕豆黄病的因素之一。
  【按语】
  据载蚕豆由汉代张骞自西域带回栽种。中医传统主治浮肿症。蚕豆的叶、梗、荚壳均含D—甘油酸,它的叶可治肺结核出血、消化道出血、外伤出血。其花有凉血、止血之功,治咳血、衄血、带下、高血压。其茎可止血、止泻,治各种内出血。其种皮有利尿渗湿作用,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参考文献】
  1.《本草从新》:“补中益气,涩精,实精。”
  2.《随息居饮食谱》:“健脾开胃,浸以发芽,更不壅滞。”
扁 豆(《名医别录》)
【基原】为豆科植物豆角的嫩荚壳及种子。
【异名】娥眉豆、茶豆。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胃经。
【功效】健脾和中,化湿。
【应用】
   1.脾胃虚弱,饮食不进而呕吐泄泻:白扁豆750g(姜汁浸、去皮微炒),人参、白茯苓、白术、甘草、山药各1000g,莲子肉(去皮)、桔梗(炒)、薏苡仁、砂仁各500g,上为细末,每服6g,枣汤调下。小儿按岁数加减服。(《和剂局方》)
   2.脾虚有湿,赤白带下:白扁豆用米泔水浸后去皮,加红糖淮山药同煮,熟后,日2次,连续服用,或扁豆炒熟为末,每服6g~12g,糯米酒或温水送服。
【现代研究】
   扁豆中含血球凝集素A,为一种毒蛋白,加热后毒性可大为减弱。凝集素B为胰蛋白酶抑制剂,在体内不易消化,并能抑制凝血酶而延长凝血时间。豆荚哌啶一Z为溶血素,高温才能破坏。
【按语】
   扁豆的种子有白、黑、红褐色数种。白扁豆可食可药;黑扁豆古名鹊豆,供食不入药;红扁豆广西民间作清肝药,治眼生翳膜。扁豆子入药,健脾清暑化湿,能治疗急性和慢性腹泻,带下诸症;叶中含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治吐泻、疮毒、跌打损伤、便血、痔漏、淋浊;扁豆衣(种皮)功效同扁豆,力稍逊。
【参考文献】
   1.《药性辨疑》:“扁豆专清暑,故和中而止霍乱;极补脾,故治痢而止脓血,消水湿,治热泄。”
   2.《药品化义》:“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窜。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
   3.《本草纲目》:“止泄泻,消暑,暖脾胃,除湿热,止消渴
常用食品
姜茶饮(《圣济总录》)   山楂汤(《简便单方》)   桂圆生姜汤(《泉州本草》)   橘皮粥(《调疾饮食辨》) 荸荠猪肚羹(《本草经疏》) 豆蔻草果炖乌鸡(《本草纲目》)
姜茶饮(《圣济总录》)
【配方】
  绿茶10g,干姜3g,沸水适量。
【制法】
  绿茶、干姜切丝,放入瓷杯中,以沸水冲泡,温浸片刻。
【效用】
  趁热频频饮用,可用治呕吐、泄泻、烦躁等症。
【按语】
  本饮原名为姜茶散。原用于治疗霍乱后期的烦躁不安。为脾胃失于和降,引起吐泻之症所设。绿茶苦凉,佐以干姜辛温。取辛开苦降,凉温并调之意。有调和脾胃,醒神除烦之功效。本品临床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以及胃肠神经官能症。
山楂汤(《简便单方》)
   【配方】
   山楂100g,冰糖适量。
   【制法】
 山楂冲洗干净,去核切片,放入锅中,加清水,煮约20分钟,调以冰糖进食。
   【效用】
   本品有消食化积功效。适用于食滞不化,肉积不消,积滞腹痛。
   【按语】
   本品方名为后补。原方用于食肉不消,诸滞腹痛,为治疗肉食积滞常用方。饮食不节,过食油腻肉食,伤害脾胃,运化失常,而成积滞。法宜消食化积。本品单用山楂一味,消食化积,助脾健胃,尤擅消油腻肉食积滞,而为肉食积滞常用方。
  本方可用于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
桂圆生姜汤(《泉州本草》)
  【配方】
  桂圆干14枚,生姜3片,食盐适量。
  【制法】
 桂圆干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浸泡后,再加入生姜、食盐,煮约半小时即成。
  【效用】
  本品有补脾止泻功效,适用于脾虚泄泻。
  【按语】
  本品方名为后补。原方用于脾虚泄泻,为治疗脾虚泄泻方。脾胃虚弱,运化无权,则见泄泻,法宜补脾止泻。方中以桂圆为主,补脾胃以止泄泻;以生姜为辅佐,温中止泻,合用而为补脾止泻之方。本品偏于温补,对脾虚偏寒之泄泻尤为适宜。
  《泉州本草》还以本品加大枣煮汤食,变补脾止泻方为补益气血方,用于“妇人产后浮肿”。
  本品重在温补,对湿热泄泻者不宜食用。
橘皮粥(《调疾饮食辨》)
   【配方】
   橘皮50g,粳米100g。
   【制法】
   橘皮研细末备用。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清水,煮至粥将成时,加入橘皮,再煮10分钟即成。
   【效用】
   本品有理气运脾功效。适用于中焦气滞,脾失健运,脘腹胀满,不思饮食。
   【按语】
   本品原用于脾气不运,食物作胀,为理气运脾常用方。中焦气滞,脾失健运,则见脘腹胀满,法宜理气运脾。方中以橘皮为主,理气调中,健脾助运;以粳米为辅佐,补气健脾,合用而成理气运脾之方。本品偏于温燥,气滞偏寒者尤宜。橘皮也可用蜜饯橘饼代替。《寿亲养老新书》以本品加苎麻根、良姜末煮粥,名“陈橘皮粥”,分早、晚空腹进食,用于“妊娠冷热气痛连腹不可忍”。本品辛散温燥,故气虚吐血及阴虚燥咳者不宜食用。
荸荠猪肚羹(《本草经疏》)
   【配方】
   荸荠250g,猪肚1具,黄酒、生姜各适量。
   【制法】
   荸荠去皮,冲洗干净备用。猪肚擦洗干净备用。荸荠放入猪肚内,以针线缝合。猪肚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黄酒、生姜,旺火烧沸后转用小火煮。煮至半熟时,以不锈钢针在猪肚上刺若干小孔,再继续用小火煮至糜烂即成。
   【效用】
   本品有消痞积,健脾胃功效。适用于痞积,腹满胀大,食不消化。
   【按语】
   本品方名为后补。原用于腹满胀大,为治疗痞积常用方。脾胃升降失常,痰食交阻,气机不利,则见痞积,法宜消痞积,健脾胃。方中以荸荠为主,消痞化积;以猪肚为辅佐,补气健脾。两者合用,一消一补,消中有补,使祛邪而不伤正,对于痰食痞结于中而致脾胃虚弱者尤为适宜。本品加工时不宜用盐。
豆蔻草果炖乌鸡(《本草纲目》)
   【配方】
   乌骨母鸡1只,草豆蔻20g,草果2枚,葱白、生姜、食盐各适量。
   【制法】
   乌骨母鸡去毛及内脏,冲洗干净备用。豆蔻、草果烧存性,装入鸡腹中,用棉线扎紧,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黄酒、葱白、生姜,旺火烧沸,撇去污沫,小火炖至熟烂,再加食盐,略炖即成。
   【效用】
   本品有补脾止泻功效。适用于脾虚久泻。
   【按语】
   本品名为后补。原用于脾虚滑泄,为治疗脾虚久泻方。泄泻日久,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则成脾虚久泻。法宜补脾止泻。方中以乌骨鸡为主,补脾胃,止泄泻,而无鸡肉之腻;以豆蔻、草果为辅佐,温燥以止泻,兼以增香调味。诸料合用,共成补脾止泻之方。本品偏于温燥,对脾胃虚寒或寒湿未净之泄泻尤为适宜。本品还可用于虚寒久痢。
   本品宜空腹进食,湿热泄泻者不宜食用。
第五章 利尿通便饮食
利尿类食物
玉蜀黍(《本草纲目》) 赤 豆(《日华子本草》)  冬 瓜(《本草经集注》) 莴苣(《食疗本草》) 鲤 鱼(《神农本草经》)  鲫 鱼(《名医别录》)
玉蜀黍(《本草纲目》)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种子。
【异名】玉米、苞米。
【性味归经】甘,平。入大肠、胃经。
【功效】调中和胃,利尿排石,降脂,降压,降血糖。
   【应用】
   1.尿路结石或慢性肾炎水肿:玉米1份、水3份,煎汤代茶或同玉米须煎服。(《中华医药杂志》1956.10)
   2.高血压,高血脂症:玉米油烹菜,玉米须煎汤代茶。(《中医验方汇编》第一辑)
   3.糖尿病:玉蜀黍500g,分四次煎服。(江西《锦方实验录》)
   4.小便不利、水肿:玉米粉90g,山药60g,加水煮粥。(《食疗粥谱》)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者,食后易腹泻。
   【现代研究】
   玉米油含不饱和脂肪酸,是胆固醇吸收的抑制剂。玉米须含维生素K、谷氨酸、木聚糖、葡萄糖、有机酸等,有利尿、降压、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血中凝血酶原和加速血液凝固等作用。
   【按语】
   玉米中含大量B族维生素,能增食欲,健脾胃。利尿以玉米须为佳,降脂作用以玉米油为佳。
   【参考文献】
   1.《本草推陈》:“煎服有利尿之功。”
   2.《本草纲目》:“调中和胃。
赤 豆(《日华子本草》)
  【基原】为豆科植物赤豆或赤小豆种子。
  【异名】赤小豆、红豆。
  【性味归经】甘、酸,平。入心、小肠经。
  【功效】利水除湿,消肿解毒。
  【应用】
  1.大腹水病:白茅根一大把,小豆3kg,煮去汁,去茅根食豆,水随小便下。(《补缺肘后方》)
  2.脾阳不振,水肿消长反复,以腰下为甚:赤小豆30~50g,粳米100g,白糖适量。(《遵生八笺》)
  3.瘾疹瘙痒:赤小豆、荆芥穗等份为末,鸡蛋清调食。(《本草纲目》)
  【按语】
  时常用于煮赤豆汤、赤豆粥或研成细沙作豆沙馅,加工成各种食品。民间赤豆汤用来补血,与红枣、桂圆同煮。赤豆叶、花、芽均可为药。叶能涩小便,治疗小便频数之症。赤豆花主治痢疾、伤酒头痛、疔疮、丹毒等证。赤豆芽主治便血和妊娠胎漏。
  【参考文献】
  1.《内经》:“主下水,排痈肿脓血。”
  2.《药性论》:“能令人美食;末与鸡蛋白调涂热毒痈肿;通气,健胃。”
  3.《本草纲目》:“辟瘟疫,治产难,下胞衣,通乳汁,和鲤鱼、黄雌鸡煮食,并能利水消肿”、“此药治一切痈疽疮疥及赤肿,不拘善恶,用水调之,无不愈者。”
冬 瓜(《本草经集注》)
【基原】葫芦科植物冬瓜的果实。
【异名】白瓜、白冬瓜、东瓜、枕瓜、水芝。
【性味归经】甘、淡,凉。入肺、大肠、膀胱经。
【功效】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
  【应用】
  1.浮肿喘满:大冬瓜一枚,先于头边切一盖子,除瓤,赤小豆填满冬瓜中,盖用竹签定,以麻线系,泥固济,用糠两大箩埋冬瓜在其内,以火著糠内煨之,候火尽取出,去泥,刮冬瓜令净,薄切作片,焙干,研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煎冬瓜子汤送下,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冬瓜丸)
  2.消渴:冬瓜一枚,削去皮,埋湿地中一月将出,破开,取清汁饮之。(《圣济总录》)
  3.暑热:冬瓜一斤,煮汤三大碗,一日分三次服下。(《食物与治病》)
  【使用注意】
  冬瓜性偏凉,凡属虚寒者,久病滑泄者忌食。
  【按语】
  冬瓜含糖量低,水分含量较高。能利水消肿,去掉过剩堆积的体脂,对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及肥胖病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冬瓜中含钠量较低,是肾脏病、浮肿病患者理想的蔬菜。
  【参考文献】
  1.《名医别录》:“主治小腹水胀,利小便止渴。”
  2.《日华子本草》:“除烦,治胸膈热,消热毒痈肿,切摩痱子。”
  3.《滇南本草》:“性平和,味甘淡。治痰吼,气喘,姜汤下。又解远方瘴气,又治小儿惊风
莴苣(《食疗本草》)
【基原】为菊科植物莴苣的根和叶。
【异名】莴笋。
【性味归经】甘、苦,凉。入肠、胃经。
【功效】清热利水,通乳。
【应用】
1.小便不利:莴苣捣泥作饼食之。(《海上方》)
2.产后无乳:莴苣三枚,研作泥,好酒调开服。
  【使用注意】
  多食使人目糊,停食自复。
  【按语】
  莴苣品种较多,有白莴笋、尖叶莴笋,还有紫叶、花叶莴笋,食用方法也多,可凉拌、炒菜、晒干盐渍、酱制等。对于乳腺炎初期,食之有效。鲜叶煎汤后可以通利大小便,可治疗浮肿。
  【参考文献】
  1.《日用本草》:“味苦,寒平。利五脏,补筋骨,开膈热,通经脉,祛口气,白牙齿,明眼目。”
  2.《本草纲目》:“通乳汁,利小便,杀虫蛇毒。”
  3.《滇南本草》:“治冷积虫积,痰火凝结,气滞不通。
鲤 鱼(《神农本草经》)
【基原】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肉或全体。
【异名】赤鲤鱼。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肾经。
【功效】利水,消肿,下气,通乳,止咳,安胎,退黄,镇惊。
  【应用】
  1.咳嗽气喘:鲤鱼头一个,姜、醋、蒜泥同煮。(《食医心镜》)
  2.癫痫:鲤鱼脑或脂肪煮粥。(《日华子本草》)
  3.肿满,身面皆洪大:大鲤鱼一头,醇酒2000m1,煮之,令酒干尽,乃食之,勿用醋及盐豉他物。(《补缺肘后方》)
  4.黄疸:大鲤鱼一条(去内脏,不去鳞),放火中煨熟,分次食用。(《吉林中草药》)
  【使用注意】
  《食疗本草》:“鲤鱼,可去脊上两筋及黑血,毒故也。”
  【按语】
  鲤鱼视网膜上几乎只有维生素A,民间多吃鱼目,以明目。鲤鱼鳞是皮肤的真皮生成的骨质,其基质由胶原变来,称为鱼鳞硬蛋白,功能散血、止血,用治吐血、衄血、崩漏带下、瘀滞腹痛、痔漏、鱼骨鲠喉等。
  【参考文献】
  1.《本草拾遗》:“主安胎。”
  2.《本草纲目》:“鲤,其功长于利小便,故能消肿胀、黄疸、脚气、喘嗽、湿热之病
鲫 鱼(《名医别录》)
【基原】为鲤科动物鲫鱼的肉或全体。
【异名】鲋。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胃、大肠经。
【功效】健脾胃,止消渴,理疝气。
   【应用】
   1.脾胃气冷,不能下食,虚弱无力:鲫鱼250g细切,起作羹,沸豉汁热投之,着胡椒、干姜、橘皮等末,空心食之。(《食医心镜》)
   2.消渴饮水:鲫鱼一枚,去肠留鳞,以茶叶填满,纸包煨熟,食数枚。(《活人心统》)
   3.小肠疝气:每顿用鲫鱼一个,同茴香煮食。
   【按语】
   若给产妇下乳而用鲫鱼汤,则宜加水煮至鱼汤呈乳白色稍稠时饮用。骨煅灰存性,外敷可治黄水疮、痈肿。
   【参考文献】
   《医林纂要》:“鲫鱼性和缓,能行水而不燥,能补脾而不濡,所以可贵耳。”
通便类食物
菠菜(《履山巉岩本草》) 蜂 蜜(《本草纲目》) 香 蕉 番茄 竹 笋  
菠菜(《履山巉岩本草》)
   【基原】为藜科植物菠菜的带根全草。
【异名】赤根菜、波斯菜。
【性味归经】甘,凉。入肠、胃经。
【功效】清热除烦,解渴,通便。
【应用】
1.消渴引饮:菠菜根、鸡内金等分,为末,米汤饮服,日三次。(《经验方》)
2.夜盲:鲜菠菜250g,猪肝200g,煮熟淡食。(《食物与治病》)
3.小便不通、肠胃积热、胸膈烦闷、便秘:鲜菠菜煮汤淡食。(《食物与治病》)
  【使用注意】
  体虚便溏者不宜多食。肾炎和肾结石患者不宜食用。
  【现代研究】
  菠菜所含的酶,对胃和胰腺的分泌功能起良好作用。菠菜所含的铁和钙
也比较多,但人体吸收率并不高。
  【按语】
  古书记载,菠菜由颇陵国传入,故名。菠菜根可治糖尿病。
  【参考文献】
  1.《食疗本草》:“利五脏,通肠胃热,解酒毒。”
  2.《本草纲目》:“甘冷、滑、无毒。通血脉,开胸膈,下气调中,止渴润燥,根尤良。”
  3.《本草求真》:“菠菜,书皆言能利肠胃。益因滑则通窍,菠菜质滑而利,凡人久病大便不通,及痔漏关塞之人,宜用之
蜂 蜜(《本草纲目》)
  【基原】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所酿的蜜糖。
  【异名】石饴、沙蜜。
  【性味归经】甘,平。入肺、脾、大肠经。
  【功效】补中润燥,缓急解毒,降压通便。
  【应用】
  1.风疹、风癣:蜂蜜500g,糯饭500g,面曲150g,以熟水五升,同入瓶内封七日成酒。(《本草纲目》蜜酒)
  2.高血压、慢性便秘:蜂蜜54g,黑芝麻45g。先将芝麻蒸捣如泥,搅入蜂蜜,用热开水冲化。一日2次分服。(《家庭食疗手册》)
  【使用注意】
  凡痰湿内蕴,中满痞闷及肠滑泄泻者忌服。不宜用蜂蜜喂养—岁以下婴儿。
  【现代研究】
  蜂蜜中含葡萄糖、果糖混合物较高,利于吸收。还含有蛋白质、淀粉、苹果酸等。其他还有脂肪、酶类、各种维生素(B2、B6、K等)和钙、磷、铁、锰等矿物质。蜂蜜有提高人体抵抗力的功能,能够使人精力充沛,调整脾胃功能,可治疗胃炎、便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还能去腐生肌,加快创口愈合。另外,心脏病患者常食用可营养心肌。本品对于神经衰弱和肝炎病人也有疗效。
  【按语】
  由于蜂和蜜的来源不同,而有白蜜与黄蜜之分,以水果之花蜜,香甜洁静为佳。
  【参考文献】
  1.《神农本草经》:“主心腹邪气,诸惊痫痉,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和百药。”
  2.《名医别录》:“养脾气,除心烦;食饮不下,止肠澼,肌中疼痛,口疮,明耳目。”
  3.《本草纲目》:“和营卫,润脏腑,通三焦,润脾胃。”
香 蕉(《本草纲目拾遗》)
【基原】为芭蕉科植物甘蕉的果实。
【异名】蕉子、蕉果。
【性味归经】甘,寒。入脾、胃经。
【功效】清热,润肠,解毒,止痛。
【应用】
  1.痔疮及便后出血:香蕉二个,不去皮,炖熟,连皮食之。(《岭南采药录》)
  2.牙痛:香蕉两枚,煎热汁一碗,含漱。(《经验方》)
【使用注意】
  进食过多,会导致胃肠功能障碍。
【现代研究】
   果肉中所含的5—羟色胺可使胃酸降低,香蕉本身又能缓和对胃粘膜的刺激,故对一些药物等诱发的胃溃疡有保护作用。每日食入5—羟色胺10mg对胃肠功能并无障碍,但食入过多,则可引起障碍。成熟香蕉之果肉甲醇提取物的水溶液有抑制真菌、细菌的作用。
【按语】
  临床发现,糖尿病病人摄入香蕉中的糖类后,尿糖较进食别的糖类为低。香蕉中果糖与葡萄糖之比为1:1,这一天然组成,对治疗脂肪痢是合适的,也适用于中毒性消化不良。香蕉质润性软,适合于老年人、习惯性便秘、高血压、冠心病者经常食用。
  【参考文献】
  1.《本草求原》:“止渴润肺解酒,清脾滑肠,脾火盛者食之,反能止泻止痢。”
  2.《本草纲目拾遗》:“收麻风毒。两广等地湿热,人多染麻风,所属住处,人不敢处,必种香蕉木本结实于院中,一年后,其毒尽入树中乃敢居。
番 茄
【基原】为茄科植物番茄的果实。
【异名】又叫西红柿、六月柿、洋柿子、番茄等。
【性味归经】甘酸,微寒。入肝、脾、胃经。
【功 效】生津止渴,凉血平肝。
【应用】
  1.热病口渴:凉拌西红柿或直接食用。
  2.高血压,眼底出血(动脉硬化造成):每日晨起空腹生吃一个。
  【现代研究】
   番茄中含有大部分易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葡萄糖、果糖、有机酸,能降低血压和毛细血管通透性,有一定抗炎、利尿作用,常食对肾病患者有益。番茄中94%为水分,故有清热解毒、生津利尿作用。有机酸含量多,但维生素C含量并不高。且维生素C因与果胶在一起不易被破坏,即使加热也不易被吸收。
  【按语】
   番茄外形美观,色泽鲜艳,汁多肉厚,酸甜可口,既是蔬菜又可做果品,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均很高,因其甘酸微寒,入肝、脾、胃经,故其具有清补之功。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夏季采收,洗净鲜用。在明《群芳谱》有录,称番柿,至清代一直作为观赏植物,但现在已成为倍受喜爱的食物
毛 笋(《本草纲目拾遗》)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苗。
【异名】竹笋、笋。
【性味归经】甘,寒。入胃、大 肠经。
【功效】清热消痰,利尿消肿,止泻痢。
【应用】
  1.痰热咳嗽:毛笋同肉煮食。(《本草求原》)
  2.肾炎,心脏病,肝脏病等浮肿腹水:毛笋、陈蒲瓜各60g,或加冬瓜皮30g,水煎服。(《食物与治病》)
  【按语】
  竹子种类多,竹笋品类亦多。市场现售的有圆笋、毛笋、冬笋、青笋、鞭笋等。毛笋浙江、福建山区多,青笋出于云贵山区,鞭笋为毛竹鞭之嫩者。且竹笋自古被视为菜中珍品,故有“山珍”之称。
  【参考文献】
  1.《食物本草》:“消痰,除热狂,壮热头痛,头风,并妊妇头旋颠仆,惊悸,温疫,迷闷,小儿惊痫,天吊。”
  2.《饮膳正要》:“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多食发病。”
  3.《本草求原》:“甘而微寒,清热除痰,同肉多煮,益阴血。痘疹血热毒盛,不发起者,笋尖煮汤及入药,俱佳。”
  4.《随息居饮食谱》:“甘凉,舒郁,降浊升清,开膈消痰。”
常用食品
鲤鱼赤小豆汤(《外台秘要》)  冬瓜瓤汤(《圣济总录》)  松子粥(《士材三书》) 米酒煮鲤鱼(《补缺肘后方》)  蜜炙萝卜(《朱氏集验方》)  
鲤鱼赤小豆汤(《外台秘要》)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