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比尔·盖茨全传

_2 于成龙(现代)
创业篇:商机的挖掘
  硅谷称盖茨为“软件业里的撒旦”,word perfect公司前主管甚至称他为“带你过河,然后吃掉你的狐狸”。莲花软件创办人卡波尔说得比较中肯,“盖茨代表我们最好或最坏的一面。”究竟盖茨是魔鬼还是天使,微软是新科技的缔造者,还是商业规则的破坏者,现在还没有谁能下一个公正的结论,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盖茨不是靠幸运取得成功的,微软也不是建立在偶然的基础上的软件帝国。
创业盈利的模式(1)
  硅谷称盖茨为“软件业里的撒旦”,word perfect公司前主管甚至称他为“带你过河,然后吃掉你的狐狸”。莲花软件创办人卡波尔说得比较中肯,“盖茨代表我们最好或最坏的一面。”究竟盖茨是魔鬼还是天使,微软是新科技的缔造者,还是商业规则的破坏者,现在还没有谁能下一个公正的结论,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盖茨不是靠幸运取得成功的,微软也不是建立在偶然的基础上的软件帝国。
  如今已经没有任何的言语可以撼动盖茨作为全球软件巨人的地位。盖茨所创造的微软奇迹证明了他不仅是一个电脑天才,更是一个经营和管理天才。他在微软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他非凡的事业心、自信心和进取心以及他在创业过程中高瞻远瞩的眼光和异常敏锐的市场嗅觉都是常人无法超越的。  
  与如今在WINDOWS、OFFICE等软件销售上的霸气不同,盖茨在最初的商业运作中考虑的首先不是暴利,而是建立新的行业标准。为此他甚至不惜使用廉价甚或免费的方式来获得市场份额。他的创业盈利模式简而言之就是让更多的人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用他的产品“上瘾”,而后他便用相对的高价位来收回相应的投资并坐享紧随其后的暴利。
  在研究为电视机提供一张装有Web浏览器和其他内容的DVD盘的WebDVD小组与盖茨对话时,盖茨即使他不同意人们对DVD功能的分析,他也克制了自己出名的脾气。他说“请指教”,过了一两分钟,他就中断谈话,要求“把技术细节的报告送给我”。虽然DVD不是微软的核心业务,盖茨也希望在这一领域获胜。
  小组成员认为,每张10块钱的版税过低。“为什么要标更高的价?”盖茨问。下属解释说,从他们放进盘里的东西来看,10块钱的版税很难赚到钱。盖茨的脸色严肃起来。他们没有看清楚整个画面。“我们的战略目标是使Windows CE(微软推出的用以操纵手持计算机设备的操作系统)标准尽可能普及到每个地方。在今后几年里我们可以不赚钱。我们第一次推出MS-DOS的时候也不曾赚钱。如果靠10块钱就能打开市场,那么就去做吧。” 这就是盖茨所追求的盈利模式。
  当他在被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和司法部的反托拉斯小组调查多年后,他为自己辩解道“在个人电脑出现之前,电脑业的结构和现在有很多的不一样。当时大家都束手无策。因为只要买的是DEC、IBM、惠普或别的牌子的电脑,你用的软件就只能在这种电脑上运行。”
  对于比较粗心的观察者来说,个人电脑的商业前景仍在雾里云中。尽管新的IBM的PC在市场上卖的很好,其他几种竞争型号也在销售。但是没有任何计算机能够与其他计算机互相兼容,于是微软忙于将版本稍有不同的操作系统DOS和编程语言BASIC卖给每个硬件厂商。它的产品深藏在电脑的操作系统或其编程语言内部。
  盖茨认为正是自己的努力则终结了这种状况。“微软的想法正是在这些电脑之间可以实现软件通用,其原因在于:若非如此,当你希望运行大量的程序时,你就必须买很多台电脑,几乎是几百万台电脑。所以,电脑的程序必须便宜,而且也要做到不必调试就可以在各种不同机型上面运行。个人电脑业界的目标,就是要每一家公司竞相做出最方便、速度最快、价格最便宜的电脑。这对于消费者是一大福音,它也会激发起一个很大的软件市场。”
  于是,盖茨就确定了自己创业的盈利模式,一眨眼间微软这个名字大多数美国人都变得耳熟能详了。1982年,公司还没有公开上市,当年收入为3200万美元。当然,他和IBM有关创建操作系统的合同给了这个小公司某种合法性。而IBM的崛起则让这个小公司在操作系统的行业标准确立上有了先发的优势。
  软件业一次又一次试图用盖茨的手段来保护他们的软件。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多数公司仍把非法复制作为开拓市场的手段,包括微软。那些挥舞着大棒的,都是为了已经成功地确立了市场地位的产品。后来,微软IE浏览器名目上是免费模式,但其与听凭非法复制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抢占市场,确立市场的霸主地位。可以说,今天软件业的许多游戏规则都是微软自己制定的。
创业盈利的模式(2)
  盖茨还把这个盈利模式拓展到了台式计算机更为宽广的领域里。在针对人们提出的微软在台式机领域里能够取得多大限度的发展这一问题时,盖茨的回答是:编制可在更多种类的计算机上使用的软件,这些计算机将用在住宅、汽车甚至钱包中。
  在他的构想中,人们可以在微软公司存取钱款,在微软公司预约旅游,从微软公司购买音乐制品,在微软公司读书评,在微软公司的频道上看有线电视。人们也许会发现自己在工作、购物和娱乐时常常要和微软公司打交道。最终,一种以视窗为基础的家庭控制系统也许甚至会关闭卧室中的电灯。
  盖茨的家人和朋友们也许已经习惯了盖茨争强好胜的性格,理解他在这个伟大梦想上的苦心孤诣。但计算机业的很多人却不买他的账。互联网上有一些专门谩骂盖茨的站点,一些律师事务所专门找他的麻烦,对盖茨的指责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成功,而是由于他试图不公正地、也许是非法地运用微软在桌面操作系统上的垄断优势,进一步控制从文字处理到电子数据表、从环球网浏览器到内容的一切领域。微软正把它的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以及Microsoft Network内容集成到视窗操作系统中。而这种全方位的推进,全方位的垄断,正是他财富获得的必由之路。
  盖茨在这种盈利模式上的探索也造就了微软的强势,微软在强大的过程中一直也是与诉讼相伴。一位风险投资家迈克尔·莫里茨说:“像微软公司这样能够在20世纪末影响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的公司,在世界历史上很少见。也许你得追溯到罗马帝国时代,才能找出具有微软公司目前这种影响的组织。”
  但是,不管外界如何评判微软,盖茨喜欢这一切。智力挑战是乐趣。运动是乐趣。猜谜是乐趣。而与聪明的人一起工作则是超级乐趣。其他人也许认为他冷酷无情甚至残忍;但对他而言,商业竞争就像体育比赛,或许是一场流血的体育比赛。
如何挖掘商机(1)
  欠缺挖掘商业机会的能力是阻碍公司转型和未来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盖茨在把握商机的过程中所做的工作似乎也十分简单。他认为他和微软所作的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把所有的应用软件的优点集合起来,使之成为微软所开发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特点。
  和亨利·福特一样,盖茨把复杂的技术产品带给了大众。可以说,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和它的前身MS-DOS操作系统就是高科技领域的T型汽车。他们或许不是最精巧的软件,但是盖茨有办法使他们被广泛使用,结果改变了整个IT产业。
  在盖茨和艾伦建立微软之前,单纯生产软件的公司并不存在。当大多数电脑公司认为软件是必须的但又是十分恼人的附加品的时候,盖茨却认定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结果他创造出了一幅杰作。
  正如同连接互联网这样的功能,只要在WINDOWS里集成一个相关的软件,这样就不必每个人都自己去作这样的工作了。所以微软在挖掘软件市场的商机时,首先是把原来的DOS界面升级成现在的图形用户界面,后来就是把支持硬盘、支持网络,而后是支持因特网等功能的软件都包含在了自己的WINDOWS里。当然,这里面集成的许多软件可能都是抄袭了别人的创意。
  盖茨在追逐商业利润时候的最大的动作就是对微软的软件功能进行改进。在微软开发人员看来,这种"开发方案"不仅仅包括实现某一特性或功能的实际背景,而且包括该产品将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微软所有产品均是出自这种具有革新意义的"开发方案"。
  盖茨的开发方案通常以用户所提问题的形式出现,而且其简单程度令人惊讶。例如微软现在正在努力开发的新一代操作系统Longhorn方案,就并分别冠以"人"、"注解"、"实时通信"、"存储"、"身份认证及安全"以及"新外形"等,并将这些方案下分给来自不同产品部的开发人员及管理人员:
  这些方案的内容包括:
  ●为什么我的文档文件以一种形式保存,而联系人却用的另一种方式,接收电子邮件和IM的伙伴用的又是另外一种方式?为什么他们不能与我的日历相关联或彼此关联以便于一起搜索?
  ●为什么我的计算机不能使我免受可视电话和电子邮件的干扰?为什么在我离开办公室之时不能追踪我的状态或者自动向我转发信息?
  ●为什么我们的计算机无法为我们安排电话会议和在线会议?
  ●为什么有闲情雅致的球迷不能建立一个简单的网站和电子邮件群,以告诉人们何处正在上演精彩赛事?
  ●为什么计算机不能判断出我的身份,允许我使用自己的任何设备获取家中或办公室中的所有信息?
  ●为什么我不能在我的手提电脑上读取杂志的电子版本?
  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目前盖茨所关心的是如何将他的理念转变为供其他开发人员参考的"开发方案"。
  当然,这种挖掘市场商机的方法也是慢慢形成的。1982年,在刚刚与IBM联合的时候,27岁的盖茨还有点胆怯,他害怕游戏刚开始就要被抛在后面。事实上,当时微软在软件推进上的进度远远落后于其他的厂商。正是凭借这种简洁直接的编程思路,微软还逐渐跨上了奔驰的软件研发列车。
  当时,苹果公司比微软更加成功、并拥有尚未发布的面向图形的“双子星”:Lisa和Macintosh。Lotus正在准备借助其用于IBM PC的热门电子表格软件:Lotus 1-2-3成为最大的软件公司。康柏刚刚把一个100%兼容的克隆品推向市场,这一复制品有希望大大拓展业已发展迅猛的个人电脑行业。在所有参与这场角逐的公司中,微软似乎是最迟钝的一个。
  但是盖茨凭借与IBM的纽带,凭借简单而又被市场证实是颠扑不破的速成秘诀:“模仿”,终于笑到了最后。模仿苹果的Macintosh,微软开发出了WINDOWS,并最终把苹果机逼到了一个狭小的市场胡同里;模仿Lotus 1-2-3,微软开发出了EXECL,并最终将Lotus 1-2-3彻底赶尽杀绝。
  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绝大多数的软件生产商受自身实力和层次的限制,往往缺乏某项或某几项能力。如果单纯依靠自身进行积累的话,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生产商就很可能因为业务范围狭窄,缺乏抗风险能力而“倒掉”。因此,生产商不能被动地等待,必须依靠外部智囊的扶持。这个发掘商机的外部智囊最初就是各行业软件的先驱者,在微软的实力雄厚之后,这个智囊的位置就由微软自己的研究院所取代了。
如何挖掘商机(2)
  当互联网逐渐发展起来的时候,网景公司的浏览器软件在市场上占了上风。为了与网景抢占这块市场,盖茨决定免费赠送客户大量的软件、使用手册与免费的电话服务。相比之下,网景的行销则显得很保守。虽然,这些让微软一时亏损许多,但是却由此获得了大份额的市场。
  对于微软来说,最初的商机发掘在于盖茨过人的洞见力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但后来的商机发掘中,盖茨已经越来越偷懒,越来越讨巧,他把微软研究院作为自己发掘商机的最佳工具,利用其拥有的雄厚的研发实力,加上微软在PC操作系统市场的统治地位,使微软尽管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舞会上姗姗来迟,却照样能在曲终人散时赢得佳丽的芳心。
  当然,这更重要的原因是企业能够看到的商业机会与企业自身的层次和综合实力密切相关。企业所处的层次高度和搜寻商机的视野宽度是成正比的。当微软已经成为软件行业里的龙头老大时,不去主动寻求商机,商机往往也会找上门来。
  在一片“IT春天即将来临”的呼声中,2004年,微软公司携手凭创造了“米老鼠”等卡通形象而家喻户晓的迪斯尼公司来挖掘IT业的商机,它们将向手机、个人电脑以及数字电视用户提供娱乐服务。虽然合作的细节尚未确定,但此举无疑是一场抢占家庭娱乐市场新战役的开始。以“视窗操作系统”独霸个人电脑市场的微软公司,近年来一直试图通过一种可将传统节目转换为数字形式、在互联网上传播的软件来占领媒体娱乐市场。这更是一种投机取巧的做法,凭借自身在软件行业的绝对优势,与其他行业的领军人物合作,通过他们的眼睛来发现商机,这也成了盖茨发掘商机的一条捷径。
  以至于最后人们在总结微软成功的奥秘时,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对市场、技术发展方向的把握能力,成为了其被客户和增值合作伙伴所津津乐道的。因为微软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市场和行业经验,善于挖掘客户需求,往往能从表面的项目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商机。站在市场与技术发展的前沿这一高度,盖茨和微软就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发现、吸引和把握商业机会。
创业需要实战(1)
  在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盖茨退学创办微软公司的成功是一个神话,这个神话激励着无数的后来人去为自己开始创业历程而寻找借口。大学生退学创业更是瞄准了盖茨这个目标。但事实上盖茨本人并不赞成大学生放弃深造的机会选择创业,而是主张大学生从小事做起。盖茨退学创办公司,也并不像某些报刊文章鼓吹的那样,有个聪明的编程脑袋就行了。
  盖茨创业始终有专业出身、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长辈特别是父亲的辅佐、支援,眼光开阔的家庭背景是盖茨创业最大的财富。
  盖茨创办微软公司的时候,正赶上PC市场的大发展,还有美国市场鼓励创新、宣扬创业的机制,更有美国人历来以快速积累财富评价个人行为才智的价值观,都是盖茨成功的内在动力诱因。
  可以说,盖茨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而当今的大学生很难同时拥有这三者。“如果有人想知道盖茨为何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依我之见,就是因为有早年在处理生意方面的经历。”盖茨好友坎特的父亲回忆道。
  而且盖茨在创办微软公司之前已经拥有了两家自己的公司,并有着与同龄人相比颇为丰厚的现金收入,实战经验是他最终创办微软得以成功的关键。因此盖茨在不同的场合对大学生的忠告就是,“绝大多数的人都应大学毕业,这是最基本的。别学我中途辍学!”
  他劝告大学生不必学他,一开始就创办一家公司,冒巨大的风险。“当我创办微软公司时,我十分激动,甚至想也没有想过会有多大风险。而且如果我愿意,我的父母亲仍旧允许我回到哈佛大学去完成学业。假如你要成立一家公司,总要付出极大的精力,你最好克服那种危机感。同样,我也不认为在事业刚开始时就需要开办一家公司。”
  早在1970年,年仅15岁的盖茨就做成了许多好买卖中的第一笔交易,已经显示自己能够果断处理生意上的问题并能扫除任何影响自己兴趣的障碍,初步展示了在生意上残酷无情的能力。当时他和艾伦打工的西雅图当地的一家电脑公司倒闭后,盖茨事先没有艾伦和其他朋友,和好朋友坎持买下了该公司有价值的电脑磁盘并把它们藏了起来。艾伦发现了这个秘密后,就拿走了磁盘。盖茨则威胁说若不归还磁盘就去法院去告他。最后,艾伦只好把磁盘还给他。不久之后,盖茨把磁盘卖了,嫌了一些钱。
  而1971年,由盖茨参与发起的湖畔程序设计师集团赢得一次真正的商业机遇,受委托为当地一家公司,信息科学有限公司(ISI)编制—个工资单程序。虽然ISI “支付”给湖畔程序设计师集团的只是免费上机时间,但是盖茨还是从这次交易中学到了许多做生意方面的东西。在与公司谈判时,盖茨要求以项目产品或版权协议的规定来支付他们的酬金。上中学时就知道按版权抽取利润,而且是在同大公司打交道时提出这一要求,可见他从小经商意识是多么清晰!
  随后,盖茨和艾伦设计了一种能分析纸带记录的计算机程序,用于计算城市交通流量状况。为此他们专门成立了公司,艾伦还在各地跑来跑去推销公司的产品。虽然最终这次创业因政府政策的调整而不了了之,但盖茨和艾伦还是盈利大约2万美金,同时还拥有了实际运作公司的经验和能力。
  此后,盖茨又与好友肯特·伊文斯合作成立了一个"逻辑仿真公司"。业务范围括设计课程表、进行交通流量分析、出版烹饪全书等。这个公司承接了湖滨中学校方授权他们设计全校400多名学生的课程表程序。
  在这个课程表软件设计取得成功后,盖茨四处给周围学校发函,表示愿意为它们设计课程表程序,并愿意提供九五折优惠。他在联络信中说:“我们应用了一种由'湖滨'设计的独特的课程管理电脑系统。我很荣幸地向贵校推荐这一产品。服务上乘,价格优惠--每个学生收费2~2.50美元。望有机会进一步与贵方商洽此事。”
  在盖茨进入哈佛大学读书前,盖茨还到华盛顿特区,当了一名众议院服务员。就在几个月的实习过程中,盖茨又一次显示了他卓越的商业头脑。他以每枚5美分的价格,买进5000枚麦戈文-伊格尔顿纪念章。当麦戈文把伊格尔顿挤出总统候选人名单时,盖茨就以每枚25美元的价格出售了这些日见稀少的像章,从中赢利几千美元。
创业需要实战(2)
  当1975年盖茨创立他的第三家公司――微软公司时,他已经在林林总总的商战中鏖战数载,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无怪乎在后来的经营管理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因此,深知商海沉浮的他劝告大学生不要一开始就想创立自己的公司,而是应该考虑加盟其他公司并在这家公司中学习他们的工作、创业方法。“挑选一个你认为真正能在这里作出独特贡献的领域,你将享受为它而工作的每一天……从非常小的事情开始。”
良好的教育背景是成功的前提(1)
  当我们走近那些职业生涯一直都在走上坡路的在职人士,我们能清晰地看到:这些人都是有着惊人的计划能力、良好的忧患意识和随时准备迎难而上的头脑,在实际行动上,他们不会为暂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也不会为眼前的困难退避三舍,他们的成功法则只有一条:不断学习、敢于面对、挑战自我。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学习能力成了成功的一个大前提。
  当然很多人认为盖茨的成功是个特例,因为他没有读完大学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而且同一时代的许多成功的创业者也跟他一样,同样没有太高的学历,有许多都是辍学创业的。例如,苹果电脑董事长乔布斯没有念过大学。迈克尔·戴尔,戴尔公司的董事长,500强企业总裁中最年轻最具有潜力的CEO,是一个大学都没念完的辍学小子,开创了电脑销售的新模式。雅虎公司董事长杨致远也是从博士辍学。
  在《福布斯》2005全球富豪榜中,691位富豪中有388人是自创业者,18人是中学辍学生。共有68名女富豪上榜,包括7名自创业者。这些富豪的平均年龄为64岁,有29人不到40岁,220人超过70岁。最年轻富豪是现年21岁的德国人阿尔贝特·图尔恩·塔克西斯,身价20亿美元。
  富豪们的例子似乎都在鼓励人们不要去学校受教育,不要去学习。这倒不是,在竞争异常激烈的IT产业中,学习,已不是一个时间段,而是相伴一生的课题。但是应当看到的是盖茨辍学办公司的时候已经绝非少年,而是20岁,著名的哈佛大学三年级学生,他上了大学,而仅仅是在毕业前夕才辍学,他不缺少大学的正规教育。
  而且,盖茨的父亲是一位杰出的律师,母亲是华盛顿大学评议员及第一州际银行董事。为了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中学时代盖茨的双亲便将盖茨送进管教严格、教学先进的西雅图湖滨私立中学就读。
  小学时,当别人还在打棒球的时候,盖茨却在今天看来老掉牙的计算机前一泡就是一整天,他一直到大学辍学,自始至终都是一名刻苦且成绩优异的学生,有着扎实的学业基础。他的聪明才智足以让他用最短的时间学习最多的东西。盖茨曾经坦然指出,他没有完成大学学业,主要是公司很快上了轨道,发展迅速,让他无暇把剩下的学业修完,其实他当初休学时并未打算就此告别大学生涯。
  事业成功的人,在学校读书的时候虽少,但本身自强不息、努力学习的精神不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得曼曾说:“不要把在学校的时间多少与学问的高低混为一谈。有些人在学校念了很多书也没有什么学问,有些人念书不多,但学问却非同小可。”
  我们还应该看到的是,盖茨中途决定退出哈佛大学,当然可以说他很有勇气,很有远见。但是他也完全清楚,如果他失败,他还可以回到哈佛大学继续完成学业。如果你设想哈佛大学是另外一种政策——如果你今天离开了,永远就回不来了,也许盖茨这样的人才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是另外的方式了,好处和坏处的比例就会发生变化,创业的成本就会增加。也就是说盖茨已经利用他的聪明才智将创业的成本降到了最低点。人是理性的动物,人在做每一个决定的时候,都要考虑这么做的好处和坏处,以及两者之间的比例。
  ?当然,盖茨决定辍学创业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到了个人电脑出现稍纵即逝的商机。盖茨中学时期,正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如火如荼之时,而世界计算机技术的中心在美国,盖茨当时便紧跟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并始终坚持不懈的学习。既使在大学学法律时,也没有放弃对计算机技术的嗜好,因此当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已经是一名出色的计算机专家,他是以一名计算机专家的身份辍学的,而不是大家想像的一名顽皮的少年。所以他才在别人对市场商机的小嫩苗进行唯唯诺诺、观瞻仰望时,便果敢地迈了进去。
  微软的成功让盖茨的辍学创业的神话广为引用。但时过境迁,现在整个软件技术的发展虽然存在着很多创业和创新的机会,但从总体来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浪潮,目前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需要去消化技术创新带来的冲击和深化新技术的应用。专家判断在未来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软件行业在技术创新突破性的发展比较少,着眼点应该是更多把现有的技术潜力发挥和应用起来。网络游戏、搜索、短信等都是无线技术取得突破性的一种深化。所以,在现阶段,软件“建筑工”最为需要。
良好的教育背景是成功的前提(2)
  目前的微软里面到处都是受人喜欢和尊敬的人。即使是不太令某些人喜欢的人,那也是值得去尊敬的。因为他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聪明、热情、有活力、有创造力并且能出色地完成他们的工作。最重要的是,他们从来没有“已经很不错了”这样的想法,他们天生具有挑战性。
  虽然盖茨没有继续读完他的哈佛,但是这些有趣的程序员们都读完了自己的课程,而且是行业内的佼佼者。微软每年招收的应届毕业生在70%以上,聪明优秀、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是他们的代名词。在这个由一群瘦弱的、戴着厚厚眼镜的天才书呆子们所统治的世界中,处处生机勃勃。
  这些各具特色的微软员工来自生活的各个领域:诗人、画家、教师、导游、建筑师、汽车销售员、歌手、哲学大家,诸如此类。在微软刚刚创业的那段时间,几乎所有未经培训的员工都是从一些非科技领域拉拢过来的,这一切都只因为软件那时刚刚成为一种新兴的工业。
  员工里甚至包括为伐木工做饭的厨子,保加利亚的民歌手,这些人都是折衷主义者,都风趣幽默,并且充满活力、想法新颖。他们富于冒险精神,无时无刻都不乏妙趣横生。但是不管他们原来的身份如何,但是这个世界是由天才构成的却从来没有被人否认过。当然员工们良好的教育和学术背景更是这个世界里的共性。在许多专业技术人员的标准里,只有像比尔·盖茨这样专注于独立技术品牌的企业才是真正的软件企业,否则就是不务正业。
  在盖茨的眼中,除了自己的微软事业之外,没有什么比学习和教育更重要的了。因此他最早的基金会就是为教育而设立的。迄今为止,盖茨已为改善低收入人群的学习条件投入超过14亿美元。仅在过去的5年中,盖茨的基金会已向美国1500多所中学捐款7.33亿美元。
  当他第九次来中国时,送给中国政府的一份大礼还是教育方面的:他代表微软和教育部启动“携手助学”计划,在中西部地区建设100间计算机教室。根据该协议,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微软将在5年内投入1000万美元,用以支持中国基础教育和师范教育,重点将放在农村和边远山区。该项目将首先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师资培训与技能培养等具体项目展开合作。
企业运营的是强项
  “如果您的兴趣是对最具有挑战性的计算机科学问题进行基础研究,或者希望您的研究成果能最终转化为产品并被千百万人所使用,微软亚洲研究院将是您正确的选择。我们将为您提供直接面向世界前沿的科研环境,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及优厚的待遇。”这是微软研究院的一个招聘广告。抛开其他因素,微软的财大气粗也是一个诱惑。而近年来,微软越来越看中其研究院的工作,每年在研究院投入的资金已经接近70个亿。自从1990年以来,微软在研发领域的总投资额已经达到了326亿美元,高于全球排名第二至第六位的五家大型软件开发商投资额的总和。
  拥有众多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人才固然是微软的组建并发展研究院的优势之一,但更重要的因素是盖茨知道微软经营的强项所在。微软并不缺少创新天才,它也并非才智枯竭,恰恰相反,它在这两方面都很富有。因此他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这些强项上,用这些强项来维持和保护现有的特权。
  “研究院为微软积累了相当的基础,使得公司在新利润增长点出现时能迅速学习掌握,从而对原有市场主导力量形成威胁。此外,这一基础帮助微软在使用收购手段进入市场时,迅速吸收和消化那些新引进的技术。”
  盖茨和微软的强项就在于擅长后发制人,如今,他们正利用Windows可怕的"IT黑洞"效应,继续集成并完善杀毒软件、媒体播放器、压缩软件、看图软件等等。看来,微软要将四分五裂的"天下大乱"变为"天下大同",颇有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气势。
  而这种强项已经在以往的微软发展中被一次又一次验证是直接而有效的。当1984年苹果的Macintosh 以其简单易用的图形用户界面和鼠标的使用得到了广泛的市场青睐时,微软一手为Mac开发图形界面程序,另一手却持巨资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终于于第二年推出了首批的Windows 1.0软件;四年后,Windows营业收入突破10亿美元大关。如今,微软的Windows系统已经占据了全球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市场份额的93%,Windows带来的收入占到微软年度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众所周知,当年,微软曾经以捆绑的方式,在浏览器的市场上挤走了Netscape,因此,可以说捆绑的方式一直都是微软的杀手锏。现在,微软正花费数百万美元开发将在MSN上与用户见面的搜索引擎,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003年下半年,微软搜索团队还不到70人,现在已经扩充到了200人,如今,微软已经发布了IE浏览器的"搜索引擎工具条"。早在2002年微软规划"长角"蓝图的时候,就已经明显意识到搜索的价值,而将在2005年推出的"长角计划",意味着新的操作系统里面将有一个能够搜索PC中Word文档、Outlook电子邮件、Excel电子表格和PDF文档的中心引擎。
  和浏览器一样,微软开发的网络流媒体播放器Windows Media Player同样是后发制人,又同样因为和Windows的捆绑销售而被指责为不正当竞争。欧盟委员会曾作出裁决,微软必须提供一种不带Windows媒体播放器的Windows操作系统,并且充分共享其知识产权使服务器行业的竞争对手能够销售有效地与Windows计算机兼容的机器。欧盟还宣布对微软处以创纪录的6.13亿美元的罚金。
  “如果我们不是冷酷无情的话,我们能生产出更具创新性的软件吗?我们宁愿消灭竞争对手而不是培育市场?!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盖茨冷冷地说。“是谁培育了这个市场?是我们。是谁经受住了比我们规模大10倍的公司如IBM的攻击?”
  他指着Oracle、sun、Lotus、Netscap等竞争对手的名字说,“他们的竞争性一点也不比我们逊色。我们获胜是因为我们雇用了最聪明的人。我们根据用户的反馈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直到它们尽善尽美为止。每年我们都举行研习会,思考世界往哪个方向发展。”
  他对外界所说的微软总是窃取对手的构想——例如Apple 的图形界面和Netscape的浏览器——而不是开辟自己的道路的说法嗤之以鼻。“图形界面是由施乐首先开发出来的,而不是Apple。我们很早就在这上面下工夫,所以Microsoft office应用程序才会成为最好的。”
  盖茨正是利用这种在人力资源上的绝对优势,在软件市场上拼命厮杀。当然对手们也不得不承认,盖茨的长项之一就是特别善于利用微软的市场优势,找到进入新兴市场的切入点。同时他是一个凶猛的竞争对手,不论作什么,不赢誓不罢休,这使得他成为极难对付的劲敌,他自己对此也毫不避讳,数度公开表示要将对手赶尽杀绝。用强硬的执行力来推进自己经营的强项,其势头必然锐不可当,所向披靡。
创业篇:创业者应必备的条件
  “你创业了吗?”这句曾是美国硅谷人见面时的问候语,如今已成为更多人的常用语。创业意味着冒险和付出,也意味着失败和挫折。盖茨苦熬了十七年才有今天的成就,十几年间这个亿万富翁每年的休息日只有几天,其余时间全部用在波诡云谲的商海中拼命厮杀。
信心是创业者成功的入场券(1)
  美国《时代周刊》评论曾经有这样一段话,“在21世纪,改变你命运的只有你自己,别期盼有人会来帮助你。从现在开始,‘学习、改变、创业'是通往新世界的唯一道路”。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提升服务,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创业能否成功,与创业者的素质关系极大。
  “你创业了吗?”这句曾是美国硅谷人见面时的问候语,如今已成为更多人的常用语。创业意味着冒险和付出,也意味着失败和挫折。盖茨苦熬了十七年才有今天的成就,十几年间这个亿万富翁每年的休息日只有几天,其余时间全部用在波诡云谲的商海中拼命厮杀。在经历了最初的创业冲动和付出之后,越来越多的创业者走向成熟和冷静,对创业和成功有了更深的理解。当然盖茨的创业经历无疑是最好的教材。
  盖茨与微软,一个人、一家公司,从最初收购的DOS,模仿了苹果界面的视窗、几个办公软件、紧随网景的浏览器,最终还打败了性能上超过Windows的IBM OS/2,终成了今天的“王者”。这些软件虽然在设计当时都不是技术最优,但是微软和盖茨最终得到了胜利,占据了市场的最大份额。
  盖茨的父亲老盖茨在谈及儿子最令您骄傲的地方是回答的第一点就是:盖茨是个很自信的人。虽然老盖茨还诉说了盖茨的其他优点,如明白事理,洞察力强,工作很拼命,而且他有很好的判断力以及幽默等特点。但是他把盖茨的自信放在了第一位,不能不令人深思。
  由创业带来微软的飞速发展,中间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挫折。但盖茨是自信的,再加上他的聪明,他的善于审时度势、抓住机会、果断决策,这才让我们看到了今天的微软帝国。盖茨有个很大的长处,就是一旦他想做什么事,就必有把握给自己找出一条路来。
  盖茨凭着独到的眼光,坚信个人电脑的触角将深入未来每一个家庭中,也相信结合微处理器与软件将大大改写过去以大型电脑为主的生态,更能在个人电脑革命的初期即掌握稍纵即逝的创业机会,其后又一直保持正确的企业方向,锲而不舍,加上过人的生意头脑,终于成为全球首富与资讯业最具影响力的人士。
  当他离家到哈佛攻读的时候曾发誓要在25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这种自信非当时一般年青人所具备的。事实证明他也确实做到了。等到他30岁的时候,他已经成就为一名家财亿万的富翁。而且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连续十多年稳居世界富豪榜的首位。的确,有把握的信念能够发挥无比的威力。
  盖茨在数学和电脑编程方面的天才让他在该领域充满了信心。从最初的为阿尔塔计算机编写BASIC程序开始,盖茨就对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和创业能力充满了自信。在短短的八个星期里,盖茨和艾伦竭尽全力,终于写出了一套程式语言,造成一连串的改变,扩大了电脑的世界,因而也使得个人电脑问世。
  盖茨和艾伦完成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这一惊人的创举也在电脑爱好者中激起波澜。因为此前从来没有人完成过类似的事情。
  正如数千年来,人类便一直认为要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是件不可能的事。当1954年罗杰?班尼斯特凭借极为强烈的信念,打破了这个信念障碍后,随后的一年里竟然有三十七个人进榜,而再后面的一年里更高达三百人之多。这也印证了美国作家爱默生的话“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当然,最初的盖茨也并非在任何方面都表现的十分自信。盖茨在六年级的时候个头很小、生性腼腆,一副十分需要保护的样子,还被送去看过心理医生。有一次他为了邀请一个女孩去参加学校舞会愁了整整两个星期,最后还是被拒绝了。直到进入大学,盖茨仍然属于那种不善交际的家伙,腼腆而拘谨,不喜欢抛头露面。只是在鲍尔默的带动和强迫下,盖茨才参加了更多的社交活动。
  鲍尔默劝说盖茨参加“卡雷”男子俱乐部。在首次参加俱乐部活动的仪式上,鲍尔默让盖茨身穿礼服,并将他的眼睛蒙上来到学校的自助餐厅。鲍尔默强迫盖茨向在场的其他人谈谈计算机方面的事。这些锻炼为他日后的商业谈判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不过当他的企业滚动发展到足够大的地步时,盖茨就把这个管理的重担交给了鲍尔默。
信心是创业者成功的入场券(2)
  随着微软事业的不断壮大,盖茨对软件行业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大。在公共场合,人们经常能够看到他那堪与蒙娜莉莎媲美的笑脸。无论任何时候,无论是面对微软将被“一分为二”的时候,还是面对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和雅虎逼迫的时候,还是面对liunx等众多新秀要重新瓜分市场的时候,盖茨都是这样一副笑脸。这张笑脸代表的是自信,也是对对手施加精神压力的武器,也是微软的一块金字招牌……
  美国《华尔街杂志》在一篇有关企业家的文章中得出结论:成功的企业家都具有能感染他人的强烈自信。创造者和创新者都是对自己“深信不疑的”。他们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决定。对失败的担心往往使其他类型的人们感到气馁,但创造者和创新者对自己的想法充满信心,对失败的担心决不可能吓倒他们。可以说,强烈的自信或许比其他任何品质更能充当通向重大成就和极大快乐的门户。
  正如“微软”一位高层人士所说,“微软”自1992年就已进入中国,尽管也曾遭遇失败,但对中国软件业发展信心和对中国软件市场的看好始终不变。而盖茨就是因为有了对软件行业和市场有着充分的信心,因此他也就在事业上充满无限的激情,因此也就多次穿梭于美中两国。有了激情,盖茨才能说服别人,他的目标就是让所有的电脑都用上微软公司的软件。
  创业者的激情也是说服员工加入创业者公司的最重要的法宝利器。毕竟,对于员工来说,加入一个创业者公司基本上意味着两点:工资更低,工时更长。盖茨说服员工的重要武器就是:在一个创业公司里工作,员工会有更多的快乐,同时优秀的员工还会有值得期待的股票期权。
  盖茨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乐观主义者,具有令人敬畏的自尊。他为了实现自己的信念而孤独地走在前无古人的路上。他从容不迫地对待所有的灾祸和不幸,不让盛衰沉浮损害自己的眼力或改变自己的目的。创业“游戏”是他一心向往的游戏,而游戏就是娱乐。盖茨以他积极的心态充满活力地不断创业和创新。防卫和守业是不属于他的行为方式的,他只是进攻和创业。
  盖茨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的意志可以发挥无限力量,可以把梦想变为现实。要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信心,要坚信成败并非命中注定而是全靠自己努力,更要坚信自己能战胜一切困难。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冬天,也没有永远的失败;在艰难和不幸的日子里,要保持斗志、信心和忍耐。成功的人也必然是一个能伸能屈、宠辱不惊的人。
保持良好勇气和耐力(1)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有许许多多从事电脑产业的公司不是在起步时夭折,就是在发展过程中被对手挤出市场。而微软在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创业中,却始终保持着可持续增长的势头,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
  这固然与盖茨超人的自信心有莫大的关系,同时盖茨在创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坚定不移的耐力也是令人称道的。在盖茨的领导下,微软的使命是不断地提高和改进软件技术,并使人们更加轻松、更经济有效而且更有趣味的使用计算机。微软从1981年就开始开发后来称之为“Windows”的操作系统。而1995年8月,Windows95发布,正式把微软推向计算机业的顶峰。
  "我小时候选择的一个梦想是计算机,我想把它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当时我选择这个梦想并不是说要挣多少钱,建立一家多么伟大的公司,我只是梦想能有这么一个非常出色的工具。现在,距离实现这一个目标已经走完一半的路程,当然,这是我一生要做的工作。我希望我最终结束工作的时候,能够完全实现这样一个梦想。"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的风风雨雨足以让一个意志不坚定的人退缩。创业之初,当盖茨认为罗伯茨对市场上BASIC编译器的盗版应该负责,收回了BASIC的授权时,罗伯茨依据手中持有的允许其公司在十年内使用和转让BASIC程序和源代码的协议将盖茨告上法庭。
  在那段惨淡的日子里,高昂的律师费令盖茨不知所措,与此同时,新转让的公司Perterc也拒绝支付微软版权费,法院仲裁过程慢如蜗牛,收入的减少和庞大的开支把微软送到了濒临破产的境地,盖茨和艾伦几乎都捱不过去了。他们困难到了身无分文,最后盖茨只得向自己手下员工借了25000美金度日,但是盖茨和微软还是坚持了下来,最终赢得了这场官司。。
  盖茨对那段经历至今历历在目,"他们企图把我们饿死,我们甚至付不出律师费,所以当他们有意与我们和解时,我们几乎就范。事情到了那么糟糕的地步,仲裁者用了9个月才发布那该死的裁决……"
  而这对于盖茨和微软来说,还仅仅是开始,随着业务的开展,越来越多的软件公司成了微软利益博弈的对象,盖茨和微软也就始终在诉讼的漩涡里挣扎。正如《圣经》里所说的那样:“你若在患难之日胆怯,你的力量就要变得微不足道。”盖茨在创业的道路上从来都没有失却过耐心。即使被美国、欧盟等国家和组织裁定为垄断,被迫缴纳巨额的罚金、进行业务拆分等等。对盖茨来说,坚持就是创业的助动力。
  盖茨在他刚刚创立微软公司的时候,还坚持自己亲自去拜访大公司销售他的软件,时间连续超过6年才慢慢将销售的工作授权出去。一直到他每一次发表新产品,盖茨总是亲自巡回全世界去销售。例如,当年的WINDOWS95,还有1999年他到中国深圳亲自销售他的“维纳斯计划”,媒体称他为全世界最有钱的推销员。
  成功需要经验积累,创业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的失败中跌打滚爬。只有在失败中不断积累经验财富,不断前行,才有可能到达成功彼岸。美国3M公司有一句关于创业的“至理名言”: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与无数只青蛙接吻。对于创业家来说,必须有勇气直面困境,敢于与困难“接吻”。
  “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成功”。伟大的创业家无一不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轻型商用喷气机之父比尔·利尔先后4次积聚财产又失去了财产;比萨饼创新之王汤姆·莫纳汉先后4次面临破产的危险;亨利·福特在推出T型汽车并获得重大成功之前曾两次破产。但他们都坚持了下来,盖茨也是如此。
  其实盖茨并不缺乏面对失败的勇气。盖茨要要开发面向网络的操作系统Windows NT时,做了第一个版本不成功,第二个版本不成功,第三个版本还不挣钱,当时员工们问他这个东西真的还要做下去吗?对这个软件市场,微软真的这么重视吗?
  盖茨的回答斩钉截铁,说一定要做下去,因为我确信这个是对的,把理由解释给大家听。员工们在他非常有智慧、非常有自信的、非常执着的解释下坚持了下来,今天Windows 2000已经成为了微软最大的一个产品。
保持良好勇气和耐力(2)
  当然,盖茨的勇气和坚持不是盲目的执着。盖茨在94年、95年错过了互联网这个机会,他那时候下的赌注就是互动电视会是很重要的。当他看到了互联网来临时,他的第一个感觉是不知道怎么利用互联网挣钱,于是他就没有把微软的产品延伸过去。但是当看到了广大用户这么需要互联网这个东西时,他很快就觉悟了过来,认为自己错了,不应该再执着下去,于是改变初衷,从第二天开始,让公司的三个产品部门停下手头所有的工作,全部转向开发互联网的软件产品,所以转移了整个公司的方向。
  这个面向互联网的软件开发过程说明了勇气和执着十分重要,但是它们背后应该不是一个盲目地执着和自信,是要有一个像比尔盖茨这么有智慧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执着,什么时候该有自信,什么时候应该该承认错误。
  “失败是成功之母”,微软的管理实践已验证了这句中国古话的正确性。在很多企业在还没有真正理解和应用这句话的时候,微软却率先做到了;当我们将这句话作为失败后的一支安慰剂的时候,微软却已经将其作为了实际工作的指导理念。微软的这种管理境界和管理哲学是很多企业所不及的,这些也是很多企业应该向微软学习的。
  微软对每一个员工灌输正确对待失败、尊重失败的思想,甚至提出“没有失败说明工作没有努力”。因此,在微软工作的人从不惧怕失败,他们将失败看作是任何事情走向成功的铺垫。在微软,只要遇到失败,接下来不是进行批评、斥责或者评估损失,而是“残酷无情”的剖析过程,他们认为这是对失败的尊重。失败的结果直接作用就是促使去尝试新的实现可能,也正因为失败成就了微软一次次令对手胆寒的成功。用微软自己的话说:“失败是成功的一种需要。”
  盖茨的执著和勇气与美国的创业氛围有着很大的关系。软件企业最为集中的硅谷有着“创业大本营”的美誉,在这儿,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企业倒下,同时也有成千上万的创业者一夜暴富。美国知名创业教练约翰·奈斯汉说:“造就硅谷成功神话的秘密,就是失败。失败的结果或许令人难堪,但却是取之不尽的活教材,在失败过程中所累积的努力与经验,都是缔造下一次成功的宝贵基础。”
  盖茨也正是从这些企业的浮浮沉沉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财富,加之本身具备的商业本能,不断地坚持把自己的事业做大,最终在市场上拥有了世界上80%台式电脑操作系统的份额,以至于美国联邦反托拉斯机构也不得不因此开始调查微软涉嫌违反竞争法则的行为。
以好品质吸引人(1)
  名人似乎总有与众不同之处,盖茨之所以会成为当今电脑世界的显赫人物,其独特的性格特征也许早已注定了他的非同寻常。对小时候的盖茨来说,在课堂上睡觉是常有的事。他的生活极其紧张,三天不睡觉对他来说如同家常便饭。据一位朋友说,他通常36个小时不睡觉,然后倒头便睡上十来个小时。
  盖茨一直是一个以工作狂而著称的人物,他常在夜晚或凌晨向其下属发送电子邮件,编程人员常可在上班时发现盖茨凌晨发出的电子邮件,内容是关于他们所编写的计算机程序。即使到了39岁结婚的时候,他还经常加班工作到晚上10点以后,这对于以前任何一个亿万富翁来说,这都是没有的事。尽管微软公司一向以员工习惯性加班拼命工作而闻名,但那些工作的眼冒金星的员工还是心悦诚服地说,他们之中几乎没有谁能比盖茨更辛苦。
  他的这种对工作狂热的精神,当然也感染了全体微软员工,尤其是那些软件程序设计师。他的工作热情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鞭策。用比尔·盖茨自己的话说:我工作,我兴奋,我快乐。也许正是他对工作的这种精神,才使他和他的微软公司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许多优秀的跨国企业中,这种领袖精神随处可见。摩托罗拉公司对高尔文“摩托罗拉大家庭”理念的继承,戴尔公司对戴尔“效率至上”原则的推崇,都证明了企业领袖精神的重要性。对创业者来说,注重塑造领袖精神,远比积累财富更重要,因为财富可在瞬间赢得或失去,但领袖精神永远是赢得未来的无形资本。
  在微软,人们看不到不努力的人。到晚上八九点钟,办公室的人最多最繁忙。销售人员白天拜访客户,晚上即回来赶写报告,还有一些部门开会、听总结也在办公室里进行。在微软没有一个经理要求员工加班,但是因为员工很有激情,并能从工作中得到无穷乐趣,又希望工作能够做到完美的状态,所以自然会刻苦工作。
  盖茨在经营微软的过程中更引以为荣的就是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和团结了一大批优秀的程序设计者和产品推广者。曾经有人采访盖茨成功的秘决。盖茨说:因为又有更多的成功人士在为我工作。盖茨对此充满了自豪感:“在我的事业中,我不得不说我最好的经营决策是必须挑选人才,拥有一个完全信任的人,一个可以委以重任的人,一个为你分担忧愁的人。”
  有人曾经给盖茨总结过他的优点,认为其创业的成功是由情商注定的。他是以勤奋、踏实及勇往直前的创业精神,配合灵活的经营策略、利好产品及朋友们的襄助等,才得以踏上成功的创业之路。喜好冒险、不服输的草莽性格,具有带动团队向前冲,达成目标的领导气魄,是支持他创业的动力之一,“创业过程相当孤单,自我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并非常渴望成功,才能对创业的艰辛甘之如饴……所以,自我激励的性格对经营者相当重要”。
  在创业的过程中,盖茨更是保持着旺盛的事业心,吃苦耐劳,锲而不舍,与追根究底的精神等行为特质。盖茨喜欢承担风险,但并不是盲目地冒险。他乐于接受挑战,并从克服困难中获得无穷乐趣。他有很强的自信心,有时有咄咄逼人的感觉。他说:“聪明人应该步步受到挑战。”
  为了实现个人理想,盖茨从来不会计较虚名。他生活简单朴实,必要时常常身兼数职。他做事实在,不会为了使自己舒服一点而马虎从事。他为了事业往往是“冷酷无情”、“不顾情面了”,给人以“大公无私”、“就事论事”的感觉,与下属之间形成了一种客观的人际关系。
  盖茨还具备超人的胆识,勇于承担多数人望而却步的风险事业。世界上没有转败为胜的诀窍,但是盖茨具备了临危不惧、重振雄风的信心和勇气,就等于拥有了披荆斩棘、所向披靡的利器,这样就必定能征服前行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到达成功的目的地。
  当然,在管理中,他还具备外向开朗,行动积极乐观,做事轻松活泼,善于领导等优点,从不自我设定障碍、悲观保守、优柔寡断,这些创业者素质,与盖茨创业时积极的心态融合在一起,产生了巨大的“黑洞”效应,将无数的优秀人才笼络到了身边,共同为微软霸业增砖添瓦。
以好品质吸引人(2)
  商机永远不会随随便便就能变成财富。但是盖茨有长期忍受痛苦的思想准备,要耐得住寂寞,能够经得起各种困难的考验,并有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因此一步步将微软从几个人的小作坊变成了拥有员工5万余人,产品足以号令天下的庞大软件帝国。“我不是教育家,可是我是学习者。而我的工作最让我乐此不疲的一点就是,我的四周环绕着其他热爱学习的人。”盖茨对于身边挤满了聪明人而感到骄傲。
提高合作能力(1)
  在盖茨的眼中,创业不仅需要汇聚人气,而且还要把人力资源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在盖茨和微软的成长过程中,他们迈出了合作的三部曲:先为成功的人工作,再与成功的人合作,最后是让成功的人为你工作。
  当微软聚集了更多的优秀人才时,合作仍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虽然有众多成功的人在为盖茨服务,但是只有这些人能够团结协作起来,借助一个宽松的环境和积极的团队,与更多的人公平合作,才能在商战中为自己,为未来经营一个抵抗风险的事业。盖茨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微软公司的人格化管理,特别是其中无等级的安排让许多其他公司的员工欣赏,也为提高微软员工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打下了基础。等级隔阂是人与人之间关系难以融洽的一大原因,这种在不同等级间形成的思想隔阂是很难消除的。它的存在妨碍了人们间的相互沟通,不利于企业职工凝聚力的增强,为共同的事业齐心努力。因此,在管理工作中,应尽可能地消除由此产生的影响。微软公司在内部人员关系的处理上正是这样做的。
  微软不但采用无差别的办公环境,为职工免费提供各种饮料之外,在公司内部,可用于办公的高脚凳到处可见,其目的在于方便公司职工不拘形式地在任何地点办公。当然,这种考虑也离不开软件产品开发行业的生产特点。
  团队合作精神是微软的价值观的核心,也是盖茨高度重视的重要品质。微软有6个核心价值观是:一是正直、诚实,二是对客户、伙伴和技术满怀热情,三是尊敬他人、以诚相待,四是勇敢面对挑战和征服挑战,五是自我批评、不断提高、追求卓越,六是忠于职守。在确定了这种价值观后,微软的员工就以强烈的合作意识参与工作。
  当然微软的制度也对员工的合作能力大有帮助。在微软,每个新员工一进公司都会拜师傅,新员工在老员工的带领下,会最快的熟悉企业文化,掌握全新的业务,与师傅沟通,向师傅学习,是最有效率的融入企业的方式之一。在美国,微软员工是由经理来指定师傅的;在中国,在微软全球技术中心,则更进了一层,是由员工来选师傅。员工可以通过公司内部网站上的相关介绍,找到和自己投缘的师傅。
  在微软,一个员工可以至少有两个师傅,一个会教他技术,带领他钻研业务;另一个则更多传递给他职业素养、企业文化、为人处事方面的知识,帮助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比如如何穿衣服、公司的一些制度,都是师傅的职责范围。同时,在一个人不同的阶段,还有不同的师傅。随着你的成长而成长。在公司,永远有你要去学习的人和愿意帮助你继续前进的人。
  同时,微软还有个8字箴言:互补、互助、互励、互动。仔细体味这4个词,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一个没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有时将会毁了整个团队。只有当团队互励互助时,尤其是当团队遇到困难时仍能互励、互动时,这才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团队。盖茨和他的管理层们也高度重视团体合作精神,他们都善于激励优秀的合作人才,并善于看出那些欠缺合作精神的人,进行激励和奖惩。因此微软的合作氛围十分浓厚。
  而盖茨的老搭档鲍尔默认为技术与经营部门的合作创新是微软投资策略的核心。鲍尔默在公司实行每月碰头制,讨论部门之间合作细节,协调各部门合作。合作的深入程度直接决定了技术创新、改进产品的工作。鲍尔默不断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合作,通过合作来促进产品的不断更新。“希望存在于新的技术之中。”他说,“每个公司都必须致力于创新,这是公司发展的最基本要素。努力开发、保持低价、为客户创造价值。”
  鲍尔默还把这种合作精神拓展到了客户身上。“我衡量团队的标准之一便是客户的满意度。”公司内外皆知,鲍尔默潜心致力于建立与微软客户和合作伙伴之间的良好关系。“每一个微软员工都应该聆听、理解并满足客户的需求。”而这个良好关系的基础(也许同是微软制胜的法宝),便是可信而强大的Windows 2000平台。另外,便是真诚、正直、可信、尊重、乐于接受和追求挑战、对技术和客户充满激情以及擅长自我批评与提高的公司核心文化。
提高合作能力(2)
  通过在线网络工具,微软的注册会员能够在共同兴趣和共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寻找到相关的微软员工并与之建立联系。通过了解注册会员的在线材料,微软的员工也能够查找其他会员,并向他/她希望会见的会员直接发送会议请求。
  微软员工也将积极参加相关的活动,与合作伙伴讨论如何进入一个新的国家市场,并鼓励单独的合作伙伴们开展合作,以扩展他们的解决方案和业务产品。这些会议都是通过一对一的会议服务进行安排。通过这种方式,合作变的更为直接和密切。
  微软公司就是靠别出心裁的人格化管理,以及倡导合作的精神,吸引了一大批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到微软公司工作,并通过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使这些人才心甘情愿地留在微软。
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1)
  以往人们总是强调自主创业,但如今这种观念正在改变,人际关系在创业中的作用逐渐加大,人脉圈日益成为创业信息、资金、经验的“蓄水池”,有时甚至在商业活动中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神奇功效。盖茨创业的奇迹中,自始至终都闪耀着人脉关系给经营活动带来的便利。
  盖茨和艾伦创立他们的交通数据公司时,他们拥有的产品是一种用来计算汽车流量的机器。他俩凑了360美元买了一台英特尔公司的8008处理机,并用延期付款的办法聘请了一位工程师,来帮助设计硬件。而他们开发的软件则通过横穿马路的橡皮管子更科学地统计出交通流量。这个系统配有一种16个打孔的纸带,功能是原来用于老式电传打字机8孔纸带宽度的两倍。每次汽车通过橡皮管,机器就以2进制的两个数字"0"和"1"把车次的记录打在纸带上,这些数字反映了时间和流量。
  软件虽然简单,但是有助于确定最佳的交通管理方法,安排交通红绿灯的时间长短等等。盖茨通过父母的关系,找到了一位主管交通的市政官员,向他推销自己的产品。于是西雅图街头的交通控制系统,用上了他们设计的软件。这一次,交通数据公司大约盈利2万美金。
  随后艾伦开始了在各州巡回推销这套软件,甚至一度还到加拿大等国进行推销,但是由于缺少可靠的社会关系,产品的推广一直没有成效。反倒是盖茨通过父母所作的努力既省事,又有现金入帐。当时没有多少人知道设计者是两个少年。“这并不重要。”盖茨说,“重要的是我的成果能够得到真正的应用。”
  盖茨在后来成立自己第二家公司进行课表编排程序的开发时,仍然延续了通过社会关系开展业务的老路子。他们第一单业务是本校的课表编排。而第二单则是通过他姐姐的关系联系上的。这次是为华盛顿大学实验学院设计一套学籍管理软件。他这笔生意是跟华盛顿大学学生管理协会洽谈的,正好他的姐姐克里斯蒂娜是该协会成员之一。可惜的是,学校的报社了解到她的弟弟是该项设计的承接人后,便指责管理协会以权谋私。结果,盖茨只从这项设计中赚得很少的钱,大约只有500美元。真可谓“没吃到羊肉,反惹了一身臊”。
  当盖茨创立微软公司时,他仍然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他还是位在大学读书的学生,没有太多的人脉资源。但是还是签到了公司的第一份大合约,这份合约是跟当时全世界第一强电脑公司——IBM签的。
  当时的IBM已经是业内的巨人,谁能攀上这个高枝,意味着就将成为业内的翘楚。1973年卡里出任IBM总裁后,大胆地决定从事个人计算机研制开发。为了在操作系统上获得支持,IBM于是给盖茨打电话,引起了盖茨极大的兴趣。至今,盖茨也是这么认为:IBM是大公司,与之合作,可以说是攀了高枝。
  有趣的是,当盖茨带着可行性报告到IBM时,却发现忘了系领带。时间已来不及了,他不得不将租来的汽车开进一家百货店停车场,匆忙买了一条。盖茨后来回想起来说:"创业多么艰难!那时全靠一种渴望成功的事业心支持着自己。"   
  在一整天的面谈中,盖茨回答了IBM设计组无数问题。当被问题:"你们公司像你这样的人有几个?"时,盖茨耸耸肩,习惯性地扶了一下镜框说:"每个人都是如此。"然后摊开手,身体稍后一仰,笑道:"我是公司学历最低的,仅上过一年大学。"   
  尽管盖茨对签合同信心百倍,但并非毫无忧虑。IBM高层会重视小小的微软吗?微软能钓到这么大的"鲸鱼"吗?盖茨亲人的人脉资源又一次派上了用场。盖茨的母亲是IBM的董事会董事,IBM新任董事长是盖茨母亲的朋友,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盖茨母亲的成就和人格为自己的爱子作了最好的担保。假如当初盖茨没有签到IBM这个单,相信他今天绝对不可能拥有几百亿美元的个人资产。
  因为这条大鲸鱼给他带来的不是一次性的收益,而是长久的宣传作用。随着IBM个人电脑销量日增,MS-DOS的影响也与日俱增,为其开发的应用软件也愈多,微软DOS也因之而成为行业的唯一标准。盖茨最终成了最大的嬴家。
  当然,盖茨还不断发展国外的朋友,让他们去调查国外的市场,以及开拓国外市场。盖茨有一个非常好的日本朋友叫西和彦,他们两个人在彼此都是22岁的时候碰面了。西和彦为盖茨讲解了很多日本市场的特点,为盖茨找到了第一个日本个人电脑项目,盖茨开发的软件得以在1977年就打入了日本市场。其后的数年中两人更是成为莫逆之交,身材圆胖、举止浮夸的西和彦把日本营造成微软的第二大市场,仅次于美国。
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2)
  盖茨在微软成长之后,也组建地拓展自己在商界的社交,他和世界第二大财富者拥有者巴菲特有着不错的私交,两个人相识于1991年西雅图的一次社交活动上,其后就一直保持联系。两人惺惺相息。盖茨的商业敏锐性让巴菲特折服,而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对盖茨的商业哲学也有影响。他们经常在一起打桥牌。而在2001年,当盖茨为反垄断案焦头烂额时,巴菲特也站出来为老朋友仗义执言。而当巴菲特的投资公司需要挑选接班人的时候,盖茨被选为沃伦·巴菲特经营的投资公司博克夏·哈莎维公司的董事。
  经历了商海沉浮的盖茨,知道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去抓住身边的机遇。于是,他成功了。在他财富的背后,隐藏着一种更为根本的东西,那就是让他成名或致富的秘密,让他跌倒后重新站起来的经验教训,他经年累月在商场上打拼所摸索出来的黄金法则。这一切是比金钱更宝贵的资产。
经营篇:良好经营应具备的条件
  很多媒体对微软和盖茨进行了无情地抨击。但从商业的眼光看,微软无疑是现代商业的样板。从1981年成立公司,到1986年成功上市;从1990年推出WINDOWS3.0到2001年新出WINDOWSXP,微软帝国的形成几乎可以用“神话般的速度”来形容。
对专业的透视和洞察力是成功的关键(1)
  很多媒体对微软和盖茨进行了无情地抨击。但从商业的眼光看,微软无疑是现代商业的样板。从1981年成立公司,到1986年成功上市;从1990年推出WINDOWS3.0到2001年新出WINDOWSXP,微软帝国的形成几乎可以用“神话般的速度”来形容。
  作为微软的创始人和领航人物,盖茨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商业奇才。其孩子般笑容的背后,总是具备让人难以思议的商业眼光。其卓越的经营智慧也让其名噪天下。在这个技术知识和创意成为资产的年代里,盖茨将他们和精明的商业头脑以及争强好胜的个性结合起来,尽情渲染出了一片财富的天空。
  “电子革命已经来临,它具有极强的冲击力。伴随这场革命,在如何工作、如何消遗、如何相互影响、甚至在如何去思考方面部产生了巨大的变革。”而盖茨在表达这个想法时没有补充的恰恰是他和他的公司在引发这场革命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虽然,在许多的心目中,盖茨及技术员、企业家和推销员于一体,他本人却对技术本身赋予了全部的激情。多年来,他不断证明自已是电脑业界的“先知”。他对于科技的深刻了解和整合资源的独特方法,使他有能力洞察先机,指点未来,为微软的策略制订方向。他的这种能力既让爱戴者敬畏,又令竞争者恐惧。
  他告诉人们,软件也是一个市场,在那儿有着各种各样别出心裁的想法,你必须非常地小心,不要让这些想法改变你的思维,你必须明白什么才将会变得流行起来,并坚持做下去。通常在5年前就要作出选择,5年后才会变成现实。这就是微软的最大挑战。
  当业界公认全社会处于“主机”主宰的时候,盖茨认为PC时代即将到来,并着眼于抢占PC操作系统市场。20年前盖茨预言,世界上有桌子的地方就会有计算机,现在他的理想正在逐步变为现实,计算机正在迅速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盖茨已经认识到电脑具有“基本功能”。他明白一些技术可在办公室和家庭为用户服务。因此他将软件产业作为自己奋斗终身的目标。
  盖茨是新式的工商业领袖,也同样知道怎样去做生意。“主机”时代的霸主IBM肯定没有想到,1981年,IBM选择微软软件来运行IBM的PC,是多么的失策。这不仅保证了微软的成功,而且树立了一个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
  1992年,双方的合作在一片争吵中终结了,虽然IBM继续推广自己的PC操作系统,但是微软的Windows已经成为了业界标准,微软在PC时代的势力和IBM在主机时代的势力一样强大。当互联网在全球锋芒初露的时候,盖茨又不失时机地在1995年就抢先宣布微软将全力支持和发展互联网,从而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中又得了一分。
  1993年,盖茨考虑到将来如何能够发展微软:“我们正在探索新的领域。我们希望使电脑的基本功能以新的方式运作,从根本上来改进,使技术在公司和家庭里为我们的用户服务。微软的宗旨是保持在技术发展方面的领先地位——经常在这些技术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就把这些技术出售给那些忠实的用户。”
  1995年11月,盖茨出版了《未来之王》。他在书中写道:“终有一天——不是很遥远——你不用离开书桌或扶手椅就可以做生意,从事研究,探索世界及各种文化,调出你想看的任何最喜欢的娱乐节目,交朋友以及给你远方的亲戚看照片。”
   “你将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听任何歌曲,所有这些歌典都来自世界上最大的唱片和磁带商店——信息高速公路;或者你将看到主角换成你的面孔的《飘》,配音也将是你的而非费雯丽的或克拉克·盖博的;你将看到你自己在时装表演台上走猫步,穿着经过修改适合你体形的最新巴黎时装——或者你自己希望拥有的款式的服装。”盖茨这样预测道。
  盖茨对软件市场的分析和判断一点也不落后于他对技术前景的把握和理解。早在1994年,盖茨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时候,他就断言中国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软件市场。随着他到中国次数的增多,他对中国的了解和期望都很深切。因此十几年来他不断加大开掘中国市场的力度。
  虽然个人电脑已经改变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式,但盖茨却强调,我们仍然处在数字时代的开端,今后10年还将出现很多重大的技术进步。盖茨表示,对于技术产业的公司和消费者而言,都意味着未来10年存在着巨大的机会。在这个过程当中,他更愿意站在技术创新的潮头。
对专业的透视和洞察力是成功的关键(2)
  盖茨认为未来的世界仍将是数字的天下,全新的计算机将成为我们生活的必备工具。相片会成为数字的相片,电影也会成为数字的电影,所有的东西都会成为数字的东西,用户有能力分享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会比现在的功能好得多。WindowsXP将连起手机、摄像机、照相机等等生活装置,PC会有一个全屏的屏幕可以处理这些文件。
  看得更远,行动得更早无疑是盖茨的长项。盖茨预言,随着廉价的、针对不同用途设计的个人便携数字设备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生活,人类的很多活动“不管是做记录还是支付账单”都将变得更加数字化。在未来10年,人类将不会像现在这样依赖台式电脑工作或生活。各种功能的个人便携设备可以通过无线方式连接到因特网上,它们将代替很多现在由个人电脑实现的功能,使个人电脑成为数字化生活的很小一部分。
  而现在,盖茨的微软正在着力发展着这些他已经预测的到的个人数字便携设备。他说,微软正在致力于将很多“稀松平常的小玩意”变得智能化,比如说闹钟、钥匙链等。以闹钟为例,微软正在研制的闹钟能够以无线方式连接因特网和用户的其他个人数字设备。它能根据用户每天写在个人电脑上的日程表自动闹铃,还能告诉用户当天的天气和路况。
  从二十年前的有桌子的地方就会有计算机,盖茨的目光更远了一步。他的信念是人们应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他们需要的信息,这也是微软的新战略,能让大家写软件的时候更容易共享数据,要把用户界面革命化,比如说语音识别、手写识别,可以在计算机上看书效果比在纸上的效果更好。软件业的发展能使我们获得比现在更多的东西。
  而这个预测的背后意味着微软数以亿计的资金在投入研究,并尽量使其商品化。据盖茨透露,这个资金的投入在2005年,大约是70亿美元。而且以后微软的最大任务是不断地更新观念并且要抓住速度和灵活性。
制定一个有效长期的战略计划(1)
  很多人创业背后的想法是成功、套现,然后再搞新玩意。但盖茨的创业梦想却并非如此。他的想法就是要让计算机简单到他的妈妈也可以使用,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人性化是现代家用电器的特点。网络化是基础,智能化是核心,个性化是需求,人性化是追求。如果把智能化比作人的“智商”,那么,人性化就是人的“情商”。而这正是体现了一种对品牌人性化的重视。
  “当你创办一家企业时,你有一个目标。对有些人来说,是一种财务目标——这没有什么错。对有些人来说,目标是他们想打造的一种特别的东西。对保罗和我来说,目标就是使计算机成为一种增强人类能力最有效的工具的梦想。”
  而从公司创办的第一天起,这个远景一直没有改变过。虽然个人计算机最初的时候很不起眼,但由于芯片和软件的魔力,盖茨把它视为某种能有很大成长前景的东西。“我们当时没有打算上市和发财。没有短期思维。事情总是要干它个几十年,没有捷径,我们属于一步一个脚印的那种。”
  从最开始微软就承载了盖茨如此沉重的梦想,就是能够开发出适合人们使用的软件。即使是从不同的硬件公司购买的机器,但它们都运行同样的软件。这虽然在现在看起来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但在当时,这意味着计算机业的一场彻底重组。
  “我们当时没有想我们会赚大钱。当然,我们确实赚了很多钱。但对公司能变得多大,我们当时的看法是很谨慎的。”但是当预测起今后电脑的发展时,盖茨毫不胆怯:计算机在未来的十年里对我们生活的改变将超过以前的二十年。
  这不仅是因为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地依赖计算机,而且是由于计算创新的速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快。处理器功率继续按照摩尔定律向前发展,而网络带宽、无线、存储和图形功能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这种硬件创新的速度更刺激了盖茨的创造欲望。他往往夜以继日地在办公室里开发新的软件,以便让他的数字梦想能够早日得到实现。他的成功缘自于他杰出的天赋、坚韧不拔的追求、顽强的竞争和全身心的投入。他常常在两台计算机上工作,一台机器的四个画面从互联网络中连续不断获得数据.另—台处理着上百件电子邮件和备忘录,把他的大脑与网络联成一体。他的思维可能真是数字式的:毫无草率之情,没有一丝马虎之举.只是将数十亿的二进位脉冲转化成正确的答案。
  微软宏大的战略激励了盖茨,也激烈了所有的微软人将艰辛的编程当做了生命的必须,即使他们不一定有丰硕的收获,但依旧心平气静地继续耕种。“我认为人类的智慧没有任何独特之处,”盖茨在一次晚餐时说,“大脑中产生感觉和感情的全部神经细胞都是以二进制工作的,将来我们会在机器上复制它们。”
  在这个战略目标的鼓舞下,盖茨和其他的微软人十分清晰自己所做的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并用全部的激情去努力奋斗。也许,我们不久将会用上这位世界首富向我们展示的无论在家里哪个角落都能无线使用的电脑屏幕——智能显示器(smart display),或者我们也可以很轻松就能从浩淼的互联网上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富有智能提示的无论是文字、图片,还是音像或HTML的文件,或者我们也可以在北京的Kinko上输入打印命令,然后在纽约或巴黎的Kinko机上取资料,多少份都行。
   “对于未来10年内实现我们还是小伙子那会儿梦想达到的大部分目标,我充满信心。我想我们正走在实现目标的路上。”盖茨对于实现这一伟大的战略目标充满了信心。当然我们所熟知的信息化在微软眼中,才只露出冰山一角。信息技术正面临着三大趋势:一是软件不再只是针对PC,而是包括手表、闹钟、汽车、电视、电话等几乎任何能插电的东西,从而使它们变成智能设备,而且都可以上网;二是XML Web 服务将从以前的无序、无结构变成有序、有结构;三是Web服务将不只是在一台计算机上跑,而是可以把整个互联网当作计算的环境。
  当然盖茨和他的伙伴们也明白电脑最终将会成为决定“信息工作者”如何完成工作的基本工具。同时他们也清醒地意识到要实现这一远景,当然不会一帆风顺。如今,盖茨把许多设备直接应用到Windows XP上,比如手机、摄像机、照相机等等,他认为Windows是一个平台,比如说无线网络,很多应用在无线环境当中可以利用这一点,微软还为其加上了实时的通讯。这样用户如果是作为客户服务的应用,可以有客户代表向客户展示一个屏幕在一起工作,而不只是通过电话进行联系。这样在推出软件产品的时候这些产品已经有了下一代应用的功能,这就是盖茨推动软件业向前发展的周期。
制定一个有效长期的战略计划(2)
  如今,盖茨又预言,软件就是为了连接信息、人、系统和设备,即软件就是服务的概念。并以此为假设,力推Microsoft.NET计划,用以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都可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盖茨预言的未来世界里,我们可以通过掌上电脑,甚至是一台手机随时获取国家气象局提供的天气信息、股市的股票动态、公司对自己的工作任务安排列表、当前自己的地理位置及周围十公里内的详细地图信息等。而提供这一切信息的都是软件服务。?因此这是微软围绕他的战略对未来世界发展趋势的又一次豪赌。
  当然盖茨一直都在雇用很聪明、很能干的人来帮助推进这个战略。因此,在微软最常听到的问题是:“你如何做能够增加市场占有率?” 接下来就是:“如何做可以做得更好?”员工们不断的在思考如何改进,想办法扩张市场。微软也在朝着完美无缺的个人电脑梦想逼近。
对领导者本身素质的要求(1)
  微软迅速膨胀的经验告诉我们,其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志存高远,还在于有盖茨这样一个灵魂领军人物。商业天才盖茨最大的领导特质就是建立团队的能力,他很会找领导人才,并给他们资源达成目标,达不到目标的就请他们走路,就这样,他建立起一支超级领导团队。盖茨曾经说,微软在全球有员工八万人,但是带走一百人就可以再搞一个微软了。
  IT业是一个出英雄的行业,无数创业者用他们饱含个人英雄主义的智慧与魄力打拼出了今天中国IT业的坚实基业。但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这个行业越来越理性,市场越来越规范,英雄也越来越少。团队协作更多的被提倡。“单靠个人或者少数人的力量已经不行了,个人英雄的时代业已结束。”
  跟众多的成功者一样,盖茨拥有美好的愿景,他看出个人计算机具有转变世界的庞大潜力,并凭借自身的努力带领微软成为软件巨擘。难得的是,沃顿企管系教授米铎史岱得指出,盖茨是少数能够提升自我能力,与企业同步成长的创业家。“企业规模已经这么大,却还能亲身领导的成功创业家,非常少见。”他说。
  一般人都认为领导力和商业直觉是天生的,是不可培养的,但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这里所说的领导力是人的天生的气质,一种超乎常人的控制能力,就像拿破仑、毛泽东等伟人特殊的气质,这种领导力确实是不可能培养的。我们不可能培养拿破仑。当然作为一个神话的主角,盖茨的革命性的远见是天生的,而好的领导人是可以修炼出来的。
  盖茨认为,企业家是具有思想,会合理组织既定资源,能把企业带向正确方向的掌门人、决策者、指挥者;稳坐世界家用电器第一把交椅的盛田照夫认为,企业家是将企业做强、做大,创造品牌,提升企业形象的组织者、指挥者;张瑞敏认为,企业家是优秀的经营者,是一个群体,是决策正确、指挥科学的群体。
  虽然对领导者的定义见仁见智。但是人们对于领导本身素质的要求却是大同小异的。美国企业在培养领导人才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一般说来,所有领导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高智商、科技和专业知识、商业头脑、执行能力、战略能力、经验等。但要成为一位真正的领导,仅具备这些基本素质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拥有诚实守信、乐于沟通、主动热情、自我批评、终身学习等价值观。
  微软在研发office 2000时,调动全球8000名工程师进行研发,耗时2年,进行了75万人次的测试、修正,既要保证技术产品不外泄,又要保障这个大工程的顺利推进,这是系统管理的成功。微软现在的强大,不仅在于盖茨个人的天才作用,更在于组织全球顶尖人物协同作战的能力,这才是微软真正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企业领导力的提升一定是有形的流程和制度,以及文化的无形影响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为一名卓越的领导者,微软的公司文化也时时处处体现着盖茨的个人特性:员工们工作努力,很多人每周自愿工作60小时以上、喜欢创新、爱争论、表现优异、喜欢阅读科幻科技书籍,乐于与人辩论,也接受别人提出不同意见。所有的特征这些无不反射出着领导者盖茨的个人魅力。
  为了保证公司能拥有这种文化,盖茨采用了扁平化的公司结构,没有设置中层经理。他按照不同的任务将员工组织起来,只有一个项目经理调节团队内的工作,但没有被授予凌驾于别人之上的权力。从公司招聘人员时看重的素质、到公司面试、挑选人员时的问题和程序,到公司的待遇和福利,所有人力资源措施都帮助微软建立了一种日后对员工行为和公司业绩产生巨大影响的公司文化。也巩固了盖茨作为领导者的精神地位。
  当然,领导力并不只是领导的人格魅力,它还体现在处理事情的能力上,如面对难关,综观全局,调动资源,计划、协调、控制,以简御繁的能力,同样也包括在了解部属、用人之长、善用资源、坚定实施等特性。
  因此,为了成为优秀的领导,企业家还需要有出色的人际交流能力,如团队精神、沟通表达和与人相处等,更需要具备良好的情商。情商是领导能力中的重要方面,主要是指那些与认识自我、控制情绪、激励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等相关的个人能力。在情商所描述的各项能力要素中,自觉、自控、同理心和社交影响力是四种对现代人的事业成败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
对领导者本身素质的要求(2)
  微软从两个好朋友创业开始,一直发展到现在拥有8万多员工,盖茨的领导力在经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独特的人格魅力,宽松融洽的工作氛围,吸引了全球软件行业的顶尖人物纷至沓来。众多个性迥异的电脑高手们汇聚在一起,如果没有良好的情商,没有卓越的领导力,在三十年的创业历程中,微软将时刻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局面。
  在微软,经理们必须知道每件事情,工作的个个环节。他们很少有说空话的余地。如果一个经理人每次说出来的都只是一些理论,不能赋予一些新的价值,他在微软就不可能得到尊重,因此在微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非常重要。微软没有高高在上这类的管理层级,具体事不做、只做纯管理的经理在微软几乎没有。
  美国有一个著名的调查,调查者采访了188家公司的所有领导,测试了他们的情商和智商,然后跟踪并记录了他们在事业方面的成就。该调查发现,情商对一个人成功的影响力比智商重要九倍。这充分说明了情商对于领导人才的重要性。
  领导方式与企业的发展是需要匹配的。松下幸之助说过:“当我的员工有100名时,我要站在员工最前面指挥部属;当员工增加到10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中间,恳求员工鼎力相助;当员工达万人时,我只要站在员工后面,心存感激即可。”
  如今的盖茨,正站在员工的背后,通过无等级、人性化的管理,让更多的微软人找到归属感,让员工真正体会到微软不只是让员工来工作、给你钱,同样还关注你未来的发展、关注你的家庭、关注你的职业生涯,使得员工在充满激情中继续为实现微软的霸业而孜孜不倦地工作。
勤敬是成事之本
  “时间走到了今天,能让我感兴趣的不是赚钱,如果我必须在我的工作和拥有很多财富之间选择的话,我会选择工作,我觉得领导着成千上万的聪明能干的人要比在银行里拥有一大笔资金更能令人激动。”盖茨对于微软的事业始终充满了激情,“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
  在盖茨看来,一个成就事业的人,最重要的素质是对工作的激情,而不是能力、责任及其它。他的这种理念,成为一种微软文化的核心,像基石一样让微软王国在软件世界傲视群雄。“我从来未想过我会变得富有,这根本不是我的梦想,时刻激励着我向上的是一种创造与众不同的愿望。我希望成为一个成功的事业者。”
  在盖茨的眼中,勤奋和敬业是成事之本。因为微软一直在从事着用软件刷新世界的面貌一样,这项工作是神圣与伟大的。盖茨强调的激情文化实际上也就是把这种使命感注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敬重自己的职业,并从努力工作中找到人生的意义。这其实就是从世俗的角度来说的敬业。
  缺乏敬业精神是团队建设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根据盖洛普进行的42项独立研究表明,在大部分公司里,75%的员工不敬业,就是说公司里的多数员工不敬业。而且,研究结果也说明,员工资历越长,越不敬业。
  而在微软,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因为所有的员工都是为了自己的兴趣而来,背负着崇高的梦想进行工作。盖茨本人工作狂热也给员工起了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所以,在微软很少发现浪费资源,贻误商机以及收入减少、员工流失、缺勤增加和效率低下等现象。
  在微软经历了七年之痒的唐骏,在第8个年头出任微软中国总裁时,上任伊始就推出一系列计划,如军乐团计划、护航计划、春耕计划,分别是针对内部、客户和合作伙伴的计划,这些也都是根据总部的策略赋予了中国的特色。
  这些眼花缭乱的改造,多是“有史以来”,常见“规模最大”,而且很多举措在微软全球其他66家分公司里甚至都没有先例,2002年,中国在某种意义上成了微软的“特区”,投资力度更是空前加大,这一切,唐骏从中的积极斡旋功不可没。
  作为一个微软的员工依旧保持着如此的工作激情,这不能不说是微软的激情文化使然。自称是“激情的狂热分子”的他显然很善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唐骏对员工提出一个理念“简单加勤奋”。他做什么事都是把问题看得简单一点,工作勤奋一点。这个最低要求就要使员工具有敬业精神。因为,除非团队成员能够尽职尽责,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否则他们就不可能把事情做好。而个人做不好事情,就没有团队的整体绩效。
  唐骏因此在微软也创下了许多个记录:微软中国创造了10年历史中最高的销售记录,同时也是微软亚太区15家分公司里以及微软全球32家大中型分公司中业务增长最快的公司;在微软全球近80家分公司当中,微软中国是惟一一家,也是微软历史上惟一一家连续六个月都创造了当月历史最高记录的分公司。
  更让他感到自豪的是,这个理念他已经贯彻了好几年了,一直在这么做,后来在一本书中《从优秀到卓越》,发现它的理念,这本书调查了1143家公司,从优秀到卓越的企业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简单加勤奋。一家企业做到简单加勤奋,就做到了卓越。
  这个道理看起来似乎过于简单,但实际上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因为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的传递,天涯比邻,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人们都可以轻易得到任何所需要的知识与信息。当然,你也会知道昨天晚上,你的竞争对手是否比你多掌握了一些你所不知道的信息。这些事情都在告诉我们:必须勤字打头,掌握时间,立即行动!
  所有的一切都显示,能够超越你竞争对手的关键,能够帮助你达成目标的关键,能够帮助你占领市场的关键,能够帮助你成功的关键,只有两个,一是勤奋,二是敬业。只有用勤奋和敬业来衡量员工,业务模式才会变得更加简单,管理也才会变得更简单,员工会更加敬业,会更加勤奋。这也就是微软成功的奥秘所在。
经营篇:市场是产品的验金石
  如今已再也没有人敢轻视盖茨和微软的能量了。有人戏言,盖茨一拍脑袋,就连上帝也会紧张。根据微软以往的形式风格,只要微软决定去发展,并纳入到战略计划当中的项目,就会让整个市场产生浓郁的紧张气氛。面对市场,微软每次都是舍得出手的。
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1)
 作为产业的领导企业,微软前面没有人指引方向,而后面却有人在不停地追赶。在领跑当中,微软如何判断自己该跑向何方,盖茨和微软时时刻刻都在遭遇这样的拷问。作为一个软件巨人微软有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困惑。但是微软始终将市场作为产品的验金示,用市场来衡量产品的得失利弊。
  如今已再也没有人敢轻视盖茨和微软的能量了。有人戏言,盖茨一拍脑袋,就连上帝也会紧张。根据微软以往的形式风格,只要微软决定去发展,并纳入到战略计划当中的项目,就会让整个市场产生浓郁的紧张气氛。面对市场,微软每次都是舍得出手的。
  快速、加速、变速是这个信息时代的显著特征。这种特征只有每个敢于奋起直追的人才能真正的理解和把握。而盖茨则是这种节奏的绝好把握者。作为世界软件业的巨头,微软公司最近发生的一系列变化颇为引人关注,比如放弃期权制度,调整全球组织架构,增设七个事业部总监,改变薪酬制度,以客户满意度为主要评价标准等等,这些改变意味着微软公司已经成为一家比较成熟的公司。
  盖茨认为,从业界地位和影响的角度,微软是家领导性公司,很多事情都需要做在前面。这样就要求微软公司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大局的角度来考虑,这就是一个成熟的标志。比如期权制度,就给美国整个高科技企业带来一个全新的概念。现在整个社会对微软的要求也不一样了,社会的需求也是要把微软变得更加成熟。
  在过去三年中,微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块是业务由区域转而进入行业化,这是市场的需求、客户的需求,需要有更多人懂客户的核心业务,这种销售模式、市场模式以后会按行业来做。第二块,总部的产品开发部门与客户的距离拉近了,把过去的市场部改为市场战略部,这样做的好处是让总部做产品开发的人对市场有更好的了解,微软更直接地面对客户。第三个改变就是微软更关注客户满意度并设立了专门的经理,将客户满意落到实处。
  这些变化不仅微软有,整个软件产业也存在这些趋势。作为软件行业的排头兵,盖茨自然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当然,这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微软在网络时代到来时的无奈与被动。尽管微软在引领个人计算革命方面取得了令人目眩的成就,但是互联网似乎渐渐远离了它的势力范围。当网络公司开始崛起时,微软遭受了历史上第一次人才外流的打击:盖茨和他的副手们眼睁睁地看着许多才华横溢的员工兑现了期权,转而投奔炙手可热的新创公司。
  在目睹了被誉为互联网四骑士的思科系统、EMC、甲骨文和太阳微系统公司逐渐取代了微软,成为华尔街的高科技新宠之后,盖茨开始痛定思痛,着手变革,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在这种奋起直追中,除了推出IE浏览器外,研发新一代的操作系统Longhorn,挑战Google的举动更是惹人注目。
  信息搜索如今已成为仅次于电子邮件的因特网第二大应用,在这个领域,Google是世界第一,它所取得的辉煌业绩在网络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神话,其上市价定在了250亿美元。在看到搜索这个前景无限的新市场后,微软向Google抛出了收购的橄榄枝,但经历了几个月的接触之后,Google拒绝了微软的收购请求。
  于是在2003年11月,微软决心在内部开发最新的搜索技术,并凭借其雄厚的财力和人力资源,迅速使自己的搜索引擎MSN在搜索引擎的普及竞争中占据了第三的位置,前两名分别是Google和雅虎。微软确立的在搜索领域的目标就是:以Google的形象再造MSN搜索服务并超越目前的第一号网络搜索页面提供商Goolge。
  在竞争的过程中,微软使出了惯用的招数,先模仿,后利用技术和资金挤压对方的市场空间。如今登上MSN搜索页面的用户都可以看到,这个搜索引擎已经把自己打扮的更像Google了,同时,微软已经不再试图诱惑你点击它的广告链接,这些广告链接往往分散真正的搜索结果。这种办法有可能给微软带来短期的金钱损失,但是对用户来说是个巨大利好。
  在微软MSN发展的第二阶段,人们将看到微软正忙于精心打造自己的全新搜索技术。微软称这种“下一代搜索体验”将超过Goolge的,以便在一两年内替代雅虎授权的搜索技术。微软的目标不仅仅是找到网站那么简单。微软正在开发与搜索相关的一系列技术,这些技术能分类搜索数字图片以及搜索散落在计算机不同目录中的文件。微软真正的动机是要将搜寻技术纳入其各类软件产品内,而且很可能纳入代号Longhorn的下一版Windows系统。
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2)
  微软在搜索市场上的出手意味着微软仍旧不放弃在桌面操作系统时代上形成的江山独霸地位,当然他的顺时而动已经显示了他对市场敏感的理解。只是微软凡事都想“独霸”的PC时代思维已远远不适合网络时代对“共享”、“双赢”等的要求,这不啻是“旧个人英雄主义”在“新集体主义”面前的跌倒。
  但是好在盖茨及微软的决策层对于市场的脉动已经开始有了充分的把握,于是微软公司极具竞争意识的智囊团意识到再也不能袖手旁观了,才实行拿来主义的,可以想像,开发出适应市场的产品,重新找回PC时代的风光,扭转在网络时代的转型中的处处吃力应该是指日可待的了。
生存必须进行创新(1)
  在微软应对市场变化的各种举动中,一种声音可能更能通俗地表达出盖茨心中的想法。这句话也是盖茨非常喜欢的微软公司文化中的一条内容:每天早晨醒来,想想王安电脑,想想数字设备公司,想想康柏,它们都曾经是叱咤风云的大公司,而如今它们也是烟消云散了。一旦被收购,你就知道它们的路已经走完了。有了这些教训我们就常常告诫自己——我们必须要创新,必须要突破自我。我们必须开发出那种你认为值得出门花钱购买的Windows或Office。
  盖茨历来以悲观的论调谈论微软,即使是在微软最鼎盛的时期,他一再强调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的时间,想要继续滋润地生活下去,那么就必须学会创新。事实上,盖茨一直也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无论在任何场合,只要是软件能发挥其效益的地方,他都会让微软顾及到。因此微软为手表开发软件,为电话开发软件,电视机、汽车上也有微软的产品。不过这些东西有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被大众接受。例如微软为有线电视网络开发的软件直到最近几年开始才赢得了大量的客户,而相应的开发工作历时已超过了十年。
  在每次交锋中,微软公司都坚定不移地宣称自己拥有“创新”的基本权利,并以此来为自己辩护。但是,它一贯的做法仍然是模仿并完善他人成功软件的思路,然后将之应用到自己的产品中去。当然这次是除外的。
  90 年代初微软公司凭借自己可以大幅提高生产力的 Office 套装软件击败了 Lotus 和 WordPerfect,今天它又利用 SQL 数据库软件向甲骨文公司和 IBM 公司发起进攻,它希望用 Windows 2000 操作系统取代太阳公司基于 Unix 的企业和网络服务器产品,以及利用一再改装的 MSN在线服务超越雅虎(Yahoo)和美国在线(AOL),这些都是很有说服力的例证。
  最近两年盖茨正在考虑另外一些值得创新的东西。例如,语音识别技术什么时候才能发展到人人普及的程度?另一个想法是在考虑如何实现电脑与电话功能的整合。例如通过电脑察看漏接电话,实现来电显示,来电转移,甚至透过电脑屏幕与之进行交互。微软正越来越认识到该领域的重要性,并正为此投入大量的研究。“我们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高达60亿美元,因此我们在做着更多的创新工作。正因为进行了高投入,我们就可以开发出那些有益于我们市场增长的新东西来。”盖茨解释道。
  这些别的厂商可能看起来比较遥远的课题,微软研究起来津津有味。因为微软认为他们的使命就是让用户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都可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现在,盖茨先生已经准备好向全世界的客厅发起自己的最新攻势。在洛杉矶举行的活动上,他为第三代媒体中心电脑揭幕,微软希望它能率先进军家庭娱乐市场。
  媒体中心想要扮演的是一个可以存储并播放不同格式媒体的娱乐中心的角色。虽然在家中传输所有这些数字信号所必需的网络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在昨天展出的设备中,有一种采用短程WiFi网络连接不同房间里的计算机和电视的“信号延伸器”。微软游戏控制器Xbox的信号延伸器也即将问世。
  当然,数字家庭电子产品的整合可以通过不需要以个人计算机或微软视窗(Windows)为中心的其它方式进行。例如,行业组织——数字家庭工作组(Digital Home Working Group)正在尝试制定标准,从而使来自不同制造商的数字设备能在一个家庭网络上天衣无缝地一起工作。“我们已经为传统的商务模式、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带来了全新的改变。我们关心自己的未来市场增长率,但我们更加关心我们的作为能够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变化。”盖茨说。
  这具有典型的微软风范,即建立一个广泛使用的平台,其它公司都想要把它作为自己业务的基础。因为所涉及的公司的目标是相互竞争的。只要能吸引硬件制造商与其共同发展,微软就有了以自己的速度制定标准的优势。
  从目前微软在市场变化的调适中可以看到,微软开始注重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已经担任微软的首席软件设计师的盖茨说,消费市场的创新脚步正在超越商业领域,手机增加摄像头就是一例。他指出,商业创新方面遇到的问题,是需要在提升功能的同时保持与原有软件的兼容。
生存必须进行创新(2)
  当然,微软人到中年,企业创新型态的改革似乎不足以提供公司再度飞跃的动力,微软太庞大了。IT行业最重要的新业务,都是通过实验和快速学习过程建立起来的。大公司在这两方面都做不好。他们在新市场不能充分开展实验,他们也不能以足够快的速度从结果中学习。微软正在试图改变这种状况。
  充满了自信的盖茨对分析师说,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微软创新脚步。他认为微软的软件技术创新将帮助设备制造商解决各种高科技难题。在截至2005年6月份的财政年度中,微软将提交3000多份专利申请,多于上财年的逾2,000份。不过,他强调说,创新程度不能仅仅靠一个简单的数字来衡量。
  盖茨说,这是个巨大挑战,但也是客户需要且企盼的。他此前说过,微软的最大竞争对手其实是微软自己已经打下的事业基础。也许会有人认为他的这种言论其实是在装腔作势。他也承认,诸如索尼、Linux、诺基亚、甲骨文及IBM都是我们的竞争对手。但微软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吃老本。已经有不少人对微软说:“你们今后搞不出什么新产品或新花样来了。”因此盖茨认为,至少在未来的十年中,微软会拿出行动来证明这种说法并无任何道理。
让远见成为你的财富(1)
  身为软件王国一代帝王的盖茨,深知“速度”这个词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它不仅能给一个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同时也是一个企业生命力的象征。他也深知对市场的洞察力和远见将是微软发展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也不吝惜让这笔财富为微软牟取更多的利润。作为企业家,他的目的就是赚取更大的利润。
  而谁看得更远,谁能抓住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开发出新产品,把产品打出去,谁就能快速占领市场,谁就是胜利者。微软公司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了开放的、先进的、富有微软特色的企业文化。在技术研发上微软坚持“乐于迎接重大挑战,从长远出发不轻易放弃”的精神。
  在盖茨刚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他们的“8086”似乎还是超乎寻常的,它好像是个新模拟程序合理的候选人。当时,英特尔的工程师们正在设计这个芯片。这种芯片连用户手册还没有写出来。但是盖茨和他的员工看准了市场,抢先于硬件之前开发了基于这种高速芯片上的软件程序。这在当时算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如果一旦芯片的开发出现问题,微软的软件产品也将受到牵连。但是盖茨的冒险精神和远见促使着他们敢于第一个吃螃蟹,让软件走在了硬件的前头。
  盖茨和微软公司当时实际上在做一次投机冒险。过去搞项目总是等机器出来,然后各路英雄一道冲杀上去,谁做得好做得快,谁就会成功。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很难说谁就一定得第一。微软公司这一次的方法是抢跑。新的计算机做不出来,就算微软公司白干了一场。但是,新型计算机做出来了,那谁也别和微软公司争了。微软公司一定是第一。当然勿庸置疑,微软公司的这个决策得到了回报,它又一次挣到了钱。
  20世纪90年代初,当信息高速公路的字眼开始冲击人们的视线之时,盖茨更是对此全神贯注。他时刻关注着发起这场划时代的革命的数字新宠――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关注着他们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经济构成以及世界观的改变。盖茨知道要迎接这个世纪大变革,就必须开发出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软件,投入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
  他的远见也为微软迎来一个又一个标志性的纪念日,经过漫长而又艰苦的研发,1995年8月微软公司的多媒体操作系统视窗95问世,给全世界带来石破天惊的震撼,成为一道流行全球的最为壮观的信息革命风景线。这个创举让盖茨再次把握住了速度,在千变万化的市场中牢牢地抓住了发展的机遇。
  由于市场的迅速发展,1994年,面对个人单机使用环境的市场已经饱和,微软公司凭借其独到的眼光开始大举进人网络操作系统与网络应用软件市场。盖茨早已预见到并且也为后来的事实证明,随着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开发和投入使用,整个社会将发生深刻变化,而且也将导致一些新的问题出现。如果顺利地解决好这些问题,社会结构又将向前大大迈进一步。
  因此微软在开发产品时毫不吝惜在网络操作系统方面的投入,通过推出NTServer、SQLServer、Exchange? Server等服务软件,微软公司成功切入由IBM公司、Sun、网威公司、Oracle、Inforrmix、Sybase等软件大厂所把持的商用服务器软件市场,使得微软公司的营业额持续飙涨。远见再次成为微软的财富。
  以Windows NT的研发过程为例,微软在研发Windows NT产品的最初几年中,并没有从该产品身上赚到多少钱。但盖茨坚信,微软需要一个比Windows 3.1、Windows 95更为稳定和安全的操作系统,以进军企业计算市场。在这一信念的支持下,微软公司的技术人员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使Windows NT及其后续版本Windows 2000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没有坚持“从长远出发”的原则,微软今天在全球服务器市场上就不会有任何收获。
  在软件开发的早期,盖茨就尝试着将各种软件组合到一起。在将公司日常运作的重任交给了巴尔默后,盖茨则集中精力抓技术创新。他已经整理出了被称为“The List”的约50项最重要的技术创新,其中包括安全软件、用户界面到Web搜索和电话技术。“The List”中的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每项技术都指定了一名高级官员专门负责在整个公司推广该技术。
让远见成为你的财富(2)
  对“The List”的审视使我们能够洞察微软公司所谓的创新。微软公司每年的研发预算高达60亿美元,其中的绝大部分都被用于改进具有垄断优势的业务━━Windows和Office。过去,微软公司曾开发了用于显示高清晰文本的ClearType技术和识别书写错误的语法检查技术,现在盖茨重视的安全和搜索技术也将被集成到微软公司最普及的软件中。他称之为“集成化创新”的这一技术是用户不断购买新版Windows的原因。
  当家电逐渐出现融合的浪潮之时,微软一方面巩固其在传统强项中的优势地位,同SUN、IBM以及甲骨文等公司展开攻防战;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游戏机、手机操作系统、搜索引擎等多元业务。目前该公司正在紧张地开发可在信息家电上运行的视窗操作系统。看来,这位软件巨人还将继续以Windows、Office及其它各种应用软件为核心业务,同时大举进入新一代的WWW开发、无线通信、仪器、游戏、服务器等正在成长的领域,顺利推行其企图雄霸天下的“Microsoft Net”战略。
  为了能让自己看的更远,微软的技术支持部门一直在广泛收集来自市场和来自用户的信息,他们想方设法甚至是用金钱做诱饵从一些内行人士中寻找数据。技术支持小组为支持者提供费用全报销的方式,使他们能够帮助处理产品使用中用户打来的电话询问。这种及时从用户中反馈过来的信息就可以使软件性能得到更好的改善。
  整个微软上上下下的信息交流是频繁的,大量的,快速的,以至对市场的感觉非常敏锐。盖茨及其下属认真地根据需要设计、修正其战略模式并以此来指导决策,使公司更具备各种应变能力。而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谁把握住了速度,谁就能最先占领发展的阵地。
及时将优势变为赢势(1)
  微软公司在使人们不断对新产品产生需求方面的成功在整个个人电脑产业的发展中一直是至关重要的。从大PC厂商到最小的软件开发商,几乎都将自己的业务建立于微软公司创新的基础之上。而微软公司有太多的资金、太多的优秀人才和足够的时间,这些都是微软创新的优势。在发展中,微软不断利用这些优势来获得最终的赢势。
  在对自己优势的把握上,盖茨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盖茨和他的微软并没有因为网络的疯狂而忘掉自己是谁。在微软中国的网站上,开宗明义的是“微软的使命———在微软,我们的使命是创造优秀的软件,不仅使人们的工作更有效益,而且使人们的生活更有乐趣。 好一个“创造优秀的软件”。即使到了雄霸天下,富可敌国,账户上放着240亿美元的今天,微软的主业却还是那么突出,注意力还是那么专注。
  作为首席设计师,盖茨仍然象担任首席执行官时一样要求严格,他紧锣密鼓地召开技术规划会。产品开发部门的成果雨点般地洒落在盖茨面前:有经过精心研究的“市场遭遇图”,这些图记录了公司在某一特定软件市场上的竞争力所在;有详尽得好似电影剧本的方案,演示了新软件将如何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另外还有微软报告,这些报告就好像管理咨询报告一样,它制定了统一的“纲要”──其中包括了公司内部及公司之间的业务流程,这些流程已经非常成熟,可以用精密的自动化操作加以完成。总而言之,微软公司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用功了,就像它的老板一样。
  注重发挥自己在软件研发方面的优势,但是盖茨同时也不放过在现有市场上的争夺。凭借雄厚的财力和充足的人力,微软公司与竞争对手们开始在现有的市场上角力。
  其实,无论采取如何的竞争手段,“微软”的这个大名足以让“游戏”者们备感压力。毕竟,从过去的经历来看,微软曾凭着其雄厚的资金在游戏领域动摇过索尼公司Playstation游戏系统的霸主地位;微软还与Palm在掌机操作系统竞争、与Symbian在“智能手机”领域竞争、与甲骨文在数据库领域竞争以及与美国在线在互联网接入上的竞争中锋芒毕露。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