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哈佛人生课

公隋 (现代)
目录
第一章明确的目标就像灯塔
明确地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并致力追求/
一个人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像船没有罗盘/
成功的人只想自己要的,而不想自己不要的/
不要管过去做了什么,重要的是你将来要做什么/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一生要的是什么,那将什么也得不到/
智者有所为,还能有所不为/
只为自己想要的忙碌/
不要怕目标定得太高,你可能需要退而求其次/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就别说你没有机会/
第二章正确的态度才能保证走在正确的路上
先正确评判自己,才有能力评断他人/
你是否欺骗别人,或是自己?想清楚再回答/
三思而后行的人,很少会做错事情/
认为整个世界都错的人,极可能错在自己/
不要忽视细节,宇宙由原子构成/
反思是前进的伴侣,优秀是卓越的敌人/
没有问题的时候,往往存在最大的问题/
第三章坚定的行动胜过激动的语言
观察走在你前面的人,学习他的做法/
忙碌的人才能把事情做好,懒惰的人只会投机取巧/
优柔寡断的人,即使做了决定,也不能贯彻到底/
善意需要适当的行动表达/
相信你做得到,你就一定会做到/
不断告诉自己某一件事,即使不是真的,最后
也会让自己相信/
如果你想要更上一层楼,就为别人提供超出预期
更多更好的服务/
每一次都尽力超越上次的表现,很快你就会超越周
围的人/
每次你多做一些,别人就欠你一些/
别人的错误不是你犯错的借口/
第四章友善的合作是共赢的通路
请求比命令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善于下命令的人,必定能够服从命令并且执行/
乐意合作产生支持的力量,强迫服从导致失败的结果/
告诉上司你想要什么,看他是否愿意帮助你去排除障碍/
友善的合作比煽动更得人心/
合作必须从部门领导开始/
狼狈为奸绝非合作/
除非你自己愿意被别人伤害,否则没有人能够伤害你/
让别人做得更好,同时提升自己的价值/
你不能让所有的人喜欢你,却能减少别人讨厌你的原因/
第五章在批评声中才能成长得更快
一事无成的无名小卒才能免于批评/
不要怕不公正的批评,但要知道哪些是不公正的批评/
不要批评你不了解的人,要趁机向他学习/
不要怕受人批评,当你提出新的观念,就要准备受人批评/
不要批评别人的行为,除非你知道他为何那么做/
不能忍受批评,就无法尝试新事物/
如果你经常批评别人,何不试着赞美别人/
开始批评之前,最好先略加赞美/
如果你想要受人欢迎,尽量多赞美,少批评/
第六章学习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事
你从工作中学到的,比眼前得到的报酬更可贵/
倾听才能学习,说话无益/
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不一定要把所有的知识都记在心里,记能够取
得所需的知识即可/
研究一个人良好的观念,胜过挑剔他的缺点/
知识必须加以运用,才能产生力量/
努力把事情做得比别人更好,就会忘了财务的困扰/
如果你不努力向上司学习,就等于放弃了升迁及更好的
工作机会/
哲学家能从犯错的人身上找出人类所犯的错误/
你从工作中学到的越多,赚得越多/
知识必须经由行动产生利益,否则无用/
第七章像打扮自己一样打扮语言
从你所说的每一个字就能了解你所知的多寡/
你怎么说和你说什么同样重要/
人们在有所求时,语气会特别不同/
语气委婉才能让别人听得进去/
口不择言往往造成尴尬的场面/
刻薄的话伤人最甚/
思考可以随心所欲,表达想法则必须谨慎小心/
第八章热诚会解决生活和工作的难题
当热诚变成习惯,恐惧和忧虑即无处容身/
缺乏热诚的人就没有明确的目标/
热诚使想象的轮子转动/
一个人缺乏热诚就像汽车没有汽油/
对生活和工作都保持热诚,才是最快乐的人/
热诚使平凡的话题变得生动/
为别人服务最多的人最富有/
服务的道路才能通往快乐的城市/
第九章失败是获取经验的重要方式
漫无目的、随波逐流是失败的首要原因/
逆境中具有顺境中所没有的机会/
让孩子小时候“好过”,长大之后经常会“难过”/
了解失败和暂时挫折的不同,才能成功/
许多人只需要再多坚持一分钟,多做一次
努力,就能反败为胜/
只要你尽力而为,即使失败了也不可耻/
自怜是让人上瘾的麻醉剂/
智者注意自己的缺点,一般人却喜欢吹嘘自己的优点/
失败能将人推出自满的椅子,迫使他做更有用的事情/
失败是一种让人承担更大责任的准备/
了解自己失败的原因,则失败就是资产/
第十章信心能够变“不可能”为“可能”
信心愈用愈多/
没有人能破坏你对任何事情的信心/
所有伟大的奇迹都源于信心的力量/
不幸很少会纠缠有希望和信心的人/
信心需要立足点,恐惧却能凭空存在/
信心源于明确的目标和积极的态度/
信心是一种态度,常使“不可能”消失于无形/
信心不能给你需要的东西,却能告诉你如何得到/
第十一章人际间的和谐可以受用一生
为明确的目标同心协力,将产生无穷的力量/
彼此信任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永远不愁没有朋友/
喜欢和谐的人通常知道该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持久的成功建立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上/
尽量充当和事老,避免太多纷争/
趁机浑水摸鱼的人才会挑起人事纷争/
机器的摩擦耗费成本,人际间的摩擦损耗心灵/
如果你不同意他人的说法,也不要和他人争执/
促进和平的人受人尊敬,挑起摩擦的人遭人厌恶/
第一章明确的目标就像灯塔
[第一章]
明确的目标就像灯塔
生命是一条单行线,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在这条单行线上徘徊、迷茫、迂回的时间越长,生命消耗得就越快,为自己最想要的而奋斗的时间、精力就越少,因此人之初就要明确地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如果连自己一生想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那还奢望能够得到什么呢?
所以,从现在开始,按照罗盘的指示驾驶人生的航船,向着目的地进发吧。记住,只为自己的目标开足马力,不要为了航路上的小鱼、小虾而耽误航程,因为精力有限,要只做对实现目标有益的事。
明确地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并致力追求
生命是一条单行线,人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在这条单行线上徘徊、迷茫、迂回的时间越长,生命消耗得就越快,为自己最想要的而奋斗的时间、精力就越少,因此人之初就要明确地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如果连自己一生想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那还奢望能够得到什么呢?
所以,从现在开始,按照罗盘的指示驾驶人生的航船,向着目的地进发吧。记住,只为自己想要的目标开足马力,不要为了航路上的小鱼、小虾而耽误航程,因为精力有限,要只做对实现目标有益的事。小草知道自己想要的是繁育成片的绿洲,树苗知道自己想要的是成长为参天的大树,小鸡知道自己想要的就是可以果腹的谷糠,小鸭知道自己想要的就是能够畅游的池塘,雄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任由翱翔的苍穹……它们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致力追求,也因此成就了不同的物种和生灵,那么人又该是怎样的呢?
人也同样要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致力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成就自己的人生。
人的一生就像穿越一片玉米地。秋高气爽的田野间,一片丰硕的玉米地铺展在每个人的面前。当然这只是表象,里面暗藏了无数的陷阱和机关。
人生就是要成功穿越这片玉米地。这是有很多对手共同进行的一场有趣的竞赛:看谁最快穿越玉米地,到达神秘的终点,同时,谁手中的玉米又最多。也就是说,既要穿越玉米地,又要比别人更快,手里的玉米又要最多,而且要时刻保证自己的安全。概括而言就是:速度、效益和安全。每个人都可以进行一万种以上的选择,再高明的数学大师都无法计算出这三者之间的最佳比例——或许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公式。不同的状态,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而每一个最佳的方式,又因为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穿越玉米地的过程,就是人生抉择的过程,无数次地选择产生了无数种结果。而人为什么要“穿越玉米地”,或者说为什么要参与这样一个游戏?
当你面临人生的又一次角逐时,在你面对事业上的又一次选择时,你可否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是否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到底重不重要?有多重要?
我们来看看哈佛的骄子们的人生轨迹是如何印证这个问题的。
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校园里,一群出类拔萃的毕业生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即将走向社会,开始“穿越自己的玉米地”。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在临出校门时,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毫无目标的人占总数的27%;
有目标但很模糊的人占总数的60%;
虽有清晰的目标但比较短期的人占总数的10%;
而有清晰而长远目标的人仅占总数的3%。
25年后,他们已然各自穿越了“自己的玉米地”。此时的哈佛大学对25年前“出类拔萃”的“天之骄子”们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这样显示:
在25年间,始终朝着自己最初的目标孜孜不倦、努力前进的毕业生,大多数都已成为社会上各行业的成功人士,还有很多人已经成为业界的精英和领袖,这样的毕业生占总数的3%;
在25年间,有些人不断地实现自己原来设定的短期目标,逐渐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士,他们大多属于中产阶级,这样的毕业生占总数的10%;
在25年间,平静稳定地生活与工作,没有特别的成绩和成就,位居社会中下层的毕业生占总数的60%;
在25年间,生活没有目标,人生不尽如人意,只会一味地抱怨社会、指责他人的毕业生占总数的27%。
其实,这些人的差距早在25年前就已经埋下了伏笔。就是在穿越玉米地之前,其中的一些人就知道为何要穿越玉米地,而另一些人则一头雾水。
因此,一定要明确或者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是蓝天还是绿地?是安逸还是冒险?是平平淡淡还是轰轰烈烈?只有这样才能够致力去追求那些想要的,使想要的东西变为多年以后的现实。
一个人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像
船没有罗盘
哈佛著名的成功警句:“目标不是决定一切的,但是就像一艘船航行需要罗盘一样,如果一艘航行中的船没有罗盘,它就不知道朝什么方向航行,不知道什么时间到达……”
正如兴致与偏好能够诱发才能,勤勉与意志能够造就人才一样,明确的理想与目标能够激励人才。
“目标是人生的清醒剂,计划是人生的加速器。”目标赋予人类生命的意义和目的。
一个国外的、专门研究“成功”的科研机构,以一百个年轻人为研究对象进行追踪调查。这项研究历时数十年,直到当年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变成五六十岁风烛残年的老人。研究结果显示:他们中间只有一个人很富有,另外还有五个人有经济保障,剩下九十四人情况都不太好,可以说是失败者。而这绝大多数的人遭遇晚年拮据境遇的原因,并不是他们年轻时不努力,而是他们年轻时没有树立明确的目标。
有了目标,人们才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追求喜悦上,而不是在避免痛苦上。目标让每个人早上都有起床的动力,都有奋斗的激情。
明确人生目标是一件重要的事,换句话说,就是你的人生抱负,不过抱负听起来总像一种超出个人可控范围的事情,而人生目标是,如果愿意投入精力去做,就可能达到的。因此,对于个人而言,这一生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是你真正想去完成的事情?这些都是你的目标,把每个这样的目标用一句话写下来。如果其中有的目标只是达到另外一个目标的步骤,就把它从清单中去掉,因为它不是你的人生目标。目标是你人生航船的罗盘,抓紧它才能不走弯路。
松毛虫在松树上结网为巢,这是它们集体吐丝共同结成的。每当黄昏时刻,它们就倾巢而出,列队爬过树干,去吃那些充满汁液的松叶。这些毛虫在走动时,有一种互相跟随的本能,头头走在前面,后面紧跟着一条条的毛虫,秩序井然,蜿蜒前行。走在前面的头头,一边爬行,一边不断地吐出一条丝。不管它走到哪里,丝就吐到哪里。走在头里的松毛虫之所以要吐丝于路上,就是为了不管大部队走出多远,走了多久,都能够沿着这条铺好的丝路返回,而不至于失去方向。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针对松毛虫的这一特点做了一项实验。他把一队的毛虫引到一个高大的花盆上,等全队的毛虫爬上花盆边缘形成圆圈时,法布尔就用布将花盆上四周的丝擦掉,只留下花盆边缘上的丝,并在花盆中央放了一些松叶。松毛虫开始绕着花盆边缘走,一只接一只盲目地走,一圈又一圈重复地走,它们认为只要有丝路在,就不会迷失。如此反复走了数天数夜,松毛虫们根本不知道可以救命的食物就离自己几步之遥,最终还是因为饥饿、疲劳而死去。
许多人就像这些松树毛虫,只是盲目机械地度过每一天。他们按照既定的窠臼,每天懵懵懂懂地过日子。如果问及他们为何如此,他们也许会说:“人人不都是这样过日子吗?”
这就是没有目标人的生存状态,他们的人生就像是失去罗盘的船只,迷迷茫茫,飘飘忽忽,不但永远到不了彼岸,而且随时都有触礁而亡、葬身海底的危险。
目标对每个人的成功都至关重要,明确的目标就像是人生航船上的罗盘。航船出海,带上罗盘是第一要求,因此人生制定目标就是第一要素,也是开启人生之路的第一步。因为目标就是动力,目标就是方向,只有朝着确定的目标不断前进,才能成就丰富、成功的人生。
成功的人只想自己要的,而不想自己不要的
有一位智者带着三个爱徒,到风景优美的景区去钓鱼。到达目的地后,这位智者问大徒弟:“你看到了什么呢?”大徒弟回答:“我看到了池塘、鱼儿,还有满眼的花草树木。”这位智者摇摇头说:“不对。”智者又以相同的问题问二徒弟,二徒弟回答:“我看到了老师、师兄、师弟,渔竿、鱼,还有这里的美景。”这位智者又摇摇头说:“还是不对。”智者又以相同问题问三徒弟,三徒弟回答:“我只看到了池塘里的鱼。”智者高兴地点点头说:“这就对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知道哪些是自己想要的,哪些是与自己想要的东西无关的。一旦自己的目标确立,才能心无旁骛、全心全力地向前奋进。
目标只有一个,一旦确定就要心无旁骛,只做那些有利于目标实现的事情,对于枝枝蔓蔓的、对实现目标无所谓的事物就要学会放弃。
陌生而熟悉的非洲大草原,成群的羚羊在一起闲庭信步。突然,一只非洲豹向羊群扑去,羚羊受到惊吓,开始拼命地四散奔逃。非洲豹紧紧盯着一只未成年的羚羊,穷追不舍。在追赶过程中,非洲豹超过了一只又一只站在旁边惊恐观望的羚羊,它只是一个劲地向那只未成年的羚羊拼命地追去。真是奇怪,对于那些和它挨得很近的羚羊,它却像没看见一样,一次次放过它们。终于,非洲豹俘获了未成年的羚羊,开始慢慢享用这来之不易的大餐。
猎豹在追赶的过程中,完全可以放弃之前的那只羚羊而去追身边更近一些的羚羊呀?那样,岂不是更容易捕捉到猎物?想一想,也不难明白:因为豹子已经跑累了,而其他的羚羊并没有跑累,如果在追赶途中改变了目标,其他的羚羊一旦起跑,转瞬间就会把疲惫不堪的豹子甩在身后。因此豹子始终不丢开那只已经被自己追赶累了的羚羊,猎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这只羚羊成为自己的午餐。
其实,梦想又何尝不是那只羚羊?每个追逐的人就是那只猎豹。如果想得到它,就必须一直追下去。中途很可能出现各种目标的诱惑,它们都在分散你成功的视线,如果你一味地为它们停留,最终将一无所获。因此,要将自己比作那只非洲豹,将理想比作那只未成年的羚羊,抛弃所有杂念,穷追下去,千万别受近在身旁的其他羚羊的诱惑,你就一定会成功。要记住“虽然人的潜能无极限,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一生追求的目标过多,往往使每个都很难实现。虽然,人的潜能可以无限激发,但生命终有期限,一旦锁定目标就要竭尽全力,朝着想要的目标前进。
希腊神话中记载:海妖塞壬姐妹是半人半鸟形的怪物,专门用迷人的歌声诱惑航海者,就是那些见多识广的水手,听到这歌声也往往不能自持,跳入海中游向塞壬的海岛,结果是自投罗网,成为凶残的海妖们的果腹之物。俄尔甫斯的船要经过塞壬的海岛时,他用蜡封住同伴们的耳朵,并吩咐把自己绑在桅杆上,叮嘱说途经塞壬海岛时无论自己如何恳求也不能松开绑绳。就这样,俄尔甫斯虽然听到了那致命的歌声,但却因不能跳海,使得人船平安地驶过该区域。
这个故事充满了神话色彩,或许有人觉得它荒诞不经、令人无法信服,但它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在每个人求知成才的航道上,不是也有种种诱惑,也需要我们像俄尔甫斯那样,抵御可能毁灭自己前程的海妖的歌声吗?每个人都要有一双慧眼,面对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面对形形色色安逸享受的诱惑,都要有较强定力,既然选定了远方,就要义无反顾地风雨兼程!
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只想自己要的,而不将一丁点儿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自己不要的东西上。因此,每个人都一定要明确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和彼岸,要抓住主要矛盾,做好当下最要紧的事情。就像春天要播种,夏天要成长,秋天要收获,冬天要休整一样,这才是智者的选择。成功的人生永远只属于那些有高远的目标、有心无旁骛的精神和奋勇向前的干劲的人!要时刻抵御海妖塞壬姐妹的歌声,时刻修建主干旁边的枝枝蔓蔓,这样才能走向目标,实现目标,赢得辉煌!
不要管过去做了什么,重要的是你
将来要做什么
时间不可逆,生命不可逆。我们不能活在过去,而要活在当下和将来。无法忘记过去、无法从以往的事情中自拔的人,往往会连今天也失去;沉迷于从前的人,更不会有将来。
因此,不要被过去的辉煌、失意绊住手脚,荒芜今天的大好时光,殊不知人生道路漫漫,更大的成就等待你去努力、去创造,重要的不是过去做了什么,而是要放眼将来,你要做的是什么。
忘记昨天,是为了今天的振作。
“过去不等于未来”的观念,是一位世界500强企业的总裁,在67岁时出版的回忆录《攀越巅峰》一书中写下的。她40岁荣任美国田纳西州州长,之后弃政从商。她写下了这句话,就是告诫世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事情。过去的都过去了,关键是未来。过去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现在,却不能决定将来啊,唯有从现在开始努力,才能开拓全新的将来。
这个总裁就是经历过下面这个故事的人,她就是美国小芳。
小芳于1920年出生在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小镇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渐渐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那就是自己没有父亲。人们都很明显地歧视她这个私生女,小朋友们也冷落她,她却不知道这是为何。
小芳一天一天长大,然而歧视并未减少,甚至连老师都像躲瘟疫一样躲着她。于是,她变得越来越懦弱,开始封闭自我,逃避现实,不与人接触。小芳最害怕的事,就是跟妈妈一起到镇上的集市。她总感觉有人跟在自己的身后说自己是个没有父亲的孽种、私生子、没有教养的孩子……
突然,小芳生活的镇上来了一位牧师,善良的牧师改变了这个可怜女孩的一生。小芳听大人说,这个牧师非常好。她非常羡慕别的孩子一到星期天,便跟着自己的双亲,手牵手地走进教堂。而她只能躲在远处,想象着教堂里的样子。
一天,小芳实在忍不住,偷偷溜进了教堂,刚好听到牧师的一段话:“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你成功了,并不代表未来还会成功;过去失败了,也不代表未来就要失败。因为过去的成功或失败,只是代表过去,未来是靠现在决定的。现在干什么、选择什么,就决定了未来是什么!失败的人不要气馁,成功的人也不要骄傲。成功和失败都不是最终结果,它只是人生过程中的一个事件。因此,这个世界上不会有永远成功的人,也没有永远失败的人。”可怜女孩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浑身流淌着一股暖流。但她还是匆匆而又不舍地离开了。
实在太想听牧师讲的话了,于是小芳又有了数次溜进教堂又匆匆离开的经历,因为她懦弱、胆怯、自卑,她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进教堂。终于有一次,小芳听得入迷,忘记了时间,直到教堂的钟声敲响才猛然惊醒,但已经来不及了。率先离开的人们堵住了她迅速出逃的去路。她只得低头尾随人群,慢慢移动。突然,一只手搭在她的肩上,她惊惶地顺着这只手臂望上去,正是牧师。“你是谁家的孩子?”牧师温和地问道。这句话是她十多年来,最最害怕听到的。它仿佛是一支通红的烙铁,直刺小芳的心上。人们停止了走动,几百双惊愕的眼睛一齐注视着小芳。教堂里安静极了,小芳很害怕,眼泪夺眶而出。
这时,牧师轻轻地说:“噢,我知道你是谁家的孩子了,你是上帝的孩子。”然后,轻抚着小芳的头说:“这里所有的人和你一样,都是上帝的孩子!过去不等于未来。不论你过去怎么不幸,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未来必须充满期望。现在就作出决定,做你想做的人。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要到哪里去。只要你对未来保持希望,你现在就会充满力量。不论你过去怎样,那都已经过去了。只要你调整心态、明确目标、乐观积极地去行动,那么成功就是你的。”话音未落,雷鸣般的掌声爆发出来!
小芳难以自抑,所有的委屈都随眼泪夺眶而出。从此,小芳变了……田纳西州的州长、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总裁,也从这一刻真正觉醒了。
正如牧师所说,过去的一切不幸、委屈、困苦、辉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未来充满期待。所以就让我们忘记过去的烦恼、忧愁和痛苦,忘记他人对自己的伤害、背叛和羞辱,忘记自己对他人的恩惠,忘记别人对自己的误解,抓住今天,拼命努力创造未来!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一生要的是什么,
那将什么也得不到
要得到什么,必须先要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就像小鸡,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可以果腹的黍米,那么哪怕面前散落的一地黍米,它也不会向前迈上一步去啄食;就像钻天杨,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长成参天的大树,那么即使没有其他树木与之争夺阳光,它也不会奋力向着阳光使劲生长。人也一样,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智慧的头脑,就不会去主动汲取智慧的营养;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位高权重,就不会主动争取自己的仕途之路……总之,人必须要先知道自己的一生想要的是什么,最终才能得到什么样的人生。
因此,有必要好好问问自己,到底什么是自己人生中真正想要的?是美满的婚姻、孩子的尊敬、很多的财富、漂亮的汽车、成功的事业还是豪华的别墅?
是想成为永不止步的旅者还是建设家园的园丁?是想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还是普通的幼儿园教师?是想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科学家还是普通的劳动者?是想做个普通人还是力争进入上层社会?
不管心里有什么样的希望,做这样的梦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这个问题:“哪个才是我最想要的?”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理想,往往是什么也得不到。
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一天,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几个学生问:“何谓人生?”
苏格拉底没有立即作答,而是带领大家到一片苹果树林,他要求大家从树林的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挑选一只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苹果。规则是没有回头路可走,没有第二次重新挑选的机会。
于是大家走进果树林,并在穿越的过程中,认真仔细甚至是小心翼翼地挑选自己认为最好的苹果。等大家来到苹果林的另一端,苏格拉底已经在那里等候他们了。他笑着问学生:“你们挑到了自己最满意的果子吗?”大家互相看来看去,大眼瞪小眼,最后都没有任何回答。
苏格拉底看到这种情形,就说:“有什么问题吗?难道你们没有找到自己最满意的苹果吗?”“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刚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苹果,但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果林尽头时,才发现第一次看到的那个才是最大最好的。”另一个接着说:“我和他恰好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一个我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后来我又发现了更好的。所以,我有点后悔。”“老师,让我们再穿越一次苹果林吧!”所有学生一起请求道。
苏格拉底会心地笑了,说:“学生们,这就是人生的答案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是一条不能回头的单行线,出发之前就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得到自己想要的人生。
仔细回想一下,好像每个人都是在小的时候,有着很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人们往往迷茫起来,很少有人能够再脱口而出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当一个人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的时候,做很多事情都是漫无目的的,结果自然不会尽如人意,因此只有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是生活之道。所以要扪心自问:“我想要的是什么?”“要得到它需要什么条件?”“我将通过什么途径实现我想要的?”
当你能够明确地回答以上三个问号的时候,你要做的就是不达目的不罢休地去执行,总有一天你想要的东西就会实现和得到!
智者有所为,还能有所不为
无论是人生还是事业,都要抱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态度,这才是成功之道。
治理国家、管理企业就像煮小鱼一样,不能随意地去搅它,多搅易碎;同样,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员工感受不到领导者的存在,他能够目标明确、自我管理、自我激励,把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价值。这就是企业管理无为而治的妙处,它需要令人信服的企业文化为精神统领。
GE是闻名于世的多元化企业,韦尔奇曾经坦言:GE虽然业务多元,但是文化统一,大家都不会对价值观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也就是说,用统一的文化代替了统一的业务,也能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GE也是高度授权的,各事业部权力很大,总部是战略和文化中心。这种模式看似“无为”,却能够实现“有为”,能够做到任何事情。
当然,有所为、有所不为是管理的不同阶段。比如“无为”就是要建立在规范管理,即曾经“有为”的基础上的,领导者要具备高超的领导艺术,要平衡集权与授权的度,有为而不妄为,有所为有所不为,无为而无所不为。乱世靠有为,治世靠无为;创业靠有为,守业靠无为;管理靠有为,领导靠无为。“有所为”与“有所不为”是辨证存在的,需要灵活掌握和运用。
在人生中也是如此。有所为就有所不为。有所得,就必有所失。什么都想得到,只能是生活中的侏儒。要想获得某种超常的发挥,就必须扬弃许多东西。瞎子的耳朵最灵,因为眼睛看不见,他必须竖着耳朵听,久而久之,耳朵功能达到了超常的功能。会计的心算能力最差,2加3也要用算盘打一遍,而摆地摊的则是速算专家。在人生的旅途中,当你拥有了这种东西就会失去那样东西……
有一位登山运动员,在自己挚爱的事业上做到了有所为、有所不为,他舍去了一些也得到了另一些。在一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中,在6400米的高度,他渐感体力不支,停了下来,与队友打个招呼,就悠然下山去了。事后有人为他惋惜:为什么不再坚持一下?再攀点高度,就可以跨过6500米的登山死亡线啦!他轻松答道:“我很清楚,6400米是我生命中的制高点,没有什么好遗憾的。”
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够像这位登山者,能够在适当的时候舍弃,有的时候“为”并不难,“不为”却很难做到。我们往往不怕拔高自己,就怕自己的高度超越不过别人。其实,任何事情都存在突破口,但不是任何人都能找到并穿越突破口,抵达更高的层次。因此,学会停止,悠然下山去,至关重要。生命有自己的极限,超过这个极限可能就会遭到不测。学会停止,是对生命的尊重,尊重不就是一块令人肃然起敬的碑吗?世上没有常胜的将军,也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知难易,懂进退,人生才会一帆风顺。
有为、有不为,有舍、有不舍,才是人生的正确之路。人生其实就是一个选择与放弃的过程,如果人每一次都要选择成功,那么他所得到的将是永远的失败。人生是需要随时面临“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放不下过去的伤痛,就永远也无法尝试新的快乐;不埋葬旧的记忆,就无法面对新的开始。你有所选择,同时,你就有所失去。
许多事情,总是在经历过以后才会懂得。就如感情,痛过了,才会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傻过了,才会懂得适时的坚持与放弃,在得到与失去中我们慢慢地认识自己。其实,生活并不需要这些无谓的执著,没有什么不能割舍。学会放弃,生活会更容易。
有一天,一个老猎人带着自己的学生到山里打猎。他们没走多远就发现了两只兔子从树林里窜了出来,年轻人很快就取出自己的猎枪。两只兔子向不同的方向跑去,年轻人一下子不知道向哪只兔子瞄准了,想打这只兔子,又怕那只兔子跑了,猎枪一会儿瞄准这只,一会儿又瞄准那只,就这样瞄来瞄去,结果两只兔子都不见了踪影。年轻人感到十分气恼。“两只兔子向不同的方向跑,你的枪虽然快,但是也不可能同时射中两只呀。你要做的最重要的是瞄准一个,放弃一个,否则就永远都不会收获自己的猎物。”师傅郑重地说。
学会有所为,会使你的生命充满斗志,但学会有所不为,可以使负重的人生得到暂时的休息,摆脱烦恼和纠缠,使整个身心沉浸在一种轻松悠闲的宁静之中;学会有所不为,便可以用充沛的精力去做最想做、最该做、最需要做的事;学会有所不为,便可以在一种无怨无悔和默默无闻的等待中使自己的心灵得到一份超越、一份执著和一份自信。生命如舟,它载不动太多的东西,要想使之在抵达彼岸前不在中途搁浅或沉没,就必须轻载。
记住,只取那些最需要的东西,只做那些最要紧的事情,这不仅是成就事业的关键,也是成就人生的关键,因为,人的一生倾尽全力能够做成一件事情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就像乔木,它总是努力地长主干;灌木,却徒生很多枝丫,但前者会成长为栋梁,后者只能做木柴……
只为自己想要的忙碌
“明天的重担加上昨天的重担,必将成为今天的最大障碍。要把未来像过去那样紧紧地关在门外……未来就在于今天。”这是卡耐基的名言。仔细深入地想一想这句话的道理,再引申其义,似乎与佛陀提倡的人要“活在当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谓“当下”,指的就是:你现在正在做的事、呆的地方、周围一起工作和生活的人。“活在当下”就是要你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这些人、事、物上面,全心全意认真去接纳、品尝、投入和体验这一切。
活在当下,这是一种全身心地投入人生的生活方式。你只有选择活在当下,才不会被过去所拖累,也不会为没有未来而胆寒。此时,你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这一时刻,你的生命也因此具有一种强烈的张力。
生命不就应当是这样的吗?全身心地投入到为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打拼的奋斗中去,只有将全部精力都集中在这一点,才能保证自己有限的精力不再被那些自己不想要的东西所累,才能为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增添更多的胜算。
然而很多人在生活中或者人生中总是无所事事、空虚苦闷,原因就是他们没有为自己想要的去打拼忙碌。得不到充实的生活,也就不去追求那些原本自己不想要的东西。
有两个小和尚,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寺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河,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河边挑水,久而久之便成了朋友。时间一晃而过,数年就这样过去了。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没太在意。哪知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一个星期过去了,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看望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等他看到老友之后,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儿也不像一个星期没喝水的样子。他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星期没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了吗?”朋友带他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5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能挖多少算多少。如今,我的苦心没有白费,我再也不用下山挑水了。”
在这个故事中,左边山上的和尚想要的是在自己的门口能够有一口井,这样就不用天天下山去挑水,不用担心自己病了就没有水喝、自己老了就挑不上来水的那些自己不想要的结果。带着这种想法,他一直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而努力着,为这口井忙碌着。这时的他没有时间去想那些无谓的事情,最终他取得了成功。
在职业生涯中,那些职业经理人即使薪水、股票拿得再多,那也只是挑水。他们的心里需要有一口井,并为了挖这口属于自己的井而孜孜不倦地忙碌,将精力全部放在自己想要的这口井上,才能保证一直有水喝。
在现实生活中,要做到摆脱空虚、全身心地为自己想要的忙碌,做到无暇担忧那些你不想要的,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明确自己想要的
空虚心态往往是在两种情况下出现的:一是胸无大志;二是目标不切实际,使自己因难以实现目标而失去动力。因此,摆脱空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生活目标,从而调动自己的潜力,充实生活内容。
2.求得他人支持
当一个人在奋斗的道路上失意或徘徊时,往往是对自己想要的感到模糊和彷徨,这时特别需要有人给以力量和支持,予以同情和理解。只有获得支持,才不会感到空虚和寂寞,才会继续坚定信心重新为自己想要的忙碌。
3.用知识武装自己
实现自己想要的是需要很多知识作为基础的,知识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能力的高低,因此读书越多,知识越丰富,实现自己想要的能力就越强,干劲也就越足。
4.忘我地工作
忘我地工作是实现自己想要的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途径。当一个人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工作时,就会无暇其他任何事情,也会忘却一切痛苦与烦忧,使人生充满希望。
不要怕目标定得太高,你可能
需要退而求其次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目标的制定者,目标是为每个人成长服务的。因此,自身的提高比达到既定目标更加重要,所以不要怕将目标定得太高远,因为目标是需要随时调整的,有时候我们可能要退而求其次。
目标于人有着十分神奇的力量,激发并指引着人前进,因此目标一定要远大,这样才能激发人的力量,激发人不断向更高的地方攀登!即使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需要进行调整时,也不至于跌到低谷。
正所谓找把谷糠,那是鸡的理想;寻个鱼塘,那是鸭的理想;当雄鹰在天空翱翔,鸡鸡鸭鸭开始大胆预测、吵吵嚷嚷。“一定是云彩上有座粮仓!”小鸡如是说。“分明是银河里有人撒下了网!”小鸭如是说。“眼里只有一点可怜口食的人,是不懂得真正的理想的……”雄鹰笑了。
正因为雄鹰的目光高远,所以它即使有一天翅膀折断,也不会像小鸡为了争把谷糠而拼尽全力。因为它的目标在高远的天空,即使有一天需要退而求其次,也不至与小鸡为伍。相反,也正因为小鸡的目标太低,所以如果有一天,它没有能力去抢食散落的黍米,它就只能等待上帝的施舍,因为原本很低的目标已无其次要它退而求之。
当然人们可能会说:人不可不自量力,不能总梦想着实现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就像下面的穴鸟。
老鹰一个俯冲动作成功捕获了一只羊。穴鸟看到了,心想自己一定比老鹰强,就模仿老鹰的动作,从很高的岩石上向下俯冲,想象老鹰那样用利爪抓在小绵羊身上。但是当穴鸟飞到绵羊身上时,没想到脚爪却被绵羊弯曲的毛给缠绕住,拔不出来。牧羊人发现了,就跑过去把穴鸟的脚爪尖剪掉,把穴鸟带回去给孩子们玩。当孩子们很想知道这是什么鸟而询问父亲时,牧羊人说:这应该是一只穴鸟,但它却以为可以成为老鹰。
看了这个故事,大多数人也许会告诫自己和身边的人:人各有所长,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去发展。看到他人名利双收,便想依样画葫芦,是得不偿失的。看他人经营贸易赚钱,忘却自己在个性、专业上不适合,便私自立门户,失败往往接踵而来。这些说法似乎都有道理,但是换个角度讲,则可以看出另一番道理。
穴鸟将自己的目标定位为老鹰那样并没有错,试想,假如穴鸟学习老鹰失败却并没有被牧羊人抓到,也就不会有后面被嘲笑的内容。而回到鸟巢的穴鸟就会回想失败的原因,不外乎自己没有老鹰那样尖利的爪子,没有老鹰那样大的力气,但是自己有与老鹰同样的魄力。经过这一番的分析,穴鸟也许会退而求其次将下一次的目标锁定为一只野兔,不成功再退而求其次,将下一次的目标锁定为一只田鼠……倘若,一开始穴鸟就将自己的目标锁定为一只毛虫,那么就没有什么退而求其次的目标了,人生的经历和际遇也就自然不会相同了。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提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意思是:人们是否对一件事感兴趣,完全取决于将做事情的难易程度是否处于对这个人既有一定挑战性,又在其通过努力后可能完成之间上。他认为只有当人们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跳起来就能拿到时,才会调动自身的潜能去争取。
这不正是要求人们制定目标时要超出自己的能力一点吗?这样才能激发自己的潜能和挑战欲望。因此,目标的确定既要基于现实,又要超越一般标准。太容易的目标,不会激发人们去实施的热情。那么,什么是合适的目标呢?一句话——对自身具有一定挑战性,同时又能使自己相信能够完成的目标,即使因为种种原因实现不了,退而求其次时,也不至于去面对低于自己能力而无法激发挑战欲望的目标。
制定合适的目标,完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我们应该基于自身的能力和现有的知识、经验,同时也要考虑外界的各种因素,最终确立最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并不是没有梦想,而是很多人的梦想都不切实际,根本没有考虑凭自己的条件是否可能实现,遇到挫折的时候就怨天尤人,梦想也成了幻想。因此,只有基于现实、高于现实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才会成为你前进的动力。
基于现实,并不意味着目标就可以降低、就可以不高远。相反,只有那些具有较高标准、对自己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才是真正的目标。这时,你若想实现这些高远的目标,就必须使出浑身解数,展现非凡的能力;而且,即使努力过了没有成功,只是完成了原定目标的绝大部分,那你的表现也会比过去更加出色,对每个人来说,这也是值得肯定的成长与进步。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就别说你没有机会
先讲一个调查案例。
调查对象:一个哈佛即将毕业的MBA班的学生。
调查问题:每个学生的职业目标。
调查结果:83%的学生没有任何职业目标,只盼着早日毕业去享受夏天的海滩(是啊,谁能说清楚三十年后的事啊);
14%的人有具体目标,但没有明确写下来;
3%的人有明确的目标而且写下来,并规划如何去实现。
跟踪调查:(10年后)以83%那部分同学为基础,14%的那部分学生的平均收入是他们的两倍,而3%的人的则是他们的十倍。而那83%的人总是抱怨人生不尽如人意,生活不幸福、事业上没有机会,在一味地指责与抱怨中,人生还是没有任何改观。
上面的调查要告诉我们的不是怎么去赚钱,而是提醒人们确立目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规划、实施的重要性。这个道理也适用于人生、事业、职业和商业的管理。没有目标、没有规划的人生更多时候处于无序状态,就像无头苍蝇乱撞一样。不管在战略层面还是日常管理、生活中,目标不明确都会给人带来诸多混乱,没有规划则使问题更复杂。确定自己对人生的期望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是人生管理的核心。
有些人没有这个核心,还一味地抱怨社会不给机会,是毫无道理的。机会具有时间性,因此常常只敲一次门。而成功者要善于抓住每次机会,充分施展才能,最终成功,获得命运的垂青。就像勃朗宁所说“良机只有一次,一旦错失,就再也得不到了”。目标与机会的关系并不微妙,有了前者才有抓住后者的意愿和可能。
有一天,村里的三个猎人想通过一种方式在三个人中选出一个最为厉害的猎人。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方法:就是从现在开始,大家用三个小时的时间去打猎,三个小时后再回到原地,谁的收获多谁就当头。三人一致同意,并分头行动了。
第一个人分头行动后,开始沿着一条开阔的路走了很长时间,忽然发现前面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他在那里站了很久,一筹莫展。过了一阵,他抬头一看,有一群鸟飞来,他举起猎枪,一只大鸟应声掉到了河里。因为水流湍急,鸟很快被冲走了,猎人下水追赶,结果只是徒劳,最终空手而归。
第二个人分头行动后,开始往山上走。走了一阵没路了,于是拿出刀花了很长时间砍出了一条路,当走到路的开阔处,发现离返回的时间不多了。他也只好一声叹息地无功而返。
第三个人分头行动后,也朝山上走去。他先是从一条小路绕到了半山坡,然后径直走到了山顶,他举枪对着头上飞来的一群鸟,扣动了扳机,但没有一只鸟被打中,因为枪里子弹还没有装。他捶胸顿足,不无懊恼地往回走。
他们回到村里百思不得其解,就结伴找到一位智者解惑。智者了解了三个人的经历后说:“第一个人虽然打下来的鸟被河水冲走了,但在河的转弯处有一棵苹果树,这个时节正是苹果成熟的季节,如果眼光放远一些,会有收获的;第二个人是因为目标不准确,你的目标不是开辟道路;而第三个人呢,当机会来临时,你还没准备好。现在你们都知道答案了吧,回去好好想一想吧。”
暂且不说那个在机会面前没有做好准备的人,就说前两个吧,第一个人没有将目光放远,归根结底还是他没有清楚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他最想要的不是那只被水冲走的鸟,而是能够证明自己狩猎能力的目标猎物,因此他没有去瞄准对岸的苹果;对于第二个猎人来说,他将自己的目标定位在开辟道路上,也没有弄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最终的结果也就在意料之中了,当机会来临时,他们都无法及时把握,而不是上天没有给他们机会。
机会是一种稍纵即逝的东西,而且机会的产生也并非易事,因此不可能每个人什么时候都有机会可抓。而要在等待中为机会的到来做好准备,明确的目标是准备的第一要素。一旦机会在你面前出现,你就知道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是否该伸手抓牢它。
捷克是一位从送水工成长起来的企业执行副总。捷克并不像其他的送水工那样把水桶搬进来之后就一面抱怨工资太少一面躲在墙角抽烟,他给每一个工人的水壶倒满水并在工人休息时缠着他们讲解关于建筑的各项工作。很快,这个勤奋好学的人引起了建筑队长的注意。2周后,捷克当上了计时员。当上计时员的捷克依然勤勤恳恳地工作,他总是早上第一个来,晚上最后一个离开。由于他对所有的建筑工作比如打地基、垒砖、刷泥浆等非常熟悉,当建筑队的负责人不在时,工人们总喜欢问他。一次,负责人看到捷克把旧的红色法兰绒撕开包在日光灯上,以解决施工时没有足够的红灯来照明的困难,负责人决定让这个勤恳又能干的年轻人作自己的助理。现在他已经成了公司的副总,但他依然特别专注于工作,从不说闲话,也从不参加到任何纷争中去。他鼓励大家学习和运用新知识,还常常拟计划、画草图,向大家提出各种好的建议。只要时间允许,他就会将客户的要求全部实现。
捷克之所以能够从一个普普通通的送水工成长起来并取得骄人的成绩,是因为他有明确的目标。他的目标是不断成长,最终上帝给予的机会帮助他取得了成功。因此,每个人要想成功都必须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样才能保证抓准、抓牢某个转瞬即逝的机会,取得事业的成功。
第二章正确的态度才能保证走在正确的路上
[第二章]
正确的态度才能保证
走在正确的路上
态度决定高度,态度改变命运,态度决定一切,正确的态度是一种力量,是保证你能够走在正确道路上的巨大力量。
每个人的事业、生活所能取得的高度和成就,往往已经在自己工作或做事的态度上反映出来。积极的人生态度首先就要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判,给自己找好定位,并不断完善,这样才有资格、有能力评断他人;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要保证真实地活着,保证对自己负责也对别人负责;积极的人生态度,要学会三思而后行,学会不断反思,保证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少走弯路;积极的人生态度,要善于从自身查找问题,关注细节,只有这样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先正确评判自己,才有能力评断他人
何谓评判?就是判定胜负或优劣的定论、判断、意见以及评论性的评价或判断。
有些人很喜欢评判别人,这些人往往不清楚为何要评断而妄加评论。其实评判别人的目的是为了评判自己,只有正确地为自己定好位,才能有能力去评断和指导别人。
世上没有完人,因此不要只盯住自己或别人的缺点,要正确地做出评判。一天,耶稣看到一群人用石头要把一个妇人砸死,于是他站到妇人的前面,说:“你们谁认为自己没有罪就扔石头吧!”人群无言,渐渐散去。人群散去的原因在于:每个人都只是人而已,无权评判别人,人们所评判的,实际上是不接受的自己。
人不能只盯着别人的缺点,说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如果换了你,也许还不如别人。所以,在评断别人的同时,最重要的是正确评判自己,这也是职场生存的重要原则。
碧翠丝刚刚毕业于哈佛名校,自身的优越条件使她进入了期盼已久的著名企业。碧翠丝是个很活跃的女孩,头脑灵活,身上带着哈佛的气质,深得上司器重,自己也对未来充满信心。一次所在的部门开会,但到了会议室才发现,别的部门还没有开完会,于是大家就在门外等候。碧翠丝却一个人跑了进去,并且对这个部门的工作发表了一通自己的见解,告诉大家应该怎样怎样,这番指手画脚的评论自然引起了其他部门同事的反感。这样的事之后还多次发生,对于任何人的工作,她都会发表一通评论,自认为别人都没有她想得多、想得好。久而久之,她收到了解聘的通知,对于一个名校的高材生,个性又十分要强,能力自不必说,但是在第一份工作上跌倒了,原因就是在没有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判时,肆意地去评断别人,可见犯了职场的大忌。
其实,对于每位员工,特别是新人,多动脑子、积极提出建议当然是好的,事实上,每个开明的领导都会喜欢这样的下属。但是领导需要的是在了解情况后、认真思考而得出的有针对性的建议,而不是简单肤浅的评论。碧翠丝其实是一个思维非常活跃的员工,但是她没有正确评判自己的位置、能力和处境,到处评断他人的工作,犯了职场的大忌。如果她能够脚踏实地,利用自己活跃的思维和对工作的了解,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摆正自己的位置,对自己的方方面面做出正确的评断,是完全可以取得成绩的。
然而,人往往都是在对自己做出正确评断的路上徘徊不前。俗话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人心难测,知人难,但要知己,更是难上加难。虽然一个人要正确评判自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一旦能够正确评判自己,就好像多了一双睿智的眼睛,时时给自己添一点远见,一点清醒,一点对事业、对生活更为透彻的体察与认知。
认识自己,首先就要给自己一个定位。自己到这个世界上来究竟是干什么的,必须有个十分清晰的描述,离开了这个描述,人就会迷茫,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就会在一个个十字路口徘徊,这样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认识自己的目的就是更清楚自己,从而找到与自己的素质相对应的目标,凭着自己素质上的信号找到这一目标后,才能攻其一点,攻出成果,由此及彼,不断扩大。
认清自己、正确评判和评估自己是人类最高智慧之一。一个不断经由认识自己、评判自己而改造自己的人,智慧才有可能渐趋成熟而迈向充满机遇之路。然而有许多人无法取得事业的成功,主要是因为不能正确评估、评判自己,反而经常对别人进行评断。殊不知,评断他人必须要在正确评判自己的基础上,否则就会犯错。
洛克菲勒先生这一点就做得非常好,他有一个突出的优点,这个优点帮助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成长为如今家喻户晓的大人物。这个优点就是:他坚持以事实作为他的商业哲学的基础,并且他只习惯于同与他终生事业有确实关系的事物打交道。有些人说,洛克菲勒先生有时对待他的竞争者并不公平。这种说法可能是真的,也可能不是。但是,从来没有任何人指责洛克菲勒先生对他的对手的实力“轻易判断”或“估计过低”。他不仅能一眼看出与他的事业有切身关系的事实,何时何地,只要他一发现,他就能一眼看出来。而且,每次他都要主动寻找这些事实,直到找到为止。
洛克菲勒的这一优点或许并不外露,却很实用。与那些总是锋芒毕露、轻易对别人做出评断的人相比,这就是他的过人之处吧。
无论是评判别人还是评断自己,实际上是认识的理性化过程。因此要尽量全面地认识自己和别人,克服片面性,特别是评价别人的标准应尽量客观正确,不能把别人说得一无是处,也不能把别人的缺点当长处学。要保证自己在评判的时候不出错,最重要的就是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和出发点,从这个角度去评判别人,才能保证实现客观公正的效果。
你是否欺骗别人,或是自己?想清楚再回答
有时候上帝青睐的人就会很容易成功,当然这是凡人眼中的想法,他们无法深入地发现其中更深刻的东西和道理。
某司令部的野营驻训部队正在组织一次长跑比赛,长官非常重视这次比赛,他们决定从中挑选几个人去执行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为此,这次长跑比赛,上级领导精心选择了一条十分具有挑战性的新路线。
比赛进行中,士兵马克身材瘦小,他已经多次感到体力不支,眼看着自己越来越落后了,而他却发现,似乎越往后路线越复杂,到后来他已经是寸步难行了。不过,有一个念头始终支撑着马克的双腿,那就是“不论第几名,哪怕是最后一名跑到终点,我也要完成这次比赛”。
就在马克感到体力快透支的时候,他的面前出现了一个岔路口,旁边竖立着两个指示牌。更令人惊奇的是,指示牌上的箭头分别指向两个不同的方向,文字赫然写着:“前方军官跑道”、“前方士兵跑道”的字样。
虽然,凭借自己从军多年的经验,马克知道军官跑道肯定更容易到达终点。虽然心中有一些不平,但马克依然朝着士兵跑道的方向继续跑去。同马克一样,很多士兵也看到了指示牌,可是大多数人选择了军官跑道。可奇怪的是,马克感到脚下的路似乎平坦了许多,跑起来也更轻松。更令人惊奇的是,马克没跑出多远,居然在通过一个黑暗的隧道之后就看到了前方飘扬的彩旗,还有设在终点处的主席台。原来,他已经跑到了终点,简直不敢相信。
当马克跑到终点时,他看到大卫将军亲自过来与自己握手,并且祝贺他跑出了前十名的好成绩。马克感到不可思议,过去他连前五十名也没有取得过。他问起大卫将军那些选择军官跑道的士兵都在哪里,将军告诉他:“他们还在路途中,不知道天黑之前能不能到达。”原来,当初设置指示牌的目的,并不是要让军官和士兵分开赛跑,因为这次越野赛根本就没有一名军官参加。而上级做出这样精心设计的原因,就是希望找到诚实的人去执行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这次比赛的结果,马克用自己的诚实赢得了比赛,赢得了执行重要任务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为自己在原本希望不大的事业上开拓了新路。
马克的故事告诉我们:当你对生活表现出的态度越诚实,生活给你带来的快乐和成功也就越多。不欺骗别人,也不欺骗自己,才是安身立命、成就事业的根本。
海涅曾经说过: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艾琳·卡瑟也说过: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马克能够获得最后的成功,就是诚实赋予了他力量,而其他选择了军官道路的人,只能落得欺人者自欺的下场。
扪心自问,你欺骗过别人吗?欺骗过自己吗?恐怕回答“没有”的人并不多。对于普通人来说诚实一次不难,难的是面对任何情况都能选择诚实。不欺骗人不难,难的是面对自己时也能客观分析、直面真实。作为一个在职场中打拼、奋斗、竞争的“弱势力”,可能很多人都会不自觉地选择不诚实的方式自我保护。但是一旦“自保”成了自然,那么欺骗、勾心斗角也会成为自然,那么欺骗别人、欺骗自己也就成了自然。如果你觉得做一个不说真话的员工对自己没什么坏处的话,那么做一个撒谎、贪大、争功、推卸责任的员工也没什么问题吗?每个人都希望在职场上不断发展、在事业上不断迈进,那就必须严格遵守诚实守则,对别人诚实,更对自己诚实,远离欺骗。
有一家世界五百强的企业正在招聘雇员。条件自然是很苛刻,前往应聘者也都是具有高学历者。当第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时,主考官立即露出兴奋之色,就像在他乡遇到知己一样,热情地说:“你不是哈佛大学某某专业的研究生吗?我比你高一届,你不记得我了?”这位青年心里一震:“他认错人了。”在此时,承认自己有哈佛的学历对应聘绝对有好处。但这个青年人却秉承一向的诚实做事风格,冷静而客气地说:“先生,你可能认错人了。我不是哈佛大学毕业的,虽然我很向往那里。”
年轻人有些小小的失望,觉得自己不会被录取。然而没想到,主考官和颜悦色地说:“你很诚实,刚才就是我们考试的第一关。现在我们进行第二关的业务水平测试……”最终,这位青年被录取了。如果开始这个年轻人没有把持住自己,承认自己是哈佛毕业的,那么后果可想而知。
树立诚实做人的良好品质,是关系到人一生的事,是关系到自己的人格、品质和习惯的事,坚持诚信做人,最终对自己不亏。
正所谓:无信不立。若想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讲求诚信、远离欺骗。怎么样才能做到诚实守信呢?这也不难,就是要实实在在做事,勇于承担责任,久而久之就能够得到他人的信任,自己的道路也会越走越顺。
三思而后行的人,很少会做错事情
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很多人做事只凭一时冲动,而不是深思熟虑,不能做到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全部想个周全,因此也就经常做错事了。
“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是克服冲动的最佳良药。三思而后行,思考些什么东西呢?思考的是问题的根源和起因。问题发生后,就需要知道发生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导致问题的诱因是什么。只有当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都找到后,才能考虑解决的方法。
之所以要三思,是因为问题的发生是很多原因导致的,其背景是复杂的,单凭直觉很难得出正确结论,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分析归纳或者调查研究,才能理出头绪。而且也有被人制造假象、提供虚假线索的可能,一不小心就有误入歧途的危险。所以,思维必须要精细缜密。思考一遍还不够,还需要检查一遍,然后在行动之前还要复查一遍,确保行动万无一失。
狮子和野驴进行了一次合作,因为野驴不善于三思而后行,导致自己犯了大错。它们合作的前提基础是:狮子的力量大,而野驴跑得很快,狮子提议,二人一起狩猎,并声称这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无敌组合,野驴想了一下觉得有道理,便与狮子合作一起狩猎。有了丰收后,狮子把猎物分成三等分,说:因为我是万兽之王,所以要第一份;我帮你狩猎,所以我要第二份;如果你还不快逃走,第三份就会成为使你丧命的原因了。此时,野驴大惊,但是后悔已经莫及。
在这个故事中,野驴在接到狮子建议二者合作事项时,也做了考虑,但是考虑并不周全,只做到了“一思”而非“三思”。它的思考仅局限于狮子已经设计好的对白,当然那些也都是切实存在的,也是有道理的。但是很显然,野驴没有从自身出发,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对比;没有想到双方实力悬殊,一旦合作破裂自己就只能任由狮子摆布。联想到商业合作、公司经营也是如此,若因为想并占财力微弱的公司而联合比自己财力雄厚的公司,不经过深思熟虑,将各个阶段、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应对这些情况的措施全部考虑清楚,最后的结果通常是得不偿失的。
三思而后行是一种职业素质,他要求人在面对问题时沉着冷静,不急于立即采取行动,而是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心急的人往往会不耐烦地催促赶快采取行动,因为他们总是担心时间紧急,再不采取行动就来不急了,其实,越忙就越容易出差错。如果事先没有考虑好,路子没走对,反而会耽误时间。这正印证了那句“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古话。其实,先把刀磨快了,看起来耽误了起跑的时间,但是在执行的时候既省时又省力,效率自然就高。也像外出旅游,事先安排好行程,顺着标志一路开去,就可以不绕弯路,节省时间。如果慌忙上路,看起来节省了谋划的时间,但是一旦走错了路,可能就会浪费比看地图长很多倍的时间。而且事先谋划好,就可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障出行的顺利进行。
作为一个企业的经营者也是一样,在制定一个经营决策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而不能被一时的利益蒙蔽了眼睛。“三思而后行”在复杂的社会里,针对复杂的问题,能够有备无患地做出正确的决定并付诸行动,因此在作出决策之前确实有必要反复思考。轻率、冲动的做法,往往导致意想不到的错误,常常会吃大亏。
相对于其他条件,“三思而后行”其实是提升工作效率的关键,是行走职场的必须,更是商业竞争中的必然。充分的思考,可以保证少走弯路、错路,减少在实现最终目标过程中浪费掉的时间。
认为整个世界都错的人,极可能错在自己
下一页 尾页 共3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