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活着,为了什么

_2 以马内利修女(比利时)
上帝而为上帝,出于光而为光”?我再度感到失望,一边咒骂一边合上厚厚的书本。我不存任何幻想地看了笔记本一眼,先前怀着幼稚的希望,在上面满满写了关于哲学和宗教的笔记。这一切不过是白费时间!

第三部分 4.《圣经》的启示

有没有另一条探索的路呢?早先我怎么没有想到?那正是我所需要的神学。我尤其为13世纪的哲学家与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ThomasD扐quin)所吸引。我必须坦承,我并没有读完《神学概论》(SommeTh閛logique)的所有卷本。但我一直读到了关于上帝存在的五项磨炼,尽管他的论据深具价值,但我并不满意。简而言之,我在阅读神学时,并没有得到足以说服自己的有力证明。

最终,我绝望地作出结论,那就是,讲求理性思考和抽象推论的理智不能带给我任何解答。在往后的日子里,我才发现这次的研究事实上让我获益匪浅。寻找本身没有罪,甚至是好的。人的内心感到追求真理的张力,这本是天经地义之事。然而,希望了解上帝的这个寻找的目标,却注定是条死路。“了解”,拉丁文comprehendere的字面意思就是“占有、掌握一切”。的确,我想要占有上帝,征服他、控制他。我多么骄狂自大!竟有如此非分妄想!我妄想自己具有和上帝等同的能力来达到至高、绝对的知识境界。这儿所说的,不只是关于知识“量”的积聚。“量”的一切让位给“质”的一切,给了亚当和夏娃曾经受过的诱惑,那就是一旦尝了神禁止他们吃的那棵树——能分辨善恶的树上的果实,就会“变成如神一样”(《创世记》3章5节)。

一位上级曾经建议我们:“遇到问题时,翻开《圣经》的福音书,坐下来慢慢细读,像个小孩一样,欢欣喜悦地阅读一段会在内心回荡的美妙故事。”我喜欢坐在靠近圣体柜的地方,在能够纾解紧绷的神经与大脑的宁静中,冥想《约翰福音》第6章的话语。我采用圣徒依纳爵(IgnacedeLoyola,1491—1556)在他的书《修行》(Exercices)中提倡的方法,首先将场景植入事件发生的背景,看到耶稣坐在一艘船上,面对河边的一大群人说话。接着,我让内心回荡着这些令凡人耳朵听起来惊愕的话语:“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约翰福音》6章51节)这时,我们很能够理解当时听众的反应:他们私下叽叽咕咕地议论他,嘲弄这位先知,并且慢慢地远离了他。难道他要把众人变成食人族?耶稣并未因此惊慌失措,他转身对那12个门徒说:“你们也想离去吗?”耶稣并未因此改变措辞,也没有挽留他们。正直勇敢的西门彼得总是第一个跳入水中,他喊道:“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彼得虽不了解,但他相信。而我这心存怀疑的人,我将归从谁呢?我应该放弃从基督散发出来的光,转而拥抱时代的精神——当时的思想主流是萨特和加缪,以及他们对生命荒谬的质疑吗?

对我来说,这与我个人的经验南辕北辙。自12岁起,我每天都感受到我的生命食粮、圣体所赐予的力量。虽然我心存怀疑,也骄狂自大,但我灵魂深处总有一个细微的声音低声说着:“你的活力,那让你不断重新活跃起来的活力,如果不是来自于你内心的基督的话,到底来自何处?”虽然没有令人信服的理性证据的支持,软弱、无常的我,也充满热情地到处奔跑,把我的身体奉献给他人,让生命得以喷涌而出。生命存在的具体论据稍微缓解了抽象推论的挫败。

这段延续了好几年的怀疑当然是我的一个重担,然而它也帮助我成为更具普世精神的修女。我多么了解那些抱持怀疑态度、拒绝相信、徒劳寻找的人啊!他们就像我自己的一部分。一天,一位“不可知论主义”的哲学家朋友问我:“依你之见,人如何能够拥有信心?”我针锋相对地回答他:“对于像你这样的人来说,是不可能的事!为什么?诚如帕斯卡在《备忘录》中所断言,神不是哲学家和学者的神,而是亚伯拉罕、以撒、约伯的神。”

会向活人显露的上帝,不会因为我们用理性思考、抽象推理的方式,或用一个小型望远镜观看就被发现。不论信或不信,我们都必须提防从现实和行动中逃逸的纯理智主义。当理智沉湎于自己的力量时,它自以为无所不能,凡事都能掌握、操控。我之所以没有落入这个陷阱,是因为我曾经碰到了理智的界限,最后反过来承认了这个事实。

第三部分 5.东方女皇的盛与衰

我遇到的第三个考验,是体悟到自身的无能。虽然我在伊斯坦布尔与年轻学子的关系看起来和我摇摆的信心一样,总是动荡不安,但它同时赋予我常足喜乐的理由。有什么事会比和这些渴望认识法国文化的女孩交流更热烈动人?她们向新的世界、新的视野全然敞开,很骄傲能让自己最好的一面更进一步获得提升。教导年轻学生、帮助他们茁壮成长的女老师,普遍都被视为具有崇高地位的人物。我受到毫无保留的崇敬与爱戴。在这个东方国度里,甚至可以说,我是众所公认的女皇。

因此,被派到突尼斯时,我经历了非常剧烈的转变!我被指派负责两个出身法国移民家庭的女学生班级,面对的是一群全然不同的学生。这群十二三岁的小孩是因为父母送她们上学才会到学校去的。她们调皮捣蛋,只喜欢喧嚷起哄,对我当然也不客气。突尼斯湿热的气候不断地侵蚀我的体力。从早到晚,我因疲劳过度而沮丧不已,根本没有能力在这群处于蠢蠢欲动年龄的学生面前树立威望。东方皇后的时代,早已离我远去!

一项辉煌的成就,不论其性质内容是什么,都很容易引发自欺欺人的陶醉感。教书,至少就当年而言,提供了有权势的地位。老师总是高高地站在讲台上,形体上掌控了整个情势,说的话是不可辩驳的真理。老师总觉得自己是众所公认的知识的主宰,是知识至高无上的施予者,是灵魂的祭司,是伟大智慧的传达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容易自我膨胀,自认为是超人,凌驾于其他人之上!脸上露出优越的神情,步伐豪迈不羁,说话的口气也变得傲慢自满。

在突尼斯遭受的挫折,是在这个鼓胀的大圆气球上刺了一针,我完全泄了气,对自己失去信心,意志日渐消沉。如今,我只不过是一条面对自己虚无的可怜虫。

帕斯卡精彩地阐明了心灵秩序中所内涵的矛盾。他一方面肯定才智的伟大:“思维形成人的伟大。”另一方面,他也疾声呼吁人们承认思维的极限。纵使他具有广博的好奇心与天资,但只掌握到宇宙的一小部分。想必他深刻地感受到那个介于他的求知欲望与他所能够领悟到的皮毛之间的鸿沟:两者之间的差距何其巨大!

人是不成比例的……他既看不到他从中而出的那个虚无,也看不到他深陷于其中的那个无限……人处在不明白事物的原则也不明白事物的归宿的永恒绝望之中。

我们急欲找到一个坚实稳固的地势、一个可靠恒常的基础,来搭建一座无限高的塔。我们不断地受到诱惑,向“天使主义”屈服,否认人的生命当中既有伟大也有局限。事实上,凡动物因无法思维而不能做的事,我们人则有能力来实现它。我们虽然也是动物,但因为发现了宇宙运作的法则,而有能力取用宇宙,操作物质,改造世界。我们理智的作为看起来宽广辽阔、无边无际,很快地,天空成了人的理智能力可及的范围;就像在巴比伦,当人们还只说一种语言,声称要建造一座登上天空的高塔时一样,理智按其所愿和所需来揉弄、改造、形成差异。“变成如神一样”的诱惑总是虎视眈眈地伺机在旁,因为当理智沉溺于自我时,会产生无所不能的感觉。精神秩序里的冒险旅程同时兼具了伟大与可悲。似乎充满了无限希望,但最后的结果却让人看到理智的无能。因此:

我们整个的基础破裂了,大地裂为深渊。

人在寻找自己本身的超越时,不论是在哪一个领域,迟早会发现他本体上的软弱。就像亚当和夏娃,他们张开眼睛,看到的却是自己的赤身裸体。

固有的软弱,乃是人的一部分,你无法摆脱,也永远摆脱不掉,它将紧紧地伴随着你,直到死为止。软弱不会被精神和精神秩序给消灭掉,相反的,它会得到比物质秩序更痛苦的意识。人夹处在无限大与无限小之间,在理智的权力和尊贵,以及他对理智局限性的体验之间备受折磨。面对自我内心的虚无及最后必然的坟场大坑,人,“空洞且充满污秽的心”,因此想要逃跑、不断地往前逃跑。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首页 上一页 共2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