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马云如是说2

_3 纪子义 (现代)
  马云后来回忆道:
  我跟北大的张维迎教授辩论,首先我承认我水平比较差,95%的MBA都被我开除掉了,难道他们就没有错吗?怎么可能95%都被我开除掉?肯定有错。因为这些MBA一进来跟你讲年薪至少十万元,一讲都是战略。每次你听那些专家跟MBA讲是热血沸腾,然后做的时候你都不知道从哪儿做起。
  马云说,进商学院首先学什么?作为一个企业家,小企业家成功靠精明,中企业家成功靠管理,大企业家成功靠做人。因此,商业教育培养MBA,首先要教的是做人。马云对这些MBA的评价是:“基本的礼节、专业精神、敬业精神都很糟糕。”这些人一进阿里巴巴就好像是来管人的,他们一进来就要把前面的企业家的东西都给推翻。
  马云从不否定那些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水平,他们的水平如同飞机引擎一样,但问题在于,如此高性能的引擎适合拖拉机吗?马云由此总结出一个关于人才使用的理论:只有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他把当初开除MBA的事情做了一个比喻:
  就好比把飞机的引擎装在了拖拉机上,最终还是飞不起来一样,我们在初期确实犯了这样的错。那些职业经理人管理水平确实很高,但是不合适。公司当时的发展水平还容不下这样的人。
  长期以来,在不少人眼里,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能算是人才,否则即使有通天的本领,没有一纸文凭或职称,也不能称其为人才。但是,西方却有这样一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财富”。是不是人才,关键是看把它放在什么位置上,让他去做事,只要他在这个位置上能够做好,做出成绩来,他就是人才;如果不行,即使顶着再多的桂冠,他也不是人才。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适用”即人才。马云在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题字:“善用人才为大领袖要旨,此刘邦刘备之所以创大业也。愿马云兄常勉之。”这幅字是金庸2000年的时候给马云题的。马云说:“我挂在办公桌前面,这是给自己看的,挂在后面是给别人看的。天天看到这个,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醒。”
  形成团队自身的竞争机制
  造就一个优秀的企业,并不是要打败所有的对手,而是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力优势,建立自己的团队、机制、文化。我可能再干5年、10年,但最终肯定要离开。离开之前,我会把阿里巴巴、淘宝独特的竞争优势、企业成长机制建立起来,到时候,有没有马云已不重要。
  要确保组织发展既平稳又迅猛,就要保证阿里巴巴无论发展速度有多快,都能在需要用人的时候有人可用。因此在阿里巴巴,组织发展部门并不叫OD(OrganizationDevelopment),而叫P&OD(PeopleandOrganizationDevelopment),以此体现“人员发展”对组织发展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才能形成团队自身的竞争机制呢?马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学习。
  前些天,我组织公司的一些高层看《历史的天空》。这是一部很好的电视剧,讲述了一个农民如何逐步成长为将军的故事。主人公姜大牙一开始几乎是个土匪,但是通过不断学习、实践,不仅学会了游击战、大规模作战、机械化作战,而且还融入了自己的创新,最终成为一个百战百胜的将军。与众多的中小企业一样,阿里巴巴也希望员工像姜大牙一样,不断改造,不断学习,还要不断创新,这样企业才能持续成长。
  在人才选拔上,阿里巴巴采取的是外部招聘与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内部培养是重点。在电子商务行业里,阿里巴巴已经走在了最前列,单纯依赖从其他公司大批量吸收成熟的人才,很难满足每年成倍增长的业务对人才的大量、高质的需求。阿里巴巴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外来人员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充分理解。如果不能在价值观上达成一致,那么在长远业务上就很难形成统一的共识。因而阿里巴巴主要是以内部培养为主,包括“培养人”和“选拔人”两个方面。
  在培训方面,阿里巴巴根据员工的层级、职能,将学习细分为:阿里党校、阿里夜校、阿里课堂、阿里夜谈和组织部。另外,针对庞大的销售队伍,阿里巴巴还组建了专门的销售培训部门;而“送课下乡”项目则确保了培训学习资源能到达一线员工住的地方。针对关键岗位的人才,阿里巴巴还设有“接班人计划”,针对不同岗位,制定胜任力模型,培养后备力量。
  在阿里巴巴,由于业务发展迅猛,用人急迫,一些年轻的管理人员充满激情但是管理经验欠缺,不能有效辅导下属,带领团队创造整体绩效,造成下属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尽管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是360度反馈,但是就阿里巴巴而言,更多的是采用员工座谈、“小字报”、管理论坛、调查访问等多种形式来满足管理人员了解下属感受、不断改进管理方式、调整管理理念的需求。
  马云坚信,只有令个体不断增值的企业,才是员工向往的发挥个人价值的好平台。
  不能让雷锋穿补丁衣服上街
  在点评《赢在中国》一位选手的时候,马云说道:
  你自己很善良,也很有激情,也很幽默,也会讲很多的故事,但你的团队离开你的时候,你要想到一点,我们需要雷锋,但不能让雷锋穿补丁的衣服上街去,让他们跟你分享成功是很重要的。
  不能让雷锋穿补丁衣服上街去与牛根生的“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思想是一致的。牛根生是这样解释的:
  “这世界上挣了钱的有两种人,一种是‘精明人’,一种是‘聪明人’。精明人竭泽而渔,企业第一次挣了100万元,80%归自己,然后他的手下受到沉重打击,结果第二次挣回来的就只有80万。聪明人放水养鱼,他第一次挣了100万,分出80%给手下人,结果,大家一努力,第二次挣回来就是1000万!即使他这次把90%分给大家,自己拿到的也足有100万。等到第三次的时候,大家打下的江山可能就是1个亿。再往后就是10个亿。这就叫多赢。独赢使所有的人越赢越少,多赢使所有的人越赢越多,所以,‘精明人’挣小钱,‘聪明人’赚大钱。‘精明’与‘聪明’,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迈克尔·乔丹在结束自己的篮球生涯时也说:“在别人看来,我站在篮球世界的顶端,每当听到这样的赞美,我都感到惶恐。我取得的所有成绩都是和队友们以及教练一起努力的结果,还有赞助商和支持、鼓励我们的球迷们,荣誉属于你们每一个人,我只是幸运地作为代表,一次次地领取奖杯。”
  迈克尔·乔丹在每一场比赛中都和队友们团结一致地去争取胜利,取胜之后他总是和队友们互相拥抱、分享胜利。正是迈克尔·乔丹这种无私的分享精神,皮蓬等一大批NBA巨星才甘于充当配角,紧密地团结在他周围,为公牛队赢得一个又一个冠军。
  一个人拥有优势时,学会保护自己并没有错;但要明白,要想继续强化自己的优势,还必须学会共享。因为大家共处一个价值链,共处一个系统,所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而,当企业家挖得第一桶金的时候,需要与团队一起分享他的成果。
  马斯洛理论也说明了,要使一个人追求自我实现的境界,则必须先满足其最基本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只有当物质生活等这些匮乏性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才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能力来达到创造的需要。
  雷锋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且不计酬劳,是因为雷锋所生活的环境使他得以跨越最基本的需要,直接以最高级的需要作为追求目标。而现今的社会中,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越来越多,导致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物质需求。以至于人们“发扬”了一个很世俗的观点,即“物质代表着成功。”
  所以,马云认为,由于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企业和团队这样一个平台,当“雷锋”分享了团队的成功果实,得到自尊的满足,才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一个良好的团队,不仅需要精神上的鼓励,更需要物质上的支持,某个人取得成就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一起拼搏努力的其他团队成员。只有分享,才能共赢。
第8章 追求良好工作氛围——马云论公司内部管理
  快乐不是一个概念,概念永远不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任何一个创业者,永远要把自己笑脸露出来,你的脸看起来好像是很痛苦的样子,很难想像一个痛苦的脸可以给人带来快乐。所以快乐是需要展示出来,你要把自己的快乐展示出去。
  唐僧一样的领导人
  许多人认为最好的团队是“刘、关、张、诸葛、赵”团队。关公武功那么高,又那么忠诚。刘备和张飞也有各自的任务,碰到诸葛亮,还有赵子龙,这样的团队是“千年等一回”,很难找。而我认为中国最好的团队是唐僧西天取经的团队。像唐僧这样的领导,什么都不要跟他说,他就是要取经。这样的领导没有什么魅力,也没有什么能力。孙悟空武功高强,品德也不错,但唯一遗憾的是脾气暴躁,单位有这样的人。猪八戒有些狡猾,没有他生活少了很多的情趣。沙和尚更多了,他不讲人生观、价值观等形而上的东西,“这是我的工作”,半小时干完了活就去睡觉,这样的人单位里面有很多很多。就是这样四个人,千辛万苦,取得了真经。这种团队是最好的团队。这样的企业才会成功。
  今天的阿里巴巴,我们不希望用精英团队。如果只是精英们在一起肯定做不好事情。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人在一起做一些不平凡的事,这就是团队精神。我们每个人都欣赏团队,这样才行。
  《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团队被称为是管理学中最好的团队,这也让很多企业家们羡慕不已。刘备的一干兄弟在得到以诸葛亮为首的文官团队倾心辅佐之后,选择合适的根据地(荆、益两州)推行正确的内外政策(“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并不失时机地主动出击,图谋统一天下(分兵出荆州和益州)。不仅联合东吴一举击败了曹操这一最为强大的敌人,还巧妙地抓住各种机遇接连夺取荆州、益州和汉中,迅速建立起了与曹操和孙权形成鼎足之势的军事政治集团,在短短12年之内就实现了《隆中对》的第一步战略构想。
  但是,马云认为刘备团队在现实中是可遇不可求的,现实中最完美的团队是《西游记》中的唐僧团队,他们的成员都非常普通,但最后成功地取到了真经。
  马云认为,唐僧把目标(去西天取经)看得很清楚,具有很强的使命感。他面对各种诱惑,依然保持着清醒的状态。不该做的事情,他不会去做。因而他是一个好领导。
  在唐僧的团队里,唐僧知道对孙悟空要管得紧,所以随时会念紧箍咒;猪八戒小毛病多,但不会犯大错,偶尔批评批评就可以;沙僧则需要经常鼓励一番。唐僧看起来是无能的,但他的领导力却是很强的。这样,一个明星团队就成形了。
  马云自认为是与唐僧一样的领导人。“要是公司里的员工都像我这么能说,而且光说不干活,会非常可怕。我不懂电脑,销售也不在行,但是公司里有人懂就行了。”
  马云认为,中国的企业家应该向唐僧学习,用人用长处,管人管到位。不然只会造就一个明星企业家,而非一个强大的企业系统。
  2006年,对雅虎中国的收购整合工作暂告一段落,阿里巴巴B2B业务上市工作即提上了日程,第一步就是将原来的事业部制改为集团控股子公司。
  很多人都问五家公司分开后,马云做什么去。马云的回答是:
  具体的业务发展交给集团五虎将,他们比我聪明。淘宝网总裁孙彤宇有90%的时间在考虑淘宝的发展,我最多20%,怎么可能比他聪明?
  我要用最远的眼光看,用最大的胸怀去包容。我去做了孙正义的董事,了解日本发展怎么样;我到雅虎,了解美国整个的趋势发展。然后就是招人,建文化,建组织。
  对于为什么要把权力下放,马云这样解释:
  以前我自己拿着斧头往前冲,到后来指挥下面的兵马往前冲。以前睡两三个小时,起来就往前冲,没有累的感觉,有的是精力。现在突然发现,精力、体力跟十年以前不一样了,跟年轻人去拼,可能会像老将黄忠一样一刀被杀了。我们凭的是经验、胸怀和眼光。年轻人精力、体力、智力都比你强,他们可能干得更好。
  我强迫自己和原先所谓的高层团队全部脱离。我觉得自己过渡得还可以。当然,我放手的时候,知道已经没有大问题。淘宝看不出来有人可以打败它,更看不出来有谁能在三五年内灭了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最值钱的东西
  我们的一位高管进阿里巴巴后问我,阿里巴巴有价值观没有?我说有啊,他问:写下来没有?我说没写过。他说把它写下来,想想从1995年开始是什么让我们这些人活下来。我们总结了九条:群策群力、教学相长、质量、简易、激情、开放、创新、专注、服务与尊重(即“独孤九剑”)。没有这九条,我们活不下来。所以这九个价值观是阿里巴巴最值钱的东西。
  价值观的重要性也是马云他们经历了惨痛失败后总结出来的教训。
  2000年我们在美国硅谷、伦敦、香港发展很快,我自己觉得管理起来力不从心。硅谷的同事觉得技术是最重要的,当时在硅谷的发展是互联网的顶峰,所以硅谷说的一定是对的。阿里巴巴美国公司总裁坐镇香港,他们认为应该向资本市场发展,当时我们在中国听着也不知道谁对。当大家乱的时候我就突然想,公司大了如何管理?当人才多的时候怎么管理?第一届“西湖论剑”会议之后,我们提出了阿里巴巴正处于高度危急状态的问题,我问当时美国公司的副总裁:我们一年不到就成为跨国公司了,员工来自13个国家我们该怎么管理?他说马云你放心,有一天我们会好起来的。我心里不踏实,不能说有一天我们会好起来现在就不动了。我便和公司的首席运营官关明生先生探讨这个问题,他曾在GE公司工作了16年,他说GE成功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的“价值观”和“使命感”。
  因而,在第一届“西湖论剑”之后,马云就发起了“毛氏运动”,其中有一项运动是“整风运动”。“整风运动”是针对价值观进行的,这也是毛泽东当年开展整风运动的目的。
  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整风运动,史料是这样记载的:
  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在毛泽东等人的努力下,中共中央纠正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制定了正确的路线。到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已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时党内的主要问题是历史上“左”倾机会主义长期统治的恶劣影响尚未彻底清算;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广泛存在;大批新党员又带来了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作风。这些问题在全党虽然不占统治地位,但妨碍党的正确路线的贯彻执行,妨碍全党干部和党员政治思想水平的提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夺取革命的胜利。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为了统一全党思想,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
  马云在学习中国共产党“延安整风运动”的时候,认识到了“用价值观来统一思想,通过统一思想来影响每一个人的行为,最后形成合力”的重要性。马云说:“互联网业务需要所有人齐心协力打出来,没有人可以在互联网公司按部就班,互联网公司需要跨部门的配合,要靠团队力量。”在马云看来,团队的整体主观能动性几乎决定了一切。
  中国共产党以“延安整风运动”来统一价值观、统一思想,阿里巴巴通过“整风运动”统一了整个公司的方向,统一了整个管理层的思想,确定了公司的团队、产品和经营模式。马云说:“通过(整风)运动,把那些与我们没有共同价值观,没有共同使命感的人,统统清除出公司。”
  2004年8月,“就是女排决赛后的第一天,我们开始变动阿里巴巴企业价值观的表述方式,把原来的‘独孤九剑’变成现在的‘六脉神剑’”,阿里巴巴人力资源部负责此事的一位中层人士这样回忆说。
  马云对“六脉神剑”的解释很简单:一是“客户第一”,指关注客户的关注点,为客户提供建议和资讯,帮助客户成长;二是“团队合作”,共享共担,以小我完成大我;三是“拥抱变化”,突破自我,迎接变化;四是“诚信”,指诚实正直,信守承诺;五是“热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六是“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和平常的心态做非凡的事情。
  阿里巴巴所有员工的绩效考核中,业绩只占50%,而与价值观相关的考核则占了另一半,对此公司有一整套的衡量标准。
  收购雅虎中国之后,整合问题又摆在马云面前。这次马云非常果断,“什么都可以谈,只有价值观不能谈判”,这是马云收购雅虎中国时的核心原则。一家公司一旦扩张到500人以上,仅仅靠财务、人事上的管理很难继续成长,必须借助统一的价值观聚集人心,马云深谙这样的道理。
  不靠控股来管理
  第一天我就不想控股,一个CEO,一个公司的“头”绝对不能用自己的股份来控制这家企业,而是应该用智慧、胸怀、眼光来管理领导这家企业,如果你发现所有的人是因为你控股而跟着你,那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只是一批乌合之众跟着你。所以我在公司的建设过程中,不让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机构、任何一个投资者来控制这个公司,而是以科学合理的方法管理。
  马云不仅没有控股,而且还是一个IT外行,因此在技术上他也没有控制阿里巴巴。然而阿里巴巴还是连续五次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佳B2B网站”,马云及其管理团队的事迹被写入哈佛MBA案例,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从第一天开始,我就没想过用控股的方式控制,也不想以自己一个人去控制别人,这个公司需要把股权分散,这样,其他股东和员工才更有信心和干劲。
  ****************
  就我手中的股份,我是不足以驾驭的,因为我并没有控股,我拥有的股份也只有10%左右的比例。
  中国有太多企业因为强调控股权与控制权,最终陷入利益争斗,影响了公司发展。事实上,马云也有过这方面的教训。在创立阿里巴巴之前,马云曾创立过一家“中国黄页”的公司。其中,杭州电信控股70%,以马云为首的创始人团队持股30%。由于马云在股权上的弱势,他们在董事会上的意见总是会被另一方反对,但对方又总提不出可执行的意见,结果马云什么也干不成。因此,“中国黄页”总是停留在原来的层面上得不到发展,最后被后起的竞争对手超越。
  创立阿里巴巴后,为避免重蹈覆辙,马云在第一次全体员工大会上就强调了自己不控股,不控制企业的理念。
  我和我们所有的同事第一天就讲好给他们签股票证书的事。我说这张证书签回去交给你外婆,然后忘了它。如果你脑子里老是记着这些东西你的事业不会成功,人也不会开心,老是想上市,老是想股票,这时你就问问这样对自己的工作开不开心,对自己的成长开不开心。但三五年五六年七八年以后,如果我们万一上市了,你说外婆我交你的那张东西呢。
  阿里巴巴创立不到半年,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马云选择了融资,软银、高盛等5家风险投资公司共携2500万美元入股,其中软银投资2000万美元,持有阿里巴巴30%的股份。虽然马云与他的创业团队仍处于控股地位,但其股份被进一步稀释。
  2005年8月,雅虎中国被阿里巴巴收购。雅虎陪嫁10亿美元巨资,持有阿里巴巴40%权益,成为阿里巴巴第一大股东。马云等创业者的股份再一次被稀释。但阿里巴巴因此获得了雅虎所有新技术的使用权。
  可以看到许多著名的企业家,他们在公司的控股权都非常低,然而他们的领导力却是没有争议的。如比尔·盖茨,他在微软的持股约为10%;华为的任正非,他在华为持股不到1%;雅虎的杨致远,他在雅虎持股不到5%。他们都是依靠自己的智慧进行管理,而非控股权。
  一个CEO最后要取得的决定权不是人,是他讲的理念思想、战略战术是不是确实有理。所有人都觉得你说得有理,他们就会跟着你。我不希望我手下的所有同事是奴隶:因为我控制了51%以上的股权,所以你们都得听我的。这没有意义。
  我在公司管理的过程中,要想真正领导这个团队就必须要有独到的眼光,必须比人家看得远、胸怀比别人大。所以我花好多时间参加各种论坛,全世界奔跑,看硅谷的变化、看欧洲的变化、看日本的变化,看竞争者、看投资者、看客户。
  读千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一个企业家老是窝在一个地方,他就会自大,就会狭隘,这对他的事业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一个没有智慧的控股者,其实并不能“管”住他的企业。
  “非典”带来的凝聚力
  2003年5月,阿里巴巴一位员工到南方参加广交会,不幸染上SARS。电话打到了马云家里,马云当时刚从桐庐回来,一听到这个消息就意识到“危机来了”。当天晚上与染上SARS的那位员工同一楼层的人员全部被隔离,第二天,马云做出了决定,让余下的员工在家里办公。家里有电脑的就去装上宽带,没有电脑的把办公室的电脑搬去,公司网络部门帮助大家迅速地跟电信部门联系把每户人家的电脑装起来,这些费用由公司出。
  马云宣布如果不出任何意外一个礼拜后恢复正常上班,如果情况不好,在家办公可能无限期延长,必须在确保每个人身体健康的情况下保证网络畅通无阻。
  对于这场危机,马云非常坦诚地说自己当时压力是非常大的。
  我最怕别人恐慌,投资者也很好奇,什么事情都会发生,杭州城里面总共才四个“非典”,其中一个“非典”是我们公司的,如果谣言四起,那就全乱了。
  “非典”时期刚好是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时期,安排好了员工在家工作的事情之后,公司员工的恐慌情绪因工作繁忙而消减不少。他们的工作依然正常有序,阿里巴巴的客户并没有感觉到阿里巴巴出现了“非典”。
  一位阿里巴巴的领导人这样描述当时情况:“当时技术被我们利用到这样一个程度,为了消除单身员工独处时的心理问题,我们甚至利用网络举行过好几次公司范围内的卡拉OK大奖赛。而彼此之间利用电子邮件和网络聊天工具的交流甚至比平时办公室里还要多。”马云也极其重视这种交流,并参与到其中来。
  “非典”成为阿里巴巴一个高度凝聚人心的事件。在灾难面前,平时的一些“办公室政治”的萌芽已变得微不足道,往日的隔阂也消于无形。
  在“非典”之前,阿里巴巴已经把被称为“六脉神剑”的公司价值观的旗帜树了起来,因此在“非典”中,所有员工都被“六脉神剑”所激励。这种激励让他们能够达到忘我的境地——甚至这种激励还延续到了“非典”之后。因而可以说,通过“非典”,阿里巴巴的价值观得到了彻底的贯彻。
  阿里巴巴的一位顾问这样评价“非典”状态下的阿里巴巴:“这是一个GE几十年来梦寐以求的时刻。”他的意思是说,被称为世界第一公司的GE公司,曾经花费巨大代价传播它的价值观,想找到类似阿里巴巴感染“非典”这样一个时机,即在面临一个巨大挑战的情况下,把数以十万计的员工高度凝聚在同一使命感之下,而阿里巴巴却轻而易举地做到了。
  当然,最后不得不说到的一点是,与通常的喜剧片一样,阿里巴巴的这场战斗也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所有被隔离的员工最后都被证实没有染上“非典”,而那位被确诊患上“非典”的员工也很快康复了。阿里巴巴在一场没有伤亡的战斗中赢得了一切可以赢得的东西。
  这次危机对于阿里巴巴来说不仅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财富。
  3年前阿里巴巴遇到的“非典”,是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之间冲击和碰撞的一次具体体现。我想说的是:在灾难来临时,文化产生的反弹力是很大的。正是因为阿里巴巴有同一个目标,才能产生极大的凝聚力,共同渡过难关。
  为目标干活
  马云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他能在企业使命、价值观层面上充分发挥领导力,而不是简单地带领员工去实现目标、利润。
  不要让你的同事为你干活,而(要)让我们的同事为我们的目标和理想干活。共同努力,团结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面,要比团结在你一个企业家底下容易得多。所以首先要说服大家认同共同的使命,而不是让大家为你干活。
  所谓使命,就是所有人都认同的观点,马云的创业团队当初都是为了“做中国最好的企业”的使命感,才来到阿里巴巴,而不是纯粹为马云打工,这样的团队就比较容易凝聚。所以说,领导企业的使命、价值观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
  20世纪90年代,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如日中天,公司CEO郭思达(RobertoGoizueta)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可口可乐是一种信仰。”他指的不仅仅是公司的增长速度,还有公司的慈善事业以及以销售可口可乐为生的数百万小商人。这也是郭思达的继任者把可口可乐称为“全世界最神圣的企业”的原因。所以真正的赢家必须具备目标认同感;员工感到工作是正确有益的,才能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对企业忠心耿耿。
  淘宝总裁孙彤宇曾这样评价马云:“他有战略的眼光,能够指导公司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另外他也能够影响别人,影响一个团队围绕这个目标走下去。”这也是阿里巴巴几经挫折,十八罗汉从未离开马云这个团队的原因。
  拥有了统一的目标和使命,企业全体员工就会朝着同一方向前进,使自己的潜能得到不断发挥。
  当你有一个傻瓜时,很傻的,你会很痛苦;你有50个傻瓜是最幸福的,吃饭、睡觉、上厕所排着队去;你有一个聪明人时很带劲;你有50个聪明人实际上是最痛苦的,谁都不服谁。我在公司里的作用就像水泥,把许多优秀的人才黏合起来,使他们的力气往一个地方使。
  如果员工的心理情感需求得到了满足,心理契约得到了兑现,那么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和满足感就会因此而提高,愿意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超出企业期望的投入。因而企业所制定的目标必须符合“心理契约”的原则。
  “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EHSchein)教授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企业能够清楚每位员工的发展期望,并尽量提供条件满足他们的愿望;而每位员工也相信企业能够实现自己的期望,并为企业的发展尽心竭力,做出更大贡献。这充分体现了企业、员工双方之间的信任与满足。
  “心理契约”与管理界著名的“不值得定律”暗合。“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很简单,但它的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忽略。“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他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就感。
  对一个企业或组织来说,要加强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如何使企业目标得到执行,那就要制定一个明确的、具有操作意义的目标。
  我想给大家一个建议,如果你给公司指出一个明确目标,这个目标必须非常明确、清晰,使整个公司从总经理到门口传达室的老大爷都得知道这个目标。
  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的方向,并且不断地与目标加以对照,人们的行为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同时也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这个目标。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说过,“如果说企业的目标只能表示出一种‘意愿’,这些目标便将形同废纸。企业的目标,必须转化为各项工作。而谈到的工作,应该是具体的,是一种清晰的、确切的和可以实现的目标计划;也是一项特定的责任指派。”
  2002年,马云提出“一块钱盈利”,而在此之前的1999年、2000年、2001年,阿里巴巴都是亏损的。但2002年年底,阿里巴巴果然实现了盈利。
  马云提出:2003年,一天100万的营业收入;2004年:一天100万的现金利润;2005年,一天缴税100万。在众人的惊讶声中,阿里巴巴一一实现了这些目标。
  我今天的想法是帮大家挣钱,三年以后我会想办法帮大家省钱,只有有钱才能省钱,钱都没有省什么钱。所以未来3~5年内,阿里巴巴将会全力以赴地帮助大家在网站上面挣钱,再过几年帮助大家省钱。
  马云的目标领导方法,使每一个员工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公司的将来。因而,跟着马云最初创业的18个人,到现在还都在他的阿里巴巴团队里。马云很自豪地说:不仅仅是18个人,今天跟着我们走过5年、6年以上的有一百多人。
  成功是团队带来的
  讲到团队精神,一般人都会想到德国,想到日本。很少有人说中国的团队精神非常好。中国是家族内的团队,出了家族,就消失了,最关键的原因是沟通工作做得特别不好。
  我一直倡导在中国企业要讲究团队精神。我是我们公司的说客,我是光说不练的人。我觉得我们的团队非常值得骄傲。
  我们的COO关明生是我们的总裁,在GE、BTR等全球五百强公司做了25年的经理人,英国籍香港人。我们的CFO蔡崇信,欧洲InvestAB公司做投资的,他是法学博士,加拿大籍中国台湾人。我们的CTO吴炯,雅虎搜索引擎发明人,美国籍上海人。我是中国国籍,杭州户口。我们4个人各守一方,现在合作得非常好。成功都是团队做出来的。如果别人把你当英雄的时候,你千万不能把自己当英雄,如果自己把自己当英雄必然要走下坡路。
  团队组织应该像一座金字塔一样,每个人都很重要,不管你在哪里,都是团队的成员,都应该全力发挥团队的功能。
  马云无疑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阿里巴巴内部岗位变化非常之多。经常是今天这个人在这个岗位,明天毫无理由地被调到了另外一个岗位。这样做的原因,除了业务需要外,就是要摧毁阿里巴巴团队成员头脑中传统意识的惯性和惰性。
  团队精神是阿里巴巴价值观——“六脉神剑”的一支。关于团队精神,阿里巴巴的阐述是:共享共担,以小我完成大我,乐于分享经验和知识,与团队共同成长,有团队主人翁意识,为团队建设添砖加瓦。在工作中主动相互配合,拾遗补缺。决策前充分发表意见,决策后坚决执行。正面影响团队,使大家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在旧的企业管理观念中,以职务为中心,以职务功能划分部门,各部门之间相互独立,缺乏横向联系。现在新的观念是如何将部门和部门之间的断层衔接起来,以发挥团队的作用。群体,英文叫Group;团队,英文叫Team。群体与团队不同。群体可能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并不具备高度的战斗力,而团队则是有核心、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组织。
  一个成功的团队应树立起4种意识:目标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
  (1)目标意识
  要保证目标到人,并且个人目标必须与组织目标相结合。目标需要每个团队成员的高度责任心作保障。团队中每个人应该有足够的自信完成自己的任务,而且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尤其是在出现危机的时候,更需要团队成员坚定信心,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标,以摆脱危机。
  (2)团队意识
  要培养一种集体荣誉感,团队的所有成员要意识到,个人的成功必须融入集体的成功之中,只有项目成功、团队成功,才谈得上个人的成功,团队协作是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团队中的所有成员及时有效地沟通,相互理解。
  (3)竞争意识
  团队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并且责权利均衡,论功行赏,这样才能带动多数人向同一方向努力,使团队成员发挥更大的作用。
  (4)危机意识
  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危机,稍不努力就可能被淘汰。况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更多的外国企业也加入到与我国企业的竞争之中。因而,团队的成员必须时时提高警惕,居安思危。
  不允许员工拿回扣
  在阿里巴巴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发现“回扣”的事很暧昧:给回扣我们公司能够活下来,不给回扣则有可能倒闭。于是,我们公司在刘庄专门开了个会议,我们后来称之为阿里巴巴的“遵义会议”。当时我们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从今天开始,公司永远不给任何人一点回扣,如果谁给了回扣,就请离开公司。当时做出这个决定很痛苦。
  现在,我们的合作伙伴知道跟阿里巴巴合作是不会给回扣的。
  在公司的采购上,我们在合同上也同样写明了合作公司不准给回扣,哪怕只是一颗糖,你也得给我拿回去。如果发现哪个公司这么做了,那么我们永远不会再和它合作。我们相信,我们不需要进行桌下交易。
  早在阿里巴巴营运初期,马云就制定了两个铁的规定:第一,永远不给客户回扣,谁给回扣一经查出立即开除,否则客户会对阿里巴巴失去信任;第二,永远不说竞争对手的坏话,这涉及一个公司的商业道德。马云坚持在阿里巴巴网上的所有商业信息,都必须经过信息编辑的人工筛选。这个要求从阿里巴巴创业时的18个人开始,一直坚持到现在。“我们会删去一切看上去不真实的信息,然后给会员发一个电子邮件,告诉他们没有发布这条信息的理由。”
  回扣现在依然是很多企业、很多行业遵从的“潜规则”。马云也曾说:“在2002年,我们做了很多决策,我们做了很多漂亮的决策,我们当时卖网站,很多公司要回扣,如果你讨厌回扣的时候,很多老板会站起来。”
  所以马云下定决心,绝不给回扣,其实也是在给客户们一个信息,阿里巴巴这个企业讲究诚信。
  “诚信”现在已成为阿里巴巴价值观“六脉神剑”中的一支,并且成为公司进行人才招聘时的必考题。如今外界把阿里巴巴看得很高深,门槛很高。马云并不认同这个说法。他认为想进入阿里巴巴并不难,但首先必须是一个诚信的人。马云认为诚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有就有,没有是很难培养的。
  马云在《赢在中国》点评选手时,曾这样说道:
  商业社会其实是个很复杂的社会,但是我觉得只有一样东西,能够让自己把握起来,就是诚信。因为诚信,所以简单。越复杂的东西,越要讲究诚信。
  企业家、商人和生意人有什么样的区别?生意人唯利是图、有钱就赚;商人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企业家必须承担社会的责任、创造价值、完善社会。
  但是你要想做一个优秀的生意人,一个优秀的商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你必须有一样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诚信。诚信是一个基石,最基础的东西往往是最难做的。但是谁做好了这个,谁的路就可以走得很长、很远。
  土生土长于浙江的马云一直以身为浙商而感到自豪,并把公司的总部设在杭州。
  100多年前,胡庆余堂的胡雪岩就把“戒欺”、“诚信”注入了浙商的血脉。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阿里巴巴而言,诚信建设更是一项首要的使命。我们的网络平台是一个活跃着数以千万计企业和个人的巨大社区。我们不仅要以诚信为会员创造价值,同时还要承担起以诚信影响社会的责任。
  ****************
  财富并不只是金钱,诚信才是世界上最大的财富。
  成为“笑脸”公司
  快乐不是一个概念,概念永远不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任何一个创业者,永远要把自己的笑脸露出来,如果你的脸看起来很痛苦,那么就不可能给别人带来快乐,所以快乐是需要展示出来的。
  马云认为不仅领导者要如此,员工也要每天快乐地面对工作。
  判断一个人、一个公司是不是优秀,不要看他是不是Harvard(哈佛),是不是Stanford(斯坦福)。不要看里面有多少名牌大学毕业生,而要看这帮人干活是不是发疯一样干,看他每天下班是不是笑眯眯回家。
  只有让员工快乐并努力工作的公司才是一家好公司。马云认为,员工工作的目的不仅包括一份满意的薪水和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也包括在企业中能快乐地成长。
  我认为,员工第一,客户第二。没有员工,就没有这个网站。也只有他们开心了,我们的客户才会开心。而客户们那些鼓励的言语,又会让他们像发疯一样去工作,这也使得我们的网站不断地发展。
  ****************
  在阿里巴巴,员工可以穿旱冰鞋上班,也可以随时来我办公室,总之一定要让员工爽。
  ****************
  人有一样东西是平等的,就是一天都有24小时。不快乐的工作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员工就是企业的内部客户,必须先服务好员工,让他们有良好的情绪,让他们一想到工作就觉得开心、快乐、喜悦,愿意并且能够在企业的平台上不断成长,在工作中获得超越工作本身的价值与意义,他们才能把这种使命感与情感传递给客户。客户在接触到这种情绪与情感时,他们才会相信企业的广告、宣言或承诺中所言非虚。
  “亚洲最佳雇主”联邦快递亚洲区总裁说过:“我们要照顾好员工,他们就会照顾好客户,进而照顾好我们的利润。”
  连续数年以来,阿里巴巴的跳槽率是33%,而一般企业人才流动率正常范围是10%~15%。“要想留住人才,营造宽松的办公环境正是其中一种做法。”阿里巴巴人事部经理如是说。金钱能够留住人却留不住心,因此阿里巴巴每年至少要把五分之一的精力和财力用于改善员工办公环境和员工培养。
  为了建设一个舒适的社区,马云提出阿里巴巴要有“蓝蓝的天”、“踏实的大地”、“流动的大海”、“绿色的森林”,也就是决策透明,每一个决策从法律和道德上是安全的,可以跨区域、跨部门流动。目的是让每一个员工觉得阿里巴巴是一个能常给自己很多创意和快乐的地方。
  马云平时不仅会把自己的快乐展示出去,而且经常会制造一种气氛来逗员工开心。在公司里,他就像个闲不住的大男孩,一不留神就出现在员工身后,眉飞色舞地聊聊业务,不露声色地给些启发。马云曾把手机铃声设成《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他喜欢围棋,可是下得很臭;玩四国(一种游戏),也很臭;玩“杀人游戏”时总是第一个出局,因为话太多。
  马云鼓励员工发展各种兴趣爱好,在阿里巴巴杭州总部,墙壁上随处可见大家一起出游时的照片,员工们自行发起组织了10个兴趣小组,每个组都有一句搞怪口号,活动费用由公司承担。
  马云非常注意控制压力的范围,绝少向员工传递。这使阿里巴巴的3000名员工都成为“快乐青年”。
  压力是自己的,不应传染给员工。我一直和我的同事说,没有笑脸的公司其实是很痛苦的公司。我最喜欢猪八戒的幽默,他是取经团队的润滑剂,西天取经再苦再累,一笑也就过了。我们公司的LOGO就是一个笑脸。
  马云为员工所做的不仅得到了员工的认可,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同,马云曾获得“2005CCTV中国年度十大雇主”的称号。以下是马云获奖后的感言:
  我是“2004年度中国经济十大人物”之一,我们今年再次被“中国十大雇主公司”提名……我们希望在3~5年之内成为“全球十大雇主公司”,我们希望在5年内成为年轻人最希望加入的公司。今年获得这个奖的提名让我无比高兴,我们两年前提出这个目标的时候感觉路还很长,所以说你提出了目标并付出了努力,还是有机会的。
  马云公开对媒体表示,2005年他最高兴的事情不是阿里巴巴超过了eBay易趣,也不是并购了雅虎中国,而是成为中国的最佳雇主公司。马云希望,阿里巴巴能够成为青年人创业、成长、发展的最佳平台;培养出“四大天王、八大金刚、四十罗汉、一百零八太保”,每个人都可以独当一面——他希望能给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企业培养总裁、副总裁,这样才能把阿里巴巴打造成一个由中国人创造的、全世界伟大的公司。
第9章 目标是全世界——马云论阿里巴巴品牌力
  我们要打开国际电子商务市场,培育中国国内电子商务市场。我们的口号是:“避免国内甲A联赛,直接进入世界杯。”
  阿里巴巴取名由来
  最初创立阿里巴巴的时候,虽然创业资本很少,但马云还是将未来的公司定位为全球的公司,因而名字也应该是响亮的、国际化的。为了注册一个好的名字,马云思索了很久。直到有一次在美国一家餐厅吃饭时,他突发奇想,找来了餐厅服务员,问他是否知道阿里巴巴这个名字。服务员回答说知道,并且还跟马云说阿里巴巴打开宝藏的咒语是“芝麻开门”。之后马云又在各地反复地询问他人,经过这个测试,马云发现阿里巴巴的故事被全世界的人所熟知,并且不论语种,发音也近乎一致。“从我外婆到我儿子,他们都读阿里巴巴。”就这样,一锤定音,马云将“阿里巴巴”确定为公司的名字。
  我们选择“阿里巴巴”这个名字是因为我们希望成为全世界的十大网站之一,也希望全世界只要是商人一定要用我们。你既然有这样一个想法你就需要有一个优秀的品牌、优秀的名字让全世界的人都记得住。
  后来,马云进一步解释为什么把网站取名“阿里巴巴”的更深层的目的,那就是:
  我取名字叫阿里巴巴不是为了中国,而是为了全球,我做淘宝,有一天也要打向全球。我们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创建一家全球化的、可以做102年的优秀公司。
  既然那么多的人都知道阿里巴巴,知道关于芝麻开门的故事,那么阿里巴巴这个域名很可能早已存在。果不其然,当马云兴高采烈地去注册域名时,却被告知“阿里巴巴”域名已被一个加拿大人买下了。
  但是,马云认准了这个域名将来会流传全世界,所以,他并没有放弃努力,而是在当时的启动资金50万元中,拿出了1万美元从那个加拿大人手中买回了阿里巴巴的域名。虽然代价不菲,但是比起Google斥资百万赎回两个CN域名的个案,马云的这一步也许走得并不亏。
  2005年4月,全球互联网搜索巨头Google以百万美元巨资买回了几年前被别人抢注的CN域名googlecomcn和googlecn,创下了CN域名史上交易的最高价。这两个域名几年前曾被北京国网公司先后抢注,Google为了夺回googlecomcn域名,曾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出争议请求,但被驳回。遇挫之后,Google选择了赎买,而赎买的成交金额在百万美元以上。这一天价成交事件,也在域名投资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如此看来,马云当初的花费是值得的,因为他省下的不仅仅是动辄百万美元的赎买费,还有漫长无果的仲裁所消耗的宝贵时间。
  不过有趣的是,马云仍然十分细心地将alimamacom、alibabycom域名注册下来。“阿里爸爸、阿里妈妈、阿里贝贝本来就应该是一家。”马云想得很远。
  避免国内甲A联赛,直接进入“世界杯”
  1999年参加完亚洲电子商务大会的马云很快意识到一个巨大的机会即将出现,而当他决定建立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网站的时候,他明白这个机会的价值链是双头并举的:一头是海外买家,一头是中国供应商。但在当时,中国的工厂还未成气候,商业模式中所有成功的关键因素都集中在海外。
  “当时甚至不敢说自己是中国的公司,因此还取了‘阿里巴巴’这样非中非西的名字,因为当时大家都认为,中国不可能有好的互联网公司。”马云说。而且像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超级买家”都在西方,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企业都在西方,能向互联网投资的主流资金也都在西方,所以马云决定利用一切可以找到的机会,首先“搞定”国外市场。
  要实现这个目标,马云心目中的阿里巴巴网站必须是全球性的,否则阿里巴巴只做国内就变成没有买家的卖家。而且马云认为阿里巴巴必须迅速覆盖全球,否则失去“第一”也就将失去意义。
  阿里巴巴前三年做的我觉得不错。1999年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说阿里巴巴要避开国内的甲A联赛,直接进入世界杯。
  我当然是帮助中国企业出口,谁买中国产品?肯定是海外的买家,那怎样才能让这些企业成为买家呢?对此有一个最简单的看法就是:办一个市场就像办一个舞会,舞会里面有男孩子、女孩子,如果要把他们都请进来很难。所以策略是先把女孩子请进来,再把优秀的男孩子请进来,这样做市场就会变得越来越大。
  办舞会很累,关键是你要能请到优秀的女孩子。
  我觉得如果办舞会请一大帮男孩子就没有女孩子敢进来,相反有很多女孩子在就会有胆子大的男孩子进来,所以这个舞会就起来了。对于买家和卖家来说买家是女孩子,卖家是男孩子,美商网当时把中国很多卖家堆积起来结果买家没有起来,所以我们做了一个相反的动作,我们在1999年、2000年到处宣传阿里巴巴时,前期都是免费的,请大家进行交流。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阿里巴巴在宣传上直接进入“世界杯”。在国内互联网轰轰烈烈的时候,阿里巴巴却悄悄地在国外进行宣传造势。
  1999年、2000年阿里巴巴战略很明确,即迅速进入全球化,成为全球电子商务企业;打开国际电子商务市场,培育中国国内电子商务市场。我们的口号是:“避免国内甲A联赛,直接进入世界杯。”这几年很多人认为,阿里巴巴在国外的名气比在国内大,这跟我们1999年、2000年、2001年的全面战略有关,我们迅速地打入了海外市场。现在很多企业说,我们很快进入全球化了,但是全球化绝对不意味着请外国打工仔或者你在海外建一个厂就是全球化。我们在全球化的战略上做过很多事。
  1999年、2000年、2001年阿里巴巴的基本活动是在欧洲和美国,因此在欧洲和美国做了很多演讲。我记得最惨的一次演讲是2000年我们在德国组织的一次演讲,一千五百个座位结果只来了三个人,我也很丢脸,但是我觉得这没有办法,还是得演讲下去。
  那时候阿里巴巴的推广工作很难做。但是阿里巴巴作为一个国际网站,主要目的是帮助中国企业实现出口,因此必须在海外寻找卖家。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外国人先了解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在国外的宣传广告非常大气,也非常讨巧。
  我们在美国投了很多宣传广告,除了中国银行的广告就是我们的广告了,我们是唯一的两家包下CNBC两年广告的。而且特别是前年做了一个尝试,我们想到伊拉克战争(2003年)要爆发,我们便买广告,买海外电视台的广告,结果仗他们打了,中国也成了热点,说我们的广告花了很多钱,我说钱花得不是很多。
  1999年,马云将阿里巴巴总部定在香港。马云是这样考虑的:
  因为我们希望办一个由中国人创办的公司,让全世界骄傲的公司。香港是特别国际化的,我们在美国设了研究基地,在伦敦设了分公司,然后在杭州建立了我们在中国的基地。
  为什么不把阿里巴巴总部定在国外?马云有自己的主张,他始终坚持将阿里巴巴留在中国,因为马云要让全世界人知道,阿里巴巴是中国人创办的公司,阿里巴巴是一家让全世界华人骄傲的中国公司。
  Yes理论
  我们不想做商人,我们只想做一个企业,做一个企业家,因为在我看来,生意人、商人和企业家是有区别的,生意人以钱为本,一切为了赚钱;商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家应该影响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创造价值。赚钱是一个企业家的基本技能,而不是所有技能。对一个企业来说赚钱是很容易的事情,这是我的结果,不是我的目的。
  很多人都懂得怎么赚钱,世界上会赚钱的人很多,但世界上能够影响别人,完善社会的人并不多。
  商人留给世人的印象就是追逐利润。而企业家则给人一种使命感。虽说商人和企业家都是追逐财富的,但是其目标导向不同,因而给人们的印象也就有很大的差距。对于商人来讲,是以个人财富上的成就为目标的,以钱为导向,什么赚钱做什么。而对于企业家来说,财富上的追求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社会。
  我觉得一个伟大的公司当然也需要赚钱,但是光会赚钱的公司不是伟大的企业。阿里巴巴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永远不把赚钱作为第一目标。我们觉得伟大的公司首先能为社会创造真正财富和价值,可以持续不断地改变这个社会。
  很多企业家在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就把为众人服务作为奋斗的目标。譬如比尔·盖茨,他在创业之初就已经把“让千万人都用得上电脑软件”作为目标;譬如山姆·沃尔顿,他发誓要建立一种既便利又廉价的商业形态,沃尔玛成为实现他这一理想的工具;再如马云,他刚开始创业的使命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当然,光有一种使命是不行的,必须产生财富,这样,你创造的价值才可以得到人们的认可。因而,马云认为创造价值和赚钱是一个Yes理论。
  如果要说创造价值和赚钱哪个重要,我们说Yes,都重要,但是一定要问哪个更重要,则创造价值更为重要。如果创造了价值没有钱,你这个价值根本不是价值,你创造了这个价值结果没人愿意付你钱,你这是垃圾,你给社会不是创造价值,(而是)在创造垃圾,所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是最正确的,人家问我你喜欢能干的员工还是听话的员工,我说Yes,就是他既要听话又要能干,因为我不相信能干和听话是矛盾的,能干的人一定不听话,听话的人一定不能干,这种人要来干什么,不听话本身就不能干,对不对?
  千万别把灾难当公关
  我给很多创业者一个建议,千万别把灾难当公关看,出现质量问题千万不要觉得我可以通过告诉媒体“扳”回来,质量问题就是质量问题,必须把质量问题解决完毕,而公关只是一个副产品,由于你解决了以后它会逐渐传出去,而不能召开新闻记者答谢。错了、承认、修改,这玩意儿说大不大,说特大可以出生命危险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当年的张瑞敏把海尔的冰箱给砸了,不是说砸冰箱的时候叫媒体来给大家看,坏了就坏了,要有很好的心态看待这个灾难,说这个灾难我必须解决它,最后想到的是把灾难变成优势。千万别一开始就说我要把这个公关灾难变成一个好事,如果你心态是这样的话,今后你的员工会不断地制造灾难。所以公关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1985年的一天,有消费者到海尔的工厂购买冰箱,结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一台。张瑞敏意识到海尔的产品普遍存在质量问题,派人到库房一检查,结果发现400多台冰箱中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张瑞敏当即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全部砸掉这些冰箱!而且谁生产的谁来砸!张瑞敏本人抡起大锤亲手砸下第一锤!而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800多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两年的收入。很多职工在砸冰箱时流下了眼泪。
  一个砸冰箱的事件,震动了海尔所有的人。从此,质量意识深深印刻在了所有海尔人的脑海中。三年以后,海尔人捧回了我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随着海尔的发展,砸冰箱的事件不断为媒体所传播,这样,海尔注重企业管理、注重产品质量的形象被极大地树立起来。
  与海尔一样,阿里巴巴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曾遇到了一些危机。“招财进宝”是淘宝网历时半年时间研发出来的,并于2006年5月10日新推出的竞价排名服务。它是淘宝网为愿意通过付费推广,而获得更多成交的卖家提供的一种增值服务。然而,淘宝的这个服务并没有获得人们的认可,还酿成了一次大的风波。在推出短短的20天内就有6000多名卖家在网上签名,声称要在6月1日集体罢市。
  马云立即发表署名文章,就淘宝和淘友们沟通上存在的问题向卖家们道歉。与此同时,淘宝网还对“招财进宝”的价格进行了调整。
  马云对此事进行了解释:
  由于淘宝网卖家增长非常快,推出这项服务是希望让新的卖家获得平等的竞争机会。但是,有的网友却认为淘宝此举恰恰违反了公平原则。
  ****************
  三年不收费的承诺我们不会改变,“招财进宝”并不是为了收费。目前淘宝有2800万件商品,不久甚至会有5000万件,如果按照商品上线的时间来决定商品的位置的话,那么后上线商品的交易概率将大大降低,淘宝希望通过这一服务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通过“看不见的手”调节优化市场环境。
  马云对此事非常重视。5月29日,他又在淘宝论坛上以风清扬的署名发了一篇帖子。以下节选的是马云关于推出“招财进宝”的再次解释。
  我们再来谈谈淘宝“招财进宝”的真正出发点。
  1淘宝网承担了阿里巴巴集团在未来五年内为中国创造一百万就业机会的重要指标任务!!为了能让更多的买家和卖家以最低的门槛参与到淘宝网的创业和发展中来,我们去年决定再度免费三年!!我们不能,决不会也没必要破坏自己的承诺。做出三年免费的承诺是所有股东和董事们一致同意的严肃大事。今天没有一个股东再要求我们在淘宝收费赚钱。有人说我们的资金压力很重,呵呵,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今天我们公司拥有的现金储备至少可以为淘宝网再免费二十年!
  今天的淘宝网不是要思考如何赚钱,而是要思考如何做成全世界最好的!
  2我们也对所有参与淘宝建设和发展的会员们承诺过,我们未来一定要找到一种公平合理的收费模式,让淘宝网能发展,让会员能发财,让买家能快乐的模式!!我们希望能实现一种能够让愿意付费的人付费,不愿意付费的人可以永远免费的理想商业模式。当然这种想法只在理论上出现过,世界上真正的成功者几乎没有!但我们觉得这是一种先进的思想。淘宝网在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发展中,必须永远秉承开拓创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我们想走别人不敢走或没人敢走的路!因为我们年轻!!还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在创造中国电子商务的历史!
  3推出“招财进宝”原本是想帮一些网店店主们创业更顺利一点。很多店主想给自己的网店做点小投资,让自己的小店效率更高访问量更大!在我看来是个小小的投资游戏,是让很多小店主们“小赌怡情”一把的功能而已,与其他淘宝推出的功能没多大区别。还有淘宝现在每天的在线产品已经超过了2800万件,未来三年内将会有5000万~8000万件。如果没有好的管理办法,那会严重影响用户的满意度!我们觉得淘宝网一定要做些大胆的尝试。绝不是因为出于钱的考虑。
  至于这东西的收入,呵呵,还不够买我们淘宝网每天用的打印纸!
  但没想到这事搞得这么大,我觉得我们确实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好。产品本身也还不够完善,沟通也不对,我在这里再次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歉意。淘宝人也正在夜以继日的完善这些产品,给我们这些年轻人一次机会吧。
  我们真诚地感谢在过去的3年里,淘宝每一次推出新产品、新功能都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今天让我们再次一起完善淘宝!!
  放弃是很容易的,但我们决不会放弃我们第一天的梦想!
  淘宝——是大家的淘宝!
  风清杨
  2006529凌晨
  马云认为,“招财进宝”受到抵制主要是因为推出之前与用户的沟通没做好。很多人在参与调查的时候还都没用过,一听说是收费,就认为凡是收费都是不好的。马云坚持称,“招财进宝”是个好东西,但事情发展却被扭曲了。
  遗憾的是,马云的解释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马云认为,既然淘宝是大家的淘宝,那就发起投票,由大家来决定“招财进宝”的生死。6月12日,经过10天的网民投票,38%的用户支持,61%的用户反对,“招财进宝”被取消。这种通过网民投票的方式来决定一项C2C网站新功能去留的做法在互联网发展史上尚属首例。
  在此次的危机中,马云并没有把此事当成一种公关的手段,而是以非常认真的态度对客户做出了解释,并采取了相应的行动——取消了“招财进宝”。但马云并没有泄气,他说,虽然“招财进宝”已经停止,但不排除经过完善后重新推出。
第10章 要能对机会说“NO”——马云论企业家修为
  第十章要能对机会说“NO”
  ——马云论企业家修为
  我们作为CEO,看到的机会很多,我的工作就是对机会说“NO”。
  做人三件事——眼光、胸怀、实力
  眼光、胸怀、实力,做任何的企业,其实都要做这三件事。企业家做人也是要做这三件事情。这是我跟金庸探讨《笑傲江湖》的时候,探讨出来的一些观点。何为笑,何为傲?什么人能笑,什么人能傲?有眼光、有胸怀的人就能笑傲江湖。你想傲,你一定要有实力,人家一个巴掌打过去,你滚出5米之外,你再傲也没有用。所以要想“笑傲江湖”,就要做到眼光犀利、胸怀开阔。
  马云认为,只有当一个人有眼光,有胸怀,有实力的时候,这个人才能够驰骋江湖,无往不胜。
  眼光
  要有眼光,必须懂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要多看,多跟高手交流。你会觉得和别人的差距是很远的,这样你眼界就会打开。很多企业家是这样,认为“我是某某城市排行第一”,你到外面看一下,你差得很远呢。
  马云认为要做到“有眼光”就得行万里路。
  人要学会在自己的脑袋、自己的眼光上面投资,你每天旅游的地方都是萧山、余杭,你怎么跟那些大客户讲,世界未来发展是这样子的?你把自己的旅游钱放到日本东京去看看,去纽约看看,去其他地方看看,去全世界看看,回来之后你的眼光就不一样了,人要舍得在自己身上投资,这样才能转给客户。
  胸怀
  马云认为,眼界是走出来的,胸怀是冤枉撑大的。一个人有眼光没胸怀也是不能成就大事的,《三国演义》里的周瑜才干很高,胸怀却很狭窄,所以被诸葛亮气死了。“宰相肚里能撑船”,说明宰相怨气太多了。像周总理每天日理万机,他不可能每天跟人解释,只能实干,用胸怀跟人解释。所以每个人的胸怀都是靠冤枉撑大的。
  今天我唯一可能拥有的长处,就是我比大家容纳得多一点。
  ****************
  我发现这个世界美妙的是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尤其在这个公司里面,你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别人,你怎么看怎么顺眼,你要讨厌一个人的时候,你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实力
  马云认为实力是在失败的基础之上积累而成的。
  失败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实力、企业的实力。如果我年纪大,我希望我跟我孙子吹牛的话是:“我是你爷爷,做成这么大的事情,一点儿都不牛。”孙子说:“刚好是互联网大潮来时,有人给你投资。”当我讲当年的事,说我犯了很严重的错误,他会很崇拜地看着我……一个人取得最后成功的过程中会有太多惨痛的经历。
  国外有些人对阿里巴巴的实力表示怀疑,不相信雅虎会给阿里巴巴10亿美元,外加雅虎中国,因为在大家眼中马云太能“忽悠”了。马云对此也表现了他的胸怀广大,并显现出了中国人的实力和底气。
  中国的互联网每个人都是用怀疑的态度来看问题,老外的震惊是从心里的,彻底地震惊了一下。在此之前联想收购IBM,海尔试图并购美泰克,以及中石油对优尼科的收购,美国的分析认为这些并购背后都有政府,而阿里巴巴与雅虎的交易则是民间的,雅虎的中国分公司卖给了阿里巴巴,而且是在美国人认为他们最具技术和管理优势的互联网,因为美国的谈判人员从来都没参与过卖的行为,他们的思维都是怎么买别人,似乎有点拧不过来。阿里巴巴对雅虎中国的并购,这无疑改变了跨国公司哲学理论,以前跨国公司的想法,一般80%都是全资子公司,或者合资企业,但是这个合资企业的领导人必须是美国本土派来的,其次是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派来的,而这次干脆连面子也不要了,品牌也给你,技术也给你了,所以美国互联网的商业分析认为,这次交易是对西方管理和技术领导力的一次冲击。
  对于收购雅虎中国,马云认为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关键要看结果。
  与骄傲相反的是,我们觉得肩上的担子十分沉重,因为,我和阿里巴巴现在代表了一个群体——中国企业家和中国企业。
  一般来说,国外大型跨国企业更愿意通过在华设立分公司,然后委任港台地区或海归派职业经理人的方式来拓展在华业务,而一旦此次雅虎中国业务在阿里巴巴手里能够飞速发展,一定会改变这些跨国企业对在华运营方式的成见和固有方式,同时也将改变他们对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的看法。
  所谓“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小企业的成长依靠的是企业领导者个人的管理能力,而大企业的发展则要依靠企业领导者做人的素质。企业领导人只要具有了容纳百川的胸怀、远大的目光以及非同寻常的实力,这个企业就可以在商海中笑傲江湖。
  CEO的主要任务是对机会说“NO”
  CEO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马云在这一问题上的见解很独特:
  看见10只兔子,你到底抓哪一只?有些人一会儿抓这只兔子,一会儿抓那只兔子,最后可能一只也抓不住。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
  成功背后,其实有一个看似奇怪其实并不奇怪的“麦穗哲理”:传说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3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于是苏格拉底带领弟子们来到一片麦田,让他们每人在麦田中选摘一支最大的麦穗——不能走回头路,且只能摘一支。第一个弟子刚走几步便迫不及待地摘了一支自认为是最大的麦穗,结果发现后面的大麦穗多得是;第二位一直左顾右盼,东瞧西望,直到终点才发现,前面最大的麦穗已经错过了;第三位把麦田分为三份,走第一个1/3时,只看不摘,分出大、中、小三类麦穗,在第二个1/3里验证是否正确,在第三个1/3里选择了麦穗中最大最美丽的一支。
  同样,要摘取“最大的麦穗”,企业家就必须对各种机会进行筛选,并且必须在各种机会之中保持平静之心。俗话说的“将军赶路不追小兔”也就是这个道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认识到自己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不要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盲目扩张。正如马云所说:
  我们作为CEO,看到的机会很多,我的工作就是对机会说“NO”。
  马云在发展过程中放弃了一些机会,也抓住了一些机会,这也正是他能带领阿里巴巴走到今天的胜利法则。
  越大的事情越难以成功,创业之初的小企业更应该抓准一个点做深、做透,这样才能积累所有的资源。即便是大公司,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也不乏失败的案例,而一家小公司如果到处去做试验只会更快地耗尽资源。
  ****************
  很多创业者都栽在不够专注上。这是因为他们自己没有想清楚“做什么”这个最初始的命题。今天在这儿打一个井,明天在那儿打一个井,最后哪儿也没挖出水,地面上只是留下了许多坑而已。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专注”可以让创业者将所有的资源都凝聚在一个点上。
  在阿里巴巴全面收购雅虎中国的新闻发布会上,马云说:
  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要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抓多了,什么都会丢掉。但如果对今天这个机会说“NO”,就是最大的愚蠢了。
  在8年前,马云就拒绝过雅虎的美意,当马云准备回杭州创业的时候,杨致远就曾伸出橄榄枝,希望他能担任刚成立一年的雅虎中国公司总裁,但马云拒绝了。
  而现在,阿里巴巴长大了,马云认为时机成熟了,于是就产生了与雅虎联姻的念头。
  我看了看,搜索引擎这个工具如果不好好利用的话,将会对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的体系有很大的打击,所以我一定要做搜索引擎,但是我自己做要两三年,如果是买一个技术,那就很容易。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在全世界范围内找,只有三家做的公司比较好,一个是Google,一个是雅虎,还有百度,百度不可能卖,Google也不可能,雅虎拥有这样的技术,但是中国的本土化做得不是很好,我们就开始谈,也就是去年这两天收到雅虎给我发的一封信,说要谈一谈,5月1日谈了10分钟,我要做搜索引擎,我不想自己做,但是想收购一个。如果你对这个有兴趣我们就谈,否则就不要谈了,我去找另外的人。就是这样的一个出发点,当时也是一个玩笑,结果没想到玩笑成真了。
  马云曾放弃了多次上市的机会。马云认为,不是他不愿意上市,而是没有找到更合适的机会。马云认为与丁磊和陈天桥这前两拨上市者相比,他并没有错过什么,后上市反而更省力。
  有人说我是终于拿到毕业证书的留级生,也许我不着急毕业,是因为大学里面能够给我提供很多研究和学习的环境。普通人觉得上市有现金,有股票就是成功,经营企业更重要的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经历,爬上掉下,掉下爬上的人很多。对我来说过程的味道更重要,即便比张朝阳再早上市也没有意义,也许我的痛苦他们没经历过,但他们的好处我还没尝到。我觉得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第二拨上市容易,第三拨更容易。
  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企业、企业家与社会责任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马云认为:
  社会责任不该是一个空的概念,也不单纯局限于慈善、捐款,而是与企业的价值观、用人机制、商业模式等息息相关。做企业赚钱,赚很多的钱,许多人都这么想,但这不是阿里巴巴的目的。让员工快乐地工作成长,让用户得到满意的服务,让社会感觉到我们存在的价值,这才是阿里巴巴的社会责任所在,至于赚钱和社会回报,那是水到渠成的事。
  在以“新财富观:社会责任·价值共创”为主题的中国管理100年大会暨“双十”(十位最聚人气企业家和十位最具价值经理人)颁奖典礼会议上,马云再次阐述了他对社会责任的理解。
  最近很流行社会责任感,我觉得在中国这种情况下的企业,四件事情是最重要的:
  第一,必须是自己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承担起社会责任。如果你挣再多的钱,但是你制造的产品跟服务是对社会有害的,就像最近的鸭蛋、鸡,一些吃的东西,哪怕你捐再多的钱我也看不起这些人。
  第二,依法纳税。一方面想着避税,一方面又想着年底要捐多少钱,这些人也不少,我也看不起。
  第三,在中国今天的形势下,企业家最稀缺的资源应该是把所有的钱用在扩大自己的经营,扩大更多的就业机会上。现在大学生说找不到就业机会,我觉得大学生需要的是就业机会,而创业机会最大的是企业家。如果我今年60岁、70岁,也像李嘉诚、巴菲特把自己的钱捐出去,但是今天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创造优秀的服务、优秀的产品,能够依法纳税,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更多的人能够有工作,能在社会上生存。
  所以,中国今天没有世界级的企业,中国的企业还很小,我们的路还很长,大家把自己的企业做好,以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对社会承担责任,依法纳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可能是今天我们这一代企业家首先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第四,慈善和公益。我看过一篇文章特别感动,有一位陕西人,18年以前高中毕业,要去广东打工,广东给他的工资是600元钱,蛮高的一个数字。村长跟他说,我们村里有三十几位孩子,每天要走几十公里路去念书,我们缺少一个老师,你高中毕业能不能去教书,但是只能付给你四十几元钱的工资。他说那好吧,你需要我我就留下来。最后连他的朋友也从广东赶了回来。18年下来,这两个人教了1070名学生,到目前为止他们的工资收入仍就是两个人加起来120元钱。每个人下了课之后还得做各种各样的农活,因为必须种田、种地才能够活下来。如果(中国的孩子)没有得到教育,中国的教育将没有未来。我们希望我们的企业家朋友跟我们的亲朋好友能够关注一些小学的硬件设备、学生的情况,关注一下老师,如果老师不好,农村的教育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另外,倡导一块钱的慈善。我和一些朋友,我也希望在座的一些朋友有兴趣,是不是可以一起做这样的事?我们呼吁全国所有的志愿者对希望地区、贫困地区的老师捐一块钱,如果他们赚一块钱,我们追加一块钱,如果400万人每人捐一块钱,我们愿意捐400万元钱。如果4000万人愿意捐1块钱,我们就愿意捐4000万元钱,希望每个人都关心慈善事业。
  马云认为,社会责任一定要融入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和商业模式中,才能行之久远。换言之,一个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必须对社会负责。如果卖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对社会有害,即使做得再成功也不行。
  马云坚信,电子商务一定会改变社会,一定能为用户赚钱,而赚钱的游戏在任何社会都是玩不腻的健康游戏,所以阿里巴巴的产品和服务必然为中小企业喜欢。也正因此,马云曾多次公开表态,阿里巴巴有再多的钱也不会投资网络游戏,而在收购雅虎中国后,他更是直接砍掉了虽然很赚钱但鱼龙混杂的短信业务。
  在马云看来,一个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就应该把这个社会责任贯穿于工作中。马云说,中国有十多亿人口,20年以后可能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失业,希望电子商务能帮助更多的人有就业机会,有了就业,家庭就能稳定,事业才能发展,社会也就能稳定,这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阿里巴巴B2B模式让数千万中小企业打破了来自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一个简单实用的平台上找到产业链的上下家,不仅由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提升了整个中国中小企业阶层在国际上的声誉,同时也推动阿里巴巴顺理成章地成为最大的电子商务企业。而淘宝向所有人开放的C2C平台,使最平凡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做自己的小生意,也或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了不胜枚举的就业机会。
  有70%的人相信你的时候,你已经很幸福了
  你作为一个CEO,有70%的人相信你的时候,你已经很幸福了,因为这是个社会学概念,六个人中一定有人杰,七个人中一定有混蛋,你随便去抓七个人,一定有一个人是特混蛋,六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一定有一个是人杰的,根据这样的比例,十个人中一定有三个人不同意你的意见。所以你的心胸要特别开阔。
  马云勉励有志于创业的人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对自己要有信心。在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没有多少人认同马云的想法,包括公司的内部员工。因此,马云不仅要向外界推销自己的网站,还要在内部大力推广自己的想法,让员工们认同自己的观点。马云的态度很坚决:大家可以争执,但是争执必须是面对面的,必须马上解决,如果向第三方说,就表明你动摇军心,就必须离开这个团队。因为在任何一个企业里,思想家只需要一个。
  在外界看来,马云始终给人一种自信满满的狂人印象。而他的这种狂一方面来自他始终坚持对自己说Yes及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来自他在创业初期因为听信了别人的话而导致的错误。
  在2000年阿里巴巴的风险投资到位的时候,马云决心大干一场,阿里巴巴把摊子铺到了美国硅谷和韩国,并在英国伦敦、中国香港地区快速拓展业务。才成立一年的阿里巴巴变成了跨国公司,员工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
  但是,当时的马云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权威性,而他手下的都是一些世界级的精英,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于是就出现了管理危机。阿里巴巴美国硅谷研发中心的同事说技术是最重要的;而另一个坐镇香港总部,出身于一家全球五百强企业的副总裁则告诉马云向资本市场发展是最重要的。每种说法似乎都有道理,因此马云开始犯糊涂了。正如马云后来所说:“50个聪明人坐在一起,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
  从2000年4月开始,纳斯达克指数从它的最高点回落,开始了一波深幅调整。这轮调整一直到2001年9月才告结束,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纳斯达克指数都处于低位运行,几乎所有投资人都对互联网公司捂紧了钱包。2001年也因此被人们称为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年。而此时阿里巴巴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马云最后不得不后悔当初对那些精英们的信任。
  马云重新选择了相信自己。2000年年底,阿里巴巴壮士断腕,启动“回到中国”战略,随后全球大裁员。许多年以后,有人评价马云的这次行动直接拯救了阿里巴巴。
第11章 战略联盟——马云论“阿雅”联姻
  我们选择雅虎,雅虎有世界最强大的技术,雅虎在中国7年的经验,无论犯的错误还是取得的进步,都是我们发展的资本。
  必须寻找全球的战略联盟
  2005年8月11日,马云在给阿里巴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中写道:
  我很高兴向大家宣布这个好消息,北京时间2005年8月11日,我们与雅虎达成协议,结成战略联盟关系,我们全面并购雅虎中国的资产,同时得到雅虎10亿美元投资。
  我们并购的雅虎中国资产包括雅虎中国门户网站(wwwyahoo.comcn)、3721、一搜、雅虎的搜索技术、通讯、广告业务,双方还将“一拍在线”拍卖业务(www1paicomcn)中雅虎的所有部分并入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公司还将获得领先全球的互联网品牌“雅虎”在中国的无限期独家使用权。
  2005年8月,阿里巴巴与雅虎的换股交易,是阿里巴巴上市前最大的一次资本市场行动。根据协议,雅虎以10亿美元现金、雅虎中国业务,置换阿里巴巴集团约40%普通股。
  雅虎出资10亿美元成为阿里巴巴公司的股东之一。我们将因此享有雅虎公司的所有核心技术平台,丰富的内容资讯及其遍布全球的渠道资源在中国的独家使用权。雅虎将在全球网络为中国企业出口提供全力的支持!
  这是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并购行动,我们同时得到雅虎的五朵“金花”:雅虎中国的资产、雅虎的品牌、资金、技术和海内外渠道,加上我们6年运营形成的电子商务市场平台、诚信体系和安全支付机制,我们将打造全球最为完整、功能最为强大的电子商务体系——电子商务的四大护法:市场、诚信、支付和搜索。
  为什么要并购雅虎中国呢?当时,阿里巴巴已经实现盈利,淘宝的流量和交易量已经全面赶超eBay易趣。而正是在这种形势大好的时候,马云认识到Google在互联网领域里的“破坏性”和“杀伤力”。
  “我注意到,互联网在美国出现了一个变局,由于Google的崛起,eBay的营业额下滑,连雅虎的船都在摇。”马云意识到,阿里巴巴必须寻找全球的战略联盟,特别是要有搜索引擎,以避免被可能的竞争格局排除在外。
  收购雅虎我们主要是出于战略考虑,第一,我们希望借船出海,雅虎在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非常大,有可能让我们借船出海。第二,我们希望积累并购经验,我们的支付宝、淘宝都是自己的产品,今后想要在全球发展一定会有并购,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
  雅虎的业务,当然跟阿里巴巴有很多的重合,如果单独架构没有意义,因为我们无论是C2C还是搜索引擎其实都是为了B2B服务。我们看中的是雅虎的技术以及它在海外有巨大的影响力和访问量。要把它作为战略工具,买了雅虎是为了用它的技术赚取我们的力量。
  为什么马云这次没有自己去建立一个搜索领域,像建立淘宝网一样,而是通过并购呢?马云的回答是:
  如果不做并购,就永远靠自己。阿里巴巴在没有上市之前,如果有一次并购的经历,让我们懂得怎么样并购,我听说80%的企业并购都是失败的,我想证明我们能不能成为那20%中的成功企业,在上市之前哪怕我并购失败,我都可以得到很多的经验,对下一次并购有好处,对我来说这是一种事业,是一种学习。
  ****************
  我是第一次做并购,以前没做过并购。我们为什么做这次并购,对阿里巴巴来讲,我们做的任何事,首先必须是为我的客户需要,如果我发现我的客户需要的时候我会做任何事,我们创办阿里巴巴,纯粹是认为中国需要一个B2B的电子市场,后来做淘宝发现B2B和B2C要竞争,如果我们不做,3年以后我们建设出来的B2B可能会毁于一旦,后来发现B2B和B2C都做好之后,还不能支付的话,也不行,就做了支付宝,后来就发现这样做还得做很多,如果一家公司没有收购的能力,没有兼并的能力,这家公司永远不完善,永远得自己生孩子,这个我们有经验,但是能不能领养孩子,这是我们的课题,否则的话,我们会永远是拍脑袋做事。
  对阿里巴巴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战略性尝试:一是通过收购雅虎中国迅速获得搜索技术;二是获得并购的经验,为将来的全球化打下基础;三是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强有力的盟友——雅虎。
  虽然雅虎中国并非肥肉,但雅虎是。收购雅虎中国,马云更深层的意图是汲取国际化管理经验,借雅虎中国或者说是雅虎,完成急速扩张,因为阿里巴巴不可能只满足于中国阿里巴巴和日本阿里巴巴,他要做的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通过B2B、B2C及支付宝三者的资源整合,完全可以实现一个电子商务产业链的整合,但如果这个产业链不走出国门,就永远无法达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目标。而事实上,国外市场相对更加成熟,阿里巴巴的收益自然也会成倍增加。
  所以拥有了完整的产业链后,嫁接国外资源无疑是阿里巴巴国际化的捷径。通过并购,马云把自己和杨致远捆绑在了一起。
  雅虎的错误是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选择雅虎,是因为雅虎有世界最强大的技术,雅虎在中国7年的经验,无论犯的错误还是取得的进步,都是我们发展的资本。
  互联网是新兴事物,每家互联网企业都会面临着无数的未知。只有在犯了一些错误之后,才能总结出一些经验。而这些经验恰恰是另外一些企业所急需的。因而,错误也是一种资本。只有把得到的经验复制到现有企业中,才会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跨国公司称霸中国市场最大的阻碍就是本地化的问题。雅虎当初遇到的也是这样的问题。马云说:“雅虎在中国已经犯了7年的错误,今后雅虎将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
  雅虎全球首席运营官罗森格也认为,双方的成功联姻,将是雅虎在中国能够取得成功的可行办法。“这种方法实际上同雅虎日本的方法是一致的,在当地找到一个合作伙伴,这样我们能够把最好的资产和最好的技术结合起来,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将来取得成功,因为我们相信,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在5年内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
  在竞争日益激烈、技术和商业模式发展快速的互联网领域,中国本土企业经过10年的市场洗礼,已经逐渐成长起来了。不仅如此,在技术上,无论是门户、搜索还是电子商务,大家所处的基本是同一起跑线。互联网上并没有绝对的技术领导者。
  所以马云认为:
  尽管Google的技术非常好,但是雅虎会犯错误,Google也会犯错误,如果对手犯得多了,那我们就赢了。此前我说过要学习MSN,超越MSN,今天我同样要说,在中国,百度的本地化是做得最好的,中国雅虎也要学习百度和超越百度。我们将全力开展本地化的运作,相信在中国的搜索市场上中国雅虎还是有机会的。
  为雅虎瘦身
  雅虎中国过去一年的整合非常必要,从清除每个月300万的情色广告,到放弃每个月800万的无线增值服务,再到逐步放弃被称为“流氓软件”的每年收入数亿的雅虎助手(原3721)服务,雅虎中国的形象越来越健康。
  我们收购了雅虎之后做了几个动作,先做减肥运动,整个雅虎中国本来有员工600名,产品有近200个,一个部门60个人在100条线上打仗。当时我们问了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请问今天什么是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什么又是不紧急不重要的,什么是又紧急又重要的事?大家都说这个东西(搜索)又重要又紧急,那我说好,就做这一件,其他都关掉。
  我们把雅虎中国的首页彻底改变,600个人在600个不同区域同时打仗,赢的概率很小,600个人集中在一个区域打仗,胜利的希望会很大。
  雅虎正式进入中国是在1999年,当时中国互联网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雅虎把美国的经验复制到中国。随着中国本土互联网企业的迅速崛起,并在各领域各有专长的时候,雅虎中国却迷失了方向,在每一个领域都插上一脚。被阿里巴巴并购之前雅虎中国有搜索、门户、3721网络实名、SP业务,还有一拍网和一搜网。在这些业务中,搜索占营业额的50%,然后是SP业务和广告。在搜索业务中,网络实名又占据了80%的营业额。
  并购后,雅虎中国原来的“门户+搜索”的战略被马云重新定义为“搜索”。在这种逻辑下,雅虎中国的产品遭遇了大刀阔斧的调整,SP业务首先被砍掉。马云主要考虑两点:一是SP业务与雅虎中国的未来目标不一致,SP全称ServiceProvider,是指移动互联网服务内容应用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负责根据用户的要求开发和提供适合手机用户使用的服务;二是雅虎中国当时的SP业务有不健康的内容。同样被砍掉的业务还有一些小广告。
  既然整个雅虎中国都定位为“搜索”了,“一搜”被叫停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一拍网与阿里巴巴的淘宝网又有重合之处,于是也被合并。
  产品调整后,雅虎中国首页瘦身了,内容缩减了大半,只有娱乐、体育和财经被保留了下来。为什么只留这几块内容呢?
  对我们来讲阿里巴巴一贯帮助中小企业成长,帮助企业成长是我们的目的。第一,财经是企业成长的必要新闻,财经做起来是我们的拿手戏,中国900万家企业需要财经。第二,体育是健康的标准。第三,娱乐是快乐的标准。所以我们的定位:和谐社会三要素,财经是富有、娱乐是快乐、体育是健康,富有、快乐、健康就是和谐社会,我们做网站也是往这个方向走的。但是我们的娱乐不会走向低俗,娱乐必须引导未来的趋势,娱乐只有代表趋势、代表时尚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娱乐。所以我们会全力投资娱乐上的发展。我看过《天下无贼》后才明白黎叔说“人才多重要”的道理,娱乐是代表未来,如果不能把握未来,就像今天不知道“超女”,你可能不知道这世界上很多事情在变化,所以娱乐是一种趋势。
  至于雅虎中国首页,马云承认改造过程非常辛苦。
  这家公司我们要做成盈利很容易,但是我希望每家公司必须成为No1。因此,我把它的“武功”全废了,从头开始。雅虎中国无线业务一个月七八百万元的收入,色情小广告一个月三四百万元的收入,我先把他们砍了,因为我们要讲诚信。
  对于阿里巴巴入主后,雅虎中国的多次改版。马云的解释是,怎么适合用户,就怎么变。
  在并购后召开的雅虎中国第一次战略会议上,马云宣布“雅虎就是搜索,搜索就是雅虎”。2005年11月9日,在阿里巴巴成功收购雅虎中国3个月后,打开雅虎中国新首页的人会发现,昔日的繁芜的首页被与Google、百度搜索引擎同样简洁的页面所替代。马云给部下的指令是,“什么时候雅虎中国不像雅虎美国时,它就成功了”。马云随后在北京宣布,雅虎中国7年的门户网站形象全面颠覆,未来的业务重点将全面转向搜索领域。马云这么做,自然有他的目的,“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我从一开始就冲着搜索来的,其实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让雅虎中国员工知道,不是不可以变化的,一切都可以变”。
  但时隔不到半年后的2006年4月,雅虎中国的首页又变回到了最初的门户风格。2006年8月15日后,一些人惊讶地发现,4个月前被改回的雅虎中国搜索框又在首页出现了。不过这一次用的是wwwyahoocn域名,而门户形式的首页wwwyahoocomcn则继续存在。
  可以看到,马云在雅虎中国的道路上走得很艰难。雅虎中国虽经过瘦身,依然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方向。不过马云依然自信满满。
  当然雅虎中国改了不等于成功了,它的路还很长。雅虎中国需要很长的时间做事情。合并以后整合为一家新公司,成为最伟大的公司还有很长的路,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绝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今天雅虎搜索引擎已经做到第三名、第四名,今天Google凭市值1000亿美元打败雅虎中国是应该的事情,但是万一被雅虎中国打败了事情就又要变成一个奇迹了,所以我们打一个赌,5年以后大家看看雅虎中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等着看。
  重返搜索——Google加eBay
  全世界的电子商务离不开搜索引擎,全世界的搜索引擎离不开中国的搜索引擎,所以我们将会和雅虎一起进入搜索引擎。
  搜索被认为是互联网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有“第四桶金”之称。曾经有人用这样一个比喻来形容搜索对电子商务的重要作用:“对于电子商务来说,占领大型门户仅仅相当于封锁购物街上大的店面而已,而占领搜索则等于完全封锁整条购物街。”马云希望将雅虎的搜索引擎植入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之中,二者结合形成一个完美的未来网络电子商务模型。
  雅虎中国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采取一种新的方式进入市场。如果再打造一个新浪还有什么意义呢?
  马云认为,新雅虎的业务侧重点不同于Google和百度。Google注重全球搜索服务,百度侧重于立足中国的中文信息搜索。新雅虎则将专注于面向世界范围的中文搜索。马云希望趁百度立足未稳,Google尚且水土不服的时刻,能够找到雅虎中国的生存空间。
  在马云看来,电子商务的表现形式肯定是两种,一种是淘宝网,另一种是搜索引擎。“阿里巴巴也不知道哪种模式会胜出,但阿里巴巴两种都做,谁胜了阿里巴巴都有戏”。
  我不会模仿Google和百度,而是把搜索与电子商务结合。今天搜索被炒得这么热,最后还是要为网民创造价值。我们不能回复到互联网2000年的时代了,因为搜索还是一个工具,最终商务才是目的,你要替人家找到有用的东西。
  我认为搜索的本质还是电子商务,搜索是电子商务一个最重要的工具。我这两年越来越感觉到,在电子商务发展中,不敢说搜索是决定性的因素,但至少是很关键的因素。现在Google进入支付领域,eBay把百分之七八十的钱都投在搜索引擎上,所以这也是中国未来的趋势。
  ****************
  之所以看好搜索与电子商务,是因为这两个领域是最有前途的。在我眼里,Google加eBay才是最好的模式。
  马云表示,开展专门化的搜索业务,可以帮助雅虎中国有效地应对一些主要网络门户的激烈竞争,比如搜索巨头百度和新浪等。
  马云相信,阿里巴巴有一个优势,就是它的B2B业务能够完全融入到“Google+eBay”的模式之中。
  阿里巴巴上有供货商,淘宝上的卖家可以到阿里巴巴上进货。因为有这么多电子商务服务(B2B、B2C、搜索引擎),阿里巴巴系可以推出有多种电子商务服务的套餐,而其他对手则无法做到。
  打造中国雅虎自己的文化
  2005年8月,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时,雅虎中国情况很糟糕,被马云戏称为“六股真气乱走”。马云说:
  接过雅虎中国时,发现他们的文化很奇特,原先是职业经理文化,后来又有3721的文化,就是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
  这里有一个背景:在阿里巴巴集团收购雅虎中国之前,雅虎中国刚把3721收购回来。
  2006年,马云将相当多的精力放在雅虎中国的改造中。2006年11月,聘请中国著名的企业战略管理教授曾鸣担任雅虎中国总经理。2007年5月,将雅虎中国更名为中国雅虎。
  雅虎原先的文化是做任何东西都要让老板开心,阿里巴巴是做任何东西必须让客户开心。为了调整,我把原雅虎中国的员工带到杭州,让他们看一个优秀、健康的公司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
  我承诺一年不会裁撤员工,一年到了以后,我将全面改制文化。
  改制文化为什么如此重要,马云是这样回答的:
  我注重文化、注重人才、注重价值观体系,对这些东西的兴趣远远大于业务。因为我建一个阿里巴巴,同样的制度、价值观,可以复制到淘宝,只要业务看好,我可以再复制一个支付宝出来,看好软件,还可以复制一个“阿里软件”出来。
  马云这样做的另一个理由是,阿雅合并之后,微软、Google、新浪、搜狐、网易、QQ通通把阿里巴巴当成了对手。要对付以后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的对手,必须打造出一个阿里巴巴系。因此马云呼吁阿里巴巴、中国雅虎、淘宝、支付宝“四兄弟”必须手拉手、心连心地合作,“赢的概率才会比别的公司大”。
  对于此次改造的复杂程度,马云深有感触。
  这次整合我们很难,这次的难度比大家想象的难,很多员工不了解。这次整合的难度确实很大,我发现雅虎跟3721并没有整合,我要把雅虎、3721、一拍、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等7家公司的整合都完成。
  在收购案进行的前一个月,阿里巴巴成立了专门的整合小组。这个整合小组都是由功能型的领导组成的,其主要任务除了稳定雅虎的技术人员和了解管理层外,还要发掘更多的人才。
  马云为整合小组定下的基调是:要低调进入雅虎中国,在整合过程中处于协调和帮助的角色,每个小组成员的责任是发现雅虎中国的人才,并帮助他们顺利了解阿里巴巴。
  最初,马云希望快速引进阿里巴巴的价值观和管理体系,但“雅虎中国当时是挺脆弱的,就像你对体弱的病人不能下猛药,而要慢慢地调整,否则适得其反”。据原雅虎中国执行总经理田健回忆,马云刚开始“也是挺失落的,因为大家并不接受”。
  马云最希望将阿里巴巴的核心价值观输入到雅虎中国,但“激情”和“客户第一”、“拥抱变化”这些理念与原雅虎中国文化冲突最大。雅虎中国是一种典型的工程师文化,重事实胜过激情,而阿里巴巴则不一样,总是激情洋溢。其中“客户第一”最难输入,花的时间也最长,“雅虎文化是搬文化,把美国的搬过来”。为此,马云首先切断了他们和美国雅虎的关系,他希望员工“从今天开始,不允许和(美国)雅虎联系”。
  马云认为:
  其实阿里巴巴和美国雅虎的企业文化倒是很相近,只不过雅虎中国保留太多3721原有的文化,差异就在这上面,阿里巴巴讲究服务和客户,他们强调攻防和技术。
  马云在员工大会上发言说,在文化上,阿里巴巴更加注重战略,而雅虎更加注重战术。雅虎走的路子相对比较“野”,阿里巴巴管理层的领导艺术则更高一些。
  整个整合过程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2005年8月11日~9月15日的自由考虑期:在这段大致为1个月的时间里,阿里巴巴给雅虎中国员工一个自由考虑期——自主决定去留。如果走,放人同时给一定补助;选择留下,薪酬、岗位不变甚至提升,同时给一定的阿里巴巴期权。第二个时期是2005年9月15日~9月22日的整合期:经过自由考虑,留下的员工们已经调整好心态,阿里巴巴按照新架构对他们的工作进行重新分工调整,让他们熟悉新同事、新架构、新业务。
  在第一个时期时,雅虎中国经历了最严重的“挖墙脚”,很多员工面临多个诱惑,大家开始举棋不定,不知道是离开还是留下。通过多方面的沟通,到9月15日,从雅虎离职的员工只有4%,高层团队全部留下了。
  但是,完成心理和文化上的跨越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阿里巴巴必须让雅虎中国的员工更近一步地了解总部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完成他们对阿里巴巴整个公司的感性认识。于是在9月22日上午8点23分,马云亲自指挥上演了年度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企业整合大戏:从北京发出的Z9次专列到达杭州总部参观考察,车上是雅虎中国的600多名员工。
  差异不是问题,关键则在于“沟通”。马云表示:
  以后阿里巴巴总部人员都有固定时间去北京工作,雅虎中国的中层半年内都会来一次杭州,以后这样的交流工作会很多,还要实行轮岗和换岗。类似的文化整合活动将来考虑每个季度会有一次。
第12章长江里的鳄鱼与海里的鲨鱼——马云论竞争战略
  eBay是大海里的鲨鱼,淘宝则是长江里的鳄鱼,鳄鱼在大海里与鲨鱼搏斗,结果可想而知,我们要把鲨鱼引到长江里来。
  真正的威胁来自自己
  “并购了雅虎中国之后,我们开始成为所有中国网络公司的竞争对手了。”对于马云而言这是一个战略的转折。同之前马云在B2B市场的孤独以及在C2C市场的赶超不一样的是,这一次马云要接受的挑战是如何应对竞争对手的赶超。
  在2005年9月23日,“阿雅”杭州大会上,马云大声对员工们说:
  我也可以预感到未来3年我们的竞争会非常残酷,无论是自觉也好,不自觉也好,我们惊动了全世界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在电子商务领域里面eBay今天还是全世界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我们也碰上了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公司——Google公司——也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国内各互联网公司,新浪、搜狐、网易、QQ也全部把我们当成竞争对手。
  2004年,雅虎和新浪“混血”成立“一拍网”,且采取的是和淘宝网相同的免费措施。
  但马云并不认为这些会给自己带来压力。马云认为压力是来自于自身的。
  没有公司会对阿里巴巴构成威胁,真正的威胁来自于我们自己。中国市场上也许会有50个和阿里巴巴相似的公司,但是只会有一个阿里巴巴。可以说以后C2C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也会更精彩,还会有新的市场进入者。市场竞争者越多,对领先者越有利,淘宝会继续成为中国C2C市场的领导者。
  当别人问到阿里巴巴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的时候,马云的回答更精彩:
  寻求新的商业模式。
  我们现在的商业模式是中小企业将阿里巴巴当作销售平台,而未来,阿里巴巴希望中小企业将自己的财务、管理、产品研发、咨询都放在阿里巴巴上面,阿里巴巴提供平台、品牌、技术支持,而具体的应用则由阿里巴巴联合全世界的软件开发商。今年(2005年),我们将在技术上做文章,可以说技术和客户将成为阿里巴巴的左右手,成为我们未来5年战略的重要支持力量。
  马云为什么这么狂?真就没有竞争对手了?其实不然。马云解释说:
  并不是阿里巴巴有多了不起,也不是马云有多了不起,很长时间以来,很多人都不看好我,不相信B2B模式能赚钱,可我们一直看好这个行业,始终没有改变。2002年,网络经济泡沫破裂,许多做B2B贸易的网站一个个相继倒下,最后只剩下阿里巴巴。无论是互联网的冬天也好,泡沫期也好,我们都始终坚定地一路走来。有些人是晚上想试多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注定成功不了。
  每一个人都很平凡,我马云也没什么了不起,这几年被媒体到处吹捧,其实自己很难为情。我一点儿也不聪明,也没有先见之明,只是一步一步走来,刚开始创业时被4家公司骗得晕头转向,但是那些骗人的公司今天都已经不复存在了。
  2002年,在互联网最为困难的时候,多数企业全面收缩战线,马云不但没有关闭阿里巴巴在美国、欧洲的办事处,反而继续四处参展,开拓市场。坚持到底的回报就是阿里巴巴在海外培养了大批有实力的买家,为进出口贸易打下了基础。
  好的竞争对手
  就像武侠小说里所描写的,一个有资质的人才总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比武中得到一些非同寻常的顿悟,进而功力大增。而他身上必然有这样一种特质:善于选择好的竞争对手并向他学习。
  竞争者是一个最好的老师,我认为选择优秀的竞争者非常重要,但是不要选择流氓当竞争者。……如果你选择一个优秀的竞争者,打着打着,打成流氓的时候你就赢了。
  所以当有人向你叫板的时候,你要首先判断他是一个优秀竞争者,还是一个流氓竞争者,如果是一个流氓竞争者你就放弃。但是在我们这个领域里我首先自己选择竞争者,我不让竞争者选我,当他还没有觉得我是竞争者,我就盯上他了。所以我觉得在我们这个行业里,我自己的心得体会就是你去选谁是你的竞争者,不要让人家盯着你,人家盯着你,人家一打你就跟着稀里糊涂的打。所以这几年人家在跟着我们模仿,但是不知道我们究竟想做什么,我选竞争对手的时候首先要看他们要去干什么,我在那里等着。
  在马云看来,竞争最大的价值,不是战败对手,而是发展自己,“竞争者是你的磨刀石,把你越磨越快,越磨越亮”。在竞争的过程中,选择好的竞争对手,然后最重要的是向竞争对手学习。
  eBay在全球C2C市场的实力以及对中国市场的窥视,使马云选择了eBay作为竞争对手。在淘宝总裁孙彤宇看来,eBay是一个非常好的“陪跑员”。孙彤宇说:“就像小时候我考体育,跑百米有一个非常深刻的体会,一开始不懂,两个人两个人地考,我就找一个比我差的人,我觉得我比他跑得快,感觉很爽。后来我发现不对,我要找一个比我跑得快的人,这样两个人一块跑,我才会跑出比原来好的成绩,因为他跑在我前面,我想要超过他,这是‘陪跑员’的责任。我觉得对于企业来说,这可能比较自私。但如果身边有一个跑得慢的人,你真的很爽,尤其是离得很远了,你不断地回头去看,甚至还停下来朝他望望,有可能还点根烟抽抽。所以,我们要的是比我们跑得快的人。”
  马云认为,竞争是一种游戏,不是你死我活的事儿。电子商务行业的成熟是多个互联网公司共同发展的结果,只有竞争才会有更快速的发展。
  我希望到时候能看到一个百花齐放的景象。阿里巴巴为其他公司提供了经验教训和资源,其他公司发展起来,也会给阿里巴巴带来很多好处。在一个行业里,一枝独秀是不行的,也是危险的。中国的事情凡是三足鼎立才能使一个行业发展起来,至少做大三家才有钱赚。一个很好的例子是TOM进来了,三大门户网站之间不打架了,为什么?因为大家都成熟了,这个行业也渐渐成熟了。
  这也就是竞争对手共同把蛋糕做大的市场效应。市场的扩大使企业获得的份额也相应地增大。正如竞争战略第一权威——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所言:“‘竞争对手’的存在能够增加整个产业的需求,且在此过程中企业的销售额也会得到增加。”
  倒立着看世界
  倒立,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公司特有的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被具体化了的价值观。关于它的起源,马云是这样说的:
  在SARS暴发的高峰时段,大家都被隔离了。但是在那80天里,我们的业务从来没有停止过。没有人知道我们被隔离,我们都在家里工作。我们知道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在自己的公寓,没法进行锻炼。所以我们想到了“倒立”。
  倒立是一项可以不借助任何器械完成的健身运动。“非典”过后,马云为了迎接他年少时代的偶像——荒木由美子到阿里巴巴来访问,所以他和阿里巴巴员工采取了倒立的形式来迎接。这是因为荒木由美子曾是日本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小鹿纯子的扮演者。而这一部曾经激励过无数日本青少年奋发向上的《排球女将》,也影响了中国整个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孩子。在《排球女将》走红的那几年,在中国大江南北都可以看到孩子们在墙脚排成一排练倒立。
  在迎接荒木由美子之时,“倒立”也只不过是阿里巴巴公司从上到下一种娱乐方式。直到马云下了死命令,每一个人,不论男女都必须学会。马云有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是坚持倒立有助于身体健康;第二是你一个人做不到,在有人帮助的情况下,就一定能做到,这就是团队合作;再一个,也就是马云的真实目的:
  因为在平时,我们很少会意识到,那些看起来强大的事物,如果倒过来看的话,就并非那么强大了。所以淘宝的理念是,首先要健康,其次,要换一种角度来看eBay,它看起来很强大,但是如果倒过来看,eBay一点儿也不重要,我们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所以这就是我们用不同的方式,用我们的方式看世界的结果。这是“倒立”的意义。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