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马云如是说2

_2 纪子义 (现代)
  想到这里,我希望阿里巴巴处于诚信体系里面,并可以在网上建立一套诚信体系。今天阿里巴巴有诚信的理念,我们是最早提出在网上可以建立诚信体系的(公司),我们已经有了网络的诚信产品,尽管不完善,但是我们已经慢慢推出来了。“诚信通”现在的会员已经近12万名了,有这样的理念,有这样的产品,但是还没有一个体系。明年开始,公司将会全力进入到诚信体系的建设中,我们指定公司内部一个人,也是当年版主萧天,他明年将会专注于诚信体系的建设。
  第二个是电子市场,我们建立了B2B和C2C;
  第三个是搜索引擎,这是非常重要的工具;
  第四个是支付,我们推出支付宝;
  第五个,我们觉得中国电子商务接下来的发展一定少不了的是软件,所以我们很快会推出软件,今天是24号,我们定了今天下午要推出阿里巴巴第一款软件,叫“阿里软件”,本来这个名字蛮好,后来改了叫“客户通”,我觉得也蛮好,正好在耶稣诞生之日推出,可以持久发展。
  我们这个软件很不错,可以帮助管理客户关系,我觉得中国企业使用ERP还需很长时间,如果用友和金碟没有匆匆忙忙进入的话,那会发展得很好。你早一步会掉进河里,晚一步将上不了船,所以上船的时间很重要。
  我们要围绕中小企业发展,当我们在考虑中小企业市场的需求时,要比他们(中小企业)早半拍,不要早两拍,半拍就可以,我们今后的人事管理软件、财务管理软件都会慢慢推出,你们可以免费试用,你们用了觉得有用、觉得有效果,我们再考虑收费,做生意一定要公平。我一定要给你帮助,你得到了帮助之后我们才会有收获,你觉得对你是有帮助的那你就付钱,你觉得不好用的就不要给钱。
  我们的5个手指头:第一个是诚信,第二个是电子市场,第三个是搜索,第四个是支付,第五个是软件,这5个缺一不可。
  2006年以来,马云在把原长江商学院教授曾鸣、原百事可乐中国区财务负责人吴伟伦、原百安居中国区总裁卫哲等精通商务人才囊入旗下之后,2006年11月,阿里巴巴进行了大规模的企业内部架构调整,组建了针对个人、企业的事业群。原事业部提升为子公司,并成立面向企业用户的B事业群和面向用户的C事业群。B事业群主要组成部分是阿里巴巴企业电子商务和阿里软件。C事业群则由中国雅虎、淘宝网、支付宝等组成。
  马云有这样一个理想化的描述:
  中国雅虎利用自己的内容去影响用户的消费倾向和习惯,当用户有了需求之后就可以去淘宝上交易,而他们的货源可以从阿里巴巴上获得。搜索是这些用户通向淘宝和阿里巴巴的通路,而支付宝则是一切交易的支付平台。
  在打通客流、信息流、物流、货币流之后,如何帮助中小企业走向电子商务之路成为马云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前路并非一帆风顺,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互联网经济时代,马云还需要启动更多的智慧来缔造、扩大他的“电子商务帝国”。
第4章 网络只是一个工具——马云论互联网与网络公司
  如果互联网在中国是一个大产业,或者主流产业的话,那么会走下坡路。我认为互联网在靠拢主流产业,互联网会影响中国经济30年、50年,但是真正创造这个影响也就未来3、5年。我相信再过10年不会有人在这儿谈互联网,今天人们只不过看到了互联网边缘成长的势头。
  互联网最大的特征是变化
  阿里巴巴的价值观有一个金庸小说式的命名——“六脉神剑”。
  这“六脉”分别指的是:
  客户第一
  团队合作
  拥抱变化
  诚信
  激情
  敬业
  关于“拥抱变化”,阿里巴巴的详细阐述是:突破自我,迎接变化。对于本行业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坚信变化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于公司的变化,认真思考,充分理解,积极接受并影响和带动同事。对于变化对个人产生的影响,理性对待,充分沟通,诚意配合。在工作中善于自我调整,具备前瞻意识,建立新方法、新思路。面对变化后产生的挫折和失败,能够重新调整,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改进中。
  互联网最大的特征是变化。阿里巴巴就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
  我们认为,除了我们的梦想之外,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是个高速变化的世界,我们的产业在变,我们的环境在变,我们自己在变,我们的对手也在变……我们周围的一切全在变化之中!
  互联网最大的特征是变化,因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够预测到变化,抢在变化之前采取行动。
  在建立阿里巴巴的时候,不少电子商务公司是面向大企业的。但马云预测,网络的普及可能就是大公司模式的终结。因为,在网络时代,一家公司要进入他国市场并不需要太多的钱,网络的大量即时性信息使中小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当其他人还没有意识到互联网这个动向的时候,马云就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因此,马云想:“我为什么不能给这些企业一个网络出口呢?”于是就有了不同于当时任何电子商务模式的、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阿里巴巴”。
  在2000年的时候,马云再一次敏锐地捕捉到了危险的信号——互联网的又一次变化。这一年,网络经济泡沫破灭,国内外互联网公司惨淡经营。
  也是在这一年,当有创办企业的朋友问马云,“今年在干什么?”马云回答说:“一个是在阿里巴巴搞大生产,一个是在建抗日军政大学。”
  “他们多半在想我这个回答是在用大而化之的说法蒙他们,实际上我说的完全是真的。”马云说这话的时候一脸无辜。事实上,这确实是阿里巴巴在2001年时的任务,而就在这一年,阿里巴巴完成了它的“中国供应商”项目。9月,马云向新闻界宣布:“今年,阿里巴巴一定要赚上一块钱。”
  去年(2000年)我想,阿里巴巴要练招练剑,才能躲过(互联网严冬)。现在,要考虑如何练了。新经济好处在于“新”,坏处也在于“新”。我觉得最早的阿里巴巴就像是梁山好汉108将。现在要把游击队变成正规军,阵法比招法更重要。感谢互联网低潮,刚好给了我们组织阵法的最好时间,3年的低迷,让我们做了原来没有做好的事情。
  未来3年,我想阿里巴巴要参照党在成长时期做过的三件事来行事:一是要统一思想,阿里巴巴要强化产业的认识;二是统一阵线的形成,阿里巴巴的最大骄傲是,阿里巴巴有统一的价值观;三是大市场,整个形势不允许我们再浪费风险投资,要花时间赢利。今天大家都在谈钱,在赚钱的时候,我们知道我们不是为赢利而赢利。
  马云相信,中国入世将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全世界的工厂将云集亚洲,而中国正是重中之重。因而2000年年底马云就把战线拉回国内,实施“全球眼光,当地制胜”的战略,打出“我来自中国”的招牌。
  在2004年9月阿里巴巴成立五周年时,马云宣布了公司战略从“MeetatAlibaba”全面跨越到“WorkatAlibaba”。马云为这个转型做的解释是:
  “Meet”就是把客户聚在一起,就像做水库,如果养鱼,没什么意思;如果做旅游,还要花费水电。所以,“Meet”的钱都是小钱;“Work”则意味着水库要铺管道,把水送到家里变成自来水,自来水厂赚的钱一定比水库多。我就希望电子商务对每一个中小企业来说都能像拧自来水一样方便。这次转型主要是向更专业化的方向调整。我们认为去年、今年和明年是电子商务的一个积累期,到了2008年、2009年必然有一个爆发。因此我们必须抢在这个变化前先变,而不是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想法解决。这是阿里巴巴保持变革能力的关键。
  互联网世界总是充满风险的,谁能拥抱变化并且具有大胆追求的勇气,谁就能在这个领域里生存下去。而阿里巴巴恰恰具备了这种勇气。
  马云告诫有志创业的朋友:面对各种无法控制的变化,真正的创业者必须懂得用主动和乐观的心态去拥抱变化!当然变化往往是痛苦的,但机会却往往在适应变化的痛苦中获得!
  我们阿里巴巴在过去的七年里和我本人近十年的创业经验告诉我,懂得去了解变化,适应变化的人很容易成功,而真正的高手还在于制造变化,在变化来临之前变化自己!
  任何抵触、抱怨和对抗变化的不理性行为全是不成熟的表现,很多时候还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因为你不动,别人在动!这世界成功的人是少数,而这些人一定是能够在别人看来是危险,是灾难,是陷阱,是……的变化中冷静地找到机会!所谓危机,危险之中才有机会!
  阿里巴巴几乎每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变化……我以前总是强迫自己去笑着面对并立刻准备调整适应。而今天,我们不仅仅会乐观地应对一切变化,而且还懂得了在事情变坏之前自己制造变化!就拿最近的热门话题雅虎和eBay美国的合作来说,正是因为看到了未来全球互联网的竞争格局和如何使用户和企业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性),我本人也积极地倡导和参与推进了这次的合作。商场不是战场!商场上是对手不是敌人!商场上没有永久的对手也没有永久的朋友。走向竞争合作的产业才是走向成熟的表现!只有成熟的产业才能诞生成熟的企业!阿里巴巴有责任推进这样的进程!决不像外面的专家们说的那样,我们目前处于被动局面!我希望在未来的中国互联网发展中,我们也能参与到这样的竞争和合作中去。
  2006年5月25日,雅虎、eBay宣布双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的目的是通过更好地为美国的客户、商家及广告界提供服务,从而使双方共同受益。两家合作的另一个目的很明显,那就是阻击Google。
  “普通搜索引擎已经成为电子商务最重要的通道。”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吴炯一语道破天机。做搜索引擎的Google已经成为雅虎与eBay共同的竞争对手。而Google推出自己的电子商务服务是非常有可能的。因而,雅虎相对强大的搜索引擎成为了eBay实施防御战略的最佳选择。
  雅虎与eBay的合作显示了一个真理,“互联网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互联网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中国还没有真正的互联网公司
  中国还没有一个真正强大的互联网公司。中国的互联网人口基数达到两亿以后,在技术创新的情况下,中国会诞生世界级的互联网公司。我们内部提出了一个目标:十年以内,希望世界上三大互联网公司中有一家是我们的。我们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打进世界五百强,还要成为世界最佳雇主。
  马云认为中国要诞生真正的互联网公司,应该在用户突破2亿之后,到时会出现非常强大的互联网公司——这样的公司,技术一定是最重要的驱动力。
  互联网能够发展到今天,离不开技术,没有技术创新的互联网一切都是空话。在阿里巴巴公司内部,我们没有把技术人员放在第一线,但是在我们的心里面,技术人员永远是我们公司最重要的资源。我坚信一点,在未来的5到10年内,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互联网市场最大的国家。
  中国一定会聚集世界上最优秀的互联网技术人才,所以我们希望跟中国互联网一起,跟各行各业的领导、行业协会一起,在中国为技术人员创造一个开放、透明、研究的场所,一个论坛,这是我们的一个出发点。
  马云认为真正的互联网公司必须具有强大技术,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吴炯甚至认为,是技术引领了商业模式。他说:“互联网的出现,把一切都打乱了。过去业内对互联网的看法就如当年对软件企业的评价一样,普遍认为尖端技术对于互联网企业毫无价值,但Google的成功案例使人们猛然发现,实际上在互联网产业,技术发展是如此重要,凭借技术的优势,能够在行业里树立最大的技术壁垒,可以获得产业最有价值的利益链条,技术已经改变了原有的产业链条。”
  在2004年百度还未上市之前,马云就开始布局搜索业务。由于搜索需要一个强大的技术团队,阿里巴巴实施搜索战略一直延期至2005年。2005年8月,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正式进入搜索业务。显然,马云希望能借助雅虎及原3721的技术力量,打造一个专业的搜索技术平台。
  由于中国互联网缺少独立精神,目前,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只是处于对国外企业的模仿阶段,并没有真正的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后期,第一代中国互联网创业者看到了美国互联网的发展势态,于是把门户网站、在线拍卖和付费搜索等美国互联网模式引进到国内。无线增值业务目前是中国最受欢迎的与互联网有关的服务,但这也是日本和韩国互联网公司率先推出的。在线游戏领域,电子艺界(ElectronicArts)1997年开始在美国推出第一个MMORPG《网络创世纪》游戏,NCSoft1998年在韩国推出《天堂》游戏。迄今为止,除了网易等极个别的公司之外,大部分在线游戏公司都缺乏内部开发的能力。新的互联网应用,比如VoIP和博客,一般是先诞生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受到欢迎之后才被中国公司采用。当一项新的在线服务受到欢迎时,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会迅速出现数十种,有时是数百种中国的仿制品。
  中国互联网缺少独立精神是天生的问题。阿里巴巴的独到之处就是不会跟着美国人走,也和中国纯粹本土的想法不一样,以至于被笑称异类。如果我们只是为了做搜索的概念而去做搜索,那么我们就不做了。我并不是要干革命颠覆谁,而是觉得搜索仅仅是为人民服务的。今天Google的技术,纯粹是为技术而技术的。互联网是个工具,它是帮助别人成功的,而并不只是自己的成功。
  在目前全球和中国股市下跌的大形势下,MarketWatch网站专栏作家约翰·德沃拉克认为,股价大幅下跌,是对中国互联网公司迟到的考验。中国互联网公司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大量模仿美国的类似网站。例如,百度与Google,淘宝网与eBay,当当网与亚马逊。约翰·德沃拉克称,阿里巴巴是中国唯一一家半原创公司,它与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大量出现的电子商务网站类似,在交易中扮演着“非中间化投资”中间人的角色。
  事实上,阿里巴巴在创新方面一直做得很好。阿里巴巴的模式就是自己首创的,在国外并没有可以借鉴的。淘宝之所以能够击败eBay,来自于它对中国市场的了解,而不是去照搬国外的模式;来自于马云一直坚持一点,即如何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阿里巴巴B2B公司CEO卫哲谈到创新时这样说道:“阿里巴巴创新全部来自于客户,我们不做客户不喜欢的创新,我们的创新在于解决客户的问题。包括马总,所有的高管,无论工作多忙,我们都会去走访客户。”
  马云认为真正的互联网公司的又一个标准就是成为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公司。
  阿里巴巴要倡导的是成年社会的互联网,而不是现在网易、新浪、腾讯们所主导的,让少年们肆意玩乐的互联网。
  为社会创造价值,阿里巴巴实际上已经做到了。因为阿里巴巴成功地创造了一种通过网络进行零售的新的商业模式。在2007年3月3日举办的中国零售业高峰论坛上,成立三年的个人交易网站淘宝网从王府井百货、国美、沃尔玛、苏宁、麦德龙等传统零售巨头中脱颖而出,当选为2006年度中国零售业最具影响力案例,这一奖项使得阿里巴巴要成为一个零售帝国的目标有了梦想成真的可能。
  我希望在2009年,阿里巴巴创造一百万的就业机会,我已经把这个作为淘宝网总经理、全体员工考核的第一项指标。我认为任何一个公司都会挣钱,但不是任何一个公司都能为国家创造就业机会。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诠释了马云心目中的真正的互联网公司的社会意义。
  Web20的核心就是互动的
  互联网的“互”就是互动,“联”就是联盟,互动是一个强大的社区,在中国互联网社区,我现在才搞清楚Web20是什么意思,一个好的互联网,就应是互动的,Web20的核心就是互动的。
  任何一个网站必须是互动的,互动社区是最好的表现形式。中国(有)三家公司互动社区做得很好,第一家是QQ,第二家是阿里巴巴,第三家是网易,其他都是缺乏一些互动的,而且很多网站上的帖子有谩骂的内容。阿里巴巴当年建立“以商会友”论坛时,都坚持一点:这是商业的论坛,我们不允许谩骂,我们不允许在上面谈政治的事情……
  马云表示,阿里巴巴和淘宝从第一天起就是Web20,Web20就是互动参与,Web20应该是方便用户寻找自己想要的内容,方便用户发布自己想要发布的内容。
  Web20的革命性在于UGC(UserGenerateContent,用户贡献内容)。从最早的Blog,到今天炙手可热的Twitter。对用户来说,正因为有了UGC的存在,互联网从“只读”变得“可写”了。不过,总的来说,互联网上的“读者”要多于“作者”。因此,一个需要足够眼球的Web20网站,必须在“有效激发UGC”上下很大的工夫——同时吸引“作者”和“读者”。目前Web20形式包括博客、社会网络、聚合内容、分类信息、视频等。
  马云是一个善于从身边点滴小事里获取智慧的人,那次陪着杨致远爬长城,他自己也收获不小。
  我们在长城上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在长城上的很多砖上都写着“张三到此一游”、“李四到此留念”,我突然发现这是中国最早的BBS。中国人喜欢BBS,而像我这样不懂技术的人要使用互联网,最快、最方便、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就是通过BBS。所以我们就从BBS入手,阿里巴巴最早其实是个BBS,我们把每个人想买或者想卖的东西放在网上。我们大家都知道BBS是一个倡导自由的地方,但我当时跟我们的技术人员讲,贴在我们BBS上的每一条信息都必须先要检查并进行分类,技术人员觉得这违背了互联网精神,因为互联网精神就是自由的,每个人都可以任意发表自己的言论或信息。但我觉得我们必须要有创新,在我们的BBS,每一个贴上去的信息都要被检查、分类。
  BBS的张贴特性正是Web20时代的特色。十年前,从BBS、论坛这些最基本的个人化形式形成了频道、门户,成就了今天在互联网上占有相当话语权的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产生了以张朝阳、丁磊等为代表的创富一代。互联网公司以商业化手段获得了生存空间。
  阿里巴巴集团以电子商务为重心,以搜索和社区化为工具选择的整体方向。它自建博客,为网商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而淘宝社区的影响力完全不亚于目前那些热门社区。还有人推测,阿里巴巴很可能会收购一些对电子商务和搜索具有帮助作用的Web20网站。
  并购入阿里巴巴的雅虎中国在一年多的整合当中,也融入了很多Web20因素。雅虎中国知识堂的上线和社会化书签免费服务的应用,表明了马云在Web20方面的雄心;3721也已经被改造成为具备Web20特征的自定义的网址导航页;新雅虎中国首页上面的内容也大部分是读者最关心的搜索结果,而其图片搜索、影视搜索也都有社区化的迹象。
  专业细分,深耕市场
  2005年的中国互联网震荡不断,盛大收购新浪股份至今余波未平,人们不禁纷纷发出疑问:统治中国互联网多年的门户网站是否将成为明日黄花?马云认为:
  门户网站发展到今天,赢利模式已经无法突破了,他们只有与在细分市场取得良好业绩的专业网站结合,才能得到新的生命力。
  马云风趣地说道:
  但是门户网站自我感觉太好,不情愿“下嫁”,一旦被收购就好像祥林嫂被强行嫁给贺老六之后要寻死觅活一番,但是气头一过,就会觉得跟贺老六过日子还是很实惠的。
  作为业绩不凡的专业网站,阿里巴巴会不会也找一家门户网站“整合”一番呢?马云笑着说:“我们在敞开胸怀等待,只要有缘分,为什么不呢?”
  马云这样说的时候,实际上已经确定了要收购门户网站——雅虎中国,并已决定把雅虎中国改造成为一个专业的搜索网站。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日趋理性,企业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必须有效地细分市场,并将市场细分逐级深入下去,即在开拓自身领域的同时,延伸互联网的应用服务,以求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和挖掘更多的新需求。
  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吴炯坦言,目前,在国内市场上,Google、百度、中国雅虎在搜索引擎关键技术上的水平已相差无几。中国雅虎正在实行“多米诺计划”,争取在智能化、用户界面上有所突破。他解释说,“智能化”就是一步到位。比如,查列车时刻,搜索引擎能直接搜出来,不用再去相关网页查询。
  中国雅虎最近还推出了基于OneSearch(一页到位)技术的OmniSearch搜索服务。登录中国雅虎网站(yahoocn)后,只要输入任意关键词,都可以得到包括网页、图片、音乐、博客在内的全部结果。与过去传统搜索网站所提供的海量网页加垂直搜索模式相比,这种新服务显然令人感到新奇。
  中国雅虎副总裁兼搜索事业部总经理张忆芬说道:“我们就是想颠覆传统搜索的概念。这样设计是因为有些用户并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搜索服务,而OmniSearch正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
  不仅是中国雅虎,阿里巴巴也推出了搜索产品。与目前业内主要的搜索产品“新闻搜索”和“竞价排名”服务有所不同,阿里巴巴对搜索市场进行了细分,利用多年积累起来的300万企业会员信息,将自己的搜索产品精确定位于为进行网上贸易的“网商”提供中间服务。
  按照目前大多数搜索产品的运营手法,搜索结果的先后排名一般按照相关企业交纳的费用多少来排定,对于“供求信息”这样的商业资讯,通过收费排定搜索结果,显然名正言顺。但阿里巴巴不这样,其排名顺序依据的是企业“诚信指数”,“诚信指数”来自于所有阿里巴巴“诚信通”会员和“中国供应商”会员的认证记录和经营活动记录。
  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后来者不得不选择独特的方式切入,因此,市场细分成为一种趋势,阿里巴巴进入的商业类搜索,可以看作是被细分出来的一块。
  中国移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石油、百度、盛大、腾讯、国美、联想、中兴、分众传媒等十家企业入选《商业周刊》网站评选的“十家中国最重要的上市公司”,其中互联网企业就占到三家。这三个网站并不是综合门户,而分别是搜索、在线游戏和即时通讯领域的领军企业,他们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并让投资者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这三家互联网公司分别在业务、创新和用户三个方面占据了垄断地位。而正是这种在市场细分上的垄断,使他们建立了自己的竞争壁垒,具有了很强的竞争优势和增长潜力,因而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
  深耕细分市场,关注用户细微的需求,这些看似普通的思路,将很大程度上决定谁是竞争激烈的Web20市场的优胜者。
第5章 太多钱会坏事——马云论融资方略
  我一直认为不管做任何事,脑子里不能有功利心。一个人脑子里想的是钱的时候,眼睛里全是人民币、港币、美元,全部从嘴巴里喷出来,人家一看就不愿意跟你合作。
  阿里巴巴永远坚持一个原则,我们花的是投资人的钱,所以要特别小心。
  看重投资者的品牌力
  创办阿里巴巴,就是想创办一家中国人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把买和卖的供求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在网上进行发布。1999年2月21日,我们18个人凑够50万元创办了阿里巴巴。我希望网站能支持10个月,期望10个月之后能吸引到投资。对于筹措的50万元投资,我不允许任何人向他们的父母、朋友借钱。
  50万元对于以“烧钱”著称的互联网公司来讲,只是杯水车薪。尽管一再节约,但阿里巴巴维持到七八个月的时候,便弹尽粮绝。阿里巴巴副总裁金建杭回忆说,大家凑的50万,本打算坚持10个月,但没过几个月,就一分钱没有了,于是,创业者们不得不熬过2个月没有钱、没有盼头的日子。
  1999年7月,钱已经成为阿里巴巴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甚至困窘到马云必须借钱来发团队成员的工资了。
  就是在这个艰难的时刻,阿里巴巴受到来自美国最顶级的商业媒体《商业周刊》的关注,起因是据说有人在阿里巴巴网站上发布消息,说可以买到AK-47步枪。这条消息把马云吓了一跳,可是马云他们找遍网站所有的消息也没有找到这条买卖信息。后来马云回忆说:
  按说这也不可能。根据以前的经验,我们知道互联网最大的问题在于可信度,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立下规矩,对所有在阿里巴巴上发布的信息都经过人工编辑,这个规矩从免费会员时代一直坚持到现在,因此我相信这样的信息是不可能存在的。不过像《商业周刊》这样的杂志一报道还是把我们吓了一跳,因为它很少乱讲话。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尽管有关AK-47的报道给阿里巴巴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也带来了更多国际记者纷至沓来的脚步,伴随这些脚步而来的当然还有国外的投资者。而在此之前,许多国际风险投资机构都已经注意到了1999年火热的中国互联网。在这一年,国际风险投资机构大规模地在中国互联网市场进行投资,以著名的老虎基金、高盛和软银为代表的风险投资商向中国门户网站及电子商务网站大股投资。
  阿里巴巴最需要钱的时候,也是互联网最疯狂的时候,马云四处游说,在杭州马云家中办公的阿里巴巴工作人员会经常接到投资者打来的电话。每一个电话都是一次离成功更近的信号。
  但是在具体的谈判中,马云拒绝了至少38家投资商,这38家投资商大多是内地的投资者。马云对他们不满意的最大原因在于,这些投资者们的投资风格太中国化了,对阿里巴巴的管理层不够信任。
  马云解释道:
  希望阿里巴巴的第一笔风险投资除了带来钱以外,还能带来更多的非资金要素,如进一步的风险投资和其他的海外资源。
  1999年8月,蔡崇信与一位旧相识的偶然相遇带来了阿里巴巴的第一笔“天使基金”。时任高盛公司香港区投资经理的林小姐与蔡崇信曾有过一面之缘,经过林小姐的引荐,高盛公司开始关注阿里巴巴。
  “高盛在之前是不投资高科技产业的,他们感兴趣的是传统产业,比如说大的制造业。在大中国地区他们投过台湾一间很大的制鞋厂,在晋江地区也有过很大的制造业投资。但没有投资过高科技的东西。”蔡崇信如是说。不久,高盛公司便派人对阿里巴巴进行实地考察。
  高盛经过考察,认为阿里巴巴还是不错的,于是就给阿里巴巴开条件。蔡崇信这样描绘当时的情况:“说实话,当时阿里巴巴对投资人的谈判空间余地比较小。虽然互联网热,但我们当时没钱是个大问题,没有办法对高盛的投资条件进行讨价还价。到后来第二轮融资的时候,我们手里还有很多钱,谈判的余地就大了很多。当时高盛的要求比我们正在谈的另一家投资人的要求来得苛刻,但马云和我商量之后还是决定要高盛的钱。因为,一方面它是美国有名的投资公司,可能会对我们未来开拓美国市场有些帮助;另一方面它的规模大,看事情比较长远。我们大概商量了十多分钟,就把这个事情定下了。”
  与其说蔡崇信的这一番话证明了当时阿里巴巴的艰难处境与隐忍退让,不如说是马云更为看重高盛这个投资品牌。马云的视线集中在高盛呼风唤雨的能力,还有它极强的市场号召力上。
  1999年10月,由高盛公司牵头,美国、亚洲、欧洲多家一流的基金公司参与,阿里巴巴引入了第一笔高达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此次投资不仅成为阿里巴巴首轮“天使基金”,也成为轰动一时的特大新闻。
  直到现在,马云对于投资者的要求依然没有放松,他希望风险投资者是作为一个策略投资者进入阿里巴巴:
  现在还有很多投资者追着我谈合作,但是现在我不需要太多钱。
  ****************
  准确地说,我们需要的不是风险投资,不是赌徒,而是策略投资者,他们应该对我有长远的信心,20年、30年都不会卖的。两三年后就想套现获利的,那是投机者,我是不敢拿这种钱的。
  “一见钟情”式的合作
  时间过得很快,1999年很快过去了。马云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带领阿里巴巴走过了一年。这个新生的企业快速地成长着,只不过这一切在当时国人的眼中也依然是悄无声息的。
  随着阿里巴巴迅速成长,它对资本的要求也日益增长。2000年,阿里巴巴开始着手进行第二轮融资。马云对第一次融资的考虑在这时发挥了作用。由于有过一次融资的经历,加之阿里巴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使其具备了底气十足的对话资本,这一次的融资对于马云个人而言显得更为轻松与愉快。
  这一次融资的合作对象便是业界鼎鼎有名的传奇人物孙正义。孙正义是互联网的投资巨人,中国很多互联网公司和通讯行业都曾接受过他的投资。马云说,他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因为和聪明人在一起,不用多说什么,他就能听懂你。在马云眼中,孙正义就是这样的聪明人。
  孙正义,1957年8月11日出生,父母在日本九州岛经营小生意。小时候孙正义曾从垃圾箱中寻找垃圾,养猪为生。但贫穷并没有压垮这个家庭。父亲教育他的方法非常独特,经常对他说:“你是个天才”。父亲的这番激励有了效果。孙正义从小就有的许多“狂想”后来都一一实现了。这也是孙正义后来为什么说“一个梦想和毫无根据的自信。一切都是从这儿开始的”的原因。
  孙正义于高中时迁居至美国北加州,智慧聪颖的他越级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就读,主修经济。20岁,孙正义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美元;21岁大学毕业,他卖掉公司返回日本,一切从零开始。1995年,在他38岁的时候,他看准了网络产业,决定在此方面进行巨大的投资。当时,他选中了雅虎公司,给雅虎公司第一笔投资就是200万美元。43岁,孙正义成为亚洲的首富,资产达3兆日元。他的目标是在30年内超越微软与英特尔。孙正义被《新闻周刊》评为亚洲年度风云人物,被誉为“日本的比尔·盖茨”。他只手掀起日本的网际网络海潮,投资了中国许多著名IT企业,如阿里巴巴、当当网上书店、新浪、网易、盛大、携程旅游网……美国《商业周刊》杂志因此把孙正义称为“电子时代大帝”(CyberMogul)。
  马云和孙正义的第一次会面堪称经典。1999年夏末,马云接到来自摩根斯坦利亚洲公司资深分析师古塔的电话,他向马云询问了有关阿里巴巴及其融资的一些基本情况。一个月之后,马云收到了古塔的电子邮件,在邮件中古塔告知马云有一个人“想和你秘密见个面,这个人对你一定有用”。第二天,马云去富华大厦赴约。
  然而,这次秘密约会并不是马云想象中的二人会谈,而是一次规模巨大的项目评介会。而这个需要见面的人令马云大吃一惊。因为,他竟然是软银总裁孙正义。在孙正义约见的人物中,马云只能算个小角色。因来访的人太多,孙正义只给了每人20分钟时间。
  投影仪调出阿里巴巴网站的页面后,马云就开始了演讲。6分钟以后,他被叫停。孙正义当即表示他的投资意向,他问马云需要多少钱,然而在这位投资家面前,马云的回答十分令人吃惊:我并不缺钱。孙正义反问道:“不缺钱,你来找我干什么?”马云的回答显得有些孩子气:“又不是我要找你,是人家叫我来见你的。”
  在此之前,阿里巴巴已经获得了500万美元的投资,这成为马云“不缺钱”的理由之一。但是在那个互联网疯狂的年代,500万美元又算什么呢?无数的“com”公司都在为融到更多的钱而努力向投资商展示自己的魅力。但正是这样反常的回答,刺激了孙正义,他请马云一定要去日本和他面谈。
  多年以后,不断有人问,那6分钟里,马云究竟讲了什么?马云说他自己也忘记了,但是主要的内容,一定离不开关于阿里巴巴的故事。那时马云讲了什么,没有资料显示,不过,对于如何和投资商打交道,马云有精彩的论述。为什么只讲了6分钟,马云认为,孙正义很聪明,悟性特别高。“我跟他一讲他就听懂了”,而且每次说话都是“我要怎么样、怎么样的,这一点跟我脾气蛮像的”,马云这样说。
  马云对于自己的融资能力非常自信,他说:
  我相信孙正义喜欢我,所有的投资者都喜欢我,是因为我说了我想做成这么一件事情。这件事儿的结果一定会带来很多钱,所以他看见的是我这个眼神。全世界有钱的人很多,但全世界能做阿里巴巴的人并不多。我觉得这是我们的信心所在。投资者你不给我,另外会有人给我,我就找愿意给我的人。全世界有很多投资者,但全世界马云就一个,没办法。
  孙正义也曾说过:“马云,你是唯一一个3年前对我说什么,现在还对我说什么的人。”
  马云称他与孙正义的合作属于一见钟情、一拍即合,他说:
  孙正义个人承诺协助阿里巴巴的业务,为阿里巴巴增添莫大的价值。我们十分钦佩软银在扶助新企业发展成为行业领导的业绩及全球实力,并对软银成为我们的伙伴深感鼓舞。
  我们洞悉企业与企业间电子商务高速增长的潜力,互联网将彻底改变我们所专注的国际贸易局面。全球贸易总额高达六万五千亿美元,这市场为我们提供了庞大的商机。与软银建立伙伴关系给予我们一个强劲的支撑,从而有利于深化及扩大我们的业务,为全球贸易商提供更多价值。
  阿里巴巴在2007年11月6日上市,12日,阿里巴巴最早的投资机构之一、软银中国CEO薛村禾接受媒体采访时,披露了当年软银选择阿里巴巴的一些内幕。
  薛村禾说,2000年软银在决定选择哪家中国互联网企业进行投资时,并不是一眼就能看到阿里巴巴的未来,但为什么最后选择马云这个团队?“当年我们放弃别的机会,集中精力投资马云这个团队。了解他(马云)多点的人就知道,他能把很多人聚在周围,团队非常厉害。VC(风险投资)很看重团队。”
  孙正义也是这样认为的,他有一次这样评价马云,“我在选择投资对象的时候,看中的并不是对方有多少钱、多少人手,而是看企业领导者的‘气质’,比如我当初在马云身上就看到和杨致远类似的‘气质’。”
  马云说,孙正义是个大智若愚的人,他神色木讷,说的英语很古怪,几乎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仿佛武侠中的人物。但是只需要6分钟,我们就都明白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一迅速决断;二想做大事;三能说到做到。
  脑子里不能有功利心
  1999年12月,和孙正义见了第一次面的20多天后,马云和蔡崇信飞到东京,与孙正义重开谈判。
  出人意料的是一见面孙正义就直奔主题:“我们要投资,我们要占30%的股份。”
  马云当即提出了自己的三个条件:一是希望孙正义本人亲自做这个项目;二是希望用软银自己的资金;三是价格问题。对于这三个问题,孙正义的回复是:“我从来不做任何公司的董事,我就做你的顾问吧;我也可以将我自己的基金给你;至于价格我们现在就开始商量。”
  经过一番争论之后,双方达成了一致,软银投资阿里巴巴3000万美元。可是回国后马云却反悔了,他不是嫌钱少了,而是嫌钱太多了。
  马云对孙正义的助手说:“我们只需要足够的钱,2000万美元,太多的钱是坏事。”孙正义的助手立刻跳了起来,这简直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谁会嫌孙正义投钱太多?
  马云当即给孙正义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他说:“希望与孙正义先生手牵手共同闯荡互联网。如果没有缘分合作,那么还会是很好的朋友。”5分钟后,马云就接到了孙正义的回复:“谢谢您给了我一个商业机会。我们一定会使阿里巴巴名扬世界,变成像雅虎一样的网站。”
  最终,孙正义同意了马云的意见,软银投资阿里巴巴2000万美元,阿里巴巴管理团队仍然绝对控股。关于这次风险投资的谈判结果,蔡崇信说,“这是他(孙正义)投资经历中让步最多的一次”。
  为什么到手的钱不要?马云是这样回答的:
  是的,我在赌博,但我只赌自己有把握的事。尽管我以前控制的团队不超过60人,掌握的钱最多只有2000万美元,但2000万美元我管得了,过多的钱就失去了价值,对企业是不利的,所以我不得不反悔。
  所有杰出的企业家都可以不眨眼地做出十几亿元的投资决定,同时又会节省每一分他认为应该节省的钱。正是这种对钱的价值的尊重,才能让投资资金发挥最大的价值。
  关于这个离奇的故事,不断有人问:“真的这么简单?”
  事实就是这么简单!马云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也这样坦承,他还补充说:
  我一直认为不管做任何事,脑子里不能有功利心。一个人脑子里想的是钱的时候,眼睛里全是人民币、港币、美元,全部从嘴巴里喷出来,人家一看就不愿意跟你合作。
  在孙正义提出要帮助阿里巴巴成为“第二个雅虎”时,马云也一再强调:
  阿里巴巴永远坚持一个原则:我们花的是投资人的钱,所以要特别小心。如果今天花的是自己的钱,可以大手大脚。雅虎是今天世界上最小气的公司。而我们每天考虑的也是如何花最少的钱,去做最有效果的事情。
  2000年1月18日,双方正式签约,软银正式向阿里巴巴网站投资2000万美元以拓展其全球业务,同时在日本和韩国建立合资企业。
  曾有分析说,这次2000万美元的融资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并非最明智的选择。因为阿里巴巴当时刚获得高盛大额投资,略显富余,并且当时阿里巴巴的日流量与知名度都在与日俱增,再晚一些引入新的投资者,显然更有利于公司总值的增加。然而,因为欣赏孙正义而甘愿吃点小亏的马云却因此走了大运。从2000年4月起,纳斯达克指数开始暴跌并持续了长达两年的低迷不振状态,这之后所有中国互联网公司都无法得到任何投资,唯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粮草充足,衣食无忧。
  后来马云在谈到与孙正义的合作时说:
  我很荣幸有缘与孙正义先生握手。若是没有这次握手,阿里巴巴和淘宝网的事业不会像今天这样顺利展开,尤其是在我收购雅虎中国的行动中。
  从投资阿里巴巴至今,孙正义一直十分信任我,几乎完全没有干预过企业的相关事务。他和我的理念一样,就是要赢在未来,对阿里巴巴作长期的战略考虑。我常在电话中和他开玩笑,阿里巴巴如果缺钱,我第一个电话肯定打给你。他说,你当然应该打给我啊。
  没想到这样的玩笑却在现实中得到了解释。在我收购雅虎中国的过程中,他主动让出了35亿美元的股份。
  有媒体评价孙正义的行为只是为了套现,但是很明显的是,他投资的阿里巴巴和淘宝网目前都处在飞速发展时期,如果继续投入资金,或者继续持有原来的股份,将可以在今后获得更加丰厚的回报。当时35亿美元的套现,对他而言,根本算不了什么。
  这种感觉,只有我和他才能理解。雅虎、阿里巴巴、孙正义,都将钱押在了未来和信念上面。
  他对我说:“Jack,就是因为要跟你做一辈子的朋友,我才愿意退出。”这句话,在我眼里的价值,远远高出35亿美元!
  在产业最低谷的时候仍然坚定不移地坚持理想的人并不多,孙正义和马云就是这样的人。
  投资者是“娘舅”
  网络经济是依靠风险投资“烧”起来的,因此网络企业老板大多把投资者看作衣食父母。马云却语出惊人:
  1999年阿里巴巴开始融资的时候我就对投资者说,你们固然很重要,但只是我们的娘舅,客户才是阿里巴巴的父母。
  所以我和投资者在一起是最轻松的,就像小孩见舅舅一样,但是见到客户时压力最大,就怕他们抱怨赚不到钱。
  2005年的时候,马云曾宣布,今天已经不是“王志东时代”(指资本主导),资本永远应该听从企业操作者。
  6年来,每一次董事会只要有争论,我就只说一句最简单的话,如果你认为应该这么做,那你来做吧。资本家要投资20家甚至更多的公司,而我一天24小时除了睡觉之外都在想这一件事,我一定比他更懂公司的具体运作。
  2007年,马云在回答“如何处理公司控制权”的问题时再一次强调:
  投资者可以炒我们,我们当然也可以换投资者,这个世界上投资者多得很。关于这个问题,我希望给中国所有的创业者一个声音,投资者是跟着优秀的企业家走的,企业家不能跟着投资者走。所以,即使我只有百分之几的股权,甚至我只有一股或者是两股,我觉得这个公司我还是可以影响的。
  一个可喜的迹象是,马云论述的这一道理,投资者也逐渐能接受了。马云曾经告诉媒体,他和“娘舅”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阿里巴巴的股东大会也是越开越短。
  以前反日情绪非常激烈的时候(有人)问软银跟我们什么关系,我觉得没有关系,孙正义要是控制得了马云那我就不是马云了,其实孙正义(在阿里巴巴)股份是很少的,我们之间永远明白这个道理。我上次讲过这个理论,我是阿里巴巴自己的家长,投资者是娘舅,他只是给一点钱,可以说阿里巴巴这个手术台上我是医生,我自己开刀,所有的投资者都是护士,我要刀他给我刀,都是我决定,任何人都是我的助手。
  同样,在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雅虎以10亿美元入主阿里巴巴,占有阿里巴巴40%的股份以后,阿里巴巴依然没有被控股。这是因为阿里巴巴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创立了一套新的模式。
  事实上收购雅虎是我们自己提出整个模式,我们收购了雅虎,雅虎又在我们的总部占40%的股份、35%的投票权。这个想法是我们自己独创的,华尔街没有这样的模式,全世界也没有听说可以这样收购的。为什么这么做呢?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必须有搜索引擎这样的工具,我们考察了大批搜索引擎后发现只有雅虎合适。一般合作伙伴要选择犯过错误又很聪明的人,所以我们选择好就和雅虎谈。我们想了一个办法:我们收购雅虎中国,而雅虎在阿里巴巴总部必须拥有一些股份,但是这个股份不能控股阿里巴巴,永远不能控股阿里巴巴,也不能操纵阿里巴巴。因为从我们这个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起,我们的使命是使阿里巴巴成为在中国诞生并由中国人创办的全世界公司。因为这个使命,我们股份控制的结构必须改变,不能让任何人控制,所以我们第一天起就控制这样的事情。所以大家猜测是孙正义控股还是杨致远控股,我很负责地告诉大家我不会让任何人控制这家公司。这家公司是中国人在市场经济下创办,并在全世界发展的。
  所以我们的结构非常巧妙。做整个收购获得雅虎投入的全世界看起来不可思议的10亿美元,雅虎的所有资产、所有的品牌和技术折价为7亿美元,这是世界上去年最大的收购案。我们没有聘用顾问公司,因为我们不相信顾问公司,这些公司说的、写的全都对,干起来全是错的。我们也没有请投资银行,我们觉得对就做下去,做一切对的事情,如果加上投资银行这个事情会变得很复杂,所以我们快速地做了这个决定。
  虽然没有掌握控制权,但投资者们还是很高兴的,认为自己选对了投资对象。
  高盛(亚洲)集团林夏茹说:“阿里巴巴是高盛在亚洲开展投资以来的第一家一流的投资对象。”
  软银孙正义也曾说过,“阿里巴巴是来自中国的最具震撼性的互联网成功的典范之一,其强大有效的营运模式和优秀的管理人才使公司在市场中成为企业与企业间(B2B)贸易的先导。我们与阿里巴巴的合作是重要的战略性的举措,我深信阿里巴巴将能凭着软银的全球资源和本地市场经验,体现其领导全球企业与企业间电子商务市场的潜质。”
  在2007年阿里巴巴快要上市的时候,马云接受采访时发表了他对员工、客户、股东三者关系的理解:
  对股东,我尊重他们,我倾听他们,但我会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做;对员工,我倾听,但我会按照我认为对的去做;对于客户,大部分我是跟着客户去走的。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上市后我还是如此,不会因为股市改变方向。美国,杨致远为主;日本,孙正义为主;中国,我为主。这是大家合作的基础,我们是伙伴关系。八年来,我问过所有的投资者,哪个季度让他们失望过?哪个季度我没说到做到?我们每年做的比说的好。
  花别人的钱要比花自己的钱痛苦
  很多人认为,现在互联网讨论最多的是投资者和管理者有矛盾,我们不这么认为。只有管理者去欺骗投资者,投资者不太可能欺骗管理者。投资者给你钱的时候,你记住有一天你一定要还他。这是做人的品质。刚刚创业的时候,我们几乎不打出租车。有一次我们必须打车,一辆桑塔纳过来,所有人头都转过去了,一看夏利过来,马上把手招过去。因为桑塔纳比夏利贵一块多钱。我们今天所花的钱都是投资者的钱,如果有一天花自己的钱的时候,可以大胆地花,所以这两年,我们以小气感到骄傲。
  马云的这种对风险投资的态度,是为投资者所称道的。他把这样的态度也传递给了《赢在中国》的选手,他曾在栏目中点评一位选手时这样说道:
  上市这些想清楚了再说。尤其对VC(风险投资)一定要想清楚了再说,另外一个我觉得你刚才讲的很多的是免费,我的建议:免费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所以尽量不要免费。等你有了钱以后再考虑免费,千万不要跟VC讲我拿了你的钱我去免费,说这样的话VC都是怕的……你每一笔生意必须挣钱,免费不是一个好策略,它付出的代价会非常大。
  要获得风险投资,最好要说怎样去赚钱,而不是说怎样去免费。IDG全球高级总裁兼亚太区总裁熊晓鸽也曾说过,要想获得风险投资,和风险投资者谈判时,不要说什么都不缺,就只是缺钱。风险投资商的工作就是选好苗子“押宝下注”。因而,他们更关心你是否能给他带来更多的利润。
  对于马云和阿里巴巴,孙正义显然是押对宝了。而在孙正义之前,并没有多少人能认识到阿里巴巴的价值。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阿里巴巴只是一个为供应商和采购商牵线搭桥的免费平台,加上初期的马云还没有找到好的赢利模式,所以很少有人会相信阿里巴巴网站能有什么前途。
  但是2002年,马云就证明了阿里巴巴并非只会烧钱。这年年底,阿里巴巴全面实现赢利600万元人民币。2003年,阿里巴巴实现每天营业收入100万元人民币。
  如果我们不相信自己能赚钱,投资者就不会给我们钱,但是投资者的耐心是有限的,他等了3年以后说,你得给我证明看你能赚钱,我2002年就证明给他看,我们赚钱了。
  阿里巴巴赚钱是给风险投资商最好的礼物。有一次,马云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说:
  我从2000年拿到钱,2003年到2004年,融了8000多万美元,(阿里巴巴)4年以内每个季度的业绩报告从来没有一个季度让我的投资者失望过。既然你说到的都做到了,每个季度的董事会开会到后面的报告都一样,你还要说什么?你要钱,人家一定会放在桌子上面。
  2005年,“阿雅”联姻,孙正义让出450万淘宝股份,套现35亿美元,获利颇丰。从这个意义上说,的确应该祝贺那些投资阿里巴巴的风险投资商了。
  阿里巴巴能够走到今天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们没有钱,很多人失败就是因为太有钱了。以前我们没钱时,每花一分钱我们都认认真真考虑,现在我们有钱了还是像没钱时一样花钱,因为我今天花的仍然是风险资本的钱,我们必须为他们负责任,我知道花别人的钱要比花自己的钱更加痛苦,所以我们要一点一滴地把事情做好,这是最重要的。
  传奇的融资经历仅仅是个开始,它还需要传奇的人去续写。从来都是花自己钱的马云,在第一次融资后,更懂得如何花钱。马云说他有几点经验支撑他的整个互联网创业史,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曾经没有钱,正是因为没有钱,所以才要让每一分钱都在脑子里花过,每一分钱都花得物有所值。在马云看来,融资的目的不是学习花钱,而是要学习怎样花钱来做事。
  有所不为
  吸纳风险资金——上市——圈钱——分红。这几乎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共同的轨迹。
  在1999年,阿里巴巴创立的初期,马云曾在一次员工会议上表示:“阿里巴巴要在三年内冲到纳斯达克。”然而,在2000年年底,许多互联网公司争先恐后要去纳斯达克上市的时候,马云突然宣布:短期内,阿里巴巴网站不会上市。
  为此,马云做出了这样的解释:上市并不是终极目标,在网站未有赢利收入前,阿里巴巴网站不打算上市。
  马云这一出乎众人预料的做法,引来了众多评论,有业内人士认为,阿里巴巴取消上市的最根本原因可能是当时美国的科技股表现不佳。还有的人认为,阿里巴巴迟迟没有上市肯定另有隐情,因为以当时阿里巴巴的营收和公司发展来看,资金短缺依然是制约阿里巴巴发展的首要问题。
  然而,马云一一否定了以上说法。他承认阿里巴巴目前仍面临着一些困难,但这些困难和钱没有关系。马云表示,“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人才缺乏。”
  2003年,关于阿里巴巴上市的问题,马云答复说:
  每个人都在问我上市的事情。我最后重申一次,我现在不想上市。我们太年轻了,公司创建才四年,员工的平均年龄才27岁,内功还不够好。但我不是说我绝对不会上市。我的逻辑是,如果今年上市只能支撑10元的股价,而三年后可以达到30元,那为什么不等到三年后呢?
  2004年10月28日,e龙(LONG)在纳斯达克上市交易,融资6210万美元;此前一个月间,财经网站金融界(JRJC)和招聘网站51job(JOBS)先后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交易。在这一年2月17日,阿里巴巴再获8200万美元融资。作为B2B龙头的阿里巴巴,却迟迟没有启动上市程序,马云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关注阿里巴巴的人们又开始胡乱猜测了。
  马云却一点都不急,他解释说:
  我们刚拿到8000多万美元的私募资金,目前公司不追求向其他领域拓展。上市后不可避免地要应付每个季度的报表,它可能会让我们放弃更长远的策略。对眼下的阿里巴巴而言,做大做强比上市更迫切,与其迫于竞争压力和舆论压力被动上市,不如不上市。
  阿里巴巴上市是必然的选择,现在还不打算上市的原因是,马云认为阿里巴巴的潜力才刚刚释放,整体规模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在马云眼里,阿里巴巴一旦上市,必将成为中国甚至亚洲数一数二的互联网企业。
  我知道我们是一定要上市的,但不是现在。未来三到五年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电子商务最鼎盛的时期,对于未来的鼎盛我们不能做怎样的预期,只能说阿里巴巴要面对全球的竞争。我们电子商务筹备7年了,天天在对未来布局,这就是阿里巴巴目前最重要的,因为自己站稳了才能打出去。
  2005年,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的举动又一次引发了人们的猜想。人们认为马云收购雅虎中国目的就是为了上市,雅虎中国不仅给了阿里巴巴经济上的支持,还包括技术层面上的支持。但马云还是认为阿里巴巴上市的时机未到。
  我们要做一家102年的公司,而现在我们才走了6年,公司还很年轻,包括我们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也只有27岁,如果贸然上市,很可能会因为“年轻”而付出不小的代价。
  从业务层面来看,去年中国进出口总额1万亿美元,其中有100万美元通过阿里巴巴实现,目前,中国1300万家企业中,大概700万家是阿里巴巴的客户。也就是说,阿里巴巴目前还不是一家大企业,面临的发展空间很大,同时危机和挑战也很多。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也必须按照自己的规划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而一旦上市,就要对投资者负责,也可能因为我们的年轻而让阿里巴巴太多地受到资本市场的影响,这样对我们的业务发展不太有利。
  我们希望,等到阿里巴巴足够成熟,可以领导投资者之后,再去认真考虑上市的问题。
  马云希望找个好时机上市,因为“我们是满汉全席,不能卖出清汤白菜的价格”。
  从技术层面来说,阿里巴巴已经具备了上市的条件,但上市是一种融资手段,阿里巴巴已经连续赢利3年了,未来5~10年不需追加一分钱投资都可以活得很好;企业发展需要大量金钱的时候再上市,才是健康企业的选择。
  按照马云的说法,阿里巴巴早在2004年就已经按照上市公司的标准进行管理,包括财务报表。公司没有上市,财务报表就没有必要向外界公布,但是阿里巴巴按照上市公司要求制定的财务报表却一直向董事会和投资方公开,“这个报表要精确到一分一厘,如果明天要上市,我们今天就可以拿出公司的财务报表来。”
  上市只是个加油站
  2007年11月6日上午11:26,阿里巴巴B2B公司(1688HK)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以每股174美元(1350港元)挂牌上市,首日收于515美元(395港元),较招股价135港元飙升达193倍。上市所带来的财富效应也使得阿里巴巴市值连升三倍,超过200亿美元,一举超过百度,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包括超额配股权(在首次公开上市中出售比原定发行规模更多的股票)在内,阿里巴巴共筹集到169亿美元。
  阿里巴巴此次出售8589亿股股票,占阿里巴巴B2B业务扩大后股本的17%。其中,75%面向全球投资者,15%面向香港零售投资者,另外10%出售给雅虎。受利好消息的影响,雅虎自身股价也一路飙升。
  上市后,马云这个阿里巴巴创始者的身价自然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人替马云算了一笔账,如果马云将阿里巴巴母公司股份悉数转换为上市公司股份,其身家有可能即时暴涨至逾150亿元人民币。但是显然马云对于这个问题并不感冒,他并不关心这些东西。说到这一次成功上市,马云归功于阿里巴巴的团队,还有就是阿里巴巴的运气。他说:
  成功绝对不是马云一个人的。几千人为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坚持了8年。中国整个互联网的行业和产业中很多B2B和电子商务网站倒下去。我们的时机很好,有时候运气也很重要。我们公司是一家运气很好的公司。我们的成功绝对不是因为我们的勤奋,也不是因为我们聪明。当然我们也勤奋,我们也很聪明。但我们还要运气,我们也付出过代价。当然今天还不能说成功,我们只是在新的一个台阶上。
  马云曾在阿里巴巴创立之初说过要在三年之内冲到纳斯达克。但是直到2006年,虽然阿里巴巴已经走在了整个行业的前头;虽然国内很多网络公司都已纷纷上市,马云却一直以“阿里巴巴的潜力才刚刚释放,整体规模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为理由拒绝上市。早在2003年马云就说:
  我们的互联网公司不会在国际上丢脸,我本人希望大家早些上市。但阿里巴巴在近期没有打算上市,阿里巴巴太年轻,才4岁,员工平均年龄只有27岁,对一个年轻公司上市,我个人没有把握,而且阿里巴巴现在赢利非常好。公司就像结婚一样,好不容易有了好日子,生个孩子又苦了。所以我们打算结婚后过几天好日子。今天我觉得我们自己的内功还有待加强。我向往着上市,并没有不屑一顾。
  那么,为什么在2007年阿里巴巴又决定上市了呢?
  “今天阿里巴巴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大,淘宝占有率越来越大,支付宝占有率也越来越大。”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已初步发展了,“好日子”过上了,马云决定开始上市,马云认为“只有产业链建立完善起来后,才会让电子商务得到长期的发展。”为了企业建立产业链进行融资,上市是一个好的选择。
  从外部条件来说,马云认为阿里巴巴上市赶上了一个很好的时机,即“2009年,中国的电子商务环境开始成熟,此前则可能仍旧在高速成长中。”马云把2009年之前的几年称作“为电子商务打基础的阶段”。而另有分析认为,2008年奥运前后这一段时间全球资本市场都会大好,很多企业都想赶在这一时机上市,提高自身市场评估值。阿里巴巴显然也想赶搭奥运之前资本市场大好的顺风车,谋求在2009年有更好的发展,所以决定上市“加油”。
  虽然阿里巴巴在营收上暂时没有什么问题,但从长期来看,它还是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的。受中国中小企业数量的影响,阿里巴巴的收入爆发性发展时期已过,而淘宝的C2C模式不但没有给马云带来收入,还在不断烧钱。中国雅虎的季度亏损也以亿计,这些都直接对阿里巴巴产生消极影响。从这层原因来看,阿里巴巴通过上市来解决这两项业务的融资问题合乎情理。阿里巴巴把B2B业务IPO(initialpublicofferings,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简称),一方面可以从股市上融资填补其他业务的亏损,和股民分摊政策性风险,另一方面还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流动资金链。从这些方面来看,阿里巴巴上市显然是一招妙棋。
  面对上市取得的巨大成功,马云头脑很清醒,他说:
  上市只是一个加油站,目的是为了走得更远。
  马云认为阿里巴巴上市最大意义在于获得一个持续融资的机会,重建一个与投资者、利益相关者分享回报的利益机制。
  此次上市不仅为阿里巴巴加满了资本的“油”,而且也为阿里巴巴拉拢了不少将才。阿里巴巴上市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了不少人才,包括百安居中国区总裁卫哲、沃尔玛全球执行副总裁崔仁甫和长江商学院教授曾鸣等人。如今,外经贸部前副部长龙永图和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出任阿里巴巴上市公司独董,这也有助于阿里巴巴加速国际化进程。
  现任阿里巴巴B2B公司CEO的卫哲表示:“阿里巴巴并不是上市以后才开始走国际化道路的。阿里巴巴从第一天开始就是国际化,国际化体现在三个方面,投资者是不是国际化,管理是不是国际化,业务投资来源是不是国际化。这三点阿里巴巴诞生的时候就具备了。所以我想说阿里巴巴上市并不是开始国际化,而是要加速国际化的发展,这是我们上市的主要目的。”
  可以为卫哲的话题提供例证的是,2007年4月阿里巴巴已在香港成立了客户服务中心和消费中心,并宣布很快将进入中国台湾地区。此外,阿里巴巴还在日内瓦设立欧洲总部,将以前以中国商品出口为主的电子商务模式发展成真正实现国际贸易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这些举措,使阿里巴巴有望成为融入世界顶级企业圈的中国企业。
  阿里巴巴这次上市募集到的资金,60%将用于战略收购,主要面向三大方向:(1)用于提高用户价值的新技术;(2)拥有其他客户资源的新平台;(3)能与目前阿里巴巴B2B产生协同效应的电子商务应用,为现有用户提供更多的电子商务应用。
第6章 大多数客户都是懒人——马云论客户关系管理
  今天我们对C2C是大胆尝试,很多客户跟我们一起为淘宝的发展努力,我们花出的是时间和金钱,他们应该得到免费服务,因为培养电子商务市场除了我们努力之外还有客户的努力。我们希望通过三年免费服务了解客户的需要。所以淘宝没有压力,所有淘宝人都明白一点好好做好服务,三年以内不要考虑赚钱问题,总之要考虑怎么(样)让客户开心。
  培育市场就得“用蚊香熏”
  马云认为,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得“用蚊香熏”,即不要急于求成,要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所以,马云提倡让中小企业先从最简单的业务切入电子商务,而后逐渐深入,认识其好处,进而喜欢上它,使用它。阿里巴巴推出的大多数服务之所以免费,目的就是降低中小企业电子商务门槛。
  大企业买得起别墅,就用美国套路;中小企业买不起别墅,阿里巴巴为它们建两居室。
  2003年,阿里巴巴创办淘宝网,当年7月对淘宝注资1亿元,2004年7月再次对淘宝网注资35亿元。从创立伊始,淘宝对所有的商户实行免费。
  2005年10月20日,阿里巴巴旗下公司淘宝网在北京宣布,从即日起,淘宝将继续免费3年。马云解释淘宝网后来居上的原因时说道:“除了与淘宝提供的本土化服务有关之外,也与淘宝免费政策有关。”
  阿里巴巴最初通过提供免费服务来滚雪球,大规模地吸收会员实现“人头经济”,它寄希望于会员成规模后,所汇集的大量供求信息形成一个大型的交易平台,最后演变成交易中间商,为交易双方提供场所及信息,收取中介费或服务费。
  在淘宝网刚成立时,马云这样说明实施免费政策的目的:
  今天我们对C2C是大胆尝试,很多客户跟我们一起为淘宝的发展努力,我们花出的是时间和金钱,他们应该得到免费服务,因为培养电子商务市场除了我们努力之外还有客户的努力。我们希望通过3年免费服务了解客户的需要。所以淘宝没有压力,所有淘宝人都明白一点:好好做好服务,3年以内不要考虑赚钱问题,要考虑怎么让客户开心。
  如今淘宝的成交金额一路攀升,但淘宝网对于阿里巴巴而言仍是一个“烧钱机器”,还未对阿里巴巴的营收做出贡献。虽然淘宝短期内不可能实现盈利,不过由于阿里巴巴集团是国内现金收入最高、赢利能力最强的互联网公司,资金等各方面实力有充分保障。它在B2B领域赚取的利润使得它能够养得起“淘宝”这个目前只会花钱的“孩子”。
  “淘宝还是个孩子,虽有发展空间,但现在重要的是培育。”马云这样说。
  这一免费政策从一开始就颇见成效。有些用户为了逃避eBay易趣的成交费,在eBay易趣发现所需货物后,并没有用eBay易趣的安付通支付,而是选择了淘宝的支付宝,这使有些eBay易趣用户实际上成为淘宝用户。
  淘宝如今的免费模式其实是对阿里巴巴模式的复制。阿里巴巴网站在收费之前,也经历了长达3年的免费期。听听马云是如何解释淘宝模式和阿里巴巴模式的渊源:
  阿里巴巴到现在(2005年)为止,快到6年了,我们一贯的战略战术是前三年免费,从1999年成立,到2000年我们一直在准备。今天淘宝完全可以收费,我收到太多的电话和Email,他们都问什么时候淘宝收费。这是一个承诺的事,所以阿里巴巴一贯以来前三年免费,为什么免费?我有这样几个原因,我觉得一个公司要想赚钱,就是要先让客户赚钱。每一个销售人员加入阿里巴巴我至少花两个小时跟大家做交流,阿里巴巴有2500名员工,我都交流过。
  ****************
  那时候,阿里巴巴是花投资者的钱,心里只有对美好未来的信心;淘宝现在烧的钱一部分来自阿里巴巴的盈利,另一部分也来自投资者,同样基于对未来的信心,因为阿里巴巴就是一个例子。
  ****************
  淘宝还会继续坚持免费,现在还是收小钱的时候,还是跑马圈地的时候,阿里巴巴不急。
  虽然培育市场需要很大的耐心及投资,但马云相信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因而培育市场的花费是值得的。
  中国电子商务没有发展起来,主要是环境原因。不过现在比前几年好多了,现在已经不用证明能不能活下去,而是证明市场有多大。
  网上交易平台的关键是客户和人气。以“免费”降低会员准入门槛,能吸引更多的企业登录淘宝平台注册成为用户,这样便可以汇聚商流,活跃市场。而会员在浏览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信息流和创造无限商机。这样,免费会员制为阿里巴巴吸引到了其主要客户群——中小企业,而网站的高人气也会让这些客户认识到与参与网上交易市场所能带来的效益相比,在企业间电子商务方面的那点投入是微不足道的,从而心甘情愿地接受电子商务。
  要相信客户都是懒人
  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后,外界一直盛传马云可能会大举裁员,因为无论是从哪一方面来看,雅虎的员工要融入阿里巴巴的文化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在当时,猎头公司频繁出没,有的员工甚至一天接到好几个猎头电话。
  就在这种“内忧外患”之下,马云召开了一次和原雅虎中国员工的正式见面会,他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后来在网络中广为流传。
  世界上很多非常聪明并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无法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受到了错误的教育,他们养成了勤劳的恶习。很多人都记得爱迪生说的那句话吧: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并且被这句话误导了一生。勤勤恳恳地奋斗,最终却碌碌无为。其实爱迪生是因为懒得想他成功的真正原因,所以就编了这句话来误导我们。
  很多人可能认为我是在胡说八道,好,让我用100个例子来证实你们的错误吧!事实胜于雄辩。
  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比尔·盖茨,他是个程序员,懒得读书,他就退学了。他又懒得记那些复杂的DOS命令,于是,他就编了个图形的界面程序,叫什么来着?我忘了,懒得记这些东西。于是,全世界的电脑都长着相同的脸,而他也成了世界首富。
  世界上最值钱的品牌,可口可乐。他的老板更懒,尽管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巴西的咖啡香味浓郁,但他实在太懒了。弄点儿糖精加上凉水,装瓶就卖。于是全世界有人的地方,大家都在喝那种像血一样的液体。
  世界上最好的足球运动员,罗纳尔多,他在场上连动都懒得动,就在对方的门前站着。等球砸到他的时候,踢一脚。这就是全世界身价最高的运动员了。有的人说,他带球的速度快得惊人,那是废话,别人一场跑90分钟,他就跑15秒,当然要快些了。
  世界上最厉害的餐饮企业,麦当劳。他的老板也是懒得出奇,懒得学习法国大餐的精美,懒得掌握中餐的复杂技巧。弄两片破面包夹块牛肉就卖,结果全世界都能看到那个M的标志。必胜客的老板,懒得把馅饼的馅装进去,直接撒在发面饼上边就卖,结果大家管那叫Pizza,比10张馅饼还贵。
  还有更聪明的懒人:
  懒得爬楼,于是他们发明了电梯;
  懒得走路,于是他们制造出汽车、火车和飞机;
  懒得一个一个地杀人,于是他们发明了原子弹;
  懒得每次去计算,于是他们发明了数学公式;
  懒得出去听音乐会,于是他们发明了唱片、磁带和CD;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都懒得再说了。
  还有那句废话也要提一下,生命在于运动,你见过哪个运动员长寿了?世界上最长寿的人还不是那些连肉都懒得吃的和尚?
  如果没有这些懒人,我们现在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我都懒得想!
  人是这样,动物也如此。世界上最长寿的动物叫乌龟,他们一辈子几乎不怎么动,就趴在那里,结果能活1000年。他们懒得走,但和勤劳好动的兔子赛跑,谁赢了?牛最勤劳,结果人们给它吃草,却还要挤它的奶。熊猫傻了吧唧的,什么也不干,抱着根竹子能啃一天,人们亲昵地称它为“国宝”。
  回到我们的工作中,看看你公司里每天最早来最晚走,一天像发条一样忙个不停的人,他是不是工资最低的?那个每天游手好闲,没事就发呆的家伙,是不是工资最高,据说还有不少公司的股票呢!
  我以上所举的例子,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这个世界实际上是靠懒人来支撑的。世界如此精彩都是拜懒人所赐。现在你应该知道你不成功的主要原因了吧!
  懒不是傻懒,如果你想少干,就要想出懒的方法。要懒出风格,懒出境界。像我从小就懒,连肉都懒得长,这就是境界。
  马云给雅虎员工上的这一课,旨在宣扬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由于雅虎作为一家跨国公司,其员工是非常为之骄傲的,而现在,雅虎中国被阿里巴巴这个当时未上市公司所收购,部分雅虎员工难以接受这一事实。于是马云就用了这么一种非常幽默的方式,来告诉雅虎中国员工在以后工作中要根据客户的需求改变方法。阿里巴巴认为“客户是懒人”,于是规定了要以“客户第一”,替客户着想,这是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雅虎中国的员工必须要认同这一文化,以顾客为导向。
  虽然大学教师出身,但马云的电脑知识非常有限。然而他很自信:正因为自己不懂得技术,反而使阿里巴巴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且越来越快。
  计算机我到现在为止只会做两件事,收发电子邮件还有浏览,其他我没有了,我真不懂,我连在网上看VCD也不会,电脑打开我就特别烦,拷贝也不会弄的,我就告诉我们的工程师,你们是为我服务的,技术是为人服务的,人不能为技术服务,再好的技术如果不管用,瞎掰,扔了,所以我们的网站为什么那么受欢迎?那么受普通企业家的欢迎,原因是,我大概做了一年左右的质量管理员,就是他们写的任何程序我要试试看,如果我发现不会用,赶紧扔了,我说80%的人跟我一样蠢,不会用的。
  正是由于马云自己不懂网络技术,因此,每次做出来的程序,都经过“马云测试”,大大简化了阿里巴巴网站中各种功能的使用方法。
  我不想看说明书,也不希望你告诉我该怎么用。我只要点击,打开浏览器,看到需要的东西,我就点。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你就有麻烦了。即使在后来,使用淘宝和支付宝这些网站时,我也是个测试者。我和淘宝的总经理打赌,随便在路上找10个人做测试,如果有任何顾客说,他对使用网站有问题,那么你就会被惩罚,如果大家都能使用,完全没有问题,那么你就有奖励。所以这个测试是确保每一个普通人都能使用网站,不会有任何问题,只要进入,然后点击就行了。
  因为我说的话代表世界上80%不懂技术的人。他们做完测试,我就进去用,我不想看说明书,如果我不会用就扔掉。
  这也使得阿里巴巴网站推出的产品服务非常简单,包括后来的淘宝网、支付宝都是一样。
  马云希望将电子商务变得像自来水一样方便,“随手一拧就是”。为了方便客户进行整个电子商务的操作,马云收购雅虎中国,完成了信息流建设;与中国邮政合作,完成物流方面的建设;与银行合作,并推出支付宝,努力解决资金流的问题。
  客户大部分时间是错的
  我经常跟员工交流一个故事,这里有我对企业的了解。杭州有一个很有名的饭店,在杭州、上海、南京、北京开的饭店很多都需要提前几天甚至是一个星期预订座位,6年前我到这个饭店去,这个饭店还没有几张桌子,我点好菜后在那儿等,过了5分钟,经理来了说,“先生,你的菜再重新点吧。”我说,“怎么了?”他说,“你的菜点错了,你点了四个汤一个菜。你回去的时候,一定说饭店不好,菜不好,实际上是你菜点得不好,我们有很多好菜,应该点四个菜一个汤。”我觉得这个饭店很有意思,为客人着想,不会像人家看见有客人来,就说龙虾怎么好,甲鱼也不错。他会对你讲没必要点这么多,两个人点这些就行了,不够再点。你会感觉他为客户着想,客户满意了,他才会成功。如果客户不满意,就是你不成功。
  有的时候我们公司奉行“客户永远是对的”这一原则,但是有时候客户是错的,他们不知道你们在干什么,你们是企业家,明白自己在干什么。阿里巴巴是一个商务服务公司,帮助大家在网上达成合作。所以我对电子商务的交易就是这么一句话概括:“它是一个工具,不是炸弹,使用这个工具,它能帮你把你的产品推广到全国、全世界,它能帮你在网站上收集其他人的信息,它能帮你加强内部的管理和调节。”
  马云认为,遵循“客户永远是对的”这一原则,要在客户完全明白清楚自己要什么的前提下才是正确的,企业只是充当了一个工具或渠道的作用来向客户提供产品。然而客户往往并不知道他们真正想要什么。更多时候,客户的直观表述是:更多、更便宜(More&LowPrice),如果仍然听从“客户永远是对的”,往往会失去客户,且不知道为什么失去。所以,每个人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一千个导演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客户在接受调研时也会有一些无意识的掩饰在里面,有时候,客户也并不知道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因而,想依靠调研去读懂客户的心是行不通的。
  可口可乐改革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尽管调研表明客户更喜欢新可口可乐的味道,但是当可口可乐公司真的开始用新口味的可乐代替了传统可口可乐时,却因为忽略了客户多年来对传统可口可乐的情感而导致了失败:众多的消费者上街游行示威抵制新口味的可乐。最后可口可乐公司不得不对此进行道歉,并换回传统可口可乐的口味。
  马云完全明白这一点,因而他对客户也实行了一种战略,即“271”战略。
  我们现在实行内部“271”战略,20%是优秀员工,70%是不错的员工,10%的员工是必须淘汰掉的。我对客户也要实行“271”战略,有10%的客户每年一定要淘汰掉的。比如说我是医生,你是病人,你来看病。我开了一个药方,他药买回去,往家里面一放不吃药,我也没有办法。
  帮助客户站起来走路
  在中国做电子商务的人必须要站起来走路,而不能老是手拉着手,老是手拉着手就要完蛋。我们跟市场的关系是要手够得着,我们与用户的关系是要他们自己站起来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才会感谢你的帮助。
  阿里巴巴与客户之间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马云认为应该是这样的:教客户钓鱼,而不是给客户鱼。
  电子商务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它不是一个投机行为,它是一个投资行为,它就像你学英文一样,不是你交了钱就能懂英文的,你交了钱还得去努力,还得去学。10年以后,20年以后,30年以后,中国所有的企业都会在网上做生意,全世界的大部分企业的行为都在网络上面,所以你今天在网络上投几千、几百块钱都会让你受益匪浅。请你们记住:电子商务是每个商人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
  马云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非常有信心,他认为:今天大家离不开网络新闻,明天大家做生意一定离不开网络,阿里巴巴也会帮助大家在网络上面能够挣更多的钱。所以他劝厂商都去上网,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我给大家一个建议,我希望5年以后,我再到这里讲电子商务,可能不会有多少人有兴趣了。五年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怀疑电子商务。就像15年以前,我跟家里人讲,以后彩色电视机将是家家户户都有的,他们还不相信。我在海外看到了太多这样的趋势。你要记住,在工业时代的时候,企业规模越大,银行贷款越多,你越有可能在海外开拓市场。而现在,我们的机会是均等的。在这里面,我们最快地掌握技能,你就会有收获。我号召大家去使用网络,对中国也好,对你也好,对你的企业也好,未来的十年,如果你不懂网络,或者电子商务的话,你的企业一定会很麻烦的。但我不敢说你的企业一定会死,因为它(只)是一个工具。
  ****************
  电子商务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商人,我们该赚钱因为我们提供工具,但(如果)让我们做工具的人发了大财,而使用工具的人还糊里糊涂,这是不正常的。所谓新经济,就是传统企业利用好网络这个工具,去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使其成几十倍地增长,这才是真的新经济的到来。今天新旧经济是两张皮。
  阿里巴巴学院的成立同样体现了马云的“授人以渔,帮助客户站起来走”的理念。
  2004年9月10日,阿里巴巴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英国亨利商学院联合成立“阿里巴巴学院”。该学院成立的宗旨是“把电子商务还给商人”。帮助中小企业和广大网商真正掌握并成功运用电子商务理念和电子商务平台,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目前国内商学院提供的都是学院式培训,对中小企业帮助不大。而阿里巴巴学院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训客户,强化他们的电子商务知识,包括做出口贸易的政策法规的培训;二是培养阿里巴巴内部员工,提升其业务能力。“与目前的MBA和麦肯锡式的培训和服务体系不同,阿里巴巴学院更讲究实用。”马云这样评价阿里巴巴学院。
  阿里巴巴学院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不仅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亨利商学院,还有沃顿商学院、伦敦商学院、哈佛商学院等世界知名商学院及国内的北大、清华等高校。阿里巴巴学院正在与他们商议互换教师和教育场所。
  阿里巴巴学院成立的当天正好是阿里巴巴成立5周年。马云为此大发感慨,他说:
  阿里巴巴创业团队从1995年开始创业至今积累了许多经验,尤其是从客户身上总结了成千上万的案例,如果将这些案例与中国的中小企业分享,将是对中国中小民营企业的极大推动。
  我有点儿遗憾,我去年跟我的同事在讲,我们收到很多简历,都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他们都想加入阿里巴巴,我看他们简历的观点是哭笑不得,他们不懂还能讲两句,如果一操作的话那太肤浅,我翻了一些教材,很多的教材都是基于美国最早的那一套思路,基本上都是西方的思路。
  现在的电子商务是彻底的、新的事物,我觉得有机会是不是要和大学的教授、学者们探讨一下什么是真正的电子商务,其实电子商务的研究我觉得今后会成为一个新的课题,计算机软件当中电子商务是一个组成部分,很多的人用软件都是希望从事商务,电子商务是一个很好的运用手段。
  遗憾的是到很多大学里面去,很多的人问电子商务的问题,我觉得对不上号,他们很努力,如果学了4年之后发现跟真正的电子商务有很大的距离这是很遗憾的。美国也有很多的大学对我们国家的电子商务进行研究,哈佛第一次来给我们企业写案例的时候,他们派了一大帮人来,第一次派了六七个人来,我觉得他们脑子一定有一个概念,你们公司走到今天为什么这么成功,这碗水已经满了,我给他们讲什么他们不听,他们觉得一定是这样,他们写了案例以后他们说这就是你们公司,我说不是,他们说是的,然后写下来了,然后很多的大学研究阿里巴巴的案例,研究了4年。
  每一年哈佛在研究阿里巴巴案例时,都认定阿里巴巴第二年会死掉,研究人员还特地将阿里巴巴与另外一家企业作比较,然后认为阿里巴巴一定垮掉,那家公司一定活下来。事实是,最后活下来的是阿里巴巴,拿来做对比的这家公司却死掉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马云认为这是由于国外对阿里巴巴模式的偏见和对中国国情的不了解,使得他们在分析时出现了较大的偏差。而在中国学校里,学生们学到的电子商务都是国外的模式,也就更不可能为中国的电子商务服务,因此马云说:
  很奇怪的一个现象,我认为电子商务和信息时代整个产业的变化是彻底地被一个工业时代很多的东西颠覆了,作为企业我们没有时间研究,因为企业没有时间去学习、思考,因为我们不断往前走,如果我们对这些东西不进行研究、不进行学习、不进行了解的话是很大的浪费,同时对很多大专院校培养学生也是不利的。
  我们的学生很聪明的,但是跟实践是脱钩的,尤其电子商务是一个非常新的课题,这个课题如何在未来发展,我希望能跟大专院校的学者通力合作。
  我们去年、前年甚至想买一家招聘网站公司,因为阿里巴巴有800多万的注册会员,绝大部分的企业向我们要的除了是商业信息之外,他们还希望阿里巴巴帮他们招更多电子商务的人才,因为大学的电子商务人才毕业以后他们都不要。
  中小企业的需求是招电子商务人才,所以我们成立阿里巴巴学院,我们帮助工厂招聘、培训一些人才。电子商务专业的人如果真正能够帮助中小企业,那供需双方都能平衡了。
  马云的另一个意图是,阿里巴巴学院这个平台给中国中小企业主提供了学习与提升能力的机会,他们必将成为阿里巴巴的忠实商户。“这些中小企业主就好比一个个小湖,我们把它们一个个围起来,最后形成一个‘阿里海’。”马云如是说。
  一块布理论
  为什么提出一块布理论?是我要向海尔学习。我举了个例子,一块布就是海尔,我妈其实从来没有买过电器,但是她说我要买海尔的电器,空调,为什么?我说海尔要比别人贵,而且不见得它的质量就好,现在的电器,空调、冰箱都差不多的,为什么你要买?她说我要买,她说他们到家装空调会带一块布把这个地擦干净,我说这块布要贵10%,这块布擦的不是你们家地板,擦的不是你们家的机器,擦的是客户的心。
  在服务上,海尔的“国际星级一条龙”服务,不仅在产品设计、制造购买、上门设计、上门安装、回访、维修等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制度、规范与质量标准,甚至细致到上门服务时先套上一付脚套,以免弄脏消费者家中的地板,安装空调时先把沙发、家具用布蒙上,服务完毕再用抹布把电器擦得干干净净、自带矿泉水不喝用户一口水、不抽用户一支烟,临走时还把地打扫得干干净净,并请用户在服务卡上对服务进行打分,海尔服务中的每一细微之处都是“真诚”这一核心价值的无言而生动的体现。马云所要向海尔学习的就是海尔这种为顾客服务的精神。
  我们那时候要用一块布赢一块钱,在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在挖空心思赚客户钱的时候,我们的想法是反正我们赚不到钱,所以挖空心思帮助客户成功,这是我们当时的出发点。所以服务的意识在2001、2002年深入地放到阿里巴巴(人)的脑子里面,直到今天我们阿里巴巴的六大价值观第一条就是客户第一。客户第一表现为一个重要的形式,我们公司组织结构图倒过来。而一般是正三角形,上面是CEO,下面是副总经理,然后是部门经理,然后是员工,然后是客户,都是这样做的。
  在阿里巴巴,“客户第一”处于阿里巴巴价值观的顶层,其内容就是要求企业以高质量的优质服务来赢得客户的信赖。关于客户第一,阿里巴巴的阐述是:客户是衣食父母。无论何种状况,始终微笑面对客户,体现尊重和诚意。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用客户喜欢的方式对待客户。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使客户资源的利用最优化。平衡好客户需求和公司利益,寻求并取得双赢。
  优质服务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成功品牌中最重要的可持续性的差异优势。产品是容易被竞争者仿造的,而服务则因为依靠了组织文化和员工的态度,因而很难被竞争者所模仿。超过六成以上的消费者是因为服务行业的服务水平低或不满意而放弃曾经选择过的品牌(商家)。但如果商家能及时处理好各类投诉,就能挽留住不少顾客。
  “客户第一”这个理念请大家一定要记住。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是这么讲的,但未必所有公司都这么做,包括阿里巴巴也这样。今天阿里巴巴的员工已经达到2500名,我们不能保证每个员工都能够把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但是我们训练的时候就是必须要这样。我们觉得什么是最好的销售人员这个也值得跟大家分享。所有阿里巴巴的销售人员必须回杭州总部,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习、训练,主要的学习训练不是销售技能,学习的是价值观、使命感。我跟他们都讲过这个道理,我说一个销售员脑子里面想的都是钱的时候,这个眼睛是美元,这个眼睛是港币,讲话全是人民币。
  脑子里想的都是钱的时候你连写字楼都进不去,你发现写字楼里面很多条子写什么?谢绝销售。而且销售人员绝大部分都穿得差不多的。保安马上能够给你领出去,因为你脑子里想的都是如何赚别人的钱,如果你觉得我这个产品是帮助客户成功,帮助别人成功,这个产品对别人有用,那你的自信心会很强。绝大多数做生意的人想人家口袋里面5块钱,看到张三口袋里面5块钱他想怎么把这个钱弄到我口袋里面。几乎所有人都这么想,而你希望成就一个伟大企业,希望企业做成像海尔、海信,像GE、IBM、微软这样的企业,你要想的是如何用我的产品帮助客户将口袋里面5块钱变成四五十块钱,然后从多出来的钱里面拿到我要的四五块钱。
  “客户第一”是把阿里巴巴的具体业务与马云定下的远大目标联系起来的点。在公司和产品设计方面,它是一个需要贯彻的原则。而在业务层面,所有阿里巴巴的服务都将围绕着这一原则展开,因为这样的服务往往能增加客户满意度。这种优势,在有竞争对手的时候,往往是客户选择阿里巴巴的重要指标。
  为了确保这一原则的落实,马云非常重视执行力度。
  很多企业说归说,做归做,阿里巴巴也说,但我们有一个铁的纪律,就是如果违背这一条,不管他是谁,他都得离开这个公司。我们在这个里面开除过好几个,那时候我们一个月的营业额最多也就十几万元,我记得我们开除过一个人,虽然他那个月营业额八万块钱,还是得开除他,没有办法。我们说你业绩可以不好,但是违背价值观是一定要开掉的,不管他是谁,而且这是一个天条。
  到了2004年,阿里巴巴已经做到了国内第一,甚至是国际上的B2B领域的第一,很多人都会认为阿里巴巴已经完全有能力上市了,但是马云认为阿里巴巴上市的时机还没到来,他这样解释说:
  我们现在不急于上市,因为我们还要做得更加完善,把客户服务得更好。
  在未来3年,我们有3个目标,其中一条是“成为中国客户最满意的公司”。我们从流程到战略制定都围绕“客户第一”的原则,为此,我们今年把九大价值观的第9条:“尊重与服务”改为“客户第一”,提升为第一条价值。
  WorkatAlibaba
  2007年,当阿里巴巴公司即将上市的时候,马云接受采访,说到他的下一个目标。
  我们整个发展战略是从“MeetatAlibaba”走向“WorkatAlibaba”。“MeetatAlibaba”指买卖在阿里巴巴,而今后是“WorkatAlibaba”,即帮助中小企业借助阿里巴巴这个平台得到生存、成长、发展。比如,支付宝现在和银行合作,开始给中小企业安排贷款,就是试图解决中小企业缺乏发展资金的问题。
  阿里软件和支付宝会成为两个跨公司的平台,底层是软件、支付,上面是B2B、B2C和C2C。
  将来具体还会有什么业务,现在不可能想得太透彻,这要看公司的造化和竞争环境,还有中国和全世界发生的变化。8年前,我们根本想不到阿里巴巴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早在阿里巴巴成立5周年的时候,马云提出的未来5年愿景,是从“MeetatAlibaba”升级为“WorkatAlibaba”。在MeetatAlibaba阶段,买卖双方只是在线上寻找信息,具体的交易过程,如谈判、付款等过程,都是在线下实现的;WorkatAlibaba则要把尽可能多的交易过程移到线上来,这要涉及物流和资金流的便利性。阿里巴巴B2B公司CEO卫哲表示,物流和资金流都会利用现有的平台来做。
  阿里巴巴集团的扩展史,概括起来就是马云打造全球电子商务产业链的一个实践旅程。继1999年马云和他的团队在中国杭州发布了首个网上贸易市场“阿里巴巴在线”(B2B)之后,2003年5月又推出个人电子商务网站——淘宝网(C2C),并建立了中小企业和个人的电子商务诚信记录,在中国首次创建了电子商务诚信体系。2003年10月,阿里巴巴又首开先河,推出在线支付系统——支付宝,解决了电子商务的又一大难题。此后,马云又意识到搜索对于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性,2005年8月阿里巴巴与雅虎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接手了雅虎中国的业务。2007年1月,阿里巴巴建立了企业软件服务公司——阿里软件,为中小企业提供软件管理服务,使得距离实现“WorkatAlibaba”的梦想越来越近。
  但阿里巴巴前进的道路并未就此停止。在2007年阿里巴巴网商大会上,马云表示:我们决定在未来几年内在产业链上做重大的改革,将投资100亿元建立电子商务产业链。
  马云说:“与上一个5年不同,在新的5年,我们的调整已经开始。”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金建杭这样解释这一调整:“现在,我们认为这种转变已经进行到中场,电子商务正在经历从最初的信息流、资金流向整体产业整合阶段过渡。电子商务将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将在企业的信息、资金、管理等各个流程环节发挥作用,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产业链进行一次新的革命性调整。”
  为了解决资金流的问题,阿里巴巴和银行进行了合作。
  由于我国和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银行与企业之间缺乏信息沟通,导致中小企业往往由于无法提供信用凭证、找不到合适的担保人而未能贷到急需资金。因而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发展中最难突破的怪圈之一。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阿里巴巴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开发了“e贷通”项目,组织搭建了一种崭新的银企关系。
  2007年6月9日,“e贷通”首次放贷活动举行。当天,阿里巴巴的4家网商,仅仅依靠“网络诚信度”,破天荒地获得了中国建设银行“e贷通”的120万元贷款。这是国内第一批以企业网络诚信度为重要依据的无抵押贷款。
  这4家企业均为阿里巴巴的诚信通会员,均为百人以下的小企业。它们自身的实力比较薄弱,无法提供全额抵押或担保,而且这些企业的财务报表不符合传统贷款的审核要求,在此之前也不是一般银行的贷款目标对策。
  如今,这些中小企业再不会被银行拒之门外了,它们可以凭借自身的网络交易信用向中国建设银行申请贷款。
  “e贷通”是一个针对小企业贷款的最新平台,其操作突破了银行传统信贷模式,以企业诚信度为发放贷款的依据,主要面向阿里巴巴的“诚信通”及“中国供应商”会员展开。由于一些中小企业在阿里巴巴的交易和诚信记录较好地反映企业以前和现在的订单情况、交货率和客户满意度,因此成为银行贷款的主要依据。上述会员只需报名并按要求填写真实资料,其资料即可通过流程递送给中国建设银行进行受理。
  这种信贷运作方式很灵活,因此阿里巴巴和中国建设银行商定一旦条件成熟后将在网络实现全部流程。中国建设银行还计划联手阿里巴巴进一步探索网络联保模式,解决小企业担保难的问题。
  阿里巴巴副总裁彭翼捷介绍说:“阿里巴巴持续4年以上对‘诚信通’会员企业信用进行记录和监督,利用丰富的电子商务经验打造了一条贷前、贷中、贷后封闭的资金链条,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银行筛选优质企业的成本。”
  中国建设银行首席风险官朱小黄在首批“e贷通”贷款发放时也说道:“阿里巴巴所做的这一切,既有助于打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又以交易平台优势帮助银行获得相应风险控制,弱化银行贷款中风险和成本约束。”
  当然,“WorkatAlibaba”不仅是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流问题,还要帮助他们解决其他管理问题。2007年1月成立的“阿里软件”,目的是向中小企业提供在线软件服务,即SAAS模式(SoftwareasaService)。“阿里软件”总裁王涛称,“阿里软件”要成为一家“数据银行”,中小企业将数据存在“阿里软件”,由“阿里软件”提供各种服务,中小企业出租金即可。
  设立“阿里软件”,阿里巴巴是希望中小企业把营销后的环节如客户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等,也放在阿里巴巴流程里。这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后5年战略——“WorkatAlibaba”的重要部分。
第7章 只要普通人才——马云论人才选拔与任用
  进我们公司有一个月的专门培训,从第一天起,我们说的就是共同的价值观、团队精神。我们要告诉刚来的员工,所有的人都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人在一起,做件不平凡的事。如果你认为你是“精英”,请你离开我们。
  不给任何人许诺
  阿里巴巴公司不承诺任何人加入阿里巴巴会升官发财,因为升官发财、股票这些东西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但是我会承诺你在我们公司一定会很倒霉,很冤枉,干得很好领导还是不喜欢你,这些东西我都能承诺,但是你经历这些后你出去一定满怀信心,可以自己创业,可以在任何一家公司做好,你会想:“因为我阿里巴巴都待过,还怕你这样的公司?”
  在招揽人才的时候,马云并没有给应聘者过多的许诺。
  我唯一能许诺的是4年人间的痛苦、委屈、不理解、难以沟通和失败的努力,那才是你们真正的财富。
  在马云看来,在阿里巴巴工作的人必须都是有梦想的人,因为只有把工作当作一种深造和学习来对待,才是创业型企业所应该具备的素质。
  马云这样阐述他对人才的认识:
  21世纪什么最重要?我觉得是人才。
  对阿里巴巴来讲,期权、钱都无法和人才相比。员工是公司最好的财富,有共同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员工是最大的财富,今天银行利息是2个百分点,如果把这个钱投在员工身上,让他们得到培训,那么员工创造的财富远远不止2个百分点。
  马云说,许多人认为专家很重要,中层管理人才很重要,但是他们往往忘记普通的员工,普通员工对企业来说更重要。他举了这样的例子:
  我们家保姆,我给她1200元,杭州市场价800元。她做得很开心,因为她觉得得到了尊重。而那些高层他们月薪四五万元,即使你给他加一万元、两万元,他也不会感到什么。但是你对广大员工增加一些,那么士气会大增。
  马云告诉所有在阿里巴巴门口徘徊的人才:
  只要是人才我们都要。我们2004年在广告上没有花钱,但在培训上花了几百万元,我们觉得这将会给公司带来最大的回报。阿里巴巴现在有了120万会员,而且连续两次被哈佛评为“全球最佳案例”,连续两次被《福布斯》评为“最佳B2B网站”。在网络电子商务领域,我们会员数跃居全世界第一位。没有我们优秀的员工,根本没法做到(这些)。
  2005年是中国的搜索人才年。这一年的11月9日,被阿里巴巴收购的雅虎中国宣布全面转型——从门户网站变成一个搜索引擎网站。在此之前,Google“挖脚”李开复轰然挺进中国内地市场,而百度也早已摆开了架势,无数的媒体里,都写着“‘百度’一下”。
  雅虎搜索技术在全球是很强的,当时处于世界第二的位置,占据35%的市场份额,但雅虎中国的搜索比较弱,需要补充精干的本土化技术人员。从招聘的时间上看,阿里巴巴2005年的招聘时间落后于Google和百度,但马云并不认为他们迟到了。他说:“学生肯定会多走走多瞧瞧,货比三家后才确定自己的去向。条件比较好的毕业生敲定工作一般在次年的3到4月份。”
  事实上,招揽人才一直都是阿里巴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阿里巴巴还喊出了口号“天天招聘”。
  其实我们经历了很多,到今天为止我们招人还是很艰难。最艰难的是在2001年,互联网进入冬天的时候,我们第一没有品牌,第二可以用的资金非常少,整个市场形势不是非常好,大家听到互联网转身就跑。当时很多人进来,也有很多人出去,我记得有一位年轻人,刚刚进入公司我跟他说希望最艰难的时候坚持下来不放弃,这个年轻人说我记住,5年之内我是绝对不会走,这5年来他们一起来的人都走掉了,当他快坚持不住的时候我就跟他说我记得你当时讲的话。现在他坚持下来,无论他的做事风格还是他的财富都已经非常成功了。
  自创业以来,阿里巴巴公司最初的18个创业者,现在一个都不少。别的公司出3倍薪水,员工也不动心。马云还说风凉话:“同志们,3倍我看算了,如果5倍还可以考虑一下。”
  对其中奥妙,马云是这样解释的:“在阿里巴巴工作3年就等于上了3年研究生,他将要带走的是脑袋而不是口袋。”
  认同我们的文化
  进入我们这公司以后,必须要认同我们的文化,认同我们的理想。我们所有的人都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人在一起做件不平凡的事,如果你认为你是精英,请你离开我们。
  如果员工不能认同公司的文化,企业就会形成内耗,虽然每个人看起来都很有力量,但用力方向不一致,所以导致企业的合力很小,在市场竞争中就会显得很脆弱。从长期来看,没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企业就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是很难立于不败之地的。海尔总裁张瑞敏在谈到自己的角色时说:“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
  马云同样十分看重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力,他认为:
  作为CEO和创始人本身最大的职责就是企业文化的推广者,就是首席文化官,也是任何创业者和CEO首要任务之一,制订企业文化目标、共同的使命和价值观很容易,最难的地方在于点点滴滴的实施。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必须和它所处的行业和公司的特点相吻合。
  一些不接受企业文化的员工,会在工作过程中带着一种负面情绪,而且会不断地对周围的人,尤其是对一些新人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比如说“抱怨”。马云在母校杭州师范大学里演讲时这样告诫学弟学妹们:
  有些年轻人经常是一上班就一个劲儿地抱怨:真没意思,待在这里工作真没意思。我就奇怪了,既然没意思,为什么不辞职呢?这就是没有敬业精神。
  很多人一离开一个公司就开始骂这个公司,这样不好,那样不好。我建议学弟学妹们,如果发生什么事情离开一个公司时,不要抱怨,抱怨只会让你更不受人尊重,这是没有职业道德修养的一种体现。
  马云非常欣赏一些文化感召力强的公司,在某次大会中他讲道:
  美国有个GE公司和西门子公司竞争很激烈。两者竞争激烈到GE出来的员工认为“我再烂,我也不去西门子”;同样,西门子出来的人也是如此。这是因为从GE出来的人如果进了西门子,当西门子这边的人问起你在GE那边是怎么做的时候,你说了,对不起GE那些曾经和你一起拼搏的兄弟和老板;你不说,又对不起现在的新同事。所以这些员工才坚决不去竞争对手那里。我们一直强调的职业道德,就是这个。
  我作为阿里巴巴的CEO,感觉是sofar,notsogood,sook!(感觉还可以)但十几二十年后,我不可能一直把CEO当下去,因为后面的年轻人会超越我。我只是一个4×100米接力赛的第一棒选手,当我跑完第一棒时,是第一名;但你不能保证第二棒还是第一名,如果逞强,就把团队给害了。所以,我在跑第一棒时就尽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员工也是一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员工必须坚持理想、使命感、价值观,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像DNA一样,这个公司的人可以老去,但是这个企业的文化必须继承下来,一代代传下去,才能有不断的创新。
  阿里巴巴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中招聘了不少员工,因而有人担心员工的快速扩张会引发企业文化——“六脉神剑”的稀释。所以阿里巴巴在招聘人才的时候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很好的预防。在面试应聘者的时候,考官最核心的任务就是“看人”。阿里巴巴人力资源总监邓康明说:“招聘新员工时,我们主要看他们本身是否诚信,是否能融入企业,是否能接受企业的使命感和价值观。业务问题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有的员工工作业绩非常出色,但不符合阿里巴巴的价值观,依然无法通过考核。
  阿里巴巴的独特价值观是:共同实现创业的梦想,一起实现改变历史的梦想,一起实现创造财富的梦想,一起实现分享财富的梦想。这是它特有的理念。因此这就要求阿里巴巴在招聘过程中,寻找更多相同价值观的人。
  阿里巴巴B2B公司CEO卫哲说,“价值观再好,这么多新员工的加入,也会面临企业文化被稀释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招聘和培训,使企业文化被稀释得少一点,然后再慢慢回复过来。”
  阿里巴巴把企业文化贯彻到各个阶段,使企业文化融入每个员工的生活和工作中。通过招聘,阿里巴巴筛选出了具有相同价值观的人,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头。为了贯彻企业文化,对新入职的员工,阿里巴巴会提供一系列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主要包括对普通员工的百年阿里、百年淘宝培训,以及针对销售人员的百年诚信、百年大计培训。阿里巴巴还特意为新员工设置3个月的师傅带徒弟和HR关怀期,而新员工在入职6~12个月的时候还可以选择“回炉”接受再培训。这是一些硬性的规定。
  但如何才能让员工们发自内心地认同,甚至“爱上”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呢?员工关系部门在这个问题上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很多企业的文化只是表现在墙上,而阿里巴巴则一直主张:企业文化要做到“润物细无声”,不要挂在墙上,而要印在员工心里;不依靠任何大张旗鼓的宣传,而要在细节处施予点点滴滴的影响,浸润每一个员工的心灵。为此,阿里巴巴创办内部邮件杂志“感动阿里”,内刊“阿里人”;设立高管公开信箱、内网供员工们畅所欲言;让员工有任何不解和疑惑都有倾诉的地方,都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另外,员工关系部还创办了内部礼品专卖店(阿里cool),供员工和访客购买带有公司LOGO的各式纪念品。通过赋予每一件商品独特的故事背景,使阿里巴巴的品牌内涵更加饱满和真实。
  在整个文化形成这样的时候,很难挖人,其实就像在一个空气很新鲜的土地上生存的人,你突然把他放在一个污浊空气里面,工资再高,他过两天还跑回来。所以我常说,天下不可能有人可以挖走我的团队。
  野狗与小白兔
  阿里巴巴重视人才,对人才有一套独特的评价机制。阿里巴巴将所有的员工分成了三种类型:有业绩没团队合作精神的,是“野狗”;和事老、老好人,没有业绩的,是“小白兔”;有业绩也有团队精神的,则是“猎犬”。
  对于销售人员,我们平时考核是这样的,业绩很好,价值观特别差,也就是他业绩特别好,每年销售可以卖得特别高,但是他根本不讲究团队精神,不讲究质量服务,这些人我们叫“野狗”,杀!杀他是很痛的,但是你还得杀掉他,因为这些人没有用,他对团队造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还有些人价值观很好,业绩很差,这些人特别好,特别热情,特别善良,特别友好,但是他业绩永远不好,那叫“小白兔”,也要杀。
  按照马云的原则,对于“野狗”,无论其业绩多好,都要坚决清除;而业绩不好的“小白兔”也要逐渐淘汰掉;只有“猎犬”才是阿里巴巴需要的。
  当有人疑问为什么要淘汰小白兔的时候,马云是这样回答的:
  那当然。业绩好,价值观也好的员工才是我们要的这种员工,是我们要的明星,所以我们所有人都要往这儿去靠。
  ****************
  你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杰出的企业人,你必须要往这儿努力,一个杰出的企业必须要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也有良好的业绩支持,你才可以获得更大发展。你讲理想,同时也要有很好的收入,否则的话都是瞎掰,少一个都不行,不能极左不能极右,必须共同前进,这不是老板理论,所有人做事成功都要这么做,而且中国最早的道家理论——阴阳、太极就是从这里面出来的。
  团队精神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这是从松散的个人集合走向团队最重要的标志。在团队中,拥有一个共同目标来鼓励所有成员为之奋斗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向心力、凝聚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它来自于团队成员自觉的内心动力,来自于相似的价值观。如果有一个人不讲团队精神,则整个公司的链条都可能会因此受到影响。因此,要把这种没有团队精神的人剔除出去。
  “你想把别人绑住是绑不住的。绑得了人绑不了心。要的是他心甘情愿留下。”马云鼓励人才流动,而且是强制性流动。在阿里巴巴一直实行一个叫“271”的管理战略,主要是针对员工的。关于这个战略,马云认为,20%是优秀员工,70%是不错的员工,10%的员工是必须淘汰掉的。
  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小白兔,对公司来说也是一种浪费。因此阿里巴巴实行优胜劣汰的任用原则,有效地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使整个企业处于一种积极上进的状态,克服了人浮于事的弊端,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部门效益。
  同时,末位淘汰制又可以精简机构,有效分流。在某一阶段,企业会因为人员过剩,而出现人浮于事的情况。在这个时候,精简机构、有效分流是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和最直接的办法。通过末位淘汰制,对不同绩效级别的员工实施奖励式淘汰,这样既兼顾了公平,又实现了机构的缩减。
  我们公司是每半年进行一次评估,评下来,如果你就是最后一名,虽然你的工作很努力,也很出色,但非常对不起,你得离开。在两个人和两百人之间,我只能选择对两个人残酷。
  别把飞机引擎装在拖拉机上
  1999年9月,阿里巴巴网站建立起来了,马云立志要使之成为中小企业敲开财富之门的引路人。10月,阿里巴巴获得以高盛牵头提供的500万美元风险资金,马云立即着手的一件事情就是,从香港和美国引进大量的外部人才。马云对外宣称“创业人员只能够担任连长及以下的职位,团长级以上全部由MBA担任”。当时,在阿里巴巴12个人的高管团队成员中除了马云自己,全部来自海外。
  接下来几年,阿里巴巴聘用了更多的MBA,包括哈佛、斯坦福等学校的MBA,还有国内大学毕业的MBA。但是后来这些MBA中的95%都被马云开除了。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