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智慧背囊全集

_6 膳书堂文化(现代)
……
1980年9月,历时12年,可容纳一万多人的水晶大教堂竣工,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与经典,也成为世界各地前往加州的人必去瞻仰的胜景。
水晶大教堂最终的造价为2000万美元,全部是舒乐博士一点一滴筹集而来的。
不是每个人都要建一座水晶大教堂,但是每个人都可以设计自己的梦想,每个人都可以摊开一张白纸,敞开心扉,写下10个甚至100个实现梦想的途径。
●祈愿
一位忘年交60岁生日时,在他要吹灭生日蜡烛前,我们请他许个愿,他朗声念道:让我一切从头开始。
年老的他,原来所向往的还是开始。确实,一切能从头再来,凡事一定比第一次做得更好。
而每一年的新春之际,在我们仰头聆听元旦的钟声时,每个人心中总会涌动一个新的祈愿、新的希望。岁月终又赐给年轻的我们一个机会,一个全新的开始——
有人祈愿天下太平,让和平的鸽子衔来祥云朵朵。
有人祈愿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每一天都笑口常开。
有人祈愿,发过双肩,心火常驻,雨掠发际,微笑依然……
青春年华,每一个新年都可以拥有一个传奇的开始,一个故事的起点……
没有愿望的燕子叫什么?
没有祈祷的人又叫什么?
人们都说,一切随缘,但我更相信一切是随愿而生的。缘起,暗喻一种未了,去存续遥远的一个愿,或补叙一个曾经不很完美的情节。有愿就会有缘,没有愿望就是奇缘,也会错过。
在元旦的钟声中,在狂欢的歌舞后,朋友,你许了个什么愿,我的祈愿是:美梦成真,缘随愿来。
●墙上的钉子
某神圣的美术学院,某西方美术史教授正在给一群不久的将来注定要成为艺术家的青年学生上课,内容:俄罗斯巡回画派;主题:现实主义的真实性;设备:因陋就简,白墙权作幻灯屏幕。
幻灯机打出了风景画家施什金的著名作品《松林》。
“这是一张现实主义的力作,作者用细致逼真的手法描绘了松树的风貌,表达了作者伟大的、热爱人民的思想。作者的写实技巧是无与伦比的,你们认真看看画在树干上的那颗钉子,多么富有立体感,简直像真的一样。下一张。”
教授对自己的演说才能和现场发挥能力似乎很满意,因为学生们都听得十分入迷。下一张是列宾的油画《突然归来》。
“在巡回画派里,列宾也许是最具有社会革命思想的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同时他那精湛深刻的现实主义手法,使他成为这一画派的领袖人物之一。《突然归来》取材于俄国十二月党人的斗争。这幅画就内容来讲,简直就是一本长篇小说。画家只截取了其中最激动人心的一页。更重要的是画家非凡的写实能力。我不想再重复别人说过的这幅画的人物描绘的精彩,我只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下画中墙上挂镜框的那颗钉子,你们难道不觉得也可以在上面挂一件衣报吗?下一张。”
教授恰到好处,戛然而止,因为他已经听到学生们激动的喧嚷。这种课堂效果是最令他满足的。
“按下来的这张是伟大的现实主义风景画家列维坦的代表作《通向弗拉基米尔之路》,大家知道,这条路是沙俄时代沙皇流放革命者到西伯利亚的心经之路,所以画家满怀深情地精心描绘了路上泥泞的脚印、路边的木栏栅以及栏栅上的那颗钉子……”
教授突然意识到他已经讲了三次钉子,他终于觉得应该走过去并且真的走过去了,在白墙边,他伸手一摸,真真实实地摸到了一颗钉子。
●墙纸
第二次到那个女孩家去的时候,老板的心被深深震撼了。
女孩20岁,家境贫寒,一次在打工的岗位上突然晕倒,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一位好心的记者写了篇文章,呼吁人们捐款为女孩做手术。那天,老板正在饭店等几个朋友,无意中读到,刹那之间,他便决定跟朋友另定宴期,然后开车到报社,把准备请客的2000元钱捐了出去。记者很感动,特意领他到女孩家。老板这才发现,女孩的困难决不仅仅是手术的费用-----她母亲常年瘫痪在床,父亲有智力残障,一家三口除最低生活保障金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老板当即又做出一个决定:每月为这家人支付200元的生活费。也许有人会说,这区区200元对一个百万富翁而言实在不算什么,但有谁知道,老板其实常常将在外吃剩的饭菜打包回家。
媒体的炒作很快过去,一年后,老板第二次来到女孩家。还是那座深藏在高楼后的8平方的小偏房,但一家三口的精神面貌显然比去年好得多,还都穿着新衣服。老板坐在炕头上,女孩的母亲已经不能说话,只是紧紧拉住老板的手,眼泪刷刷地往下流。老板赶紧安慰了几句,接着又问了问女孩的病情和她父亲的近况。正说着,老板恍然觉出屋子里比第一次来时明显亮堂了许多。细看方知,原来四壁都贴上了新鲜的墙纸-----这些最廉价的墙纸,是这家人得知老板要来,特意买来的!
热泪一下子溢满老板的眼眶。在商场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他从未因为得失流过泪,但现在,面对寒风中依偎的一家人,面对这四壁洁净的墙纸,他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被触动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即使只是一丝微微的春风拂过小草,也能带来沁人心脾的满目春光啊。
●敲门
人的一生要叩敲多少有形或无形的门扉?我不知道。
我们的出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敲响生命之门。生命的大门被我们那双稚嫩的小手轻轻叩开。生命的图景次第映现在眼前,悲欢离合上演殆尽,生命之门最后又重重合上。生命,其实说透了就是从开门到关门的一段时间距离。
人与人之间似乎永远隔着一扇门。情感与性情的叠合似乎永远是一种奇异的诱惑,正如一位诗人轻叩情感门扉的诘问:“读着你,也读着太多的空白,宛如面对一摞缺页的稿本。而要走近你、相识你、进入你,又要经历一番怎样酷烈的折磨呢?”是的,门横亘在我们交往的路上,即使门扉虚掩,你敲门声如雷,你又怎能断定你就能走入对方灵魂的深处?
“人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是的,我思故我在。但思考时面对的却是困惑的迷惑,一种可悲的厚壁。于是,我常常敲门,敲历史之门、敲先哲之门、敲一切可驱散我心中迷雾的志士贤达之门、敲现实之门……一道道门坎儿,我迈过去,曲径通幽,心中变得一片清澈的澄明和亮丽。
生活中,我们也常敲门。我们敲门,躲避风雨;我们敲门,盼望温暖;我们敲门,化解块垒;我们敲门,期望应答;我们敲门,是想远离黑暗,亲近灯光和炉火!
人生处处皆门,我们就在门里门外。
●清代豪宅的屋檐
在一处古村游览风景区,一帮游客正在兴致盎然地参观清代江南某五品官遗下的豪宅。古宅形体庞大、精巧别致,给人极大的新鲜感。站在古宅前,游客们心里都纳闷:这宅子的屋檐也真怪,怎么做成一个小巧的屋子?导游小姐站在屋檐下,给游客们卖了一个关子。她指着屋檐下那间小巧的屋子,学着某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气问道:“大家知道这间小屋子是干什么用的吗?”经这么一吊胃口,大伙的兴趣就来了,纷纷抢答。
有人说:“放鞋子用的。人进屋后,把鞋子脱了搁在这里。”
有人说:“训小孩用的。家里小孩犯错了就把他关在这里,闭门思过。”
有人说:“雨天进门,把伞放在这。”有人说:“关鸡的。”……
导游小姐抿嘴一笑,无奈地摇摇头,告诉大家:“都没猜对。这是供路过此地的流浪汉遮风挡雨,歇脚过夜的。”游客们哑然。
●清点生活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不起眼的动物叫吸血蝙幅。它身体极小,却是野马的天敌。这种蝙幅靠吸动物的血生存,它在攻击野马时,常附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极敏捷地刺破野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无论野马怎么蹦跳、狂奔,都无法驱逐这种蝙幅。蝙福却可以从容地吸附在野马身上,落在野马头上,直到吸饱吸足,才满意地飞去。而野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无可奈何地死去。动物学家们在分析这一问题时,一致认为吸血蝙幅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远不会让野马死去,野马的死亡是它暴怒的习性和狂奔所致。
细想一下,这与现实生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将人们击垮的有时并不是那些看似灭顶之灾的挑战,而是一些微不足道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人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无休止地消耗在这些鸡毛蒜皮之中,最终让大部分人一生一事无成。生活要求人们不断地清点,看看忙忙碌碌中,哪些是重要的,是必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或是无须劳神去忙的。然后,果断地将那些无益的事情抛弃,不去理它。
●清凉的水罐
为了做午饭,佣人提来一只刚刚打满井水的大肚子陶罐。井水的凉气从陶罐所有的毛细孔里往外渗,水汽布满清凉潮湿的水罐发红的表面。水汽多些的地方凝成的大水滴滚落在洁白的桌布上。厨房里充满半明不暗的柔和光线。一道阳光从窗缝里射'进来,像拉紧的黄丝带从窗扇高处伸向房间中央,活像一个金线团落在地上。有时吹来一阵风把窗帘掀动,圆圆的光点也随着移动。小小的纽芬兰犬蒂塔尼奥久久地注视着那个光点,然后猛地向它扑去。它以为那是一个古怪的小昆虫。现在它竟像一只开玩笑的蜜蜂爬到它那毛茸茸的爪上,它不禁汪汪地叫起来。厨房里传来碗碟的声响;院子里响起秋蝉的模糊的叽叽声。在等待吃午饭的时候,12月份的炎热中午的昏睡开始侵扰我。我那6岁的健康的儿子饿得不行,掰了一块面包坐在桌边的椅子上等待父亲回来。我的毛衣针、毛线活儿、毛线团从我的裙子上缓缓滑向地席。我把面颊贴在清凉、潮湿的陶罐上。这简单朴实的幸福足以将我眼前这个时刻变得充实。
●情是根
年轻记者问我一个问题:
哪个更重——事业?还是情?包括乡情、友情、亲情、爱情。
我说:这是两码事,都重,并不矛盾。
我举了两个例子:
一次,去见季羡林先生。他说他写过一篇小文章,是怀念老舍先生的,里面有一个小故事。有一回他们偶然在“四联理发店”相遇,点点头,打了招呼,各自坐在椅子上让师傅替他们理发刮脸。完了事,老舍先生走了。等季羡林到柜台上付款时,收款员悄悄地对他说:刚才那位先生已经替你付了。季先生大为感动。他觉得这是一份情谊。什么都不说,只是很小的一个动作,却给了你很大的温暖。在你想不到的地方,有人关心着你,替你做了,什么也不为,没有任何功利。多好。
这便是情,重重的情,浓浓的情。让人能记一辈子。
还有一例:
老舍先生自杀身亡前几小时曾问过夫人:家里有多少钱?
他平时在家里从不管钱,对钱财心中完全无数。
可是,他干吗在这种时候关心这件事呢?
他接着问:够孩子们养家糊口吗?
当时,除了小妹妹还在北大念技术物理之外,3个大孩子都已工作多年了,经济独立,从来没有向家里要过钱。这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他脑子里怎么会冒出这么个问题来?在最要命的时候!
完全是一种亲情在起作用。一个父亲,一个有责任心的父亲,一个有点老派的一家之长,在庄严地悲凉地主动地结束自己生命的前夕,占据他脑海的大事,是想自己孩子的未来,而且想得很单纯,很直截了当,很实在:叫他们别饿着,别凉着。这就是生命的延续。他不能再为他们做任何事了,只能留下一点钱吧,或许,还会有点用。
还有多少钱呢?所以,他要问。
这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故事,可是,想起来,便会黯然泪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人们各自从事的事业只能占去他们的部分时间,但肯定不是全部时间,在其余的时间时,情便是主角了。是情支撑着人的世界,让他活着,让他去干事业,让他去爱这个世界。
我时刻感到情的沉甸甸和不可或缺。
情是根,我想;既然离不了,便要珍惜。
而且,说到情,它的纯真,它的质朴,它的可贵,就在于只讲付与,只讲给,完全没有功利,不求回报。
●请把脚步放轻些
在北大百年校庆的时候,从世界各地来了许多在各自领域里卓有建树的北大校友。有一天中午,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相约一起去看望他们的师长、著名的“北大三老”季羡林先生、张中行先生、金克木先生。三老的住所地处北大一隅,距离大家的聚会地有一段路程。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是有说有笑的,要去看多年未见的师长了,师长们还健朗吗?但当接近师长们的住所时,所有这些已蜚声中外的学者,都不由自主地放轻了脚步,停止了谈笑。他们相互交换着眼神;师长们是否正在午睡?我们不要惊扰了师长的睡眠啊。他们选派了一个人先去敲门,探听消息,其余的校友们都在较远的地方静静地等待着。去的人回来了,师长们知道学生们要来,正等着呢。校友们立刻孩子般地蜂拥到师长们的住所里,师长们的家里立刻像当年他们在校求学时一样地热闹起来了……
在距莫斯科不远的图拉附近,有一座庄园叫亚斯纳亚。在庄园里一条不起眼的土路旁边,有一个稍稍隆出地面的小丘。这个小丘周围除了茂密的参天大树,没有其他任何明显的标志,只有不远的地方插着一块很普通的小木牌。小木牌上刻着两行字:请你把脚步放轻些,不要惊扰正在长眠的托尔斯泰!
就是这样一个极普通的小木牌,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土丘,每天都吸引着全世界难以数计的人来到这里。他们静静地站在土丘前,献上一束野花,表达自己由衷的崇敬。所有来这里的人,都轻轻地从小土丘前走过,仿佛担心真的惊醒了沉睡中的托尔斯泰。
黑格尔同样是世界文化领域里顶天立地的人物,但他的墓地同样普通。在德国柏林的一座极不起眼的公墓里,在杂乱拥挤的一个个坟墓中间,静静地躺着伟大的黑格尔和他的夫人。他的坟墓是18号。只是众多坟墓中的普通一个,与周围那些不计其数的普通平民坟墓没有任何区别。
每一天来拜访黑格尔的人很多,大家都费了很多周折才找到他的坟墓,但当站在这个普通的墓前时,每一个人的精神和灵魂又都经历了一次洗礼和升华。
对于一个伟大的灵魂来说,树碑立传等等的用以传扬后世的方式都是多余的。不论存在的形式多么普通和简易,都丝毫无损于他的伟大。
●请把名片还给我
在我重新回到大学校园读研究生之前,我做了两年多的保险推销工作。
我所卖的数额最大的一张保单不是我经验丰富后,也不是在觥筹交错中谈成的,而是在我第一次出门推销的时候。记得那是一个夏天,太阳火辣辣地晒着,我在“晨光电子”门口一边吃冰激凌,一边踢着小石子,犹豫着应不应该进去。晨光电子是本市最大的一家合资电子企业,我对这样的企业有些敬畏,不太敢进去,毕竟这是我第一次推销。
犹豫了好久,我还是进去了。那是一个周末,二楼的写字间有些冷清。整座楼层只有外方经理在,一个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正在带着透明玻璃的经理室里打着电脑。门是开着的。我不知道该说“打扰了”还是“Excuseme”,刚想敲门,他抬头看见了我:“你找谁?”发音不是很标准,三个字都念成平声。我松了一口气,至少,我不用说“Excuseme”了。
“是这样的,我是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这是我的名片。”我双手递上名片,心里有些发虚。在学校和老外没少打交道,可眼前这个老外是洋老板,而且是个大大的老板,感觉就有些两样。
“推销保险?今天已经是第三个了,谢谢你,或许我会考虑,但现在我很忙。”老外的发音还是直直的,像一条线一样,因此听不出什么感情色彩。我本来也不指望今天能卖出保单,所以毫不犹豫地说了声“Sorry”就离开了。如果不是我走到楼梯拐角处下意识地回了一下头,或许我就这么走了,以后了不会有任何故事发生。
我回了一下头,看见自己的名片被那个老外一撕就扔进了废纸篓里。我忽然很气愤,像是有一只脏兮兮的苍蝇在胸腔里嗡嗡飞转一样,不吐出来就会恶心一辈子的感觉。早就听说干推销这一行很让人轻视,遭白眼是经常的。如果是个中国老板,或许我的感觉也只是气愤,但是眼前是个外国人,一种说不出的民族情绪还在其中。
于是我转身回去,敲了敲门,用英语对那个老外说:“先生,对不起,如果不打算现在考虑买保险的话,请问我可不可以要回我的名片?”
老外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奇,旋即就平静了。他耸耸肩问我:“Why?”
我平静地回答:“没有特别的原因,上面印有我的名字和我的职业,我想要回来。”
“对不起,小姐,你的名片让我刚才不小心洒上墨水了,不适合再还给你了。”
“如果真的洒上墨水,也请你还给我好吗?”我看了一眼他脚下的废纸篓说。片刻。他仿佛有了好的主意:“OK。这样吧?请问你们印一张名片的费用是多少?”
“五毛。问这个干什么?”我有些奇怪。
“OK,OK。”他拿出钱夹,在里面找了片刻,抽出一张一元的:“小姐,真的很对不起,我没有五毛的零钱,这张是我赔偿你名片的,可以吗?”
我想夺过那块钱,撕个稀巴烂,然后再摔在这个大鼻子脸上,痛骂他一顿,告诉他我不稀罕他的破钱,告诉他尽管我们是保险推销的,可也是有人格的。但是忍住了。我礼貌地接过一元钱,然后从包里抽出一张名片给了他:“先生,很对不起。我也没有五毛的零钱,这张名片算我找给你的钱,请您看清我的职业和我的名字。这不是一适合进废纸篓的职业也不是一个应该进废纸篓的名字。”
说完这些,我头也不回地转身走了。没想到第二天,我就接到了那个外方经理的电话,约我去他公司。
我不知道他有什么事情,所以几乎是趾高气扬地去了。打算和他理论一番,但是在他办公室坐下后,他告诉我的是他打算从我这里为全体职工买保险。
●请你往右边站
走出国门的机会不多。许多大事往往只留下了个梗概,而几件小事却历历在目。
1989年春天,我和一位导演、一位摄影师到苏联参加青少年电影节。在莫斯科乘地铁,我们三个人站在滚动电梯上上行。后面传来说话的声音,回头一看,一个小伙子正对我们示意。我们明白了,他请我们闪开了点,好让他过去。我们急忙靠到一侧。小伙子微笑着说声谢谢,匆匆地向上走去。为了说话方便,我们又站成“一排”。
莫斯科的地铁很“深”,滚梯也格外长。看着小伙子没有再受到阻碍的背影,我发现电梯上的人都是站在电梯右侧的。这是偶然的吗?后来我再乘滚动电梯的时候就开始注意了,即使是朋友聊天,也是一上一下的。而把左侧留出一条“畅通”的过道。我明白了,在这里,这是一个自觉的习惯。从此,我也自觉地站在右侧。十年了,我一直没有忘记这个学来的习惯。当然,我很少看见有中国人上了滚梯还要走路的。
还是那次出访的一天早晨,我们三个人洗漱完毕从房间出来,走进饭店的电梯,准备去吃早饭。电梯里站着一位漂亮的女士。从我们进来开始,她就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的导演朋友。我们有点莫名其妙,心想,反正那位女土也听不懂汉语,就开玩笑地对导演说:“你看,人家总看你,肯定是看你特别有风度。”导演不好意思地笑笑,估计心里也很得意。不料,快下电梯的时候,那位女土朝导演走前一步,用手指着导演的裤脚,嘴里嘟囔着什么。我们这才发现导演的一个裤脚没有翻下来。导演脸红了,急忙把裤脚整理好。一时,我们也有些不自在,刚才我们怎么就没有发现呢?看来,仪表的干净整洁对于前苏联人来说,是格外注重的。那时候,苏联的经济状况很不好,我们经常在街上看见有些老奶奶在卖东西,那可怜的“摊位”只不过是在一个小凳子上摆着孤零零的两个西红柿或者几枝玫瑰花——但那些老奶奶却没有一个是衣冠不整邋邋遢遢的,也没有低三下四乞求别人的感觉。我想,在电梯里那么“热心”地给人纠正仪表的女士未必就是个富裕的人,可在她们的心目中,一个人穿着的整齐干净是多么重要!以至于让她的“热心”忍无可忍。在这里,穷与富绝不是唯一的原因。
1992年,我们从奥地利回国,在瑞士机场转机。我坐在干净而宽敞的大厅里等候,觉得一切都是那样温馨和安静。突然从前边走来我们的四个同胞,他们走到椅子旁边席地而坐。我正奇怪他们为什么坐在地上,没想到他们居然掏出扑克牌,吆五喝六地打起牌来。大厅里仅有的几位旅客不由得侧目而视,他们却谈笑风生,旁若无人。那一刻,我感到如芒在背,无地自容。没有别的办法,我只好站起来,远远地离开。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希望他们不要和我乘同一班飞机。
我蓦然想起一个“笑话”。在国外的一场知识比赛中,主持人问道,“麻将”是什么?许多国外的青少年居然回答:这是中国人的一种“家庭健身”活动。他们不是嘲弄,他们是认真的,他们不了解中国的事情真是太多了。
这些都是以前的事情了。现在,我欣喜地看到就在我们这里,也出现了一件件让人“心动”的小事。当一个人走在前面开启一扇弹簧门即将过去的时候,发现有人随后,于是就继续椎着门等后面的人,后面的人也诚恳地表示谢意;我看到在公共场合,人们已经考虑到别人的存在——不再大声喧哗了;我看到许多人的西服袖子上不再有“商标”了;我看到许多人见面的时候都开始说“你好”了;我看到交管部门已经不容许“灰头±脸”的车上路了,尽管你的车很高级,司机也不再轻易按喇叭了…….
但,我还是非常的不满足,因为我们曾是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啊!我们曾是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度啊!
我们最尴尬也最不愿意听的就是那句话:嗨!中国人的素质!
●穷
上帝化作常人来到一个穷人的家里,将一袋粮食送给了他。
在穷人家,上帝看到了这样的景象——穷人家里穷得只剩光秃秃的四面墙了,但他们们全家人并没为此而烦恼,相反,在这个贫穷的家里,到处都洋溢着欢笑声,孩子们在笑声中玩耍,在人们在笑声中劳动。
对此,上帝大惑不解,于是,他就问穷人:“你们这样穷,有什么可高兴的?”
穷人放下手中的话,看着上帝说道:“我们穷吗?不,我们并不穷,我们只是没有钱而已。”
●穷人的风骨
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过头看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却不认识他。
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有太多的在意,只是想着家长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了,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便是厚厚的一沓两元一元的零钞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看着这些零钞,我当时突然有一种哽咽的感觉。十几年前我上高中时,父亲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给我送钱去冻得红裂的手心里攥紧的便是类似这样的一堆零钱,甚至里边夹杂着旧版的分纸币。而今天的这一堆零钱当中,可能也有省下的柴米油盐的钱,可能也有父母得病了舍不得吃药的钱,也许有几块钱是刚刚卖了鸡蛋得来的,甚至有的还是借别人的,上面尚留有别人的余温。可现在,他都给他的女儿拿来了。
我问,少了多少呢?
5元。家长有些捶胸顿足。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的,怎么会少了呢?这要怎么办?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了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还不断地上上下下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遗失在何处的5元钱。
那节课,我上得不好,脑海中总是浮现着家长找钱的着急样子,鼻子酸酸的。下课后,我也没有把钱给我的学生,而是直接回到了办公室。
在搭上自己的5块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的时候,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一点。
我以为这个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这位家长又找到我,有些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了5元钱递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我这次给她捎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过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感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几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
我百般推辞,我说5元钱的事,就算了吧。但家长却极认真的样子,半天推搡过后家长突然好像生气了,一把把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地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深秋的风里。
我突然想起了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贫穷的风骨是什么。
这个世界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的灵魂活着的人不多。很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可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猝然跌倒。
●全部承担
我老家的村里有位大婶,她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普通得像土一样。她原来有个女儿,她对女儿特别好,就像天下所有的母亲那样。女儿会蹒跚走路的时候,却走失了。她满世界地找也毫无消息,她的女儿就像水蒸气一样蒸发了。
但她却不死心,她一直认为她的女儿被人收养了。每年幼儿园开学的时候,她就站在幼儿园的大门口,打量每一个孩子,从这个幼儿园到下个幼儿园。所有的人都以为她的精神有问题。
她并在乎这些,她在这座城市的每一所幼儿园都留下了足迹。
这样的寻找持续了20年。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中学,她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
20年后,她家中的墙上还张贴着1979年的年画,因为这张画是她和女儿一起贴上去的。她留着女儿的一把小雨伞,她常常摸着伞说,这把雨伞女儿只用了一次。她把伞打开,却哭了,又会说:“这伞太小了,女儿用不上了”。
这20年,她是为了寻找女儿而活着,所有知道这件事的人都为之动容。
她的事迹终于引起媒体的关注,由媒体牵头,民政、公安部门为她查找了1979年全市所有领养情况的原始记录。费了很多周折,她女儿的下落终于找到了,在邻县的一个普通农户家中。
她的梦终于可以圆了。但是,领养人家托人给她带信说,她的女儿现在很好,她不知道自己的生母另有其人,一直把养母当作生母,如果为她好,还是不要让她知道这事好。
20年来,她朝思暮想就是为了看女儿一眼。现在,她却退缩了。她害怕自己的出现打扰了女儿平静的生活。她不愿意自己成为女儿的心理负担,她也不想让女儿知道自己为寻找她而受到种种痛苦和折磨。所以,最后她放弃了去看女儿的想法,她说能知道女儿过的很好就够了。
许多人都说她傻,说她软弱,不理解她。但是我觉得这种傻,这种软弱令人心疼,让人想痛痛快快地流一次泪。
这世界上一切都承担下来,最后却把自己忘了的人,往往只有母亲。
●缺陷的意义
有一位外科医生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了一连串奇怪的现象:患心瓣堵塞症的患者,心脏奇迹般地增大,好像是在努力应付心脏所带来的缺陷;肾病患者若摘去了左肾,那么他的右肾的生命力往往十分强盛。另外,在眼睛、肺等手术中,都是如此。
于是,医生对此深入研究,并从病理学范围扩展到心理学方面。他对一所美术学院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十分之七视力不好。他又调查了100位拥有财富1000万以上的人士,结果表明他们70%以上的人出身贫寒。
这种现象曾让医生困惑不解。但他在研究贝多芬生平的过程中,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妙。贝多芬的听觉从小就存在问题,20岁开始影响正常生活,28岁已聋得十分厉害了。但他从小就喜欢上了音乐,创作力最为辉煌的时期,也是他的听觉慢慢丧失的时候。听觉全部丧失的时候,他接连写出了英雄交响曲、月光奏鸣曲、第五交响曲……
这位医生经研究认为,一个人一旦身体上有缺陷,必然会产生一种弥补的机能与心理。如果一个人在幼时就发现了自己的弱点,只要没有被弱点彻底击溃,那么这些弱点很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达到别人无法达到的高度。有时候,缺陷对一个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十分倒霉的事,它可能是造就你的一个先行的消息。
●让别人为你排队
我准备好了自己的简历,去一家著名的广告公司应聘。
当我走进招待厅的时候,着实吃了一惊,整个大厅挤满了人,乱哄哄的。我站在人群的最后面,看着前面围了一圈又一圈的人,想着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轮到自己,心中就懊悔起来,后悔自己没有早点过来。
公司似乎对此番情况也有些意外,人群很乱,乱得连公司的工作人员都进不去。
我忽然灵机一动。
我走到那几个工作人员的前面,昂首挺胸,勇敢地对着人群大喊一声:所有应聘的人排成两队!
人们立即循声而来,将眼光投到我身上,看着我和工作人员站在一起,以为我就是应聘的组织人员,一个个立即动了起来,刷地一下便排成两条长长的队伍,让出一条宽敞的道来。
那几位工作人员冲我微微一笑,我将大家的简历收在一起,然后抱着几十份简历第一个走进了应聘室。我将那些简历放在桌上,从包里掏出自己的简历放在最上面。
主聘官几乎只是象征性地看了一下我的简历,就对我说:“你从今天就开始上班,你今天的工作就是协助我们完成招聘工作。”
在无比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我们常常被众多的对手所淹没。当你站在混乱的人群中时,你为何不勇敢地站出来,充满智慧地振臂一呼,让所有的人为你而动,为你排一条队伍呢﹖
●让石头漂起来
25岁的舞蹈家黄豆豆,身兼数职:舞星、教师、艺术家、艺术总监……每天早上7点起床跑步练功,风雨无阻,他总是停不下来。他个矮、下肢短,先天条件严重不足,但他却成为了世界的“舞林高手”。他说他早就知道有一个成功的公式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他身旁没有人做到,而他做到了,他很自豪!
25岁,多少人的人生才刚刚起步,而他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了。但他却仍然在与自己竞走,“永远停不下来”!一旦做了某事,就要倾全力做到最好,这就是他的个性。如果有一天停了下来,他就会发胖,他必须保持一种飞的感觉。他不能失败,因为失败意味这离开舞台,告别青春。
海尔首席执行官张海瑞在一次中层干部的会议上提出这么一个问题:“石头怎么样才能浮在水面上呢?”答案五花八门:“把石头掏空”、“把它放在木板上”、“石头是假的”……当张先生强调不能用外部工具加工且石头是真的之后,会场陷入了一片寂静。突然有一个人站起来回答到:“速度!让石头保持一定的速度就能浮在水面上!”张瑞敏的脸上浮出了满意的笑容:“没错!《孙子兵法》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正是速度决定了石头能否浮在水面上!”
静止的石头总是要往下沉的,但是有了速度后,一切都改变了。人生亦是如此,没有人会为你等待,没有机会会为你停留,只有与时间赛跑,才有可能成功。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赶在别人前面,不要停下来,这是竞争者的状态,也是胜者的状态。如果成功也有捷径的话,那么就是赋予他足够的速度。
●人格测试
那是一个名气很大的合资公司,招聘一名总经理助理,年薪20万。刘露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最后一关是外方经理面试。
总经理对她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面试,刘露从经营方略到内部管理以及新产品开发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想法总经理认真地听着,不时赞许地点点头,显然他对刘露很满意。
“好了。”总经理说:“讲了半天,口一定渴了,我也有些口渴,请你去买两瓶矿泉水来。”说着递给刘露一张百元大钞。
刘露走到街上,买了两瓶矿泉水,回来递给总经理,把剩下的钱交待清楚一分不差地交给总经理。她认为这很可能也是考试内容的一部分。
果然,总经理打开一瓶矿泉水,说:“这是今天测试的最后一道题目了。你给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如果这道题你能回答得让我满意,你将通过今天的测试。这道题是这样的:假如这两瓶中有一瓶被人掺了毒药,当然目标是针对我的,现在我命令你先尝一尝。”
刘露说:“我明白你这是在测试我对公司和对你的忠诚程度,也许我尝了你就会录用我,但我不尝,虽然我很想得到总经理助理这个位子,我认为这是对我人格的污辱。”
总经理怒道:“这次应试者有上千之多,我别说让他们喝这没毒的矿泉水,就是直说让他们吃粪,他们也吃!”
刘露正色道:“我认为你刚才说的话与你的身份地位很不相称,对不起,我觉得今天的测试该结束了。”说着要起身离去。
总经理立刻和颜悦色地说:“请原谅,刚才只是测试,我很欣赏你的反映和品格。请坐,是的今天的测试你通过了。祝贺你,被录用了。”
刘露说:“招聘是双向选择,你的测试我通过了,但我对你的测试却没有通过,你不是我想象中的老板。再见!”说完,拂袖而去。
●人和机会
弱者等候机会,而强者创造它们。
懦弱动摇者常常用没有机会来原谅自己。其实,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机会!学校的每一门课程,报纸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客人,每一次演说,每一项贸易,全都是机会。这些机会带来教养,带来勇敢,培养品德,制造朋友。对你的能力和荣誉的每一次考验都是宝贵的机会。如果象道格拉斯这样的奴隶都能使自己成为演说家,蓍作家和政治家,那未,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道格勒斯连身体都不属于自己!
没有谁,在他的一生中,运气一次也不降临。但是,当运气发现他并不准备接待她的时候,她就会从门口进从窗口出了。
年轻的医生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研究,他碰到了第一次复杂的手术。主治大夫不在,时间又非常紧迫,病人处在生死关头。他能否经得起考验,他能否代替主治大夫的位置和他的工作,机会和他面面相对。他是否能够否定自己的无能和怯懦,走上幸运和荣誉的道路?这就要他自己作出回答。
对重大的时机你作过准备吗?
除非你作好准备,否则,机会只会使你显得可笑。
“从这条路走过去可能吗?”拿破仑问那些被派去探测伯纳称之为死亡之路的工程技术人员。“也许吧,”回答是不敢肯定的,“它在可能的边缘上。”“那未,前进!“小个子不理会工程人员讲的困难,下了决心。
出发前,所有的士兵和装备都经过严格细心的检查。破的鞋,穿洞的衣服,坏了的武器,都马上修补或互换。一切就绪,然后部队才前进。统帅的精神鼓舞着战士们。
战士皮带的闪光,出现在阿尔卑斯山高高的陡壁上,出现在高山的云雾中。每当军队遇到特困难的时候,雄壮的冲锋号就会响彻群山之巅。尽管在这危险的攀登中到处充满了障碍,致使队伍延长到三十公里,但是他们一点不乱,也没有一个人掉队!四天之后,这支部队就突然出现在意大利平原上了。
当这“不可能”的事情完成以后,其他人才看到,这件事其实是早就可以做到的。许多统帅都具有必要的设备,工具和强壮的士兵,但是他们缺少毅力和决心。
而拿破仑不怕困难,在前进中精明地抓拄了自己的时机。
●人生的抉择
周国平先生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人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
哲学家听说了这个故事,也感到疑惑难决,他就去问农民。农民告诉他,他救人时什么也没去想。洪水袭来,妻子在他身边,他抓起妻子就往山坡上游。待返回时,孩子已被洪水冲走了。
读到这个故事时,我被这个农民打动了很久,我从内心深处佩服这个农民。
这个农民没有文化,也不懂哲学,更不懂人生的抉择一类的命题。因而当洪水袭来,他就没有去考虑如何抉择的问题。他只是知道要赶快救人。救人就不能舍近救远,只是尽己之力把处于危险中的人救到山坡上。
这个农民如果进行了一番抉择的话,事情的结果会是怎么样呢?
洪水袭来了,妻子和孩子被卷进漩涡,片刻之间就要没了性命。而这个农民还在山坡上进行抉择,救妻子重要呢,还是救孩子重要呢?
我想,也许等不到农民继续往下想救妻子还是救孩子的利弊,洪水就把他的妻子和孩子都冲走了。
在生活当中,有许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机会和时间进行抉择。
有人总喜欢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再三权衡利弊,犹犹豫豫,举棋不定。结果,待到想好了去做的时候,早已时过境迁,机会已经没有了。
把手头的机会抓住,这是至关重要的。最靠近你的机会,就是最重要的和最迫切的。把手头的机会抓住了,就等于把一切机会都抓住了。因为,过去的机会已不复存在,而未来的机会总是要一步一步才逼近你身边的。没有到来之前,你纵然绞尽脑汁,也是徒劳枉然。
人生的抉择是最困难的,也是最简单的。困难在于你总是把抉择当作抉择。简单在于你别去考虑抉择的问题,只是动手去做。
人生的抉择,一直困扰着无数的文化人。可笑的是,这个没文化的农民,可以做我们这些文化人的导师。
●人生就像天际的一颗恒星
教我们高等数学的老师其实是个哲学家。十多年前,我们面临着毕业,所有的老师都祝愿我们事业有成,他却在最后一堂课上说:“我们随便聊聊吧。”
那是一个阳光很好的下午,教室外的梧桐树华阴如盖,阳光从叶间抛洒下来。他指着一束阳光问:“你们见到的阳光是现在的吗?”
我们说:“当然是现在的。”
老师说:“错,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发出的光线需要走8分钟才能到达地球。我们现在所见到的阳光,是太阳8分钟之前发出的,不是现在。”
我们茫然,不知老师为什么聊天文方面的话题。
他却继续说道:“在所有的恒星中,有一颗星叫天狼星,它距离我们地球10光年;牛郎星和织女星,离我们长达27光年;而现在距离我们最远的恒星在8万光年之外。”
我们所看到的天穹,都不是现在的模样。而现在的天狼星,我们在10年后才能看见,现在的牛郎织女星要在27个后才看见。
同学们,人生就像天际的一颗恒星,我希望你们从现在开始,努力地发光,十年后,二十年后,我就能见到你们最亮丽的人生。
从来没有一种经历能像这堂课让人刻骨铭心。
●忍住一份甜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瓦尔特·米歇尔曾经在一群幼儿身上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每个孩子发一块软糖,然后告诉他们说他有事要离开一会儿。他希望孩子们都不要吃掉那块软糖。他允诺说:“假如你们能将这块软糖留到我办完事情回来,我会再奖励你们两块软糖。”他出去了,寂寞的孩子们守着那块诱人的软糖等啊等,终于有人熬不住,吃掉了那块软糖。接着,又有人做了同样的事……20分钟后,米歇尔回来了。他履行诺言,奖励没有吃掉糖的孩子每人两块糖。实验远远没有结束。心理学家继续追踪那一群接受实验的孩子。多年以后,他发现,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大多一事无成,而日后创出一番辉煌业绩的全部是当年那些愿意等待的孩子。
吞下一份苦,需要的是勇敢和坚强;忍住一份甜,需要的是信念和毅力。但是,真的不是所有可以舍生的人都可以“舍甜”。
甜在生活中幻化成种种美丽的印象来撩拨我们。一道秋波,一名蜜语,一席佳肴,一樽美酒……我们在“甜”的允诺中有一点恍惚。在娱身的“痛快”和娱心的“愉快”面前,我们常常做出错误的抉择。甜是那么粘,一旦粘上我们凡俗的身体就不肯脱离,并且甜知道人都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弱点,那就是对幸福上瘾。甜深谙这一点,所以它永远不愁找不到爱它的人。
甜诱惑着我们。它像一个魔鬼一刻不停地念着魔咒,预备将你在心中塑成的那个完美自我掠走。
克服一些甜,让自己成为一个高大的人。
忍住那份甜,让自己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柔韧的抗衡
舅舅喜欢用深山里的龙须藤纺织采栗篮,而我对龙须藤却是不屑一顾的,认为它过于柔软,是那种攀附在树身上的寄生藤,没有骨气。于是,编篮时,我执意选择一种径直向着阳光生长的荆条,阳刚而秀颀。
篮子编好后,就派上了用场。采板栗时通常要从高高的栗子树上抛下来,不几天,我编的荆条篮就因反复撞击在坚硬的岩石上而变形溃散。令人惊奇的是,舅舅编的篮子却完好如初。看我迷惑不解的神情,舅舅微笑着说:"有时候,柔韧比刚硬更具优势,如这两只篮子,当牢固结实的荆条篮被摔得崩溃、断裂时,柔韧时,柔韧无比的龙须藤篮却伸屈自如,不折不挠。"
如果生命也是一只篮子,如果它正遭遇苦难、挫折的撞击,我们也许宜选择柔韧来做心灵的防护网,它比刚性的对抗更不易受伤,更能承受命运的挤压。
●如此之厚的墙
一位建筑设计大师一生杰作无数。在过完65岁寿诞之后,他向外界宣称:等完成封笔之作便“金盆洗手,归隐林泉”。一言方出,求他设计楼宇者便踏破门庭。
在封笔之作中,他想打破传统的楼房设计形式,力求在住户之间开辟一条交流和交往的通道,使人们相互之间不再隔离而充满大家庭般的欢乐与温馨。
一位颇具胆识和超前意识的房地产商很赞同他的观点和理念,出巨资请他设计。果然不同凡响。令人惊异的是,大师的全新设计却叫好不叫座。炒得火热,市场反应却非常冷漠,楼盘成交额处于低迷状态,乃至创出了楼市新低。
房地产商急了,责成公司信息部门去做市场调研。调研结果出来,不由得让人大跌眼镜:人们不肯掏钱买房的原因,是嫌这样的设计虽然令人耳目一新,也觉得更清爽,但邻里之间交往多了,不利于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活动空间是大了,但又不好看管;还有,空间一大,人员复杂,于防盗之类人人担心的事十分不利……
设计大师听到了这个反馈,心中绞痛不已,他退还了所有的设计费,办理了退休手续,与老伴回乡下老家隐居去了。临行前,他对众人感慨道:我只识图纸不识人,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败笔。我们可以拆除隔断空间的砖墙,而谁又能拆除人与人之间坚厚的心墙?
●如何找到自己
没有菜谱的酒店很多。法国巴黎拉·维耶酒店没有菜谱却格外迷人。
如果你心情郁闷,你当然不会轻易向陌生人倾诉。可是这个小酒店的女主人,能一眼从你微颦的眉头看出来,既便有差距,不要紧,女主人会象母亲一样轻言细语,问寒问暖,不厌其烦地倾听你的不耐烦,甚至温怒。诚意一片氤氲。
如果你喜不自禁。66岁的女主人会告诉你应吃点什么,即使你要吃很贵的菜,她也不答应你,还要告诉你小肝是高蛋白食物,苦瓜降血压。她能象你家人一样关怀你。胖人应吃什么,瘦人应吃什么,爱喝酒应适量,爱抽烟少抽一点……她总是考虑你吃什么会对你有好处。然后想方设法满足你,而不计自己有多难为情。你口味不好也能多吃一点,而且绝对对你身心有益。
这个小店的这一经营特色,吸引了南来北往的客人。有的顾客不仅变成了常客,还成了小店的朋友。有时总要顺便带些好菜去,象给家里买菜一样。“小店看似没有特色菜,却有自己最具特色的一道菜——善意关怀”。老客人这样说。经营管理人员说:“善意奉献,才是对顾客最大的奉献。一位记者说:“看来善解人意是可以传递或者传染的。”也有人说:“善意不要菜谱,一个眼神一句话也能让人受用终生。”真的。一个人很少没有出门在外的时候,他肯定有喜有忧的时候。如果你在旅途中,遇到这样一份善意关怀,你能不感觉沐浴甘露么?相逢何必曾相识,西出阳关有故人。又有谁伟大得不需要善意滋润啊!与其说这酒店是以善解人意为特色,不如说人性中善意魅力最动人。从利益上的互惠升华到心灵上的互惠,也只有这样的善意最能让人互相感动。
●如花的心情
一家信誉特好的大花店以高薪聘请一位售花小姐,招聘广告张贴出去后,前来应聘的人如过江之卿。经过几番口试,老板留下了三位女孩让她们每人经营花店一周,以便从中挑选一人。这三个女孩长得都如花一样美丽,一人曾经在花店插过花、卖过花,一人是花艺学校的应届毕业生,余下一人只是一个待业青年。
插过花的女孩一听老板要让她们以一周的实践成绩为应聘硬件,心中窃喜,毕竟插花、卖花对于她来说是轻车熟路。每次一见顾客进来,她就不停地介绍各类花的象征意义以及给什么样的人送什么样的花,几乎每一个人进花店,她都能说得让人买去一束花或一篮花,一周下来,她的成绩不错。
花艺女生经营花店,她充分发挥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从插花的艺术到插花的成本,都精心琢磨,她甚至联想到把一些断枝的花朵用牙签连接花枝夹在鲜花中,用以降低成本……她的知识和她的聪明为她一周的鲜花经营也带来了不错的成绩。
待业女青年经营起花店,则有点放不开手脚,然而她置身于花丛中的微笑简直就是一朵花,她的心情也如花一样美丽。一些残花她总舍不得扔掉,而是修剪修剪,免费送给路边行走的小学生,而且每一个从她手中买去花的人,都能得到她一句甜甜的软语——“鲜花送人,余香留己。”这听起来既像女孩为自己说的,又像是为花店讲的,也像为买花人讲的,简直是一句心灵默契的心语……尽管女孩努力地珍惜着她一周的经营时间,但她的成绩比前两个女孩相差很大。
出人意料的是,老板竟然留下了那个待业女孩。人们不解——为何老板放弃能为他挣钱的女孩,而偏偏选中这个缩手缩脚的待业女孩?
老板如是说:用鲜花挣再多的钱也只是有限的,用如花的心情去挣钱才是无限的。花艺可以慢慢学,可如花的心情不是学来的,因为这里面包含着一个人的气质、品德以及情趣爱好、艺术修养……
●弱者与强者
师徒二人云游到一个偏僻的小镇,投宿在一户李姓人家,半夜,被一阵骚乱惊醒。师徒俩起身一看,只见当院停着一具水淋淋的女尸,男人正准备棺木,而他的女人正背着一个婴儿,趴在那具女尸上哭得死去活来。师父忙问:“施主,请问是谁过世?”男人回答说:“死的是我妹妹,村里流行一种缩骨病,得病的人全身的骨节都会缩小成一个球死掉。我妹妹就是得了这种怪病,忍受不了痛苦才投河自尽的。”师父忙双手合十,念了一句阿弥陀佛。男人神情黯淡,低声说:“我女人也得了这种怪病,早晚也是这样。”
第二天天一亮,师徒就起身了。路上,徒弟问:“师父,这家两个女人,一个跳河,一个啼哭,为什么都这么脆弱?”师父说:“女人是弱者。”
过了三年,师徒二人以又云游到这个小镇,正巧又路过李姓人家—这户人家已经盖起了新瓦房,墙上挂着成串的辣椒,家门口还有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在玩耍。徒弟说:“师父,这一定是李家的那个孩子。想必女施主已经不在人世,男施主再娶了。”正在这时,门里走出一个女人,这是一个怎样的女人啊,整个身子弯成了弓形,骨头紧紧地挤在一起,比孩子高不出多少,几乎看不出人形。但他们仍一眼看出,这就是当年那位女施主。
女人也认出了他们。师父忙走上前去问道:“施主这几年可好?”女人摇了摇头,说道:“大师走后,我男人就扔下我们娘俩,一去无踪,想来是怕我把缩骨病传染给他。别人都说我活不了多久,可我在想,如果我死了,我的孩子也必死无疑,所以我不能死,就算痛得满地打滚也要给孩子熬玉米粥。”女人微笑了笑,接着说,“没想到,我就这样挺过来了。可我也成了这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看着收拾得井井有条的院落和女人的笑容,徒弟问师父:“你不是说女人是弱者吗?这……”师父点点头,说道:“但母亲是强者。”
●弱智
院子里有一个弱智。有一天,我问他:“你今年多大了?”他摇摇头。我对他说:“别的事情无所谓,这个年龄的问题你应该弄清楚。”他还是摇摇头,嘴巴张的更大。过了好几天的一个黄昏,我从外面回来,他正坐在门口。他突然对我喊道:“我妈说,我今年30岁了。”
我本来已经进了大门,又折回来,对他伸出大拇指。说实在的,我颇为得意这一次启蒙运动,让一个普通的生命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历程,意识到存在对于自己的意义。虽然他不太懂事,但他的生命与我的生命有什么不同,只不过命运不一样罢了。
弱智呈现出一种生存状态和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说,人还可以这样活着——没有忧虑,快乐也不太多;不做坏事,只做一点点事情度日;从不打听别人的隐私,自己也没有什么隐私;对知识不感兴趣,对卖弄更不感兴趣;不识别谎言,自己也不知道撒谎……
也许你不尊重他,但他却真实的活着。
●三日歌
人生只有三日:昨日、今日和明日。
昨天是过去的存在,是历史,不管多么难忘,都已是时间老要静止不动的脚步。有人写了《昨日歌》:“昨日复昨日,昨日过去了;昨日没干好,今日徒懊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得今日消失了。江水日月流,花落知多少,成事立业前车鉴,莫在那里悔恨了。”
今天是现实的存在,是现在,胜过手中的现金,是最值得珍惜的礼物。明朝的文嘉写了《今日歌》:“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明天是可能的存在,是将来,甚至是谜语,是时间老人变化莫测的步伐。明朝的钱福写了《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无限的“过去”都是归宿于“现实”。无尽的“将来”,都以“现在”为从前。“过去”“将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清代的袁枚写了《对日歌》:“昨日之日背我走,明日之日肯来否?走者删除来者谁?惟有今日在我手。”
过去的“昨日”不能唤回来,将来的“明白”还不实在。没有人能生活在“昨日”或“过去”,也没有人能生活在“明日”或“将来”,最宝贵的莫过于“今日”即“现在”。
●三条鱼的命运
盆中,有三条活着的鱼。
他们要被主人杀掉下酒,在被主人端到河边的时候。他们已经共同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怎么办?怎么办?
他们激烈地争论着自己要怎样应付。甲说:“不如我们共同跳出去吧?你看这盆边不高。”“如果跳不进河中,那是要先被杀掉的,这是个极度危险的办法,我想我还是在想想。”乙说。丙没说话。只是想看看他们的结果,然后再决定自己怎么办。
“时间就是生命!”甲使尽全身的力气,一下子跳进了河里。乙还要思索自己是否有勇气的时候,被主人拿起来杀掉了,死不瞑目,丙被吓得昏头转向,乱了分寸。当然,也死不瞑目。
甲拨开了溶着同伴鲜血的河水,游走了,开始了自己全新的生活。
事情就是这样。一样的环境和境遇,成功与否在于你是否有着清醒的头脑和果断的行动以及对机会的把握。
●骚扰电话
单位分了一套新房,我们一家三口欢天喜地搬了进去,留下老母一人仍孤零零地呆在旧房里。
也曾想与老母一同搬进新房,可妻子早就与老母闹矛盾,儿子也不愿与唠叨的奶奶在一起,只好作罢,只哄说今后每星期一定来看妈。
我们的心情随着新房明快起来,生活充满了欢歌笑语,记忆中的老房子渐渐生疏模糊起来,也懒得再去走动。
一天,我从外地出差回来,妻子告诉我说家里经常有莫名其妙的电话打来,刚一接对方马上就挂断了,感到十分奇怪。我说如今城里有些青年闲得无聊,专爱听女人声音求刺激,骚扰别人,你莫管他。可不久,我也接连不断接到此类电话,有时夜深人静伏案写作,电话铃响了,刚一声“喂”,对方顿了一下,马上就挂断了,弄得我灵感顿失,有时忍不住一通臭骂。
一个星期天,一家人忙着准备晚饭,电话铃又响了,顿了一下便挂断,我十分恼火,说明天一定上邮局安置一个来电显示或防恶意呼叫功能,看到底是何人捣乱,告他个骚扰罪。气呼呼下楼时我突然见楼梯底下一黑影猛一闪急欲出门,吃了一惊,可一见那人步履蹒跚,便一声“站住”,断住来人去路。再一看,我惊呆了:啊,是母亲!
母亲一见我,赶紧低下头,说对不起,不该打此电话骚扰你们,让你下楼看我。我更奇怪了,我问母亲难道这些电话都是你打的?母亲头更低了,说有时想你们想得太厉害,可又不敢常来看你们,只好打个电话听听你们的声音,心里就踏实多了。又说偶尔几天家里电话没人接,就担心不过,想是不是家里出了事?也不来通知我一声。有时我很晚仍听出你在读书写字,真想劝你多保重身体,可你总嫌我啰嗦。只好闷在心里。每个星期天,我都乘车到你家新楼下,听一家三口欢声笑语,心里真比蜜甜。
我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霎时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母亲怔怔地看着我,两行清泪也不由自主地落下来。我紧紧拉住母亲那布满老茧的手,俩人哆嗦着,一步步上楼,真到迈进那温暖的家里,仍不晓得分开。
●沙漠玫瑰的开放
历史对于价值判断的影响,好像非常清楚。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预测未来,这话都已经说烂了。我不太用成语,所以试试另外一个说法。
一个朋友从以色列来,给我带来了一朵沙漠玫瑰。沙漠里没有玫瑰,但是这个植物的名字叫做沙漠玫瑰。拿在手里,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干的、死掉的草,这样一把,很难看。但是他要我看说明书。说明书告诉我,这个沙漠玫瑰其实是一种地衣,有点像松枝的形状。你把它整个泡在水里,第8天它会完全复活;把水拿掉的话,它又会渐渐地干掉,枯干如沙。把它再藏个一年两年,然后哪一天再泡在水里,它又会复活。这就是沙漠玫瑰。
好,我就把这一团枯干的草,用一只大玻璃碗盛着,注满了清水放在那儿。从那一天开始,我跟我的两个宝贝儿子,就每天去探看沙漠玫瑰怎么样了。第一天去看它,没有动静,还是一把枯草浸在水里头;第二天去看的时候发现,它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已经从里头往外头稍稍舒展松了,而且有一点绿的感觉,还不是颜色;第三天再去看,那个绿的模糊的感觉已经实实在在是一种绿的颜色,松枝的绿色,散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虽然边缘还是干死的。它把自己张开,已经让我们看出了它真有玫瑰形的图案。每一天,它核心的绿意就往外扩展一寸。我们每天给它加清水,到了有一天,那个绿已经渐渐延伸到它所有的手指,层层舒展开来。
第8天,当我们去看沙漠玫瑰的时候,刚好我们一个邻居也在,他就跟着我们一起到厨房里去看。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润饱满、复活了的沙漠玫瑰!我们3个疯狂地大叫出声,因为太快乐了,我们看到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
那个邻居在旁边很奇怪地说,不就一把杂草,你们干吗呀?
我愣住了。
是啊,在他的眼中,它不是玫瑰,它是地衣啊!你说,地衣再美,能美到哪里去呢?他看到的就是一把挺难看、气味潮湿的低等植物,搁在一个大碗里;也就是说,他看到的是现象的一身定在那一个时刻,是孤立的,而我们看到的是现象和现象背后一点一滴的线索,辗转曲折、千线万缕的来历。
于是,这个东西在我们的价值判断里,它的美是惊天动地的,它的复活过程就是宇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我们能够对它欣赏,只有一个原因:我们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知不知道这个起点,就形成我们和邻居之间价值判断的南辕北辙。
不必说鉴往知来,我只想告诉你沙漠玫瑰的故事罢了。对于任何东西、现象、问题、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何从判断它的未来?
对于历史我是一个非常愚笨的、非常晚熟的学生。40岁之后,才发觉自己的不足。以前我只看孤立的现象,就是说,沙漠玫瑰放在这里,很酷,我要改变你,因为我要一朵真正的芬芳的玫瑰。40岁之后,发现了历史,知道了沙漠玫瑰一路是怎么过来的,我的兴趣不再是直接的评判,而在于你给我一个东西、一个事件、一个现象,我希望知道这个事情在更大的坐标里头,横的跟纵的,它到底是在哪一个位置上?在我不知道这个横的和纵的坐标之前,对不起,我不敢对这个事情评判。
历史就是让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特定的起点,没有一点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山谷中的谜底
加拿大的魁北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惟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女贞等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这一奇异景观是个谜,许多人不知所以,一直没有令人满意的结论,揭开这个谜的,竟是一对夫妇。
那年的冬天,这对夫妇的婚姻正濒于破裂的边缘。为了重新找回昔日的爱情,他们打算做一次浪漫之旅,如果能找回就继续生活,如果不能就友好分手。他们来到这个山谷的时候,下起了大雪。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满天飞舞的大雪,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东坡的雪总必西坡的雪来得大,来得密。不一会儿,雪松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雪。不过当雪积到一定的程度,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桠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上滑落。这样反复的积,反复的弯,反复的落,雪松完好无损。可西坡由于雪小,总有些树挺了过来,所以西坡除了雪松,还有柘、柏和女贞之类。
帐篷中的妻子发现了这一景观,对丈夫说:“东坡肯定也长过杂树,只是不会弯曲才被大雪摧毁了。”
丈夫点头称是。少顷,两人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相互吻着拥抱在一起。
丈夫兴奋地说:“我们揭开了一个谜――对于外界的压力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承受不了的时候,学会弯曲一下,像雪松一样让一步,这样就不会被压垮。”
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它是人生的一门艺术。
●闪光的校长
哈佛校长评审委员会终于结束了一场历时9个月的扑朔迷离的挑选:萨默斯被任命为哈佛第27任校长。
走在哈佛校园,你可以那么容易地俯拾历任校长留下的印记,但绝对不仅仅只意味着那些一望而知的学舍名称、街道名称和雕塑。哈佛从300多年前马萨诸塞区殖民地的一所学校发展到今天,每一次“升华”都和哈佛历史上一个个闪光的校长名字相连。
如今每个学期开学时,哈佛为学生提供的课目已多达上千。这一被美国高校视做当然的选修课制度,“始作俑者”是哈佛1869年到1909年在任的艾略特校长。艾略特在位40年,哈佛从一所地方性古老院校变成了声震全美的著名大学。
被美国高教界称为“学术界的革命”——在哈佛本科生中推行“核心课程”教育,它的革故鼎新要归功于从1971年到1991年的波克校长,将哈佛所有的基础课分成包括外国文化、文学艺术、历史、伦理道德、科学、社会分析在内的lO个领域,每个学生必须在其中的8个领域各完成一课方可修成正果。
哈佛的赫赫声望,使得这些年里它每每成为美国总统卸任后人们盛传的去处之一。的确,当年肯尼迪总统在任期间就表示,希望自己总统任期届满之后荣归哈佛,在这里撰写回忆录,到哈佛讲课,但也暗示愿意担任哈佛的校长。
所有的秘密都掌握在哈佛校长评审委员会的手中。在本次马拉松式的挑选中,评审委员会向分布在全世界的哈佛教职员工、校友,以及政府教育部门、管理部门发出了近30万封征询信。之后,评审委员会开始对被征询者进行不厌其烦的面对面访谈。最后,近500人入围。
最终脱颖而出的萨默斯何许人也?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1975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1982年在哈佛莸得经济学博士学位。28岁时成为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经济学教授。
“非常高兴又回到家里。”在新校长谜底揭晓的当天下午,萨默斯出席了哈佛的新闻发布会。这位年仅46岁的哈佛新校长赢得了评审委员会这样的评价:“他是一个难能可贵的集合体,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一位运筹帷幄的社会活动家。”
“有很多哈佛的学生在谈论,你的经历中没有在大学中担任管理角色的经验,他们想知道你如何胜任这个职位?”
萨默斯说,在某种意义上,政府部门和一所大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相信一个简单信条:集中精力争取最大效应。在今天,还有什么比让年轻人具备一种能够从生活中最大限度获益、为了适应未来变化的世界而接受新知识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更重要的呢?
萨默斯的这段回答,让人想起他担任美国财长时对21世纪经济的一段论述。他说:“从旧经济过渡到新经济,其实质是从生产有形商品的经济变成为生产和应用知识的经济,而新经济下需要新的思维方式。”
“作为哈佛的下届校长,你将加入到哈佛历任校长的那一串闪光人物的名单。在这串名单中,你将排在什么位置?你期待自己作为他们中的一员为哈佛留下什么?”
萨默斯回答,在这一刻我想我肯定排在最末尾。我想我还是先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然后再回答你的问题。
●下一次就是你
阳光的温暖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卑微的生命。
有一个女孩对足球十份痴迷,一个偶然的机会被父母送到体校学踢足球。
在体校女孩并不是一个十分出色的球员,因为此前他并未接受过正规的训练,踢球的动作和感觉都比不上先入校的队友。女孩上场训练,踢球时常常受到队友们的奚落,说她是踢野路子的球员,女孩为此一度情绪很低落。每个队员踢球的目标就是进入职业队打上主力。这时职业队也经常到体校挑选后备力量,每次选人,女孩都卖力的踢球,然而终场哨响,女孩总是没有被选中。而她的队友已有不少进入职业队,没选中的也有人悄悄离队,于是平常训练最刻苦认真的女孩便去找一位对她一直赞赏有加的教练,教练总是很委婉的说:“名额不够,下一次就是你。”天真的女孩似乎看到了希望,树立了信心,又努力的接着练下去。
一年之后,女孩仍没有被选上,她实在没有信心练下去,她认为虽然自己场上意识不错,但个头太矮,又是半路出家,再加上每次选人时都迫切的希望被选上,因此上场后就显得紧张,导致平常训练水平发挥不出来,她为自己在足球道路上暗淡前程感到迷茫,就有了离开学校的打算。
这天,她没有参加训练,而是告诉教练,:“看来我不适合踢足球了,我想读书,想考大学。”教练见女孩去意已决,默默地看着她,什么也没说。然而,第二天女孩却受到了职业队的录取通知书。她激动不已的前去报到,其实,她骨子里还是喜欢足球的。女孩这次很高兴得去找教练了,她发现教练的眼中也挂着晶莹的泪花,教练这次开口说话了:“孩子,以前,以前我总说下一次就是你,其实那句话不是真的,我是不想打击你,我是希望你一直努力下去呀。”女孩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
在职业队收到良好正规系统训练后,女孩充满信心,她很快就脱颖而出。她就是获得20C世界最佳女子足球运动员称号的我国球星孙雯。
后来孙雯讲述这段往事时,感慨地说:“一个人在生活低谷中徘徊,感觉自己支持不下去的时候,其实就是黎明的前夜,只要你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前面肯定是一道靓丽的彩虹。”下一次就是你,不仅给我们希望,还说明我们在某些方面还有缺陷,仍需努力付出,常言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时刻准备着在逆境中决不放弃,再坚持一下,那么下一次见到彩虹的可能就是你。
●上帝给谁的都不会太多
某欧洲国家一位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仅仅30岁就已经红得发紫,誉满全球,而且郎君如意,家庭美满。一次,她到邻国来开独唱音乐会,入场券早在一年以前就别抢购一空。当晚的演出也受到极为热烈的欢迎。演出结束后,歌唱家和丈夫、儿子从剧场里走出来的时候,一下子被早已等候在那里的观众团团围住。人们七嘴巴舌地与歌唱家攀谈着,其中不乏赞美和羡慕之词。
有的人恭维歌唱家大学刚刚毕业就开始走红,进入了国家级的歌剧院,成为扮演主要角色的演员;有的人恭维歌唱家25岁时就被评为世界10大女高音歌唱家之一,也有的人恭维歌唱家有个腰缠万贯的某大公司老板做丈夫,而膝下又有个活泼可爱脸上总带着微笑的小男孩……
在人们议论的时候,歌唱家只是在听,并没有发表什么。当她等人们把话说完以后,才缓缓地说:“我首先要谢谢大家对我和我的家人的赞美,我希望在这些方面能够和你们共享快乐。但是,你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另外的一个方面没有看到。那就是你们夸奖的活泼可爱脸上总带着微笑的小男孩,不幸是一个不会说话的哑巴,而且,在我的家里他还有一个姐姐,是需要常年关在装有铁窗房间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歌唱家的一席话使人们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是很难接受这样的事实。这时,歌唱家又心平气和地对人们说:“这一切说明什么呢?恐怕只能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上帝给谁的都不会太多。”
歌唱家说出这句话以后,人们仍然没有吭声,不过这一次不是惊讶,而是在思考,认真地思考着。
●上帝与兔子
兔子是世界上最善良的动物了,它只吃青草,什么也不伤害。可是,它却被很多动物伤害:狐狸、狼、老虎……这太不公平了!有一天,兔子就向上帝诉苦,它不想再做兔子了,要求上帝变一变。
上帝很仁慈,马上答应了兔子的要求:“好吧,你想变成什么?”兔子说:“变成一只鸟,在天上自由地飞来飞去,那些狐狸呀狼呀虎呀就再也抓不着我了。”
上帝把兔子变成了鸟。没过几天,鸟又来诉苦:“仁慈的上帝呀,我再也不想做鸟了!我们在天上飞,天上的老鹰能抓住我们;我们在树上筑巢,树上的毒蛇能咬死我们。这样的日子实在是太难过了!”
上帝问鸟:“你想怎么样呢?”鸟说:“我想变成大海里的一条鱼,海里没有老鹰,没有毒蛇,我们才能安心地过日子。”
上帝又把鸟变成了鱼。可是,鱼的处境似乎更糟,因为大海里到处都有“大雨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斗争。过了几天,鱼又要求上帝把它变成人。鱼说:“人是万物之灵,他们住在坚固的钢筋水泥屋子里,使用着各种先进的武器装备,任什么凶猛的动物也不能伤害他们。相反,那些在山林里威风十足的狮虎,全被他们关在笼子里,供他们观赏取乐,那些蛇呀鹰呀,都成了他们餐桌上的美味……”
上帝把鱼变成人,心想,这下你该满意了吧!可是,过了不久,人照样来向上帝诉苦:“太可怕了!到处都在流血,到处都是尸体,到处都是废墟……我们再也没法活了!”原来人类发生了战争,数以万计的士兵在互相残杀,无数的平民流离失所,死于饥饿和寒冷。
上帝问人:“你想怎么样呢?”人说:“我想到另一个世界去,你把我变成上帝吧!”上帝没有答应人的这个要求,他说:“上帝只有一个,上帝多了也会打架。”
●舍得
药材商人来到村子,向村民收购灵芝,出价十分高。但此时正值冬季,高山上的温度已经降到了零下几十摄氏度,上山采药十分危险,许多村民都不敢轻易上山。
有父子三人决定冒一次险,因为商贩出的价格实在太诱人了。他们登上了高山,并且到了冰川地带,但却一无所获。准备回来的时候,山上起了暴风雪,气温骤降,年事已高的父亲被严重冻伤,无法行走了。他倒在冰冷的雪上,明白自己无论如何也不下山了,便果断地对两个儿子说:“我不行了,你们赶快把我的衣服脱下来穿上,设法下山。”
两个儿子不肯丢下父亲,不愿从父亲身上脱下大衣,坚持要背父亲下山。
父亲不断斥责他们这种自杀行为,但却无法阻止他们。他们背着父亲只走了一小段路,就迷失了方向,父亲也昏过去了。
儿子们泪流满面,一声声喊着“爸爸”。大儿子脱下身上的大衣盖在父亲身上,试图把父亲救回来。过了许久,父亲已经没有一丝气息,大儿子已被冻伤了。他对弟弟说:“看来我要在这里陪父亲了。小第,你把我的衣服脱下来穿上,设法走下山去,家里还有母亲、奶奶在等着我们。”
弟弟悲痛万分,他摸摸父亲,再摸摸哥哥,父亲的身体已经僵硬,哥哥的身体还有一丝余热,他脱下自己的大衣,盖在哥哥的身上,企图救活他。
第二天,暴风雪过去了,父子三人倒在一块儿,父亲盖着大儿子的大衣,大儿子盖着小儿子的大衣,而小儿子只穿着一件薄薄的棉衣。
村人们把他们抬下山来,边走边流泪。
他们说:“什么叫骨肉相连,他们父子三人就是。”
但是有人却惋惜地说:“应该有两人可以活下来,但他们却错过了。”
的确,如果两个儿子穿上父亲的大衣,徒手下山,是可以回到家的,但他们却舍不得父亲。
一年后,他们的家人也在痛苦中郁郁而终。
如果当年舍得一个人的生命,就可以保住四个人的生命,但他们在爱的面前,却丧失了必要的理智。有时候,舍得爱,反而是一种博爱,它和爱与不爱的问题无关。
●生活的意思
我15岁的外甥在班里成绩一直都不出色﹐为此姐姐便经常要我打电话去督促。以往打电话﹐他都会小心翼翼地把学习考试情况告诉我﹐然后再绕东绕西说一些考不好的理由。可是最近一次﹐在我问了几句之后﹐他说﹕舅舅﹐生活真没意思。这让我十分吃惊。一个15岁的初中生﹐他竟然感到生活真没意思﹗
外甥的这句话﹐给了我极大的触动。我想我不能再这么简单地去问为什么语文总考不好﹐为什么哪道数学题做错。我应该做的﹐也许是帮助外甥寻找生活的意思。
在寻找的过程中﹐我发现﹐不仅仅我的小外甥感到生活没意思﹐在我的身边﹐同学﹑同事﹑朋友中﹐似乎有许多人也被这个问题困扰着。
有一位来自山东﹐现在济南一家商店打工的女青年给我来信说﹐在农村老家感到没意思﹐没想到来了济南两年﹐发现在这里更没意思。原来在农村的时候﹐总想着出去闯闯﹐外面的世界不是很精彩吗?可是来了之后﹐发现不过是一天到晚站柜台卖东西﹐给的工资还不够买一件衣服﹐没有发现半点精彩的地方。
无独有偶﹐我一位在济宁党政机关当了十年干部的大学同学﹐这几天也从济宁来到了济南。他是看了一家报社的招聘广告来的。找到我时﹐他说﹐在机关呆了十年﹐真没意思﹐再呆下去﹐人生的锐气都被死水一潭的生活磨光了。我决定辞去公职﹐换个环境﹐不然一辈子就太没意思了。
小外甥﹐那位打工妹﹐还有我的同学﹐他们一双双浑浊的眼睛在我的眼前晃动着﹐我强烈地感受到了他们被没意思的生活氛围所折磨的沉重和茫然。
我想﹐折磨他们的这个生活的意思是什么呢?
有意思﹐就应该是非常热爱自己的这种生活方式﹐对生活充满了乐趣﹐前途目标都是越来越明朗的。因而﹐也就把坚定不移的自信﹐一往无前的勇气﹐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这种人﹐几乎每一天都会有收获﹐尽管有时可能这种收获是微不足道的﹐但他们同样会为总是往前了一些而感到欣感。目标是明确的﹐只要每一天都在努力﹐即意味着在一天天向目标靠近。
这就明白了﹐对生活感到没意思﹐即是对前途目标的迷茫和困顿。目标没有了﹐道路也就消失在了迷茫的密林之中。脚下的路都不知伸展向哪个方向﹐哪里还会有信心﹑勇气呢?而没有了目标和勇气的人﹐与行将就木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因而﹐要寻找生活的意思﹐就必须首先寻找人生的目标。有了目标﹐才会给生命注入自信﹑勇气﹑坚强等等让生活有意思起来的因素。有一个光明的目标在人生的前方朗照着﹐多少的荆棘与坎坷﹐多少的磨难与挫折﹐都变成了奋进中的无穷乐趣。这个时候﹐我们会因为自己的努力带来的接连不断的一个个成就﹐而感到生活太有意思了。
●生活是什么
有个谜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这是什么?
人们都猜:这是镜子!我的朋友却不动声色地回了一句:这是生活。
举座皆惊!他却来了句妙侃:"愁眉苦脸地看生活,生活肯定愁眉不展;爽朗乐观地看生活,生活肯定阳光灿烂!"
果然有道理!
于是,我突地想起一个故事。一次,穷困的法国作家拉伯雷想去巴黎,却偏偏一分钱也没有,就故意笑眯眯地当着警察的面拿出几张白纸,分别在上面写上:送给皇后的药,送给王子的药,送给公主的药,然后在白纸里包了点红色粉末。那警察见拉伯雷行踪古怪,疑为刺客,便把他押到了巴黎,经审查排除了刺客的嫌疑,又只好把他放了--真是妙极,笑眯眯的拉伯雷一分钱也没花,便平平安安地到了巴黎!
真佩服这位乐观豁达的拉伯雷,真佩服这种笑眯眯的人生态度!尤其有趣的是,笔者钻研法国文学时,居然找到了上述谜语的出处--就是拉伯雷说的:"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
不是吗?如何看待生活,的确与人的主观世界有关:心中没有阳光的人,势必难以发现阳光的灿烂!心中没有花香的人,也势必难以发现花朵的明媚!
既然如此,以豁达的态度棉对人生吧!别小肚鸡肠!别斤斤计较!别动不动就背上沉重的十字架!
●生命不打草稿
在学书法的时候,我曾经听我的一个老师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有一个书法家教学生练字。有一次,一个经常用废旧报纸练字的学生,反映他自己已经跟着书法家学了很长时间,可一直没有大的进步。书法家就对他说:“你改用最好的纸试试,可能会写得更好。”
那个学生按照他说的去做了。果然,没过多久,他的字进步很快。他奇怪地问书法家是什么原因。书法家说:“因为你用旧报纸写字的时候,总会感觉是在打草稿,即使写得不好也无所谓,反正还有的是纸,所以就不能完全专心;而用最好的纸,你会心疼好纸,会感觉机会的珍贵,从而心态投入,也就比平常练习时更加专心致志。用心去写,字当然会进步。”
真的,平常的日子总会被我们不经意地当作不值钱的“废旧报纸”,涂抹坏了也不心疼,总以为来日方长,平淡的“旧报纸”还有很多。实际上,这样的心态可能使我们每一天都在与机会擦肩而过。
生命并非演习,而是真刀真枪的实战。生活其实也不会给我们打草稿的机会,因为我们所认为的草稿,其实就已经是我们人生无法更改的答卷。
把生命的每天都当作那最好的一张纸吧!
●生命常青于自立
在四川等地的大山里生长着一种叫茑的植物,它紧紧依附山里的树木攀藤而生。茑的叶子与芦苇的叶子很相似,它的球状果实呈红黑色,味道极其甘甜鲜美。路人见了,无不喜欢它的郁郁葱葱,更乐于品尝它甜美的果实。
然而,人们却忘记了茑需要攀缘在树上才能生存的事实,木工师傅进入山里伐树,结果茑和树同归于尽,这使许多喜欢茑的人好生叹息。他们慨叹茑如果能够独立生长该多好呀!那样就可以享受雨露的滋润,长生不息,同时又能奉献给人类甘美的果实,而它却偏偏委身于树木,以至横遭砍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茑的生命曾因依附于大树而熠熠生辉,又因依附于大树而遭杀身之祸,这是茑的幸运与不幸。在它依附大树高枕无忧地攀援而上,步步登高时,它的郁郁葱葱受到了世人的恭维与艳羡,而就在木工理所当然的砍伐中,茑却无可奈何地赔上了自己的生命,这又怎能不让世人为之惋惜?
趋炎附势、追慕荣华是茑悲剧的根源。只有深深地扎根,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生存价值。
人是万物之灵长,应当更懂得如何珍爱生命。自立自强,永远是生命之本,保持独立的人格方能使生命之树常青。依附他人,寄人篱下,即使一时博得锦衣美食,珍馐美馔,也不能永享天年,富贵终生。一旦失去靠山,便会一损俱损。
●生命的感动
儿子早在两三岁的时候,就从他奶奶那里得知他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还看见了妈妈肚子上那一条像蜈蚣似的吓人的疤痕。直到偶尔有一天从电视上看到做手术的真实场面时,他用他的小手把我的头从电视上扭转过来,很郑重地问我:
“妈妈,你生我的时候肯定流了很多血吧!”“嗯。”“有多少你跟我说嘛。”
“好几大碗呢,”我只想把他尽快地搪塞过去,“喏,像电视里的那么多。”其实,电视里只是血淋淋的,并没显示有多少。
“到底有几大碗?”儿子一脸认真地问。
这下倒把我给难住了,说好几大碗本来就夸大其词,说一两碗就等于砸自己的脚。我只有含含糊糊地说:
“我也记不清了,当时我都疼晕过去了。”
“晕了几天?”
“七天,”我脱口而出,显然不符合事实,我赶紧更正补充说,“晕了整整一天一夜,接着就发高烧,躺在医院病床上整整打了三天吊针,一瓶接一瓶的;七天刀口才拆线,在医院住了十多天才回家。”
儿子低垂着眼帘,很显然地在细细咀嚼我那并不夸大的事实但略显有些夸张的表情和语气。
我的眼光还没来得及停留在电视机屏幕上,儿子的一双小手又把我的脸扭转过来,一字一句地说:“妈妈,我以后再也不惹你生气了!”心似乎被谁提了一下,我已泪眼模糊。
●生命的价值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
一只只手举了起来。
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
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
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
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
“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生命的林子
有一个僧人,可能就是唐玄奘吧,他刚剃发的时候,在法门寺修行。法门寺是个香火鼎盛的名寺,每天晨钟暮鼓,香客如流。玄奘想静下心神潜心修佛,但无奈法事应酬太繁,自己虽青灯黄卷苦苦习经多年,但谈经论道起来,远不如寺内许多僧人。
有人劝玄奘说:“法门寺是个名满天下的名寺,水深龙多,纳集了天下的众多名僧,你若想在僧侣中出人头地,不如到一些偏僻小寺中阅经读卷,这样,你的才华便会很快就会显现了。”玄奘思索了许久,觉得这话很对,便决意辞别师父,离开这高僧济济的法门寺,寻一个偏僻的深山小寺去。于是玄奘就打点了经卷、包裹,去向方丈辞行。
方丈明白玄奘的意图后,问玄奘说:“烛火和太阳哪个更亮些?”玄奘说:“当然是太阳了。”方丈说:“你愿做烛火还是太阳呢?”玄奘认真思忖了好久,郑重地回答说:“我愿做太阳!”于是方丈微微一笑说:“我们到寺后的林子去走走吧!”
法门寺后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方丈将玄奘带到不远处的一个山头上,这座山头上树木稀疏,只有一些灌木和偶尔的三两棵松树,方丈指着其中最高大的一棵说:“这棵树是这里最高的,可它能做什么呢?”玄奘围着树看了看,这棵松树乱枝纵横,树干又短又扭曲,玄奘说:“它只能做煮粥的薪柴。”
方丈又信步带玄奘到那一片郁郁葱葱的林子中去,林子遮天蔽日,棵棵松树秀颀、挺拔。方丈问玄奘说:“为什么这里的松树每一棵都这么修长、挺直呢?”
玄奘说:“都是为了争着承接天上的阳光吧!”方丈郑重地说:“这些树就像芸芸众生啊,它们长在一起,就是一个群体,为了一缕的阳光,为了一滴的雨露,它们都奋力向上生长,于是它们棵棵可能成为栋梁。而那远离群体零零星星的三、二棵树,一团一团的阳光是它们的,许许多多的雨露是它们的,在灌木中它们鹤立鸡群,没有树和它们竞争,所以,它们就成了薪柴啊!”
玄奘听了,便明白了,惭愧地说:“法门寺就是这一片莽莽苍苍的大林子,而山野小寺就是那棵远离树林的树了。方丈,我不会再离开法门寺了!”
在法门寺这片森林里,玄奘苦心潜修,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名僧。他的枝叶,不仅伸过云层,伸过了天空,而且,承接了西天辉煌的佛光。
是的,一个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
●生命的药方
两个盲人靠说书弹三弦糊口,老者是师父,70多岁;幼者是徒弟,20岁不到。师父已经弹断了999根弦子,离1000根只剩下一根了。师父的师父临死的时候对师父说:“我这里有一张复明的药方,我将它封进你的琴槽中,当你弹断第1000根琴弦的时候,你才可取出药方。记住,你弹断每一根弦子时都必须是尽心尽力的,否则,再灵的药方也会失去效用。”那时,师父才是20岁的小青年,可如今,他已皓发银须。50年,他一直奔着那复明的梦想。他知道,那是一张祖传的秘方,师父记错了应弹断弦子的数目,800根时就打开了那张纸,所以他至死也未复明。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