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智慧背囊全集

_22 膳书堂文化(现代)
父亲果真从此不再来学校找我。放假回家,我和父亲之间已经找不到原来的亲热。父亲在我的假期里尽量给我改善伙食,我则利用点时间看书学习以宽慰父亲望子成龙的苦心。我们谁都不提那次不愉快的见面,可我们又分明能从对方身上触景生情地想起一幕。吃完饭,我做功课,父亲默默地坐到门口的槐树下打錾一轮巨大的石磨。这是他一生中铣得最大,錾得最精,耗时最长的一次制作。在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中,父亲的神情凄凉而悲壮。
父亲“失业”了。整个初一,除了和父亲的那点不愉快,书倒是读得风调雨顺,我很快就被编入初二“强化班”,与众多的尖子生群雄逐鹿。“强化班”的征订资料多起来,学习时间长起来,伙食标准高起来……这些直接导致了父亲的日子难起来。而沉默寡言的父亲依然在每个月末登上槐树下那轮石磨,用最急切的目光把我盼回来,再用最不舍得的目光把我送走。一次次地从父亲的手里接过略多于我生活所需的费用,我总是不相信我们贫穷的家底还有如此巨大的弹性。最令我疑惑的是父亲的双手和脸上常常可见锐器划伤的痕迹。父亲说,人老了,风一吹皮肤就开裂,没事的。
大约是六月的一天,学校例外放了三天假。我像往常一样乘车回到镇上,再准备徒步走回村里。六月的阳光已跃欲试地卖弄它的炎热。途经一片砂石场,见几条装满砂石的大船正停在离我不足10米的河岸边,许多民工正用柳筐竹箩一趟趟将船上的砂石运送上岸,再由建筑队用拖拉机运走。突然,我看见父亲挑着一担砂石从船舱里探出身来,极其艰难地登上竹梯,然后踏上那条连接舷和河岸的宽不足尺的木板,像一具杂技演员一样,险些环生地缓缓前移。父亲的驼背几乎屈成了直角,上半身完全裸露在阳光下,黝黑的皮肤随着扁担的颤动在脊骨两侧左右牵扯。而好坏根扁担对父亲来说根本不能算挑,而是背,因为它不在肩上,百是横在父亲的背部,有人在背后急吼吼喊:“罗锅子,快点儿,你挡着我的道了!”如此悲壮的一幕烙铁一样烧痛了我的眼睛。我认识到自己对父亲的无礼是多么可耻。一年后,我这个“强化班”里的第一名在一片惋惜与不解中考进了中师。我只是早一点工作以解脱父亲的负担。在师范晨,我一边自学大专课程,一边做家教。每每想起父亲的驼背,我就有流泪的冲动。好在父亲并没有记恨我的意思,我打算在适当的时候向他道个歉,父亲一定会原谅我。
一晃就毕业了。人大了,脸皮反而薄起来。在无数欲说还休的忸怩中,我被子分配到离家一百多里的一所中学教书去了。临行时,我有些内疚地对父亲说:“有空到我学校去走动走动。”父亲竟表现出旧伤复发似的惊恐,连连摇头:“不去不去,太远咧……”听得我心里酸酸的直打冷颤。
开学半个月了,我忙得仍然没有头绪。教两个班的语文兼班主任,又要负责学校广播站的工作,第天夜里非12点不能就寝。一天晚上,我刚拧亮宿舍的台灯写第四周的工作计划,有人敲我的窗子。透过玻璃,我看见父亲站在窗下。我在打开门锁的刹那,父亲机警地扫视一下身后,然后闪进屋并关紧了门。我一边点煤炉弄饭给他吃,一边整理床铺给父亲睡觉,还用书给自己做了一个临时的枕头。父亲拉住我的手说,别忙活,我来看看你,要是挺好,我就放心了,这就走……我几乎有些硬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定定地看着父亲。父亲的头发全白了,他的背更驼了,使他怀里空间更为狭窄。但就是这样的狭窄的胸怀,却能如此包容儿子的所有创造性无知。我说,爹,实在要走,明天再走。父亲说,明天走,人多嘴杂的,不好……父亲终于固执地消失在夜色中。他高高隆起的背像一只容器,倒给我的是朴实的父爱,盛回去的却是令人的痛的误解。
而现在,父亲竟然去世了,来不及接受的我最悔痛的表达。坐在返乡的汽车里,我的心被一陈又一陈的痛猛烈地冲击着……
●花三分钟感谢
一家外资公司的公关部招聘一位职员,许多人参加了角逐。公司的面试和笔试十分繁琐,一轮轮淘汰下来,最后只剩下了五个人。
五个人个个都优秀,都有较好的外表条件和学识,都毕业于名牌大学。公司通知五个人,聘用谁得由日方经理层会议通过才能决定。于是五个人安心地回家,等待公司最后的决定。
几天后,其中一位的电子邮箱里收到一封信,信是公司人事部发来的,信中告诉她:“经过公司决定,你落聘了,但是我们欣赏你的学识、气质,因为名额所限,实是割爱之举。公司若以后有招聘名额,必先优先通知你。你所提交的材料录入电脑存档后,不日将邮寄返还于你。另外,为感谢你对本公司的信任,还随信寄去本公司产品的优惠券一份。祝你开心。”
她在收到电子邮件的那一刻,知道自己落聘了,十分伤心。但又为外资公司的诚意所感动。两天后,她收到了寄给她的材料和一份优惠券,另加一个电子信件中没有提及的一个带有公司标志的小饰物。
她十分感动,顺手花了三分钟时间用电子邮件给那家公司发了一封简单的感谢信。
两个星期后,她接到那家外资公司的电话,说经过日方经理层会议讨论,她已被正式录用为本公司职员。
后来,她才明白这是公司最后的一道考题。公司给其他四个人也发了同样的电子信件,也送了优惠券和小饰物。但是回信感谢的人只有她一个。她能胜出,只不过多花了三分钟时间去感谢。
●花谢了,叶还绿着
某日看见玉兰花凋谢了,心里很是感伤。不仅为她洁白如玉的花儿还未真正见到了三月明媚的春光,还为她在有生之年从为和自己的叶子见过面。朋友告诉我,不只是玉兰花,桃花、樱花也是这样。然而,桃花的粉红如霞,凋落后意味着果实。而玉兰花凋谢后,还剩些什么?也许还有人们对它的美好印象,也许除了腐烂于泥土什么也没有。
今日看见了玉兰树上的第一片绿叶,绿得如此的美,如此的惹人爱!虽然没有花儿的衬托,她却依然生机勃勃。这让我想起了一段文字:草木枯萎,还有再葱翠的时候;花朵凋谢,还有再鲜艳的时候;太阳西沉,还有再升起的时候。
兰花谢了,可在人们心中,它依然美丽;兰花谢了,可叶子还绿着。
生活就如玉兰树,花谢了,还有叶,失败了,还有希望;没有了花的洁白,还有叶的葱郁;饱尝了失败的苦楚,就有了成功的希望。挫折也罢,失败也罢,终有再顺利的时候。笑对生活,我们永远年轻,永远充实。
●花园中的杂草
杰克·伦敦写出《马丁·伊登》后,声名鹊起,财源滚滚,不仅在加利福尼亚州建了别墅,而且在大西洋海滨购置了豪华游艇。然而拥有这一切之后,厌倦、空虚、落寞和无聊也接踵而至,最后他被这些给弄疯了,1916年服毒自杀在自己的别墅里。
法捷耶夫29岁时就登上了苏联文坛,并以《青年近卫军》一书坐上苏联作协总书记的交椅。然而,自此以后他再没有写出一篇小说,因为他忙着出访、开会、做报告去了。
一座花园无论多么美丽,如果不经常拔草和修剪,仅一个夏天,就能使它彻底地荒芜;一些有建树或想有建树的人,如果不注意排除掉无聊的东西,是非常危险的。
●华莱士和蚁熊的启示
华莱士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德籍客座教授,他考察亚马逊河热带雨林动、植物的种类、习性及生态平衡,有所建树,著作颇丰。他专门追踪一种叫蚁熊的动物。蚁熊顾名思义就是吃蚂蚁的熊,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蚁兽,平均每天要吃1.8万只蚂蚁。
让华莱士大为惊奇的是,蚁熊有一种特殊习性:它吃蚂蚁时绝对不会斩尽杀绝,每挖开一个有成千上万只蚂蚁的窝,它只把一小部分蚂蚁吃掉,最贪婪时为500只,其它的全部放生,径自寻找下一个蚂蚁窝。蚂蚁虽小,有时竟集合起来把鲜活的大蚯蚓拖入蚁穴吃掉。蚁熊见到此情景从不惊动,让它们饱餐美味佳肴。华莱士对此十分感兴趣,研究其中的道理:蚁熊为何大讲“蚁道主义”?因为它很清楚,要使自己的种群在地球上生存,就必须让蚂蚁家族子子孙孙生存繁衍下去。它的仁慈宽厚实际上来自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是生物链自然平衡现象。
华莱士从蚁熊得到启示:人类要节制地利用地球上的有限资源,尤其是日趋减少的能源。斩尽杀绝,吃光、采光、用光,最后斩杀的是人类自身。华莱士向美国政府提出建议:立即封井停止开采仅有20年储量的本土石油,给子孙后代留作遗产。大力开发水力、风力、潮汐、太阳能、海洋温差发电等不花钱的自然资源。美国政府接受了他的合理建议,美国本土的油井于2000年1月1日全部封井停钻。
华莱士教授严肃地说:“蚁熊是我们人类的老师!我们要珍惜地球上每一滴资源,不要把它变成人类最后的一滴眼泪!”
●华盛顿报仇
1754年,身为上校的华盛顿率领部下驻防亚历山大市。当时正值弗吉尼亚洲议会选举议员,有一个名叫威谦、佩恩的人反对华盛顿所支持的候选人。
据说,华盛顿与佩恩就选举问题展开激烈争论,说了一些冒犯佩恩的话。佩恩火冒三丈一拳将华盛顿打倒在地。当华盛顿的部下跑上来要教训佩恩时,华盛顿急忙阻止了他们,并劝说他们返回营地。
第二天一早,华盛顿就托人带给佩恩一张便条,约他到一家小洒馆见面。
佩恩料想必有一场决斗,做好准备后赶到酒馆。令他惊讶的是,等候他的不是手枪而是美酒。
华盛顿站起身来,伸出手迎接他。华盛顿说:"佩恩先生,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昨天确实是我不对,我不可以那样说,不过你已然采取行动挽回了面子。如果你认为到此可以解决的话,请握住我的手,让我们交个朋友。"
从此以后,佩恩成为华盛顿的一个狂热崇拜者。
●华盛顿的牙齿
1784年,也就是华盛顿成为美国总统前5年,刚刚52岁的他,一口牙几乎掉光。他请牙医往自己口腔里植入了九颗牙,而这九颗牙居然都是活生生地从他的黑奴的嘴里现拔出来的。这是历史学家刚刚考古发现的,那个曾经解放黑奴的英雄华盛顿就这样在我们心里突然花落,我们仿佛看到了圣袍上的污点。但是仔细一想,设身处地考虑当时的社会背景,也就不足为奇了。是的,把某人看作圣人是因为我们对他缺乏足够的了解,只能远远地看着他,从而在心里为他涂抹各种色彩,然后低下自己的头颅,来增加他的高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感谢华盛顿的不完美,因为它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心灵枷锁,不再迷信和害怕权威!
●画中的快乐
在一个画家的屋子里,我看到一幅非常特别的画。那是一张被装裱起来的白纸,在中间偏左的位置上有一块墨迹。
我我向画家请教,画家坦言:“这幅画叫《快乐》。”快乐?我不明白。在我的记忆里,没有谁能画出快乐来。“中间这块墨迹是痛苦,每个人看到我的这幅画,都只能看到这块痛苦的墨迹,都看不见背景里的快乐,我们的生活不正是这样吗?多少快乐我们视而不见,却被微小的痛苦遮住双眼。”
我说:“按照你的说法,这幅画应该是一张白纸。”他说:“没有痛苦,我们便看不见快乐。”
我明白了,在我们眼里,总是盯着痛苦,而快乐常常被忽略的那一部分。
●怀揣两块糖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在山西一个偏远而清苦的山村,严自大洋彼岸的金发女孩玛丽亚,正在心中概叹这里的生活实在太穷困了。
忽然,她的目光被一株百年老树下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吸引了过去。
老人衣着简单,微眯着眼睛,一脸慈祥地跟一个小男孩说笑着。玛丽亚好奇地停下脚脚步,不远不近地站定了。她听到老人给小男孩出了一个字谜:“一人本姓王,怀里揣着两块糖。”那个小男孩显然此前听说过这个字谜,立刻大声回答:“金。”老人满意地笑了,从贴胸的衣兜里掏出两块水果糖,一块递给男孩,一块送到自己嘴里,两人甜甜也吮吸着,似乎正享受着无边的幸福。
玛丽亚羡慕地望着面前这被快乐包围着的一老一少。蓦然,她想起了祖母的那栋带大花园的漂亮别墅,想起常常邀请一帮孩子到家中分享她的糖果和故事的祖母,想起祖母和孩子一样单纯而畅快的笑声。
原来,快乐和幸福,就像阳光一样无所不在。一个人,无论身处怎样的境遇,无论富有还是清贫,只要他怀揣着两块糖,一块慷慨地赠人,一块留下自己慢慢品尝,就自有真实的快乐如泉涌来,自有绵绵的幸福飘逸在生活当中。
就是那两块普通的水果糖和那两张纯朴的笑脸,让玛丽亚做了一个骄傲的选择——留在中国西部,做一名帮贫助困的志愿者,播撒更多的快乐和幸福。后来,玛丽亚跟村里人一起劳动,给村里的孩子上课,还帮着山村招商引资,办起了一个山产品加工厂,让那里的山民一天天富裕了起来。
村民感激地称她是“幸福天使”,她却笑着说自己只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兜里的两块糖,她还要感谢大家呢,是与他们在一起追求、奋斗的那些日子,让她发现自己原来还能够做那么多的事情,让她品味到了从前所没有品味到的甜蜜。
灯下,读着玛丽亚芬芳的小故事,不禁怦然心动:多么简单的事情啊,不需要太多的寻寻觅觅,不需要太多的权衡论证,只需怀揣两块糖,慷慨地与人分享,就完全可以拥有快乐的时光,就可以拥有幸福的人生。
●还有一个苹果
一场突然而至的沙暴,让一位独自穿行大漠的旅者迷失了方向,更可怕的是装干粮和水的背包都不见了。翻遍所有的衣袋,他只找到一只泛青的苹果。
“哦,我还有一只苹果。”他惊喜地喊道。他攥着那只苹果,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大漠里寻找着出路。整整一个昼夜过去了,他仍未走出空阔的大漠。饥饿、干渴、疲惫却一起涌上来,望着茫茫无际的沙漠,有好几次他都觉得快要支撑不住了,可是看一眼手里的苹果,他抿抿干裂的嘴唇,陡然又增添了些许力量。
顶着炎炎烈日,他已数不清摔了多少跟头,只是每一次他都挣扎着爬起来,踉跄着一点点往前挪,他心中不停地默念着:“我还有一只苹果,我还有一只苹果……”
三天以后,他终于走出了大漠。那只他始终未曾咬过一口的青苹果,已干巴得不成样子,他还宝贝似的拿在手中,久久凝视着。强烈的生之信念和希望把他拉出了死亡的边缘。
有位诗人说得好:“信心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
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各种挫折和失败,会身陷某些意料之外的困境。这时,千万不要轻易地说自己什么都没有了,其实只要心头不熄灭一个坚定的信念,努力地去找,总会找到帮助自己度过难关的那“一只苹果”,握紧它,就没有穿不过的风雨、涉不过的险途。
●错误让我如此美丽
我有两位性格迥异的挚友。
一个没完没了地惹祸,被众人讥为“三分钟一个主意”。少年时即骑自行车去内蒙古探险,险些叫狼叼了去;曾上过战场,枪炮一响,吓尿了裤子;面对打击和挫折不断,他每回都能踉跄着爬起来。一连串磕头绊腿的生活经历倒像勋章,挂在他相当自信的胸前。奇怪,这盏并不省油的灯,不仅事业小成,在人丛中还是个受欢迎的人物。
另一位则乖得很:从幼儿园、上学到工作单位一直担任领导职务,每天洗脸,不讲脏话,从不擅自去运河游泳,上课不说话,开会不打盹,家中收藏最多的就是他历年所得的镜框奖状,现为公认的副局级好人。然而局级好人也有苦恼,一次听他吐了句真言:一生像一张白纸,没感觉,没劲。由于他的婚姻是遵父母之命,现在儿子都上街打酱油了,他连一次“我爱你”也没对老婆说过。上回两口子掐架,这位仁兄按捺不住,平生头回口中带出个脏字儿。事后,他怪新鲜地悄悄介绍体会:嘿,别说,骂人真挺痛快!
由于第一只猿猴“错误”地下树直立行走,所以今天的人类才不用趴着敲电脑;尼克松总统“错误”地偏离当时的美国既定政策,于是叩开中美关系的大门。自古以来,无论科技政治,柴米油盐,因意外或错误而发现并促进社会前进的例子多多。错误也分上中下三等,笨蛋级的错误,每日里人人在犯。惟独悟性极高的高手,才有资格犯下高层次的错误。这类错误的发生,则意味着创新的又一抹曙光。错过了犯错误的年龄,也是错误。读过港报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一位得知自己不久于人世的老者写道:“如果我可以从头活一次,我要尝试更多的错误,我不会再事事追求完美。”
然而,我们仍在一厢情愿地制造着完美。为了少出错儿,智者热衷在人间设置条条框框,然后再将大家的鞋带系在上面,那叫一颗健康的心如何奔跑?日前欣赏到一奇文,四言诗体裁,好像叫什么新时代儿童道德准则。整整齐齐一大张,一条条地将做人的高风亮节罗嗦个遍,满篇旧时的女儿经的滥腔调。最后,谆谆教导孩子应该条条做到。暂且不论新时代有无培养呆头圣人的必要,只斗胆问一句作者:小的时候,您没惹妈生气?现在您老恁大岁数,究竟落实几条几款?正如北京的一位大妈早起遛弯儿,正逢附近小学校举行升旗仪式,学生们阵容整齐,齐唰唰向国旗敬礼。却扭头瞥见队尾的老师们,或蹲着,或叉腰,正菜咸醋酸地侃得欢势呢。老人感动之余,添了些气不顺。
活着是美丽的,工作着是美丽的,必要时,犯错误亦不失为一种美丽。正如一辈子不离开地面,自然避开溺水的危险。但只有经历呛水和疲惫,才能领略另类生活的风采和快乐。
●换票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
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
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开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
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装了10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6次,净赚了50元钱。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他立即抓住这一空当,买了人字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一百五十多个打工仔,业务也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5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票。
●换鞋与换路
一位哲人与门徒雨后走在土路上,他的新布鞋上沾了许多泥点儿。
一位穿了雨鞋的门徒问他:“出来时为什么不换双鞋呢?”哲人望望连着村子与外界的泥泞的路,意味深长地说:“换鞋不如换路呀。”门徒顿觉心头一震。后来,在哲人的带领下,大家一块儿硬化了路面,从而一劳永逸,不必再受“换鞋”之苦。
与“换路”相比,“换鞋”要容易得多。于是,人们遇到困难时,总会避难趋易,抱着改变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的想法,被动地适应外界的要求。殊不知这样做常常磨去个性、扭曲本性,反而留下更多的忧患和烦恼。
●换一个灯泡需要几个人
要是由电工换一个烧坏的灯泡,需要几个人?
答:只需一个人,可是当你找他的时候,却总是找不到。
要是由评论家更换呢?
答:需要两个人。一个换灯泡,另一个则在旁边指手画脚地批评他。
要是由一个父亲来更换呢?
答:需要3个人。他会命令妻子扶凳子,儿子打手电筒。
要是由诗人更换呢?
答:需要4个人。一个咒骂黑暗,一个点亮蜡烛,一个在缅怀光明,一个换灯泡(不一定能完成)。
要是由警察更换呢?
答:需要5个人。一个负责封锁、保护现场,并拉响警报,一个登记备案,至少两个追查灯泡坏的,一个更换灯泡。
要是由官僚来更换呢?
答:需要……我也不知道会需要多少个人。他们会让父亲带着妻子、儿子到管理部门陈述灯泡毁坏经过,并笔录备案,签字画押。然后他们会命令警察调查取证,核实灯泡毁坏缘由,对该事故做出分析鉴定。电工须提供灯泡可能自然烧毁的理论材料,及自己当初安装该灯泡时的布线图及详细*作过程,以证明自己*作正确规范,并就擅离职守写出书面检讨。
最后,官僚们还要召开“领导碰头会”、“部门负责人分析讨论会”及“基层扩大会议”等3次会议来研究解决更换灯泡的问题,并将更换灯泡的具体安排以文件形式下达,层层落实;A负责将废灯泡回收,B批准关于购新灯泡的申请,C、D、E……若干人办理申请手续,S负责下达分派购买任务,T填写采购单,U验收灯泡,V报销发票,W检查督导……
评论家也不会闲着,他们会就该事件发生的各个阶段做出评论、分析、预测——
诗人也会很忙碌。他们会围绕着该事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撰写诗歌,或诅骂黑暗,或怒斥着腐败,或赞美光明,或颂扬廉洁——总之,诗人们会将该事件推广普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
那么,有没有人可以很痛快很敏捷很干净利落地一个人独立将烧坏的灯泡在最短时间里轻松地换掉呢?
答:有——准女婿在未来丈母娘家的时候!
●换一个思路
有个摄影界的朋友,给大会拍集体照有些年头了。照着照着出了新问题,开会的入随着日月如梭转眼上了年纪。一排排坐的站的,时间稍长不免犯困,即使不是闭目养神,也不时会眨眼睛。几十个人,甚至上百入,“咔哒”一声照下来,有睁眼的.有闭眼的。闭眼的看见玉照,自然不高兴:我90%以上的时间都睁着眼,你为什么偏让我亮一副没精打采的相?这不是歪曲我的形象吗?
就拍照而言,形象是头等大事,全靠修版也难。于是喊:“—、二、三!”但坚持了半天以后,恰巧在“三”字上坚持不住,上眼皮找下眼皮,又是做闭目状。真难办。
这位朋友换了一个思路,大获成功。他请所有与会者全闭上眼,听他的口令,同样是喊“一、二、三”,在“三”字上一齐睁眼。果然,照片冲洗出来一看,一个闭眼的也没有,
全都显得神采奕奕,比本人平时更精神。
真是皆大欢喜。
●荒芜的花园
贝尔太太是美国一位有钱的贵妇人,她在亚特兰大城外修了一座花园。花园又大又美,吸引了许多游客,他们毫无顾忌地跑到花园里游玩。
年轻人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小孩子扎进花丛中捕捉蝴蝶;老人蹲在池塘边垂钓;有人甚至在花园当中支起了帐篷,打算在此度过他们浪漫的盛夏之夜。贝尔太太站在窗前,看着这群快乐得忘乎所以的人们,看着他们在属于她的园子里尽情地唱歌、跳舞、欢笑。她越看越生气,就叫仆人在园门外挂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私人花园,未经允许,请勿入内。可是这一点也不管用,那些人还是成群结队地走进花园游玩。贝尔太太只好让她的仆人前去阻拦,结果发生了争执,有人竟拆走了花园的篱笆墙。
后来贝尔太太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她让仆人把园门外的那块牌子取下来,换上了一块新牌子,新牌子上写着:欢迎你们来此游玩,为了安全起见,本园的主人特别提醒大家,花园的草丛中有一种毒蛇,如果哪位不慎被蛇咬伤,请在半小时内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否则性命难保。最后告诉大家,离此地最近的一家医院在威尔镇,驱车大约50分钟即到。
这真是个绝妙的主意,那些贪玩的游客看了这块牌子后,对这座美丽的花园望而却步了。
几年后,有人再往贝尔太太的花园去,却发现那里因为园子太大,走动的人太少而杂草丛生,毒蛇横行,几乎荒芜了。孤独、寂寞的贝尔太太守着她的大花园,她非常怀念那些曾经来她的园子里游玩的快乐的游客。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如果我们愿意让别人在此种植快乐,同时也让这份快乐滋润自己,那么我们心灵的花园就永远不会荒芜。
●黄金
有一个旅行者要远行的时候,老者把他领到一坐金库门前,对他说:"你可以随便拿,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在路上永远带着他们,陪伴你的旅程,不能丢弃"于是旅行者拿了3块黄金:他很遗憾,由于行囊太多,他只能拿取3块.可是就在旅行者的旅程中,没有办法使用这些金子,他总觉得是3块石头.旅行者在不得不背负"石块"前行的痛苦中,也暗自轻型:"啊!我毕竟只拿了3块!"
●黄金城的传说
有关印加黄金城派济济的传说起源于中世纪。1532年,西班牙人弗朗西斯科·皮萨罗(1475~1541,印加帝国的征服者)发动战争,攻打印加帝国,俘虏了印加帝国末代皇帝阿塔瓦尔帕,并索要高额赎金。印加人募集了成千上万件黄金制品,西班牙人立即就将这些黄金制品改铸成金锭。但这未能救下阿塔瓦尔帕的性命:他被背信弃义的西班牙人以偶像崇拜罪处死了。当这场骗局昭然于天下时,印加人将黄金藏了起来。
传说,起初黄金被藏在印加帝国的首都库斯科城里。根据流传至今为数不多的书面记载,在阿塔瓦尔帕统治时期,库斯科城里有一座名叫科利·康查的寺院,那里有个黄金花园:花园里种着许多黄金树,树上栖息着用白银和白金做的鸟儿,金条制成的玉米连成一大片,地上挺立着婀娜多姿的印加人塑像——也是黄金铸成的。西班牙人攻占了这都座城市后,夺走了不少黄金。幸存下来的印加人在严刑拷打下承认,西班牙人掠走的黄金不过是九牛一毛,大量的财宝还在印加人手里。据他们说,数不胜数的宝藏被运往东方一个神秘的城市,它位于马德雷德迪奥斯河畔人迹罕至的热带雨林中。传说这座城是早在9世纪西班牙人入侵之前由印加首领帕恰库杰克建造的。
有关这座城里黄金的数量可以根据以下事实来判断。1571年,西班牙人建议印加人与之结盟。历史是这样记载印加人首领曼科的回答的:“我不会与任何西班牙人结盟。但如果西班牙国王把军队撤出印加的话,我会付给你们比阿塔瓦尔帕给你们的多得多的黄金。”为了证明这不是空话,曼科当场送给西班牙人两个巨大的金制带把高水罐,然后又将两袋子玉米倒在地上,他捡起一个玉米粒说:“这就是阿塔瓦尔帕给你们的那部分。”但是,西班牙人要的是全部黄金。于是战争接着打下去。印加人消失了,而神奇的派济济城至今也没有找到。
传说,最后一部分印加人在退隐到派济济城后就破坏了通向该城的道路。在秘鲁的地图上至今还有一个名叫拉科的小村庄,这是从印第安格楚亚语翻译过来的,意为“幻想、欺骗”。
还有其他事情可以证明派济济城的存在。1925年,有6个耶稣会的修道士前往寻找派济济城,但半路上遭到了印第安人的袭击,其中5个人被雨点般的毒箭射死,只有向导胡安·戈麦斯·桑切斯幸免于难。据他讲,他沿着无法通行的灌木丛奔跑,躲避印第安人的追赶,不知不觉间来到了一座城市,城里金像林立,一座主要建筑物的屋顶上矗立着一个巨大的金太阳。为了证实自己的话,向导拿出一个金手指,这是他从一尊塑像身上砍下来的。不过,返回热带雨林并指出通往黄金城的路,桑切斯就不愿意了。
●黄玫瑰的心
为了这绝望的爱情,我已经过了很长时间沮丧、疲倦、行尸走肉般的日子。昨夜从矿坑灾变中采访回来,因痛惜生命的脆弱与无助,躺在床上不能入睡。清晨,当第一道阳光照入,我决定为那已经奄奄一息的爱情做最后的努力。我想,第一件该做的事情是到我常去的花店买一束玫瑰花,要鹅黄色的,因为我的女友最喜欢黄色的玫瑰。
刮好胡子,勉强拍拍自己的胸膛说:“振作起来。”想到昨天在矿坑灾变前那些沉默哀伤但坚强的面孔,我出门了。
往市场的花店走去,想到在一起五年的女朋友,竟为了一个其貌不扬、既没有情趣又没有才气的人而离开,而我又为这样的女人去买玫瑰花,既心痛又心碎,生气又悲哀得想流泪。
到了花店,一桶桶美艳的、生气昂扬的花正迎着朝阳开放。
找了半天,才找到放黄玫瑰的桶子,只剩下九朵,每一朵都垂头丧气,“真丧,人在倒霉的时候,想买的花都垂头丧气的。”我在心里咒骂。
“老板,”我粗声地问,“还有没有黄玫瑰?”
老先生从屋里走出来,和气地说:“没有了,只剩下你看见的那几朵啦。”
“每朵的头都垂下来了,我怎么买?”
“喔,这个容易,你去市场里逛逛,半个小时后回来,我包给你一束新鲜的、有精神的黄玫瑰。”老板陪着笑,很有信心地说。
“好吧。”我心里虽然不信,但想到说不定他要向别的花店调,也就转进市场逛去了。心情沮丧时看见的市场简直是尸横遍野,那些被分解的动物尸体,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悲苦的世界;小贩刀俎的声音,使我的心更烦乱。
好不容易在市场里熬了半个小时,再转回花店时,老板已把一束元气淋漓的黄玫瑰用紫色的丝带包好了,放在玻璃柜上。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说:“这就是刚刚那一些黄玫瑰吗?”——它们垂头丧气的样子还映在我的眼前。
“是呀,就是刚刚那黄玫瑰。”老板还是笑眯眯地说。
“你是怎做到的,刚刚明明已经谢了。”我听到自己发出惊奇的声音。
花店老板说:“这非常简单,刚刚这些玫瑰不是凋谢,只是缺水,我把它整株泡在水里,才20分钟,它们全又挺起胸膛了。”
“缺水?你不是把它插在水桶里吗?怎么可能缺水呢?”
“少年仔,玫瑰花整株都需要水呀,泡在水桶里是它的根茎,就好像人吃饭一样。但人不能光吃饭,人要用脑筋、有思想、有智慧,才能活得抬头挺胸。玫瑰花的花朵也需要水,但是剪下来后就很少人注意它的头也需要水了,整株泡在水里,很快就恢复精神了。”
我听了非常感动,愣在那里:呀,原来人要活得抬头挺胸,需要更多智慧,应当把干枯的头脑泡在冷静的智慧水里。
当我告辞的时候,老板拍拍我的肩膀说:“少年仔,要振作呀!”这句话差点使我流着泪走回家,原来他早就看清我是一朵即将枯萎的黄玫瑰。
回到家,我放了一缸水,把自己整个人泡在水里,体会着一朵黄玫瑰的心,起来后感觉通身舒泰,决定不把那束玫瑰送给离去的女友。
那一束黄玫瑰每天都会泡一下水,一星期以后才凋落花瓣,但却是抬头挺胸凋谢的。
这是在几十年前,我写在笔记上的一个真实的事。从那一次以后,我知道了一些买回来的花朵垂头丧气的秘密。最近找到这一段笔记,感触和当时一样深,更确实地体会到,人只要用细腻的心去体会万象万法,到处都有启发的智慧。
一朵花里,就能看到宇宙的庄严,看到美,以及不屈服的意志。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几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乏芬芳,他的结论是:“人也是一样,愈朴素单纯的人,愈有内在的芳香。”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闻得到,他的结论是:“因为白天人的心太浮了,闻不到夜来香的香气,如果一个人白天的心也很静,就会发现夜来香、桂花、七里香,连酷热的中午也是香的。”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清晨买莲花一定要挑那些盛开的,结论是:“早上是莲花开放最好的时间,如果一朵莲花早上不开,可能中午和晚上都不会开了。我们看人也是一样,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志气,中年或晚年是很难有志气的。”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愈是昂贵的花愈容易调谢,那是为了要向买花的人说明:“要珍惜青春呀,因为青春是最名贵的花,最容易调谢。”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
让我们来体会这有情世界的一切展现吧,当我们有大觉的心,甚至体贴一朵黄玫瑰,以心印心,心心相印,我们就会知道,原来在最近、最平凡的一切里,就有最深、最奇绝的壑智呀!
●回报的方式
一对法国农民夫妇15岁的儿子得了一种恶性皮肤病,那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夫妇俩借了所有能借到的钱,领着儿子到处去看病。那年冬天,在马塞一家医院里,母亲陪护儿子治疗,儿子睡在病床上,母亲就和衣坐在冰凉的地板上,几十个日日夜夜,她没有安静地睡过一宿觉。母子俩吃的是从家里带来的面包,大夫们实在看不下去,午餐的时候,总会给他们打来两份牛排,而母亲依旧吃冷面包,把牛排留给儿子吃。
后来,儿子的病情不断恶化,医生告诉母亲:“孩子的病治不好了,维持生命需要很多的钱。”母亲回到病房,默默地收拾行李,然后平静地对孩子说:“咱们回家吧。”
再后来,孩子的不幸遭遇被巴黎一些媒体报道了,好心的人们纷纷捐款,希望能留住他的生命。然而,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孩子还是死了。
孩了在离开人世之前,把能够知道姓名的好心人一个一个地记在笔记簿上,他告诉父母:“我不想死,可我知道自己的病拖累了你们。我死之后,一定把这些钱还给人家。”
埋葬了孩子,家里已是空荡荡的,连生活都成问题,但他们还没有忘记孩子的遗愿,夫妇俩变卖了家产,踏着积雪,敲开那一扇扇门,把钱一笔一笔地退给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并对那些好心人说:“孩子已经走了,多谢你们帮忙。”
人们拒绝接受,他们哭了:“孩子的心愿不能违呀!”大伙只好含着泪收下。那些无法退回的钱,他们建立了一个基金,谁家有病有灾的,尽可以拿去使。他们说,养了一年的牛可以卖了,种植的葡萄园也能收入点钱,他们想把那基金再充实一下……
●回答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对他悲剧命运的哀伤,对他“宇宙的精灵,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对他……
四个不同的几何图形,有人看出了圆的光滑无棱,有人看出了三角形的直线组成,有人看出了半圆的方圆兼济,有人看出了不对称图形独到的美……
不妨套用苏轼的一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的,生活是一个多棱镜,总是以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不必介意别人的观点不同,不必担心自己的思维偏差,坚信你自己的眼睛,因为你用敏锐的视角去注视这个世界,执着你的感悟,因为你用善感的心灵去体味这多彩的人生。
同是一个甜麦圈,悲观者只看见一个空洞,而乐观者却品味到它的味美。
同是交战赤壁,苏轼高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杜牧却低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同是“谁解其中味”的《红楼梦》,有人听到了封建制度的丧钟,有人看见了宝黛的深情,有人悟到了曹雪芹的良苦用心,也有人只津津乐道于故事本身……
是的,我的心执着于我见、我闻、我悟。
条条大道通罗马
认识事物的角度,深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自不相同。正所谓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但我相信:条条大道通罗马,历艰辛殊途同归。
小平同志的“黑猫白猫论”风趣而深蕴哲理。东部地区飞速发展源于西部的支持,而西部大开发的成功也必需东部的鼎力相助。设若以老观念来解决问题,东西部齐头并进,那中国的发展不知又要经历多少艰辛。
测量一栋大楼的高度,有人利用太阳下的阴影,通过三角函数的关系简单算出;有人用绳子与楼房比较,然后测绳子长度;有人用气压计,从楼底到楼顶,通过气压变化来计算;也有询问楼房管理员……
问题的出现是一个起点,问题的解决则是终点,过程则不唯一。方法的选择完全取决于当时的具体情况。世易事移,方法多变。
我的回答
我不是怀疑论者却仍想像北岛一样高呼;我不相信。是的,没有唯一。
我喜欢从苹果的横截面中发现一颗星星;我喜欢丢开参考答案让思维纵横驰骋;我喜欢博览群书,看看群儒舌战;我喜欢看秋树婆娑,眼底却没有哀伤……
就让每一颗心去读懂多姿多彩的世界,就让每一双手去开创各自绚烂的人生。
这,就是我的回答。
●会飘的石头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一次中层干部会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石头怎样才能在水上漂起来?”反馈回来的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说“把石头掏空”,张先生摇摇头;有人说把它放在木板上,张先生说“没有木板”;有人说“石头是假的”,张先生强调“石头是真的”……终于有人站起来回答说:“速度!”张瑞敏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正确!
《孙子兵法》上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速度决定了石头能否漂起来。”
人生也是如此,没有人为你等待,没有机会为你停留,只有与时间赛跑,才有可能会赢。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赶在别人前头,不要停下来,这是竞争者的状态,也是胜者的状态。是的,如果成功也有捷径的话,那就是飞,时刻准备飞。
●豁达的爱
(1)
有位老朋友出车祸,整个车头都撞坏了,幸亏人没伤。他回家一进门就向老母报告这个意外。
“真走运,”八十多岁的老母说,“幸亏你开的是那辆旧车,要是开你新买的奔驰出去,损失就大了。”
“错了啊,”我这老朋友大叫,“我今天偏偏就开了那辆新车出去。”
“真走运,”他老母又一笑,“要是你开旧车出去,只怕早没命了。”
“咦?你怎么左也对、右也对呢?”我这老朋友没好气地问。
“当然左也对、右也对。只要我儿子保住一条命,就什么都对。”
(2)
有个老同学,前些时才捐了一大笔钱给慈善团体,最近就诸事不顺,甚至跑三点半。
“你会不会后悔捐了那么多?”有人问他。
“悔什么呢?”他居然一瞪眼,“你知道我女儿出生的时候是脐带缠颈吗?连医师都吓了一跳,幸亏生得顺,在产道里没耽搁,要不然就出毛病了。所以每次我看见脑性麻痹的孩子,都好同情,又私下对女儿的健康好庆幸,”,他又说,“你知道我有一次在上海差点死掉吗?那一天我已经打算要过马路了,抬头看见有家药店,正好香港脚痒,于是进去问有没有脚气药,才开口,就听见外面一声巨响,好几层楼的鹰架全掉了下来,算算时间,如果我不进药店,就正好砸在下面。”
他看看四周的老同学,很郑重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说:“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行善就等着善报,而要想我们已经得到太多上天的关怀,更应该把老天的爱分给别人。”
(3)
看捷克影片《深蓝世界(DarkBlueWorld)》,描写一批捷克飞行员在德国入侵之后,投效英军,加入战场的真人实事——二次大战结束了,身经百战,历劫归来的男主角回到故乡,去他未婚妻的家,先看到他寄养的爱犬,与那爱犬相拥。接着看到正在晾衣服的未婚妻。
未婚妻已成为少妇,见到他先吓一跳,接着掩面哭了,说早听说他死在了战场。
男主角立刻懂了,背着沉重的背包转身离开,走出门,有个小女孩坐在篱笆旁。
当男主角的爱犬跟着走的时候,小女孩喊:“那是我的狗。”
男主角愣住了,先问那小女孩的名字,再对自己的爱犬说:“不要跟我,留下来。”
电影结束了。坐在一旁的女儿问:“他为什么不带狗走?他已经没了未婚妻,狗是他的,他为什么不带呢?”
“他自己失去了,他不要那小女孩也失去。”
我拍拍女儿:“而且,他能活着回到故乡,已经是上天保佑,谢天的时候就不应该再怨人。”
女儿一脸懵懂的样子。
我笑笑:“总有一天你会了解,天地原来可以如此宽广,爱原来可以如此豁达。”
●活下来的是傻子
客机在大沙漠里失实,仅有11人辛存。沙漠的白昼气温高达五六十度,如果不能及时找到水源,人很快就会渴死。
这11人中,有大学教授、家庭主妇、政府官员、公司经理、部队军官……此外,还有一个叫彼得的傻子…。
他们出发去找水源。
大沙漠仿佛是个魔鬼,不断地同这些可怜的人开玩笑——他们先后三次欢呼狂叫着,冲向水草丰茂的绿洲,可那绿洲却无情地向后退却,退却,直至消失。
是海市蜃楼!
次日中午,当他们又一次被海市蜃楼愚弄后,所有人都躺下了,除了傻子彼得。他焦急地问别人:“那个水不就在这吗?为什么不见了?“
好心的家庭主妇告诉他:“彼得,认命吧,那只是海市蜃楼。”
彼得不知到什么叫海市蜃楼,他只是渴的厉害,他只是想要喝水。他吃力地攀上了前面一个五十多米高的沙丘,突然高兴得手舞足蹈,连滚带爬地下来,兴奋地嚷着:“水塘,一个水塘!”这次没有一个人搭理他,包括那个善良的家庭主妇。
彼得顾不上什么了,他拔腿再次朝沙丘上爬,翻过了沙丘,叫着消失在沙丘的另一边。“可怜的傻子,他疯了!”数学教授嘟哝了一句。
二十分钟后,当彼得刚冲到水塘旁,忽然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彼得跃跳进了水塘中……
大风一连刮了一天一夜。
三天后,当救援人员寻找到他们时,那10个人已经全死了有的尸首已被沙土眼,掩埋了。只有水塘边的傻子彼得安然无恙,除了瘦了些。
救援人员把他带到遇难者身边,询问他是怎么回事,这些人何以会死在距离水塘不到一公里的地方。
目睹伙伴们的惨状,彼得哭了。
他抽泣着说:“我和他们说那边有个水塘,他们说那是海市蜃楼。我不懂什么是海市蜃楼,我只是想去那边喝水,我就拼命地跑去了——真的,你们能告诉我什么是海市蜃楼吗?他们为什么这么恨海市蜃楼,宁肯被渴死,也不去喝海市蜃楼的水?”
彼得瞪着他那双无知的大眼,虔诚地向救援人员请教着。他说,这个问题已经折磨他三天了。
●活在多种可能中
1879年,宝洁公司研发了一种初步命名为“依芙玉”的新型肥皂。工人只要把产品原料置于搅拌器,搅拌棒不停地旋转搅拌,操作员依据肥皂浆的颜色、味道来判断浓度是否达到要求,然后就可以倒入肥皂铸模。原料冷却硬化后,就变成了块状肥皂,即可切割包装。
有一天,操作员打开蒸气驱动的搅拌器后,忘了关掉机器就出去午餐。当他回来后,由于搅拌过久,香皂原料充满泡沫。经过现场主管鉴定,原料本身并没有受到破坏。一个月后,大量客户竟然在订单上指名要“飘浮香皂”。因为皂体里充满了气泡,故香皂得以浮在水面上,免去人们“海底捞月”之苦。
这个意外事件引起了宝洁公司管理层的重视。公司修改了程序,专门生产“飘浮香皂”,这种产品后来风靡一时,成了宝洁公司发达的基石。千万别以为“依芙玉”是错的,而“飘浮香皂”是对的,但“依芙玉”的不当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作为一种可能,它占据了宝洁公司管理层的意识,阻止了另外的可能进入。这个例子说明,研制也好,计划也好,它只能是线性的、一维的,它只能从众多的可能中选择一种,而将其它的可能排遣出局。
但这个世界不是一维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向所有可能开放的系统。一个深层次的矛盾就在这里:对人而言,一切皆有可能,但我们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立命的基石。如何选择就成了我们的人生之痛。为了减轻这份痛苦,许多“哲言”劝我们学会放弃。
有了许多“飘浮香皂”这种意外事件,对我们当初的选择是一种修正。意外的惊喜实际表达了我们对所有可能的尊重,尽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只能在一种可能里继续我们的人生旅程。
●火车站为他一人而设
12月某个早晨8点,57岁的英国人杰姆·沃诺克又开始在苏格兰西洛锡安区寒风呼啸的布雷奇火车站上孤独地等车了。事实上,几年来,沃诺克可说是当地惟一使用这个火车小站坐车到爱丁堡去上班的人。苏格兰铁路公司数次想将这个亏本小站关闭,然而经过长达4年的奔波和抗议,沃诺克如今终于打赢了这个“小站官司”。苏格兰铁路公司不得不答应,只要沃诺克一天还使用这个小站,那么铁路部门一天就不会将其关闭。
乘客只他一人
沃诺克居住在苏格兰西洛锡安区一个叫做布雷奇的小村里,小村距苏格兰首府爱丁堡有40多分钟的车程。沃诺克是一名商人,10多年来,他每周好几天都要乘坐早上8时02分的火车到爱丁堡去上班和洽谈生意,并在下午5时58分再乘火车回家。
2002年,旅客从布雷奇小站上车的次数总共才440次,而这440张票大多由沃诺克一人购买。当然,该小站偶尔也会有另外一个乘客,那就是他的妻子海伦。
小站入不敷出
据报道,沃诺克每买一张往返票的价格是6.8英镑,他每年花在铁路上的车费约为650英镑。但据苏格兰铁路公司称,他们每年用于维持这座小站的费用却要高达34000英镑,仅保养费就高达每年9000英镑。这是个显而易见的亏本生意,因此他们屡次想将这个小站关闭,但都遭到了沃诺克的强烈反对。沃诺克说:“这个小站应该继续保留下去,为此我宁愿打长期官司,我认为这是一场有关个人自由的战争。”
心里备感苍凉
在获知铁路公司有意关闭这座铁路小站的消息后,沃诺克频频写信到苏格兰铁路行政部门和苏格兰铁路公司进行抗议。在经过4年的斗争后,获得了胜利。站在布雷奇车站月台上荒凉的空气里,看到车站墙上因年久失修而斑驳陆离的油漆,沃诺克的心情可说充满了苍凉。他说:“每当我在这个小站上等车时,我感到自己就像是泰坦尼克号上的乘客一样,其他人都登上了救生船,而我却还站在这艘即将沉没的巨轮里。”
●机会就是你抓到的那条鱼
刘和刚出生在黑龙江拜泉县一个贫困的小村子里,家境贫穷,母亲有的了腰椎劳损,每月的药费还要花很多钱。他从小就喜欢唱歌,无论在小学还是在中学,都是学校的文艺骨干,他憧憬着有朝一日能成为真正的歌唱家。他没有被困难压倒,决心靠自己的艰辛努力走上艺术之路。
199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黑龙江艺术学校松花江分校,后来又师从总校的杨博亚教授,专攻声乐。没有钱交学费,他每次都坚持步行去杨教授家,只吃两餐饭,一点一滴地积攒。好在他的困境很快被恩师知道了,善良忠厚的杨博亚教授不仅免去了他每堂课25元的学费,还免费供应他一餐营养丰富的午饭。带着父母和恩师的期待,1997年,他以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考上了解放军艺术学院。在大学里,刘和刚孜孜不倦地学习,演唱。2000年他获得了第九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银屏奖”;2001年他以出类拔萃的毕业成绩被空政歌舞团录用;2002年7月他又以一曲“儿行千里”夺得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大赛专业组银奖,并获得“人气指数最高的歌手”的殊荣。
刘和刚无疑是碰到了机会,走进了黑龙江艺术学校,碰上了杨教授,考上了解放军艺术学院,参加全国青年歌手大赛,都是人生的机会的具体出现,然而如果他没有良好的歌唱条件,没有成为一名歌唱家的梦想,没有不断地向艺术境界冲去,他现在也许还在重复父辈的道路。
看到许多都写“机会”地文章,他们总是把机会看成是一个人的胆识、勇气和选择的产物,似乎一个人只要坐在家里,等着机会路过,然后大喝一声就行了,却偏偏忘记了机会其实只是一种可能,他能不能帮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永远取决于你是否拥有牵着它的能量。假若你是清洁工,每月的收入也就是五六百块钱,报纸上有广告正在招聘大公司总裁,年薪百万,这是不是机会?如果你符合广告所要求的条件,并且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回答自然是肯定的;如果人家要求拟聘人选应具有博士学位,而你却只有中专文凭;人家要求应聘者要有经商背景,你只是替人守过水果摊,机会对你来说永远只是一个广告。你天天想出人头地,却是最不起眼的科室里的一个小小的文员,忽然单位要改革,有几个人眼热的处长的职位空缺,这算不算机会?如果你已具备了能力,位置就可能是你的,如果你不具备这种能力,它对于你来说就相当于望梅止渴。机会之所以叫做机会,就因为它是我们最初可以争取最后终于得到的那条鱼,失去了这个前提,再能给人带来好处的东西也不是你的机会。
●鸡
它是鸡,一只普普通通的鸡。
它渴望人所施舍的一点点谷粒,却又惧怕人的残忍和残暴。
它眼睁睁地看着同类被人一把抓住双脚,提起来挂在自行车车把上,在颠簸许久之后,被掐着脖子揪起来,一刀下去,身首异处。它感到恐惧,于是它躲在院子阴冷的角落里瑟瑟发抖。它紧闭着双眼,不愿看见人世的血腥杀戮。
也许它是个相信进步、相信和平与文明的鸡,面对人所施予的暴力,显现出无与伦比的震惊,震惊之后是一种惜世怜人的感慨。
也许它是个宿命论者。在还算平静的时间里一本正经地作着自己。而灵魂,却在既定的道路上颤抖。作为一个现实主义的奉行者,它并不想丢失自己而变成冰冷的了无生机的雕塑,它依然留恋一只鸡的生活,待人宰割,并为了一点点人所施予的秕谷而欢欣不已。
它在人堆砌的近似废墟的窝里安家,在划定的界限里蝇营狗苟地生活。如果抛给它一点残羹冷炙,它就兴高采烈地跑来抢食;如果被人遗忘,也没什么怨言,于是日复一日悠哉游哉地在垃圾上刨食。
它在清早练嗓门时险些被人砸过去的扫帚击中,从此以后只敢低声下气地发出一丝呜咽。
它被人活生生地揪去几根尾毛作毽子,以至于从此以后再不敢炫耀自己那还算绚丽的尖尾巴。
它把对未来的希望小心翼翼、艰艰难难地封藏进粉白的蛋壳,却被人微笑着拿去做成汤面上飘着的黄白相间的絮状物。它只是伤感地叫几声,然后步履蹒跚地跑到墙角里蹲着看人离去。它在蛋被拿走之后的夜晚咕咕地哀鸣几声,第二天却又端坐在草窝上,咯咯地唤人来取走它即将出生的希望。
没有什么原因,人很轻易地就把自身的意愿情感强加到脆弱无助的鸡身上。
如果说“宁为鸡头,无为牛后”还显出几分尊贵,那么,“闻鸡起舞”就算是勤奋了;“鸡犬不宁”的“鸡”显然代表了宁静的人间生活,而“鸡鸭鱼肉”更是富足与高贵的象征;“鸡鸣狗盗”用来代指行不义之事的梁上君子、市井小人;“小肚鸡肠”乃是为“铁公鸡”者造像。其他的诸如“鸡零狗碎”、“鸡毛蒜皮”之类,更是司空见惯。
人把鸡放在桌上,放在菜盘里,放在或者赞美或者批评或者咒骂的言语中,作为人嬉笑怒骂的工具或者牺牲品。
它离开自己穷酸的小窝,跑到人的脚边,为了人嘴中咀嚼着的香甜粮食而乞讨。可怜巴巴的眼睛里写着辛酸与渴望,咕咕咕地哀鸣。人瞟了它一眼,以不屑与鄙夷的神色,歪歪嘴,一句“该死的聒噪货”,于是一脚飞过去。而鸡,诚惶诚恐地逃回窝里,在冰冷的角落里抖得像筛糠,它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带着不为人理解的哀伤。
●鸡冠花和玫瑰
鸡冠花和玫瑰生长在一起。有一天,鸡冠花对玫瑰说:“你是何等美丽的花朵啊,大家都喜爱你的芬芳和美色,多让人羡慕啊。”
玫瑰却回答道:“鸡冠花啊,我的美丽是不长久的,但你却可以一直开着花朵,青春永远不凋谢。”
●鸡毛蒜皮
几天前的那个上午我乘地铁北上,准备去NorthYorkCentralLibrary。到站后却发现忘带钱包,顿时手脚无措。无法借书是小事,午饭怎么办呢?我这个老饕,顿觉饥肠辘辘,头重脚轻。幸好还没出站,立即取道南下。想到可在CollegePark向在省政府工作的丈夫或多伦多大学念书的女儿求援,倒也逐渐心平。车轮滚滚,眼睛半闭的我却突惊如飞鸿—手机也在皮包!反复搜索衣裤口袋,背包角落,一文不名。连公用电话也无法用了。真是一筹莫展。向人讨要二毛五?可如何开口怎样伸手?原来非大勇者不得为丐。借手机?出站后问商店借用电话?头在转,双手仍在掏,真可谓天无绝人之路,终于被我掏出成人地铁票三张。一张换现便可呼女唤夫。哪换?向谁?左右一扫,右边坐着位漂亮的中国姑娘,唇红齿白黑发披肩。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她的好感立生。捏着一张成人地铁票,对她说:“我忘了带钱包,需打电话求助。您能换给我两块钱吗?”她瞟了瞟我看了看票,面无表情地说:“我没两块钱”。对她的好感立飞哇爪国。礼貌性地道谢后,我将目光转向了对面的那个正瞧着我的黑发黄肤少年妇,重复了刚才的愿望。“我很少乘地铁。”她一口回绝。她的身旁坐了位漂亮的白人老太太。老太太接口说:“Icanmakethechangeforyou.”想到她乘车只需老人票,我答:“Thankyou.Itisfinetopaymeonlytheseniorprice。”这时另一个斯里兰卡或印度妇人立刻掏出两元,与我进行了交换。片刻后她又掏出钱包,说:“Icangiveyouanother25centssoyoucanmakethecall。”“It’sokay.Itmightbenecessaryformetomakemorethanonecall.Thankyou!”问题解决后,我的心并不轻松。我迷茫,一张成人票值超过两元,助人而又利己,何乐而不为呢?我不知别的乘客如何看待这件小事,但我却后悔曾向她们求助。愿其他乘客别象我一样地认为她们是中国人。
2005年的中秋节前,我们去Costco。由于多伦多的国人越来越多,商店里的中国商品也随之增长。这不,你看那里居然整齐地堆着一盒盒的中国月饼。四方的盒子除了正面贴着一张嫦娥弄姿的金红彩纸外,剩下的各面皆为光秃秃的细纹姜黄牛皮薄纸壳,略显粗糙。不过每个纸盒都配备了个特制纸袋。一盒一袋,精美漂亮富丽堂皇。我们立即拿了一盒放进手推车中。标价在盒,袋为配件。当我们再经过该摊时,只见一对衣冠楚楚,六十上下的夫妇,在月饼盒堆中挑拣袋子,人手几个袋,长扬而去。他们似乎是刚从中国出来探亲的老人。我多么想过去告诉他们不能白拿这礼物袋,可看看他们那身笔挺的西装,听听他们那漂亮的北方普通话,显然受过高等教育。由此而推他们必定也明白不能顺手牵羊的道理。于是我驻脚而不前。自然,我也只是个凭衣判人的庸人。
2005年夏天,多伦多再一次门户开放(OpenDoor),几十个单位开门迎客。偶尔还备有饮料及各类廉价小饼。那天我们进了多伦多陶瓷器展览馆的临时开展处,见一对三十几岁的夫妇和一对十岁左右的儿女,他们正忙着。从我们进去到十几分钟后他们离开,全家只是围著那免费小点转。临走两个孩子还各拿一罐饮料。他们走后,那两个年轻的非中国人的工作人员马上说:“他们定是饿坏了,吃了不少。”听话听音,看着那几个几乎空了的纸盘,作为当时在场的唯一中国人,我是多么地尴尬。孟母三迁造就了一代大儒。今天不少移民的含辛茹苦是为了孩子的美好将来。“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中国人的骨气。但孩子在贪小便宜的斤斤计较中耳濡目染,难保将来不折腰而“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某日在NorthYorkCentralLibrary看书,寂静中传来剪纸声。原来是一位中年浓妆女士正在选剪几份中文报。周围坐着十几个埋头或读或写之人。剪纸的嘶嘶声,剪刀拿起又放下声,金属与桌面相触声,再加上翻弄报纸本来就有的唰唰声,形成了一曲噪音低鸣曲。尽管不时有人转过头去看她,她神安气闲地读着剪着,半小时过去了。我心里盘算着该通知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呢还是直接过去。想到“家丑不可外扬”,决定自己告诉她图书馆的报纸不能剪。她抬头看我,一副谴责我多管闲事的表情。她用带著广东腔的普通话重重地说:“这是我自己的报纸。”我道歉后笑问:“为什么不在家剪呢?”原来每天十点钟后,图书馆地下室会堆放着前一天的报纸,任人拿。她翻着眼睛告诉我说她常来拿(可见她也常在此剪)。嘶嘶声继续单调地响着,耳不听心不烦,我走了。如不开口问,谁知道那是她“自己的”报纸呢?古人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总该避个嫌吧。
说起图书馆,想起CityHall图书馆大厅正中的那张长方六人阅读桌。只见四个直角坐了三人,我在另一角坐下。不久来了位四十上下的中国人。衣冠楚楚是个翩翩绅士。他坐于斜对面的中间位。读得倒是很专心,每隔几分钟就小咳几声。他与我们四人几乎都是等距离,相隔不到一米。他咳得自然,头不转脸不侧,不遮不掩。“咳”推动空气,挟口臭扑面而来。在流感季节,又有禽流感在世界范围中的彼伏此起,再加上SARS的记忆犹新,那声声的咳,令人心悸。他第一轮咳完,老外们已蠢蠢欲动。再咳几声,那张六人桌就唯他独据。间中偶有人坐下,一两分钟后,如火烧屁股,仓皇出逃。只有他稳坐如泰山,专注地读若无旁人地咳。咳嗽应掩嘴,如此小事,不值一提。
虽说“窃书不算偷”,但看看那些被人撕页剪图的中文书,尤其食谱类,还是觉得惨不忍睹。翻开那些武打小说,想欣赏的本是那义薄云天的武士,不时看到的却是那斑斑点点,原来是从二鼻洞中挖出的渣滓;还有那些各类中文书中的眉批笔战…
在一些拥挤的中国人开办的超市,一辆手推车过来,后面跟着一条人流。于是你驻脚让道,斜刺里却钻出一人,提篮飞身而过。你想拉开大门把手进入这个ShoppingMall,却发现正有一黑发妇人已伸手要推同一扇门出。于是你移步拉开另一扇门,正要举步而入,门里的妇人抢步侧移,堵住你拉开的大门,夺门而出。于是你就拉着门,眼睁睁地直到他们全家目不斜视地扬长而过。留下你不痛不痒,但浑身不自在。
我自己在公开场合也并非表现得竟如人意。那天在公共场合,鼻头发痒,手入袋尚未出面纸,喷嚏已离我而去。能做的只是低头向地而非对人。旁人侧目。幸好尚有“请原谅”之灵丹妙药,那人果然面色转霁。
历数鸡毛蒜皮并非贬低国人,只望除了大义之外,尚能注重小节。“为什么不说那些随地丢垃圾的非中国人?为什么不挑战那些从别人家花园摘果掐花的他国人?…”。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总希望同胞个个看来是君子,为来自其他国家的加拿大人所敬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中国文化精粹赖已生存的基点。别忽视鸡毛蒜皮,我们虽非出自镜花缘中的君子国,毕竟挟五千年的文明礼仪而来。
●积少成多
无论做什么事,若能不断努力,每次做一点;有恒地做下去,积少成多,可以做成大事。
格拉斯哥大学的教授凯尔文爵士,喜欢用一个示范,向学生讲解小小的动力可以怎样作用在大的物体上。他把一块很重的顽铁吊在课室的天花板上,然后从一个装满纸团的蓝子里,抓起一个个的纸团,不断向铁块掷去。这情景看在学生眼里,当然很开心。
那块顽铁起初可说纹风不动;但没多久,开始有点颤动;然后开始摆动,最后居然像钟摆一样,荡来荡去。让这块顽铁可以荡动的力量,只是来自纸团不住的敲打。
小事小物要是能积累下去,持之以恒,就能变成大事;纸团如果停止抛掷,那块铁便会停下来。因此要紧的是必须有恒。
虽是小事小物,若能持之以恒,可以导致惊人的改变。
我们可以用另一个实验来证明。拿来一大桶清水和一小怀墨汁,将墨汁一滴滴的滴进清水里,起初我们看不见有什么不同,不久就可以看见水的颜色有了变化,越来越浑;到后来,整捅水都会变得像墨一样黑。
产生这种变化的,只不过是那一小滴、一小滴的墨汁。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小善可成大德。
先知撒迦利亚说:“谁藐视这日的事为小呢?”
我们有时候会希望摆脱小事,不肯为琐碎的事操心,可是我们如果忽略小事、小物、小地方,大事也不能完成。能在小事上努力,把小事做好的人,一定也能完成真正伟大的事。
●积压的爱
女人失业了。丈夫说:“你就在家待着吧,爱干什么干什么,想上哪儿上哪儿,赚钱的事你就不用操心了。”
女人知道,就算不失业,那200元钱工资也只够自己买一件衣服或一瓶香水。家里的开销,全是丈夫的收入。有丈夫的收入,工作不工作对家里没多大影响。但女人就是待不住,于是和丈夫商量,想自己开一个服装店来经营。丈夫二话没说,竟直奔银行把毕生积蓄取了出来,帮她在繁华路段租了个店面。一经装修好,生意便开张了。
则开始,亲戚朋友远近熟人都来捧场,还真热闹了一阵子。等这些人一走,店门前便显得门庭冷落鞍马稀。没了生意可做,女人着急了,开始茶不思饭不想,夜不成眠。丈夫知道,妻子第一批货没进对路,这样肯定弄得新货不敢进,旧货又出不了门,耽误商机,延误时间。于是,他向一要好的朋友借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托他想办法收购妻子店里所有滞销的服装,并再三嘱咐他,千万别把这件事告诉他妻子,以免增加她的心理压力。
店里的货一卖出去,女人就用这笔钱进了一批新款服饰。这一次,她把握得相当准确,所有品种全部脱销。
渐渐地,女人的服装生意蒸蒸日上。不久,便着手开起了分店,几年后,她经营的服装店开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女人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富婆。
女人有了钱,对爱情和婚姻的看法发生了变化。现在丈夫不过是可怜虫是个没用的脓包。她开始在意丈夫的生活死板缺少情趣,在意他在机关仍是科员,女人提出了离婚,丈夫竟没有半句怨言,便哆哆嗦嗦地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
女人开始深信是金钱帮她改变了命运。
不幸的是,女人和丈夫离婚还不到半年,她的情人却卷着她所有进货巨款逃跑了。服装店生意再也无法运转,辛辛苦苦创下的基业,顷刻间化为乌有。
女人想到了死。在死之前,她想见前夫最后一面。他看见前妻,眼中仍平静如止水,没有恼怒没有怨恨。说话时语调还是那样和蔼可亲,不急不躁。
“你还记得你第一次进的货吗?”
“我永远也忘不了。”女人说。
“它现在还压在我朋友的仓库里。”
霎时,女人的眼睛瞪得像电灯泡似的,一脸都是惊讶。
“我那些衣服是你——托人——买了?!”
男人点点头,继续说:“现在你可以想办法把它处理掉,卖出来的钱不会有很多,但也许能帮你从头开始。”
听完,女人已泣不成声,她“哇”地一声孩子般扑进前夫的怀里。这次,她听从了前夫的话,决定从头开始。
那几年,人们在路上便常会碰到一位推三轮车的中年妇女走街串巷推销她的积压货。当她重整旗鼓,把服装分店再一次开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已是十年以后的事了。这时女人老了,她的前夫已病逝。但他的名字却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因为在女人开的每家分店的门楣上,都醒目地刻着这个男人的名字。
●及时抽身
著名音乐家谭盾当年刚到美国时,生活十分困难,必须靠到街头拉小提琴买艺来赚钱。很幸运的,谭盾认识了一位黑人琴手,两人一起争取到了一个最能赚钱的好地盘——一家商业银行门口,那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噊浠?
过了一段时日,谭盾赚到不少卖艺钱之后,就和黑人琴手道别了。因为他想进入大学进修,在音乐学府里拜师学艺,和琴技高超的同学们互相切磋,,,,于是,谭盾将全部时间和精神,投注在提升音乐素养和琴艺之中。[cXwq淑M
10年后,谭盾在一次路过那家商业银行,发现昔日老友——那位黑人琴手,仍在那“最赚钱的地盘”拉琴,而他的表情也一如往昔,脸上露着得意,满足与陶醉。当黑人琴手看见谭盾突然出现时,很高兴地停下拉琴的手,热情地说:兄弟啊!好久没见呀!你现在在哪里拉琴啊?瀣梿热O篷?
谭盾回答了一个很有名的音乐厅名字,但黑人琴手反问道;那家音乐厅的门前也是个好地盘,也很好赚钱吗?3?遯!??
“还好,生意还不错!谭盾没有明说,只淡淡地说着。KT╫`|\a?
那黑人还不知道,10年后的谭盾,已经是一位国际知名的音乐家了,他经常应邀在著名的音乐厅中登台献艺,而不是只在门口拉琴卖艺!鄏r?f?
人,必须懂得及时抽身,离开那看似最赚钱、却不再进步的地方;人,必须鼓起勇气,不断学习,才能去开创生命的另一座高峰!生命是罐头,胆量是开罐器,我们要握着有胆量的开罐器,才能打开生命的罐头,也才能品尝到里头的甜美滋味!
●即将出生的婴儿与上帝的精彩对话
有一个婴儿即将出生。
一天,这个小孩问上帝:“他们告诉我明天你将要把我送到地球,不过为什么我在那儿会那么小和无助呢?”
上帝说:“在所有的天使之中,我已经选中了一个给你。她将会等待你和照顾你。”
“不过”,小孩问了,“请告诉我——在天堂我除了唱歌和微笑之外什么都不做。这些是我快乐所需要的!”
“还有”,小孩又问了,“如果我不懂他们说的语言,当人们对我说话的时候我怎样才会理解呢?”
“这很简单,”上帝说,“你的天使将教会你语言中最美丽和最甜蜜的词语,带着最大的耐心和关怀,你的天使将教会你怎样说话。”
小孩说:“我听说地球上有坏人,谁将会保护我呢?”
上帝把手放在小孩身上,说,“你的天使将会保护你,甚至会冒生命的危险!”
在这一刻小孩感到了无比的安详,不过已经可以听到从地球传来的声音。
小孩有点急促,温柔地问上帝“上帝啊,如果我现在将要离开,请告诉我我的天使的名字!”
上帝回答说:“你的天使的名字并不那么重要,你可以简单地叫她‘妈妈’。”
●极夜的故事
意外地,一队探险者没来得及赶在最后一次日落前离开,他们被留在了南极,留在了极夜。
虽说有足够的食物与生活必需品,可整整一个多月,这儿将只有黑夜,没有白昼。冰天雪地,生灵绝迹,与光明隔绝,能挨得过去吗?
寂寞与枯燥终于让他们难以忍受,他们觉得自己都快发疯了。这时,真的就有一个人发疯了。他那抑郁的状态十分可怕,不吃不睡,整个人像南极的冰原一样被封冻,死寂。
大家着急地围着劝慰,你一言我一语。忽然发现,只要有人对他讲话,他的症状就会缓解一些,要是有人讲起一个好听的故事,他的表情就明显地生动起来。于是,每人每天轮流为病人讲故事,没轮到的日子就自个儿去编。
为了帮助同伴摆脱困厄,每个人都调动了有生以来最大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那些故事非常精彩,而且,总是异想天开,奇思妙想飞出了白云蓝天。接下去的事情就很容易想像了,在那么多美丽的故事的治疗下,病人的症状没有恶化,他们终于相互搀扶着,熬过了漫漫极夜。
这个感人的故事是听一名探险队员亲口说的。他就是那个病人。其实他没有病,他是一个急中生智的医生。当时他清楚地知道,若再不采取措施,大家的精神迟早都会崩溃的。所以,他率先“疯”了。
●棘鸟与天鹅
世界上有两种鸟,在临终前发出最美妙的歌声,那边是棘鸟与天鹅。
但我赞美天鹅之死前绝唱,而怜悯棘鸟之临终悲鸣。
因为天鹅珍惜生命,呵护美丽,热爱生活,捍卫爱情,它在受病魔扼杀和魔力戕害不得不离开这个世界时,才视死如归的引吭高歌,用自己最后的生命力唱出对世界、生命、家园、亲朋的留恋。这使人联想起落日的辉煌和悲壮,想起彗星的闪亮和美丽。这是一种悲壮的美,崇高的美,乐观豁达的美,气势磅礴的美,可歌可泣的美!
而棘鸟的绝唱,是用残酷的自我毁灭为惨重代价的。它没有病魔的折磨,没有暴力的戕害,象一个厌世者那样选择最高的树枝,作美丽的俯冲,一直到戳穿自己的胸膛,发出最凄美的啾鸣,才含笑天葬于九霄。如果棘鸟的绝唱也算一种美的话,充其量只能算一种病态的美,残酷的美,颓废的美,哗众取宠的美,可怜可叹的美!
人类莫学棘鸟,生而栖荆棘,凫沼泽,鸣蓬蒿,死而恋高枝,贪轰动,以命图名!应该学天鹅,生而饮清泉,舞绿池,死而留恋曲,以歌壮别!
珍爱生命吧,因为生命永远比绝唱重要,青春本生就是一首美丽动人的绝唱……只有在真理与正义需要以生命为代价的绝唱时,我们才能挺身而出慷慨高歌!
●记住低头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年轻气盛的他,挺胸昂首迈着大步,进门撞在门框上,迎接他的前辈见此情景,笑笑说:“很疼吧?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的最大收获。一个人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无独有偶,记得也有人问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说:“三尺!”那人不以为然:“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尺高,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那不是戳破苍穹。”苏格拉底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长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呀。”
大师说的“记住低头”和“懂得低头”之说,就是要记住不论你的资历、能力如何,在浩瀚的社会里,你只是一个小分子,无疑是渺小的,要在人生舞台上唱低调,在生活中保持低姿态,把自己看轻些,把别人看重些,把奋斗的目标看高些。富兰克林就从中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并把它列入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中,促使他后来完成一番伟业。
其实,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把我们的人生比作爬山,有的人在山脚刚刚起步,有的正向山腰跋涉,有的已信步顶峰,但此时,不管你处在什么位置,请你记住:都要把自己放在山的最低处,时时警醒自己。即使“会当凌绝顶”,也要记住低头,因为,在你所经历的漫长人生旅途中,总难免有碰头的时候。
●记住什么,忘掉什么
人生一世,会经历很多事情,好的、坏的,美的、丑的,顺利的、别扭的,利己的、利他的,让人愉快的、令人苦恼的,可谓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有些事情人们记得牢,有些事情人们忘得快,这都是很自然的。人是有记性的,同时又是有忘性的。
问题是,记住什么,忘掉什么?这可以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也可以是人为的过程。一般来说,对于过五关斩六将的荣耀,人们更容易也更愿意记住,甚至在各种场合津津乐道;而对那些走麦城的教训,人们往往容易遗忘,或者刻意回避。还有一种情况,人们容易记住自己对别人的恩惠,同时却又容易淡忘自己受人之惠。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从这个角度看,人们的记忆取向是自然的,完全可以理解。
但是,人是有思想、有品格的,一些思想杰出、品格纯正的人,往往有着更高的境界。比如,在记忆的取舍上,就有这么一个小故事,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
经济学家孙冶方和舞蹈家资华筠都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在一起开会。一天,孙冶方得知资华筠是著名学者陈翰笙的学生,便主动告诉她:“你的老师是我的引路人。我是在他的影响下,参加革命并且对经济问题发生兴趣的,所以我很感谢他。”后来,资华筠把这件事告诉了陈翰笙,翰老却说:“不记得了。”资华筠以为老人年事已高,记忆模糊了,嗔怪地说:“人家大经济学家称您是引路人,您倒把人家忘记了?!”不料,翰老十分认真地说:“我只努力记住自己做过的错事———怕重犯。至于做对的事情,那是自然的、应该的,记不得那许多了。孙冶方选择的道路和成就,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我没什么功劳。”
一个铭记着自己的引路人,念念不忘别人对自己的恩典;一个却不记得自己做过的好事,而只努力记住自己做过的错事。这种情怀与境界,非比寻常。
感恩是一种美德。老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事实上,这句话所表达的不是一种现状,而是一种追求,完全做到的人并不多。即便如此,也不应放弃这种追求,因为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好,以感恩的心态对待他人,以宽阔的胸襟回报社会,是一种利人利己有益社会的良性循环。与“多念别人的好”相对应的,是少记他人的仇。一个人,如果总是对自己遭受的挫折耿耿于怀而不能释然,内心总是燃烧着火焰,则势必心态扭曲,言行失控,甚至酿成不可收拾的后果。这是一种典型的非良性循环,损人误己,贻害无穷。
不忘责己之过而忘施人之恩,更是一种美德。记住自己做过的错事,是吃一堑长一智,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的前提。一个人想要少犯错误,不断取得进步,就必须做到这一点。一般情况下,施恩者在有意无意之间都希望受益者给予回报,倘若受益者没有什么表示,施恩者往往会气恼不快。相形之下,像陈翰笙先生那样把自己施人之恩视为“自然的、应该的”,淡而忘之,不求回报,这种真诚、宽厚的善举是一种高境界,不但与前者形成了对照,更与有些人贪功诿过的行为形成强烈反差。
记住什么、忘掉什么,并不完全是记忆力的问题,而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问题。感他人之恩,责自身之过,恕别人之错,忘施人之惠,说到底是一种严己宽人的高风亮节,是一种大公无私的道德风范。孙冶方、陈翰笙两先生的修养和境界足堪垂范后世,为人圭臬。
●继续前进
在《圣经.出埃及记》里,说到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过红海,来到了旷野,走了三天都找不到水喝,好不容易到了玛拉,却发现那儿的水是苦的,百姓不由得大发怨言,诉苦不已。他们不知道,只要再走一段路程,紧接着就到了以琳,那里有泉水和棕榈,可以让他们安安稳稳舒舒服服的扎营休息。
“行百里,半九十”,最后一段路往往是最艰苦难行的,因为,开始的时候,任凭这一股冲劲,雄心万丈,希望无穷,然而,经过长途跋涉,精疲力竭,信心开始动摇,意志逐渐松懈,不免对自己怀疑,对前途绝望,许多人因此不能坚持到底,以致前功尽弃。
哥伦布在他每天的航海日志上最后一句总是写着:我们继续前进!这句话看似平凡,实则包含无比的信心和毅力。就凭着这一股大无畏的精神,他们向着茫茫不可知的前途挺进,横跨惊涛骇浪,历经蛮荒野地,克服了无限艰难险阻,终于发现了新大陆,完成历史上惊人的壮举。
让我们也继续前进吧,不论路途多么崎岖难行,不论身体多么困乏疲惫,我们也要勇敢地走下去。过了玛拉,以林就不远了。安东尼罗宾说,我没有畏惧,我向着我要的方向奔跑。
●寂寞
寂寞是一节无人相伴的行程,是一方没有星光的夜空,是一段没有歌声的时光。
它使空虚的人孤苦,使浅薄的人浮躁,使睿智的人深沉。
思想丰富的人,可以凭借寂寞的幽旷,与历史对话,携灵魂遨游,接灵感入怀。
人无论是高尚的龌龊的优秀的猥琐的睿智的愚钝的,身处寂寞的境遇,不等于便陷入寂寞的窘迫。人无非生活在这两片天地里,环境似云,有聚的热烈,有散的寡落;心境似水,有静的轻柔,有动的汹涌。人无非生活在这两片天地里,以不断变幻的角色,把各个不同的命运去演示。
许多人都怕寂寞。无论对于谁,寂寞与否,取决于心境的有无所依。
一个人时,百无聊赖,情无所寄,便会寂寞。这说明了他生活的贫乏。
一个人时,心驰神往,思物念胡,眷妻想子,感情一片亮色,便不会觉得寂寞。因为,他有一个温馨的自设之境。
一个人时,文思泉涌,佳构待书,笔走龙蛇,也绝不会觉得寂寞。因为,他沉浸在创作的欢愉之中。
高雅的人,独处静隅,或赏文或聆曲,则又是一番清逸的享受。等而下之者,一卷在手,读些演绎故事,藉以消遣,也不至于为寂寞而烦恼。
人生在世,路靠自己走。在命运的行程中,无疑每个人都是独行者。有的一帆风顺,有的坎坎坷坷。一帆风顺者,如碧海荡舟,难有心旌猎猎的动魂之喜。一旦生活之舟搁浅,寂寞的难堪便会和驱直入,衍化成无数的噬啮之情。坎坷多舛者,如攀山行栈,一息尚存,壮心不己,一路芳卉异草,奇险风景,自有难得的人生体验。这是磨砺,是财富。他己咀嚼了人生,踩碎了寂寞。
或许,人为了生活不寂寞,才成家交友。然而,轻易而婚,完成了人生一大任务,即背着同床异梦的不幸;泛泛而交,虽然拥聚着新旧朋友,却感觉不到切近心脉的挚情。
或许,人为了事业不寂寞,才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真心“修道”的人,苦心砺志,耽于寂寞之隅,义无反顾,始有成功。虚情掩饰的人,附庸风雅,浮心躁气,终见陋于大方。
寂寞,是漫洒人生的清辉,是滴进情感的夜露。所以,真正体验了寂寞的人,才会更加珍视生活的温馨。
寂寞,又是吟唤理性的天籁,更是酝酿成就的养料。所以哲人才对欲有成就的人说:要耐得寂寞。
●寄钱
回乡办完父亲的丧事,成刚要母亲随他去长沙生活。母亲执意不肯,说乡下清静,城里太吵住不惯。成刚明白,母亲是舍不得丢下长眠在地下的父亲,成刚临走时对母亲说:过去您总是不让我寄钱回来,今后我每个月给您寄200元生活费。母亲说乡下开销不大,寄100元就够用了。
母亲住的村子十分偏僻,乡邮递员一个月才来一两次。如今村子里外出打工的人多了,留在家里的老人们时时盼望着远方的亲人的信息,因此乡邮递员在村子里出现的日子是留守村民的节日。每回乡邮递员一进村就被一群大妈、大婶和老奶奶围住了,争先恐后地问有没有自家的邮件,然后又三五人聚在一起或传递自己的喜悦或分享他人的快乐。这天,乡邮递员又来了,母亲正在屋后的菜园里割菜,邻居大妈一连喊了几声,母亲才明白是叫自己,慌忙出门从乡邮递员手里接过一张纸片,是汇款单。母亲脸上洋溢着喜悦,说是儿子成刚寄来的。邻居张大妈夺过母亲手里的汇款单看了又看,羡慕得不得了,说,乖乖,2400元哩!人们闻声都聚拢来,这张高额汇款单像稀罕宝贝似的在大妈大婶们手里传来传去的,每个人都是一脸的羡慕。
母亲第一次收到儿子这么多钱,高兴得睡不着觉,半夜爬起来给儿子写信。母亲虽没上过学堂,但当过村小学教师的父亲教她识得些字。母亲的信只有几行字,问成刚怎么寄这么多钱回来?说好一个月只寄100元。成刚回信说,乡邮递员一个月才去村里一两次,怕母亲不能及时收到生活费着急。成刚还说他工资不低,说好每个月寄200元的,用不完娘放在手里也好应付急用呀。看完了成刚的信,母亲甜甜地笑了。
过了几个月,成刚收到了母亲的来信,信只短短几句,说成刚不该把一年的生活费一次寄回来,明年寄钱一定要按月寄,一个月寄一次。
转眼间一年就过去了。成刚因单位一项工程工期紧脱不开身,回老家看望母亲的想法不能实现了。他本想按照母亲的嘱咐每月给母亲寄一次生活费,又担心忙忘了误事,只好又到邮局一次给母亲汇去2400元。二十多天后,成刚收到一张2200元的汇款单,是母亲汇来的。
成刚先是十分吃惊,后百思不得其解,正要写信问问母亲,却收到了母亲的来信。母亲又一次在信上嘱咐说,要寄就按月给我寄,要不我一分也不要。
一天,成刚遇到了一个从家乡来长沙打工的老乡,成刚在招待老乡吃饭时,顺便问起了母亲的情况。老乡说,你母亲虽然孤单一人生活,但很快乐。尤其是乡邮递员进村的日子,你母亲像过节一样欢天喜地。收到你的汇款,她要高兴好几天哩。成刚听着听着已泪流满面,他明白了,母亲坚持要他每个月给她寄一次钱,是为了一年能享受12次快乐。母亲心不在钱上,而在儿子身上。
●家是一只船
南方水乡,我在湖上荡舟。迎面驶来一只渔船,船上炊烟袅袅。当船靠近时,我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听到了孩子的嬉笑。这时我恍然悟到,船就是渔民的家。
以船为家,不是太动荡了吗?可是,我亲眼看到渔民们安之若素,举止泰然,而船虽小,食住器具,一应俱全,也确实是个家。
于是我转念想,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人世命运莫测,但有了一个好家,有了命运与共的好伴侣,莫测的命运仿佛也不复可怕。
我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亲爱。”
●家书如情书
上大三那阵,我早已失去了给家里写信的激情,一个月难得动一次笔,例行公事般汇报自己这边的境况。
一次,我因急于上图书馆抢占自己位置,仓促中竟将写给女友的信与家信装错了信封。
不几日,父亲便回了信。父亲在信中说:吾儿,此次收到你来信,知儿作文能力尚未褪化,心里甚安。总算没枉费我小时教你努力作文的一番心血。
然儿将此信寄我,即算父之私有财产。老父也极为喜爱,愿作永久收藏。如儿确需收回此信,父愿与儿作等价交换。你再写一信来,要求:一、篇幅一致,约2500字;二、情感一致,言之有情,催人泪下;三、文采一致,行云流水,拍案叫绝,不能干巴巴记流水帐敷衍。
父亲信极短,寥寥数语,却每字如针般扎疼我的心。那一夜我一宿未睡,脑海里交替出现父亲朴实的背影、深沉的眼神及小家的温暖。我边写边流泪,文字汩汩而出,不知不觉中一卷稿纸用完了,近万字。
●贾府选总管
元春指示:贾母身体状况、学识能力已跟不上形势发展,不如学学最时髦的“公开选拔”,提拔两名年富力强的总管,以保证和提高贾府在四大家庭中的优势地位。
贾府上下一片忙碌,金陵各大新闻媒介尤其关注。琏二奶奶一贯媚上欺下,克扣下人月钱,又没什么文化,但实践经验丰富,社会活动能力强,又是贾母苦心栽培多年的心腹,正愁没一步登天的机会,遂凭借妇女干部、不是本地人(从王家嫁过来的)的优势——符合干部任职资格“地区回避”,理所当然被内定通过。
另一名总管不能也内定,只好公开考试选拔录用。决定从主子级(丫头、老嬷嬷不能算)人中考录一名年轻、有学历、有能力的青年干部,还请来元春及四大家庭的有关资深领导做评委。
考题大多是四书五经上找不到的据说能反映实际工作能力的题目,如“从荣国府到宁国府有几步远”、“金陵城哪里卖的胭脂最红”,颇具时代气息的怡红公子宝玉脱颖而出。
宝玉当选后,贾府一片哗然。王熙凤张罗着为宝玉大开喜宴,心里却只冷笑;没主子做靠山的下人最高兴,希望宝玉不拖扣月钱;李纨教育贾兰“咱这孤儿寡母,想出人头地,只有走你宝二叔的道”;贾琏纠集薛蟠等人喝酒骂娘;潇湘馆里黛玉哭哭啼啼,认为宝玉当了官也会养情人包二奶;妙玉从庵里跑出来,和宝钗策划着为宝玉出本传记……
众人忙个不亦乐乎,不再一一赘述。只有袭人不无担忧地提醒宝玉:“你哪有当官的心眼儿,让你当官是为应付元春娘娘,也封住一些人的嘴,这差事不好干。”
宝玉一贯痴顽,现在当选总管,贾母乐得合不拢口,又恐他不如凤丫头嘴皮好使、心眼儿活,遂在主仆联席会上提议:凤丫头分管衣食住行、大小开支,宝玉虽有能力但阅历经验有限,目前应抓紧学习,暂时分管吟诗作词栽花种草。贾母的提议,其实就是贾母的命令,人们例行公事举手通过,并对贾母的英明决策表示坚决拥护。
宝二爷年轻经验少,琏二奶奶怕宝玉累坏身子,积极主动地传帮带,把宝玉仅有的那点活儿也绕成自己的。本来宝玉上任前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番:重塑贾府和门口石头狮子一样干净的形象,推行恋爱婚姻自由,增加月钱提高下人地位,甚至还想给佃户减租减息。不过支持他的人都没有表决大事的权力,反对他的人他个个惹不起。
那年头办事只讲资历和经济基础,由于没有足够的银子四处打点,四大家庭长也对他不满,动不动就说他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宝玉很快就寸步难行,连陪黛玉葬花都有秘书平儿陪同,谁不知道平儿是琏二奶奶的人?大家当面恭维宝玉前程无量,背后争先恐后地对他发扬蹬扒踹的传统美德,就连贾母也因宝玉鼓吹火葬的好处而怒火攻心,大骂小兔崽子没良心。
宝玉一筹莫展,袭人建议趁年轻到金陵书院深造过几年再做打算。金陵人对此反应不同,惟宝钗深为惋惜。好在琏二奶奶开通,不但宝玉的学杂费均由公出,还从私房钱中取黄金十斤、锦袍两件相赠。
据金陵社报道:贾府新一轮的公开选拔考试,将于x日举行。
●价值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有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总笑而不答。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