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智慧背囊全集

_16 膳书堂文化(现代)
心理学家又将另一只小白鼠放到水池中心,不同的是这只小白鼠被剪了鼠须。小白鼠同样在水中转圈子,也发出“吱吱”的叫声,由于“控测器”不存在了,它控测不到反射回来的声。几分钟后,筋疲力尽的小白鼠沉至水底,淹死了。心理学家这样解释:鼠须被剪,小白鼠无法准确测定方位,看不到其实很近的水池边沿,以为自己无论如何也游不出去的。因此,停止了一切努力,自行结束了生命。
心理学家最后得出结论:在生命彻底无望时,动物往往强行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叫“意念自杀”。被剪掉鼠须的小白鼠丧生于水池,但不是被水淹死的,而是被那“那无论如何也游不出去的”意念淹死。不可否认,这样的悲剧不仅发生在小白鼠和其他动物身上,也不同程度地发生在人身上。
人生路上,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过小白鼠所遭遇到的“水池”,就是所谓的逆境、困境,或者说厄运。有些人在这个时候,就像被剪掉鼠须的小白鼠一样,无限夸大自己所遭遇的逆境,以为横亘在面前的是厄运的海洋“无论如何也游不出去的”。对处境感到无比绝望的他们放弃了最后一搏的信念,松开了不该亦不能松开的手,任满腔的理想、抱负、雄心壮志全部淹死在很浅很窄根本不足以伤害到自己的“水池”里。因此,这个世界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其实,人的一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面对困难和挫折,都不能只是一味地抱怨、沉沦和绝望。命运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所不同的只是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和对环境的理解不同罢了。要知道,环境是不会控制你的命运。只有你,只有你自己应对生存和生活的态度和表现,才能决定你的成败、你的一生。
当厄运、困境来临时,我们不能只是想到逃避,而是勇敢地迎上去,直面险恶,或许,这就是一条生路!
●不要忘记回来
人的一生一定要努力避开一种人,那种时常泼你冷水的人。
有个妈妈在厨房洗碗,她听到小孩在后院蹦蹦跳跳玩耍的声音,便对他喊道:“你在干嘛?”小孩回答:“我要跳到月球上!”你猜妈妈怎么说?她没有泼冷水,骂他“小孩子不要胡说”或“赶快进来洗干净”之类的话,而是说:“好,不要忘记回来喔!”这个小孩后来成为第一位登陆月球的人,他就是阿姆斯特朗。
“热忱”就是一种热情,一种对人的热情、对事情的热情、对学习的热情,还有对生命的热情。人的热忱如果被浇熄了,真是很可惜的事。
有时候我想去听音乐会,想邀朋友一起去,他们常常泼我冷水:“算了吧,搞这套!”我说要去看芭蕾舞,他们更不屑:“你真的有这个兴致?那你自己去吧!”
谈到热忱,我真心觉得不该泼别人冷水,最好也不要跟爱泼冷水的人在一起,因为,拥有热忱,可以让你做出很多原本可能做不到的事。
有次卡耐基在美国开年会,有位讲员提醒大家,旅馆房间的门上都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请勿打扰”,但是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天天从家里到办公室,脖子上彷佛也挂了这么一个牌子。由于你对一切事物缺乏热忱,同事不喜欢跟你合作,顾客也觉得最好离你远一点。你也把这块牌子带回家,小孩不敢跟你玩,太太也小心避开你。你一定想把脖子上的牌子拿掉吧?
请给世界一个微笑!因为,笑容是热忱表现在外的一个象征。
●不要虚度时光
埃斯特买了一幢豪华的海滨别墅。他每天下班回来,总看见有个人从他的花园中,找走一只箱子,装上卡车运走。他还来不及喊那卡车就开走了。这一天,他决定开车去追,那辆卡车走得很慢,最后停到一条峡谷边。陌生人把箱子从车上卸下来扔进峡谷,埃斯特下车后才发现,峡谷中已经堆了不少同样大小的箱子。
他走过去问陌生人:“你是谁?那些箱子又是哪来的?我每天见你从家里扛箱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箱子里装的究竟是什么?”
陌生人轻蔑地看了他一眼说:“你家里的箱子还有很多要运走,难道您不知道吗?这些箱子装的都是您虚度的时光。”
“虚度的时光?”
“是的,您白白浪费掉的时光,虚度的年华,您曾经盼望美好的时光,但美好时光到来后,您又干了些什么呢?您自己瞧瞧吧,它们个个完美无缺,不过根本没有用过,可是现在……”
埃斯特走过去,顺手拉开了第一个箱子。箱子里有一间客厅,妈妈正在做家务,同时催促书房里的埃期特好好做功课,可埃期特早已从窗户里跳出去到花园玩儿去了。他又拉开了第二个箱子,埃斯特正和一群朋友在酒吧里喝得酩酊大醉。他又拉开了第三个箱子,他因为潦草了事,设计的产品质量不合格。他看到这些,心里难受极了。于是,他向陌生人恳求道:“先生,求求您,让我取回这些箱子吧!”陌生人耸了耸肩,意思是太迟了,然后和箱子一起消失了。
●财富成功还有爱
一个妇女看见有三位老人坐在他家的前院里,就对他们说:“我想我不认识你们,但你们一定饿了吧。那就请进屋吃点东西吧。”
“我们不会一起进屋的。”三个人异口同声地回答。
“为什么?"妇女感到奇怪。
其中一们老人解释道:“他叫‘财富’,这是‘成功’,而我则是‘爱’,他补充道,“现然你回屋去,和你丈夫商量一下,愿意让我们中的哪一位进去。”
妇女便进屋把一切告诉她的丈夫。她丈夫说:“我们请‘财富’吧,让他进来,使我们家财富!”妻子不同意:“我说亲爱的,我们为什么不邀请‘成功'呢?”这时,他们的女儿建议道:“请‘爱’会不会更好呢?那样我们的家就会爱了!”“我们听女儿的吧。”父亲说。
于是妇女便出来问道:“请问哪一位是‘爱’呀?请进来做客吧。”‘爱’站了起来,向屋子走去。另外两个也站了起来,跟在‘爱’的身后。妇女很惊讶,便问‘财富’和‘成功’:“我只邀请了‘爱’,怎么你们也来了呢?”
三个老人再次异口同声地答道:“如果你邀请‘财富’呀‘成功’,我们中的另外两个就会呆在外面,但是既然你邀请了‘爱’,无论他走到哪里,我们都会跟着他。因为哪里有‘爱’,哪里就会有‘财富’和‘成功’。
●财富跟着爱心来
1929年,美国人伊勒、C、哈斯只是位医生,非常普通。他行医,娶妻,享受天伦之乐;他还热衷于发明创造,且十二分地投入。
好几次,他无意中听到太太抱怨自己身为女人,有种种的不方便,尤其是每月的那么几天……深爱妻子的哈斯医生觉得自己该为妻子做些什么,他放下手头的发明创造,坐到她身边。于是,哈斯夫妇进行了一次亲密无间的谈话。
哈斯医生终于明白了妻子的苦恼,他从生理医学的角度分析了妻子在特殊日子的特别感受,意识到她的不快乐,并非完全缘于生理现象,很大个一全因素,缘于妇女用品的不纤巧不灵活不能随心所欲。他脑海中闪现出经历无数次的外科手术;医生和护士经常用消毒棉和纱布来吸收创口出血。“我能不能经给太太试用一下呢?”哈斯一连几天躲在实验室,他将压缩的医用药棉制造出长短适中的棉条,再用一根棉线贯穿地缝在棉条当中,并用纸管当导管……世界上第一枝女性内用卫生棉条,就这样诞生在一个时刻关爱妻子的医生手上。
这项服务于全人类女性的发明,于1933年获得了专利,取名丹碧丝。它首销美国,如今已被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妇女所接受。这项专利无论带给哈斯医生怎样的财富,哈斯太太一生所感念的,是丈夫那颗仁爱之心。
拥有一颗善心,一种爱人的心情,一种为爱甘于付出又能够付出的资质,就是拥有了无与伦比的财富。其实,我们往往只顾追求大海,忽略了脚下的江河小溪。如果我们彼此相亲相爱,相同情,相扶助,天堂般的日子就在大家身边。
●财富就在你身边
将军走在前线,士气才会出现。一家企业成功或失败,分别就在这方面。
世界上最大的企业,应该是美国的沃尔玛吧。他们的老板曾经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人,后来去世分了家产,才让比尔·盖茨超前了。但在美国10大富豪排行榜中,仍有3名是沃尔玛的家族成员。他们为什么成功呢?原因是创业者的踏实心态。
有一次,《财富》杂志一名记者要采访沃尔玛,向他说,我可以明天到你的办公室访问你的成功之道吗?沃尔玛说:好吧!翌日,那记者便到他的办公室去。但等了半个小时,还没有看见沃尔玛出现。记者心中当然有气,不禁想:你以为你是谁,有几个钱就了不起,你看不起我这个小记者,我就凭一支笔和你斗一斗……当秘书经过办公室的时候,仍见这位记者在等,便说:让我找找他。后来秘书说:“找到了,他在前面20米的零售店门外。”那记者立即去找沃尔玛,看见他正为顾客将货物装箱并抬入货车中。
一个全美国最有钱的人,居然做这些工作,真令人感动。那记者对沃尔玛说:“你不是答应在办公室等我吗?”沃尔玛说:“当然啦!我在等你到来。”记者问:“为什么却在这里……”沃尔玛答道:“我的办公室就在街上,这是客人需要我的地方,难道是在冷气房内吗?”
很多人做生意,都喜欢好大喜功,他们喜欢做大事。例如国际企业家,天天往机场跑,今天是美国,明天是日本,总之,就是忙,天天要照顾的生意真不少。但这种人赚了钱吗?他们只是做给人看,扮成功生意人而没有钱赚。因为他们的时间浪费在旅游上了。这类生意人是电视或小说上的成功人士,不是真实的成功人士!美国有一位最出色的人寿保险推销员,他叫费利民,他卖出的保险,是全世界最多的,但他的工作范围却在家门不出20公里之内,在一个小镇的范围之内。这个镇的人口在不断地减少,但费利民先生却做了不少生意,而且是生意最好的一位。
同样的情形发生在沃尔玛身上,他说最大的财富在身边25米之内,但人们却舍近求远,永远离开有机会的身边而往外求成功!沃尔玛家族是做零售小生意的,即是做超级市场的日用小生意,但他却是最富有的人;反而那些做大生意的人,却未必有钱!那位记者又跟沃尔玛参观,看到客人在排队付钱,那记者说:“生意真好呀!你真成功!”但沃尔玛却说:“如果成功,就不要客户排队了。证明我们还有改良的必要!”事实上,成功人士不单要学习,还要不断更新我们的知识。
当沃尔玛送记者走的时候。刚巧碰到路上有一家公司要清盘关门,沃尔玛立即打电话回公司,命令员工马上来开会。那记者不明白沃尔玛为什么要找员工来开会。沃尔玛说:“我要员工学习他们的失败之道。为什么生意这么好做却要关门,肯定有不少教训和经验!”单是这种态度,我们就要好好学习了。
●财富修养
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人们发现坐在前排的美国传媒巨头ABC副总裁麦卡锡突然蹲下身子,钻到了桌子底下。大家目瞪口呆,不知道这位大亨为什么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如此有损形象的事情。
不一会儿,他从桌子底下钻了出来,扬扬手中的雪茄,平静地说;“对不起,我的雪茄掉到桌子底下了,母亲告诉过我,应该爱惜自己的每一分钱。”
麦卡锡是亿万富翁,照理说,应该不会理睬这根掉在地上的雪茄,但他却给了我们意想不到的答案。
这是一种财富修养,这种修养正是他们创造巨大财富的源泉所在。
●踩出的最佳路径
迪斯尼乐园在即将开放时,施工部的工作人员正为如何连接各景点间的路径设计而一筹莫展。就在这时,他们接到主设计师格罗培斯的命令撒上草种,提前开放。
工作人员一时糊涂了,可还是不得不照做。
迪斯尼乐园已经提前开放半年了,草地上被踩出许多宽宽窄窄、优雅自然的小道。施工部又接到格罗培斯大师的第二道命令:按草皮上踩出的痕迹铺设人行道。
于是,迪斯尼乐园没有设计图的路径就在人们脚下踩出来了。在1971年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专家们很想知道老格罗培斯的创意来自何方,施工部也想知道设计师怎么想出这么简单而极富个性的设计。
格罗培斯在庆功会上说了一段话:当时我也很着急,怎么才能让各景点的连接最方便又最与众不同?一时想不出来,我只好在巴黎旅游一结束就赶回地中海海滨。在经过法国西部乡村时,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里方圆百里都是葡萄园,在葡萄园里面,有一位老太太的自助葡萄园很特别。你只要在路边的箱子上投上五法郎便可摘上一篮葡萄上路。老太太是没办法料理过来才出此策的,却想不到她的葡萄总是最先卖完。我觉得这种任其选择的做法别具一格。于是,我就让大家自己去迪斯尼乐园走出各自喜欢的路了。
这位设计师的方法还真是被逼急了踩出来的。其实,顺其自然往往是最让人接受的。无所适从时,我们最少还有一种选择,就是选择本性,选择顺其自然。
●曹禺亮“丑”
一生中成就、鲜花都有了的著名人物,到了桑榆晚岁珍惜自己的荣誉往往甚于生命。曹禺却不。
每当客人来家看望,曹先生总是不忘取出画家黄永玉写给他的一封信,为客人大声念这封措辞严厉不留情面的信。信中这样写道:“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为势位所误!命题不巩固,不缜密,演绎分析得也不透彻。过去数不尽的精妙休止符、节拍、冷热、快慢的安排,那一箩一筐的隽语都消失了……”
曾听到曹禺念信的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这样回忆道:“这位对曹禺的批评,用字不多却相当激烈。曹念信的时候,神情激动。我真不明白当曹禺恭恭敬敬地(如果不是柔情一片的话)把这封信裱在专册里,现在又把它念给我听时,他是怎么想的。”
曹禺先生这种“傻气”中包孕着的率真心灵,是对艺术缺憾的真真切切悔悟!
●侧面思维(外一篇)
我曾经听过一个故事,尽管不一定真实,但是讲给大家还是有意义的。故事是这样的:
一家有名的美国公司新盖了一栋高耸人云的公司总部大楼。公司各部门全部迁入以后才几个星期,员工们便开始抱怨电梯速度太慢。这些抱怨很快便在公司中传开了,因此公司便找来了大楼的设计师,询问电梯的速度可不可以提高一些?或者可不可以增加电梯的容积?答案是肯定的,但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对电梯通道进行拆除、扩容以及重建,这样会导致大量员工的工作陷入混乱。
据说,故事接下来是这样的:公司并没有去改建电梯的通道,而是在每一层电梯口旁边安放了一面大镜子。此后员工们都会在镜子前多花那么一点儿的时间来打扮自己或者是在镜子里看看其他员工,不久,人们的抱怨就悄无声息了。
我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就是要说明,任何问题都会有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
如何开办一家成功的公司
如何开办一家成功的公司呢?有人说这很复杂。许多商学院可以教你如何做到这一点。在这个领域,人们已经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复杂研究。有没有可能用五分钟、一张纸,甚至是一句话把它描述下来呢?
事实上是可能的。爱琳·夏皮罗在她所著的《商业七宗罪》中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她描述着,在一所商学院里,教授第一次去上金融课,然后告诉那些踌躇满志的投资银行家和公司领导们:“不要把自己的现金用光。”这是不是成功开办公司的秘诀呢?当然是。
●茶杯和水缸
一位老者对高僧说:我徒活百年,现在虽已是鹤发童颜,却还是一事无成。
高僧问道:你的家庭和睦吗?
“很和睦”
“孩子孝顺吗?“
“很孝顺“
“那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高僧从桌子上拿起一个茶杯。”这个茶杯虽然小,却可以用它盛水解除我的干渴,门外的那口水缸很大,却不能滋润天下的干旱。
老者听后,抚须微笑离去!
●豺狗与老虎
有一次,看赵忠祥老师主播的《人与自然》,其中讲到这么一段话:
在原始热带森林中,生活着一群凶猛的老虎。这群老虎有两类令它们感到恐惧的天敌。第一类是其他的虎。每一只生活在森林中的老虎都有它自己的地盘。除了自己的子女外,其他老虎一旦进入它的地盘,便会发生两虎恶斗争地盘的事情。在争斗中,死亡是经常会发生的。因而,一般老虎都轻易不会进入其他老虎的地盘,而一旦想进入就已经做好了争斗的准备。因此,老虎天敌的第一类便是其他的老虎。
而这群老虎的第二类天敌是一种叫豺狗的动物。老虎的天敌是豺狗,听起来简直有点不可思议。老虎是兽中之王。区区豺狗,有的老虎甚至一口下去就可以把豺狗的半个头咬碎。
豺狗体形比狼小,但是残暴和贪食却是它的特性,而且豺狗从来是成群结队的,其他的动物见到老虎时,都是四处逃散,豺狗却大摇大摆地从老虎面前走过。每当此时,老虎们总是恐惧不安。一是为自己的幼虎,二是为自己,它们害怕这群无视自己威望的森林小混混来个突然袭击,而且它们袭击的时候是一哄而上的,少则七八只,多则十几只,甚至几十只,再凶猛的老虎也无法同时对付这么多豺狗的袭击。因而,碰到豺狗群,老虎是尽可能躲避的。
其实,在森林中并不是只有老虎躲避豺狗群的,比起老虎,森林中的其他动物甚至更害怕豺狗群。因为只要有一只豺狗向一只猎物扑过去的时候,其他的豺狗也会紧随其后.直到捕到猎物为止,而且,豺狗群从来不会发生争抢食物的现象,已经在前面撕咬的撕掉一块肉后便自动退让,而在后面的则自觉地在豺狗群外等着。等到捕下一只猎物时,吃饱的豺狗甚至更凶猛地去追,但它们追到猎物后却不吃,留给了还未吃饱的豺狗。
赵忠祥老师在讲到这一段时说,其实,在这些原始热带森林中,真正的百兽之王是豺狗群,不是老虎。
当然,赵忠祥老师讲的百兽之王是豺狗群,而不是单个的豺狗。问题是在这些森林中,豺狗从来都是成群结队的,也许,它们知道只有这样团结合作,才能永居真正的兽中之王的地位。
看完这档节目后,我想豺狗群与老虎的区别不就是豺狗懂得友好合作,而老虎却是想独霸森林吗?但结果却是想独霸森林的老虎见了豺狗群便失去了往日的威风。
我想起柏杨的一句话:“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十个中国人便是一条虫,而一个日本是一条虫,十个日本人却是一条龙。”此话偏颇与否,暂且不论。但我想,豺狗的精神我们真的应该学习和借鉴,而老虎的失误所在我们更应该提防。
●长大了才会懂
在爸突然去世后我才发现,“傻丫头”里面藏着粗心爸爸细密的怜惜和疼爱,可惜,这个世上再也没人粗声粗气地喊我傻丫头了。
小时候,爸妈一直叫我“傻丫头”,因为在女孩里排行老大,有时也叫我“大傻玲子”。
不知好歹的时候,他们怎么叫我,我都答应。知道点儿好歹了,我就不干了。我问:为什么喊我傻丫头?
爸笑着说:因为你有点傻呀。
我想了想:我傻,你也不能那么喊。
那你让我喊你啥?爸故意逗我。
我很认真地说:只要没傻字,喊什么都行。
妈说:这孩子大了,真不能瞎喊了。果然,她说不瞎喊就不瞎喊了,取而代之的是大玲。
爸却根本没拿我的意见当回事,继续喊我傻丫头、大傻玲子。爸是山东人,说话粗声粗气,他一说话,空气里立刻有一波又一波的回音,声音总是传出老远,简直就是一个现成的扩音喇叭。他似乎从不考虑“傻丫头”会被传播多远。
起初我撅嘴生气、拒绝应答,但是爸不屈不挠的,照旧那么喊,时间长了我就认了---喊就喊吧,谁让你真傻呢?每每做了错事傻事,我都伤心地想:你可真够傻的,怪不得爸那么喊你。
虽然听起来不那么顺耳,我还是感觉到爸对我的偏爱。和哥哥们偶有冲突,爸总把我护在身后说,别欺负你这傻妹妹。那时候看场电影不容易,单位里如果就发一张电影票,那一定是我的。三个哥哥说他有偏向,爸说:对傻丫头我就得偏向点。
后来,傻丫头上了高中,上了大学,仍然认为自己是个傻丫头。爸也是这么说的---没想到我这傻丫头还出息了。每次回家,爸第一句话还是老习惯:傻丫头回来了。
再后来,傻丫头有了自己的家,有了自己的孩子。这是一个瘦瘦的男孩,不是爸说的“大胖小子”,我们想尽办法,都没能让他胖起来。虽然没胖起来,吃喝拉撒睡也一样不少,每到孩子大便,先生都捏着鼻子说真臭。有一次正吃午饭,孩子轰轰烈烈地开始“工作”了。先生勉勉强强处理完“善后事宜”,自己也哗地一下吐了个满地。
久经“沙场”后,先生就习以为常了,“臭小子”却成了我们对孩子的另一种称谓。
不知好歹的时候,我们怎么叫他,他都答应。知道点好歹了,他也不干了。他问:为什么叫我臭小子?
我说:你小时候大便可臭了。你们现在大便还臭呢。他据理力争。
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想起自己的当年,我忍不住笑了:那我们叫你香小子、香宝贝,总行了吧?
孩子还是那么认真:我不是叫李一吗?你们以后叫我李一就行了。
好,我们以后就叫你李一。但我在心里说,这臭小子真不知好歹。
我也是在爸突然去世后才发现,“傻丫头”里面藏着粗心爸爸细密的怜惜和疼爱,可惜,这个世上再也没人粗声粗气地喊我傻丫头了。
●超然
登封市嵩阳书院庭内,一前一后屹立着两株巨柏。史传汉武帝当年游嵩山,首先看到的是前面的一株,他惊讶其蔽日参天,为生平所仅见,于是封它为“大将军”。谁料没走多远,又碰到一株,比前面的那株更加擎天拔地,昂然庞然。汉武帝因为已把“大将军”的封号给了前面的一株,金口玉言,不能更改,只好封它为“二将军”。传说“二将军”心里不服,登时气炸了肺,树干从中裂开一道数尺宽的缝隙;而“大将军”呢,因为喜出望外,从此竟乐呵呵地笑弯了腰。
日月无穷穷日月,江山不老老江山。在汉武帝之后2100多年,我来嵩山,“大将军”、“二将军”依然相向挺拔,相与葱茏。我在两株巨柏之间徘徊,我想,压抑不住地想:人类忒是多情,总要把自己的喜好强加于万物。其实呢,山川钟灵,草木毓秀,“大将军”从未因汉武帝的敕封而感到荣幸,该怎么活就怎么活,“二将军”也从未因汉武帝的贬抑而感到委屈,愿怎么长就怎么长。——是以谓超然。
●闪光的母爱
这是一个不幸的女人,在一个风大雨大的夜晚,一辆肇事车将她从斑马线上撞飞出去,肇事车在茫茫的夜色中逃逸。她又是幸运的,我们的交警和医院、保险公司、社会保障等部门统筹协调,刚刚开通了“交通事故绿色生命通道”。这个“绿色通道”,让她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最好的医疗救护,也没有医疗费用上的后顾之忧。
自从入院以来,她一直昏迷不醒。医生说她脑部神经受到损伤,也许永远也醒不了。她还有身孕,已经5个多月了。出于医疗上的需要,应该考虑引产。可当她从神经外科转到妇产科病房,医生却迟迟下不了决心实施这个手术,她腹中的胎儿不仅发育正常,而且在一些生命指数上,高于同孕期胎儿,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她的身世也是个迷。在事故现场,只遗落着她简单的行装。她是谁?她有着怎样的人生?她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她的匆匆旅程是与谁相约?她腹中胎儿的父亲又是谁?这其中有怎样的故事?只要她不醒来,这一切将无从得知。更没人清楚,她在出事之前,日子是快乐,还是忧伤?
她得到了妇产科护士最精心的护理,她们让她的身体始终干净清爽,散发着孕妇特有的芬芳。她们愿意与她共同呵护一个生命奇迹。
时光在她的昏睡中一天天地过去。后来她被推进了产房。后来医生骄傲地宣布:5公斤重的男婴,健康极了。那一刻有掌声响起。
护士小姐把她的孩子抱来给她看,她们觉得虽然母亲是植物人,但是也应该让母子见见面。她们惊喜地发现她胸前濡湿一片,有乳汁分泌。她们小心翼翼地把婴儿的嘴贴上去。随着婴儿本能的吮吸,她脸上的肌肤竟然在微微颤动,那分明是在笑啊。此时,每当护士把她的孩子抱来吃奶时,她的脸上都会出现这种幸福洋溢的表情,有时嘴里还会发出含混不清的音节,一如一位快乐的母亲在对着婴儿呢喃细语。神经科医生以此推论:她的大脑可能一直是有意识的、清醒的,只是神经中枢的连接出了问题,使她失去了语言和行动能力,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受。
她的身体早已虚弱到了极点。母乳喂养,只能加速她的衰竭。可是,谁又能忍心剥夺她这样一位母亲哺乳的权利。
三个月后,在又一次让孩子吃得饱饱的之后,她终于平静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很多人都想领养她的孩子。几经权衡,我们还是选择了儿童福利院。福利院长大的孩子都姓“党”,老院长也说了,他们不会让这个孩子受一丁点委屈,否则就对不起她妈妈。
依据有关的政策,她的丧葬费只有几百元,是不能把一个人体面的打发上路的。我们交警队事故科的同事,凑了2000元钱,请护士小姐们给她买了几件新衣服。护士长却说:不用了,我们都已经准备好了。那一天,我们医院所有已经做了母亲和将来会做母亲的人,都会去送她。护士长还说,她入院时体重121斤,分娩后体重86斤,临终前的体重只有63斤。她是在用自己的血肉孕育、哺育这个孩子。本来她生下他后,就可以走的,可是她怕自己的孩子没有奶吃,怕他觉得孤独,又坚持着在人生路上陪他走了一段。
后来我们用这点钱给她买了一块平价墓地。没有她的名字,没有她的生平,墓碑上只有一行文字:“一个全身上下都闪烁着母爱光辉的女人。”
●车站“搬运工”
托尔斯泰虽然很有名,又出身贵族,却喜欢和平民百姓在一起,与他们交朋友,从不摆大作家的架子。
一次,他作长途旅行时,路过一个小火车站。他想到车站上走走,便来到月台上。这时,一列客车正要开动,汽笛已经拉响了。托尔斯泰正在月台上慢慢走着,忽然,一位女士从列车车窗里冲他直喊:“老头儿!老头儿!快替我到候车室把我的手提包取来,我忘记提过来了。”原来,这位女士见托尔斯泰衣着简朴,还沾了不少尘土,把他当作车站的搬运工了。
托尔斯泰赶忙跑进候车室拿来提包,递给了这位女士。
女士感激地说:“谢谢啦!”随手递给托尔斯泰一枚硬币,“这是赏给你的。”
托尔斯泰接过硬币,瞧了瞧,装进了口袋。
正巧,这位女士身边有个旅客认出了这个风尘仆仆的“搬运工”就是托尔斯泰,就大声对女士叫道:“太太,您知道您赏钱给谁了吗?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呀!”
“啊!老天爷呀!”女士惊呼起来,“我这是在干什么事呀!”她对托尔斯泰急切地解释说:“托尔斯泰先生!托尔斯泰先生!看在上帝面儿上,请别计较!请把硬币还给我吧,我怎么会给您小费,多不好意思!我这是干出什么事来啦。”
“太太,您干吗这么激动?”托尔斯泰平静地说,“您又没做什么坏事!这个硬币是我挣来的,我得收下。”
汽笛再次长鸣,列车缓缓开动,带走了那位惶惑不安的女士。
托尔斯泰微笑着,目送列车远去,又继续他的旅行了。
●闯了红灯之后
那是一个初冬的夜晚,天上下着小雪,方圆200平方米内没有人。一位德国人凯里驾车驶入十字路口,他抱着侥幸的心理闯了红灯。结果被一个晚上睡不着的老太太出来看到了。没隔几天,保险公司电话就到了。
“凯里,你的保费,明天开始增加1%”
“为什么?”
“我们刚刚接到交通局的通知,你闯红灯,按照我们的逻辑,这种人很危险,所以保费要增加1%”
凯里心想,那我就退保,投保另一家保险公司。但当他投保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时,保险公司也要求他的保费比别人多1%。因为他的资料已经录入电脑了,全德国的保险公司都知道他有一次闯红灯的不良纪录。所以每一家保险公司都会增加他的保费。
没有多久,他的太太也进来了。“老公,银行突然通知我们购房分期付款,15年改成10年,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实在对不起,因为我前几天闯了红灯。”
“啊,闯红灯?我们家已经没有钱了,你搞这种事情,你自己想办法。”
没有多久,他的宝贝儿子从学校回来。“爸,好奇怪啊!老师叫我把学费现金送过去,说不能分期付款。”
当儿子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爸爸闯红灯造成的,感到不可思议。“啊!爸,你闯红灯!难怪同学都笑我,下礼拜我不想去学校了,真丢脸。”
这位德国人陷入一筹莫展的困境,只是因为闯了一次红灯。
●成长中必须知道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
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
●成功不限时
有一次看大学生辩论赛,到了自由辩论阶段,主持人总要宣布:“限时X分钟”。不要小看了这短短的几分钟,它是选手们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几分钟。
朋友的独生子小时候做完作业后喜欢玩电脑。他的母亲很恼火,认为这会耽误学习,每每都要“啪”的一声把电脑关掉。可孩子却好像入了迷,总是躲着大人玩,母亲连打带骂也不管用。后来还是做父亲的看出了孩子的潜质,决定换一种方式来疏导孩子,他便在一旁撮和:“给你再玩十分钟。”母子俩的“战争”因此烟消云散。这个孩子后来不仅考上了名牌大学,而且还成为一名电脑奇才。短短的十分钟,在平实的心境中,会使一个人的爱好和智慧得以挥洒和延伸,并最终有所成就,这是孩子的母亲始料未及的。
一位演奏家偶然在一所普通中学听到一个普通的语文老师弹奏《海边的阿迪丽亚》,发现其演奏水准丝毫不亚于专业乐手,于是惊讶地问:“请问你熟悉这首曲子花了多长时间?”这位老师微笑道:“十分钟。”在专家疑惑的目光中,她的一番解释让众人感叹不已:“我们学校有一架钢琴,原来有一个音乐老师,后来她因故离开了学校,我就有机会来到琴房,每天利用课间十分钟来弹奏这首我心爱的曲子,从最初的音阶练起,才……”
十分钟是一个表象,却又有着深刻的内涵。法国著名画家门采尔对一位前来求教的青年画师说:“年轻人,你说你现在每天能画一幅画,可卖出去却要花一年的时间。如果你能用一年的时间画好一幅画,或许你一天就能把画买出去。”青年大悟,回家潜心钻研画艺,苦练内功,最终成为当地一名出色的画家。
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它是一个不断分解、整合的过程。一个人可以没有远大的理想,但是一定不能没有一个近期努力的目标,比如娴熟地弹奏一首曲子,比如出色地完成一幅画作。这就需要一种日积月累的习惯,一种“度年如日”的心境。一个善于不断地把时间分解整合并能持之以恒,那离成功越来越近。
●成功的奥秘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瓦伦达效应”。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总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来,人们就把专注于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人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比如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击球前一再告诫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大脑里就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时候球大多会掉进水里。这项研究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瓦伦达心态。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做任何事情,总是想得太多,太在乎事情所带来的后果,太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说三道四,太在乎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可我们恰恰忽略了事情本身。我们的大脑成天被各种欲望塞得满满的,身体被压得气喘吁吁的,在这样的重荷下,我们能把事情做好吗?结果我们总是偏离预定的轨道,离成功越来越远!
法拉第说过一句话:“拼命去换取成功,但不希望一定会成功,结果往往会成功。”这就是成功的奥秘。
●成功的道路是目标铺出来的
成功的道路是目标铺出来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着10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进发。
第一组的人既不知道村庄的名字,又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刚走出两三公里,就开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头,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也就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有多远,但路边没有里程碑,只能凭经验来估计行程的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知道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继续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的时候,大家情绪开始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而路程似乎还有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行进的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进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心理学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的时候,并能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和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这使人联想到罗斯福总统夫人与萨尔洛夫将军的一次对话。
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在本宁顿学院念书的时候,打算在电讯业找一份工作,以补助生活。她的父亲为她引见了自己的一个好朋友——当时担任美国无线电公司董事长的萨尔洛夫将军。
将军热情地接待了她,并认真地问:“想做哪一份工作?”
她回答说:“随便吧。”
将军神情严肃地对她说:“没有任何一类工作叫‘随便’。”
片刻之后,将军目光逼人,以长辈的口吻提醒她说:“成功的道路是目标铺出来的。”
如果人生没有目标,就好比在黑暗中远征。人生要有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个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个年度的目标,一个月份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崇高越直接,他进步得就越快,对社会也就越有益。有了崇高的目标,只要矢志不渝地努力,就会成为壮举。
如果将心理学家的结论用哲人的语言来表达,那就是:“伟大的目标构成伟大的心灵,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伟大的目标形成伟大的人物。”
●成功的第一要素
1989年,享誉世界的音乐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突然病逝,柏林爱乐乐团——世界上最著名的交响乐团,一夜之间失去了自己的当家人。该乐团匆匆物色了34岁的英国人西蒙·拉特尔替卡拉扬。
然而,就在整个英国去都在为拉特尔感到骄傲时候,他却作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决定:断然拒绝了柏林爱乐乐团的盛邀请。
在争强好胜的英国人眼中,拉特尔显然是一个懦夫。他们甚至还认为,拉特尔的行为给英国人丢了脸。然而拉特尔却另有所见:柏林爱乐乐团以出色地演秦古典音乐而闻名于世,而自己太年轻,对古典音乐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1999年6月,爱乐乐团再次向拉特尔邀请。这一次他没有拒绝,很自信地坐了世界音乐指挥家第一把交椅。几年来,他以自己对古典音乐卓越的理解,再加上炉火纯真的技艺,大胆而又游刃有余地余地诠释着古曲音乐中美妙的作品,并创造了音乐史上一个又一个的辉煌。骄傲的英国人此时不得不承认,拉特尔当初的决定是聪明的。
生活中,最好的帽子不是最漂亮的那顶,而最适合自己的那顶。成功之道也是如此:成功的第一要素是首先知道什么是自己适合做的和到底何时做。
让我们细细体味成功的含义吧,找到自己,找到合适自己的事情,然后,创造自己,然后,走向成功!
●成功的公分母
阿尔伯特·格里是一名成功的保险推销商。他和我们一样,多年来一直以为要想获得成功一定要有高深的学问,但通过长期的观察,他发现很多有高学历或埋头苦干的人并没有获得成功,他开始觉得学问与努力并不能保证一定会成功,也不是成功的必备要件。
他有一次向位中年妇女推销保险,他还没来得及开口,她就“嘭”地一声关上门,把他拒之门外了。格里没有就此放弃,虽然他已经听说这位夫人脾气暴躁,为人刁钻,是个令许多推销员头疼的人物。但格里还是尽可能地向人打听有关她的事情,希望能从中找到突破口。
一天,天下着大雨,格里又驱车拐到了那个妇女住的那条街上,远远地,他看到她冒雨往家赶,手里还拎着许多东西。格里就主动招呼她上车,把她送回家中,但这次他没说任何与保险有关的事。过了几天,他又去看望那位夫人,并给她的小女孩带去了糖果,他还是没有提关于保险的事。一个月过去了,一天当他又去拜访那位太太时,她对他说:“乔伊斯先生,您是个好人,我想我应该相信您,其实我也考虑过关于买保险的事儿……”
成功与失败的差别就往往只有一步之遥,有人常常抱怨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太不公平了,成功的人愈加成功,而失败的人永远无出头之日。其实,格里后来自己也说,他并没有想到一定会推销出去这份保险,但他希望他的每一位潜在客户都能与人和平相处、与人为善。他正是抱着这种沟通和了解的态度去做了别人不愿做或认为毫无希望的事。成功的人他们常常尊重别人,包括尊重自己不喜欢的人、不投缘的人、观念见解迥异的人,可失败者往往只尊重某一部分人。成功的人常怀感恩之心,常会真诚地赞美别人、感谢别人,而失败者很少这样做。我们每天只是匆匆地埋头做事,偶尔是不是也该想想“成功的公分母”呢?
●成功的细节
街上有两家卖早点的小餐馆,他们是隔街相对的邻居,规模差不多大,并且经营的早点也相同,都是稀饭、馒头和鸡蛋。
两个餐馆的早点食品差不多,客人也几乎一样多,每天早上,附近的居民都会踱到这两家餐馆里来,喝上一碗稀粥,吃一个馒头和煮鸡蛋。给这两家小餐馆长期供应鲜鸡蛋的是一个个头不高却十分精明的乡下小贩。刚开始时,他总是对右边这家餐馆老板说:“你怎么每次只要500个鲜鸡蛋呢?对面的可是每次都要整整1000个呢?”街右的餐馆老板不相信,两家差不多的客流量,自己每10天500个鲜鸡蛋不多不少正好卖完。邻居家10天怎么能卖1000个鸡蛋呢?
终于有一天,街右这家老板让一个精明的亲戚扮作食客,到街左那家卖早点的餐馆去吃顿饭,探一探自己和那家老板的经营到底有什么不同,是不是那一家有什么奇妙的招数?亲戚去对面的早点铺吃了一顿早点很快就回来了。老板赶忙上去问:“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了吗?”亲戚摇摇头说:“没有。只是他们的客人没有一个是不吃鸡蛋的,有的吃三个,有的吃两个,最少的也是吃一个。”
老板一听,更觉得奇怪了,自己的顾客有吃鸡蛋的,也有许多不吃鸡蛋的,这是为什么呢?老板正迷惑不解时,亲戚忽然醒悟说:“对了,我觉得人家卖鸡蛋同咱店里的卖法有些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呢?”老板忙问。亲戚说,平时食客到这里吃早点,咱们总是问人家:“要鸡蛋吗?”有的顾客要,有的顾客就拒绝说不要,“那家的问法就不一样,他们问顾客‘要一个鸡蛋还是要两个鸡蛋’。”
老板一听,顿时明白了。他终于知道为什么自己每10天只能卖出500个鸡蛋,而那家能卖出1000个的秘密了。差就差在向食客推销熟鸡蛋的言语技巧上。
一句话就可见短长。成功与否,很多时候就取决于那些不被人注意的细枝末节。打造成功,必须从打造优秀的细节开始。
●成功就是不断超越自己
曾在一本弗洛伊德的书上读到过这样一则故事:
约翰和汤姆是相邻两家的孩子,他俩从小就在一起玩耍。约翰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学什么都是一点就通,他知道自己的优势。自然也颇为骄傲。汤姆的脑子没有约翰灵光,尽管他很用功,但成绩却难以进入前十名。与约翰相比,他心里时常流露出一种自卑。然而,他的母亲却总是鼓励他:“如果你总是以他人的成绩来衡量自己,你终生也不过只是一个‘追逐者’。奔驰的骏马尽管在开始的时候总是呼啸在前,但最终抵达目的地的,却往往是充满耐心和毅力的骆驼。”
聪明的约翰自诩是个聪明人。但一生业绩平平,没能成就任何一件大事。而自觉很笨的汤姆却从各个方面充实自己,一点点地超越着自我,最终成就了非凡的业绩。约翰愤愤不平,以至郁郁而终。他的灵魂飞到了天堂后,质问上帝:“我的聪明才智远远超过汤姆,我应该比他更伟大才是,可为什么你却让他成为了人间的卓越者呢?”上帝笑了笑说:“可怜的约翰啊,你至死都没能弄明白:我把每个人送到世上,在他生命的‘褡裢’里都放了同样的东西,只不过我把你的聪明放到了‘褡裢’的前面,你因为看到或是触摸到自己的聪明而沾沾自喜,以至误了你的终生!而汤姆的聪明却放在了‘褡裢’的后面,他因看不到自己的聪明,总是在仰头看着前方,所以,他一生都在不自觉地迈步向前!”
有些人的沮丧是来自于“比较心”。我比别人出身差;我比别人天生长相差;我比别人运气差;我比……这样子比下去可能比不完了,但是明知“比”的心态不好,但我们仍然要比一比。如果是这样,我们不妨先把镜头朝向自己,想一想从小到大的自己,以及那些不如你的人,再想想自己此时的心情,你将能够体会一个失败者的心情。
不要左顾右盼别人路上的风光,增添自己的烦恼,扰乱自己前进的步伐,回首之际,你当发现你错过途中向你微笑的花朵。
英国作家约翰·克莱斯,可以说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多产作家,他一共出过564部小说,如果你以一年出10本来算,他花了将近五六十年时间在写小说。出了那么多书,你可能会以为他是百战百胜的作家,那你就错了,他曾经被退稿达753次!
●成功来自荣誉
1835年,摩根先生成为一家名叫"伊特纳火灾"的小保险公司的股东,因为这家公司不用马上拿出现金,只需在股东名册上签上名字就可以成为股东.这正符合当时摩根先生没有现金却想获得收益的情况.
很快,有一家在该公司投保的客户发生了火灾.按照规定,如果完全付清赔偿金,该公司就会破产.股东们一个个惊慌失措,纷纷要求退股.
摩根先生斟酌再三,认为自己的信誉比金钱更重要,他四处筹款并买掉自己的房子,低价收购了所有要求退股的股份.然后他将赔偿金如数付给了投保的客户.
一时间,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声名鹊起.
已经身无分文的摩根先生成为保险公司的所有者,但该公司已经濒临破产.无奈之中他打出广告,凡是再到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投保的客户,保险金一律加倍收取.
不料客户很快蜂拥而至.原来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伊特纳公司是最讲信誉的保险公司,这一点使他比许多有名的大保险公司更受欢迎.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从此崛起.
许多年后,摩根主宰了美国华尔街金融帝国.而当年的摩根先生,正是他的祖父,是美国亿万富翁摩根家族的创始人.据说:我们中华民族到现在还持有七千多亿美金的摩根债卷,这也是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
成就摩根家族的并不仅仅是一场火灾,而是比金钱更有价值的信誉.
●成功路上的黄金分割
西华·莱德是英国知名作家兼战地记者,二战期间,他从一架受损的运输机上跳伞逃生,落在缅印边境的一片丛林中。当地人告诉他,这儿距印度最近的市镇也有140英里。对于习惯于以车代步的西华·莱德来说,这几乎是段可望而不可及的路程。为了活命,西华·莱德拖着落地时扭伤的双脚一瘸一拐地走下去。不过战前研究过心理学的西华·莱德知道如何才能让自己轻装上阵,他努力地控制自己不去想那个让人倍感沉重的数字。奇迹发生了,西华·莱德回到了印度。
这段插曲公诸于世后,在他的家乡肯德郡引起不小的轰动,许多年轻人把“走完下一英里”做为自己的座右铭,而这恰恰是西华·莱德在途中的惟一念头。
二战结束后,西华·莱德接了一个每天写一个广告的差事,出于信任,广告商并没跟他签订合同,也没明确一共要写多少个广告。心无旁鹜的西华·莱德就这样不停地写下去,结果连续写完了2000个广告。他在事后很有感慨地说:“如果当时签的是一张写2000个广告的合同,我一定会被这个数目吓倒,甚至把它推掉。”至于原因,一个叫山田本一的日本人用另一种方式做了解答。
在1984年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和1986年米兰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矮个子选手出人意料地两度摘冠,从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面对蜂拥而至的各种议论、猜测,山田本一听之任之,不做任何解释。直到十年后,他才在自传中揭开谜底:“每次比赛之前,我都先乘车把比赛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多公里的路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目标定在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山田本一是否专门研究过西华·莱德,世人不得而知,但二人异曲同工的行事方式,却似乎昭示着同一个道理:对于正在跋山涉水的人来说,最最重要的不是忧虑目标有多远,而要学会分割目标,然后一步一步走下去。而每走一小步,是不需要多大勇气的。
●成功前的“偏离”
现实生活中,你有一个梦想,梦想自己十年后的生活。你满腔热情地开始行动。然而,数月后,生活打断了你的梦想:问题总是出现,重重困难阻碍了你迈向成功的进程。不久,你清醒了,生活和梦想截然不同。
把你的生活和一架从悉尼飞往东京的飞机进行比较,这是一段漫长的海上飞行。但不管怎样,每星期都有上千人登上飞机坚信自己可以抵达东京。
如果我告诉你在百分之九十五的飞行时间里,飞机都将是偏离航道飞行的,事情又将如何?我是说,没有人控制,飞机几乎一起飞就偏离了航道。
区别就在于飞机是飞行员负责方向的。飞行员有预定计划——飞向东京。他清楚会被气流吹得偏离航道,所以他监控着飞机的飞行方向,不时地进行调整,然后,最终到达目的地——东京。
生活非常像在大洋上空飞行的飞机,经常使自己置身于交叉气流和风之间,随时会被它们吹得偏离航道。事情永远不会百分之百地像我们预料的那样,所以我们要学会做成功道路上的“飞行员”,要学会不断调整方向以抵达最终的目的地。
现在既然明白了“事情永远不会百分百地像我们预计地那样”,你还担心什么呢?不要感到不安,看看你手中的地图,检查一下自己是否还在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然后做必要的调整。
像飞行员一样吧,他不会感到困惑或不安,他只是让飞机飞回正确的航道,然后,把他安全地带到目的地。
●成功是个相对数
许多成功人士出席了一个慈善酒会,参加的每一个人都是千万富翁。
但是。有一位在报社写专栏的作家捐了5万元,也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酒会。他们中的每一个名字都是这个城市的荣耀,而且他们之间都十分熟悉,他们手中端着红酒,面带笑意交谈着。
只有专栏作家一个人静静地坐着,没有人理睬他。
一位骄傲的先生来到了他的面前,问:“请问你是……”
他说:“我是一个专栏作家。”
骄傲的先生听了,问:“那么你捐了多少钱?”
专栏作家说:“5万元。”
这位先生听了哈哈大笑:“你可能走错了地方,这里是千万富翁的俱乐部,我们都捐了100万元,而且我们都是成功人士。”
专栏作家说:“我捐了我所有财富的25%,而你们只捐了1%,请问谁更有资格呆在这里呢?”
这位骄傲的先生听罢,哑口无言。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海尔公司的总裁张瑞敏说过的一句话:“小不是美,大也不是美,只有由小到大才是美。”他提出了一个相对概念,凡事只有经过相互比较之后,才能分辨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从这个意义上说,专栏作家要比千万富翁更富有爱心,更有资格出席慈善酒会。
我们的社会常常以财富的绝对量作为评一成功的标准,所谓的成功者就是“一览众山小”。其实,上天赋予每一个人的社会背景、才智资本和机遇是不平等的,成功不可能以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譬如我们不能说一个打工者一年赚1万元或者一位老师教育了数以千什的学生是不成功的,相对于他们个人而言,其成就感绝不会输给比尔·盖茨。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应该是一次次对自己的超越,而不应该以财富的绝对数来衡量。
●成功需要多长时间
我的一个同学现在成了画家,但他原先是研究数学的。当年他做教师,水平不高,在校园里生活得很被动,对未来没抱什么希望。
他自小喜欢画画,这个兴趣一直伴随着他的业余时间。当教师后结识了一些美术界的朋友,那些朋友劝说他追求自己的个性和理想,他就辞职了。凭着工作数年的积蓄,他背着画夹走南闯北,过着一种近似流浪的生活。
3年后,他结束流浪,专心致力于绘画。这期间他很贫困,一边卖画,一边靠朋友们的接济生活。和许多文艺界人士不同的是,他基本上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朋友圈子也很小。甚至,他连美术界的新潮流、新动向都不甚关心,只是凭着自己的才华和个性,一心追求自己的理想。
这么着又过了3年,他终于引起同行们的注意。他的画作以清新、流畅、富有叛逆精神而渐渐闻名。
以下是这位朋友向我简单介绍的成功经过,内容很苍白,没什么意思。但有意思的是,他边喝咖啡边给我计算他取得成功实际花费的时间--
小时候大约从初中开始,喜欢画画,一直到高中一年级,用于绘画或阅读有关书籍平均每天大约1小时,这4年用于绘画的实际时间大约是4×365×1=1460(小时),约合61整天。
读高二、高三时,因为考大学,在严格的环境下,一度与绘画绝缘。上大学后,渐渐恢复以前的爱好,4年中用于绘画或阅读有关书籍平均每天约1小时,与上同,约合61整天。
大学毕业后,为找工作、换工作,用了约一年时间,直到成为教师,才又拿起画笔。在校园的3年里,用于绘画或阅读有关书籍的时间每天约3小时,3×365×3=3285(小时),约合137整天。辞职后,流浪3年,用于绘画或阅读有关书籍平均每天约8小时,3×365×8=8760(小时),正好365整天。
闭门创作3年,用于绘画或阅读有关书籍平均约10小时,3×365×10=10950(小时),约合456整天。
以上相加,61+61+137+365+456=1080(整天),约等于3年。
朋友说,从我小时候对绘画产生爱好时起,到我获得第一个大奖,正式成为“绘画工作者”止,实际花费于此项工作的时间只有3年,其他的时间都用于吃喝拉撒睡,或者与绘画无关的事情。
朋友说,为了追求理想,人们又是写诗,又是唱歌,搞得很隆重。其实只要甘于寂寞,保持你的理想,一有机会就去实践它,时间长了,自然水到渠成。
●成功与境遇无关
盘尼西林的发现,一直被认为是医学界的伟大发现。它的发明者是英国的化学家弗莱明,而弗莱明当时的工作条件很不好,实验室又小又破旧,从来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但是他仍然充满活力的工作。
有一天,偶然从破了的窗户外边飘进来一些灰尘,落在了他做实验的细菌培养器皿之中,这让他发现了盘尼西林。
几年后,他去参观一个现代化的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的外观辉煌,里面设备先进,除了有先进的设备仪器之外,还有当时不多见的中央空调系统,整个实验室一尘不染。
实验室主任转头对弗莱明说:“博士,当初你如果能在这样的实验室从事研究,相信你一定能够发现更多有益于人类的好东西。”
弗莱明淡淡地说:“我想也是这样的,但是肯定不会发现盘尼西林的”
其实,无论我们身处何种不利的环境,都不必羡慕别人的优越。机会与幸运对于每个人都是公正的,只是看你是否用心去把握了。
即使在残破的屋子里面,弗莱明还是有机会发现了盘尼西林,而那些拥有豪华、先进、昂贵的实验室的人,只能惊叹他的发现了。其实,幸运与不幸,贫穷与富有,成功与失败只在于个人的努力和奋斗,与境遇无关。
●成功者从不等待时机成熟
1921年6月2日,电报诞生整整25周年。美国《纽约时报》对这一历史性的发明,发表了一篇简短的社论,其中传达的一个重要信息是:现在人们每年接受的信息量是25年前的50倍。
对这一消息,当时在美国至少有16人作出了反应。那就是,创办一份文摘性刊物,让人们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尽快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但当他们作好所有准备和办妥一切手续后却被告知,该类刊物的征订和发行暂时不能代理,如需代理至少要等到明年中期选举过后。
得到这一答复,其中的15人为了免交执业税,向管理部门递交了暂缓执业的申请。只有一位叫德威特·华莱士的年轻人没有理睬这一套,他回到他的暂住地,和他的未婚妻一起糊了2000个信封,装上征订单运到邮局寄了出去。
从此世界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就诞生了。到2002年6月30日,他们创办的这份文摘类刊物——《读者文摘》已拥有19种文字、48个版本,发行范围达127个国家和地区,订户1亿人,年收入5亿美元。
为什么世界上聪明人很多,而成功者很少?是不是因为很多聪明人在已经具备了不少可以成功的条件时,仍在苛求更多的捷径,从而失去了机会。而成功者不会等待万事俱备。
●成功者的修养和品质
自我修养就是实践,就是自我投资,就是敢于同自我作斗争。
如果一个人没有自我修养的品质,即使他具备其他一切成功者的素质条件,也是毫无价值的,根本不可能成为成功者。因为,即使你有自我促进的愿望,即使你自己处于最佳状态,即使你设想登上南极,如果没有百折不挠的修炼,那你将永远不能达到自己所订的目标。
我们每天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都在证实和支持我们目前的自我意象。你继续不断地注意保持和证明着今天“你是谁”,这样坚持几年,你便形成了一个稳定的自我意象,逐渐习惯了这一意象并且把其作为自己稳定的内部标准。
我们的习惯开始于无意的观察、细节的暗示与经验,它像带着一点点内容的蜘蛛网,随着实践长大、积累、成熟起来。想象和情绪融合起来,直到它们成为打不破的铁链。习惯就是由网发展成铁链的,它控制着你每天的生活。
自我修养能培养或打破一种习惯。它能使你的自我意象或思想产生持久的变化,帮助你达到目标。自我修养反复地用语言、图画、观念和情绪告诉你,你正在赢得每一个重要的个人胜利。归根结底,自我修养是一种自我暗示,是一种思想的实践。
自我修养的作用,可用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读者文摘》杂志前几年曾报道过一个中学的篮球队的故事。他们做了一个实验,把水平相似的队员他为三个小组,告诉第一个小组停止练习自由投篮一个月;第二组在一个月中每天下午在体育馆练习一小时;第三组在一个月中每天在自己的想象中练习一个小时投篮。结果,第一组由于一个月没有练习,投篮平均水平由39%降到37%,第二组由于在体育馆坚持了练习,平均水平由39%上升到41%,第三组在想象中练习的队员,平均水平却由39%提高到42.5%。这真是奇怪!在想象中练习投篮怎么能比在体育馆中练习投篮要提高得快呢?很简单,因为在你的想象中,你投出的球都是中的!成功者就是这样,在办公室、运动场不断地锻炼着自己,他们创造或模拟一个他们想要获得的经历,他们模拟成功,仿佛他们是第一个。成功者就是这样“表里如一”的人们。
调查资料表明,世界上许多卓越的成功者,几乎每个人都是心理模拟方面的大师。他们懂得让自我修养处于不断的提高中。他们虽然有时没有工作,但他们在不停顿的练习中使自己对待艰苦的工作更为坚强了。他们知道想象是最好的工具,想象是成功者的天地。
成功者从来不半途而废,成功者从来不投降,成功者们不断鼓励自己,鞭策自己,并反复地去实践,直到成功。
●成功之道
一个青年向一个富翁请教成功之道,富翁却拿出了三块大小不等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选择哪块?"
"当然是最大的那块!"青年毫不犹豫地回答。
富翁一笑:"那好,请吧!"富翁把最大的那块西瓜递给青年,自己却吃起了最小的那块。很快富翁就吃完了,随后拿起了桌上的最后一块西瓜得意地在青年面前晃了晃,大口吃起来。青年马上就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吃的瓜虽无青年的瓜大,却比青年吃得多。如果每块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么富翁占的利益自然比青年多。
吃完西瓜,富翁对青年说:"要想成功,就要学会放弃,只有放弃眼前利益,才能获得长远的大利,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
●成功之门
1968年,在墨西哥奥运会的百米赛道上,美国选手吉·海因斯撞线后,看着运动场上的计时牌,摊开双手,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什么。
通过电视转播,至少有几亿人看到了这一情景。可是,海因斯到底说了什么,谁都不知道。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夕,一位叫戴维·帕尔的记者在办公室回放奥运会的资料片,再次看到了海因斯的镜头。这是人类历史阶段上第一次在百米赛跑中突破10秒大关。想到在破纪录取那一瞬海因斯一定替上帝向人类传达了一句不同凡响的话,这一新闻点竟被现场的400名记者漏掉了,戴维·帕尔决定采访海因斯,弄清他当时到底说了一句什么话。
戴维·帕尔很快找到海因斯,问起16年前的事,海因斯一头雾水,甚至否认当时说过话。戴维·帕尔说:“你确实说了,有录像带为证。”海因斯看完帕尔带去的录像带笑了,他对戴维·帕尔说:“难道你没听见吗?当时我说的是:上帝啊,那扇门原来是虚掩着的。”
是的,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真实地付出,就会发现许多门是虚掩着的,在爱情上,你付出真诚,会发现姑娘的心门是虚掩着的;在商界,你付出智慧,会发现财富的大门是虚掩着的。
在我们这个多彩的人间,除了牢门是紧锁的,其他的门都是虚掩着的,尤其是成功之门。
●诚实的果实
有一天,亚历山大大帝到花园散步。
在水榭亭旁,他看到一个年轻的侍从因疲倦而靠在石柱上沉沉地睡着了,而且腮边还挂着点点泪珠。
亚历山大大帝觉得有些奇怪,刚想厉声喝醒那个偷懒的侍从,但一转念,又停住了。因为他看到一封已拆开的信从侍从的衣袋里掉了出来。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亚历山大大帝拾起那封信。
原来信是侍从的母亲写来的。信上说,侍从上次托人带回家的钱已经买了药,够吃些日子的了,并劝慰儿子不要记挂母亲的病……
看完信,亚历山大大帝深感母爱的伟大,如一股清泉,流溢于心。于是,他从口袋里取出一袋金币,连同信一起放在侍从的衣袋里,转身返回了宫殿。
过了不久,侍从从沉睡中醒来,下意识地摸了摸衣袋里的家书,竟意外地在衣袋里发现了一袋金币,装金币的金丝袋上还绣有亚历山大大帝的名字。侍从顿时惊出一身冷汗,心里害怕极了,心想这一定是有人陷害自己。为了澄清自己,侍从连忙来到宫殿求见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大帝听到禀报后,立即接见了那个侍从,并大声问道:“侍从,你有何事想见本皇?”
“尊敬的陛下,小人刚才没有忠于职守,偷懒睡了一会儿,醒来时发现衣袋里有一袋金币。这一定是有人想陷害我偷了陛下的金币。望陛下明察,予以澄清。”说完,侍从手捧那袋金币递给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大帝听后,和蔼地笑道:“看来,你很诚实,那么这袋金币就是你诚实的果实。现在你可以把这些金币捎回家,给母亲买药治病,并代我向她问候。”
那个侍从一定不会想到,自己的诚实会获得如此丰厚的回报,而这个故事也恰恰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迪:诚实是人心灵纯净的折光,不仅可以照亮自己,也能温暖他人。一个人拥有了诚实,也就拥有了“生命的黄金”。
●诚信试验
一位研究经济学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说,他要找10个人,在10个地方做诚信试验,问我能不能帮忙。我说可以,但不知道怎么作实验。朋友说很简单,就是在不同的商店买十次东西,每次买东西都付两次钱,看有多少人拒绝第二次付款,然后把结果告诉他就行了。当然,买东西的钱是朋友给的。
我先走进一家服装店,给孩子买了一件20元的衬衣。付过钱出来后,一会儿我又进去说:“对不起,刚才我买衣服忘了给钱。”店主是一位中年妇女,慈眉善目的,看样子是一位好人。我等他说:“你已经付过钱了。”可是她只是我,不说话。我把手里的衬衣举到店主的面前说:“你看,我买的就是这件衬衣。你开价30元,我说15元行不行,你说再加点吧,,20元卖给你。我说20就20……”我故意仔细描述买衣服的情景,给店主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可是她不耐烦的打断我的话说:“行,快交钱吧。“我只好乖乖地又一次把20元钱给了她,再去别的商店作实验。
我一连试了9个店主,竟然没有一个人拒绝第二次付款。态度最好的哪个,也只是淡淡的说:你真是个好人。”那神情不知道是赞扬还是嘲笑。
只剩最后一次了,我想找个熟人试试。大街对面就有一个卖饮料的小店,是我高中时的一位同学开的,老同学和他的儿子正坐在店里。我穿过大街,走进老同学的饮料店,买了一瓶矿泉水就出来了。几分钟后,我再进去说:“哎呀,老同学,我刚才买矿泉水忘了给钱。”老同学说:“算我送给你喝吧。”我要把试验进行到底,就说:“那怎么行?”掏出两块钱递过去。老同学竟然伸手来接,我真不想松手,因为一松手,她在我心里的形象就矮小了。就在那张纸币一半在我的手里,一半在老同学的手里时,她儿子说:“妈妈,叔叔不是给过钱了呢。”老同学的另一只手上,确实握着我刚刚给的两块钱。
老同学非常尴尬,不得不松开手。我很后悔用熟人来做实试验,也尴尬地出了饮料店。我刚走到街上,就听到那个讲实话的小男孩在商店里放声大哭,一定是老同学打他了。
●翅膀只属于鸟
一天,两只井底之蛙对造物主说:“请帮助我们离开这巴掌大的地方吧。”造物主说:“行,给你们两条路作选择:其一,延长你们20年的寿命,但需花10年时间苦练跳跃,期待依靠双腿的力量跃出井底,则可获得自由;其二,用你们的双腿换取一对翅膀,像鸟一样飞翔,但必须一直飞下去,永不停息,落地即死亡。”
甲蛙选择了第一条路,乙蛙选择了第二条路。
10年后,甲蛙凭着健壮的双腿,跃出了井底,放眼四周却发现乙蛙在井口处呻吟,已无生还的希望。原来,乙蛙以为拥有翅膀就可享受飞翔的快乐,但日久天长,它渐渐感到无尽的单调乏味,最后选择了落地即亡。
许多时候,弥补人生的劣势,最有效的不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是努力化短为长,正如翅膀比腿要飞得高,但毕竟它只属于鸟而不适用于蛙。
●丑虫
瑞士有位叫康妮娅的女士,从青年时代起就有个特殊爱好——画昆虫。她捉到昆虫后,先将其固定,然后用放大镜甚至显微镜仔细观察分析。然后对之进行放大的水彩写生,一般都放大10倍以上。她画得非常认真,有时为了严格写实地呈现那昆虫的色彩和细绒毛,一幅画要每天8小时地画上一周才最后完成。她的昆虫画看上去非常夺目,往往一瞥之间就令人永难忘怀。有人问她,如今摄影术那么发达,近年更有数码相机出现,再加上电脑技术,用新锐的手段来表现昆虫岂不是方便又精确吗?她的回答是,惟有像她那样从容地观察,而且在工笔手绘中透进感情,并丝丝缕缕地从心灵深处升出哲思,才能表达出昆虫的神奇。她说,大自然赋予了昆虫体现色彩与对称之美的使命,尤其是对称上的严格不苟,人类对之在惊叹之余,应产生出对和谐这一伦理境界的敬畏。那么,她这样画出的昆虫究竟算科学资料还是艺术作品呢?她反正不靠这个吃饭,所以任人褒贬。但有一回她画的一组瓢虫偶然让一位丝绸商看见了,眼睛顿时一亮,觉得真是非常美丽,就征得她同意,拿去印在丝绸制品上,结果大受欢迎,有位歌星还因为率先穿昆虫绸裁成的时装而走红。于是约她画美丽昆虫以作商品图案的人士接踵而至,康妮娅却都谢辞。人家就说你既然画了它们出来,搁着也是搁着,何不将那份诡奇的美丽让大家分享?康妮娅于是拿出一组作品给他们看,他们一看,全傻了!原来康妮娅画的全是丑虫,说丑,还不是某些昆虫自然的形态丑,而是病态的形状:残缺的翅膀、扭曲的触须、褪色的斑点、瞎眼睛、长瘤的身躯、水泡与疮疥……总之,对称被野蛮地打破,和谐不复呈现,令观者瞠目结舌,暗想这可真是位有怪癖的画虫者!
康妮娅并非一位有嗜痂之癖的怪人。开始,她偶然接触到怪样的病虫,出于怜惜,把那病体画了下来。后来她在旅游中发现,哪里的环境保护工作欠佳,哪里的昆虫数目就会减少,而苟活的昆虫里因受污染而病变的也就越多。这让她心里仿佛有个魔鬼爪子在抓挠。她决定以自己微薄的力量,通过画丑虫,来向环境污染这个恶魔抗争。她自费去了世界上许多地方,包括1986年因核泄露而造成大灾难的切尔诺贝利,到达那里时,她未见昆虫,先看到因核辐射而变了形的树叶,她本来并不画植物,那一次忍不住先含泪画了病叶,后来她费了很大劲,才找到残存的一些昆虫,几乎都是些变态的丑虫。她把从各地搜集来的昆虫标本,带回到苏黎世家里,以大悲悯的情怀,将它们加以工笔描绘。她把同类的健康美虫与病态丑虫加以对比,令人们感到了触目惊心。她说,估计因环境污染造成灭绝的昆虫种类是个很大的数字,而且,患病变态的丑虫显然在把它们的病丑遗传给下一代。从昆虫的受害,也折射出人类在自己的环境污染中的险恶处境。
眼下人们虽然对康妮娅的昆虫画评价还有争议,但一些有识之士却已不再拘泥于概念,把“她的绘画究竟是科学资料还是艺术作品”的问题抛到一边,给予肯定、推荐,因此她的许多昆虫画已经被西方一些高级的展览活动接受,那些展览既有布置在科学博物馆的,也有布置在艺术博物馆的,许多人认为她的昆虫画是意蕴深厚的艺术品,也是警世的黄钟大吕,激赏赞叹。康妮娅对人们怎么评价她的劳动完全无所谓,她只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从她的昆虫画里听到一种发自肺腑的呼唤,那就是:人类啊,善待自然、尊重和谐、拯救自身吧!
●丑陋的鸡
有位养鸡场的主人,向来讨厌传教士,因为他觉得有太多传教士讲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尤其有些家伙,满口仁义道德,私底下却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更让他义愤填膺,咬牙切齿。为了满足“替天行道”的正义感,养鸡场主人有事没事,专喜欢信口散布传教士的坏话。
有一天,有两个传教士上门,说要买只鸡。
生意上门,总不好往外推,主人让他们在偌大的养鸡场里挑了半天,没想到他们却挑中了一只毛掉得差不多,秃头又跛脚的公鸡。
主人奇怪得很,便问他们为什么要买这只丑陋难看的病鸡?
其中一位传教士回答:“我们想把这只鸡买回去养在修道院院子里,路过的人看见要问起的话,我们就说这是你的养鸡场养出来的鸡。”
主人一听,急了,连忙摇手:“不行不行!你们看看我这养鸡场里面的鸡,哪一只不是养得漂漂亮亮、肥肥壮壮的,就这一只不知道怎么搞的,一天到晚爱打架,才会弄成这种丑样子,你们拿它对外当代表,别人会误会我的鸡都这样,对我实在太不公平了!”
另外一位传教士笑嘻嘻地回答:“对呀!少数几个传教士行为不检点,你却喜欢拿他们来当代表,对我们来说,也同样太不公平了吧?”
人类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盲点,习惯先入为主,喜欢以偏概全,甚至不明就里,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想想看,在我们日常生活里,是不是也偶尔或经常像那位养鸡场的主人一样,掉进主观偏颇的视野中,却浑然不觉?事实上许多人人际关系之所以恶化,追根究底,几乎都源于这一类盲点扩张效应,反复作用之后的结果。因为先入为主,我们降低了沟通了解的意愿;因为以偏概全,我们更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原本即有的成见,久而久之,当然失去了互动的空间,酿成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莫名嫌隙。
所以,人与人之间,我们需要更宽广更高层的全面观点,也需要理解包容的襟怀,才能平衡整体,考量通盘,避免许多可能出现的失衡及憾恨。
●丑男走红
一直以为美国很时髦,很另类,但并不完全是那么一回事。
看到一则娱乐新闻。《美国偶像》是一个收视率很高的电视节目,曾成功捧红多个新星。今年1月30日晚,这个现场直播节目出现一个梳着老土的头发,长着大龅牙的华人参赛选手孔庆祥。这个11岁从香港移民到美国,现正在某大学读三年级的小丑男演唱的是瑞奇·马汀的《sheBangs》,演唱水平是空前绝后的差劲:舞姿僵硬,英语错漏,旋律走调……没唱到一半,台下已笑成一片。一位黑人评委用一张白纸遮掩着脸,肆无忌惮地狂笑,另一个评委、著名的电视人西蒙·科洛维尔忍无可忍,打断了孔庆祥的表演,问他:“你既不能唱,也不能跳,你来干什么呢?”所有的人惯常地等着孔庆祥狼狈不堪的逃脱,等待下一个爆发的狂笑。出乎意料的是,孔庆祥十分平静地说:“我已经尽力了,所以完全没有遗憾。要知道,我并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说完,小男孩镇定地向评委致谢,背着他的黄包走下舞台,像是一个赶去图书馆的学生。
令小丑男始料不及的是,他在舞台上那两句平静的回答,令他一夜间成为美国偶像!现场直播的当天,至少有3家网站专门转播了他的表演,其中一家网站4天的点击率是400万次!有人即时建起了孔庆祥个人网站,访问量在一周内超过700万次,女孩们在网站留言,表示爱慕,甚至要以身相许。这个节目被传到多个国家和地区,无数的电视台、电台反复重播。他蹩脚的演唱进入音乐排行榜前十名。《洛杉矶时报》、《人物》杂志及一些权威的电视节目对他进行采访,牙科诊所希望能免费为他做牙齿矫形,牙齿保健商希望和他谈广告合约……4月6日,孔庆祥推出首张个人专辑,在美国发行首周热卖3.8万张,在专辑销量上排34名,一下子超过了美国华裔最好纪录、著名大提琴手马友友排行第58名的成绩。
小丑男孔庆祥一夜之间成为美国偶像,引起美国轰动、中国轰动、世界轰动。这位蹩脚歌手莫名其妙地超过了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实在令人费解。有人认为这是美国年轻人开始排斥当前俊男俏女型偶像潮流反叛思维;有人认为是基于认同与同情:孔庆祥在那么强大的舞台上,是弱小一派,既无实力也无脸面;一位社会学家一语道破天机:美国在祟沿“老土”,认同传统。
“我已经尽力了,所以完全没有遗憾”,它点中的是美国人的穴位,这是一种坦诚,一种勇气。坦诚与勇气,决不是什么另类超前的玩艺,却是人类认同了千百年仍然不掉色不减价的东西。它“老土”,却不朽。
丑男孔庆祥一夜当红,因为,他的坦然他的勇气闪耀着金子般的光泽;更因为,时髦的美国人仍然“老土”,外表超越现代的人的内心依然“传统”。
●出路与退路
古希腊著名演说家戴摩西尼年轻的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躲在一个地下室练习口才。由于耐不住寂寞,他时不时就想出去溜达溜达,心总也静不下来,练习的效果很差。无奈之下,他横下心,挥动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剪去一半,变成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阴阳头”。这样一来,因为头发羞于见人,他只得彻底打消了出去玩的念头,一心一意地练口才,演讲水平突飞猛进。正是凭着这种专心执著的精神,戴摩西尼最终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大演说家。
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约,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为了确保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写作上,雨果把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他衣物全部锁在柜子里,把钥匙丢进了小湖。就这样,由于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他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头钻进小说里,除了吃饭与睡觉,从不离开书桌,结果作品提前两周脱稿。而这部仅用5个月时间就完成的作品,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
一个人要想干好一件事情,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地追逐既定的目标。在漫漫人生路上,当我们难于驾驭自己的惰性和欲望,不能专心致志地前行时,不妨斩断退路,逼着自己全力以赴地寻找出路,往往只有不留下退路,才更容易赢得出路,最终走向成功。
●出头高粱
一棵高粱长得特别强壮,比它的兄弟们足足高出一头,硕大的穗子在阳光下像一团火焰。
不知为什么,满田的高粱都对它怒目而视,不时说上几句风凉话。
这棵出头高粱大惑不解。不知哪儿得罪了兄弟们,便虚心请教。
“你眼睛朝天,看不起我们!”右边的高粱说。
“你高高在上,压制我们!”左边的高粱说。
“你长得这么高,一定抢了我们的养料!”前边的高粱说。
“你……你挡了我们的阳光!”后边的高梁说。
出头高粱听懂了,原来自己的错,就在于自己长得太高大了。
“兄弟们!”它恳切他说,“你们加油长啊,你们一定会跟上来的!”
“跟上来——这是什么话?我们凭什么要跟你在后头?”
“那那么就慢慢长吧!”
“慢慢长!你想永远高我们一头?”
……
出头高粱明白了,无论自己说什么,做什么,兄弟们也不会谅解它,因为自己的存在,就是对它们的讽刺,对它们的威胁。
它只有用沉默来对抗冷嘲和热讽。
不久,农学家发现了这棵高粱,如获至宝,立即将它连根拔起,移植到实验田里观察研究。
高粱地里的风波立即平息下来了。大家一般高矮粗壮,彼此再也没有什么区别,都显得轻松愉快。
又过了些日子;有一棵高粱突然想起这位高出一头的兄弟,说道:
“我们可不是一般的高粱啊;在我们中间,曾产生过一位了不起的兄弟啊!”
“可不是吗?”大家附和说,“这是我们的光荣呀!”
●穿一双合脚的鞋上路
那时候他还是一个小男生,像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望着儿子不断向上蹿的身材和同样{成长}的一副大脚板,父母更多的是犯愁---到哪里去给他找一双合脚的鞋呢?
当时,父母为了能给他买到一双特大号鞋,几乎转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但也是常常失望而归。于是,这位身材高大的少年饱尝了{穿小鞋}的滋味。有一回,父母咬咬牙,花费了近一百美元,托一位远在美国的亲友为他邮购来一双耐克牌球鞋。对于并不宽裕的家境而言,这双价值不菲的耐克鞋简直是奢侈品。因此,他如获至宝,倍加珍惜。后来,这双鞋被穿得又破又烂,他也舍不得丢弃。
再后来,他凭着超人的身高优势进入东方男蓝俱乐部打球。当时该队获得了耐克公司的赞助,但赞助的对象只限于一线队员。于是,还只是集训选手身份的他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训练,一定要打进一队,只要进了一队,就不愁没鞋穿,也免得父母再为自已犯难了。
他就是当今全球华人引以为荣的蓝球明星---姚明。不是为了拿冠军,更不是为了加盟NBA,当初他一切的努力,只是为了拥有一双合脚的鞋。
●穿越玉米地
请大家设想一下。此时此刻,你们站在一片玉米地的面前。
田野上,清新的风徐徐地吹来。铺展在你们眼前的,是一片果实累累的玉米地,同时,这有是一片隐藏着无数大大小小的陷阱的玉米地。
今天,你们将穿越它。
你和你们的对手们将要进行一场有趣的竞赛:看谁最早穿越玉米地,到达神秘的终点,同时,他手中的玉米又最多。
也就是说,你穿越玉米地,要比别人更快,手里要有更多的玉米,而且要时刻保证自己的安全——这是“玉米地游戏”的三个生存要素:速度、效益和安全。
你可以进行一万种以上的选择,在高明的数学大师都无法计算出这三者之间的最佳比例——或许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公式。不同的状态,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而每一个最佳的方式,又因为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穿越玉米地的过程,就是创业决策的过程,N次的选择将产生N种经营状态和结局。穿越的魅力就在这里。企业经营的谜底也就在这里。你为什么要穿越玉米地?
当你的人生开始一场新的角逐的时候,在你的事业掀开新的一页之际,你曾经认真地直面过这个问题吗?而这个问题又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有一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即将开始穿越各自的玉米地。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在临出校门时,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以后的25年,他们穿越玉米地。
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又是这样的: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的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为什么要穿越玉米地,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穿着袜子上路
今天,许多都市人进门脱鞋,穿着袜子,或趿着拖鞋走进自己或别人的家,已是一种习惯。然而,你听说过没有,穿着袜子还能走向成功呢?
1961年,年仅27岁的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邀游108分钟,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他之所以能创下这一世界第一,与他脱鞋进舱不无联系。
事情是这样的,飞行前一个星期,主设计师廖罗夫发现,在20多名竞选飞行的宇航员中,只有加加林一人脱下鞋子,穿着袜子进入座舱,论技术水平,这些竞选飞行的宇航员个个无可挑剔,但加加林的这一细节深深感动了廖罗夫,赢得了他的好感。他觉得这个小伙子非常珍爱他付出巨大心血的宇宙飞船,一定会比其他人更珍惜这次百年难遇的好机会,于是,他决定让加加林执行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飞行。
如果说加加林的故事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那么我堂叔的经历就近在眼前,活生生地告诉我穿着袜子是怎样走向成功的。我的堂叔是农民,农闲时就进城帮人搞油漆。两年前,他应聘到一家公司,给公司生产的机器涂漆,当时,别人都穿鞋进入机器做工,惟有他一个人脱下鞋子穿着袜子走进机器,熟悉地上漆。事后,他的一双袜子脏得无法清洗,但是他赢得了老板的心,也由此起家走近了成功。老板录用了他,活干完以后,又把他介绍到其它公司做事。现在,他已包揽了十几家公司的油漆活,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老板,直到今天,他还常跟我提及:“人家给机器上漆,就是要干净。我们的鞋子脏,干活不脱鞋怎么行?”爱美之心,爱惜之情,溢于言表。
脱下鞋子,穿袜子做事,这一微小的细节,似乎微不足道,但是,它却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质,反映了这个人爱惜东西的程度和对待工作的态度。作为老板,谁不希望招进来的员工爱惜工作,品质优秀,有敬业精神呢?在求职过程中,我们不妨注意一些容易让人忽视的细节,使自己努力做得尽善尽美,赢得老板的依赖,赢得事业上的成功。
●传播春天
有位朋友,父母与家人间关系一直紧张,这成为他挥之不去的阴影。工作后,他并没有心境宽广一些,而是更加郁郁寡欢———与同事朋友亲情融融的家庭对照使他更感痛苦,他恨自己生在这样一个没有温情的家,相互间总是剑拔弩张。
他谈了女友,他是爱她的,但他总是忍不住向她发脾气,用尖刻的言语。有时只是很小的事,却不可控制地吵到不可开交。吵完了,他抱住她,感到后诲,可是下次又重蹈覆辙,女友受不了他的脾气,和他分手了。
失恋的他孤独起来,无论在公司还是在朋友同学聚会上,他总像一个灰色的阴影。没人靠他太近,因为怕不小心就冒犯了他,遭到他冷冷的回击讥讽。
当有一天,他在末班公交车上塞着耳机听恩雅的音乐时,忽然意识到,他正在犯他家庭曾犯过的错误———把父母间相互苛责的粗暴态度搬到他和女友间,把兄妹间的冷漠自私搬到与同事朋友的相处中。。。。他总在抱怨家庭的不良气氛,却一次又一次地在自己的生活中复制它,就像复制一种情绪的病毒。
这种病毒像一条阴暗的河流,所到之处散布着瘴气与潮湿,不仅使环境阴郁起来,也使自己总处于病毒侵扰中。他不仅回到家心情恶劣,出了门仍然是危险的“病毒携带者”—不论是恋人还是朋友、同事、都惟恐避之不及被病毒袭中。惭惭地,他就这样被美好的人际与情感所隔离,成为孤独的“病人”。
检视一下你自己,在你报怨他人这样那样的缺点时,你是不是也同样在犯着这些错误,并且将它复制,把它传染到更多场合中,逐渐使自己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让我们把那些不良的情绪与心态自我隔离,使“病情”得到稳定康复后再去与他人接触,尽可能把良性的美好情绪带给家庭、恋人、同事、朋友。。。。每个人都这么做时,情绪病毒便会得到控制、缩小,最终有一天会零记录。到那一天,我们可以想象心情是多么自由畅快地呼吸,愉悦是怎样通过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传播开去,那样的日子一定是离春天最近的日子!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生活中的烦闷惆怅实际上都深深打上了爱的印迹。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是对生活充满着爱,只是走向了两个极端而已。我们应该尽量将人性中善意、美和真的东西通过自身的载体传播出去,使人性善美的心灵得到升华。
●窗口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