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索罗斯传记

索罗斯(美)
  金融杀手
作者:robert slater
黄铮 译
索罗斯来了
第一章 How do you do 索罗斯
第二章 世界上最伟大的投机家第三章 我是上帝
第四章 布达佩斯的地窖第五章 莘莘学子
第六章 瞎子给盲人指路第七章 雾里看花
第八章 先投资后观其变第九章 我口所在,投资所在
第十章 金色大跃进第十一章 “更年期”
第十二章 帝国的循环第十三章 一生难再的消遣
第十四章 哲学上的探索者第十五章 自由的代价
第十六章 索罗斯的心声第十六章 大崩溃
第十八章 高处不胜寒第十九章 挑战英镑
第二十章 华尔街赌王第二十一章 黑色星期三
第二十二章 有限合伙投机公司第二十三章 市场偶像
第二十四章 傲视群雄第二十五章 我是一个匈牙利犹太人
第二十六章 情人节的灾难第二十七章 华盛顿之旅
第二十八章 比42个国家还富第二十九章 索罗斯谈论索罗斯
第三十章 扫荡东南亚第三十一章 热钱烫伤东南亚
后记
  
索罗斯来了
  泰国首都曼谷在17世纪时还是一个不大的渔村,如今却“女大十八变”,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美丽多姿的现代化大部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
  起初,随着香港地区回归中国的日期不断临近,泰国政府的高级官员们便有点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言谈举止之间透露着大捞一把的意味。中国要收回香港,哈哈!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恐怕就要非曼谷莫属了。
  一夜之间,泰国政府宣布给以往加以管制的金融松绑,泰国货币泰株紧紧追随美元。
  泰国货币汇率稳定!
  外国投资大量进入泰国!
  泰国!
  泰国!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泰国!企业界陶醉了,金融界陶醉了,人们陶醉了!
  然而,就在泰国人梦景绵绵,满怀喜悦之时,一只巨大而又无形的手伸了过来……
  自1997年年初以来,在泰国的全融炒作者中就逐渐弥漫出了一种不祥之兆,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只是感觉到心中有着众多的恐慌。
  一些人悄悄地退缩了,但是,更多的人却在为泰国经济祝福。
  2月初,一股浪潮涌了过来,引起了金融界少许的震动,在股市交易场所,一直被看好的泰国货币铢转眼成了抛售的对象。时光流逝,泰国竟破天荒地出现了几家金融机构相互挤提的事件。
  善于安慰自己的泰国人很快地渡过了难关,尽管被证明这只是心理上的。
  5月中旬,泰国金融市场上险象环生。官员们歇斯底里,惊恐万状,他们看到的是最可怕的幻影:国际外汇投机资金在一股无形力量的驱使下,再度对泰铢发起了冲击。他们就像一支军队,号令统一,大量抛空泰铢,企图迫使泰国货币贬值,以从中牟取巨额利润。5月14日和15日两天,泰铢兑美元汇率大幅下跌,泰国股票指数由年初1200余点狂泄至551点。泰国全国上下顿时乱成一片,虽然泰国中央银行在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金融机构的全力配合下,对外汇市场进行联合干预,使泰铢汇率暂时稳定了下来,但泰国已遭受重创,外汇储备大幅下降。
  善良的人们终于松了一口气,想当然地认为暴风雨已经过去。重建家园的时候到了。
  然而,货币金融危机给泰国带来的伤痛毕竟一时难以治愈。政府官员的心里又在盘算着新的大跃进,他们不愿自白错过在他们看来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在国内经济形势难以迅速扭转的情况下,为减轻维持泰株汇率的沉重负担,刺激泰国式的外向型经济,泰国政府又连出新招。
  7月2日,泰国宣布,改变维系了13年的主要与美元挂钧的一揽子货币联系汇率制,对泰铢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该消息一经传出,国际金融界顿时又是一阵骚动,在大洋彼岸,弹冠相庆者众。当日泰铢对美元汇率即下跌18%。在实行浮动汇率制后的一个多月中,泰铢对美元汇率一直呈现跌势,大有一撅不振之兆。
  泰国经济已危若累卵,急得直如热锅之蚁的泰国中央银行手忙脚乱地分别在7月14日、23日和24日.当泰铢汇率跌至1美元兑29.75、3250和32.63铢的紧要关头时,对市场进行了最后孤注一掷的干预。
  泰铢汇率跌至32铢的水平,就意味着泰铢贬值25%。
  当泰国人一大早醒来才发现,他们在一天之内居然变穷了许多,货币泰铢眨眼间就失去了1/5的国际购买力。许多人失声痛哭,一些人甚至就此归西。
  人们惊恐地瞪大了眼晴,隐约感觉到正有一只看不见、摸不着的手在主宰着他们的命运:投机活动使泰国金融业在大约300亿美元坏账的重压下苦苦挣扎,泰国中央银行曾融资150亿美元的巨款试图力挽狂澜,将泰国的这条根留住,却不料被那只黑手卷走了40亿美元。泰国人无不谈此色变,形容如同刮了一场热带风暴,作为经济血脉的金融剧烈波动牵动了所有人的心。
  曼谷的夕隆大街号称泰国的“华尔街”,近一公里的大街两边银行大楼连成一片盘谷、亚洲、大城、泰京等泰国银行大厦前的喷泉哗哗地射出水花,象征着昔日的荣华富贵滚滚财源。尽管这些大厦外观元甚变化,但纽约标准普尔评级公司正发出类似于讣告的文告,将泰国8家大金融企业列入因呆账而需要特别观察的公司名单,这等于宣判了这些机构的死缓。不得已,泰国政府宣布暂关闭50多家金融机构。
  泰国货币一泄千里,吓坏了全国所有的民众,仿佛世界的未日就要来临。全国各地的银行门前都排起了长队,人们将能提走的财物都全部提走。各大商店、网点的门厅都被潮水般涌来的购物者塞得水泄不通,人们在利用手中的货币抢购所能买着的一切东西,从大米到洗衣粉,从手纸到妇女的内裤。
  泰市大幅贬值犹如巨石击水,在整个东南亚外汇市场掀起了涛天巨浪,而那只贪得无厌的巨手又相继把其他国家的货币套作投机的对象。这就像是一起有预谋的集体屠杀事件,当一个人被击倒之后,很快就会轮上第二个、第三个……
  于是,菲律宾比索、印尼卢比(即印尼盾)和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在7月11日以后实行浮动汇率制,心惊胆战地等待着可能落下的那一只黑色巨掌。甚至于连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和港市也未能幸免,各国货币一路下滑,兑美元比率纷纷创出近年来的最低点。
  8月11日,泰国政府决定接受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起的紧急救援计划,取消双重外汇市场,不料,这一消息再度对东南亚各国货币形成了新的冲击。
  由于印尼卢比汇率过去一直被高估,因而从7月中旬以来,总是受到某种神秘投机资金的冲击。尽管在7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放宽卢比汇率,允许波动幅度至12%,但仍未能摆脱外界投机浪潮的冲击。8月14日,印尼中央银行不得已宣布取消卢比汇率的波动幅度限制,允许卢比自由浮动。卢比汇率就如同开闸之水,从前一口的1美元兑2637.5卢比狂泄至2787.5卢比,15日再跌至l:2960 卢比的历史最低点。
  受印尼卢比大幅下跌的影响,马来西亚林吉特在14日即从1美元兑2.5林吉特下跌至2.765林吉特,15日再跌至2.825林吉特的低迷之点。同时,印尼和马来西亚股市连续下跌,印尼中央银行采取了提高短期利率的措施支持卢比汇价。15日,港元兑汇率再度扯高至7.75:l的心理关口,隔夜同业拆息升高到9厘,一个月拆息最高至9.5厘。香港股市15日收市急跌400。83点,跌至16006点。
  黑手,一只元形而又可怕的黑手。它在东南亚四处游荡,幽灵般地出没于各国金融与决策机构内外,贪得无厌,还想再捞一笔。
  截止到8月中下旬,菲律宾比索已贬值11%,印尼卢比贬值8% ,马来西亚林吉特贬值5%,新加坡元贬值1.5%,港市汇率一度跌至1美元兑7.7520的低点。各国损失的财富累计相加达数百亿美元之巨。
  那么,究竟谁是那只黑手呢?
  东南亚人愤怒了,马哈蒂尔愤怒了。
  1997年7月26日,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研究有关东盟与美国就地区安全问题进行讲座一事的会议之外.指名道姓地诅咒着一个人的名字:乔治·索罗斯。
  马哈蒂尔厉声责骂这名美国人暗中操纵了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从而使当地的货币贬值,其目的是要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惩罚。因为这些国家已将由军政府领导的缅甸接纳为东盟成员国。
  乔治·索罗斯终于站出来说话了。
  7月25日.索罗斯承认,他曾试图说服马来西亚和泰国不要让缅甸加入东盟,但是否认通过操纵货币投机对这些国家施压,并说,“我们不可能把缅甸的自由的事业作为货币投机的借口”。
  其实,对索罗斯多少有所了解的人都大可不必相信索罗斯的片面之辞,他是做得出来的。
  这个人既是一位金融天才,又是一位自诩具有思想的人。
  索罗斯来了,他终于来了,来到了我们每一位亚洲人的身边。
  小心,看住你的钱包!
  索罗斯究竟为何方神仙呢?
第一章 How do you do 索罗斯
  真正的爱好是为别人花钱
  第一节 索罗斯,一个捣蛋鬼
  一个人倚仗自己的资金来对付整个国家及其货币营运,并获得了成功,此人就是66岁的亿万富翁乔治·索罗斯。这个国家是泰国,它的货币是铢。
  现在是不是又要故伎重演呢?像索罗斯这样的人是怎样作好准备来冲击泰铢的呢?他如何从铢中获得几十亿美元的利润呢?他需要耐心、一大笔钱(索罗斯可操纵150亿马克基金)和一次经济危机(就像泰国现在的危机)。
  泰国这头小老虎受了伤。此时“国际金融界的坏孩子”出动了,索罗斯的做法非常简单:他只是散布谣言。他的话对全世界投机倒把分子就是金科玉律。谎话在全世界不胫而走。
  6月刀日的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写道:“像索罗斯这样的大投机家不排除使锑贬值2O个或者更多个百分点的可能性。”
  这是对铢宣判了死刑。现在世界各地的投机家都知道这一点:卖掉铢,卖掉泰国股票。
  而泰国政府却无能为力。最后胁出路是:它在7月2日放开泰铢的汇价(过去是同美元挂钩),其后果是泰铢自由下落。1美元可以买30泰铢(此前是近20铢)。
  索罗斯现在正等待泰国铢跌到最低点,然后便大量买进泰铢和泰国股票。全世界的投机倒把分子都在等待索罗斯发出信号。他一购买,大家都跟着购买,泰铢和股票也跟着上涨。行市上升,交易所的交易赢利便滚滚流入他的私囊。他不顾交易所投机家的大忌,奋力与中央银行对抗并且又一次得手。
  作为股市天才的索罗斯
  “下一次金融危机肯定会到来。问题只在于什么时间。”这是乔治·索罗斯不久前在纽约宣布的。他以自己数十亿计的资金作赌注来对付泰国铢,在危机四伏的泰国火上加油的他袖手冷眼,沉默不语。索罗斯量子基金会的经理斯但菜·德鲁肯米勒,在1997年7月泰国中央银行宣告屈服之后喜形于色,他眉飞色舞地承认:“我们赢利了。”
  其实,索罗斯闻名于世是在1992年,当时英格兰银行不得不向这位原匈牙利人俯首称臣。通过货币投机,索罗斯在使他的投资者的财富增加的同时,也为自己聚集了之亿美元以上的私人财产。索罗斯正慷慨地把这些钱花出去。他是美国,可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慈眷家。他设立的基金会即开放社会研究所在全世界有50多家分支机构,雇员超过l000人。
  这位1930年出生的大投机家早在1989年就已经从日常交易中抽身引退。只有在采取向英镑或泰国铢进攻这样的大行动时,他才会积极参与。在这种行动中,没有人愿意放弃利用这位老人的辨别力。
  作为业余哲学家的索罗斯
  尽管完全有财力享受世界上的各种奢华,但乔治·索罗斯对此却很少有兴趣,自己的生活十分简朴。他真正的爱好是为别人花钱。如果对某个慈善项目感兴趣,索罗斯就会慷慨地向其提供资助,为此他可在一天之内掏出1亿美元。只有一件事索罗斯是一个子儿也不掏的:有关犹太人的项目。“我保持中立。”这位生于匈牙利的犹大人如是说。
  索罗斯想拯救整个世界。这位金融投机商承认,他有时把自己视作一个神。无论如何,这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所做的善事是不容抹杀的。例如,他捐献了5000万美元以上的资金,用以在受战争破坏的波黑采取援助措施和在萨拉热窝建造一个紧急供水系统。为了防止俄罗斯科学家在苏联解体之后为中东的独裁者服务,索罗斯承担了他们中将近1/3的人的年薪。
  索罗斯对世界进行改良的愿望与他个人的经历是分不开的。但是,这位业余哲学家却不能容忍世人以一种完全扭曲的理论来解释他的善行。索罗斯认为,元节制的资本主义已成为自由人类最大的威胁。他说:“我只能一再对盲目信任市场的魔力发出警告。”“市场中留有投机的空间是各国政府的错误。”
  对索罗斯影响最大的是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索罗斯在伦敦经济学院学习时听过他的课。波普尔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一书为索罗斯向世界专制政权宣战提供了合适的理论依据。索罗斯亲身经历过独栽政体的暴政。在纳粹占领匈牙利时期,当时还是一名犹太儿童的索罗斯曾被父亲用篡改过的身份证明隐藏在一个信奉基督教的政府官员家中。二战胜利之后,索罗斯一家移民到英国。
  索罗斯一向把自己看作一个“未能实现当哲学家抱负的人”。如果读了他最近就全球化问题发表的长篇大论,你一定会得出同样的印象。按照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史蒂夫·汉克的说法,他以此证明了“一个清醒的头脑和大量的金钱并非必然并肩出现的"。
  索罗斯自己也认为他离精神错乱并不太远。他的祖父就是偏执狂。他偶尔也幻想自己会发疯。对个人健康的担心使他开始追寻人生的意义,为此他成立了开放社会研究所。
  索罗斯被看作是一个变化无常、思想跳跃性很强的人。他多年的老友、摩根一斯但利资产管理公司老板巴顿·比格斯说:“他(索罗斯)对市场有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直觉。”
  当然,这并不能保证这位金融界的杂技演员偶尔也会失误。例如,在1994年对口元的投机活动中,他在一天之内就损失了6亿美元,对此他个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乔治·索罗斯在有生之年永远不会得到英格兰银行的原谅。1992年他投下了巨额赌注与英镑较量,结果严重损害了英国为防止货币贬值所作的努力并使英国被迫退出了欧洲货币体系。
  作为慈善家的索罗斯
  对于像索罗斯这样一位赚钱不眨眼的超级剥削者来说,十分有意思的是,他居然在1997年以慈善家的身份,被美国人自己评为“全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乔治·索罗斯腰缠万贯,他自己就说:“我仍然是一个超级资本家。”在此次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前,他已拥有大约25亿美元的个人财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他在海外货币市场上大肆进行投机倒把活动而盘剥来的。
  近来,索罗斯因为慷慨捐资而成了引人注目的新闻人物。1996年他捐出了3.5 亿美元,成了美国著名的慈善家。同时,他也因为把钱捐给一系列与他个人的“开放社会”主张有关的已经成为热点问题的政治事业,以及撰写有关自由资本主义的离经叛道的评论文章而引起争议。
  与此同时,这位出生在匈牙利、经历了纳粹时代和共产党时代的犹太人又拿出了数百万美元给东欧。
  虽然他仍然是东欧地区从事慈善事业的力量之一,但他已开始将很多慈善活动转向美国。1996年他为帮助加利福尼亚州和亚利桑那州通过使医用大麻合法化的公民提案捐献了l00万美元;为一项旨在对身患绝症者提供更有人情味和更实际的治疗的“临终关怀”计划捐出了1500万美元;为一笔对合法移民提供帮助的基金捐献了5O00万美元;另外还捐献了1200万美元,用以改进老城区和乡村地区的数学教学。
  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给索罗斯带来的也不仅仅是朋友。例如,当索罗斯捐献了1600万美元支持那些主张开放软毒品市场的团体时,克林顿政府就感到很扫兴。此外,索罗斯还是极端政权的不迫余力的反对者。他甚至对保守的政治家也提出批评,认为他们有民族主义倾向。例如.捷克总理瓦茨拉夫·克劳斯就被索罗斯视作“最糟的西方民主制度的化身”。
  实际上,索罗斯应被以“爱国者”(并非那种同名导弹)的名份,入选美国某种名册之中,因为他把从世界各地大肆搜括来的钱财用作慈善事业的对象,还是广大的美国民众。对于1997年的世界民众,尤其是对东南亚各国民众来说,索罗斯恐怕就应以“打家劫舍的头号国际大盗”而享有某种盛名吧。
  看起来,索罗斯先生还真是一个蛮复杂的人物呢。
  第二节 此次又捞了多少?
  一向以快人快语而屡屡令美国人大伤脑筋的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在1997年9月上旬眼看东南亚金融危机即将告一段落时,宣称马来西亚在此次大劫案中损失极其惨重,共丢掉了4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如果从泰国铢年初货币动荡算起至今,光是马国的十二巨富就损失了139.2亿美元。马哈蒂尔无不咬牙切齿地骂道,那个该死的乔治·索罗斯使得该国40年来的经济成果已毁于一旦。
  那么,被敬称为“大炒手”的乔治·索罗斯究竟在这场金融大风暴中获利多少呢?
  最近的美国《商业周刊》为世人提供了某种答案。
  该杂志宣称,由索罗斯管理的量子基金会在整个1996年的成绩都相当令投资者失望,从1997年初到6月底的成绩也不是十分光彩夺目,直到7月份,基金会的成绩才大步跃前,将前6个月的盈利翻了一番。
  1996年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扬了22个百分点,而由乔治·索罗斯任董事会主席的量子基金会却在低谷中徘徊不前,不去赢利倒也罢了,基金会还全年亏损了1.5个百分点,与华尔街上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基金会相比较,简直就是相形见绌,黯然无光。
  对于索罗斯而言。这可是他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考验之一了。他改变了那种半退休、半隐居的生活方式,从公众之中又潜匿于幕后,精心策划发动了一系列的量子反击战,以为自己捞回名声。
  1997年上半年,量子基金会的业绩虽然增长了14个百分点,但与道琼斯指数的20.6的百分点的增长比起来,依然没有丝毫可以大吹大擂的资本,这就意味着,投资人投入量子基金会所获得的回收,还比不上购买美国的蓝筹股呢。
  索罗斯可真有点着急了。他想自己今年已六十有六了,到这个时候再出点乱子,岂不是要毁掉自己的一世英名不成。于是,他如同一只热锅蚂蚁,到处东奔西跑,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东南亚市场这块大肥肉让他给瞅准了。
  从1997年6月底到7月底的这一个月内,量子基金会的增长从14个百分点一举上扬到27.1个百分点,几乎使上半年的盈利培增,据称,该基金会截止到7月底的总资产已上升到170亿美元,金融风暴前的资产总值约为15O亿美元,所以照此推算,素罗斯砍杀东南亚诸国已为他的组织创造了约20亿美元的盈利。
  那么,量子基金会的盈利从何而来呢?美国《商业周刊》认为,东南亚货币中的泰铢、马币和印尼卢比,直接对量子基金的盈利作出了贡献。
  当然,在这场金融大风暴中抛头忑面扮演角色的,还不只是索罗斯和他所领导的量子基金会。在全球各冲击型基金组织中,资产仅次于量子基金的“猛虎基金会”(Tiger Fund和它属下的“美洲虎基金会”(Jaguar Fund),便曾在风暴中大量抛售泰铢和其他东南亚货币,兴风作浪,张牙舞爪,与量子基金会如出一辙。泰国铢一经跌人谷底,美洲虎基金自1997年初以来的盈利,便从微不足道的0.7个百分点上升至11.7个百分点。关心基金动向的人士都知道,这个基金会今年来便一直看淡美国股市,所以11个百分点的盈利便直接来自对东南亚诸国货币的扫荡,这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了。
  可见索罗斯并非单枪匹马地和一群亚洲虎在进行殊死拼杀,而是有一群美洲虎站在他那一方。
第二章 世界上最伟大的投机家
  “我主来一贫如洗。
  但决不能死时仍旧贫困潦倒。”
  第一节 为钱而活着
  1992年9月15日下午5点30分,椭圆形的桌子后面,乔治·索罗斯安然地坐在他那张高靠背的皮椅中,透过巨大的玻璃窗,凝视着33层楼下面中心公园的紧张情景和通勤高峰时期人们的一举一动。再次逐鹿这场游戏,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令他兴奋不已。
  近来,每当索罗斯步人曼哈顿中心的索罗斯基金管理处,他总有这样的感觉:自己不是这儿的老板,而更像是一个参观者。但今天他深感事实的确如此。他可以攀上一座高山,亦可搞垮某家银行。他确信自己仍能够玩这场游戏……而且会比大多数时候玩得好。或许会比任何人玩得都好。
  试设想如果近年来他将大部分时间花在远游上,那情况该会如何呢?自1988年以来,他就将这个企业委托给斯但莱·德鲁肯米勒,一个有着光辉金融管理业绩的年轻总管,经营一直很顺利。如果索罗斯出现在办公室,他就与德鲁肯米勒共同议事,尽管他们时常会因为对金融市场持不同见解而吵翻。
  那些日子,索罗斯本该前往东欧和前苏联,帮助组建和培训他在80年代建立的慈善基金会,促使这些国家演变成民主社会的典范。几年来,他在金融市场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赚足了他曾经需要的金钱。现在,已步人生命黄金岁月的他,在尽可能地逃避办公室中那种枯燥乏味的生活。他更愿意同匈牙利或罗马尼亚基金会中的下属们聚在一块,或是在波斯尼亚泥泞的街道上跋涉着,亦或是去参加冒险活动。
  但今天是个极不寻常的日子。乔治·索罗斯将要投下金融史上最大的一笔赌注。大战将临,有的人会心脏狂跳不已,在地板上来来回回地踱步,抑或是向早已战战兢兢的下属们神经兮兮地发火,但是这向来不是他索罗斯的风格。他的脑子在快速地转动着。坐在那儿,他处之泰然。每当要有大的动作时,他都会问自己同样的问题。
  这种作法对吗?我会输得一败涂地吗?
  他凝视着都市中初放的华灯,思绪却早已飘到千里之外。他如果在伦敦会更富有吗?他不能完全肯定。或许今天这一切都元关紧要了。
  通常,乔治·索罗斯喜欢住在远离华尔街金融区的地方,而且他无需亲临纽约股票交易所,就有把握知道怎样能赚到一大笔钱。
  他有自己独特的投资方式。这种独特的投资方式使他能够百分之百地对金融市场了如指掌,所以他无需生活在闹市区。他惯于呆在中区,喜欢在紧张刺激的风险中求得须臾的惬意。他的办公室温暖如家,墙上挂着一些画儿,桌上摆放着家人的照片。但离索罗斯办公室飓尺之遥的下属们却端坐在冰冷的计算机屏幕前,正视前方。好像如果他们的头向左或向右稍稍们一下,就会表明他们上班期间在打瞌睡。墙上有一条标语一一一看得出是用计算机打出来的——上面写着:“我生来一贫如洗,但决不能死时仍旧贫困潦倒。”
  这就是乔治·索罗斯的信条。已年届66岁的他,富有得令人难以想象。他清楚,在这场“竞争”中已获胜,他将不会死时口袋空空。的确,他辞世之时可能是美国最富有的人士之一。然而,没有人敢建议说,该是摘下这条标语的时候了。毕竟,办公室中的其他人仍需要这种动力。有些人凭借自己的努力发财,拥有了几百万美元。他们也将不会死时两袖清风。好像在乔治·索罗斯周围工作的人都加入到这场“淘金”狂潮之中,而且都交了好运。索罗斯基金管理处看起来与诺克斯堡不同,也不难进入。但是,它却拥有与诺克斯堡相同的令人陶醉的金钱气息。
  都市渐渐步人夜色,索罗斯却几乎没有觉察到。他是个四海漂泊,四处为家的商人。作为一个投资者,他对东京、伦敦的金融市场同华尔街的金融市场一样兴趣浓厚;在密切关注布鲁塞尔和柏林的经济动态的同时,也关注波里亚和鲍基西亚所发生的情况。现在,他的思绪已不在办公室,而是萦绕着西欧。那儿是眼下他朝思暮想的焦点。
  在过去的几年中,他一直在追踪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发展状况,并且预感到这条导火线将会冷不及防地引发一场金融大爆炸。
  索罗斯是个谙熟金融业的理论家。他喜欢在股票、债券和货币“实验室”中测试他的理论。这是个多么奇妙的实验室啊!那里没有灰色地带。股票或是攀升、或是下跌,或是保持原状。关于股票市场操作的理论都能根据逐日的结果得到验证。
  许多投资者认为金融世界应该是有序的,股票的价格也应有其固定的逻辑。辨明这种逻辑,你才能发财。
  索罗斯则持不同的观点。他认为金融世界是动荡的、混乱的。他认为:辨明事理,你才能大捞一笔。如果把金融市场的一举一动,当作是某个数学公式中的一部分来把握,是不会奏效的。索罗斯深信数学是不能控制金融市场的。
  心理因素能够控制市场。更确切他说,是掌握住群众的本能才能控制市场。
  了解群众何时、以何种方式聚在某一种股票、货币或商品周围后,成功的投资者才会走到台前来。
  这就是索罗斯的“坚果壳”理论。
  目前,乔治·索罗斯正在整个欧洲的金融世界验证他的理论。过去几年中,他一直在那里应用这种理论,暂时退后,等待着适当的时机,等待着喧闹的股民的呼声。
  一旦他听到这种呼声,他就会一跃而起,抓住机会。当他预感到正确地把握住了金融局势,他就不会再有顾虑。这次,他确信他是正确的。
  而且这次,他准备投下投资历史上最大的一个赌注。
  如果他失败了,他将会输掉一笔钱。这元关紧要。以前他也忙过钱。以1987年10月的股票市场崩溃为例,他错误地理解了市场,最后,他才不得不提前放弃造成经济损失的计划,以免遭到更大的损失。那次,他失去了3000万美元。
  但更多的时候,他在赢钱一一一因为他是经纪人中的精英——他投资得如此之好,以至在1981年6月被institutional lnvestor杂志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金融管理者”。
  在1989年以前,只有一年,当他成立旗舰基金会时遭受了挫败,那年是1981年。非常简单,金融市场中没有谁·做得象索罗斯那样好,而且持续如此长的时间。范伦·E·巴菲特比不上他,彼得·林奇也比不上他。没有人能同他相提并论。
  他的记录在华尔街是最棒的。
  在办公室的那个夜晚,他不断地在想着伦敦。此刻,时针已指向晚上10:30。那里是事件发生的地方,却不是在纽约市。
  一丝欣慰的表情掠过索罗斯的脸庞。他回想起1989年9月9日,柏林墙倒塌的重大日子。
  每个人都知道,那一天对于现代历史来说是多么重要。有些人认为,或者至少他们希望,随着柏林墙的倒榻,一个新的联邦德国将会东山再起并繁荣昌盛。
  索罗斯则不这样认为。他的想法经常与众不同。他预感到新德国在统一后将要渡过一段困难时期。同时,他预感到德国将会转向国内,顾及本国的经济问题,解除同其他西欧国家不重要的经济联系。
  因此,索罗斯认为,关注国内发展的德国,将同其他欧洲国家取得广泛的联系,尤其在货币上。
  他在观望,在等待。
  第二节 出奇制胜
  1990年索罗斯观察到英国采取了加入新的西欧货币体系——即汇兑机制——的决定性的一步。他认为英国此举是一个失误。英国的经济本来不强大,加入汇兑机制,将使英国几乎同西欧最强大的经济力量——统一的新德国——联系在一起。
  这种联系,有利有弊,而英国将完全依赖德国。作为这个区域中的经济最强国,德国将有权决定何种经济措施对其他西欧国家有利。索罗斯认为,此举最终将证明对英国来说是致命的。
  因为英国可能想要在其货币政策上向前迈进一步,而它又没有这种能力。于是,将不得不使其政策同占主导地位的德国的货币政策相联系。
  正如索罗斯所预言的那样,1992年西欧遭受了金融危机。包括大英帝国在内的许多经济体系出现滑坡。英国企图降低其利率。
  然而,德国人因为其国内原因不愿意降低利率:他们深深惧怕通货膨胀会再次出现在德国。20年代的恐惧,他们至今记忆尤新,正是那场通货膨胀导致德国的经济走向崩溃。
  如果德国不降低其利率,其他欧洲国家也不会降低。这样做会使它们陷入削弱其货币的危险境地之中。而且货币一旦削弱。只会使袖手旁观的国家渔翁得利。
  所以,英国正陷入窘境。
  它的经济情况很槽糕,英镑面临日益升值的压力。英国力图改善其经济情况,但这样做的话,它就必须让英镑贬值,使其出口更有利。
  依据汇兑机制的条款,英国被迫保持1英镑兑换2.95德国马克的比率。
  1992年夏季过后,英国政府坚持要在这次风暴中求得生存——将不贬值英镑,不脱离汇兑机制。反正,他们会混过去的。
  乔治·索罗斯认为这实属一派胡言。
  他更了解情况。他知道英国经济已处于何种可怕的境地。他们不可能继续保持汇兑机制。他们不得不弃船而逃。
  9月中旬,危机开始了。
  谣言四起,说意大利人要让里拉贬值。于是纽约的经纪人蜂拥着抛售手中的里拉。
  9月13日,星期六,意大利里拉贬值,但只是下降了7%,仍在汇兑机制条款所规定的限度内。
  认为欧洲中央银行将承诺使其货币保持在汇兑机制限度的投资者,因为此举赌注大赚了一笔。认为汇兑机制联盟的国家会超出条款限度而不下赌注的,看起来似乎很糟糕。
  但如果意大利人如其所言使里拉贬值,可能还会有第二次浪潮……可能这次该要开始抛售先令了。
  一时间,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投资者和公司纷纷对西欧诸国政府决意让汇兑机制决定兑换率,大失所望。现在,他们急于想使那些被削弱的各种货币脱手,包括先令在内。
  随着9月15日的过去,乔治·索罗斯关于英国会使英镑脱离汇兑机制的信心在日渐增加。
  斯但莱·德鲁肯米勒认为时机已成熟,应该下赌注对付先令。他将想法说给索罗斯听。索罗斯开了绿灯,甚至让他赌下一笔比预想要大得多的赌注。
  于是,斯但莱·德鲁肯米勒遵照索罗斯的咐瞩,抛售了价值100亿美元的先令。
  索罗斯看来非常自信,动身去了第五大道他的寓所。那晚他睡得很香甜。
  次日清晨7时,索罗斯住所的电话响了起来。那是斯但莱·德鲁肯米勒打来的,告诉他一切顺利。当索罗斯人睡之时,他已获得9.58亿美元的利润。在这场汇兑机制危机中,索罗斯获利的总值接近则亿美元。
  英国人称9月15日一他们被迫将英镑从汇兑机制抽出的那天——为“黑色的星期三”。
  而索罗斯则称它做“白色的星期三”。
  正是这个赌注,认为英国将会使英镑贬值而赌人100亿美元这一举动,使得索罗斯闻名于世。
  这一事件成为他投资的出奇制胜的妙计。
  第三节 神坛上的索罗斯
  因为这个赌注,索罗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投机者——成为金融界的一个神话。
  1992年9月后,乔治·索罗斯便被诸多的神话传说所包围。
  其中一个神乎其神的便是说他能够调动市场:他所说的一个词,诸如像黄金那样的一类商品,或是像马克一类的货币,将会导致贸易上的一个转机。价值的升降,完全因为他的一句话。
  他似乎万元一失,百战百胜。
  1992年11月,即他倾全力而出对抗英镑的两个月后,一位记者所作有关索罗斯的电视报道可以用来印证他调动市场的能力。“你投资黄金,并因为你在黄金上投资了,所以大家都认为该在黄金上投资,于是价格上涨了。你写了一篇对马克的价值表示质疑的文章,于是马克价格下跌。你在伦敦做了一笔房产生产意,一夜之间价格下降的趋势似乎有了逆转。谁人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索罗斯对这些赞誉似乎很欣赏,并主动提出了一些看法。
  “近来,”他开始说道,“我的影响力被夸大了。事实上,我对此十分清楚。这一点将会被纠正过来,因为人们会意识到的,”他舒心地一笑,“我不是百战百胜,你们知道,只是现在我占上风,将来也会有占下风的时候。”
  这两方面的叙述都不妥当。
  他的影响力并没有被夸大其辞,同时也没有迹象表明他将会走下坡路。
  当《商业周刊》问及他作为这样的权威有何感受时,他回答道他感到开心。
  开心!
  有些人并不仅仅为了开心。
  至1994年,关于索罗斯的神话散布得如此之广,连华盛顿都对此颇为关注。如果索罗斯果真能调动中场,如果财富具能因为一个人的一举一动或失或得,那么这个人难道不是一种威胁吗?难道不应该对乔治·索罗斯加以控制吗?
  这便成为有关此人的主要话题之一。此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成为了鲜有人为的金融界泰斗。
  作为一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者,他所积累的金钱比大多数人一生,或是成百个人一生所见过的金钱还多。但是仅有一部分归功于笼罩着他的神秘氛围。
  乔治·索罗斯远远不是只赚了几十亿美元的人;也远远不只是如《金融家》所说,搞垮了英国银行的人;更不止于,如《商业周刊》所誉,是能够调动市场的人。
下一页 尾页 共13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