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异说三国

_21 胡觉照 (现代)
  终于,前面搬运的军士大声喊道:“都督,甘将军在这。”陆逊等人互望一眼,都急忙赶了过去。走到近处,便两块巨石之间,夹着五六具尸体,最下面一人便是甘宁。旁边的几具尸骸都已经不曾形状,只有甘宁还保持完整,想是在巨石落下之前,这几名军士奋力阻挡在甘宁身前,缓解了石块的速度,才让甘宁所受之力较为轻微。
  众人见甘宁这般模样,尽皆泪下,高平更是失声痛哭,悲痛之情,溢于言表。陆逊缓缓上前,与那名军士一起,轻轻将甘宁尸首从那一众死尸之中搬移出来。甘宁之死,对东吴的军心士气,无疑是一巨大打击。陆逊轻轻拭去眼角泪珠,道:“将甘将军尸首运回城中,上报吴侯,好生厚葬。”便了两名军士过来,接过甘宁尸体,放入旁边担架之中。至于其余将士尸首,就地以巨石掩埋,不多时候,陆逊又带着众将军马出谷,往江夏回转。
  军马行出两三里地,陆逊唤过丁奉道:“将军可持吾之帅旗,引本部军马在前而行。吾与韩将军落后片刻再来,中间多以探马联络。”
  高平在一旁闻言,心中大惊,问道:“都督何以如此?”
  陆逊乃道:“吾思量再三,只觉关平不会轻易罢休,撤围而去。吾料想他不愿在跃虎涧与我军决战,必是吾军回城之际,防备松懈之时,设下埋伏,以图歼灭我军。”
  高平神色一愣,赞叹道:“都督真料事如神,不如就以末将为前部。”
  “将军苦战多时,宜当歇息片刻。”陆逊心下对高平甚有好感,这引诱伏兵之事,自然用不上他,乃道:“就有劳丁将军。”
  “末将领命。”丁奉挥手,让身后亲兵换过“陆”字帅旗,这此冲着陆逊行礼告辞。高平看着丁奉离开,知事不可违,心中微觉惋惜,却也无能为力。等丁奉先行了片刻,陆逊这才下令缓缓前进。
  果然行出数里,离江夏城相去不远,探马飞奔来报,丁奉前部受蜀军埋伏,带兵之人正是蜀汉征东将军关平,人数甚众,情势十分危急。陆逊淡淡一笑,冷道:“果然不出吾之所料。”随即拔剑厉声,道:“众将听令,此便是为甘宁将军报仇之良机,可随吾奋力杀敌,以慰跃虎涧死难之弟兄。”
  一众兵将想起跃虎涧中,吴军惨死之状,无不咬牙切齿,皆愿死战。陆逊见群情激昂,乃道:“韩将军带人从左而右,高将军带人马从右而左,吾再率兵马正面而击之,务要围歼关平所部,为甘将军报仇。”
  韩当这次出奇的合作,抱拳郎声道:“谨遵都督号令。”乃与高平个自带人马而去,陆逊也擎剑在手,由着潘璋等将拥簇杀来。
  关平原本在跃虎涧围困甘宁,却因为林扬来报,言陆逊已经率大军前来营救甘宁。又献计,先撤围而去,只等陆逊回军之时,伏于半路击之,此时吴军防备之心松懈,陆逊可擒。关平思量一番,深以为然,乃下令将所寻得之巨石,不论大小,尽皆扔下涧去,断定谷中无一生者,这才引军离去,择地而伏。
  关平,林扬二人苦候良久,果然见吴军缓缓而来,军中“陆”大旗,还道真是陆逊军马,便一起左右杀出。不料交战片刻,却反被陆逊,高平,韩当三路包抄,才知计策为陆逊识破。江东军马此时合甘宁,丁奉,韩当三部,比之蜀军兵力,略胜一筹,更何况东吴甘宁新丧,将士用命,舍生忘死,将关平,林扬二部夹在中心,形势一片大好。
  关平在军中混战,见事不谐,乃谓林扬道:“战事不利,可速退,以备来日。”
  林扬点头道:“将军言之成理,末将愿冲出血路,为大军先行。”说完便提马带人往外冲突。撕杀片刻,正遇高平,两人见面,俱是微微一惊,便又战到一处。两马相交之际,林扬低声骂道:“无信小人。”
  高平乃大声答道:“汝等伎俩已被我家大都督识破,还不速速下马受死。”林扬略微一怔,将头一点,便拔马而去,高平随后紧追不舍。林扬却将长枪挂在马旁,取过弓箭,转身射向高平。
  高平瞧得真切,却不躲闪,等到箭矢临近,才伸手握住箭杆,伏鞍骂道:“贼子胆敢冷箭偷袭?”周围部将见其受伤,急忙聚到身旁,拥护而走。高平一退,吴军包围线,顿时出现缺口,且不说林扬本事若何,关平一柄长刀在后,何人能挡?便被二人冲出一条血路,望西逃去,一众军士或战,或走,或死,或降。
  陆逊一则士卒死伤过众,二则天色已晚,黑暗之中又恐中伏,三则心念江夏城防,也不过分赶杀,带兵追出数里,便收拢兵将,计点死伤。此战东吴略占胜筹,却死伤过千,高平又受箭伤,使得陆逊心中闷闷不乐,又带军马退还江夏。
  征战半日,众将皆有疲倦之色,虽获小胜,俱不发一言,默默而行。行得数里,便到徐盛伏兵之所,两下合并一处,取大道往江夏而来。再行不远,前面人马嘶鸣,又有不少军马迎面而来。黑暗之中,不知是何处军马,更不知为数多少,众人都是一惊,苦战半日,纵且人不畏战,马力已乏,如何能再战?
  可是狭路相逢,不战又能如何?陆逊目示丁奉,后者便打马上前,大声喝问道:“来的是何处军马?”
  对方却问道:“是丁承渊么?”
  “周将军。”丁奉闻言大喜,转头喊道:“都督,是周将军。”陆逊在后面也听出是周泰的声音,急忙打马上前,问道:“将军何以至此?”
  黑暗之中,周泰驾马而来,等到众人跟前,却又滚鞍下马,哭拜在地,并不说话。陆逊见他满身血迹,大惊失色,心中已然料定几分,却仍作镇定之色,淡淡问道:“可是江夏失守?”
  周泰这才抬头道:“都督与韩将军离城而去,蜀将吴班等随即率军攻城,蜀主刘备也亲自督战,兵强势大,末将等虽尽力拼杀,奈何敌众我寡,江夏陷落贼手。”
  陆逊听他说来,也不再言语,只转头一一扫视众将。韩当等人听闻江夏失守,皆甘宁出战之故,方知陆逊谨守之议乃上上之策,回想连日催促请战,都面有愧色。陆逊心中却不这般想,今日之事,江东军马动向,尽在蜀军算计之中,究竟是对方过于高明,还是军中有奸细互同有无?
  众人只觉陆逊目光凌厉,不敢直视,俱垂首不语。陆逊转视甘宁尸首,心中默叹,如今死者已矣,安能加刑?只能自己向吴侯上书请罪,片刻才缓缓道:“大军退守黄石,即可起程。”众将齐声应诺,领命而行,暂且不表。
  关平,林扬二人杀出路径,带兵败退数里,不见东吴兵马追来,这才渐渐收拢人马,缓缓往自家大营而来。及至辕门,关兴率廖化诸将等候在外,乃令军士自散回营帐休息,众将一起来大帐叙功。
  进入中军大帐,关平居中而坐,诸将按位次两旁排开。关兴心念战事,乃先出列问道:“将军,可曾拿获陆逊?”
  关平长叹一声,道:“非林将军之计不妙,奈何陆逊识破,反分兵围之,战而不利,吾与林将军乃引军而回。”见众将脸上皆有可惜神色,又道:“此战有此小败,却伏杀江东名将甘宁,仅此一项,吾军便是大胜。”
  关兴也道:“明日末将愿以此得胜之师,攻取江夏,必当生擒陆逊。”
  “好。”关平抽出一块令牌,道:“众将今日征战劳累,可退下休息,明日一早三军饱食,出兵江夏。安国便为前部。”
  关兴接过令牌,与众将齐声应诺,便要各自散去。却听帐外有军士道:“禀将军,陛下御营急报。”
  “哦?”关平兄弟互视一眼,各自微感吃惊,今日战事尚未禀报刘备,何以有军报传来?关平却不敢怠慢,急忙起身道:“有请天使。”话音落下,便有一文官迈步而入,见关平众将皆在,乃道:“陛下口谕。”
  关平急引众人拜服在地,口称万岁。那使者这才缓缓道:“江夏今日已被吴班将军所取,陛下宣召将军明日带兵移屯安函,进取黄石。”
  关平得此诏命,心中更是万分惊讶,仍恭声道:“微臣领旨。”这才起身,道:“贵使远来辛苦,且请去营帐休息。”
  “不必。”使者谦让道:“下官还要回去复命,就此告辞。”关平也不坚持,乃命人将使者送出,回头看众将脸上皆有忿忿之色。
  关兴见使者离去,随即大声道:“某等今日尽力死战,士卒死伤数千,却反让吴班得了便宜。”关平自己心中何尝不是如此想法?只是当着众将之面,如何能说出?当下沉下脸来,喝道:“休得胡言,同为国家效力,何分彼此?”
  关兴还要再言,却被林扬轻轻一拽,这才强自忍住,也不向关平告辞,便大步出营而去。关平微微摇头,对着众人道:“都下去准备,明日移兵安函。”众将一起行礼,俱都默然而退。
  林扬出得营帐,急忙快步追上关兴,低声道:“将军且留步。”
  关兴乃停下道:“适才你拦着某作甚?要不是我等设伏甘宁,调得陆逊大军来救,江夏城防空虚,吴班他如何能抢得这等大功?”
  林扬见左右无人,才低声道:“将军遍观众将,谁人不是这般心思?就连征东将军,口中虽然呵斥将军,心中怕也是这样想法。”说着便轻叹一声,道:“想又能如何?谁能想将军一般心直口快,想到便说?此取祸之道也。”
  “何来祸事?”关兴看着林扬,此人近日来妙计连施,早已对他另眼相看,此时虽然觉得他有些危言耸听,却仍想听他继续说下去。
  林扬又靠上前少许,道:“如今我等荆州军士性命,在陛下眼中分毫不值,就算立有战功,也未便能被陛下赏识。”
  “休得胡言。”关兴虽然对吴班抢功不满,却丝毫不敢埋怨于刘备,当下沉声道:“不看你这两日之功劳,定将你送与大哥发落,以后休要出此不敬之言。”
  林扬并无畏惧,反而正色道:“非末将不敬,实为荆州数万士卒着想,自李兰将军被禁白帝,陛下将荆州各部一分而再分。留下与将军的,却始终为征吴先锋,军中设左右先锋者,原意两支军马更替向前,使其一支能得以休整。可是将军回想,自渡夏口以来,哪次不我荆州军马在前?吴班所部又在何处?今日我军如此力战,士卒死伤疲累,取了江夏,却不让我等进城休整,又要移兵安函,攻取黄石,是何道理?”
  林扬如此侃侃而谈,关兴本当发怒喝止,但仔细想来,却又不无道理,自伐吴以来,荆州军马已经折损近万,而川系兵丁减员甚少,这是巧合,还是陛下故意安排?关兴长叹一声,道:“此言在吾面前说了便罢,若再有第三人知晓,定不轻饶。”说完,狠狠瞪了林扬一眼,便转身离去。
 
 
 
 
第十卷 第一百一十三章
 
  林扬看着关行离去时候的神色,知道已被自己言语说动,脸上微微一笑,便转身回去自己营帐。李韦,于圭等将由于与李兰将军关系过密,俱都留守在荆州,自己因为是关氏旧部,故而升任将军随关氏兄弟带兵出战,可是他们如何知晓自己早已经心向李将军?
  林扬刚掀帘入帐,就听有人笑道:“恭喜将军,贺喜将军。”不用看就知道是叶枫这小子在取笑自己,真不知道李将军何以派如此一轻浮之人来此传递消息,就不怕坏事?不过这小子天真活泼,着实讨人喜欢,林扬便笑问道:“吾喜从何来?”
  叶枫此时一身普通士卒打扮,嬉笑道:“将军今日以妙计伏杀东吴甘宁,陆逊二人,升迁指日可待,难道不是大喜?”
  林扬微微摇头,道:“陆逊非常人,李将军之计被其识破,并未取其性命。”
  “哦,当真?”叶枫忽然叹息道:“李将军真乃神人也。”
  林扬闻言,惊道:“莫非李将军事先便知陆逊不会中计?”
  “正是。”叶枫答道:“高平以为除去甘宁,陆逊二人便可以掌控江东军马,实是痴心妄想。李将军曾言,江东注重氏族出生,陆逊能任大都督,一则固然有才干,二则也因家族势力,更兼是孙氏门婿。高平一个外人,资历又浅,如何能担当大任?不若就乘今日之机,取得陆逊信任,以后更易成事。”
  林扬点了点头,道:“李将军虽远在白帝,却对此间事了如指掌,着实让人佩服。”转而又问道:“将军是如何得知吴班袭取江夏的?”
  叶枫“嘿嘿”一笑,道:“这可得全靠我。是我先改扮成吴军探马进城赚韩当出兵,又跑去吴班军中报信。不然他现在还在后面睡大觉呢。”
  “原来如此。”林扬不由多看了叶枫两眼,虽然他说的时候神色轻松,可是林扬清楚,这说来简单的两件事情,做起来却万万没有这般暇意,心中又不禁对他多生出几分好感。
  叶枫又问道:“你劝说关兴的事情,情况如何?”
  林扬微一摇头,道:“此人对陛下十分忠心,不易劝动。不过他对我的话不是十分排斥,想来心中也颇有疑虑,至于其他各将,我尝私下以言语挑之,皆心念李将军恩德。”
  “如此甚好。”叶枫点了点头,道:“此间事了,我这便回白帝向将军回禀。将军曾交代,你在此处务要做好两见事情,一则劝说关将军,尽量保住荆州军马之实力;二则与高平互通往来,不过此人却不能十分相信。”
  林扬点头记下,道:“请转告将军,末将定不辱命。”看着叶枫要离开,又道:“我送你出营。”叶枫微微一笑,道:“多谢将军好意,这营帐我已来去几遭,不敢有劳。”说着便转身出帐离去。林扬知道叶枫身怀绝技,来去无踪,也不为他担心,径自去盔卸甲,上塌休息。次日一早,又便随着关平大军往安函而来。
  建业城内,吴王府第,孙权拿着陆逊传来的败报,眉头深锁。江东自从周瑜过世,再无进取之力,鲁肃老成持重,稳守基业。可是自己又如何只在这江东数郡称王图霸?吕蒙甚解上意,策谋偷袭荆州,原本计划妥当,关羽也被困襄阳,却又有李兰引军救援,数战之下,竟然大败子明。而今关羽损命,刘备为报仇怨,大兴兵马,妄图吞并江东。周,鲁,吕三人皆逝,不得已而启用阚泽以全家性命举荐之陆逊,不料首战便大败,不仅江夏失守,连上将甘兴霸也陨命斯役。莫非我江东就再无擎天之柱石?
  孙权正思量间,人报张昭,阚泽求见。孙权冷然道:“请来。”少时二人前后而入,行礼已毕,孙权乃将陆逊书简掷于阚泽之前,道:“这便是公所举之大才?便此一战,折损部卒上万,丢失江夏城池,可惜兴霸也……”
  阚泽早已收到陆逊书信,其中原由一清二楚,当下俯身拾起地上书简,便要开口为陆逊分辨。张昭却先开口,道:“主公,陆逊并无远名,阚大人昔日举荐之日,臣便多有劝阻,今日果然不济,还望主公速谴兵马,若江夏尽失,蜀军沿江而下,江东危矣。”
  孙权闻言叹息,道:“非孤不愿,如今国中军马尽赴江夏,淮南公绩所部,却不敢轻动。魏主虽受孤封号,却不可不防。”
  张昭复道:“江东乃国家基业,非淮南诸地可比,主公可抽调凌将军一部,以解燃眉之急,再谴使入魏,以言语说之,或可缓解魏主之心。”
  “不可。”阚泽不等孙权说话,接口道:“魏主曹丕奸诈更胜于父,主公谴使而去。以臣愚见,魏主必以为弱,而谴军来袭,且时江东危矣。”
  孙权得闻战报,原本不悦,却被二人左一个“江东危矣”,右一个“江东危矣”说得越发气恼,乃喝道:“孤父子三人在江东已有数十年基业,岂能一朝尽去?刘备能亲自征伐,孤便不能亲往江夏么?”
  张,阚二人闻言俱是一惊,乃知孙权有亲征之意,急忙要出声阻拦,却又听孙权道:“昔日孟德数次北来,均是孤亲往抵抗,才得将士用命。而今刘备欺孤太甚,孤定要与之决一雌雄。孤意已定,二卿不必再劝。”
  孙权转身看着墙上地图,道:“孤亲征江夏,不复抽调淮南兵马,便可谴都尉赵咨使魏,以示通好之意。朝中之事就由子布辅佐世子处理,都下去准备吧。”张昭,阚泽二人知事不可违,只好行礼告退,各自下去准备。
  蜀汉章武二年,魏黄初三年春,吴王孙权尽起建业兵马,以朱然为先锋,朔江而上,亲征江夏。都尉赵咨奉命出使曹魏,再孙权起兵前两日,便起程动身,一路往洛阳而来。赵咨已是二次出使曹魏,前番孙权称藩于魏,便以之为使臣,魏主金殿垂问,对答如流,深得魏主及群臣赞誉。此次来洛阳也是轻车熟路,先拜见贾诩等大小主事官员。
  次日魏文帝曹丕升殿,太尉贾诩出班奏道:“江东孙权复谴赵咨入朝觐见。”曹丕笑谓群臣道:“前者得细作消息,吴将陆逊败于江夏,孙权已经亲自征发。此番谴使而来,是恐朕使军袭其后也,朕当召入,善言安抚。”即命召入,以好言抚之。
  赵咨朝见以毕,退出殿去。大夫刘晔出班奏道:“蜀军势大,连战皆胜,孙权又起大军亲往,吴内空虚,陛下宜谴汝南张将军乘势出兵,收复淮南诸地,再渡江袭之,东吴不日可灭。”
  曹丕笑道:“前者卿献此计,朕不采纳者,吴蜀尚未交战,只恐朕大军一出,两家便就此罢斗。如今孙刘结怨甚深,朕当用卿之计伐之。适才好言安抚赵咨,正欲松懈孙权防备之心也。”
  刘晔拜服在地,道:“陛下圣明。”
  曹丕甚为得意,乃道:“速传令与张文远,臧宣高二将,使其收复淮南。复以曹子烈出兵许都,总督诸路军马。”曹休急忙出班领命。
  “至此天下指日可定。”曹丕起身遥指东南,道:“平定江东之日,朕当亲往巡视,以慰先帝在天之灵。”言罢大笑,便要退朝。殿外当值校尉却大步而入,拜奏道:“陛下,徐晃将军急报。”
  曹丕微感吃惊,徐晃以右将军,督司州军务,驻河内,原意是防备晋阳二弟曹彰。如今有军报传来,莫非……曹丕急忙使人取过军报,打开阅览,只看得数行,便勃然作色,将军报狠掷于地,怒道:“逆贼何敢?”
  下面群臣,不知军报内容,见天威震怒,均跪拜在地,附首禁言,大气也不敢出。过得片刻,曹丕怒气稍息,才缓缓道:“东征之议作罢,退朝。”群臣莫敢复言,齐声山呼万岁而退。曹丕等众人退下,才命宦官将军报拾起,回转宫内,却一边吩咐召贾诩,司马孚,刘晔以及诸曹晋见。
  曹丕回到内殿坐定,又将徐晃军报打开,仔细察看,却是曹彰私带兵马将驻地由晋阳移到上党,属下郝昭所部已至高都,周毅所部已出陵川,梁习出壶关。子文安分了这两年,终于忍不住了么?想乘孙刘两家无暇北顾的时候,来与朕作一个了结?曹丕猛然一拳击在身前御案之上,都怪自己当年一念之仁,纵虎归山,以至酿成今日之祸,这次不能再放过他。
  就在曹丕这一拳之际,贾诩已来到门外,听到这一声大响。徐晃的军报自己虽然没有看,却也能猜出个七八分,必然是并州曹君侯有所动作,不然陛下可以会取消攻打东吴的计划?自己已经是风烛残年,只希望能早些入土,且时见到先帝也无所愧疚,而今曹君侯若真起兵作乱,自己如何能出言相保?如何对得起先帝临终的重托?想到此处,贾诩不由深深一叹。
  “是贾太尉么?快快请进。”曹丕听到外面的叹息,知道只有贾诩才有不经传报,便可入内的殊荣。这老家伙一心向着朕的两位弟弟,现在倒要看他如何分辨。
  贾诩听得曹丕召见,只得迈步而入,行礼道:“微臣参见陛下。”若是往日,曹丕已经下案相扶,今日却端坐龙椅,淡淡道:“太尉不必多礼。”贾诩起身看着曹丕满面寒霜,刚才那奋力的一拳,也知道动了杀念,从古至今哪个皇帝能容忍别人对他皇位的窥伺?
  曹丕将徐晃的军报递向贾诩,道:“太尉替朕拿个主意如何?看看二弟究竟意欲何为?”
  贾诩双手接过军报,略微一看,已知其意,乃道:“曹君侯擅自改易防地,老臣也不解其意,还请陛下明诏责问,使其退返晋阳。”
  曹丕冷哼一声,道:“只怕朕的诏书在他眼中,形同废纸一般。依朕之见,只怕二弟非但不欲退回晋阳,反欲南下洛阳。且时,太尉何去何从?”
  这话说得极重,贾诩急忙拜倒在地,叩首道:“老臣万万不敢。只是曹君侯意向不明,还望陛下善察。”
  “当真要等到他兵临城下,汝才知其反意么?”曹丕作色道:“昔日朕即世子位,多得太尉之助,何以如今要舍朕而向叛逆?”
  贾诩再三叩首,泣声道:“陛下与君侯,同为先帝骨血,老臣实不忍见骨肉相残。”
  曹丕叹息一声,道:“此亦非朕之愿也,奈何二弟相逼过甚。太尉且平身,既然太尉有此忠义之心,可否为使前往上党,二弟若能交出兵权,朕封王赐爵,绝不吝惜。”
  贾诩看着曹丕道:“若陛下有此意,老臣安敢有辞?定当极力劝说君侯。”
  曹丕点头道:“有劳太尉,便可告退回府准备,不必再来辞行。”贾诩领命而退,出殿之时,又听见有宦官喊道:“大司马曹仁,侍中刘晔,中庶子司马孚晋见。”贾诩不由心中一动,知道曹丕如此兴师动众,大乱之日不远矣,默然叹息而退。
  曹仁等四人入见曹丕,大礼参拜已毕。曹丕乃以徐晃军报一一示之,乃问道:“子文如此行事,众卿有何高论。”
  司马孚乃道:“先帝在日,曹越骑便自以战功,多有夺位之意。今引军南来,其意不善,陛下当以浩浩天威,出兵讨逆,以绝后患。”
  刘晔急忙道:“不可,吴蜀未灭,而萧墙祸起,诚不可取也。陛下可谴使明诏而责之,越骑将军若能悔悟,则国家幸甚……”
  司马孚冷道:“越骑将军大军远来,必然策划许久,安能以一纸诏书而退?如今孙刘交恶,无力北顾,陛下正宜兴兵讨伐,若有迟疑,北军不日南下,则洛阳危矣。”
  曹丕深以为然,乃道:“子文此番无诏兴兵,反迹昭然若揭,朕不能姑息养奸,今日召卿等前来,不为招降纳叛,只求出兵讨逆之良策。”
 
 
 
 
第十卷 第一百一十四章
 
  曹丕此言一出,刘晔也不便再行争论,只好退到一旁,默然不语。司马孚又伏地奏道:“臣兄弟二人深受陛下天恩,无以为报,今愿保奏家兄与臣同往讨逆。望陛下成全。” 刘晔,曹仁二人闻言,互看一眼,各自上前,正要另行请奏。却听曹丕已先道:“朕素知卿兄弟二人忠义之心,更兼仲达用兵谋略皆在诸将之上,此番正欲观卿兄弟建功,不意卿先开口请奏。朕如何不准?”当下对刘晔道:“爱卿替朕拟旨,以司马仲达为征北大将军,叔达为军司马,征讨叛逆,成功之日,再行封赏。”
  刘晔目示曹仁,并不就行拟旨,后者乃上前奏道:“宛城乃洛阳之门户,司马将军干系重大,实不宜征调。臣虽不才,愿领兵出战,以拒晋阳之兵。”
  曹丕笑道:“大司马忠心报国,朕心甚慰,只是年事已高,恐有不慎,有伤数十载之英名。今刘备,孙权自顾不暇,安能再侵我疆土?朕意已决,勿用再言。子扬可速拟诏书,连夜由叔达送往宛城。”
  “遵旨。”刘晔只得应命,旁边早有宦官送来笔墨。刘晔提笔便写,一蹴而就,顷刻即成,献于曹丕。曹丕略微一看,乃道:“子扬文辞精妙,非他人能及。”取玉玺加印,付与司马孚道:“叔达便可告退而行,汝兄弟切勿失朕之厚望。”司马孚又复跪拜于地,道:“臣与家兄定当肝脑涂地,以报陛下深恩之万一。”言讫告退而去。
  及至司马孚离去,刘晔奏道:“昔日先帝在时,常以司马有狼顾之相,非守国正臣,是以久不与兵权。后值汉中征战,乃使与徐庶同守宛城,不料司马借口杀之,独掌兵权。先帝深为忌之,后起兵南下者,其意不在荆州,而在宛城,只恨天不假以时,才使司马氏得全于今日。陛下却何以委如此重任?”
  “哈哈。”曹丕长笑数声,道:“狡兔不出窟,雄鹰何以扑杀之?司马只在宛城,朕如何削其兵权?”
  刘晔乃恍然拜服道:“陛下圣明。”随即又道:“那陛下谴何人抵挡越骑将军兵马?”
  曹丕乃目示曹仁道:“此便要仰仗大司马。适才言大司马老者,可见怪否?”
  曹仁抱拳道:“微臣何敢?陛下但有旨意,臣当尽心竭力,以慰先帝在天之灵,以报陛下之隆恩。”
  曹丕乃唤宦官取过地图,问计于曹仁道:“子文合幽并燕代之师,不下十万,今有备而来,其势甚急,将军可有何良策破之?”
  曹仁乃道:“彼军远来,师出无名,天下厌之,方今其势虽盛,必不可久。臣愿与徐将军坚守阳城,沁水,野王,山阳诸地,使其不得南下。”说着便一一在地图上指点:“待其兵疲将乏之际,出而击之,定能大获全胜。”
  曹丕沉吟片刻,道:“此乃慢计,不可行也。子文叛国之贼,若朝廷不能即日平息,恐失天下人望。”
  “陛下所虑极是。”曹仁又指点壶关,道:“越骑虽谴粱习兵出此地,然此关地势凶险,易守难攻,臣料粱习所部军马必然不多,且依仗雄关,则防备松懈。臣等坚守河内诸地,却谴子烈引兖州之兵北进,经魏郡,邯郸,奇袭壶关。此关若破,则断晋阳,上党之联系,粮草不得运,军士不得归,彼军旬日可破。”
  “此议甚善。”曹丕大喜道:“大司马顷刻之间便定下如此良谋,实乃国家柱石也。”曹仁急忙谦逊不已。刘晔却看着地图,道:“陛下,魏郡,邯郸离冀州城不远,不可不防。”
  曹仁狠狠瞪了刘晔一眼,道:“临菑侯为人虽然放荡不羁,却一向安分,绝无越骑将军之野心,子扬此言,不足为虑。”
  曹丕看了二人一眼,冷冷道:“防人之心不可无,子文行此大逆不道之事,子建也未必不知。草诏,以临菑侯行镇北中郎将,带冀州之兵出河间,取幽州。子丹为副,调青徐之兵北上,名为增援,实则监督。二卿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曹仁与刘晔齐声回答,心中却不由默叹,难道先帝血脉,竟要一系不存么?
  司马孚得了曹丕圣旨,自以为得计,心中大喜,回府略作收拾,便连夜出城,往宛城而来。路上丝毫不敢耽误,不日便至宛城镇南将军府邸。司马懿正在府中聚诸将议事,闻乃弟亲至,心中惊讶,急忙亲自出迎入内。
  两厢坐定,司马懿乃问道:“三弟不在朝中供职,何以前来宛城?”司马孚环视左右,见皆是乃兄心腹之人,乃道:“方今天下大乱,弟特意送兄长一份厚礼。”
  “哦?”司马懿见乃弟一脸兴奋,也不由心动,问道:“是何礼物?”司马孚从怀中取出曹丕圣旨,递与司马懿道:“兄长请看。”本来传接圣旨,均要焚香备岸,然则司马兄弟在自己府中,又俱是心腹之人,竟随手传递,实乃大不敬。
  司马懿见是圣旨,心中更是惊讶,匆忙接过仔细察看,乃抬眼问道:“此何人保奏?”司马孚笑道:“是弟在陛下御前亲自请奏,曹彰叛乱,实乃吾兄弟扬眉立威之良机。”司马懿摇头叹气,道:“三弟糊涂啊。”说着又将圣旨转递旁边邓艾,道:“士载以为如何?”
  司马孚满腔热情,却万万没有想到乃兄如此反应,惊疑半响,正要出声询问,却听邓艾道:“以弟子愚见,陛下调恩师北征曹彰是虚,实欲乘恩师离宛城而除之。”
  司马懿点了点头,道:“士载所言,正合吾意。当今狡诈,不在先帝之下,吾久镇宛城,手握近十万大军,曹氏如何不忌?一朝轻离,必是龙去深海,虎出山林,且时粮草军辎,皆悬于他人之手,安得有立锥之地?”说着便冷眼注视司马孚。
  司马孚闻言,早已经心中发慌,看其兄如此眼色,更是汗流浃背。大兄司马朗为二侄所杀,司马懿非但不加怪罪,反而深许之,可见其寡情如斯。现在自己行此之事,难免不遭他怀疑,当下颤声道:“兄长,小弟……”一时却又不知何从说起,只顾拿衣袖来擦拭额上冷汗。
  邓艾在一旁看出司马孚窘境,昔日二人同赴曹营,结有私交,也深知司马孚虽然无谋,却不至起二心,当下乃道:“既然事已至此,恩师还需早拿应对之策。”
  司马懿点了点头,对乃弟道:“三弟远来辛苦,可先去客房休息,吾等商议妥当之后,再作定夺。”司马孚如奉大赦,急忙起身告退。
  此时房中只剩下司马懿,邓艾,程明,戴陵,以及司马懿二子司马师,司马昭现年分别十五,十二。昔日当机立断,斩杀司马朗,司马懿回城闻之,大加赞赏,心中异之,便用心教导二子,大小事宜均让参议。
  司马懿拿过曹丕圣旨放在案旁,又复取过一卷诏书,与之并排而放。两卷诏书俱是明黄为底,上有龙纹,竟是一般无二。司马懿凝神视之良久,乃道:“不想曹彰诏书刚至,曹丕明诏又下,这二者之间,何去何从,各人可有高见?”
  长子司马师上前道:“男有一策,不知可行否?”
  “哦?”司马懿急道:“可速道来。”
  司马师小声道:“今二曹相争,均欲得父亲相助。曹丕封以征北将军,曹彰却许以雍凉之地,足见二人对父亲之倚重。方今天下不宁,吴蜀在外,萧墙祸内,父亲手掌宛城十万之众,何不就势而起?岂不比在曹氏之下,仰人鼻息,来得痛快?”
  司马懿淡淡道:“吾儿能有如此谋划,实属难能可贵。只是曹魏多有心腹旧将,镇守四方,汝南张辽数万大军就在左近。若事不谐,吾父子便四面受敌。此策虽妙,却极为凶险,诚不可取。”
  “大哥之议,儿以为可行。”次子司马昭出声道:“曹魏江山,看似稳固,实则堪忧。吴蜀在外,萧墙于内,此诚天助父亲。张辽虽有盛名,如今却是垂垂老矣,细作来报,已卧床多日,只怕时日不多。徐晃对峙曹彰,张合,曹洪远在雍凉,余下诸将安能与父亲对决?若等二曹争斗已毕,而剩其一,则父亲即成其心腹之患,早晚谋图之。启时凶险,还是如此凶险,还望父亲仔细斟酌。”
  “哈哈。”司马懿闻言,大笑道:“吾司马氏有如此子孙,安能久屈人下?适才所言,皆戏言耳,正欲观汝兄弟之志。”笑罢,复问邓艾道:“士载以为二人之议若何?”
  邓艾见司马懿问及,忙恭声答道:“弟子以为可行,恩师自掌南阳兵权,便是曹氏眼钉肉刺,寝食不得安宁。昔日曹丕愿与恩师相交,实恐恩师相助其二弟,不得已耳。即位以来对宛城防备,不曾松懈半分,洛阳之南常驻有重兵。与其寄人篱下,不如奋起一博,曹彰叛乱此正乃天赐良机。”
  “恩。”司马懿点了点头,道:“尔等之议,吾也知之,若要起事,可有良策?”
  邓艾又道:“曹丕召恩师征讨曹彰,恩师可表面顺从。曹彰使者现在宛城,可使人缚之以送曹丕,以宽其心。恩师在宛城大作声势,却外急内缓,迟不发兵。河内形势紧急,曹丕必不待恩师大军,而另以京畿兵马先往。启时,恩师再大军北往,名为征讨曹彰,实则乘洛阳空虚,一举而下。当此之时,进,可以自成王霸之业,退,可挟天子以令诸侯,效魏武故事。”
  司马懿一阵长笑,道:“士载不负为师教导多年,此计甚何吾意。”又复目视二子,问道:“不过吾兴兵征伐,却出师无名,如之奈何?”
  “此事易耳。”司马昭答道:“曹魏立国日浅,曹丕杀伐甚重,前汉士族,多有怨恨,而今叛乱横生,于民无惠,民也厌之。父亲乃前朝大将,可以废帝刘协之名,以匡扶汉室为由,出兵平叛,则名正而言顺也。”
  此言一出,不仅司马懿连连点头,邓艾也不禁叹道:“昭弟如此年纪,便有这等见识,前途不可限量。”又对司马懿道:“恩师吩咐之事,弟子已经查实,废帝刘协在赴封地山阳途中,确实遇袭,却不曾损命。”
  司马昭乃惊道:“原来父亲早已作有准备。”又忙问道:“那此人现在何处?”
  邓艾微微一笑,道:“刘协现在辽东公孙恭处。”
  “哦?”司马懿呻吟片刻,乃道:“此事越发有意思了,公孙恭此人安能甘愿困于那极北苦寒之地?如今得了这件宝贝,还不就此起事?曹彰引幽并两州之众南下,北方空虚,只怕公孙氏就此崛起。”
  邓艾微笑道:“恩师所言正是,启时公孙恭必然打起废帝旗号,入侵幽州,北方又复大乱,曹氏自顾不暇之际。恩师起兵响应,夺取洛阳,表面遵献帝,实则拒南阳,司州以为根本,再作良图。”
  “吾有尔等相助,何愁霸业不成?”司马懿环视众人,乃道:“即日起诸将加紧操练,多备攻城器械,只待二曹开战,公孙起兵,吾等便北进洛阳。”众人急忙抱拳道:“谨遵将令。”
  司马懿又道:“可使人前往鲁山告知王道清,严守城防,密切注意汝南张辽动静。此人虽在病中,却不可小觑。”
  邓艾急忙答道:“弟子这就派心腹前往。”
  “都下去吧。”司马懿等众人退去之后,复拿起二曹的两封诏书,凝视半响,笑道:“可惜魏武何其圣明,生子却不过尔尔,安能及我司马氏?”乃掷地大笑不止。
 
 
 
 
第十卷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上党古来便是要害之郡,昔日秦赵为此长平一战,埋下赵人四十万枯骨。而今曹彰举幽并大军而来,欲南下司州,一战之下,不知又要平添多少冤魂?贾诩坐在车内,心中一边感叹,一边盘算着如何说服曹彰罢兵。曹彰自征乌桓有功,先帝在日,便一心想争夺世子之位,如今带兵远来,必是谋定而后动,如何肯听一老朽之言,半途而废?自己深受先帝托付之恩遇,岂能眼睁睁看着萧墙祸起,兄弟相残?贾诩默然叹息,此番若是不能劝说曹彰退去,不如自己也就随着先帝而去,以免看着战祸再生,乱世复起。
  忽然车身一顿,贾诩收回思绪,掀开车帘问道:“又是为何停下?”曹丕授命贾诩出使上党,乃派禁卫军护行,极尽恩宠之意。车旁护行的也是禁军校尉陈晟,此刻听贾诩问起,急忙打马上前,笑道:“人马已经行进半日,末将恐太尉大人一路颠簸劳顿,故而停下休息片刻。”
  贾诩闻言,问道:“这是什么地界?”
  “约莫是高都。”陈晟答道:“越骑将军部将郝昭便驻军在附近。末将恐惊动驻军,车马行进故而迟缓了些。”
  贾诩点了点头,这一路陈晟唯恐自己车马颠簸,行速甚慢,原是一番好意,只是自己心念上党军务,这份好意也只好心领。当下又道:“老夫还受得住,将军还是下令起程吧,早日到上党,你我心中都早一刻安宁。”
  陈晟也明白贾诩的心情,答应道:“如此请大人安坐。”便要下令继续前进。贾诩也正要坐回车内,却听一阵急促马蹄声传来。贾诩抬眼看去,就见一骑兵策马飞驰而来,服色正是陈晟部下。
  陈晟也见那骑兵来的慌张,眉头不由一皱,打马迎上前去。那骑马行至队伍之前,速度已经放缓下来,战马却仍不住出着粗气。马上骑士见陈晟在前,也顾不得喘息,急忙上前,抱拳道:“将军,前方有对骑兵迎面而来,约有千余之众。”
  陈晟问道:“可看清是何人旗号?”
  “军中有‘郝’字大旗。”那骑兵答道:“应该便是并州郝昭。”
  终于还是把并州驻军给惊动了,陈晟打马回转车旁,问道:“大人,吾等不如暂且回避?”
  贾诩早已听见那骑兵所言,听陈晟之言,微笑道:“将军惧耶?老夫堂堂天使,还需要避让他郝昭么?”
  若是陈晟自己一人,自然无所畏惧,只是贾诩年事已高,若彼来意不善,自己身边只有百余禁军,如何能保他周全?当下又劝道:“越骑将军行事,已经不在常情之中,若郝昭来者不善。末将如何向陛下交代?还请,”
  贾诩微微一笑,将手轻指前方,淡淡道:“此刻已经避无可避了。”陈晟耳中也听见一阵闷雷般的声响,心中不由一震,千余骑兵落蹄之声,居然分毫不差,可想训练是何其有素?必然是当年曹彰横扫乌桓,纵横北庭的燕代精骑。
  陈晟回头一前,果见前方黑压压一片人马过来,衣甲鲜明,武器精良,人是燕代豪迈之壮士,马是北地大漠之良驹,自己向来自负,以为自己训练的虎贲禁军便是贯甲天下,今日一见方知天下之大,多有豪杰之士,能训练出这样一队骑兵,郝昭此人绝非等闲。
  那队骑兵行近之后,慢慢展开双翼,以圆弧阵型将车队包围,相距百余步便不再前行。陈晟部下也尽是精锐之士,当即收拢阵型,长枪在外,弓弩在后,如临大敌。陈晟正要上前喝问,却见对方军中拥出一将,全身甲胄,立马横枪,在这一众骑兵之中,更是鹤立鸡群,威风八面,朗声问道:“可是贾太尉车驾么?”
  贾诩缓缓起身,站在车前答道:“正是本官,来者可是郝伯道将军?找老夫有何贵干?”
  此人正是郝昭,闻言急忙滚鞍下马,上前几步抱拳道:“末将知太尉大人北来,特来迎接。末将营房就在不远,还请太尉赏光一行。”
  “承蒙将军厚爱。”贾诩淡淡道:“老夫此番要前往上党,亲见越骑将军,就不在此地逗留了。”
  郝昭又道:“大人此行目的,末将也知晓几分。大人不辞劳苦,为国为民,末将心中甚为敬佩,尚有几句心腹之言相告,望大人屈驾。”
  贾诩上下打量郝昭一番,道:“将军有话,就请在此言明,至于将军营中。老夫着实不便前往。”
  郝昭犹豫片刻,乃道:“既然如此,还大人借一步说话。”贾诩尚未回答,陈晟却先道:“不行。大人千金之躯,岂可与汝私下交谈?”
  郝昭冷冷看了陈晟一眼,又对贾诩道:“有些言语不便传于六耳,望大人三思。”
  贾诩轻哼一声,道:“将军带如此多人马前来,便是要胁迫于老夫么?”
  “末将不敢。”郝昭又行一礼,道:“事出无奈,望大人见谅。末将若有半分加害大人之心,天地共诛之。”
  “好。”贾诩见对方人多势重,若不答应,只怕就要用强,不如爽快些罢了,又复对郝昭道:“将军要在何处交谈?”
  郝昭随手一指道旁一片小树林,道:“就在此林中如何?末将恭候大人。”说着便先打马而去。贾诩转头看着陈晟道:“将军可愿将坐骑暂时借与老夫代步?”
  “自然愿意。”陈晟劝道:“只是大人不可轻涉险地。”
  贾诩淡淡一笑,道:“郝将军也是成名之人,安能言而无信,何况他若有心对老夫不利,彼军马众多,何必如此行事?将军且放宽心。”陈晟点了点头,默然下马,将坐骑牵到贾诩面前。贾诩本在车驾之上,当下翻身上马,对着陈晟道:“老夫去了。”一打马便跟着郝昭背影而去。
  及至林内,两人相距丈余停下坐骑,贾诩开口问道:“将军请老夫至此,有话总可以言明了吧?”
  郝昭一跃下马,拜倒在地,道:“望太尉大人相救。”
  贾诩不意郝昭有此动作,心中惊疑不定,片刻才下马上前相扶道:“将军务须如此,起来说话。”
  郝昭顺势而起,道:“久闻太尉大人忠心为国,方今越骑将军欲行不道之事,此自取灭亡耳。望大人能早日赶去上党,劝说君侯悬崖勒马。”
  曹彰无诏起兵而来,虽然行的是叛逆之事,却尚无人言明。今却从郝昭口中说出,贾诩不由多看了面前的壮汉几眼,犹豫道:“事情尚未明晰之前,将军且不可擅言。将军在并州多日,跟越骑将军日久,何不以善言相劝?反为大军前部?”
  “若非末将与周将军为前部,只怕大军早已进入河内。”郝昭急切道:“君侯一日数次军令催促,都被末将与周将军借口搪塞。只望君候能改变心意,否则燕代十万儿郎性命堪忧。”
  “哦?”贾诩微感吃惊,问道:“将军与周将军皆不愿随越骑将军行事?”
  郝昭朗声道:“末将与周将军,俱是大好男儿,不能为国吞蜀灭吴,已是汗颜,岂能再生内乱,祸害国家?”
  贾诩闻言,心道,曹彰心腹部将皆如此心思,如何能不败?乃以言语挑之:“那将军何不与周将军率部归降朝廷?以图后退之计。”
  郝昭闻言正色道:“末将与周将军深受君侯大恩,安能背之?不想太尉大人竟出此言,倒是末将错看大人。”
  贾诩微微一笑,道:“将军既要为国尽忠,又不肯背义,着实让人钦佩不已,适才所言,正欲观将军之心意耳。老夫随先帝多年,深知先帝创业之难,也不愿将萧墙祸起,将军既有此心,可将晋阳之事,一一细言,老夫愿与将军共商挽救之策。”
  郝昭闻言大喜,道:“容末将禀来。”说着便左右打探一番,才又小声道:“末将不敢隐瞒太尉大人,自陛下登基以来,君侯身在晋阳,却心在洛阳。无一日不想取陛下而代之,这数年来,操练兵马,囤积粮草,比之当初北征乌桓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就在年前,君侯不知从何处得到一物,便定了南下之心。”看着贾诩询问的眼神,郝昭又复靠上前少许,道:“太尉大人自洛阳而来,宫中可有消息传出?传国玉玺可还在?”
  “自然还在。”贾诩答应之后,又猛然省悟,低声问道:“将军的意思是,越骑将军手中有一块玉玺?”
  “正是。”郝昭点点头,道:“君侯一日急召末将等心腹数人过府议事,不想却是拿出此物与某等观看。”
  “这如何可能?”贾诩大吃一惊,道:“老夫来此之前,御前受命,亲眼见玉玺尚在,如何会辗转越骑将军手中?”
  郝昭道:“末将等也向君侯询问过玉玺来历,可君侯却不明言,只道‘天授之’。而且言语之中,十分肯定此物真伪。末将与周将军仔细察看,虽不曾见过真正玉玺模样,却也见君侯手中之物,绝非凡品。”
  “这倒出人意表。”贾诩缓缓踱开两步。以他对曹彰的了解,有了这等宝物,自己便是在他耳边说上三天三夜,怕也改变不了他的心意,这劝说之事,又越发的困难了。
  郝昭又道:“末将等见了此物便也知君侯不会再受某等劝谏,南下之事势在必行,故与周将军请为前部,以延缓两军开战之期,等候如太尉般德高望重之元老重臣来劝说军侯。”
  贾诩苦苦一笑,对着郝昭道:“将军高看老夫了。老夫行将就木之人,安能劝得越骑将军回心转意?”说着便长长叹息一声,又道:“只是身受先帝大恩,老夫尽力而为吧。”郝昭也知所言属实,默然不语,又复听贾诩问道:“越骑将军行事,可有知会临菑侯。”
  郝昭抬眼看见贾诩凌厉的眼光,心中一凛,道:“大人所料不差,越骑将军早已用玉玺下诏,分别发往冀州,宛城。只是末将不知道二处是如何答复。”
  “子文简直是胡闹。”贾诩狠一拍手,道:“兄弟争斗,无论如何总是先帝血脉,他却如何去勾结那宛城司马。”说到此处,心中却有想起曹丕继位,何尝不也是与司马有关?宛城毕竟有近十万大军,看来曹氏之祸,不在蜀吴,不在萧墙,终要应验在先帝“三马同槽”的梦境之上。
  贾诩猛然抬头,盯着郝昭,一揖到地。郝昭见他突然如此,急忙将手去扶,口中不住道:“老大人折杀末将了。”
  贾诩正色道:“这一拜,是老夫代先帝,代天下百姓敬将军的。望将军能答应老夫一事。”
  “老大人有事吩咐,但说无妨。”郝昭说罢,又道:“只是要末将弃君侯,而降陛下,末将实不能从命。”
  贾诩知道曹彰心意已决,不可挽回,为免战乱纷起,见郝昭有忠义之心,便有心让郝昭率部归降,如此也能削弱幽并军队的实力,不想郝昭却先说将出来,又只好摇摇头,苦笑道:“将军既然深明大义,何以如此顽固?朝廷带甲数十万,曹仁,徐晃等旧将皆在,越骑将军行事,败多胜少。一旦失败,启时玉石俱焚,将军也难逃灭族之厄。”
  郝昭微微叹了口气,道:“君侯行事虽然多有不周,不顾大局,对末将却有天高地厚之恩情。末将所作所为,并无相背之意,只是不想君侯走上这不归之路,留下身后万世骂名。老大人若能劝动君侯便罢,若是不能,末将也只好随君侯征战,即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也罢。”贾诩点了点头,又上下打量郝昭一番,眼光之中,既有几分惋惜,也有几分赞许,片刻才道:“既然如此,老夫也不再劝将军。就与将军告辞,前去上党。”郝昭知道贾诩也是心急如焚,当下牵过贾诩坐骑,扶他上马,两人又复一道出林而来。
 
 
 
 
第十卷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上党越骑将军行辕之内,曹彰看着手中的书信,脸色越来越阴沉,忽然将书信往跪在自己案前的军士身上狠狠砸去,怒骂道:“老三就这点出息?把一个小小的临菑侯,看得比天还大?”那军士见曹彰动怒,将脑袋俯得更低,不敢出声分辨。曹彰又骂了几句,才将手一挥,道:“滚回冀州去,省得本将军看着眼烦。”
  那军士闻言急忙磕了几个头,这才连滚带爬地出帐而去。曹彰看着那军士狼狈模样,不由微微一笑,对旁边一青年文士道:“你看,什么样子的人带什么样的兵,子建一介腐儒,”说到此处,才发觉自己面前这人也是书生,当下改口道:“某压根就不指望他能出兵相助。”
  那文士一身白衣,相貌俊美,神情怡然,淡淡一笑,不以为意,上前将曹彰扔下的书信拾起,略微一看,淡淡道:“临菑侯不愿出兵南下广平,魏郡,则壶关紧要,君侯还需再增派兵马。”
  曹彰不以为然,道:“壶关天险,连接太行山麓,易守难攻,彼已有梁子虞万余精兵,固若金汤,先生不必多虑。”顿了一下,又问道:“倒是先生早先曾说的几处奇兵,如今老三不出兵,宛城司马也不见动静,似乎都不见效用。”言下之意,甚为轻蔑。
  那文士微微一笑,道:“君侯行得是大事,所担风险也大,成则王侯,败则灭门,自然不是人人似君侯这般义无返顾。”说着将书信扔在曹彰面前案上,又道:“君侯不是早严令郝昭,周毅二将兵进河内么?他二人可有动作?这样心腹之人,尚且犹豫不决,何况他人乎?”
  “你,”曹彰闻言脸色又变,拍案道:“某定不轻饶此二人。先生明日就随某一起带兵南下如何?若再等下去,只怕河内已经驻满军马,再取之就不易了。”
  白衣文士点了点头,微微叹息一声,喃喃道:“吾原本计划几路大军一并起事,不想这些人都贪图安逸,不肯行险。司马仲达素来狼子野心,此刻怎得如此安分?”
  曹彰冷哼一声,道:“此人和老三必然是两厢观望,若某取胜,必然乘势而起。先生不是说还有两处奇兵么?何不一发说与某听听,看看都是什么样的人物。”
  白衣文士淡淡一笑,道:“此二处兵马,只怕也要君侯取有小胜,才会出兵。”
  “就是只有某一处军马,也能把子恒从皇帝的宝座上面拖下来。”曹彰冷眼看着那文士,沉声道:“先生既然诚心与某合作,何以总是不肯坦诚相待?”白衣文士却并不答话,只将手中羽扇微摇。曹彰见状便又要发怒,却听帐前有军士道:“禀将军,朝廷贾太尉车驾已在辕门,求见将军。”
  白衣文士闻言,笑谓曹彰道:“说客至矣。”
  “哼,别说他贾文和一人,便是满朝文武皆至。某也不会善罢甘休。”曹彰挥手对那军士道:“唤他进来。”说着有侧首道:“先生可与某一起听听他有何游说之语。”
  那文士却起身道:“将军有客,吾不便在此,就请告辞。”说罢,不等曹彰答应与否,径直出帐而去。曹彰看着他的背影,又用力将案几一拍,暗想,此人无礼甚矣,若不是还有几分利用价值,早将其撕成两半。
  那白衣文士出帐之后,却并未走远,隐身于旁边军帐之侧。不过多时,就见军士引贾诩前来,远远听见曹彰在帐中唤贾诩入内,却将陈晟一人留在帐外。白衣文士这才显出身来,走到陈晟身前,喊道:“陈兄何以在此?”
  陈晟原随贾诩而来,在帐外等候劝说结果,不想却有人呼喊自己,当下抬眼一看,却是一白净文士,面目熟悉,仔细一看,不由脸色大变,张口结舌道:“你,你怎么也在此?”随即又省悟道:“越骑将军行事,是你所挑拨?”
  “嘘。”白衣文士神秘一笑,低声道:“你这么大声嚷嚷,不怕里面的人听见。”说着微微向他一招手,道:“随我来。”也不等陈晟答应与否,便自顾自走开。陈晟微微犹豫片刻,终于还是默然跟在他身后而去。
  那白衣文士在曹彰军中似乎地位颇高,往来穿梭之际,竟然无一人敢上前阻拦。两人走带一处军帐之前,白衣文士挥去外面守卫,将帐帘掀起,含笑道:“将军请。”
  陈晟迈步进帐,见里面陈设简陋,床塌被褥,与普通士兵无异,不由心中一酸,转头道:“这便是你平日居住之处?”
  “恩。”白衣文士走进帐内,笑道:“有何不妥吗?”
  “唉。”陈晟摇头叹息,道:“容儿,你一个女儿家,终日奔波在军旅之间,总是多有不便的。也不怕别人识破你的身份?”
  白衣文士忽然声音一改,变作女儿声,一边将脸上几缕短须扯下,一边娇笑道:“曹彰治军严谨,军领如山,没有我的命令,这营帐之内,谁人敢进?这胡须老是粘着也挺不舒服的。”待她将胡须尽去,正是温侯之女,吕容。
  陈晟一边打量帐中物什,一边摇头,又忽然问道:“高平那小子呢,不是你的长随跟班么?”
  吕容又笑道:“陈将军一直在魏主宫内当差,竟然不知道高大哥现在已经投身东吴军中,职位只怕不在你之下。”
  “哦?只有你一人在曹彰军中?你这又是何苦?”陈晟缓缓走开几步,道:“也只有他才这么死心塌地跟着你胡来。”说着又复长叹几声,若是当初她选择订婚的对象是自己,只怕此刻也在随着这丫头四处奔波劳累。不过再看一眼,那如花的容颜,自己和高平相比,究竟谁更幸福呢?
  “我怎么是胡来?”吕容正色道:“将军能忘却杀父大仇,认贼作父,我可做不到。”
  陈晟一怔之后,神色大为不悦,却不便发怒,只是淡淡道:“言重了,什么‘认贼作父’,我可担当不起。”
  吕容知道自己说话过重,当下嫣然一笑,对着陈晟一福,道:“是小妹一时口快,说错了。还望大哥不要见怪。”
  陈晟被她如此一改称谓,又不禁心中一软,低声道:“先帝去世多年,伯父伯母之仇,早也应该随之而去,你何苦还要在外奔波?来并州挑动战端,你可知兵连祸结,又会平添多少像你我这般的孤儿?”
  “曹操老贼虽然已经死了,可是他创下的基业还在。”吕容恨声道:“父债子还,有什么不对么?我要让他曹氏自相残杀,最好国破族灭。至于别的,我不来并州,这世间便没有那孤儿寡母了么?”
  “你,”陈晟看着眼看这个和自己一起长大,曾经让自己魂牵梦绕,甚至不惜与好兄弟高平翻脸成仇的女孩。现在已经过了双十年华,若是换了别人,早在家相夫教子,可是她却非要立志报仇,居然想要以一己之力,撼动这大魏的万里江山。仇恨的力量就这么大?高平文武双全之才,若能为国效力,必能搏下一大好前程,却硬要随着她去努力实现这个不切实际的理想。这也就是爱情的力量?陈晟苦笑摇头,道:“罢了,我知道劝不了你,好自为之吧。”说着便要转身离开。
  “大哥。”吕容却喊住了他,问道:“上次的事情,可有牵连到你?”
  “你还顾及我受没有受牵连?”陈晟闻言漠然道:“你拿迷药将我迷晕的时候,可有想过?”转眼看到吕容神色惨然,却又不愿再说这等言语,改口道:“为此事我降三级留用,好在陛下怀疑是他两个兄弟所为,并不十分怪罪于我。”
  “那就好。”吕容展颜一笑,道:“二哥之死,我便深感愧疚,只希望众家兄弟,都不要在有什么长短不测。”
  “众家兄弟?”陈晟抬眼凝视帐顶,良久才轻微叹息,道:“我不愿与你们一起,他们还当我是兄弟么?”
  “自然当的。”吕容又道:“如今曹操已死,曹丕对大哥毫无恩义可言,大哥何不就与我等一起行事?”
  “你有说这些。”陈晟收回思绪,转眼看着她道:“我不会和你们胡来,自残汉以来,天下战乱不息。我盼望清平世道尚且不及,怎会和你们一起挑动纷争?”说着便掀起帐帘,举步欲行。却又将身形微微一顿,道:“上月中旬,夫人又为我陈家添了一丁。你什么时候能让我抱一抱小高平。”说完这句,便大步出帐而去,对身后吕容的喊声充耳不闻,径自照着来时之路,又走回曹彰大帐之前。远远看见贾诩还在帐中劝说曹彰,隐约见曹彰不住摇头,而贾诩脸色越发的沉重,陈晟的心里也觉有一块巨石压抑,好不难受。这位古稀老人,为了他曹氏江山,呕心沥血,辛劳多年。先帝创业也何其艰难,却偏有这不争气的败家之子,亏了自己当初还与贾诩一起请太后出面在陛下面前保全他。
  陈晟一念至此,将心一横,大步往曹彰营帐闯来。门口侍卫见他上前,便有两人迎了过来,齐声喝道:“退回去。”
  “滚开。”陈晟举起铁锤般的拳头,挥手两下,便将二人放倒在地,不等别的人反应过来,已闯进帐中。
  曹彰在帐中,正对贾诩的苦口婆心劝说,感觉厌烦,听见帐外响动,正想喝骂,不意陈晟已经到了自己眼前。两人在宛城之际便有摩擦,如此擅闯入帐,让曹彰颜面何存,当下冷眼看着陈晟,冷然道:“这是我并州大营,可不是你陈将军的御林禁军,容不得你在此撒野。”
  陈晟直视曹彰,郎声道:“太尉金玉良言,君侯何以不纳?”
  “金玉良言?”曹彰冷笑道:“汝二人不就是受老大重赏,前来当说客的么?能有何金玉之言?陈子云,当初在宛城本将军就是上了你兄弟的当,才险些损命当场。现在还敢在本将军营帐中放肆?”
  陈晟道:“当日之事如何,末将并不知情。至于末将送太尉大人前来,决无半分贪图赏赐之心,全然是为君侯着想。”不等曹彰说话,便又继续道:“君侯此番南来,上愧对先帝在天之灵,中寒三军将士之意,下失黎民百姓之心,与战必败,启时不仅君侯自家性命堪忧,便是这上党,河内之地,又要埋下多少大魏儿郎的尸骨?”
  曹彰闻言勃然大怒,厉声道:“汝竟敢在此谣言惑众,不知死么?来人,”
  “君侯。”贾诩急忙劝解道:“陈将军一片赤诚之心,望君侯能用心体谅。”
  曹彰看着年迈的贾诩,心中稍微一动,漠然道:“吾不杀你们,不过吾此次前来,定要与老大一争高下,尔等休再多言。退下吧,明日一早,送你们回洛阳。”
  “君侯。”陈晟又上前一步,冲口而出道:“那吕姓之人,实是另有心机,君侯且不可轻信?”
  曹彰闻言一怔,问道:“你认识吕先生?”
  “他,”陈晟却又不愿将吕容真实身份道破,当下道:“那人乃是末将同乡,末将深知其为人,君侯万万不可被人利用。”
  “放肆。”曹彰对这个叫吕荣的人,也十分忌惮,当下喝住陈晟,问道:“汝知道此人底细?可速告知与吾。”
  陈晟只好道:“末将与此人相交不深,却甚了解他为人如何,他挑动君侯起事,实是图一己之私,望君侯明查。”
  “一己之私?”曹彰淡淡一笑,道:“吾难道还指望他天下为公么?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若只是贪图荣华富贵,吾倒还放心了。”心中却隐隐觉得,此人并不是这般简单,当下高声道:“来人,送二位大人下去休息。明日不必前来辞行,便送出营去。”陈晟看了曹彰几眼,却终于将心中之言,隐忍咽下,叹息一声,与贾诩一起抱拳退下。
 
 
 
 
第十卷 第一百一十七章
 
  当夜,陈晟便留宿曹彰军中。只是陈晟心中有事,在帐中不住往来走动,便有一座天平在心内不停摇晃,一头是儿时的玩伴,世交的兄弟;一头是先帝曹操,先师许诸的恩德,到底该不该揭穿吕容的身份?曹彰可不比先帝那等容人的度量,一旦揭穿,吕容必然性命不保,可是如若不说,曹彰听信她的言语,则大祸不远,战乱横生。
  天平一时偏向这边,却又顷刻偏了过去,陈晟拿捏不定,只得重重叹息数声。就听帐外一苍老声音道:“子云,心中何事如此烦闷?”陈晟转头一看,却是贾诩掀帘而入,急忙迎过去,道:“老大人还不曾休息?”
  “难得数载的太平江山,又将战乱复起,老夫如何能得以安睡?”贾诩凝视着陈晟,又道:“子云,不是也还忧心忡忡么?”
  陈晟觉得贾诩眼光之中,另含他意,急忙避开,道:“越骑将军不听良言,末将与大人有负圣上托付,自然心中忧虑。”
  “呵呵。”贾诩淡淡一笑,道:“既然如此,不妨闲聊几句,打发时间也好。”说着便走到塌旁坐下,忽然问道:“子云祖籍何地?”
  “这,”陈晟略微一愣,马上答道:“祖籍东郡,大人何以问及此事?”
  贾诩道:“自老夫随张将军,投效先帝,便知子云在许昌由许仲康将军收养教导。今日却何来同乡一说?”陈晟此时才发觉自己言语大意,呆立一旁,不知道如何答复。贾诩又道:“子云朝夕受先帝看护,又得许将军细心教导,方才有今日成就,何以不感恩图报,言语之间多有隐瞒?”
  陈晟闻言拜倒在地,道:“非晟不懂图报,实有难言之隐。”贾诩急忙将其扶起,道:“此刻已是危机紧要关头,子云不可再有迟疑。适才在越骑将军营帐,老夫便见神色异样,言语闪烁,却不愿当面说破。如今只你我二人,何妨说出让老夫代为参详一番?”
  陈晟看着面前的老人,目光之中,饱含慈祥,劝慰之意,又念及先帝恩师之养育大恩,当下道:“大人可知晟先父何人也?”微微一顿,便又道:“乃昔年从温侯飞将纵横中原之谋士陈宫。”
  贾诩闻言一惊,半响才缓过神来,叹息道:“令尊也是当世豪杰,奈何择主不当,以至身死徐州。老夫尝闻令尊赴刑之际,以老母妻子托于先帝,便是子云么?”
  陈晟叹息一声,道:“先帝待吾陈家不薄,不仅衣食无缺,还请良师授我兄弟二人读书习武,由是感激。家母临终之前,曾召我兄弟至塌前,嘱咐要报先帝之恩遇,故而我兄弟投军当差。先帝不但不加防备,反而多加看护,以为心腹,恩德若此,晟安能忘却?”
  贾诩点了点头,先帝曹操不愧是一代雄霸,如此待人,陈氏兄弟岂能不拼死以报?自己一生用尽心计,自叹远远不及先帝这等胸襟,只是此乃二十年前之事,难道与曹彰起事还能有所关联?
  陈晟见贾诩疑惑不解地看着自己,又急忙道:“当年随末将一起回许都者,尚有与先父一同赴刑的温侯,高顺二位叔父家眷,先帝皆相待甚厚。后来张辽叔叔出镇地方,便两家无父无母的弟妹带在身边照应。末将虽感念先帝恩德,可是这两家弟妹,却时刻不忘家仇。”说到此间,陈晟又复想起吕容,高平二人这些年的行径,叹息道:“两人多次行刺先帝,与朝廷为敌。大人可还记得先帝在宛城之时,便有人借献关羽首级之机行刺?”
  “当然记得。”贾诩问道:“后来那刺客不是被你擒下斩杀了么?”
  陈晟道:“先帝宽仁,命末将私下将其释放,并未加刑。”
  贾诩听到此处,才有些明白个中原委,乃问道:“莫非此间之事,又与那二人有关么?子云与君侯口中所言那吕姓之人便是温侯之后?”
  陈晟点了点头,道:“大人入帐劝说君侯之际,末将便在军中见到他,此间之事多是由他挑动君侯。为的便是要让曹氏骨肉相残,以报当年杀父之仇。”
  贾诩越发觉得世事难料,没有想到昔日温侯白门楼丧命,还留下子嗣为患,却又猛然想起张辽之事,急忙问道:“他二人是由张征东恩养,行此等之事,张将军可知情?”
  陈晟知道贾诩已经怀疑到张辽身上,当下急忙道:“张叔叔念在昔年情谊,也不便多加管束。不过挑动君侯作乱之事,张叔叔忠心为国,必然不会参与其间,大人不必担心。”
  曹彰此番南来,如此有恃无恐,难道真的只是因为一块顽石?若张辽生了异心,汝南数万大军与徐州臧霸一同发难,后果将不堪设想。贾诩却不敢深信陈晟之言,凝神注视片刻,缓缓道:“若与张将军无关,那人却是若何能说动越骑将军起事?”
  “都是末将一时糊涂。”陈晟说话间,又拜倒在地,道:“黄初元年,陛下受禅之初,曾派遣末将护送山阳公到封地,图中却被人所劫。”
  贾诩猛然道:“便是此人。”看着陈晟默然点头。贾诩顿足道:“如此子云何不向君侯明言此人身份?若刘协在此军营之中,越骑将军以其名号,广接天下思汉之士,岂不有碍于我大魏江山?”此言一出,见陈晟低头不语,猛然省悟,这几人乃是少时好友,况且皆是同病相怜,如何能说出真相以害其性命?当下轻拍陈晟肩膀,道:“子云能将此事告知老夫,老夫也必将尽力保此人周全,只是无论如何要将其阴谋禀告越骑将军。”
  陈晟抬眼望着贾诩,颇为犹豫道:“越骑将军要知晓此事,以他之性情,如何肯善罢甘休?温侯只有这点血脉,末将怎忍心……”
  贾诩也就是为宽陈晟之心,他自己又何尝不知曹彰若知道实情,首先便要拿此人开刀。只是若不告知曹彰,便无一丝机会劝其退兵,贾诩扶起陈晟,低声道:“子云前去通报此人,让其连夜逃出军营,老夫明日再去相越骑将军禀告此事,如何?不过子云,此人受先帝如此恩遇,仍执迷不悟,汝这一片良苦用心只怕他也不会领情。”
  陈晟叹了口气道:“末将也明白,只求义之所在而已。”又对着贾诩抱拳道:“多谢大人成全,末将这就去请他离营。”便急忙转身离去。贾诩叹了口气,如陈晟所言,先帝也不愿加害此人,自己又如何能伤先帝之明?有了废帝刘协,再有一块不知真假的玉玺,也难怪曹彰要举兵南下。只是他竟能为外姓之人而弃自家基业,实在是让人心寒不已。那人看在陈晟的面上,可以暂不追究,这废帝刘协却再不能留下,明日一定要劝曹彰将其除去才是。
  陈晟辞别贾诩,出帐行了几步,便了军士阻拦。陈晟只好将求见吕容之意说出,不想吕容在军中竟然颇受曹彰重用,便有军士亲自将其送到日间那座营帐只外。等那军士离开,陈晟却又犹豫不前,自己将她身份向贾诩所明,明日再一禀报曹彰。就算曹彰仍不退兵,总还是自己坏了她的大计,只怕这一说出口之后,便翻脸成仇,老死不再往来。
  帐中尚有微弱烛光,她此刻还未休息,是在思量复仇大计,还是在对灯相思?自己白日的那最后一句话,可曾打动她的心?高平已经去了东吴发展,还有那张虎,臧艾二人,怎么就都愿意随着她胡来,不加劝谏?以后这几个兄弟相见,只怕也都不能在善颜相待了,陈晟心中默默叹息,上前喊道:“吕先生在么?陈晟求见。”
  就听里面吕容扮作男声道:“将军请进。”声音之中丝毫不见破绽,不由让陈晟感慨,吕容自小聪慧,若换作男儿身,还不定会闹出何等事来。
  陈晟又等了片刻,才掀帘入帐,入眼便是吕容入花笑颜,听她问道:“何事有劳将军深夜造访?”
  “我,”陈晟正不知如何措辞,就觉脚下一空,自己身子不由自主便往下掉。陈晟武艺却也精湛,一惊之下,反应奇快,一手护住头脸,一手便抓在陷坑边缘,口中喝问道:“容儿,你这是干嘛?”
  吕容走到陷坑旁边,手中却已多了一把宝剑,拿剑在陈晟头顶虚晃一下,道:“大哥,陷坑之中并无竹签,铁钉之物,你就在下面呆一会吧。若再不放手,我可便要刺伤你了。”
  陈晟知她说到便能做到,当下默叹一声,不知自己何处露出破绽,竟然让她先备好陷阱等候,而又或者本就要对付自己?便将五指松开,落在陷坑之内,这坑足有丈余深浅,陈晟抬眼看着蹲在上面的吕容,又问道:“你究竟又耍什么把戏?”
  吕容长长叹了口气,道:“大哥,今日我本不该见你,只是有年不见,想与大哥闲话几句,问问嫂子侄儿安康。也相信大哥不会出卖小妹,没有想到许久不见,大哥居然忘情寡义,全然不顾昔日情谊,来坏小妹大事。”
  陈晟闻言苦笑,道:“你是如何知晓我将你身份说出?”
  吕容微微一笑,道:“适才闻报,大哥直闯曹彰营帐,力劝其不可轻信于我。又得知贾文和饭后进大哥帐中交谈,小妹心想大哥深受曹操大恩,对贾诩也是敬重有加,会否就一时冲动,将我的身份一一道出?防人之心不可无啊,小妹也只好略作准备,命人在此设下陷坑恭候大驾。”
  陈晟接着她的话,道:“你也料定我会顾念你的性命,请求贾大人迟一日禀报君侯。自己好来前来通报于你,让你远走高飞。”
  “不错。”吕容又复笑道:“所以,小妹在陷坑之中,也未放一物,否则大哥现在能有这般好受?大哥武艺盖世,连高大哥也稍逊半筹,小妹可不是你的对手,委屈大哥了。”说完,又对帐外高声喊道:“来人。”
  陈晟见她稍微分心,便想要乘机而出,却又听她道:“将军最好安分些,吾这已经备下一瓶巨毒之药,稍一粘身,便全身腐烂。将军纵有天大本事,这当头泼下,想要躲开却也是千难万难。”陈晟闻言便不再作他想,心中却不住懊恼,自己的一言一行皆在她意料之中,难怪三番两次被她算计。
  此时帐中已进来几名家将,吕容乃命一人跃下坑中,用绳索缚住陈晟。陈晟受制于人,又心知她并无加害之意,便不作反抗,任由那家将捆绑。吕容将其佩剑取下,才笑道:“将军就在下面委屈一晚,明日再想办法送大哥出营。在下便不奉陪了。”对陈晟抱拳一揖,又复对那几名家将沉声道:“陈晟若有异动,格杀勿论。”言讫,径自出帐而去。
  最后一句“格杀勿论”让陈晟一颗心冰凉,自己尚且如此顾念她的性命,而她却能亲口下达这样的命令?自己堂堂男儿丈夫,却比那妇人更有妇人之仁。陈晟苦笑摇头,上面几名彪型大汉,严阵以等,自己想要突困而出,真是千难万难。只好既来之,则安之,看她明日如何来处置自己。想到此处,陈晟便盘腿坐下,刚一粘地,却猛然想起,贾诩已经知晓其身份,吕容如何能轻易放过?顿时额头冷汗如雨而下,跳起身来,喊道:“你们去把他给我叫回来。”一句话喊出,便见头顶几个沙袋一起落下,陷坑只容转身之余,陈晟躲避不及,便被一袋击中顶门,便觉一阵眩晕,只觉身体上越发沉重,片刻便没了知觉。
 
 
 
 
第十卷 第一百一十八章
 
  曹彰抬眼看着眼前皓首白须的老人,心中惊疑不定。那吕荣携玉玺来投,又向自己献上数策,要联络几处军马一起将曹丕的皇位夺取过来。自己虽然对他的身份有所怀疑,却万万不曾想到个中竟然有如此离奇怪异之事,竟会是温侯吕布之后。若当真如此,岂不是只为颠覆曹氏基业而来?至于拥保自己为帝云云,都是红口白牙信口胡言。只是贾诩的话可信么?莫不是因为知道自己现在身旁有此一谋士,便搜肠刮肚,从吕姓上面联想编造出这等谎言?
  贾诩看着曹彰脸色数变,却始终不发一言,既不派兵将其擒来审讯,也不使人请来对质。究竟心中是何打算?当下轻微咳嗽一声,便要再开口劝说。却听得外面军士禀道:“将军,吕先生求见。”
  两人闻言互望一眼,贾诩轻声问道:“老夫回避片刻?”曹彰点了点头,等贾诩隐身帐后,才道:“请进。”之后便见吕荣迈步而入,神色凝重,与平日悠闲恬雅大为不同,手中拿的也不是羽扇,而是一柄佩剑。莫非当真是身份被识破,便要来行刺自己?曹彰看着眼前文弱书生,心中不住冷笑,自己征战沙场多年,武艺可是相当自负的。
  曹彰等他上前行礼已毕,乃问道:“先生有何事夜间造访?”不想吕荣一句话,石破天惊般地说出,却只有短短四个字:“壶关失守。”
  曹彰一时间反倒忘却贾诩言语,冲口问道:“军报如何得来?”却又马上想起,自己乃三军主帅,尚且不知此事,他却是如何得晓?吕荣看着曹彰面色之中,多有不信,乃淡淡道:“魏主册封梁习靖北将军,并州刺使,加新亭侯。梁习举关而降,以迎曹休大军,又下令封锁关隘,不放一人过关,君侯若要得知确切军报,只怕还要等上三五日。吾知壶关紧要,早伏有死士在彼,此战报也是几人性命换来的。”
  曹彰原打算邀曹植一同南下广平,魏郡,策应自己东面。而且壶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故只派梁习万人把守。虽然梁习久在晋阳,跟随曹彰已有数载,向来以为心腹,可是却远不及郝昭,周毅二人忠义,此二人尚且对自己的军令阳奉阴违,梁习开关受降也就不足为奇。壶关乃并州东面门户,干系重大,若被曹休攻占,自己十万兵马北归无路,晋阳粮草不能送达,不出月余三军粮尽,便有累卵之危。
  吕荣见曹彰不发一言,只顾拿双眼死死看着案上地图,便又道:“君侯此刻若不能思得良策,何妨请帐后贾太尉一起出来商议一番,如何?”
  曹彰闻言抬眼看着吕荣,心中纳闷,正要开口询问他何以知晓。就听后面贾诩“哈哈”笑了几声,走出来道:“看来老夫与子云都低估先生了,子云现在何处?”
  吕荣淡淡笑道:“太尉大人过誉了,陈晟想要刺杀于吾,却失败而逃。太尉大人想必又是在此间劝君侯罢兵,如今壶关已为曹休所得,君侯欲退无路,大人以为该当如何?”
  贾诩淡淡道:“子云武艺超群,若真要刺杀于汝,又岂会失败?想必是念及故旧情谊,反中汝之奸计。”
  吕荣一脸疑惑,问道:“我与陈将军虽有数面之缘,不过相交甚浅,何来故旧一说?曹丕命汝二人前来,只怕一则凭陈晟之武力,刺杀军中要人,二则借太尉大人之威望,稳住君侯大军,乘机使人偷袭壶关。”说到此处,吕荣微微一叹,道:“可惜吾不能早些识破奸计,竟让尔等得逞。只是曹丕为得壶关,居然不顾老大人之性命,倒让人寒心。”
  “汝休要在此信口雌黄,挑拨离间。”贾诩怒叱道:“汝之身份老夫已经禀明君侯,汝想颠覆大魏基业,阴谋岂能得逞?壶关如何,战报未得,安能凭汝红口白牙,如此一说?”
  “哦?”吕荣擒下陈晟之后,便第一时间想要刺杀贾诩灭口,不想却已迟了一步,等她到达贾诩帐中,已经是人去帐空。心中知道是来向曹彰禀报,正无计可施之时,恰好有部下来报壶关失守,当下便打定主意来曹彰面前对质,只要自己咬牙不认,曹彰也断断不会全然听信贾诩之言。何况壶关失守,曹彰欲退无路,也只能一条道走到底。
  吕荣笑看着曹彰,问道:“不知太尉大人向君侯密告何事?以污吾之清白?”
  曹彰此刻哪里还有心思分辨这些?对于吕荣私下的能力,曹彰已是见识多次,别的不说,能将传国玉玺神不知,鬼不觉便弄到手中,便不是一般人能所为。如今他带来消息,壶关失守,也便十有八九不会作假。当下只是紧紧看着地图,一只手不住在案上敲击,听得吕荣问起,却并不回答,只是抬头看着贾诩道:“如今壶关失守,某十万大军被困上党,老大人可有良策教我?”
  贾诩听他如此一问,便知心中已然相信吕荣之言,自己的一番苦劝,又付之东流。却仍不死心,道:“君侯可先拿下此人,交与老夫解往洛阳,自引兵回晋阳。老夫必在陛下面前保奏其中原委,陛下深念兄弟之情,来时已言封王赐爵,决不吝惜。”
  如今战局不利,若真能让贾诩劝说曹丕释自己大军回晋阳,日后东山再起,也未尝不可?曹彰一念至此,又将双眼看向吕荣。吕荣微微笑道:“吾有两句话想问君侯,不知当问不当问?”等曹彰点头同意,便问道:“其一,即便无某向君侯献宝献计,君侯便当真老死晋阳终身不南下,甘愿在曹丕手下做臣子么?”
  “这,”凭心而论,曹彰自然不会。不等曹彰回答,吕荣又问道:“其二,君侯不兴兵南下,甘心在晋阳,但是曹丕能让君侯如愿么?树虽欲静,风却能止么?”
  不错,老大自继位之日起,便无时无刻不想着将自己与老三拔除。如今他让曹休带兵取下壶关,已占有优势,如何能听贾诩之言,便放自己回晋阳?曹彰顿时省悟,道:“先生所言甚是。”
  贾诩见曹彰这般说话,又复道:“君侯,此人居心叵测……”
  “吾是居心叵测,可是对君侯无害。”吕荣冷笑道:“大人倒是用心良苦,却让君侯失了壶关。”其实吕荣也知道壶关战局与贾诩殊无关联,全然是曹彰用人失当,只是贾诩适逢其会,自己不栽赃给他,却又给谁?
  果然曹彰闻言,眼中寒光一闪,冷冷瞪着贾诩道:“太尉果然是用心良苦。”
  贾诩急忙道:“君侯,老夫所言句句属实,此人真是温侯吕布之后,要来颠覆我大魏江山社稷,其……”
  不等贾诩说完,吕荣便哈哈一阵长笑,打断他说话,最后道:“吾着实佩服老大人急智,短短几个时辰,便能从吾之姓氏,编造这等弥天大谎。只是世间皆知,温侯当年白门楼损命,并无血脉留下,只有严氏夫人一女,许与袁术之子。大人若说吾是温侯之后,请问是哪位夫人所生?生于何时?”
  当年曹操破吕布之时,贾诩尚在张绣宛城,个中细节如何知晓?适才与陈晟说起,却并未详细询问,此刻贾诩才猛然想起,吕布有女许与袁家,却并无子嗣留下,此天下皆知之事,自己这样空口说出,如何能取信于人?
  吕荣看贾诩词穷,当下抱拳对曹彰道:“君侯,此人知吾受君侯重用,故以言语挑拨,望君侯明鉴。”
  “君侯。”贾诩虽然不知详情,却坚信陈晟不会说谎,自然能希望曹彰取信自己,便又要开口进言。
  “住口。”曹彰拍案起身,缓步走向二人中间,看看吕荣,又复看看贾诩。贾诩纵横天下数十载,向以诡计著称,能编造出这等谎言,也非难事。何况其事也太离奇怪异,曹彰心中本就几分不信,只是吕荣素来行事诡异,其心不测,也难保真假。平日又对自己缺少礼数,想到此处,曹彰猛然看向贾诩,缓缓问道:“大人是说此人专为挑动我兄弟争斗,颠覆大魏江山而来?”
  “正是。”贾诩听曹彰问起,急忙道:“老夫绝不敢欺骗君侯。”
  曹彰点了点头,又道:“此人既然如此用心,那以大人之见,平日应当如何对吾?”
  “这,”贾诩不知曹彰心中所想,只好答道:“自然是逢迎君侯心意,以望获取君侯信任。”此言一出,曹彰便哈哈大笑,吕荣在一旁也暗自窃喜。贾诩却也急智,猛然省悟道:“或者此人城府太深,故意不十分逢迎君侯,也未可知。”
  曹彰微微摇头,道:“以太尉大人城府之深,尚且不能想到,他又如何能做到?时辰不早了,还请大人回帐中休息,不过壶关失守,战事将起,这一路便不平安,明日就不送大人回洛阳了。”
  “君侯。”贾诩怎能让曹彰软禁在此?当下急忙要开口分辨。曹彰却不给他说话的机会,粗暴地打断他的说话,对着帐外喊道:“来人,送太尉大人回帐。”言罢,便有几名全身甲胄的侍卫应声而入。
  贾诩看着身旁的彪型大汉,忽然指着曹彰面门骂道:“逆子,先帝基业便要毁在你这等逆自手中。”
  “拖下去。”曹彰勃然作色,让侍卫将贾诩架出帐外。等贾诩叫骂之声远去,吕荣才对着满面怒容的曹彰道:“君侯且勿忧心,曹休虽占得壶关,吾未必就败。”
  曹彰斜眼看着吕荣,问道:“莫非先生已有良策在胸?”
  “如今壶关失守,我军南下河内不得。君侯不妨急召周,郝二位将军回军固守上党。君侯来日亲提一军去夺壶关。”吕荣上前几步,指着案上地图,道:“吾亲自前往冀州城劝说临菑侯出兵广平,截断曹休后路,谅此一座孤城,如何能挡君侯与临菑侯爷两路大军?”
  曹彰冷眼看着吕荣,“嘿嘿”冷笑道:“先生好谋略啊。”
  吕荣听他语气怪异,不由问道:“君侯不满此议?”
  曹彰道:“子建若肯出兵,壶关便不会失守。先生如何能劝动?莫不是先生以某被困上党,便在谋取脱身之策?某虽不信贾诩之言,却也不敢轻信先生的诚意。”
  吕荣淡淡一笑,道:“君侯所虑甚是。那君侯可另有适当人选前往冀州?”
  曹彰顿时为之语塞,自己身边诸将,冲锋陷阵,斩将夺旗或可匹世无敌,若作说客,却恐怕难以胜任。只是吕荣现在提出离开上党,难免让人心疑,自己对他底细不清,而他在军中多日,对上党军情已了解颇多,要是像粱习一般转而投向老大,那自己这十万大军可就真的永无翻身之日。
  吕荣见曹彰默然不语,又复道:“君侯可想吾来历如何?”
  曹彰颇为疑惑,问道:“先生愿意告知?”
  吕荣笑道:“今日贾诩如此诬陷于我,若不将来历说出,怎能宽君侯之心?”当下从怀中拿出一封书信,递与曹彰道:“君侯请过目。”
  曹彰结果一看,封面上正是写着自己官爵名讳,心中越发起疑,急忙拿出信件打开,不看内容,便先看向最后署名,却不由大吃一惊,匆匆将书信看完。又转眼看着吕荣,上下不住打量,良久才缓缓道:“某如何知道此信是真是假?”
  吕荣伸手指着末尾印章,道:“这金印能作假么?”
  曹彰将书信还与吕荣,负手在帐中不住来回走动,许久才又问道:“有了此信,你说老三会出兵么?”
  吕荣答道:“临菑侯所惧者,不过曹丕坐拥数十万大军,实力悬殊。如今再仔细一算,两位候爷势力已与曹丕相差无几,何况临菑侯饱读诗书,唇亡齿寒的道理总该明白。若是君侯失败,他也必定不保。两厢权衡,多半便会出兵。”
  曹彰居中坐下,拿笔在地图上圈点片刻,抬头道:“好,那明日就有劳先生往冀州走一遭。”看着吕荣领命告辞而去,曹彰又复看着地图,口中喃喃道:“这便是他说的奇兵么?却也当真奇得紧。”
 
 
 
 
第十卷 第一百一十九章
 
  冀州城内临菑侯府,曹植看着魏主发来的诏书,怔怔出神,脸上一改往日饮酒作赋之潇洒,更多的却是愁苦。房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曹植神色一喜,起身问道:“是德祖么?”话音未落,杨修已经快步入内,上前行礼,道:“属下拜见候爷。”
  “不必多礼。”曹植急切问道:“南边战况如何?壶关梁习怎样?”杨修看着曹植殷切的神色,微微叹息一声,摇了摇头。曹植见状颓然坐下,半响才缓缓道:“你照直说吧。”
  “陛下诏书给侯爷之际,派太尉贾诩出使上党,私下却密令曹休引兵偷袭壶关。”杨修说到此处,勃然道:“可恨梁习这斯,被陛下许以并州刺使,新亭侯,便开关纳降。现在曹子烈已经兵进壶关,切断上党,晋阳之联系。越骑将军大军被困上党。”
  “完了,完了。”曹植喃喃道:“吾早提醒老二,梁习此人不堪大用,他却不听,如今壶关失守,并州被截成两段,老二只怕是凶多吉少。”
  杨修见曹植如此神色,心中又默默摇头,劝道:“事已至此,侯爷应当及早思量救应之策才是。”
  “救应之策?”曹植轻笑一声,道:“冀州城兵马不足五万,如何能救援他?这诏书上说的明白,曹子丹督青徐之众,不日即至。吾奉旨北取幽州,现在尚未兴兵,只怕也要获罪牵连。”
  “侯爷。”杨修提高音量,道:“事情尚未到不可挽救之时,侯爷若能放手一博,未必就输。”
  “哦?”曹植抬眼看着杨修,问道:“德祖有何妙计?”
  杨修郎声答道:“曹子丹持兵符往徐州调兵,臧宣高却染病在床,只令其子带数千嬴弱之兵从征,又不与粮草。如此青徐之兵尚在河南,不曾渡河,候爷何不趁此机会,举兵南下,取广平,魏郡,断壶关与别地联系,谅此孤城一座,如何能挡侯爷与越骑将军大军?此关若克,侯爷与越骑将军分兵南下,取邺城,朝歌,再会师河内。不等各方勤王之兵,先取了洛阳,传檄天下,大事可定。”
  曹植摇了摇头,道:“这不就是日前所献之计么?当时老二,胜负未定,吾便不愿出兵。如今他已经败了,吾如何还去淌这滩浑水?”
  杨修急切道:“当日就是侯爷不听属下之计,若侯爷能在越骑将军南下之际,一同出兵先去取广平等地,让并州无东顾之忧。河内无险可守,只怕现在越骑将军的燕代精骑,已经直迫洛阳。”
  曹植看了杨修一眼,淡淡道:“你是怨吾当日不曾听你之计,以至现在老二落败么?”
  杨修心中虽然便是如此想法,却如何敢说出来?当下抱拳道:“属下不敢,只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若等曹子丹调齐军马而来,则败局定矣。”
  曹植叹息道:“非吾不知德祖之计,只是一旦出兵,吾便与老二系于一线,稍有不当,便是灭顶之祸。如今老大坐拥基业,带甲数十万,张辽,徐晃,诸曹等宿将都还在世,胜之不易啊。”
  “成者王侯,败者寇。”杨修又道:“成大事岂能不行险着?”
  曹植微微一笑,道:“吾现在不也是侯爷么?何苦再去行险争斗?”
  “侯爷。”杨修见曹植如此说话,心中着恼,乃道:“当初若非陛下陷害,引侯爷饮酒大醉,以至不能带兵出战,失宠于先帝,这大魏基业落于谁手,尚不可知。侯爷不是也一直想要夺回应该属于您的东西么?”
  “当初父王在世,吾自然还想再次获宠。可是如今大势已定,唉。”曹植长长叹息一声,道:“就由他去吧。”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