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应该读点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改变人生路

_3 文成蹊(现代)
  5遇事冷静
排除外界干扰和暗示,稳定情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仔细分析,也有助于培养果断的意志。
  6相信感觉
如果拿不定主意,就跟着第六感觉走,不管对或错,成功或失败都不用后悔,至少你曾经努力过!
  7充满自信
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人是不会犹豫不决的。克服犹豫不决的最好办法是肯定自己的能力,坚信自己什么都能干。
要想把握生命中的幸福,把握住每一次成功的机会,要该决定时就决定,凡事要当断则断,心动不如行动。
  
   〖KH-5〗
  1.犹豫不决,后患无穷;
2.培养自己性格中果断独立的良好品质;
3.相信自己的判断,果断出击,即使错了也不后悔。
  自我知觉:适如果你主动吃橘子时,旁边有人问你是否喜欢橘子,这时候,你会想,既然没有外力强制,是你自己主动吃橘子的,那就应该是喜欢橘子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我知觉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心理行为因素决定的,情绪和行为的产生,依赖于个体对环境情况所做的评价,而这种评价又受个人的信念、假设观念等认知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也就是说,一个人对自己内部状态的了解,也像别人对你的了解一样,都是通过你的外显行为来得出相关的结论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人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常常迷失在自我当中。
  合的才是最好的
自我知觉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是我们进行自我评价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因为真正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可以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是你很喜欢的工作,但是你却无论如何都无法将其做得很出色。你喜欢画画,但是却成不了画师,你想当歌星,但是却五音不全,你不管这些,因为很多人说只要对某事有兴趣,就一定能成功。但是,事实上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兴趣是做成事的一个因素,但做成事的关键因素却并不在此,而是在于适合与不适合。
爱因斯坦曾收到以色列当局的一封信,信中恳请他去就任以色列总统。爱因斯坦是犹太人,如果他能当上犹太国家的总统,这在大多数人看来,的确是件大好事。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爱因斯坦竟然拒绝了。他说:“我的一生都是在同客观物质打交道,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以及公正地对待别人。因此,本人不适合如此高官重任。”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说真正聪明智慧的人,应该既能正确认识别人,也能正确认识自己。爱因斯坦能不能正确认识别人我们不可得知,但是我们却可以明确他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在人人觊觎的国家总统地位面前,他丝毫不为所动,原因就是他明确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事情。这也给我们当今的年轻人在规划自己的人生方面带来了启示。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年轻人都面临着就业的压力。正是由于这种压力,使得不少年轻人在择业时变得迷茫,甚至有些“饥不择食”,想赶紧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殊不知,这种只为糊口的择业方式,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而要想在某一领域有一番作为,就必须得看这个领域是否适合自身的特点,这时,问题就出现了,你是否了解自己的优劣长短?如果不了解,通常情况下就会碰壁,而了解了,就比较容易发挥自身的优势,成就自己的人生。 索尔格纳夫说:“每一个人不要做他想做的,或者应该做的,而要做他能做得最好的。拿不到元帅杖,就拿枪;没有枪,就拿铁铲。如果拿铁铲拿出的名堂比拿元帅杖要强千百倍,那么拿铁铲又何妨?”能做得最好的就是最擅长的,不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工作是愚蠢的,就相当于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竞争,结果必然是失败。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如果能够看清自己的长处,对其进行重点经营,则必定会给你的人生增值;相反,如果你分不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或者误将不足当成长处去经营,则必定会使你的人生贬值。
马克·吐温曾有过经商的经历。第一次他从事打字机的投资,结果因受人欺骗而赔了19万美元;第二次他办出版公司,结果又因为不懂经营而赔了近10万美元。这两次经商失败后,马克·吐温不仅把自己多年呕心沥血换来的稿费赔了个精光,还欠了一屁股债。马克·吐温的妻子奥莉姬已经看出丈夫不是经商的材料,不过丈夫的文学天赋实在无人能及,于是她就劝马克·吐温放弃经商的道路,重新振作精神,走创作之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马克·吐温最终认为自己应该当一名作家,于是他很快摆脱了失败的痛苦,从而迎来他在文学创作上的辉煌。
正如富兰克林所说:“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在人生的坐标上,如果你站错了位置,在你不擅长的领域里谋生,当然会异常艰难。接二连三的失败可能会使你的意志逐渐消沉,从而永远卑微地生活下去。
说到这里,不由得使我们想起中国古代那位“问君能有几多愁”的词人李煜,之所以说他是词人,是因为他更加适合写词,更加适合做一个文人,而不适合去统治一个国家。李煜的词可谓登峰造极,但是他的国家却在他的手中走向灭亡,他也因此成为阶下囚,每天依旧用文字抒写他的家国情愁。我们说,倘若不让他去统治国家,就让他尽情地挥毫泼墨,或许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会更高一级,他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词人,而他却并未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去做了他并不擅长的国君,结果历史上便多了一个亡国之君。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好好审视一下自身,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更要明确自己的优劣长短,尽量做到扬长避短。如果你放着自己擅长的一面不去发挥,而去挑战并不擅长的领域,你可能就会像李后主那样整日生活在国家沦陷、妻子改嫁、自身被俘的悲情中。因此,只有从事擅长的领域,你才能开创一片崭新的天地。
  
   〖KH-5〗
  1.对自己有一个正确清醒的认识;
2.对自己的需求不明确的人永远都不会成功;
  3.知道自己的需要以后,把它们写下来。
  重复定律:持之以恒才能成功
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着一个“三人成虎”的故事:魏国大夫庞恭和魏国太子即将一起作为人质被送往赵国。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如果有一个人对您说,他看见闹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只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信。”庞恭又说:“如果是两个人对您说这样的话呢?”魏王说:“也不信。”庞恭又说:“如果先后有三个人都说他们亲眼看见了闹市中的老虎,您是否依然不相信呢?”魏王笑着说:“既然这么多人都说看见了老虎,那就肯定是有这种事了,所以我不能不信。”这就是心理学中的重复定律。
重复定律也称为实践定律,是指任何的思维和行为,只要你不断地重复就会得到不断地加强。在你的潜意识当中,只要你能够不断地重复一些人、事、物,它们都会在潜意识里变成事实。
人的心理倾向于关注那些新鲜的、刺激的事物,不喜欢做重复单调的事情。但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件事情的成功都需要依靠重复操作来谋求突破,也就是说,那些心理上拥有忍耐力,能够在一次次重复操作中认真积累的人,他的人生更容易获得高于他人的成就。
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要在一座大型体育馆里作演说。
  演说那天,体育馆里座无虚席,人们在热切而焦急地等待着奥本·海默做精彩的演讲。终于,大幕徐徐拉开,人们看到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了能够吊起这个铁球,舞台上还搭起了高大的铁架。奥本·海默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从后台走了出来,然后站在铁架的一边。
人们有些惊奇地望着他,不知道他会有什么样的举动。
这时候上来两位工作人员,他们抬着一个大铁锤,放在奥本·海默面前。主持人对观众开口说话了:“现在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于是好多年轻人跃跃欲试,一阵骚动后,已有两名动作快的跑到了舞台上。
奥本·海默这时才开口说话,他对那两名台上的观众讲明规则,然后请他们用这个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
其中一个年轻人迫不及待地拿起铁锤,拉开架势,抡起大锤,拼尽全力向吊着的铁球砸去,结果一声震耳的响声过后,球却纹丝不动。于是他又用大铁锤接二连三地砸向铁球,很快就筋疲力尽、气喘吁吁了。这时候,另一个人也不示弱,他从那个筋疲力尽的人手中接过大铁锤也把铁球打得叮当作响,可是铁球始终纹丝不动。
台下的呐喊声逐渐消失,所有的观众好像都已经认定锤击是没用的,就等着奥本·海默出来作出什么解释。会场恢复了平静,只见奥本·海默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锤,然后认真地,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不停地,有节奏地敲击。
  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会场早已经开始骚动,观众以各种声音和动作来发泄着他们的不满。而台上的奥本·海默却仍然在一小锤一小锤地敲击着,他似乎根本就没有听见人们在喊叫什么。台下的观众开始愤然离去。
大概在奥本·海默进行到40分钟左右的时候,突然听到坐在前面的一个人尖叫道:“球动了!”会场顿时鸦雀无声,人们都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只见那个铁球真的开始以很小的摆度动了起来,不仔细看便很难察觉。奥本·海默也没有任何反应,而是继续一小锤一小锤地敲着。最后,球在他一锤一锤地敲打中越荡越高,并拉动着那个铁架子哐哐作响,巨大威力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受到强烈的震撼。终于,响彻云霄的掌声在体育馆内爆发,在掌声中,奥本·海默转过身来,慢慢地把那把小锤揣进兜里。
人们开始安静下来。奥本·海默开始了人们期待已久的精彩演说,这演说只有一句话:“在成功的道路上,如果你没有耐心做到不断重复这个简单的动作,那么,你就只好去用一生面对失败。”
重复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忍耐的过程。不经过这种历练,你不可能让自己实现蜕变。而在这一过程中,你的心是否能够情愿地接受这种重复,积极地面对它,也就决定了你最后取得的成绩。
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动物只有两种,一种是苍鹰,一种是蜗牛。苍鹰之所以能够到达是因为它们拥有傲人的翅膀;而慢吞吞的蜗牛能够爬上去就是认准了自己的方向,一直在为这个方向专注和坚持,不为道路上的小风景停留下来,它们要的就是最高的位置,看到最好的风景。
对人类而言,能够于众生中脱颖而出实属少数,这些人中,一种是资质优越、天资聪慧,这样的人是少之又少;另外一种人就是蜗牛一样的人物了,早早就知道自己是常人,却仍然立下鸿鹄之志,凭借后天的坚韧和努力,同样作出常人难以想象的成就。
现实生活中,很多年轻人总想找到一蹴而就的成功之路,殊不知,那些一锤子敲过去,却不见效果的人,在他们放弃的同时,一些看似弱势的人则在一次次重复敲击着自己的目标。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实现了量到质的飞跃,也使得你对这个事物看得更加透彻,把握得更加准确。
很多时候,人的失败不是因为实力不够,机遇不好,而是因为不肯在重复中积累、等待突破的到来,在一次次放弃和遗漏的过程中,人生草草地画上了一个句点。
心理驿站
  1.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成功的捷径就是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2.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件事情的成功都需要依靠重复操作来谋求突破;
3.在成功的道路上,如果你不能持之以恒,那么,你就只好去面对失败。
所谓的苦难,是当你把它视为苦难的时候,它就是苦难,不折不扣的苦难,让你痛苦,让你消沉。但如果你换一个角度,把苦难当做一种经历,一种过程,一种感受,一种体验的时候,苦难就变成了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财富。苦难,对于弱者,它是痛苦,是不幸,是毁灭,而苦难对于强者,却是熔炉,能把你百炼成钢。
〖BT3+1〗把苦难踩在脚下
艰难困苦,挫折打击,伤残失恋,都不足以打垮一个人,只有你认输了,你胆怯了,你放弃了,你才会被自己打垮。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正是因为有了苦难,人们才拥有了战胜苦难的勇气。面对苦难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直视它,勇敢地面对它,只有这样,它在你的面前才会望而却步。
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要救出驴子,几个小时过去了,也没把驴子救出来。最后,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已经老了,不值得大费周折把它救出来,但是不管如何这口井是一定要填起来的。于是农夫就找来邻居帮忙,想着一起将井里的驴子埋了,以免除驴子的痛苦。于是,大伙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井里。
当这头驴子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时,一下子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不久驴子开始安静下来了,大家好奇地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情形令他们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到驴子的背部时,它将泥土抖落一旁,然后站到泥土堆上面。
就这样,驴子一步一步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的惊讶中快步跑开了。
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就是落到你身上的“泥沙”,你可以把它们当做埋葬自己的黄土,也可以把它们当做可以抬高自己的地基。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当苦难降临到我们身上的时候,事实我们已经无法改变。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接下来的生活,学会尽快解脱,不要整天沉浸在悲痛之中。情绪影响行为,把握住自己的情绪,就能找到幸福的感觉。保持平衡的心态,用平和的心态处事,你就能做最快乐的自己。
对于那些心底不甘平庸的人来说,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双翅膀。意志就是力量,哪里有意志存在,哪里就会有出路。人的意志如果坚强,就可以发挥出一种超越自然的力量。一个人能拥有坚定的信念并不难,难的是一直保持这种信念,并将它与自己的行动结合在一起。
在美国历任的总统中,有一位格外受到人们的尊重,他就是布朗·德拉诺·罗斯福,美国第32任总统。就在参选前,罗斯福被诊断患上了“腿部麻痹症”。医生对他说:“你可能会丧失行走的能力。”罗斯福并没有被医生的话吓倒,反而笑呵呵地对医生说:“我还要走路,而且我还要走进白宫。”这种坚定的自信,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而事实也证明,他不但走进了白宫,而且,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连任四届的伟大的总统。
席勒说:“任何一个苦难与问题的背后,都有一个更大的祝福!”自信的人往往会积极地暗示自己,勇于展现自己。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很多苦难。倘若信心不足,则会使悲观畏惧之心油然而生,但是,一味摇头叹息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战胜苦难的唯一办法就是自信、果敢地去面对它,迎击它,从而战胜它,你就会在整个过程中变得更加成熟。
  1.信心是战胜不幸遭遇的法宝;
2.在不幸面前,一定要发挥人性的优势战胜不幸带来的影响;
3.任何一个苦难与问题的背后,都有一个更大的祝福! 一个人的一生到底会遇到多少挫折,我们无法得到精确的数字,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人生路上的风雨坎坷、酷暑严寒,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困难是层出不穷的。战胜了旧的,新的更大的困难又会冒出来。这就是挫折必然定律。
  不向噩运低头
挫折是必然的,但是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因为它具有必然性,所以我们在遇到它时就不必怨天尤人了。但是因为它不具备不可战胜性,所以我们就不必畏惧,而要迎头赶上、直面挫折,把生活中的每一个苦难和挫折都看做是上天考验我们的一次机会,不要惊慌,也不必难过,只要心中能具有不怕输的勇气,对自己说:“我能行!”那么,你就一定能够站起来,笑到最后,你也将笑得最美。
2008年8月,第29届北京奥运会震撼和轰动了全世界,让参赛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运动员都赞叹不止。然而,更能震撼人心、感动人心的却是接下来的残奥会。虽然,那些残疾人运动员取得的成绩并不太好,虽然他们某些动作不是很优美、很协调。但是,他们那种与苦难抗争,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任何一个健全的人,都是一次强烈的心灵震撼。
38岁的黄文涛是此次残奥会的执旗手之一,他生下来就双目失明,从小上盲校,离开父母的怀抱,养成了自己照顾自己的习惯,懂得了自立、自信、自尊、自强。1985年,黄文涛加入盲童学校田径队,开始了他的体育生涯,主攻项目是短跑和跳远。
残疾人搞体育运动要付出高于常人的代价。在一次训练中,助跑器的铁钉斜伸出来,如果是正常人,可以很轻易地看出来,但他却什么也看不见,一脚踏上去,一股钻心的疼痛从脚底下传来,他一下子昏了过去。后来才知道,铁钉穿过了跑鞋底和他的脚掌,又从鞋表面伸了出来。教练员的示范动作,他看不清,只能盲人摸象似的一步步分解、揣摩,一遍遍练习。因为没有视力,经常发生碰撞流血事件。
1992年,黄文涛参加了巴塞罗那残奥会。沉着冷静的他超水平发挥,以3厘米的优势打败了西班牙的胡安,赢得了跳远比赛的冠军。在2000年悉尼残奥会上,以14.16米的成绩,夺得了男子三级跳远F12级的金牌,并打破了残奥会纪录。
如果黄文涛对自己悲观失望,如果踩到钉子后他向命运认输,放弃追求,如果在挫折、失败面前意志涣散,他很快就会并永远地沉沦下去,命运就会把他踩在脚下。只有摔倒后再爬起,失败后再坚持,不停地努力,困难才会怕你,挫折、噩运也才会向你低头。
在人生的追求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噩运。但是,只要你足够坚强,你的意志力就能够战胜挫折。正如一位名人所说:“伟大的意志力造就伟大的人物,人生中的挫折也好,磨难也罢,它们更多的是伤害一个人的肉体,只要你的心灵选择坚强,就会勇敢地去挑战困难。”
我们的心是世界上最坚韧的东西,痛苦和磨难可以摧垮一个人的身体,却摧不垮心灵,只要心灵不垮,我们总会重新站起来。
人的心里隐藏着巨大的能量,拥有坚定信心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是遇到什么挫折和疾苦,都是能战胜它们。人生之光荣,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始终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
挫折的必然性并不是坏事,因为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才会使我们意识到需要进一步提高。如果没有遇到挫折,则我们将会停步不前。一位名人说:“成功的次数比失败要多一次。”是的,成功、失败只是跌倒爬起的不断更迭而已,而最后一次,如果能爬起来,那就是成功了。
  
  
  1.不服从命运的安排,就能够自己安排命运;
2.苦难,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一笔财富;
3.灾难面前的不放弃,会让灾难变得渺小。 一个饥肠辘辘的人在吃第一个面包的时候会感觉香甜无比,吃第二个的时候会感觉很满足,吃第三个的时候就会感觉饱胀,如果这时继续吃第四个、第五个,那就成了负担,最初的快乐荡然无存。人们从获得的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和幸福感,会随着所获得的物品的增多而减少,这就是著名的幸福递减定律。
  知足才能常乐
知足,是一种平和的境界,常乐,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生活在尘世,或许没有什么事情能让人知足常乐,在浮华世界,已经很少有人愿意体会知足者常乐的意境。
人都是有贪欲的,想要的东西越得不到就越想得到,千方百计才得到了就会觉得很高兴,但是得到的多了就会变成负担了。当现有的一切都不能满足的时候,就会往更高的需求进发了,否则,就会觉得生活无趣。
世界上本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知足了,就可以让自己活得更加轻松,知足了,就可以给他人少添很多的麻烦。
一个天使送信的时候在人间睡着了。醒来后,她发现自己的翅膀被偷走了。没有翅膀的天使,能力比普通人还要小。又冷又饿的天使得到了一个牧羊人的帮助。用牧羊人家里的羊毛织了一对翅膀飞走了。
几天后,天使前来答谢牧羊人,问他想要什么。
牧羊人说:“让我增加100只羊吧!”
羊群增加了100只,牧羊人比过去更累了。他找到天使,请她把羊变回去,为自己盖一所大房子。牧羊人在大房子里住着,发现到处是灰尘,打扫不过来。于是他又用房子换了一匹马,牧羊人骑在马背上,但不知要到什么地方去,又把马还给了天使。
天使问:“你还想要什么?”
牧羊人回答:“什么也不要了。”
天使说:“人类都有很多愿望,你没有吗?”
牧羊人回答:“愿望实现之后,我才知道,我不需要这些东西,它成了我的累赘。”
天使说:“那么,我送你一样无价之宝吧!就是性格。你想有什么样的性格?”
牧羊人说:“我已经有了这样的性格,那就是知足。”
知足是一件无价之宝,可是我们往往不看重这件宝物,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对它不屑一顾,结果呢!我们总是被无休止的欲望缠绕在身,搞得身与名俱灭。
对于幸福,每个人都有自我的一个标准,一个在茫茫无际的沙漠中徒步孤行、饥饿难耐的人意外地找到一片满是泉眼和挂满果枝的绿洲,对于那个人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幸福。而生活在物质条件丰富的环境中,那“绿洲”之福就显得微弱至极。
幸福递减定律告诉我们,人们如果正处于较差的状态下,那么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都可能让他们兴奋不已;而当这些人所处的环境渐渐变得优越时,他们的要求、观念、欲望等都会发生变化,人处的环境越好,需求、欲望就会越高。
其实,幸福之所以打了折扣,并不是幸福真的减少了,而是因为个人内心起了变化。所以,当你感觉不到幸福时,你依然是被幸福包围着的,但要警醒不要让你的感官味蕾失去对幸福的敏感。
一个国王带领军队去打仗,结果全军覆没,国王侥幸逃了出来,但是他却又在荒郊野外迷路了。整整两天时间粒米未食、滴水未进。就在他走投无路时,碰到了一位老人。老人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个用玉米面和干白菜做的菜团子。饥寒交迫的国王三两口就把菜团子吃光了,他感觉自己在王宫的时候都没有吃到过这样的美味。他问老人这种美味的食物叫什么名字。老人告诉他这叫“饥饿”。
后来,国王回到了王宫,突然又回忆起老人给他吃的叫做“饥饿”的美食,于是命宫廷的厨师们给他做来吃,结果,厨师们费尽周折地做了一次又一次,却总也无法满足国王的要求。
不难看出个中缘由。菜团子还是当时的菜团子,只不过现在它已经不能叫“饥饿”了。回到王宫的国王每天吃的是山珍海味,喝的是玉液琼浆,饱食终日的他没有饥肠辘辘的感觉了,那种“饥饿”的美味当然也不复存在了。
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礼物,如果你要抱怨食物滋味不足,那就想想那些食不果腹的人吧!如果你想抱怨婚姻伴侣不尽如人意,那就想想那些还在为没有结束单身生活而向上帝祷告的人吧!如果你想抱怨生活不公,那就想想那些早已仙逝的人吧!如果你想抱怨孩子太过淘气,那就想想那些渴求骨肉却不能生育的人吧!如果你想因房子没人清洁打扫而发牢骚,那就想想那些露宿街头的人吧!如果你因工作疲惫而厌烦,那就想想那些失业的人、残疾人以及那些梦想着和你有同样工作的人吧!
幸福是需要提醒的,人们常常不知道幸福就在身边,真的得到了,幸福感就失去了。要想一直过得幸福,就要学会感受幸福,不要让我们的感官麻痹了,失去对幸福的敏感。经常思索幸福的意义,寻找幸福,记住幸福。
心理驿站
  
  1.幸福是需要用心去感受的;
2.珍惜自己拥有的,知足才能幸福;
3.知足并非不思进取,但需远离欲望的烦恼。
  感恩心理:怀着感恩生活
在这个社会,有很多人在为我们付出,替我们着想。如果不知道学着感恩地生活,那我们就无法得到更多我们想要的东西。多说一声“谢谢”,常怀一份感激,人们就会更加乐意与你亲近,人生也会因此而更加美好。人应该懂得感恩,应该懂得珍惜你所得到的一切。与其追求我们想要的东西,不如感恩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感恩的心和惜福的心正是一个人快乐的源泉。 古罗马的神话传说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古罗马众神决定举办一个巨大的欢迎会,会上将会邀请所有的美德神参加。真、善、美、诚以及大小美德神都应邀参加,他们和谐相处,友好地谈论着,玩得很痛快。
但是主神朱庇特却发现,有两位客人互相回避,不肯接近。于是向信使神库瑞讲述了这一情况,要他去看一下究竟是怎么回事,信使神立刻将这两位客人叫到一起,并给他们介绍起来。
“你们两个好像以前从没有见过面吧?”信使神问道。
“没有,从来没有。”一位客人说,“我叫慷慨。”
“久仰,久仰!”另一位客人说,“我叫感恩。”
正如神话所说,生活中的慷慨行为往往难以得到真诚的感恩。
我们每个人都在依赖着他人的奉献来生活,只是我们往往会忽视这一点,不知道怀抱感恩地生活,而这种人不管穷富,他的灵魂一定是贫乏的。生活中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因为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坦然地面对人生中的磨难,也才能够顺利地通过生活中一个个的陷阱,直至达到成功的彼岸。
我们每个人的存在都是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一个奇迹,不必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表示你的感谢,某个时候,只要你稍微驻足,看着周围的风景,你就会感谢天地给予了我们阳光、空气、水和粮食,如果没有这些,我们将无法生存;感谢我们的父母,在赋予我们生命的同时,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抚育成人,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我们的今天;还有我们的老师,他们用心血,换来我们的长大成熟,没有他们,我们早被人生的泥泞困住,还有我们的朋友,我们的爱人……
一位女士向人们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我的儿子一周岁的时候被确诊为“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我最初的反应是得到了安慰——我终于理解了他的行为举止。不过,紧接着,我就陷入了悲伤、恐惧和气恼中。我感到很难过,为儿子,也为我自己。跟其他与我有相同处境的人一样,我不禁也问上帝:“为什么是我?”
上帝的眷顾,使我如今可以把心思放在感恩上。我相信,因为上帝相信我会把我最好的一切给我的儿子,才选择我来抚育他。上帝将教我如何去爱、去理解儿子。我因有我的儿子而感激上帝,感谢他选我做我儿子的母亲。
感恩的心在日常生活中怎么能帮助我们这些为人母的人呢?对家人所做的事情表示关注和感谢,由此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可想而知。在表达感恩时,你显示了你的爱心和感激。这种感受贯穿于人们生活的每一天。作为母亲,有时会觉得得不到别人的感激——的确,母亲通常都是最后一个被感谢的人。传授感恩的一种方法就是以身作则。即使某些天当你的孩子或丈夫接连地做错每件事,也要找理由感谢他们。要不惜花费时间去寻找美好事物。想想你的家人所做的值得你表达感谢的事儿。你可以对丈夫说:“谢谢你为我们这个家不辞劳苦地工作。”或者对你的孩子说:“我很欣赏你的幽默——笑一笑感觉不错。”表达你的感激有助于家人理解被感激的心情。若他们仍旧不能理解,就把你未被感激的心情告知他们。你也可以让他们知道,在你得到他们的感激时你的感受。
当你需要协同合作时,感激之情是一股惊人的动力。在得到两岁儿子的帮助时,我常热烈地称赞他。我要让他知道他是我的一个重要助手。他向我表达了感激,我知道是我在教他学会感激。前几天,我带回家一束五颜六色的玫瑰花。连续五天,他几乎每天至少要向我道一两声谢。
讲述这一切的时候,这位女士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她的家庭生活因为懂得感恩而变得有声有色。
我们有时很忙,再加上家庭生活本来就有些烦琐,这使得多数人忘记了感恩。倘若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主动去做他们分内之事,那么家庭成员之间就不至于因家务杂事而产生怨恨与分歧。
有人说:“我们关心的远比我们知道的少,我们知道的远比我们所爱的少,我们所爱的远比我们所能爱的少,就这一点来看我们表现得远比真正的我们少。”生活中的你我不是不懂得感恩,而是我们可能会认为对于自己的家人没有必要去感恩,家人为自己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应该的,因此,我们接受得心安理得,但是如果是外人为我们做了一些什么事情,我们往往会记挂在心。这显然是个误区。感恩的心,不止停留在对帮助过你的人身上,还应施与父母、伴侣、兄弟姐妹、朋友、子女身上。
生活安稳时,表达感激很容易。生活困窘时,表达感激更富于挑战性。经济困难,长期的病痛折磨,亲人离世和夫妻不和都会使你陷入困境,令人心烦。虽然痛苦难以避免,但如何看待痛苦却是可以选择的。正面、感恩地看待痛苦使我们更为坚强、贤明,更加热爱今天。
曾有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研讨会,议题是“人类产生的多级能量”。与会者将能量分为七个不同的级别。第一级能量是依据冷漠的情感和富有牺牲精神的思想而定义的;处于第二级别的人有激愤的情感和斗争的思想。能量等级越高的人,他的情感和思想也就越活跃。在第七个级别中,人可以体验到无条件的爱和无责难的思想。唯有上帝才能在第七级释放能量。人类的平均能量级为2.5。要想获得安宁与喜悦,个人的能量必须提升到5~6级。
那么我们该怎样提升自己的能量级,开启愉悦的心门呢?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培养感恩的态度。用感恩的眼神看待每个人。倾听爱你之人和你所爱之人的内心。每天说些感谢的话。感谢生命带给你的教训与祝福。
你经历的情感和怀有的感恩越多,你就会更深刻地认识到你收获的珍贵,你将会始终对生活充满希望,始终对这个世界充满热情,你的人生观也将会在生命的进程中不断地完善,你的家庭生活也会其乐融融。
  
  
  1.我们给予别人的感激,远比我们得到的少;
2.给别人一份感激,自己收获一份幸福;
3.怀着感恩生活,世界才会更美好。
  杜利奥定律:拥抱热情,拥有快乐
在心理学上,充满热情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健康的心态,容易培养一种积极的正面情绪。在这种心态下,人们往往充满乐观和朝气,做起事来也更有劲头。美国心理学家、作家杜利奥说道:没有什么比失去热情更使人觉得垂垂老矣。如果精神状态不佳,一切都将处于不佳状态。这就是杜利奥定律。
在人生旅途中,有一些事实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热情的心理作用,让自己敞开心扉,找到一片绿洲。
一位将军奉命到沙漠里参加演习,他的妻子为了陪丈夫就跟着他来到沙漠的陆军基地,白天丈夫参加演习,就把妻子一个人留在营地的小铁皮房子里。沙漠里白天的温度很高,天气热得受不了,即便是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华氏125度。最让这位妻子难受的是她没有任何人可以聊天,因为身边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根本就不会说英语,她本人也不会墨西哥语和印第安语,每天她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盼望丈夫早点回来。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她想要抛开一切回家去。
父亲的回信很短,只有简单的两行字:“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父亲的回信短促而有力,让她心头一颤,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于是这位女士开始努力地和当地人交朋友,而当地人也很热情地和她交流,他们的反应让她既惊奇又兴奋。渐渐地,她开始对当地人的生活表示感兴趣,而当地人也很大方地把自己最喜欢但又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物品都送给了她。
她的生活开始发生变化,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流连忘返的奇景。她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又学习有关沙漠动物的知识,有时还和当地人一起看沙漠日落,她开始喜欢上了这个地方。
沙漠没有改变,土著人也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主人公的生活却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个中原因不言而喻,那就是主人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她开始对生活产生了热情。之前她很悲观,因此,她在沙漠只看到了满天黄沙,经过父亲的提示后,她变得乐观积极了,久违的热情被找了回来,于是她看到了美丽的“星星”。
从此,她把原来认为恶劣的环境变为自己一生中有幸经历的最有意义的冒
  险。兴奋不已的她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于是,一本名为《快乐的城堡》的书问世了。
生活其实并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就像一首歌里唱的:“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如果你认为它们发生了变化,其实恰恰是你自己的心态变了。
如果你始终热情高涨,那么,即使你身处茫茫无边的沙漠,你也会与漫天黄沙交朋友;而倘若你缺乏热情,那么沙漠中的绿洲也不足以让你欣喜。人生是幸福还是困厄,与降临的事情本身是苦是乐无关,而是取决于你对这些事的态度。
叔本华说:“一个悲观的人,把所有的快乐都看成不快乐,好比美酒到充满胆汁的口中会变苦一样。”是的,如果你的心中装满了不快乐的想法,则甘醴也不会让你的心变得甜蜜。生活总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是你的心态。 曾有个大富人,家有良田万顷,可日子过得并不开心。而挨着他家高墙的外面,住着一户穷铁匠,夫妻俩整天有说有笑,日子过得很开心。
一天,富人老婆听见隔壁夫妻俩唱歌,便对富人说:“我们虽然有万贯家产,还不如穷铁匠开心!”富人想了想笑着说:“我能叫他们明天唱不出声来!”于是拿了家里两根金条,从墙头上扔过去。
打铁的夫妻俩第二天打扫院子时发现不明不白的金条,心里又高兴又紧张,为了这两根金条,他们连铁匠炉子上的活也丢下不干了。
男的说:“咱们用金条置些好田地。”
女的说:“不行!金条让人发现,会怀疑我们是偷来的。”
“你先把金条藏在炕洞里。”
“藏在炕洞里会被偷去。”
……
他俩商量来,讨论去,谁也想不出好办法。从此,夫妻俩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安稳,当然再也听不到他俩的欢笑和歌声了。
铁匠夫妻俩之所以失去了往日的开心,是因为得了不明不白的两根金条,为了这不义之财,他们既怕被人发现怀疑,又怕被人偷去,有了金条不知如何处置,所以终日寝食难安。
法国杰出的作家罗曼·罗兰说:“一个人快乐与否,绝不依据获得了或是丧失了什么,而只能在于自身感觉怎样。”
有时我们无法改变自己当前的境遇,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没了工作不要太在意,但不能没有快乐,如果连快乐都失去了,那活着如同行尸走肉。快乐是人天性的追求,开心是生命中最顽强、最执著的意念。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以为自己处于某种状态并相应地为之,这种状态就会愈发明显。有些小孩本来不很难过,但一哭起来,却越哭越伤心,就是这个道理。当你认为自己很可怜,让痛苦爬满额际,你的生活就会真的很痛苦,而如果你相信自己很快乐,并且快乐地去生活,那么你的生活也就真的很快乐。快乐的神泉就在你心中,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寻求人生快乐的捷径是:知道自己在生活中会遇到困难、悲伤和恶劣的情形,但深信自己可以克服它们,这种快乐是无价的。〖HJ*2〗
   〖XCXL4.EPS;P〗
  
  1.幸福源于美好的心态;
2.决定自己是否快乐的人是自己;
3.有时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境遇,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
  〖JP4〗环境与心理:为自己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HJ3.2mm〗
  在一片原始大森林里,生活着一种善于飞腾、跳跃的灵猿。它们在森林里的那些又粗又直的乔木之间轻盈敏捷地攀缘、跳跃,一根藤蔓就可以让它们荡秋千。它们的身体十分灵巧,行踪无定,因此,即使是猎人对它们也奈何不得。
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试验:将这群灵猿赶到一片生长着长刺的柘树、满身棘刺的酸枣、味道甚甘苦的枳树的灌木林中,发现这些原本灵活的灵猿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因为它们无树可攀,无枝可跳,由于这里荆棘丛生,稍有行动,就会被繁枝利刺扎得疼痛难忍,这使得灵猿们善于腾跃的本领无法施展。因此,它们只能小心谨慎地在林间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战战兢兢地爬行,心情紧张,以致浑身直打哆嗦。
同样的一群灵猿,它们的筋骨并未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在乔木林和灌木丛中的表现有着天壤之别呢?答案是:环境的改变使它们无法充分施展自身攀缘腾跃的本领。
人类也会如此,当我们周围的环境发生了某种变化,则就可能会使我们感到不适,也会因此影响能力和水平的正常发挥。生活中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高考前学生们会根据高考的时间来提前很长时间调整自己的作息,以避免真正考试的时候不适应环境;运动会时东道主一方的运动员往往相比其他地方的运动员要轻松些,这也是因为东道主运动员身处的比赛环境是自己熟悉的环境,他们因此感到舒适而轻松。
所以说,环境影响着人的心情,并进一步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效率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科学家对处于拥挤环境中的动物进行尸体解剖发现,过度拥挤对它们造成了明显的生理损害。对处于拥挤情境中的人类所做的观察与调查研究,也证明了相同的结果。空间的需要在人类中表现得和动物一样强烈。
个体之间如果距离太近,感到拥挤,在心理上会产生不舒适的感觉。因为,拥挤破坏了一个主体对领域和空间的需要,而扰乱了正常的行为。由于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空间和自由活动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我们可以不受别人的干扰,不受别人的监督,不用提防别人,可以自由自在,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样的状态当然很放松,而周围的人如果过多,则使我们无法实现这些要求。
在人的高密度区,人们为了保持心灵上的这种空间和自由,只能用冷漠来排斥他人,使他人和自己保持一定的距离。心理学家发现,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比小城镇的人更粗野,更缺乏体谅和教养。而且,城市居民还比较孤僻和沉默寡言,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次数与种类,要比郊区少得多。他们不愿意向陌生人微笑或说话,在危难时,不太愿意帮助别人。在发生命案时,路人或邻居甚至不会向警察报案。
一项研究表明:
在一间高密度和高温的房间里,陌生人到来会遭到敌视;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迹象(适用于男性);在模拟审讯中发出苛刻的言辞(适用于男性);几乎不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表现出焦虑增高的迹象。
我们自己也很容易体会到这一点。每天上下班坐公共汽车,当公共汽车上特别拥挤时,人很容易精神紧张。在拥挤的人群中,要保持身体的平衡,要提防扒手,还要小心被人踩到脚,可能还要忍受一些难闻的气味……这些都让我们很难放松。
另外,人口的密度与人类的异常行为也有关联。犯罪学家的研究证明,犯罪与人口密度往往成正比:城市中心的犯罪率始终比郊外高。同样,在人口高密度的地区,经常发生故意破坏文化艺术的行为和青少年犯罪。
有一次,旧金山大堵车,堵的时间很长,突然有个人跳下车来,拿出手枪一路打过去,打死了12个无辜的司机。事后警方发现,这个人从前没有任何暴力行为的记录,他只是工作压力过大,而拥挤的道路不仅使他无法压制内心的烦躁,反而加剧了这种烦躁,最终酿成惨剧。
心理疾病与人口密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城市中,心理疾病的发生率最高,当转向人口密度较稀薄的郊外,心理疾病发生率逐渐下降。
过度拥挤还与死亡率高度相关。有个研究调查了某个国家的监狱体系和精神病院,证明死亡率随人口的增长而上升,随着人口的减少而下降。
从心理学观点看,噪音是使人感到不愉快的声音。噪音是指波形量非周期性变化或超过85~95分贝的不规则声音。但在现实中,这个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因为欢快的锣鼓声、口号声、大喊大叫、鞭炮声,尽管超过85分贝,甚至有的也无规律,但不会引起参与者与欣赏者的心理烦躁。这是因为参与者和欣赏者当时有一种心理宣泄的需要而喜欢或能够接受这种声音。
  反过来,即使低于85分贝的声音,如果不成规律,比如,鸡鸣狗叫,对某些人来说,也形成了噪音。有人爱养蝈蝈,其阵发性的叫声对某些人来说是噪音,对另一些人却像催眠曲。
噪音可以引起人们的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影响休息和造成睡眠障碍等现象,这叫做噪音定律。噪音有时会形成对别人的强烈的情绪干扰,甚至使人方寸大乱。
  许多作家之所以喜欢到远离城市的地方,到一个偏僻的山村去写作,就是为了躲避城里密集的噪音。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环境的物理因素可以左右处于某种环境中的人的情绪,而一个人的情绪又会影响到他对置于同一环境中的其他人的评价。良好的物理环境会使人心存善良,引导被试者对观察目标作出善意的评价;而不良的物理环境会使人产生攻击性心态,导致被测试者对观察目标作出恶意的评价。
由此看来,如何合理地设置舒适的生活环境的物理因素是很重要的。比如,空调的温度、墙纸、天花板、地板的颜色、照明、椅子的质地、家具的摆设、窗外的景色、环境音乐等因素,都会给家庭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给生活空间营造一种舒适的氛围,让人在经过一天的工作奔波后,能够充分放松、愉悦身心,从而减轻工作奔波的疲劳,摆脱生活琐事的烦恼,享受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
  
  
  1.环境的物理因素可以左右处于某种环境中的人的情绪;
2.无法改变外界环境的情况下,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3.尽量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