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度,刘广霞曾以毛阿敏为主要广告模特,1995年,又以都市女性新生活为主题而创新了品牌,1996年度,刘广霞进一步挖掘“做女人真好”这个主题,表达两层意思:一是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中国女性社会地位提高了;二是这个产品能给女性保持青春的光彩,使其在生理上、心理上永葆青春。刘广霞的广告词及电视广告画面由于精心策划,所以都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如1994年,精心策划的“三个太太”系列报纸广告在南方媒介推出,由于画面设计独特,新奇的广告主题先声夺人,在极短时间内取得广泛传播面,迈出成功第一步。刘广霞对刊登的传媒都有选择,除电视台外,主要在《新现代画报》、《读者》、《家庭》、《羊城晚报》等刊登,刘广霞还在《女友》上作推介,那些女读者虽然今天还是姑娘,但明天就是太太,超前的教育宣传是为了造就不断层的消费群体。
一个企业获得成功并不是靠短期行为去赚钱,而是“得到社会的承认”。这是企业获得生存、体现自身价值的必要条件。“我们要提供最能满足消费者所需要的高质素和超值产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要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要,时刻去改善产品的品质和包装,并同时专注去降低成本,我们会不断地寻求突破和革新,卓越地执行所有针对市场需求的计划,在迈向生意上成功的同时,我们承诺去培养优秀的人才。”这是我们的企业理念。
时刻想着消费者是生产企业的重要责任,就拿改革瓶盖来说吧,过去和国内同类产品一样是金属易拉式瓶盖,但容易使手指受伤。1096年初太太药业有限公司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推出全新瓶盖包装令消费者饮用更方便,更卫生、更安全可靠。
为确保以优质产品服务消费者,“太太药业”在深圳投巨资兴建符合GMP标准的现代化生产厂房,使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于品质的专注投入,在1996年2月获得ISO9002《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的国际证书,成为中国第一家获得ISO9002国际标准认证的保健品生产商。
该公司虽然有了沙头角和盐田港两问厂,但产品仍供不应求,1996年6月他们又在深圳南头第五区兴建第三间新厂,占地面积3277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1781平方米,建成投产后,可年产太太口服液1.8亿支,并可同时生产中药固体制剂、泡腾片、冲剂、西药及针剂。年产值将达40亿元。近期已推出市场的新产品有“花颜花粉”等。
8年的艰辛耕耘,“太太口服液”已成了女性美容保健品的领导品牌,但居安思危,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刘广霞和她的同事们将继续启动品牌战略,专注在保健和药品行业,开发系列新产品,拓展海外市场,实施专业的集团化经营,开创另外一个新天地。
二十三、宗庆后
非常可乐另一个有意义的启示是走向世界并不一定非走出国门不可,因为在开放的市场中,国内市场就是国际市场,就是品牌、资金、技术、管理的竞争。
故事
宗庆后曾被美国《财富》杂志连续两年评上“中国十大富豪”之一。作为“娃哈哈”企业的创始人,他把“娃哈哈”从一无所有发展到中国最大的饮料企业,使之家喻户晓。宗庆后在国内大部分企业不敢涉足碳酸饮料的情况下,踏进“雷区”,推出非常可乐,结果一炮打响。宗庆后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逐渐成为一个接近炉火纯青的得“道”的企业家了。
非常可乐的走红,是宗庆后“想人不敢想,为人不敢为”的多维思路、立体构想经营思路又一次成功的实例。娃哈哈一名中层管理干部说,非常可乐的问世,有90%的功劳是宗庆后的。
当初,几乎没有人看好这一产品,反对者的理由非常充分:中国企业80年代就开始生产可乐,但被洋可乐“水淹七军”,几乎全军覆没。而如今,洋可乐“领”足国内市场,“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分别以57.6%和21.3%的份额几乎垄断了我国的可乐市场。这个时候想“分一瓢饮”,无异于与虎争食,以至于在1998年5月非常可乐上市之初,舆论界悲观预测:“非常可乐非死不可!”
企业内部,不赞成止非常可乐的意见不在少数。企业形势那么好,而且,上生产线意味着几千万上亿元的投入,很有可能倒下,做了“两乐”一的垫脚石。
而宗庆后却义无反顾地推出了非常可乐。他看到了硝烟弥漫的市场背后--全球碳酸饮料销量有一半是可乐,而国内这个比例只有1/4,巨大的市场容量意味着诱人的商机。宗庆后的自信是有依据的:他拥有品牌的巨大号召力,拥有庞大而灵敏的销售系统,拥有高起点的设备和技术。事实上,非常可乐从1996年就开始有了“腹稿”,谋定而后动,结果一炮打响。
随着投资上亿元的七条新生产线在1999年底前上马,非常可乐的年产量将达lOO万吨。这个数字基本上是可口可乐在中国销量的一半。宗庆后认为,中外可乐大战将在年底真正展开,而次年将有可能正面短兵相接。
非常可乐能否最终赶上甚至超越洋可乐还需要以时间来检验。但非常可乐的亮相第一次将娃哈哈摆到了与跨国大公司面对面较劲的赛场上。其实不仅如此,宗庆后说:“其实我们早已兵不血刃地打赢了几场局部战役。因为跨国饮料企业的奶、水等产品规模也很大,可由于我们的同类产品太强大,国际同行根本无法和我们抗衡,只好知难而退。”
宗庆后认为:“非常可乐另一个有意义的启示是走向世界并不一定非走出国门不可,因为在开放的市场中,国内市场就是国际市场,就是品牌、资金、技术、管理的竞争。”如果连杀到家门口的国际同行都抵挡不了,还有什么力量去国外跟人家拼。
娃哈哈有两个著名的“零”尽人皆知,那就是“零库存”和“零负债”,产品畅销到可以不用仓库倒还可以理解,“零负债”就让人看不明白了。因为不借债并不等于最好的经营思路,专家提倡的是合理的负债率。为什么娃哈哈却拒绝这种现代经营中最为常见的做法呢?
宗庆后自有着独特的思路。娃哈哈从创立到现在都一直实行“零负债”经营。因为一方面投资回款率较高,企业自身积累已经够用;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娃哈哈多年来奉行有多少能力办多少事的原则,坚持不借债就是防止头脑发热盲目决策的一个办法。
因为具有“不借债”的实力,他们与法国达能集团合资谈判时气就粗了。很多企业中外合资时往往饮恨蒙尘,可娃哈哈却大长了民族品牌的志气。不仅合资公司继续打“娃哈哈”品牌,而且娃哈哈收取了对方1亿元的商标使用费。
现在看来,假如当初决定实行的是前一种选择,谁也不知道现在的娃哈哈会是什么一种样子。
宗庆后这样回忆当初的决策经过:前一种选择涉及的门类很多,不管对他个人还是整个企业都不太适应。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专业化的发展促进了生产经营的专业化,形成了规模,提高了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使企业在行业中实行优势经营,也避免了多种经营的失误。
一念之差的选择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之道,好玄!然而细究之下,两种选择实际上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多元经营思路。
二十四、谢克人
规章制度并没有把人管死,规章制度只规定了一些基本的东西而已,还留有很多空间供个人发挥,供个人创意。
故事
百万富豪谢克人做过许多工作,市场推广,产品营销,业务网络发展,但他最拿手的则是行政管理工作,在谈到如何知仁善任时,他兴致颇高,出语晾人,常有新鲜的内容闪出。谢克人对于人才的提拔最忌讳拔苗助长。看好一个苗子,会在要升他做经理之前的一年就和他谈:“我觉得你有做经理的潜质。”被上司说有升经理的潜质,谁不想照上司的话去做,最后当上经理。谢克人的话是:“从现在开始你做事要有一些变化:第一,想事情的时候,不能老站在原来的位置上,而是要想一想如果我是老板,应该怎样做?员工们常常抱怨,我又不是领导,我干嘛要替领导着想,怀有这种心态永远都当不上领导;第二,会安排一些你工作以外的事情让你做,比如小组的活动,请你做组长,让你组织、安排、计划一些事情;第三,我不在的时候,会请你代替我做些事情。”
这样安排培养对象做上半年,谢克人又会找到他说:“从今天开始公司最难的事情,大家都不愿意做的事情,会找你做;做好了,也不会在公开场合表扬你;以前你做成这件事情应该拿奖,但现在都没有了。”
谢克人会解释这样做的原因:“你要做经理,到今天这个地步,已经用不着在我面前表现给我看,而是要表现给人家看。你以前做得已经比一般人出色了,再给你一个奖也没什么意思,现在最紧要的是让将来你要领导的人都服你。要是现在好多东西都给你,你升上经理之后,人家就比较难服你,因为你一直在跟你的手下争东西。因此,在这个时候再给你任何奖励都对你没有任何好处。”而且,“你在汇报工作的时候千万注意不要再讲你做得多么好,你一定要讲人家做得怎么样,做得怎么好;即使是你力挽狂澜,你也不要讲你怎么样,应该讲多亏大家共同努力度过了难关。其实,你不讲大家也清楚在很多事情上你起了关键作用,但如果你多讲半句,就会把整个事情都弄坏了。”一谢克人会把奖励给这个人的副手,“我让他知道这个奖给他,是因为你让了出来,所以,当你做了经理,他就是你最重要的得力副手。这个礼物比什么奖对你都重要。”有了上一个台阶的大奖,谁还会去争那些小奖,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如果没有人事先对你说,没有人向你交这个底,那么,个人在一个组织里面追求提升的办法只能是和自己同等资历的人去争一切的“功名”,否则,有谁会承认你?对个人来说,最困难的是承认别人比自己强,看到原本同自己一样的人升职,谁心里都不是滋味。而被提拔的人一定是很“强势”的人。如果此时此刻,这个人还一定要表现出自己是最“强势”的,自己得到提拔是理所当然的事,那么,就很容易被嫉恨。“刚作经理的时候,你做具体事情的能力绝对是最好的,但是再过一年两年三年,新人新技术迭出,那个时候,就要靠大家了。第一天上来,谁不服气,你可以自己干,但是以后呢?而且,如果你坚持你最能干,下面的人就很难干,什么都是你干得好,他们还干什么?”
在谢克人看来,给比自己高出几级的人做助理也是培养人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一个经理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到达一个阶段会停滞不前,这个时候就需要给他新的眼界。做很高级别人的助理可以跟着他处理所有的事情,你的级别虽然和他差得很远,但这不妨碍你看他怎样处理事情,怎样看待事情,在这个层面上,你可以看到许多高层的信息以及策略性的东西;同时,你要面对很多高级的经理,他们也比你高出几级,但因为你是更高级别经理的助理,你就可以吩咐他们做事情或者和他们合作做事情。”
另外,很多人愿意把最得力的人留在身边,这样做可以让自己很省心,而且业绩也会做得很好。但谢克人不是这样,在IBM香港公司做客户服务部经理的时候,谢克人把很多得力的干将推荐到了IBM香港公司的其他部门。
“抓住能干的人,一次不放,两次不放,但经过几次后,这个能干的人很快就会明白,自己原来就是为你卖命的。自己在为你拼命,而你却没有为他的前程考虑,没有为他的利益考虑,慢慢地他的积极性就会下来,能干的人也会变得不想办事了。”
“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我不出去或者没有得到提升,我下面的人就上不来,怎么办?在一个大公司里面,有很多部门缺人。我看到有这样的机会,我会和我的干将讲,他如果看到一个机会也可以跟我讲。”
把干将推出去,谢克人一般要做三个月、六个月,甚至一年的计划。“在这段时间中,我会指导他把新的工作补一补;要求他把现在做的工作交下去,具体办法是把现在所做的事情按照流程都写出来,然后,把它教给接班人。”
谢克人这样做的成效从来没有一次令他失望过。“被推出去的人会加倍努力地把目前的事情做好,把接班人带上来,学会把新工作搞好。”
“我这样做,对他来讲是一件好事情,他觉得我没有挡住他,总在为他寻找机会;对接收他的部门是一件好事情,我给了它一个好手;对公司是好事情,人力资源得到了合理的调配;更重要的是对我的部门,他走了,他下面所有的经理每个人都可以提升一级,这是多么开心的事呀。”位置是一个组织最为重要的资源,当本组织内部资源有限时,谢克人会在组织以外去寻找。
谢克人认为,作为一名经理人应当避免意气用事,做事情之前先要考虑一下将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气愤的时候所做出的事情和原本的目的很多时候是相悖的。“手下所做的事情令你很生气,但是,你的目的还是要靠他来为你做事,如果这个目的时刻都想得很清楚的话,你就不会对他大发雷霆,因为让他难受,不是你的目的,让他做事才是你的目的。”
谢克人对职业经理人的角色充满乐观,当被问到“经理人是否只是资本的一个棋子的时候”,谢克人认为我们的思路不对。“如果这样说,谁都是一个棋子,连克林顿都是一个棋子而已,如果把这个问题这样细化下去,谁的命运又掌握在自己手中?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自己是否是棋子,而在于作为一个棋子,自己有没有发挥棋子的能动性,将自己的小棋盘下好。”
谢克人不同意说大公司里面的条条框框会束缚一个经理人的手脚。“规章制度并没有把人管死,规章制度只规定了一些基本的东西而已,还留有很多空间供个人发挥,供个人创意。很多人没有创意,没有把新东西做出来,就归咎于规章制度束缚了自己,实际情况不是这样。”谢克人把缺乏创意的原因归为两个:(1)自己没有能力去创意;(2)有能力,但怕犯错误,怕面对失败。“新的东西一定是人家都没有尝试过的,成功的另一面就是失败,不是每一个职业经理人都能勇于直面失败。”
在谢克人眼里,只懂得守规章的公司是一个“死”公司。“为什么要有规矩,如果就我们几个人都很能干,就用不着什么规矩,但公司大了以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时候,人和人需要配合的时候,就需要规矩。但是做经理的看规矩和普通员工看规矩应该不同。普通员工看规矩看的是数字,是九点零五分不是零六分,是做三遍不是做四遍,这些对刚上班的人很对,也很有必要,他不用想别的事情,只要按规矩做就行了。但作为一个经理,看规矩就应该不同。规矩是人写出来的,作为经理要清楚写规矩的人为什么要这么写而不是那样写,写这条规矩是出于何种考虑。另外,规矩只能是一条、一段,最多是一本书,但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如果经理人不了解写规矩人的意图和思路,仅靠规矩解决不了现实环境中千变万化的问题。现实是随时变化着的,规矩也要变,但什么时候改变呢?就是经理人了解到环境和规矩的差别,自己主动去改变。”谢克人认为,从对待规矩的态度中,能够衡量出一个人到底是一般员工,还是经理。
尽管谢克人在IBM中国公司掌管的PC部门,是IBM中国公司中最独立、最少受束缚的部门,新的创意很多,但谢克人还是在自己的工作年龄还有十年的时候,离开了已经工作了30年的IBM。“我希望做一点事情,让人觉得是谢克人闯了一番,做出来的东西有很多的‘我’在里面。我的做法有我的一套。”在这种心态下,谢克人遇到了俞新昌。“我不是猎头公司挖来康柏的,一分钱都没给猎头公司。俞博士说有这么一个机会,我想试试看。因为,康柏才只有16年的历史,许多东西都在改变。”谢克人喜欢做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才能的经理人。
现在中国的机会很多,很多年青人却选择创业。谢克人认为,个人发展最理想的状态是在企业里很快学到很多东西,然后,再去创业。因为许多东西必须用失败来学习,而且企业是一个大环境,可以互相帮助成长。“如果我有今天的经验,回头30年,我肯定去创业,但如果一切还要从头开始,我还是要做经理人。”
“这个社会上有企业人、生意人、政治人、宗教人、艺术人、学术人等等各式各样的人,每种人都不一样,每种人都有每种人不同的回报和感受。在大多数人看来,外国政治家都是讲假话的,但是,你看他也还是洋洋自得的。经理人和生意人所做的内容很-样,但概念很不一样。生意人满足于这个账由我来算,经理人满足于操作的是大盘,影响大。”
但不管怎样,作为一个经理人如果只学会师傅交给的几招,那么很快就会被时代淘汰。“这样的人在一个企业不会长久地待下去,只能是跳来跳去,为了跳槽而跳槽。”
谢克人对用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也是他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悟出其中的道理,做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对于百万富豪们的事业发达定会有所帮助。
----本部分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