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开国十大元帅-叶剑英传

_22 《叶剑英传》编写组(现代)
袭击、暗杀、破坏、放火、放毒事件共达 488 起,杀害中共军政人员,农村 干部及农民积极分子 1898 人,破坏桥梁 18 座,毁坏粮食 1.414
万担;反革 命气焰十分嚣张。
为了打击反革命势力,保卫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中共中央几次 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从 1950 年 10 月起,又决定开展全国规模
的镇压反革命的群众运动。叶剑英多次主持召开华南分局会议,研究如何落 实中共中央的决策,布置广东地区的镇反工作。他明确提出:抗美援朝、土
改、镇反,是目前三大中心工作,必须在抗美援朝与土改两大高潮中发动群 众完成镇反任务,并以坚决镇反来保证抗美援朝与土改的顺利进行。在最近,
务必坚决贯彻镇压方针,主要对象为特务、土匪、恶霸及黑社会的首恶分子。 要从发动群众、加强破案、突击侦捕三方面着手,着重打击现行的反革命分
子。要在不错抓错杀的原则下,有领导、有计划、有准备地进行,坚决、大 胆、放手地动员群众,反对宽大无边,优柔寡断,姑息养奸,贻害人民。①
在叶剑英和华南分局的领导下,广东镇反从 1950 年 11 月中旬贯彻中央公安 会议精神开始,至 1951 年 2 月的 3
个半月中,就已取得初步成绩,处决了一 批反革命分子,破案 108 起。在破获各种案件的过程中,还缴获了大批证件 与武器。
中共中央、毛泽东对广东和华南地区的镇反工作十分重视,多次直接发 来电报,给予指导。1951 年 1 月 22 日,毛泽东在给叶剑英及广东军区几位
负责人的电报中指出:“望注意镇反工作。凡与剿匪有关的匪首恶霸大特务, 可由军区军分区的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凡与剿匪无关的反革命重要分子,则
由地方法庭及军管会的军法处判处死刑;乡村普通恶霸及不法分子,则由农 民斗争、监视及由人民法庭判刑,如此分三方面进行,可期迅速,又较妥当。”
电报还指出,对于重要反动分子,必须坚决予以打击,才能降低敌焰,伸张 正气。周恩来并就广东的一些重要的有影响的反动分子的处置问题,直接发
电给叶剑英,进行查询并提出意见。叶剑英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和政策,继 续抓紧开展镇反工作。至 1951 年 4 月底,整个华南地区的镇反工作已取得了
很大成绩,计破案 3617 起,捕获了一批反动分子。叶剑英在 9 月 28 日给毛 泽东的报告中说:“从运动的结果看,最显著的和行动性的反革命分子已基
本上受到了打击。广大人民因此更加拥护我们,并给了目前正在猛烈开展的 农村土地改革和城市民主改革与抗美援朝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广东的农村工作经过上改、镇反及清匪反霸,进一步打开了局面,取得 了新的成绩。
叶剑英在领导开展城市民主改革和农村土地改革的同时,还领导全省沿
① 访问安平生谈话记录,1984 年 11 月。
海和海岛的渔民,开展了民主改革运动。1951 年 7 月 5 日至 14 日,华南分
局召开了广东省第一届沿海工作会议。叶剑英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他 说,广东海岸线长,岛屿多,沿海和岛屿上生活着大批渔民、盐民。解放后,
我们虽然在渔民和盐民中进行了一些民主改革,但不系统,也不彻底。必须 结合土改、镇反和抗美援朝运动,放手发动渔民群众,开展渔业改革,使渔
民翻身作主人。会后,他主持华南分局,相继作出了《关于沿海渔民工作若 干政策问题的规定》、《关于配合城市民主改革与农村土地改革,系统地开
展沿海渔民运动的指示》。沿海各地党组织和干部按照华南分局和叶剑英的 指示,深入开展民主改革运动。他们组织渔民、盐民,斗争渔霸、盐霸,镇
压反革命分子,在沿海及海岛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基层政权。同时,加强 渔民、盐民与内地的联系,在沿海村镇建立水上渔民的居住点。发放渔贷、
组织渔业合作社,开设水产市场。这些措施的实行,使广东沿海和岛屿开始 呈现出新的气象。
五经济领域的斗争
1951 年底,中共中央决定在国家工作人员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 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1952 年初,又决定在全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开展
“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 报”的五反运动。叶剑英坚决贯彻中共中央的决定,领导开展了广东省的“三
反”、“五反”运动。1951 年 12 月 21 日,他在广东省、广州市各界人民代 表会议协商委员会联合举行的会议上,作了题为《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
僚主义的基础上厉行节约,增加生产》的动员报告。他说:“毛主席在中国 人民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向全国人民提出增加生产,厉行
节约的中心任务。这一任务在目前来说,是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抗美援 朝胜利的中心环节;从长远来说,是积累资金,进行经济建设大业,按计划,
大规模,快速度来实现国家工业化的根本方法;从思想改造来说,是肃清旧 社会余毒,避免剥削阶级思想对我们干部进行腐蚀的有效办法。应当指出:
增产节约,最大的敌人是贪污浪费与官僚主义。要进行增产节约的工作,只 有放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基础上,才能成功。”
叶剑英的这些话,有很强的针对性。当时,就广东地区看,贪污浪费与 官僚主义等问题也十分严重。在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一些贪污分子采
取各种各样的手段,盗卖国家资财,勾结私商,投机倒把,走私漏税,盗卖 商情,篡改合同,暗收回佣,敲诈勒索,乱罚乱收。少数单位甚至集体贪污,
上下蒙蔽。一些部门和工厂、企业的浪费现象也十分惊人,给国家资财造成 了很大损失。而许多贪污浪费事件之所以发生,主要又是一些政府机关和工
作人员中的官僚主义造成的。因此,要反贪污,反浪费,必须同时反对领导 机关中的官僚主义。只有反了领导机关中的官僚主义,才能更有力地与贪污
浪费现象作斗争。也只有揭发了领导机关中的各种程度的官僚主义以后,才 能更深刻地教育干部。在华南分局和叶剑英的直接领导下,广东省、市党政
军机关的“三反”运动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批评领导上的铺 张浪费与官僚主义。第二阶段,领导和群众一起,集中力量,打击贪污分子。
第三阶段,集中全力打击大贪污分子,经过这几个阶段的斗争,运动取得了 显著成绩。
广东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随着“三反”运动的深入,陆续揭露出资产 阶级分子大量违法的事实。从 1952 年初开始,叶剑英遵照中共中央的部署,
又领导在全省开展“五反”运动。运动中,反复动员和发动工人、店员职员, 站出来检举资本家的不法行为,同时也要求不法资本家自动坦白。为了摸索
经验,并用事实教育群众,叶剑英和华南分局决定,首先在广州市的新药工 业、新药商业,粮食加工业和植物油等四个行业展开“序幕战”。“序幕战”
中揭露出的事实,令人触目惊心。新药业全行只有 231 户,被查出盗骗国家 财产达 1000 亿元(旧币)以上。他们制卖假药,严重地影响人民的健康,甚
至危害人民的生命。粮食加工业,是解放以来接受国家委托加工扶助最多, 因而从奄奄待毙,转为欣欣向荣的行业之一。可是,这一行业中一些资产阶
级分子多方欺诈,大量盗窃,甚至偷运粮食出口,拿霉坏的大米套换人民解 放军的粮食和失业工人的救济粮。植物油业的不法资本家勾结帝国主义分
子,派遣人员打进国家经济机关,盗窃国家经济情报,严重地破坏了植物油 的对外贸易管理,使国家财产和产区农民都受到很大损失。特别值得重视的
是,广州市的不法资本家,利用广州是进出口岸的方便条件,不顾国家民族 的利益,偷运钨砂、锡、锑等战略物资出口资敌,偷运大米、黄金、白银出
口,又从国外奸商手里换来吗啡、鸦片等毒品以及许多有害国计民生的商品 偷运进口。他们在经营必要的进出口物品时,则投机取巧,兴风作浪,进口
劣货充好货,破坏价格政策,抗拒国家管理。他们还进行集团走私,逃汇套 汇。针对这些严重事实,叶剑英要求在“序幕战”取得初步胜利的基础上,
迅速扩大斗争规模,在各个行业都尽快开展起来。同时,他多次主持华南分 局开会,对全省其他大中城市的“五反”斗争作出了布置,确定了方法步骤,
强调从调查研究入手,实事求是,对不同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规定严 格的政策界限。
经过半年多的斗争,至 1952 年 6 月,广东省的“三反”、“五反”运动 取得了重大胜利。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清除了一批贪污腐败分子。在资
本主义工商业者中,也挖出了一批五毒俱全的不法资本家。并根据党的政策 对其进行了严肃处理。这场斗争,对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保卫人民革命胜
利果实,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在“三反”、
“五反”运动中,一些单位也出现了打击面过宽,伤害了一些好人的现象。 叶剑英在领导运动中,一旦发现问题和偏差,便要求各级领导及时纠正。但
有些单位仍留有“尾巴”。后来,随着党的政策的深入贯彻,遗留的问题逐 步得到了妥善解决。
第二十八章建设新华南(下)
一为新中国的橡胶事业奠基
1951 年初,中共中央根据中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作出一项重 要的决策:在华南地区建立橡胶生产基地,发展新中国的橡胶事业。中央还
决定,由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叶剑英直接挂帅,负责大面积植胶的组织领 导工作。
叶剑英受命后立即行动起来。他指示省政府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海南岛、 雷州半岛等地的气候、土壤等方面的资料,提出在这一带大面积种植橡胶树
的可行性意见。同时,与政务院林业部等单位联系、磋商,落实有关具体事 宜。这年 9 月,他同政务院副总理陈云一起,在广州主持召开了华南垦殖筹
建工作会议,研究决定了组织机构、发展规划和科研工作等方面的事项。11 月,按照中共中央的决定,在广州成立了华南垦殖局,叶剑英兼任垦殖局局
长。为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他主持召开垦殖局工作人员大会,并作动员 报告,阐述发展橡胶事业对于发展工业、巩固国防、实现国防现代化的重大
意义,要求大家全力投入这一光荣事业。会后,叶剑英带领一批中国和苏联 的林业、橡胶方面的专家及有关负责人,深入到雷州半岛、海南岛进行考察,
了解和掌握这一带橡胶树生长分布的第一手资料,熟悉有关橡胶生产的科学 技术知识。他不辞辛苦,翻山越岭,亲自考察土地、气候和一些有代表性的
橡胶树的生长情况。在徐闻县境,他和考察人员一起,先后发现了老橡胶树
2000 株以上,在茂名县也发现了 7 株,都是一二十年的老树,而且是巴西树 种。事实证明,雷州半岛完全可以种橡胶树。在当时情况下,发现一株橡胶
树,就像发现一颗宝石一样令人高兴。一次,叶剑英听说位于粤西山区的高 州县县城附近也发现了 3 株橡胶树,非常高兴地对身旁同志说:“这三株橡
胶树说明,从这里开始,一直向南,都可以种橡胶!”高州县位于北纬 22 度线上,这 3 株橡胶树的发现,把中国当时能够种植橡胶树的地带又向北大
大地推进了。
在海南岛,叶剑英组织人力深入细致地了解全岛橡胶树种植的历史和现 状,经过反复调查核实,搞清了全岛橡胶树的数目和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
他又从北到南,从西到东,深入到橡胶园,认真地了解橡胶生产的现实状况。 在那大、文昌、南桥等几个较大的胶园里,他饶有兴趣地观看了由割胶、收
浆到制胶片的加工过程,对胶园职工特别是一些华侨老胶工熟练的制胶技术 和丰富的经验,十分赞赏。他要求当地负责人,尽快组织人力,保护好现有
胶园,管理好橡胶树;要防止反动分子搞破坏;要锄掉杂草,消除荒芜,以 利胶树生长。
经过 20 多天的深入考察,叶剑英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回到广州,他 立即提笔给毛泽东主席和中共中央写信。接着,又以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
的名义,向中央写了“目前橡胶工作上应抓紧之重点”的报告。叶剑英在信 和报告中提出:
高雷、海南,土壤肥,荒地多,可以大力发展橡胶。初步看法,在这些 地区经营几百万亩胶林,是可以在数年之内做到的。
海南、高雷地处国防前线,发展橡胶事业必须有足够的国防力量加以保 护。因此,要把橡胶事业的发展同国防建设和其他经济建设事业结合起来,
要调整前线的军事部署,加强铁路、公路、邮政、民航等方面的建设。
加强海南岛党的领导和行政机构,将海南行政公署改为海南岛人民政
府,成立中共海南岛党委,直属华南分局领导;抓紧整顿和巩固现有的橡胶 基地,抓好种、苗、树、胶四个环节,特别要注意整顿苗圃和组织收种,立
即进行橡胶林地的勘测、设计和开荒,并加紧培训干部与橡胶的试验研究工 作。
将华南垦殖局迁到湛江,以便就地指挥,及时解决问题。①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十分重视叶剑英的这些意见。毛泽东逐句逐段看了叶 剑英的信和报告,在一些重点问题下面做了记号,并将信和报告中提出的各
项建议、问题,迅速批转给其他领导同志阅,并请周恩来办理。不久,中央 经研究同意叶剑英提出的各项建议,并采取措施,组织各方面有关力量,逐 步予以落实。
为了迅速建立起一支橡胶垦殖队伍,叶剑英四处奔走,想方设法,花费 了大量心血。他经过认真考虑,向中央提出抽调部分军队,组建华南林业工
程部队的建议。党中央很快采纳了这个建议,迅速抽调了约 2 万名部队指战 员,组建了林业工程第一师、第二师和一个独立团,分驻湛江、海南和广西
地区,担负起了垦殖橡胶的光荣任务。对于这支新建的生产建设部队,叶剑 英十分关心和爱护。他亲切接见部队负责同志,长时间地同他们谈话,要求
他们转好思想弯子,安心橡胶垦殖事业,同时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军队的优良 传统。为了组建一支橡胶科技队伍,他在给党中央、毛泽东的报告中,建议
中央号召橡胶专家和技术专家前来工作,到北纬 22 度来站队。经中央批准, 将当时中山大学、广西大学两所学校的林业专修班,改为橡胶训练班,提早
毕业,并全部拨给华南使用。叶剑英把华侨看成是垦殖橡胶的重要力量,多 次听取爱国华侨陈嘉庚的意见。他教育林业工程部队:“要向爱国人士学习,
华侨陈嘉庚先生就有经验,要向人家学习,听人家的意见。”他还要求将广 东各地懂橡胶种植技术的归国华侨动员起来,经过培训,派到胶园担任技术 人员。①
大面积植胶必须有足够的种子。当时,种子来源十分困难,叶剑英确定, 主要依靠海南岛一带原有的老胶林来解决种子问题。他对于如何解决采种、
运种和播种方面的困难,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在开始采集种子的时候,由于 干部和职工缺乏经验,一些私营胶园便把未成熟的种子卖给国家,有的还把
种子放在水中浸泡加重。结果,种子在地里不能发芽,国家受到损失。叶剑 英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明确地说:“这不能怪老百姓,主要是我们工作做得
不好。”接着,他对如何从私营胶园中收集种子,作了具体布置,指出“要
‘点种定购’,让种子成熟下地才拣。”林业工程部队的干部战士根据叶剑 英的意见,在种子成熟季节,先将胶树下的草除干净,然后昼夜守候在树下,
屏声静气地倾听种子在树上成熟的爆裂声,及时将落地的种子拣起来。叶剑 英还充分肯定了群众提出的“一粒种子,一粒黄金”的口号,强调“种子问
题很重要,要解决种子问题,一颗都不能浪费。”为了将采集到的种子及时 运出海南岛,叶剑英责成垦殖局在海口市设立了运种指挥部,在海口秀英码
头设立转运站,并请当地驻幸支援车辆和舰艇参加抢运。1952 年秋,在抢运 橡胶种子的过程中遇到了台风,影响了运种速度,叶剑英便要求民航部门派
出飞机参加抢运。就这样,一批批种子安全及时地从海南岛运送到了雷州半
① 时剑英:《关于发展橡胶问题致毛泽东并中央的信》,1951 年 12 月 14 日。
① 访问王昌虎、陈枫、杨光等同志谈话记录,1983—1986 年。
岛及广西、云南等地的胶园和苗圃基地。 科学植胶是发展橡胶垦殖业的重要环节。叶剑英认为,中国植胶的自然
条件,本来就不如赤道附近的国家。要发展橡胶业,必须加强科学研究工作。 早在 1951 年底,他就根据专家的意见,作出了在华南垦殖局下面设立橡胶研
究所,在现有橡胶基地设立试验站,立即开始品种、育苗、繁殖、割胶等各 项技术研究的决定。为了筹建研究所,叶剑英动员组织了华南的专家,成立
橡胶研究会,由当时广州市人民政府委员、中山大学教授、农业专家丁颖及 李沛文负责,一面进行筹备工作,一面开始进行部分项目的研究。在他的直
接过问和关怀下,经过两年的筹备,华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于 1953 年成立。 著名科学家乐天宇、彭光钦担任副所长,所长由华南分局秘书长李嘉人兼任。
后来,研究所逐步发展成为规模较大的热带作物研究院。 科 研机构建立起来了,还要有方针可循。叶剑英提出的科研指导思想是:“科
学研究与生产相结合,以科学来指导生产,从研究中得来的经验,在实践中 去检验。”①他强调科研工作者“首先要学习马列主义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
一是科学家到现场去指导实际生产:二是回来后要总结工作,把经验、方法 印成小本子,拿来教育干部”。②至于橡胶本身的研究,叶剑英指出:要抓好
“种、苗、树、胶”四个环节,从苗到树这六、七年中,有很多问题。例如: 如何育苗护苗,如何定植,如何施肥防害(风、火、水、草、虫),以及土
壤问题,繁殖问题,割胶加工问题等,都是环绕着种、苗、树、胶四大环节 产生的,希望在这四大环节中研究出一套理论、技术、方法,用来教育我们
的干部。一次,华南垦殖局负责人向他汇报情况,谈起了用天然有机肥改良 土壤等问题,他十分赞赏,并说,这个经验古代就有了,清朝的龚自珍有两
句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政治含义很强的诗所 概括的自然现象,也是一个真理。垦殖局的负责人听了这番话,非常信服。
他们要求各农场胶园大力发展天然有机肥,大大增强了土壤肥力。不久,华 南垦殖局湛江分局新建一个农场,便将其命名为“春泥农场”。
台风,是海南岛地区的不速之客,是橡胶树生长的一个大敌。叶剑英根 据专家们的建议,于 1951 年底提出,要重视在胶园四周建设防风林,以减少
和防止风灾损失。后来,有些胶园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依山靠林”的植 胶方案,有山,有防风林带,既可挡风,又可保温,对橡胶树的成长十分有
利。这个方案得到叶剑英充分肯定。在叶剑英的指导下,科技人员、工人和 干部们不断探索,使胶树的成活率越来越高,面积越种越广,橡胶的产量逐 年增长起来。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以海南岛为主的橡胶种植基地基本建立起来,为中 国后来橡胶事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9 年,叶剑英视察海南热带作物研究院时,曾深情地赋诗一首:
四十年前旧橡园, 将来发展看无边。 橡胶好比人中脚,

② 叶剑英:《在华南垦殖局工作人员大会上的讲话》,1951 年 12 月 26 日。
结合机床更向前。
叶剑英热情赞扬新中国建立初期橡胶种植的成功,并对中国橡胶事业的 发展前景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① 《叶剑英诗词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年 4 月版,第 28 页。
二创办南方大学
叶剑英在领导华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建设的同时,对教育、文化、 科学、卫生事业同样十分重视,并倾注了大量心血。
筹建和创办南方大学是叶剑英在华南文化教育战线兴办的一件大事。早 在 1949 年夏天,中共中央确定了解放华南的战略计划以后,毛泽东在北平当
面指示叶剑英:要在南方办好一所大学,可取名南方大学,并亲笔写了“南 方大学”四个大字交给叶剑英。叶剑英当即通过中央组织部,抽调了曾在延
安抗大等校担任过教授的哲学家陈唯实,以及在华北大学等校从事教学工作 的十几名干部和学者,于 8 月中旬随军南下,到达江西赣州,开始进行南方
大学的筹备工作。
在叶剑英的直接领导下,筹备人员集中学习了党的教育工作方针和知识 分子政策,拟定了南方大学的教育方针、招生简章、组织机构和开办经费预
算等项工作草案,并上报中央审批。广州解放后,筹备南方大学的工作干部 和教学人员,从赣州随军南下,抵达羊城。在广州光孝寺成立办事处,开展 工作。
这时,曾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代理福建省委书记和担任过中央党 校教育处长的罗明,以及从广东、香港等地调来南方大学工作的教授、专家
张明生、卓炯、罗克汀、李曼辉和各级行政干部、教职人员也陆续来到广州 报到,投入紧张的筹建工作。①
为了使南方大学有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华南分局在叶剑英的主持下, 决定将广州东郊石牌原国民党“总统府”作为南方大学的校址。并立即清理
环境,修缮校舍。11 月中旬,举办预备班,为大量招生作好准备。
华南分局为了加强领导,办好南方大学,专门成立了以叶剑英为主任, 方方、赖传珠、邓华、古大存、陈唯实、罗明等 10 人为委员的南方大学委员
会,全面领导南方大学的工作。同时,任命叶剑英兼任校长,陈唯实、罗明 为副校长。第一期录取学生 4329 名。这些学生分别来自 19 个省市和港澳以
及东南亚地区,其中有许多华侨青年。
1950 年 2 月 1 日,在南方大学的开学典礼上,叶剑英和华南分局宣传部 长萧向荣等讲了话。叶剑英在讲话中,阐明创办南方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
养大批人民需要的人才,以适应华南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他勉励大家诚心 诚意学习,毕业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亲笔题词:“大家同心协力,为
办好一个南方大学而奋斗!培养干部,扩大影响。”全校教职学员还宣读了 誓词,给毛泽东主席发了致敬电。①
南方大学从成立到 1952 年 10 月结束,共办了三年时间。在此期间,叶 剑英多次关心并直接主持研究学校的大政方针等一系列问题,为办好这所学
校呕心沥血,竭尽全力,从组织机构、师资、学制、课程设置和招生事宜等 都亲自过问,特别是一开始就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共培养出正式毕业生
1.823 万名。还有 1200 多名教职工在这个革命大学里锻炼成长。这为数近 2 万名的革命干部和专业人才,在华南及其他一些地区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
艰苦奋斗,建功立业,发挥了骨干作用。
① 访问罗明谈话记录,1986 年 11 月。
① 罗明、李又华、黄家驹:《回忆叶剑英老校长创办和领导南方大学》,载 1986 年 11 月 8 日《南方日报》。
叶剑英早在 1949 年 4 月就曾经说过:抛开文艺建设、思想建设、文化建 设,单纯地搞经济建设、物质建设,是不可能搞好的。他在领导广东省的全
盘工作中,始终把文化事业看作是整个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 不遗余力地推进其发展。广州刚解放时,一批文化界人士从香港返回广州,
叶剑英立即高兴地接见他们,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新中国的建设 服务。画家关山月等将在香港画成的一幅毛泽东巨幅画像赠送给人民政府。
叶剑英代表省、市政府接受了这一礼物,并指示有关部门将这幅画像挂到了 广州市爱群大厦上。②1950 年 9 月,华南首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广
州举行,叶剑英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提出,文艺工作者要用自己的作 品去教育人民、鼓舞人民,为创造新生活服务。文艺工作者队伍要加强团结,
向着共同的革命目标,齐心协力地向前迈进。
② 访问关山月谈话记录,1985 年 10 月。
三发展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争取革命斗争胜利的法宝之一。新中国建立以 后,中共取得了政权,有的人对统一战线工作有所忽视。叶剑英却认为,新
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仍然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求得各方面的支 持和帮助。民主人士,知识分子,爱国华侨,他们都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应
当充分发挥他们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作用。叶剑英十分注意在各级政府机 构中,安排一些对革命事业有过贡献的有名望的民主人士担负领导工作。他
多次主持华南分局开会,讨论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民主人士李章达,当过孙 中山的警卫团团长兼大元帅府参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国民
党广州行营的中将高级参议,是当时国民党广州行营主任张发奎的老上级。 他长期反对国民党打内战,在政治上同情共产党,并做过有益的工作。解放
以后,他留在广州。经过时剑英和华南分局领导人提议并报告中央批准,李 章达担任了广州市副市长和广东省政府副主席。早期同盟会会员、中国民主
同盟成员丘哲,拥护、支持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积极参加抗日 斗争,多次掩护中共地下工作人员。叶剑英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同他有交往。
新中国建立以后,丘哲先后担任了广州市副市长、广东省副省长职务。叶剑 英尊敬地称年长他 12 岁的丘哲为“丘老”。①一次,丘哲设家宴招待叶剑英,
饭后,叶剑英诗兴大发,当即作“在丘老家宴”诗一首:“蛇羹鱼弹胜莼鲈, 越秀山前客不孤。溜到新歌翻旧调,顿念乡思起乘除。”①
对于其他各方面的民主人士,叶剑英也十分注意发挥他们的作用。他倡 导在工业、财经、文教等系统每周开一次民主人士茶话会,并确定为制度坚
持下来,定期开会。他在百忙中,尽量抽出时间,参加会议,直接听取和采 纳民主人士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在他的领导和关怀下,广东省和广州市的一 些有名望的旧官
员、旧军人、旧知识分子和专家,工作和生活都得到了妥 善的安排,积极性得到了发挥,在各项事业的恢复和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 用。
叶剑英常常提醒省、市的领导同 志:有些人在民主革命时期干过坏事,但后来为革命事业做过一些工作。对
于这样的人,我们要正确对待他们。原宋子文的广东税警团骨干分子莫雄, 是国民党高级官员,曾参加过镇压广州起义。他的堂弟莫应在香洲兵变时又
曾参与谋害叶剑英。但他后来与共产党有联系,做过几件好事,如曾把蒋介 石布置第二次“围剿”红军的军事会议的情报交给中共地下组织。他在贵州
毕节地区当专员时,曾为长征路过该地的红军部队提供过方便,等等。新中 国建立后,叶剑英得知他到了香港,便亲自给他写信,要他回广州参加建设
工作。莫雄从香港到达广州,叶剑英很快接见,并给他安排了工作。镇反运 动开始后,有人主张要杀掉他。叶剑英说:这个人在历史上有罪也有功,现
在表现也不错,不能杀,要保下来。后来,还安排他当了广东省政协副主席。 叶剑英亲自过问和关照过的民主人士及其家属究竟有多少,谁也记不清了。
他对于统一战线工作,从不满足于一般的号召,而是把工作具体地做到每个 人的身上和心上,使他们实际地感受到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温暖,并
尽其所能为人民做些有益的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叶剑英也尽自己所
① 访问梁淑钊(丘哲夫人)谈话记录,1986 年 11 月。
① 《叶剑英诗词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年 4 月版,第 28 页。
能保护了那些应该保护的人,后来又帮助他们平反了各自的冤假错案。许多 直接受到他关心照顾的民主人士及其家属,一说起叶剑英,常常热泪盈眶,
内心充满了感激敬爱之情。
叶剑英在主持华南分局工作期间,还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直接领导了 香港工委的工作。凡是有关香港的重要问题,他都亲自过问和处理,并及时
向中共中央汇报。华南分局的正确领导和香港工委卓有成效的工作,对于新 中国成立初期香港地区的稳定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在“反地方主义”的漩涡中
1952 年,正当叶剑英在华南艰苦创业,大展宏图的时候,平地风波起。 这一年 6 月,毛泽东突然将叶剑英、方方、陶铸召到北京开会,会议主要内
容是批评华南分局领导工作中的“错误”。原来,中南局和华南分局的少数 领导人片面地向毛泽东反映,说华南分局在农民问题上“右倾”,并存在着
“地方主义”(主要指方方)。 所谓农民问题上的“右倾”,就是指叶、方在广东农村土改问题上“右
了”、“慢了”,是“和平土改”。实际上,叶剑英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三 年左右完成土改的指示,结合广东的实际情况部署土改运动的。从土改准备、
试点到推广,每一个计划和各阶段进展情况都上报给中共中央、中南局,并 得到批准的。叶剑英在领导土改中,特别强调注意对华侨和民族工商业者的
政策,要求区别对待,适当照顾他们的利益,搞得稳妥一点,这是符合广东 的实际情况的,也是有远见的。这并不是什么“和平土改”。所谓“地方主
义”的错误,对于叶剑英、方方来说,也是不存在的。方方作为华南分局第 三书记,主管分局的组织干部工作。在干部的分配、使用问题上,是根据叶
剑英在赣州会议提出“搞五湖四海”的原则进行的,地委以上干部是经过分 局集体讨论决定的。1950 年以后,陆续调来了几批南下干部和转业到地方工
作的军队干部,叶、方都给予了恰当的安排,有些人还放到重要的领导岗位 上。叶、方在工作中尽管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但绝不是排斥外来干部,
更不是搞“地方主义”。历史事实证明,叶、方当时使用、安排的地委以上 干部,绝大多数是经得起各种考验的优秀干部,后来大部分担任过省一级的
领导职务。因此,加在叶剑英、方方头上的所谓两个“错误”,是根本不存 在的。
然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叶剑英、方方不能不接受由中央出面所作 的批评,并违心地进行了检查。叶剑英、方方、陶铸从北京开会回到广州后, 于 1952 年
6 月 29 日至 7 月 6 日,召开了华南分局扩大会议,开展所谓反农 民运动户的“右倾”、“反地方主义”的斗争。叶剑英在 6 月 30
日的会议上, 为了顾全大局,作了检讨,7 月 6 日又对会议作了总结报告。在这两个报告
中,他对所谓农民问题上的“错误”和“地方主义错误”,都承担了责任。 他反复说:“在农民问题与地方主义倾向问题上,我都应负主要责任,因为
我是分局的主要负责人。”“总之,分局领导及方方同志在工作上的错误, 我要负总责任。”①方方在会上也作了检讨。但会议上有人认为方方的检讨很
不深刻。有的同志在发言中,对“地方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会议结束 后,由陶铸主持起草了分局及各地区反地方主义会议情况的综合报告,华南
分局将这个综合报告连同叶剑英的检讨报告、总结报告和方方的检讨,陶铸 等的发言一并报给毛泽东、中共中央和中南局。综合报告除叙述了这次“反
地方主义”的经过和概况外,特别列举了“地方主义”的“严重表现”,分 析了“地方主义的危害性”,甚至把“反地方主义”提到“敌我斗争”的高
度。①随后,方方等一批干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历史是公正的裁判。当年华南分局党内开
① 叶剑英:《在华南分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52 年 7 月 6 日。
① 华南分局:《分局及各地区反地方主义会议情况给党中央、中南局的综合报告》,1952 年 8 月 19 日。
展的这场斗争,经过了 30 多年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以后,是非界限更清楚了。 这场斗争把华南分局工作上的某些不足和党内的不同认识当作“右倾”和“地
方主义”错误来批判,挫伤了不少地方干部,造成了不良的后果。1979 年 8 月,广东省委对反“地方主义”问题进行了复查,并向中央写了请示报告。
不久,中央批复,同意广东省委意见,纠正了当年对叶剑英和华南分局其他 领导人的错误批判。1986 年 10 月叶剑英逝世以后,经中共中央书记处讨论
通过的悼词,对他当年主持的华南分局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作出了 公正的评价。悼词说:“建国以后,叶剑英同志主持华南、中南地区工作,
领导完成华南地区的剿匪任务。他在领导广东省的土地改革运动中,根据党 中央的方针政策,同广东省的实际相结合所制定的一系列具体政策,历史证
明是完全正确的。”
叶剑英逝世后,薄一波发表文章,就过去广东反“地方主义”问题,根 据自己当年参与调查处理的亲身经历,作了实事求是的说明,予以澄清。他 在文章中写道:
1952 年 6 月,“毛泽东同志主持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了一次讨论广东问 题的会议。会上批评了广东工作中存在‘地方主义’问题,但毛泽东同志在
讲话中强调指出,叶剑英同志在华南工作是有成绩的,他对这个问题没有什 么责任,更不能说他是搞地方主义的头头,大家要理解他。当然,包括剑英
同志在内,各地的同志都应从这件事中总结教训,防止今后再发生此类错误。 尽管这样,剑英同志在随后不久召开的华南分局扩大会议上,还是作了自我
批评,承担了‘未能及时发现’的领导责任。这说明他是胸怀豁达,严于责 己的。
“现在,事情已经看得很清楚,当时批评广东一些同志的‘地方主义错 误’,存在着把问题简单化、扩大化的倾向,在后来的反右斗争中又对他们
进行批判、斗争和处分,更是不正确的。1979 年 8 月,广东省委对这一问题 进行了复查,并向中央写了报告。10 月,中央批复,同意广东省的分析意见,
对此事进行了纠正。”①
1994 年,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关于撤销对方方解放初期所受处分的意 见。中央认为,解放初期方方在华南分局和叶剑英同志领导下,为建立和巩
固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广东经济作出了贡献,应予肯定。当时对方方的批 判缺乏事实依据,应予否定。决定撤销原来给予方方的撤职处分,为其恢复
政治名誉。这样,广东解放初期的所谓“反地方主义”斗争,从组织上、政 治上均得到了彻底纠正。
① 薄一波:《经得艰难考验时》,载 1989 年 8 月 10 日《人民日报》。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