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青年毛泽东

_22 赵遵生(现代)
仿佛就是应验葛健豪的话,门外蹦出一声呼喊:“毛先生!”
小刘昂肚子一挺,从母亲庆熙怀里“嗖”地滑溜下来,一扑而上。
“你看看,你看看,是不?比跟和森舅舅还亲呐!”
毛泽东抱过小刘昂,嘴还没伸,小刘昂早鬼鬼地将脸蛋凑贴上来。
一堂欢笑。
庆熙走到毛母跟前,亲热地关照着:“伯母,我们明天去医院。”
文七妹感激地允诺着:“好!”在湘雅医院体检了,庆熙从窗口取出化验报告单一看,虽半明不白,也似看出点不祥的病症,心一沉,急忙把报告单送到门诊的白衣大夫手里。那大夫一看报告单,不觉皱起了眉头,凝重地一睃神情祥和的这位从湘乡来的病人。
一旁守护的毛泽东觉出什么,轻轻叮嘱:“二弟,你扶妈先走一步。”
泽民允诺着,挽起母亲,缓缓出外。
等文七妹人一出门,庆熙跟毛泽东一样焦急地问道:“沈医师,要紧不?”
叫沈医师的这位大夫将单子一晃,问:“怎么不早点来看?现在扁桃体炎变慢性了,还引发出风湿热、肾炎。”
毛泽东心下一阵揪紧,急问:“怎么会嘞?”
“一是着凉,二是过度劳累,她主要是……劳累所致。”
“沈医生,就仰仗你的高手了。”
沈医师沉吟片刻,还是如实相告:“现在谁也没有把握,扁桃体摘除手术,只有在美国、西欧可以做……嗯,先服药,绝对要保证休息。”
毛泽东自然不敢将严重的病情如实告诉母亲。晚上,就着油灯,毛泽东细心地替母亲洗着脚,心底下考虑着如何告诉母亲才是。
“润,你把妈当作‘老太爷’啦!我可没有那么贵气。”
“妈,你没有大病,主要是劳累过度。医生关照了,一定要好好休息。”毛泽东加重口气叮嘱着。
“大妹子,我们正好作个伴,你就在长沙好好治病、休养,什么也不用操心!”葛健豪热忱地相邀着。
替母亲擦干脚,毛泽东便将母亲扶靠到床背上道:“你就早点睡。”
“慢点慢点。”庆熙端着水,捧着两颗药,“还没吃药呐。”
“唷,看我。”毛泽东一拍自己的脑门。
“她嫂子,你们这样伺候,我可住不了三天。”文七妹吃了药,心中更是不安。这就是毛泽东的母亲。她侍候人,为他人做事,很心安理得,认为做人就应该这样;待别人来侍候自己,替自己做事,就浑身不自在,心里就大不安稳。
“哎呀呀,大妹子,我不是都说了?你家润之、我家和森,都是共得一条……”葛健豪“裤子”两字还没出口,门口便一声“啊哼”!抬首——小女蔡畅已立在门头。做母亲的连连打住不雅的大实话。
文七妹莞尔开颜。须臾,想到什么:“润啊,你明天不是还有课吗?早点回去。”
庆熙也憬悟了:“唷,你还要过江哩!”
“他呀,一个猛子就过去了!”葛健豪了如指掌。
“妈,那我去了,你早点歇着。伯母,再见。”毛泽东恭敬地道了别,这才回身。
文七妹默默地目送走长子,流露出做母亲的赞可与宽慰。回到修业学校,已是深夜。熬夜对于毛泽东来说,已不是“熬”,而是早就都习惯成自然了。
凌晨时分,万籁无声。
偶尔的枪响,显得分外的刺耳,还很惊心。
毛泽东充耳不闻,置身在九平方米的领地里,一意把笔飞书:
霞,今天送母亲去医院,不觉又念起先生的病情,不知可有好转?念念!我辈学子,欠先生的太多,实在无以回报……
毛泽东感觉着内疚与负重,徐徐抬目……在北京,西山卧佛寺养心斋里,守护着父亲的杨开慧,细读着南方来信,心潮起伏。那太熟识的毛泽东的声音从信中似跃然可闻:
为培植林林大木,久拄长天,切盼先生多多珍重!早早康复!
“爹,你看——”
杨昌济接过信一看,微微颔首道:“于家、于国,都是赤子之心!替我问候他母亲。”
杨开慧心下一热:“嗯。”
对于杨开慧来说,收得润之的信,比什么都金贵。自润之离去后,她不时会生出一种往常没有的失落感。开初,她连自己都搞不清楚,是潜意识的行动,才使她恍然省悟。那天又莫名其妙地袭来一股寂寥,她便信步踱出养心斋。你说怪不怪,无心无意地一走两走,就来到了同根相连的两株香樟树跟前!蓦然间,心头涌起一阵颤动——跟上次握住润之手时的奇妙感觉一个样!
噢,失落原来因为润之?!刹那间,杨开慧的心一阵狂跳,秀脸上便泛起红潮。
“润之!……”文七妹实在不习惯当“老太爷”。一个大老早,就像在乡里一样起身了,一个人到小菜园里松着土、铲着草。
第四部分 第十一章:激扬文字(3)
“哎呀,大妹子,你快歇着。”葛健豪从园子里突然冒将出来,急急抓过长铲子,还不及吩咐,小刘昂已端过竹椅,送到新来“外婆”的脚跟边:“新外婆你坐。”
两位外婆禁不住相顾莞尔。
作陪的毛泽东哂然瞟一眼“小马屁精”,目光又径自翻寻在报纸中。地下已摊了一堆。
周世钊几步赶来报着讯:“润之,信!像是……”他掏出信,说着又故意打住话头。
毛泽东立起身,一看字迹,心中一动道:“是开慧来的?”他毫不掩饰。
葛健豪一捅大妹子,喜滋滋地悄声相告着什么,文七妹听着备觉温馨。
“妈,杨先生问您好!”
“喔!”文七妹煞是意外,又是高兴,“难得大先生也能记着我这个乡下老婆子。”
毛泽东读着信,渐自注意到什么。杨开慧那太熟识的声音从信中一样跃然而出:
北京政府闭门不谈巴黎和会,学生、百姓纷纷猜测,只怕内中又“有鬼”……
周世钊逗着小刘昂,忽瞟见毛泽东神情有变,立马问:“怎么?”
“巴黎和会……”1919年5月4日,在列宁十月革命的感召下,北京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学生运动,锋芒所向,直指外国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序幕由此拉开了!
当日子夜。督军兼省长的张敬尧美梦正甜,呼噜之声动屋,一手仍不忘搂着一位可怜少女。那少女年不足二十,暗自饮泣着,苦泪涔涔。
一阵急遽的敲门,伴随着催唤:“督军!督军!”
张敬尧眼皮一睁,呵斥道:“什么狗屁事?不能明早来报丧?!”
“北京急电。”
“唔?”张敬尧闻声惊起,下床,一脚踏在马刀上,“娘的!”他随势踢开马刀。
赤膊司令抓过电报一瞄,心下不由得猛地一震道:“这帮学生娃子也想翻天?!传令,团长以上,集合!”
火气冲冲的张敬尧,大步回屋,手才套进一只衣袖,便愣怔住了:床前,地下,马刀已刺进少女的胸口,*的身子下溢出一滩鲜血。
“你还有这份勇气?!”他叫警卫把人拖走,自己直奔会议室。
虽说是半夜三更,一多半的军官倒还是遵命而至。
张敬尧一晃电报道:“接总理电谕,北京学生闹事的消息,必须严加封锁。外省来的报纸,全部扣下;长沙的报纸,统统派驻军队检查,不许开天窗!”
“是!”
“哼,我湖南可不是北京!”张敬尧一掌击在大案上。邮局。一队士兵汹汹然开进。
报社总编室。一名旅长擎着枪,戳在总编的心口,警告着。
码头。北军遍设关卡,严密搜查。
骤然,士兵发现一中年男客兜里揣着报纸,便立即横枪喝住:“站住!营长,看——”
那营长接过报纸来一看,手一挥:“押走!”
“怎、怎么?”男客莫名其妙。
两个凶神恶煞,一把将人架走。
“我犯什么罪?光天化日,你们!……”自接得开慧的来信,毛泽东便格外关注起时局。
省立图书馆阅览厅,是他三天两头光顾的重地。
5月9日这一天,毛泽东在窗口角落的老地方习惯地翻查着几家报纸,发现已残缺不齐。他判断出什么,眼里即刻流泻出灼热的光焰。
从图书馆出来,他直奔妙高峰下青山祠的陈昌家。旋即,何胡子叔衡也赶来了。
毛泽东开门见山道:“张敬尧要封锁的消息,怕就是巴黎和会。”
陈昌忖度着:“难道收回山东主权的提案,遭否决了?”
“除此外,还有什么值得这么严密封锁的消息嘞?”毛泽东确信无疑。
“果真如此的话,真要起大风暴了!”何叔衡心潮一触即发!
“章甫,方先生来了。”随声,陈昌堂客毛秉琴引进方维夏。
方维夏无意寒暄,从怀里掏出报纸道:“还是没有封锁住!”
众人急急探首浏览——
凡尔赛和约出台,“二十一条”照旧,山东主权沦丧!北京三千学生*抗议!
陈昌猛一声吼:“可耻!”
何叔衡“刷”地挺起道:“我们得响应。”
方维夏倒未失冷静:“张敬尧早有防范,不能蛮干。”
“争回主权,抗议卖国,谅张敬尧不敢公开动武。”毛泽东估量着,当机立断,“马上行动,发动各校!”新民学会在长沙的会员闻风而动,开始了书生跟武夫——张敬尧的抗争。
在女校操场里,毛泽东介绍着时局,说得入情,大手当空一击。朱华贞扬臂喊出口号,连一旁的丘校长也同仇敌忾地挥起了手臂!
在一师附小教室里,陈昌慷慨陈辞,浅显明白,激得个个小同学悲泪盈眶。
在楚怡小学办公室里,何叔衡诉说得声泪俱下,不啻同事们,连带门口挤着的小同学,也一腔悲愤!
在一师校长室里,方维夏做着校长的工作。
周南女校,大操场里,一身运动服的蔡畅,停*育课,动情地介绍着北京学生的*,说得许多同学悲愤填膺!这回他张敬尧不敢掉以轻心了。在督军室里,一围军官如临大敌,争议着对策:
“督军,我看就照北京的,抓她娘的一批!”
第四部分 第十一章:激扬文字(4)
“杀一儆百,毙他几个,看谁还敢闹?”
“这会……酿成事端。”
“你不抓不杀,就不生事端了?”
张敬尧手一抬,止住下属,鹰眼在案头的报纸上一瞪,道:“学生的口号是什么?要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争回山东……我一弹压,倒他娘的成卖国贼了。现在,不是时候。”
“那就叫他们‘大闹天宫’?!”
张敬尧思谋出什么,长方脸上不遮不拦地流露出一抹狡黠的笑意:“唔!”1919年5月10日。湖南长沙。
借北京“五·四”的东风,也卷起了破天荒的*。*示威、请愿队伍,如林似海,滚滚奔腾。
“请斩曹、陆,以谢天下!”
“抵制‘二十一条’!”
“日本佬,滚回去!”
“还我神圣主权!”
口号起伏,如浪涌波翻。
大路上,“商业专科学校”的队伍,由一位瘦长的平头学生率领着,他那细细的瓜子脸上却是大义凛然。他叫彭璜,字殷柏,时年23。商校学生,学生运动领袖,新民学会会员。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1922年病故。
街口中,“雅礼大学”的队伍,浩浩荡荡开来。领头的是一位21岁的学生,瘦长脸,大眼、长耳、平头,煞是威风。他便是前面那位“体育先生”柳午亭的儿子柳直荀。
闹市内,汇集的队伍,殊途同归,滔滔而至。
最前列的是毛泽东、何叔衡、陈昌、周世钊、方维夏、徐特立、蔡畅、朱华贞、李思安等人。
陈昌洪亮的声音破空而起:“支援北京学生运动!”
呼应潮涌!
“还我中国主权!”
连路人也按纳不住同为中国人的愤慨,同声应和。
骤然间,半当中杀出一支队伍,老少男女甚而孺子幼儿挤挤挨挨的,个个掮着香袋,虔诚有加,随着一面硕大的三角黄旗行进着。大旗上,金字刺目——“菩萨保佑”。
“菩萨有灵!”
“保佑平安!”
也是“口号”声声,念念不绝。
*队伍被断住了,进不得,退不是,一筹莫展。
“哎,前面怎么了?”
“走啊!”
后面队伍骚动起来。
何叔衡大是恼火:“鬼迷心窍。开过去!”
一股人流闻声涌动,逼近过去。
“哎呀,他们冲过来喽!”
“罪过唷,天下不得太平啦!”
进香队伍里几声一嚷,也横生出一阵骚乱,真有一些老叟老妪们冲*队伍诅咒起来:
“你们这班不信神的后生子,要遭报应的!”
“菩萨呀,保佑保佑啊!”
犹如一声命令,一些个不三不四的青壮年香客率先跪地拜天,接连着,老少男女们跪落一片,竟当路祈祷上了。
*队伍,彻底遭截。冲在头里的一帮学生火冒三丈,吆喝又不听,便动手拉人。
“哎呀,学生子打人喽!”
“造孽呀!”
“打哇!”
眼看冲突在即,一触即发。毛泽东扬臂一呼:“慢!”他犀利的目光已捕捉到那帮显然不像香客的青壮男子,渐渐识出其诈。
“乡亲们是去城隍庙烧香?”
“是的,是的。”
“好,求菩萨保佑你们平安,保佑国家平安。你们先请。”毛泽东知礼地抬臂相邀。这倒令真正的信徒们动了情:
“菩萨保佑!菩萨保佑!”
进香队伍一伙一堆地站起身子,还朝毛泽东这边让路人合十施礼。
猛一个恼火的声音一蹦而出:“他们冲了我们的运气,菩萨不会保佑我们啦!”
信的、疑的,进香的人们惶惶不安了。
“菩萨真有灵,也不会保佑你们这几个不是信徒的凶神恶煞!”毛泽东一语戳破青壮年“香客”的假面具。
这帮乔装者一无防范,顿时噎住,半晌才诅咒出口:
“你们不信菩萨,才是‘凶神恶煞’!”
毛泽东冷冷一笑,转对市民宣讲道:“乡亲们,小日本强占了我们山东,还提出‘二十一条’,要一口一口吃掉我们国家。我们是在抗议日本,保卫国家,要政府不准卖国,不准出卖我们老百姓。”
大多的进香男女自然多少听懂了点意思,莫不恍然省悟。
“你们相信菩萨,那就请你们多求求菩萨老人家发发慈悲,救救中国。请!”
毛泽东带头让道,头里的同学纷纷让道。情同此心的掌声,随之四起。
信佛行善的乡亲们渐渐合十、叩首,念着“阿弥陀佛”,躬身行去。督军府里的张敬尧哪能料到会是这么个收场?!
“啪!”一记耳光,刮在为首的“青壮年”脸上。
“废物!你们坏了我的大计。”张敬尧长方脸上,满是窘恼,“领头的是谁?”
“不……”
“啪!”又是一个响脆的耳光。下午,毛泽东一行回到“沩痴寄庐”蔡和森家里,大家依旧止不住激奋之心。
“唿,我差一点中了他张敬尧的诡计!”何叔衡一拍脑瓜,毫不避讳。
蔡畅仍不肯轻放过道:“你这个何胡子,牛脾气一发,真把我们大家往张敬尧的口袋里拖哇!”
一座哄笑。
第四部分 第十一章:激扬文字(5)
毛泽东想起什么,告诉大家:“有个好消息。我们的老乡——北京*总干事邓中夏就要来湖南,张敬尧还要大大的头痛!”
满堂雀跃。
葛健豪拉着文七妹,欣欣然的目光从毛泽东身上收回,似跟大妹子印证着什么。文七妹只是微微带笑,流泻出做母亲独有的爱昵与期望。
晚上,三个儿子,齐齐陪护着慈母。文七妹看定毛泽东,徐徐道:“嗯,你还没忘记自己留下的话。”说得毛泽东一时犯了蒙。
文七妹爱嗔地瞪一眼长子,从衣襟边兜里仔细地取出一页折叠得四四方方的小纸。未待母亲打开,小机灵鬼泽覃便一把抢了过去,几下展开,一瞄纸条,瞳仁里顿时生光,随即摇头晃脑地吟诵起来: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噢,那是自己离开乡关时给父亲、母亲的留言,亦是自己出离故乡的真实心迹。
毛泽东恍然憬悟。
毛泽覃刚得意地吟诵了,门口却响起一排鼓掌声。惊回首——
竟是蔡门四口,包括懵懵懂懂的小刘昂。
文七妹心里好不甜美!她将小纸片从泽覃手里接过,又按到泽东的手心里道:“还是你自己留着罢。”
母亲的爱心,大儿子焉能不知?“谢谢妈。”
文七妹放心地头微微一点,转身拾掇衣物。
毛泽东一怔,急了:“妈,你要走?”
文七妹轻舒一口气道:“妈放心了,你闯自己的路罢。”
“你老的病刚好一点,怎么能走嘞?你一走,我心挂两头,反而不踏实了。”
“妈,你就住这里吧!”小儿子撒起了娇。
“还是听大哥的。”二儿子直直地挽留着。
做母亲的犹豫了:“老麻烦人家,也不好。”
葛健豪风风火火的赶将进来道:“大妹子,你要走?没有我的准许,哪里也不许去!”
文七妹歉意地搪塞着:“家里还有点事。”
“哎呀呀,你这病,就是没完没了的家里事给做出来的!”葛健豪毫不容情,“再说,和森来信,下个月就回长沙,你可不能连一面都不见哇。”
“和森就回来?”文七妹委实走不脱了。
毛泽东一见机会,连连朝小弟使眼色,鬼精灵的小家伙一步上前,夺下母亲手里的包袱。二儿子一把拉住母亲:
“妈!”
毛泽东自然感到慰藉,但心里的话还是留在了心里:“妈能留下来,多住几天,我心里真感到快慰,也感到踏实了许多。她关心的是儿子、是他人——特别是穷苦人,惟独很少想到她自己。我深爱母亲!”1919年5月22日,毛泽东久所盼望的知友邓中夏回到湖南长沙。
当天,一身风尘的邓中夏便经毛泽东安排,在楚怡小学跟新民学会的旧朋新友们会面。他介绍了北京的学生运动,还传达了一个最新的信息:北京二十六所中学以上的学校,全体总罢课;不罢免曹汝林、陆宗舆、章宗祥,决不复课!
一室雀跃,人人亢奋!
毛泽东趁热打铁道:“我和中夏商量了,湖南*必须马上建立,没有一个统一的司令部,就没有统一的行动。”
“同意!”颇自信还很有些自负的张敬尧怎么也不曾料到,他“镇湘楼”镇守的湖南,居然也刮起师生大*、大示威的*!这叫他如何向对自己寄以厚望的总理大人段祺瑞交账呀?!
脑袋一拍,他拍出个计谋:传招长沙中、专学校的校长。
在督军张敬尧专室里,四个卫兵替张敬尧轮流打着扇。张敬尧一脸火气,颐指气使道:“你们是一校之长,今天我丑话说在头里,学生要是再罢课、再*、再闹事,本帅就要——办人啦!”
一个个校长心揪紧,愁满面,惴惴不安。
当教员的,包括这些个校长,一个个都会说,也有思想,这是他们的专长;弱势就在于大多没有经过大风浪,怕硬,经不住枪杆子的要挟。
张敬尧把话一点破,要办人,就摆手散会。
“丘校长留步。”
女校的丘校长不知所以,只身站住。
张敬尧又朝打扇的卫兵手一挥,卫兵即刻退出。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