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弗洛伊德文集文明与缺憾

_10 弗洛伊德[S.Freud](奥)
①参见《抑制、症状与焦虑》第四章。其中所考察的病例是“小汉斯”
和“狼人”。——英译注。
-- 195
291弗洛伊德文集
内部的本能危险本质上是一种决定性的、准备的因素。
然而,迄今为止,我们还没谈到作为男孩与母亲恋爱的结果而被男孩所恐惧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现实危险。
这种危险就是被阉割的惩罚,就是失去生殖器的惩罚。你们一定会反对说,那毕竟不是现实的危险;我们的男孩并没有被阉割,因为他们只是在俄底浦斯情结中与母亲相恋。不过问题是不可能这么简单就一笔抹掉的。
首先,这并不是一个阉割是否真实进行了的问题;具有决定意义的是,这种危险是一种来自外部的恫吓,而儿童却相信它。儿童的相信具有某种根据,因为在崇拜男性生殖器阶段(thephalicphase)
,在他的早期手淫(masturbation)
阶段,人们常常吓唬说要割掉他的阴茎;而且,从发展的观点来看,这种惩罚的暗示一定会在他身上得到强化。我们推测,在人类家庭的原始时期,忌妒而残忍的父亲实际上常常对发育中的男孩进行阉割。那种作为原始人习俗的、在人的青春期如此频繁地实行的割礼仪式①(circumcision)
,就是一种显然可以辨认的阉割的遗风。我们知道,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正在严重地背离一般见解;但我们仍然必须牢固地坚持这种观点:对阉割的惧怕,是压抑从而也是神经病形成的最一般和最有力的原因。
在某些病例中,割礼——尽管确实不是阉割——作为对手淫的纠正和惩罚(这种现象在欧美社会中绝不罕见)
,已经对男孩实行了。对这些病例的分析大大增强了我们的信心。我很乐意进一步深入探讨
①犹太教、伊斯兰教的一种仪式,把男性教徒生殖器的包皮割去一些。
这种做法在原始人中是一种习俗。——中译注。
-- 196
文明与缺憾。精神分析引论新讲391
阉割情结(thecastrationcomplex)
,但是我将紧紧围绕我们的主题。
当然,对阉割的惧怕并不是压抑的唯一动机。的确,女人身上不存在这种惧怕。
因为她们虽然也有阉割情结,但却不可能形成对被阎割的惧怕。
这种惧怕在女人性活动方面的地位,被对失去的惧怕取代了。这种惧怕显然是婴儿发现母亲不在时所产生的那种焦虑,它一直延续到儿童的晚期。
你们将会认识到,这种焦虑所暗示的危险状况是多么的真实。
如果母亲不在了,或者收回了对孩子的爱,孩子就会不再确信自己的需要能够得到满足,因而很可能陷人种种最悲痛的紧张情绪之中。
不能否认下述观点,即这些决定焦虑的因素在本质上是婴儿诞生时的原始焦虑状态的重演,那些状态当然也表现了孩子与母亲的分离。如果你信奉费伦齐(Ferenczi,1925)
所提出的思想,你甚至可能把对阉割的畏惧也加到这些因素中去,因为失去这一男性器官的结果,就是不能再次通过性活动与母亲(或她的替代者)
联结在一起。
顺便提一下,回到母亲子宫中去这种非常频繁地产生的幻想,是与母亲发生性交往的愿望的替代物。
在这一方面,我可以告诉你们许多饶有趣味的事情和令人吃惊的关系,但我不能够超出精神分析引论的范围。
我只能请你们注意这一事实:在这里,心理学的研究正在接近生物学的事实。
O。
兰克(Rank)
——他对精神分析作出了许多出色的贡献——也明确地强调诞生行为和与母亲分离的意义(1924)。
不过我们认为,他从与神经病理论甚至分析疗法有关的这个事实中作出的极端推论,却是不可以接受的。
他那时已经形成
-- 197
491弗洛伊德文集
了其理论的核心,即诞生时的焦虑体验是以后所有危险情况的原型①。只要用少许时间来详细阐述一下这些危险情况,我们就能够表明,决定焦虑的每一个特殊因素(即危险情景)
,实际上都被分派给了每一个适应于它的发展阶段。心理上不能自助的危险性适应于自我早期的不成熟阶段;失去对象(或失去爱)
的危险性适应于童年期最初几年缺乏自信的阶段;被阉割的危险性适应于崇拜男性生殖器阶段;最后,对超自我的畏惧——它采取一种特殊的态度——则适应于潜伏期。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决定焦虑的早期因素将被摒弃,因为由于自我的加强,相应于这些因素的危险状况便失去了它们的重要性。
但是这种情况只是很不完全地存在着。许多人没有能力克服对失去爱的畏惧;他们从来没完全独立于别人的爱,而是在这一方面仍然表现得像婴儿一样。对超自我的畏惧在正常情况下是决不会停止的。
因为它采取道德焦虑的形式,而这在社会交往中是不可缺少的。
只有在罕见的情况下,个体才可能独立于人类社会而存在。
此外,有一些早期的危险状况也一直残留到后期阶段,但作为焦虑的决定因素,已被时代作了修正。
例如,阉割的危险在梅毒恐惧症(syphilido-phobia)
的名目下继续存在着。确实,一个人进入成年后便懂得,阉割已不再是对放纵性欲望的习惯性惩罚了;但是另一方面,他也已经认识到,那种本能的自由受到各种严重疾病的威胁。
毋庸置疑,我们称
①弗洛伊德在《释梦》第二版(1909)
增补的一条脚注中,首次发表了这一评价。但是有理由相信,他的理论则在更早的时候就被他在维也纳的追随者所知悉了。
他对兰克出生论的批评主要见于《抑制、症状与焦虑》第八、十两章中。——英译注。
-- 198
文明与缺憾。精神分析引论新讲591
之为神经病的那些人,在对待危险方面仍然孩子气十足,并且尚未克服决定焦虑的早期因素。
我们可以认为,上述内容从事实的角度进一步描绘了神经病的特征。但要说明情况为什么会这样,则是不那么容易的。
我希望你们并没有失去我的讲演线索。
请记住,我们正在研究焦虑与压抑的关系。我们已认识到两个新情况:首先,是焦虑造成压抑,而非如我们曾以为的,是压抑造成焦虑;其次,被惧怕的本能状况可以最终溯源到外部的危险情况。我们的下一个问题是:怎样描述焦虑影响下所发生的压抑过程?
我认为答案应如下所述。
自我注意到,如果满足正在形成的本能要求,便会招来一种危险情况——它过去经常出现,现在则又被充分地回忆起来了——所以,必须以某种方式约束、阻止这种本能的精神专注,消除它的力量。我们知道,如果自我是强大的,并把有关的本能冲动吸收入到它的组织中,它就能够完成这一任务。
然而在压抑的场合之下发生的情况则是,本能性冲动依然隶属于本我,自我还很弱小。因此,自我通过某种方法来帮助自己。
这种方法本质上等同于正常思维(thinking)。
思维是一种试验性活动,所用的能量较小,采用的方式像一位将
-- 199
691弗洛伊德文集
军在调动大批部队之前,先在地图上四处移动小型人像那样①。这样,自我就预先采取措施来防止对有问题的本能性冲动的满足,它允许思维重演由以前所惧怕的危险情况所产生的种种痛苦的情感,于是快乐—痛苦原则(thepleasure-unApleasureprinciple)
就自动地开始发生作用,对具有危险的本能性冲动施行压抑。
“停一下!”
你们可能会喊道:“我们不能再继续跟随你了!”
你们当然是正确的。
我应该再作一些补充说明,以便上述观点能够被你们所接受。
首先我得承认,我已经努力把那种实际上应该既非意识也非前意识的过程——它发生于处在不可设想的最底层的各部分能量之间——翻译成了关于我们正常思维的语言。
但这并不是什么严重的缺点,因为不可能以任何其他方式来研究这个过程。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清楚地区分:当压抑存在时,自我发生了什么,本我的情况又怎样。
我们刚才说过,自我所做的事情是利用试验性的精神专注,并通过焦虑的信号发动快乐—痛苦原则的自动作用。
然后,自我可能
①在上次讲演(见第76页)
中,弗洛伊德就提到了这种延缓的(post-ponAing)
思想活动,把它作为自我的一种主要功能。作为试验的、小规模活动的思维这一概念,是弗洛伊德理论中最早和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与他关于基本的和第二位的精神过程的区分(见第74页及脚注3)
密切相关。这一概念最初出现在1895年《规划》(project)
的第一部分第十六、十七和十八节中。后又在同一著作的第三部分(1950a)
第三节中再次被论述,当时使用的显然是神经病学的术语。
但是,在《释梦》(190a)
第七章(E)
中,它又作为纯心理学的术语重现。
此外,人们还可以在《论笑话》一书的第七章中,在《精神活动的两个原则》一文的第192页,在《无意识》一文的第五节,在《自我与本我》的第五章以及《虚无》一文中一再见到这个概念。它最后一次的出现则是在弗洛伊德的最后一部主要著作,即《精神分析纲要》(1940〔1938〕)
第八章中(诺顿,1949)。——英译注。
-- 200
文明与缺憾。精神分析引论新讲791
产生若干不同的反应,或这些反应在各种不同比例中的结合:或者是焦虑充分地产生,而自我则完全撇开那种令人惧怕的兴奋;或者是自我用一种反精神专注(anticathexis)
来与这种兴奋相抗衡,以取代试验性的精神专注。
这种反精神专注与受压抑的冲动的能量相结合从而构成症状;或者这种反精神专注被吸收入自我,变成反作用—形成(reaction—formation)
①,变成对某些自我意向的加强,变成对自我的持久性的改变②。焦虑的产生可能越是局限于一种纯粹的信号,自我消耗在各种防御活动——它们相当于对被压抑物〔冲动〕的心理束缚——上的能量就越多,从而这种防御过程也就越接近于对被压抑冲动的一种正常的重新唤起(workingover)
③,虽然无疑并没有完全实现这一点。
顺带提一下,在这里我们可以略为详细地阐述一个论点。
你们自己无疑已经假定,被称作“性格(character)”
的东西——对它很难下定义——应该完全归之于自我。对于产生性格的诸因素,我们已经有了一些了解。
首先,它是超自我,是与
①反作用—形成是一种防御机制,指一个人把使他感到焦虑的冲动隐藏起来,改装成另一种相反的冲动,如用爱来代替恨。——中译注。
②关于反精神专注导致改变自我的观念,很可能在弗洛伊德相当早的几部作品中就已经形成了,例如在第二篇《防御的神经—精神病》一文(1896b)
的结尾。
之后又出现在《抑制、症状与焦虑》(1926d)
第11章中。在很晚写的一篇学术性论文分析的有限期与无限期(AnalysisTerminableandInterminabie;1937c)
中,弗洛伊德进一步阐述了该观念。——英译注。
③作为处理不愉快的精神事件的正常方法的“重新唤起”
这个概念,是弗洛伊德的一个老概念。例如,在布洛伊尔(Breuer)
与弗洛伊德的“初步交往”
时期,弗洛伊德在一次论歇斯底里的讲演中说:“顺便提一下,健康的精神机制在对付精神创伤的影响上,还有另外一些方法……——即通过联想重新唤起该精神创伤。”
(1893b)
——英译注。
-- 201
891弗洛伊德文集
早期的父母机构的一种结合体,超自我无疑是该结合体中的最重要的和决定性的部分。
然后,它是儿童在晚期模仿其双亲以及其他对儿童发生影响的人物的自居作用(identifications)
,以及作为已被放弃的对象—关系(objectreAlations)
〔参见第64页〕的积淀所构成的种种类似的自居作用。关于性格的构成原因,我们现在可以再补充一些内容,它们就是自我决不会缺少的各种反作用—形成,是自我在否定不受欢迎的本能冲动时,于首先实行压抑然后采用较为正常的方法的过程中习得的①。
现在我们转回来讨论本我。要想推测在反对本能性冲动的压抑中发生的情况是不容易的。所以我们主要关心的问题是:这种本能性冲动的能量,即本能兴奋的利比多负荷发生了什么情况?
也就是说,这种利比多负荷是怎样被利用的?
你们可能会回想起,我早先作过的一个假定是:被压抑转变为焦虑的恰恰是这种利比多负荷②。但我们现在不再认为可以这样说了。确切地讲,慎重的回答应是:本我所发生的情况大概并不总是相同的。我们应该知道,就受压抑的冲动而言,发生在自我中的情况与发生在本我中的情况或许存在一种本质上的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根据焦虑信号,在行动中建立起了快乐—痛苦原则。
而由于我们已经断定这个原则在压抑中起作用,我们就应该改变我们的预期。这个原则完全不受限制地控制
①本段的前一部分起源于《自我与本我》第三章开头的一个论述。
后一部分则以《抑制、症状与焦虑》第十一章(A)
为基础。——英译注。
②参见弗洛伊德“压抑”
的一篇心理玄学的(themetapsychological)
论文,以及《引论》第二十五讲。——英译注。
-- 202
文明与缺憾。精神分析引论新讲991
着本我中所发生的情况。
我们可以相信,这个原则使这里谈到的本能冲动发生了相当深刻的变化。
我们将会发现,压抑能产生各种非常不同的、影响或深或浅的后果。在某些场合中,受压抑的本能冲动可能保持着它的利比多精神专注,并继续存留于依然如故的本我中,尽管它时常受到来自自我的压力。
而在另一些场合中,发生的情况却似乎是:本能冲动被完全破坏了,而且其利比多被永久性地转移到了其他途径。
我曾经表示过,这就是在正常条件下处理俄底浦斯情结时所发生的情况。
所以,在这些恰当的场合,俄底浦斯情结在本我中就不只是被压抑了,而且是被破坏了①。此外,临床经验已进一步表明,在许多场合,利比多组织回复(regres-sion)
到某一早期阶段。
当然,这种回复可能仅仅发生在本我中,而且只要它产生了,它就要受到已由焦虑信号带入的同一冲突的影响。在这一方面,强迫观念性神经病(theobsesionalneurosis)
提供了最引人注目的实例。
在这种疾病中,利比多回复与压抑一起发生作用。
我担心你们会觉得这种说明很难把握,会猜测我并没有详尽阐述这个问题。我很抱歉把你们的情绪破坏了。但是我可以保证,我的唯一目的就是使你们了解我们的这些发现所具有的性质,以及获得这些发现时所遇到的困难。
我们愈是深入研究心灵过程,就愈是认识别它们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有一些简单的原则,一开始似乎符合我们的需要,后来却证明是不恰当的。我们乐意改变并完善这些原则。在关于梦的理论的
①参见《俄底浦斯情结的消亡》一文(1942d)
——英译注。
-- 203
02弗洛伊德文集
讲演(即本书第一讲)
中,我向你们介绍的那个领域十五年来几乎没有任何新发现。然而在这里,在与焦虑打交道的场合,你们却看到每件事都在流动和变化着。新的发现尚未得到彻底研究,这种情况或许也增加了阐明这些新发现的难度。
但我们要有耐心!我们不久即能结束焦虑这个题目了。我不能许诺说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将会令人满意,但取得一些进展总还是有希望的。
在此期间,我们获得了所有种类的新发现。
例如,我们对焦虑的研究为自我增添了一个新特点。
我已经说过,自我比本我弱小,它是本我的忠实奴仆,渴望着执行本我的指令并实现它的要求。
我们不打算收回这个论点。
但是另一方面,这同一个自我又是本我中组织得较好的部分,它面向现实。
我们不应当过分夸大自我与本我的区别。
而且,如果自我作为自身能够对本我中发生的各种过程施加影响的话,我们亦无需感到惊讶。在我看来,自我是根据焦虑所显示的信号,通过运用几乎是至高无上的快乐—痛苦原则来施加其影响的。
但是,自我后来又很快地再次表现出它的软弱性,因为由于压抑的行动,它放弃了对它的一部分组织的控制,并不得不允许被压抑的本能冲动长时期地脱离它的影响。
此外,关于焦虑问题尚需指出,虽然在我们这里,神经病焦虑已经变成了现实焦虑,变成了对特殊的外部危险情况的恐惧,但我们不能就此止步。我们应该迈出另一步,虽然它将是向后的一步。我们向自己发问,在这种危险的情况中,实际上构成威胁的和被恐惧的究竟是什么呢?它显然不像从客观方面所判断的那样,是对患者的某种伤害。
因为这种伤害在心理学上是毫无意义的。它是由于伤害而在患者精神上引起的
-- 204
文明与缺憾。精神分析引论新讲102
某种东西。例如,作为焦虑状态原型的诞生行为,毕竟决不能仅仅被认为是一种伤害,虽然它可能包含着一种伤害的危险。
像上述各种危险情况一样,诞生行为的基本内容在于,它在人的心理经验中引起了一种高度紧张的兴奋状态,这种状态令人痛苦,而人们又不可能借助释放来对它加以控制。
快乐原则(thepleasureprinciple)
的各种努力在它面前土崩瓦解。
我们称这种状态为“创伤性”
的因素(‘traumatic’moment)
①。因此,如果我们逐一地理解了神经病焦虑、现实焦虑和危险情况,我们就能得到这样一个简单的论点:那个令人恐惧的东西,那个作为焦虑对象的东西,始终是创伤性因素的浮现,快乐原则的正常作用对它无能为力。
同时我们知道,我们的拥有快乐原则的天赋,并不能保证我们不受来自外界的伤害,它只能保证我们不受精神节制所产生的某种特殊的伤害。从快乐原则发展到自我保存本能(theselfpreservativeinstinct)
是很大的进步;二者的目的从一开始就是十分不同的。但是,我们还看到了其他某种东西,它或许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答案,这就是说,它是一个相对的量的问题:把一种印象转变为创伤性因素,并使快乐原则失去作用和赋予危险情况以重要性的,仅仅是兴奋的总合的数量。
如果情况确是这样,如果这些困难如此容易就解决了,为什么类似的创伤性因素——在这些因素中,焦虑不是作为信号被唤起,而是为了某种别的理由而重新产生——就不可能在没有危险情况这一前提的场合下在精
①这个用语是重复沙可(charcot)
的术语。
可以溯源到弗洛伊德关于歇斯底里的最早论述。
例如,可参见他论《防御的神经—精神病》的第一篇论文(1894a)
的第一节。——英译注。
-- 205
202弗洛伊德文集
神生活中产生呢?临床经验清楚地表明,情况事实上就是这样。
那些显示了我们已描述过的作用的——在这种作用中,焦虑是作为有关早期危险情况的信号被唤起的——只是后来的各种压抑。
当自我遇到某种过于强烈的利比多要求时,最初的和原始的压抑就直接从创伤性因素中产生了;它们重新构造它们的焦虑,尽管所依据的确实是诞生的原型。
在因性功能的肉体组织受到损伤而产生的焦虑性神经病中,产生焦虑的过程亦如上面所述。我们不再坚持认为,在这些场合中,转变为焦虑的就是利比多自身①。但是,我们毫无疑义地发现,焦虑存在着双重起源:它一方面是创伤性因素的直接后果,另一方面是预示将要重演创伤性因素的信号。
B我可以肯定,你们正在为不必再听到有关焦虑的话而高兴。
但是这种高兴维持不久,因为下面即将论述的问题同样不能令人愉快。我今天还计划带领你们参观利比多理论或本能理论的领域。我们在那里同样取得了若干新的进展。但我并不以为我们的成绩十分重要,以致值得你们不辞辛苦地来学习它们;我们绝没有这种想法。我要介绍的是这样一个领域,我们正在其中艰苦地努力寻找我们的方向和作出各种发现;你们将仅仅是我们的努力的见证者。
在这一方面,我还必须回
①至少作为一种可能性,在《抑制、症状与焦虑》中,弗洛伊德仍坚持主张,在焦虑性神经病中,“焦虑的产生过程中所释放的东西,恰恰是未予利用的利比多的剩余物”
,而在本段中,这个旧观点的最后痕迹也被消除了。——英译注。
-- 206
文明与缺憾。精神分析引论新讲302
过头去讨论一些以前对你们讲过的东西。
关于本能理论可以说是我们的神话学。本能是一些神秘的本质(entities)
,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虽然我们在工作中须臾不能忽视它们,却又从来不敢确信我们正在非常清晰地观察它们。日常思维对待本能的态度你们是知道的。人们假定本能就像他们当下碰巧需要的东西那样丰富多采——有自我肯定(selfasertive)
的本能、模仿(imitative)
本能、游戏(play)
本能、群居(gregarious)
本能以及其他许多类似的本能。
可以说,人们利用这些本能,让它们各自完成自己的职责,然后再把它们丢掉。我们的行动始终建立在这样一种推测的基础上:在这一切较为特殊的本能后面,隐藏着某种重要的强大的东西,我们希望仔细研究这种东西。
我们采取的第一个步骤很审慎。
我们对自己说,如果一开始就能根据两种重要的欲求——食欲和爱(hungerandlove)
区分出两种主要的本能或对本能进行分类,我们就可能不会误入歧途。
不管我们通常怎样细心地将心理学与每一种其他学科区别开来,以保护心理学的独立性,这一次我却是立足于牢固的生物学事实——有生命的个体有机物受两种意向的支配,即自我保存和种族保存(selfpreservationandthepreservationofspecies)。
这两种意向可能是相互独立的。
就目前所知而言,它们没有共同的起源;而且在动物的生命中,它们的利益常常发生冲突。我们正在谈论的实际上是生物心理学,我们正在研究的是生物过程的心理附属物。
精神分析采用“自我本能”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