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菜根谭评析

_2 洪应明 (现代)
  【评析】“利之所在,弊亦随之”,从来没有好花常在、好月常圆的事;当然,永远处于逆境之中,也是人生从来没有的事。《莱根谭》一书,往往以不同字句来揭示人们应记住的某些哲理。这里告诉人们“勿以物喜,勿以己悲”,任何好的、坏的事物都不必太挂怀在意。
  风迹月影 过而不留
  风迹月影,过而不留
  耳根似飚谷投响①,过而不留,则是非俱谢;心境如月池浸色②,空而不著,则物我两忘。
  【注释】①飚谷投响:疾风吹过山谷,造成了声响:飚,疾风;投,振也。②月池浸色:月亮在水面上的倒影,映出月色。浸,渍也。
  【译文】耳根能像疾风吹过山谷,虽造成很大声响,但疾风一过声响也随着消逝,那么是非都会远离;心境能像月亮倒影在水面,映出光辉,但月不在水中,水也不沾月色,那么分明物我的心也就消失。
  【评析】人对任何事物应作“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想。吾人对于外物,固然要尽量利用以厚生,但勉强利用亦足以伤生;世人往往放不开对外物的留恋,希望永久保有,事实并不可能,因此有时不免要陷于迷惘、痛苦之中。俗语常说:“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这里正是教人不必执著于得失之间。
  世间皆乐 苦自心生
  世间皆乐,苦自心生
  世人为荣利①缠缚②,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③石立④、花迎⑤鸟口关⑥、谷答⑦樵讴⑧,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⑨其心尔。
  【注释】①荣利:荣华名利。②缠缚:缠绕、束缚。③川行:川水之流。④石立:溪石耸立。⑤花迎:花也盛开来欢迎人。⑥鸟口关:口关与“笑”同,鸟儿欣悦的鸣啼之声。⑦谷答:山谷中如人答应般的回音。⑧樵讴:樵夫的吟讴。⑨尘苦:尘世诸般苦恼。
  【译文】世间上的众生,大多被荣华名利的欲求之心所缠缚,因此动不动就说这个世界是个尘嚣的世界,人生之苦有若海深。好像从来不曾注意到白云青山、川流石立、鸟语花香、樵歌于山谷中穿流回响等人生美景。其实,这世界一点儿都不尘俗嚣扰,而苦也不如海般深广,是他们自己的心深陷于尘苦之念罢了。
  【评析】利欲薰心的人,成天奔逐、算计,一点儿都不知俯世间之光明面,而且因为自己俗念深、动用过多心机,遂以为人世是尘俗而苦恼百集的。其实只要能舒坦己心,欣赏造化予我们的种种生命情趣,则“世亦不尘、海亦不苦”。无怪平孔夫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月盈则亏 履满者戒
  月盈则亏,履满者戒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漫NC74FNDD3F①,便成恶境②矣。履盈满者③,宜思之。
  【注释】①烂漫NC74FNDD3F:烂漫,放荡的意思。史记司马相如传:“丽靡烂漫于前。”NC74FNDD3F,极醉貌。晁补之诗:“有时醉NDD3F,大小翻盏。”②恶境:过失的地步。③履盈满者:事业到了颠峰的人。
  【译文】欣赏花朵要在半开的时候,饮酒只能喝到微醉,这里面有很大且令人回念的趣味。如果花朵怒放,酒喝到烂醉如泥,就成为恶境了。事业到了颠峰的人,应该想想其中的道理。
  【评析】这里讲的是道家“不持盈、不履满”和儒家“中庸”的道理。过与不及都非人生之福。一个人凡事不能适可而止的话,谈不上急流勇退、明哲保身。最是常谈的道理,最容易使人忽视,所以人类始终不断在上演“使后人复哀后人”的悲剧。
  体任自然 不染世法
  体任自然,不染世法
  山肴不受世间灌溉①,野禽不受世间豢养,其味皆香而且冽②,吾人能不为世法所点染③,其臭味④不迥然③别乎?
  【注释】①灌溉:浇水施肥曰灌溉。②冽:清香。③点染:即污染。④臭味:指世俗物欲之味。⑤迥然:远过貌。
  【译文】山野的菜蔬不受人们的浇水施肥,野生的禽鸟不受人们饲养照顾,但它们的味道却清香而且甜美。我们如果能不被名利物欲所污染,和那些热中的人不就有很大的差别吗?
  【评析】“世法”,指的是世间人们所追求的名利物欲。其实人生免不了有关“名利物欲”的活动,问题在于当与不当。顺乎自然地得到是当;自不量力地勉强追求是不当,这时心就被“污染”了。因此,体任自然之道无他,得宜与不得宜而已,也就是守分与不守分而已!
  观物须有自得 勿徒留连光景
  观物须有自得,勿徒留连光景
  栽花种竹,玩鹤观鱼,亦要有段自得处。若徒留连光景,玩弄物华①,亦吾儒之口耳②,释氏之顽空③而已,有何佳趣?
  【注释】①物华:谓暄妍之景物。杜甫诗:“自知白发非春事,且尽芳樽恋物华。”②口耳:口入耳听,指若徒留连光景、玩弄物华,不过是口入耳听无益身心的教学方式。扬雄法言:“小人之学,耳入口出。”③顽空:躲避现实,冥顽不化。按佛教小乘谓万物皆空,只知本身出世修行,而不知普渡众生。
  【译文】栽花种竹,玩鹤现鱼,也必须要对身心有所裨益。如果徒然留连光景、玩弄物华,也不过是儒家说的口入耳听,佛家说的的冥顽不化罢了,能有什么好的趣味?
  【评析】追求“美”是人生许多种活动之一,不过因各人修养的深浅,而有角度、层面之异罢了。如果自己一向在登山、钓鱼中追求“美”的享受,忽然勉强自己跟随人后去搜求古董,这种附庸风雅,真能获得情趣吗?
  陷于不义 生不若死
  陷于不义,生不若死
  山林之士,清苦而逸趣自饶①;农野之人,鄙略而天真浑具②。若一失身市井驵侩③,不若转死沟壑④神骨犹清⑤。
  【注释】①饶:丰足曰饶。②浑具:完全具备。浑,全,表性态。③驵侩:亦作驵僧,牙侩也。史记:“驵僧,曾两家交易者。”辍耕录:“今人谓驵僧者为牙郎,本谓之互郎,主互市之事也。”④沟壑:孟子曰:“志士不忘在沟壑。”溪谷也。指死无棺椁至填于豁谷的意思。⑤清:高洁的意思。
  【译文】山林里的隐士,生活清苦但情趣很丰足;乡下农耕的人见识鄙陋,但纯真的天性完全具备。如果置身在市井中成为商人,不如死在荒野的豁谷,还能保有清白的精神和尸骨。
  I评析】“市井驵侩”,应解释为“惟利是图,营营终身”的商人,而不是指所有的商人。这里在教人“宁为清贫,莫为浊富”;生活虽然清苦,但若心安理得,其中乐趣到底千金不能买到。如果为图富贵,抹煞人性,不义之得当然永无恬淡之乐。这里不在教人标榜“清高”,而在告诉人们“取之有道”的可贵。
  非分之收获 陷溺之根源
  非分之收获,陷溺之根源
  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饵,即人世之机阱①。此处着眼②不高,鲜不堕彼术中③矣。
  【注释】①机阱:机关陷阱。②着眼:置眼,眼光所置。着,置的意思。③彼术中:指那些钓饵、机阱的圈套中。术,作圈套解。史记苏秦张仪列传:“此吾在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
  【译文】不是分内的福分,没有理由的获得,不是上天安排的钓饵,就是别人所设下的陷阱。这时眼光不看得高远,很少不堕入那圈套中的。
  【评析】“人为财亡。”人若不是为了不义之得,又何至于弄得身败名裂、家破人亡?非己分所有,无故而获,就是不义。古人说过:“天欲祸之,必先福之。”人在福、利当前时,如不认清义理,一步即无死所,可不慎哉?
  把握要点 卷舒自在
  把握要点,卷舒自在
  人生原是一傀儡①,只要根蒂②在手,一线不乱③,卷舒④自由,行止在我,一毫不受他人提掇⑤,便超出此场中矣。
  【注释】①傀儡:木偶戏。鸡肋篇:“窟NE82B子亦云魁垒子,作偶人以戏嬉舞歌,本丧家乐也,汉末始用之于嘉会,齐后主高纬尤所好,高丽亦有之,今字作傀儡,培翁杂说谓象古魁垒之士,故名。”②根蒂:在此指控制傀儡之机纽,即人之心体。根,植物体深入土中之部分;蒂,瓜体与瓜蔓相连接之处。③乱:不治、壤其秩序。④卷舒:犹言伸缩。卷,同“NF8C7”,收藏的意思;舒,伸展的意思。⑤提摄:捉弄的意思。
  【译文】人生原来就是一场傀儡戏,只要把握住机纽,一条丝线都不紊乱,伸缩自由,活动或停止全在我本身,丝毫不受人操纵,就可以超出这场戏了。
  【评析】有不少人认为是为别人而活着,这话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认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然后说是为别人而活着,这话当然是对的;心心念念放不开别人的看法,使本身行事虚荣不实,然后说是为别人而活着,这话当然是不对的。人生这场戏,自己应该是既扮演主角,同时也扮演配角,而演得好或不好,除了问是否能把握住自己,还能问外在因素或不利吗?
  利害乃世之常 若无事为福
  利害乃世之常,若无事为福
  一事起则一害生,故天下常以无事为福。读前人①诗云:劝君②莫话封侯③事,一将功成④万骨枯⑤。又云⑥:天下常令万事平,匣中⑦不惜千年死⑧。虽有雄心猛气⑨,不觉化为冰霰⑩矣。
  【注释】①前人:唐之曹松,字梦征,舒州人。光化中进士登第,时年七十余岁,后为校书郎,善诗有诗集。本篇所引之诗为曹松于“己女岁”所题,全诗为:“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劝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此诗所咏者,为黄巢之乱的社会疾苦。②劝君:又作“凭君”。③封侯:以战功博得侯位。④一将功成成就一名大将的功勋。⑤万骨枯:意为征战而亡的士兵,有千千万万之多,而且尸骨无人收埋,以致久曝而枯。⑥又云:又有人说;然此诗之作者不明。⑦匣中:藏于匣中之意。⑧不惜千年死:虽藏于匣中千年无何表现,也不遗憾。⑨雄心猛气:雄勃之心、勇猛之气。⑩冰霰:如冰霰一般地消逝无踪。
  【译文】人世事,常是兴一事而弊害亦随之而来,所以天下都以平安无事为福。一读至唐曾松的诗,诗里叙说请君不要谈什么立下战功以封得侯位的事,须知成就一个名将的功勋,是需要杀伐多人,而使得士卒暴尸沙场。也有人说,只要能使天下长保安泰,就是藏之NFDC4椟,不能抒发自己的才干,也毫不足惜憾。读完这些前人之感言后,虽心中有万丈雄心、百种猛气,也会不知不觉地如冰霰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评析】俗语说:“有一利必有一害,有一得必有一失。”这是众人自人生经验中析萃出来的心得,所以大家都有以无事为安的心理。那些好劳师动众来建树一己功劳的人,应自思这个功劳、这件事情如此进行值得吗?若利不十倍于弊,则不应妄动,否则民怨、天怒,如此挣来之功劳有何意义?
  茫茫世间 矛盾之窟
  茫茫世间,矛盾之窟
  淫奔之妇①,矫而为尼②;热中之人③,激而入道④。清净之门,常为淫邪之渊薮⑤也如此。
  【注释】①淫奔之妇:淫乱的女人。奔,不由媒而嫁曰奔。列女传:“使妾不受父母之教而随大王,是奔女也。”②尼:女僧曰尼。③热中之人:热中名利的人。热中,热心于仕进也。孟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④道:僧侣曰道。⑤渊薮:渊,鱼所处;薮,兽所处。故喻物所聚之地曰渊薮。书经:“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
  【译文】淫乱的女人,可以因为矫诈去做尼姑;热中名利的人,可以由于一时冲动去做和尚。清净的佛门,经常是淫乱邪恶聚集之地,就是这个缘故。
  【评析】大千世界,熙熙攘攘,在任何角落里,都有活活泼泼的生命象征,也都有令人百思不解的事物发生。看人、看事的场合,没有绝对一定的,难道在牢狱之中就看不到可爱、心动的一面吗?因此,社会上任何一个“层次”,都各存有“正”、“反”两面,觉得不足为奇固然不足为奇,引为怪事实在也不足为奇。这里正是提示人们不必存着有色的眼光。
  身在局中 心在局外
  身在局中,心在局外
  波浪兼天①,舟中不知惧,而舟外者寒心;猖狂②骂坐,席上不知警,而席外者咋舌。故君子虽在事中,心要超事外也。
  【注释】①兼天:即滔天。②猖狂:谓妄行而不可控制也。庄子:“猖狂不知所往。”亦作倡狂。
  【译文】波浪滔天,坐在船中的人不知惧怕,但船外的人看了却为之寒心;在酒席中猖狂骂人,同席的人不知警惕,但席外的人听了却为之咋舌。所以,一位君子虽处身事物之中,心却要超越事物之外。
  【评析】遇事要冷静,并且眼光要放得长远。人们处事常常不知利害,同时也常常事后才为自己捏一把冷汗,这倒也罢了。最不值得的是,既知利害关系,却不能适当地加以处理,反而把自己拿去给人做借镜。当然,“冷静”、“眼光放远”这种身在局中、心在局外的修养,不是一般阅历浅的人所能做到,但从“不慌乱”做起可也不差啊。
  减繁增静 安乐之基
  减繁增静,安乐之基
  人生减省①一分,便超脱②了一分,如交游减,便免纷扰③;言语减,便寡愆尤④;思虑减,则精神不耗⑤;聪明减,则混沌可完⑥。彼不求日减而求日增者,真桎梏⑦此生哉。
  【注释】①减省:就是减约;在此指事情言。②超脱:是说超然物外,不沾滞的意思。刘克庄诗:“从今诗律应超脱,尽吸潇湘人肺肠。”③纷扰:混乱的意思。④愆尤:过的意思。张衡赋:“卒无补于风规,只以昭其愆尤。”⑤耗:损失。抱朴予微旨:“夫阴阳之术,高可以治小疾,次可免虚耗而已。”⑥混沌可完:混沌,谓世界未开辟以前之象也,在此指人之本性。完,保全的意思。⑦桎梏:古时用来束缚罪人的刑具,引申作束缚的意思。
  【译文】人生能减少一些事情,就多一分超脱世俗的乐趣,例如减少不必要的往来应酬,就可以免除无谓的纠纷困扰;减少不必要的言语,就可少去过失和悔恨;减少不必要的思虑,就能免予精神的耗损;减少卖弄聪明,就可以保全天真的本性。那些不束逐日减少事情反求逐日增加事情的人,真是束缚了这一生啊!
  【评析】这里讲的并不是教人们“独善其身”或“离群独立”,而是教人们行事要守住本分、量力而为,不要尽做不实际的事情,打太高谱的念头。不然,本身固然“心劳力拙”、“自作自受”,周遭因此牵连的人,同时会感受到困扰,不等于也是一种损人害己的行为吗?
  满腔和气 随地春风
  满腔和气,随地春风
  天运①之寒暑易避,人世之炎凉难除;人世之炎凉易除,吾心之冰炭②难去。去得此中之冰炭,则满腔皆和气,自随地有春风③矣。
  【注释】①天运:天之运行也。浑天仪:“天运如车毂。”②冰炭:喻性质相反不能相容也。③春风:取和惠之义。宋书乐志:“威万秋霜,惠过春风。”
  【译文】上天运行的寒暑季节变化容易躲避,人世间的炎凉之态难以除去;人世间的炎凉之态即使容易除去,人心之中互不相容的念头也难以除去。能除去心中不能相容的念头,那么整个心胸里面都是祥和之气,自然是有和煦的春风。
  【评析】这在戒人勿争。人世间尽多炎凉之态、冷暖之情,但若能不挂意于怀,不与人计较,到底心平气和,可以无视于它的存在。遗憾的是,人往往不能平下这口气,硬要和人争到底,结果触目所见都不顺眼。
  超越口耳之嗜欲 得见人生之真趣
  超越口耳之嗜欲,得见人生之真趣
  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①,酒不求冽而樽亦不空;素琴无弦而常调,短笛无腔而自适。纵难超越羲皇②,亦可匹俦嵇阮③。
  【注释】①燥:燥涸。②羲皇:即伏羲氏,相传古之圣人。③嵇阮:嵇康、阮籍,晋竹林七贤。按嵇康,字叔夜,丰姿俊逸,醒若孤松独立,醉若玉山将颓,导气养性,著养生篇,拜中散大夫,不就,常弹琴以自乐。阮籍,字嗣宗,才藻艳逸,而倜傥不羁,嗜酒放荡,或闭户著书,累月不出,或登山玩水,竟日忘归,每至途穷,辄恸哭而反,尤好老庄,官至步兵校尉,人称阮步兵。
  【译文】茶不必讲究精美,却不能使茶壶干涸,酒不必讲究香冽,却不必使酒樽空着;无弦的琴,虽弹不出曲调,却能够调和身心,短笛不能吹出腔调,却能舒畅性情。能够如此,纵使难以超越羲皇的清静无为,也可以比美嵇康、阮籍的恬淡自在。
  【评析】古来圣贤一再告诉人们要发扬人性的光明面,同时也一再提醒人们所作所为要合乎“人情”。求道,是任何一位存心提升人生境界者的目标,但求道的结果是在于使本身知足、知止,随遇而安,并不是刻意背离人情,和周遭一切事物绝缘。
  万事皆缘 随遇而安
  万事皆缘,随遇而安
  释氏随缘,吾儒素位①,四字是渡海的浮囊。盖世路茫茫,一念求全②则万绪纷起③,随遇而安则无人不得④矣。
  【注释】①素位:谓其现在所处之地位。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②求全:求事物的保全。③万绪纷起:各种念头纷纷生起;心意所系的事端曰诸。④得:合、契合。
  【译文】佛家主张万事随缘,儒家主张把握眼前,这“随缘、素位”四个字,是人生藉以渡过苦海的气囊。因为人生的道路茫茫,一心想要保全一切事物就会使各种念头纷纷生起,随遇而安就能所到之处无不契合自得了。
  【评析】《莱根谭》一书,虽然融儒、释、道三家思想而成,但处处都在揭示“自然”的可贵,乍见容易使人误解作者在推销“道家”的思想,告诉人不必在一生中太过积极,其实不然。而是在强调惟有维持“自然的秩序”,这样人类才能真正步向大同之治,为予子孙孙永垂无疆之休!
  弄权一时 凄凉万古
  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栖守①道德者,寂寞②一时;依阿③权势④者,凄凉⑤万古。达人⑥观物外之物⑦,思身后之身⑧;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注释】①栖守:栖者,安也、定也;栖守,犹言回守。②寂寞:无声也。淮南子:“寂莫者,音之主也。”此处指击名不显达言。③依阿:依靠也。依、阿二字皆倚义;阿,音丫。④权势:权威和势力。⑤凄凉:犹寂寥也。杜甫诗:“山阴一茅宇,江海日凄凉。”⑥达人:达,通也;达人,指知能通达的人。左传:“其后必有达人。”⑦物外之物:指现实物欲以外的精神生活、道德修养。物外,犹言世外。⑧身后之身:指死后的名誉。身后,死后也。
  【译文】坚守道德的人,只是一时的寂寞;依恃权势的人,则要遭受万古的凄凉。因此,一位知能通达的人,能看到隐藏在现实物欲后面的精神修养,想到死后的名誉;这种人宁可固守道德,忍受一时寂寞,也不依恃权势,招致万古的凄凉。
  【评析】人之所以为人,在于有理性;换句话说,也就是有道德理念。因此,人生在世,不论出身于任何时代、任何丈化背景,无不以实现道德理想为主。这一共同精神是永恒不变的。假如人生没有道德目标,人生不但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同时,一生都必定在缺乏内里精神的空虚中打转,充满痛苦、空虚与悲观。既然人生是有目的,而这个目的便是道德目的。那么,以自己本身的力量去帮助他人、影响他人,自然是绝大多数人的希望。古人将“立德”列为人生三不朽之首,便是有见于此。外表衣、食、住、行等等物质享受,最后只能给人带来无止境的纵欲与愈陷愈深的腐败堕落。住朱门巨宅,衣绫罗锦缎,吃山珍海味,而终日行不义,如此的人生谈何美满、尊贵之有,其人未免可悲复可怜。一位不讲道德、心术不正、趋炎附势的妖媚奸佞之徒,虽官高禄厚、衣食豪华,然而一旦天怒人怨,权势依尽、享尽,到头来无不是悲惨的结局。古人曾说这样一句话:“世上最尊重的莫过于道,最美善的莫过于德。”内里的真实,与外表的虚幻,取舍之间值得吾人细细思量。
  抱朴守拙 涉世之道
  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涉世①浅②,点染③亦浅;历事④深⑤,机械⑥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⑦,不若朴鲁⑧;与其曲谨⑨,不若疏狂。
  【注释】①涉世:经历世事。韩非子:“涉世如此其NB028。”②浅:少、不多的意思。国策赵策:“奉祠之日浅。”③点染:是说受污的意思。杜甫诗:“反覆归圣朝,点染无荡涤。”④历事:即经历的世事;同“涉世”。⑤深:不浅曰深;在此有精审的意思。⑥机械:原指器之巧者,在此喻人之巧诈。淮南子:“故机械之心,藏于胸中。”⑦练达:谓谙练通达。后汉书:“练达事体。”⑧朴鲁:直率不虚伪。朴,作醇厚、不虚伪讲;鲁,直、直率的意思,亦作“卤”。苏轼议举校贡举状:“其余皆朴鲁,不能化也。”⑨曲谨:拘小节细行貌。柬史李纲传:“平居无事,小广曲谨,似可无过。”
  【译文】经历的世事不多,受社会恶习的污染也就少;经历的世事多,本身受社会巧诈的影响也就不浅。所以一位君子,与其凡事求其谙练通达,不如直率不虚伪;与其拘小节谨细行,不如豪放不被流俗所羁。
  【评析】人涉世一深,往往很自然地变得老成持重,而老咸持重对于做人做事来讲,能够进退得宜,应对有体,好是好极了,但一位涉世已深的人,老成持重之后大多藏着很深的城府,这一来如果其人心术不正,那么机诈手段就无所不用其极,一方面固然给旁人一种可怕的感觉,一方面更使本身失去人性。因此,对一位不能避免为情欲所逞的人而言,与其历经沧桑、失去本真,不如抱朴守拙,不过于凡事在意来得能有生趣。“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此伦,教我如何说。”从寒山这首偈子之中,可使我们看到适时地放任自然的可爱。
  心事宜明 才华须韫
  心事宜明,才华须韫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①,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②,玉韫珠藏③,不可使人易知。
  【注释】①天青日白:如天之纯青、如日之清明;比喻心境之阔朗无邪。②才华:才能之发露于外者。颜氏家训:“才华不为妻子所容。”③玉韫珠藏:是说如藏珠玉般的隐密。韫,藏、蕴藏的意思;藏,匿、隐匿的意思。陆机交赋:“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
  【译文】君子心中的活动,有如白日青天般地阔朗无邪,没有一件事不能让人知道;君子表现出来的才能,有如藏玉隐珠般地谨慎,不会使人轻易看得出来。
  【评析】“心事宜明”,是做人的原则;“才华须韫”,是做事的原则。人生在世,必须面对现实的诸般问题,基于人生而平等,及追求幸福,任何人都应以诚立世,这样才能避免尔虞我诈,有和谐的人生、社会。而发挥才华,当然是每个人做事时所应有的表现,但炫才逞能、锋芒毕露,不只会招致旁人的不服,到头来更会使自己变得刚愎自用,甚至一败涂地。所以一位有德的人,无不懂得谦退的道理。
  出污泥而不染 明机巧而不用
  出污泥而不染,明机巧而不用
  势利纷华①,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②,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注释】①势利纷华:势利,权势和财利。汉书张耳陈馀传:“势利之交,古人羞之。”纷华,繁华热闹。史记礼书:“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②智械机巧:是指才智的运用。智械,智慧的活动;机巧,就是机伶。巧,伶俐。
  【译文】权势名利和荣华富贵,以不接近为高洁,而接近了不受污染的人尤其高洁;智巧机谋这类权术手段,以不知道为超人,而知道了不去运用的人尤其超人。
  【评析】“近之而不染者尤洁”,就是富贵不能淫;“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就是大智若愚。权势名利,是人情所不能避免,一旦有机会接近,人们往往争先惟恐不及,如果有人视之如天上浮云,当然人品高洁,但造福民生又必须和权势名利扯上关系,所以说一个人在置身权势名利之中,能不受到污染生出非分之心尤其高洁,这可以做为有志用世的人的座右铭。同样地,智巧机谋这类权术手段,往往可以用来对付叵测的人心,可是一旦运用权谋,对方也一定以手段相待,如此一来就演为勾心斗角,如果知道运用权谋或可一时解决问题,而又能从头考虑这最后仍不能根本拔除问题,还是应该以诚为本,那么这种人自然高人一等,最后自然能为任何人心悦诚服,这更是每个人做人做事的座右铭。
  良药苦口 忠言逆耳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耳中常闻逆耳①之言,心中常有拂心②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③。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鸩毒④中矣。
  【注释】①逆耳:说忠鲠的话让人听了心里不高兴叫逆耳。史记:“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②拂心:违心、不顺于心。拂,违戾。③砥石:磨石。④鸩毒:言毒之甚者。鸩,毒岛名。本草集解:“陶弘景曰:鸩为出广之深山中,啖蛇;人误食其肉,立死。”
  【译文】耳中常常听到忠鲠的话,心里常常有违戾的事,这才是一个人进德修行最好的磨石。如果听到的每一件事都很悦耳,遇到的每一件事都很如意,就把这一生置在鸩毒之中了。
  【评析】孔子家语上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又说:“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事实人情处危则虑深,居安则意怠,而患常生于怠忽。所以,句句悦耳、事事快心,无异将此身埋在鸩毒之中。且古人早说过“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见人生在世就必须接受诸般横逆、痛苦的考验,欲求称心如意,还须经过这一关。可叹的是,人一闻忠鲠之言,常拂袖而去;一遇不顺之事,常怨尤丧气,不知这正是接受考验的最好机会。
  和气致祥 喜神多瑞
  和气致祥,喜神多瑞
  疾风怒雨,禽鸟戚戚①;霁日光风②,草木欣欣③。可见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④,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⑤。
  【注释】①戚戚:尤惧;②霁日光风:晴朗的天气、月下的清风。霁,晴朗。③欣欣:木渐盛貌。陶潜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④和气:原指蔼然可亲,此指平和的气象。⑤喜神:谓快乐的心情。
  【译文】狂风暴雨的天气,就是善于自然生活的鸟兽也会感到尤惧;晴朗的日子里,就是无心的草木也会欣欣向荣。由此可见,天地之间不能一日没有平和的气象,人的心里不能一日没有愉快的情怀。
  【评析】自然界的变化,可以使得鸟兽感到惶惶不安;同样地,主宰每个人的心,一念之间可以使得行事顿异。心如果向着光明,行事必然磊落;心如果乐观,行事必然条理分明;心如果极端,行事必然不合义理;心如果悲观,行事必然多遇曲折。人情世事的顺与不顺,完全存平一心,立身岂可不养气存和。
  淡中知真味 常里识英奇
  淡中知真味,常里识英奇
  酽肥辛甘①非真味②,真味只是淡③;神奇卓异④非至人⑤,至人只是常⑥。
  【注释】①酽肥辛甘:厚酒曰酽;丰厚之食曰肥;辣味曰辛;甜味曰甘。淮南子主术篇:“肥酽甘脆,非不美也;然民有糟糠菽粟,不接于口者,则明主弗甘也。”②真味:自然的味道。真,本性、自然;味,舌对饮食之感觉。③淡:清、不浓。④神奇卓异:神妙奇特曰神奇;特异于众曰卓异。⑤至人:最高的人。⑥常:平凡的意思。
  【译文】浓酒、美食、辣味、甜品,这些东西并不适合我们本来的口味,真正适合我们口味的只是清淡一类的食物;同样地具有神妙奇特、独异于众的才能的人,并不是最高超的人,最高超的人言行只是平凡如常而已。
  【评析】“自然才真”,因为天性如此,人性也必须如此。任何刻意成就的东西,新奇是够新奇,刺激是够刺激,但已失去本来面目。任何事物,只有在平凡之中,才能显现可爱之处。“伟人是平凡的”,道理就在此。因为在平凡之中,才能保全人性,才能完全体察人情世事,发挥人性的光辉,才能从而成就伟大的人格。
  闲时吃紧 忙里悠闲
  闲时吃紧,忙里悠闲
  天地寂然①不动,而气机②无息③稍停;日月尽夜④奔驰,而贞明⑤万古不易。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⑥的心思⑦,忙处要有悠闲⑧的趣味⑨。
  【注释】①寂然:宁静貌。白居易偶作诗:“寂然无他念,但对一罅香。”②气机:节气活动。③无息:没有片息。一呼吸之短暂时间曰息。④尽夜:终夜;就是夜以继日的意思。尽,作终解。庄子养生主:“缘督以为经,……可以尽年。”注:“尽,终也。”⑤贞明:指日月的光明。⑥吃紧:不宽松的意思。⑦心思:心念。⑧悠闲:悠然安闲。⑨趣味:兴趣。
  【译文】天地的进行,看来似乎宁静不动,事实上它的节气活动是没有片刻停止的;日月从白昼到黑夜始终不停地奔驰,它们的活动经过万古也不会改变。所以身为一位君子,在空闲的时候要有不宽松的心思,在繁忙之中要有一份悠闲的趣味。
  【评析】“闲时吃紧”,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远虑广忙里修闲”,是临事不乱、心平气和的定力。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没有长远之计,临事往往不知所措,甚至一败涂地。因此,平日心中不可遇于松懈。而等到面对事情时,又不可有一副忙忙碌碌的样子,因为人一旦随着事物急促,思虑也就不对理路,内心必定浮躁不安。“闲时吃紧、忙里悠闲”,是每一位想有作为的人必须先具备的基本条件。
  静中观心 真妄毕见
  静中观心,真妄毕见
  夜深人静独坐观①心,始觉妄穷②而真③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④;既觉真现而妄难逃,又于此中得大惭忸⑤。
  【注释】①观:原作察解,此引申为反省的意思。②妄穷:妄念尽失的意思。穷,尽也。③真:本性。④机趣:玲珑的境地。趣,作境地解。王维晓行巴峡诗:“赖得山水趣,稍解别离情。”⑤惭忸:就是惭愧。忸,心中感觉愧疚之意。
  【译文】在夜深人静、一人独处的时候,只要稍微省察内心,就会觉得妄念尽失而归复本真,并且每每会在这时候进入玲珑的境地;而既然觉悟真理及妄念的不容易摆脱,又会在这时候感受到良知的不安。
  【评析】宗圣会予日省三次,不愧是一位贤哲;吾人虽不能如会予之每日三省吾身,最起码也应在每天工作完毕,就寝之前,对一天来的行事作片刻的省察。因为这时一人独处,不虞任何外物干扰,思虑澄明,只要稍作省察,立刻毫发毕见;而且由于没任何外物的干扰,也更易于作深入的自我检讨。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朝朝动拂拭,莫使惹尘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这些既不能忘怀世情,又希望问心无愧的人,每天临睡前片刻的省察,是很好的办法。
  得意须早回头 拂心莫便放手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
  恩里由来①生害②,故快意③时须早回首④;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⑤。
  【注释】①由来:从来。由,作从解。②生害:产生祸患。③快意:称心得意的意思。④回首:就是回头,掉转头来的意思。⑤放手:放弃不管的意思。
  【译文】一个人在置身恩宠之中,往往因此生出意想不到的祸患。所以在称心得意的时候,必须及时掉转头来冷静;一个人在遭受失败之后,也许反而带来成功的契机。所以当遇到拂逆不顺心的地方,不要因此就放弃不管。
  【评析】“弓满则折,月满则缺。”朱子曾说:“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事实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张良的功成身退,韩信的空成十面谋,历史上已有太多人物为我们留下借镜,如果不能在得意时及时回头,那就要像李斯的叹牵黄狗出游不可得了。
  其次,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失败乃是常有的事,如果因为一时的挫折,就失去信心,未免太辜负造化把我们生成一个人了。“草木不经霜雪,则生意不固;吾人不经忧患,则德慧不成。”忧患困顿,正是成功立业之地,吾人应切记“人生伟大的胜利,常在惨痛失败之后”。
  澹泊明志 肥甘丧节
  澹泊明志,肥甘丧节
  藜口苋肠①者,多冰清玉洁②;锦衣玉食③者,甘婢膝奴颜④。盖志⑤以澹泊明,而节⑥从肥甘⑦丧也。
  【注释】①蔡口苋肠:谓以藜之苗叶蒸食,用苋菜下饭;在此比喻粗莱淡饭。藜,一名莱,又名厘,藜科,一年生草本,高五六尺,叶互生,苗叶可食,可蒸煮恭供食。苋,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高二三尺,叶互生,茎叶皆可食用。②冰清玉洁:喻人操守的洁白无疵。晋书贺循传:“冰清玉洁,行为俗表。”③锦衣玉食:锦衣,华贵的衣服;玉食,珍美的食物。书洪范:“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④婢膝奴颜:谓卑诌之至。抱朴子交际篇:“以狱峙独立者为洁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⑤志:抱负。礼记曲礼:“志不可满,乐不可极。”⑥节:名节、名誉与节操。荀子王霸:“士大夫莫不敬节死制。”⑦肥甘:美味;指贪图物欲。
  【译文】甘于粗菜淡饭的人,操守大多像冰一样清莹,似玉一般洁白;讲求锦衣玉食的人,做人往往不惜摆出奴颜婢膝般的脸孔。因为一个人的志气最能够从清静恬淡中表现出来,一个人的名节不外由贪图物欲丧失。
  【评析】这里讲的,拿来观察四周的人,一定可以证明丝毫不差。讲究锦衣玉食的人,就是贪图享受,一贪图享受,生活除了糜烂外,精神更不可能振作,一方面不能忍受突来的困境,一方面没有正大的念头,对能得到好处的人,自然摆出一付卑躬的奴颜,只要诱之以利,没有不立刻失去原则、改变立场的。而甘于粗莱淡饭的人,自然就有不自逆境屈服的坚贞气节,任何不应获得的利益,都不能使他动心,更不会去诌媚权贵富豪。如果我们还不知一个人的人品操守如何,从他的日常生活立刻可以找到答案。
  眼前放得宽大 死后恩泽悠久
  眼前放得宽大,死后恩泽悠久
  面前的田地①要放得宽②,使人无不平之叹③;身后的恩泽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匮之思④。
  【注释】①田地:立足地;同“地步”。②宽:阔、广阔。③不平之叹:不和的怨言。平,作和解。左传僖公十二年:“齐侯使管夷吾平戎于王。”④不匮之思:充沛不竭的追思;喻恩泽之久。诗经大雅生民之什:“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匮,就是竭的意思。
  【译文】眼前待人处事的立足地要能够放得宽阔,才不致使有人不平的怨言;将来死后遗留给后世的恩泽要能够流得久远,才会使后人有不尽的怀念。
  【评析】心胸不宽阔,凡事必欲计较,哪能不招致别人不满?“虎死留皮,人死留名”,生前多做有益社会人群的事,不但遗爱人间,更为子孙树立好榜样。“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欲找家业,凡事应吃亏三分;要好儿孙,方寸必须放宽一步。为人处世,为了自己也好,为了子孙也好,都不能与人争一时的利害。
  路要让一步 味须减三分
  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
  经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①,减②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注释】①滋味浓的:原指好的食物,在此似指有利益的事。滋味,食物的味道;浓,厚的意思。②减:去、分出的意思。
  【译文】走在狭窄的小路上,要让一步给人行走;遇到有利益的事,何妨分出三分让人同享。这是立身处世的一种能使身心非常安乐的法则。
  【评析】人都有感情,只要你能对人谦让几分,人对你也客气几分;你能给人一点儿温度,人对你也知恩感德。否则你争我夺,自己纵有再大本事,也会防沟里翻船。“世事让三分,天空地阔;心田培一点,子种孙收。”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面对人情世事,不妨三复斯言。
  脱俗成名 超凡入圣
  脱俗成名,超凡入圣
  作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得俗情①,便入名流②;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③,便超圣境④。
  【注释】①俗情:世俗追逐的利欲。情,作利欲解,礼记坊记:“无辞而行情则民争。”②名流:有高名不为物诱之类的人。③物累:心为外物牵累。④圣境:至高的地步。圣,至高无比的。
  【译文】成为一位成功的人,并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摆脱得了世俗的利欲,就能跻身名流;求得实在的学问,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决窍,除去得掉外物的牵累,就能达到最高的地步。
  【评析】人为维持生命,所以有求食的本能;为延续生命,所以有求偶的本能,而相伴这两种生存本能,则有种种欲望随之而生。有人主张摒弃一切欲望,实在是矫情与违反人性的说法,人如果无欲,不啻槁木死灰,不必生存。但个人之欲望无穷,所谓“欲壑难填”,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假若任其放任自流,那么所资以养生的,实足以害生,甚至萌生争执、争斗、社会不安。若要反本清源,首先就要从节欲开始。因此,即使抛开“脱俗成名、超凡入圣”不谈,为了个人生存、社会秩序,也有足够理由叫人摆脱俗情,减除物累。
  义侠交友 纯心做人
  义侠交友,纯心做人
  交友须带三分侠气①,作人要存一点素心②。
  【注释】①侠气:济人之急的义气,②一点素心:一颗赤子的本心。素心,本心。陶潜归园田居诗:“素心正如此,开径望三益。”素,作本解。说苑反质:“是谓伐其根素,流于茎叶。”点,作颗解。赵嘏长安秋望时:“残点几点雁横寒。”
  【译文】和朋友交往必须带有三分济人之急的义气,做人处世要能存有一颗赤子天真的本心。
  【评析】人类乃属于喜群居的动物,任何人都不能脱离人群而独立生存,否则,不独其个人不能生存,人类之绵延将因此而中断,更遑论人类今日文明之高度发展。人类在群居的社会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除了父母兄弟亲人外,就是朋友。而社会生活中,家庭往往只是安栖之所,人类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家庭之外度过的,这样朋友对本身的重要,并不下于亲人。故朋友有急难,就应视为自己的急难去帮忙解决;和朋友往来,应保有一分本真。只要稍加注意,任何人都会发现成功立业,无不有朋友的帮助在内。所以,交友能不带三分侠气、做人能不存一点素心吗?
  德在人先 利居人后
  德在人先,利居人后
  宠利①毋居②人前,德业③毋落人后;受享④毋跃⑤分外,修为⑥毋减分中。
  【注释】①宠利:爱利。宠,作爱解。易师:“在师中吉、承天宠也。”②居:占的意思。③德业:进德修业。④受事:即享受、享乐受用。享,作受解。⑤跃:越、越过。⑥修为:涵养学习。为,作学解。论语述而:“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译文】追求名利不要占在他人前头,进德修业不要落在他人后面;物质享受不要超过身分之外,涵养学习不要少于本分之内。
  【评析】“利令智昏”,物欲会蒙蔽长知。人,心目中时时恋着外物,追求外物,从欲以获取外物,就会不知不觉地陷入外物的陷阱,或为物质世界所奴役,把自己原来自由自在之身失去了,于是智慧不再向最高度的形而上领城发展,人生的理想境界不再存在;于是精神生活从内部腐乱,人格随之而瓦解。造成人类幸福的物质文明,最后成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克星,所以说利不妨在人后,德务必在人先,惟有这样,人性才能不断提升。
  退即是进 与即是得
  退即是进,与即是得
  处世让一步为高①,退步即进步的张本②;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③。
  【注释】①高:超出众人之上的。②张本:为后日预留地步。③根基:基础。
  【译文】应付世情以能忍让一步为可贵,退一步就是日后进一步的余地;待人接物以能宽厚一分为福祉,便利别人实在就是便利自己的基础。
  【评析】“退即是进,与即是得”,即世俗所谓的“吃亏就是占便宜”,和前面“路要让一步,味须减三分”的道理相同。宋元学案上说:“胜人,人必耻,下人,人必喜;耻,生竞,喜,生敬。”人情多喜谦恭礼让,不与人争的人,常得多利,能退一步的人,常进百步,处世若欲成事见功,实应三复斯言。
  骄矜无功 忏悔灭罪
  骄矜无功,忏悔灭罪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①字;弥天②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
  【注释】①矜:骄、骄纵。南史郑绍叔传:“性颇矜躁,以权势自居。”②弥天:满天、滔天。阴符经:“卷之藏于心,隐于神;施之弥于天,给于地。”
  【译文】即使有盖世的功劳,也承受不住一个“矜”字的消抵;纵使是滔天的罪过,也承受不住一个“悔”宇的赎折。
  【评析】陶觉说:“勿夸我能胜人,世间胜我者甚多。”俗语常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两句话,可为“骄矜无功、忏悔灭罪”作最浅显的说明。骄者必败,而且积极进取,立德、立功、立言,是人们理性生活中的分内事,以之夸耀于人,未免不知生活的目的、生命的意义。另则,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内心悔念一动,可以为孝子,可以为义士,以前的罪愆都可以从此赎回。人生在世,不是向善,就是向恶;善德足以膏泽百世,恶行终是害人害己,想要做一个人真正的人,不能不细细省察。
  完名让人全身远害 归咎子己韬光养德
  完名让人全身远害,归咎子己韬光养德
  完名美节,不宜独任①,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②;辱行污名,不宜全推③,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④。
  【注释】①独任:一个人独自承当。②远害全身:远离祸害保全品节。身,自身的品节。诗大雅:“既明且哲,以保其身。”③全推:全部诿卸。推,却、拒绝、诿节的意思。④韬光养德:藏匿智能,修养德性。韬光,比喻有才能而不显露出来;韬,是藏、掩藏的意思;光,作智能、德望解。萧统陶靖节集序:“圣人韬光,贤人道世。”
  【译文】有完好美善的名节,不应一个人独自承受,能够分给旁人一些,才能远离祸害,保全品德;有谤毁的行为和言语时,不应全部诿卸,必须由自己承当一些,才能掩藏智能,修养德行。
  【评析】人到底无法除去名利之心,名利当前,可以视死如归。在这种情形之下,名利能够独事吗?可见名利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去一个人,“功成身退”,这话值得名利双收者细思。而一个人在成就事功的过程之中,难免有嫉妒者的多方谤毁,如果一时不忍,反会节外生枝,给人把柄。薜碹说过这样一句话:“必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触忤,斯能为之所不能为之事功。”事实上,本身既无愧心之事,对于那些别有居心者悉意加上的污名谤语,有必要去加以解释、消除吗?说不定因此更加深第主者的疑心。
  天道忌盈 卦终未济
  天道忌盈,卦终未济
  事事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①,便②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③必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召④外忧。
  【注释】①意思:思想。②便:即、就的意思③业:事业。④召:致、引起、引来的意思。荀子王制:“聚敛以召寇,积财以肥敌,危身亡国之道也。”
  【译文】做任何事要有留个余步、不要做绝的念头,能够如此,即使是造物的上帝也不会忌妒我,任何鬼神也不会损害我。如果对事业一定要求圆满、对功劳一定要求颠峰的人,不生出内变,也一定召致外来的忧患。
  【评析】所谓“天道忌盈、卦终未济”,乃是在告诉人应该“致虚守静”,是道家的思想。道家思想以“虚无”为本,认为天地之间是虚空状态,但它的作用却从来不穷,万物就是从这虚空之处涌现出来。虽然万物纷纷纭纭,千态万状,但最后总要返回到虚空的状态;而“盈”乃表示自满,所以为人亦“忌盈”、“忌满”。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这段《道德经》中的话,同样说出了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的祸害,叫人要适可而止。我们不难从汉初韩信诛戮、萧何击狱这两件事上得到证明。
  人能诚心和气 胜于调息观心
  人能诚心和气,胜于调息观心
  家庭有个真佛,日用有种真道;人能诚心和气①,愉色婉言②,使父母兄弟间,形骸两释③,意气交流④,胜于调息观心⑤万倍矣。
  【注释】①诚心和气:用心恳切,态度温和。②愉色婉言:神情愉快,言语委婉。③形骸两释:谓形体上彼此皆无猜疑。形骸,就是形体,指人的容色举止。释,作消、散解。④意气交流:彼此的意态与气概了解并接受影响。意气,谓意态与气概。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⑤调息观心:谓静坐省察内心。调息,静坐调理呼吸,使之顺畅的意思,在此指坐澄虑。
  【译文】任何家庭都有真诚的信仰,日常生活中也存有一种不移的法则;一个人能够用心恳切,态度温和,神情愉快,言语委婉,使父母兄弟之间的相处,容色举止都无法隔阂,彼此的意态和气概都能了解并互相接受影响,可说胜过静坐省察内心万倍了。
  【评析】“至诚足以化育万物”,任何家庭,任何人,随时都要以诚为本,一诚既立,怀疑、纷乱、贪心、懈怠、轻急都可完全清除。程颐说:“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以术驭人者,人亦以术而待。”从修身齐家、待人接物以至经世济民,一皆以诚而立,不诚别天下没有可成之事,本身更不能算得是个人。
  动静合宜 道之真体
  动静合宜,道之真体
  好动者,云电风灯,嗜寂①者,死灰槁木;须定云止水②中,有鸢飞鱼跃③气象,才是有道的心体④。
  【注释】①嗜寂:喜爱安静,就是好静的意思。②定云止水:不动的云、不流的水。③鸢飞鱼跃:鸢飞于天上,鱼跃于水中,原喻放任自然之乐,在此喻生气。鸢,猛禽,状似鹰,又称鹞鹰、老雕。诗大雅:“鸢飞戾天,鱼跃于渊。”④心体:本体。心,作本解。易:“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译文】好动的人,有如云端的闪电,风前的灯火;爱静的人,有如熄灭的灰烬,枯槁的树木。必须在不动的云、不流的水中,有鸢在飞、鱼在游的气象,才是有道德的心体。
  【评析】做事不可过与不及,做人同样也不能有过与不及。“动”与“静”,是人生修养的两面,任何人都有“动”的时候,也都有“静”的时候,但动板、静极,都不合自然之道(中庸之道),而必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也就是动静合宜,才不失人的生趣,才能使自己适于任何环境,这是做人做事最重要的修养。
  攻人毋太严 教人毋过高
  攻人毋太严,教人毋过高
  攻①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②,当使其可从③。
  【注释】①攻:责、诘责的意思。②高:超出众人之上。③从:作顺解。礼记大学:“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不从。”
  【译文】诘责别人的过失,不要太过严厉,要想想他是否能够接受;教导别人去行善,不要期望太高,要让他能够照着做到。
  【评析】如果要问有一个字可以永久奉行的,那就是“恕”;儒家思想除了忠,便是恕。可惜常人之情,大抵贵人太严而责己太宽,往往以“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以“常人”的标准对待自己。有一本叫《仕学正则》的书,开宗明义就说:“肯替别人想,是第一等学问。”可见善莫大于恕。我所不能者,不敢以贵人;人所必不能者,不可以强人,行事说话,能先存心为自己想一想,再存心为人想一想,才合乎正道。否则,不但招人之怨,更是成己之恶,会使自己变得浅隘刻薄之至。
  净从秽生 明从暗出
  净从秽生,明从暗出
  粪虫①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②;腐草③无光,化为萤④而耀采⑤于夏月。固知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生也。
  【注释】①粪虫:即蛴NFDC3,动物学以为金龟子的幼虫,传说为蝉的幼虫。本草:“蛴NFDC3,生河内平泽,及人家积粪草中。”论衡无形:“蝉生两翼,不类蛴NFDC3。”②蝉而饮露于秋风:郭璞尔雅图赞:“虫之清洁(洁),可贵为蝉,溉蜕弃秽,饮露恒鲜;万物皆化,人胡不然。”按蝉俗称蜘蛛、知了,幼虫在土中吸树根汁液,蜕变成蛹,出面登树,再蜕皮而成蝉,其间为期约二年,既成虫,雄者交尾后即死,雌者产卵后亦死,生命不过二三星期。③腐草:腐草堆。④化为萤:礼记月令:“季夏之月……腐草为萤。”盖萤产卵水滨之草根,卵微现磷光,初虫蛆状,多伏土中,翌年草蛹化为成虫,即萤。化,作生解。⑤耀采:照出光彩。
  【译文】粪虫最脏,一旦变成蝉却只要吸饮秋天洁净的露水;腐草不会发光,但所孕育出的萤却能在夏天的夜空中耀出光彩。从此可以知道,洁净的东西常从污秽中生出来,光明往往从黑暗中显现。
  【评析】“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出身的环境,未必能影响人一生的荣枯,不为出身的环境所限,才是最重要的关键。若稍加注意,不难发现有一种人,常以一个人的环境出身来决定待以青眼或白眼,这是失德之至的事。同时,也不难看到有一些出身较低的人,自卑、自弃,以为终是差人一等,经常表现得消极悲观,其实人生而平等,环境止所以考验将来是否能成功立业、为人表率,出身愈低,愈应力争上游才对。
  客气伏而正气伸 妄心杀而真心现
  客气伏而正气伸,妄心杀而真心现
  矜高倨傲①,无非客气②;降服得客气下,而后正气伸③。情欲意识④,尽属妄心⑤,消杀⑥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
  【注释】①矜高倨傲:骄矜自大、傲慢不恭的意思。②客气:外来不长久的血气。③正气伸:光明正直的气概叫正气。伸,展、展示的意思。④情欲意识:情欲,即欲望;欲为七情之一,故曰情欲。史记礼书:“文貌繁,情欲者;礼之隆也;文貌省,情欲繁,礼之杀也。”意识,指精神觉醒之状态;一切精神现象如;知觉、记忆、想像等,皆为意识内容之一种。⑤妄心:佛家语,妄生分别之心的意思。大乘起信论:“一切众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别。”⑥消杀:就是消除;杀,忘的意思。
  【译文】骄矜自大,傲慢无礼,都是外来的血气;能够把这种血气消除下去,那么光明正直的气概就会在心中伸张开来。一切欲望想像,都是由妄心所造成的,能够铲除这妄生分别的心,那么自己的本性才会显现。
  【评析】成功的人生,当然必须具备各种条件,但不受一切外物的影响、诱惑,应是其中最基本的因素。刘向曾说:“圣人以心导耳目,小人以耳目导心。”一念之间,圣贤与小人判然殊途。人处在变幻无常的世间,想要走向成功之路,是必须先下一番内心的修持工夫的。
  事悟而痴除 性定而动正
  事悟而痴除,性定而动正
  饱后思味①,则浓淡之境②都消;色后思淫,则男女之见③尽绝。故人常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④之痴迷⑤,则性定⑥而动⑦无不正⑧。
  【注释】①味:对饮食的感觉。②浓淡之境:味厚曰浓;味不咸曰淡;境,原指疆界,此引申作分别的意思。③男女之见:指男女交媾主事的意识。④临事:治事。临,治也。谷梁传的哀公七年:“春秋有临天下之言焉,有临一国之言焉,有临一家之言焉。”⑤痴迷:痴呆迷妄。⑥性定:心意不摇。性,指心意。礼记大学:“一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⑦动:行为。⑧正:合于义理曰正。
  【译文】饱食之后再想菜肴的味道,就没有浓淡的分别;色欲满足之后再想鱼水欢,就没有男女交媾的意识。所以,人如果经常能用事过以后的悔悟,来破除面临事情的痴呆迷妄,那么心意就不摇动;而行为就没有不合于义理的。
  【评析】“人知利之为害也,不知无害之为利也。人知害之为害也,不知有利之为害也。”人在利益当前的时候,理智往往为感情所蒙蔽,如果能在事过境迁之后,痛加反省,那么未尝不可引为前车之鉴,避免重蹈覆辙,这是“做了才后悔”的人,日后往往能有所作为。但有一类明知故犯、抱着“先后悔再着手”之心的人,那就无可救药了。吾人要保持清明,必须先把这点划分清楚。
  轩冕客志在林泉 山林士胸怀廊庙
  轩冕客志在林泉,山林士胸怀廊庙
  居轩冕①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②;处林泉③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④。
  【注释】①轩冕:古制大夫以上的官乘轩服冕,因借用轩冕以指官位爵禄,或为贵显之代称。庄子缮性:“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②山林的气味:隐居在山林的志趣,引申作淡泊名利的思想。③林泉:指在野。④廊庙的经纶:治理国家的抱负。廊庙,谓朝廷。文中子礼乐:“在山泽而有廊庙之志,非太公之都硝溪,则促仲之宅泗滨也。”经纶,以治丝之事,喻规画政治。易屯:“君子以经纶。”
  【译文】位居贵显的官职,不可以没有隐居山林的淡泊名利的思想;身为平民的时候,必须要能怀有治理国家的抱负。
  【评析】人类必须朝着“共生、共存、共进化”的方向发展,才有幸福的人生、光明的前途可言。因此,在人类社会之中,各种事情,都必须靠分工合作,才能获致圆满。能力好的,就来担任较繁复的工作;能力较差的,就去做一些平常的事。而人一方面有善良的本性,一方面有不能免除的世俗情欲。于是,在这些情形下,想要维持人类社会的秩序,进而开创美丽的远景,就必须有“推己及人,兼善天下”的观念,不能存着“独善其身”、“达则忘本”的念头。任何人,只要担任要职,不可因为名利当前,就忘却原来的责任,转而趾高气昂、强取豪夺,甚至百般诈欺,这样姑且抛开为害苍生、破坏天道不讲,最后自己也要因而身败名裂。而当尚未得到造福社会的机会时,也不能为本身条件不够而埋没自限,相反的,更要立下远大的抱负,努力充实自己,积极取得为人谋福的机会。
  无过便是功 无怨便是德
  无过便是功,无怨便是德
  处世不必邀功①,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②,无怨便是德。
  【注释】①邀功:将别人的功劳当做自己的。②感德:感激恩惠。德,作恩惠解。诗小雅:“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译文】人生在世不必去强求功劳;没有过错就是功劳;救助别人不要希望别人来感激恩德,没有受人怨恨就是功德。
  【评析】“无过便是功、无怨便是德”,这并不是教人保守不前,而是一种舍己为人的仁义精神。人生在世,做一位有用之材,服务社会,造福人群,都是分内的事;有多少心力,就尽多少心力,全是立身的义务。如果事事强邀功劳,必求感德,那平日所作所为还有什么价值可言?“无过便是功,无怨便是德”,乃是针对“处世不必邀功,与人不求感德”而说的,并不是重点所在,和佛家中“吃饱即是福、无病即是福”的意思相同,都是一种“反”的哲学。
  作事勿太苦 待人勿太枯
  作事勿太苦,待人勿太枯
  忧勤①是美德,太苦②则无以适性怡情③;澹泊④是高风⑤,太枯⑥则无以济人利物⑦。
  【注释】①忧勤:尽心尽力做事的意思。忧、勤,均作劳解。②苦:勤的意思。国策齐策:“无劳倦之苦。”注:“苦,勤也。”③适性怡情:谓使性情和悦欢乐;亦作怡情适性、怡情悦性、怡情理性。④澹泊:谓恬情无为。汉书叙传:“清虚澹泊,归之自然。”⑤高风:高尚的风骨,即高尚的品格。⑥枯:已失生机之树木曰枯,在此有不近人情的意思。⑦济人利物:谓救助他人,物品作有利的使用。
  【译文】尽心尽力在做事是一种美好的德行,但太过劳苦就不能使性情得到欢怡快乐;恬静无为是一种清高的情操,但不近人情就不能有助于人、有利于物。
  【评析】在六祖慧能的公案中,有一首非常有名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物,何处惹尘埃。”人们对于分内之事,当然必须全力完成,就于天赋本真,当然必须加以保全,但“大苦”、“太枯”则或刻意,反无旨趣可言。因为宇宙万物都不离自性;自性本来是清净的,没有生灭的,一切具足的,没有动摇的,本来就能产生万法。何必太过自苦,太过自枯?
  原谅失败者之初心 注意成功者之末路
  原谅失败者之初心,注意成功者之末路
  事穷势蹙①之人,当原②其初心③;功成行满④之士,要观⑤其末路⑥。
  【注释】①事穷势蹙:事业困极,机会穷尽。②原:宥、宽恕的意思。后汉书范丹传:“范丹首自劾退,诏书特原不加罪。”③初心:犹言初志。吴融诗:“烟霞惭暮齿,糜鹿愧初心。”④功成行满:事业成就,行事圆满。⑤观:察、观察。诗大雅:“观其流泉。”⑥末路:路程终止之地。书旅契:“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疏:“古语云:‘行百里者半九十。’言末路之艰难也。”
  【译文】事业穷困、机会穷尽的人,要宽恕他当初做事的本心是向上的;事业成就、行事圆满的人,要察现他最后如何结果。
  【评析】“声妓晚景从良,一世之烟花无碍;节妇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这句话同样在告诉人,事情要到盖棺始能论定。任何一位声名狼藉、事业失败,已到山穷水尽地步的人,当初的本心没有是愿意如此的,将来也未尝不能东山再起,成功立业。
  同时,一位成就事业、行事圆满的人,如果晚节不保,也未尝没有身败名裂的可能。古人另有一句话说:“看人只看后半截。”这是极有道理的。立身处世,凡事确不宜言之过早,失于武断。
  富者应多施舍 智者宜不炫耀
  富者应多施舍,智者宜不炫耀
  富贵家宜宽厚,而反忌刻①,是富贵而贫贱其行②矣,如何能享?聪明人宜敛藏③,而反炫耀④,是聪明而愚懵其病⑤矣,如何不败?
  【注释】①忌刻:猜忌刻薄。②贫贱其行:谓行径如贫贱之人。③敛藏:收敛隐藏。④炫耀:光耀之貌;在此作向人夸示自己的长处讲。⑤愚懵其病:谓举止愚昧无知,实如短疵之人。
  【译文】富贵的人,待人做事应读宽大仁厚,如果反而猜忌刻薄,是环境虽属富贵而行径却如贫贱的人了,哪里能够享有富贵之实?聪明的人,行事表现应该收敛,如果反而夸耀自炫,是才智虽属聪明而举止却如无知的人了,哪里能够不使事业失败?
  【评析】富贵和聪明,均不足凭恃;居心仁厚,谦虚为怀,才是真正享有富贵、能用聪明的人。因为富贵而为人刻薄,不但终日处于猜忌不安之境,失去富贵之乐,更会失去周遭的朋友,到头来反而空虚寂寞;聪明而炫耀自己的才智,不但时时想借机表现,渐渐流于轻浮,更会失去周遭人士的支持,一旦被人识为无知,就马上使得自己的人生从此失败。人生所谓的“享”,在于精神能有寄托;所谓的“不败”,并不仅止于创业成功。
  居安思危 处乱思治
  居安思危,处乱思治
  居卑①而后知登高之为危,处晦②而后知向明之太霭③,守静④而后知好动之过劳⑤,养默⑥而后知多言之为躁⑦。
  【注释】①居卑:位于低下的地方。②处晦:处在晦暗的地方。③霭:现、显露的意思。张籍送郑秀才归宁诗:“离琴一奏罢,山水霭余晖。”④守静:保持宁静。⑤劳:辛劳。诗小雅:“劳人草草。”⑥养默:修养沉默的心。⑦躁:不安静。论语季氏:“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译文】位于低下的地方,然后才知道攀登高处的危险性。处于晦暗的地方,然后才知道面对光明太过显露。保持宁静的心情,才知道喜好活动太过辛劳。修养沉默的心性,然后才知道言语过多是不安静。
  【评析】世俗虽然有“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的说法,但若从“人生有限”的角度看,事事都必须等身临其境以后,才知道圆满的办法,未免太慢了些。如果我们平常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时,能够多方面去求获于心,使得自己的观点,客观周密、不偏执一隅,等到临事时,能以远大的眼光来加以处理,如此岂不是高度把握住短暂的生命?否则,再加上几个百年时光,也不够花在凡事都要摸索上面。
  人能放得心下 即可入圣超凡
  人能放得心下,即可入圣超凡
  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①;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②。
  【注释】①脱凡:摆脱尘俗的杂念;②入圣:进入睿明的境界。圣,作深明、睿解。诗邶风:“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译文】功名富贵的名利思想放得下来,就可以摆脱尘的杂念;道德仁义的赞美念头放得下来,才可以进入睿明的境界。
  【评析】积极的人生,是把人性加以高度地发挥,使人生的意境不断地提升,这一来,人就必须忘我、忘私,摆脱世俗杂念,才能有这种明智的行为。所以,一切的功利思想,以及虚无的赞美,都不能占据心中,都必须从心中彻底扫除,不然,即使再远大的抱负都是假的,就是有朝一日真的能够位居要职,所作所为,也无非以自我为中心,谈不上淑世济人。
  我见害于心 聪明障于道
  我见害于心,聪明障于道
  利欲①未尽害心,意见②乃害心之蟊贼③;声色④未必障道⑤,聪明⑥乃障道之藩屏⑦。
  【注释】①利欲:求利之心。②意见:意思和见解;在此指自以为是的意见。③蟊贼:此指祸源。蟊、贼皆禾苗害虫名。诗小雅大田:“及其蟊贼。”传:“食根日蟊,食节日贼。”④声色:指淫靡之音与美色之类荒嬉娱乐的事情。⑤障道:妨碍的道德。⑥聪明:指闻见。书皋陶谟:“天聪明,自我民聪明。”疏:“天之所闻见,用民之所闻见也。”⑦藩屏:犹言屏藩,原称为国家藩卫之重臣,在此则指最大之障蔽言。
  【译文】求利之心不一定都能戕害本性,自以为是的想法才是戕害本性的祸源;声色的事不一定就能妨碍道德,过分聪明才是妨碍道德的最大障蔽。
  【评析】“色不迷人人自迷,酒不醉人人自醉”,这句话可以拿来一起仔细思量。任何事物,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外物,照说都不能对本身起作用,只有意志薄弱的人,才把持不住自己,才会风吹草动。立身行己,舍意志、节操,再无可谈;一位真正有入世之心的人,一定具有坚强的理念。我们在面对利欲关头时,不妨多加三思。
  知退一步之法 加让三分之功
  知退一步之法,加让三分之功
  人情反覆①,世路崎岖②。行不去处③,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④,务加⑤让三分之功⑥。
  【注释】①反覆:变化无常的意思。②崎岖:倾侧不平,喻事情困难。③行不去处:谓走不通的地方。④行得去处:谓走得过去的地方。⑤务加:一定要添益。⑥功:善的意思。
  【译文】人情是变化无常的,人生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走不通的地方,必须有退一步的打算;走得过的地方,一定要添益谦让三分的美德。
  【评析】“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人心有如弯弯曲曲的流水,世事就像重重叠叠的高山。人生的道路,本来就不是容易走的。只有坚强面对现实,不畏缩,不退后,才能成功。而另外从“器满则倾”的道理来看,人在贵盛已极时,背后往往隐藏着危机,因此,得意莫忘随时助人,莫忘留一步后路,这样,已得的福泽才能久远。
  对小人不恶 待君子有礼
  对小人不恶,待君子有礼
  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①;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②。
  【注释】①不恶:不憎恨。恶,作憎恨解。论语里仁:“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②有礼:能够遵守礼节,无过与不及的意思。
  【译文】对待小人,不难做到严厉的地步,而难在不产生憎恨的念头;对待君子,不难做到恭敬的地步,而难在没有过与不及的态度。
  【评析】人性本善,任何小人都不是天生而成的,都是后天的环境因素所导致;而且小人随时都有良心谴责的时候,都有想做正人君子的念头。虽然人情大抵憎恶,可是要使小人归向善类,是不应该待之以轻视、憎恨的眼光的。至于做一位君子,是人的本分;面对君子,何必表现过分的恭敬?人们就是由于认为君子是了不起的人物,才使自己离君予的境界有一段距离,其实君予乃是最平常的人。
  留正气给天地 遗清名于乾坤
  留正气给天地,遗清名于乾坤
  宁守浑噩①而黜②聪明,留些正气③还天地;宁谢纷华④而甘⑤澹泊,遗个清名⑥在乾坤⑦。
  【注释】①浑噩:即浑浑噩噩、朴直没有机诈的意思。②黜:去、摈除的意思。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咸黜不端以绥定王家。”③正气:光明正直的气概,即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敢问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是集义所生者。”’文天祥正气歇:“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④纷华:繁缛之景色。史记礼书:“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予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⑤甘:顺、遂的意思。左传庄公九年:“管召雠也,顾得而甘心焉。”⑥清名:清白的名声。⑦乾坤:即天地之谓。
  【译文】宁愿保持朴直没有机诈的本性,而摈除后天的聪明机巧,以留一点浩然之气还给孕育灵魂的天地;宁愿谢却虚无不能把握的纷华,而甘心于淡泊的生活,以留一些清白的名声还给孕育本性的天地。
  【评析】天地万物,都有其构成与存在之理,所以《诗经》上说:“天生臣民,有物有别。”人为万物之一,亦有其所以为人之理;人所以为人之理,称为人性。人有求生之欲,与一般生物相同,而人有能思之心,则为人性之特质;《书经》上说“人为万物之灵”,就是指能思之心,与由此心所发生的思虑并与理性作用而言。故必须理性胜过物欲并指导物欲,才能符合做为一个人的道理。否则,机巧必将促成物欲,纷华必将掩去理性,到头来就会使自己成一个无所不为、无所不取的人。
  伏魔先伏自心 驭横先平此气
  伏魔先伏自心,驭横先平此气
  降魔①者,先降自心,心伏②,则群魔退听③;驭横④者,先驭此气⑤,气平,则外横不侵⑥。
  【注释】①降魔:降抑一切正道之障碍。佛道谓正道之障碍日魔;乃梵语魔罗之略称,其义为障碍害、破坏;但魔在此亦可解释为不能戒除之习惯、嗜癖。②伏:潜隐的意思。③退听:谓退去听命;在此有不起作用的意思。④驭横:控制不顺理的外物。⑤此气:是说自己的质性。质性、禀赋日气。⑥侵:干、犯的意思。
  【译文】降抑一切正道的障碍,要先降抑受外物干扰的心,心能够潜隐不为所动,那么一切障碍就不起作用;控制不顺情理的事物,要先控制容易浮动的质性,质性能够平静不躁,那么所有外来的横逆就不侵入。
  【评析】《六祖坛经》上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又说:“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心是一切行为的主宰,做人必须从持心养性开始。人生有时会处于困窘艰险的地位,或遇到拂逆失败,以及哀痛忿怒的事。这个时候,令人气短,最为难堪,稍一不慎,即致伤身,为终身之恨,而于事情本身,依然毫无禅益。所以,人平常就必须调心理性,不要因眼前情事,攻伐方寸,自戕生命,等到临事才能忍之又忍,反转思之,以保身体,置生死、得失、荣辱等一切世俗思想于胸后。否则,高谈其他道理都是无益的,适足以给人当做笑柄。
  种田地须除草艾 教弟子严谨交游
  种田地须除草艾,教弟子严谨交游
  教弟子,如养闺女,最要严出入①,谨交游②。若一接近匪人③,是清净田中下一不净的种子,便终身难植嘉禾④矣。
  【注释】①严出入:严格约束出入。出入,出外与入内。②谨交游:注意所交往的朋友。谨,作剑束、严禁解,在此有关心注意的意思;交游,和朋友的往来。③匪人:行为不正的人。匪,非。④嘉禾:大的稻禾。白虎通封禅谕衡讲瑞:“嘉禾生于禾中,与禾中异穗,谓之嘉禾。”
  【译文】教导子弟,有如养育闺女,最重要的是严格约束出入,注意所交往的朋友。如果一旦让他接近坏人,就像是在良田之中播下的不好的种子,一辈子也难以种出大的稻禾来了。
  【评析】教养子女,是父母对子女的义务,也是对国家、社会的责任。社会上问题少年的日渐增多,出在为人父母的未尽义务,没有责任。子女年幼时,心中无知,不会分辨善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人父母者就必须加以诱导,注意子女的一言一行。严谨交游,是父母对子女的义务,也是对子女的爱心、关心,可悲的是,一些正当似懂非懂年龄的子女,却自以为走在时代前面,认为父母的观念陈腐、不正确,和生身父母划下鸿沟,造成不小的社会问题,这又是谁的过错?为人父母不易,能不慎于用心之初?
  欲路上勿染指 理路上勿退步
  欲路上勿染指,理路上勿退步
  欲路①上事,毋乐其便②而姑为染指③,一染指便深入万仞④;理路⑤上事,毋惮其难⑥而稍为退步⑦,一退步便远隔千山。
  【注释】①欲路:情欲方面。路,作方面解。水浒传四九回:“只见庄兵报道:‘今日宋江分兵四路来打本庄!’孙立道:‘分十路待怎的!”②便:利、有利。吕氏春秋忠廉:“忠臣亦然,苟便于主,利于国,无敢辞违。”③染指:不是自己应有而妄想据有的意思。④万仞:指万丈深渊。仞,周代长度名,或谓八尺,或谓七尺。⑤理路:义理方面。⑥难:不易。⑦退步:让步。
  【译文】情欲方面的事,不要因为心喜有利而妄想姑且予以据为已有,这样就使人格坠入万丈深渊;义理方面的事,不要因为畏惧困难而轻易生出退缩的念头,这样就使自己和义理远隔千山。
  【评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竣拒元朝的利诱,义无反顾,文天祥的节烈终于成为世世代代中华儿女的榜样。“人生必有义”,处于承平之世,固然必须认识这一人生真谛,生在危急存亡之秋,更要全力践守,这样人类的前途才有希望。“勿为欲染,见义勇为”,从做人做事到承先启后,都不能稍微离开半步。
  不流于浓艳 不陷于枯寂
  不流于浓艳,不陷于枯寂
  念头浓者①,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浓;念头淡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薄淡。故君子居常嗜好③,不可太浓艳④,亦不宜太枯寂⑤。
  【注释】①念头浓者:心里想法深厚的。念头,心里的意思。②淡:薄、浅的意思。③居常嗜好:日常之间的喜好。④浓艳:即浓厚,在此指奢侈无度讲。⑤枯寂:寂寞之甚;在此指悭吝讲。
  【译文】心里想法深厚的人,对自己的要求深厚,对别人的要求也深厚,事事都讲究气派;心中欲望淡薄的人,对自己要求平淡,对别人也很淡薄,事事都不免显得浅薄。所以一位君子日常之间的喜好,不可以奢侈无度,也不可以悭吝刻薄。
  【评析】人贵知足,过与不及,都非立身之道。任何人呱呱落地之时,都是一无所有,都是自自在在。等到和周遭环境接触后,才有七情六欲。七情六欲当然不是坏的,事实上,任何人在和外物接触后,绝不可能一无反应。但迷于外物,宝爱不用,或任意求取,却不合情理。浪费无度足以败身,悭吝刻薄必将失人,失败的人生,往往不外这两种因素。
  “加厚于根本,虽千金不为妄费;浪用于无益,即一金亦为奢侈。”这才是利用厚生的正确观念。
  超越天地之外 不入名利之中
  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
  彼富我仁①,彼爵我义②,君子固不为君相③所牢笼④;人定胜天⑤,志一动气⑥,君子亦不受造物⑦之陶铸⑧。
  【注释】①彼富我仁:见别人富贵而我仍甘于淡泊坚守仁德的意思。彼,那些人,表指示。②彼爵我义:看别人位居高官而我仍不攀求,坚守节义之道。爵,爵位,在此指高官。③君相:人君宰相,在此指富贵。④牢笼:谓包括一切,在此有收买之意。淮南子本经:“牢笼天地,弹历山川。”⑤人定胜天:谓人能坚决奋斗,必能胜命运而成功。定,犹言坚决;天,指不可知之命运。⑥志一动气:谓意念纯一则能转变质性。志,意念;一,纯;动,转变;气,质性、禀赋。⑦造物:指天,创造万物的;但在此可解为命运。⑧陶铸:用土作坯子,铸铜器,在此指塑造、主宰。
  【译文】见别人富贵我仍坚守仁德,见别人位居高官我仍坚守节义,一位君子应该不被富贵名利所收买。人能够胜过命运而成功,意念可以转变受到蒙蔽的质性,君子也能够不受到造物者的主宰。
  【评析】宋元学案上说:“大丈夫行为,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陈伯汝说:“志之所趋,无远弗后,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响,无坚不入,锐甲精兵,不能御也。”从上面所引的这两段话中,不难进一步了解君子何以不为富贵名利所动摇,君子何不被造化所主宰,因为人除了血肉之躯外,更有充沛宇宙的精神,这精神所表现出来的节操、志向,可以使人行事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精神才是人类生命的所在,为人应养其精神。
  立身要高一步 处世须退一步
  立身要高一步,处世须退一步
  立身不高①一步立,如尘里振衣②,泥中濯足③,如何超达④?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⑤,如何安乐⑥?
  【注释】①高:超出众人。②尘里振衣:在飞尘之中拂拭衣服。振,作拂拭解。③泥中濯足:在泥水里面洗涤双足。濯,洗涤。④超达:超越到达的意思。达,在此指到达所立的目标。⑤羝羊触藩:喻进退两难之意。藩,藩离。易大壮:“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⑥安乐:身安心乐。
  【译文】立身于世不能超出常人而立,就如同在飞尘之中拂拭衣服,在泥水里面洗涤双足,哪里能够超越众人,到达所期望的目标。处理世事不能留一步余地去做,就如同飞蛾投向烛火,公羊用角去触藩离,哪里能够使自己的身心感到安乐?
  【评析】名利,人之所欲,但“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螂捕蝉”,如果没有远大的眼光,短视近利,欲壑难填,最后即使不因而葬身,也要进退两难。胡达源说:“处事留有余地步,发言留有限包涵;切不可做到十分、说到十分。”这话并不是教人自扫门前雪,同样在告诉人要看清四周,不要毫无考虑地把自己完全挪出去。“弓满则折,月满则缺”,这永远是不变的哲理。最起码,一个人不能认识自己的能力、看清四周的形势,一说起话来,一做起事来,必定不被旁人接受。
  修德须忘功名 读书定要深心
  修德须忘功名,读书定要深心
  学者要收拾①精神,并归一路②。如修德而留意③于事功名誉,必无实诣④;读书而寄兴⑤于吟咏风雅⑥,定不深心⑦。
  【注释】①收拾:谓对于散乱者收而聚之;在此有集中之意。朱子全书学:“敬莫把做一件事看,只是收拾自家精神,专一在此。”②并归一路:合并在一方面,指专心致志。并、归,俱作合解;路,方面。③留意:注意。④实诣:真实的造诣;学业艺术所至之境地称造诣,略称诣。⑤兴:趣味、兴会、兴头。⑥吟咏风雅:吟咏诗文。诗经上有国风、大雅、小雅,故后人称诗文之事叫风雅。⑦深心:深远的思虑。
  【译文】追求学问要集中精神,专心致志。如果修养道德还要去注意事功名誉,一定没有真实的造诣;如果读书把兴趣寄在吟咏诗文上面,一定不会有深远的思虑。
  【评析】求学要专心致志,修道要真诚不伪。“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道理人人都懂,有不少人也常挂在口中,但实践起来,却不见得容易;读书,诚然是一件很枯躁的事,必须有定力才能学成。至于修道不诚,还要注意功名地位,不只是对本身的一大讽刺,简直是自欺欺人。
  真伪之道 只在一念
  真伪之道,只在一念
  人人有个大慈悲①,维摩屠刽②无二心也;处处有种真趣味③,金屋茅檐④非两地也。只是欲闭情封⑤,当面错过⑥,便咫尺千里⑦矣。
  【注释】①大慈悲:谓仁慈的心。慈悲,佛家语。大乘义章:“爱怜名慈,恻怆曰悲。”②维摩屠刽:维摩,即维摩诘,人名,佛在世时之大居士;维摩诘乃梵语,义译曰净名,净者清净无垢之谓,名著名声播之谓。屠刽,指以屠杀牲畜为业及刽子手一类的人。③真趣味:自然的兴趣。④金屋茅檐:金屋,华丽的屋子;茅檐,茅草搭成的房舍。⑤欲闭情封:谓心为物欲所掩,被利欲所闭。情,利欲。礼记坊记:“无解而行情则民争。”封,闭的意思。⑥错过:失去、耽误。⑦咫尺千里:即失之毫厘,差以千里的意思。
  【译文】人人都有一颗慈悲的本心,维摩诘和屠夫刽子手的本心并无两样;处处都有一种自然的趣味,华丽的屋宇和茅草搭成的房舍并无差别。但是人心常为物欲所闭私情所封,当时一错过,就失之毫厘,差以千里了。
  【评析】每个人在刚降临人世时,心地无不洁白无邪,这种共同的本性,要到开始接触周遭环境以后,才有了变化。有不少有感于此的人,就说社会是一个大染缸,人染于黑则黑,染于白则白。因此,人在懂事以后,最要小心一念之间的想法,如果一念偏差,本性受到蒙蔽,就要沧入邪恶之境而难以自拔了。
  道者应有木石心 名相须具云水趣
  道者应有木石心,名相须具云水趣
  进德修道,要个木石的念头①,若一有欣羡②,便趋③欲境④。济世经邦⑤,要段⑥云水⑦的趣味,若一有贪著⑧,便坠⑨危机⑩。
  【注释】①要个木石的念头:是说要有一个像木石般坚定的心意。念头,心意的意思。②欣羡:玩赏爱慕;指受到外物的诱惑。③趋:归向的意思。④欲境:物欲的地步。境,作地步解。晋书顾恺之傅:“渐入佳境。”⑤济世经邦:即经邦济世,治理邦民济助世人的意思。⑥段:种类。唐书陈叔达传:“因肠物百段。”⑦云水:禅林称行脚僧为云水,以其到处为家,无棋无拟,有如行灵流水;此为淡泊之谓。⑧贪著:贪求念头的存在。著,立也,引申作存在解。左傅交公六年:“著之话言。”⑨坠:落、掉下的意思。⑩危机:生死成败的紧急关头。
  【译文】增进德行,修养心性,要有木石般坚定的意志。如果羡慕外物的诱惑,就会踏入物欲的境地。济助世人,治理邦国,要有一种云水僧的淡泊胸怀。如果一有贪求名利的念头存在,就会陷入生死成败的紧急关头。
  【评析】进德修业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心,随时都会受到外物诱惑,半途而废,最后就生活在糜烂的外物追求上面。济世经邦乃是立德、立功的事,没有淡泊的胸怀,自然就是盗名欺世,就要贪赃犯法。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胸怀,有心于济世经邦的人,实应谨记心头,时刻不忘。
  善人和气一团 恶人杀气腾腾
  善人和气一团,恶人杀气腾腾
  吉人①无论②作用安详③,即梦寐神魂④,无非和气;凶人无论行事狼戾⑤,即声音NFDC2语⑥,浑是杀机⑦。
  【注释】①吉人:善人。诗大雅卷阿:“蔼蔼多吉人。”②无论:不必说的意思。陶潜桃花源记:“无论魏晋。”③作用安详:是说言行从容不迫。作用,谓由本体之力而兴作功用,如眼见物、耳闻声、口谈论皆是;在此指言行。④梦寐神魂:睡梦中的神情。神,精神;魂,人之阴气,精神之称。⑤狼戾:狠的意思。汉书严助传:“闽越王狼戾不仁,杀其骨肉。颜师古注:“狼性贪肩,凡言狼戾者,谓贪而戾。谓贪而戾。”⑥声音NFDC2语:谓言笑。NFDC2,同“笑”。⑦浑是杀机:都充满了害人的气氛。杀机,杀害人的氮氛。
  【译文】心地善良的人不要说言行举止镇定安详,就是睡梦中的神情,无不洋溢一股祥和之气;生性凶恶的人不要说做事手段残忍,就是言笑之间,也充满了恐怖的气氛。
  【评析】气质,是十分抽象的名词,但每个人身上确实都有一股气质,而且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这里所讲的就是关于人的气质。一位心地善良的人,不论处于何时何地,身上都散发一股安详的气质;一位残暴的人,不论处于何时何地,总是令人感觉他身上有一股邪恶的气质。人是善类或不是善类,既然如此容易显在气质上面,那么平日所思、所行,岂可不戒慎,使之归于善路?
  善人和气一团 恶人杀气腾腾
  善人和气一团,恶人杀气腾腾
  吉人①无论②作用安详③,即梦寐神魂④,无非和气;凶人无论行事狼戾⑤,即声音NFDC2语⑥,浑是杀机⑦。
  【注释】①吉人:善人。诗大雅卷阿:“蔼蔼多吉人。”②无论:不必说的意思。陶潜桃花源记:“无论魏晋。”③作用安详:是说言行从容不迫。作用,谓由本体之力而兴作功用,如眼见物、耳闻声、口谈论皆是;在此指言行。④梦寐神魂:睡梦中的神情。神,精神;魂,人之阴气,精神之称。⑤狼戾:狠的意思。汉书严助传:“闽越王狼戾不仁,杀其骨肉。颜师古注:“狼性贪肩,凡言狼戾者,谓贪而戾。谓贪而戾。”⑥声音NFDC2语:谓言笑。NFDC2,同“笑”。⑦浑是杀机:都充满了害人的气氛。杀机,杀害人的氮氛。
  【译文】心地善良的人不要说言行举止镇定安详,就是睡梦中的神情,无不洋溢一股祥和之气;生性凶恶的人不要说做事手段残忍,就是言笑之间,也充满了恐怖的气氛。
  【评析】气质,是十分抽象的名词,但每个人身上确实都有一股气质,而且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这里所讲的就是关于人的气质。一位心地善良的人,不论处于何时何地,身上都散发一股安详的气质;一位残暴的人,不论处于何时何地,总是令人感觉他身上有一股邪恶的气质。人是善类或不是善类,既然如此容易显在气质上面,那么平日所思、所行,岂可不戒慎,使之归于善路?
  多心招祸 少事为福
  多心招祸,少事为福
  福莫福于少事①,祸莫祸于多心②。惟苦事③者,方知少事之为福;惟平心④者,始知多心之为祸。
  【注释】①少事:谓无事。②多心:即疑心。③苦事:劳事;就是因事多而身心劳顿的意思。苦,作劳解。国策秦策:“不苦一民。”注:“苦,劳也。”④平心:谓心境安宁。平,安宁。诗小雅:“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译文】幸福没有比无事可牵挂还可贵的,灾祸没有比疑心还可怕的。只有事情劳顿的人,才知道无事是最大的幸福;只有心境安宁的人,才知道疑心是最大的灾祸。
  【评析】一天,我对两个学生谈论另一位学生近来举止有些令人失望,并说出我心中所想的看法,哪知二人竞表示异议,说:“事情都是想坏的。”这当时就使我觉得惭愧,并佩服她们有这种修养。人与人面对面相处时,确实最怕之间有了猜疑:猜疑一起,小则产生误会,不欢而散;大则血溅五步,亲痛仇快。因此,一个人心胸坦荡荡,无所忧虑,不只可以远离祸害,且了无牵挂的自在之身,万金不易,即使世俗传说的神仙亦不过如此。
  处世要方圆自在 待人要宽严得宜
  处世要方圆自在,待人要宽严得宜
  处治世①宜方②,处乱世③宜圆④,处叔季之世⑤,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⑥,待恶人宜严⑦,待庸众之人⑧,当宽严互存。
  【注释】①治世:治平之世;即政治清明的年代。②方:方正,品行端好。③乱世:不太平的时代。④圆:变化无方。易系辞:“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⑤叔季之世:衰乱将亡之世。叔季,衰乱将亡的时候,朱熹白鹿洞赋:“在叔季而且然,矧休明之景运。”⑥宽:器度大。论语阴货:“宽则得众。”⑦严:严厉、庄重。⑧庸众之人:一般的人。常人曰庸;众,数之多者。
  【译文】在政治清明的年代,应有方正的品行;在动乱的年代,应有圆通的观念;在将乱未乱的年代,应方正、圆通交互运用。对待善良的人,器度要宽大;对待生性凶恶的人,态度要严厉;对待平凡妁大众,应该宽大、严厉并存在心中。
  【评析】做人不能一成不变。如果真理只有一个,但通往真理的道路并不是只有一条。自然界有四时的变化,人要随着四时的变化增减衣服,如果同样一件衣服穿在四季,不生出疾病才怪。同样的道理,人间有人事的变化,人要随着人事的变化决定如何进退应对,如果不该进而进,不该退而退,哪能不生出意外?
  忘功不忘过 忘怨不忘恩
  忘功不忘过,忘怨不忘恩
  我有功①于人不可念,而过②则不可不念;人有恩③于我不可忘,而怨④则不可不忘。
  【注释】①功:利、好处的意思。②过:过失,指错误的言行。③恩:惠,人施己之德惠。④怨:指恨事或责怪。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