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薛岳传

_5 王心钢(现代)
这时,陈军蔡廷锴部前来增援,与许志锐部展开厮杀。双方从下午肉搏格斗至深夜,许部因寡不敌众,只好撤退。
缪培南、薛岳见许师遇挫,便在五华县以西、龙川县以东的岐岭设下埋伏,大败包括蔡廷锴部在内的两陈部队。两陈部队无法支持,向五华、兴宁败走。四军官兵高喊“活捉陈和尚”(陈铭枢曾入佛,佛名“真如”,故有“陈和尚”之称)“生剐陈瘟猪(陈济棠绰号)”的口号,以吴奇伟所率的第十二师为主力一路追击。
谁知,黄绍竑的大军已赶到紫金、河源,对四军构成夹击的威胁。薛岳建议缪培南迅速撤回第十二师,集结全力,先干掉桂军再说。
1月7日,四军第二十五师李汉魂部由惠州进入五华县境,星夜赶向潭下集中;十二师吴奇伟部,教导第一师邓龙光部抵达双头圩;许志锐之二十六师及教导第二师,由黄田改道紫金。而敌方的陈济棠十一师、黄质腾的二十四师,以及钱大钧部共三万多人,由龙川的老隆,向峻岭、鹤市、丫下圩集中,企图截击第四军,同时桂军黄绍竑部队及第十三师徐景唐部共约二万余人,已抵达惠州,衔尾追击,向紫金的长蒲方面前进,企图夹击第四军。


文前内容 第40节:第六章〓回归南粤,相煎何太急(7)
1月13日,双方在五华县的潭下摆下了决战的阵势。
四军二十六师师长许志锐在一线观察完地形后,回到军部报告说,敌军已占据风门场右侧一带高地,该高地中的马鞍山,高约500米,地势险峻,可俯诸山,为敌军主力的集结点。我军要取得这次潭下决胜的主动权,必须全力攻占马鞍山。
薛岳仔细分析地图后,点点头说,行,我们以教导一师担任中路,第二十五师担任右翼,第二十六师担任左翼,教二师为总预备队。/ 1月14日拂晓,总攻击开始。
能否夺下马鞍山是决定此战胜负的关键,许志锐决定以全部兵力争夺马鞍山,无奈是由下向上仰攻,十分困难,官兵们多次冲锋,始终未能接近高峰阵地。
不久,敌又以猛烈炮火反攻。许志锐目睹情形,赫然震怒,亲率特务连的一排大声高呼冲锋前进,将抵达山顶时,右膊中弹受伤,可是他视死如归,仍督战如常,随后腹部又中一弹,伤及要害。
第二天的清晨,这位勇敢善战的许将军,不幸英年早逝,时年34岁。
许志锐牺牲后,四军上下十分悲痛。薛岳亲自上前线,发动全面进攻,历时两昼夜,双方都死亡七八千人,其中,教导二师师长黄镇球也负伤。
1月15日,眼见得敌军四面夹攻之势形成,团、营长以下的伤亡很重,如此再战下去,势必两败俱伤,而缪培南、薛岳既无后方,又无地盘,只好以较完整的第十二师殿后,主动撤出潭下。
无奈敌军多路袭来,在龙川贝岭,四军再遭徐、黄所部重创,一蹶不振,由原来的五万余人锐减到两万人。缪培南、薛岳不得不指挥部队向老龙圩、和平县方向退却,于1月24日退入赣南,旋即取道赣东北上,2月4日到达宁都。
此时,回到南京重新登台的蒋介石,坐收渔翁之利,他见四军因失败退入江西后,立即发来电报把它收入自己的麾下,给予安抚,并令四军开赴皖南。
3月18日,四军乘船至浦口,转赴蚌埠宿州,旋即集中运河车站,正式纳入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团战斗序列。


文前内容 第41节:第七章〓广西岁月,一路多坎坷(1)
第七章〓广西岁月,一路多坎坷
一、重建四军,共同反蒋
浓云低垂,欲雨非雨,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此刻,薛岳的心情叫郁闷。
回想从1927年1月到1928年6月这短短的一年半中,薛岳经历了其人生最为彷徨的时期。本来是满怀豪情地参加北伐,好不容易打到了南京、上海,官兵们原以为会一鼓作气,“直捣黄龙府”,可谁想到蒋介石以“清党”为名,拿昔日的战友中共开刀,薛岳还没来得及享受胜利者的喜悦,反被莫名地撤掉了师长的职务,黯然南下;不料又陷入另一场厮杀中,整个四军相互对垒,相煎何急!最后落得个潭下惨败,不得不又重投蒋营,回到了起点。
如今,总算完成了第二次北伐,基本统一了全国。没曾想北伐刚刚胜利,内部即起风波。蒋介石为了控制全国,通过两次裁军,企图压缩地方派系,极大地扩充自己的地盘和军事力量,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等军权在握的“大鳄”们自然强烈反对。一场规模浩大的反蒋战争,由此拉开帷幕。
本来对于蒋介石提出的裁军意见,薛岳当初是举双手赞成的,毕竟军阀混战多年,民不聊生,如今统一了,真该休养生息。 于是,他和四军军长缪培南一起,在德州召集第四军上校以上的军官开会讨论,并由团长以上署名致电中央政府,支持蒋的裁军意见,甚至提出首先裁撤自己所在的第四军。这种举动,在各军事首领都紧紧捂住自己实力不松动的状况下,是很前卫很抢眼的。
蒋介石正为无人支持他的裁兵计划发愁,如今收到第四军的通电,真是大喜过望,马上拿第四军做“试验品”。1928年8月中旬,蒋介石将第四军的五个师缩编成三个旅,正式缩编为第四师,任命缪培南为师长,朱晖日为副师长。率先支持裁军的薛岳没想到自己连副师长都保不住,只让他当师参谋长。他觉得屈得慌,干脆什么都不要,怅然离开四军。
这种结果与第一次北伐颇为相似,薛岳心里有种被欺骗的感觉,最终选择南下,在香港九龙买了一套房子,当起“寓公”来,还半自嘲地请人写上陶潜的诗句,挂在墙上:“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可是薛岳哪是个闲得住的人,他心里仍然牵挂着远在北方的第四师。
不久,传来消息,第四师正在山东一带征讨张宗昌残部,蒋介石担心他们与冯玉祥的部队联合,便把四师南调泰安,内定开调胶东后解除武装。 此时,同样寓居在香港的张发奎从蒋侍从室的人口中得到这一秘密后,迅速派人通知缪培南,千万不要去胶东,以免上蒋的当。缪培南因而赶快呈报蒋介石,请准在泰安附近整训,他本人称病请假,师长职务交吴奇伟代理,第四师才由此躲过一劫。
1929年春的一天,张发奎突然来找薛岳,告诉他一个惊天消息,老蒋终于和以李宗仁为首的桂系打起来了。现在老蒋正把反桂力量集合在一起,组织起一支所谓讨逆军,要和李猛子他们大干一场。
薛岳说:“这是真的?”
“这还有假吗?我早就预料蒋桂难免一战。”张发奎打开一瓶白兰地,满满地倒上两杯,“老蒋已于3月26日下令讨伐桂系。讨逆军以朱培德为第一路总指挥,由江西进攻武(汉)、长(沙)路,阻止桂军南逃;刘峙为第二路总指挥,由皖鄂边境沿长江西攻武汉;韩复榘为第三路总指挥,由河南沿平汉路南下夹击武汉。”
薛岳说:“你准备重新出山,为老蒋卖命?”
张发奎愤愤地说:“卖不卖命另当别论。现在当务之急,要把军权抓在手,重振我们四军。我们何不来个先倒桂,后反蒋。在广州,我们四军吃了桂系不少亏啊。”
薛岳点点头,说:“这倒是个好主意,但愿你能成功。”
张发奎自负地说:“讨伐桂系的第一号任命状一定是我张向华。说不定老蒋的任命状很快就到。”
果真,4月7日,蒋介石重新启用张发奎,任命他为第一路追击军司令官兼第四师师长,并拨其嫡系部队朱绍良、陈继承两师归张发奎指挥。
薛岳原以为蒋桂之间会好好打一仗,谁知道蒋介石巧用离间计,桂系内部顿时土崩瓦解。原来不可一世的李宗仁、白崇禧仅仅坚持了三个月便被蒋介石打得晕头转向,最后落得交出兵权,溃走香港。蒋桂战争便以桂系的失败而告终。
紧接着,蒋介石又打败了与桂系联合反蒋的冯玉祥。
这次战争,蒋介石是个大赢家。跟着蒋讨桂的张发奎也进账不小。他率领第四师兵不血刃便进驻武汉、荆州,收缴了桂军的一部分武器,并经在荆州附近集训,使四师实力得以迅速恢复,“铁军”的神威得以再现。
9月初,汪精卫乘一条豪华轮船,从欧洲回到香港,在跑马地建立“国民党第二届执监委员联席会议”,树起“护党救国”旗号,策动一切不满于蒋介石个人独裁统治的地方实力派联合起来,共同反蒋。汪精卫派人找到薛岳,给他一个任务,要他首先联系张发奎,希望张能带头反蒋。
薛岳说:“向华远在荆州,四师孤军一支,如何反?”
汪精卫笑着说:“我自有主意。你把我的密函带给向华,他自然会听我的。”
薛岳半信半疑地接过密函,托一个做生意的朋友,转交给张发奎。不久,张发奎派他的妻兄传来口信,说向华已不想打内战。
薛岳不免着急起来,说这个张向华怎么回事,真的要跟老蒋走?
9月18日,一阵滚雷由北边而来。香港各家报纸都在头版以大号字为标题刊出:张发奎率部在长江边的宜昌打响反蒋一枪。消息传出,薛岳异常兴奋,连忙打听事情原委。
原来,在南京的蒋介石对已牢牢掌握军权的张发奎十分不放心,想以调防名义解决张部。本来接到汪精卫密函的张发奎还在犹豫中,现见形势十分危险,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便决心发难反蒋。
9月17日,张发奎“先下手为强”,在枝江境内长江弯曲处伏兵以待,将前来接防的曹万顺师约两个团解决,然后领军南下,通电反蒋,并提出三项护党主张。


文前内容 第42节:第七章〓广西岁月,一路多坎坷(2)
在香港,汪精卫得知张发奎反蒋,大喜过望,即派薛岳从香港赶到南宁,向广西省政府主席俞作柏游说,希望俞作柏能与张发奎合作,在两广创造新局面。
薛岳遵命而行。
俞作柏是薛岳保定军校的同学,思想较为左倾,新任命为广西省主席。薛岳赶到南宁后,传达了汪精卫的指示。俞作柏听后有些左右为难。毕竟,他在广西主政不满三个月,基础尚未巩固,一方蒋介石要他入京,另一方汪精卫又叫他反蒋,真不知如何是好。
薛岳与之彻夜长谈,揭露蒋介石的右倾真面目。最终,俞作柏听从了薛岳的劝告,发表通电,就任护党救国军总司令,欢迎张发奎的第四军来广西。
谁想到,俞作柏事先没有做好部下的工作,不但原来的李宗仁的旧部吕焕炎等心怀不服,就是自己的心腹大将黄权也不了解实情,随即为粤军将领陈济棠所收买。 蒋介石很快下令免掉俞作柏、李明瑞本兼各职,任命吕焕炎为广西省政府主席兼讨逆军第八路副总指挥(总指挥为陈济棠)。
形势急变。汪精卫为使张发奎部入桂不致同广西部队相左,便通过唐生智穿针引线,主动与黄绍竑晤谈,希望流亡在外的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速回广西,领导桂军同张发奎合作,参加反蒋行动。
黄绍竑答应了汪精卫的要求,秘密回到广西,重新控制了广西军队,并派人送去密信,决定不计前嫌,愿意与张发奎通力合作。
11月13日,张发奎接到黄绍竑的(11日)电文,谓“接第二届执监委员联席会议命令,组织护党救国军第八路总司令部。 李宗仁任总司令兼中央命令执行所所长,黄绍竑当副总司令兼广西省政府主席,白崇禧任前敌总指挥。相与一起讨蒋靖粤”。
张发奎为之大快,决定兼程入桂,并在同安宣布就任“护党救国军第三路总司令”一职。
11月24日,张发奎与黄绍竑会晤于梧州北面的石桥,双方最终达成桂张军联合作战事宜,决定共同出兵南下,攻克广州,把陈济棠的粤军打个落花流水。
用他们的话来说,教训陈济棠,也就是狠抽蒋介石的大嘴巴。
薛岳从广西回香港,向汪精卫复命,桂系已与张发奎的部队合作,结成桂张联军,正直插南粤,他的使命已完成。
汪精卫大喜:“张桂结盟,我们手里总算有一支与老蒋抗衡的军队,党国有救了。伯陵,你得迅速归队,协助张向华。”
薛岳说:“我正联络原四军的军官,重新归队。”
薛岳原计划是等张桂联军打下广州后,才回到张发奎身边的。谁想到,张桂联军首次合作还不协调,本来张发奎部队已一鼓作气打到广州郊区的花县,差一步就可打进广州城,然而,就在最后一刻关键时候,粤军凭借海陆军优势,突然发起大反攻,来势汹涌,张部功亏一篑,不得不向潖江败退,并通知桂军撤退……
花县一战,张发奎损失实力二分之一强,官兵的伤亡很大。张发奎好不容易才把失散的队伍集中起来,总共只有8000余人。他打起精神,将全部残余官兵重新整编,采用北伐时期的三三制,编成六个团、一个特务营、一个工兵营,恢复第四军番号,分为第四、第十二两师,自任军长兼十二师师长,李汉魂为第四师师长。
惊闻张部惨败,薛岳心急如焚,迅速做好归队的各种准备。
这时,他打听到,借着张桂联军新败之势,蒋介石以陈济棠、朱绍良、何键三路大军侵桂,形势十分危急。张桂联军正在李宗仁统一指挥下,积极应对,其中以白崇禧率第七军及教导师在桂北对付朱绍良的入侵;由黄绍竑率第四军、第15军前往讨伐叛变的桂军吕焕炎部。目前,张发奎感到兵源无着,军饷困难,便率部来到广东南路。
1930年2月6日,春节刚过,薛岳和吴奇伟一起赶到廉江,找到张发奎要求归队。张发奎见状,高兴地抱着薛岳说:好兄弟,你终于回来了。
两人正寒暄着,传令兵送来急电,说黄绍竑要四军迅速回援。


文前内容 第43节:第七章〓广西岁月,一路多坎坷(3)
原来初时,黄绍竑率部队迎战粤军,打得异常顺利,贵县和南宁均已克复,形势大为好转。 胜利来得太快了,黄绍竑头脑发热,竟分兵使用。粤军将领陈济棠发现黄绍竑手中兵力不多,有机可乘,便急令蒋光鼐师占领藤县,并以蔡廷锴、余汉谋、香翰屏三师沿容苍公路前进,企图解玉林之围,收内外夹击之效。黄绍竑见敌人来势凶猛,急调张发奎回师北流,和粤军决战。
张发奎看完黄绍竑的急电,心里也急,这不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嘛?!我的两个师,李汉魂师在高州,邓龙光师在廉江,最快,也要在2月14日才能赶到北流。
薛岳说,别急,先发个电报给黄绍竑,跟他说清楚,看他怎么安排。
电报发出去不久,很快收到黄绍竑的回电,说迫于形势,改令第四军由高州进入容县杨梅,阻止粤军前进,
于是,张发奎、薛岳连忙把两个师集中,日夜兼程赶往广西容县。 谁知四军未到,敌军已过容县。不得已,张发奎命令部队以急行军的速度,经由陆川,奔赴北流,以免粤军与玉林吕焕炎部会合。
这时,粤军已占领离北流仅15公里的三和圩。2月13日,连夜赶到的第四军,不顾兵力疲惫,马上出击。
一场战斗就这样在三和圩附近展开了。
借着夜色,第十二师向高地上的粤军发动猛攻,一时枪声大作。粤军居高临下,占领有利地形,易守难攻。张发奎指挥部队前仆后继,不惜牺牲,激战彻夜不息,伤亡惨重。
第二天一早,太阳出山,粤军出动数架飞机前来轰炸,向张发奎军队的阵地猛烈扫射,粤军乘势发动进攻。薛岳冒着炮火,指挥部队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坚守阵地。部队血战三昼夜后,由于损伤过重,张发奎担忧兵力用尽,只好于2月16日凌晨下令向西撤退。
第四军在北流会战中再次损失惨重,两个师的兵力打得只剩下一个师,张发奎有苦难言,把部队拉到南宁附近进行整理,将两个师的残部缩编成一个师(即第十二师),自任军长兼师长,李汉魂为副师长,邓龙光为参谋长,所辖三个团:第三十四团团长吴奇伟,第三十五团团长薛岳,第三十六团团长韩汉英。
自此,薛岳正式归队,与张桂联军同舟共济。
二、挺进中原,大败衡阳
1930年的春天是在一片贫寒的气氛中度过的。北流战役的惨败,使张桂联军暂时无力与粤军作战。张发奎一面令队伍抓紧休整,恢复元气,一面等待时机。
没想到,时机很快到来。在北方,迫于蒋介石咄咄逼人的压力,本来素有积怨的阎锡山、冯玉祥终于联起手来,并派人与李宗仁、白崇禧取得联系,三方很快结成反蒋联盟。于是,原第二、第三、第四集团军的57名将领,由鹿钟麟领衔发表通电,拥戴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为副总司令。
4月1日,阎锡山就职后,任命李宗仁为第一方面军总司令,由广西出兵攻湘鄂;冯玉祥为第二方面军总司令,由潼关向河南进攻;阎锡山自兼第三方面军总司令,指挥河北军事;石友三为第四方面军总司令,由河南攻山东。
听到这个消息,薛岳兴奋异常,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张发奎的寓所,打听张桂联军的具体部署。
张发奎昨夜喝高了,今天起得晚些,看着薛岳急火燎燎的样子,笑着说:“伯陵老弟,瞧你都三十好几的人了,还改不了你的急脾气。昨夜开了一夜的会,李宗仁最后决定,将在广西的部队改编为中华民国陆军第一方面军,自任总司令,黄绍竑任副总司令,白崇禧任总参谋长,第一路指挥官为我张发奎,白崇禧兼第二路指挥官,黄绍竑兼第三路指挥官。看来又要打大仗了。”
薛岳问:“这仗该怎么打?”
张发奎洗了把脸说:“李宗仁是做大事之人,他说,广西现有兵力不多,为了要与冯、阎会师中原,只好放弃广西,全军北上,进攻湖南,直取武汉。后方一些战略据点,由地方团队负责维持。”


文前内容 第44节:第七章〓广西岁月,一路多坎坷(4)
薛岳说:“放弃广西,有胆识。/ 这叫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
张发奎一敲桌子:“还愣着干什么,快去做准备啊。我们全军出动。”
5月22日,张桂联军挥师入湘,如入无人之境。蒋介石急令江西鲁涤平部入湘支援何键。鲁部才到赣湘边境,李宗仁所率第一方面军已兵不血刃而得重镇衡阳。旗开得胜。紧接着,白崇禧令张发奎率第四军抄袭醴陵,第十五军向渌口、株洲开拔,第七军向衡山、湘潭前进。
醴陵之战是一场重要的战役。张发奎迅速做出部署,让韩汉英团、吴奇伟团,配备两门大炮,担任正面进攻,薛岳团为预备队。
战斗首先在醴陵南端的泗汾地区展开,激战一整天,正面攻击部队遭到何键部的顽强抵抗,没有取得成效。/
到了深夜,张发奎来到薛岳团部,商量对策,摊开作战地图,两人研究了一番。
薛岳说:“摸夜营是我的拿手好戏,不如我带一支尖刀营上去。”
张发奎说:“不可鲁莽。要干就干得漂亮点。你看这样行不行?你带一支队伍由右面高地迂回前行,包围何键的湘军,断他的后路。我带两个团从正面进攻,包他的饺子。”
薛岳说:“真是妙计!”
薛岳依计而行,从自己的团中挑选了一支精锐部队,配备了充足的弹药,神不知鬼不觉地绕过右面高地,摸掉敌的哨兵,占领了渌水桥,迅速用火力控制了桥的南面。
一切就绪,薛岳朝天打响了三颗红色信号弹。
张发奎见信号弹升起,知道包围圈已形成,立即发动全线总攻击。
霎时间,枪炮声、喊杀声一片。薛岳端着机枪,带着敢死队冲杀在最前面。何键部队多面受攻,难以抵挡,全线动摇,终于大败而溃逃。
第四军大获全胜,缴获甚多,长驱直入,进至平江,一路都没有遭遇抵抗。
与此同时,友军也频频告捷。第十五军在占领湘潭后,于6月5日进入长沙。6月8日,白崇禧率第七军占领岳阳,前锋进入湖北,克复武汉已是指日可待。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此时战争出现变故。
在这次作战中,桂军中,黄绍竑的桂军一部因在后方剿匪,没有跟李宗仁、白崇禧、张发奎的队伍一起前进,出发时间稍晚了一些,两部之间便出现了空档。
蒋介石听说长沙被攻占后,急电广东的陈济棠、陈铭枢派兵北上,合击张桂联军。陈济棠迅速派蒋光鼐、蔡廷锴部从韶关沿粤汉铁路北上,于6月10日乘虚抢占衡阳,把桂军前锋和后队截为两段。黄绍竑见自己的兵力单薄,一时不能将衡阳夺回,即用电报与前方李、白商量,希望他们回师先击败衡阳粤军,再行北进。
李宗仁、白崇禧正在考虑北进武汉还是回师救黄的时候,薛岳献上一计,现蒋军大都参与中原大战,驻防苏浙者甚少,我军不如移兵东南,直取南京,吸引蒋主力,以围魏救赵之策,摆脱困境。
这项建议可谓是一个出人意料的奇招。如果实施成功,可让敌手始料不及,但这也是步险棋,遭到大部分军官反对,未被采纳。
张桂联军最后决定回师,先夺回衡阳再说。后来证明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粤军见张桂联军南回,迅速退守衡阳,于是,两军在衡阳展开硬碰硬的决战。
7月1日,李宗仁下令总攻,白崇禧指挥第四、第七两军和第十五军为左翼,黄绍竑指挥两个教导师为右翼,在洪桥北面的五塘,发动猛攻。战斗开始后,张桂联军攻势凶猛,但经过两夜三天的苦战,仍拿不下衡阳,部队损失十分大。
第四天,粤军大举反攻。打前锋的许宗武师阻挡不住,先退了下来,白崇禧严令第四、第七两军稳住阵脚。几经冲锋,伤亡惨重,第四军副师长李汉炯、第七军第八师师长梁重熙相继阵亡,被迫全线大撤退。
在撤退途中,他们又遭到粤军飞机的扫射,整个部队顿时一片混乱,溃不成军,狼狈不堪。张发奎逃至祁阳熊飞岭时,高声叫喊:“官兵有心者随来!”


文前内容 第45节:第七章〓广西岁月,一路多坎坷(5)
这是张发奎从军以来最大的一次惨败。/ 由于军心动摇,部队亡的亡,逃的逃,张发奎想到第四军南下广东以来,经花县、北流、衡阳三次重大惨败,元气大损,不免有些心灰意冷,萌生散伙的念头,吩咐各团对溃散的官兵不必收容。
脾气暴躁的薛岳更是忍不住对部下大发牢骚:“我和张军长都不想再干下去了,诸位请自便,或投靠他方,或把枪械卖了回家,或上山落草都可以,大家各奔前程吧。”
营连军官们都没有答应,苦留张、薛二位指挥官,他们才安全撤到了广西。
7月5日,黄绍竑率领差点被敌军吃掉的部队也狼狈不堪地撤到全县,方得与李宗仁、白崇禧、张发奎相见。
大家在湘山寺晤叙一堂,恍如隔世,不禁感慨万千。/
当晚,三军将领会餐。薛岳想起这次溃败,看到黄绍竑就来气,又不好当面指责,打算乘酒酣耳热时发难,指控黄绍竑未能依照计划率后卫部队如期占领衡阳,给粤军钻了一个空子,是此次失败的主因,应对湖南战败负责。
黄绍竑到时,发现座中各人表情有异,于是一开始就拿着酒瓶猛饮狂喝,边喝边闹,根本不让薛岳有说话的机会,未到中席,他就喝得酩酊大醉,吵得天翻地覆。
李宗仁心中有数,急令身边侍从副官把他扶出,一场危机,终于避免。
酒席散后,张发奎对李宗仁说:“德公,我们四军现在仅有两个营的兵力,真的是溃不成军了,不如请求你把四军的番号撤掉,散伙拉倒。”
李宗仁劝道:“我们桂军也损失十分之七八,但散伙之事还是免谈吧。 ”
“这是真的。我已与薛岳等众将领商量了,把历年存积的几十万元公积金拿出来分给跟来的官兵,以后各走各的路。”张发奎一脸认真而无奈的表情。
李宗仁见第四军以一万余人的雄劲之师,削减为千余人的残部,也深表同情。他说:“向华,这样吧,我决定将本军两个师番号撤销,将这两个师的装备,和少校级以下约6000人,全部划给你,以恢复第四军的战斗力,怎么样?”
张发奎见李宗仁、白崇禧真心帮助自己重振四军,便打消了散伙的初意,反过来劝薛岳和自己继续干下去。
薛岳倒也爽快,说:“向华,你说干就干吧,我跟着你。”
7月14日,部队开始整编。薛岳帮着张发奎,将四军编成六个团,分为第十、第十二两个师,以薛岳、吴奇伟分任师长。
四军整编后,薛岳得到重用,部队的人事调动、作战指挥之权均集中他手,张发奎对他不能不多有迁就,因而不少军官未被薛岳安排,纷纷离队。特别是李汉魂、邓龙光等将领一向与薛岳意见分歧,便托词离开了第四军。两人到香港居住一段时期,后经缪培南介绍投靠陈济棠。
这无形中造成了四军的分裂。
三、击退滇军,阵前负伤
薛岳大权在握,着力加强四军的整编工作,努力提高全军士气与作战能力。
然而,蒋介石借中原大战胜利之势,没有给张桂联军喘息的机会。他运用手中的权力,调集粤军、湘军、滇军和中央军全力来对付广西,特别是龙云的滇军趁张桂军离开广西之际,大举进攻,将南宁团团围住。
好在南宁守军司令韦云淞防守有方,坚守了整整五个月。然而,南宁城内粮食有限,仅能维持到10月10日左右,如果不迅速派兵前去解围,恐怕难以守住。
在作战会上,薛岳代表四军表态说,四军愿当先锋队,参与南宁解围之战,赶走滇军,重振四军军威。
有了四军的支持,李宗仁心里有了底,决定由白崇禧率张发奎、杨腾辉、李品仙三个纵队,前往解南宁之围。
9月28日,白崇禧从柳州出发,因昆仑关被粤军阻断,而滇军又守着高峰隘。他便派李品仙纵队打着第四军的旗号在宾阳一带尽力牵制粤军,使粤军不敢越过昆仑关与南宁的滇军联合作战。同时,派出一小部兵力监视高峰隘的滇军。原来滇军一向认为第四军所在,便是张桂联军的主力所在,乃以主力对付和防守。


文前内容 第46节:第七章〓广西岁月,一路多坎坷(6)
白崇禧就这样用疑兵之计,牵制了宾阳的粤军,也迷惑了武鸣与高峰隘的滇军。
按照阵前立下的军令状,薛岳亲率第十师作为全军的先锋队,在前开路。他依靠当地向导的指引,从昆仑关和高峰隘这两道天险的悬崖峭壁中,找到了三条连马匹也通不过的单人小径。
他令部队暂将一切笨重东西留下,全师轻装偷渡关山,一冲就冲到昆宾公路的四塘附近。
薛岳的部队从天而降,围攻南守的滇军还以为他们是土匪,完全料想不到这支援军竟飞渡到来,惊诧之余,措手不及。
张桂联军和滇军在南宁城下鏖战了三日。薛岳真正领教了滇军的实力,其作战力相当强,整连整连地冲锋,几乎使张桂军难以招架,薛岳只好调整部署,叫大家不要着急。
正当薛岳以为与滇军又有一场恶战时,滇军将领卢汉眼见打了三天粤军余汉谋部仍迟迟未来合围,顿生疑心,担心粤军和张桂联军之间已有谅解,便不战而退,南宁之围遂解。
滇军向西撤退,白崇禧挥军追击,以桂军紧随滇军之尾,张军从右江南岸经果德、果化兼程前进。/ 薛岳首先渡河到北岸,抢占平马县城。
滇军见薛岳部拦住去路,立即在平马城外西北面发动了异常猛烈的冲击,企图杀出一条路来。薛岳率部坚决阻击,并令奋勇队组织反冲锋。
战斗中,一颗流弹飞来,正中薛岳的腿部,这是他从军多年来第一次负伤,鲜血打湿了半条裤管,士兵要扶他下火线,他咬着牙大声说:别管我,把敌人压下去再说!
顿时,冲锋号响起,十二师师长吴奇伟率部冲了上来。无独有偶,子弹不长眼睛,也把他击倒……
平马之役,是张桂联军与滇军硬碰硬的较量,比南宁的战况还要激烈,四军薛岳、吴奇伟两师长都在此役受伤。滇军见前有张军阻击,后有桂军追击,已无心恋战,另择他路,向西撤退。
南宁和平马之战,是张桂联军的最后一战。滇军退走后,受蒋介石之命前来围剿的湘军、粤军相继撤离广西。至此,广西全省,除梧州外都已由张桂联军完整地收复。李宗仁即将总司令部从柳州移到南宁,南宁又恢复了原来广西省会的地位。
由于腿部负伤,再加上战事已息,薛岳向总司令部请求调动工作,他在呈文中道:“平马之役负伤后,复染疟疾……尚未复原,恳准暂调工作,俾资调养。”
张发奎亲自到医院看望薛岳,并充分听取薛岳的意见,对四军再次进行整编。其中,将薛岳的第十师并入吴奇伟的第十二师,全师编为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团,以沈久成、欧震、阐维雍分任团长,唐宁纵为参谋长。
薛岳得到一个闲职,调任柳州中央军校第一分校校长,韩汉英为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
薛岳见张桂联军暂时没什么起色,反正闲着也闲着,在军校干了半年后,便于1931年5月辞去校长一职,又回香港九龙“休闲”去了。
薛岳走后,张发奎倍感无味,于同年11月也离开第四军寓居香港,由吴奇伟代理第四军军长。


文前内容 第47节:第八章〓进攻苏区,甘当马前卒(1)
第八章〓进攻苏区,甘当马前卒
一、应召投蒋,受训庐山
在香港,九龙算是一个边缘。 它介于内地和香港岛之间,薛岳在这里寓居,倒是远离台风中心,闲时种种菜,钓钓鱼,会会友,读读书,自然是十分悠闲。附近的农夫、渔民很难想象,与之比邻的是个叱咤风云的将军。
九龙平静,但整个大陆却像一个闹哄哄的大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台,这让从军多年的薛岳也有些看不懂:先是蒋介石为了想当总统,竟然软禁了反对他的夙敌胡汉民,顷刻间,第八路总指挥、“广东王”陈济棠和广东陆海空军将领通电反蒋,紧接着,陈济棠派人与李宗仁、白崇禧和张发奎联系,息战言和,并取得在香港的汪精卫的支持,由此掀起“宁粤对立”的政治大风暴。
薛岳打心里就反对张发奎与昔日的对手陈济棠言和,这几年彼此打了这么多仗死了这么多人怎么能说和就和呢?张发奎说,我何尝不恨那个“陈疯子”?想起志锐牺牲我就心痛,可是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和朋友,我们张桂联军正好借这次“宁粤对立”解套,获得咸鱼再生的机会。 可是薛岳说,要和你们和吧,我是没眼看了。他便在九龙住着,不愿再蹚这浑水。
因而有史家认为,薛岳离开广西寓居香港九龙,这是其中一个原因。
正在宁粤对立相互要闹得兵戈相对时,平地起风雷,早已蓄谋武装侵占中国的日寇,公然在沈阳发动“9·18”事变。此事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纷纷要求国民政府出兵抗日,不要再玩兄弟之间同室操戈的把戏,因而宁粤矛盾得以缓和。蒋介石被迫释放了胡汉民,和汪精卫重新合作。
汪蒋合作后,张发奎见第四军留桂已无实质意义,便电请中央准他率第四军北上援助黑龙江马占山将军抗日。李宗仁、白崇禧明知张发奎是打着抗日的旗号想让四军离开广西,但又不便加以阻止,只好勉强同意。
然而,第四军离开广西后,却一时难寻安身之地,1932年3月6日,刚就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乘机收编了这支能征善战的部队,把它列入中央军序列,但没有让四军去抗日前线,而是把它调到江西前线“剿共”去了。 而对于不那么“听话”的张发奎,蒋介石干脆打发他十万元大洋,送他到欧美“考察”。从此,四军便逐步脱离了张发奎的掌握。
弹指间,时间来到了1933年5月,群鸥低飞,岸芷青青,南国一片夏日景象。刚与儿子钓鱼归来的薛岳,突然接到蒋介石的电令,任命他为国军第五军军长,着速到南京报到。
薛岳一字一字地读完这封电报,心头闪过几许犹豫,两次北伐,他都被这位蒋委员长“玩”过,而且他也有两次反蒋的记录,老蒋会再信任自己、重用自己吗?
然而,这犹豫只是一闪,毕竟自己已闲居长达两年,再不“出山”就有永远被人遗忘的危险;毕竟正当年之时,军人的价值只能体现在战场;毕竟蒋汪早已联手合作,原来的党权之争已成过眼烟云,他们一直拥立的汪精卫不仅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而且是个寡情之人,一旦大权在握,就把原来为他打天下的四军兄弟忘得一干二净。张发奎也受尽了他的冷面孔,路过香港时特地告诉薛岳说,这回总算看清了汪的嘴脸,不用再理他了。既然如此,自己又何必坚持什么?又有什么好坚持呢?
薛岳在报上早看到,昔日的中共南昌起义队伍,其中有一支残部由朱德、陈毅率领,上了井冈山,和毛润之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建立了红军,成立了中央苏维埃政权,并日益壮大,蒋委员长四次围剿也奈之不何,何应钦、陈诚等一个个都吃了败仗。这次,老蒋能想到他薛岳,也是无可奈何之举吧。他还听说,他这次被起用,多亏了陈诚在蒋的面前极力推荐。
其实,薛岳与陈诚并无多大交情。
薛岳的资历比陈诚老得多。远的不说,薛岳在北伐任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时,与陈诚的恩师二十一师师长严重是好友,而那时陈诚仅为一个团长。但近几年,陈诚紧跟蒋介石,“进步”很快,几可与何应钦比肩。第四次围剿时,陈诚任中路军总指挥,率12个师担任主攻,遭红军重创,其五十二、五十九两师被歼,两个师长一个自杀,一个被俘;其发家的十一师在草台岗被重重包围,遭受毁灭性打击,蒋介石称“这是有史以来最大之隐痛”。陈诚也因“骄矜自擅,不遵意图”,遭到政敌各方面群起而攻讦,被降一级,记大过一次。
就在陈诚损兵折将、急需帮手的时候,粤籍将领罗卓英、吴奇伟向陈诚推荐薛岳,陈诚转而向蒋介石保举了薛岳。
自1930年冬到1933年夏,蒋介石在江西共发动数次对中央苏区的进攻均被红军挫败,损将折兵30万以上。蒋介石亲到南昌,再次改组“南昌行营”,以江西主席熊式辉为行营办公厅主任,扩大行营职权达粤闽湘赣浙五省,变“行营”为党政军一元化的最高法西斯权力机关。
在南昌行营,薛岳在陈诚的陪同下,晋见蒋介石。薛岳已有几年没见蒋介石了,初见面时不知说什么好,略有几分尴尬和愧色。
蒋介石笑着看了眼薛岳,只淡淡地说了句:来了就好,来了就好啊。辞修已安排好一切了吧。
陈诚帮着打圆场说:伯陵接到电报就赶来了。我已妥善安排,一切按校长的吩咐。


文前内容 第48节:第八章〓进攻苏区,甘当马前卒(2)
薛岳把脚跟一碰,行了个标准军礼:谢谢委员长!
离开南昌,薛岳便在江西崇仁走马上任,就任第五军军长,并先后兼任第五、第七纵军指挥官及北路军、中路军副指挥。 未几,陈诚升任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三路军总指挥,即让出六路军总指挥,保举薛岳继任。在宣布薛岳任第六路军总指挥的军官集会上,陈诚说了一句后来在国民党军官兵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剿共有了薛伯陵,等于增加十万兵。”
这句话显然说得有点太大,但也足见陈诚对薛岳的赏识程度,让薛岳备感知遇之恩。
薛岳原以为一上任就可率部上前线,在他看来这些号称红军的“赤匪”都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按他老四军的战法,只要和红军硬拼,自然取胜。 前几次失利,都是将士贪生怕死、不敢牺牲的缘故。
陈诚笑着拦住他:“不,伯陵兄,别着急。现在时不同,地不同,作战对象不同,方策应当改变。今日的‘赤匪’可不同往日,朱毛红军的游击战法厉害着呢,我们国军已吃了不少苦头,万不可莽撞。”
薛岳疑惑地望着陈诚:“难道他们比张桂联军还厉害?”
“说实在的,二者不可同比,你知道,共产党善于做宣传,动员群众,真可谓草木皆兵;而且井冈山一带山高林密,部队进去了就没了影子,朱毛搞‘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全不按套路出牌,我们教科书上的那套打法有些不灵了。”陈诚摇摇头,说,“没法子,蒋先生特地从德国请来了专家,专门研究对付游击战的战术,并在庐山举办三期军官训练团,由蒋先生自兼团长,我任副团长兼教育长,参加受训的军、师、旅、团、营、连、排长有7500多人,都是各部队的骨干。 伯陵,你对战法有研究,我推荐你为军官训练团总队长,协助我执行训练任务,怎么样?”
薛岳支吾了一下说:“国难当头,我们原本一致抗日才对,现在花这么大代价去‘剿匪’,有些得不偿失吧。”
陈诚缓声道:“我也以为然。不过,这些话背后说说可以,当着蒋先生的面你可不要说,他是极力主张‘攘外必先安内’的,谁反对这个他是老不高兴的。领袖的意志必须是绝对服从的嘛。”
薛岳点点头:“只有如此了,但蒋先生找到对付朱毛红军的法子没有?”
陈诚说:“蒋先生总结前几次围剿的经验教训,提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说要与共产党既要打军事仗也要打政治仗。德国军事专家塞克特建议我们‘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修碉筑路,逐步推进’的战略方针,辅以保甲团练政策,把整个苏区团团围住,断绝苏区的物质来源,迫使红军进行阵地战来比力量拼消耗,蒋先生已完全采纳。我们这次到庐山集训,关键就是学习和研究这些战略方针。”
庐山牯岭本是清凉避暑的好地方,此时则被蒋介石派重兵把守,建成所谓“剿共”培训营。7000多名国军官兵轮流上山训练。每期四周,蒋介石亲自主持,训话多次,亲自点名一次,并发表讲演,大肆宣传“三分军事七分政治”,以所谓政治围攻、文化围攻、经济围攻、交通围攻,配合军事围攻;强化“精神教育”,要求全体官兵要忠于三民主义和“革命领袖”,并绝对服从。
当然这“革命领袖”指的是他蒋某人了。如后来一听到“委员长”及“领袖”时,全体必须“立正”,作俑即始于此。
在夏季最热的时候,薛岳在庐山足足待了三个月,协助陈诚对这些官兵进行具体训练,无形中被蒋一次次“洗脑”,渐渐接受了忠于蒋介石、坚决反共的政治理念,从原来一个尚有左倾观念、对工农运动抱有同情心的北伐军官,最终成为反共悍将。在这一点上,他比张发奎走得更远,也因此得到蒋介石和陈诚的重用。
9月中旬,随着庐山军官训练班第三期的结业,蒋介石便在庐山制定了第五次“围剿”红军中央苏区的作战部署。
薛岳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在庐山制定的这个所谓的剿共“铁桶”绝密计划,被一个人“泄露”了。这个人就是被薛岳等粤籍将领称为“莫大哥”的莫雄。莫雄主张抗日、同情共产党,对蒋剿共政策十分不满,便通过中共地下党组织,把情报送到周恩来手里,使中共中央预先知道了蒋介石的“围剿”计划。


文前内容 第49节:第八章〓进攻苏区,甘当马前卒(3)
事实上,对于蒋反共不抗日这一不得人心的主张,也遭到众多爱国人士的强烈反对。
1933年11月20日,原来的粤军将领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和蔡廷锴等率刚从前线调回来的十九路军官兵在福建成立反蒋抗日的人民政府,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一下打乱了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计划。蒋介石深恐十九路军与红军联合,心中忐忑不安,被迫推迟第五次“围剿”的时间表。
薛岳听说,那段日子,蒋介石压力非常大。他坐在房子里,不时拿出他自己所著的“剿匪手本”中的军歌高声歌唱。后来未发现红军与十九路军联系的征候,蒋介石才决定亲自飞往建瓯,指挥重兵入闽“平乱”,很快解决了十九路军等问题。
蒋介石在解决福建事变后,趾高气扬,又可以专心对付红军了。他调整了作战序列,任命蒋鼎文为东路总司令,率部从福建向西进攻;任命何键为西路总司令,率部从湖南向东进攻;任命陈济棠为南路总司令,率部从广东向北进攻;任命顾祝同为北路总司令(陈诚为前敌总指挥),率部从北向南进攻。
蒋介石寄希望于北路军,把它作为这次进攻的主力。北路军下辖一、三、六路军及预备队等,共40余师的兵力,其中三、六路军是主力中的主力,担任深入苏区腹地、直捣红都瑞金的任务。第三路军总指挥由陈诚兼任,第六路军总指挥则由薛岳担任,率领包括第四军在内的第六、第七纵队等,兵力达九万余人,作为尖刀,从正面进攻中央苏区。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