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贾志刚说春秋 七部全

_67 贾志刚 (现代)
“元帅啊,珍珠和宝玉没有脚,却能从几千里外来到这里,为啥?因为有人喜欢它们。现在贤能的人有脚却不来,大概是主人不喜欢他们吧。 ”船夫壮着胆子,说了这样一段话。
赵简子看他一眼,觉得这人挺有胆量。
“不是这么说啊,我门下养了门客上千人,早上的饭不够,晚上就到市场上去征税;晚上的饭不够,早上就去市场上征税,我这还不算喜欢士人吗? ”赵简子说,倒没有生气。
“鸿鹄飞得高,飞得远,是依靠翅膀上的六根大羽毛,别的地方的毛,多一把少一把都没什么区别。不知道您手下的这些门客,是翅膀上的大羽毛呢?还是肚子上的绒毛呢?”船夫见赵简子挺和蔼,继续说。
“你叫什么?”
“我,我叫古乘。”
“别撑船了,跟我吧。”
这就是赵简子的风格。
古乘的话让赵简子决意裁减门客数量,这样,才能提高真正人才的待遇,也才能给自己的农民提高福利。问题是,这一千多门客,你赶谁不赶谁?如果用一刀切的办法赶人,不仅名声坏了,另外几家也可能趁机捣乱,那麻烦就大了。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让没什么才能的门客们自觉自愿地滚蛋。可是,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赵简子有点发愁。
“元帅,你看,风景如画,来杯酒抒抒情怀?”旁边有人递上一杯酒来,赵简子一看,是栾激。
栾激是他非常喜欢的一个门客,平时吃喝玩乐都由他安排。这一次赵简子来玩水,就是他安排的,连这船也是他督造的。
看见栾激,赵简子眼前一亮,计上心头。
“来人,把栾激给我扔河里去。”赵简子接过酒杯,将酒杯扔到了河里,喝了一声。
“元帅,开、开玩笑吧?”栾激吓了一跳,赶紧问。
“开什么玩笑?快。”赵简子黑着脸,接着下令。
于是,栾激被扔进了河里,这兄弟还不会游泳,冒了两下泡就跟河神走了。
所有人都惊呆了,不知道赵简子为什么要杀栾激。
“大家想知道为什么栾激该死吗?我告诉大家。狗日的栾激,跟随我已经六年了。六年来,知道我喜欢泡妞,就到处给我找妞;知道我喜欢宫榭楼台,就到处找地方给我修别墅;知道我喜欢马,就到处给我找马。可是,知道我喜欢贤士,却一个也没有推荐。这样的人,给我做的事情都是花钱的,教我做的事情都是缺德的,这不是在害我吗?好在我现在觉悟了,所以,这样的人必须要杀。 ”赵简子说完,扫了大家一眼,大家都感到害怕。
栾激的死迅速在赵简子的门客中传开,随后几天,大批门客前来辞职,要么就是不辞而别。人人心里都有数,像栾激这样的都被杀了,自己好像也不比栾激强,再不走,说不清什么时候也是栾激的命。
就这样,杀了一个栾激,精简了门客队伍。
说起来,政府精简机构难以推进,就是没有树立几个栾激这样的典型。
赵简子,够狠。
反面典型树立了,效果不错,正面典型也要树立。
一个士人来求见赵简子,赵简子正在精简人员呢,也没有听说这人有什么能耐,于是拒绝接见。
这人倒挺有韧性,就是不走,一口气在赵简子的门前呆了三天三夜。再这么下去,就赶上申包胥了。
赵简子一看这人这么有性格,那就见见吧。
“先生,你非要见我,你有什么本事啊?”赵简子问,还有点不耐烦。
“我这人没别的本事,我就能拿个笔记本,整天跟在您后面,看您办哪些缺心眼或者缺德的事情,随时给您记下来。每天都记,每个月作总结,每年写本反思录。我就会干这个。”这人直愣愣地说,说完看着赵简子,好像就要开始准备记了。
“那什么,你叫什么?”赵简子问。
“我叫周舍。”
“行了,你被录用了。”
周舍此后就成了赵简子的随从人员,赵简子天天跟他交谈,看他记了什么。
还真行,赵简子怕被记什么,周舍就记他什么。赵简子骂了他两回,结果骂人的话也被记下来了,赵简子再也不敢骂他。
赵简子,够有胸怀。
俗话说:好日子总是很容易到头,就如坏日子总是望不到头。
没多长时间,周舍竟然心脏病突发死了。
“呜呜呜呜。”赵简子很伤心,亲自操办丧事,厚葬了他。
周舍的事迹很快传开,真正有才能的人纷纷前来投奔赵简子。
三年之后,有一次赵简子请大家喝酒,喝得正高兴,突然赵简子哭了起来,而且越哭越伤心。
“主公,为什么哭?我们有什么过错吗?”大家都很惊慌,急忙问,“跟你们没关系啊,是我想起好朋友周舍来了。当年周舍活着的时候曾经对我说过:‘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众人之唯唯,不如周舍之谔谔。古时候商纣王糊里糊涂就亡了国,周文王身边则有很多人给他提意见,因此周朝就兴起了。
自从周舍死了以后,再也没有人批评我了。故人君不闻其非,及闻而不改者亡。
我怀疑我们赵家就快完蛋了,所以我要哭。”赵简子想起周舍来了。
大家都哭了,被赵简子感动了。
“众人之唯唯,不如周舍之谔谔。”这句话,就成了千古美谈。
“故人君不闻其非,及闻而不改者亡。”赵简子的胸怀和远见,不是每个君主都能有的。
对这个故事,司马迁评说道:简子由此能附赵邑而怀晋人。《史记》
——赵简子做秀
两面的典型都树立了,这还不够,赵简子还要作秀。
赵家在六家中最穷,因此对士们的待遇比其他几家就有点差距。那么,怎样留住这些人才?赵简子用心去留住他们,感动他们。
赵家最好的车,最好的衣服都给士人们穿用,赵简子本人的车就是一辆旧车,拉车的马也都是些瘦马,穿的皮衣也都是最差的羊皮。
“元帅,换辆车吧,换几匹好点的马,别让别人笑话。还有,天冷了,整件狐狸皮的衣服吧。”有人就劝他。
“不行,你说的我也知道。可是我听说,君子穿上华美的衣服,依然会很谦恭;可是小人穿上好衣服就会骄傲。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君子,所以我不敢穿好衣服。传注上说:周公越是地位高就越谦恭,越是大胜仗就越畏惧,越富有就越节俭。我怕自己做不到,所以,还是把好用好穿的留给贤能的人吧。 ”赵简子的话后来传了出去,手下的门客们非常感动。
所以,早在春秋时期,赵简子就告诉了我们:钱,不是万能的。
还有两件事情也让赵家的门客们感动。
赵简子有两匹白色骡子,平时非常喜欢。手下一位门客生了急病,郎中看过之后,说是骡肝可以治,赵简子毫不犹豫,当即杀了白骡,取出肝来给这位门客治病。后来这位门客病好了,对赵简子是死心塌地,在一次与狄人的战斗中,带领手下士兵,率先攻破城池。
这是一件。
那一年,赵简子率领部队攻打陶丘,手下有两位门客十分英勇,攻上了城头,但是后续没有跟上,两位门客孤军作战,结果双双牺牲,死在城头。
“把尸体还给我们。”赵简子派人去谈判,没有别的条件,也没有别的要求,就这一条。
“你们撤军,我们就还尸体。”陶丘守军提出条件。
“不行,无条件还尸体,之后再说别的。”赵简子不同意,就是要尸体。
陶丘守军不干。
“不干是吧?老子挖你们的祖坟,焚骨扬灰。打不破陶丘,决不撤军。”赵简子发狠,用当年狐偃对付曹国人的招数来威胁陶丘人。
“那,那,那我们把尸体还了还不行吗?”陶丘人害怕了,先还了尸体,然后求和。
赵简子厚葬了两个战死的门客。
这一次,手下们又感动得够呛。
赵简子爱士固然有做秀的成分,但是还是真的能够听进劝说的。
有一次,赵简子带着大家去郊外登山,上山的时候,马拉得很吃力,赵简子坐在车上,家臣们都脱光膀子,下去推车,要挣挣表现,只有一个叫虎会的兄弟不肯推车,扛着自己的戟,一边走一边唱流行歌曲,歌曲的内容大致就是 “财主有腿不走路”之类。
“虎会,你是侮辱我吗?”赵简子有点生气
“我错了,对不起。可是,你也错了你知道不?你让我们推车伺候你,这不是侮辱我们吗?谁还会为你卖命?”虎会竟然顶撞起来。
“哎呀妈呀,你说得对啊,我是错了,我改行不?”
赵简子跳下车来,给大家转圈道歉,之后山也不上了,直接下山找馆子磋了一顿,虎会从此得到重用。
那一年,赵简子决定出兵讨伐总是跟晋国作对的齐国,并且下令: “谁也不要劝我,谁劝我砍了谁。”
赵简子的意思,要借这个机会提高自己在国内和世界上的声誉。
赵简子愿意去,其余的五卿懒得管,你爱去就去,我们不爱去就歇着。
出征之前检阅军队的时候,一个叫公卢的门客穿着铠甲,对着赵简子大笑,笑得赵简子莫名其妙,非常恼火。
“你笑什么?”赵简子问。
“没什么啊,我这人就喜欢笑,没事就笑笑。”
“胡说,你一定要解释清楚,”赵简子更加恼火。否则算你犯上,砍了你祭旗。
“那我说说吧,当初我还在种地的时候,邻居有两口子去地里采桑叶,看见一个女人长得不错,那个男的就去追那个女人。结果,漂亮女人没追上,回来的时候,老婆也生气走了。我现在啊,就是在笑那个男人太放肆了。 ”公卢话里有话,表面上说你想搞婚外情,结果婚外情没搞到,老婆还跟别人跑了。实际上呢,是说你现在去打齐国,可是另外的五个卿都盯着你的地盘呢。
“噢。”赵简子恍然大悟。
晋国和齐国之间隔着卫国,就算打赢了,也没什么好处;如果打了败仗,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怪不得范家父子和韩起都不肯对外用兵,原来是这样考虑啊。”
想明白了之后,赵简子决定不出兵了。
就因为赵简子对士们很尊重而且听得进批评,因此手下聚了很多能人,譬如董安于、尹铎、张孟谈、成抟、羊殖、史魇、史臾、武子胜、郝厥、尹绰等等。
第一九〇章 六卿咬起来了
在笼络人心,招贤纳士的同时,赵简子一直在拓展地盘,建立大本营。
赵家从祖上赵夙开始,被封在耿。其后赵衰先后被封在温、原等地,赵盾赵朔又都有封赏,但是按当时的规矩,封地随时在变,因此赵家并没有固定的地盘。
赵家光复之后,得到了原来的封地,但是地盘并不大。而之后六卿之中赵家实力较弱,好一点的地盘多被中行、范和韩家拿走,其余三家的地盘多半在边远地区。
赵家的地盘主要集中在晋国东北部,也就是现在的山西中部和河北南部一带,而这一带从前是北狄的地盘,地处偏远而且人口稀少。
“营造晋阳。”赵简子果断地做出了决策,他决定把大本营放在晋国的发源地:太原。
太原是唐叔虞初封的地盘,但是之后晋国向南拓展,中心南移,太原竟然成了晋国的飞地,被北狄所包围,没人愿意去那里。只是到了近年,晋国持续向北拓展,才将太原和晋国本土连在了一起。尽管如此,太原依然是很偏僻落后的地区。
赵简子要营造的晋阳城在太原西南,紧靠晋水。
赵简子派了董安于修建晋阳城,按照大城修建,也就是按照国家国都的规格兴建。城墙极厚,利于防守;城里有宫室,官府,仓库等等。按照当时当地的人民数量来说,这是提前二十年的规模。
董安于修建了晋阳城之后,就留在晋阳进行治理。
城修好了,现在是新的问题出现了:人呢?
晋阳城中需要大量的移民,现成能够移进去的,就是周围一带的百姓。可是,这些人不仅数量不足,更糟糕的是这些人多半是北狄的后代,素质不行。
怎么办?没有什么能够难倒赵简子的。
——卫国移民问题
现在,卫国和齐国联手侵扰晋国,赵简子决定,攻打卫国。
这一次,谁劝也没用,赵简子决心已下,他有他的算盘。
晋国军队来到了卫国,说是晋国军队,实际上就是赵家的部队,因为其余五个卿都找借口请假了。现在的晋国六卿,谁也不愿意得罪谁,谁也不尿谁。有好处就混在一起,没好处各干各的。
赵家的部队装模作样攻打楚丘,卫国人既不敢出城迎战,也不投降,据城死守。卫国人倒也不怕,现在看透了晋国人。
折腾了几天之后,赵简子派人来了,质问卫灵公为什么要跟晋国作对。
“这不怪我们,是你们涉佗、成何羞辱了我,士可杀不可辱啊,怎么说我一个堂堂国君,比士还高几级吧?”卫灵公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拒绝跟晋国人讲和。
赵简子于是把涉佗给抓起来了,再次派人去跟卫灵公讲和。
“不行,除非你们杀了涉佗。”卫灵公还不干,顺口提了个条件。
“老涉,对不起了啊,为国捐躯也是件光荣的事情,啊,算你烈士。”赵简子够狠,一点没犹豫砍了涉佗,成何吓得半死,急忙逃命了。
涉佗的人头就被送到了卫灵公的面前。
不管怎么说,晋国人还是表现出了和平的诚意。
于是,双方讲和。
现在,晋国人提出来一个条件:不用人质了,你们卫国不是人多地少吗?给我们五百家老百姓就行,保证享受国民待遇。
卫灵公算了算,这个条件倒不算苛刻,甚至还挺好,不就是给你五百家移民吗?成交。
就这样,卫国向晋国移民五百家。不过,卫灵公提出一个附加条件:都是乡里乡亲的,移民可以,不能太远,这样回老家探个亲什么的也方便。
“没问题,就邯郸吧。”赵简子满口答应,把五百家移民放到了邯郸。
这,才是赵简子的目的,他要的是人。
这一年,是吴王阖闾十五年(前 500 年)。
三年之后,到了吴王阖闾十八年(前 497 年),赵简子决定兑现人口红利了,他决定把放在邯郸的五百户卫国移民迁移到晋阳,增加晋阳人口,提高人口素质。
于是赵简子给邯郸大夫邯郸午下令,搬迁卫国移民。
邯郸午是什么人?
说起来,邯郸午跟赵简子还是亲戚,同宗。
原本邯郸是卫国的地盘,后来被晋国给占了。于是,赵穿的后人被封在了邯郸,改姓邯郸了。所以,邯郸午也可以叫赵午。
不过话说回来,尽管是同宗,邯郸是邯郸午的地盘,不是赵简子的地盘。当初卫国的五百家安置在邯郸的时候,赵简子就跟邯郸午说好了:暂时安放,过几年我都把他们迁走。
所以,当赵简子的命令下达的时候,邯郸午立即就答应了。
邯郸午答应了,可是邯郸午的兄弟们不愿意了。要知道卫国人是周人和商人精英的混血后代,素质明显高于周边国家,再加上邯郸本来是卫国的地盘,这五百户卫国移民已经在这里生活习惯了,根本不愿意再搬了。
所以,邯郸上下都希望留下这五百家。
“当初跟人家卫国说好了移民到邯郸,现在又要移去晋阳,这不是忽悠人家卫国吗?这以后还怎么让卫国相信我们?”大家都这么说。
邯郸午被大家说动了,于是动了贪念。可是,不给也不行啊。
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商量了一个主意,这主意是邯郸午的弟弟邯郸稷,也就是赵稷出的:“这样,咱们去招惹齐国人,让他们来攻打我们,我们不是就有借口说没时间移交移民了?”
大家觉得可行,问题是,这种小伎俩能骗得过赵简子吗?
低估赵简子的智商是危险的。
邯郸午亲自到晋阳去回复,他觉得自己的理由很充分,就算赵简子不满意,看在同宗的分上也不至于把自己怎么样。
“什么?忽悠我?”赵简子一辈子忽悠人,什么时候被人忽悠过?“给我抓起来。”
邯郸午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连忽悠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抓了起来。
“你们,把剑都交上来。”赵简子随后命令邯郸午的随从解除武装。
“不给。”随从们拒绝,并且做出要拼命的架势来。
“好,既然你们不交,别怪我不客气。回去告诉邯郸人,我以私人的名义杀掉了邯郸午,你们随便选个人作邯郸大夫吧。 ”赵简子懒得跟他们废话,立即下令处死邯郸午。
邯郸午就这么死了,死在了同宗赵简子的手下。
血浓于水,再一次被证明是靠不住的。
赵简子,够狠。
——三卿会战
邯郸午被杀,邯郸午的弟弟邯郸稷宣布独立。
赵简子料到了这个结局,他要借这个机会把邯郸拿下,变成自己的地盘。
五月杀了邯郸午,六月,赵简子出动上军包围了邯郸。说是上军,实际上就是赵家的家族军队。
事实证明,这一次,赵简子有点冒失了。
邯郸人民同仇敌忾,坚决抵抗,赵简子的部队竟然无法拿下。
与此同时,晋国国内有人对赵简子有想法了。
邯郸午是中行寅的姐姐的儿子,也就是中行寅的外甥。俗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你赵简子随随便便就把人家外甥给杀了,中行寅当然很气愤。何况,中行家一直把邯郸当作自己的地盘,岂能容你赵家夺走。
而中行家和范家是通家之好,两个腐败家族之间是数代姻亲,舅舅姥姥的叫着,早已经是攻守同盟。
而且,两家对赵家的势头一向就很不满。
“干丫的。”中行寅和范吉射一拍即合,两家要联手收拾赵家。
中行寅和范吉射开始准备,而赵家的卧底很快知道了消息。
消息第一时间报到了董安于这里,为什么报到了董安于这里?因为董安于是赵家的头号谋臣,服务了赵家三代人,在赵家的威望甚至高于赵简子。
“我们先发制人吧。”董安于向赵简子汇报之后,提出建议。
“不行,按晋国法律,先发动祸乱的首罪,我们等他们先动手,然后后发制人吧。”赵简子不愧铸过刑鼎,法律意识超强,对法律条文的理解非常到位,这一点,又很像赵盾。
“那,恐怕不妥。”董安于有些担忧,中行家和范家实力雄厚,在另外四家之上,他们联合起来攻打赵家,只怕赵家没有后发制人的机会了。 “要不,把攻打邯郸的责任推给我,处死我算了,这样他们就不会攻打我们了。”
“那怎么行?不行。”赵简子断然拒绝,然后安慰董安于:“怕什么?我们还有晋阳呢。”
说到晋阳,董安于略微放了一点心,那是他营造的地盘,他心里有数。
七月,该来的终于来了。
中行家和范家联军攻打赵家,赵家早有防范,在两家攻打之前已经撤出新绛,逃往晋阳。实际上,赵家的家底大部分早就搬到了晋阳。
“跑?没那么容易。”中行寅和范吉射率领着两家的部队,包围了晋阳。两个人想得很好,灭了赵家,分掉赵家的地盘。
可是,晋阳没有那容易拿下,晋阳城的坚固的程度比新绛要强得多,中行家和范家虽然人多势众,也拿不下晋阳。
这样,三家在晋阳僵持。
这时候,要想想公卢的那个故事了:泡别人的妞时候,自己的老婆也许正在被别人泡。
——六卿会战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个成语的出处在后面将会交待,不过在这里先借用一下。
中行寅和范吉射在晋阳攻打赵简子,后方,有人有想法了,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不是一家人,而是三家人。
韩须这个时候已经去世,儿子韩不信(韩简子)接掌韩家,韩不信跟中行寅有仇;魏家依然是魏侈(魏襄子),他跟范吉射也是仇人。这两家是仇人也就罢了,智砾跟中行家和范家也不对眼。智家和中行家也是同宗,可是同宗算个屁,赵简子和邯郸午还是同宗呢。智砾和梁婴父是好朋友,一直在想着帮梁婴父弄个卿当当,早就盘算整垮一家,腾个位置出来。整谁家呢?左看右看,就觉得中行家最可恶。
外部有仇人也就罢了,最可怕的是,内部也有内奸。
范皋夷是范家的人,可是不是嫡出,总是受气,于是范皋夷平时就跟另外几大家族走得近,一向就想着要靠外部力量把范家夺过来。
这些人找了个时间聚在一起开了个会,一致同意驱逐中行家和范家。于是,智砾去找晋定公,首先说了一通中行家和范家贪污受贿买官卖官的罪行,最后说了:“现在晋国内乱,三家在那里打仗,这三家,谁也没有经过主公您同意就出兵了。按照晋国的法律,首先发起祸乱的都有罪,可是现在仅仅驱逐了赵家,太不公平,中行家和范家也要驱逐。”
“好好好好。”晋定公现在根本没有实力跟卿们讨价还价,谁说什么就是什么,就算这时候中行寅来说驱逐智家,晋定公也是这样回答。
有了晋定公的话,十一月初,智家、韩家和魏家三家出兵,攻打范家和中行家。
这下新绛热闹了,除了被赶走的赵家,另外五家都干上了。
要说,中行家和范家实力确实雄厚,尽管大部队在晋阳,家里的小部队竟然也战斗力不减,两家互为犄角,三家联军竟然不得其门而入。
中行寅和范吉射得到后院起火的消息之后,立即撤军。
现在,赵家没事了,可以看热闹了。
中行寅和范吉射回到新绛,另外三家都有点发毛,实力对比来看,那两家比这三家还要强。怎么办?三家现在加强防守,专攻为守了。与此同时,赶紧联络赵家,回来四家战两家。
“好好好。”赵简子这么答应,实际上屁股根本没动窝,等着看热闹。
中行寅和范吉射很恼怒,两人在一起商量怎样收拾这个局面。
按照正常思维,这个时候最应该做的是争取晋定公的支持,然后瞄准一家先行歼灭,再各个击破其余各家。这样做的操作性很强,因为晋定公现在只会说“好好好好”,而智韩魏三家之间也并不团结。
可是,中行寅和范吉射的思维是不正常的,两人从小就骄横跋扈,目中无人。
两人算了算,就觉得智韩魏三家虽然可恶,可是毕竟这里还有他们的利害关系,倒是晋定公吃饱了撑的也跟他们混,实在是让人气愤。
“不行,攻打老晋,废了他再说。”这两位商量的结果就是这样,手下有人劝,劝也没用。
就这样,中行家和范家联手攻打晋定公。
听到这个消息,另外三家笑得前仰后合。往天堂的路有一百条,可是这两位偏偏挑上了唯一一条下地狱的路。
三家立即联手去救晋定公,首都人民听说中行家和范家竟然攻打国君,纷纷前来支持三家联军,送水的送饭的就不说了,还有好多人扛着锄头举着火把去攻打中行家和范家。
激起公愤了。
任何时候,激起公愤都是要命的。
中行家和范家战败了,十一月十八日,两大家族仓皇出逃,逃到了朝歌(今河南淇县),这里是中行家的地盘。
——明争暗斗
现在,六卿中,三家被驱逐,剩下了三卿。
剩下的三家当中,智家实力最强。于是,另外两家就有点发慌了。
“老魏,你看现在的形势,智家的实力明显强于我们两家,我们为什么不把赵家弄回来呢?”韩不信来找魏侈商量,话没有说得太明白,因为大家都是明白人。
魏侈其实也在想这个问题,他知道韩家和赵家的关系非同一般,而且是姻亲,赵家回来,对韩家的好处大于自己。可是,这个时候,似乎也只能这么办了。有韩魏赵三家,智砾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好,我同意。”魏侈同意了,可是,仅仅他同意还不行,人家智砾是中军元帅,还要智砾同意才行。
于是,韩不信和魏侈来找智砾。
“智元帅,中行寅和范无射虽然被赶走了,可是实力还非常强啊,如果再勾结齐国,我们就很危险了。所以我建议,把赵家弄回来。 ”韩不信和魏侈来忽悠智砾。
智砾当然知道这两位在想什么,可是想想,这两位说的也有道理。再说了,如果不让赵家回来,岂不是一次得罪了三家?如果这三家联合中行家和范家,自己不是死翘翘?
“好,我支持,你们去跟主公汇报一下。”
之后,韩不信和魏侈又来找晋定公。
“什么?赵家回来?智元帅什么意思?”晋定公根本没有主意,他只听中军元帅的。
“智元帅让我们来的。”
“那还有什么问题?好好好好。”
十二月十二日,赵简子从晋阳回到了新绛。
赵简子回来了,智砾就后悔了。可是这时候后悔,有点来不及了。
梁婴父给他出了个主意:“赵鞅确实很厉害,不过,赵家最厉害的还不是他,而是董安于。没有董安于,赵鞅就不可怕了。所以,借机除掉董安于就行了。”
智砾一听,恍然大悟,于是就派梁婴父去找赵简子。
“赵元帅,智元帅派我来的。你们三家闹矛盾,人家另外三家仗义执言了。
按照晋国的法律,首先发动祸乱的要处死,现在另外两家都被赶走了,可是你们实际上是最先挑起事端的,不处罚你们的话,全国人民都不答应啊,也太不公平了。我们听说攻打邯郸都是董安于指使的,怎么处置,你们自己先拿个意见吧。”
梁婴父的话说得听明白,你们必须杀了董安于。
赵简子这下有点傻眼,他没想到智砾会来这么一招。杀董安于吧,于情于理说不过去;不杀吧,智砾这边又说不过去。
没办法,赵简子请董安于来商量。
“嗨,谁还能不死呢?我死了,能换来国家的安定,赵家的幸福,我死得值啊。”赵简子没想到的是,董安于这么想得开。
当天,董安于上吊自杀。
赵简子把董安于的尸体放到了大街上示众,然后告诉智砾,智砾这才没话可说。
之后,赵简子把董安于安葬在了赵家祖坟,在赵家祖庙安放了董安于的牌位。
这样,赵家祖庙就有了两个外姓人的牌位:程婴、董安于。
第一九一章 犀利哥的战争
晋国内乱,世界震惊。
晋国内乱,天下欢庆。
“狗日的晋国,”没有一个国家不为此而幸灾乐祸的,想不到你们也有这一天。
恨不得晋国从此分崩离析。
对于晋国这场狗咬狗的战争,以齐国为首的国家秉持这样一个原则:咬的时间越长越好。在这个原则下,要做的就是帮助弱势的一方对抗强势的一方。
第二年,也就是晋定公十六年(前 496 年),智赵韩魏四家联军决定讨伐中行寅和范吉射。很明显,范家和中行家两家处于劣势。
——大家打晋国
穿梭外交开始,交战双方都派出使者前往各国寻求支持。
从情理上讲,各诸侯国更讨厌中行家和范家,这两家是最贪的,也是最傲慢无理的。因此从情感上说,大家都希望灭掉这两家。可是,从利益上说,帮助这两家对付另外四家,以此来削弱甚至搞垮晋国,则是最好的选择。
在感情和理智之间,在心情和利益之间,大家摆得非常清楚。毕竟,已经到了春秋末期,大家都成熟了很多。
支持中行家和范家,这是所有国家的选择。
晋国混到这个份上,悲哀啊。
齐景公、鲁定公、卫灵公、宋景公和郑声公接连举行了几次峰会,商讨怎样支援范家和中行家,对抗另外四家。
大家的愿望是一致的,可是到了具体的操作层面上,问题就出来了。齐国和郑国比较坚决,卫国也还能雄起,可是鲁国和宋国就有点阳痿了。鲁国还是 “擦掉一切陪你睡”的劲头,提起晋国来就有点发抖的意思;宋国也还是那种“我们是周朝的客人”的意思,既不敢出头,又不想当跟班。
所以,商讨来商讨去,也没商讨出个结果来。
这边没结果,那边中行寅和范吉射等不及了。
“这些屁国家,就该是受欺负的命。”两人本来就瞧不起这些国家,现在更瞧不起。到现在,也知道靠这些国家没戏,到头来还要靠自己。
于是,两人索性起兵主动反攻,向新绛挺进。结果,四家联军在潞与中行范两家联军进行了一场决战。决战的结果是中行家和范家大败亏输,狼狈而逃。
四家联军随后追赶,追到百泉(今河南辉县境内),郑国军队前来支援中行寅和范吉射,结果双方再次决战。
不幸的是,郑国军队、中行寅和范吉射的队伍再次惨败。
顺势,四国联军包围了朝歌。
中行家和范家死守朝歌,这里是中行家的大本营,因此也是大城规模,城里储备了大量的粮草。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四月,朝歌被围半年,情况越来越糟。
齐国、卫国和鲁国决定救援这两家,但是又不敢跟晋军正面作战,于是,三国联军包围了五鹿。五鹿原本是卫国的地盘,后来被晋国夺走,现在是赵家的地盘。
到八月,五鹿还是拿不下来,于是三国联军又拉上鲜虞人,算是四国联军,终于拿下了晋国的棘蒲。
然而,这几个国家的小打小闹根本不解决问题,由赵简子统帅的四家联军紧紧包围朝歌,根本不理会这几个国家的行动。
转眼又是一年过去,朝歌城里接近断粮。
齐国紧急准备了一千辆车的粮食,由郑国出兵护送,要把粮食送进朝歌。结果,被赵简子亲自率军在戚进行拦截。郑军的战斗力超强,赵简子在战斗中被郑军一戟打在背上,所幸穿了三层最好的甲,没有被当场砍死,但是也被打得吐血,当时趴在车上,大旗也被郑军夺走。好在晋军人多,最终战胜了郑军,夺走了所有的粮食。
这下好了,四家联军的粮食够吃了,围城更有信心了。
中行寅和范吉射又苦苦挣扎了一年,终于,在晋定公二十年(前 492 年)十月,朝歌被攻破,中行寅和范吉射落荒而逃,逃往邯郸。
——六卿变四卿
拿下了朝歌,也就等于中行家和范家实际上已经无法东山再起。智赵韩魏四家都松了口气,但是最高兴的不是他们,而是范皋夷。
四卿开会的时候,范皋夷来了。
“四位元帅,两个叛贼已经没戏了,那什么,我的事情是不是该上会了?”
范皋夷一脸媚笑,他的意思,是该让他取代范吉射为卿,同时继承范家的地盘。
“你,你的什么事情?”智砾瞪了瞪眼,假装不知道。
“智元帅,这,你怎么忘了呢?就是让我取代范吉射啊,咱们不是商量好的吗?”
“是吗?”智砾装傻,然后故意去看韩不信和魏侈。
韩不信和魏侈哼哼吱吱,承认吧,不愿意;不承认吧,又是说谎,毕竟当初大家是盟过誓的。
就在智砾、韩不信和魏侈无言以对的时候,赵简子说话了。
“范皋夷,你还好意思说什么取代范吉射?我们围攻三年才拿下朝歌,就是因为有内奸向中行寅和范吉射提供情报,这次攻破朝歌之后,我们从城里搜到了许多没有烧毁的情报,嘿嘿,范皋夷,大量证据证明,你就是个奸细。本来,看在大家一起长大的分上,准备放过你。既然你自己要来找死,没办法,别怪我们不客气。智元帅,范皋夷里通外国,出卖情报,该当何罪? ”赵简子说得义正词严,最后把球又踢给了智砾。
“斩无赦。”智砾眼睛都没眨一下。
“该杀该杀。”韩不信和魏侈也在旁边说。
“来人,把范皋夷拉出去砍了。”赵简子下令。
范皋夷吓傻了,直等到被拖到了门口,才想起来破口大骂: “狗日的赵鞅,你诬陷好人,你不得好死。”
骂人是没有用的,被砍的还是范皋夷。
政治斗争中,当一个被利用的人失去了利用价值的时候,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想从实力派手中获取实利,首先要看自己有多大实力。
这是一个历史教训。
范皋夷被砍,意味着范家从六卿中正式消失。
“那什么,现在少了两个卿,是不是要补上?大家认为梁婴父怎么样?”智砾提出梁婴父来,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的时机。
“不行。”赵简子脱口而出,他恨死了梁婴父,董安于的死就是因为梁婴父。
之后,赵简子觉察到自己太过生硬,于是语气缓和了一些说: “论功劳论实力,”梁婴父都不够格啊,再者说了,处死了范皋夷,却让梁婴父作卿,只怕会有闲话。
“那,你们两位看呢?”智砾转头去问韩不信和魏侈。
“我们也觉得不好,四卿就四卿吧。这些年来,六个卿有几个干活的?”韩不信和魏侈都支持赵简子的意见,谁也不愿意再多一个人分赃。
“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那就这样吧。”智砾同意了,实际上,这个时候他也不愿意让梁婴父作卿了。现在是朋友,谁知道什么时候就是敌人了?
这,就是智砾选择这个时机的原因了。他回去可以对梁婴父说: “你的事情我提出来了,可是狗日的另外三家都反对,我也没办法。”
表面上,对得起朋友;实际上,对得起自己。而且,不得罪人。
智砾,也算是老奸巨滑了。
第二年秋收之后,赵简子再次率军出征,包围了邯郸。两个月之后,拿下邯郸。拿下邯郸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那五百户卫国移民迁移到了晋阳。
说起来,这场战争最初不就是为了这五百户移民吗?
中行寅和范吉射再次出逃,这一次逃到了鲜虞。此后,鲜虞会合齐国攻打晋国,拿下了柏人(今河北隆尧县西南)等几块地盘,又将中行寅和范吉射送到了柏人。
赵简子没客气,发兵攻打柏人。这一回,中行寅和范吉射是彻底没有了抵抗能力,直接逃到了齐国。
中行家和范家正式从晋国的版图上抹去。
而中行家和范家的灭亡,再次印证了那句话:谁猖狂,谁灭亡。
赵家拿到了邯郸,因为那原本就是赵家的地盘,这个理由勉强成立。
而中行家和范家的地盘,全部退回公室,收归国有。
最猖狂的两家没有了,其余的四家形成了一个新的均衡。打破这个均衡,还需要时间。那么在这段时间里,再回头看看吴国人在干什么。
——犀利哥战法
吴王阖闾十九年,也就是中行寅和范吉射逃往朝歌的第二年。在休息八年之后,吴王阖闾决定要报个小仇。报什么小仇?讨伐越国。
吴越之间一向有怨无恩,吴国人总是欺负越国人,占了越国许多地盘。而越国人对吴国人唯一一次报复就是上次吴王阖闾在郢都期间偷袭吴国。
为什么这个时候想起来找越国人报仇了?原因很简单:越王允常死了,儿子勾践刚刚继位。算起来,这是吴国人第三次趁别国国丧期间发起进攻了,前两次都是打楚国,结果是两次大败。
吴王阖闾亲自领军,率领吴国大军挺进到越国的槜(音最,李子的一种)里(今浙江嘉兴县南)。
在吴王寿梦之前,吴越的打法是一样的,那就是群殴,打死一方为止。自从寿梦到中原学习了先进文化,之后晋国人楚国人齐国人先后来为吴国练兵,吴国现在的打法已经完全不一样,讲究阵型,使用车战。
吴越两军对垒,吴军阵型整齐,号令统一,很有气势。再看看越军,就是一帮犀利哥,一个个破衣烂衫,东斜西倒,呲呀乱叫。
越王勾践一看,这仗没法打,一打准输。
“吴军太整齐了,准备逃命吧。”勾践实在没信心,准备逃命。
“大王,他们不是就整齐吗?不怕,派些兄弟过去,冲乱他们的阵型。”手下一位叫做灵姑浮的大将提出建议。
于是,越王勾践找了几十个亡命之徒,扛着兵器就冲了过去。
吴王阖闾一看,笑了,这种犀利哥打法早就被吴国淘汰了,老掉牙了。
“射箭。”吴王阖闾下令。
一阵乱箭,几十名犀利哥就成了无名男尸。
再看吴军阵型,纹丝不动。
勾践看见,倒吸一口凉气。这次,多派几个犀利哥。
一百多名犀利哥冲上去了。
又是一阵乱箭,多数犀利哥成了无名男尸,还有十多名犀利哥冲到了吴军阵前。可是,吴军的大戟不客气,将剩余的犀利哥全部戳死在阵前。
再看吴军阵地,还是整齐划一。
勾践傻眼了。
“大王,我还有一个办法。”灵姑浮又来出主意。
三百名犀利哥,站成了三排,每个人都没有长兵器,都只拿着短剑。
三百名犀利哥站好了队,向吴国走去。队列不算太整齐,但是还行。吴王阖闾不知道越国人要干什么,这帮人就算冲过来,这么短的兵器,无非也是找死。
所以,吴王阖闾并没有下令射箭。
三百犀利哥来到了吴军阵地前,站住了。第一排中间一个犀利哥上前一步走,然后大声说道:“两国交锋,我们违背了军令,辜负了大王对我们的期待。为此,只好以死谢罪。”
说完,犀利哥一刀把自己的脖子给抹了,重重地摔倒在地。
第一排的犀利哥们随后也把刀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一起用力,都抹了脖子。
整个一排犀利哥倒在地上。
“哇,太犀利了。”吴军看得有点发呆,这样的事情只在传说中听说过,自从吴国人民从野蛮走向文明之后,这样的事情就再也没见过了。
第二排,一名犀利哥向前走了一步。
“两国交锋……”还是那一套,然后还是抹脖子自杀。
吴国人看傻了,越国人这是根本不把自己的命当命啊。
不知不觉,两翼的吴军忍不住向前凑,去看越国犀利哥们表演集体自杀。
第二排犀利哥们又都倒下了。
第三排照方捉药,又是集体自杀。
“哎呦,越国人真野蛮。”“太恐怖了,太没有人性了。”吴国人纷纷议论着。
等吴国人一边感慨一边准备站回自己位置的时候,他们却发现,越国人已经冲到了近前。
越国人冲锋是不擂鼓的,他们趁着吴国人聚精会神观看越国犀利哥们表演集体自杀的当口,已经杀了过来。
吴军手忙脚乱,措手不及,再加上刚才受到刺激而无法专心应对,于是阵型大乱。
在凶狠和不要命的程度上,越国人比吴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吴军大败,吴王阖闾被灵姑浮一戟砍在脚上,当场砍掉了右脚的大脚趾。撤退到七里之外的陉地,吴王阖闾竟然被痛死了。
看来,趁人国丧之机发起进攻,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犀利哥失灵
吴王阖闾死了,太子夫差继位,就是吴王夫差。
吴王夫差继位,做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提升伯嚭为太宰,主持国政。这样,伯嚭的地位已经高于伍子胥。
第二件,专门布置了一个人在后宫,这个人每天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每天站在后宫的门口,只要看见吴王夫差进出,就问他: “夫差,你忘掉越国人杀了你的父亲吗?”夫差就会回答:“噢,我不敢忘记。”
夫差用这个办法来每天提醒自己要为父亲报仇。
说来说去,吴国的强大,就是一部复仇史。
那么,为什么夫差重用伯嚭而不是伍子胥呢?
伍子胥是一个很骄傲的人,性子很直。他跟吴王阖闾之间不仅是君臣,还是朋友,平时说话比较随便。所以,平时对夫差不够恭敬。而伯嚭恰好相反,他很谨慎,也很善于察颜观色,祖上三代的教训让他决心要保护自己。所以,他对夫差一向很尊重,因为他知道夫差会是自己未来的主人。
其实,夫差的性格很像伍子胥,很强硬,很韧性。可是,两个这样性格的人,是绝对不会相互欣赏的。
伯嚭当上了太宰,伍子胥很不高兴,他对夫差很有看法。当然,对伯嚭也有看法。
吴王夫差二年(前 494 年),夫差要给父亲报仇了。
吴王夫差亲领大军南下,越军无法抵挡,因此吴军一直杀到了越国会稽附近的夫椒(今浙江绍兴县东南),在这里,吴越两军再次决战。
两军决战,还是吴军齐整越军杂乱。不过这一次,吴国人没有给越国人捣乱的机会。
吴王夫差下令,布阵之后,全体向后转,管你越国人表演什么,你就是大变活人,我这里也看不见。之后三通战鼓,转身冲锋。
这下,越王勾践没脾气了。
吴军集团作战,战斗力极强,正面进攻,侧面包抄;而越军杂乱无章,指挥不灵,根本不是吴军的对手。一仗下来,越军除了被歼的士卒之外,其余四处奔逃,不见踪影。大将灵姑浮战死,越王勾践拼命逃回。但是,都城诸暨城小难守,勾践只能退守会稽山。这个时候,手下只剩下五千士卒。
吴军随后追到,屯兵会稽山下。
山下,吴军三万;山上,越军五千。
要守,恐怕守不了多久;要投降,可是越国人从来就不投降。
怎么办?越王勾践这叫一个愁。
下山决战,越王勾践知道那绝对就是送死。可是就这么熬,也确实不是办法。
“投降吧。”大夫文种建议,文种不是越国人,而是楚国人。这些年来勾践也在招贤纳士,因此从楚国还是有些人来投奔。
“这,我们越国人不投降的,死就死了。”勾践不同意。
“投降吧。”大夫范蠡也这么劝他,范蠡也不是越国人,也是楚国人,晋国裔楚国人。范蠡的父亲原本是晋国范家的人,因为只是旁支,在晋国混得没有前途,看到范家的架势,知道范家没什么好结果,于是就到了楚国。到范蠡长大,看在楚国也混不出个模样来,就去了吴国,可是在吴国也不好混,前几年知道越国招贤,就来到了越国。
对文种和范蠡这两个国际人才,勾践一向非常看重。从野蛮到文明,从落后到先进,超吴赶楚撵齐鲁,就靠这哥俩了。
“投降?”看见范蠡也劝他投降,勾践没有刚才那么坚决了。
看来,投降是文明和进步的一个部分。
“对,投降,投降怕什么?当年周文王……”范蠡开始进行文明教育,讲述了几个从投降到崛起的故事,最后总结:“所以说,不挨骂,长不大;不投降,难称王。”
勾践听得似懂非懂,懵懵懂懂,但是他听明白了一件事:投降,今后还有机会;不投降,就没机会了。
第一九二章 奴仆生涯
吴王夫差没有发起进攻,因为他知道越国人的性格。
越国人的性格就是:大不了是个死,老子跟你拼了。
所以,吴军的策略就是:围而不攻,等越国人下山拼命。
那么,越国人会下山拼命吗?一定会。
——争论
出乎吴国人意料的是,越国人没有下山拼命。相反,越国人来投降了。
“噢,这不是越国人的性格啊。”不仅夫差,伍子胥和伯嚭都觉得奇怪。
等到越国的使者一开口说话,大家都明白了:哦,原来来投降的是楚国人。
使者是谁?文种。
“大王,我家主公勾践派我文种来做使者,我们越国君臣实在不值得大王动手,请大王允许我们投降。勾践愿意率领越国人民跟随大王,越国的女子随大王挑选,越国的宝物大王任取。简单说吧,我们投降,只要大王不灭了我们。 ”文种话说得低三下四,文绉绉地一看就不是土著越国人。
“投降?”夫差反问了一句,然后没有说话。他有些犹豫,他知道越国这样的国家,你要消灭他并不容易,而且,只要你不消灭他,他们就会跟你对抗到底,非常难缠。实际上,夫差怎样看越国人,就像楚国人当初怎样看吴国人。吴国人要想过安生日子,最好是让越国人投降。可是,就这么让他们投降,是不是太便宜他们?
没有等夫差想明白,伍子胥大声说话了。
“不行,不能答应他们,我听说‘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治病就要除根,从前夏朝的时候,过国灭了夏朝,可是夏朝国君后相的夫人生了一个遗腹子少康,结果少康长大之后灭了过国,恢复了夏朝。越国人很难缠的,勾践又很爱民很能吃苦,这次放过他,他总有一天会向我们复仇的。”伍子胥说完,也不待夫差说话,转头喝令文种:“你滚回去吧,告诉勾践,我们不接受投降。”
文种看看夫差,夫差向他摆摆手。
文种失望地走了。
夫差有点不高兴,他感觉伍子胥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
文种带回了坏消息。
“算了,不就是个死吗?我们把老婆孩子都杀了,下山去跟他们拚了,多杀一个算一个。”勾践听说吴国人不准投降,准备下山拼命。
“大王,慢着,实在没办法了再拚命啊,现在还有办法可想,别急。”范蠡急忙拦住了勾践,他在吴国也呆过,因此对于吴国的情况也比较清楚。 “我知道夫差并不信任伍子胥,他比较信任伯嚭,伯嚭这人很贪财。文种再辛苦一趟,咱们收拾点财宝,你悄悄给伯嚭送去,让他去跟夫差求情。”
文种收拾了些财宝,二次下山,找到了伯嚭。礼物献上,伯嚭非常高兴。坐下来一聊,两人都是郢都人,正宗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就用楚国话交谈起来。
“行了老乡,这事情包在我身上了。”伯嚭应承下来,也不知道是看在财宝的分上,还是看在老乡的面子上。
得了贿赂,伯嚭带着文种去见吴王夫差。
“大王,还是让越国人投降吧。你想想,要称霸,就不要随便灭别人的国家,当年齐桓公灭了谁了?再说了,越国人还有五千精兵,那要真拼起命来,说实话,咱们少说要搭进去一万条人命,何必呢?”伯嚭早就想好了说辞,他知道夫差有称霸的雄心,因此拿齐桓公出来说事。
“嗯,太宰说得有道理。”夫差点了点头,可是没等夫差再说下一句话,伍子胥又开口了。
“大王,不能答应他们。吴越两国山水相连,夹在三江之中,低头不见抬头见。所以,吴越两国必有一亡。我听说‘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咱们能够战胜中原国家,但是没法在那里生活;而越国不一样,他们也是山水国家,我们能占他们的地,能撑他们的船,那为什么不灭了他们呢?”伍子胥的话是真有道理,虽然说得有些急。
夫差瞪了伍子胥一眼,他很不喜欢这样的感觉。原本,他还在权衡利弊,可是现在,他决定了,他决定不听伍子胥的,要让伍子胥看看谁才是老大。
“文种,回去告诉勾践,我们接受你们投降。”夫差对文种说。
“大王……”伍子胥急了,喊出声来。
“我已经决定了,不必再说了。”夫差冷冷地说。
文种跪地谢恩。
伍子胥站起身来,一甩袖子,转身出去了。
“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左传》”伍子胥一边走,一边气哼哼地说:“越国人用十年休养生机,再用十年练兵,二十年之后,吴国就会成为废墟了。”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