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昭王的夫人和楚昭王的母亲,先后都上了吴王阖闾的床。
而吴王阖闾的亲兵们也没有闲着,宫女们成了他们发泄的对象。
夫概领着亲兵,四处打探囊瓦的家在哪里,一路打听,来到了囊瓦的家。
“哇噻,富丽堂皇啊。”夫概赞叹,这里比吴国的王宫还要豪华。“弟兄们,这里属于老子了。”
可是,他没有想到,这里早已经名花有主了,他来晚了一步。
是谁这么大胆,明知道夫概看好了这里,却抢先来占了?要知道,在吴国,除了吴王阖闾,就是夫概最有权势了。
可想而知,这个人的来头也不小。
谁?公子子山,吴王阖闾的儿子,夫概的侄子。
“去你大爷的,敢跟我抢,给我滚开。”夫概大怒,也不管子山是谁,破口就骂。
“叔,凡事有个先来后到啊。”子山当然不想让出。
“狗屁,老子杀人的时候,你还尿裤子呢,还跟我讲什么先来后到?立即给我滚,否则,别怪老子不客气。”夫概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就是吴王阖闾平时也让他三分,这时候红了眼,竟然要动手。
“我的妈呀,我走还不行吗?”子山是真害怕了,心里一边骂着,一边命令的手下赶紧撤走,给叔叔腾地方。
“哎,把那个小妞留下来。”夫概眼尖,见子山的手下要带走一个囊瓦的小妾,大声喝道。
就这样,夫概占据了囊瓦的家,囊瓦的财宝和女人都属于他了。
被从囊瓦家赶出来之后,子山再找了一个大夫家,寻欢作乐去了。
吴国的将军们忙着找地方寻欢作乐,可是有两个人暂时还没有这样的心情,谁?伍子胥和伯嚭,他们先要把仇报了再说。
两人的大仇家都是费无极,可惜费无极已经死了,而且全家被灭,弄得两人拿着刀砍不到仇人。
不过,既然回来了,大仇人砍不到,小仇人还有不少。两人早早拟了一个名单,此时按单抓人,两人都是楚国人,倒也熟门熟路,抓住人就砍了。
小仇家们杀得差不多了,最后一件事情就是彻底了结恩怨。
伯嚭来到了囊瓦家,进城之前他就跟夫概打过招呼:囊瓦家里,女人都归你,男人给我留下。
囊瓦家里,年轻貌美的女人们都被抓去了房里由夫概奸淫,其余的留给弟兄们发泄。男人们则被关押起来,等候伯嚭来处置。
等到伯嚭来到,把这些囊瓦家的男人不分老少,一刀一个,全部杀死。
“走,兄弟们也找地方爽去。”报完了仇,伯嚭带着自己的手下,找地方奸淫掳掠去了。
伍子胥要做的事情比伯嚭略复杂一些,他带着手下出到城外,找到了楚平王的坟墓,将尸体挖了出来,然后亲自动手,在楚平王的尸体上抽了三百鞭,算是解恨。
楚平王的尸体原本就早已经腐烂,再加上这三百鞭,被抽得支零破碎。这还不算,又被抛到荒郊野外,落得个尸骨无存。
“父亲,哥哥,我给你们报仇了。”伍子胥对天长啸。
没有回音,因为不是山谷。
“兄弟们,走,找地方乐呵乐呵。”伍子胥带着亲兵,又进城去了。
——腐败分子死了
当自己老婆和老娘都被吴王阖闾糟蹋的时候,楚昭王去了哪里?
楚昭王在吴军攻到郢都的头一天傍晚仓皇出逃了,渡过沮水和长江,逃到了云梦泽,这原本是楚王打猎的地方,如今成了逃难的地方。
到了云梦泽,总算可以休息一下,于是住到了原先打猎的行宫。
俗话说:人要倒霉了,喝水都能塞牙。
此时兵荒马乱,云梦泽这里也是一样。到了晚上,当地一帮土匪前来抢劫,还好,他们的目标是财物,因此楚昭王一行又是仓皇出逃,土匪们也并没有追杀。
一路逃,逃到了郧地(今湖北京山县境内),投奔郧公斗辛。
斗辛是谁?蔓成然的儿子。想当年,蔓成然被楚平王所杀,斗辛与楚昭王的父亲有杀父之仇。
正是:才出狼潭,又入虎穴。
“杀了楚王,为咱爹报仇。”有人动了杀心,斗辛吗?幸亏不是斗辛,而是斗辛的弟弟斗怀,他想学习伍子胥和伯嚭了。
“不行,咱爹被杀,是因为咱爹贪污腐败。楚平王虽然杀了咱爹,可是对咱们家还是不错啊,否则,咱们还能在这里吃香的喝辣的?你要是杀楚王,我就先杀了你。”斗辛不同意。
就这样,楚昭王总算找到个地方喘口气。
可是,也就是喘口气而已。
转眼间,吴国的追兵到了。
怎么办?还能怎么办?继续逃命吧。
斗辛和另一个弟弟斗巢带着家兵,保护楚昭王逃到了随。
吴军追到了随地,但是,却不敢轻举妄动了,为什么?一来,此地地形复杂,吴国人不敢深入;二来,吴军数量不多,大部队在郢都享受花花世界,这只是小股部队。本来人少胆就不壮,再加上想起兄弟们正在郢都抱着美女睡觉,自己却在这荒山野岭忍饥挨饿,谁还有心情去抓人?
于是,吴军首领派人去找随地的部族首领,要他们交出楚昭王。
当地部族权衡利弊之后,觉得还是不交出去比较好,于是派人告诉吴军:“楚王是在我们这里,可是,我们不能这么随便交给你们,谁知道你们能呆多久啊?
这样,等你们平定了整个楚国,我们把人给你们送去。”
“好好好,替我们看管好啊。”吴军撤了,要赶回郢都去享受享受,虽然只能吃吃别人的剩饭,捡个残枝败柳之类,总好过什么也没捞到吧?
楚昭王算是有惊无险,就躲在了随地。
囊瓦呢?囊瓦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囊瓦逃到了郑国,把郑国人给愁坏了。囊瓦这人名声太差,郑国人一点也不欢迎他,可是人都来了,要赶他走又好像有失风范;不赶走他呢,迟早是个麻烦。
没办法,郑国人对他也还是好吃好喝好招待,不过就暂时没有按照政治避难国际准则的待遇给他具体的级别,只当个临时客人。
没过几天,麻烦真来了,吴国的特使来到,说是囊瓦是吴国的敌人,害死了伯嚭的全家,因此吴国一定要捉住他,请郑国把人送来,否则,吴军将攻打郑国。
郑国人会为了囊瓦而得罪吴国?傻瓜才会。
郑国派人去见囊瓦,把吴国的意思说了一遍。
“那,那我逃到晋国去吧。”囊瓦还想逃,他很怕死。
“那什么,忘了告诉你,晋国特使昨天也来了,说不欢迎你。”郑国人说,其实是编的。
“那,那我逃到秦国去?”
“算了吧,秦国也不一定欢迎你。我们给你准备了一顿好酒好肉,吃完之后,我这里还有一包楚国产的七步倒,你吃了之后,也算是叶落归根吧。 ”郑国人早已经准备好了,把药放下,走了。
囊瓦就这样死在了郑国。
第一八七章 楚国光复
楚国沦陷,楚军主力被歼灭。那么,楚国是不是就已经亡国了呢?
没有。
楚昭王还在,所以,楚国人还有盼头,楚国人还可以团结在一起。
除了这个,更重要的是,吴军占领郢都之后,没有继续向周边扩张,而是留守郢都,安于淫乐。
而更更重要的是,吴军十分暴虐。如果说楚国人民此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么现在就是朝不保夕。吴军没有扮演解放军的角色,而是扮演了强盗的角色,赶走吴国侵略者成了楚国人民的最大愿望。
斗辛对楚昭王说:“大王放心,我们一定能够重新回到郢都。我听说吴国人在郢都互相争夺,很不团结。一支不团结的军队是不能远征的。如今吴国人在楚国内斗,一定会内乱的,只要内乱,他们就只能回国,绝对安定不了楚国。”
斗辛看得非常清楚。
斗辛看到的,孙武早已经看到。
孙武很清楚,吴王阖闾并没有远大志向,同样没有远大的谋略,他只是追求个人的欲望;夫概的眼中已经没有任何人,他将是一个危险人物;而伍子胥和伯嚭都只是为了报仇,而不会去考虑吴国的利益。
“这不过是一群暴徒,他们躺在楚国人的大床上奸淫楚国人的妻女的时候,大概怎么也想不到他们正在错过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吧。 ”孙武暗自感慨,对眼前的一切都很失望,他知道自己下一步应该怎样选择了。
——申包胥哭秦庭
吴军的暴行激怒了所有的楚国人,如果说从前囊瓦们的贪污腐败令他们难以忍受的话,现在吴国人的残忍和暴虐就让他们随时准备奋起反抗了。
一个楚国人,伍子胥的朋友,派人给伍子胥带了几句话。此人是谁?申包胥。
“子之报雠,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事之。今至于戮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史记》)”申包胥严厉斥责伍子胥,话的意思是:你如此报仇太过分了,怎么说楚平王也曾经是你的君主,如今你掘墓鞭尸,还有比你这样更没有天道的吗?
伍子胥怎样回答?
“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暮途远,故倒行而逆施也。”替我谢谢申报胥吧,告诉他,我现在是太阳要落山,可是前面的路还远,没办法,只好往回走了。
日暮途穷,倒行逆施,这两个成语,被伍子胥在一句话里发明了出来。不过,现在多半分开来用。
申包胥并没有等到伍子胥的回答,因为他要行动。
如果说伍子胥是一个性格男,申包胥也同样是一个性格男,这也许就是他们成为朋友的原因。
现在,是申包胥实现他当初“你能灭楚,我必复之”诺言的时候了。
申包胥知道,靠自己的力量,甚至靠楚国本身残存的力量,要驱逐吴国人都是做不到的,到了这个时候,必须借助外部的力量了。纵观天下,能够借助的力量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晋国,另一个是秦国。
申包胥是不会去找晋国人的,不错,晋国人有这样的实力,但是晋国人靠不住,依靠他们只能有两种结果,要么忽悠你,要么就是引狼入室。
而秦国人不一样,他们纯朴可信,而且,他们是楚国的亲戚,秦国国君秦哀公是楚昭王的亲外公。
于是,申包胥上路了,一个人上路了,就像当初伍子胥离开楚国的时候。只不过,伍子胥向东,申包胥向西。
虽然没有追兵没有关卡,申包胥的求救之路走得比当年伍子胥的逃亡之路一点也不逊色。《吴越春秋》写道:“昼驰夜趋,足踵跖劈,裂裳裹膝。”不分白天黑夜地走,脚肿了,脚趾裂了,膝盖磨得血肉模糊,用衣服裹着。
一路辛苦,申包胥来到了秦国,冒充楚昭王的特使,紧急求见秦哀公。
吴国灭楚国的事情秦国早已经知道,这样大的事情全世界都早已经知道。所以,废话就不用说了。
“主公,吴国人就像野猪和毒蛇,他们不是人,他们多次侵犯我们中原国家,楚国最先受害。现在,楚国濒于灭亡,您外孙楚王流落荒郊野外,特地派我前来求救。吴国这样的蛮夷都是贪得无厌的,如果他们占领了楚国,下一步就是贵国了。如今主公何不趁吴国人立足未稳,发兵入楚,攻击吴军。如果楚国就这样灭亡的话,那么楚国就是秦国的了;如果上天有眼,让楚国留存下来,那么楚国人民世世代代都会念您的好。主公,行行好吧。”申包胥这一番话,一边哭一边说,说服力是有,但是并不是太强。
秦哀公想了想,秦国跟楚国之间其实一向关系一般,再加上吴军这么凶悍,秦国出兵会不会惹火上身呢?
“那这样,你呢,先去宾馆休息,让我们商量商量再答复你。”秦哀公说,明显在推托。
“楚王流离失所,无处安居,我怎么能贪图安逸呢?”申包胥看出来秦哀公的意思,不肯走。
不肯走又能怎么样呢?
申包胥就在秦朝朝廷的门口开始哭泣,时而高亢,时而低沉。
于是,在秦朝朝廷外面,人们发现一个大汉,此人头发蓬乱,衣衫褴褛,面容憔悴,时而哭泣,时而哀叹。
整个,又是一个犀利哥。
想一想伍子胥当年在吴国当犀利哥,再看看如今申包胥在秦国当犀利哥,真是一个比一个犀利啊。
犀利哥在朝廷外面,整整哭了七天。
秦哀公并没有去管犀利哥,尽管他知道犀利哥就在外面,并且宫里的宫女们也在谈论犀利哥。
秦国驻楚国地下办事处的线报终于又来了。
根据线报,吴国军队四处寻欢作乐,已经没有士气可言。同时,楚国残军正向随地集结,准备向吴军发起反击。而楚昭王的母亲秦国夫人被吴王阖闾奸淫之后,又先后转手给伍子胥和伯嚭,最终不堪受辱,自杀身亡。
“吴国人,禽兽不如啊。”秦哀公大怒,自己的女儿受到这样的屈辱,这也是整个秦国的耻辱。
秦哀公知道,现在出兵,已经是时候了。
“来人,请外面那个楚国人进来。”秦哀公下令。
犀利哥再一次见到了秦哀公。
“楚国人,我送你一首诗。”秦哀公清了清嗓子,高声吟颂起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这首诗收于《诗经》,全诗如下。
《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描写的是秦国军队准备战斗的情形。
秦哀公的诗朗诵完的时候,申包胥已经跪在了地上,紧接着磕了九个头。
废话不用再说。
秦哀公下令,秦军集结,子蒲、子虎两人率领五百乘战车,跟随申包胥救楚国。
“哭秦庭”后来成为诸多剧种的经典剧目,与“文昭关”遥相呼应。
——越国的由来
吴王阖闾在郢都的日子过得很爽,一转眼冬天过去春天到了,再一转眼,春天过去,夏天到了。
秦楚之间,道路难行,秦军还在路上。
秦国出兵的消息早已经传到吴王阖闾这里,他已经安排了夫概预作提防,虽然夫概很不愿意,还是带着满营的美女出了郢都。
可是,西线战事还没有开始,东线却传来了战事的消息,吴国本土受到攻击。
是谁这么大胆?是哪个国家比吴国还要凶悍?
答案只有一个:越国。
越国趁着吴国国内空虚,竟然出兵攻打吴国本土。
我们来大致看看越国的情况。
越国是夏朝的后裔,说起来,倒跟北狄同宗同源了。
按《吴越春秋》,当年大禹巡行天下,回到大越,登上茅山(今浙江绍兴的会稽山)接见四方诸侯,死后就葬在这里。至夏朝少康的时候,担心大禹香火断绝,就封自己的庶子于越,称为“无余”,越国就这么来的。
近年有说法会稽本来是在泰山附近,商朝时越国的封地也本在古雷泽地区,也就是如今地山东荷泽地区。再后来却逐次南下,在周朝诸侯的排挤下一路南迁,周朝初年迁到今江苏吴中,到吴王阖闾初年,被吴国挤压,迁到了今浙江绍兴,当时叫做会稽。
不管怎么说,历经了夏商周,到了这个时候,越国的王叫做允常。
历史有个规律:不管从前怎么亲,只要是邻居,最后都要变成仇人。
秦晋之好,现在是仇人了;齐鲁之好,现在是仇人了;吴楚之间,那是从来就没有好过。
吴越之间呢?原本,两个国家都是小国寡民,地大人少,八竿子打不到一块,风马牛不相及的那种。后来,两个国家都在扩张,尤其是吴国,于是终于有了接触。四年前,吴国曾经攻打过越国,越国知道不是对手,没敢还手,不过,梁子结下了。
现在,吴军主力出征楚国,一去半年多,看那架势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越国人就动了趁机报仇的念头。
“掏他们老窝。”越王允常下令,于是越军出动,偷袭吴国。
好在,吴国有所防范,还没有吃大亏。不过毕竟国内空虚,有些吃紧,于是镇守国内的太子终累派人紧急前往郢都请求救援。
——吴军败逃
这边刚刚收到国内的告急,另一边,秦军已经赶到,会合楚国北方边防军,向随地进发。
夫概率领吴军北上迎敌,双方在沂(今河南信阳境内)相遇。于是,秦楚联军与吴军交手了。
“我们不清楚吴军的打法,你们先上,我们策应。”秦军主帅子蒲对传说中的吴军有些忌惮,要让楚军垫底。
放在过去,楚国人是不干的。可是事到如今,一来是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二来,楚军也是憋着一股火要跟吴军拼命,毕竟老婆孩子都惨遭吴军践踏。
于是,楚军在前,秦军在后,这样一个奇怪的阵型迎战吴军。
换了过去,这样一个阵型就是一个找死的阵型,因为吴军一冲,楚军必然崩溃,也就必然冲乱秦军阵型,随后吴军掩杀,秦军也是挨宰的命。
可是,现在不是过去。过去,楚军士气低迷,吴军凶悍无比。现在,楚军士气高涨,吴军则被淘空了身子。
此消彼长。
红了眼的楚军与酒色过度的吴军交手了,这一次,被砍杀的不是楚军,而是吴军。秦军则锦上添花,乘胜追击。
吴军大败。
秦楚联军乘胜推进,直达随地,与楚昭王胜利会合。
吴国有两个要报仇的人,就能让楚国几乎灭亡。
而现在,楚国有成千上万要报仇的人,吴国又怎么能够抵挡?
兵败如山倒。
到了这个时候,就算是孙武也无能为力了。
此后,楚秦联军与吴军交手三次,吴军三次大败。
吴国人有点麻烦了,怎么办?吴王阖闾拒绝撤军。
可是,有一个人先撤了,这让吴王阖闾不得不撤军。谁敢先撤?夫概。
夫概不怕吴王阖闾跟他秋后算账?不怕,因为他造反了。
用夫概的话说:你占了楚王的后宫,我就占你的后宫。
夫概眼看在吴军在楚国已经呆不下去,而吴王阖闾还要硬撑,干脆率领本部人马悄悄回到吴国,自立为王。夫概的意思,干脆楚国人把吴王阖闾给宰了,大家都省事。
老窝出事,吴王阖闾就不得不撤军了。
于是,吴军全面撤军。
秦楚联军并没有追赶,而是找个空子把唐国给灭掉了,算是小出一口恶气。
——光复楚国
上一年十一月,郢都沦陷;次年的九月,楚昭王终于又回到了郢都。
一转眼十个月过去,楚昭王回到自己后宫,女人还是那帮女人,可是都已经被吴国人用过了,物是人非啊。
“把那张大床拉出去烧掉。”楚昭王下令。
随后,楚昭王开始奖赏有功之臣。
一等功共有九个人,他们是斗辛、王孙由于、王孙圉、钟建、斗巢、申包胥、王孙贾、宋木、斗怀。
其中,几位王孙和钟建、宋木都是全程跟随,贴身保护的人,申包胥从秦国请来救兵,斗辛、斗巢兄弟从郧地率领甲兵保护楚昭王,这些,都没有异议。可是,斗怀不仅曾经图谋杀害楚昭王,而且也没有随同楚昭王前往随地。
“大王,斗怀也算有功之臣?”楚昭王的哥哥子西提出异议。
“我们刚刚复国,要以德报怨啊,这样人们才会安心。奖赏斗辛,是因为他忠于国君;奖赏斗怀,是因为他没有忘记父亲的仇恨。倒是蓝尹亶这厮可恨,当初去随地过臼水的时候,说什么也不让我上船,非要先把他老婆孩子渡过去再来渡我,要收拾他。”楚昭王算得挺清楚,有原谅的有不原谅的。
“大王,既然以德报怨了,干脆蓝尹亶也就一块报了吧。当年囊瓦就是因为总是记着旧怨,因此大家都很讨厌他,何必要学他呢? ”这回,轮到子西来扮大度。
于是,楚昭王决定放蓝尹亶一马,让他官复原职。
大家都在请功,可是申包胥却拒绝了赏赐。
“国家已经安定,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我很瞧不起贪得无厌的人,如果接受赏赐,岂不是也成了这样的人?”申包胥没有领赏,悄悄地溜了。
申包胥,真的很犀利。
所有人中,钟建的奖赏是最实惠的,他原本是个宫廷乐师,跟随楚昭王出奔,因为在过河的时候背了楚昭王的妹妹季芈,两人由此而一背定情,发生了一段战地爱情故事。回到郢都,季芈强烈要求嫁给钟建,于是,钟建就成了楚昭王的妹夫,官升乐尹。
自古以来,背人也是门学问。当年晋景公的小内侍背了晋景公,结果被殉葬了;而钟建背了楚昭王的妹妹,于是攀龙附凤了。
现在,楚国政局重新洗牌。
子西担任令尹,他是楚昭王的庶兄大哥。子西这人忠诚而且有才能,郢都失守的时候,子西逃到了脾泄这个地方,于是假冒楚昭王,在当地收拢楚军,安抚人心。之后得知楚昭王在随,于是率领自己收拢的人马前去会合楚昭王。
子期担任司马,他也是楚昭王的哥哥。当初逃亡在随地的时候,吴国军队要求随地人交出楚昭王,子期挺身而出,要求冒充楚昭王,把自己交出去。最终虽然没有这样执行,但是子期的精神感动了所有人。在与吴军的几次交锋中,子期表现得极其出色。
子西这个人是个实在人,当初楚平王薨的时候,楚昭王岁数还小,于是囊瓦建议子西继位,被子西严词拒绝。
此时赶走了吴国人,楚国上下都有一点浮躁,认为吴国人不过如此。楚昭王回到郢都之后,也有些不思进取。这些,都让子西感到忧虑。
第二年,楚军与吴军发生两次战斗,结果楚军两次大败。楚国人这才知道,楚军的军力依然不是吴军的对手。而两次战败让子西非常高兴,因为这令楚国人重新清醒。
于是,在子西的主持下,楚国迁都到(若+宝耳,今湖北宜城),并着手采取了一系列民生措施,这才安定了楚国。
需要一提的时候,吴军攻破郢都之后,将楚国典章制度大部分运回了吴国,剩下的则全部毁掉。因此,楚昭王复国之后,竟然没有典章可以使用。直到迁都之后,大夫蒙谷才重新制作了一套典章献给楚昭王,这样,楚国才重新有法可依。
顺便说说蒙姓的起源。颛顼后代在商朝被封到蒙双城,其后代中有的以地名中的蒙和双字作为姓氏,分别称为蒙氏和双氏,这是今天蒙姓的最早起源。还有一支蒙姓起源于于周朝,那时朝廷在蒙山(在今山东省中部)设了祭坛,并设有专门主持蒙山祭祀的官员,称为东蒙主。东蒙主的后代有的定居在蒙山,他们以地名作为姓氏。后世的蒙姓多出于东蒙主,因此蒙姓主要来自姬姓。
第一八八章 盟主变流氓
吴国人在楚国是去得快,回得也快,跟旅游差不多。
吴王阖闾率领大军匆忙回国,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把王位夺回来。
夫概是个一勇之夫,就算想当王,也该做得有点技术含量啊。在楚国的时候找个机会也把吴王阖闾给刺杀了,吴国大军就是自己的了,当上吴王岂不是顺理成章?如今偷偷跑回来称王,一看就没底气。
吴国大军杀回,人人都憋着气,都认为吴军在楚国战场上的失败是夫概造成的,都认为夫概暗通越国,再加上有孙武的指挥,夫概哪里是对手?
三下五除二,夫概的队伍就崩溃掉了。
于是,夫概在占领吴王后宫之后没一个月,仓皇出逃到了楚国。看在夫概为自己报仇的分上,楚昭王将夫概封在了棠溪(今河南遂平县)。
吴王阖闾回到了后宫,下的第一道命令和楚昭王一样: “把那张大床拉出去烧掉。”
自古以来,说来说去,打来打去,无非都是为了抢占别人的大床。
而抢占别人的大床,往往自己的大床也会被别人抢占。
楚国国力大伤,自尊大伤,需要休息。
吴国男人们淘空了身子,伤了筋骨,也需要休养。
“大王,身体不佳,请求退休。”孙武要求退休,所谓道不同,不与谋,经过这一次战争,孙武对吴国彻底失望。
“休息吧,大家都该休息休息了。”吴王阖闾批准了,大家这段时间把一辈子的坏事都做完了,也该休息了。
“是啊,累了,该休息了。”伍子胥和伯嚭大仇已报,人生目标基本实现,也没有了继续折腾的动力。
孙武退休了,几年后英年早逝于吴国。
如今,苏州有孙武墓。
孙武的一生并不长,而且有些颠沛流离,甚至搞到身世不清。对楚作战,孙武不过是统帅之一,但绝对不是主帅,否则《左传》不会没有他的名字。所以说,以战功而论,孙武并不出众。
然而,一部《孙子兵法》在,孙武可以不朽。
吴国人确实休息了,从吴王阖闾十一年(前 504 年)开始,八年内吴国人竟然没有对外开战。
八年时间,可以做很多事的。
吴国人休息了,楚国人休息了。
可是,晋国人没有休息。
——自找没趣
吴楚大战的时候,另一个超级大国晋国却没有发出声音,不是很奇怪吗?
世界大战,哪个有实力的国家不出来报个仇或者趁火打劫啊?不说别的,郑国还趁着这机会把许国给灭了呢。
晋国衰落了,衰落得厉害。
齐国已经完全不尿晋国这一壶了,郑国也不理晋国这个茬了,卫国也在动摇,只有鲁国还保持着“擦掉一切陪你睡”的原则。
鲁定公六年(前 505 年),也就是吴军撤离楚国的第二年。
宋国的乐祁在分析了国际形势之后,发现现在全世界真正还能忠于晋国的好像只有宋国了,于是有了一个想法。
“主公,现在全世界都不尿晋国了,只有咱们还是忠贞不渝,这时候咱们要是去聘问聘问,那不是晋国人会对咱们另眼相看?”乐祁去找宋景公,这算是逆向思维法。
“好,我考虑考虑。”宋景公觉得有道理,不过没有立即决定。
乐祁回到家里,把这事情对自己的家宰陈寅说了。
“等着瞧,肯定派你去。”陈寅断言,很简单,因为没人愿意去。
果然,几天之后,宋景公叫来乐祁。
“我这几天咨询了一下,大家都说不该去,可是我觉得还是该去,那什么,你提出来的,你就去吧。”宋景公把活真就派给了乐祁,不过乐祁还挺愿意。
回到家里,乐祁又把这事情告诉了陈寅。
“你怎么知道会派我去?”乐祁问陈寅。
“那除了你,谁还愿意去啊?晋国遍地腐败分子,六大家族一个比一个贪,伺候好这个,伺候不好那个,花了钱还得罪人,谁去啊?”
“不至于吧?我心底无私天地宽,谁还能把我怎么样?”乐祁不太相信。
“我看,悬。我建议,走之前,先把继承人给立好了,万一你有个三长两短的,乐家也不至于没落了。”陈寅提这么个建议,也不讲什么忌讳不忌讳了。
乐祁一看,弄得跟上战场一样。
不管怎样,乐祁接受了陈寅的建议,走之前带着儿子乐溷(音混)去见宋景公,明确了这就是自己的继承人。
溷是什么意思?厕所、猪圈。给儿子取这么个名字,也就可以理解乐祁为什么这么缺心眼了。
乐祁出使晋国了,带着陈寅。
到了晋国,赵鞅出来迎接,并且设宴招待。
三杯小酒下肚,赵鞅又给拍了拍小马屁,说了些晋国和宋国人民世代友好之类的套话,乐祁就有些云里雾里了。
“赵元帅,咱哥俩,没得说。那什么,我带了六十副杨木盾牌,都,都给你。”
喝多了一激动,乐祁把六十副盾牌送给了赵鞅。
陈寅一看,好嘛,原本准备给晋国六卿每家十副的,一激动都给了赵鞅了。
赵鞅发财了,那另外五家怎么打发?
等到第二天乐祁酒醒了,陈寅就来说事了:“主人啊,从前咱们家主要是跟范家关系好,每次来都是先到范家,礼物呢也是单独给范家备一份不同的。如今范鞅还是中军帅,您把这些礼物全给了赵家,我看,一定有麻烦。”
“那,那你当时怎么不拦着我?”乐祁有点慌了。
“我哪里拦得住你?就算拦得住你,我也拦不住赵鞅啊。你刚说完给他,他的人就来搬来了,你后悔都来不及啊。”陈寅苦笑,晋国六卿都专门有搬礼物的人,每当外国使节来了,这帮人就守在国宾馆外,随时等着搬礼物。
怎么办?撞大运吧。
这个时候乐祁后悔自己不该揽这趟事了,可是后悔有什么用?
陈寅的担忧立即变成了现实,腐败分子的效率有的时候是惊人的。
范鞅第一时间知道了乐祁给赵鞅送礼的事情,第二时间就去找晋定公了。
“主公,乐祁奉了宋国国君的命令出使我国,可是还没来见您,就私自喝别人的酒,这是违背礼节的,是对双方国君的不敬。这样的行为,难道我们能够容忍吗?”范鞅如此说,实际上外国使臣到晋国来,多半是要先喝他的酒的。
“那,怎么处置?”中军元帅说话了,晋定公也不能反对。
“把他扣起来。”
倒霉的乐祁就这么被扣在了晋国。
“我,我不是吃饱了撑的吗?”乐祁仰天长叹。
“哈哈,宋国人,脑袋被门夹了。”全世界都在嘲笑乐祁。
所以,国际事务有的时候就像出去吃饭。客人少的馆子千万别去,你好心帮衬他,他却一定会宰你。
——看清形势
齐国和郑国暗中沟通,第二年决定结盟,与晋国彻底决裂。为了扩大联盟,他们邀请了卫国参加盟会。
卫国国君卫灵公早就想背叛晋国,这么多年来,晋国人除了压榨卫国,没有给卫国公室带来一点好处,长期支持孙家对抗卫国国君。
卫灵公想跟齐国人郑国人结盟,可是大臣们不愿意,怎么办?卫灵公自己想了个办法。
秋天的时候,三国领导人在郑国会见,结果齐国人和郑国人把卫灵公给绑架了,然后发兵攻打卫国。
“只要你们结盟,我们就放了你们国君。”齐国人和郑国人提出要求。
“那,那就结盟吧。”
于是,卫国和齐国郑国结盟。
其实,这场绑架案就是卫灵公自己设计的。
现在常听说自己绑架自己的,祖师爷就是卫灵公了。
结盟一完,齐国就开始攻打鲁国。
鲁国一开始还想求救,睁开眼一看,齐国卫国郑国都是一伙的,宋国也惦着加盟呢,算来算去,整个联合国现在就只剩下晋国和自己了,一个盟主加自己一个兵。
去晋国求救吗?
“我们有病啊?”所有鲁国大夫拒绝前往晋国,乐祁还在晋国关着呢,鲁国历史上,特使被晋国人扣押的例子数不胜数,连国君都被扣过好几次。 “谁去谁傻叉。”
是啊,又要花钱,又不一定能请来救兵,还有可能被扣押,去干什么?
晋国人是肯定靠不住了,别人也没法靠,这个时候,只能靠自己了。
结果,鲁国人靠自己的力量抵御齐国人,竟然也让齐国人没有办法。
“看来,我们今后也不用再尿晋国人了。”鲁国人终于也看清楚了形势。
——流氓国家
眼看联合国已经分崩离析,背叛的背叛,没背叛的也不信任自己了,晋国人开始反思了:这样下去,还怎么发财?
不管怎么说,鲁国人竟然没有来求救,让晋国人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第二年春天,赵鞅找了个机会去见晋定公,于公于私,他觉得都应该帮乐祁一把了。
“主公,现在诸侯当中也就是宋国还在事奉我们,他们的使者来了,我们好好款待还来不及呢,可是我们却把人家抓起来了,今后哪个诸侯还愿意跟我们来往啊?”赵鞅来为乐祁求情,尽管这样会得罪范鞅。
“这,也是啊。范元帅,你怎么看?”晋定公也不敢拿主意,还要问范鞅。
“这个,咱们扣了人家三年了,无缘无故放他走,那不是等于承认咱们做错了?那不是逼着宋国背叛我们?”范鞅还不同意,不过,这并不等于他不放乐祁回去,而是他不希望把这个人情给赵鞅。
果然,范鞅来找乐祁了。
“老乐啊,不是我想留您哪,是我们国君担心不能事奉贵国国君,所以款留了您三年。这不,你要是想回去,我们也不能拦着您啊。我跟国君据理力争了,只要您让你儿子乐溷来替代您,您就可以回去了。”范鞅的话,把扣留乐祁的责任推到了晋定公的身上,自己做好人,然后还要乐祁派他儿子来做人质,防止宋国背叛。
“那,我寻思寻思。”乐祁不知道范鞅什么意思,一时也没想明白。
范鞅走后,乐祁把陈寅找来,把事情告诉了他。
“范鞅真不是东西。”陈寅先骂了范鞅一句,然后开始分析:“这是晋国人迫于国际形势,要放您了。但是,千万别让乐溷来,因为宋国跟晋国决裂是迟早的事情,乐溷来了,那就是害了他。咱们啊,就跟他们熬,看谁能熬过谁。”
别说,陈寅比乐祁高明太多了。
乐祁回绝了范鞅,说自己在晋国过得挺好,过几天准备娶个小老婆,就在晋国安家了。
“那,那你还是走吧。”范鞅没脾气了,要讹没讹着,心里说:“世界真变了,宋国人也不好忽悠了。”
现在,乐祁可以回家了。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
还没出晋国,乐祁就病倒了,而且是一病不起,紧接着一命呜呼。
范鞅听说乐祁死了,又来事了。
“不行了,竖着来,躺着回去,宋国人肯定不干啊。不能让乐祁回去了,把尸体扣了,宋国人想要尸体,就必须跟我们结盟。”范鞅,晋国中军元帅,想的主意都跟流氓没有区别。
所以,这时候的晋国,也就是一个流氓国家了。
就这样,乐祁的尸体被扣下来了。
——决裂
当年的夏天,齐国再次攻打鲁国。这一回,鲁国还是不去向晋国求救。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你不去求他,他反而主动来帮你。
“就鲁国这么个朋友了,要是他们也投降了齐国,咱们还玩什么?”范鞅这时候也急了,也不索贿受贿了,主动提出来领军救援齐国。
于是,范鞅、赵鞅、中行寅三人率领着晋国军队前去救援鲁国。不仅去救援,态度也谦卑了,见到鲁定公的时候,范鞅手持羊羔,赵鞅和中行寅手持大雁,给鲁定公献礼。
鲁国人被感动了,或者说叫受宠若惊了。一辈子擦掉一切陪你睡,如今你给我倒了一回洗脚水。
晋军来到,于是齐军撤退。
齐军撤退,晋军也撤退。到了这个时候,晋军也没有把握战胜齐军了。
晋军撤军路过卫国,想想卫国现在跟着齐国混,于是准备派人去跟卫灵公结盟。
“谁去?”按级别说应该是中行寅,可这哥们打死不去,这些年来敲诈了卫国不少,怕卫国人砍他。
中行寅不去,范鞅和赵鞅更不去。
“谁敢去?”赵鞅发出号召。
结果,真有两个想出风头的,谁啊?涉佗和成何,两个大夫。
晋国人提出盟誓,并且大军就驻扎在卫国,卫灵公不敢拒绝。于是,双方就在卫国的专泽盟誓。卫灵公亲自出马,而晋国方面就派了两个大夫。
本来晋国派的大夫级别就低了,可是就这两个大夫,也没把卫灵公放在眼里。
“卫国也就是我们两个县那么大,算个狗屁诸侯啊?”成何公开就这么说。
盟誓的时候,卫灵公执牛耳,涉佗看着就不顺眼,故意用手去推卫灵公的手,血顺着手一直流到腕子上。
卫灵公大怒,本来看见晋国只派了两个大夫来,他就憋着一肚子火的。如今这两个大夫也不把自己放在眼里,能不恼火?
卫灵公正要发作,卫国大夫王孙贾急忙上前拦住了,然后对两个晋国人说:“结盟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啊,要向我们主公这样才行,你们这样不讲礼法,结盟还有什么意义呢?”
两个晋国人嬉皮笑脸,不当回事。
卫灵公一甩袖子,下坛去了。
盟誓流产。
卫灵公是越想越气,越气越想,暗自发誓一定要跟晋国人对着干。可是,他知道卫国的大夫害怕晋国,恐怕很难说服他们。怎么办?王孙贾给他出了个主意。
回到楚丘,卫灵公干脆不进城,就在城外住下了。
大臣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都跑到城外去见卫灵公,问问原因。
“各位,这次跟晋国人结盟,丧权辱国啊。”卫灵公开始忽悠,把晋国人怎样羞辱自己,添油加醋说了一遍,最后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 “我给卫国丢人了,没脸回来了,所以不敢进城, 我辞职不干了行吗?各位,我,另请高人当国君吧。”
卫灵公话音一落,当时就炸了锅了。
“不行啊,这事不怪主公啊,是晋国人太不是东西了。”大夫们纷纷为卫灵公抱不平,对晋国人不满。
“还有啊,晋国人提条件了,说我们必须派国君的儿子去晋国做人质。这也罢了,还要大夫们也都把儿子送过去做人质。时间都定好了,这个月底必须要出发。”这一段是卫灵公即时创作的,不过大家都没有怀疑,因为晋国人既然能把宋国人的尸体都当人质了,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
“那,主公都把儿子牺牲了,我们的儿子也只好跟着去了。”大家有点无奈,可是也没办法。
效果还行,不过还没有到大家喊出“不跟狗日的晋国人玩了”的地步。
所以,王孙贾又加了一条。
“晋国人还提了个条件,还要我们五百名商人和工匠。”王孙贾能想到的也就是这个了。
“那,那怎么办?去吧。”卫国人被晋国欺负惯了,逆来顺受惯了,到这个程度,还不敢跟晋国决裂。
卫灵公有点傻眼,王孙贾也有点傻眼,看来激将法不灵啊。
事情弄假成真了。
大夫们回去组织了五百名商人和工匠,把自己的儿子们也都编好了名册,哭哭啼啼准备送他们上路,没办法,卫灵公也只好假门假式派一个儿子去晋国。
眼看就到了月底。
各家各户都准备送儿子上路,去晋国可不是西部旅游,除了自己儿子的衣物等等要准备,还要准备些方方面面打点的东西。除了这些,还要叮嘱儿子 “情况不妙就偷偷跑回来,别等死”之类。
总之,跟送儿子上刑场很接近了。
卫灵公让王孙贾召集大家开个会,说是谈一谈注意事项。大家都到齐了,卫灵公却不肯出来,于是大家都问为什么。
“主公因为要送儿子去晋国,伤心过度,正哭呢。”王孙贾解释,不解释也就罢了,他这一解释,大家全哭了。
效果很理想。
“那什么,主公让我问问大家,如果晋国人来攻打我们,我们能不能抵抗?”
王孙贾趁热打铁,引导大家。
“当然能,就算打我们五次,我们也能抵抗。”群情激奋。
“那好啊,那我们傻乎乎把儿子们送去干什么?我们不理他们,如果他们来打我们,我们实在顶不住了再把人送去也不晚啊。”王孙贾顺着大家的意思说。
“对,我们不跟晋国人玩了,跟他们绝交。”大家喊了出来,现在,这是大家的一致呼声。
第一八九章 赵简子
卫国人彻底投向了齐国。
第二年,齐国攻打晋国的夷仪(今山东聊城境内),卫国出兵相助,正式宣布与晋国决裂。
又是第二年,齐国与鲁国结盟,这一次盟会孔子作为鲁国的相礼参加。
连续这两件事,宣告联合国彻底崩溃,晋国成了光杆司令。
晋国人又有点急了,具体说,赵鞅有点急了。范鞅没有急吗?没机会急了,因为他已经死了,现在是智砾出任中军元帅,赵鞅为上军元帅,而范鞅的儿子范吉射接了他爹的班。
赵鞅和范鞅虽然都是鞅,可是此鞅非彼鞅,范鞅爱占小便宜,赵鞅瞄着的都是大便宜。
赵鞅死后谥号为简子,因此后世称之为赵简子。
赵简子最有名的一件事情出现在《中山狼传》中,这个故事就是 “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追杀狼的那个人就是赵简子。
从这里开始,我们改称赵鞅为赵简子。
赵简子是个人物,为什么是个人物?看看再说。
赵家自从赵氏孤儿赵武复兴之后,赵武和赵成父子都很小心谨慎。赵成去世,儿子赵简子接任。
三代才能培养出贵族,赵简子现在就是贵族了。与其他各家相比,其实赵家是资历最浅的,所以赵简子身上那种公子哥儿的惰性也就最少。看到公室越来越弱,赵简子也就看到了历史将向哪里走。
“让他们占小便宜去吧,老子玩大的。”赵简子不简单,他要玩大的。
赵简子的性格很像赵盾:能看到人的优点,能大胆使用能人,同时,够狠。
赵简子仔细研究了晋国的历史,他研究晋国历史有一个方便之处,那就是晋国史官不知道怎么回事由赵家人出任了。借着这个便利,就能看到晋国的史籍,从中学习历史。
研究的结果,赵简子总结如下。
首先,要有人;其次,要有地;第三,其他的都无所谓。
有了这三大原则,赵简子开始照方抓药了。
——赵简子笼络人心
“有人”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人心,另一个部分是人才。
当初,范匄为中军帅的时候,曾经制定了一部刑法,后世称为“范宣子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刑法。不过,这部刑法由范匄自己保存,老百姓根本不知道内容。说起来,这也算法治,可是是只有法官才了解内容的法治。
后来,赵简子主持诉讼的时候,作了一个鼎,把刑法都刻到了鼎上,放在公共场合。于是,全国人民都知道刑法内容了。当然,这个刑鼎比郑国子产的刑鼎要晚,但是因为是在晋国,其影响力并不小于子产的刑鼎。
就因为铸刑鼎,赵简子在普通百姓心中的形象大大提高。
晋国六卿都有大量的土地,全国人民几乎都在为他们打工。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自己这里打工,六卿先后推出劳务工优惠政策。
按照规定,“百步为亩”,即每亩地长宽均为百步。所有公室的亩制都遵循百步的原则,也就是“国有企业”还按照传统的规格。
那么,六卿们的“集体企业”呢?他们纷纷改制,范家、中行家、智家的亩制改为八十步乘一百六十步每亩,韩家、魏家为一百步乘二百步每亩,赵家的亩制最大,为一百二十步乘二百四十步每亩。
亩制的大小有什么区别?
按照规定,每亩地要纳税和缴租。六卿的土地纳税按照收成的百分之十,交给公室,这相当于国税。缴租按照固定额缴给六卿,这相当于地税。公室的土地没有地租,但是税的比例高。
按照以上的规定,其实给公室种地和给六卿种地没什么区别。
现在,六卿的亩制改了,区别来了。
亩制大了,但是每亩地的地租没有变,所以农民得到了实惠,在这一点上,赵家的农民明显实惠更大。
但是,更大的实惠不在这里。
六卿都调整了国税的比例,从百分之十减少到百分之五,也就是说,拿百分之五的国税来补贴了自己的农民。国家收入减少了,可是晋国国君也没脾气,干瞪眼。
而赵家更绝,索性连百分之五的国税也免了,免农业税。那么,这百分之五的国税怎么办?赵家从自己的地租里出。
这样,赵家在亩制上已经比其他五家大了,而且比他们少征百分之五的税。
于是,劳务工纷纷从公室流向六卿,而主要流向了赵家。
赵家,被评为春秋时期的最佳雇主。
人心,正在被赵家笼络。
让利于民,固然大得人心,但是,赵家的收入不是就少了很多?实力不是就会下降?
不错,收入比其他六家少了很多。但是,钱多就是好事吗?
吴王阖闾曾经跟孙武探讨过这个事情,说到晋国六卿谁会先灭亡,孙武作了非常精辟的阐释。
孙武这样说:范家和中行家两家亩制最小,最富裕,家里养的士就最多。但是这两家富了很多代了,现在又这么富,“主骄臣奢,冀功数战”,很骄纵蛮横。
所以,这两家先完蛋。
智家亩制也不大,但是连续两代早亡,因此家风没有这么骄横。所以,他们第三个灭亡。魏韩两家的亩制较大,因此更晚灭亡。而赵家亩制最大,家里钱不多,养的士也不多,但是都很精干,“主佥臣收,以御富民,故曰固国”,主人谦恭,属下收敛,而员工很富有,这样的家族,稳定而且团结。所以啊,晋国最后恐怕要归了赵家。
这段分析,一针见血,随后的发展验证了这一点。只不过,孙武没有料到三家分晋的结局。
——赵简子招揽人才
赵家养士是有传统的,而且是非常有心得的。赵家能够在灭门之后起死回生,就得益于养士。所以,赵家复兴之后,继续养士。
赵简子一开始的养士方法与其他五家没有区别,那就是拼命养,以量取胜。
可是,他很难从中发现令他满意的人才,所以他很犯愁。
一天他到西河去游玩,坐在船上,发出一声叹息: “唉,怎么样才能得到贤能的人呢?”
话说完,旁边的船夫咕咚跪在了面前,吓了赵简子一跳。什么意思?要告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