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梁冬对话罗大伦

_2 梁冬对(现代)
罗大伦:对,他实际是用猪油了,牛奶一般问题不大,但是他用猪油了。
梁冬:猪油熬牛奶。
罗大伦:不,就是一起往下漱。就是等于是下去要润滑,起润滑作用。但是朱丹溪说,这个猪油进去恐怕不好,因为太滋腻了。那么果然第二年在母亲的肋那儿长了一个疮。朱丹溪认为说,这个可能是吃猪油的结果,因为吃进去的营养太多了,然后呢他就开始又给母亲清淡饮食。当时别人都质疑朱丹溪,很多人问他,说你这么做可不对,给母亲应该吃好吃的东西。说这个你怎么能给吃这么简单的菜呢,这不好啊。朱丹溪就跟大家说了,他说有一个道理,说你给母亲吃好吃的,让母亲一时口快,觉得特别舒服,但是日后有病了,那这算是孝吗?我给母亲吃清淡饮食,可是我母亲呢身体健康。我觉得这才是孝顺呢。
梁冬:所以孝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罗大伦:没错、没错。那么朱丹溪的母亲呢确实是高寿,活到了八十几岁,最后是无疾而终的。睡觉睡了三天以后,去世了,八十几岁啊,非常非常地长寿,身体非常地好。后来就基本上没有什么病了。所以朱丹溪侍奉他母亲的方法呢是非常好的。
梁冬:所以给电视机前的各位朋友提了个醒,给家里边的老人,千万不能吃得太好。
罗大伦:嗯,清淡饮食,清淡饮食。
梁冬:实际孝不是为了你自己孝,不是为了让自己舒服,你觉得说我心里面要给他多点钱,给他多点吃的。不是的,是要他结果好。
罗大伦:是的,没错。其实朱丹溪的理论在我们今天也有验证,比如说我们国家广西有个巴马地区。这个世界上最长寿的地区,百岁老人特别多,那么巴马地区的饮食特点呢,就是他们吃得特别清淡。他们一年中很少吃肉,基本上在过年的时候才吃点肉,那平时呢都是玉米粥、青菜,非常清淡。但是百岁老人就是多,有好多百岁老人,在全世界排第一的。
画外音:朱丹溪侍奉母亲的故事告诉我们:顺应身体所需,戒除过分享受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这和存天理,灭人欲又有什么关系?而到底人欲应该怎样理解呢?《国学堂》——发现百年人生的修养之道。
梁冬:就讲到这个存天理,灭人欲这个事,我以前也一直很不理解,我认为呢这个很不人性化。为什么要灭人欲呢?是吧,后来呢我请教了一些老师,我跟您分享一个东西。您看,什么叫做,他灭的是什么人欲。话说这个王凤仪老先生,他不是有一派学说传下来嘛,这个刘善人他就跟我讲过,他说实际上人欲分成三个层面。我们的性,习性的性,分成三个,叫天性、秉性和习性。习性呢是后天学习的,是可善可恶的。秉性呢,是父母给的,都是人的欲望,恶的那一部分,像痴啊,贪啊;天性呢是善的,所以呢他所说的灭人欲呢,实际上是要把你的习性和秉性去掉,最后达成接近你天性的东西,这个天性的东西是和整个宇宙的那种大的善良是一致的。
罗大伦:是的,其实这个程朱理学的这个理念后世一直有争议,大家在讨论到底是什么东西。其实我觉得呢,如果简单地把它说灭人欲,就把我们的性情全部去掉,是不可能的,这是不可能的。实际上是我们控制我们欲望的一面,因为朱丹溪就认为,他给我们学说最大的启示,朱丹溪认为我们很多病都是我们欲望导致的。比如说我们贪吃,朱丹溪就主张要节俭,我们不要吃太好的那些食物,肥甘厚腻对我们身体没好处。比如说有很多欲望我们要控制,比如我今天要做这个,明天要做那个,我要做无数的事,但是你要控制欲望。集中精力做一件事,这是他教给我们的道理。其实我们现代人很多身体的失调都跟我们的情绪不良有关。我们欲望太多了,我们想做的事太多了,我们往往会过度的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都会过度。那这七情一过度呢,就导致我们身体气机乱走,怒则气上嘛,恐则气下嘛。这些情绪导致你身体气机乱走。身体就不健康了,那朱丹溪告诉你,除了治病要治身体之外,我们一定要把我们的情绪调整好了。我们控制着欲望,我们尽量控制着它,然后呢我们身体才能彻底的健康。这是朱丹溪他特殊的地方。他是从程朱理学受到启发,然后呢发展了中医的学说,中医在此之前对这个不是很重视的。
梁冬:是么?
罗大伦:对,不是很重视,《黄帝内经》里说,有这个七情致病嘛,但是后世治病的时候往往着重治身体。这个心灵就是从朱丹溪开始,朱丹溪在中医历史上,为什么说他善于治疗内伤杂病呢,就是内伤杂病啊。
梁冬:怎么叫内伤?
罗大伦:就是我们中医治病分成几种,一种是外来的病,外感的,比如说六淫,风、寒、署、湿、燥、火,这外来的邪气导致我们病叫外感的。
梁冬:或者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罗大伦:对,刀刃所伤,那么还有一些病呢,是我们自己内部造成的。
梁冬:暗爽到内伤。
罗大伦:呵呵,没错。
梁冬:常常这样说嘛,就有些人暗爽到内伤,看到,哇,邻居家里面居然这个车子被别人撞了,哇,暗爽到内伤。
罗大伦:哈哈哈,就会这样,对。
梁冬:其实女同事,啊,长得……最近长得最近变丑了,暗爽到内伤。
罗大伦:往往会这样,那么中医说呢,这内伤里面往往由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引起,七情一旦过度了以后,气机就会乱走,就会逆乱了,就会导致我们生病,这叫内伤。朱丹溪就特别擅长治这种内伤杂病,就是乱七八糟的病,你说不上这病哪儿来的,很奇怪,但仔细一追究,是因为你自己的情绪失常引起的,或者自己吃得太多了,造成痰湿积滞引起的。那朱丹溪最擅长治疗这些东西了,因为朱丹溪知道,这个病是怎么来的,所以他从根儿上给你解决掉。
画外音:朱丹溪的身心同养告诉现代人,过滤习性中的杂质,趋近天性的善良,是谓“存天理,灭人欲”的真正内涵,也是远离疾病的根本所在。而对于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来说,怎样才算健康的心灵呢?《国学堂》,探讨心灵健康的标准。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依然呢,是有请这个中医学博士——罗大伦老师,和我们一起分享,中医的这个养心和养生之道,刚才我问了一个问题,就是说什么叫做,对一个中医师来说,他看到的,什么叫做健康的灵魂?
罗大伦:健康的灵魂呢,是这个人一定要明白自己该做什么,然后明白慈悲,一定要有慈悲之心,这是中国文化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首先自己该做什么?这是古人一直在告诉我们的,孔子啊,这些好多先师一直在告诉我们,我们自己该做什么?我们能做到什么?然后同时呢,我们去如何帮助别人,我写的所有的这些大医,我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怀有大慈悲之心,怀有大慈恻隐之心,他们都把天下人的痛苦装在自己心里,然后他们才能去做事,他们才能做好事,才能登上这个领域的最高境界。
梁冬:就像哪怕你是在赚钱好了,你挣到第一人一百万的时候,那是你自己的,可以花的,一千万的时候呢,现在通货膨胀比较严重,也算是自己的,但你真的挣到一个亿的时候,那钱就不是你的了,或者挣到十个(亿),一百个亿的时候,你只是一个看管者,上苍把这个钱交给你,始终有一天,你也要交给别人,如果交给儿女的话呢,这是最下等的。为什么呢?因为其实你害了他,是吧?留钱给儿女未必能用,留书给儿女未必能读,是吧?唯有留品格给儿女,他这一世才行走江湖,风雨无阻。
罗大伦:对,没错儿。
梁冬:这个朱丹溪的故事是不是这样就结束了呢?
罗大伦:对,这就是朱丹溪的故事,我觉得朱丹溪呢,他这个人给我们的启迪太多了,朱丹溪从一个非常任性的少年,然后慢慢成长,然后经过对古典,中国古典这个哲学的思考,对程朱理学的研究,最后成为一个大儒,然后又从大儒出发,开始学中医,最后终成大才,那么他的人生过程啊,其实给我们启迪特别多,就是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应该如何成才,如何走上一个事业的最高境界。所以朱丹溪的故事,我觉得对任何青少年来讲,都应该去好好学一学。
梁冬:对,我觉得,我所受到的教育里面呢,有个很长的一段时间呢,被赋予了某种的阴影,或者有人不断地告诉我说,你是一个自由的灵魂,啊,你应该要对得起自己,你要让自己舒服,你不要折腾自己,不要对抗自己,你有你的这样一些想法,你就应该去实施,因为你是自由的人。诸如此类,我觉得这话吧,本来没错,但是说的时间太长了之后呢,我后来发现呢,人容易落于散漫。
罗大伦:没错儿。
梁冬:所以呢,过了35岁之后呢,人要开始往里收了,我觉得呢,朱丹溪呢,实际上他是一个“人板”,他实际上呢,把他自己的人生经历呢,用他自己的行为呢,给我们一个很好的一本书,啊,说明了这一点。字慕提示:事有取舍,心怀慈悲,是所有人与自己和谐相处的王道,这是一代医宗留给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最宝贵的人生启迪。朱丹溪之后,罗大伦又将为我们展开哪一位传奇名医的人生画卷,又将激起怎样的心灵风暴呢?《国学堂》,辅佐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罗大伦:中医里边儿啊,有一个门派叫经方派,这个经方派,在中医里边儿的地位,相当于练武术的人里边儿的少林派。
梁冬:噢。
罗大伦:就是武术的正宗。
梁冬:天下武术出少林嘛。
罗大伦:没错儿。
梁冬:从少林分出来的嘛。
罗大伦:没错儿,这个经方派呢,在中医里边就是绝对的正宗。因为经方是什么呢?经方就是我们中医的医圣--张仲景所开的方子,我们一般称这些方子为经方。
梁冬:哦,那与之相对的学有些什么方呢?
罗大伦:还有时方派,还有后……后世一些时方派、温病学派,还有很多学派。
梁冬:验方派。
罗大伦:对,还有……但是经方派呢是……一直是这个中医里边的非常正宗的党派。
梁冬:为什么它能称之为叫做经呢?
罗大伦:这个经方就是经典了,我们说这个张仲景的方子呀,用上去以后效果非常好。我们中医里有好多话,比如说有个话叫经方不过三。就说张仲景的方子治病,如果三副药,这是老中医教育自己儿子的,就一个老中医跟自己的儿子说:张仲景的方子,如果用三副下去以后,没有任何感觉的话,赶快要换思路了。因为张仲景的方子效果非常好,三副药一定会有效果的,没有效果,三副药,一定考虑思路不对。
梁冬:肯定是策略性的错误。
罗大伦:对,那么我为什么还去对许书微这个这么感兴趣呢?就是他除了是经方派的创始人之外。
梁冬:经方不是张仲景吗?怎么是许叔微呢?
罗大伦:对,但是张仲景的方子,其实后世呢,很长时间一段……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被广泛应用。比如说,在唐朝的时候,孙思邈先生,那是我们的大师呀,药王孙思邈。孙思邈在他的书里边就写过,他说江南诸师,匿仲景之方不传。说江南那些医生呀,有的人有张仲景的书,可是呢,不告诉大家,自己呢,藏在枕头底下。孙思邈都早年没看到张仲景的书,所以可见张仲景的这个《伤寒杂病论》呢,在那个时代并没有广泛流传。那么是到后世,到宋代的时候,被许叔微这些医学大学倡导,那么最后成了一个经方派,大家才开始广泛地应用张仲景的方子,然后尊张仲景为医圣。这个时候才成了一个大派叫——经方派。
画外音:许叔微,南宋医学家,经方派鼻祖,著有《普济本事方》,医术高明的他,为什么毕生不取诊费分文?又是为什么他将不传之秘方公诸天下?
梁冬:岳飞当道的时候的。
罗大伦:没错,是在那时候的。他自己这个个人,也是非常有魅力的,这个人有他非常独特的地方。有一年呢,许叔微是扬州仪征那地人,现在的仪征,在仪征,江苏的仪征市,许叔微他在小的时候,11岁的时候,有一次呢,他家乡发生了一大场瘟疫,结果呢,许叔微的父亲就感染了瘟疫,很快就去世了。这个悲剧呢,到这儿还没结束。就在一百天之内,有一天晚上,许叔微的母亲,突然,感觉头晕,然后昏迷,然后牙关紧咬,有这个痰涎流出来。当时许叔微才11岁呀,急坏了,马上去请医生。小孩呀,把医生找来以后呢,医生一看,说:哎呀,这个是中风啊,我要用泻下之法给她泻肚子。就开了一种药,这种药吃下去以后,结果他母亲哗哗泻肚子,泻了好多次,结果当天晚上,许叔微的母亲就去世了。11岁的小孩,文献记载许叔微是百日之内并失怙恃,就是连父亲带母亲都去世了,于是许叔微呢,11岁的小孩就发了一个大愿,发下一个大愿。
梁冬:对,发下了一个大愿。我们每次听到故事的时候,都发现这个模式是很相似的,一个悲惨的历史,然后呢一个宏大的志愿,重点在于哪儿呢?在于他没有随便批判,他只是说庸医害人,我要去学正统的医学,而不像另外有一些人,庸医害人,我们就要把医学废除掉。这个是最大的分野,是吧?
画外音:天下武术出少林,天下医道之正宗则在经方,而经方派鼻祖许叔微却有着幼年便并失怙恃的坎坷机遇。这样的命运迫使许叔微走上了怎样的人生道路。《国学堂》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对面呢,依然是中医学博士罗大伦老师。罗老师您好!话说呢,罗老师给我们讲到了一个故事,是一个年轻的小孩子——许叔微,在一百天之内呢,父母双亡,都被庸医治死。那,于是呢,就发大愿了,发大愿呢,一定要自己学习正确的好的医术。这说明什么呢?他还分得清楚,问题不在于中医,而在于某一些庸医,现在很多人都看见这个中医治不好呢,首先否定整个中医,这个是很大的境界的差别。继续。
罗大伦:好!那么许叔微发了一个什么样的大愿呢?他就要去攻读医学。但我觉得许叔微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这儿,大家想一想,一个11岁的小孩,有多大的毅力?我们今天11岁的小孩能做什么?我觉得还跟父母要钱去买麦当劳,买点什么零食吃呢。这个稍微父母看得不严点儿,就玩电子游戏去了。稍微父母看得不严点儿,就跟上朋友出去玩去了。但是许叔微在干嘛呢?许叔微开始捧起书本,刻苦攻读医书。
梁冬:您这说明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他真的很适合干这个事儿。就是,你像现在的小孩子打电游啊,他也能连夜地打。这说明什么?心中有爱,就能改变世界,关键的是你爱的什么东西而已!
罗大伦:呵呵,对!
梁冬:你说是吧?
罗大伦:没错。所以,许叔微--我觉得是个毅力非常强的人,非常了不起!那么这个时候呢,正好北宋政府做了一件好事,就是宋朝的皇帝做了一些好事。比如,他把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给刻印了。
梁冬:那个时候已经发明了印刷术了。
罗大伦:对。已经刻印了,发行了。然后,北宋皇帝呢……当时,发行这个的时候呀,他还特别地……我们现在能看到呀,在这个封面上都给写上,说这个是为了老百姓去治病用的,所以呢,我们不要有利润。我们要多少钱?只要有纸张的印刷费用出来就可以了,让老百姓去学去吧。所以,他们做了一件好事。结果,许叔微就得到了这个《伤寒论》的这本书,他就开始攻读。那么,到底是什么让许叔微去攻读《伤寒论》呢?我觉得这个谜底就在张仲景的序言里边。
梁冬:张仲景怎么说?
罗大伦:张仲景在序言里就说,张仲景为什么去写《伤寒论》呢?是因为张仲景他自己说,他说,我的家族呀,是一个大家族,有二百多人,但是呢,建安建年以来,“犹未十稔”,就是建安建年以来呀,没有过十年的时间,他们家里死亡的“三分有二”,就是三分之二的人,因为疾病都去世了。所以,张仲景发誓,因为家里那么多人口都去世了,他才发誓开始攻读医书,博采众方,勤求古训,然后写出了《伤寒杂病论》这本书。我觉得,许叔微看这个序言的时候,一定心里有感触的。
梁冬:共鸣!
罗大伦:没错。为什么呢?因为他家里就是三口人,父亲、母亲和他,结果呢,三分有二都去世了,就剩下自己孤零零一个人在看书。所以,许叔微感受到了张仲景当时那颗痛苦的心。
梁冬:所以说,共鸣才是宇宙的能量的本质呀!
罗大伦:是!
梁冬:就是,这个事情,为什么别人也看了,就没有那么发奋,他看了就发奋呢?
罗大伦:是。
梁冬:不是张仲景没写,而是你心里没有。就是你心里面得有这个频率,那个宇宙的能量来的时候,你才能共鸣。一共鸣之后,小喇叭就开始响了。
罗大伦:是。
梁冬:106.1就来了。
罗大伦:对,他的动力就来了。所以,许叔微感受到张仲景那个大慈悲心,他为什么会为了救人去写这本书,他感受了于心有戚戚然,他自己家就这种状态。所以呢,他就开始发誓,攻读张仲景的书。于是呢,当许叔微青年的时候,他就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经方家了。
画外音:机缘巧合,相似的人生际遇,使许叔微与张仲景相隔百年而产生共鸣。一本《伤寒杂病论》,使勤奋的许叔微在青年之时便成为经方大家。而经方是什么?又有着怎样的力量?《国学堂》——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梁冬:说到这个“经方”这个事情,你可不可以给大家稍微普及一下,这个经方到底是不是就固定这些方子?然后呢,这些方子用的药呢,是增一味则多,减一味则少呢,是这样的吗?
罗大伦:是。经方是非常经典的方子,是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给我们留下的方子,非常的经典。这些方子的效果,往往是只要对症了,马上就见效。我们从许叔微留下的医案里边可以看到,往往是这个病,一剂就好了。
梁冬:你能试举一例吗?
罗大伦: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说,许叔微呀,他给人看病,有一个人,这个人患的什么病呢?伤寒,患病了,伤寒。然后……
梁冬:伤于寒。
罗大伦:伤于寒,对,它实际是外感病了……然后找许叔微去了。许叔微去呢,给他一诊脉……正常伤寒,感受寒邪了,给发汗。发汗,比如用“麻黄汤”一类的方子,把汗发出来,把寒邪解掉就应该好了。但是,许叔微一诊他的脉呢,说他尺脉弱,迟而且弱。许叔微就说,他说这个气血不足呀,这个人正气不足,所以发不出来这些汗了。许叔微说,不要着急,我先给你补正气,所以,他开了一个“建中汤”,实际是“小建中汤”,来补气血。当时,大家都不理解,说你发一下汗就好了嘛,马上用药就好了嘛。许叔微说,不着急,我给你先补正气。于是,他就每天给开方补正气。开了几天以后呀,这个患者的家属急坏了,说这么着急,你看你发点汗不就好了嘛,为什么还给他补正气呢?许叔微说,不着急,补正气。第二天,还是不着急,补正气……那么最后呢,这个病家到什么程度?家属“出言至不逊”,就出口不逊了,开始用那个伤人的话来说许叔微了。着急,赶快给我们发汗……
梁冬:医患纠纷,原来是一直都有。
罗大伦:这时候有了。但是,大家要知道,许叔微当年在父母去世,他行医之后,他立下一个大志,发大愿。什么大愿呢?他要一辈子看病,不收患者的钱,一辈子免费给患者看病。
梁冬:那靠什么活呢?
罗大伦:许叔微给人教书。
梁冬:噢。
罗大伦:他给人教书,一辈子看病了……
梁冬:怪不得徐文兵老师最近也开课程了。
罗大伦:他这个教书,赚了钱了,然后他补贴给患者,碰到穷人,他要倒贴钱。然后,一般人看病,他都不收钱的。大家想一想呀,我不收钱给你看病,然后你还出言不逊,还伤害我,一般人一想,我不给你治了,算了。
梁冬:对呀。
罗大伦:但许叔微不这样。许叔微我还是坚持给你看,他坚持给这人补正气,家人都不理解呀,都说,还是给他补正气?等到正气足了,有一天,许叔微一诊这个人的脉,诶,正气足了,尺脉已经有劲的时候,许叔微给他开了一个方子,叫“麻黄汤”,就是发汗的药。结果,“麻黄汤”喝下去以后,是一剂而愈,汗一出,这人病马上就好了。许叔微啊,我觉得最了不起的,就是他一辈子为患者奉献。这种人,我觉得太少了。比如说,我们能够做一段时间,我为患者奉献,但是许叔微呢,他是一辈子。大家想一想,像许叔微这种高手,他治病往往是一副药见效,三副药病就好了,这是举世有名的高手,应该是当世最高手了,这种高手给人看病,我们觉得是多少银两都值得的。但是许叔微呢不这样,因为当时在父母去世的时候,他发誓要拯救世人。他自己在书里写过,他写过这样的事。他说,我给人看病,我就是为了救误,“余即救误为心”。所以,他就想去救世人,所以他不收钱,给人一直看病。当碰上瘟疫来临的时候,许叔微怎么做呢?大家可能想不到,许叔微是拿上药,挨家去敲门去,去问,你们家有没有患者?去问……有患者我马上给你治。这个太难做到了。一般我们是坐在家里等着……
梁冬:对,不是说医不叩门嘛。
罗大伦:对,大家来找我来看病才好。可是许叔微呢,他是主动,“遍视邻里”,挨家敲门,有没有患者,有患者我给你治。这样呢,结果救人无数,许叔微一辈子救人是无数的。我觉得这个灵魂太伟大了!
梁冬:当你真正地能够为苍生,为人民做事情的时候,人民是会真的能够记住你的。
罗大伦:是。然后,许叔微呢,他为了,因为他自己知道,他自己给人治病,这个是有限的,所以,他还普及经方,他写了好多关于普及经方的书。
梁冬:对,那今天呢,这个时间非常有限。我觉得下一期节目的时候,我就要请罗老师呢,和我们详细地分享这个许叔微,他到底普及经方又普及了什么?那许叔微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又有什么有趣的故事?更有趣的就是,到底这个许叔微和罗大伦老师,又如何形成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跨时空的心灵感应呢?下一期同一时间,《国学堂》,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谢谢,谢谢!
下期预告:
画外音:为什么伤寒病会在大热天得?
罗大伦:因为夏天空调多了……
画外音:水湿是怎么造成的?
罗大伦:现代人阳气不足……
画外音:中医博士罗大伦做客《国学堂》,讲述古代中医的传奇。谁是伤人脾胃的罪魁祸首?
罗大伦:我们喝冰啤酒……
画外音:泻下之法不能乱用?
梁冬:好汉经不住三泡稀呀……
画外音:谈古论今,汲取养生智慧,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国学堂》。
20101128国学堂—梁冬对话罗大伦第四讲
本期主题:谁是伤人脾胃的罪魁祸首?
画外音:为什么伤寒病会在大热天得?
罗大伦:因为夏天空调多了。
画外音:水湿是怎么造成的?
罗大伦:现代人阳气不足。
画外音:中医博士罗大伦做客《国学堂》,讲述古代中医的传奇。谁是伤人脾胃的罪魁祸首?
罗大伦:我们喝冰啤酒。泻下之法不能乱用。
梁冬:好汉经不住三泡稀啊。
画外音:谈古论今,汲取养生智慧。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国学堂》。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今天依然有请来的是中医博士、中医学专家罗大伦老师,和我们一起来分享古代中医的故事。罗老师你好!
罗大伦:你好!
梁冬:书接上一回,继续聊聊这个许叔微的故事。这个许叔微老师呢,他的学医的经历是什么样的?你给我们慢慢道来吧,请您。谢谢。
罗大伦:好。许叔微啊,他是这样,他就发奋地攻读这个《伤寒杂病论》,最后呢成为一个经方大家,就是他特别擅长用张仲景的方子。擅长到什么地步呢?他用经方治病,往往是一副见效,三副药患者就好了,这个像变魔术一样,这个我们今天看起来都是非常经典的。许叔微的书我们现在经常看。比如有一个书叫《伤寒九十论》,他里边一共列了九十个他自己治病的医案。看每一个医案看上去都非常经典。这个患者的症状在他看起来,马上看得特别清楚。然后跟张仲景的方子哪一个方子能对应上,马上用方下去,一两副药就见效。
梁冬:诶,你说为什么现在大家学医就不能够这么直接地就学张仲景的经方,然后呢就根据症状,甚至可以把它数据化,找一些互联网或者IT的高手,把它整合一下,可以变成那种对应的呢?
罗大伦:这个张仲景的经方应该是说是中医的临床的基础。但是现在呢,我们可能对临床这个基础,对基础经典下的工夫不够了。所以有的时候呢不能那么准确地把握这些方子。实际这些方子确实里边都有着非常深的奥妙的,这就经方的魅力了。
梁冬:你能试举一个例子,你常讲的例子吗?
罗大伦:我拿许叔微举例。许叔微就碰到这么一位,这个是当时的一个士兵。当时是跟对方打仗,我不知道跟哪方,好像是跟农民起义军打仗,打完了呢被人家给抓起来了。抓起来呢对方也很奇怪,怎么对待俘虏呢?把他小舢板小船,把这个人五花大绑,然后给塞到船板底下,然后压在下边,然后上边还打仗行军,把他压在下边。你想这位在下边……
梁冬:泡在水里边吗?
罗大伦:不是,在那船板底下。
梁冬:还是在上边。
罗大伦:你说过去就是把那鱼捞上来以后,然后把那鱼装到船板里边,就那个位置,船舱里边等于是。结果他在下边又热又闷,哎哟,这个难受啊。但是后来他找个机会跑出来了。跑出来以后逃脱了,逃脱了以后,回到自己这边营地这边来了。结果舒服了,觉得一下松绑了。怎么样舒服,就把衣服脱下来。这个非常舒服,然后饿了。你想压了好几天了已经,开始吃东西。饿的人吃东西是狂吃啊,吃完了以后,结果病了,就患了外感病了。
梁冬:诶,这个事情好像在现代生活里边常常有,是吧?一个人长期受压抑,比如在办公室加班,又饿又累,老板又骂。赶紧做做完了之后,跑出来之后呢空调一吹,点两个大排档的菜一吃,狂吃一顿,结果是一样的。
画外音:长期加班,又饿又累,就如同许叔微治愈的俘虏,很容易患上“外感病”。一旦患上“外感病”,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重新发现现代养生的奥秘——《国学堂》。
罗大伦:这个时候呢,请了两位医生来,都没治好。第一位医生这么想的:哎哟,他吃了这么多东西,一定是肚里有积滞啊,我给他用泻下之法给他泻下吧。于是就用的泻下之法。
梁冬:拉。
罗大伦:对,让他泻肚子。结果呢,没泻好,不但没泻好,这人更虚了。然后第二位医生来了一看:哎哟,前边用泻下之法没好,他又感受了风寒。因为他知道他脱衣服风吹得凉快,那么应该是用发汗之法把寒邪解掉吧。又用发汗之法,结果呢,也没有治好。汗“哗”出了很多,身体没好,这病就更重了。这个时候把许叔微给找来了。许叔微来了以后一看,他这个人还喘。许叔微说这个是张仲景所说的一个方子,叫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一个经方。说这个方子讲的症状跟他正好对应,就用这方子就行。那么前边两位医生都不相信。
梁冬:差别是在哪里?它也不是发汗吗?
罗大伦:它不,它是辅助正气,调和营卫。同时呢,用厚朴、杏子呀,是要平气的。杏子是要往下降气的,就这样,止咳,然后这样一个方子。那么用上以后呀,这个大家都不相信。俩医生都觉得能吗?这个桂枝汤……也就是方子打底的是桂枝汤啊,桂枝汤有这么好的效果吗?
梁冬:桂枝不就是发汗的吗?
罗大伦:啊不,桂枝汤调和营卫,它一方面呢是要解表;一方面呢,是往里收敛。比如它那个白芍啊,是通经脉,收敛的,补助阴血的。它是调和营卫,一起来调的,双向调节的这么一个方子。然后,桂枝汤下去以后呢,这个方子下去,一服,一剂,这个患者就好了。喝下去以后,马上,这个病就好了,也不咳了也不喘了,然后病就好了。
梁冬:作为一个中医的这个学习者哈,啊,你会不会有一种担心,说现代文明,因为已经发展很快了,古代的方子呢,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人的生活了?
罗大伦:没有,没有大的本质的变化的。是这样的,我觉得现代人跟古代人的身体呀,除了现代一些化合物,比如像塑料啊一些东西出现以后,引起了一些新的病,比如这个我们把它给分解了,然后这些东西的化学元素呢,会引起我们身体的一些变化,这些在古代可能不多。但是除此之外,现在我们人在自然界中所遇到的种种的病症,在古代都出现过,因为并没有本质的、大的变化。
梁冬:只不过,可能以前一些古代在冬天得的病,现在在夏天大家都比较容易得而已了。
罗大伦:对,对,没错,没错。比如说过去的伤寒病,现在在夏天经常得。为什么呢?因为夏天空调多了,我们给自己造了一个冬天的环境。
梁冬:对呀,包括以前可能吃生冷的都很少有,是吧?突然偶然吃一下,现在天天吃。冰箱——给我们带来的一个问题。再比如说以前那个睡觉,并不是很规律,偶尔有一些不合……不规律大家会得病吗?对不对?现在呢,由于有了电灯了,大家每天晚上都不能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肯定也会有这样一些问题。
罗大伦:虽然这个因素啊会或多或少地改变,但是主要的原因并没改变。张仲景时代所遇到的种种种种的一些问题,在今天也有。比如说张仲景,他经方为什么这么有效呢?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特别重视几点,第一,重视人的阳气;张仲景的方子里面用桂枝汤做第一方……
梁冬:打底。
罗大伦:对,打底。第一方,这说明张仲景非常重视人的阳气,他特别重视人气血的调和,这是张仲景的思路。张仲景非常重视人的情志。我们生气以后呢,往往会引起肝气不舒。肝是本来调畅的,主舒泄的嘛,肝气不舒以后呢,就造成肝胆不和。
梁冬:就是气得肝疼。这肝一疼就是拧住了,没弹回来。
罗大伦:肝胆不和了,然后气郁在里边了,那么小柴胡汤呢,正是和解肝胆的,舒解郁气的。
梁冬:啊,所以人如果比较郁闷的话,可以喝点小柴胡汤。
罗大伦:对,小柴胡汤类方,它有一系列的方子。然后张仲景呢,还特别重视淤血,他有一系列的方子是化淤的。我们今天那么多病都是因为淤血而得的,所以呢,张仲景啊,是特别重视这些思路。还有呢,就是“水湿”,张仲景特别重视“水湿”之邪。那么今天呢,我们现代人,很多人“水湿”很重。所以呢,这经方到今天为止,还对我们现代人有着特别好的这个调节和治疗作用。
画外音:当代的很多疾病,都由“水湿”造成,可是肌体70%由水分构成的我们,为什么会“水湿”呢?“水湿”到底指什么?又如何解决?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刚才呢,和罗大伦老师呢,探讨了一个话题呀,说为什么现代人这个“水湿”这么严重呢?啊,罗老师认为是什么呢?
罗大伦:啊,往往是现代人阳气不足,因为是这样的,我们身体里边控制水分有几个脏器,但是最主要的是脾。脾属土呀,土是控制水的,大家知道土克水嘛,土是控制水的。那么脾呢,脾阳往往会被我们现代人给伤掉了,为什么呢?比如说,我们喝冰啤酒,喝冰饮料,那么会直接伤我们的脾阳。比如说呢,过去呢,我们这个古代人往往会在外边劳作,那么汗出如雨,太阳晒着呢,它阳气会升发,然后“水湿”会通过汗液泄掉。那么今天的人呢,我们往往在室内,不晒太阳,整天工作,还吹着空调,这个喝进去的水呢,往往从汗液呢排泄就少。这些都会伤我们的阳气,比如说那个空调吹呀吹呀,凉,在夏天人为地给自己降温,都是引起阳气不足,“水湿”重的原因。这是现代人的特点。
梁冬:所以,出出汗比较好,对吧?
罗大伦:对,出出汗,晒太阳,运动,这个气血运行了,“水湿”自然就排除掉了。
梁冬:说回来呢,就是要去掉“水湿”呢,第一个要记住呢,少吃生冷的东西;第二个呢,要尽量要让自己出出汗。但这个出汗也艺术的,也不能随便出的哦?
罗大伦:对,没错。
梁冬:要什么时候出汗比较好呢。
罗大伦:应该是正常的,比如说我们运动的出汗,比如我们在外边晒着太阳,然后出汗这个是正常的。那么如果人为的发汗,比如我饿着肚子然后我非要自己发汗不可,这个是不正常的发汗。
梁冬:好了继续回来。这个许老师,刚才讲的这个许老师治病的策略,继续聊。
罗大伦:然后我还是要讲许叔微这个人,一定要讲他的道德境界。
梁冬:又讲道德。
罗大伦:对,没错。因为许叔微是从古到今我唯一见到的这么一位治病……
梁冬:你这大喘气,我唯一见到的这么一位治病……
罗大伦:对,治病从来不跟患者收钱的人。一辈子,文献记载,是从头到尾他不收钱,一直给患者服务,天呢,我们很少见到这样的人了,一直为大家奉献。
梁冬:非要给他也不收吗?
罗大伦:不收啊。他后来,许叔微后来他是这样的,他50来岁的时候中了进士,后来做了很大的官,做了学士了,在宋代学士那是很厉害的了。后来他经历到了南宋,因为北宋灭亡了,到南宋,他呢是到杭州去做官了,做了很大的官,许学士,后世人称之为许学士,学士在宋代的时候是能接触到皇帝的。
梁冬:现代的学士只能做蚁族,只能蜗居在家。
罗大伦:对,这跟那时的不一样,那阵的学士是在皇宫里边,从事很高的……我觉得许叔微应该从事给皇帝起草文书一类的大官,他跟很多人都是朋友,我觉得他一定见过秦桧。他见过蔡京,北宋的蔡京,他给蔡京看过病。据说他给蔡京看病,蔡京得的什么病并不知道,但许叔微开的方子,一副药就好了。蔡京大喜,蔡京说你这么厉害,京城那么多名医没给我治好,一副药给我治好了。蔡京想给他官做,这文献上有记载的,许叔微一想,他当时没有考中进士的时候,我想靠这种方式来得到官做,不光荣,所以拂袖而去。然后后来到南宋以后呢,他果然在朝廷做了官。他跟谁关系最好呢,跟韩世忠关系最好。他看这个朝廷上下都是秦桧当道,结果忠良被陷害,岳飞在风波亭给遇害了,所以许叔微是万念俱灰,后来呢他就辞去了官职,然后回家专心给老百姓看病。他回到的地方,隐居的地方是无锡的马山。
画外音:现实的无奈使许叔微心灰意冷,归隐田园,在那之后,他又为经方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国学堂》,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罗大伦:马山是在无锡太湖边上,一个风景非常漂亮的地方,一个半岛,非常漂亮,满山都是杨梅树,马山杨梅是杨梅中的极品,非常好。
梁冬:你吃了吗?
罗大伦:我吃了,现在许叔微的后代呢,还在马山那个地方居住。
梁冬:真的?
罗大伦:对,我上他们村子里去一看,只有16户人家,但是16户人家有13户家里有轿车。我说这个地方怎么这么富庶,原来许叔微给自己的后代找了一个非常好的地方。这个杨梅,马山杨梅我觉得非常好吃,每年据新闻报道,每年能给这个地方的居民,每一户人家带来十万元的收入,杨梅中的极品,非常的好。
梁冬:所以呢你说这就叫养德,别看这个地方治病不收钱,为人民服务,但他养了什么东西,他的积分高啊,他的积分能够力透纸背,一直打到现在的儿孙那里。
罗大伦:是,就是。我去了以后,我见到许叔微的后人,我觉得非常的亲切,我一看到他们我说你们真幸福啊。
梁冬:他们也姓许吧?
罗大伦:都姓许。但是我觉得有一点非常遗憾,就是许叔微啊,这么一位了不起的人,大家想一想,一辈子免费为老百姓治病,这么一位高手中医高手,免费为老百姓治病,治了一辈子,医德多高尚啊,这么一颗伟大的灵魂,但是在当地很少有人知道。后来我到扬州的仪征的时候,我发现仪征非常好,仪征人民非常重视他,因为那是许叔微的故居,许叔微小时候在那长大的。
梁冬:那它们俩什么关系呢,无锡和仪征?
罗大伦:应该说仪征是许叔微的出生地,无锡呢是许叔微最后隐居老去的地方,是这么一个地方,他老去的地方大家没重视他,可以江苏仪征非常重视他。仪征市中医院他们上下以许叔微为榜样,把我写的许叔微的故事都放在院报上刊载,教育他们院里的医生,让他们像许叔微学习,说许叔微精神就是我们中医的这种大慈悲精神,一定要每个医生去学习。
梁冬:那说回来这个许叔微,你觉得他对于这个中医经方派的推广,最大的贡献在哪里呢?他跟别人怎么讲?怎么教育这个事情呢?
罗大伦:许叔微做了很多工作,首先他把这个《伤寒论》,把张仲景这个经方,他编成了一种歌诀的形式,像儿歌一样,这个书现在有,叫《伤寒百症歌》。他为了普及呢,他编得就像顺口溜一样,有什么症用什么药,什么症用什么药,给其他医生看。这个非常了不起。
梁冬:就是段子。
罗大伦:没错,然后他把自己的医案又写下来,写得非常整齐,这个医案我什么情况,然后用什么药来治,用什么方来治,写得非常好。这是中医留下的比较早的医案,非常精彩。然后许叔微除了对经方有贡献之外,许叔微还有另外一个最大的贡献——他留下了好多秘方。
梁冬:秘方?
罗大伦:对,这个中医的秘方,很有趣的。
梁冬: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触,你看他刚才做的事情都是开放开放再开放,免费免费再免费,是吧?你看,往往是那个搞开放搞免费的人最后成了。你说要是百度收费,你搜一次给你收一分钱,那百度不可能成为今天的百度。
罗大伦:没错,正是许叔微这种人,心胸特别宽阔,他心中装的是天下,所以他才能大成。他的学问最终大成,而且开创了一个时代。所以真是只有这种胸襟的人才能开创出一个时代来。
梁冬:所以说到底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当你的心量足够大的时候,你管它什么时代,你一样可以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国学堂》。
画外音:所谓秘方,即秘而不传之方。可是许叔微为什么会将毕生所收集之秘方公诸于世?他又是怎样收集到如此之多的秘方呢?《国学堂》重现一代大医不平凡的一生。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依然有请的是罗大伦老师和我们一起来分享古代中医的有趣和有力量的故事。罗老师,由于咱们时间不多,我真的很想您在有限的时间里面讲出无限的故事。
罗大伦:那个许叔微,我说他除了对经方推广花大力之外呢,他还有一个巨大的贡献,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秘方。
梁冬:对对对,刚才说到这个事,秘方的事。
罗大伦:中医的秘方特别有趣,老百姓都有概念,说这个秘方往往是这个中医家族里边的最核心的机密,不告诉别人的,都在自己家枕头底下藏着或者保险柜里藏着的。这个秘方可不得了,传男不传女的。其实呢,这些秘方非常可惜,如果这么保密的话,往往都失传了。因为有时候往往你生的都是女儿,你不传怎么办呢?不传就没有了。子女没有学医怎么办呢?这方子就没人去学了,所以中医的很多秘方都没有了。那么许叔微作了一个非常大的贡献,他在行医过程中他一直在搜集秘方。比如说有一个医生叫田滋,当时有个医生叫田滋。许叔微的一位表兄患了一个病,头疼,头疼得厉害。一疼几天吃不下去饭,一喝酒一吃鱼就犯。那么许叔微也给他用了很多方子都不起作用。然后许叔微说怎么办呢?再请别的医生吧。结果这位田滋医生来了。田滋医生就有一个秘方,专治头疼的。给他吃下去以后,头疼不发作了。然后田滋医生说,你吃什么发作?说我喝酒、吃鱼就发作。说今天买酒来、买鱼来,使劲吃,吃吧。结果许叔微这位表兄怎么吃、怎么喝酒,诶,真不发作了。许叔微就知道说,这个真是好方子、秘方。但是这位田滋医生,秘方啊,不告诉别人的。所以许叔微就一直跟他要,他一直不给。但是俩人在交往过程中,这田滋医生也在不断地观察许叔微,后来发现,许叔微是真了不起,这个人品德太高尚了,给人看病不但自己医术高超,还不收钱。所以最后呢,田滋医生终于被感动了。有一次田滋医生要离开这个地方了,要走了。临走之前他把许叔微叫到面前来,说这个方子就是我用的那个方子,治头疼的,我现在把它送给您,您感动我了。送给他以后,许叔微问他,说我把这方子如果公布了会怎么样。(田滋)说我送给您,我就希望您去做这些事了,因为这方子不归我支配了,您随意处置。许叔微就把这个方子收集到了自己的书里边。这个书叫《普济本事方》,这本书里边收集了许叔微很多这么收集来的、一天天一天天收集来的秘方。许叔微都把它公开了。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说这么多宝贵的方子,您要是自己用该发多大财呀!
梁冬:你讲到开放这个事情,开放秘方这个事情,我深深地感觉到,其实现代的人并不是没有方子,可能这个世界上已经有很多,你像许叔微这个书,你能看得到,肯定已经留下了,对不对?重点是我们连去看、去学、去找都不知道。
罗大伦:是,没错。
梁冬:这才可悲。
罗大伦:没错,所以我告诉学中医的人,学中医的学子们,一定要去看古书。好多非常有效的方子古人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都在书里边呢。我们一定要去看去。比如说许叔微的《普济本事方》这本书,收集了许叔微毕生收集的很多有效的方子,但是我们现在看的人其实不多,很多有效的方子。那个我们今天拿来用呢,往往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画外音:《普济本事方》收集的有效方剂对现代人的养生仍然具有深远意义。接下来,罗大伦与相隔千年的许叔微之间又会发生怎样奇妙的故事呢?
梁冬:之前的节目里边说到,说这个罗老师跟许叔微老师呢是有某种的感应故事的,当然他后来说不是的,只是一个偶然事情。但说偶然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无妨吧?
罗大伦:哦,好吧,我这次上江南去考察,实际是带着课题去的,然后去考察许叔微的故居。那么我去之前呢,就想联系仪征市,因为仪征是许叔微的出生地,联系仪征市中医院,想联系他们的这个部门,让他们帮我介绍一下信息。那么我发了邮件,怎么也没得到回信,我很着急啊,因为没有电话嘛。我就发了邮件,然后我就出发了,我到无锡去求访完以后,我想上仪征去的时候呢,我还没有联系上。我说这可怎么办,很着急,后来一想,联系不上算了,我自己去吧,我自己去求访一下当地文物部门。结果呢,我是我们的车刚一开出无锡的这个高速公路的收费口,我的手机,我手机已经一个月进不来邮件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这个邮件功能失灵了,结果开始进邮件,哗,一封封邮件往里进,最后一封邮件就是仪征市中医院的。进来以后,他们院里书记就问我,说这个罗老师,你什么时候到我们仪征来,我说我两个小时之后就到。哇,我说怎么这么巧啊,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跟他联系上了,然后他这个邮件里附了他的电话。我马上打电话就取得联系了,然后我觉得从那天到现在为止,几个月过去了,我的手机再也没收到过任何一个新邮件。所以我后来啊到仪征市中医院以后,他们有一个许叔微的雕像,我真是深施一礼啊,我说谢谢您,谢谢您,让我跟仪征市中医院取得联系了。
梁冬:对,这个事情呢,你愿意把它理解为一种能量的加持也行,你愿意把它理解为一个偶然故事也行。
罗大伦:一个巧合。
梁冬:但是重点不在于这儿,重点是如果你自己内心里面觉得,哎呀,感谢你对于我的这种帮助的话呢,你就真的会心存感激,所以呢重点是他在不在那儿不重要,重要是你愿不愿意相信他在那儿。
罗大伦:对,我实际上呢给许叔微老先生的这个雕像鞠躬,我是感谢许叔微教给了我一些做人的道理。其实我觉得许叔微啊一辈子给人看病不收钱,很不容易做到。但是呢我觉得他是在用他的一生给我们演示怎么做人,怎么去达到医学的至高境界,如何去钻研才能走上医学的至高境界。因为他最后创立了经方派,然后呢为我们留下了那么多好的方子,那么多好的医学道理。我觉得非常了不起。
梁冬:咱们再说说另外一个老师的故事吧,您再想跟大家介绍哪位老师?
罗大伦:再说一位明末时候的医家,叫喻嘉言。
画外音:喻嘉言,明清医家,与张路玉、吴谦齐名,号称清初三大家。著有《寓意草》、《尚论篇》、《尚论后篇》、《医门法律》等。生于乱世的他为何遁入空门?又是什么让他重入俗世?
梁冬:话说明朝末年……
罗大伦:崇祯年间,当时的时局非常乱了,北京城已经非常乱了,崇祯年间嘛,宦官当道,非常乱。那么这个时候呢,我们的喻嘉言就在北京,他当时是一介书生。
梁冬:他住在北京哪个地方呢?
罗大伦:他在北京好像在国子监一带。因为他好像就在国子监里边做一个书生来着。
梁冬:哦,属于东城区的市民。
罗大伦:对对对,然后呢他呢看时局这么乱,他就写了一份万言书上奏,就希望能够按照他的政治抱负去实行。但是这封书呢一点没有受到重视,当时的朝廷根本就不管这些事儿,所以喻嘉言特别失望。然后就回到老家江西开始行医,因为他小时候就学中医了,那么他行医以后呢,很快就成为了一方名医。
梁冬:这个喻嘉言老师到底如何成为一方名医,他又给我们后世带来什么样精彩的故事呢?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之《国学堂》。
画外音:喻嘉言上万言书而未受重视,灰心之际便回归故里悬壶济世。喻嘉言究竟因何成为一方名医?又为何他宁遭质疑也要在病人家中枯坐一夜?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在过去的这几期里面呢,我们一直有请的是中医博士、中医学者罗大伦老师,和我们分享古代中医那一些可爱又可敬的地方,他们的医德和他们的医术如何形成了所谓的正比关系。今天马上要讲到的呢是一位来自于明朝末年的喻嘉言老师,话说他之前呢是住在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附近,也就是现在的雍和宫附近的地方。后来呢由于时局比较混乱,对当朝也比较失望,于是呢隐居故里去行医。他到底为什么有趣呢?
罗大伦:刚才你说的那个词非常好,有很多可爱的医生,喻嘉言看病就很可爱,喻嘉言这个人性格非常的直爽。那么他看病啊因为他医术很高啊,他不断地去成长,医术很高,那么他看病的时候呢往往做出一些别人不能理解的事情来。
梁冬:例如呢?
罗大伦:比如说当时有一位患者,肚子胀,没有大便,那么这患者就非常希望别人用泻药给他泻出去,实际他是身体非常虚弱了。那么喻嘉言就去了跟他说,你千万不能用泻药,你用泻药的话,你正气会虚的。可是别的医生附近那位患者就想用大黄给他往下泻,这个时候呢,这个患者听那位医生的,一想我要痛快一下,我要泻还不行吗?就让人去买药,买大黄。结果喻嘉言这个人我觉得特别可爱,没有人这么做的,喻嘉言一看人家把这个大黄买来以后,从后边追上去一把把药抓来,就给扔到沟里去了。我觉得我没有见过这样的大夫,就是你按照别人的方法去抓药,然后我觉得一定会出问题的,我把这药抓来给仍沟里去了。大家都瞪目结舌,说你到底要干什么呢?喻嘉言就上去跟他说,不能这么治啊,说你这身体这么虚,一旦泻下去就会出问题的。
梁冬:对,好汉经不住三泡稀啊。
罗大伦:对啊,所以不行啊,然后大家还不信。结果呢,喻嘉言告诉这个患者说,这个今天晚上,您身体这么虚的话,到今天晚上子时的时候,你身体一定会出问题的,说今天晚上这样,我不走,我不离开你们家,我一定在这儿守着,如果出问题了,我能及时地给您治疗,他们家人不相信,这患者家人不相信:能出问题吗?不能出问题,没事用不着。喻嘉言说,这样我留在你们家,我不要求你给我一张床,你给我一张椅子就行了,我在大厅里坐着,真出事了你来找我来。结果这家人,我觉得的太绝了,就给喻嘉言一张椅子在大厅里,我觉得当时一定特别凄凉,我估计连杯水也没有,饭也没有。喻嘉言真就在这人家屋里边坐了一晚上。结果呢,到子时这天晚上这人家里真出事了,这人真的晚上的时候病开始发作,然后呢,第二天早晨,实际第二天早晨他儿子出来告诉喻嘉言说,说我父亲晚上真出事了,把您的药预先服了,就没事了,然后今天请您再给去开方子吧。我说我看到这段的时候,这个医案我看到了,我看到这段的时候,我都很感动,我很奇怪啊。
梁冬:怎么能够病的时候他不叫他?跟他打个招呼?
罗大伦:因为他服了喻嘉言的药,觉得没事了。但是我觉得最奇怪的是喻嘉言的这个行为,我们想一想,我们一般人能做到这一点吗?
梁冬:我在想另外一个事情,就是您作为一个中医学者,他为什么说要在“子时”会有问题呢?
罗大伦:因为这个人的阳气特别虚,阳气很虚了,喻嘉言为什么不给他用泻下之法呢?因为阳气不足,一泻的话这个人很快身体就会有问题的,那么为什么会子时出问题呢?因为中医认为,在子时的时候,是一阳始生的时候,阳气这个时候开始生发,如果阳气非常虚的话生发不足,马上就会出现问题,因为这个时候阴阳交接阴阳开始交替,阳气要生。
梁冬:转轨。
罗大伦:对,开始生阳气,阳气不足,那么这时候,病往往在这个时候会发作。喻嘉言呢,他理论功底非常深,他就预测到,说这个时候会出现问题,所以他预先在人家里。我觉得关键是,这个喻嘉言太难做到这点了,一般人难做到,就是说患者不信任我,可是我知道这家人要出问题,然后他宁可要一张椅子在人家坐一晚上,他都去这么做。哎哟,我看到这时候我非常感动,说喻嘉言这个人既可爱,然后他又可敬,非常不容易。
梁冬:大医精诚。
罗大伦:是,真是就是大医精诚。然后第二天果然人家按他的用药,这肚子慢慢不胀了,然后喻嘉言最后又用药,这个人大便就通了。
画外音:可爱又可敬的喻嘉言的坚持终究保住了病人的性命,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生命的最后阶段又怎样影响了中医的发展?《国学堂》,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梁冬:你觉得我们看到之前,有好几个故事都是类似这样一个情况,就是一个医生他不是向你负责,不是向病人负责,而是向真理负责。
罗大伦:我在想喻嘉言为什么这么做?要正常人你拒绝我,不让我给你看,好,那我走算了,我干嘛非要帮你呢?而且这个帮是付出代价的,要在人家坐一晚上,连床都没有。
梁冬:尊严,知识分子那种尊严跟现在不一样的。
罗大伦:对,他放下尊严,他到底要做什么呢?我后来分析,我觉得喻嘉言是尊重生命,因为他知道这个人晚上要出问题,他的生命要受到威胁,他说我不管这个人对我如何,不管他对我态度如何,如何伤了我的尊严,但是我要对他的生命负责,我一定要看护他的生命。这是什么呢?这就是那种大慈恻隐之心,大医精诚之心。我们觉得喻嘉言为了挽救这个生命,做了很多努力,做了各种各样别人都觉得无所谓不应该付出的努力,但是他付出了。当然了,结果有的时候好,有的时候并不好,所以喻嘉言后来,他觉得这个事值得深思。那么正好这个时候是明朝灭亡了,清军入关了,占领了整个的中原地带,所以他就选择一个方式,出家当了和尚,到了一个寺庙里边去。但是就在寺庙里边这段经历,改变了他的思想看法,喻嘉言在这个寺庙里看到讲经的过程,给人讲经突然明白了,中医是需要这么讲的,需要给人去不断地讲道理,然后大家明白道理以后,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去治病。所以喻嘉言后来还俗了,出来以后呢,他就开始采用了一个独特的方式传播中医,叫“课堂教育”。
梁冬:您刚才说这个事情,让我想到了有一个老师,曾经跟我说过,他说分成三种布施:财物布施,行为布施和法布施。行为布施就是你去为人做好事,这也是一种布施的方法;财物布施是你给人家钱。但最主要的是你要让他有一种正确的观念,他自己寻找到一种方式。所以我们今天讲扶贫,你扶贫,你光是给他钱,其实没有用的,你关键是要建立起一种真正的创造财富、创造价值的一种心智模式和能力。关键是心智模式,这样的话他才会真正走出去。
罗大伦:喻嘉言这个是很了不起的,大家知道,在喻嘉言之前中医怎么传播的吗?都是师父带两个徒弟,师父带徒。现在公认,中医的课堂教育就是从喻嘉言这开始出现的,喻嘉言是第一位用课堂授课的方式,来传播中医知识的人,所以他很了不起啊。
梁冬:所以到最后还是什么呢?还是观念的改变才是一切的改变。在今天节目结束之前呢,我也特别想把一句话,我一直在听你讲的东西呢,一直在我的脑海里面萦绕的一句话,跟您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分享:就是这个世界上很可能是世界观决定世界的。我们有什么样世界观,有什么样的格局就决定了我们周遭会碰见什么样的人,会遇见什么样的事。
罗大伦:对,会有什么样的成就。
梁冬: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太感谢罗老师了,我们一起受到了教育,谢谢您。
罗大伦:谢谢梁先生。
梁冬:谢谢。我们下期同一时间再见。
下期预告:
画外音:无论东西方文化,圣人的脑后都有一个光环?
梁冬:每个人后面都有一圈的。
画外音:佛光真的存在吗?
梁冬:居然从一个物理学家的角度可以讲“佛光”
画外音:人体有听不见的交响乐?
张长琳:有的是这个乐器,有的是那个乐器,但是弹的是不同旋律。
画外音:物理学家与您谈佛光与人体的交响乐,从科学角度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国学堂》。
首页 上一页 共2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