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梁冬对话罗大伦

梁冬对(现代)
梁冬对话罗大伦
主讲:罗大伦 主持:梁冬
20101106国学堂—梁冬对话罗大伦第一讲
本期主题:乱世中富贵名医——李东垣
主 讲 人:罗大伦
主 持 人:梁 冬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常常呢我们会有一种缅怀古人的情怀,好像中国文化里面,总是觉得古代的东西总有它一些让我们觉得珍惜的东西。有一天呢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讲的是古代的中医,整个文笔呢就像古龙复活一样。然后呢用描写武林的那种笔法,去写到了中国古代那些中医,他们的医术、医德,他们的人品,他们所处的那个年代。然后我就觉得说,诶,原来我们中国人真的是很幸福,不需要学外文,就能看得懂这种东西。你不觉得很幸运吗?然后能量就来了。心念一闪,震动四方。某一天呢,这一位撰写《古代的中医》的这一位作者——罗大伦博士,居然就坐在我们面前。啊,罗老师您好!
罗大伦:梁老师您好!您好,您好。
梁冬:幸会,幸会。
罗大伦:幸会。
梁冬:《古代的中医》呢,我看到有七大名医的传奇。你为什么选择这七大名医呢?写这本书的当初的发心和动机又是怎样的呢?
罗大伦:哦,是这样的。其实古代有很多名医。我觉得中医的发展很奇怪。他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盛行的这么一个学科。实际中医的每一步的发展,都是古代这些名医们通过自己的这个聪明才智,然后去发展它。
梁冬:我们能不能花大概一、两分钟,把这里七个……这本书里面的这些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呢?为什么是这七个人?他们有什么共通的地方?它讲了哪些朝代人的故事?等等等等。
罗大伦:这里边是李东垣是金元时期的,然后朱丹溪也是金元时期的,他们被称为金元四大家的两位,金元一共有四位大家。然后后边呢是有……我写了喻嘉言,这是明代的名医,缪希雍都是明代的名医。然后徐灵胎是清代的,王孟英是清代的,我写了那么几位明清的几位大家。
梁冬:就是金元时期。但凡读过《神雕侠侣》或者《射雕英雄传》的人,都知道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
罗大伦:动荡的年代,没错。
梁冬:又有金兀术啊,又有元朝的铁木真啊……
罗大伦:没错。
梁冬:是吧?
罗大伦:没错。
梁冬:然后又有当时的汉人这边的……
罗大伦:没错。
梁冬:一些宋朝末年的这些情形。
罗大伦:我们这主人公李东垣呢其实就生活在这个时期。
画外音:李东垣——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医补土学派创始人。蒙古灭金时,数百万众的神秘死亡,使李东垣发现了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的秘密。究竞李东垣用怎样意想不到的方法挽救了天下苍生。
罗大伦:他生活在是……金,金国。就是把那个宋朝北宋灭了,然后变成南宋的那个大金国。他就生活在大金国。
梁冬:金兀术。
罗大伦:对对对,他就生活在金兀术的国家里边。但他是一个汉人。他生活在……他的老家在河北的正定。
梁冬:就换句话来说,今天的北京啊,河北啊,当年那都不是汉人的?
罗大伦:对,都是大金国的。
梁冬:全是大金国的。
罗大伦:对对对,没错。然后李东垣生活在是河北的正定那个地方。李东垣家就是特别有钱。李东垣家当时呢金政府刚刚把这个土地占领以后就统计,我们这地盘里面谁最有钱。结果统计的结果呢,当地是李东垣家是首富。
梁冬:哦,是这样啊?
罗大伦:排第一,排第一。排到第一位是首富。
梁冬:就恨不得是李嘉诚嘛。
罗大伦:特别有钱,特别有钱。当时家里非常富裕。然后他家非常奇怪,虽然很有钱,但是他的祖父呢就是他的父亲,父辈还是让他学儒。就是你不要去经商去,你还要学儒。所以请了当时的几位儒学大家来教他,教他儒学思想。所以李东垣应该是一个很好的书生。他这个人呢学来学去最后变得非常有趣儿,就是品行高洁,变成这么一个人。
梁冬:怎么个品行高洁法?
罗大伦:这个人很有意思。说他呢是不苟言笑,就是平时大家但凡谈点儿那个不正经的事儿呀,他马上就躲开。别人但凡在谈笑,李东垣一来,大家马上就不敢做声了。
梁冬:他是这种人?他装的呢?还是真的呢?
罗大伦:所以啊,当时很多朋友就非常奇怪。这些李东垣的朋友也好奇啊,就说李东垣这人是真的还是假的,他怎么这样啊?
梁冬:对啊。
罗大伦:我们测试他一下。这帮同学们就想了一个招儿,要测试李东垣。是当时这些同学在一个酒楼里边订了一桌酒席……
梁冬:KTV。
罗大伦:订了一桌酒席,然后呢是安排了几个歌妓。
梁冬:古代的那个酒楼啊和KTV混业经营,是吧?有小姐的。
罗大伦:对对,是有歌妓的。然后把李东垣找来了。李东垣当时不知道啊,来了以后他就坐在那儿了。结果这边一拍手,歌妓都出来了,就坐在李东垣身边了,这都安排好的。然后呢大家喝酒。这个时候有同学就使坏了,因为他们要测试李东垣是不是真的这么品行高洁啊。使了个眼色,于是这些歌妓就上去就开始用言语来挑逗李东垣。
梁冬:哥哥啊……
罗大伦:然后看李东垣没什么反应呢,又去用手去拉李东垣的衣服。
梁冬:现在呀就直接坐大腿上了,呵呵……
罗大伦:呵呵,拉一拉李东垣的衣服,但是结果呢,李东垣的反应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梁冬:他到底做什么呢?
罗大伦:李东垣同学呀,直接站起来,他把衣服脱了,然后一把火儿点了,就是你的手把我衣服已经搞脏了,我不要了,一把火儿点了,然后扬长而去……哎哟!这些同学们全都傻了,这李东垣没见过这种人啊。
梁冬:这是一个年轻的学子,将来会成为一个改变中国医学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大名医,这个叫李东垣。
罗大伦:没错。
梁冬:说的是呢,他年轻的时候呢,受到这个儒家思想的毒害,所以呢,这个跟女同学呢关系很糟糕,是吧?这类的情况。但是呢,其实有些时候是有道理的,年轻的时候哇,距离这个女子远一点呢,对于你的心性的成长,独养自己的浩然正气,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孟子能活八十多岁呀,浩然正气在啊,就是你从这个故事里面,就可以感受到,李东垣的浩然正气。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之《国学堂》。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来到《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依然是有请中医博士罗大伦老师,和我们一起来分享古代的中医的故事,以医载道。我觉得呢,每一个人的故事,他的命运本身,就很能说明整个中国文化的这种浓缩的历史。这个李东垣同学呢,就是在金元时期的一个李东垣呢,他呢,是当时的这个首富啊,你可以想象,就跟李泽楷差不多了,只是他品行比较高尚,他从来不去KTV,去了KTV之后呢,也是拂袖而去。那但是这个李东垣同学,他后来这么殷实的一个家庭,后来如何成为一个伟大的中医呢?这个事情啊,我觉得命运之所以要让他最后成为一个伟大的中医,中间一定会历经坎坷,“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一个生活条件这么好的人,做到首富的人,他怎么能够经历这个过程呢?请罗老师继续为我们带来。
罗大伦:好,好!其实如果按照李东垣前边的这故事的发展轨迹看呢,他很可能成为一个特别生活舒适的一个书生。
梁冬:对。
罗大伦:他没有可能成为伟大医生的,但是其实呢就在他这个做读书的计划的时候呢,家里发生一件事儿,这事儿就一下把他生活轨迹给改变了。
梁冬:什么事儿呢?
罗大伦:什么事儿呢?是他母亲病了。李东垣的母亲具体患的什么病,文献里没有记载,我们查不到了,但是看呢,当时病一定很重,因为请了很多的医生,但是特别遗憾呢,这些医生来了以后,每个医生都说不出来这病是什么名字,最后呢,是李东垣的母亲去世了。这个事儿给李东垣的打击特别大。
梁冬:他做了什么事儿呢?
罗大伦:李东垣当时就开始问,说这个……当世……就现在这个世界上最有名的医生是谁?就到底谁是名医?我们请的医生都不行,都看不好病,那么谁是真正的名医?最后呢就有人告诉他了,说在易水,就河北的易水河边,有一位老人叫张元素,说这是举世的名医,说这位太厉害了,这位是……就当世的我们应该是排第一第二的了。结果呢,李东垣就做了一件事儿,他拿了很多的钱,文献记载是捐万金,就拿了很多,他家有钱呐。
梁冬:万金。
罗大伦:对。他拿了很多,有的说是捐金箔,反正总之呢,是拿了很多的钱。
梁冬:这起码可以买很多个四合院儿了。
罗大伦:对。到了易水河边儿,来到了张元素老师的家里边儿,进去以后呢,把这个钱往桌上一摆,然后他跟老师说呢,他说我要用这些钱,来学您全部的医术。我估计张元素当时肯定没见过这种人,你想一个少年人,然后拿了这么多钱来,就说我要学您全部医术,口气很大,然后呢,决心很大,绝对显示出他的决心很大。张元素这个人呢,其实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他这个,他是后来创立了这叫易水医派,创立了一个学派。然后呢他一看李东垣呢,这人确实不简单,决心很大,就收下李东垣了。然后呢,就开始天天教李东垣,教了几年的功夫,就把他的所有的学问,全都传给李东垣了。这样李东垣就有了中医的基础了。
梁冬:这个很像那些武侠小说里面那个故事啊,但是还不够惊心动魂,你有钱你就可以学,这样子。
罗大伦:嗯,但是这样的。我觉得呢张元素一定是看出来,李东垣他有决心。
梁冬:怎么看出来的呢?
罗大伦:因为李东垣来了就说,我要学你全部的医术。一般人呐,跟老师没有敢这么说话的。
梁冬:那眼神。
罗大伦:对,没错。李东垣的这个眼神绝对是一种非常坚定的目光。然后呢,这个张元素哇,张元素这个人呢,他的学说讲究天人相应,他的学说讲究人在自然界中,是跟这个四时相应的,跟天地相参的……所以呢,他是一个非常高的人。他一看就知道李东垣是一个可造之材,因为本身他儒学的这个功底已经很厚了。
梁冬:对。
罗大伦:那么,稍加点拨,一定这人能成材。
梁冬:李东垣呢,这个经过了几年的学习之后呢,学到了这个老师的医术以后,天人相应的这个易水学派的医术之后呢,然后呢?
罗大伦:然后呢,李东垣并没有成为一个医生。
梁冬:为什么呢?
罗大伦:我就说,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医生是不容易的,你看我刚才讲李东垣已经很坚定了,已经把当世最好的医生的医术全都学来了。但是呢,他这个时候,他的发愿呢就是,因为他母亲有病去世了,他觉得这个事儿太忏悔了,所以我要把这个医术学来。但是呢,他只是出于一个孝心,这时候他并没有发对众生的那种慈悲的大愿。
梁冬:对,还属于罗汉级别。
罗大伦:对,没错儿,他还要经过人生的历练,所以他这时候呢,学完医术回家特别有意思。他呢,回到家里,因为他家特别有钱嘛,他父亲呢,就没让他做医生。干嘛去了,让他做了一个税务官。
梁冬:其实挺肥缺的啊。
罗大伦:李东垣到任之后呢,首先碰到了一次巨大的变动,就是瘟疫。这个瘟疫当时在其他的文献里边儿也是有记载的,李东垣自己也记载过。这个瘟疫来得特别快,然后很多人大批的人死去,当时这个人患的瘟疫特别怪,就是马上开始咽喉肿痛,然后迅速地发展为整个脑袋都肿胀,最后这个人呐,会在很快的在痛苦中死去,当时把这个病呢叫“大头瘟”,也叫“大头天行”。就是这个人最后脑袋会肿胀然后死去,当时不知道怎么治,哎呀这些大夫们翻医书啊,然后到处去拿药来试验,都没效果,大批大批的人死去。然后恰巧呢当时当地那个县长的儿子,也患了这个病了,其他医生都治不好啊。大家就求访名医,到底谁能治得好,有人就推荐了,说这李东垣呐,李东垣跟易水的张元素学过医,别看他现在是个税务官,但是他的医术很高,去把他找来吧,于是把李东垣请来了,然后呢,这个事吧李东垣难住了。其实文献记载,李东垣为了开这个方子,回去思考了很久,李东垣就想啊它在上边,我们要解上边的毒,于是李东垣就创立了一个方子,这个方子就叫“普济消毒饮子”……
梁冬:你稍微讲讲。
罗大伦:这个方子呢,现在在我们中医学院的方剂教材里都有,普济消毒饮子呢就是用黄连啊、黄芩啊,用一些解毒药清肺经之热,因为李东垣非常清楚的知道,这个病邪在上、中、下三焦在哪一焦?
梁冬:在上焦。
罗大伦:在上焦,对,他清上焦之热,然后呢用一些黍粘子啊,什么这个药啊来解咽喉之毒,然后呢,他这个方子很有趣,最后还配了点桔梗,要把药性往上走,因为桔梗的药往上走的。
梁冬:诶,这个东西可以稍微跟大家讲讲。就是中医里面这个君臣佐使啊,这个有一些药呢,它的作用就是把这些药带到一个该去的地方,我以前呢就老是在问这个问题,为什么吃下药吃到肚子里面,它会治头痛呢?其实原来它有这个作用,西药呢就是全身所有杀完一遍没事了,但是中药真的是有靶向。
罗大伦:您问的就是正在点儿上,是这样的,中药在之前没有这个“君臣佐使”,没有“引经报使药”这个说法。
梁冬:是吗?
罗大伦:“佐使”就是“引经报使药”,就是这个药加进去呢,它是引经的药……
梁冬:这些药力……
罗大伦:把整个药全部带到该去的地方,把整个药带到某一经去。“引经报使药”这个理论,就是李东垣的老师张元素创立的。张元素为中医做的最大的贡献,一个巨大的贡献就是他创立了药物的引经报使,就是应该到哪一经去。
梁冬:对。
罗大伦:然后这个方子服下去以后,这个患者很快就好了。然后呢,老百姓就开始大量的用这个方子,结果这个瘟疫,谁服了这个方子,谁的病很快就解除了。当时的老百姓呢,认为这个方子,不知道是李东垣开的方子,认为是神仙传授的,于是就把这方子刻在石头上放在路边,人们能看到的地方,刻在木碑、木头上,让人们过路看到它,大家抄,谁有病的赶快抄去,人们认为是仙授方。
梁冬: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国学堂》。
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刚才呢,和罗大伦老师、罗大伦博士和大家聊到这个古代的名医李东垣,李东垣呢本来是一个税务官,但是在一场瘟疫当中,初试小试牛刀呢,开始开方呢,结果引发了很多的震动,大家觉得效果很好。然后呢这个东西还不够刺激啊,我觉得说,这是一个年轻学子学的不错的一个正常的表现嘛。
罗大伦:对,然后呢其实李东垣的幸福生活还是没到来。李东垣我觉得他基本上生活没有什么好的事,基本上一轮打击接一轮打击地来。
梁冬:万恶的旧社会。
罗大伦:接下来的打击呢,这在中国历史上更有名,是当时的这个蒙古军开始灭……
梁冬:铁木真过来了。
罗大伦:对,铁木真的铁骑开始灭大金国了。然后呢,当时这个情形就是一旦说蒙古兵来了,所有人都跑,领着包就跑。李东垣在这之前他还是一个比较有钱的一个书生嘛,是一个税务官,还有点儿矜持,但是呢这个时候开始没有了,大家背起包全开始逃难。
梁冬:对。
罗大伦:全开始逃难。蒙古兵一来了,甭管见人就杀,所以他们就开始跑,他们都往哪儿跑呢?都往这个汴梁城跑,就是以前北宋的首都东京汴梁城,现在是大金国的首都了,往那汴梁成跑,因为认为这是大金国的首都,一定是城防坚固嘛。
梁冬:严防死守。
罗大伦:对,全都涌过去了。整个那个首都,你想啊交通状况一定特别不好,全是人。
梁冬:房价暴涨。
罗大伦:暴涨,交通拥挤。当时有一个冯叔献,是朝里的大臣。冯叔献的侄子有病了,当时他的病呢,大家一看都是热证,眼睛通红,满脸通红,发热,身上发烧啊,发热。这时候来一个医生,这医生一看,这是热症嘛,你看眼睛都红了,脸也红的……
梁冬:明显。
罗大伦:热症嘛,热症,就开这个泄下药解毒的药,泄下药给开了。
梁冬:黄连呐,银翘……
罗大伦:开了个方子大黄什么就给开了,方子给开了,开这方子呢,然后刚要还没煎这药呢,李东垣正好进来了,李东垣来了,串门的,我估计李东垣串门来了,大家说那你给看看吧,这李东垣会医术,赶快给看一看,李东垣诊脉,一诊,李东垣大呼,说刚才那药你开的什么药?是凉药?李东垣大呼,几杀赤儿!几乎要把这孩子要给杀死,他说为什么呢?这孩子是个大寒症,里边是寒的。我们这叫阴盛隔阳,把这虚阳都逼到体表来了。李东垣说:速持姜、附来。赶快把干姜和附子拿来,他当时都用了几两,很大的量,马上拿来熬汤,于是赶快把这个药喝下去,结果孩子救回来了,病好了。当时的大臣们,当时那些大金国的这些大臣们都围在城里嘛,大家就开始写诗赞美李东垣,说您太厉害了,这么一个假象您都能看出来,我们一般一看就是一个热症嘛,李东垣居然慧眼一下看出来说这个寒症,说明李东垣诊断的功夫非常高。
梁冬:对于当今社会的最大的启发是什么呢?其实我们现代我们很多人老觉得自己上火,又是暗疮啊,口里生疮啊,然后呢好像很热啊,总是觉得热,其实很可能这是一个虚假的假象。
罗大伦:没错。
梁冬:就是说老去喝凉茶,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据李可李老先生说,他说当今世上他所看到的八九成以上的人,都是真正实的是寒症,因为我们有吃了生冷的东西多,还有很多冰箱里的东西,雪糕啊……
罗大伦:冰啤酒。
梁冬:冰啤酒啊,再加上熬夜,然后虚阳外浮。虽然我们在讲古代中医的故事,其实在这里要提醒电视机前的朋友,务必要意识到你的所谓的上火是真上火,还是假上火?
罗大伦:要好好地区分一下。
梁冬:据说百分之七八十,八九十都是假的,假上火,都是真的因为内部寒。这个话题从李东垣时期开始就讲。他怎么判断这个是真正的寒,表面上是虚热呢?怎么可以判断?
罗大伦:这个是这样的,中医有真热假寒这种情况,或者真寒假热,这中医叫阴阳割据。就是实际上呢,这个假象往往会出现四肢末端,出现在末端,比如说头面,比如说四肢末端,这是中医诊断里的内容。如果是假的热呢,这种比如说脸红,像化了妆一样,漂在表面一层红这样的,然后热呢往往在末端手热,但是你一摸胳膊其实不热了,是这样情况。这个假的寒也是这样的,这个真热里面是热的,但是这个假象往往表现在四肢末端凉,但是往上一摸这就开始热了,它表现在末端,往往会……
梁冬:所以呢,摸手臂呢,是容易判断本质的。
罗大伦:对,实际上越靠近内脏的部位,越容易显示出真实的情况。
梁冬:那有些人就是一摸,小腹这个地方时寒的,那就真是寒的了?
罗大伦:对,这个往往真是寒的,因为它最主要的会表现在内脏附近。
梁冬:好,说回来,当时大家都在群发微博赞叹李东垣同学,然后呢?
罗大伦:然后李东垣这个时候,就开始不断地看病,但是呢马上就发生了一个非常大的事儿,这个事在中国历史非常有名。
梁冬:什么事?
罗大伦:就是蒙古灭金。当时是这个蒙古军,当时金兵的战斗力已经不行了,蒙古军跟他们一交锋,几乎是全军屠杀,喊声震动山野啊,就哭喊声,全军屠杀,最后蒙古军就把这个汴梁城就给围住了,死死地围住了,饿死人无数,城里非常的惨。但是这个时候,最惨的一幕不是发生在这个时候,最惨的一幕发生在蒙古兵撤兵以后,开城,大家有东西吃以后,结果突然发现城里的人大批地死亡,死亡的人数……
梁冬:比围城的时候还多?
罗大伦:非常的多,当时有一个文人呢,这个文人大家都知道叫元好问。元好问,非常有名,写了一句话,写了一首词嘛,非常有名,叫“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梁冬:哇,这是他写的。
罗大伦:就是他写的。
梁冬:这句话很多人都作为自己初恋的第一句话嘛。
罗大伦:没错,中国人都知道这句话。
梁冬:对对对对。
罗大伦:就元好问写的,元好问当时呢,当时就守在城里边,他是大金国一个官员,应该相当于一个市里边的市政府的工作人员,一个级别很高的官员。他记载的他说当时每天一共九个城门,每天每个城门往外送的尸体呀可能会一千到两千人。那么,他说这六七十天里边,死了将近有一百万人,那么,当时这个的时候,巨大的浩劫呀,你想这个无数的人死去……李东垣作为一个医生,心里一定特别痛苦。因为医生大家都知道,都要救生的,要救护生命的。在你面前,那么多人每天死去,这个,医生自己的职责呢,一定会要求你去想,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到底能不能救这些人?我觉得这个时候给李东垣最大的刺激,其实到来了。
梁冬:于是他的问题就来了,为什么饿着的时候没死那么多人,吃上饭之后就死那么多人呢,这个事情是一个很值得大家研习的话题,稍事休息之后呢,马上继续回来。
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依然有请到的是罗大伦博士为我们讲述古代的中医李——东垣的故事。话说当时在蒙古兵围京城的时候,大金国的首都汴梁的时候呢,发现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当大家饿着的时候呢,还没死那么多人,反倒是开城了,让大家吃饱饭以后突然死了很多人呢,到底这意味着什么呢?罗老师。
罗大伦:当时,很多人就想这个问题了,其实当时的医生也想治这个病,大家认为是瘟疫,说一下死这么多人,难到不是瘟疫吗?不是传染病吗?直到今天为止,还有学者认为当时是有鼠疫流行,会有瘟疫。但是实际上呢,李东垣就一直在想着,李东垣认为不是,说不是瘟疫。因为他观察这些人哪,实际上都是脾胃受伤了。你想啊,当时在围城的时候,饿着肚子,还要干活,拼命干,然后呢……
梁冬:最多吃点观音土什么的。
罗大伦:吃不着东西。一旦城开了有东西吃了,就拼命吃,一定会拼命吃的嘛,一下……这叫“饮食自倍,脾胃乃伤”。本来你饿着的,脾胃功能非常弱了,一下吃很多东西,结果脾胃一下就伤了,李东垣管这种情况叫饮食劳倦,导致的这叫中气下陷,李东垣创了一个方子叫补中益气汤。就是我们药店今天能看到……
梁冬:哦,补中益气丸。
罗大伦:对,没错。就是李东垣创的,李东垣就是因为这事创的,李东垣实际上呢他创立了一系列的补脾胃的方子,这个清暑益气呀,好多,如何补气;补脾,创了方子……李东垣认为呢,人呢,脾胃千万不能伤了,尤其不能怎么伤呢,他说这样的如果你在饿的情况下又去劳累,然后呢你又饱食……
梁冬:突然一下子饱食。
罗大伦:对,突然饱食。结果呢,脾胃一定会受伤的。
梁冬:结果他症状会表现为什么呢?
罗大伦:表现为脾胃受伤以后,因为脾主气,这个我们身体的气是有脾来统摄,脾来产生的,那么如果脾虚了以后,气虚,气虚的人呢无力固摄内脏了,内脏会下垂。
梁冬:所以肚子就会突出来。
罗大伦:对,往下走。尤其这种人呢,在下午的时候肚子慢慢胀了。下午的时候气虚了,有的人会觉得这气提不起来,总觉得这心中有一口气,胸中有一个石头压着,气提不起来。有很多人呢,说话无力,面色黄白。脸色一看惨白的,然后说话无力。
梁冬:没劲。
罗大伦:尤其吃晚饭,一点儿劲都没有,马上就躺着睡觉。好多这种都是气虚的表现,稍微一动来就开始出汗,然后气喘吁吁的,都是气虚的症状。
梁冬:就是传说中的慢性疲劳综合症。
罗大伦:哦,跟这个很像我觉得,跟这个其实很像。其实现在啊这些白领,我觉得现在我们生活中,李东垣说的这种情况很多。
梁冬:诶,为什么这样说呢?
罗大伦:比如说这个大金国围城的围里边这些居民吃不上饭,对吧?
梁冬:对,干活。
罗大伦:我们现在很多白领呢,早上起来不吃饭,一起来一看点儿,晚了,赶快往班上跑。跑到班上以后呢,然后饿着肚子,因为没有时间了嘛,饿着肚子干活,跟大金国城里的居民一样。饿着肚子还要守城嘛,对不对?饿。然后等到中午的时候,哇,然后开始宴请客户了,或者晚上宴请客户了,大吃一顿。吃的山珍海味,然后吃得特别饱,连喝带吃。这种胃在极度饥饿虚弱的情况下,一下进食大量的食物,结果这就脾胃的气就伤了,我们就说把脾就伤了嘛。
梁冬:其实呢,我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确有很多人就是饱一顿饿一顿,饱的时候撑死,饿的时候饿死。但是忙起来就忘了,是吧?但实际上你看我们的脾胃要消化一个食物呢它如果没有食物了,它慢慢功能会变低嘛。突然间很多食物的话呢,它就会被伤到。
罗大伦:对,没错。
梁冬:所以脾胃就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伤到之后呢,就伤到了胃气,胃气之后呢,就让所谓的脾下垂,胃下垂,脱肛、子宫下垂等等等等,都是这个原因。
罗大伦:没错,这是中气下陷。所以我们这个李东垣创的这个方子,补中益气汤,现在的补中益气丸,就是治这种情况的。
梁冬:后来又怎么样去发展呢?
罗大伦:因为都城破了,他也是作为一个大金国的官员嘛,他就和元好问一起被这个蒙古军押送到了山东去,去劳改,我们说应该是改造去了,然后呢李东垣这时候人生特别悲哀,他觉得特别悲凉。因为这个时局动荡,每天都有很多老百姓死去,然后呢作为一个医生他又没法去救人,因为个人力量有限。
梁冬:大慈悲心来了。
罗大伦:对,所以李东垣这时候啊,就到处拜访高人,他拜访了一个高人叫范尊师。这个范尊师是范仲淹的后代,是当时山东道教的一个代表人物,是统领山东道教的,非常有学问。然后李东垣就去拜访他去,李东垣曾经跟他聊过天,这个文献有记载的。李东垣跟他聊,就说我现在心中特别悲凉,因为我作为一个医生,老百姓在我面前每天死去那么多,我呢只能一个一个去救,这个世界,这个黑暗什么时候是头呢?李东垣心中特别悲凉。那么范尊师呢,跟他说了一席话,这席话被记录下来了,说得非常好。你一定要把你全部的学术思想全都写下来,一定要不惜耗费你一生的力量写下来。他这个原话是:即使你最后因为写这些书累死了,也在所不惜!为什么呢,这些书传下去了,就跟你活着是一样的。书传给后人了,活着是一样的。这些话李东垣呢全都记下来了。他内心受到很大的震动,受到很大鼓舞,于是他都记在自己的书里了。他自己书里都写过这些话,然后呢他打理了行装,开始回到自己老家了,回到正定了。回到河北的正定,就是真定河北的真定那一带。然后呢开始做了几件事。第一是整理自己的书,整理书,开始写,一点点写。他回真定以后啊,其实八、九年以后他就去世了。那么在这期间,他把所有他的学术全都整理出来了;然后第二,他看了大量的患者,他整个留下的医案我们看了,很多都是在这个时期看的;第三呢,他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儿,就是把自己的学问都传到后世去,找了个徒弟,找了个非常好的徒弟,然后他就跟周围的人说哪儿有非常好的学生,你们帮我推荐一下。这时候他有一个朋友就说了,他说诶我知道有一人叫罗天益,说罗天益这人挺好。特实在一人,说这个小孩儿特别诚实,说把他找来吧,然后就把罗天益找来了,罗天益见面时候很有趣,罗天益写了一封信,这个信里边……信都留下了,写得非常恭谦……
梁冬:这封信到底写了些什么呢?其实我觉得要留待下一期再和大家分享一下。但是呢在今天这个节目里面,我却有一个最大的收获,那就是你现在做的事情,你必须要想到,你如果真的是为苍生发大愿的话,你必须要想到你现在做的事不是为现在做的,或者不仅仅是为现在做的,更重要的是为未来的人做的。我们心里面是不是有一些未来的人。好了,感谢罗老师。
罗大伦:谢谢。
梁冬:谢谢你在《国学堂》里面为我们未来的电视观众留下了这期节目。
下期预告:
画外音:青年时代,他一直是乡里的官司专业户。
罗大伦:后来政府没办法,让他当了个乡长。
画外音:哪位高人给了他的人生惊天逆转。
罗大伦:朱熹的四传弟子。
画外音:中医博士罗大伦做客《国学堂》,讲述一代医宗朱丹溪曲折的成才故事。“存天理,灭人欲”,其实另有深意。
罗大伦:人欲都灭了怎么办呢,我们还活不活了?
画外音:为拜名师,他躬立于老师门前风雨不易。
罗大伦:等了整整三个月。
画外音:穿越时空,认识古代中医。跨越千年,汲取养生智慧。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国学堂》。
20101113国学堂—梁冬对话罗大伦第二讲
本期主题:从官司专业户到一代医宗——朱丹溪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在上一期的时候呢,我们就请到了中医博士罗大伦老师,和我们一起来讲述古代中医的故事。话说呢,讲到了一个叫李东垣的,在金元时期的一个大医家,他做了很多的行医的善事,然后呢,当他快老的时候呢,发现光是治病救人还不够,要把思想留下来,要为后世所用。话说这个时候呢,就出现了一位学生,这个学生呢,就恰好命中注定应该成为李东垣的弟子。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人叫罗天益,他呢写了一封信,到底一封信怎么能够改变他的命运,这封信到底写了些什么呢?上一次我们《国学堂》讲到此处时间到了,收尾。这一周呢,话说从此开始讲起,罗老师!
罗大伦:好,这样的,大家推荐,就推荐了这位罗天益,说他特别实在,说这个年轻人特别好。然后,罗天益就来了,来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写了一封信。这封信,我们现在能看到,写的是非常的谦卑,然后称赞李东垣,称赞了很多话,说我要能跟您学习,那我真是三生有幸了……我希望跟您学习,大概就这样的意思,然后就交给李东垣了。但是,我估计李东垣这封信可能都没看!李东垣马上就问了他一个问题,马上问他,原话是这样的,他说,“汝来学觅钱医乎?传道医乎?”就是说,你是要来学赚钱的医生呢?还是想来学传道的,想做一个传道的医生?这个话很难回答。
梁冬:尤其作为一个诚实的人来说,是吧?你说真的是,本来就是一个穷人,家里不是很有钱……
罗大伦:对,罗天益家里,其实挺贫穷的。所以呢,这个话呢,让罗天益不知道怎么回答。我们现在一想,也不好回答。因为家里很贫穷,你说我学的医不是为了赚钱的,这摆明了是说谎,但是呢,这传道也很重要啊,怎么办?罗天益回答非常聪明,他回答是“亦传道尔”。他说,赚钱这个无所谓,这个我先不想了,但是我一定要传道,一定要传道。所以,他把传道这个提出来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李东垣一看,这个学生,知道是个好学生,好苗子,因为非常老实,回答得呢,也非常得体,所以呢,罗天益就成了李东垣的弟子了。然后整天跟着李东垣出诊,记录他的医案,李东垣很多医案都是他记录的。然后呢,是帮着李东垣整理他的学术思想。这样一晃就过了好多年过去了,李东垣把他的医术基本上全都传给了罗天益。
画外音: 国学笔记:一句“亦传道尔”,李东垣终于找到了理想的关门弟子。而后,他将如何教授徒弟?到底为什么,他不仅不收学费分文,反而坚持资助学生?其弟子又将怎样让他的学问得以传承后世?《国学堂》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罗大伦:有一天呢,李东垣就把罗天益叫到面前,然后呢在桌上摆上很多钱,文献记载是“二十金”,就摆了很多钱。然后呢跟罗天益说,他说,这个原话都有的,他说我知道你家里边生活比较困难,我把这些钱送给你,回去以养妻子,就是给老婆孩子吃上饭,这钱去供给你生活去。罗天益一看就傻了,天下有这种老师吗?你在人家吃着住着人家的都是人家的,然后呢人家还拿钱给你,让你回家养家糊口去,有这事吗?一般你还交钱、交学费,对吧?他就不要,说什么都不要,死活不要,就是不能收老师的钱。结果李东垣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他说我大的学问我都不在乎,我都这么无偿的给你了,我还在乎这点小钱吗?“何吝乎细?”就这点小钱,“汝勿复辞!”就是你不要再推辞了。这个话说得非常有力啊!
梁冬:说明什么呢?说明现在啊,不是现在吧,就说人民教师分两种,有一些教师呢,把它当作职业,我授课给你,你给我学费,咱俩两清;有一种人呢,他不完全这样考虑问题,你呢,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环,我也是,现在呢,我要把这个使命接下去,就是为往生(圣)继绝学……
罗大伦:没错!
梁冬:你要为万世开太平!
罗大伦:李东垣就是这种,他境界非常高远。后来呢,李东垣去世了,那么,罗天益做了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就是他把李东垣所有的这些资料整理,一本一本地出版,所以呢,今天我们能看到李东垣留下的一本本的医书。李东垣在中医史上非常地有名,他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他为我们创立了一个补土学派。
梁冬:在听完了这个故事之后,我的最大的感触就是:当你的心里装了有多少人的时候,你的心量就有多大,而你在整个历史当中的格局就会有多大。当今,每个人都在讲“我的地盘听我的”,都在讲“我能”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你做的这个事情不仅仅是为了你个人而能,不是要占据你个人的地盘!而是,关键是你的内心里面,你能够把你能够为大家服务的半径做得有多大,每个人的价值都和你所服务的半径有关。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时候,我看回我们童年读的什么《雷锋叔叔的故事》啊,包括毛主席的一些语录啊,我现在觉得就说,在当今这个社会,它其实真的是很有意义的。
罗大伦:没错!
梁冬:而且它真的是很有能量的一件事情。稍事休息,马上继续回来到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之《国学堂》。
画外音:朱丹溪--金元四大家之一。身心同治思脉的代表人物。直到中年仍一事无成,却最终成为一代医宗。究竞他做了什么使他终成大才?
梁冬:朱丹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还得跟当今中国非常出名的一个地方有关。这个地方现在成为了全世界都知名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
罗大伦:没错。朱丹溪的老家就是义乌的。
梁冬:对。
罗大伦:朱丹溪他家那地方就叫丹溪。因为,据说曾经有人,是一个王爷嫁姑娘,当时那个红的旗把那个溪水都映红了,所以叫丹溪。然后呢,朱丹溪他的名字叫朱震亨,后世管他叫朱丹溪。他生活在元代,元末的时候,他比李东垣晚。那么朱丹溪他小时候本来是想学儒的,大家天天让他学儒,但是他们家遭了几次动乱。比如说有一次,当时农民起义军杀过来了,然后占领地方。后来元军来打,把这个农民起义军又给赶走了,镇压了。结果有人就陷害朱丹溪他们家,说朱丹溪的父亲资助农民起义军,暗中拿钱给农民起义军了,结果,把朱丹溪的父亲就抓起来了。抓起来以后严刑拷打,结果他父亲回来没多少天就去世了,去世了以后给朱丹溪打击非常大。他们家……你想,他们家最主要的家长去世了,剩下孤儿寡母,朱丹溪的母亲带着朱丹溪的小弟弟……结果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不好的事,什么事呢?就是大家开始欺负他们家。这个时候,实际朱丹溪已经十来岁了,刚刚十几岁一个小孩儿。但是呢,大家想一般人可能就屈服了,可能就过这种贫穷的日子,但是朱丹溪这人不行,这人脾气非常的……非常的有趣。朱丹溪碰到这个事以后,马上就会跳起来,因为他家里没别人了,只有自己是长男了。就跳起来,然后马上因为他读过私塾嘛--写状子,上衙门去告去,马上就闹得,这事儿一定闹个天翻地覆的。最后,闹得这欺负他们家的人吃不了兜着走,受不了了,最后,“服了,拜托了,我再也不敢惹你们家了。”当时文献记载,是这个,开始的时候是“乡之右族咸凌之”,大家都欺负他们家。后来被朱丹溪给搞得大家“摇手相戒”。朱丹溪这个人性格有趣,你看他这个时候非常有趣。结果慢慢地发展成什么样呢?不单是自己家有事他出头,别人家,邻居家有什么事,朱丹溪都出头。他就变成一个打官司的专业户了。后来呢,这个政府没办法,让他当了一个乡长,当了一个里正。
梁冬:里正啊?
罗大伦:应该是居委会的……
梁冬:村支书吧?
罗大伦:差不多。
梁冬:类似村支书。
罗大伦:差不多。居委会的一个头儿。
画外音: 国学笔记:少年时的朱丹溪终日沉迷于打官司,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条成长道路看似跟悬壶济世的为医之道风马牛不相及。是什么成为他不羁人生的转折点?又将怎样改变他的命运呢?《国学堂》重现一代医宗的蜕变历程。
梁冬:那这个朱丹溪到底是怎么接触到医这个事情的呢?
罗大伦:嗯,朱丹溪实际上也是因为母亲有病。
梁冬:哦。
罗大伦:朱丹溪的母亲患了一种病,这个文献上记载叫“脾疼”,脾胃的“脾”,脾疼。现在我们已经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病了。这个文献没有继续地解释,只知道这个病非常痛苦。很多年,医生都治不好,来了很多医生去治都治不好。然后朱丹溪没办法,因为母亲每天很痛苦,怎么办呢?三十岁的时候,去买来《黄帝内经》开始看。天天看《黄帝内经》,看了三年。看了三年以后,给母亲开方,然后把母亲这个病给治好了。
梁冬:这事情就跟徐文兵老师的厚朴中医学堂一样,一大堆企业高管呢、什么那些不靠谱的,以前跟中医没关的人,突然发现自己有一点问题了,或者家里面有什么问题了就开始学医。实际上只要你认真肯学,三十多岁以后,你有基础的文学知识、哲学基础,你认真去学,两三年之后呢,说不定真能够有点小成。
罗大伦:没错!其实认识人体的奥妙,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
梁冬:对。
罗大伦:但是,朱丹溪这个人又很奇怪,我们现在看着好像要开始学医了。
梁冬:对呀。
罗大伦:但是他三年以后,给母亲开方治好病以后,因为他学医就是为了给母亲治病,母亲病好了把医书一扔,又不学了。这样混到了三十六岁,就是基本上还是打官司这么混。三十六岁的时候又发生一件事,这个事呢确实影响朱丹溪了。当时是在他们家边有一个叫八华山,八华山来了一位……
梁冬:北京有一个九华山,它有个八华山,是吧?
罗大伦:八华山来了一位高人,这位高人叫许谦。这位许谦是谁呢?是这个朱熹的四传弟子,等于是朱熹的正传。他在八华山里开始讲这个程朱理学。那么这个时候呢,朱丹溪也听说这个消息了。这个时候朱丹溪多大了?三十六岁了,我们想三十六岁应该都事业有成了吧?
梁冬:对。
罗大伦:朱丹溪还什么都没有呢。朱丹溪一听,哎呦,这高人呐,我们要去学习一下。朱丹溪也背个行李卷,跟着大家一样,跟那帮学子们一样,到山里去学习去了。这个是非常奇怪的事儿,我觉得朱丹溪有的时候有点儿行为很怪,有点儿很天真。他觉得,大家都去学,我也去学去,那么就跟着学习去了。但是这一学,坏了,这一学不得了,朱丹溪的人生彻底改变了。
梁冬:为什么呢?为什么这个学习就改变了呢?
罗大伦:这个只能说许谦这个人太厉害了。
梁冬:这说明知识让人更有魅力。马上继续回来到《国学堂》。和大家一起来分享知识的魅力。到底这个姓许的老师为朱丹溪带来了什么?其实,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你喜欢学的东西,追求知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是推动我们每一个人升华的最初的原动力。只不过很多人很不幸,这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去学到他灵魂深处就应该去感兴趣,会引发他兴奋的那点东西。好了,马上继续回来,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仍然是请罗大伦老师,中医博士罗大伦老师呢,给我们讲朱丹溪的故事。朱丹溪是一个到三十六岁仍然在乡里面做一个好的律师,吃完原告吃被告的比较……时尚青年,是吧?也就是开个雅阁到奔驰这个阶段的车的这么一个朋友,是吧?这天,听说有位姓许的老师来到他家的附近,大家都跑去听。于是听,一听呢震撼了。到底这位姓许的老师他是怎么个有趣法?讲了些什么东西?朱丹溪又因此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罗大伦:许谦老师,他实际讲的是程朱理学。因为这个程朱理学是一个很深奥的学问,儒学里面一个门派嘛。他们讲的是这个最核心的一个理念是“存天理,灭人欲”。
梁冬:怎么“存天理,灭人欲”却引发了这么大的兴奋呢?这句话是不是我们现在听到的跟他当时讲的东西是有差别的?
罗大伦:没错,没错。
梁冬:大家一讲起来就觉得“存天理,灭人欲”好像很糟糕,对不对?对人性扼杀呀什么的。
罗大伦:对。我们现在想得比较极端,认为这个“存天理,灭人欲”,哎哟,这事不得了了,我们欲都灭了怎么办呢?我们还活不活了?
梁冬:对呀。
罗大伦:实际上这个“存天理,灭人欲”并没有那么极端。他讲的这个“天理”,天理是一个事物发展的规律,还包括一些伦理纲常的东西,要遵守这个秩序。然后“灭人欲”,是这个“灭”字把它给害了,实际并不是灭,应该是节制人欲,应该控制我们的欲望。这个是一个很好的事儿,其实,我们好多时候因为欲望导致我们一些失衡的举动,那么它是要控制欲望,让自己的心尽量平衡下来,是这么一个思想。
梁冬:这个东西吧,如果今天翻译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大家觉得讲得很科学。就是说,你要尊重客观世界规律,压制自己的自私和恶的欲望,让自己呢按照某种程度上活成一个理性人,这样的话呢,你才能获得真正地快乐。这么一说的话,你就觉得很合理,很现代化了,是吧?
罗大伦:没错,有一定的合理成份的。那么,当时讲这个的时候呢,正好触动了朱丹溪的内心。因为他之前活着根本就没有什么规律来束缚他,没有什么伦理纲常束缚他,他就是我打官司,我想怎么做怎么做。结果朱丹溪自己讲了,他说在听课的时候啊,汗下如雨,汗流夹背啊。一想起自己以前那种状态,我为什么三十六岁了,我一无所成,我还在街上那么晃呢。他一想,哎呀,我根本就没懂得这些道理,所以,他想到自己那些往昔的那些颠沛流离,汗下如雨啊,哗哗地出汗,很惭愧。然后呢,他开始灵魂彻底被触动了,决心开始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于是朱丹溪变成了一个非常认真的学生。
画外音: 四年的学习和思考,使得朱丹溪从不羁的生活中脱胎出来,成为了一名严谨的学者。但命运并未让他停步于此,是什么样的悲剧和触动,推朱丹溪最终走上医道?他为什么在40岁高龄离乡背井?《国学堂》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罗大伦:然后呢,这个时候,朱丹溪的生活又发生转变了。他这会儿还没学医呢,他怎么开始学医的?这个是一个机缘吧。就在这个时候,朱丹溪的妻子去世了。那么这个时候呢,给朱丹溪的刺激非常大,朱丹溪就开始怀疑自己,我到底应该干什么?正在这个时候,他的老师许谦,跟他谈了一番话,这个话,改变了朱丹溪的人生轨迹。
梁冬:许谦老师怎么说?
罗大伦:许谦老师他说,我自己身体是有病的,因为许谦他身体有病,他的病很怪,他说最后自己都快瘫痪了。到现在我们可以慢慢研究他的文献里边,慢慢研究他这病,他说最后肢体就偏废。这个时候许谦,他在观察朱丹溪,他发现朱丹溪这时候很彷徨,他就跟朱丹溪说,他说啊,“子聪明异常人”,就是说你这个人,比其他人聪明,但是你的聪明未必以后会用到考科举上。他说我这病一般人治不好,如果你要是能够把你的聪明才智用到学医上,或许你能将来把我这病治好。你肯不肯投身于医学领域去?他问朱丹溪,这等于是点朱丹溪一下。朱丹溪的老师,一点他,马上他心里就通了,原来老师是寄希望于我去学医去,或许我在那方面能有才能。因为他本来自己家里边,就是他的父亲,他的叔伯父,他的弟弟和他的妻子,都是因为医生给误治了,死亡了。那么这时候呢,他就说,我确实应该学医。于是朱丹溪做了一件事……这个我们现在很多青年学生都做过,就是把他考科举的书啊一把火全点了,点着以后呢,从此开始拿起《黄帝内经》从头开始学。从四十岁的时候开始学医,有的地方能看懂,有的地方看不懂。看不懂怎么办呢,留着,他记下来,他说留着,我以后请教别人去,于是呢,后来呢,在他四十几岁的时候,他就开始背上行囊,出去寻访高人。因为他很多问题解决不了,他当时足迹遍布江南地区走了好远。但是呢,朱丹溪感到没有找到高人,就是没有真正解决自己心中的问题。于是朱丹溪开始问,他说现在这个世界上到底谁是当世的最高手?谁是最厉害的医生呢?
梁冬:这个问题,很像古龙或者金庸的小说里面讲的东西嘛,武林高手的人生使命就是找到另外一个武林高手。
罗大伦:别人告诉他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叫罗知悌。这个罗知悌是当时特别了不起的一个人物。为什么呢,因为金元时期一共出现了四大家,中医有四大家。罗知悌是把前三位大家的医学成就给学到了一身的人。当时呢罗知悌有个特点--非常高傲。那么这个朱丹溪去拜师路上就遇到了很多挫折,非常痛苦,朱丹溪非常痛苦。朱丹溪听说罗知悌厉害以后,马上就背包去拜师去。结果到了杭州找到罗知悌的宅子以后,敲门,门人开门问:“你来干嘛来了?”他说“我要找罗知悌老先生拜师。”结果门人上里面一报回答两个字--“不见!”没有功夫见你,就给拒绝了。这个,如果一般人想,我们要上哪个教授家去拜师去,如果赶上教授拒绝我们,不让我们进门,我估计一定马上就撤回来了。
梁冬:回来在帖子上骂。
罗大伦:对,对,对。
梁冬:论坛上都什么人啊?
罗大伦:朱丹溪第二天还来,这个我们一般就不再去了,对吧?遭到拒绝了,面子上挂不住,四十三的人了,你想想,去拜个师都不让进门,不去了。但是他第二天接着来,“我想拜罗知悌老师想为师,通报一下。”门人又去里边通报。人告诉不见,还是不见,没功夫见,请回吧,又把他给拒绝了。这个朱丹溪呀,这个人就是跟别人不一样,这叫我们肯定会退了,我们就不会再去了嘛。朱丹溪第三天还去,第四天还去……天天去。
梁冬:去了多长时间?
罗大伦:每天都去,您听我讲这后面的过程很曲折。当时朱丹溪自己记载的,开始的时候门人还客气,后来人就不客气了。“蒙斥骂者五七次”,就是门人骂他,斥骂他,这个人怎么有毛病吧,怎么这样呢?我们告诉你不见了,你天天还来?骂他好多次。朱丹溪不在乎,每天还去。天气变化无常,“哗哗”刮风下雨了,这一般人我们就不去了,对吧?朱丹溪文献记载的是“虽大风雨不易”,就是刮大风,下大雨,不改变行程。“日拱立于其门”,这个“拱立”,我觉得这个姿势应该是这样的,弯着腰,“日拱立”就是在人家门口弯着腰,拱立在人家门口等着,你什么时候有空,我什么时候见,一直等着,等了多长时间呢?你刚才问,等了整整三个月。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我是梁冬。依然是向罗大伦老师请教古代的中医朱丹溪的故事。这个朱丹溪要学医,但是三个月的时间不被人理,最后感动了这个老师。这个故事常常在武侠小说里面听过,但是面对面的我们讲这个事情的时候,还是给我很大的启发,就是年轻人到底怎样才能有大的成就?什么是面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到底想干嘛。
罗大伦:那么坚持三个月以后,罗知悌认为,这个朱丹溪一定值得传学问。所以他把大门打开,然后把朱丹溪迎进来。文献记载,这两个人一见如故,两人一见跟好朋友一样,就根本什么事好像没发生一样,因为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一个考验的游戏而已。那么见面以后,罗知悌老人开始把自己的学问一点一点全部传给了朱丹溪。朱丹溪在罗知悌这里,看到了真是一些非常精彩的医学经验。我举个例子,比如罗知悌是怎么看病的?
梁冬:对。
罗大伦:这人特别奇怪的,这个在中医历史上我没有看到过,只有在罗知悌这儿看到这么看病。朱丹溪记载的,当时是这样的,当时患者如果来看病的时候,患者在外面,然后是罗知悌派自己的徒弟,派弟子,比如朱丹溪他们到外边的诊室去给诊脉,然后查问病情。查问完以后,马上记下来,回来到里面,跑到内室来。罗知悌老人呢,因为他这时候八十多岁了,他就躺在床上,“罗但卧听”,他就躺在那儿听徒弟们讲,这个脉是什么样的,这个人的症状是什么样的,听完以后马上开始口述,这个患者是什么病,该怎么治,该用什么方药,他的弟子们在下面开始记,记完了以后去开方去吧,然后弟子们出去给患者再开方。这么一个传递过程,在中医历史上没见过。但是,其实我觉得这是特别好的教学方法,朱丹溪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学了整整学了一年半,所以长进是非常快的。
梁冬:然后朱丹溪怎样?
罗大伦:然后,朱丹溪继续学习呀,在这儿他学到了好多思想。比如说,朱丹溪以前认为,金元四大家前几位有一位叫张从正,这位擅长攻下,攻邪,“汗、吐、下”三法。他这个泻下法,朱丹溪就很奇怪,他说怎么一上来,什么病都泻下,难道这个泻下能给所有人用吗?
梁冬:就是什么人一来,先让他拉肚子先?
罗大伦:对啊。这个能行吗?朱丹溪就很怀疑。那么有个先后次序,到底有什么讲究,可是张从正的书里没写,朱丹溪心里就画个大问号。那么到了罗知悌这儿,他亲眼看到罗知悌治了一个和尚这个病,朱丹溪看了以后,马上心里就清楚了,这个过程非常的精彩。
画外音: 国学笔记:老师奇特的授徒方式,使得朱丹溪长进神速,但对于医术仍有不解之处,泄下之法对于所有病人都适用吗?治疗和尚怎么还能用肉汤呢?《国学堂》重现一代医宗的蜕变历程。
罗大伦:当时有一天,下人就来报,跟罗知悌老人说,外边躺个和尚,这个和尚病了,非常瘦弱估计快死了,这个怎么办?罗知悌这个人很慈悲,说怎么办?赶快给抬进来啊,我们开始给治啊。就给抬进来了。抬进来以后,罗知悌让徒弟们去给诊脉,看看什么情况。朱丹溪去一诊脉,朱丹溪说,这个人肠胃中有积滞、有瘀血、有污浊的东西在里面,我们需要给他排泄出去,把这个瘀血排泄出去才行。要化瘀,要往外泻。那么他向罗知悌汇报完了以后,罗知悌告诉他,说这样吧,你上街区买点牛肚和猪肚。朱丹溪一听就晕了,这风马牛不相及嘛,我说要化瘀血,给他往外排,您让我买牛肚、猪肚干嘛呀?喝酒吗,难道?罗知悌说,你去买去吧。于是就买了牛肚、猪肚来。买完以后,罗知悌告诉他,你放锅里熬,熬到烂,越烂越好。于是,朱丹溪就熬啊熬,把它熬成像肉酱、肉泥一样的东西。熬完以后呢,这个罗知悌告诉他,把这和尚呢,安置到我旁边的屋子里边,然后给他一点点喝这个肉汤。每天给他喝,喝肉汤。然后呢,罗知悌每天亲自去劝慰他,劝慰这个和尚。这和尚怎么发病的呢?是这样。
梁冬:和尚怎么能吃肉汤呢?问题?
罗大伦:这个事儿跟病因有关。是这样的,这个和尚是个四川和尚,出家的时候,他母亲还在家里了,后来他云游到江南一带了。结果突然有一天,他突然开始想念他母亲了,文献记载“忽一日,念母之心不可遏”,就思念母亲的心,遏制不住了,但是想回家看望母亲,没有盘缠了,没有钱了。于是,怎么办呢?只能向着西边跪拜,哭泣,过于思念母亲,结果就得这病了。所以这个时候啊,其实罗知悌已经看出来了,他已经做不了和尚了,因为他已经思念母亲,他还想回家。
梁冬:尘缘未了。
罗大伦:对,还想回家去侍奉母亲,不让他做和尚了,所以给他用牛肚、猪肚给他喝。但是朱丹溪这时候还不明白,为什么给他喝牛肚、猪肚呢?然后罗知悌每天还亲自去劝慰他……
梁冬:希望他喝。
罗大伦:对。说,没问题,只要养好身体,我们一定治好你的病。
梁冬:这是一种叫牛肚和猪肚的蔬菜汤?
罗大伦:对,没错。这是个怎么个治法呢?实际上是这样的,实际上罗知悌呢,是要用牛肚和猪肚去补他的脾胃之气。
梁冬:对。
罗大伦:因为中医认为“同气相求”嘛。
梁冬:对,吃嘛补嘛。
罗大伦:对。
梁冬:吃嘛补嘛!吃肝补肝。
罗大伦:那么,这些肉类的营养物质,实际能补充这个和尚体内营养的缺乏,让他正气足一些。那么,补着补着,有一天,看到这个人的行脉已经稍苏,稍微复苏了,一摸脉,脉起来有劲了。这时候,罗知悌告诉朱丹溪,用泄下之药,用“桃核承气汤”,化瘀泄下的药。一剂下去马上排除很多污浊一样的东西,像黑色的污浊的淤血的东西。排除以后,然后罗知悌告诉朱丹溪,给他熬一些蔬菜汤,熬一些米粥,慢慢给他喝,将养身体。结果这和尚身体慢慢就复苏了。
梁冬:刚才呢,今天罗老师给我们讲到了朱丹溪求医的过程。但是呢,任何一个事情,它背后都是有一种和合的关系的。我们知道,程朱理学,其实一直讲的就是一个人,如何要正心,我们要正心诚意,就是你的心法如何要做正。就像孟子一样,孟子传下来说:“吾独养浩然正气”。当你的气是正的,你的心是正的,你心中无愧疚于他人的时候,其实你坦荡荡,对于你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为什么很多贪官被关到监狱里面之后,反而身体变得越来越好呢?是因为他被关进去之前,他其实压力非常的巨大,进了监狱落听了,反正也判了就完了。所以呢,其实情绪和健康之间的问题,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的怨恨心、恐惧心、怀疑心、懊恼心等等等等,分别心,都会带来我们身体的种种疾病,这是中医之所以相对于其他的医学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差别。那么,我们想在下一期的时候,就有请罗老师和我们详细地来讲解一下,到底朱丹溪所开创的这个学派,他在情志方面的治疗,如何影响到整个中医的发展。而在这一点上来说,我相信各位听众朋友和观众朋友呢,能够在这个过程当中充分地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不枉我们今天做的这个节目,那就是你的情绪对你的身体的影响,比你吃的东西要大得多。好了,感谢罗老师,我们下一期同一时间再见!
下期预告:
画外音: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小病不断?
罗大伦:污浊截止,在胃肠之中……
梁冬:垃圾食品。
画外音:怎样侍奉父母才算真显孝道?
罗大伦:我跟母亲吃清淡饮食。
画外音:中医博士罗大伦继续讲述古代中医的故事。
梁冬:那您在给我们带来一个中医老师的故事是谁的呢?
罗大伦:中医里面有一门派叫经方派。
画外音:古代的中医治病到底能有多快?
罗大伦:经方不过三。
画外音:穿越时空认识古代中医。跨越千年汲取养生智慧。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国学堂》。
20101120国学堂—梁冬对话罗大伦第三讲
本期主题:名满天下的第一名医——朱丹溪
画外音: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小病不断?
罗大伦:污浊集滞在胃肠之中。
梁冬:垃圾食品。
画外音:怎样侍奉父母才算彰显孝道?我给母亲呢吃清淡饮食。中医博士罗大伦继续讲述古代中医的故事。
梁冬:那您再给我们带来一位老师的故事是谁呢?
罗大伦:中医里面有一个门派叫“经方派”。
画外音:古代的中医治病到底能有多快?
罗大伦:经方不过三。
画外音:穿越时空,认识古代中医。跨跃千年,汲取养生智慧,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国学堂》 。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梁某人,今天呢依然请来的是中医学者罗大伦老师,中医博士,罗老师你好!
罗大伦:你好!
梁冬:罗老师呢,最近跟我们一起分享一个话题,叫古代的中医,话说在上一期的时候我们讲到一个叫朱丹溪的人,为什么这个人叫朱丹溪呢?因为他所生活的那个地方,在今天的温州,温州南边有一条河水叫“丹溪”,大家为了纪念他,这一个人能代表这个地方的人的话,他叫了朱丹溪,其他人就没法叫了,所以足可见当地的人民对他有多么大的认同感,朱丹溪呢,上次我们又讲到一个话题,他学医出来以后,就开始回来给他的老师治病了,他的老师是一个许先生,许先生是朱熹的四传弟子,就是一二三四的四,就是传第四代,他是属于正根正脉的。
罗大伦:没错。
梁冬:所以呢这个老师得了一个什么样的病呢?
罗大伦:嗯,这个许谦,许文懿公啊,他得的这个病特别怪,他自己说自己后来都几乎成了废人了,就是浑身疼痛,朱丹溪在杭州跟罗知悌学完以后,回来开始给老师治病了,那么他分析老师的病情呢,他认为有一个奇特的思路,他说啊,这老师是因为有一些污浊积滞在胃肠之中。
梁冬:就是有脏东西?
罗大伦:对,对,因为好多脏东西没有排出去,在胃肠之中,所以导致了好多奇怪的病,他说是在中宫,中宫我们说在脾胃,然后导致了很多怪的病症,那么他呢,就用了一个非常怪的治疗方法。
梁冬:说到此处呢,我想提醒大家一下,在这个地方呢一定要屏气凝神,为什么呢?因为现代人呢,你想想看,我们每天在吃什么食物,当然不是我们了,是现代人,不仅仅是国人是吧,由于工业文明,现代的牛跟以前的牛不一样,现代的牛是都挤在小房间里面的,以前的牛都是散步走的嘛,现在的牛都是关着,像工业化生产出来的,所以我们吃的食物呢,再加上可能转基因食物呢,其实现代人可能很多人都有朱丹溪的老师那样的一个疾病,就是中宫,就是说脾胃上面的一些脏东西,垃圾食品。
罗大伦:然后他用了一个怪的方法,这个方法是留名青史,后来医家一直在引用,这个方法叫倒仓法。
梁冬:倒仓法。
罗大伦:对,特别怪,朱丹溪说这个方法呢,是传自西域的异人,就是从其它地方传来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用法非常怪,就是把牛肉熬,一直熬……
梁冬:要选吗?黄牛肉还是水牛肉。
罗大伦:要选择黄牛肉,为什么呢,这里面就有说法了,因为是中医认为呢,牛肉是补脾的,牛肉可以补脾,然后取黄牛呢,黄色是属于脾土的,它是取同样的颜色,入同样的脏器,这么一个思路,然后取黄牛肉呢,然后去熬,熬得非常烂,熬得像粥一样,熬到最后像琥珀色以后,然后给他老师喝。
梁冬:那把那个渣滓怎么办呢?
罗大伦:要给过滤掉。
梁冬:就是只留下水?
罗大伦:对,留的水,喝了很多以后呢,然后并不是让他消化的,是让他老师吐。
梁冬:他自己会吐。
罗大伦:对喝到一定程度了以后,他自己因为胀得难受,就开始吐,结果吐出来以后呢,就吐出了很多污浊类的东西,这个方法非常奇怪,这是中医里面一个治病的思路,什么思路呢,就是这个病在上者,欲其吐多,因为过去的“汗、吐、下”三法,病在体表的呢,要发汗给它的汗物解出去,那么病在上焦的呢?尤其是中上焦,是让他吐出去,从上边……
梁冬:那病在下焦的呢?
罗大伦:让他泻出去,从下排泄出去,这是中医呢,叫汗、吐、下三法,是中医攻邪的三种方法,那么他吐的时候呢,为什么我们想,为什么不用直接探吐呢?
梁冬:对呀,抠喉好了。
罗大伦:因为这个人的身体虚弱了,直接吐,马上会导致这个人身体更虚弱,那么朱丹溪用牛肉,一边补他的脾,一边让他往外泻,这样虽然吐出来了,但是正气不伤。
梁冬:这个事情呢,它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发,就是欲泻之先补之,是吧?
罗大伦:对,对。
梁冬:你欲拿走它就先给他,这是多么大的一个人生道理啊!
罗大伦:对,对。这是一个非常精妙的治病的思路。
画外音:朱丹溪用“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倒仓之法,成功治愈了老师多年痼,但这并不是朱丹溪名留青史的原因。是什么使得他成为一代医宗?为什么他的医案还会记录病人的性格呢?《国学堂》——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罗大伦:一般我们医生看病的时候,会有这样一个发现,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这个人,你给他用药,把他身体调整过来以后呢,往往当时好了,可是过一段时间,这人又回来了。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病是因为他的心里边有问题,病由心生的。
梁冬:对。心智模式决定的。
罗大伦:对。
梁冬:是吧?
罗大伦:没错。
梁冬:我发现绝大部分糖尿病人吃饭都吃得很快,都是很饿的样子。
罗大伦:是。比如说有很多人失眠,那么我们中医用药,很快可以让他能睡着觉。但是过两个月,发现他又回来了。一问他为什么呢?因为股票又跌了。
梁冬:哦。
罗大伦:大家这个心思完全是跟着股票行情在走。那么,你心没有治好,身体虽然调整好了,但是过一段时间,一旦心碰到同样的环境的时候,马上就发病。那么其他医生就没有做到,说我调整身体的同时,还要给患者调整他的心。然后朱丹溪看病呢,实际是身心同治。
梁冬:嗯。
罗大伦:这是朱丹溪看病的最大特点。朱丹溪给人看病,看他的医案有个最奇怪的地方是这样的:他要写上这个人的特点,比如说面色什么样,身体形状什么样。然后他一定会写上这个人性格什么样,他往往写上这个人性急躁,他这一定要记上的。为什么呢?朱丹溪看病的时候,非常注意观察这个人的心性如何,他的性格如何,他是怎么做事儿的。包括有的时候这个人狡猾他都会写上,他会记住这个人有什么性格特点。然后呢他在给人开方子、看病、调理身体的同时,他还要跟人讲做人的道理。天呐,这样的医生很少啊。
梁冬:我认为本来就应该这样。每一个中医都起码应该做成这样。
罗大伦:应该去调心去。
梁冬:对啊。
罗大伦:但是大多数医生都会忽视这一点。
梁冬:对。
罗大伦:但是朱丹溪能做到。朱丹溪他做到什么样特点呢?他是把好多好人好事儿都用笔记下来,随听随录。记下来以后呢,然后给患者看病的时候给人讲,你看谁谁谁哪个地方人家做了什么好事儿,做了什么善事,然后他的心情多么平和啊。然后他会教人家如何正心、收心、养心,做到这三点,然后不断地讲。那么这些患者慢慢地性情就会改变了。做到什么地步呢?文献记载是:朱丹溪“杖履所至,人随之化”。就是他那拐杖、他的脚步走到哪里,这地方的乡土的人情都跟着改变了。
梁冬:哦。
罗大伦:患者在这看完病以后,不但身体好了,然后做人性情都变了,开始恭谦有礼,然后这个地区变得路不拾遗了。
画外音:“身心同治”使朱丹溪步履所至均成祥和之地。作为现代人,我们可以从这位古代的中医身上汲取怎样的智慧?什么是孝道?你又想过没有?
梁冬: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到《国学堂》。依然是和中医博士罗大伦老师一起探讨中医的医德和医术之间的关系。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去讲这个事情呢?话说我眼你分享一个故事。我当时刚刚接触李可老先生的时候,他们旁边的家人告诉我说,说李老一年三百天,在七十多岁的时候,还有一百多二百天还是晚上12点钟出诊。他说如果一个人晚上12点钟还来敲门的话,一定是很急的病。
罗大伦:嗯。
梁冬:所以他就会出去。而且有些时候呢,病人家里面要是没有钱的话,连买药的钱都没有呢,他带着药去,还带着师母一块儿给人家做饭,带着米带着面给人家做完吃完。然后呢他因为用药有些时候是比较奇特的,所以他自己亲自煎,自己喝看着没问题了,才给病人喝。所以我是目睹了看他们是这样做的一个人之后呢,我才觉得,啧,啊呀,老先生他们的这种品格,给我们的感染。所以我们现代人就可以远程教育,你可以老师传授知识嘛,你可以买本书看,买张碟。那为什么我们必须要跟师父?我觉得其实跟师父根本不仅仅是学知识,是你看到他的每一个……他是全息的。
罗大伦:对。
梁冬:他的每一个细节,他有这样的一个医术,和他的医德,和他的生活方式,和他的心理模式完全是统一体。这个过程里面,我们学到的东西才是真正学到的东西。
罗大伦:朱丹溪他侍奉他母亲,也非常有章法。因为朱丹溪讲究。他说侍奉老人要清淡饮食。这个跟我们一般想的这个有点相悖。
梁冬:对啊,你爱父母,好像说我有点钱了……
罗大伦:吃好吃的。
梁冬:年轻的时候没吃上好的,现在是吧?燕窝,燕窝,燕窝。
罗大伦:可是朱丹溪不这么做。朱丹溪告诉给老人要吃清淡的饮食,所以他给他自己的母亲就特别清淡饮食。有一次,他母亲大便干燥,然后朱丹溪呢就大便干燥怎么办?用点滋润的吧。
梁冬:我以为他要自己尝一下,看你的动作。
罗大伦:没有没有。他就给他吃牛奶。用一些猪油,滋腻之品。大便通了,但朱丹溪说:哎哟,这油进去了,油太多了,进去恐怕要不好了。
梁冬:你刚才讲牛奶和猪油?
下一页 尾页 共2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