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二十五岁知道就晚了

纳撒尼尔·C.小福勒 (美)
第1节:出版手记
  出版手记
  福勒先生的"生命启程"系列文章在各大主要报纸发表之后,反响空前。在麦克卢尔报纸集团的赞助下,我们以书的形式将这些文章结集出版。
  这本《成功启程》于去年一出版,即受到大众与出版界的高度评价,评论界对此也赞誉颇高。
  本书读者甚广,商界、专业人士与教育界人士对此也予以高度的评价,许多雇主还买给其员工去阅读!
  福勒先生的这些短篇文章被誉为有史以来最震撼人心的文章之一。
  为了满足读者持续的阅读需求,我们从原先的250篇文章中,精心挑选其中一部分编成第二本书,两本书都是自成系统,绝无重复之嫌。可以说,已经拥有了第一本书的读者,会很自然地想买这本书。
第2节:这辈子,你能得到多少幸福?
  Chapter 1
  这辈子,
  你能得到多少幸福?
  如果你学历不高,从事着一份卑微的工作,拿着仅仅可以维持温饱的薪水,那么,你还敢奢望幸福吗?我的朋友具备了所有"自怜"的资本,而他却仍在幸福的道路上一点一滴地执著着,直到有一天,上帝终于把他带进了幸福的大门……这辈子,你能得到多少幸福?
  定律1:每一件小事都值得你去努力
  我们无法实现所有的理想,却可以把现实理想化。
  没有翱翔之志,怎么能环游天宇?成功总是与理想紧紧相伴的。
  成功之路迂回曲折,攀上巅峰的人凤毛麟角。不思进取之人只能滞于山脚,仰望险峰之威严。
  胸无大志之人难免遭人鄙视,他无法成为一个好市民、好父亲、好丈夫,更不用说对世界作出什么贡献。他空占着这世界的空间,他的心是冰冷的,血液里没有丝毫的热情。对于他,只有生存,而没有生活可言。
  能真正撷取理想之光的人不多,但只要心中怀着贵贱毁誉都无差别的信念,所有的人都可以将现实理想化,都可以让生活从沉寂平庸中升华,都可以在平凡的生活中过起属于自己的人生。
  雄心壮志是由成百上千的"小理想"组成的,正是这一个个不断被实现的小理想,最终融合成更为高远的人生。
  无论你的地位多么卑微,无论你的境遇如何落魄,我都不会因此鄙视你。当你开始尝试攀爬第一层阶梯时,可能暂时感到无力,然而,当你到达时,你就可以把下一个阶梯作为目标,接着第三个台阶,然后一步一步往上攀爬。
  我有一位很年轻的朋友,他的理想就是作一名出色的员工。虽然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整理文件,但从一开始,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很快,他就成了办公室里有史以来最好的文件整理者。当他出色地完成一个任务时,公司又把更加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他一如既往地完成工作,然后,等待着他的就是一个更高的职位,而他也尽心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心中有两个理想:当前的理想与未来的理想。他专注于当前的职责并脚踏实地地完成它的同时,对未来满怀憧憬。他始终铭记一点:若不完成今日的职责,明日的理想便没有基石,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只是空中楼阁而已。而他的具体理想也是随时势而变,但在前脚未稳之前,绝不莽撞冲动迈出后脚。他能因袭别人成功的经验,避免失败的歧路,而不像许多毫无理想,罔顾现实与未来的人那样失败得一塌糊涂。
  朋友,于心间铸个理想,时时感受其心跳吧。因为,一个没有理想的现实与一个超脱于现实的虚无缥缈的理想,都是一样难以触摸的。
  定律2:不同的今天兑换不一样的明天
  人生有三季:昨日、今日和明日。
  今日之果为昨日之因,明日又是今日的继续。
  要问三者之中哪个最重要,确实没有答案,因为三者之中任何一个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昨日的职责完成了,今日的工作就会简单很多;今日勤勉工作,明天的大门便为你敞开。
  每一天都有其重要性--昨日、今日和明日--疏漏任何一方,都将实质性地影响当前的生活与其余两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已永逝于忘川。若这是堆满错误的一天,就必须在今明两天去慢慢修复。
  若只活在今日,那与动物何异?
  今日之重要性不仅囿于今日,也系着明日。
  今日在你手中,明日只是可能。
  今日的你,若不忧思明日,明日将变得难以掌控。
  成伟业者对此都是一视同仁的。他们做好今日之工作,而是因其会影响明日之进程。
  可能的话,你尽可深埋于昨日之愧疚之中,为自己的失足而捶胸顿足。但当懊悔之时,今日也已溜走了。若你有不堪的昨日,可在今明两天弥补。明天远比今日更让人希冀--因其绵延至无限的未来。而今日之光阴则在日暮西沉之时,便会悄悄谢幕。
  你的所作所为,事无大小,都将深深烙印于生活的车辙里。若不能与明日之车点相吻合,就可能与通往成功的大道失之交臂。
  今日事,今日毕。不要在今明两日之间留下难以逾越的鸿沟。否则,就要用额外的时间搭建互往之路。
  成熟之人或有所成就者,为人尊敬的同时,也同样是心忧今明之人,把以往成就链接起来,待时机成熟,一跃而起。
  失败者惯于自我满足,觉得任务完成就可一劳永逸,然后轻轻用笔在记事本上划掉。然后,他就另开炉灶,任未竟之事随风逝去。
  连贯性实为成功之首要因素。在人生的旅途中,没有哪件事是可以独成系统,任何事情的价值都源于其相互的链接之上。这种链接应该融合着经验与行为,融合着逝去的往昔、飞驰的今日和莫测的明日。
  定律3:盲目冒险与不思进取一样危险
  波澜不惊的池水,死气沉沉,不宜饮用。它面临着两种命运:要么被风干,要么成为茫茫大地的一个污点。
  一味安于现状之人,从未想过力争上游,这与那波澜不惊的池水有什么区别?但值得深思的是,急功近利与安于现状一样,都是极为危险的:滚滚而来的洪流,尽管势不可挡,但其本身并没有实用的价值。第3节:这辈子,你能得到多少幸福(2)
  无论你目前所处的位置多么优越,你还是有理由不断努力、上进。但若你的争上之心过于迫切,越过了正常的谨慎而变成横冲直撞,你很有可能粉身碎骨,这无疑比你乖乖待在原来的位置惨多了。
  对自己命运的不满,不能上升至让自己觉得可悲的状态。对现状的不满应该向前不断努力,利用自己的知识,获得更好的位置。
  在自己还不能确定前途之时,不要轻举妄动,更不要冒过大的风险。
  若你需养家糊口,你就不能因为自己投机取巧的行为,而让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害。
  把自己的双脚牢牢固定在今日的磐石之上,然后伸出双手,攀登未知的境域。当你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就果断抓住时机。同时,对机会本身也不要全抛一片心,因为有一半所谓的机遇,实际是蒙着面具的虚影。
  世界上一半的失败源于停滞、不思进取,在机会送上门时,他们腰都不想伸一下;另一半的失败则是源于那些永不满足、野心过于膨胀,他们一看到一条细绳抛过来时,不由分说,立马抓住,却不去想一下细绳的另一端是否牢固。
  许多人放弃眼前的职位,因为在他们心中还有更高的追求。他们知道如果自己一味维持现状,情况会多么糟糕。但他们若对未来没有详细的规划,没有分析是否存在真正的机会,而只是一往无前,离开原先稳固的基础,最终只能困于流沙,垂死挣扎。
  静待时机的这个过程可能持续一周、一年或是几年之久。在自己觉得有足够成熟的成功机会之前,切莫轻举妄动。
  一只船上若只有破烂的索具,其危险程度并不亚于一只没有锚的船只。
  定律4:握紧命运的魔法杖
  他来自农村。在他大约十六岁时,虽然像他父亲农场上长的青草一样稚嫩,但他的脑海里却好像有某种东西在成长,并且隐约中,他能感觉到这是一种价值。这大概就是一种成功的气质吧。一次,他去申请某个职位,商人开始问这个眉目清秀的年轻人一些问题。他首先问道:"你的期望薪酬(compensation)是多少啊?"
  但"compensation"一词之前从未进入过这位小伙子的脑海里。他急中生智,冷静地说:"先生,如果您不介意,我想考虑一个小时左右。我下午可以再来吗?"
  商人当然表示同意。这个少年马上去图书馆查阅字典,发现"compensation"一词的意思是"工资"或是"薪水"。他信心满怀地来到商人面前,语气镇定地说:"在详细考虑了薪酬这一问题(他重复了薪酬一词)后,我愿意把这个问题留予您来决定。"
  "那好,"商人说道,"我将给你周薪七美元。"
  第二天早上,这个少年就上班了。十年后,他成为这家公司的财务主管,每年掌管着三百万的资金。正是当初面试时的那种主动性,在日后的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每在一个岗位上,都当这是天底下唯一的工作。他不断钻研、分析、总结,不断尝试条理、系统与高效地完成第4节:这辈子,你能得到多少幸福(3)
  很自然地,雇主注意到,他不是机械式地工作,也不局限于自己固定的工作量,他还把自己的工作方法传授给其他同事。
  这是朋友告诉我的一个真实故事,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工作本身,也非周围的环境--虽然运气、机遇抑或外来的帮助对于我们是很重要的,但是,没人能够仅仅因这些而成功。成功取决于我们自己。
  一般情况下,越好的环境,对我们的发展也会越有帮助。但若我们自己不奋发图强,不勇于面对现实,而是坐等环境来适应我们,那么再好的环境,再多的机遇,再多的帮助,亦是于是无补的。
  我亲爱的读者,一切的一切都是取决于你,而不是环境,不是运气,不是机遇。身处康庄大道,天空万里无云,若你做到最好,你当然会取得成功。但若你不尽全力,即使你有百般的机遇与运气,亦难以成功。在这个世界上,能掌控你命运的人,也只有你了。
  定律5:未来只垂青那些渴慕它的人
  真正伟大之人,活在当下,思考未来。他们尽己所能,绝不懈怠今日之职责;同时,不忘憧憬未来。
  我们所做的事有两个重要价值:第一,可能带来即时回报;第二,可能在日后慢慢回报。
  若我们所做之事,只是满足当下之需求,只能勉强维持当下。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能以未雨绸缪为考虑,那么,明日若有紧急之事就可以从容地应对。所以,这种准备无论在当下还是未来,都是极有价值的。
  任何有智慧的商人都不会在一开始就期望他们的创新能马上得到回报,他们真正着眼的应该是未来,而不是眼前的一瞬。其今日之投资,希冀明日之回报。
  而目光浅显之人是不会对明日有所希冀的:口袋里的一美元就能够带给他无限的满足感;他对未来毫不关心,却寄望未来能对自己"友好"一点,事实当然不会这样!若困难没有击倒他,他就会吹嘘自己有多牛。但事实是:不是我们撞上"麻烦",就是"麻烦"撞上我们。若我们不作最坏的打算,并为之做好准备,当风暴袭来之时,我们就难以招架,更不用说去战胜它了。
  抬起头,望一望远方,想一想可能到来的是怎样的明天:说不定明日电闪雷鸣,稍微做一些准备有助更好地迎接。这可让一个人更好地应对现状与展望未来。这样,今日可以舒适地生活,有条不紊地为明日做准备。
  那些觉得未来毫无引人入胜之处的人,那些不冀望明日的人,那些在心中没有宏伟蓝图的人,那些过一天算一天的人,并不比那些在今日出生,即日死亡的昆虫强上多少。
  前景的重要性不亚于当下,值得我们细细思量。思考明日是必需的,正如我们每天必须找寻食物一样第5节:这辈子,你能得到多少幸福(4)
  立足当下,拥抱未来。但不要永远停泊一处,不愿张帆远航。当你生活的海平面趋于平静与缓和,缓缓驶离港湾,在一定的范围内出海探险遨游一番吧。
  若想在未来先得一步,心中必须要有一个远景。做一个脚踏实地又不失愿景的人。
  专注于今日之人不会挨饿,活在当下,思考未来的人才是生活真正的主人。为人谨慎,但不要畏首畏尾。不要忘记当下的职责,也不要丢下未来。
  活在当下,思索未来。抬起明日的脚步吧!
  定律6:每个人都要修炼一项必杀技
  那些自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人能愚弄自己,但难以愚人。
  成功的力量源于专一:一人分心于两事,其结果难敌专心于一事;观之任何成功之书籍、戏剧,皆有一个主角;战场上,只能有一位最高指挥官;猛锤钉头,比之几十锤的旁敲侧击,更能将钉头深深扎进木板上;步枪的子弹命中靶心,而流弹只能射到一些小的猎物。
  那些知识广博之人,甚是不错,但这并不能应对生活中枪林弹雨的阻击;那些没有专一目标的青年,那些没有至高理想之人,那些对任何事情都不分主次之人,只能混口饭吃,很难说是真正的生活。
  成功之人皆是那些了解很多事情,但对某个领域造诣甚深之人。不要误以为,我提到的一些生活的基本,包括普通教育,就要忽略迈向专业的要求。眼科医生可能不是一位优秀的主治医生,而一位优秀的外科医生则不一定是位好的家庭医生;一位电学专家每年享受着几千元美金的薪酬,而其专业则基本上限于电学方面的知识,但他对普遍科学也有着深入的了解,因为如若他没有受过这样的训练,其心智就难以充分发挥。
  为了穿越成功的老路,取得辉煌的成就,我们必须对世界本身有一个大体的概念,对艺术、科学、文学、商业等学科都要有所涉猎。但若一人不精于某门的话,就难于有大的作为。
  贪多而不求精之人可以成为你很好的同伴,他能圆满地举办一个派对,可以相伴进行一次穿越乡村的徒步旅行。但却难以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年轻的朋友,加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吧。不要马虎对待那些关系一己生活的小事。你会发现很多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都是有助于你专注于某点的,还会给你一个更宽阔的视野,让你成为更友善的人。当你对通识有所了解,对时势有所掌握之时,你就该踏上专业之路了。选好自己真正的兴趣点所在,然后尽可能地了解并获得尽量多的经验。
  人活于世,总该有一项精通的技能。
  定律7:你所拥有的就是最适合你的
  山顶的空间只够少数达到顶峰的人站立。若你没有一个稳固的立足之地,就可能被推下高山,跌个粉碎。第6节:这辈子,你能得到多少幸福(5)
  攀登山顶的路是陡峭、崎岖的,岩石光滑难攀,一路起伏不定。而山谷则既宽广,土地又肥沃,那里有足够的空间来种植和收获。
  平凡之人可在山谷中过着自己的生活,而超凡之人可能就心系山顶的风景。
  我并非说,年轻人不应该往上爬。我也不是建议,一个人应该永远待在平原。我想描绘的是攀爬顶峰的危险画面,以及在山顶上可能找不到立锥之地的无奈。
  其实,在青葱的山谷里做一位好的掘土者,比在山顶的岩石上挨饿要好上几百倍呢。
  在这个商业竞争激烈、文化教育普遍、充满机会的时代,那句"在山顶上总有位置站脚"的老话在今日并不那么适用。即便在山顶上有足够的空间,一个人在攀爬过程中必须小心翼翼,沿途上对手凶悍,每个人都想获得胜利,他们不是想着超越别人,而是想推倒别人。
  想要跃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倾向,占据让自己觉得不自然的且难以坚持的位置,这些都是造成失败的重要原因。这让许多本来在山谷成功的人遭到毁灭。倘若他们留在山谷,加上一贯的勤劳,那么似锦的前程是可以预期的。
  野心这匹马应该受到缰绳的束缚,以免它把人带到危险未知的领域或过高而没有立锥之地的地方。
  做最好的自己,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是我们的职责。我们应该让壮志腾飞,而不是一味地压制,然后再用知识来打造自己。良好的知识会让你发挥自己的水平,也防止你跃出自己的极限。
  很多人离开自己原来的地方,因为他们感到不满,然后就进入了一片陌生的境域。若他们待在原来的地方,利用所得机会,他们本可以让自己更有成就,于世界也更有价值。
  你所在的地方,可能就是你工作与生活最好的地方。当然,在你确定自己所在的地方不适应自己之前,不要妄然离开自己的"大本营",在你能力范围内找到的地方,才可以慢慢出发。小心山顶,除非有通往那里安全的路,否则还是要三思而后行。第7节:幸福就在手边,每天努力一点点(1)
  Chapter 2
  幸福就在手边,
  每天努力一点点
  两个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同样兢兢业业,一个人每天只是机械地做着事,而另一个人则总是不断思考,想着如何改进,他们的未来不言而喻。其实,当我们抱怨幸福总是与我们擦肩而过的时候,我们却忘记了它曾来过,是我们把它放走的。
  定律8:不要垂涎那些"看上去很美"的东西
  还记得年少时,我曾为学校文艺团的一份子,这与今日甚为不同。在当时,我们可以自行组织排练和参与演出。
  其时,夏日骄阳灸烤着大地,我们的演练在灰尘弥漫的操场上进行。"稍息!""立正!""休息!"的命令在纵横的队列之间传荡,听起来着实让人愉悦。
  也许,今日之口令有所不同,但其结果却是一样的。那时候,男孩可以随己之心,但是一只脚一定要驻于线上,他可以坐下、躺下、伸懒腰。这样,当"注意"口号一起,他就可以很快就位了。
  商界无极限,众多"全副武装"的职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厮杀,以头脑为武器。在这场战斗中,成功者需谨记,切莫让自己身处雷池之中,而应待守于安全之处。
  情势大好之时,可以尝试冒一下险。但莫让自己的所有--无论是金钱还是其他,一下子离你远去。而要站在一个可以随时调头的位置,不要如流浪汉一般漫无目的的散游或是跨进异域神秘之林。
  但我认为,人绝不应该永远待在大本营,因为,若一个人流连于某处,不思进取,将会坐吃山空。但那些没有回路之人,就如一个在地球表面上的闲荡者,一个没有国度与生活的人。
  所以,年轻人,若你心怀前方,就沿着别人已成功开垦的道路前进吧!多数时间,紧沿边界,在你觉得经验已足以指引前路之前,谨守这条道路--即使这里没有明确指向前行的路标,却标注着回程的路。
  勿为朋辈偶然的成功所困扰,那需巨大风险。也许,他们赚得盘满钵满;也许他们会走到你跟前,对你说,若你沿其路径,亦能收获颇丰。在眼前成功之兴头上,其言切切。但不可全抛一片心投进那些"看上去不错"的东西,这实在有点"华而不实"。当你想到少数人因冒大险而成功,不要忘了,背后还有千千万万败得一塌糊涂的人。
  勿越雷池半步!
  定律9:得罪身边的人倒大霉
  我并非说,一个人应该收起自己的主见,心中想的是"是"说出来的却是"否"。相反,对于那些没有自己主见,或是怯于表达自己主见的人,我不敢苟同。
  没有自己观点的人,好像大脑没有长在自己的头上,这种人是难以立足的。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个性也就无从谈起。但那些意气用事、睥睨一切的行为与适当的圆滑手段或人称的"老练"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记住,自己这样想,别人不一定也会一样想。别人与你的想法不一致,这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当然你有权利保留自己的想法。除非事关诚信、道德、是非等重大问题,我建议你永远也不要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观点,以免激怒自己的朋友、熟人或是工作同伴。
  如果这只是一个普通的观点,你对错的几率对开时,或是别人也是有理由不同于你时,你最好记住一点,自己想的不一定是正确的或最好的。
  你应该老练圆滑一点,不要激怒自己的朋友,大家应该互相交流。当你想让别人觉得他们错了的时候,也要有气度让自己承认错误。
第8节:幸福就在手边,每天努力一点点(2)
  圆滑老练是一种商业资产,正确地使用并非是弄虚作假的表现。
  除非你认为自己完全正确,并且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或是感到别人可以从你的观点中受益。否则绝对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因为这样做毫无意义,百分之九十九的恼怒情绪,百分之九十九伤人心的言论,都并非因其本身正确与否,而是很多自高自大之人,硬着头皮,不愿意承认一点:用一美元的火药,镇压一分钱的游戏,这是毫无意义的。
  其实,每天发生在办公室里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无足轻重。你要么圆滑巧妙地绕过,要么激怒同事。身处江湖之中,圆滑老练,彬彬有礼这是基本素质。勇气引领下的圆滑在化解冲突中所向披靡;没有勇气的圆滑、不愿为有价值的事情挺身而出的圆滑,根本不是自主,而是愚昧透顶。
  定律10:工作时间,私事靠边
  你可能是一位会计、速记员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职员;你的雇主可能是一位通情达理之人,从不对员工的自由有过多的限制,他只是希望你能履行自己的职责。
  也许,你有很多亲朋好友,他们的社交能力"很强",经常在你工作之时拜访你或是在工作行将结束之时找你。而更为常见的是,他们会经常在你工作之际打电话给你。
  成功者在工作之际,都是害怕被人打断的,他们会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在你忙碌之际,一个社交性的电话,不仅对你的工作产生影响,对于雇主而言,亦是如此。要想重回原先的状态并非易事。
  我知道一个例子,一位年轻的职员得不到升职,完全是因为他的妻子每天都要打电话给他,并且通话时间总是在一个小时以上。还有一个例子,一位求职者的申请被拒绝,完全是因为他那烦人的亲戚在旁喋喋不休。
  当你正在数字的"群山"中跋涉,欲登顶峰之时,或你在做某件限时完成的工作,正在紧张之际,"铃铃铃……"的声音由远而近,你不得不去接这个电话,整个工作进程便被打断了。
  若你怯弱,情感深沉,或是过度谦虚,站在雇主面前会双脚发抖,需要有亲朋好友陪伴才不会落荒而逃,这种人决非雇主所需。雇主要的是你,不是你的亲戚,或者朋友。
  在工作之时,让你的亲朋好友远离一点,当然偶尔的紧急情况除外。
  若你有爱管闲事的朋友,不懂得尊重你的工作,你可以温和而坚定地告诉他,自己在"朝九晚五"这段时间内并非可以随心所欲。
  当然,父母、朋友对你很关心,但在你工作期间,他们也没有权利打扰你。除非有紧急的情况,否则频繁的拜访,只会影响你的工作。
  如果你与朋友约好一道回家,一定要在工作之后。当你忙碌之时,朋友却在接待室烦躁不安地等你,叫你如何专心工作第9节:幸福就在手边,每天努力一点点(3)
  社交生活为一码事,工作为另一码事,不要将之混淆。它们的构成元素是不一样的。想将两者交融,并期望产生好的结果,别说没有,即使有,也不是属于你的。
  定律11:人们只买他们需要的东西
  至今已有数百万个发明获得专利,而且每年正以数以千计的数字增长。专利局在授予专利权时,只是根据发明本身的新颖程度,不理会其商业价值或是其他价值。
  古往今来,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皆有发明。其中一些发明者已经因此获得了财富,但绝大多数的专利却几乎一文不值。许多很有创意的发明,由于缺乏进一步的发展或是利用,也没有给其发明者带来什么。
  一项成功的发明有赖于两个因素:一是其商业价值或是其他价值;其二是适当的研发。
  很少有发明者或科学家同时兼具商业能力,他们并不晓得如何将自己的创意转化为市场上流通的产品。他们发明了,但不能利用,他们发现了,却不懂如何推广。
  虽然有一些伟大的发明是由于机缘巧合诞生的,但绝大多数有价值的专利发明还是由于教育与训练,辅之以不懈研究的结果。单纯的聪慧与独创是不够的。
  若你天资聪颖,创造力十足,你就有发明的潜力。而怎么样才能让你的点子付诸实践呢?首先,必须沿着自己制定的路线前进;第二,不要天马行空、漫无边际地创作。另外,还要仔细研究,发现缺陷,看哪里可以做出改进。
  将你的点子付诸实践之时,搜索专利记录看之前是否有同样的专利存在。然后低调地查询,看自己的发明是否具有市场前景,再咨询一下有声望的专利律师。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完全向律师托出,不用担心他们的职业操守,任何一位值得信赖的专利律师都是不会出卖自己的顾客的。
  在获得专利之后,可以联系一些与自己的发明相关的制造公司,你可以出售自己的专利权或是申请获得版权。
  记住一点:若你的创新不能用于商业或对社会没有用,这就是没有价值的。要想获得经济上丰厚的回报,就必须能制造出适销的产品。
  你可能对自己的发明很有自信,但若你不能让公众意识到其中的功用,你也是难以从中获得名与利的。首先,确信自己发明了世界需要的东西;然后,尽力向别人展示这种发明的价值,并把它交于可以信赖的人,让那些有资金、有能力的人去开发。若你自己没有金钱或敏锐的商业嗅觉,尽量不要自己一人去做。
  定律12: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最近有一篇对一位女商人的采访报道让我充满兴趣。这位女商人在很年轻时就已经功成名就了。我对她这些话感触颇深:我总是尽力去帮助别人,我们唯一能留下的东西就是我们赠与的东西。第10节:幸福就在手边,每天努力一点点(4)
  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都应该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还应当存储足够的钱财来使自己在耄耋之年免于危患。但金钱与财富本身只有短暂的价值,无法在未来得以流通,因而进入永恒幸福大门的通行证是身外之物--并非他所拥有的东西,而在于其赠与的东西。
  那些功成名就之人、受人爱戴之人、名垂千古之人都有传记,只需加以仔细分析你会发现,他们之所以为世人所称道,并非源于他们所拥有的财富。金钱并不能让一个人变得伟大,金钱本身,如未被开采的矿物一样毫无价值。而是在于他们如何处理财富,确切地说,是他们如何为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甚至,那些人之中,为数不少的人拥有的金钱并不是很多。但他们的慷慨度量,他们帮助别人的意愿,他们为了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与灿烂的努力,让他们的盛名漂洋过海。他们因自己的赠与而闻名,他们才是真正富有的人,因为他们把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存储在永恒银行之中,非但永不贬值,其利息还是绵绵不绝的。
  我并非说,一个人应该在商业交易上懒散而不愿盈利。我是说,真正的价值与名声不是商业、金钱本身,因为它们并没有持久的价值,而是来自于对别人的帮助;真正的幸福也并不是因为奢侈与享受,而是源于内心的情感,一种帮助世界变得更好的决心,以及让别人得到幸福之时对自己价值的肯定。
  自私自利的商人,或许能控制一个城市的人们或是拥有连锁的银行,但相比于那些把钱用于益己益人的人而言,他却穷得可怜。
  有益于世界的人不会被人遗忘。他们不是把自己的财产传给后代,而是留下一份永不贬值的遗产,比那些易碎的纸质钱财拥有更多的价值。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富人,他的财富不受动荡的市场变化的影响。
  你苦心囤积之物终将离你远去,你所赠与之物将永不消失。
  定律13:想与天使为伍,你不能是恶魔
  谚语或格言,凝结了古人生存经验与智慧的精髓,值得我们去遵循。但偶尔有一些所谓的"至理名言"却并非如此,比如我在一份主流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句格言:
  "与那些胜于己的人交朋友。"
  可以的话,照做,但实际上你却难以做到。
  这种剥离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与共同爱好的思想的说法,在我看来,完全是一派胡言。
  人们都愿意与那些与我们趣味相投的人在一起。并不是说一位大学教授不能与制鞋者成为朋友,仅仅是因为后者比前者就某个问题知道得更多。而是因为,他们在很多方面没有共同之处,难以成为朋友。
  正义之人是不会与邪恶之人亲密接触的。正义的人会努力去帮助这些不幸的人。但如果他不洗心革面,或是尝试变作一个善良的人,他便不能与那些善良与正义的人成为朋友。第11节:幸福就在手边,每天努力一点点(5)
  无论人是否生而平等,每个人在世上得到的机会和权利是不平等的。其实,环境造就犯罪的几率比遗传更大。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自己树立起良好的品行之前,我们难以逃脱邪恶的魔爪。
  民主的平台对每个人发出了善意,这有助于让人们积极拯救世界。但是,不让一个迷恋于古典文学的人与这方面的学者交朋友,这是毫无道理的;同样,要求一些兴趣、志向各异的人一定要成为亲密的朋友,这同样是无稽之谈。我们与那些志趣相投的人友好相处,是基于双方共同的爱好。
  因而,若你想拥有优秀的朋友,先让自己变得优秀起来吧;想拥有有能力的朋友,先提升自己的能力吧;想拥有道德高尚的朋友,自己先修行吧。
  我希望读者不要误认为我偏袒上层阶级而否定大众,我只是想阐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道理而已,通俗一点就是:好的与好的一堆,坏的与坏的一摞。
  只要立志于成为道德高尚之人,你就有机会成为这样的人,即使你还不能完全做到。
  人活于世,必须要有可以共鸣的朋友的相伴。
  上帝与自然给了我们选择各自道路的权利。
  你就是自己的主人!
  定律14:"拿来主义"是个好主意
  无论你是铁路公司的拥有者还是工业界的翘楚,是煤车司机还是掘土工人,渺小也好,伟大也罢;成功也好,窘迫也罢,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一切取得首先归功于你自己的努力,其次,是从别人那里获得的。
  但说你的成功是从别人那里获得,并不是说你盗窃了别人的知识,你只是把自己所知的与别人的交换,融合别人的观点,互相切磋,教学相长。
  博采众长的过程不仅促使了个人的成功,还推动着人类一切的进步。遁世者于己没用,更是让文明蒙羞。这些人只是一味地索取,却不回报;他们囤积着自己获得的所有,却一毛不拔。
  任何行业、工作或是专业,都会有其组织。这些组织的成员可以聚在一起,相互讨论,双方都能从中受益。每个人有所奉献,又有所索取。
  孤立割裂之人并非真正之人,博采众长之人方能得其精髓。
  外科医生完美的手术操作、抗毒素与挽救生命的血清的发现,都不是由于某个具体个人的熟练技术所实现的,而是归功于一种综合的知识、实验与长久以来得出的经验。医生们互相学习,每人将自己的经验与别人分享。病人并不是限于某个具体的医生,病人不是被某个具体的家庭医生治愈的,而是被他身后所代表的整个群体。
  一位杰出的律师赢了一单案子,他在法官面前的陈述无懈可击,看上去这位律师把所有的法律条款与以往的案例都装在他的脑子里了。事实上,开庭之前,这位律师必须要浏览相关的法律书籍,向他的同行咨询;在法庭之上,他知道如何利用别人所知的为自己一方提供有利。吸收了别人的知识,这种吸收造就了他的成功。第12节:幸福就在手边,每天努力一点点(6)
  一位商人的成功,并不完全依赖于其个人能力,而是因为其有足够的智慧去吸收别人具有的知识;他的业务蒸蒸日上,并非因为其个人的领导,而是由一种集体的智慧与经验所指引。
  伟大的发明者可能认为自己发现了全新的事物,事实并非如此。他自己有个原创的视野,在他个人视野的背后,我们也可发现前任的众多的视野的集合。
  若想有所作为,博采众长吧。
  定律15:梦想的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蒂莫西·E.伯恩斯,新英格兰地区最著名的律师之一,最近成为纽约黑文河-哈特福特铁路公司的副董事长。他在我的班上所作的一篇振奋人心的演讲中提到:"主动出击,将想象付诸行动,让梦想融于工作之中。"
  所有的职员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那些主动出击之人,其二是那些不愿出击之人。
  这两种人可能都雄心勃勃,都忠于职守,都想出人投地。但只有那些主动出击、深思熟虑之人,才能自愿承担责任,脱颖于那些不愿主动之人,尽管后者拥有更强的能力,有着更丰富的学术与技术知识。
  在人生的竞技场上,重要的不是能力与经验,而是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天赋,发掘自己的潜能。
  工作本身尽管很重要,但若缺乏主动性的支持,最多也只能完成常规的职责。正是这种主动性把人调动起来,用眼去观察、用脑去想、分析、辨别,让自己每个"零件"和谐地工作,推动"机器"完美地工作。
  不是每个人的主动性都能达到相同的程度,一些人虽然有能力,但却没有使用它的能力,这实在让人觉得遗憾。
  撇去环境因素,若我们立志,大多数人都可以把握自己人生的航向,获得丰厚的回报,步向自己人生的高峰。
  据我的经验,我倾向于这样的观点:只要愿意,大多数人都是可以采取主动的。他们之所以不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懒惰,不愿意狠下心来,虽然他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如机器一般工作。
  世上有两种懒惰:身体上与心理上。任何一种懒惰都只能通往失败。
  那些身体懒惰的人永远也不可能有所作为。而那些身体活跃但心智迟钝之人,亦是难有优势可言。
  行动之人,若没有壮志,从一开始就举步维艰,沿途更是如此。而那些空有壮志,没有行动之人,则只能是黄粱一梦。
下一页 尾页 共5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