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重塑心灵》简体++完整版

_3 李中莹(当代)
考﹐归根结底是大脑同一项工作的三个不同名称。
这五个过程﹐意识都全面参与﹔摄入过程和提用过程可以有意识地完全参与﹔处理过程和
储存过程中﹐意识只部分地参与﹔编码过程则完全是潜意识的工作。
如何提升回忆﹐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呢﹖
第一﹕输入。我们可以加强感觉器官接收讯息的能力。通过一些特别设计的活动和练习﹐我们的感觉器官的接收能力是很容易提升的。当然﹐处在一个压力小﹐情绪正面的状态中﹐接收的能力也会强得多。
第二﹕处理。我们可以学习一些提升思考能力的技巧﹐例如平面思考法﹑联想法等。保持心情开朗﹑轻松﹐保证足够的睡眠和身心健康﹐喝足够的水等都能提升处理过程的能力。
第三﹕编码。因为这个阶段的工作完全在潜意识里进行﹐我们无法凭意识去加快这个过程。即是说﹐合并得出的结果与本人的信念﹑价值和规条对比的过程﹐我们无法直接作出影响。但是﹐我们可以在信念﹑价值和规条上下功夫﹕澄清﹑扩展和修正本人的一套信念﹑价值和规条﹐以使那个过程更畅顺﹑更全面和更有效果﹐从而具有更深刻的意义。NLP有很多这样的技巧。
第四﹕储存。研究和改善事情的意义和把它纳入记忆的程度﹐可以提升储存的效果。NLP中的经验元素部分便是针对这点。内感官能力的提升也会很有帮助。
第五﹕提用。种种加强记忆的技巧可以提升这方面的功能。提升内外感官的能力会很有帮助。
什么是真实的﹖
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经由我们的五个感觉器官所接收的讯息﹐在脑里编织出来。我们需要有一份"这个世界是怎样的"的认知﹐才能够安心地﹑积极地生活下去。但是这份认知﹐事实上并不能代表这个世界真是这样的。有了误会﹐用来澄清想法的经验﹐每一个人都曾经有过﹐便是最好的例子。在澄清之前﹐我们不是坚持一些信念和判断吗﹖在那个时候﹐世界就是我们当时所以为的那样。
有些人坚持"事实就是这样"。很多的误会﹐还不是证明"事实"可以是那样﹐从来发觉﹐原来这样也能成立吗﹖镜中花﹐水中月﹐证明我们可以被我们的外感官所愚。连自己的外感官也能使自己出错﹐我们管不了的人﹑事和物不是更容易使自己看不清楚吗﹖
物理学家在1995年已经研究出﹐物质被分析至最基本的单位﹐原来98%是能量﹐余下的2%也只不过是不能固定下来﹑不能捕捉的东西。你可曾想过你看的书﹑你面对的人﹑你自己﹐都几乎全部只是能量﹐并非实质的东西﹖
也许你坚持这个人你看到了﹐他说的话你听到了﹐加上与他握手时的感觉﹐因此你说这个人是"真实"的。小学课本都已指出﹕看到的只不过是光波的折射﹐听到的也只不过是声波的传送﹐而握手的感觉﹐只不过是你手指手掌上的触觉细胞把一些讯息传送到你的脑里。你的脑把这些数据组合而判断出这个人的存在而已。你是用你的方法把这个人储存在你的脑里﹐待下次见面时你懂得如何去处理与他的关系。说实话﹐那个人是否真的是那个样子﹐你无从得知。我和你一起看着一个柠檬﹐我根本不能知道你眼中柠檬的黄色是否跟我眼中的一样﹐虽然在科学上可以证明那色光波的波长是"黄色"。
所以﹐"真实"只存在于我们的脑中﹗极其量﹐我们只能够有相对的真实﹐而没有绝对的真实。这也就是说﹐我们只能够有主观的真实﹐而不能有客观的真实。
再进一步想﹐你的过去在哪里﹖它只存于你的脑中。你的未来呢﹖明天的面包还未造出来﹐哪会存在呢﹖或有的未来憧憬﹐也只存在于我们的脑里。我们只研究在这一刻的现在﹐而我们的过去所累积的结果﹐已在现在一刻体现﹕无论是情绪﹑思想﹑行为﹑心理或者生理状态﹐都已经包括了所有的过去。所以﹐活在这一刻才是真实。人生中没有什么是真正"真实"的﹐内心此刻的感觉便是真实。
第四章 内感官-运用大脑工作的模式
数据经由外感官传入后﹐我们的脑把它们分为三个内感官而加以运用和处理。在这一章里我们深入地研究我们的内感官如何分工﹑我们如何从外显的讯息而知对方正在使用哪些内感官。我们还要深入研究偏重某一个内感官的人有哪些行为特征﹐以及如何有效地发挥我们不同内感官的能力。
4.1 什么是内感官
从外界经五个感官接收到的讯息传入脑后﹐我们储存及运用这些讯息﹐是需要内感官的参与的。
外感官有五个﹐而内感官只有三个﹕
外感官 内感官
视觉 内视觉
听觉 内听觉
味觉 内感觉(包括冷﹑热﹑粗﹑滑﹑空间感觉等)
嗅觉
触觉
内感官使我们能够把对世界的认知有系统地储存起来﹐因而能够运用。而运用的目的便是使我们处理每天每刻的生活更有效率。当你见到一个人的时候﹐你看到他的外貌﹐听到他的声音﹐感觉到他的手的温度﹑力度和握手姿势。这些数据储存在脑里﹐每次碰到与这个人的外貌或者声音相似的人﹐你的大脑都会把这个人的资料提出﹐供你判断面前的人是否就是同一个人。你的大脑也许会提取几个类似的人的数据﹐以便你作出最正确的选择。
假如这个人有些特别的地方﹐例如幽默风趣﹐或者严肃古板﹐这时﹐他的数据便又经你的内视觉﹑内听觉和内感觉而呈现﹐同时﹐你对这个人的一份情绪感觉也会呈现。
因此﹐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就是世界对你而言﹐便是凭内视觉﹑内听觉和内感觉而存在的。
内感官在学朮上称为"感元"﹐当你回想上次旅行的愉快经验时﹐你会发现脑中涌现出一些景象﹑文字和声音。你也许记得海天的颜色﹑柔和的风声和海鸥的叫声﹐也记得海水的咸味﹐太阳使皮肤热的感觉﹐烧焦了的鱼的味道和开心无牵挂的心情﹐这些都储存在内的数据组成了一次经验的回忆。
如果要你回想昨天回家途中经过的每一间店铺﹑每一屋的情况﹐你会发觉你对绝大部分都没有记忆。当你经过这些店铺的时候﹐你的眼睛和耳朵收到了很多讯息﹐可是﹐其中绝大部分没有经过"编码过程"﹐因而不能储留在脑中成为记忆。
所有的思考﹐都必须有内感官的参与﹐虽然不一定是三个内感官全部参与。
4.2 惯用和少用的内感官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不自觉地选择多运用一个或者两个内感官。多用景象作思考的人﹐属于视觉型﹔多用声音﹑语言作思考的人属于听觉型﹔多用感受作思考的人属于感觉型。
惯用某一个内感官的人﹐他的说话用字中会显现出相同性质的语言文字﹐他的行为模式也会有相同性质的特征。因此﹐三种不同内感官类型的人﹐也会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文字和行为模式。NLP发展出一套技巧﹐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眼球转动便能知道此人在思考时用哪一个感官。'
因为三个内感官之中没有所谓哪种好或不好的区别﹐所以三种惯用某一个内感官的人也没有哪种一定优于其它两种的可能。
视觉型的人与不同类型的人容易相处和配合﹐听觉型和感觉型的人也分别容易与同类型的人相处和配合。能够平均运用三个内感官的人因为能够有效地与三种惯用内感官类型的人配合﹐所以人际关系特别好。
有少数人发现在思想时不能在脑里出现图象﹐以为是内视觉不正常。其实绝对不是这回事。如果你问这些人一些必须动用内视觉的数据(必须用眼看﹐并且储留在记忆中的数据)﹐他们的回答一点问题都没有。例如家里客厅中有几把椅子﹐是什么颜色﹐它们是怎样摆放的。
也有一些人会以为自己缺少内听觉﹐因为在回忆一件往事时﹐总是无法记起当时某人说话的声音。可是问他那个人当时说了些什么﹐他又能够说出那些话的内容。(我在美国上普通文凭课程时﹐导师说每个人都经常在内心对自己讲话。我从来没有注意过有这回事﹐也察觉不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所以我还以为自己不正常。导师说我再过几天便会找到﹐果然﹐保持开放好奇的心态﹐在课程中自觉力提高了﹐很快便察觉到了自己真的经常和自己在心里讲话。)
其实﹐除了那些在医学上被证明有脑神经系统障碍的人之外﹐绝大多数的人的三个内感官都很健全﹐只不过它们习惯了自动操作﹐无须主人的意识去管理﹐久而久之﹐把它们的操作提升到意识层次的线路变得不够顺畅而已。通过短时间的练习便可以重新掌握。即使失明的人﹐科学家发现他们的思想中也有景象﹔耳聋的人也有内心的说话。内感官的神经系统有障碍的人﹐是无法过正常生活的。所以﹐一个能够站在你面前﹐与你进行有逻辑性的对话的人﹐他的三个内感官都是正常的。
用一个比喻去解释﹐三个内感官就像三部很完美的音响系统﹐性能和运作都很好﹐只是其中一部的遥控遗失了﹐所以不能随心所欲地与它联系。
内感官会不正常吗﹖
偶然也会遇上一个因为过去某事带来的创伤太严重了﹐所以潜意识做主把该事的景象和声音收藏在意识不能容易提取的地方。这是一种保护机制﹐不表示内感官出现故障﹐解除那件事带来的创伤情绪﹐例如运用NLP技巧中之重塑印记法或者催眠治疗﹐这件事的景象和声音便会容易呈现﹐而且不再会引起严重的负责情绪。
4.3 三种内感官的学习能力
从学习的角度看﹐三种内感官之中﹐以内视觉学得最快﹐内感觉学得最深刻﹐而内听觉的学习能力最弱。因为在学校的学习必须运用文字﹐故此非用内听觉不可﹐传统的学校里所教导学习的方法便是只强调运用内听觉﹐不断重复地阅读课文。
先让我们看看三种内感官的学习效果。"床前明月光"这句诗﹐当你念出来的时候﹐你只可以一个字跟一个字念。念得快一点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太快﹐你的发音可能就会不准确﹐而对方也会听不清楚。如果两个字混为一个音﹐就会变了另一个字另一个意思﹐或者变得没有意思。你也不可以把五个字的组合随意改变﹐如果把这句诗念成"月前床光明"﹐则会变成很不同的意思﹐而诗的味道也没有了。
如果我要你把这句诗从尾到头念一次(不能看着文字)﹐你会感到很困难。事实上﹐你让任何一个人把他家中的电话号码从尾到头念一次他都会觉得十分困难。很多人会想象在空中写出来﹐即在脑中看到号码﹐这样就能一面看一面从尾到头地念出来了。很多人也都试过﹐用另一种方言或外国语言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念出来﹐往往需要先把它写下来﹐看着才能顺畅地读出来。这些都显示出需要视觉的运用。
所以﹐内听觉的学习(运用)模式是怎样的呢﹖试想像你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推开房门﹐你只看了室内景象的十分之一秒﹐你的眼睛便被盖起来了。现在要你说出刚才看到的东西﹐你可以说出很多﹐往往两分钟也说不完。
这证明一个人的视觉可以同时学习很多不同的东西﹐而且速度很快﹐没有先后次序的局限。因此﹐内视觉的学习能力最高。
很多人都忘不了小时候的一些事﹐例如在小学三年级在教室外罚站。虽事隔多年﹐而且没有什么大影响﹐可是当时的感受十分深刻﹐一生都会记得。更不用说某年的生日蛋糕﹐与第一个男/女朋友的分手﹐中学或大学的毕业典礼。。。。。。这些都是感受深刻的记忆。所以说﹐感觉学习的效果最深。
就算你能够全部念诵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也只不过是因为每一句诗都能够给你一份情绪感觉﹐因而能够记得。我们对学过的诗词都有深刻的印象便是这个道理。回想在学校的十多年中﹐多少篇文章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苦读牢记﹐如今大部分都已忘掉(只靠内听觉学习)﹐所有仍能记得的﹐都是因为有一份浓厚的情绪感觉吧﹖
那么﹐怎样运用以上的道理去提升小孩子读书的能力呢﹖答案是帮助孩子同导运用视﹑听﹑感三个内感官。成年人的记忆力也可以用同样的逻辑去提升。老天给了我们三部机器﹐为何只用一部﹐而不三部一起使用呢﹖
以小孩子学习英文apple一词为例。只用内听觉去学习便是反复串读a-p-p-l-e﹐一遍又一遍(而且往往眼睛被其它东西吸引﹐内心也想着其它事而勾起不同的感受)。想三个内感官一起使用﹐可先教小孩子去想苹果是什么颜色(红色)。再提醒孩子苹果的滋味(香和甜)。然后﹐引导孩子想象在空中和一支粗笔扫出苹果红色的apple一字﹐教孩子在心中一面看着﹐一面想着那香和甜的感觉﹐再由口中念出a-p-p-l-e和apple的发音。为了保证孩子用到内视觉﹐叫他从尾到头串读出e-l-p-p-a(他必须在心中看到了这个词﹐才能读出来)。
然后﹐再教孩子不同苹果的颜色和味道(青绿色﹐酸味)﹐引导他用一支细笔在另一边的空中写出绿色的apple一词﹐再用上面的程序教他同时用内视觉﹑内听觉和内感觉去掌握这个词。
这样的学法﹐孩子很快便能熟练﹐以后他便能快速地记牢很多的生词。
由此可以看出﹐小孩子的内感官能力越高越好。那么怎样才能提升小孩子的内感官能力﹖
小孩子6岁之前是感性学习﹐也即是右脑学习(注意﹕6-12岁是左脑学习﹐逻辑推理是抽象思考的产品﹐是左脑的擅长。右脑学习最常见的特征是喜欢听故事﹐妈妈每天说同样的故事都不怕重复。孩子把这些故事记得滚瓜烂熟﹐甚至当妈妈说错时他们还能纠正妈妈﹐但是一点也不觉得闷﹐原因是每次听故事﹐他们都运用视﹑听﹑感三个内感官把故事在脑里"演活"出来。可以说﹐6岁之前的小孩子听故事时﹐是做脑部运动﹐脑的思想能力经反复操练而不断地提高。所以鼓励小孩子多幻想﹐多听故事﹐正是最有效地帮助孩子成长和提升脑力的办法。
6岁之后﹐孩子开始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也就是逻辑分析﹑逻辑推理的部分。有了良好的内视﹑听﹑感觉的能力基础﹐这部分才能良好地发展。孩子脑里的前额叶负责深层分析﹑解决困难和未来策划的工作。这部分在12-18岁才积极发展(到25-26岁才充分完成发展)。有了良好的内感官能力﹐这部分才能有良好的发展。现在很多青少年逻辑分析能力差﹐缺乏长期策划的能力﹐学习能力低﹐道德品行的意识低等﹐都是源于6岁之前的内感官发展欠佳。看看现在的小孩子﹐他们与家长或成人的沟通机会少﹐长期看电视﹐因而刺激他们训练内感官的机会很少。我希望家长和教育界的朋友们﹐能多注意这一点﹐多下点功夫。
4.4 观察眼球转动而没知内感官
每当我们思考的时候﹐都需要运用我们的内感官。启动了哪一个内感官可比眼球得知。这是因为我们的内感官神经在脑里的脑干部分(brain stem)(reticular formation)汇聚﹐而牵动眼球的神经也在这处有联系。当某个内感官启动时﹐有关的眼球牵动神经也受到影响。一般来说我们会注意眼球转动的六个位置﹕右上﹑左上﹑右中﹑左中﹑右下﹑左下﹐每个位置都有不同的意义(见图4-1)
以下介绍的是用右手的人的眼球转动模式。大致上95%的人用右手。用左手的人会有刚好相反的模式(左右对调)﹐这包括小时候有用左手倾向﹐但被家长训练多用右手﹐至今已惯用右手的人。
首先﹐我们研究自己的思想模式。
1内视觉的眼球转动模式是往上望。往左上望(你自己﹐以下同)是回忆过去的景象经验﹐就像在档案里找一幅旧照片﹐称为"视回"(Vr)。往右上望﹐是创作新的景象经验﹐就像绘制一幅新的图﹐称为"视创"(Vc)。双眼定定地往前望﹐是为凝视﹐也属内视觉。
2内听觉占有三个位置﹕左中-右中-左下。左中-是回忆过去的声音和说话﹐例如回想昨天听到的一首歌﹐称为"听回"(Ac)。右中是创造新的声音﹐例如想象用你母亲的声音读出这一句话﹐称为"听创"(Ac)。左下是自言自语﹐很多人在独自思考时都会用这个内感官﹐尤其是当心中烦闷的时候﹐称为"听自"(Ad)。重复别人说过的话也须用这个内感官。
3内感觉是右下。每当搜查心里的味﹑嗅﹑触觉经验和情绪感觉时都会启动这个内感官﹐称为"感"(K)。
现在﹐你可以试着去想一些往事或者未来的事﹐测试一下你在思想时﹐眼球是否如上述般转动。
如果你面对着镜子﹐你看到的眼球转动模式便如下图所示。当你的思想以及眼球在转动时﹐你很难看到镜子中出现的眼球转动变化﹐所以﹐最好是面对另一个人﹐观察他在思想时眼球转动的模式(见图4-2)﹐6年方向与前述的刚好左右相反。
你可以找一个朋友和你一起做这个练习﹐互相观察。下面的"惯用内感官测试练习"提供了一些询问的方法﹐帮助你找出自己惯用的内感官和掌握观察别人眼球转动的技巧﹐你也可以尝试自己的方法﹐无须一定采用下页提供的内容。你还可以采用与对方交谈的方式﹐同时做观察﹐以使自己的技巧不断纯熟。
很多人都有不只一个惯用的内感官﹐有人是三个内感官都平均使用。所以﹐不应假定一个人只有(或只应有)一个惯用内感官。
每个人的三个内感官都很健全﹐只是某个内感官习惯于多用一点。就像有三部良好的机器﹐全部运行得很好﹐只是你手中经常拿着某一部机器的遥控器﹐又或者某一部机器的遥控器暂时遗失了﹐所以没有运用得那么灵活而已。
一个人的内感官能力可以大大地提升﹐同时他的三个内感官能力的比例也可以不断地修正。打个比方。一个人今天的内感官能力是100﹐比例是内视觉80﹐内听觉5﹐内感觉15。经过不断的训练﹐他可以在一两年内把全部内感官能力提升到10000﹐比例修正为内视觉5000﹐内听觉2000和内感觉3000。三个内感官能力都加强了﹐这个人的思考能力﹑感受周围人和事物的能力﹑未来策划的能力以及自我推动的能力也就会大大地提升。认识到内感官﹐知道自己惯用哪个内感官并有意提升内感官的能力便是一个有效的开始﹐潜意识会向着这个方向搜寻。再加上刻意的练习﹐内感官能力会提升得很快。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不要把一个人"定型"。你曾与某人沟通﹐发现他眼球多往上望﹐便判断他属于视觉型﹐以后不管何时﹑何地﹑遇到何事﹐都把他当做视觉型对待是不明智的。因为每个人的三个内感官都健存﹐在不同的环境里很多因素可以把他带去以某上个非惯用内感官主持大局的状态。例如﹐某同事刚度假回来﹐正兴高采烈地与其它同事分享度假地的种种好处﹐这时他多半会属于视觉型。因为说话声音太大了﹐被上司听到了叫他入房﹐出来时满面委屈﹐原来被上司责怪了﹐这时他多半会属于感觉型。由此可见﹐我们必须避免把一个人定型。
一个人实时的内感官状态﹐的确可以根据他眼球转动的方向而得知。这样得出来的结果﹐只能保持30秒有效。我们可以运用实时(而且不断获得)的数据去与这个人沟通和相处﹐若他的内感官状态改变了﹐我们当然也要改变我们的配合方式。
话说回来了﹐一个人在重复出现的特定环境中﹐如果没有大的因素改变﹐他的思想模式(内感官)也会重复出现。
最有把握的做法是抱着灵活和尊重对方的态度去与一个人沟通﹐同时不断地搜索和运用他当时给你的资料﹐而不是固守过去(无论从书本上或经验中限得)的资料。记住﹐书本可以印错(包括这一本在内)﹐而站你对面的人活到今天﹐能吃能说﹐错不了。没有人是不正常的﹐同时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
有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眼球转动不只一个方向。一般来说﹐第一个方向是开启数据库的内感官﹐是对方最惯用的内感官﹔最后一个方向﹐是该事情数据储存的内感官。
一个人望上面正中﹐是同时启动"视创"(Vc)及"视回"(Vr)。望下面正中﹐是同时启动"听自"(Ad)及"感"(k)。
观察眼球转动用于辅导的提示﹕
观察被辅导者的眼球转动方向﹐可以知悉他当时的思考模式﹐凭此﹐辅导者能更有效地引导被辅导者。(注意﹕有效时间只有30秒。)
如何找出被辅导者是否用右手(不要只凭一点作出判断)。
───观察手表是否戴在左手。
───问他内心感觉的位置﹐观察他用哪只手作出指示。
───制造不经意地使用一只手的需要﹐例如把纸巾抛给他﹐看他用哪只手接。
───询问。
思考模式之特征。
───眼球转动的每一个方位﹐是他们的惯用内感官。
───回答前最后一个方位﹐是该事的数据储存的内感官。
一些有启示的特别模式(注﹕避免只用一次讯息作判断)。
───每次思考﹐眼球都先去"视创"位置者﹐该人会倾向于"往前望"的人生观﹐往往难以在过去的经验中汲取教训﹐容易重复错误。
───每次思考﹐眼球先去"听创"或"听回"的人﹐同样可能有以上的倾向。听觉型人用文字处理意念﹐并且讲求详尽﹐往往行动迟缓﹐但语言上则大篇道理。
───每次思考﹐眼球先去"听自"方向的人﹐容易自寻烦恼﹐尤其是经常"听自"和"感"交替或合并(眼望下面正中)﹐容易自寻烦恼﹐不能自拔。
───每次思考﹐眼球先去"感"方向的人﹐容易敏感﹐情绪受伤害或者经常从日常事情中产生情绪结。
───过分偏重某个内感官者﹐因为未能充分利用全部思考能力﹐易陷困境。
───没有或者极少去"感"方向的人﹐可能本人少与内心感觉接触﹐因此不善处理本人及别人的情绪。
───三个内感官的各个方位都灵活运用的人﹐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也可以快速有效﹐但并不保证一定如此﹐因为他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系统能力会否被运用也有相当关系。
惯用内感官测试-眼球转动
两人一组。轮流做问者﹐另一人做答者。
1记熟眼球转动的6个方位所代表的内感官。
2先建立和谐气氛﹐然后询问对方是否惯用右手。
3测试谈话开始﹐问者双眼集中在对方的眼睛上﹐然后发问。
a三题任选一题﹕
"你上次旅行去哪里﹖"
"中国之内﹐最远去过哪里﹖"
"这个城市之内﹐你去过的最高点是哪里﹖"
b三题任选一题
"在那里使你最难忘的是什么﹖"
"你还记得那次碰到了什么人吗﹖"
"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c三题任选一题
"你还记得些什么﹖"
"如果现在你旧地重游﹐你最希望发生什么﹖"
"什么时候去那里最好﹖"
4告诉对方刚才他回答你的问题时﹐他的眼睛转动模式是怎样的。
5问对方在回答时是否......
a若是Vr﹑Vc﹐问对方在回答时脑海中看到什么。
b若是Ar﹑Ac﹑Ad﹐问对方在回答时听到了什么﹐或者是否在内心跟自己说话。
c若是K﹐问对方在回答时﹐同否有一份感觉涌起﹐是什么感觉﹐有否勾起味觉或嗅觉的回忆。
6两人交流讨论﹐然后对换角色。
4.5 类型用字
视觉型的人说话或者写字﹐会多用与视觉有关的字﹐听觉型和感觉型的人也会多用同型的字。因此﹐除了观察眼球转动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注意对方所用的文字而得到启示。
注意对方用字的能力﹐当然以听觉型的人最强。事实上﹐一个视觉型最强而听觉型最弱的人﹐会表现出很容易便找到视觉型文字辅助他的说话﹐而会感到不大容易说一两句听觉型文字的话。其它类型的人可依此类推。
一个视觉型的人说话时容易出现以下的句子﹕
"你怎样看这件事﹖"
"怎样了﹐你看得透吗﹖"
"前途光明﹐但并不平坦。"
"这个会搞得五彩缤纷﹐目不暇接呢﹗"
"她明媚秀丽。"
一个听觉型的人会这么说"
"谈谈这件事怎么样﹖"
"事情的细节你都研究过了吧﹖"
"前面还会有很多反对的声音吧﹖"
"到会的人都坚持己见﹐内容都是掷地有声的真道理啊﹗"
"她说话婉转悦耳。"
一个感觉型的人会这样说﹕
"这件事有把握吗﹖"
"对事情的安排﹐你感到安心吗﹖"
"主办者用心用力﹐来宾都感到称心满意﹗"
"她细心温柔。"
有些话会跨越一个以上的内感官﹕
"事情的数据仍然不足(听觉)﹐但是我们无须提心(感觉)﹐我仍然看到前面的曙光(视觉)。"
"会上很多人发言﹐意见不一(听觉)﹐但是主办者没有眼光和远见(视觉)﹐便得很多人失望﹐甚至带着气愤离开(感觉)。"
"她的呢喃细语(听觉)使我荡气回肠(感觉)﹐一点也看不到前面的险境(视觉)。"
本书提供了三种内感官的人常用的一些词﹐帮助你训练某一个过去少用的内感官的提升。例如你的内听觉较弱而想提升的话﹐可以多看听觉型用字的一页﹐多用其中的词语造句﹐目的是使脑海里储存内听觉的词语和句子。
另外﹐提供一个"类型"用字观察练习﹐帮助你掌握根据用字而找出对方的惯用内感官的技巧。
人们容易发现﹐让人爱不释手的文章充满三种类型的文字。反之﹐枯燥无味的文章﹐除了内容乏味之外﹐作者往往少用类型用字﹐或者过分使用某一类型的文字。你可以试着把一故事讲两遍。第一遍只强调内容和意义﹐刻意地避免运用视﹑听﹑感的字﹔然后再讲一遍﹐这次刻意加地加上三个类型的文字。说完后问问听者两次的感觉有何不同。你会发觉第二次的吸引力大很多。对于需要经常对别人说话的朋友﹐例如销售人员﹑演讲者和培训人员来说﹐使用类型文字对提升你说话的吸引力会有帮助。
思考模式之类型用字───视觉型
显示   一闪   看来
凝望   闪烁   悦目
预演   焦点   快速
澄清   看似   速度
图案   范围   视野
出现   反映   隐形
黑暗   展览   目的地
光明   监视   灰暗
幻像   长远   明显地
角度   短视   镜花水月
观点   深远   快马加鞭
梦幻   目标   完全空白
查验   局面   鲜艳夺目
注视   险影   生动有趣
一剎   偏离   继继续续
样子   彩色   忽明忽暗
形象   图书   貌美如花
观察   明艳   多姿多彩
旁观   装饰   明明白白
认清   装修   模糊(也可以是听觉)
表现   颜色   朦胧(也可以是听觉)
表演   闪现   清晰(也可以是听觉)
目光   款式   清楚(也可以是听觉)
视线   灿烂
思考模式之类型用字───听觉型
唱和   咆哮   声音
复述   文章   耳边风
旋律   细诉   不咬弦
连续   含糊   无话可说
聆听   大叫   值得一听
响亮   无声   同声同气
悦耳   宁静   调整频率
告诉   开声   如雷贯耳
谈谈   问答   言犹在耳
听懂   韵律   呢喃燕语
语调   声浪   不堪入耳
意见   唱歌   一字不差
讨论   诗歌   守口如瓶
表达   故事   说老实话
鸟语   童话   借问一声
走调   发话   一个鼻孔出气
歌曲   查问   讲讲你的意见
刺耳   低调   模糊(也可以是听觉)
回响   高调   朦胧(也可以是听觉)
宣布   寓言   清晰(也可以是听觉)
咬字   音乐   清楚(也可以是听觉)
沟通   闲话
传话   呼喊
思考模式之类型用字───感觉型
本能   压力   温馨
感觉   匆忙   馥郁
处理   麻烦   优悠
把握   敏感   舒服
压迫   情绪   开心
感受   感觉   热衷
兴奋   坚持   头昏
合适   动力   快乐
坚固   搞动   忧愁
不雅   接触   悲哀
破坏   紧张   幸福
实践   实在   恐怕
安全   实际   激情
危险   温暖   飘浮
触怒   打击   飘泊
抚慰   冷漠   狠心
控制   冰冷   衷心
粗糙   难受   狠心
合作   行动   沉重
冲击   惊慌   支持
移动   急惶   滑不唧溜
刺激   愤怒   趁热打铁
激烈   惊怕   一点都不怕
掌握   顺畅   你觉得如何
流畅   顺利
口福   顺滑
自然   自在
类型而字的观察练习
找两个朋友与你一同做这个练习﹐一个做探索者﹐两人做询者。
探索者用2分钟说出一次旅游经验﹐避免花时间在旅程细节上(例如吃饭开车的时间)﹐而尽量说出本身的体验(即感官体验)。
询问者分别记录探索者说话中出现的视﹑听﹑感三类用字。
询问者的工作是引导探索者不断说话﹐并尽量说出本身体验。例如当探索者没有说话时﹐询问者可以问一些中性的问题﹐例如﹕"吃的方面怎样﹖""那里的购物商场怎样﹖""本地人是怎样的?"
探索者说完旅游经验后﹐众人观看记录﹐判断探索者的主要内感官是哪一个﹐并且讨论心得。
每人5分钟﹐3人共15分钟。再讨论5分钟。
4.6 类型特征
除眼球转动及类型用字之外﹐惯用某一个内感官的人的行为模式也有一些特征。
1视觉型
惯用内视觉的人因为处理事情时都先用双眼去看﹐而眼睛的学习能力最快﹐可以在同一时间里接收到多项讯息﹐日子久了﹐他发挥视觉能力熟练了﹐他的行为模式便会有以下的特征﹕
1)头多向上仰﹐行动敏捷﹐手的动作多而且大部分在胸部以上。
2)喜欢颜色鲜明﹑线条活泼﹑外型美丽的人﹑事和物。
3)能够在同一时间里兼顾数件事﹐并且引以为荣。
4)喜欢事物多变化﹑多线条﹑节奏快。
5)要求环境整洁﹐东西摆放整齐。
6)坐不稳﹐多小动作。
7)衣着得体﹐颜色配搭很好。
8)说话简短轻快﹑声调平和﹐不耐烦冗长说话。
9)批评的话多针对速度﹑时间﹑烦闷﹑单调。
10)说话开门见山﹐两三句便结束
11)说话声大﹑响亮﹑快速
12)在乎事情的重点﹐不在乎细节。
13)呼吸较快而浅﹐用胸的上半部呼吸
2听觉型
惯用内听觉的人因为处理事情时都先用双耳接收和运用文字﹐日子久了﹐他发挥听觉的能力熟练了﹐他的行为模式便会有以下的特征﹕
1)说话内容详细﹐或会有重复的情况出现。
2)在乎事情的细节
3)爱说话﹐而且往往滔滔不绝。
4)重视环境的宁静﹐难以忍受噪音。
5)注重用字﹐不能忍受错字。注重文字之优美﹑发音正确等。
6)喜欢事物有节奏感。
7)做事注重程序﹑步骤﹐按部就班。
8)说话时常用连接词﹐例如﹕"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
9)说话时常有描述性或象征性的声音﹐例如﹕"雪雪声地喝汤。。。。。。"
10)说话声音悦耳﹐有高低有快慢﹐往往善于歌唱﹐喜欢找聆听者﹐本人就是良好的聆听者。
11)头常倾侧﹐常出现的手势是手按嘴或托耳下﹐手或脚常打拍子﹐走路时不徐不疾。
12)坐着时眼球多平面横向转动(内心在自言自语)﹐常有节奏感的身体语言。
13)呼吸平稳。
3感觉型
惯用感觉的人因为处理事情时都是用内心的感受去领会﹐日子久了﹐他发挥感觉的能力熟练了﹐他的行为模式便会有以下的特征﹕
1)注重人与人之产蝗关系。
2)喜欢被别人关怀﹐注重感受﹑情感﹑心境。
3)不在乎好看或好听﹐而重视意义感觉。
4)头常下作思考状﹐行动稳重﹑手势缓慢﹐多在胸部以下。
5)坐着时静默﹑少动作﹑头多下倾﹑呼吸慢而深。
6)说话声音低沉而慢﹐使人有深思熟虑的感觉﹐多用有关价值观的词。
7)不善多言﹐可长时间静坐。
8)说话多提及感受﹑经验。
9)往往一次不能说完一句完整的句子﹐而要分两三次才能说完。
10)批评的说话多针对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不如意的事情等。
11)呼吸用胸的下半部及腹部。
你属于哪一类型
NLP认为人的能力非常大﹐而一个人的状态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的。所以﹐NLP很不喜欢把人"定型"﹐即决定一个人是怎样的﹐就假定他永远都会是那样。当然没有人喜欢因为某次说溜了嘴便永远被认定不会说话﹔任何人都明白某次非常的表现并不意味着每次都可以如此(虽然掌握了NLP的技巧后﹐这点变得容易做到了)。
因此﹐当我们通过观察眼球转动或者其它方法察知一个人惯用某个内感官后﹐我们不应认为这个人就一定是什么类型的。我们需要提醒自己﹕
1一个人惯用某个内感官﹐并非意味着他的某内感官不足或者有问题﹐只能说他手中经常拿着那个惯用的遥控器﹐而其它内感官的遥控器不在身边﹐但其运作是非常正常的。
2一个人在特定的环境里﹐假若其中的重要因素没有什么巨大的改变﹐我们可以假定这个人会在那个环境中多运用某一个内感官﹐例如工作﹑遇见陌生人等。如果该环境中有些重要因素改变了﹐这个人的内感官模式就有可能改变。
3其实一个人在生活中不同的情况下﹐会使用不同的内感官。例如一个惯用内视觉的人回到家中﹐抱起出世不到一个月的孩子﹐往往会完全变为"感觉型"了﹔又例如当他与太太吵架之后内心充满忿忿的话语﹐他便有可能变为"听觉型"───自言自语了。
正确运用内感官的知识与去改善与别人的沟通﹐应该不坚持对方是什么内感官的类型﹐而只凭当时对方的眼球转动﹑语言用字及行为表现等数据而假定当时对方运用得比较的是哪一个内感官﹐然后凭此而作出相应的配合行动。NLP的始创人之一约翰-格连达说过﹐就算这样﹐所得数据的准确性也只限于秒﹗我们必须不断地观察﹐而且不断地根据观察所得面修正自己的配合行为。
"上次与他在一起时他是这样的"的说法﹐只可以作为参考﹐可随时因为与现在所观察的不符而放弃。NLP相信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也没有一个人在两分钟内是一样的。持这样的态度去观察和尝试配合﹐加上不断地修正﹐这样才是谋求有效的正确态度。
4.7 类型整合
在特定的重复环境中﹐假如没有重大的改变﹐一个人会倾向于惯用某一个或两个内感官。例如在工作环境中的上司﹑同事与下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家人等。观察他们惯用哪些内感官﹐然后调节自己的说话和行为模式﹐那么与别人的关系会很容易地得到改善。以下便是一些配合的启示。
1与惯用内视觉的人配合
我们必须记住﹐这样的人是"凭着眼睛做人"的﹐即一切都会以眼睛先行。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什么最能照顾到他们眼睛的需要﹐这样便不难设计出一些配合的言语和行为了﹕
1)他较难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所以说话应扼要﹑简短﹐保持轻快节奏
2)多用手势配合所说
3)线条生动﹑变化多端的事物较易吸引他
4)多用图书﹑图表﹑相片﹑样本
5)多用颜色。鲜明的色彩更能吸引他
6)多用事例去鼓励他想象情景
7)注意布置及装饰﹑对象的整齐摆放。送花会使他开心
8)给他讲道理或解释时﹐多做示范﹐少说道理
9)少用文字﹐避免冗长文章
10)多用视觉型词语
11)讨论事情时﹐问他﹕"你有什么看法﹖""前面看得通吗﹖""仔细看看还有什么遗漏﹖"
2与惯用内听觉的人配合
惯用内听觉的人﹐事事都会以耳朵先行﹐并且脑里经常有文字说话。凭此我们可以设计出一些配合的言语和行为﹕
1)多与他交谈﹐当他说话时﹐点头表示你是在用心聆听
2)多用不同的语气﹑声调﹑音量﹑高低和快慢表示出我的意思
3)保持宁静的环境﹐配上柔和的音乐
4)说话和讨论事情﹐要一步一步地说明白﹐并且把其中的先后次序排列清楚
5)把规则﹑做法写清楚﹑齐全。复杂的内容分点写出
6)叫重复一次你说过的话﹐你也经常重复他说过的话
7)多写信﹑写字条给他﹐或者用电话﹑传真来保持联络
8)多引用规则﹑指示﹐以及权威人士说过的话
9)讨论后补上一封信或会议记录
10)用押韵的口号﹑顺口的词语
11)讨论事情时﹐问他﹕"指示/规则是怎样说的﹖""还有什么可以补充的﹖"﹐"说了这么多﹐想想还有什么可以谈的﹖"
3与惯用内感觉的人配合
惯用内感觉的人凭内心感觉去处理事情﹐所以照顾到他们的感觉为优先考虑。我们可以凭此设计出一些配合的言语和行为﹕
1)尽量安排多与他见面交谈﹐并且尽量以悠闲的态度对待他
2)多询问他的感受﹐因为他渴望被了解﹐被接受
3)多提及过去的经验及心得
4)他不在乎看起来听起来怎样﹐而在乎事情给他的感受
5)他注意荣誉﹑名声﹑谨慎﹑踏实﹑持久力量
6)多谈人生经验及感觉
7)强调对人的注意及关怀﹐强调有关的人直接接触
8)让他接触实物样板﹐并与有关的人直接接触
9)他喜欢动手做﹐喜欢亲手做时的感觉
10)说话的语调应较缓慢﹑低沉
11)讨论事情时﹐问他﹕"你觉得怎样﹖""感觉到会顺利吗﹖"还有什么担心的地方吗﹖"
三个内感官的强弱倾向
内视觉强而内听觉弱的人﹐因为性急没耐性﹐所以成长过程中培养出的行为处事习惯是没有耐性﹐不听别人讲话﹐或者听的时候不专心﹐自以为是。
内听觉强而内视觉弱的人﹐容易在未看清事情前便妄下判断﹐往往过分急于给事情编出一套道理而忽视一些显而易见的现象。
内视觉强而内感觉弱的人﹐容易只强调行动快捷而忽略别人的感受。这种人甚至会压抑自己的感受而使事情继续下去。
内听觉强而内感觉弱的人﹐容易强调理据规条而忽略别人的感受。这种人会振振有词地去为自己或事情辩护而不顾与众人的感情和关系。
内感觉强而内听觉弱的人容易行动﹐往往因为事情而引起情绪﹐而忽视一些明显的说明事情不是那样的因素。
内感觉强而内视觉弱的人容易行动﹐往往因为事情而引起情绪﹐而忽视一些明显的说明事物不是那样的因素。
内感觉强而内视觉弱的人容易陷入愁绪之中﹐不能把事情理出一个头绪。若内感觉强而听觉中的"自言自语"部分也强﹐则容易陷入一个下旋涡式的自陷困境﹕在内心给自己编出一些引起同情绪的逻辑﹐而这些负面情绪又会引导自己注意更多的负面因素﹐从面制造更多这样的逻辑。
内视觉和内听觉都强而内感觉弱的人﹐往往做事勤快﹑有条理﹑但是容易忽略别人的感受﹐自己往往也容易因挫折而沮丧﹐也会间或感到难以维持自己的推动力。
三种内感官平均发展的人人缘好﹐容易被群体接受。三种内感官都强的人﹐做什么事都容易成功。因为思考能力强﹐而且全面﹐所以自信心强﹐人也比较乐观。
4.8 内感官在工作中的运用
认识和掌握有关内感官的知识和技巧﹐对工作环境会有如下的帮助﹕
知道别人与自己沟通不畅顺﹐往往只是因为双方惯用的思考模式(内感官)不一样﹐因而能够给对方多点空间﹐减少冲突。
凭观察而知道对方当时使用的内感官﹐便可以适当地配合﹐以使沟通更畅顺﹐效果会更好。
认识到自己惯用的思考模式便可积极发展过去较少用的内感官﹐从而使自己的思考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讯速提高。
例1
陈荣生是一家贸易公司某部门的经理﹐他手下的12名职员中﹐能力最强的是张东成﹐他办事讯速并且往往能同时处理数个任务。只是每次与张东成议事﹐陈荣生都是不欢而散﹐怒气收场。他觉得张东成对他不尊重﹐总是不耐烦听他的指示﹐往往他还没有解释清楚﹐张东成便转了话题﹐有时甚至只说"明白"两字便起座离去﹐要他做汇报﹐他也只是三言两语。陈荣生觉得张东成在敷衍他﹐不把他当成上级。心底里﹐陈荣生怀疑张东成是因为他没有读过大学而看不起他。一方面陈荣生想借助张东成的能力而把部门生意护充﹐另一方面又觉得张东成难以控制﹐但是部门里又没有谁比张东成更强。
结果﹕学会了"思考模式-内感官"的知识和技巧后﹐节荣生了解到自己属听觉型﹕惯用文字语言来思考﹐对事情的要求和讨论比较详尽﹔而张东成则是视觉型﹕行事快捷﹐没有耐性﹐说话两句起﹐三句止﹐并且习惯于同一时间处理一件以上的事情。两人之间只是思想模式不同﹐而非相互针对。
在一次公司会议之后﹐陈荣生邀请张东成一同吃饭﹐向张东成讲述有关他新学到的思考模式的知识。张东成听了之后很感兴趣﹐并说出了一些心里话。其实﹐他是十分尊敬陈荣生这个上司的﹐他觉得陈荣生办事细腻而且全面﹐对人也很有心﹐而且负责。他也认为部门可以扩充﹐但一直苦于两人之间每每沟通便好像有一层无形的隔膜。他不知道该怎样做﹐以为每次更快结束讨论﹐把事情做好便是最好的交待。殊不知﹐这样的态度使陈荣生更为不安。
这次晚饭以后﹐两人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每次开会之前﹐陈荣生都与张东成想好怎样把重要的事用三句话说出来﹐而避免冗长的文字﹔而张东成则答应多提供数据及进展报告给陈荣生﹐使这位上司安心。
两人的合作加强了﹐携手开拓了新的市场﹐不到一年﹐部门的人数倍增﹐两人也各升了一级。
例2
坐在邓小云面前的客人是她负责的客户之中营业额最大的一位﹐占了她全部生意的一半。她知道这位客人还从另外两家公司买同样的产品。虽然这位刘先生多次表示她公司的产品质量最好﹐服务也及格﹐但是只让她供应1/4左右。邓小云每次见刘先生之前都做足了功课﹐准备大量的分析资料﹐企图说服刘先生增中给她的订单。但是﹐似乎她越努力﹐刘先生越是回避﹐她开始考虑是否在某些地方用错了方法。刘先生是一位50多岁的老板﹐人生经验丰富﹐说话做事都从容不迫。他缓慢和稍为低沉的声调往往使邓小云提心是否刘先生对某些方面不满意。
结果﹕从"思考模式-内感官"的工作坊出来的时候﹐邓小云脸上便充满了微笑﹐她心里已经有了清晰的计划。数天后她去见刘先生的时候﹐送给刘先生一个名为《30年代的香港》的照片册作为礼物﹐刘先生十分高兴﹐他一面看一面与邓小云讨论像册中每一个地方的变化。其中一幅照片拍的是刘先生小时候居住的一条街﹐那更勾起了他的记忆﹐他向邓小云讲了不少他成长过程中的逸事。虽然这次只是例行的拜访﹐没有很多业务上的事需要商讨﹔但这却是他俩最融洽﹑最畅谈的一次。邓小云以前也送过其它礼物给刘先生﹐例如水果﹑水笔等﹐但是似乎这次的礼物最合刘先生的胃口。
邓小云现在已清楚地知道刘先生属于感觉型而自己属于听觉型。刘先生并不在乎好看或好听的东西﹐他让内心的感觉云推动自己﹐是一个很在乎感觉的人﹐他喜欢与人诉说他的人生经验﹔而取小云是一个听觉型﹑很有耐心云聆听别人说话的人。所以﹐这次邓小云做对了。
接下来的三个月里﹐邓小云与刘先生每个月的例行探访都在畅谈中结束。第四个月见面的时候﹐刘先生突然宣布会把明年的订单数量增加一倍。邓小云做梦也想不到﹐这么简单便能改善与一个如此重要的客人的关系﹐并且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有了如此大的效果。
例3
林文昌在一家服装公司的设计部任职﹐他很喜欢他的工作。他对颜色很敏感﹐哪怕有细微的差别﹐他都能认出来﹔至于配色方面﹐更是他的专长﹐他总能在数十以至数百个颜色之中﹐选择出最和谐悦目的对比和配合。所以﹐公司的设计师都喜欢与他合作﹐而他的上司也很器重他。只是﹐隔不久便有我向上司投诉林文昌听错指示。而林文昌总是坚持当时自己听清楚了对方说的话﹐是对方记错了﹐或者对方太忙说错了而不自知。由于他的表现总的来说很好﹐所以他的上级也没有办法﹐只好每次都叫他多留心听清楚。
在"思考模式-内感官"的课程中﹐导师的一番话使林文昌产生了一个怀疑。他在课程练习中得知自己属于视觉型﹔在提升听觉的练习中﹐他注意到自己的表现比其它同学弱。之后﹐在回答一个同学的问题时﹐导师说﹕"内视觉强而内听觉弱的我﹐往往被家我抱怨不听别我说话。"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属于这一类我﹐因为这连他的弟妹和太太都经常有这样的抱怨。
他向导师提出了他的疑问。导师引导他做一个简单的练习﹐过程中﹐林文昌惊讶地发现﹐当自己以为已经听清楚和明白对方的意思的时候﹐实际上往往听漏或听错了许多字。
结果﹕现在每当林文昌开会或与别人讨论时﹐他都记下对方所说的重要内容。每次开口时﹐他先扼要地重复一遍对方刚才说的话﹐待对方表示认可时﹐他才发表自己的意见。很快﹐设计师和他的上司都告诉他﹕他们感到林文昌更明白他们的意思﹐他们更乐于与林文昌合作与沟通﹐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比以前高了。
4.9 内感官在家庭生活中的运用
认识和掌握有关内感官的知识和技巧﹐对家庭生活会有如下的帮助﹕
知道家人惯用的思考模式﹐了解他们的行为习惯﹐能够给对方多点空间﹐减少冲突。
与家人沟通时﹐通过配合当时对方的主要内感官而导致有良好的沟通效果和关系。
能够更清晰地让家人知道自己的思考模式和行为模式﹐因而能够有更融洽的关系和配合。
例﹕
周永年与太太结婚三年﹐发觉两人之间并没有像婚前许诺的那样﹕婚后一年比一年恩爱。反之﹐他注意到两人间的抱怨话多了﹐两人在一起的时候容易产生内烦燥的感觉﹐偶尔还会因小事而进入"冷战"状态。虽然每次都只有两三天﹐两人之中的一个便投降求和﹐从而化解冲突﹐但是﹐周永年感到﹐两人之间的关系在倒退。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