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数字化生存

_8 尼葛洛庞帝(美)
脑的阅读能力的话,传真简直就是一大灾难了。
英语只不过使用了26个拉丁字母、10个数字和少量的特殊符号,所以对我们来说,
从8个比特的ASCII码角度来考虑通信的问题,就自然得多了。但传真的存在却使我们忽
略了这一点。举例来说,今天大多数的商业信函都是在文字处理器上拟就的,拟好后打
印出来,再传真出去。想一想这个过程。我们在起草文件时用的完全是电脑可读的形式,
而且电脑“读”得简直太好了,以致于事实上我们常常想不到要用拼写检查程序纠正拼
写错误。
接下来我们怎么做呢?我们把它打印在印有单位名称、地址、电话的信纸上,于是,
文件现在完全丧失了数字化的特性。
然后我们把这张纸拿到传真机前,信纸上的内容被重新数字化,变成图像,信纸原
来的质感、颜色、字头等特质经过这一过程而丧失殆尽。这封信被发往一个目的地,也
许就是复印机旁的文件筐里。如果你正好是这个不怎么幸运的收信人,你就拿到这张病
怏怏的、纤薄的、有时好像古代的手卷一般不加剪裁的纸,还得读上面的内容。饶了我
吧,这简直就跟把茶叶传过来传过去一样愚蠢。
即使你的电脑装了传真调制解调器(faxmodem),可以省却打印的步骤,或即使你
的传真机用的是打印用纸,而且可以印出全彩画面,传真仍然不是一种具有智能的媒介。
因为,你把电脑的阅读能力拒之门外,而唯有借助电脑的阅读能力,收信人才能自动储
存、检索和处理你传来的信息。
大约6个月以前,好像某人从某个地方传了一件东西给你……说得好像是“如此这般”
的一件事——这种情况你有几次能想得起来那究竟是一件什么样的事呢?
但假如这封信是以ASCII码形式传送的,你只需要在电脑数据库中搜寻关于“如此这
般”的档案,就可以找到这封信。
当你传真一个电子数据表(spreadsheet)时,你能够传送的只是它的图像而已。但
是如果你采用电子邮递的方式,你等于传了一张可以编辑的电子数据表给收信人,他可
以在上面随意操作、提出问题或以他想用的方式来看这张表。
传真甚至一点也不经济。假如你以9600波特的正常速率传真这页内容,需要花20秒
的时间,大约传输了2 0比特的信息。而如果你用电子邮递,不到1/10的比待数就够
了:也就是ASCII码和其他的控制符。换句话说,即使你声称毫不在乎电脑的阅读能力,
假如在同样的9600波特的传输速率的条件下,计算每比特或每秒所要消耗的成本,电子
邮递的成本只有传真的10%(若是在38400波特的速率下,电子邮递的成本更降为传真的
2.5%)。电子邮递急起直追
传真和电子邮递的观念都始于大约100年前。在1994年才首次发现并出版的一份186
3年的手槁《二十世纪的巴黎》中,儒勒.凡尔纳(JulesVerne)写道:“传真电报能将
任何的手稿、签名或图示送到很远的地方,也可以使你与2 公里以外的人签约。电线
通进了每家每户。”
1883年,西部联合电报公司(WesternUnion)推出的自动电报就是一种使用加强型
电线的、点对点的电子邮递系统。今天我们所知道的多点对多点的电子邮递的普遍使用
其实早于传真的普遍使用。60年代中期和晚期,当电子邮递刚刚兴起时,懂电脑的人寥
若晨星,因此,也就难怪80年代传真机一出现,就立刻后来居上。传真的好处是容易使
用、轻易就可以传送图像、复制原件(包括表格)。此外,在某些情况下,而且直到最
近,传真上的签名具有法律效力。
但是到了电脑无所不在的今天,只要看看一飞冲天的电子邮递使用人口,就知道电
子邮递占了压倒的优势。除了数字化的好处之外,和其他媒介相比,电子邮递是一种更
具有对话性的媒介。尽管它不是口语的对话,感觉上却更接近于讲话,而不是书写。
我每天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我的电子邮件。稍后我就可以说:“对,我早晨跟
某某人谈过了。”虽然那只是电子邮递。在电子邮递讯息频繁往返的过程中,常常会出
现拼写错误。我记得有一次我因为拼写错误特意向一位日本同行道歉,他回答说,不用
担心,因为他纠正拼写错误的能力一定高于我所能买到的任何拼写检查软件。还真是那
样。
这种半对话式的新媒体和写信确实截然不同。电子邮递比快递邮局复杂得多。随着
时间的推移,人们会发现它的各种不同的用途。电子邮递中现在已经出现了一套表情符,
例如用:)代表笑脸。在下一个千年中,电子邮递很可能成为最主要的人际通信媒介,
而且在未来15年中,它将与声音通信并驾齐驱,甚或凌驾于声音通信之上。我们大家都
将使用电子邮递,前提是我们都要懂得一些数字化礼节。网络礼仪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在18世纪奥地利古堡金碧辉煌的舞厅中,数百支蜡烛摇曳的
烛光、威尼斯式的镜子和华丽的珠宝,把大厅映照得光彩夺目。400名俊男美女在10人管
弦乐队伴奏下,优雅地跳着华尔兹,就好像派拉蒙的电影《一代妖后》或者环球影片公
司的《风流寡妇》(TheMerryWidew)中的场景一样。现在想象一下,场景依然不变,只
是其中390位宾客头一天晚上刚学会跳舞,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踏着舞步。这跟现在互联
网络上的情形很相似:大多数的使用者都笨手笨脚。
今天,互联网络的用户大多是新手,很多人入网的时间还不满一年。起初,他们会
传送大量的讯息给一小群特定的收信人,不仅内容上长篇大论,而且语气急切,仿佛收
信人除了尽快给他们回信以外,没有更好的事情可做。
更糟的是,通过电子邮递传送文件副本简直易如反掌,而且似乎就跟不花钱一样,
对方只要来一个“回车”,就可以在你的电子信箱中塞满你丝毫不感兴趣的万言书。这
个简单的动作把电子邮递从个人的对话媒介,变成了一种大规模的信息倾销。当你是通
过窄带信道联网时,情况尤其令人沮丧。
一位新闻记者受命撰写一篇关于网络新手及他们率性使用网络的报道。为了研究这
个问题,他没有事先征得我的同意,也没有任何警告,就发了一份长达4页的问卷给我和
其他人。他的报道真可谓是一幅绝佳的自我写照,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简洁是电子邮件的灵魂
对记者而言,电子邮递可以成为最好的媒介。电子邮递采访会较少打扰受访者,也
能给他们更多的思考余地。我相信全世界许许多多的新闻媒体都会把电子采访当成绝佳
的媒介和标准的采访工具——只要记者们能好好学一点数字化的礼节。
要在互联网络上表现使用电子邮递的礼貌,最好的办法就是假定收信人的通信速率
只有1200波特,而且也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来读信。反面教材就是在回信的时候,一字不
漏地将原信附上(令人担忧的是许多我认识的网络老手都有这个习惯)。要让电子邮件
涵义清楚的办法不少,这可能是其中最懒惰的一个办法。当信件很长或信道很窄时,更
是要命。
另一种极端则更糟糕。例如回信时只答“当然”。什么事情当然啊?
依我的意见,所有数字化习惯中,最糟糕的就是毫无必要地拷贝,也就是动不动就
“cc”(抄送)的习惯。堆积如山的副本令许多企业高级经理人员视上网为畏途。电子
副本的一大问题是,由于回信往往也传送给整个抄送名单,因此副本会自我繁衍,变得
越来越多。你永远不知道某人是偶尔回信给所有人,还是就愿意这么做或不知道该怎么
做。假如有个人正在筹备一个临时的国际会议,邀请我和另外50个人参加,我最不爱看
的就是50份行程安排表以及有关这些安排的琐碎讨论。
“简洁是电子邮件的灵魂”,游吟诗人可能会如是说。星期天也不例外
电子邮递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对我们的工作和思考方式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个
具体的结果是,我们的工作和娱乐节奏改变了。渐渐地,每天早9点到晚5点、每周工作
5天、每年休假2周,将不再是商业生活的主流步调。星期天和星期一不再有那么大的差
别。
有些人会说(尤其是欧洲人和日本人),这真是一大灾难。他们宁愿把工作留在办
公室里,不要带回家。人们有远离工作的权利,我当然不会吝惜这一点。但另一方面,
我们有些人就是喜欢随时都被“网罗”,交换条件很简单。就我个人而言,我宁愿以星
期天多回复一些电子邮件,来换取星期一早上的懒觉。既在家中,又在外面
有一幅非常好的、现在也很有名的漫画,描写两条狗在互联网络上对话。其中一条
狗在电脑上打了一行字给它的同伴:“在互联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它应
该再加一条附注:“而且他们也不知道你在哪里。”
从纽约飞到东京,在大约14个小时的旅程中,我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打字和撰写四五
十封电子邮件。想想看,假如我一到饭店就把这些邮件交给前台,让其传真出去,一定
会被视为大宗邮件。然而,假如我采用电子邮递,我只要拨一个当地号码,就可以轻松
迅速地把事情办好。而且当我发信的时候,我把这些信直接传递给许多人,而不是发给
某个地址;他们也把讯息传送给我本人,而不是寄给东京某个地方。
电子邮递可以让我们具有超乎寻常的流动性,而且没有人需要知道我们究竟身在何
处。保持联网状态的过程带来了一些有趣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和数字化生活中原子和比
特的差别有关,对出差在外的推销员可能影响最大。
我在旅行的时候,至少设法得到两个能让我和互联网络连上的当地电话号码。与一
般人的想象不同的是,这些网络入口都是非常昂贵的商业入口,使我或者可以和当地的
报文系统相连(我在希腊、法国、瑞士和日本的情况就是这样),或者和斯普林特公司
及微波通信公司(MCI)的全球报文服务系统相连。像斯普林特就在俄罗斯的38个城市都
有入口号码,这些号码中的任何一个都能把我和我的单用户分时系统或作为后备力量的
媒体实验室主机相连。一旦与我的分时系统或主机连上,我就在网上了。数字化生活的
物理路障
要在世界各地都与网络相连堪称一种法术。问题不在于数字化生存,而在于插头是
不是配备齐全。欧洲有20种(数一数看)不同的电插头!也许你终于已经习惯了小小的
塑料电话插孔,也就是所谓的RJ一11插头,但别忘了世界上还有175种其他插头。我很自
豪所有这些插头中的每一种我至少都拥有一个。因此当我长途巡回旅行时,我的行李箱
中1/4的空间都放满了各式各样的电话插孔和电插头。
但是即使装备完善,你仍然可能连连碰壁,因为许多饭店及几乎所有的电话亭都无
法提供调制解调器的连线端口,这种时候,你可以把一个小小的声音耦合器附着在电话
筒上。这项工作的难易度则要视电话筒上过度设计的程度而定。
一旦连上线之后,即使是通过最古老的、转盘式的模拟电话交换机,比特也能传回
家中,尽管这样有时要求传输系统速度很慢,但纠错能力极强。
欧洲已经开展了一个全欧插头(Europ1ug)计划,以期开发出能满足下列三大目标
的单一电力插头式样:1)样子和目前所有的插头都不同;2)具备目前所有插头的安全
性;3)不会让任何一个国家独占经济上的优势(这一点是欧盟独有的想法)。问题的关
键并不仅仅在于插头。当我们的数字化生活逐渐展开之时,我们会碰到越来越多的物理
路障,而不是电子路障。
比如说,饭店拿掉了RJ一11插孔上小小的塑料夹,这样一来,你就无法把膝上型电
脑的电线插入墙上,这比收取传真接收费还要恶劣。这就是人为破坏数字化的一个例子。
扎卡特夫妇已经允诺要在将来出版的饭店指南中特别说明这种情况,这样数字一族就可
以抵制这类行径卑劣的饭店,另觅佳处来从事他们的数字营生。
        
北极星书库|| m/ 4、从游戏中学习学习的乐趣
当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在1989年首次开展LEGO/logo实验时,汉尼根小学从
学前班到六年级的孩子们在LEGO管理人员、学术界和新闻媒体面前演示实验的成果。一
位来自一家全国性电视网的热切的女主持人在闪亮的镁光灯下逼问一个小孩:这种形式
是否不只是好玩的游戏而已?她想从这个8岁孩子口中逼出一句典型的、机敏的,能够吸
引观众的话。
孩子显然吓呆了。最后,当女主持人连问了三次、镁光灯印热度也越来越高之后,
这个满头大汗、恼羞成怒的小孩直愣愣地看着摄像机说:“对,是很好玩,就是玩起来
太费脑子了。”
西摩尔.派普特(SeymourPapert)正是这种“开动脑筋玩乐”的专家。他很早就注
意到“擅长”语言这种概念很奇怪,因为随便哪个5岁小孩都能在德国学会德语,在意大
利学会意大利语,或在日本学会日语。尽管年纪渐长之后,我们似乎丧失了这种自然学
习语言的能力,但是我们无法否认,小时候我们都曾有过这种能力。
派普特建议当我们把电脑作为一种教育的工具来使用时,可以把它想象成我们在用
电脑创造一个——比如说——叫“数学乐园“(Maih1and)的国家,在那里,孩子们可
以像学习语言那样来学习数学。尽管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数学乐园”也许是个奇怪
的概念,但在电脑上却绝对言之成理。事实上,现代电脑模拟技术已经能够创造出“微
观世界”(microworld),孩子们在里面可以在游戏的同时探索极其复杂的原理。
在汉尼根小学LEGO/Logo实验班上,一个6岁的男孩在桌上堆起一堆积本,再把一个
马达放在积木的顶端,然后用两根电线把马达和自己的电脑联上,再在电脑上敲出一个
一行字的程序控制马达的开关。他开动马达的时候,积木跟着震动,于是,他在马达上
装了一个助推器,但由于某种原因(可能是由于操作错误)而装偏了。这次当他再开动
马达的时候,积木震动得更厉害了,它们不但在桌上跳来跳去,而且简直就要给震散架
了(为解决这个问题,他耍了一个骗人的小把戏——这种把戏并不是任何时候都绝对不
好——用几根橡皮筋把积木绑住了)。
随后他注意到,如果他让马达带动助推器顺时针方向转动,那么这堆积木就会先朝
右边扭动然后向任意方向运动。如果他让马达带动助推器逆时针方向转动,则积木会先
向左扭动然后再向任意方向运动。最后,他决走在积木的下面装上几节光电池,然后把
积木放在他在一张大自纸上潦草画出的黑线上。
他在电脑上设计了一个更复杂的程序,然后启动马达。看到黑线,光电池会让马达
停下来,再重新启动,如果重新启动时马达顺时针转,则积木右扭,反时针转,则积木
左扭,终究又回到黑线上。结果是他造出了一堆会动的积木,沿着那条潦草的黑线而扭
动前进。
这孩子成了英雄,老师和同学们都想知道他是怎样发明出这种装置的,并且从许多
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他的实验,向他提出各种问题。这个小小的莱耀时刻使他体会到了一
种非常重要的东西:学习的乐趣。病人豪膏的年轻人
在我们的社会中,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可能远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多,倒是有障碍的
教学环境之多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电脑能令这一切改观,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
了解学习和认知类型截然不同的孩子。
大多数的美国孩子都不知道波罗的海国家和巴尔于半岛国家有什么不同,谁是西哥
特人(Visigoth,日耳曼族的一支),或路易十四生活在哪个年代。那又怎么样呢?为
什么这些事情就这么重要呢?你知道里诺(Reno)是在洛杉矾的西边还是东边吗?
法国、韩国和日本这些国家不断在青少年的头脑中灌输各种知识,它们付出的高昂
代价就是,当这些年轻人升入大学的时候,他们已经跟死人差不多了。之后的4年,他们
觉得自己就好像刚刚跑完马拉松只剩下一口气时却还被逼着参加攀岩一样。
60年代,大多数电脑和教育的先驱都提倡一种拙劣的不断演练的教学法,把电脑用
在一对一的教学上,由使用者自己控制进度,从而更有效地教授同一堆吓人的知识。现
在,多媒体风行一时,又出现了一批闭问造车,笃信练习好处的人,他们自认可以把电
子游戏的魔力移植到教育上,以更高的效率向孩子们的头脑里灌输更多的信息。
1970年4月11日,派普特在麻省理工学院举办了一个题为“教会孩子思考”的研讨会。
他在会上提议把电脑用作发动机,使孩子通过使用电脑而学会教导别人,并从教导别人
之中学习。差不多有15年的时间,这个极其简单的念头一直在他的脑海中盘旋,但直到
个人电脑问世,它才终于付诸实现。今天,当1/3的美国家庭都拥有了个人电脑时,它
大展身手的时刻才真正来临。
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当然是来自教——但必须有好的教师和好的教学方法,其中
一个主要的衡量标准是教育能否引导孩子探索未知、掌握学习的方法,并找到前进的方
向。在电脑出现以前,教学手段局限在运用视听设备和通过电视进行远程教学上,这些
方式只不过更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自己动手做一只青娃
电脑大大地改变了这种状态,忽然之间,从动手做事中学习变成了一种原则,而不
是特例。由于我们现在几乎可以用电脑来模拟任何事物,我们不再需要靠解剖青蛙来了
解青蛙的构造。相反地,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自己设计青蛙,创造出一种行为类似青蛙的
动物,修正它的行为,模拟它的肌肉,在这只模拟青蛙身上玩不同的游戏。
游戏于信息中,尤其是游戏于抽象的主题中的时候,信息载体呈现了更丰富的内涵。
我还记得我儿子三年级的时候,老师难过地告诉我,他不会算两位或三位数的加减法。
我想,这真是奇怪,我们在家玩大富翁游戏的时候,他老是当银行家,他看起来对与数
字打交道很有一套。
所以,我建议老师在出加法运算题时,试着不要把题目中的数字当作单纯的数字,
而把它们转化成钱数。你瞧,他突然就开窍了,有办法心算出三位数的加减法,甚至更
高位数的也不在话下。原因是,这堆原本抽象而没有意义的数字,现在都变成了钱,可
以用来买路,建旅馆和付过路费。
电脑控制的LEGO则更进一步,让孩子们能够赋予物理构造以行为能力。目前媒体实
验室的LEGO研究还包括在一个积木中植入电脑的原型,为派普特的结构主义展现了更多
的弹性和机会,同时还包括了积木与积木之间的通信,以及以新的方式探索并行处理的
研究。
今天,利用LEGO/Logo的孩子会学到你我在大学里才能学到的物理和逻辑原理。许
多有趣的证据和谨慎的测试结果都表明,这种结构主义的方法是适合不同认知和行为风
格的丰富的学习手段。事实上,许多被认为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在这种结构主义的学习
环境中,都能健康成长。信息高速路上的顽童
当我还在瑞士的寄宿学校就读时,因为离家太远,我和其他一些孩子在放秋假时没
法回家,但却可以参加一场疯狂的寻宝比赛。
学校的校长是一位瑞士将军(他和大多数的瑞士军人一样,属于预备役),他既谋
略过人又有号召力。他安排了一个为期5天、周游全国的竞赛,把孩子们分成小队,每个
小队有4个从12岁到16岁不等的孩子,一共发给100瑞士法郎(当时合23.5美元)和1张
为期5天的铁路乘车证。
每个小队都拿到不同的线索,然后就出去周游各地,沿路只要完成任务就可以得分。
你可不要小看了这场比赛。有时候,我们得在半夜赶到某个特定经度和纬度的位置上,
一架直升飞机会从天而降,丢下一个1/4英寸、缠成一团的录音带,用乌尔都语给我们
下达下一个任务:想办法逮住一头活猪,把它带到某个指定地点,在那里,我们会拿到
一个电话号码(要找出这个电话号码,我们又得先解开一个复杂的号码谜,谜题是7个冷
僻事件发生的日期,把这7个日期中每一个的最后一个数字拼在一起,就是我们要拨的电
话号码)。
这类的挑战对我总是有莫大的吸引力,而且,恕我在此自卖自夸,我的小队赢了这
场比赛——我一直相信我们会赢。由于那次经历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我在儿子14岁生日
那天,也为他做了同样的安排。由于没有美国军队可以听我调遣,我只为儿子和他班上
的其他同学安排了一天的波士顿探险,同样把他们分成小队,只准他们随身带着固定数
目的钱和一张不受限制的地铁车票。我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来安排各种线索:跟饭店的
前厅接待员打招呼、把线索藏在公园的长椅下,有些地点则必须靠解开电话号码的谜题
才能找到。你或许也能猜到,在学校功课拔尖的孩子不见得会赢——事实上,情况往往
相反。街头顽童和“聪明”学生之间,总是有很大的差别。
举例来说,在我安排的寻宝比赛中,有一次必须解开一个填字游戏,才有办法找到
其中一个线索。一般的聪明学生会冲进图书馆找资料,或打电话向他们的聪明朋友请教。
街头顽童则在地铁里到处询问路人,结果,他们不但更快找到答案,而且他们一面询问,
一面从A点移到B点,行进了较多的距离,也在比赛中拿到了较多的分数。
今天的孩子有机会在互联网络上做一个街头顽童。在网络上,“孩子们能够听到彼
此的声音但却看不到对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网络上,读和写两项技能大有好处。
孩子们靠读和写来沟通,而不只是完成一些抽象的和模拟的游戏。不要把我所提倡的东
西曲解为反对发展智力或蔑视抽象推理,恰好相反,互联网络给人们提供了探索知识和
意义的新媒介。网络上的寻宝比赛
我有轻微的失眠症,经常在凌晨3点钟醒来,然后在电脑上消磨一个小时,再回去睡
觉。有一次我正在电脑前昏昏欲睡的时候,收到了一个叫迈克尔.施瑞格的人给我发来的
电子邮件。发件人彬彬有礼地自我介绍,他是个中学二年级学生,想知道那个星期晚些
时候他来麻省理工学院时,能否顺道拜访一下媒体实验室。我建议他来旁听我星期五的
“比特就是比特”这门课,还为他指派了一个学生向导。我同时也把我们之间的通信各
复印了一份给另外两位同事,他们也都同意和他见面。可笑的是,他们误以为他是著名
的专栏作家迈克尔.施瑞吉,其实施瑞吉的名字后面多了一个e。
当我终于和施瑞格碰面的时候,他的父亲陪着他。他父亲向我解释说,施瑞格在互
联网络上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人,而且施瑞格眼中的互联网络就好像我眼中的寻宝比赛一
样。最令施瑞格的父亲惊讶的是,不管这些人是诺贝尔奖得主也好,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也好,似乎都能抽出空来,回答施瑞格的问题。原因是,在电脑上回信实在太容易了,
而且(至少目前为止),大多数人还没有被一大堆无缘无故的电子邮件所淹没。
长此以往,能够在互联网络上投入时间与智慧的人将会越来越多,互联网络也将变
成一个人类交流知识与互助的网络。例如,美国退休人员协会的3000万会员身上就汇集
了许多尚未被开发的集体经验。只要敲几下键盘,如此丰富的知识与智慧就能力年轻人
所用。代沟在顷刻问便被大大缩小了。
        
北极星书库|| m/ 5、无所不在的万事通机器的哀求
如果你打算雇人为你做饭、扫除、开车、烧火、守门,你能要求他们互不讲话、不
去注意别人都在做什么、也不去协调彼此的职能吗?
可是,当我们用机器来执行这些职能时,我们却能胸有成竹地把它们一一分开。现
在,我们的真空吸尘器,汽车,门铃,冰箱,热力系统都还是封闭式的专用系统。设计
师在设计的时候,并没有打算让它们互相交流。在协调机器的行为方面,我们走得最远
的一步,就是在许多器具中都装上了数字钟。我们试图利用数字时间,使某些功能同步
进行,但结果却多半是造就了一堆呜咽的机器,上面不停闪动的“12:00”仿佛在低位:
“求求你,想办法让我变得更聪明一点吧!”
机器必须能轻松地彼此交谈,才能为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寻找同伴的呼唤
数字化改变了机器与机器交流标准的特点。过去,人们习惯于聚在日内瓦或其他地
方开国际会议,一槌敲定(这是工业化的年代里一个颇能说明问题的比喻)从频谱分配
到电信协议等一切事物的世界标准。有时,这个过程旷日持久,例如由于对综合服务数
字网(1SDN,integratedservicesdigita1network)的电话标准讨论太久,等到标准通
过时,技术已经落伍了。
标准制定委员会的操作前提和心态是,电子信号就好像螺纹一样。为了让螺钉和螺
帽能适用于不同的国家,我们必须在每一个关键尺寸上都达成一致,而不是只制定部分
标准。即使你算好了每英寸或每公分该有多少螺纹,假如直径不对,螺钉和螺帽仍然无
法配套。机械世界在这方面的要求是很苛刻的。
比特就宽容多了。比特很适合更高级的语言描述和“协议”(protocol,原意为
“礼仪”,过去专指上流社会在社交上的繁文褥节)。有些协议可以具体到规定两部机
器如何“握手”。“握手”(handsha-king)这个词,实际上是个技术术语,指两部机
器之间如何建立通信,并且决定在通话中使用哪些变数。
下次你使用传真或调制解调器时注意听听看。所有那些杂音和难听的哗哗声,实际
上都是在进行机器之间的联系交换。这些寻找同伴的呼唤声,就是在想办法商讨出所有
变数中的最大公分母,以便找出交换比特的最广范围。
在更高的层次上,我们可以把通信协议当作中间标准,或是用来商讨出更具体的比
特交换方式的语言。在使用多种语言的瑞士,假如你一个人去滑雪,而和陌生人共同搭
乘滑雪缆车,这时你想和同伴交谈的话,第一件事一定是先商量用哪一种语言来沟通。
电视和烤箱在携手合作以前,也会先间彼此同样的问题。会动的小东西
25年前,我应邀参加了一个顾问委员会,审核通用产品代码(UPC,universalprod
uctcode)的最后设计。通用产品代码是电脑可以识别的小小条形码,现在几乎随处可见,
也就是当年令布什总统大出洋相的那个东西。话说某次,布什看到超级市场的自动结帐
收银机时,表现得十分惊讶,因此被引为笑谈。现在除了新鲜蔬菜以外,从罐头、包装
盒到书籍(虽然有点破坏书籍装帧的效果),几乎所有商品上都使用条形码。
这个通用产品代码顾问委员会的任务,就是对最后的条码设计签字画押。在评估进
入了最后一轮的几个设计(小圆窗形的设计最后被评为亚军)后,我们也讨论了几个疯
狂但有趣的提议,例如让所有的食品都带一点放射性,放射性的大小依成本而定,于是
每个结帐柜台都变成了盖革计数器(Geigercounter,一种放射能测定器),而购物者则
根据自己购物车中的拉德(辐射吸收剂量单位)数值而付款。(据估计,一罐普通菠菜
会让你暴露在每小时每公斤1/10微拉德之下,和人体从食物中获取的10万焦耳的化学能
量比较起来,这只不过是每小时十亿分之一焦耳罢了。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大力水手卜派
要把菠菜吃进肚子里,力气才会变得比较大。)
这个疯狂的点子却蕴含了一点小小的智慧:我们何不让每个upc条码也能放射数据呢?
或者,为什么不让它也能够有活性、可以像幼儿园的孩子一样举手发言呢?
我们做不到这一点的原因是它要消耗能量,因此条形码和其他“名字标牌”就被做
成没有反应能力的东西。不过事实上,这个问题不是没有办法解决,例如可以从光中获
得能量,或动用很少的能量来延长电池的使用年限。当在小范围内使用这些办法时,所
有的“物品”就都可以呈现数字化的活化反应。比如说,你屋子里的每个茶杯、每件衣
服、(对了,还有)每本书都能说出自己的位置。将来,“遗失”将和“绝版”一样,
根本不可能发生在现实生活中。
活性标签将在未来扮演重要的角色,因为它们将把非电动化、没有生命的小东西
(如玩具熊、螺旋钳、水果盘等)引进数字化的世界。不久之后,人类和动物都将把活
性标签像徽章一样戴在身上。还有什么圣诞礼物比活性的宠物项圈更好呢?从此,你再
也不用担心你的小狗或小猫走失了(或者,更准确的说法是,它们可能会走失,但你会
知道它们在哪儿)。
人们已经为了安全的缘故戴上了活性徽章。好利获得公司英国分公司正在开发一种
新产品。戴上这种徽章以后,不管你在一幢建筑物中的任何地方,它都能知道你的位置。
如果有人打电话找你,离你最近的电话就会响起铃声。将来,你不必把这类装置(用夹
子或别针)别在衣服上,这类装置会万无一失地织进你的衣服中,或粘在衣服上。把电
脑穿戴在身上未来数字化服装的质料可能是有计算能力的灯芯绒、有记忆能力的平纹细
纱布和太阳能丝绸,我不必再携带膝上型电脑,而是把它穿在身上。尽管听起来不可思
议,我们其实早已开始把越来越多的计算和通信设备穿戴在身上了。
手表就是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它肯定会从今天单纯的时钟而摇身一变为明天移动的
指挥控制中心。戴手表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很多人就连睡觉的时候也戴着它。
一体化的、戴在手腕上的电视、电脑和电话,将不再是狄克.特雷西、蝙蝠侠、或科
克船长的专利。在未来5年中,这种可以穿戴的装置可能会成为消费品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天美时”(Timex)现在已经在手表和个人电脑之间提供无线电通信了。它生产的这种
手表预计会非常火爆,到时候,许多微软的系统中都将吸收这种聪明的(光学)传输软
件。
我们给这些小装置提供动力的能力,很快就会赶不上电脑微型化的速度。在技术领
域里,动力的进步简直就如龟步般缓慢。如果电池技术的进步能像集成电路的发展那么
快的话,我们早就可以开着由镁光灯电池发动的汽车去上班了。恰恰相反,长途飞行时
我得背着超过10磅重的电池才能让我的膝上型电脑不致有断炊之虞。经过一段时间的演
变,由于笔记本型电脑具备了更多的功能和更好的显示器,膝上型电脑所用的电池也就
越来越重了。(1979年,索尼公司推出的最早的膝上型电脑Typecorder只用4节AA型电池。)
在可穿戴的电脑上,很可能会出现一些富于想象力的动力问题解决办法。阿贝克隆
比和费奇公司已经推出一种旅行帽,上面有一个以太阳能电池为动力的小电扇,会把风
吹到你的前额上。另外一个可以存储动力的绝佳所在,就是你的腰带。把腰带拿下来,
看看它占据了多大的面积和体积。设想一下,如果把皮带扣设计成可以插到墙上、为移
动电话充电的设备,那该有多好!
至于天线(antenna)的问题,人体本身就可以变成天线的一部分。而且,大多数天
线形状的特点使它们很适合织进布料之中,或是当作领带一样戴着。只要加上一点点数
字化的帮助,我们的耳朵就能够像兔子耳朵般灵敏。
重要的是要认清,将来会有许多数字化装置,无论其形状和大小,都和我们目前所
能联想到的大不相同。经营电脑设备零售业的可能不止无线电器材公司(RadioShack)
和siap1es公司这类传统电子商店,且还包括销售耐克(Nike)运动器材、利维牛仔裤或
香蕉共和国(BananaRepublic)服饰的商店。在更远的将来,电脑显示器可能会按加仑
来卖,而且漆成五颜六色。光盘只读存储器可以食用,而并行处理器则可以像防晒油般
涂在身上。偶尔,我们还可以住在电脑里面。无所不在的电脑化
由于我是学建筑出身,我发现许多很有价值的建筑学概念都直接适用于电脑设计上。
但是反过来,电脑设计除了让我们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智能装置外,
对建筑学却几乎没有多少帮助。到目前为止,把建筑物想成巨大的机械电子装置,并没
有激发出什么在建筑学上有创意的应用。
未来的建筑将像电脑底板(backplane)一样“智慧随时待命”(smartready,这个
词是AMP公司在推出它的“智慧型房屋”计划时创造的)。“智慧随时待命”也就是为未
来电器之间的信号共享而预设线路和遍布连接器。例如,你可以加上各种处理器,让你
的起居室呈现和卡内基音乐堂一样的音响效果。
我所见到的“智慧型环境”大都不能感应人类的存在。这是个人电脑不断升级过程
中所面临的问题:环境没有办法看到你,或感觉到你的存在。就连恒温器都是根据墙面
的温度,而不是你感觉冷还是热,来调节温度的。将来的房间会知道你是刚刚坐下来吃
饭、已经睡着了、刚进浴室洗澡,还是出去遛狗了。这样的时候,电话铃不会响。如果
你不在家,它也不会响。如果你在家,而且你的数字化管家决定把电话给你接过来的话,
离你最近的门把手会先说声“对不起,夫人,”然后把电话接进来。
有些人把这种情形称为“无所不在的电脑化”。的确如此。有些人则认为这和使用
代理人界面背道而驰。其实不然。这两个观念根本就如出一辙。
目前我们生活中各种互不相连的电脑处理流程(民航订位系统、销售点数据、各种
网上服务、电子计量、讯息传递等)将促使个人电脑无所不在。所有的处理流程也会越
来越多地互联起来。假如你飞往达拉斯的早班飞机延迟起飞了,你的闹钟就会晚一点响,
而且车辆服务部门也会自动收到交通预报。
现在大多数关于未来家庭的描绘中,都看不到家用机器人的身影:这是个奇怪的转
变,因为20字前,几乎所有关于未来的描写中都有机器人。其实,C3PO机器人会是个狐
狐叫的管家,就连它的口音都再合适不过了。
人们对家用机器人的热情会再度点燃,我们可以期待未来的数字化佣人用腿脚来爬
楼梯、用臂肘来掸灰、用双手来端饮料。由于安全上的原因,家用机器人也将能像凶猛
的看家狗一样狂吠。这些都不是新观念,技术也几乎已经成熟了。全世界可能有10万人
都愿付10万美金来买一个这样的机器人,这样一个价值百亿美金的大市场将不会被冷落
太久。聪明的汽车
在一辆现代的汽车上,电子的成本已经超过了钢铁。现在的汽车里已经有50多种微
处理器。这并不表明我们把这些微处理器全都用得很高明了。你租了一辆时髦的欧洲轿
车,可是直到加入了加油站前排起的长龙时,才发现自己不知道怎样用电子方式打开油
箱,这岂不丢人现眼!
汽车中的主要数字化装置将包括智能无线电、能源控制和信息显示器。除此之外,
汽车还可以享受到另外一个数字化技术的特别好处:它们将能够知道自己的位置。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