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944:松山战役笔记

_5 余戈(近代)
松山战役之后,针对日军防御战术的特点,中国军队组织了大规模的观摩研讨活动,一时间,各战区都派了高级军官到松山阵地参观考察。军委会的初衷本来是希望大家认真研究“攻克阵地”的办法,有意思的是,这些黄埔系军官们到阵地上看了半天,进攻的新方法没有想出来,却被日军的坚固工事吸引住了,觉得大开眼界,纷纷表示自己掌握了“防御的精髓”。只可惜,这个防御的本事学到手的时间太晚了一点,因为,此时的日军已经没有能力再做进攻了,所以直到日本投降,“松山经验”也没能在抗战中派上用场。
据近年一些军史文章说,倒是第71军军长陈明仁将日军的松山防御经验学到了手,在1947年6月坚守四平街战斗中让“常胜将军”林彪吃了个大亏。陈明仁曾披露:“能够守四平的把握是我学会了日本人过去守龙陵、松山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我体验到的,我当时相信日本人的方法一定可以达到坚守的目的……只有依靠坚强的工事,而工事又只靠面不靠点和线。有了全面的坚固工事,即使多数点被突破,都是不要紧的……” 1949年5月国军在上海外围的阵地防御,也沿袭了“四平模式”,解放军早已是吃一堑长一智,以丰富的攻坚经验,没有给汤恩伯再得“青天白日勋章”的机会, 读者从电影《战上海》中可窥见一斑。
笔者经过多方寻找,获得了关于松山战役不同层次的总结资料,分别由第103师、第8军及国军陆军大学教官完成,由此可见当时国军上下对这一战例的重视。兹将其分别介绍如下:
陆军第103师为松山战役主攻部队,作为左翼兵团先后攻克滚龙坡、大垭口、大寨、黄家水井、黄土坡、马鹿塘,该师也是唯一以全建制投入松山战役的部队,甚至连师部直属连队都几乎打光。也因此,在松山矗立着该师的阵亡将士公墓和纪念碑。这支带着浓郁“黔系”色彩的部队,参战官兵为5935人,伤亡3348人,伤亡率为56.4%;其中牺牲1782人,阵亡率达30%。在该师战后所作的围攻松山战斗详报中,在叙述战斗经过之外,对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反思。其前言颇含深意地表示:“查松山攻克为抗战以来对敌据点群攻击奏功之一,其间经验教训可为国军尔后训练作战参考之处尚多。昔日普鲁士因受耶拿会战 之创痛,即以敌为法揣摩拿破仑之战法,经年而后有色丹之捷。 甚望国军袍泽对于此次会战之经验教训幸勿等闲视之,倘能由兹役为基点,进而攻克敌在国境内所有之据点群,扫荡腥膻,光复华夏,则本篇之著为不虚矣。”
作为师一级的总结,其重点在于对敌我优劣点的条分缕析,以及据此形成“对敌据点攻击法”战术,以供友军借鉴。因军事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后者今天看来已经明显落后,但从前者仍能见出总结者“知己识人”的心智。而战斗文书就事论事、不加褒贬的朴实的“技术路线”文风,亦颇堪玩味:
甲、敌之优劣
(一)优点
子、战术方面
1、 敌113联队官兵均为九州子弟,素质优秀,技术精良,烂熟山地战术,敌龙兵团依为命脉(在龙陵所获敌文件中,有云56师团生命要靠松井联队即113联队决定);
2、 敌选择阵地适当,能以少数兵力控置广大之区域,支持长时间之战斗;
3、 敌防卫配备能适合地形特性,无论高地、森林村落、谷地,均能曲尽利用之妙;
正文 尾章 松山战役检讨(2)
4、 敌善于捕捉战机,每当风雨浓雾黑夜之际,能实施果敢之逆袭;
5、 敌利用反斜面工事以作韧强抵抗,常诱致我军于进出稜线之际,予以重大之损害;
6、 敌军惯用包围侧击战法,正面仅留少数兵力牵制,主力常绕出我侧背而攻击之;
7、 敌以歼灭攻击者于阵地内为着眼而编成火网,侧防机关多而隐秘,非至最近距离不易发现;
8、 敌在森林、村落或丛草内常设伏击阵地,俟我军通过后由背面射击;
9、 敌军守备阵地深得以逸待劳及争取主动之要诀,通常于主阵地要部配置少数观测兵,主力控置于掩蔽部内待机,一俟我炮击停止,步兵进入其火网内时,即行进入阵地猛烈射击,致我军蒙受重大之损失而攻势陷于顿挫;
10、敌设置壕内阵地恒于交通壕内,两边构筑避弹孔,俟我军进入时即予消灭。
丑、战斗方面
1、 敌士兵独立作战能力甚强,常以少拒众,且行动机敏,每进出我攻击部队侧背勇猛袭击;
2、 敌火力分配适当,能向四周发扬火力,对重要方面并构成急袭火网;
3、 射击沉着,非至最有效距离不轻发射;
4、 敌行动异常隐匿,昼间敌阵地常若空虚无人,纵战斗激烈之际,亦难于发现敌之目标位置;
5、 战斗虽到达非常危急时期,敌守备部队毫不混乱,仍沉着应战;
6、 敌辎重兵、卫生兵、通信兵及一切杂兵,均受步兵训练,故能随时补充损耗,战斗力尚强;
7、 敌军擅长近迫战及壕内战斗,剽悍沉着,得未曾有;
寅、技术方面
1、 敌对各种武器之射击技术均异常精确,几有弹不虚发之慨;
2、 敌军官兵之劈刺技术精良,每当我攻击部队于阵地内发生肉搏战时,我之损害较大;
3、 敌使用轻重机枪异常灵活,假作三五发之点放后,即行停止射击或变换阵地,以致我军无法判明其确实位置而怀恐怖心理;
4、 敌掷弹筒射击精确,运用灵活,对我预备队危害最大,我军官兵甚畏之;
5、 敌军辅助通信技术如手旗通信、信号弹、通信犬、通信鸽、小型无线电机等,均及完备;
卯、精神方面
1、 敌军官兵均有与敌共存亡之决心,虽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仍沉着应战顽抗到底;
2、 敌有坚忍不拔之精神,虽炮火猛烈之际毫不退缩,或冒险抢修工事;
3、 敌军爱国心浓厚,我方虽屡以飞机散发宣传品劝其投降,终无一应者;
4、 敌军官兵忍苦耐劳精神较之国军毫不逊色,虽数日不得一食,仍死守阵地不退。
辰、筑城方面
1、 敌据点工事强度一般能抵御我山(迫击)炮之破坏,其重要工事之坚强能抵抗重炮及飞机之轰炸;
2、 工事构筑巧妙,步兵掩体均有中掩盖,交通壕纵横繁密,皆有射击设备,其壕内两侧多向下挖有坑道式之掩蔽部,敌兵恒隐匿其内不易肃清,乘机奇袭,故占领后颇难固守;
3、 工事伪装良好,枪口位置隐匿不易发现;
巳、装备方面
1、 敌军步兵装备齐全,如钢盔、皮靴等均系国家制作,作战甚为便利;
2、 敌三八式步枪刺刀较国军为长,于肉搏较为有利;
3、 敌军手榴弹小而轻,投掷较远,威力亦大。
(二)劣点
子、战术方面
1、 敌恒畏我兵力强大,仅凭坚固守,不敢作大规模出击,故陷被动之不利;
2、 敌对于工事信赖过甚,如能确实围困,常能将其全部歼灭;
3、 敌对于我军主攻方向判断错误,防御配备欠当,并将炮兵射向固定,未能发挥炮火之效力;
正文 尾章 松山战役检讨(3)
4、 敌未控制有力之预备队,防御正面过大,守备兵力不敷,指挥调动困难;
5、 敌虽有空中接济,但增援断绝炮弹缺乏,守兵日益消耗,难当再作更长时日之抵抗也;
6、 敌之侧背感应性甚大,我军虽系一部,如能进出其侧背,颇易奏功。
丑、战斗方面
1、 敌警戒疏忽,如派三五人小组之勇敢士兵夜袭,常能获得不预期之战果;
2、 敌防御战斗顽强而攻击精神异常脆弱,如我军能沉着固守,敌即自行溃退;
3、 敌依赖据点工事心理甚切,如远离阵地,其战斗力锐减。
寅、技术方面
1、 敌对进路死角设置障碍及埋设之地雷,均无火力防护,易被我破坏;
2、 各据点之水管多未埋藏于地内,或用土掩盖亦极为显明,屡经我破坏致水源断绝。
卯、精神方面
1、 敌对我军新式武器,如火焰放射器、60迫击炮及冲锋机枪极为畏惧;
2、 敌因畏我空军及炮兵,故日昼恒潜伏工事内不活动,致遭困击;
3、 敌失败后常遗弃大批尸体及械弹器材甚多。
辰、筑城方面
1、 敌据点式阵地之编成,依其筑城思想以现在观颇为陈腐,盖尚未脱离往昔集团工事之雏形,故在火力发达异常之今日易被摧毁;
2、 敌据点工事大部构在山顶或棱线上,故甚暴露,死角亦大;
3、 敌此次所构筑之铁丝网,纵深太小,除滚龙坡方面外,一般容易破坏;
4、 敌炮位置固定,方向变更不易。
巳、装备方面
1、 敌自卫兵器之战刀及手枪,远不如我军冲锋机枪威力之强大,故甚畏之;
2、 敌掷弹筒射程威力均较60迫击炮为小,常被我制压。
乙、我之优劣
(一)优点
子、战斗方面
1、 攻击前由高级军官或派参谋至最前线侦察敌阵地配备详情,故攻击指导尚称适切;
2、 对据点前采用逐次攻略方法稳扎稳打,攻则必克,守则稳固;
3、 使用第一线兵力节约,通常控置强大预备队,以为扩张战果或防止逆袭之用,收效极大;
4、 实施端末作业,损失减至最低限度,且易接近敌阵,为敌最感痛苦之事;
5、 攻击前召集炮兵军官详密协同,调制射击目标、划分射击区域,适当用能以极少数弹药破坏敌工事;
6、 挺进炮兵于步兵线附近,能直接瞄准射击敌之枪口,命中精确,破坏敌侧防机能确实;
7、 编组挺进部队施行迂回绕袭敌后,对敌威胁最大;
8、 以小组兵力施行夜袭,屡获不预期之战果。
丑、战斗方面
1、 攻击时先行搜索敌之侧方机能位置,以炮兵破坏或制压,使突击容易;
2、 攻击队形编组均合据点攻击要领,每组人数甚少,能确实利用地形地物逐步前进,故能减少损害;
3、 步兵重火器适切区分射击地区,能直接支援步兵突击;
4、 步兵信赖炮兵甚深,能充分利用炮击成果,在炮弹弹幕诱导之下实施攻击;
5、 攻击准备周到,攻击前之侦察及攻击奏功后所需构筑工事之材料均预备妥当,故每当攻占敌阵敌后立即构筑工事,使敌不易恢复;
6、 攻占后即区分为警戒部队(防敌奇袭)、火战部队(自动火器即利用敌工事构成火网防敌逆袭)、土工部队(构筑有掩盖堡垒防敌反攻)。
寅、技术方面
1、 手榴弹投掷技术一般均合要求,敌甚畏之;
2、 土工作业工作力甚强,每于最短时间能完成必要之对壕迫近敌阵;
3、 炮兵及步兵重火器命中精确,且能适时阻止敌之逆袭;
正文 尾章 松山战役检讨(4)
4、 爆破技术甚佳,凡炮兵不能破坏之坚固掩蔽部,屡用爆破奏功,如松山子高地及大寨敌之联队司令部,均系爆破摧毁之;
5、 步兵对山敌之攀登能力甚强,如攻击第三号目标(即黄土坡3号高地)时,倾斜角在八十五度以上。
卯、精神方面
1、 攻击精神旺盛,虽伤亡惨重之际,仍能前仆后继、再接再厉;
2、 全师精诚团结士气发扬,而于作战之协同上则十分圆满;
3、 各兵种间、各部队间均十分协调,无争功诿过之不良现象发生;
4、 克苦耐劳精神堪嘉,能不休不眠在恶劣气候中战斗;
5、 官兵富于坚忍不拔之精神,能耐饿耐苦,据守尸体纵横臭气迫人之工事中与敌对峙;
6、 命令贯彻到底,报告确实,甚少阳奉阴违、谎报军情之事件发生。
辰、筑城方面
1、 在敌阵地前火网浓密下不畏牺牲,实施对壕作业;
2、 攻击筑城能适合地形掩蔽确实接近敌阵,并能发扬火力使据点内之敌无以为守;
3、 占领敌阵地后即能迅速构成各种掩体及通后方之交通壕,使敌无法逆袭,确能固守既得阵地。
(二)劣点
子、战术方面
1、 最初敌情判断不确,将敌兵力估计过低,以致遭遇意外顽强之抵抗,不得不逐次增加部队,而陷于逐次增兵之不利;
2、 最初有少数指挥官误采一举攻略法,伤亡甚大;
3、 最初对于攻击部队未配属炮兵,以致步炮协同不密切,对于敌工事破坏不彻底,而使攻击步兵蒙受无谓之牺牲;
4、 最初攻击滚龙坡敌阵地使用兵力过大,而部署又不适合据点攻击法,伤亡较大;
5、 直援炮兵未能适时制压松山敌之炮兵,以致攻击滚龙坡之步兵受害甚大;
6、 攻击直前无统一之侦察,以致选择重点每为局部地形所眩惑,而发生争执。
丑、战斗方面
1、 干部指挥能力较差,兵力掌握欠确实,勇者先进而蒙损害,怯者落后以致无法指挥;
2、 火力运用欠灵活;
3、 预备队或援队距离过远,未能适时增援扩张战果;
4、 下级干部战术修养较差,只知正面攻击,不敢大胆包围,以致每为少数敌人所牵制;
5、 士兵于接敌运动间过于密集暴露目标,死伤特大,未能确实疏散,并利用地形地物隐蔽;
6、 攻击前对敌阵地侦察欠周密,尤以对侧防机能及由其他据点指向之敌火毫不顾及,故突入敌阵前即受敌各方面火力射击,损害甚大;
7、 重兵器未能确实制压或扑灭危害我步兵之敌军重大火器及掷弹筒,适时援助第一线突击之步兵;
8、 攻击时步炮协同欠确实,步兵未能利用炮击成果迅速发起冲锋,间有炮伤自己步兵;
9、 突入敌阵地后过于猬集,遭敌其他阵地掷榴弹之损害;
10、占领敌阵后,对敌逆袭事前毫无对策,以致临事张惶不易固守;
11、对森林战及村落战欠熟练。
寅、技术方面
1、 射击欠精确,消耗弹药甚多;
2、 对于急袭射击平时训练时间较少,以致发现有利目标动作迟缓,未能适时消灭;
3、 刺枪术欠熟练,少数士兵避免与敌作肉搏战;
4、 对美方新武器性能欠了解,运用欠适切;
5、 破坏铁丝网动作生疏,姿势过高,且未用火力掩护;
6、 攻击筑城平时缺训练,技术欠佳,工作力不强。
卯、精神方面
1、 少数官兵过于勇敢,只知向前猛冲,毫不顾及敌火,徒遭损害;
2、 屡胜则轻敌,稍挫即气馁,为此次作战最容易发生之不良现象;
正文 尾章 松山战役检讨(5)
3、 依赖炮兵心理过重。
辰、筑城方面
1、 交通壕及掩体多未掩盖,而掩盖又以强度太弱,致遭掷榴弹损害较大;
2、 各种武器位置暴露,射孔过大,易被敌发现过早破坏。
巳、装备方面
1、 攻击部队官兵无钢盔,头部容易受伤,损耗甚大;
2、 攻击部队官兵因缺皮靴,对于敌敷设之低铁丝网、竹签及其他障碍不易通过。
陆军大学教官吴致皋曾观战滇西,他经过现地调研,著成《滇西作战实录》一书,以较宏观的视角总结远征军滇西反攻作战的经验。该总结系研究者个人撰述,且在战后以个人名义公开出版。笔者未虽发现该著作被列为官方文件的记述,但因作者特殊身份,可能曾通过教学在国军最高军事学府传播。
吴致皋认为,日军因兵力所限,加之在高原山地广阔正面布防,因此在各要点均构筑了类似松山阵地的坚固工事,采取独立据点式的防御战术。远征军在反攻初期,损失很大。以后逐渐取得战斗经验,损失才随之减小。其主要经验是:
①绵密侦察
敌阵地火力配系极其严密,尤其是侧防火力,配置非常巧妙,常能出我意料之外,给我攻击造成巨大损害。所以在攻击实施之前,务必利用各种手段,详细侦察清楚敌工事堡垒位置,及其火器配置情况,然后才进行适当有效的部署。
②对壕作业
为减少攻击牺牲,更容易地接近敌堡垒,实施对壕作业是最有效的手段。构筑对壕数,应根据敌阵地据点正面的大小而定,大致每隔50米至100米构筑一道为适宜。对壕形状以电光形为佳,并应在每个曲折部,构置射击位置;在对壕端末处堆积土垒,以防敌手榴弹和掷弹筒的杀伤。如能将对壕延伸到敌堡垒最近位置,对攻击更为有利。
③空军轰炸
在攻击开始之前,先以轻型轰炸机进行较广范围的轰炸,然后以战斗机向指定攻击目标,在不固定时间分批轮流俯冲轰炸或扫射,以摧毁敌工事,破坏敌交通,杀伤敌有生力量,震撼其精神。每次投弹后,最好在附近空域做较长时间盘旋,使敌始终隐蔽不敢出,以掩护我步兵前进。
④炮兵使用
在空军轰炸或轰炸结束后,应以优势炮火力量压制敌炮火,主力则集中对指定攻击堡垒进行射击,彻底破坏其工事及障碍物。如情况允许,能以山炮数门,推进至最近距离,对敌堡垒实施直瞄抵近射击,效果更佳。射击时间或长或短,次数或多或少,通常视情况而定,但应以无规律为有利。因为敌人每当我空军轰炸、炮兵射击,常离开其阵地避入反斜面或掩体内,一旦我飞机离去或炮火停止射击,即出来占领阵地,以阻止我步兵前进;如我步兵在炮击同时攻击前进,敌亦常退至反斜面,以减少其损害,但当我步兵进至其阵地附近,立足未稳,而炮兵延伸射击的瞬间,又突然施行猛烈之逆袭,使我蒙受损害极大。为针对敌这一战术,所以我空军和炮兵,应施行不规律的轰炸和炮击,使敌遭受严重打击而手足无措,然后我步兵才能出敌不意,一举占领其阵地。
⑤步兵进攻兵力部署
攻击敌坚固据点的部署,步兵应分作若干波次(最少三个波次),重叠部署,使其能进行连续不间断的攻击。攻入敌阵地后,尚有充分力量阻止敌逆袭,扩张战果。每波次的兵力,及波次之间的距离,应视敌阵地具体情况而定。
⑥步兵攻击要领
正文 尾章 松山战役检讨(6)
当空军或炮火轰炸、射击时,步兵应撤至距敌约100米左右。待空军轰炸后,或炮火延伸射击的瞬间,利用对壕迅速前进至原来的位置,一面用手榴弹向敌堡垒及交通壕投掷,使敌无抬头的机会;一面以预先准备的迫击炮及机枪火力,指向敌之反斜面,并压制敌侧防技能,以阻止敌之逆袭或增援。此后,如敌仍凭借堡垒顽强抵抗,再用火箭筒及火焰喷射器摧毁其工事,烧杀其守兵,或以炸药直接投入敌掩体内爆破,消灭残存之敌。
如果不利用对壕作业,直接对敌高地之坚固据点攻击,或进行距离较大的冲锋,往往在到达敌阵地前即造成极大损害,而使攻击受挫。
⑦占领敌阵地后续处置
夺取敌堡垒后,应迅速改修、构筑工事,将重火器推进,并合理配置,以阻止敌之逆袭。此时,最忌讳打扫战场、搜检战利品,以致敌突然逆袭时猝不及防,使阵地得而复失。
远征军与日军战术素养比较
日 军 远 征 军
优点
1、官兵素质较佳,教育训练扎实,对上级命令能彻底执行;
2、对于工事构筑,火网编成,侧防配置及工事伪装等,均极端认真,绝不敷衍;
3、富于独立作战精神,尤其富于牺牲性,据守据点或阵地,如未达成任务,即使死伤殆尽,也不轻易退却;
4、长于逆袭及夜袭,常乘我攻至阵地前时,利用侧防火力由两侧封锁,同时由正面出击;或在我占领阵地立足未稳之际,施行逆袭或夜袭;
5、作战准备周到,企图隐蔽。凡每一据点,均事先储备充分粮弹,以利死守;射击时不在100米距离左右,一律不滥行射击;
6、情报良好,搜索严密,联络确实。 1、士气旺盛,作战勇敢,能耐劳苦,不怕牺牲。虽在雨季山地,均能服从命令,努力执行战斗任务;
2、兵力及火力均占优势,能主宰战场,施行包围或迂回,使敌感受到痛苦,处于孤立;
3、有充分的空中力量,能适时适地投送粮弹,以弥补地面运输补给之不足;
4、对伤病官兵救护迅速及时。轻伤者分区收容;重伤者可用空军转运后方医院救治。
缺点
1、兵力与防御正面过于悬殊,因而不能阻止远征军由间隙突入,成包围迂回,联络线常被我切断;
2、空军和炮兵力量始终处于劣势,无法争取主动;
3、如阵亡人员遗弃战场,对其士气影响很大;
4、绥靖政策失败,缺乏当地人民协助支持。 1、士兵素质及训练较差,战斗动作不熟练,往往不能达到战术要求;
2、不论攻击前进,或占领据点时,常忽略工事构筑,致使受敌逆袭,蒙受重大损失;
3、士兵缺乏独立作战精神,军官一旦伤亡,即丧失战斗能力;攻击时,不懂得利用地形地物,常常猬集于一处;
4、少数指挥官不能彻底执行命令,致使战机错失,影响整个作战;
5、步炮协同尚欠良好。步兵冲锋时,炮兵不能适时延伸射击阻敌逆袭;炮兵集中射击后,步兵未能适时前进至适当位置,使敌有时间恢复其态势;
6、官兵缺少保守机密及防谍意识,对情报工作不如日军迅速确实。
备 注 日军优点以主观因素为主,缺点以客观因素为主。 远征军优点以客观因素为主,缺点以主观因素为主。
著者根据吴致皋《滇西作战实录》战役检讨相关内容归纳制表。
第8军司令部参谋处于战后编纂了《第八军围攻松山战史》,专门对松山攻坚作战进行了反思。该战史曾被列为重庆陆军大学参考教材,堪称公认的权威总结。其主持者,应为第8军军长何绍周、参谋长梁筱斋。作为战役总结,最核心的内容自然是关于得失、成败的分析。对松山战役所以“旷日持久”,且造成“殊出意外”的惨重伤亡,该军从困难和教训方面归纳出了以下6条:
正文 尾章 松山战役检讨(7)
(一)敌情判断错误致影响于作战指导,陷兵力于逐次使用之弊。
敌盘踞于松山二年有余,以一工兵联队担任阵地之构筑,经年竣工,准备坚守8个月,其总司令官及师团长曾亲临视察,极表满意。5月我大军渡泸(怒江),其第113联队之第2大队永在松山并未移动,其第1大队原守备红木树,经我第54军击退后转移于松山,与第2大队共任固守之任务。 当我攻击松山之初期,曾以重炮8门与我炮战。此种种情报均置诸等闲,一味判断松山固守之敌,不过三四百人、炮一二门而已。致使用之兵力,开首为两个步兵团,于伤亡之后始增加兵力,伤亡复伤亡,增加复增加,番号虽多,但得使用之兵力,永未超过两个步兵团之力量。致不能做连续不断之攻击,费时持久,增多困难也。
(二)敌防御阵地位置之选定良好,使攻击不能发挥优越之兵力,尤其松山及其以北,步炮兵之协同更难。
敌阵地前临深谷,背依深渊,阵地前地斜面陡峻,步兵攀登不易。松山及其以北,其前地特低,一直瞰制至怒江江岸及唯一交通路之惠通桥。如我欲行一包翼之攻击,必使兵力远离后方联络线,以行作战,则无求得轴翼之良好据点,因之必攻击松山正面不可。故敌坚固松山正面阵地,使我之攻击不易奏功。幸初期敌将阴登山放弃,军开始又袭取子高地北侧高地,获得轴翼据点,将松山之敌封锁于阵地内,使敌无法转移攻势,我可从容布置,以主力指向敌右翼滚龙坡附近,行包围攻势,故而奏功也。
惟对滚龙坡之攻击,如从正面着手困难之度,除炮兵可以协调外,仍不减于松山正面;如从侧翼着手,限于200公尺之正面,又不能发挥优越之兵力。
(三)敌士兵战斗意志殊为坚强。虽阵地粉碎,仅余一人,仍拼死顽抗,不死不休,尤不能以战理判断。虽处于被严密包围之绝地,仍拼死不退,我军非将其斩杀无余,始能称占领该地。例如:
攻击滚龙坡,当我军占领丙、丁两高地后,敌尚残置步兵于丁高地之东北山嘴及丙、丁间之谷地,从背后射杀我攻击乙高地部队。
当我军进占辛高地及癸高地后,敌尚有7人携轻机枪2挺,于我由癸高地向大寨攻击前进时,始出现于辛高地山麓。未高地占领之后,其南端有堡垒一座,经我喷火器焚烧,并经搜索,已无敌踪。数日后,凡通过其地近旁者多被射杀。复派人行严密之搜索,始发现该堡垒之下曾有坑道式掩蔽部4座,有敌5人,携轻机枪1挺据守其内。当我占领子丑、寅、卯、辰、巳、午诸高地之后,仍有敌二三十人据守子、卯、巳、辰间谷地之堡垒中,拼死不退。寅、午、未、癸均为我占领,敌尚据守大寨。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