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而不倒

安德鲁•罗斯•索尔金(美)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大而不倒
大而不倒推荐序(
1)
中国银监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蒋定之
经过全球的共同努力,金融危机正在走出最为艰难的时期,而与此相伴随的是,
对于这场危机的反思才刚刚开始。其中,关于大而不倒的相关问题成为全球金融
界关注的重要课题,直接引发了不少理论的深层思考与现实的改革举措。
金融连接着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经济体系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小平同志一
直强调:
“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

美国的此次金融危机,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小平同志这个判断的高瞻远瞩。中国
金融业在亚洲金融危机和此次金融危机中迥异的表现,同样印证了小平同志对金
融业巨大影响力的深刻洞察。在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因为历史积累的沉重包袱和
体制机制的弊端,当时中国的银行业一直被视为是
“技术上破产”,直接制约了当
时应对危机的种种举措的落实。而在此次金融危机来袭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
确领导下,中国银行业经历了大规模的重组改造,公司治理机制和内部管理水平
显著提高,主要财务指标可以说处于改革开放以来最为健康的水平,这就为中
国应对危机提供了良好的金融基础。正是因为有了较为健康的财务状况和大幅改
善,中国的银行体系才能在危机中表现稳健,同时也能够有效贯彻落实党中央国
务院关于应对危机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举措,为中国应对危机提供了有利的金
融支持。
过去几年的金融实践表明,与国际经验相比,中国的金融业既不必盲目自卑,也
不能盲目自大。事实证明中国的银行业同样可以创造骄人的业绩,积累有价值的
探索经验;但同时,在许多领域中国银行业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发达国家的
金融业对于此次危机的反思有许多合理的成分,同样值得我们深入参考和借鉴,
对大而不倒现象的思考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此次美国次贷危机的演变过程来看,通过同业及其他行业的传
导,大型金融机构的破产会产生巨大的外部效应。监管当局从稳定金融业、保护
存款人和投资人广泛利益的角度出发,往往对大型金融机构破产所带来的蝴蝶效
应持十分审慎的态度,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大而不倒的状况。这将带来两个
后果,一方面,从大而不倒的内在逻辑看,一旦对一家金融机构实施了救助,那
么救助规模更大的机构也就自然成为选择,于是政府在无形中鼓励了数量更多、
层次更深的风险经营行为,因为金融机构不仅可以据此获得巨额收益,而且通过
自身规模的扩大,可以博取更多获得救助的筹码;另一方面,政府的救助行为将
给普通大众带来强烈的信号,这种隐性担保极可能刺激针对这些机构或相关金融
产品的投资,危机再次出现时,政府所面临的救助压力也将更大,否则预期的覆
灭往往会带来更为严重的损害。
因此,单从理论角度看,考虑到控制金融业的道德风险,大而不倒的救助策略应
深刻反思。然而,现实往往比抽象的逻辑复杂得多,在道德风险与经济崩溃之间,
政府往往优先选择前者。回顾历史,此次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所表现出的大而
不倒不乏渊源,比如,
1984年美联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联手救助大陆银行、
1985年英格兰银行挽救约翰曼特利银行家公司(
JMB)、1994年法国政府拨款
救助里昂信贷银行、
1998年美联储拯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日本政府曾长期实
行拒绝金融机构破产方针,等等。
大而不倒推荐序(
2)
当然,随着时间的演进,政府救助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甚至曾有控制这种趋势

的尝试。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最初制定救市政策时有三个主要原则:流动性可
救;政府不可直接购买而只能辅助交易;公司持有者不能从救助中获益。这就解
释了保尔森为什么决定挽救贝尔斯登却放弃雷曼。当雷曼融资无望时、巴克莱银
行曾试图进行收购,却被英国监管部门坚决制止。在此期间,美国政府并没有为
促成交易而做出任何努力,一切均因雷曼资本金不足,首先就不符合流动性可救
原则。但随后形势的发展大大超越了保尔森和美国的金融决策者所能预见和控制
的范围,他最终不得不放弃这些原则,美国联邦政府也随即在危机中变身为大而
不倒的忠实践行者:先后斥资
4
000亿美元救助房利美和房地美、针对全美大型
金融机构推出
7
000亿美元救市计划、拨款
2
000亿美元救助
AIG,甚至为三
大汽车巨头提供
800亿美元融资,等等。
如此看来,大而不倒似乎成了一种无法摆脱的魔咒,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安德

·罗斯
·索尔金的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资料线索,可供我们在思
考这个重大问题时做参考。
实际上,大量的国际金融监管实例表明,大而不倒是一个不囿于监管部门的*问
题,在某种程度上说,它是整体经济、金融健康度的一种综合反映,既受金融业
自身监管水平的影响,更受到其他各经济部门的运行状况,以及一系列特定的决
策约束条件的影响。美国此次金融危机中的一系列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
的观察窗口。
2009年
10月,《大而不倒》在美国出版发行,引起广泛关注,很快就登上了亚
马逊财经类畅销书榜首。投资家巴菲特曾专程为本书制作了一张巨幅海报送给作
者,并多次在公开讲演中称赞
“这是一本很棒的书”。他还在致股东的公开信中专
门提到了本书,不少海内外的金融界人士,都在通过阅读这本书,促进自己对于
大而不倒问题的反思。
通读全书可以发现,这本书之所以能够在有关金融危机的书籍中脱颖而出、引起
广泛关注,是因为这本书的不少内容既不同于那些哀鸿遍野、危言耸听的灰色论
调,也不同于那些艰涩难懂、严肃刻板的专业分析,这本书侧重于对历史事件的
生动还原。当然,可以看出本书中对于不少重大金融问题的判断,也难免受到金
融危机恐慌气氛的影响而显得有些极端。不过,瑕不掩瑜,这些并不影响本书成
为一本值得一读、并且促使我们反思的关于金融危机的参考。
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的金融危机告诉全世界:金融动荡无域界——一场严重的危机
可同时引起重大的金融经济损失;金融动荡无国界
——在全球化的今天,主要国
家在危机蔓延中无一幸免。《大而不倒》为人们展现了大量的第一手实例,有助
于我们进一步展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想,本书中文版的出版也可以像英文版
的出版一样,带给读者有益的启迪,同时我也希望中国的银行业以高度的使命感
和责任感,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一条有国际视野、适
应中国国情的系统性风险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的监管之路,为中国金融业的健康
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崛起做出应有的贡献。
巴曙松研究员主持和组织了《大而不倒》的翻译,并在本书出版之际邀请我为该
书中文版的出版作序,阅读之后,有了些初步的思考,姑且作为这本书的序言吧。
TOOBIG
TOFAIL
大而不倒中文版序
《大而不倒》在中国出版,我感到非常荣幸。这本书揭密了金融危机幕后的重重
阴谋,也提供了很多在最动荡无序、最让人绞尽脑汁的特殊历史时期如何进行有
效领导以渡过难关的案例。在这场震惊世界的金融危机中,全球经济岌岌可危。

随着中国逐渐发展成为在在全球经济和政治中占据最重要地位的国家之一,我想
《大而不倒》一书可以为中国提供一些重要的经验教训。我想最大的教训也许就
是:我们其实会犯错误。
《大而不倒》不仅讲述了金融危机中金融机构发生的故事,更讲述了华尔街和华
盛顿精英们的故事,这些精英们自认为拥有巨大的权力和无穷的手段,可以决定
这场游戏的胜负,但他们看不到抑或不愿意接受这场游戏的真正结果:最糟糕的
时刻正在到来。
这是一个关于冒险家们的故事:他们敢冒一切风险,并已承受着巨大的风险,但
又固执地认为自己没有冒任何风险。
这也是一个关于华尔街文化的故事,现在这种文化已经渗透到了世界各国。华尔
街上人们总说:
“还可以去做另一桩交易,还可以去打另一张牌
”。但是,在这场
危机中,他们已经无牌可出了,这场金融危机真的是一场
“想象力的失败”。
这本书也提出了诸如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监管方式等重要问题,在中国这些问题
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被提出了。自由市场模式确实存在着一些缺陷:运作良好时,
它所产生的市场经济效应颇为壮观;运作失灵时,它产生的效果依然壮观,但后
果却是灾难性的。
当初我写《大而不倒》时,并未预料到此书出版后会有如此大的影响。这本书出
版的第一个星期,亿万富翁、投资家、本书的角色之一沃伦
·巴菲特给我发了一
幅巨幅海报,上面用硕大的字体写着:
“安德鲁
……你这本书将比这张海报还要
大!(意即这本书比这个巨幅海报还要惹人注意)沃伦。
”摩根士丹利的首席招
待官约翰
·麦克在接受电视采访时称,读这本书后,“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他说,
“因为我又回到了当时的场景。
”全世界许多政治家、首席执行官们现在都
在读这本书,“大而不倒”也成了一个热门词汇。
我希望本书能给中国人民提供一个考察金融危机的独特视角,深层次地探究金融
危机的起因及发生、发展的路径,了解金融危机中为挽救金融系统各方所做的不
懈努力,为避免再次发生危机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安德鲁
·罗斯
·索尔金
2010年
8月
TOOBIG
TOFAIL
大而不倒译者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
在美国经济刚刚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冲击下稍稍喘定之际,反思金融体系缺
陷,完善金融监管的,号称是大萧条以来力度最大的美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全面
展开。在繁复的美国金融改革方案中,针对大而不倒问题的监管调整,可以说是
最为引人注目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针对大而不倒问题所进行的一系列金融改革举措,不
仅会深刻影响美国的金融市场格局和监管体系发展,同时也必然会影响到全球金
融监管的走向。从中国金融市场的情况看,如何防范中国金融市场中的大而不倒
问题,同样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因此,要想把握正在展开的针对大而不倒问题的一系列金融改革及其影响,我们
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大而不倒问题的起源,以及在金融危机时期这一问题是如何显
著暴露、并且对全球金融市场形成显著冲击的。即使重点是要分析中国金融体系
中可能存在的大而不倒问题,同样需要对美国的大而不倒问题形成演变的脉络做
一个系统的梳理。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们组织翻译了这本《大而不倒》,希望它可以在一定程度

上发挥这样的作用。同时,在对待金融问题的研究上,从个人偏好来说,我更愿
意研究真实的历史和来自第一线的金融市场波动,乐于从记录真实历史的第一手
资料中去分析问题、探究真相,因为这样得来的结论更为贴近真实的市场。在大
而不倒问题上,这本书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大量第一手的素材,把金融危机在美国
上演的情景做了还原,可以提供给读者一份切近危机真实状况的观察资料。
从美国金融市场的演变历程看,可以说,华尔街是座从来不缺少观众的舞台。那
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上演着各种喜剧和悲剧,然而台前幕后却似乎笼罩着
一层神秘的雾霭,让局外人产生距离感,看得热闹却不真切。当此番席卷全球的
金融危机从华尔街蔓延开来,迅速扩散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时,人们的目光再
次聚焦到了引发金融海啸的震源:华尔街。
在这次危机中,众多的华尔街百年老店均遭重创,有的甚至毁于一旦,美联储和
财政部等机构对局面也失去了应有的控制力,在金融海啸巨大的漩涡中无所适
从。他们实际经历的困境来龙去脉究竟是怎样的?当局者的内心又经受了怎样的
煎熬?安德鲁
·罗斯
·索尔金先生通过本书为读者展现了美国金融市场从经历
危机漩涡到挣扎自救的故事。
习惯于被仰视、被学习的华尔街,这一次成为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
索。是什么让那么多以风险管理为职业的金融家放弃了基本的风险管理原则与底
线?是什么动力在推动这些金融家越来越远离实体经济运行、而把金融交易推向
赌博的方向?是什么原因使得美国的监管者在如此大的金融危机即将爆发时依
然视而不见,危机爆发后无力回天?华尔街发展历史上那些构筑这个金融中心基
石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对市场的敬畏感都到哪里去了?《大而不倒》一书可以说
是从特定的视角记录了这个危机演进的过程,并对我们的这些疑惑提供一些思考
的素材。
索尔金先生是《纽约时报》首席记者及专栏作家,其写作风格颇有特色,对事实
的描述和对节奏的把握颇有功底,文字流畅,但是翻译起来却有不小的难度。本
书的翻译由我主持,并且由我和陈剑分工来担任全书的校订工作,陈剑博士作为
主要的协调人,协助我做了大量的协调和统稿工作,巴曙松、陈剑、张阿斌、李
明达、韦勇凤、唐红、惠博、杜婧、彭茜、覃川桃、孙兴亮等共同参与了初稿的
翻译。初译工作从
2010年
1月底开始,到
3月初完成初稿。为提高翻译质量,
我们又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对译稿进行了多次交叉校对,几易其稿,希望能通过
更为细致的工作来弥补自身水平的不足。当然,翻译中的不足和错误也在所难免,
欢迎各位读者批评。
特别需要感谢的是,中国银监会蒋定之副主席专门为本书中文版作序,索尔金先
生也专门为中文版的出版起草了序言,湛庐文化的编辑们为该书的出版付出了大
量的努力,在此一并致谢。
在一个信息总量不断增长、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传播网络不断扩张的时代,翻译
工作似乎越来越变成一种费力不讨好的工作,但从个人体会看,之所以坚持每年
选择一两本有代表性的、有借鉴意义的著作进行翻译,一方面是督促自己跟踪阅
读,也促使自己能有更多机会与研究生一起讨论、学习和沟通,另外这也是一种
基础性的工作,通过介绍一些有参考价值的著作给中文读者,也可以更好地开拓
视野,增进对全球金融市场动向的了解和把握,我想,这种及时动态的对全球金
融市场的把握,是正处于改革和发展关键阶段的中国金融市场十分需要的,这也
正是支持我们坚持做一些翻译的力量所在。
巴曙松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010年
8月

TOOBIG
TOFAIL
大而不倒成书的背后
本书的写作源于
2008年
9月
15日,星期一的凌晨。那个在美国经济历史上可
能是最著名的周末,我和《纽约时报》的同事们一起,一直忙于报道当时的相关
事件的详细情况。直到凌晨
2:30,当我走进家门时,刚刚写完的报纸头条仍然
让我惊魂未定:雷曼兄弟已正式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证券公司被出售给美国银行,
美国国际集团摇摇欲坠。
于是,我摇醒了妻子皮拉尔
·奎恩(
Pilar
Queen),特别想和她聊聊最近发生的
这些事情。我和她分享了这些新闻,并详细地述说了这些戏剧性事件,
“你绝会
不相信这些,这就像是一场电影!”
皮拉尔看了我一眼说:“不,这像是一本书。

那次谈话后的一整周,我甚至根本没去考虑写书的想法。为了给报纸撰写新闻,
我忙得几乎透不过气来,就算是几千字的写作都会让我感到害怕。但皮拉尔一直
坚持,她温柔而又坚定地鼓动我,并最终说服我承担这项任务,甚至在我自己都
怀疑能否完成时,她仍一如既往地信任我。事实上,在接下来的
365天里,她
全程鼓励我完成这项任务,这让我觉得自己就像是在马拉松比赛中不停地全力冲
刺。
为完成本书,我对直接卷入金融危机的
200多人进行了长达
500多个小时的采
访。受访者包括华尔街的首席执行官、董事会成员、管理团队、现任及前任政府
官员、外国政府官员、银行家、律师、会计及其他顾问。他们中的很多人给我提
供了详实的文档资料,其中包括会议记录、电子邮件、谈话录音、内部报告、文
件草案、讲话稿、日程表、通话记录、工资单以及费用报告等。本书正是根据这
些材料创作出许多生动细节的。此外,受访者还花了大量时间煞费苦心地为我提
供了很多保密会议的情况。
撰写本书时,由于一些罪状调查仍在进行,许多民事诉讼还未结案,很多事情还
没有定论,因此多数采访的前提是其内容不得作为消息来源。不过,虽然书中的
每一细节都是以大量采访内容为基础创作的,但书中人物的对话或当时人物的感
受不一定就是相关人物自己提供的。书中描写的内容有些是当事人自己提供的,
有些则是当时在场的其他人或电话(通常是免提电话)另一端的人提供的,些是
由那些会议刚结束就得到消息的灵通人士提供的,还有一些来源于会议记录或其
他一些书面材料。
关于金融危机的书已经非常多了,本书的创作正是建立在我杰出的财经媒体同行
们已经完成的大量记录基础之上的。我想本书是第一本最详实地记录了金融危机
这一最具悲剧色彩的当代历史事件的读本。很多人一直在热切地探究此次金融危
机的真正成因,密切地关注着它的发展态势,他们是我创作本书的无穷动力。
伽利略曾说过:
“所有的真理一旦被发现,都很容易理解。关键是要发现它。

我希望我已有所发现,同时也希望本书能帮助大家理解在过去这些年里所发生的
许多令人费解的金融事件。
TOOBIG
TOFAIL
大而不倒本书的贡献者(
1)
白宫
乔治
·布什(
George
W.
Bush)美国总统乔舒亚
·博尔滕(
Joshua
B.
Bolten)白
宫办公厅主任
国会

希拉里
·克林顿(
Hillary
Clinton)参议员(*党-纽约州)克里斯托弗
·多德

Christopher
J.
Dodd)参议员(*党-康涅狄格州),银行委员会主席巴尼特(巴
尼)
·弗兰克(
Barnett“Barney”Frank)众议员(*党
-马萨诸塞州),金融服务
委员会主席米奇
·麦康奈尔(
MitchMcConnell)参议员(共和党-肯塔基州),
参议院共和党领袖南希
·佩洛西(
Nancy
Pelosi)(*党-加利福尼亚州),众议
院发言人
财政部
亨利(汉克)
·保尔森(
Henry
M.“Hank”Paulson
Jr.)财政部长安东尼
·瑞安

Anthony
W.
Ryan)金融市场助理部长米歇尔
·戴维斯(
MicheleA.
D*is)公
共事务助理部长,政策规划部主任凯文
·弗罗默(
Kevin
I.
Fromer)立法事务助
理部长尼尔
·卡斯卡里(
Neel
Kashkari)国际事务助理部长戴维
·麦科密克

D*id
H.
McCormick)国际事务副部长罗伯特
·斯蒂尔(
Robert
K.
Steel)国
内金融副部长戴维
·内森(
D*id
G.
Nason)
))金融机构助理部长杰里迈亚
·诺顿

Jeremiah
O.
Norton)金融机构政策副助理部长菲利普
·斯瓦格(
Phillip
Swagel)经济政策助理部长罗伯特
·霍伊特(
Robert
F.
Hoyt)总顾问詹姆斯
·
威尔金森(
James
R.“Jim”Wilkinson)首席顾问丹
·杰斯特(
Dan
Jester)财政部
长顾问肯德里克
·威尔逊(
Kendrick
R.
Wilson
III)财政部长顾问马修
·斯考金

Matthew
Scogin)国内金融副部长的高级顾问史蒂文
·沙弗兰(
Steven
Shafran)保尔森的顾问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简称“美联储”)
下一页 尾页 共11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