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不上火的生活

_2 佟彤(现代)
营养学上有个经验,人吃的东西和自己的物种离得越远越好:四条腿的猪牛羊肉就不如两条腿的鸡鸭肉,两条腿的飞禽类就不如没腿的鱼类。营养学这么说,主要是从食物的脂肪含量上考虑的:脂肪含量越低的,人吃了越不容易发胖,不发胖就少了很多伴发病症,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痛风、心脑血管病。
这种食物的选择也很合乎中医上火理论。和人类离得越近的物种,进化程度越高,热量就越高,吃了就越容易上火。糖尿病等慢性病就是由嘴而入的“火患”。
金元时期的名医朱丹溪意识到了这点,所以他才有了著名的“相火论”。他认为这种存在于人体之中的“火”是通过生命的各种活动表现出来的,这就叫“凡动属皆火”。也就是说,人的“火”始终处于蓄势待发中,往左偏一点就是火少了,就是“衰”,就是阳虚,往右偏一点就是火多了,就是“妄动”,就是上火。因为人的进化特点,“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正常人往右偏的可能性更大,阴虚、上火很常见。
人的体质是分阳虚和阴虚的。阳虚是火力不足,阴虚就是火力过旺。在北京中医院的肾病科主任常峥教授的印象中,现代人属于阴虚的比属于阳虚的要多,失眠、神经衰弱、糖尿病、高血压等多以阴虚的体质出现。根本原因就是现代人压力太大,时刻想着挣钱、升迁、过好日子,被欲望逼得脑子动得太厉害,“火”很旺,于是消耗*,体质成了阴虚。
所以,男人过40岁,即便没有什么慢性病,也要每天吃两丸六味地黄丸,避免*过度耗竭。
岁之后,大脑才有了成熟的定力
清?张璐《张氏医通》:“头者,天之象,阳之分也,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朝会于高巅。”
人的头部是五脏六腑的气血交汇之处。
具体到人体,器官进化得越高级的,也是火力最旺的。人体器官最高级的是大脑,火力最旺的就是大脑。
大脑是消耗热量最高的器官。人大脑的重量只占人体重的2%,其热量消耗却占身体总热量的20%。即便你坐在那儿不动,只是听课或考试,一旦动脑子了,一上午下来也会觉得很饿,因为动脑子是种巨大的能量消耗运动。
大脑因为复杂、高级,进化完成的时间比其他器官长,是人体器官中最后一个进化好的。比如最能体现人的本性,体现成熟程度的意志力,负责它的神经细胞就位于大脑的额叶。
人大脑的成熟顺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越高级的越复杂,成熟得也越晚,造物主也是“慢工出细活”的,所以人最高级的额叶要到25岁才成熟。
生活中也会有发现:人一般到25岁以后才变得稳健、有定力。此时,身体其他相对低级的器官开始老化,比如膝关节。膝关节的老化从十四五岁就开始了,到30岁,膝关节已普遍老化,骨刺最先发生在这里。很多人长骨刺,上下楼时膝关节疼,以为是骨刺扎的,就找医生想把骨刺切了。其实,骨刺的表面有滑膜,有软组织,应该是一个很圆的东西。因为在X片上看可能像一个很尖的东西,所以就有了“骨刺”这么个俗称。疼痛也不是骨刺引起的,而是关节出现蜕变和损伤,刺激滑膜引起的。
第一部分 第二章 人为什么会上火(3)
长骨刺,是因为关节老了,结构不稳定了,需要有个楔子式的东西帮助关节的稳定,骨刺就是身体长出的楔子。即便切了骨刺它还会再长,因为保持结构稳定是身体的本能。
再说大脑。看一个人是不是成熟,就看他的意志力、定力。什么时候大脑额叶成熟了,人就成熟了,那要到25岁。过了50岁,那个部位的功能就要衰退了,所以老人也会犯孩子脾气,沉不住气,显得很幼稚,那是因为负责意志力的额叶出了问题——孩子是没长成,老人是退化了。这个意志力也需要热量、火力来维持。
美国人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把接受实验的人分两组,一组只给柠檬水,另一组给柠檬水加蔗糖,显然后一组吃的热量大。然后出一系列考察意志力的题,发现吃进去热量高的那组,意志力明显高。由此推测:大脑行使意志力时需要充足的气血供应,需要火力支持。
由此可见,头脑是热量最集中的部位,否则不足支配人这个复杂的社会性动物。一个人每天要动用多少意志力,作出多少决定,才能在人世间立住脚?!
所以,动物进化到人才开始直立的,因为在这种体位时,人的大脑和太阳离得更近,阳气、火力更集中,便于意志力的发挥。你看电影电视剧里,大家讨论问题时一般都坐着,聊天时甚至躺着,但到最后决定、拿主意时,决策人往往会站起来,乃至拍案而起——因为站着时大脑的阳气充足,比坐着、躺着时都足。
蛇是爬行的,它的大脑肯定没人发达,它因此也消耗不了那么多的能量,就算是冷血也不影响其生存。
4.“贵人不顶重发”符合不上火的道理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头者,身之元首,气血精明,三百六十五络,皆上归于头。头者,诸阳之会也。”
头部是身体的首领,全身的气血精微物质都要上注到那里,头部也是阳气汇集的地方。
头是人体能量代谢最旺盛、火气最大的地方,按理说是最不怕冷的,在中医讲是“头为诸阳之会”,是全身阳气集中的地方。一个年轻人,在春天暖和时站在太阳下,你能看到他头顶上冒的热气,这就是身体之阳借了自然之阳,非常旺盛。所以老话说“贵人不顶重发”,是人们从多年的经验总结的。过长过厚的头发会影响生命阳气的蒸发,阳气不蒸发出去,会憋出火来。热量消耗最高的地方,捂着是要捂出病的。
我的儿子小时候身体壮,老上火,我就发现一个规律:每当他头发长长了,我们忙得忘给他剃时,一般就该生病了,要么是咳嗽,要么是嗓子疼,要么是积食了——不管什么病,本质都是上火的问题。中医一看就说:“又给积住了。”这个“积”不光是积食,还有本身热量出不去导致的热量蓄积。
从这里我体会到:头部的适当暴露,是最便捷的去火方式,小男孩尤其如此,头要经常剃。北京的老人夏天就喜欢给小男孩剃头来去火。至于年轻人呢,更应该不戴帽子——至少从健康上用不着,那是在捂火呢!如果从扮相上追求美观,就另当别论了。
5.流鼻血也是种去火药
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脉象浮紧,发热而且身上无汗的外感,如果自己出了鼻血,也可以不治而愈。
对于上火的治疗,除了吃去火药,人体也有自愈的办法,比如《伤寒论》就有一句:“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衄就是流鼻血。这句话描述的是外寒内热的一种感冒状态,因为无汗所以内热散不出去,要治疗需用发汗药将郁热透出去,把寒邪驱散。这个时候,如果出一次鼻血可能没吃药也会好了,因为流鼻血就是一条去火的通路,可以把多余的能量发泄出去。
第一部分 第二章 人为什么会上火(4)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病人,女性,56岁。有一天她突然流鼻血,流得很猛很多,好不容易才止住。那次流血后她也没觉得异常,至少没有失血的感觉,反倒觉得轻松了。过了几天,鼻子又出血了,来势汹汹,她害怕了,就去了医院,看五官科。医生找到了出血的地方,把那条血管“焊”上了。她以为从此平安无事了,结果第二天就觉得头晕,比止血前更难受。再去医院,一检查,发现是高血压,170/100!医生这才明白:她之前出鼻血其实是在去火,发泄多余的能量,减轻血管的压力;后来堵上那条能去火的血管,没了去火的出口,血压就升上去了。
只要你不是血小板缺少的人,肝脏也没问题,那么偶尔流鼻血未必是坏事,一种是自身的去火方式,另一种可能是信号,如血压高。
也许有人流鼻血会联想到鼻咽癌,但鼻咽癌的出血是和鼻涕混在一起的,是涕中带血,一般这种来势汹汹的流鼻血,不关鼻咽癌的事。
有些人连续几十年年年献血,都成习惯了,身体越来越健康。按他们自身的说法,献血后不上火了,不献血反倒憋得慌。
科学家运用血液流变学与血液动力学对血质与献血的关系作了研究,发现定期适量献血,特别是单独献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分的人,血液黏稠度会明显降低,流速也加快了,脑的血流量也提高了,很少发生脑缺血的现象。芬兰一个研究小组对2682名42~60岁的男性进行调查,其中两年里至少献过一次血的人,在5年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比例比未献过血的低86%。美国一心血管病研究小组的研究亦表明,在3年中,献血者患心血管病的危险仅为未献血者的一半。
献血,等于去掉了身体的淤滞,避免了由淤滞导致的上火。
这个道理在名列“金元四大家”的张从正的用药过程中有体现。那时游牧民族以肉奶制品为主的饮食习惯影响着全社会,全民上火,因此他提出了“以攻为补”的治疗法,就是用去火的泻药来达到补养的目的。他的理论是:“损有余,乃所谓补不足也。徵瘕尽而荣卫昌,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其中所说的“有余”、“徵瘕”就是人体多出来的火,用药物把它泄出去,人的正气就被调遣出来了,就等于吃了补药。
现在许多中医会保养,很讲究缓泻,在他们眼里缓泻等于进补,他们会一两个星期吃一次泻药让自己缓泻一次,这是他们保养身体的秘籍。
想出来的火
元?朱丹溪《格致余论》:“以温柔之盛于体,声音之盛于耳,颜色之盛于目,馨香之盛于鼻,谁是铁汉?心不为之动也。”
温柔的声音、美丽的颜色、馨香的味道都是诱惑,人心都是肉长的,不可能不为所动。
1.欲望之火:欲望-实力=上火
和古人相比,现代人受到的诱惑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性这一初级阶段,各种各样和现实脱节的、超过自己能力的欲望其实都是诱惑,所以更容易上火。
心里所想超过身体所能时,就要上火了。陈小野给出一个等式:欲望-实力=上火,这个等式左边两项的差越大,上的火就越大。比如孩子突然有个出国机会,过期不候,但家里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四处筹借未果,这就要上火了。烦的时候就会想:还不如没这机会呢!有了机会又去不了,让人更难受。
什么时候最痛苦?选择越多越痛苦,这是心理学上的答案。有选择就会引发欲望,选择越多欲望就越多,当欲望超过了自己的实力,不能达到时,就容易上火,就容易痛苦。
第一部分 第二章 人为什么会上火(5)
有个很有钱的女房地产商,总觉得自己不幸福,后来就去了沙漠无人区探险,又去爬珠峰,她发现这样她能感到幸福,所有平时吃不了的苦全能咽下,而且甘之如饴。
为什么呢?心理学者杨霞说,因为在那种恶劣的情况下,人没有更多的选择,只有从艰难的地方走过去,活下去。她之所以感到幸福,是因为那时她的欲望单一,欲望的门槛也低,都能实现,欲望-实力=0,人自然不会上火。
近来社会调查发现,月收入在两三千的人的幸福感,反倒比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人高,收入高的人感到更不幸福。就是因为月收入8000元人的眼界、见识和月收入2000元的人的不一样,前者信息接受得多,欲望因此增加,欲壑更深了,更难填了,超过了8000元的月收入所能填平的可能,所以他不会感到幸福,因为他的欲望总在能力的前面,他总要去够,因此人们常说“*”,内心的欲望使人不消停、上火。
古代的各种养生方式不同,但宗旨是一个,都是要把降低欲望作为养生的法宝。比如道教说的清心寡欲,清静无为,致虚极,守静笃;具体方法是“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佛教讲“四大皆空”,禅定养生要克服外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诱惑和内心七情六欲的困扰。
《内经》是中医的经典,它的治病*不是具体的方药,而是一条条精神训诫,其中就有“恬淡虚无,精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只要心里安静了,疾病就不会发生了。
现代医学也发现,各种疾病中70%的病属于身心疾病,和情绪心理有直接关系。
中医把思维分布在“心”和“脑”两个脏器中。中医不是生物学,是人学,不是治病是治人,所以强调人文色彩。
中医的“脑”是用来思维的,是机器。所以,头是身体的首领,必须多动,不动就傻了、痴呆了。“心”在中医里是藏魂魄的,是欲望的居所,是人的情感的首领,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关键。因此心不能老动,最好安静,心一动,肯定五内俱焚,保持安静的心态很重要。
名中医樊正伦教授给白领讲保健,反复强调:“你们是生活的主流人群,应该勤动脑体不动心。考虑问题可以尽量全面,处理问题可以尽量果断,那都是用脑;但是晚上停下来的时候,心不要动,晚上躺在床上,敢与天地日月同辉,非常平静才对。”
2.郁闷之火:闷人出豹子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佛郁,百病生焉。”
气血冲和可以避免疾病的发生。一旦情绪抑郁、郁闷,多种疾病就因郁而生了。
有句话叫“闷人出豹子”,是指一个不善言、嘴笨的人往往能干出惊人的事情。因为不表达,或者不会表达,会导致情绪的积蓄乃至爆发,那是他们本能的去火方式。
有个电视报道说,农村的一个小学校长家里盖房,把邻居一家的房子阳光全遮住了。被遮光的这家没什么文化,夫妻两口子都是笨嘴拙舌的,理论不过人家识字的人,最后逼急了,没别的办法只能诉诸武力,把校长给杀了。
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中,宋嫌赵说话总穿帮就让他闭嘴,宋问:“不说话你会憋死吗?”赵答:“不会憋死,但会憋疯……”这段话非常符合郁闷导致上火的原理。
第一部分 第二章 人为什么会上火(6)
一旦身体的生命力被压抑,然后反弹,就会表现为过于旺盛,就呈现一种上火状态。这种情况在内向的人、不善表达的人,或者“人老心不老”的人身上最容易出现。
小孩喜欢动,一天到晚在家里闷着也会闷出火来。有个小男孩特别好动,他也特别希望因为听话被老师表扬,得小红花。有一天早上他肚子疼,家长说那就别去幼儿园了。他却一定要去,他说:“我今天去肯定能得‘小红花’了,因为我肚子疼,没劲折腾了,肯定能表现好……”也能想象现在的教育是怎么束缚孩子能量的。
有经验的家长也知道,爱折腾的孩子也容易上火,过一段就要上火一次,之前那几天特别亢奋,上蹿下跳,惹是生非,这时候吃点“王氏保赤丹”,平和,能帮助消化,避免饮食积滞,避免因为积滞而上火,就能对要上的火釜底抽薪了。
或者让体质特壮的孩子经常吃点启脾丸,这个成药里面化食的成分很多,能助长脾气,减轻胃肠的淤滞,也是一种釜底抽薪和提前去火。
这是药物,还有很重要的心理治疗,其实就是把憋闷说出来,别憋着,心理学上叫倾吐,给火一个去处,说痛快了,火就没了,有时候比药还重要。
3.压抑之火:独身女人易闭经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食伤、忧伤、饮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饮食、情绪、*、劳累等都能伤人,导致淤血内存,皮肤会像鳞甲一样粗糙,眼眶周围发黑。
《红楼梦》里的香菱被人贩子拐后,卖与薛蟠为妾。薛蟠外号“呆霸王”,性情暴戾,爱寻花问柳,只把香菱当做泄欲工具和使唤丫头。薛蟠的正室金桂见香菱花容月貌,就要置之死地而后快。她让薛蟠勾引自己的丫鬟宝蟾,故意叫香菱撞见。后来又自做纸人嫁祸香菱。薛蟠不问青红皂白,劈头盖脸打起来……总之,受尽凌辱,最后竟酿成“干血之症”,日渐消瘦,饮食懒进,“请医诊视、服药亦不效验”。
旧小说中婚姻不幸或终身未嫁的女人,最容易得的病就是“干血之症”,俗称“干血痨”,也就是现在医学说的“闭经”——本来正常的月经突然不来了,一停好几个月甚至几年。
终身未婚或者婚姻不幸的女性容易得“干血痨”,是因为她们始终处于性压抑中,欲望无法实现,正常的生命之火没有发散的地方,郁住了,就开始内耗,变得黑瘦、皮肤粗糙、脸色发暗。身体里有淤血的人最终都是这种样子。
女人身体的脂肪少到一定程度,如小于体重的10%,又会反过来影响月经,甚至导致丧失来月经的能力。所以,女人要有女人味儿,要适度丰满,至少保证月经的正常来潮。
女性到了青春期后,由下丘脑分泌激素,控制腺垂体,腺垂体再分泌激素,刺激卵巢,卵巢再分泌激素作用在子宫内膜,由此产生月经。下丘脑——腺垂体——卵巢——子宫,这四个环节必须保持畅通,才能使月经按时来。
引起闭经最常见的原因主要是情绪,而由于疾病、流产的后遗症引起的较少。精神刺激作用在大脑皮层的,大脑皮层紧接着就会影响到下丘脑,这个决定月经的内分泌轴——从最开始就不顺畅了,结果导致闭经。
闭经是功能性的,最初不是子宫内膜出问题,是不听指令暂时“消极怠工”了。而器官功能都是用进废退的,长时间不来月经,子宫就会萎缩,乃至彻底失去生育功能。
第一部分 第二章 人为什么会上火(7)
由情绪导致的闭经是功能性疾病,时间长了就会变成器质性疾病。一般来说,器质性的比功能性的难治,因为结构发生变化了。比如肿瘤,有个异物长在那儿,不是简单吃药能化掉的,那就是真的有病了。
发不出去的郁火使女人阴伤、消瘦、闭经,消瘦又反过来影响到月经,这就成了恶性循环。打破这个恶性循环,解郁很重要。朱丹溪除了发明“相火”理论,对心理治疗也很在行。他创制了一个至今仍在用的药物,叫“越鞠丸”,就是为那些郁闷不舒的女人定制的。现在药店里卖的是它的变方,叫“越鞠保和丸”。朱丹溪知道“一有佛郁,诸病生焉”。就是说,只要是郁闷就要化火,就要生病,“郁火病”这个式子是成立的。
在“越鞠丸”方子下面,朱丹溪记载了治疗过的4个病例,她们的病全和感情有关系。其中一个是“许婚后夫经商二年不归”,“因而不食,困卧如痴,无他病,多向床里坐……”这个描述极具画面感,一副自闭的怨妇形象。怨妇所愿未遂,郁闷化火了,朱丹溪的诊断是“过思则脾气结而不食”。怎么把脾气的结打开呢?朱丹溪决定“以怒气冲之”。
中医将喜、怒、思、忧、恐五种情绪叫做五志,分属心、肝、脾、肺、肾五脏。怒是属于肝的;思,也就是郁闷,是属于脾的。肝能克制脾,生气的时候,肝的木气骤然生发,一下子就冲开了郁结的脾气。
朱丹溪亲自出马,恶语相加,那怨妇被气哭了。朱丹溪让她哭了两个时辰,才让其父母去安慰她,然后吃了一副药就有了胃口。
这种情绪治病法我们现在也用,让人尽情宣泄,给郁闷一个出口,在恶语中不乏怒其不争的责备,指点新的希望,郁闷的心绪因此可解。当然,配吃越鞠保和丸或者加味逍遥丸效果会更好,心理、生理都兼顾到了。
像这种很容易抑郁憋闷上火的人,别人喝茶,她可以用玫瑰花泡水,现在茶馆里的花草茶就有这种,能帮助她疏散一下淤滞的气机。
4.惊恐之火:突然丧子导致“肝肠寸断”
《素问》:“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很多疾病都生于情绪不舒。恼怒时气要冲上,过喜时气会消缓,悲哀时气会耗散,惊恐时气会纷乱,思虑时气会郁结。
我有个朋友肝脏上有问题,医生怀疑是肝癌,而最后的诊断要等第二天的CT检查。这种“缓期执行”式的等待让他的家人备受煎熬,那一夜全家都失眠了……第二天,他们等在检查室外战战兢兢听候命运安排,一分钟就像一年。没想到,结果居然没发现癌症问题,是慢性的肝纤维化。大家喜出望外,这才松了一口气。这时他的爱人和妹妹都发现自己的嘴唇长了疱疹,以为是住的地方有什么病毒把大家都传染了。医生听了情况,一句话就让众人释然:精神紧张诱发了单纯疱疹。实际就是被惊恐和担忧吓出来的“火”。
1976年唐山地震时北京受影响,大家深夜躲在外边。我家附近有几个十来岁的孩子,已经懂事了,吓坏了。家长怕他们着凉,让他们披着衣被。那几个孩子像被传染了一样,第二天开始发烧,单纯地发烧,不咳嗽,嗓子也不疼。地震使交通中断,医院关门,家长没处带他们看病,很是担心。谁知第二天,随着人们的惊慌逐渐安定,几个孩子的烧也先后退了……事后回想,反应过来,他们的发烧是被惊吓出的火,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身体对突然的外来刺激产生的应激状态,随着心绪的平息应激状态会消失,烧也就慢慢退了。
第一部分 第二章 人为什么会上火(8)
《世说新语》里记录了一个故事,是成语“肝肠寸断”的由来:“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沿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是说桓温带兵入四川,途经三峡时,有个部下抓住一只小猴子,想带到路上玩。母猴思儿心切,跟着船的方向沿路哀号,一直跑了百余里路还不肯离去。后来它索性跳到了船上,被撞死了。有个士兵破开母猴的肚子一看,里面的肠子都断成了一寸一寸的小节……这里不排除有文学色彩的加工,但突如其来的情感刺激确实可以引起消化道的应激性溃疡,现在临床并不少见,这种“寸断”的肠子就是消化道溃疡的极端状况。
中医认为人有七种情志,即喜、怒、忧、思、悲、恐、惊,都是异常的情绪表现,都可能因为不畅而化火。与饮食、穿衣不当造成的上火相比,突变的情绪引起的上火,即想出来的上火,占现代人上火原因的更大比例。
惊恐引起的火,可以用朱砂安神丸做基础,因为里面有重镇的药物朱砂,可以把因为惊吓而浮越的心神按下去。
如果发现这个受惊之后的人舌头很红,特别是舌尖部分,那就是心火旺了,情况严重的,比如有心烦、坐立不安、失眠,可以吃牛黄清心。
如果受惊后没这么严重,可以用莲子心每次放10枚左右,微苦,是入心经、去心火的便方。
除了清心的中成药、莲子心泡茶,按摩心包经的劳宫穴(握拳时,中指尖下正对的掌心部位)、心经的少府穴(握拳是,小指正对的掌心位置),心包经的大陵、心经的神门也可以泄心火。
作出来的火
过去的口号是提倡“人老心不老”,那是为了鼓励人们积极生活。现在有环境雌激素乃至其他生理的、心理的诱惑存在,这个口号要改改了,不值得提倡,至少要改成“人有多老,心有多老”——身心这样匹配着,才能避免上火。
1.雌激素多了
雌激素可以透过皮肤被人体吸收。往好了说,含有雌激素的化妆品可以透过皮肤被吸收入体内,使人皮肤细嫩,状态年轻;往坏了说,雌激素也会导致各种妇科癌症。
妇科医生为何不用美容院的化妆品
日本人曾用蜂王浆给更年期的女性做治疗,涂在大腿内侧,结果发现她们的更年期症状如红热、出汗等明显好转,皮肤变得细腻了。
北京第四制药厂原来专门是生产“北京蜂王浆”的,专门有人调配蜂王浆。后来发现,经常调配蜂王浆的人的手都非常细腻白嫩,即便是男性,年纪不小了,也是如此。这是蜂王浆中的雌激素作用。从幼虫期开始,蜂王就开始吃蜂王浆,寿命可达五六年之久,而工蜂则只能活50天左右。蜂王成年后天天产卵,每天产卵的总重甚至超出自身体重……这一切都是由蜂王浆中极丰富的营养保证的,合理服用蜂王浆可以增加人体抵抗力,很多癌症病人没有药物治疗,只是吃王浆,体质明显改善,寿命也延长了。
雌激素可以透过皮肤被人体吸收。往好了说,含有雌激素的化妆品可以透过皮肤被吸收入体内,使人皮肤细嫩,状态年轻;往坏了说,由雌激素也会导致各种妇科癌症。
雌激素对女性而言是一种生机,能使女人味浓郁、青春期明显延长。但如果来得不是时候,过早或过晚,或过多,就成了女性消受不起的火。对女童来说,处于发育期,这种火会导致性成熟,类似把花催开的硫黄作用。儿童医院有“少女妇科”,原来二十几岁的女性才发生的问题,现在出现在十几岁的小姑娘身上了,她们一般会被诊断为“阴虚火旺”,要用凉药、去火药治疗,即用专门入肾经的黄柏、知母,按捺住提前到来的生机。
第一部分 第二章 人为什么会上火(9)
对中老年妇女来说,发育期已过,雌激素的生机被囿在身体当中,无用武之地,又排不出去,就出现中医说的“肝郁”状态,逐渐因为肝郁而生火,乳腺增生、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就是雌激素导致上火的结果。这些疾病发病率的提高和“环境雌激素”的发现几乎是同步的。显然,能使女人青春常在的雌激素是个诱人而危险的东西。
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内分泌治疗很重要,要以此来控制病人的雌激素水平,才能保证不复发。医生们发现,凡是乳腺癌手术、放化疗之后,病人有明显“肝郁”的,复发的机会就比其他人要高。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科主任医师白文佩,专门治疗更年期内分泌失调,对合理使用雌激素很有研究。一些美容院老板知道她的名声,想方设法打听哪儿能弄到雌激素,是想偷偷添在化妆品里,带来使皮肤细腻、润泽、有弹性等显著效果,拉住顾客。了解内情的医生从来不买美容院的化妆品,因为难以判断那些迅速见效的化妆品是不是借助后患无穷的雌激素在起作用。
让男人变性、女人生癌的环境雌激素
北京儿童医院在十几年前率先成立“少女妇科”门诊,应对性早熟的女孩子。人们之前把少女早熟归结为吃得太好。但很快问题就提出来了:同样的饮食条件下,为什么女孩早熟的多,男孩早熟的少?肯定有个能影响女孩的特有因素。人们同时还发现了另一个问题:现在的女性远比她们的母亲、奶奶在同样年龄时显得年轻,40岁上下的人皮肤仍有弹性,显得水灵灵的。这自然也是雌激素的“功劳”。
雌激素除了维持女性的生殖功能,还对皮肤还有特殊的优待作用,可以保水,使皮肤中的水分不易失去。所以,只要女性雌激素没减少,皮肤就不会因为缺水而失去弹性,也就没有皱纹。
与此同时,男性也是阴柔之风盛行,不时有长得细皮嫩肉的玉面小生冒出来,成为众人拥趸的偶像。如曾经引领韩流风、以温文尔雅的形象迷倒大批师奶的韩国男星裴勇俊,后来变得女气十足,长发披肩,仪态娇媚,而且皮肤居然比女人的还要好!
1992年,丹麦科学家发表了《过去50年人类精液质量下降的证据》的论文,称过去半个世纪中男性精子数减少了一半。
这个雌性化趋势不只人类,在动物身上发现得更早。1980年美国人将大量杀虫剂倒入佛罗里达州的一个湖中,5年后发现,存活的雄鳄*长度只有正常的3/4,其体内睾丸酮含量显著下降。
所有这些引出了一个概念——“环境雌激素”。
环境雌激素是指身体以外的有雌激素作用的物质,比如杀虫剂、洗涤剂的降解产物,以及避孕药和更年期激素替代疗法时使用的雌激素,流失到环境中就成了环境雌激素,这是继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之后的又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它使人类面临着集体变性或者说“雄风日下”的危机。
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雌激素,“润物细无声”,悄悄通过人体的皮肤被吸收进去,这种大环境就使得现在女性比她们的前辈显得年轻,不光是身体年轻,而且心也年轻。
对城市人群抑郁状态的调查发现:55岁以上女性抑郁状态的占,而男性只有。
55岁的女性差不多是刚过更年期,按正常情况,她们体内雌激素已降到很低,但因为有环境雌激素的渗入,她们容易“人老心不老”,又因退出了社会主流,活力无从发泄,自然就郁出了火。
第一部分 第二章人为什么会上火(10)
过去的口号是提倡“人老心不老”,那是为了鼓励人们积极生活。现在有环境雌激素乃至其他生理的、心理的诱惑存在,这个口号要改改了,不值得提倡,至少要改成“人有多老,心有多老”——身心这样匹配着,才能避免上火。
2.穿得厚了:“童子不衣裘帛”
元?朱丹溪《格致余论》:“童子不衣裘帛,前哲格言具在人耳,裳*之服,帛温软甚于布也。”
小孩子不要穿皮毛和丝棉质地的衣服,因为它们比一般棉布的保温效果要好,穿了会生热。
孩子,特别是小男孩,很容易上火,一般早上起床时眼睛被眼屎糊住了,要用温水敷才能软化下来,老年人一看就知道晚上被子太厚,盖多了,上火了,而且一般是肺火,因为中医说的肺和皮肤有直接关系,所谓“肺开窍于皮毛”,皮毛散热不畅,火就郁在了肺里,所以这种眼屎多的孩子适合喝点冰糖梨水,别等肺火大了肇事。
“童子不衣裘帛”中的裘、帛就是皮的或丝棉物,这两种材料保温效果好,易使孩子身体燥热上火,耗损阴气。外国孩子喜欢光脚,这在中国很难被接受。有个中国女孩嫁了外国人,生了孩子后带回中国养,外国女婿每天都要为给孩子光脚的问题和丈母娘争执。丈母娘肯定是主张穿袜子的,她生孩子的那个时代,捂得严严地坐月子是铁律——也可以理解,那时候人们吃得差,肉吃得少,体内没火力,分娩时失血使铁流失了,火力更显得不足,不捂就要着凉。越是不发达地区,坐月子的习俗越严格。山西有个地方,产妇坐月子要喝一个月的小米粥,虚得连耳朵眼都要用棉花塞上。这个“中外合资”的孩子在他外国父亲的坚持下一直光脚长大,也始终没有外婆所担心的那样生病,无形中执行了一次“童子不衣裘帛”的医嘱。
对于成人的穿衣养生,其实也讲究一个“冻”字,有时间性,是“春捂秋冻”。从立秋开始,人的气血从外面向里收了,一过立冬,气血都储存到里面去了,这时候要求冻,是为了促进毛孔受凉后的关闭、紧缩。最好在冬天时把大门关得严实点,保温,也保护阳气。如果这个时候穿多了,皮肤为了散热而大开,就给随之而来的寒冷留下了可乘之虚。所以,冬天室内的温度也不能过高。
小贴士
冰糖梨水制作方法:用梨切块,和冰糖一起放锅里煮10分钟,或者只将梨块煮10分钟,出锅后加蜂蜜,都有清肺火的功能,特别是孩子因为肺热大便不通的时候,这个梨水有很好的通便作用。
3.月经停了:切子宫切出一身火
《素问》:“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女子到了49岁,太冲脉衰了,肾水枯竭,月经停止,不能再生育了。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胡凯文教授有个病人,曾经怀疑是宫颈的癌前病变,为了去除隐患,西医很积极地把她的子宫切掉了。结果病人因手术后身上长疙瘩、增生被吓坏了。仔细检查后发现,那些疙瘩其实不是癌症问题,只是需要调理。中医治疗也很简单,就是要把月经调整正常,给这些异物的化解以出路,活血化淤,相当于去火。但这个病人有些麻烦,她的子宫被切除了,无法调经,没有去火的条件了,疙瘩就成了很难解决的麻烦,那是有火排不出去的结果。
找个有经验的中医看病,中医最先要保证的就是月经的顺畅正常——用西医的话说,这是内分泌正常的重要环节。
下丘脑、腺垂体、卵巢、子宫四个环节决定女性的月经正常与否,缺一不可。如果把子宫切除了,月经就停止了,上面的整条通路就不顺畅了,内分泌失调的问题就会显现。
中医讲“女子七七任脉虚”,一般49岁之后的月经停止才是正常现象,49岁之前,只要还在生育期(也就是在还有月经时),切除子宫是要非常慎重的。保持月经不是为了再生育,也不是为了保证激素分泌。子宫不像卵巢负责分泌雌激素,子宫只是孕育生命的宫殿,从西医来讲切除子宫没什么可以明确的恶果,因为西医只重视结构,不像中医这么重视功能。用结构不能解释的上火问题,是功能缺失的结果。为保证女性的身体之火有宣泄的途径,“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名言,其健康价值大于社会价值。
你可以发现,痤疮的发生一般都在月经到来之前,比如这个月要考试或遇到年终总结、家人生病等问题,一紧张,有人月经就要拖后了,痤疮就憋得很大,非等到月经来痛快了,痤疮才下去。西医认为这是激素的水平变化引起的,当激素之间的比例和谐了,痤疮就消下去了,火也出去了。激素,特别是雌激素,就是女人的生命之火。
现在乳癌增加,也和母亲产后不喂母乳有关。乳汁分泌是分娩后必然的环节,让气血丰沛的母亲有个能量出路。本来那份能量就是给孩子的,如果不喂,等于把多余的东西留在了母亲体内,一个人的火力却要消耗本来属于两个人的营养,消化不了,就会淤积在体内,日后是祸根。所以,没有喂过奶的人和没生育过的人乳癌发病率最高。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心火(1)
“心”是中医特殊看重的概念,它的地位高于“脑”,是主管情感、意识的,所以有“心神”之称,属“君主之官”,只有君主才能住在宫殿里……古代医家怀敬畏之情给能清“心火”的药物起名时,就用“宫”字代表了“心”。药中所见“安宫”、“清宫”等等,都与“清心火”同意。
“心神”要潜藏在心血里,为的是以“心血”之阴,敛“心神”之阳,不使它变成“心火”,浮越出去。
当人被杂念、心事招惹得心血内耗时,心神的落脚地就会逐渐缩小,乃至流离失所,心火就会四处肇事——向上可以扰乱清空,引发意识昏聩,心烦失眠;向下可以下注小肠,引发尿赤便血……但无论轻重,只要看到舌尖被火灼烧得发红甚至有了碎纹,都是非去心火不能解决的。
心火一动,一般是急症,不急救就有生命问题,幸好有中医去心火的“急救三宝”,其中安宫牛黄丸最为著名,至今仍旧可以把那些西医也束手无策的昏迷人唤醒。我亲临的两个病例,让我对这个经典老药,深信不疑……
心火上炎
《灵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
心是五脏六腑的主,人的精神就藏在心里。
1.一颗安宫牛黄丸就让他醒过来了
一个是出血,一个是血栓,但从中医角度看,都是心火惹的祸,治疗这种极度炽盛的心火,要尽快彻底清火,最适合的药物就是安宫牛黄丸,几百年了,一直有奇效。
我公公生前是个胸外科医生,每天都要给病人做手术。他年轻时身体很好,四十几岁的时候还可以骑车从张家口到北京。只是一直口重,喜欢吃咸的,所以血压很早就高了。因为当医生久了,他对自身的疾病熟视无睹,从来不重视,降压药始终没坚持吃。
那天他给一个肺癌病人做手术,手术快做完时,他突然身体一歪,倒在手术台上,旁边的助手赶快接过去把手术做完,其他人就把他抬到了床上,一做CT,发现是脑出血!他的同事马上给他准备手术,做了开颅,从脑子里取出了80毫升血。因为手术及时,我公公的命保住了,但就是醒不过来,一直昏迷着。
我接到电话后第一个反应就是快吃安宫牛黄丸,那是很多北京人家里存的“救命药”。老人都有经验,发烧、抽风、昏迷时赶紧给病人嘴里塞一丸这药,性命没准就保住了。安宫牛黄丸是中医的“急救三宝”之一。
我马上从同仁堂买了四丸安宫牛黄丸,那是十几年前,一丸就已经是360元了,很贵。当天晚上把药送到医院,因为我公公仍旧没有意识,只能通过插在鼻子里的管子喂,术语叫“鼻饲”。
第二天清晨,一直昏迷的公公睁开眼睛了,有了意识,认识身边的人了,把管他的医生都惊住了。西医不了解中医,不知道有这种能起死回生的“看家宝”。我公公吃了四丸,意识彻底恢复正常了。
他的脑出血量很大,位置也很危险,居然被救活,后来又健康地生活了十几年,其中安宫牛黄丸功不可没。公公是西医科班出身,用手术刀干了一辈子活,之前他一直不信中医,自从见识了这个救了他命的安宫牛黄丸,他对中医也开始敬畏了。
无独有偶,就在我写本书时,我父亲之前已发过一次的脑栓塞又发作了。那是个星期天的早上,他照习惯从冰箱里拿牛奶去热。我发现他拉错了抽屉,居然在冷冻室里找牛奶。再一细看,发现他的嘴角已经歪了,在流口水。我知道不妙,赶紧往医院送。在路上,他的意识就开始糊涂,四肢活动也不利索了。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心火(2)
我选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中医院,因为我想到了救过我公公一命的安宫牛黄丸!医生一看我父亲的舌头,发现红得厉害,舌苔是黄腻的,是安宫牛黄丸的适应证。当天就吃下去第一丸,同时还给了安宫牛黄丸的静脉剂型,叫“醒脑静”。到下午,父亲的神志开始清醒。之后一个星期里共吃了八丸安宫牛黄丸,虽然没有我公公吃的那个价钱高,但效果仍很明显。后来,从核磁共振中发现了他的左脑大面积栓塞,因为药物得当、及时,最初涣散的眼神、痴呆的表情和思维混乱状况很快就好转了。
父亲的情况和公公类似,都是上火导致的,且上的都是心火,中医诊断都是“心火上炎,扰乱清空”造成的。公公是个急性子,常年做手术,神经高度紧张,高血压诱发了脑出血。父亲的血压则一直很低,脾气也不急,但之前有个东西找不到了,他始终放心不下,日久导致了气郁化火。
一个是出血,一个是血栓,但从中医角度看,都是心火惹的祸,治疗这种极度炽盛的心火,要尽快彻底清火,最适合的药物就是安宫牛黄丸,几百年了,一直有奇效。我的一个同学在美国行医,遇到一个脑部受伤的男孩,已经昏迷一个月了。她当时手里只剩下从国内带去的十丸安宫牛黄丸,就都拿出来让那孩子吃了,一个星期后孩子睁开了眼睛……从此,她就成了那个城市的名医。其实,昏迷那么长时间,已经过了安宫牛黄丸的最佳治疗时间,之所以还能出现奇迹,一个是孩子比老人的火力壮,那时还有需要清的心火,另一个原因是外国人对中医药、针灸都十分敏感。中医有用六味地黄丸治好欧洲人脱发的病例,在中国则根本不可能期待这种疗效,那是因为外国人的经络没被中医的这种治疗方式打搅过,所以一出手就起效。
2.家中该备的中医“急救三宝”
中医的“急救三宝”,分别是安宫牛黄丸、紫雪丹和至宝丹,都是大寒大凉的去火老药。
安宫牛黄丸清代就有了。中医认为心是人身的君主,要住在皇宫里,药物安抚的这个“宫”就是“心的宫殿”。还有个药物叫牛黄清宫丸,清热和救急的功能都不及安宫牛黄丸,一般用在发烧、烦躁、头痛、眩晕、惊悸不安时(包括孩子因高热抽风)。
安宫牛黄丸里有牛黄、犀角、麝香、黄连、黄芩、生栀子、朱砂、珍珠、冰片、雄黄、郁金等。现在用人工牛黄代替了牛黄,犀角也改用水牛角浓缩粉代替。
“非典”时期很多病人高烧昏迷,安宫牛黄丸的现代制剂“清开灵”救了很多人的命。安宫牛黄丸与现在临床上用得更普遍的“醒脑静”和“清开灵”同一出身,但比后者更安全有效。
紫雪丹在“三宝”中历史最悠久,因为外观如霜雪紫色而得名,且药性大寒,所以也是冷若霜雪的。其中有大寒的石膏、寒水石、滑石、犀角、羚羊角、麝香及朱砂等。如今市面上较多的,是该药的另一种剂型,叫“紫雪散”。
至宝丹的古方不仅有麝香、犀角、琥珀等昂贵药材,还需要用金银箔,这是为了加强药方中琥珀、朱砂的镇惊安神之效。如今至宝丹中的犀角也已改成了水牛角浓缩粉,市面上常见的是“局方至宝散”。
“急救三宝”过去主要治疗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一般都有发烧、昏迷出现,现在也广泛用在脑损伤、脑血管意外上,但必须有明显的热象,至少舌头要很红、舌苔要黄。三者药性不同,安宫牛黄丸最凉,其次是紫雪丹,最后是至宝丹。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心火(3)
安宫牛黄丸适用于高烧不退、神志昏迷不清的患者。紫雪丹适用于伴有惊厥、烦躁、手脚抽搐、常发出响声的患者。至宝丹对昏迷伴发热、神志不清但不声不响的患者更适用。综合这些特点,中医间口口相传就成了“乒乒乓乓紫雪丹,不声不响至宝丹,稀里糊涂牛黄丸”。
只要符合指标,不管是脑出血、脑血栓,还是因为煤气中毒、外伤导致的昏迷,都可以服用。越快保护脑细胞,后患越小,因为脑细胞是最高级的细胞,因为高级也就精贵,缺氧几分钟就会出现细胞死亡,能及时吃安宫牛黄丸,可抑制细胞死亡。
3.心急如焚时可以借力牛黄清心丸
很多人家里常备着牛黄清心丸,觉得心里烦时就自己吃一丸。拿“心里烦”做吃这药的指标还是比较靠谱的,因为这是入心经的药,心烦是心经有火的症状。
我在急诊室工作时有一次值班,临近傍晚,突然来了个男病人,穿得很体面,长得斯文儒雅的,是被他的同事送来的,原因是他突然说起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话,思维混乱——在那之前他一切正常,是很聪明的一个人。
据他的同事回忆说,在事发前他只和别人一起吃了顿饭,回来就失常了。当时有人想到了那顿饭里是不是会有问题?是不是吃了什么东西中毒了?但一同吃饭的人并没有任何异常。
因为是在中医医院,除了问病情、病史,中医的切脉、看舌头都是常规,带我的老师让病人伸舌头,那舌头红得我现在都记得,应该是我看到的最红的舌头了,舌尖红且有芒刺,好像要裂口子似的。我的老师感叹说:“这得多大的心火呀?!”
有了这个概念,再继续问就有了方向,才知道由于生意上的原因,他这几天心理压力很大,合同到期了不能履行,要和客户解释,他心力交瘁,心火旺盛,导致心神不宁了。
牛黄清心丸!赶紧吃牛黄清心丸!老师开了处方,家属从药房拿到了药,也是同仁堂出的,质量最好的一种,当时就吃下两丸,同时静脉点滴疏通血管的常规药物。到了晚上,他的神志就基本恢复了,开始问身边的人:“我怎么会在这里?”好像刚从梦里醒过来一样,也说出了意识混乱的原因,就是因为生意急的!
这个病人当晚就出院了,临走时已经如正常人,牛黄清心丸成了他的急救药。后来我在门诊又遇到过他,他告诉我又到年底了,生意忙,为了保险,提前吃牛黄清心丸了。只要他觉得压力大得要崩溃的时候,就先吃一颗牛黄清心丸,这个去火药现在成了他的定心丸了。
很多人家里常备着牛黄清心丸,觉得心里烦时就自己吃一丸。拿“心里烦”做吃这药的指标还是比较靠谱的,因为这是入心经的药,心烦是心经有火的症状。因为入心经,所以不用担心吃这个药会像吃牛黄上清丸那样泻肚,它清泻的心火不是通过大肠排出的。并且里面有山药补着脾胃,即便原来有些脾胃虚弱,也没大碍。
除了心烦,如果出现轻微的意识障碍,突然间糊涂了,且血压突然很高,也可以吃,同时送医院检查仔细,不能只用牛黄清心丸就一了百了,用它只是减缓病情,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
说到血压高,还有一种牛黄降压丸,比牛黄清心丸更有针对性,主治“心火旺”加“肝阳亢”的高血压,人要比较壮实,有头晕目眩、舌头红等症状,而腰腿酸软不很明显,也没有腿脚发冷的感觉,是实性的。如果是虚性的高血压,则吃了也不会降。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心火(4)
心神浮越
《难经》:“人之安睡,神归心,魂归肝,魄归肺,意归脾,志藏肾,五脏各安其位而寝。”
人之所以能安睡,是因为神归于心了,魄归于肺了,意归于脾了,志归于肾了,五种情志各归于五脏,人才能安眠。
1.眼神含水的人,多数易失眠
人的神经有主管亢奋的,有主管抑制的,得互相配合。睡觉的时候就是主管抑制的神经起作用,如果它的功能不行了,人就兴奋,睡不着觉。
小时候看连环画,我最喜欢里面的梅花鹿,因为它的眼睛很漂亮,大大的,充满灵气,但又紧张、敏感,好像是含了水。后来,大学毕业后到临床工作,跟着老师的第一次门诊就遇到这样一个病人:是个小伙子,很瘦很精神,眼睛很漂亮,特别有神,很像我小时候看的梅花鹿的眼睛。老师当时一边摸脉一边问:“睡不好觉吧?”小伙子马上说:“我就是来看失眠的。”他很配合,很认真地给我们这些实习医生做“道具”。我发现,他面色和嘴唇很红,不像男人,很艳丽。老师说:“小伙子,你什么时候眼睛不这么漂亮了,你就睡着觉了。”弄得他特不好意思。他如果去看西医,估计要诊断为神经衰弱了。
人的神经有主管亢奋的,有主管抑制的,得互相配合。睡觉的时候就是主管抑制的神经起作用,如果它的功能不行了,人就兴奋,睡不着觉。如果总是亢奋着,人就要被消耗,就要被火所伤,就会衰弱,神经递质就会有被耗竭的可能。神经递质是传播神经信号的,比如上一级神经递质被耗竭了,就不能传递神经冲动了,包括让人睡觉的信号,人就要失眠。火是阴虚导致的,而阴虚又是火烧掉津液的结果,所以是个恶性循环。
中医里说的“阴”是有形的,比如血、津液等都是。人的“神”就寄居在有形的“阴”里面,比如心神,就住在“心水”、“肾阴”里,因为心肾是相交的,分别把守、贯通人体的上下。和睡眠、神志有关的“心神”,就在这个小环境中寄居着,行使职能。
阴虚的人,心阴、肾阴都不足,等于给心神提供的居住场所在减小,严重时,心神可能流离失所,四处溜达——这时中医就叫它“心神浮越”——人就开始失眠,或者睡着了老做梦。白天,这种人的眼睛会异常漂亮,突出、有神,其实那不正常,是心神外露、居无定所的表现。精神分裂的人,眼神都直勾勾的,和正常人不一样,也是一种极度的心神外露。通过补心阴,就是给“无处落脚”的心神建造一个足够大的居所,让它有所归依,人才能安眠。
当时老师给那个小伙子用朱砂安神丸做基础来变通的,嘱咐他汤药煎好后用热汤药冲一个生鸡蛋黄一起吃,什么时候舌头、嘴唇不那么红了,鸡蛋黄就可以不吃了。
鸡蛋黄在中医里有补阴去火的作用。这种用法来自《温病条辨》里的名方“黄连阿胶汤”,就是用黄连、阿胶、黄芩、白芍煎汤冲一个生的鸡蛋黄,专门治疗心火过盛造成的心烦失眠。因为小伙子胃口不好,老师就用鸡蛋黄替代了阿胶——阿胶的补阴作用更强,但性质太腻,容易影响胃口。
除了药物治疗,失眠人的生活方式也很重要,最关键的一条就是不要在床上滞留时间过长。有些人看书、用电脑、看电视都在床上,到真正想睡时就睡不着了。正确的做法是上床就睡觉,到了这个环境就让自己入睡,培养出一种神经反射。如果翻来覆去半个小时以上还睡不着,应该起来再做一些别的活动,等到有困意时再上床。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心火(5)
这里特别要提一句,我的老师并不仅仅靠摸脉就判断出这个眼睛漂亮的小伙子是失眠的。望诊,也就是看他的神气、气色,在诊断上起了很大作用。现代人看中医特别喜欢一上来就让医生把脉,往往是捋着胳膊走进诊室就说:“大夫,您摸摸我有什么病?”以前我当医生时不大喜欢这样的病人,总觉得再往后他就该让我算命了。
中医里有“舍脉从证”的说法,就是当脉象和症状冲突时,要服从症状,依靠症状来诊断。但从没有过“舍舌从证”的,说明舌头和舌苔可以直接反映疾病本质。而脉象与医生的主观感觉有很大关系,未必能反映身体的全貌。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