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不上火的生活

佟彤(现代)
<不上火的生活>
序言 不“上火”=不生病
中国字中“病”字的结构,清楚地昭示了“上火”是人类难以逃脱的宿命——“病”字下的“丙”字,在天干中和“火”、“心”相对应。
选择与火相对的丙,而不是与木相对应的甲或者乙,在文字中图解疾病,可见古人眼中的病大多与上火难脱干系,疾病是各种原因“引火烧身”的结果……这个看起来通俗、感性的认识,在金元时期名医朱丹溪那里被成功地理论化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这种“阳”永远大于“阴”的人体生理状态,不仅保证了运转生命的生机,也提供了人类上火的可能。怎么将这个“阳”、“气”,或者叫生机,调节到只温煦生命而不耗竭生命的程度?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创立了各种学说,只为了把握“捍卫冲和之谓气,扰乱妄动变常之谓火”之间的微妙关系,这也是本书想表达的主旨。
曾经有研究者对那些长期风餐露宿、粗茶淡饭的高僧做体检,发现那些体现常人健康的化验指标在他们身上并不合格,而他们却比指标合格者更能健康地享受天年……这个结果不能不从清素的饮食、简单的生活方式、安静的心态去解释了。而这三种要素,足以造就一种“不上火”的生活。现在的各种医学方法、保健方式也无非是想通过贴近这种状态来实现生命的延续,本书所述之种种,无非是身处俗世的我们在心仪那种淡泊境界的同时可以身体力行的事。
感谢中国中医科学院陈小野教授,感谢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天君教授,他们渊博的学养和丰富的灵感促成了这本书的问世。而那些我在MSN中文网的“名医讲坛”中拾到的医生们的“牙慧”,是这件“百家衣”缺一不可的“碎片”,他们的经验之谈帮我把这件“衣服”裁剪成了一种健康理念的“款式”。我发现,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通过各种医疗方式,帮助大家创造一种“不上火”的生活,又以清热,解毒、疏肝、解郁、开窍、消炎、抗癌、降压、减糖、去脂等名词体现着……
第一部分 第一章 上火是什么——上火就是正气变成了毒…
“火”是人赖以生存的生机,就像万物赖以温煦的太阳。“火”在正常状态下就是我们常说的元气、阳气,保证着身体各种机能的正常运转。
火力壮的人会衰老得慢,抵抗外邪的能力强,他们的免疫系统可以及时侦察到癌细胞的蛛丝马迹……但稍有异常,“火”就成了消耗元气的罪魁。所以古代医家说:“捍卫冲和之谓气,扰乱妄动变常之谓火。”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体无“火”就没了生机,而人体上火就是消耗生机。在保火和去火之间把握一个尺度,才是高明的医师和高明的保健方式——去火既势在必行,又要谨慎从事。
有经验的老中医即便是去“贼火”,降“相火”,也懂得投鼠忌器,特别是选择性质苦寒的入肾经的药物时。因为入肾经的去火药,比如黄柏、知母,会影响到人体的下丘脑——性腺这个内分泌轴的功能,从而影响人的*……而这也是影响人体正常生机的开始。
火是人体的生机
明?张景岳《类经附翼》:“凡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非阳能死物,阳来则生,阳去则死矣。”
万物因为阳气而生,也因为阳气而死,不是阳气能置万物于死地,而是有阳气则能生存,无阳气就要死亡。
1.没有火力的血是死血
清?唐宗海《血证论》:“夫载气者血也,而运血者气也,人之生也全赖乎气,血脱而气不脱,虽危犹生,一线之气不绝,则血可徐生,复还其故,血未伤气先脱,虽安必死。”
血是气的载体,推动血的是气,人的生命全赖于气。如果是失血但是气还在,虽然危险但还可以有生命,至少留有一线生机,血可以慢慢地长。如果是血虽然没伤,但气已经脱了,虽然看似安全,最终必死。
本书的主旨是要推崇一种“不上火”的生活,而和平、正常之火却仍是人之生命必需,不可缺的。这和平之火就是阴阳中的“阳”、气血中的“气”,它的重要性明代名医张景岳给过定论,所谓“阳来则生,阳去则死”,阳气就是人赖以生存的火力。
大约5年前,我陪发明“排毒养颜胶囊”的姜良铎博士到北京协和医院的ICU病房,去会诊一个脑出血手术后昏迷不醒的病人。姜博士是中医内科专家,擅长处理这种高烧、昏迷的危重病人。
那病人做了开颅手术,已经把脑子里出的血取了出来,但始终昏迷,高烧,神志不清。我们去的时候,他手术刀口的血迹还在,但翻在缝合线外的皮肤干枯了,变得很焦很薄,好像不是活人身上的伤疤。姜博士看了看病人状况,不乐观地摇头说:“元气不行了,没火力了,气血双虚呀!”一起会诊的协和医院主管医生有些不解:“这个病人刚刚化验的指标都还正常,并没有贫血的迹象。”姜博士指着病人的刀口和耳轮说:“就算是有血,也是死血了,身体不能用,你看这里,都干了……”就在姜博士会诊后的第三天,那个病人带着一个都没有少的血细胞去世了。
这就是中医的理论。只有血,即便血细胞一个都不少,血色素充足,指标合格,但只要没有气,血就不能被利用,人也就没有生机。就像唐宗海所说“运血者气也”,人之生也全赖乎气。这个气就是人体的“火”,就是各个器官的功能,就是生命必需的能量。人活着必须有能量作保证,各个器官组织才能行使自己的功能。这就是火的作用,中医对火更正规的叫法是“元阳”、“阳气”。
第一部分 第一章 上火是什么——上火就是正气变成了毒…
“元”是最初、最根本的意思,“阳”是人体的能量,元阳、阳气就是人身最根本的能量、最根本的动力,是它推动着身体各个器官机能的运转。
2.人身无火犹如天空失去太阳
《素问》:“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人身之于阳气,如同天空之于太阳,人身失去阳气,寿命就不能长久了。天空有太阳才有光明。
中国文化中有“阴”和“阳”的概念,中医尤其讲究这个。“阴”是指有形的、冷的、暗的、静的东西,具体到人体,就是血、精、津等等。而“阳”是指无形的、热的、明亮的、动的,具体到身体,则是器官、组织的功能,也称为“阳气”。
在阴和阳之间,中医乃至多数中国人都更重视阳,也就是更重视人体的火力。
《素问》是中医的理论基石,其中写有:“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意思是说,人体的阳气就相当于自然界的太阳一样重要。
明朝张景岳的比喻更加具体:“天之大宝,只此一轮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凡阳气不充,则生意不广。”太阳和阳气分别是自然界和人体的“主旋律”,人身无火犹如天空失去太阳。
金元时期的名医朱丹溪将上火列为主攻方向,他是中医中对“火”的问题研究得最透彻的一个,算是上火理论的创建人了。他更进一步,说就像自然界的太阳总比月亮大一样,他认为人体也是“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意思是说,即便是正常状态下,人身的“阳”也是多于“阴”的,总是处于微微上火的状态。因为,人只要活着,就需要火力,因此人体也时刻处于被火消耗的阴虚边缘。
这个“阴常不足”的学说现在很被认同,所以中医一般会推荐年过40岁的男性适度地服用六味地黄丸这个平和的补阴药,就是考虑到连续40年火力的运转过程中对阴的耗伤。
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火”,就是有阴而无阳,有血而无气,类似有米没火做不成能供身体用的熟饭。老话说“人死如灯灭”,人死后身体很快变凉,就是因为元阳耗竭了,和油尽灯枯是一个道理。
6.只补血不补火,人还会血虚
唐容川《血证论?阴阳水火血气论》:“运血者,即是气。”
血要靠气的推动才能正常运行。
中医治疗血虚从不会单开补血药,不会只让病人吃阿胶、红枣、桂圆,也绝不相信单纯补铁如吃硫酸亚铁就能解决血虚。
单纯的补血药物和食物能使你不贫血,使你的血细胞达标、结构正常,但不能改变你的血虚状况,尽管指标正常,可就是没精神,没力气,因为你功能不行,类似有米无炊或米多火小,饭是熟不了的。
所以,即便不贫血,只要血虚,缺乏火力,仍在须补血之列。而且,补血一定要在补血药如阿胶、生地、桂圆之外加上黄芪、党参之类的补气药,这个方子才能动起来,才能使血细胞背负氧气的能力增加。中医讲究“气为血之帅”,就是说血需要有气的统率、推动才能运行周身,才能发挥作用。
中医有个著名的补血方剂名为“当归补血汤”,其中只有两味药,一味是当归(这是妇科“圣药”,补肝血作用极佳),一味就是补气的黄芪。有意思的是,虽然号称补血汤,但补气药黄芪的剂量却要5倍于补血药当归,这充分说明通过补气才能最终生血。
第一部分 第一章 上火是什么——上火就是正气变成了毒…
有一种病叫红细胞增多症——你一听会觉得:红细胞多了有什么不好?就不愁会发生贫血了呀?却不知,生这种病,红细胞过多,血液黏稠度会增加,血流变得缓慢,全身血管都扩张*,非但没给人提供必需的氧气,人体微循环还会因血细胞过多变得更差,更容易出现血栓,所以要把人体多出的血放掉作为治疗。其中的道理也简单:人体的火力只能煮熟那么多米,米多了,火不够,做出的饭就要夹生了。
夏天可以喝点生脉饮
夏天时人应该适当喝点生脉饮,特别是老年人、容易出汗的体弱者。生脉饮里除了有党参之外,还有五味子和麦冬,五味子是收敛的,防止汗出得太多而伤元气;麦冬是补阴的,帮助把失去的*补回来。这是夏天体质虚弱的人可以照吃不误的一个补剂。
7.壮汉上火多实,情种上火多虚
元?朱丹溪《格致余论》:“二脏(指肝肾)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皆暗流而疏泄矣。”
肝肾两个脏腑如果有火,叫相火,而心火是君火。如果心被事物所触动,情绪受到干扰,相火会随着心动而妄动。相火妄动了精微物质就要悄悄流失、耗散了。
很多人都知道,上火不能一概而论,要分虚和实。
实火,也就是身体壮实人的上火。一般是阴还处于正常水平,但阳超过了,是绝对地多了,人就火大了,用牛黄解毒丸、黄连清胃丸之类的去火药清热绝对没问题,这些药能把冒尖的那一部分阳给消下去。
而虚人的上火,是阴低于正常水平,把并不壮实的阳显了出来,是相对地多了,不是真的火大,而是阴虚。对这种虚火,一般需要吃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把虚下去的阴补上来,好与正常的阳对应,使阴阳找补平衡。
同是上火,虚实不同,一个需要泄,一个需要补。
怎么判断何时该泄,何时该补呢?有几个特点可以掌握。
凡是疾病早期,身体壮实,胃口大好,喜欢吃肉,面色赤红,大便干燥,口臭口苦,同时不会轻易就感到虚弱、无力的,这一般是实火,极端而典型的例子比如张飞、李逵类型的,有孔武之勇,大多是劳力者,治这种上火也相对简单,痛快地泻一次肚,火就去了大半。
凡是疾病后期,身体消瘦,食欲不振,面色特别唇色是嫩红的,男性嘴唇也会像女人一样娇艳,而且总感到腰腿酸软无力,心思也较重,容易失眠,也容易为物所感,整个人处于一种消耗状态中时,他们如果上火,一般就是虚火了。
这种人在言情小说、电影中很多见,多是命运不济的情种,多愁善感,感情不顺利,失恋或者单恋。比如电影《胭脂扣》里梅艳芳饰演的如花,消瘦失神,郁郁寡欢,是劳心者,典型的因情致虚。
梅艳芳本人就是个阴虚体质,消瘦,敏感又多情,据说她至死都深恋着刘德华,对谁都要念叨,这份感情至死没能如愿……梅艳芳未遂的感情帮她演活了《胭脂扣》里的如花,也把自己带入了绝症。她的子宫癌,很难说没有情绪问题。
中医讲“七情化火”,“七情”就是七种异常的情绪:喜、怒、忧、思、悲、恐、惊。任何一种情绪没得到宣泄都会积蓄,化为火,这种火是典型的虚火,会暗耗掉身体的元阴、肾阴,乃至危及生命。
第一部分 第一章 上火是什么——上火就是正气变成了毒…
导致阴虚上火的,肯定有身体因素,比如疾病消耗、治疗错误或饮食失当,更重要的就是情致不舒畅。现代人欲望重重,情绪问题常常超过了身体问题,往往由心神动导致肝肾之精耗散,造成阴虚比阳虚更常见。
8.口渴、便秘未必都是上火
张景岳《类经附翼》:“阳不化气,则水精不布,水不得火,则有降无升,所以饮一溲二,以致源泉不滋、天壤枯涸者,是皆真阳不足,水亏于下之消证也。”
阳气虚弱到不能蒸化水液的程度,水的精微就不能遍布周身了。水只降不升,就会喝得少而尿得多,就像源泉不能滋润,土地就要干枯,属于阳气不足导致的消渴症。
中医里说的上火和自然界的火有共同点,都是燃烧,都要烧掉水分,所以上火时人会因为缺水而口干。有一种口渴的人属于阴虚有火的体质,喝水是想自救,但因为体内有火有热,喝进去的水很快就被蒸出去了,所以总喝水总觉得渴。
如果这个人比较瘦,喜欢喝水,而且还爱吃,胃口特大,且大便干燥,那么除了要养阴,还应该化验一下血糖。这种阴虚有火很可能是糖尿病的先兆,糖尿病在中医里被称为“消渴”、“消证”。
现在糖尿病发病已经明显年轻化,30岁的人就可能得这种病,特别是父母就有糖尿病的,就更要提高警惕了。糖尿病就是由胃火盛导致胃阴虚乃至肾阴虚的。
还有一种口渴,嘴唇也会经常干,特点是渴但又不想喝水,或者喝水之后感觉水就汪在肚子里,停在那儿,上不解渴,又排不下去,同时还会有大便费劲。这种情况既不是上火,也不是阴虚,而是气虚。往往是由于元气太弱,不能使营养物质输送上去导致的,如果用中医辨证的话,大多属于“阳不化气”。因为阳气虚,水虽然喝进去了但不能布散,蒸化,很快就全尿出去了,严重的会“饮一溲二”,就是喝一杯尿两杯,出的比进的多,“有降无升”,因此会不断地口渴。
这时候就不能去火,而要吃补药了,把人体火力增强了,才能使水为身体所用,比如补中益气丸之类的就比较合适,吃了之后,口渴和大便不通的问题会同时解决,这种口渴和便秘的根本是因为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吃补药能帮助把清气升上去,使浊气降下去。
火是新陈代谢的保证
上火是中医特有的概念,也是中国人的讲究。不是西方人不上火,西医把上火说成是一种身体的应激。身体的应激是种本能,在遇到非常状况时会发挥作用。
1.夜尿多提示你老了,拉得快说明你年轻
明?张三锡《医学六要》:“睡则遗尿,责之肾虚。所以婴儿脬气未固,老人下元不足,多有此证。在婴儿挟热者居多,在老人挟寒者居多。”
睡觉的时候遗尿是肾虚引起的,婴儿容易遗尿是因为他们肾气还没发育充足,年岁大了遗尿是因为肾气已经虚了。婴儿的遗尿属于热性的多,老年人遗尿寒性的居多。
判断一个人是否开始衰老,可以看他起夜的次数。次数越多,且每次都有很多尿,就说明人肾虚。即便是年岁未老,那也说明身体有先衰的兆头,是因为肾阳不壮、元阳不足、火力弱,没有足够的热量蒸发水液,水只能从尿排出去,这种现象在中医里被描述为“小便清长”,病情多属寒性。
“小便清长”,一是说尿的颜色白,一是说量多,都是阳虚人的特点。如果出现在老年人身上,就已经不算毛病了,因为人会随着年岁的增长而火力逐渐减弱,老年人大半生已经消耗掉了大部分能量。而如果才刚40岁就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治了,否则其他早衰问题会接踵而至,比如怕冷,衣服穿得比其他人早一个季节,稍微运动几下就呼哧带喘,性功能也出问题,等等。
第一部分 第一章 上火是什么——上火就是正气变成了毒…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健康人有三个特点:说得快,走得快,拉得快。“说得快”说明人思维敏捷,反应快;“走得快”说明人运动协调;“拉得快”说明人肠道功能好,中气足。
一般孩子的大便都很快,因为他们火力壮。一旦中气不足,清气不往上升,浊气也就不往下降了,大便就不畅快了。对这种状况,要用补中益气丸,为的是把火力补足。相反,如果用了去火药,中气只会越去越虚,这种通便其实是饮鸩止渴,以后大便会更费劲,往往两三天才有一次大便,仍拉得不痛快,有时费劲到满头大汗,量却很少。这是气虚,肠蠕动无力,不能推动。
明代张景岳有个方子叫“济川煎”,里面全是补药,包括补血的当归,补肾阳的肉苁蓉、牛膝。一般人绝想不出这是治便秘的药,而用它治疗因气血不足引起的便秘便闭,效果非常好。
2.植物的种子能壮阳
种子确实也是植物中能量最高的一部分,因为种子是为一个即将萌发的生命贮备能量,所以吃种子确实有增加能量、补助肾阳的作用,用这类药物治疗因为火力不足带来的问题确实有道理。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赵进喜是肾病科主任,主要治疗西医的肾炎和中医的肾虚。他经常向火力不足的病人推荐一个古方叫“五子衍宗丸”,现在在一般药店就可以买到。
这个药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由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等五种植物的种子组成,最早是专治男性肾虚、阳痿、早泄的,后来扩展到治尿频、遗尿、夜尿多、流口水,乃至妇女白带多也适用。其实这就是从根本上振奋人体的火力,因为夜尿多、白带多、流口水,归根结底是肾阳出了问题,是火力不足引起的。
这个药由5种植物的种子组成。为什么用种子?《庄子?渔父》说“同类相从,固天之理也”,就是说,古人把同声的东西视为同一性质,比如把种子和孩子视为同一性质。中国人结婚时往床上放枣和栗子,期望早生贵子的道理也是从这来的。中医脱胎于哲学,“五子衍宗丸”也带有中国古代哲学的味道。
其实,种子确实也是植物中能量最高的一部分,因为种子是为一个即将萌发的生命贮备能量,所以吃种子确实有增加能量、补助肾阳的作用,用这类药物治疗因为火力不足带来的问题确实有道理。
北方人在立秋时讲究“贴秋膘”,就是多吃肉,为冬天储备能量,补足阳气。现在吃素食的人多,如果不吃肉,可以多吃种子类的各种干果,比如花生、榛子、核桃,*子的能量储备过冬的阳气。
如果你身体特别瘦弱,又要频繁用脑,那么每天早餐中应该加点坚果,借用种子的阳气增加火力,因为大脑工作时消耗的能量非常大。可以每天吃一两个核桃或胡桃、六七个杏仁或者一把榛子。研究发现,核桃是目前效果最肯定的可以改善脑功能乃至延缓老年痴呆发生的食物。
要注意,胡桃性质热,容易上火的人要谨慎。胡桃是江南的特产,那里水泽充裕,可以缓解胡桃的燥热之性。如果是北方,特别是春秋干燥时,要每天少量,但要坚持,可以放在麦片里和牛奶一起吃,能改善火力。
3.推腹也能增强人体的火力
推腹疗法据说可以治疗很多慢性病,包括非实火引起的便秘。推腹对慢性病的治疗其实不是针对哪个疾病按揉哪个穴位,而是整体提高人体的火力,驱邪外出。
第一部分 第一章 上火是什么——上火就是正气变成了毒…
中医是重功能、轻结构的,而功能上的异常往往早于结构上的异常,仪器上检查不出来的,人却能提前感觉到蛛丝马迹。遗憾的是,现代人非要仪器证明了才相信真的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会贻误病情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的汤立新医生,是针灸大师姜偮君的研究生,由于医术高明,曾被请到阿联酋迪拜做过“御医”。根据多年的诊断经验,她发现穴位会早于仪器检查表现出疾病的征象。比如按位于手腕关节尺侧的、属于心经的神门穴,如果病人觉得疼,就需要去查查心脏;按位于腿上、属于胆经的阳陵泉穴感到不舒服的,做个胆囊的B超就很必要。每次都能被她说中。
不仅是穴位,病人不能解释清的异常感受也有预报的价值。有个女病人夜里大脚趾突然红肿疼痛,但她在白天绝没有崴脚的记录。医生怀疑是痛风,去化验却没发生问题。因为没有异常指标,自然不能用药,结果这种疼痛持续了半年,再去查,血尿酸的异常升高才体现出来。
化验指标、心电图变异,都是结构变化后才体现的,而功能的异常早就显现了。推腹——按摩腹部的穴位,用的也是这个原理。就是通过安抚已经在报警的穴位,对问题经络作个疏导,不等其发展到结构出问题。
推腹,可以随意地推,就是推肚子——可以用手指肚直上直下地推,还可以用掌根或拳头轻轻地敲打。有的人会打嗝、放屁,然后就舒服了,推腹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很多人推腹几天不见效就着急了,其实要明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积累的东西也许是三五年的“成果”,有时候推一两个月乃至半年才能解决问题。
人体12条经络都通过腹部,推腹等于是对这些经络的集中治疗,很适合作为各种慢性病患者的保养方式。有人推腹时会发现有硬结或水囊似的东西,推不下去。这个时候一定要看看,硬结是压在腹部的哪条经脉上。顺着这条经络,在腿上也会找到相应的痛点,揉一揉,肚子上的结也就散了。像这样去医院查可能查不出什么问题,但这种气长期排不出去,就会造成气滞血淤。
老人很讲究肚子不受凉,夏天睡午觉也一定要用薄被盖肚。不是单纯防备胃肠受凉,其实是保证经过腹部的各条经络以及和它们联系的各种功能不要因为受凉而凝滞。推腹促进了肠蠕动,也给穴位做了一次按摩,有补益效果,提升整体的阳气。
4.虚人得感冒,补药照常吃
《素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人体正气充足的时候,外邪是不可能侵扰的,邪气侵犯的地方,必定是正气虚弱的地方。
上火是中医特有的概念,也是中国人的讲究。不是西方人不上火,西医把上火说成是一种身体的应激。身体的应激是种本能,在遇到非常状况时会发挥作用。
我有个同事去西藏,遇到一头藏獒,去逗它,结果藏獒追过来……她已经46岁了,向来不好运动,情急之下居然从一个一米多宽的沟上跳了过去!无他,这就是应激能力。
人在什么时候会失去这种应激能力?自然是有心无力的时候,具体到身体,就是无火了。比如人老了,或是被慢性病消耗得很虚、未老先衰了。
现在有种说法是:为了保持健康,每年最好让自己发一次烧,以杀死体内的癌细胞。更恰当地说,这是在发掘自身的潜力,振作一直处于舒适状态的免疫系统,保持应激能力。
第一部分 第一章 上火是什么——上火就是正气变成了毒…
人体遇到病毒,细菌感染,一般都要发烧。体质好的人,或者年轻人,有应激能力,可能一下子体温就升到39℃了。也有一种人,一辈子也发不了几次烧,即便遇到病毒感染。这种人肯定是白皮肤,就是胖也是白胖虚胖的,比一般人怕冷,而且动不动就觉得累,走几步就会喘。那种胖是他属于阳虚、气虚的证据。这种体质的人,火力往往不旺,应激反应能力弱。这种人,或者是慢性病人,或者是体质虚弱的老人,一旦感冒,或身上长疮,皮肤感染,你看医生给他的药方,如果在清热解毒药之外还开了人参、黄芪之类的补药,就说明他找对医生了,按照中医“托毒外出”的办法,用补药帮他把外来的病邪推出去。这是中医治疗虚人外感的法则,为的是调遣这类人的火力,唤起应激能力。
有个经典的方子可以变通使用,叫“人参败毒散”。就是在一堆治疗感冒发烧的常规药物中特意加人参,针对的是虚人感冒。针对身体虚弱、火力不壮的人的感冒,不用人参、黄芪之类的补气药是不可能把风寒抵挡出去的,用补药是助他的火力,提高他的免疫功能,把所虚之处尽快补上,避免外邪的侵袭。
人参败毒散是个古方,现在药店可能没有中成药,如果是体质虚的人感冒、怕冷、头疼、身上疼,只要舌苔不是黄腻的,舌头质地也不太红,可以用感冒清热冲剂(注意:感冒清热冲剂是偏温的,感冒去热冲剂是偏凉的;冬天着凉为主的普通感冒用前者,春秋季的流感用后者)配合人参;如果舌头偏红,有点内热,可改用西洋参来配,就是人参败毒散的意思了。
所以,别觉得一得了感冒发烧、气管炎,所有的补药都得停,也要分人,如果是体质很虚,还得加用补药呢!若病人此时的舌头很淡,舌苔不厚,则说明他的身体虽然虚,但胃肠是干净的;如果舌头很淡而舌苔很厚,那就要先清胃肠,比如吃中成药“二陈丸”或西药的“酵母片”,等舌苔干净了再进补,否则就是给了补药,药性也发挥不出来,因为他的消化吸收功能不好。
5.上火是白细胞的“集结号”
身体虚弱的人,如果皮肤有了疮,感染了(比如原来有糖尿病,继发皮肤感染了),一味给他用清热解毒的消炎药,效果肯定不好。身体壮的人感染,伤口会红肿、热痛,那是发炎,也是上火的标志。但体质很虚人的伤口是凉的,不红不肿,反而可能是干瘪、灰白的。因为发炎的红肿、热痛是白细胞聚集在伤口,准备一致对外。特虚的人,身体没有好的应激能力,白细胞没有能力聚集了。前面姜良铎看的那个脑出血手术后的病人,没有痊愈的希望,就是因为他的火力已经弱到了连伤口红肿出脓的能力都没有的程度。
脓是什么?脓就是大批为了抗击病毒细菌而战的白细胞的遗体。体虚的人伤口溃烂,脓很少,而且清稀,久不收口,这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白细胞派到战场上去,还是火力不足导致的。常人吃了会上火的黄芪这时候就会被用到,用它是为了托举内陷的阳气,提高白细胞的数量和战斗力,把邪气顶出去。黄芪是甘温的,和杀死白细胞的去火药的苦寒正好相反,能“托毒外出”,升高白细胞。
没火力人容易得癌症
宋代《圣济总录》:“瘤之为义,留滞而不去也,气血流行不失其常,则形体和平,无或余赘,及郁结雍塞,则乘虚投隙,瘤所以生。”
第一部分 第一章 上火是什么——上火就是正气变成了毒…
肿瘤之所以生成,是因为气血凝滞不流通;只要气血运行顺畅,身体就不会有异常的赘生物。瘤子都是趁着气血的郁结,壅塞而发生的。
1.过敏体质的人不容易得癌症
《灵枢》:“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
人体的气血在温暖状态下才能正常流通,遇到寒冷就会淤滞不畅。
为了给过敏性鼻炎的病人找新的治疗办法,我在“MSN中文网”的“名医讲坛”直播现场采访过北京人民医院的耳鼻喉科余力生主任,他是留德的医学博士。
余力生给过敏性鼻炎这种不要命但折磨人的“绝症”一个令人绝望的结论:病人只要不离开过敏原,就会一直过敏,唯一的治疗办法就是离开,惹不起躲得起。但话又说回来,即便离开了原来的过敏原,几年之后病人又会对别的东西过敏了。比如原来是对花粉过敏,换了地方,过了几年可能改对螨虫过敏了,因为他们是改不了的过敏体质。
免疫系统过分敏感,把一般免疫系统侦察不到的东西都发现了,会引起轩然大波,导致打喷嚏流鼻涕甚至呼吸困难。这是天生的,和父母给相貌一样,是与生俱来的。
余力生又给了过敏人群一句极大的安慰话:“这类人可能不容易得癌症,也是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敏感。”现在的学说认为,人之所以得癌,是因为细胞在分化时出错了,出错的细胞可能变成癌细胞。
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出错,是很难避免的生物现象。数不清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分化,错误肯定是有的,从年轻时就有,随着年龄的增长,错误会越犯越多。
敏感的免疫系统能很早就发现身体里出错了的癌症细胞。人到了老年,火力不足,免疫系统对出错的细胞没有及时发现,或对已经成了敌人的癌症细胞没有清除的能力,癌细胞就逐渐积累下来,直到成了癌症。
所以,人的癌症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之后,因为人到了老年,免疫系统没有年轻人那么敏感,失灵了。美国有医学专家,对80岁以上的老人死亡后做的解剖发现,1/4的人体内有肿瘤,只是他们未必因为癌症而死。还有一位在欧洲的中国访问学者,做了200多个尸体解剖,发现80岁的老人,无一例外地体内有隐匿性的肿瘤,他推测,如果人的寿命能到100岁,每个人体内的肿瘤将达到3~4个。比如肺癌,现在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而且大多在70岁之后,已经被称为“老年癌”了。
上火在一定程度上就和这种忠于职守的免疫系统一样,是一种身体反应能力和自洁能力,保证了免疫系统的敏感性。所以说,不上火不是好身体,或者说不是壮身体,有点气息奄奄的意思。当然,这个气息奄奄也有它的好处,我们后边会说到。
如果你人还没老,阳气就先虚了,火力就先不足了,老人身上的问题也会提前出现在你身上,包括生癌问题。
2.阳光下扩胸可以防癌
金?窦汉卿《疮疡经验全书》:“乳岩乃阴极阳衰,虚阳积而与,血无阳安能散,故此血渗于心经,即生此疾。”
乳腺癌是因为阳气衰微而阴气极盛,阳气衰微了血就不能保持流畅而不拥堵,淤滞的血液逐渐变生乳癌。
阳虚的人是癌症的易患体质——这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主任胡凯文教授在陈晓旭患乳腺癌去世时提出的论点。
中医将人的体质大致分为气虚、阳虚、阴虚、痰湿、血淤。阳虚体质的人一般肤色偏白,比其他人怕冷,性格也内向。“阳”就是能量,就是火力。阳虚就是整体的能量不足,包括身体和心理,所以阳虚的人容易情绪低沉、抑郁。陈晓旭有明显的阳虚特点,这使她演林黛玉能神似。
第一部分 第一章 上火是什么——上火就是正气变成了毒…
中医认为,肿瘤是因为人体的阳气不足导致的。阳气虚了,火力鼓动不足,血液淤滞,不能将吸收进来的营养物质充分消化。气血精微物质用不上,又排不出去,渐渐地就留在体内,从有价值的营养变成了无价值的淤滞,而癌症就是从淤滞开始的。
胡凯文据此认为,淑女比“超女”更容易得乳腺癌。
淑女待在闺房中,内向,好静,情绪压抑,很少活动,很少接受阳光和大自然的生机,没有欢蹦乱跳、性格奔放的超女有活力,阳气壮。同样的气血精微,超女很快就吸收了,吸收不了的就消耗掉了,排出去了;而淑女既吸收不了又没力气排出去,蓄积成淤,这就是癌症形成的前提。
对这点,不光是中医,西医也在逐渐接受。
北京肿瘤医院的前任院长徐光炜,既是肿瘤外科的医生,也是肿瘤病人的家属——他的妻子是肠癌,而且已经转移了。他是站在一旁看着主刀医生给妻子做完了手术的,所以他对肿瘤的理解和感受非常人可比。在一次“肿瘤宣传日”上,大家请他给肿瘤病人的康复提建议,他特殊强调的一点是“一定多在太阳下,多做扩胸运动”。
很显然,这个晒太阳绝对不是为了简单地补充维生素E,而是中医接受自然生机、振奋阳气的方式。扩胸运动也是中医舒展阳气的办法,因为胸部是阳经必经之处。长期伏案办公,阳经少有舒展的机会,体质上属于阳虚的比例就比一般人大。扩胸能抒发阳气,改变阳虚体质,是避免胸部疾病如心脏病、乳腺疾病的有效办法。
3.家中排行最小,火力可能最弱
有的人一生都处于一种病病歪歪的虚弱状态,但去医院却查不出问题,找中医呢,一般会说其是体虚,火力太差。这个“虚”可能是先天的,如父母生他时年纪很大了,或他是家中排行最末的。
姜良铎曾经给一个外企白领看过:每次体检她都没查出有问题,就是长得瘦小,每顿饭吃得很少,外出一遇风就感冒,稍累点儿就发烧,要么到下午就没精神了。姜良铎摸了她的脉之后,问:“你是家里老闺女吧?”结果还真是。她前面有4个姐姐,母亲生她时已经40多岁了。没别的,就先天不足。
妇产科医生常说,要生孩子的话,二十五六岁时生的孩子最壮实,过了35岁就最好别生了,因为生下畸形孩子的风险增加了。年岁大的母亲为什么生的孩子会身体不好呢?这和女性的卵子质量有关。
女性的卵子从一出生就随身携带出来了,等到十几岁,成熟了,开始有月经,就每个月排一次卵,这时候就有生育能力了。卵子随着身体,每天接受放射线、污染、电磁的影响,所以排出来的越晚,质量就越差,20岁时排出的肯定比40岁排出的质量好,起码少受污染辐射了20年,所以年轻母亲生的孩子身体要好些,火力壮。
4.“火力不足”也是一种长寿方式
中国有句老话叫“破罐熬好罐”,就是说,身体差的人有时反比身体好的人活得长。前提是,这个身体差只是功能差,结构上不能有问题。
当然,疾病消耗、营养不足之类的也可能造成后天之虚,更多的人是一种生理过程,自然而然地从年轻变老,从壮实变虚,这个虚是人类特有的。
对于这种人类始终想改变和弥补的“虚”,中国中医科学院陈小野教授提出一种新的生物观:虚、阳气不足,是人类特有的。这个“虚”是人体远比其他生物体高明的生存智慧,“虚”能使人类的寿命延长。低等动物就没有“虚”的问题,也没有因为阳虚引起的功能下降。
第一部分 第一章 上火是什么——上火就是正气变成了毒…
陈小野发现:许多一年生、二年生的植物以及开花植物中的单稔植物,比如竹子、龙舌兰,一生都在生长发育,直至开花结果,才急剧地衰老死亡,它的青春延续到生命的最后一秒!比如青蛙,在死前还在产卵,就是说它到了高龄仍有生育能力——也可以说,它一旦不能生育了,立刻就死。脊椎动物中冷血动物的生殖能力几乎不受年龄影响,龟的繁殖能力差不多也是至死方休。啮齿类动物,比如兔,一生都保持骨骼生长的能力,绝没有“人老腿先老”的骨质疏松的问题……
由此可见,植物、动物的青春和它们的寿命是重合的,生命会在最丰沛的顶峰轰然倒地,所以它们都没有“虚证”,或者说还没来得及出现虚就死了。
人的生育能力到四五十岁就开始衰减乃至完结,之后人就变得虚了,首先是不能生育了,体力也下降,进入养老阶段了。但那之后,人还有很长一段寿命。
植物或低等动物就没有这种“残喘”阶段,因为他们的青春一直持续到死亡前才戛然而止,没等到出现虚,也没有虚之后的那一段寿命。
所以,人类特有的“虚”,其实是一种节约火力、延长寿命的智慧,是一种巧妙的“怠工”方式,它能节省生命的能量。虽然不能保证生命的绝对质量,但可以延长生命的绝对长度,比其他物种有生存“心计”。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虚”,没火可上,未必是坏事,只是要避免人为地使自己上火,不因无谓地消耗进入“虚”。老年不能避免的、正常的生理性的“虚”是一种延长寿命的计策。反过来也可以推测:总是上火,肯定是要折寿的。
过分去火会伤人*
正常的人体之火是元阳,是“君火”。君子之火,有贵族气,守规矩,有度,只发挥生理效应,适可而止,不会为非作歹。和它相对的,中医称之为“元气之贼”,就是“相火”,是一种贼火。
1.*亢奋多是虚火导致
元?朱丹溪《格致余论》:“君火者,心火也,人火也,可以水灭,可以直折,黄连之属可以制之;相火者,天火也,龙雷之火也,阴火也,不可以水湿折之,当从其类而伏之,惟黄柏之属可以降之。”
心火是君火,如果过盛可以用黄连之类的加以抑制;相火就属于阴火了,要用黄柏之类的药物降相火。
上火就是身体里有了超出正常的、使用不完的能量,要发泄出去。上火,从一个角度说明生命力尚可,也预示着对生命力的消耗。比如年轻人的*亢进,也似一种能量发泄,那就未必是好事了,很可能是无欲或者*淡漠的前奏,往往被诊断为“相火妄动”。
正常的人体之火是元阳,是“君火”。君子之火,有贵族气,守规矩,有度,只发挥生理效应,适可而止,不会为非作歹。和它相对的,中医称之为“元气之贼”,就是“相火”,是一种贼火。
朱丹溪在《丹溪心法》里称:“相火之气,经以火言之,盖表其暴悍酷烈,有甚于君火者也。故曰:相火,元气之贼。”是贼自然是来偷窃,偷窃什么?就是消耗正常的元气,或者说是干扰人正常火力的行使能力。这时候去火是为了对付这些不守规矩的“贼火”,“贼火”一般会导致肝肾阴虚。
肝阴虚、肾阴虚的时候,肝和肾的“阳”显得高出来一块,就会跑出来,跑出来的“阳”就是“相火”,是一种虚火,会继续消耗阳气,逐渐形成恶性循环。
第一部分 第一章 上火是什么——上火就是正气变成了毒…
肝的“相火妄动”时,人就会出现眩晕头痛,视物不明,耳鸣耳聋,比如我们见的很多高血压病人,更年期综合征的女性。
肾的“相火妄动”时就会出现*亢进、月经提前、手脚心热、失眠等问题。要用归肝肾经的苦寒药物降火,否则那种亢奋的虚火就要耗竭身体,最后进入性冷淡、性无能状态。
重症病人临终前一般都会突然来了精神,原来昏迷的会突然醒来,而且胃口大开,跟好人似的,家属以为要恢复了,可医生往往在此时会提醒家属注意,没准“病危通知”就是这会儿下来的,因为这就是死亡前的“回光返照”,中医辨证时一般认为是从阴虚变成阳虚了,是蜡烛最后的光亮,之后就化为灰烬了。
*亢奋的发展过程也和重病时的回光返照相近。性冲动是通过一节一节神经的接续来完成的。神经和神经之间有个结构叫神经突触,受到刺激后会放出一种叫做神经递质的物质,神经递质会从前一节神经进入到下一节,传递冲动。如果突触长时间传递兴奋,使人持续保持亢奋状态,它内部的递质就会被很快用光,或是合成递质的原料会减少,被耗空,慢慢地,神经的冲动就传播不下去了,就是我们常说的耗竭,有心无力,心有余力不足了。人就会从亢奋的阴虚转为消极的阳虚,由原来的好色纵欲变成坐怀不乱,从*亢奋变成阳痿了。
为了防止性能量被耗竭,这个时候中医会用黄柏、知母之类的苦寒药清泻浮越的“相火”,抑制一下病人的虚性亢奋。在地黄丸系列的中成药里有个知柏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黄柏和知母,是地黄丸系列里清虚火力量最大的,最能去虚火。
2.男性去火要慎用黄柏、知母
明?赵献可《医贯》:“自世之补阴者,率用知柏反戕脾胃,多致不起,不能无憾,故特表而出之。”
补阴的医生都应该知道去火的药物中知母、黄柏会克伐元气,后患严重,所以特意提醒。
中国中医科学院有个老中医,经常接治妇科男科不育不孕病人,他办公桌的玻璃板下压的都是孩子照片,那些都是经他治疗后生下孩子的患者送来的,是他的成果。他每次给年轻人开黄柏、知母时都会迟疑一下,因为这两个药入肾经,他担心过分地泄肾的“相火”,会给年轻人带来副作用,使他们失去正常的*。
不同的中药有不同的经络归属:黄柏、知母入肾经,治中医所说的肾的问题;黄连入心经,治中医所说的心的问题;黄芩入肺经,当归入肝经;黄芪、大黄入脾经。不同的归经就是药物治疗时的不同定位,药物对自己所入经的疾病治疗起来更对症,效果更好。
同样是去火,心火盛时用黄连就比大黄对症,牛黄清心丸吃了就不会腹泻,因为药里没有入脾胃经的大黄;肺火盛时,用黄芩就比黄连对症,黄连上清丸虽然说是清上,肺和胃都属于上,但治肺火盛的咳嗽就不得力,更适合的是胃火盛的口疮。同样,肾阴虚导致的“相火妄动”时也可能长口疮,用黄柏就比黄芩、黄连对症,吃知柏地黄丸就比吃牛黄清心丸好。
中医去“贼火”,降“相火”的同时也很珍惜人体的正常之火,懂得投鼠忌器。特别是开去火药时,忌讳苦寒性质药物,使用入肾经的黄柏、知母更是注意,因为中医的肾和生殖、性有直接关系。
从西医理论说,入肾经的去火药,比如黄柏、知母,确实会影响人体的下丘脑(性腺)这个内分泌轴的功能,从而影响人的*。欲望也是一种火,但是正常之火,是用元阳做基础的。火去得太狠,就伤到元阳了,人就没欲望了。
比如“甲低”(甲状腺功能低下)病人,别说*,其所有的欲望都处于淡漠消极状态,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因为甲状腺素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有激动作用,有点像兴奋剂,可以助长人体火力。甲状腺激素分泌低时,人就不兴奋了,就会火力不足,所以“甲低”病人的体温会低,其表情淡漠是欲望淡漠的外在表现。
中医对去火药很讲究,称“中病即止”,就是病好了马上停药,不为别的,就是怕伤人体珍贵的阳气。
第一部分 第二章 人为什么会上火(1)
自然界有阴阳之分,光明的、温暖的属阳,黑暗的、阴冷的属阴。太阳属阳,月亮属阴。但太阳比月亮大,自然界由但阳气主宰。生物是从热量消耗低的物种,向热量消耗高的物种进化是的,从鱼→两栖类冷血动物→爬行性变温动物→鸟类→哺乳类恒温动物。人是最高级的,热量消耗最高的,自然也是阳多于阴的,也是最容易“上火”的动物——这都是进化出来的火。
过多的肉类,过浓的牛奶、过甜的饮料、过分脱水才变得更香的零食都相当于给身体进补,它们会给人体带来什么?将可以温暖补益肾阳的硫黄埋在花下,促使花朵提前开放的花匠“绝活”,已经提示我们:食物过于精良就等于进补,进补就会导致孩子的青春花季的提前到来,也就导致本可以长得更高的身体提前“封顶”——这都是吃出来的火。
有个等式:欲望-实力=上火。我们被难平的*折磨得痛苦不堪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想达到的欲望,我们要填平的欲壑远远超过了我们实力所能及——这就是想出来的火。
凡此种种,是人类难以改变的特有习性,这也加重了“上火”这一人类的宿命。
进化出来的火
元?朱丹溪《格致余论》:“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何之言之?天地为万物父母。天大也为阳,而运于地之外;地居天之中为阴,天之大气举之。”
人接受天地之气得以生存。接受天之阳而成气,接受地之阴而成血,所以,气总是有余,而血总是不足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天比地大是阳,运行于地之外,地比天小是阴,居于天之下,靠天之气推动。
1.人会上火,蛇不上火
陈小野是中医研究的“国家队”中国中医科学院当年破格提拔的最年轻的教授,他一直在做中医基础医学研究,想用现代科学给中医一个解释。他在众多资料和实验结果中发现了一个规律:人之所以上火,和进化程度高相关。
陈小野发现,生物进化是从热量消耗低的物种向热量消耗高的物种进化的,如鱼→两栖类冷血动物→爬行性变温动物→鸟类→哺乳类恒温动物。从冷血动物到恒温动物,是从低等到高等,物种进化得越高级,身体温度也就越高。人的体温高,因此容易上火。
你肯定看不到蛇上火,因为它是冷血动物,而鸡就会上火。古代一本名叫《鸡谱》的书中就有记载:“夫鸡之痰喘者,有寒暑之分。热者非感风寒,乃因鸡之膘肥斗后内热,再因喉中之痰血去之未净,待渴后痰血尽归于中,又因俗传言斗后不可饮水,故鸡脏如焚,安得不病也。经曰:‘气壮生火。’火盛生痰,必喉肿、舌焦,其粪或纯白或红白兼杂,皆内热之症也。”
广东人喜欢吃蛇,那里天气热,吃蛇肉可以清热去火,借助的就是蛇的凉气。蛇胆能治咳嗽,如大家熟悉的蛇胆川贝液,治咳嗽痰多且痰色发黄的热性咳嗽效果很好,因为蛇胆是凉性的;如果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本身就有寒,再吃含蛇胆的咳嗽药就不合适了。
鸡是偏温的,中国产妇坐月子吃鸡,而不吃鸭子。鸡和红枣合炖能温补,是虚寒女人最适合的药膳。而狗肉的火力就更大了,很多人吃狗肉之后会流鼻血,因为在进化阶序中狗比鸡更高级。
自然界有阴阳之分,由阳气主宰。太阳比月亮大,万物向阳为生。作为受天地之气而生的、进化最高级的人,气常有余,血常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所以最容易上火。
第一部分 第二章 人为什么会上火(2)
2.男人过四十,“六味”正当时
元?朱丹溪《格致余论》:“夫以阴气之成,止供给得三十年之视听言动,已先亏矣。人之情欲天涯海,此难成易亏之阴气,若之何而可以供给也。”
人的阴气只够供给三十年的生命,所以很早就亏了。而人的欲海无涯,以这并不充足的阴气,怎么可以够供应呢?
下一页 尾页 共4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