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把时间当作朋友

李笑来(当代)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把时间当作朋友——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李笑来
0. 所有人的困境
1. 心智的力量
1.a 了解心智的力量
1.b 心智力量的差异
2. 开启自己的心智
2.a 起点
2.b控制自己的大脑
2.c 控制自己的情绪
2.d 推迟满足感
3. 如何与时间做朋友
3.a 精确感知时间
3.b 最好的工具——纸笔
3.c 开始记录时间开销
3.d 制作时间预算
3.e 审计时间开销
3.f 使用列表减少失误
3.g 计划,还是不计划,是个问题
4. 发展自己的心智
4.a 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
4.b 摆脱经验的局限
4.c 关于自学能力
4.d 正确对待老师
4.e 学会考试
4.f 学会记笔记
5. 小心所谓“成功学”
5.a 人人都能成功——鬼才相信
5.b 成功的定义——“成功学”的核心缺陷
5.c 成功学的方法缺陷——个案分析
5.d 强调努力是可笑的

5.e 最浪费时间的错觉——我是独一无二的
5.f 留心成功者说的话
5.g 不要相信“运气”,更不要相信“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5.h 打造人脉不如打造自己
5.i 关于“成功学”的最后一点啰唆
6. 更多思考
6.a 关于效率
6.b 把生活节奏调整得慢一点
6.c 关于迟到
6.d 开源节流
6.e 不要浪费时间去“证明自己”
6.f 最浪费时间的句型:“要是..就好了!”
6.i 停止自卑
6.j 时间不一定就是金钱
6.k 我们对时间和金钱的误解
7. 真正的解决方案
7.a 万事皆可提前准备
7.b 提前准备的好处
7.c 成功的核心素质——耐心
7.d 越早醒悟越好
前言
终究有一天,我意识到了时间的珍贵。瞬间就已经像绝大多数人那样平添了无数
的烦恼。
书店里总是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时间管理”书籍,多半于事无补——至少这是我
自己的经验。读过许多这方面的书,尝试过许多办法,然而我依然每天疲于奔 命。
面对时间无情的流逝,我还是束手无策——跟绝大多数人一样。恶性循环早已经
开始:时间越来越珍贵,时间越来越紧迫;时间越珍贵就越紧迫,时间越紧迫就
越珍贵..要做的事情总是太多太多,可用的时间却总是太少太少。
终究有一天,当我意识到“管理时间”的说法有多么荒唐的时候,我已经35岁
了——还好,并不是很晚。
“管理时间”,或者“时间管理”于某种意义上只不过是很多人的一厢情愿而已,
因为时间根本就不会、也从来未曾听从任何人的“管理”。没有人可以做到 让
时间慢一些流逝,也没有人可以做到让时间快一点溜走。这连上帝都做不到。据

说他用了六天时间创造了世间万物,然后第七天就休息去了。如果他可以让时间
过 得慢一点,也许创世纪只需要一天,何必那么多天?如果他可以让时间快一
点——对上帝来说快一点又有什么意义呢?
人们肯定还能发明更准的时间测量工具。然而,从中国古代的日晷、古埃及的水
时计,到后来的沙漏和近代的机械钟表,再到现在常见的电子表、石英钟,直到
目前最高精度的原子钟、光钟,我们只不过在制造更加精确的钟表而已,我们从
未有机会改变过时间的任何一个方面。
终于,我对自己说,“承认了罢,你对时间的流逝无能为力。”在那一刻的醒悟
中,我像那凤凰涅磐一样浴火重生——这个说法多少有些矫情,但又确实过于准
确而无可替代。
重生的惊喜中,多少也有些懊恼。因为,这应该是我早就知道的事情。
许多年前我做销售的时候就告诉团队里的人,说:“最优秀的销售之所以最优秀,
在于他们会选择产品”。因为,如果一个产品确 实能够满足人们切实的需求,
并且以合适的价格出售,那么,理论上所有的“销售技巧”都是不必要的,只要
恰当清楚的展示就可以了。需要“推销”的产品,通常 不是什么好产品。
后来我教写作的时候就告诉学生,说:“要先想清楚,才能写清楚。”因为,写
文章的时候,是用文字表达思想。如果一个人的思考是完整的、论证是清楚 的,
那就只剩下最简单的任务:把已有的思想用平实、朴素、简洁、有效的语言表达
出来。需要用“华丽的辞藻”才可能“拿的出手”的文章,通常不是什么好文 章。
再后来我做教师培训的时候就告诉那些老师,说:“想要掌声么?先去彻底搞清
楚听众想什么。”我给他们示范。我站在台上,下面是五百多名学生。我开口 说:
“没有人喜欢考试,因为所有的考试都——太变态了!”十几个字,下面已经掌
声如雷。我接着说,“不过,你们可能不知道,我也很变态——因为我居然变态
地喜欢变态的考试..因为,连这么变态的考试都考不过,我可能就要真的变态
了..”再次掌声如雷。这不是因为我辞藻华丽,也不是因为我有什么格外特别
的讲 演技巧,只是因为我了解听众,于是我就可以说出他们的心声。
所有我过去讲过的这些,都建立在同样的思考方式之上——解决问题绝不能仅仅
流于表面。崔健的《像一把刀子》里面有这样一句歌词:“这时我的心就像一 把
刀子,它要穿过你的喉咙去吻你的肺..”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要用这样的
态度,往往要穿过问题的喉咙去探它的肺才可以找到答案。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过去读过的那么多“感觉上有道理”的文字却最终“感觉上
并无帮助”了。也许是自己被误导了,也许是过去太愚钝,我竟然没有意识到“管
理”的焦点根本就不应该是时间,而应该是我自己!过去我读过的许多时间管理
书籍里的方法肯定是、至少应该是有用的——就好像是巧匠手中的工具,不可能
没用。武侠小说里的那些江湖高手,手拿一根树枝也一样可以横扫天下;可是对
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来说,给他干将也罢、莫邪也罢,又有什么用处呢?

找到问题的根源,就真的有了希望。
李笑来
二〇〇七年冬于北京
0. 所有人的困境
有一种病,叫“时间恐慌症”,有千百种古怪的症状。让我从我的工作过程中的
观察到的一个有趣的现象开始说起罢。对了,我的职业是不太招人喜欢的角色
——老师。
耐心回答学生的问题,总是给我带来更多的思考——能给我带来最多快乐的行为
之一。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一直认为谈话是一种特别重要的生产过程。 苏
格拉底揭示所谓的思考过程不过是“提问和回答”——估计那时候印刷品并不
丰富。而千百年之后的培根说得更加全面:“读书使人完整,讨论使人完备,写
作使 人完善[1] ”。
我们常说,不思考的人是没有问题可问的。会思考的人有问题往往并不用去问他
人,因为他们最终能够自己解决那些问题。然而,这样的划分过分简单而又粗 暴。
学生问问题是他们的权利,他们是正在学习思考的人——并且已经为之付费。所
以,他们的问题无论多么貌似荒谬都不应该被忽视。老师不是神仙,没办法解决
或者回答清楚所有的学生提问;但,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提问,并尽力清楚地
回答确实应该是老师的责任。
初作老师的时候,我确实没有那么多的耐心。尽管我从来都是非常敬业的,但我
确实曾经忽略过一些原本属于我的责任,而将之处理为“那是学生自己的事
情 ”。比如,当有学生上来问我某个单词什么意思的时候,我甚至会大为光火,
愣冲冲地说,“你把我当作什么?不会查字典么?”终于有一次,一个学生怯怯
而又委 屈地说,“我查不到..”不知道什么原因,这次我的嘴里冒出来的是
另外一句话:“你查的是什么字典?”再后来,我开始心平气和地在课堂上专门
腾出差不多半 个小时的时间给学生们讲如何选择英文词典,如何交叉参考使用
这些词典,遇到查不到的情况应该去什么网站试一试..
另外一次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某个教师休息室里听一位同事抱怨,“现在的学生
真傻,都来考托福了,竟然还问我‘老师,什么是及物动词’?!”这时候我 才
真正体会到我的耐心究竟比过去多了多少,笑嘻嘻地告诉那个同事,“既然学生
问了,就说明那是个学生需要你去解释清楚的问题。要是我的话,下次讲课的时
候 就不会再假定所有的学生都知道及物动词是什么,不及物动词是什么,它们
之间的差异是什么,了解这些差异有什么好处,等等。”

我一直相信,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事实上,在不停地为学生解释他们的疑问的
过程中,我自己学到的东西更多,更多的程度超乎想象。学生的问题来自于各 个
方向,或神奇或可怕,或有趣或诡异,但都是基于他们对现状的思考和疑惑。最
终,我的发现是,所有的学生提问,最终都是源自于人类史上所有的人都共同拥
有 的弱点:懒惰。
除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竟然问老师一个单词是什么意思,而不是去查词典,肯定
是懒惰。去查了而查不到,然后就放弃继续查,也不去换个词典再查,更不用 说
去尝试一下互联网搜索工具,还是懒惰。都来考托福了,却还不知道及物动词是
什么,还是懒惰,因为他过去曾经偷懒,到了现在才吃亏,当然可能并不知道这
次 吃亏的根源在于何处——这是最可怕的情况。
可是,懒惰并不能解释一切。尽管貌似矛盾,显而易见,这些学生事实上很勤奋。
他们在周末起个大早,赶在8点半之前挤着公共汽车来上课,中午吃既贵又 难
吃的盒饭,然后在一个充满了各种味道的教室里继续上课。他们也许会玩电子游
戏,但明显比那些只玩电子游戏的人更为勤奋;他们也许会喝酒打牌,但明显比
那 些只喝酒打牌的人更加努力。
他们“既勤奋又懒惰”。许多人都是矛盾的,甚至矛盾一生。但往往,很少有人
是故意矛盾的。我不觉得哪个学生是故意的——除非我自己有幻觉。我想,一定
有更合理的解释。
我教得最好的是作文。我很少在课堂上讲语法、词汇、修辞之类的东西,因为那
是学生可以自学,或者很容易自学的东西。我更喜欢讲思维方法,因为这才是 关
键所在。只有想清楚了,才可能写清楚。想不清楚,甚至连写出来的必要都没有。
讲作文课也是最开心的一件事情,因为作文课实际上是思考课。自己思考原本就
是件很快乐的事情,教别人思考实际上是学习思考、锻炼思维的最好方法。我的
学生也很开心,因为他们听懂了我告诉他们的话,“只有学会正确地思考才意味
着真正进化成人”。
没有人愿意做猴子。
但,终于有一天,我还是被一名学生打败了。下课之后,有一个男孩捧着我写的
那本非常畅销的《托福高分作文》让我给他签名。我签了。之后他说,老 师,
“我可不可以问你一个问题?”我笑着说,“你现在可以直接问第二个了”。他
说,“老师,你说,如果我把你这本书里的作文全都背下来,到了考场上照写一
篇,会不会被遭受雷同判罚呢?”当时我一下子又失去了耐心,尽管没有发火,
但语气里肯定有着一些什么东西。我说,“那你说呢?!”那男生脸红了一下,
迅速 走掉了。
我想我快疯了。难道我上课讲得那么无效么?——我那么卖力地讲道理。作文,
当然要自己写。就算有范文,也是用来参考的。我在《TOEFL iBT 高分作文》的
前言里,确定是花费了很多的笔墨去讲解如何参考范文而不是照抄范文的啊!抄
别人的当然会被判雷同。这个还用问么?

可是,竟然下决心背下这本书里面所有185篇作文的学生,又怎么可能是懒惰的
呢?怎么会这样?!
更要命的是,不只一个学生这样问。我知道,学生的问题来自于各个方向,或神
奇或可怕,或有趣或诡异,但都是基于他们对他们自己并非满意之现状的思考和
疑惑。这个我早就知道。
后来,我明白了,我终于明白了。很多学生“既勤奋又懒惰”的怪异现象来自于
他们对“时间压力”感受。“没有时间了”,或者“时间不够了”的感受和恐 惧,
使得他们超乎寻常地勤奋,哪怕是虚假地“勤奋”,恨不能废寝忘食。而同样的
感受,也使得他们终日寻找捷径,美其名曰“提高效率”,而实际上却想着“最
好不费吹灰之力”——无论哪一种都注定是不现实的,因为,已经“没有时间
了”。
“没有时间了”,是“时间恐慌症”患者脑子里反复闪现的唯一一句话。巨大的
压力,极度的恐惧,使患者的身上集结并综合了一切的矛盾:他们既勤奋又懒惰,
既聪明又愚蠢,既勇敢又懦弱,既满怀希望又时时刻刻面临绝望,既充满自信又
随时随地体会卑微..
“没有时间了”,其可怕程度几乎无异于死亡。死亡是所有人最终都要面临的终
极困境——没有解决方案的困境。对其恐惧之甚,乃至于人类不约而同地集体 创
造出一个天堂留给自己和自己喜爱的人们,同时还另外造了一个地狱送给我们所
憎恨的人们。但这毕竟并不是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死其实并不可怕,面临死亡
的 过程才真正可怕。如此看来,很容易想象那些“既勤奋又懒惰”的学生面临
的是怎样悲惨的境遇。
如果我们可以长生不老,没有死亡作为终点,那么,时间就不可能给我们制造任
何困境。如果人们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就不会有人在千百年之间不停地嘲笑追 日
的夸父,因为夸父几百岁之后终究可以明白自己做法的局限进而采取其他的策略;
也不会有人惊讶于鲁班造出来的木鸢了,因为只不过千百年而已,人们不仅已经
可以翱翔在天空,还可以用各种飞行器探索太空。想象得再疯狂一点,如果人们
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地球上都不可能出现什么所谓的人口爆炸,因为没有人愿意、
也 根本没有必要生育下一代——甚至,现在的我们都可能无法存在,因为寿命
无限的人类估计几万年前就早已进化到无需生育的地步了。可是,我们又怎么可
能长生不 老呢?从出生那一刹那,我们就注定了将会死亡。约翰.梅纳德.凯恩
斯显然认真地考虑过这个问题,他说:“长期来看,我们都是要死的。”
可是,明显有一些人,尽管数量上并不是大多数,在用另外一种状态生活。他们
从容,他们优雅。他们善于化解各种压力,安静地去做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事 情,
并总是有所成就。他们最终甚至可以达到常人无法想象的境界——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面临着同样的困境,这些少数人又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说清楚,真的
不是很容易,要啰唆很久,才能“回到”正题。

1. 这是我个人的翻译。 培根的原话是:“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通常的翻译是:“读书使人深沉,谈话使人机敏, 而
写作使人思想精确。”或者“读书使人有容,讨论助人成熟,写作促人精确。” *.]
05月 18, 2008 | 把时间当做朋友
留言/评论
共有4条留言
1. y2k on 06月 9th, 2008
我觉得主要是勤劳和获取是否能匹配. 猴子思考而进化成人是因为能带
给他更多更优质的食物. 这些小孩考试也许是觉得以后能满足自己的父
母要求, 每天玩游戏机没人会说. 这样他思考来干嘛呢?
2. 匿名 on 06月 5th, 2008
在少有人走的路中,作者也提到了同样的观点,人类最大的弱点就是懒惰,
不愿意思考。
3. recommend-lixiaolai | The way to Ph.D on 05月 20th, 2008
[...] 前一章|目录|下一章 [...]
4. CnGtd . Blog Archive . 推荐— —把时间当作朋友——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on 05月
20th, 2008
[...] . 所有人的困境 [...]
1.a 了解心智的力量
常常有学生问我,“老师,这个方法真的有用么?”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对
这样的问题极为不耐烦,总是皱着眉头的同时尽量显得心 平气和地说“那——
你觉得呢?”学生通常都是愣了一下,转身走掉——估计是带着失望呢。我几乎
都能感觉到他们心里的那个小人肯定是紧闭双眼使劲摇了摇头然 后睁开眼睛还
是一脸迷惑。
那时候,我觉得自己真的无能为力。不管什么方法,都要通过实践才能获得效果。
有没有用,不去做怎么会知道呢?问题在于,实践需要花费时间,而每个人 的
时间都是因有限而宝贵。当我看到这样的学生,不得不打心眼里替他们着急:“你

怎么还在浪费时间想这样没用的问题呢?要是你早就开始实践的话,现在不就能
知道那方法是否真的有用了么!”
我想,估计有很多的老师都会面临与我一样的困境吧?我肯定不是唯一一个遇到
学生这样问的老师。终于,我还是再次挣扎着努力了一下。在其后的相当长一 段
时间里,我总是在讲一些重要的方法之前或者之后,甚至干脆于之前、之中、之
后反复告诫我的学生:“仔细听清楚,无论我讲得多么有趣、多么有用或者是多
么 有道理,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当且只当你按我说的做了之后,对你来说,
才算是真的有趣、真的有用、真的有道理。”
然而,终究我发现自己的这番说辞作用并不是很大。因为还是有很多学生——我
很怀疑其实是大部分——根本不按我说的去做。最要命的是,我发现当我在尽 我
所能把那些方法、那些道理讲的既有趣又透彻的时候,我明明看到他们在点头表
示认可啊!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几近绝望。甚至讲课的时候,听到学生的笑声、
掌 声,看到他们点头、记笔记,都颇有些怀疑我当时所见所闻并非真实,只不
过是我的幻觉而已。
问题出在哪儿?千万次,我问自己。
当答案突然有一天从我脑子里冒出来的时候,我多少有些震惊。过去,当有学生
来问我“老师,这个方法真的有用么?”的时候,我竟然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些
学生之所以这样发问,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居然是彻头彻尾地出自于理性!他们
的逻辑是这样的:
我觉得你的方法颇有些道理,但我不是很确定。问题在于,如果我决定使用你的
方法的话,那么就好像是投资一样,是需要投入时 间、精力,甚至金钱的。如
果在我根本不能确定我的这个选择究竟能给我带来怎样的结果的情况下,我就投
入时间、精力和金钱,那我不就是连傻瓜都不如了么?所 以,你必须告诉我,
你的方法到底是否真的有用?如果答案不是确定的,我才不会采取行动呢。
这个逻辑非常完整,乃至于他们对此坚定不移,更至于我从来没想过竟然还有这
样一种“合理”的可能性。仔细想想,几乎所有拒绝学习的人其实都正是因为他
们觉得自己的这个推理准确无误,才那么理直气壮地选择拒绝学习。
我知道我现在要学习、要努力,这个没问题。问题在于,学习也好,努力也罢,
就好像是投资一样,都是需要投入时间、精力,甚 至金钱的。如果在我根本不
能确定我现在的学习究竟能给我带来怎样的结果的情况下,我就投入时间、精力
和金钱,那我不就是连傻瓜都不如了么?所以,你必须告 诉我,学这东西究竟
有什么用处?没有用的东西我才不会去学呢!
这是个更难以解释的问题。其实,所有那些正在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人可能会瞬
间理解我在讲什么,可是,我要说明的对象是涉世不深的学生,于是,我想我 必
须啰唆点才可以。也许我自己的经历可以很好地说明问题,并且,我也相信,本
质上来看这并不是我个人独特的经历。让我细说从头。

1984年,也就是二十年多前,我母亲竟然给我10元钱,允许我报名参加本地第
一个计算机学习班。要知道那时候的10元钱,可能相当于现在的1000元还不止
——因为当时我父母每月的收入全加起来也不过两百多元。
事情经过大致是这样的。那时我还在读初中二年级。快到暑假的时候,有一天班
主任拿来一张纸贴在黑板上,说是少年宫要办个什么学习班,谁愿意去就去看 看。
第二天,我们一帮同学顶着太阳跑跑闹闹就去了,其实当时连是什么学习班都不
知道呢。许多年后的今天也依然觉得记忆中的那个日子亮得刺眼。
到场的时候我们发现根本就来晚了,屋子里早已挤满了人。我们几个只好挤到教
室最后面,站在桌子上才能看到黑板。又等了好久才看到一个瘦瘦的男老师, 把
一个键盘(就是那种最早的R1机型,直到86年,我才见到APPLE II)接到一
个单色显示器上,做了一些让我们眼花缭乱的演示。今天应该没有谁对屏幕上能
够显示一个用字母拼出来的几何图形感到兴奋了吧?但当时,我们就是 很兴奋,
屋子里不断地发出小孩子们惊叹和欢呼。
我记得那男老师说“今天就到这儿吧”的时候孩子们失望的叹息。那老师又接着
说,“明天下午开始正式上课,报名参加的学员,要交10元钱学费。”我几 乎
是一路跑回家的,跟老妈一说,她一点都也没犹豫,只是说,晚上你爸回来就给
你。第二天我拿着爸爸早上给我的10元钱跑兴冲冲地去找前一天与我同行的同
学 之一(我们班主任的儿子)。结果他说他不去了,因为他妈妈说学那个没什
么用。
于是,我颇有些扫兴地自己一路走到少年宫,手在兜里紧紧攥着那10元钱。要
知道,那时候10元的纸币还是我见过的最大面值的纸币。到了少年宫三楼的 教
室,才发现那个教室其实特别大,昨天是因为挤满了人才没觉得——除了老师之
外,加上我,一共只有5个学生。再后来才知道,其中的一个还是少年宫的工作
人 员。所以,那期计算机班的总收入为35元——因为后来还有个学生中途退班
了,她爸爸过来要回去了学费中的5元。
许多年之后,我跟母亲提起这事儿,她说她只是想让我度过一个不无聊的暑假而
已。不过她倒是记得很清楚,我父亲当时听说学费10元钱的时候,只说了一 句
话,“学点东西总是好事儿”。再后来,我有一次回老家,见到当年我的班主任,
闲聊之间提起这事儿。她居然干脆不记得还有过这么一回事儿。我也就没再多说
什么,想想也就没接着问她儿子现在在做什么。
姑且不计这么多年来摆弄计算机给我带来的心灵上的愉悦,仅说一件事儿就够了。
在撰写《托福核心词汇21天突破》 过程中,假若我没有稍微多于常人的那点计
算机知识,能够编写一些批处理脚本,那就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完成海量的
工作;并且,就算多花上好几倍的时间, 也很难拿出那样的质量——而最终质
量保证了销量,进而,销量当然就保证了收入,我个人的财务自由(最重要的自
由之一)就有了更多的支撑。
可问题在于,当时我去少年宫学习计算机编程语言的时候,怎么可能会想象得到
20多年后的某一天,要用软件去调取语料库中的数据,然后用统计方法给每个

单词标注上词频[1] ,而后写个批处理程序从相应的字典里几个小时内拷贝粘贴
出多达20M以上的内容,再重新整理..顺便说一下,统计学可是我上大学时仅
仅凭乐趣学习的一样东 西,却竟然最终被事实证明是最有用的知识——现代科
学所有领域都必需的数学分支。十五六年前,我在大学翻阅统计学书籍的时候,
可万万不会想到有一天我会把 那些理论应用到英语教学上——事实上,从现在
开始倒推仅仅七年,那时的我就完全不可能想象自己有一天会去教英语!而一直
以来学生评价我是讲课最精彩的老 师,我想是因为我有着超强的说服能力——
因为我大学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是销售。可是,我之所以可以练就很好的说服
能力,根本不是为了有一天去当最优秀的 老师——当时可只不过是为了赚钱糊
口而已。
当我为了能够有效回答学生的那个令我苦恼不已的提问而认真审视自己的时候,
发现我去学习什么的动力竟然与那些人拒绝学习的理由是一模一样的:“不知道
学它究竟有什么用”。所以,有些人——估计是大多数人——还在疑惑“..可
是,我学这个到底有什么用呢?”的时候,另外一些人——肯定是少数人——想
的是“不知道学它究竟有什么用..但正因为不知道有什么用,才可能更有价值
呢!”
如果在许多年之后,你突然发现你多年前学过的东西那时恰好有用,那种惊喜的
程度你可想而知。就在前不久,我有一个同事,在某次的讨论会结束的时候很 兴
奋地告诉我说,“哈,这事儿我还真专门学过!当时花了不少钱学着玩儿,还觉
得挺无聊的呢。谁能想到现在竟然在这里终于能用上了,嘿嘿,我要把这事儿做
好,收回投资!”我想她当时的极度惊喜和我在用貌似非常复杂的统计理论统计
英语词汇词频时的兴奋心情本质上应该是一模一样的。
到此为止,我想我确实可以比较清楚地回答那些学生的提问了。希望那些学生知
道,所有的方法无非两种:正确的,或者错误的。作为老师,尤其是负责任的 老
师,告诉学生的方法应该是有效的并且合理的。如果连负责任的老师的方法都竟
然没用且不合理,那就只能说学生运气实在不好,竟然遇到了最不可能的情况。
然 而反过来,作为学生,其实只有一个有效并且合理的选择,那就是按老师说
的去做——确实去做了,并且坚持到底,那么方法是对是错,自然就会明了。(更
何况, 有的时候用错误的方法都可能成功,反过来,用了正确的方法也不一定
成功——以后我会提到。)
可是,所有这之前的文字,要用来说明的是另外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心智的
力量。每个人所拥有的心智力量各不相同,而心智力量的差异会给每个人的一
生带来无法估计的价值差异。我们已经看到了,面对相同的问题——“为什么要
学习”,心智能力的差异竟然会使人们因为相同的理由——“不知道学习有什么
下一页 尾页 共16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