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管理]《危机管理》作者:平川

_4 平川(现代)
  第二类是扩大特殊紧急状态法规的效力范围的。这类法规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公共安全、国家安全、保证物品供应和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转等。
  第三类是在正常状态下制定,但可在官方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后发挥效力的法规,如1957年颁布的《对货物及公共设施监控法》就属于此类。
  ·机构设置
  --中枢指挥系统。该系统由总理、安全内阁、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防委员会组成,其中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和军队最高统帅,对危机具有最高处理权。
  --参谋与咨询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两个部分:情报系统和以"整体安全系统组织"为代表的咨询机构。它的主要职责是为危机决策机构提供与危机有关的情报信息,以及如何应对危机的具体方案。
  --支援和保障系统。主要由警察总局、国内安全总局、预备役、民防和地区防御系统组成。其中,警察总局主要负责处理国内治安问题;国内安全总局主要负责协助警方等有关行动部门对危险目标进行跟踪、侦察和检查,对重要公共场所和重要政府机构进行监控;预备役主要是为危机处理做人员储备;民防和地区防御系统是以色列国防体制的组成部分,民防队的主要任务是在紧急状态下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地区防御组织则由当地居民组成,发生紧急情况时与国防军协作配合。
  --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任务是通过教育宣传来动员群众,群策群力应对危机。
  ·机制运行
  以色列危机处理运作程序主要包括预警、反应和恢复三个部分。
  危机预警以反恐怖为中心,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战略层次,即当遭受恐怖袭击时,反恐斗争需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法律等五个领域全面出击。二是战术层次,主要体现为预防手段的运用。
  危机发生时,危机管理的中枢系统会迅速启动。政府各部门(内阁、国防部和总理办公室)之间、安全内阁的成员(总理与各部长)之间马上召开紧急会议进行协调。先是听取情报系统的情况汇报,然后及时制定应对计划,并责成各部门以最快的速度付诸行动。
  危机过后,政府会迅速采取措施,一方面妥善处理事件造成的政治影响,另一方面对人员伤亡以及经济、财产等方面的损失进行补救。比如由外交部长、国防部长或总参谋部人力部的军方发言人通过媒体向外界发布消息,对在危机状态下以军采取的相关行动作出说明和解释。此外,政府还会责成有关单位对受害者的家属进行慰问和抚恤。政府在危机结束后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修正日常决策中的错误或不足,弥补危机管理系统的漏洞。
  ◎我们应该做什么
  相对于世界一些国家危机管理机制的成熟,反观我们国家的现状,差距还是很大。第63节:警醒着生活
  缺乏危机应对机制与能力
  危机管理能力是考验政府的一项重要指标,由于长期生活在和平状态,我国许多政府部门和公务员大都缺乏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能力,更没有建立危机应对机制。当SARS突然袭来时,政府许多部门和人员先是听之任之,明显的缺乏责任感和危机感;后是惊慌失措,采取了不理智、不科学的应对措施,如封锁消息、封城、堵路之举,不仅加剧了民众的恐慌心理,而且还引发了各地的抢购潮和回乡潮,增大了疫情的控制难度。虽然后来采取了恰当而坚决的措施,摆脱和控制了危机,但政府缺乏危机管理能力和机制的问题却暴露无遗。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建设的欠缺
  目前,医疗、工商、统计、公安等部门各自拥有一套数据,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重合的基础数据,而这些数据在各部门间还没有实现有效共享,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也妨碍了政府的统一管理与协调。因此,加强政府各部门间的有效合作,建立统一的政府信息化管理体系,对提高政府效率,应对各种社会风险和危机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加紧建设。
  在SARS产生、蔓延与控制过程的早期,由于新闻限制和政府部分官员对问题持否认态度,使这种信息不透明的现象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新闻管制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了严重伤害。4月中旬中央政府责令各地公开SARS信息后,情况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可见,取消新闻管制,实现信息公开既是取信于民的最好方法,也是消除危机时的恐慌情绪和从众效应,防范和化解危机、稳定大局的重要途径之一。
  ·公民意识和民族忧患意识有待提高
  SARS危机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一场社会危机,在这场危机中许多官员和民众只顾本地区的利益、只顾个人利益的现象比比皆是:形形色色的地方保护主义泛滥、民工的盲目回流、大学生的肆意逃校、居民的人人自危以及各种荒诞谣言的迅速传播,以及生活方式落后,缺乏公共环境意识和公德意识等等,都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社会长期存在的种种弊病。
  ·缺乏完善的国家危机管理委员会和相应管理机制
  美国、日本等国家已经建立起一套相当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值得我们借鉴。
  警醒着生活
  --个人危机管理
  在人的一生中充满着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幸福与不幸。生活、工作、学习的压力太大,令我们的身体疲惫、虚弱,社会、家庭、个人的问题太多,使我们精神烦恼、焦虑,人生处处潜藏着危机。
  在如今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人的活动与交互关系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复杂,这一变化在激发人们丰富多彩的动机和目标的同时,也使个体遭遇人生危机的概率更大。对此我们不能消极地忍耐或回避,而应该直面人生危机,警醒着生活,积极寻求克服和战胜危机的有效途径,抚平伤痕,向人生的下一个高峰前进。人生危机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征途中所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基本课题。
  直面危机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折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
  当这头驴子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叫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不一会儿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泥土堆上面。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到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
  很快地,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犹如驴子的情况,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有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
  我们在生活中所遭遇的种种危机就是加诸在我们身上的"泥沙",它们可能会将我们埋没了,然而,换个角度看,它们也是一块块垫脚石,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地将它们抖落掉,然后站上去,那么即使是掉落到最深的井,我们也能安然地摆脱危机。本来看似要活埋驴子的举动,由于驴子处理厄境的态度不同,实际上却帮助了它,这也是改变命运的要素之一。如果我们以积极、沉稳的态度去直面危机的来临,往往会在危机中挖掘出潜藏的力量,化危机为转机。
  积极、沉稳地去直面危机、解决危机,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增强自信,保持冷静
  所谓人生危机,是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向所要达到的目标的努力过程中所受到的障碍和威胁,通俗地说,人生危机就是人们常说的逆境。人生危机的发生虽是客观的事实,但是在不同心态的人身上所反映出的心理体验却是情态各异的。所以要战胜危机,首先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高度的自信心。
  勇敢和自信是人生迈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是成功的心理基石。有勇敢精神的人不一定都能取得成功,但懦弱自卑、缺乏自信的人注定将一事无成。对于勇敢自信的人来说,危机更能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斗志和豪情.愈挫愈勇。而缺乏自信和勇敢精神的人,面对危机只会终日不安,惶惶度日。在与危机的较量中,如果自身变得强大了,危机相对就会显得藐小。"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动摇这样一个信念:没有爬不过的山、没有倘不过的河。第64节:别把"危机"当碟儿菜
  找出核心,全力解决
  人在遇到危机时,最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因其注意力全都集中到自己正在面对的危机和为之烦恼的心绪上,从而无法客观地看待他人和周围的事物,恰如钻进隧洞,只能看到出口处的那点光亮。若用术语,。这种状态叫作"精神性的视野狭窄"。举例来讲,假定有一个家庭主妇对人际交往抱有严重的恐怖心理,有一天她接到一张学校召开家长会的通知书。虽说此时距离开会之日尚有一个月时间,可是她自从接到通知书后,心中总是惦念着这件事。原本就怕当众出丑,非常讨厌这种场面的她,当然不愿去参加家长会了。但若不参加,老师和其他家长也许会感到奇怪。"怎么办哪?怎么办哪?"--处在焦虑中的她无时无刻不在为之感到烦恼。随着家长会日期的日益迫近,她焦虑得无法外出买东西,最后甚至变得不能照顾丈夫和孩子。自己的注意力过度地集中在烦恼的对象上,整天躲在家里,看不到自己应做的事情。这位主妇的表现就是处于危机之中,看不清周围的情况。
  如果说上面这种情况属于极端现象,那么,下面例子中所表现出的"精神性视野狭窄"相信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不会陌生。
  达蒙毕业于一流大学,进公司时的考试成绩也相当好,因此他对自己在公司里的前途充满信心。然而,进入公司后,在首次从新员工中选拔干部时,达蒙未被选中。这件事情,让原本充满自信的达蒙很受刺激。更让达蒙不能接受的是,同科室一位来自"二流大学"的同期同事却得到了提升。当晚,达蒙根本无法入睡,他认为这是一个让自己无地自容的耻辱。第二天上班时,他总感到大家都在背地里取笑他,于是,羞愧心情变得更加强烈。此后,他总是这样:晚上夜不成寐,白天在公司上班时也是心不在焉,无精打采。一个原本很有自信的人,最后变得甚至不敢正视别人的眼睛说话了。更糟糕的是,因为心情不好,不久,达蒙患上了胃病以及其他莫名其妙的病症,最后连班也不能上了,只好在家养病。这期间,他去了好几家医院接受检查治疗,但诊断结果都是"内脏无任何异常"。
  由于长期处在这样一种不正常的心态之中,达蒙觉得再也无法继续呆在公司,于是,他写了辞职报告。就在他准备寄出这份辞职报告的时候,偶然的机会让他参加了一个名为"生活探讨会"的地区学习座谈会,通过与其他人的交流,达蒙终于能够正视过去的自己:即因在提职的竞争中败于其他同事而失去理智,并一时地为丢脸、出丑的感情所驱使,以至最后对任何事物都变得视而不见。认清了这一点,达蒙对以后的工作有了重新的定位。
  复职后的达蒙与以前有了很大的区别:每天提前上班,主动打扫办公室,主动承担以前不愿干的杂活。积极的态度得到了积极的回报,两年后,达蒙也得到了提升。达蒙在追述往事时无限感慨地说:"当我在首次提拔干部中被排除在外时,感到以前的自信顷刻间全都荡然无存了,除了看到惨遭挫折的职业危机外,什么也看不到了。当时,只是为丢丑、毫无出息的感情所支配。真像钻入隧道一般。"
  危机就像是我们的影子,没有哪个人的生活是永远一帆风顺的,所以,当我们遇到危机的时候,不能一味逃避,危机不会因为你的逃避而离开你。只有勇敢地面对它,才有机会解决它。只要保持乐天达观的心情,只要不让自己消沉颓废,只要再多拿出一分勇气和信心,只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任何危机都一定有转机。
  在生活抛锚的地方起航
  危机的存在让我们明白了生活其实是一场对垒,一场与危机争夺生存机会的对垒。
  兵法上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在危机中找到转机,首先要知道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危机。
  生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系统,所以影响我们生存的危机是很多的,而且因为每个人面临的环境、职业、家庭情况各异,所以很难给生活危机确定一个非常明确的范围和划分。按照危机发生的原因和范围来讲,个人危机大致涉及健康危机、家庭危机、社会活动危机,以及心理危机等诸个方面。
  这些危机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互相影响,交叉产生作用的。比如说,现代社会中,80%甚至更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它并不能单纯归因于健康危机或心理危机,而是各种危机累积的结果。
  健康危机、家庭危机和心理危机我们将在下面做专门的阐述,在这里我们要说的是关于生活安全和为人处事上出现的一些危机。它们是生命安全危机、信息安全危机、信誉危机。虽然这种划分不是很科学,但无疑涉及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核心部分。
  安全危机
  安全危机是我们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也是最常被忽略的问题。事实上,只有少部分由意外事件引发的安全危机我们无法有效防范,大多数安全危机是因为我们的大意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如在过马路的时候我们闯红灯;在工地上操作机械的时候不戴安全帽;在危险禁止前行的地方,非要去猎奇等等。对于此种危机,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安全意识,不要心怀侥幸心理,不要勿拿生命去开玩笑,因为万一不发生的事情就可以万一发生。
  在人为的安全危机上,除上述的安全危机之外。还有一类安全危机是因为我们做人不当或是行为不当引发的。这包括蓄意攻击他人,或是用卑鄙的手段去打击搞跨他人的事业等一系列不应该做的行为,从而引起了别人的打击报复。对于此种行为我们不好去分析,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指出的是做人就要堂堂正正,在不违反法律制度的基础上,有时需要给别人一条出路,不要死抱着赶尽杀绝的思想,要知道有时候给别人一条出路就等于给自己一条生路。
  信息安全危机第65节:将危机的感觉放在心上
  个人的信息安全危机是一个被我们关注不久的话题。有些对这个说法可能还有点陌生,但是,它却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日常的大部分重要信息不是存储在人脑中或是笔记本中,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在日常工作中,有不少人不太重视计算机内重要信息的保护,他们既没有为自己的计算机设置密码,也没有将自己的重要工作信息拷贝带走。这就让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趁的机会,结果公司的重要机密文件泄密、大批的客户信息被别人夺取,从而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也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很大的危机。
  工作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不仅仅体现在对公司重要信息的保护上,我们自己的重要信息也需要妥善保管,避免给自己的竞争对手或小人提供打击报复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随时对重要文件和信息加密的习惯,一些重要而又不会再用的信息要及时删除,关于个人隐私的部分更要慎重保护,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当然,并不是在每个生意的场合都要用到电脑,所以对于重要的文件、客户来函、重要会议的稿件我们都要放进保险箱,不要随手丢在桌上或是文件柜中。
  除了对工作信息的保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个人的隐私性信息也要持慎重的态度。如与陌生人交往时,不要告诉他们自己详细的信息,如家庭地址和电话等;与同事交往时,除非是推心置腹的朋友,也不要随意泄露个人的隐私,如跳槽的想法、对上司的不满等等。
  信誉危机
  人际交往中,良好信誉是打开交往大门的一把无形的钥匙。一个没有良好信誉的人,是不会得到他人信任的。信誉的好坏与否常常影响着别人对你的判断和评价,也直接影响到交往的继续进行。有的青年男女交朋友,就是因为个人信誉不好而告吹;有的商业合作,就是因为对方信誉不好而泡汤。难怪有人把良好的信誉叫作"一张最好的通行证"、"一张最有权威的介绍信"。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将自己的良好信誉坚持到底。有时我们会为了一点眼前的利益而放弃做人的基本原则;有时我们为了打击别人,不惜以牺牲自己的信誉为代价。其实这些都是得不偿失的做法。因为,一个人在品质上受到别人的质疑,是很难恢复的。它不象一件产品出了问题就可以及时维修,而是要通过长期的一系列的行动才能赢得别人的相信。所以,在任何社会交往中,都不要把自己的信誉不当一回事。保护自己的信誉,避免产生信誉危机,需要每一个人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局限与弱点。很多人以为要装得什么都懂,才容易建立个人信誉。其实一个人的能力信誉不是靠口说出来的,主动承认自己的缺点,往往更能赢得别人的好感。
  其次,个人信誉往往跟忠诚连在一起,一个人可以与合作伙伴、朋友分道扬镳,但不能因为怀恨在心,就肆意攻击别人。
  此外,建立个人信誉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言行一致,才会形成良好的信誉。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生活中出现失误是在所难免的,但一定不要犯个人品质问题,因为品质上有了任何闪失都会造成终身污点,对建立个人品牌非常不利。
  最后,还必须要阐明一个观点,即绝不能把建立个人信誉理解为虚假包装。因为,个人信誉主要是对个人能力和魅力的呈现,它的传达以及效应是与一个人的长期行为分不开的,虚假的包装有时虽可取得别人一时的信任,但终究是不会长远的。
  将危机的感觉放在心上
  "危机"这个词对每个人来说,应该不陌生了,生存危机、健康危机、情感危机、家庭危机、经济危机、信用危机、信息危机……,似乎每一个环节都会陷入危机。事实也的确如此,危机是生命成长的内容之一。在我们一出生的时候,便与危害健康的危机争夺生存的权利;当我们大一点的时候,又要面临入学、升学的危机;随后一路坎坷艰难走到成年,情感危机、职业危机却又如影随形;当我们老的时候,生命开始变的脆弱,我们还是摆脱不了死亡危机的纠缠。危机充斥着我们一生的每个时刻。
  危机在个人的领域里来讲,更容易与挫折联系在一起,有些人甚至就把危机理解为挫折。其实,危机与挫折是不同的,"挫折"更多关注的是危机发生后的结果,"危机"却是可以避免和化解的。
  正如前面我们反复提到的,危机即是危险也是机遇,机遇往往隐藏在这些危机之中。面对危机,成功者与失败者惟一的差别就在于,成功者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在心理及行为措施上有所准备,当危机降临时,能够化解突如其来的变化。失败者没有准备,单从心理上受到的冲击就会让他手足无措,更谈不上采取什么应变措施了。
  伊索寓言里有一则这样的故事:有一只野猪对着树干磨它的獠牙,一只狐狸见了,问它为什么不躺下来休息享乐,而且现在没看到猎人!野猪回答说:等到猎人和猎狗出现时再来磨牙就来不及啦!
  这只野猪就是有"危机意识"!
  人和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是自己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危机的旁观者,我们有能力预见危机,并且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做到这一点,没有危机意识是不行的。有了危机意识,或许不能把问题消弥,但是,我们至少有了思想的准备,还是可以做许多的事情来挽救,至少不会在危机来临时手足无措。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不是危机本身,而是因为对危机的无知和无备。第66节:学会化解各方面的困扰
  我们该如何把"危机意识"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呢?
  首先,在心理上要有能随时接受和应付突发状况的准备,不至于在发生意外时慌了手脚。其次,在生活、工作中,以及在人际关系方面要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只有对待任何事情都有"万一……怎么办"的危机意识,未雨绸缪,预作准备,才能做到事前控制,事后弥补。
  此外在生活中、工作上和人际关系方面,我们要有以下的认识和准备:
  --人有旦夕祸福,如果有意外的变化,我的日子将怎么过?要如何解决困难?
  --世上没有"永久"的事,万一失业了,怎么办?
  --人心会变,万一最信赖的人,包括朋友、伙伴变心了,怎么办?
  --万一健康有了问题,怎么办?
  ……
  对所有事你都要有"万一……怎么办"的危机意识,并未雨绸缪,预作准备。人最怕的就是过安逸的日子!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我们所面临的变化和压力也与日俱增。那么,当危机发生时,如何尽可能地减少它给我们带来的损失和影响呢?这需要我们拥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每个人都可能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困扰,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才能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并有效化解来自各方面的困扰。
  应变能力是现代人应当具有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我们每天都要接收来自各方面的大量信息,如何迅速地分析这些信息,是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潮流的关键。
  每个人的应变能力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是后天的因素,如长期从事紧张工作的人比工作安逸的人应变能力高些。可见,应变能力是可以通过某种方法加以培养和提高的,如多参加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努力去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培养和增强人的应变能力的过程。
  此外,扩大个人的交往范围也可以培养和提高应变能力。无论家庭、学校还是小团体,都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只有首先学会应对各种各样的人,提高自己在较小范围内的应变能力,才能应付各种复杂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应变能力强的人往往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沉着应战,而不是紧张和莽撞从事。
  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遇事沉着冷静,学会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鼓励,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应变能力。如果迟疑不决、优柔寡断,就应主动地锻炼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迅速作出决定。如果因循守旧,半途而废,那就从小事做起,培养创新思维,要求自己不达目标不罢休。只要下定决心,并付诸行动,应变能力就一定会不断增强。
  泅过职场的死海
  一个开得快的车面临的危险远比一个开得慢的车面临的危险大得多,对个坐在车上的人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被车甩下来。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像是坐在时代这列快车上的乘客,你没有跟上时代,就可能被淘汰。现代社会,被时代的快车甩下来的人不在少数。
  "饭碗"仿佛突然变成了一个让人心痛不已的字眼。
  对那些曾经的"天之骄子"来说,这种痛更为钻心。很多人找不到工作--饭碗发生问题了,而且相当严重。据资料显示,2002年7月全国等待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为50万,2003年7月为70余万,2004年7月有可能更多……就目前的情况看,在以后的日子里,饭碗仍将是一些大学毕业生的噩梦。而如果没有饭碗,什么理想,什么抱负,什么贡献,都将成为一场梦。
  对那些在职场上闯荡的白领来说,职业危机也是处处存在。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30岁以后,大部分白领精力和体力都有所下降,对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和生活难免显得力不从心,知识结构的老化也会造成绩效下降。另外,随着很多企业结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中低层的管理职位大量减少,很多中年白领失去了在组织内进一步升迁的机会,而且还面临着被"年轻一代"代替的威胁。
  对那些自主创业的民营企业家来说,创业失败的危机依然是职业生涯的恶魔。据调查,20年前叱咤风云的许多改革英雄99%而今都不在了;被誉为"精英创业的孵化器"的中关村,每天都有不少公司成立,,但其中能够成活的却微乎其微。这些骁勇而可敬的创业者就象海边一些无辜的孩子,因为太过善于冲锋陷阵,而不知不觉中掉入了黑暗的大海。
  ……
  "铁饭碗"已经逐渐成为历史博物馆里的展品了,高枕无忧不思进取的日子也渐渐离我们远去了,从个人到集体,乃至整个国家民族,都需要这种危机意识,它是个人、集体乃至国家求生存图发展所必需具有的意识。它有助于人们认清形势,设计并适时调整切实可行的生存和发展目标。
  面对竞争,谁没有危机意识,停滞不前,就意味着落后,就要被淘汰出局,马虎不得。生活离不开目标,维持现状是目标,在此基础上再提高也是目标。有时候,目标的实现和修订也是需要一些危机意识的,要避免危机,就必须积攒足够的力量,这样才可能突出重围,有所突破。
  有了危机意识,还要重新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步伐,否则只有提前出局。
  职业危机可能因人、时间、环境而异,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以下四个时段最可能产生职业危机。
  第一时段:定位危机。定位危机发生在刚从学校毕业时。大多数毕业生面对眼花缭乱的职业和岗位,在感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同时,也会迷失方向,不知道如何选择。发生定位危机的毕业生一般可能会走两个极端:一是过于自卑,二是自视甚高。由于初涉人才市场,没有市场求职经验,在市场上几次碰壁之后,一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情绪,除了少部分毕业生可能重回学校,把读研究生作为暂时的避风港外,不少产生自卑感的人会草率地找个工作。而自视甚高的那部分毕业生对工作单位、岗位职务、福利薪酬会有过高的要求,因此,在求职过程中也很可能遇到挫折,从而陷入盲目择业的境地。第67节: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第二时段:升职就业危机。这种危机可能产生在工作了5~7年后,也就是大约在30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我国向来就有"三十而立"的说法,这一时段的职业生涯除了少数人能如愿升职高就外,大部分人并不能万事如意。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这个危机,就可能会用不正确的方法和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和失意。
  第三时段:方向危机。俗话说"四十不惑",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40岁左右会出现职业生涯的第三次危机,即继续前进的"方向危机"。因为到了40岁左右,或者你已担任了一定级别的领导职务,或者你已是这一行的"老法师",这个时候再往哪里前进,往往因为方向不明而感到困惑,于是便产生了所谓中年改行、转业等种种问题。
  第四时段:饭碗危机。过了50岁,进入"知天命"年龄,而市场经济并不会给老年人职业生涯以特别的恩惠。这个时间段最让人担忧的是自己的饭碗问题。这一危机不仅仅只针对普通人,也可能涉及高位在身的领导者。这个时期,绝不可有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思想,应当老当益壮,老骥伏枥,保持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
  目前,预防和解决职业危机的最佳办法即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职业男女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它是对个人职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资源配置,是防止走上职业歧途的路标。然而绝大多数上班族忽视或者仅仅在表面上关注这一问题,他们并不懂得职业生涯设计的真正内涵。例如:"你希望做什么工作?""五年之后,你将会做什么?"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职业人士回答不上来,甚至是一些职业经理人也为此感到迷茫。
  22岁的李丽拥有经济学学士和法律大专的文凭,她还爱好文学,喜欢诗词歌赋,大学毕业的时候,有人问她,你将来想做什么呢?李丽的反应是茫然的:去公司?法院?还是报社?好象都能去,又好象都不是最想去的。后来,李丽去了一家公证处,工作并不是李丽真正感兴趣的,但是日子清闲、舒适,就这样过了2年。到了第3年的时候,李丽对自己的工作状态开始不满意了,她想换一个工作。先是去证券、房地产等公司应聘,可虽然毕业于商学院经济系,却从没有直接从事过与经济相关的工作,应聘单位对她并不感兴趣;然后,李丽又到一些报社、杂志社去碰运气,当然,尽管她的文笔不错,但由于没有发表过作品,也没有相关的经验,自然也碰了一鼻子灰;无奈之下,李丽把目标转向律师事务所,打听了一下才知道,以她法律大专的学历,充其量只能做律师助理。
  李丽想不明白的是,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讲,自己的条件应该都还算不错,为什么就是没有一个合适的工作呢?
  为什么李丽到处碰壁?真正的原因就在于她对自己的职业人生和职业生涯缺乏设计。
  生涯是一辈子的概念,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人生道路的选择,也就是说,在你人生中从事工作的这段时间中,你打算如何来定位自己;第二个层次,就是在一个单位内部,你打算如何发展自己?前者指的是职业人生,后者指的是职业生涯。
  其实,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各个阶段所承担的职务及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规划、对一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退休。这种设计职业生涯的过程可以用一个小例子来形象地阐明:
  一个人现在住的是平房,他想在院子里盖间小厨房。当他确定了盖厨房这个目标后,他会先设计厨房的造型和估计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开始收集砖块、瓦片等材料,只要走在街上,他就会留意哪里有砖块、哪里有瓦片,碰见砖头捡砖头,碰见瓦片捡瓦片,经过一段时间,他就能把原料备齐,最终他按照图纸把小厨房盖起来了。如果没有盖厨房这个目标,那么这个人走在街上就不会留意是否有砖块,也不会注意是否有瓦片,即使这些材料都摆在他的面前,他也会认为是没有用的东西。
  职业生涯规划犹如盖间小厨房,从职业的反复选择到职业确定,再到一步步实现目标,整个过程像从设计小厨房的造型到盖成之时。就难度而言,职业生涯设计要比盖一间小厨房大得多,它的每一步都需要有不同的规划。
  在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有两点要提前考虑:一,你是否具有一定的风险防范措施。很多人追求发展机会时会忽视其存在的巨大风险,而某些风险正好触及了自己的"软肋",所以,因人而异,要对风险做好防范,如储备人际资源、准备一些资金支持,或者提早准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有时体现为相关的资格证书等)。职业风险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就业人口的不断增加、企业兼并重组裁员减员的此起彼伏、突发事件的影响,我们不得不承认,无序性和不确定性变成一个人职业中的一部分,所以要主动地进行风险防范。
  二,是否有良好的心态。不安全感将是现代人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未来,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威胁影响我们的职业安全。既然如此,现代职业人就要学会和不安全感"和睦相处"。经验发现,当一个人敢于面对最坏结果的时候,心理上就会感觉强大了许多。
  职业生涯规划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即人生规划、长期规划、中期规划与短期规划四种类型。
  人生规划: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时间长至40年左右,设定整个人生的发展目标。例如规划成为一个有数亿资产的公司董事,或成为某个方面的权威专家。第68节:感情裂缝的"维修工"
  长期规划:5~10年的规划,主要是设定较长的目标。如规划30岁时成为一家中型企业的部门经理,规划40岁时成为一家大型公司副总经理等。
  中期规划:一般是规划3~5年内的目标与任务。如规划到不同业务部门做经理,规划从大型公司部门经理到小公司做总经理等。
  短期规划:3年内的规划,主要是确定近期目标,规划近期完成的任务。如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哪些业务知识等。
  有人会说,我制订过各种各样的规划,但如今还是一事无成,可见,规划也不过只是一张画饼而已,没有什么实质作用。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中国人有句话,无志者常立志者,有志者立常志。制订规划只是一种表象,真正重要的是制订规划的意识和持之以恒的执行。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有许多计划,但是我们却很少能对这些计划做出一个清晰的安排。大多数人认为规划就是梦想,是遥不可及的。即使我们认为某个规划是可以实现的,却不愿意把它具体起来,从而在一生之中过得懵懵懂懂,也使得一些规划变得模糊,或者是虎头蛇尾,草草结束,这是我们大多数人职业生涯规划失败和职业走入"死胡同"的常见原因之一。
  感情裂缝的"维修工"
  2004年初,一部电影《手机》让不少高高兴兴来看电影的夫妻当场反目,也引发了一场关于现代人情感危机的大讨论。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古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对人以及社会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家庭危机的困扰,不良的家庭模式,使"避风港"变成了"受难地"。现代社会中婚外情、婚外性、一夜情、一夜性屡见不鲜,离婚率特别是中老年人的离婚率居高不下,越来越多的人承受着情感危机的困扰。
  《手机》的延伸效应能够在现实中掀起轩然大波,反映出情感危机中,信任危机是最大的隐患。
  据说,2004年春节后的头几个工作日,某家医院亲子鉴定中心就接待了近20例要求做亲子鉴定的家庭,鉴定中心7名工作人员即使加班加点,仍然忙不过来。这尴尬的"火爆",让工作人员也非常惊讶。有关人士认为,"亲子鉴定业务"的火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社会家庭关系的不稳定,很多家庭存在着信任危机。
  此外,引起家庭危机的因素还有很多,缺乏沟通、经济问题、男女经济地位的变化,甚至家庭琐事都可能引发感情破裂。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托尔斯泰也说过: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不同的家庭,产生危机的原因也不相同,但如果危机产生了,考虑一下下面的问题或许有帮助:
  ◎不要试图寻找婚姻问题的是与非。
  在日常生活之中,面临婚姻危机的夫妇往往会相互抱怨,认定是对方将矛盾激化,并且试图寻找婚姻问题的是与非。其实,这种寻找是与非的做法不仅是徒劳的,而且还会将婚姻的矛盾扩大化。有效的做法是,双方坐下来,平心静气的分析整个问题,找出一个最佳的解决办法。离婚并不意识着反目成仇。
  ◎离婚对孩子的伤害远远比父母们想象的要高得多。
  现在西方的心理学家都在积极呼吁有孩子的家庭,能不离婚还是不要离。因为在孩子眼里父母就像日出和日落一样天然,如果在他们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无疑是一件天塌地陷的大事,将会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黑洞,无法弥补。离异以后的父母如果双双再婚,这些孩子又要面对两个妈妈和爸爸,在4个家长中寻求平衡,这对于他们幼小的年纪,实在是一种灾难。这种伤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甚至会改变他们的生活轨迹。
  ◎不要试图用婚外恋冲淡婚姻危机
  有这样一个女士,由于丈夫留学要外,两个感情出现问题,于是她想以婚外情冲淡婚姻的危机,但是婚外情的激情和暂时的幸福感并不能满足她最终的需要,不但没有解决婚姻危机,反而断送了自己的婚姻。这个例子说明这样一个问题,不要试图用婚外恋冲淡婚姻危机,因为婚外情本身就是对正在面临危机的婚姻的一种否定。
  ◎不要忽视冷战的危害
  有的夫妻以为冷战或者分居就可以扑灭战火,其实,冷战往往比争吵的
  杀伤力还要大。冷战的前景往往是绝望,谁也不会在这段时间内好好思考婚姻的危机,反而会四处游荡,寻找自己的价值。很多婚外情就是在此时发生的。
  ◎寻找积极的冲突
  作为旁观者,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有些夫妇吵吵闹闹一辈子却过得很幸福;相反,有的家庭表面看来相敬如宾,不争不吵,却很快走到了婚姻的边缘。据婚姻专家介绍,这是积极的冲突在起作用。有专家建议,现代家庭应该学会积极的冲突,这也许是解决婚姻危机和缓解婚姻矛盾的良方。积极冲突的最终结果不会对双方造成极大的伤害,只是一种激烈的磨合方式和沟通方式,冲突以后反而解决了许多问题,增进了相互的感情,有助于双方的了解。还有,在积极的冲突中,夫妻双方要注意观察和把握对方的停战信号,不在冲突过于头。多少幸福的家庭已经证明了美满的婚姻中不能缺少这种积极的冲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避免家庭危机需要制定短期的具体目标
  现在大多数家庭似乎没有意识到婚姻的高度敏感性,其实它远比大自然里面所蕴涵的危机和灾难的发生几率要高得多。生活中一些不良的言行往往会给对方带来深深的伤害,这种伤害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所以要有意识地加以规避。第69节:作一个善于修补裂缝的人
  短期具体目标不需要过多的体系支持,只要希望改善婚姻危机的一方在一个小动作,或者是一个小言语上做出与矛盾激化时相反的做法,就可以改变全局。但是这种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像恋爱时那样小心翼翼地在关键时刻呵护对方,保全对方的尊严和利益,有时甚至需要舍弃自己的利益,尽管对方可能已经对自己造成了深深的伤害。
  ◎作一个善于修补裂缝的人
  不出现几道裂缝或者伤痕的婚姻总是很少。如果我们能用心地去修补一番,各自退一步,便海阔天空,相信真诚和时间总会把这些疤痕打磨成最初光滑无瑕的样子,而最好的修补剂就是宽容、信任和真诚。如果我们抱着无动于衷静观其变的消极态度,最终可能会酿成婚姻无法挽回的玉碎结局。
  重塑健康长城
  几年前,陈景润、路遥、蒋筑英等一批中青年精英英年早逝现象,曾引发了一场关于健康危机的大讨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在我们的生活中,"过劳死"、"猝死"的现象越来越多,而且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健康危机成为现代人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来看几则报道:
  ·一名34岁的男子在深圳一家大酒店宴席厅里猝死。他原是某公司的销售部经理,他拼命地工作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100万元的存款,一栋花园别墅,一辆"本田"小车。然而,这"三个一"的目标尚未达到,却提前得到了一张"心肌梗死"的死亡证明。
  ·北京市石景山区一名25岁的男子在凌晨睡梦中猝死,法医发现其心脏出现问题,并将其死因归结为"青壮年急死综合征",法医表示,这种猝死多发生在20-40岁青壮年身上。
  ·在外企工作的安小姐参加工作不到2年,但是工作压力非常大,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安小姐经常感到浑身无力、头晕恶心。
  ·27岁做记者的陈先生饮食、休息都毫无时间概念,再加上抽烟、喝酒、肥胖,血压高现象经常在工作中突然发作。
  ·30出头的于先生自己开公司,精神整天处于高度紧张中,他本来心脏就有问题,发作了两三次都没有重视,再次发作的时候虽然抢救过来,却需要长时间调养,无法再工作了。
  ……
  国人的健康危机到了什么程度,2004年,在第七届北京科博会养生保健科技发展高峰会上,中国免疫研究中心主任、海军总医院副院长冯理达给出了详细的数据:
  ·六成中年人存在健康问题,心脏病在我国至少"年轻"了15岁。
  ·科技人员平均死亡年龄为67岁,较城市职业人群早逝3.26岁,其中15.6%的科技人员逝于35-54岁。
  ·老年人人均患有2-3种疾病。
  ·儿童肥胖症激增,近视眼比比皆是。
  ·从近年的报道中,我们还知道,中国有1.2亿乙肝病人;血吸虫病、肺结核病大面积死灰复燃;艾滋病也没有因为地方官的脸面讳莫如深放慢蔓延速度。
  这么多活生生的事例和数据提醒每一个人:别以为健康危机与你无关。
  ◎不要让70年代日本"过劳死"重演
  "过劳死"是源自日本的一种现代病,产生于上世纪二战结束后日本国内就业压力极大的时期。当时,许多日本人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精疲力竭,甚至引起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继而早逝。
  今天发生在中国的"过劳死"现象,跟日本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非常相似,社会学家将它定性为社会转型期问题。所谓转型,是指社会在急剧向城市化和工业化过渡期间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混合形态。在转型期间,竞争压力的增加,使人们的精神和谐与健康面临巨大冲击,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站在变革前沿的知识分子们。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时代,我们却走上别人的老路,实在是一种遗憾。
  ◎要智商,更要健商
  "健商"(HQ)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健康智慧与维护健康的能力。代表着一个人所具有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健康能力和水平。健商不是先天就有的,它与一个人所受教育、知识水平、个人品格有密切关系。一个人要想成功,智商当然很重要,但更起决定作用的则是情商。然而,一个人即使智商、情商双高,如果由于健康问题没有机会去实践,也难以成功,因此,"健商"对一个人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当你不断提高健商时,你就能活得更快乐、更健康,更长寿,逐渐提高你的生活质量。
  有一个青年抱怨自己贫穷,一心想得到一大笔钱。此事被一老石匠得知。老石匠告诉青年:你已经很富有了。青年人不相信老石匠的话,于是极力否认。老石匠说:那用你的一只眼睛换些东西吧?青年人不答应。老石匠说:"现在你看到了吧,你十分富有。记住我的话:力量和健康是无价之宝,是金钱难以买到的。"老石匠不仅是告诉了青年人,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力量、智慧、健康是无价之宝,是任何金钱和财富也买不到的。
  正因为健康如此重要,有人说:"每个健康的人,都是一个大富翁。他可以没有钱,没有权,没有想有的任何东西,但他拥有健康。"可惜拥有健康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当他已经失去健康时,才开始追悔莫及,感叹健康的宝贵。
  世间的任何财富都是人创造的,充分利用健康的体魄去学习,用智慧去思考,用双手去劳动,你就具备了创造财富的条件,你就可以得到最宝贵的财富,你就有把自己变成财富的主人的能力。
  健康、意志、勤奋是人生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假如用数字来表示它们,健康应该是"1",而意志、勤奋、努力踏实都是"0",有了健康就有了1,有了健康再有意志就是"10",再有勤奋就是"100",再有其他积极因素就可以变成"1000","10000"……如果拿走了健康,即使你有再多的"0",仍是一无所有。因此,真正富有的人不是拥有钱财最多的人,而是拥有财富且身体健康的人。第70节:放下心灵的负担
  如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豪富们不比阔气比健康。在美国,多数实业家认为,一个人无论有多高权势、地位和名气,如果不能保持普通人的心态,没有正常人的健康,就不会有真正的快乐。在日本,清心寡欲、俭朴自然之风正吹遍这个昔日以"工作狂"出名的岛国。在我国台湾,20年前,大老板们聚在一起,比得是坐骑,是手上的手表、项上的宝石、身上的衣服,而如今他们比的却是谁的血脂、血压、血糖、胆固醇低,谁的腰围没超标,因为他们懂得只要拥有健康,别的都可以去努力得到。
  并不说只有富人才需要健康,举他们的例子只是希望用这些典型的例子说明健康的重要和可贵。然而,令人担心的是还有众多的现代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有专家总结,存在健康危机的人身上往往具有以下特征:
  --刚到中年或是更年轻时,就已经大腹便便。这是高血脂、高血压及冠心病的先兆。
  --有显著的进行性脱发、斑秃、早秃。这是压力过大或精神长时间紧
  张的表现。
  --经常头晕、目眩、耳鸣、头痛,医生又查不出具体的毛病。
  --女性过早绝经、男性过早性功能衰减。
  --遇见熟人竟忘记他的名字及称呼。
  --心算能力低下,常要借助工具计算。
  --人到中年就频频排尿、排便。这表示肾气不足或肠胃出毛病。
  --常有悲观、失落感,易怒。
  --睡不踏实,稍有风吹草动就醒,醒后感觉周身疲惫。
  --干什么事都不能集中精力,效率低下。
  如果你的身体上出现了这些信号的影子,那么你已经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了。
  抵挡"健康危机"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变你的生活方式。一份英国资料显示,在因疾病死亡的人中,54%与生活方式有关,22%与环境有关,8%与提供的卫生服务有关,18%与遗传有关。可见,不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不健康的生活环境是健康的最大敌人。
  拥有健康的生活首先要懂得劳逸结合,享受有度,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一点应该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因为生活、工作的压力和令人眼花缭乱的娱乐方式,很容易让现代人忘记健康、迷失自己,在垃圾生活中透支自己的生命。特别是有些年轻人,在一天忙碌的工作之后,不是回家好好的休息,而是选择去酒吧、迪吧等场所,偶尔去一下这些地方,的确有助于压力的渲泄和释放,但是有一些人对于垃圾生活几乎到了沉迷的地步,长此以往,对于机体来说是极度的摧残,身体机能会严重受损。
  此外合理膳食以及适度的运动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有人将这两方面总结成几个字,读来颇有道理,大家不防借鉴一下。
  ·合理膳食两句话。
  第一句:一、二、三、四、五。"一",指每天饮一袋牛奶,可有效改善我国膳食钙摄入量普遍偏低现象。"二",指每日摄入足量的碳水化合物,一个成年人一天大约需要250--350克,相当于6~8两主食。"三",指每日要进食3份高蛋白食品,如鸡蛋、鱼、肉等。"四"指食物要有粗有细、不甜不咸,要少食多餐,每餐保持七八分饱。"五",指每日应摄取500克蔬菜及水果,这对预防高血压及肿瘤至关重要。
  第二句:红、黄、绿、白、黑。"红"指每日可饮少量红葡萄酒,每日进食1至2个西红柿。"黄"指黄色蔬菜,如胡萝卜、红薯、南瓜等,它们对提高儿童及成人的免疫力极有帮助。"绿"指绿茶及绿色蔬菜,它们具有防感染、防肿瘤的作用。"白"指燕麦,食用燕麦对糖尿病患者效果更显著。"黑"指黑木耳,常食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
  ·适量运动三五七。"三"指每天步行30分钟3公里以上。"五"指每周至少有5次的运动时间。"七"指中度运动,即运动到年龄加心率等于170。
  无论平时怎样做,方法只是解决问题的途径,面对健康危机时,保持平和的心态才算得上是真正掌握了健康的钥匙。
  放下心灵的负担
  下面是一个真实的例子。
  老范是某法院一个有着十几年审判经历、业绩显著的刑事庭庭长,为了培养更年轻的新兴人才,已届中年的他从审判岗位上退了下来,同时他也将一起本来决定由他审理的案件交给了别人。在这起案件即将开庭审理的前一天晚上,他一个人独自来到往日曾经是他主持的审判大厅。这时,书记员小史偶然经过大厅,他看到老范神情严肃,目光凝重,感到与平时有些不一样,不过因为他之前已经听说老范第二天不做主审法官这件事,以为他只是有些失落,也并没多想。可是过了大约一枝烟的功夫,当小史再次经过大厅时,发现老范倒伏在审判台上。猛一看似乎是他累了,正在爬着打瞌睡,细看又觉得不像,于是小史走上前去推推他,并且大声呼叫,仍无反应。--老范走了。永远地走了。
  日常的老范,并没有什么病,多年来工作兢兢业业,业绩显著。就在去世的前一天,院长还在同他讨论要他把审判岗位让给年轻的接班人,请他辅助培养接班者;出事前有一个工作人员还曾与他极其自然地说话打招呼,没想到,就在短短的几分钟后,老范就没有任何预兆地走了。然而,他真的一点原因都没有吗?其实,老范工作压力极其沉重,身心的疲惫可想而知,因此事实上他平时就是一个亚健康者。突然要他从他熟悉的几乎视为生命的工作岗位退下来,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的心理压力,他的精神崩溃了,终于诱发了猝死。第71节:健康心灵的"营养素"
  近年来,我们常常听到看到"心理危机"一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的危机越来越多,"心理危机"就是其中一个。那么,什么是"心理危机"呢?心理危机,可以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目前至少有5亿人存在着各种精神心理问题,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0%,其中2亿人患有抑郁症,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从疾病发展史来看,人类己进入"心理危机时代"了,被列为当今人类十大死因之一的自杀,大多是由于心理疾病引起的。
  心理危机的产生一般源自环境的改变。我们所处的内、外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我们的机体也在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外界的变化而保持这种平衡。只要保持平衡,人就处于正常状态之中。但事物变化并不总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时会突然发生一些意外事件。如果当事人无法用以往的经验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心理上就会出现严重的失衡反应,甚至认为自己的一切都完了,准备一死了之,心理危机因此而产生。
  然而,面对突然降临的灾难或意外事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发生心理危机。比如一场大灾难之后,对众多的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来说,他们所遭受的打击与应激源强度是相同的,但其中有人能很快地从悲伤情绪中解脱出来,一部分人则难以自拔,产生严重的心理危机,其原因何在?或许与下面这些因素密切相关,它们决定了心理危机是否会发生。
  --事件发生越突然或事件持续时间越长,心理损害的结果就越严重,越易使人发生危机。
  --当事人对事件的危害性与严重性的评估越严重越易发生危机。例如有人谈十次恋爱不成功也无所谓,有些人一次失恋就会认为生活无意义,从而轻生。
  --人格健全、心理素质也很重要。这两方面表现良好的人不易产生危机,反之,适应能力差、心理脆弱、承受能力低下的人就容易产生危机。
  --如果当事人对意外事件的应付技巧高,方法适当,则什么样的困难都能解决,心理应激反应程度也低,不容易发生危机;反之,如果应付方式单一,应付方法幼稚,则难以解决问题,应激反应强烈,易发生心理危机。
  --如果社会、家庭、亲友能及时给予当事者帮助与支持,心理危机就不易发生和发展。
  心理危机是一种过渡状态,人不可能长久地停留在危机状态之中,整个心理危机活动期持续的时间因人而异,短者仅24~36个小时,最长也不应超过4~6周,最终必归于下面三种结局之一:
  --心理危机未能得到有效的应付与干预,而进一步发展或难以自拔,使当事者陷入绝望之中,并可能采取自杀行为;或沉溺于借酒浇愁与药物滥用的消极应付方式之中,最终成为酗酒者或吸毒者;或变得孤独、多疑、抑郁、自责、焦虑,而成为适应不良或神经质患者。
  --当事人通过自身努力与外界的帮助,使问题得以解决从而防止了危机的进一步发展,逐渐恢复到危机前的心理平衡状态,这是较理想和出现较多的结局。
  --部分人经过危机的锻炼和体会,学会了新的应付技巧,心理适应能力同时也得到提高,心理状态变得比以前更成熟、更坚强、更具有抗危机能力,其总体的心理结构和心理水平超出了危机前的水平。无疑这是最好和最理想的结局,也是危机干预努力的方向。
  从以上心理危机的结局中可以看出,发生心理危机后的心理平衡状态可能恢复到原有水平,也可能高于或低于危机前的水平,也就是说,心理危机对人来说并不总是一件坏事,它实际上包含有危险和机遇两层含义。有人曾将危机形象地比喻为一柄"双刃剑",既可伤人也可助人。如果它严重地影响到一个人的家庭和生活,甚至产生自杀行为或导致精神崩溃,这种危机则是危险的;如果一个人在心理危机阶段得到适当有效的治疗性干预,在心理医师的帮助下,抹去心中阴影,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了,或许苦闷的心情会变得开朗,压抑的情绪能得以释放,紧张状态会得以放松,曾经觉得活着没有意义的人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由此,危机不但不会进一步发展,而且可以帮助当事人学会新的应付技巧,使其心理功能超过原有的水平,使人变得更加成熟,那么此时,心理危机就可以说是一种机遇或人生的转折点。
  为了避免心理危机,平时我们应该注意为心灵增加"营养素"。
  ◎健康心灵的"营养素"
  身体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如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和水等,事实上,心理"营养"也非常重要,若严重缺乏,则会影响心理健康。那么,人重要的心理健康"营养素"有哪些呢?
  首先,最为重要的精神"营养素"是爱。
  一个人如果长期得不到别人尤其是自己亲人的爱,心理会出现不平衡,进而产生障碍或疾患。
  第二个重要的精神"营养素"是渲泄和疏导。
  无论是转移回避还是设法自慰,都只能暂时缓解心理矛盾,求得表面上的心理平衡,治的只是标,而适度的渲泄具有治本的作用,当然这种渲泄应当是良性的,以不损害他人、不危害社会为原则,否则会恶性循环,带来更多的不快。心理压力若长期得不到渲泄或疏导,则会加重心理矛盾进而成为心理障碍。
  第三,坚强的信念与理想也是重要的精神"营养素"。第72节:未雨绸缪的理财观念
  信念与理想的力量是惊人的,它对于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我们常常会遭遇各种挫折和失败,会陷入到某些意想不到的困境,这时,信念和理想犹如心理的平衡器,它能帮助人们保持平稳的心态,度过坎坷与挫折,防止偏离人生轨道,进入心理阴暗区。
  第四,宽容,这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宽容是脱离种种烦扰,减轻心理压力的法宝。但宽容并不是逃避,而是豁达与睿智。
  综合上面所说的,我们可以发现,其实解决心理危机的关键归根结底只有一条,那就是学会自我调试,善于驾驭个人情感,做到心理保护上的自立、自觉,主动为自己补充健康的心理营养素,在必要时,也给他人提供能够让心理健康的"营养素"。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和调查的结果发现,生活中最顺利的人,大都重实际,可靠、人际关系良好,对于生活中的不幸遭遇有一种自控能力,而患严重心理危机的人正是缺乏这种能力。
  引用美国哈佛大学瓦伦特博士的话,勉励正在经受心理危机的人们:"你可以承认存在着乌云,但别忘了乌云边缘的光明。"同时,你还要相信:无论处在什么情况下,决定你命运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不会把自己关闭在一个狭小、局促的精神世界里了。
  未雨绸缪的理财观念
  我们说过,不是个人现有的能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才可以叫危机,而且危机事件多是突然发生的。对于个人来说,安全度过危机不但需要智慧及勇气,做好事前的防范是最重要的,不过,假如没有足够的资源,也就是钱,那么在处理危机时保持冷静就不太容易了。
  举几个例子:SARS之后某餐馆倒闭,造成王先生失业,突然没有收入,若王先生平时没有储蓄就发生了危机事件;
  李先生发生车祸,平时没有买保险,万一车毁人亡,李先生家人就无依无靠,生活也发生问题;
  张太太突发不明疾病或者癌症,虽然有医疗保险,但病症复杂,不但要寻访名医还要专人照顾,所需额外的人力物力对家庭造成巨大影响。
  很多人不愿意谈钱,觉得谈钱是个很俗的事,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又实实在在地感觉到,当出现财务危机时,解决其他任何危机的困难都会加倍。所以,平时做好财务危机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财务危机的发生,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好日常的财务管理。
  一个人应对日常危机需要多少资金呢?一般来说视个人情况不同,需要的数量也不同,大致可以从年龄来分,例如:30岁的人有正当收入,需要准备至少三个月以上的生活费以备紧急之需,40岁的人则最少要有4个月以上的生活费作准备,50岁的人最少要准备5个月以上生活费。如果到了60岁,而且是退休人士,就应该重新安排所有的资产了,这时候固定收入减少,医疗费增加,应急之需也应相对增加。
  一般来说,国人更熟悉的理财方式是储蓄,除此之外,随着银行利息的下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做一些投资,如股票市场投资、收藏品投资、期货投资等等,这些都是储备资产,应对不时之需的好办法,只是要注意,在进行这些投资时要小心由此带来的投资危机。
  未雨绸缪,做好日常的财务管理虽然可以帮助我们应对许多突然发生的危机,但是不能不考虑到,有些危机必须依靠外力才能解决,为了预防这些危机,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呢?
  假定有一天你需要贷款,那么平时就应注意自己的信誉。建立与银行之间的信贷往来关系越早越好,例如:从简单的申请信用卡开始,免得需要用时来不及。平时人际关系也应注重,亲朋好友及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广结善缘。不论是公共或者个人在危机发生时,我们应立即互相帮助千万不可自扫门前雪。
  另外,自觉地锻炼身体,保持健康,避免不好的生活习惯,减少疾病发生因素。平日多增长见识,不断学习先进知识,这些都可以增加处理危机时需要的智慧及信心,帮助你去做正确选择及增强解决危机的勇气。
  当然上面提到的解决方法是比较宏观的理解,微观调控的做法是先把手上所有的资源做一个整理。例如: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如股票债券,时刻注意资产保值,这是第一要务,千万不可忽视,因为在公共危机发生时,很少有人会继续持有受到影响而贬值的股票债券。作这类决策需要请教专业投资顾问。
  危机的发生也许是偶然意外,但是对我们造成的伤害也许一年半载也无法抚平。所以,当危机发生后,立即调整心态和生活方式是最重要的,越早面对现实,危机的伤害会越小。
  不要让错误变成无法收拾的危机
  错误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与错误共生是人类不得不接受的命运。
  我们知道,很多危机就是因为我们犯错误而引起的,这种例子我们可以信手拈来。如我们在工作中出现了不应该有的错误,可能被老板辞退,从而一份具有良好前途的职业就此被葬送;我们在爱情上犯了爱人无法忍受的错误,我们的婚姻也许就会进入死胡同,等等。这种错误不一而论。其实,我们前面谈到的梁锦松和萨达姆的人生危机也都是因为犯错误引起的,一个错在犯了原则性的错误,一个错在犯了狂妄自大的错误。当然,对于我们平常人来说,没有犯那种错误的机会,也犯不到那种境界。但是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这些错误都使我们的个人生活和发展产生了危机。第73节:有些错误我们绝不能犯
  对于犯错误,我们一般都持有这样的看法,即错误是垫脚石,是走向成功的阶梯;错误是"负反馈";多犯错误才会多进步。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在我们的个人生活和工作中,并不是多犯错误才能进步,有些错误我们一旦犯了,就可能没有再回头的余地了,哪还谈得上进步呢。譬如,里森在交易中犯的错误就埋葬了整个巴林银行,他能在这场错误之后吸取教训,重新缔造巴林金融帝国吗?恐怕这是不可能的。
  犯错误也是一门学问,有些错误我们可以犯,有些错误我们绝不能犯。究竟什么样的错误我们不能犯呢?这里有两种必须提到,其一就是原则性的错误不能犯,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前面已经探讨过,这里不再重叙;其二就是一旦犯了,后果将无法换回的致命的错误不能犯,因为你一旦犯了这种错误,所引发的结果往往在你的能力掌控之外,你根本无法左右它所导致的危机向哪个方向发展。我们可以用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假如你所在公司的产品在质量保质期内出现了质量问题,客户要求你退货。作为公司的负责人你立即打电话与客户沟通,希望他们可以继续使用你公司的产品。对方说不退货可以,但是必须降低产品的价格,而且降的幅度比较大。你考虑到,在这家公司所在的区域还有好几个厂家在使用你公司的产品,如果下调产品价格的话,可能在以后与这些客户的合作中,价格也不得不下调,这样会损失很大的利润。但是,你又考虑到这家客户此次对你们产品的需求量很大,如果失去了很可惜,况且就是按他们的要求降价,你还有一点利润可赚。你想来想去,还是采取了降价,你要求你的客户为这件事保密。可是,过了不久,这件事还是被其他客户知道了,于是不仅是该地区,而是引起全国范围内的连锁质问,而且你也不好解释,如果你说是因为产品质量有问题才降得价,一些潜在的客户和正在使用该产品的客户会对你的产品产生不好的印象。再说他们不一定相信你说的话,因为你在与客户的合作中从来都是许诺全国统一售价。事情发展到了这种地步,结果你只有全面降价了事。
  在这场降价危机事件中,我们只要分析一下,就可以明白一开始你就犯了一个结果无法收拾的的错误。其一,你应该想到在商业合作中,口头保密一般都很难有法律保障,何况为了利益的因素你的客户很可能出卖你,一旦出卖了,连锁的降价危机是你很难左右的。其二,你不能因为一个客户的一点利润,违反公司"统一售价"的承诺,得罪全国的客户。拿你从这个客户那里所赚得利益与全国客户的利益相比,孰轻孰重呢?答案不说自明。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好不要犯以上两种错误。避免这两种错误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原则性的东西你一定要坚持。此外,平时还要培养下面的能力:在可能犯错误时做出正确的决定;错误发生后把握住它的实质;能够正确评估错误带来的危机具有多大的风险;危机来临后,多收集情报,分辨情报的价值;多想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从中挑出最好的来,马上去行动,并坚决地推行解决方案。第74节:犯错误的可能性无处不在
  除了以上两种可以引发危机的错误之外,我们在生活中还可能犯其他的错误,这些错误虽然不会直接导致危机,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也会间接引起危机,对于这一类错误,平时做好防范,将犯错误的几率降到最小,最好不犯,如果犯了,我们就要努力降低错误带来的危害,安全度过危机。
  这类错误可以犯,但要有正确的应对原则。
  ·可以犯错误,但要快点犯完错误
  我们可以把"犯错误"看成是"获得成功"的成本,是合理的和必要的,但最好小一些。这并非是说我们应该缩手缩脚,而是应该善于从错误中学习。爱迪生就是经过上万次的"错误",才发现了制造电灯的正确方法,他是智者,不懂得总结经验,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的人却是真正的傻瓜。
  ·把握真正的问题
  当错误发生时,人们很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真正的问题却可能被掩饰。坦白地说,在没有结果前,你无法确认所作的决定是否完全正确,因为在进行的过程中,往往会旁生出许多令人预料不到的枝节。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把握可知信息的情况下,对各种因素和可能性作出理性的评估和选择。
  ·尽量减少中间环节
  一个简单的计划或制度不一定是好的,但一个复杂的计划一定是坏的。因为"犯错误"的可能性无处不在,环节越多,危险性就越大。这一点可以在军事史上得到最好的印证。一支军队的指挥系统越复杂,层次越多,机动性和战斗力越差。叠床架屋、相互牵制的系统之间的争吵和扯皮,阻断了信息的传递,并制造出大量垃圾信息,成为错误和灾难的温床。记住哲学家的忠告:"简洁即是美。"
(完)
免费小说下载-阿巴达txt小说网 提供下载
小说排行榜:http://www.abada.cn/top.html
最新小说:http://www.abada.cn/newbooks.html
首页 上一页 共4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