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完颜亮的一生

_2 明璧 (当代)
   回想前文中我们提到的那位萧裕,曾经对完颜亮说:
  
   留守先太师,太祖长子。德望如此,人心天意宜有所属,诚有志举大事,顾竭力以从。
  
   也正是因为以上所说的种种原因,我们才说萧裕真是好眼光——别人看不出来的问题,他居然就能看出来。而且,他的话说的相当漂亮,从三个层次,言简意赅地把各方面的问题都巧妙地摆了出来:
  
   1、追思辽王,实际是说完颜亮血统很正,暗指当今皇上来路有偏;
  
   2、再说民意基础,挑明你们父子两代经营的都很好;
  
   3、最后表态,愿意全力支持。
  
   ——这种煽动,实在是相当高明。
  
   萧裕这么一表态,完颜亮自然觉得大对心思。如果说,从前还只是对自己没当上皇帝有所郁闷,心有不平的话,那么现在,问题的性质已经完全转变了——萧裕已经在他心里架起了一个“犯上”的干柴堆,并且亲手为完颜亮点着了;而且这火一旦烧起来,就再也没有灭掉。
  
   都把杀头的话说到这份上了,萧裕自然也就成为了完颜亮充分信任的心腹。于是,完颜亮在尚书左丞任内,努力将萧裕提拔为兵部侍郎(正四品),也就是兵部的副部长。然后,又继续将他升为同知南京留守事(正四品),再后又转回任同知北京留守事(正四品)。
  
   后来萧裕还有其它“杰作”,又因为这种种劣行,最终被打入《佞幸传》,也算青史留名了。关于萧裕的这次煽动,《佞幸传》里也给了很中肯的评价,说后来发生的一切,确确实实就是由萧裕最先启动的。
  
   前文说到,完颜亮从朝廷中央位极人臣的高度,突然跌落为外官——领行台尚书省事。此时,那个在地图上飘忽不定的行台尚书省正在燕京,他就赶去赴任。路过北京时,完颜亮找到时任同知北京留守事的萧裕,两人密谋了一番。这时候,完颜亮第一次露出了暴力篡位的野心,他说:“我打算依靠河南的兵力上台,先定两河,然后向北进军。你要为我多结交些猛安,好配合我。”
  
   当时的猛安虽是武职,但是也有地方官的一部分权力,就是“劝课农桑”,实际上在地方上还算颇有实权。而完颜亮希望萧裕多为自己结交猛安,意思很明白,那就是给自己多争取一些武装的同时,也多争取一些可以立足的根据地。
  
   商议之后,完颜亮继续前进。等走到了今天北京郊区的良乡时,他突然接到旨意,要他马上回宫。这时候,这位历经宦海沉浮的青年终于产生了彻骨的畏惧——他完全不知道,金熙宗叫他回去到底是干什么。难道是反迹败露,或者后悔当时处理的太轻,现在要自己回去交出人头么?
  
   不是完颜亮胆小,实在是当时的朝局让他没法不多想。受“张钧血案”牵连,他前脚刚出宫门,后脚金熙宗就又杀人了,而且还就在同一个五月:一个叫耶律八斤的从六品武库署令,告发别人结党;结果查实是诬告,于是反坐被杀。
  
   平静了没多久,在八月,皇帝又开了杀戒。这一次,起因稍微复杂一点:宰相们研究了一下,觉得为了和平与发展,应该把辽阳和渤海附近的居民迁移到燕京南部地区。顺便说一句,这其实是件好事:女真民族逐步南迁、与传统意义上的中原各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确实是壮大了自己;按我们中学政治课本上的话说,就是“顺应了生产关系的改变,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这个融合过程,随着金国的发展也是越来越快——这里,且先按下不表。
  
   但是,突然举家搬迁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可不是谁都愿意。果然,一位叫高寿星的侍从(看人家这名起的,啧啧)该搬又不想搬,于是就串联了几个也不想搬的人,去找皇后裴满氏——也就是史书上记载的悼后——诉说,希望别让自己搬家。悼后就跟皇帝说了说,皇帝顿时怒了:这位悼后怎么这么讨厌啊!啥事都瞎搀和,手也伸得太长了吧?
  
   这里,又得稍微扯开说一下金熙宗本人了。
  
   实事求是地说,继位以后的金熙宗(也就是完颜亶),是位相当开明,也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主张加速女真的汉化过程,办法就是移民和改制。但是也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这些汉化改革措施——无论是移民还是改制——都必然会、而且已经导致了来自女真守旧势力的越来越强烈的抵抗。这还不算完,对他而言打击最大的,是接班人问题。
  
   皇统二年(1142)年二月,他的儿子完颜济安出生。24岁的金熙宗高兴极了,三月就把他立为太子。但又是人算不如天算,完颜济安小同学命运既不“济”也不“安”,同年十一月就死了;满打满算,还不到一岁。
  
   幼子的夭折,几乎完全摧毁了金熙宗。而之后多年,他还是没有子嗣,眼看着接班人的问题也一天天严重了起来——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后面还要提到,这里就先绕过去吧。
  
   与此同时,悼后越来越嚣张,什么都要插手,搞得事事掣肘,宫廷内外一片乌烟瘴气。特别是在最敏感的人事问题上,悼后也照样干预,以至“无所忌惮,朝官往往因之以取宰相”——连如此重要的人事决定权都已经旁落,金熙宗能不烦么?还且不说,“牝鸡司晨”本就是宫廷大忌啊。
  
   而“朝官往往因之以取宰相”一句,却也未必没有它解——前文我们提过,完颜亮是当过平章政事(宰相)的,那么,这个提拔过程与悼后有没有关系?史书没有明说,但是完颜亮与悼后之间的关系颇为暧昧,却是毫无疑问的。而这一点,金熙宗似乎也并不是全然不知的——上次借张钧学士草诏一事发落了完颜亮,内中原因可绝对不是看上去的那么简单啊。
  
   外,政令不行;内,家事恼人。面对这些棘手问题,金熙宗都无力解决;而既然解决不了,那就逃避吧。从此,他开始放任自流,经常酗酒,之后就胡乱泄愤。所谓泄愤也很简单,就是两个字:打和杀——动不动就以廷杖羞辱大臣,要么就胡乱杀个谁,借以解气。
  
   不管怎么说,比起以前,金熙宗的变化可实在是太大了;想想他砍死张钧时的表现就知道,这时的金熙宗的行为,确实已经不象一个正常的皇帝,甚至正常的人所能做出的了——目前的研究结果一般认为,与就位初期的青年才俊相比,后期的金熙宗渐渐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精神疾病,已经成了大家俗话所说的“变态”;至于内中原因,我们后面还要提到。
  
   而这次的“高寿星等拒绝搬家事件”,由于又是悼后插手,也就再次触怒了金熙宗。结果自然也有倒霉蛋,却既不是悼后,也不是高寿星本人——最后他还真就没搬家——而是一个平章政事,和一个左司郎中。
  
   具体地说,这位平章政事被扒掉裤子,当廷挨了一顿板子;而那位左司郎中,则被杀掉了。
  
  
  
   这位被廷杖的平章政事,名字叫完颜秉德。
  
   在我们所说的那九个人里,他继萧裕之后,排名第二。
 六:招逆 4
  
   九人名单第二位:完颜秉德
  
   完颜秉德,原名乙辛。他是大金超一流勋臣、超一流猛将、超一流元老完颜宗翰的孙子;而这位很牛的爷爷,我们以后会专篇予以介绍。或许是靠着这点儿祖上余荫,完颜秉德当过西南路招讨使,后来改任汴京留守,都是正三品。母亲去世后,他丁忧在家;等期满一出来,嗬!还是正三品,可已经是兵部尚书了耶。
  
   再以后,他也算是仕途顺畅的:由兵部尚书(正三品)而参知政事(从二品),继而是平章政事(从一品)。上文我们说到,就在这个平章政事任上,完颜秉德遭到了廷杖。说来也挺有意思:暴打之后,皇帝并没有撤或者贬了他,而是依然让他当平章政事;尔后在短短几个月内,还陆续升他做了右丞相、左丞相兼中书令(仍为从一品);按说,打而不杀、继续升官,完颜秉德该是“深感皇恩”的。
  
   只不过,大概天底下只有金熙宗自己才会真的这么认为吧。无论如何,那一顿令人大失体面、极为难堪的当众暴扁,不要说位高人贵的宰相,便是个稍微有点自尊心的平常人,难道会自觉地以“雷霆雨露皆是天恩”的大道理说服自己,进而“甘之如饴”么?
  
   就是这顿板子,最终把完颜秉德给打到了金熙宗的对立面上去了。事实证明:这位平章的活思想,金熙宗可是一点也不掌握——否则,后面还会继续升他的官?见鬼去吧,不杀他已经算是皇恩浩荡了。
  
   也因为后来的“功劳”,完颜秉德赫然名列《金史•逆臣传》排行榜第一位,从此亦是名留青史,这是后话了。
  
   顺便说一句,整个《金史•逆臣传》上一共开列了有金一代共119年间的十位逆臣,而我们这个小故事里就要先后涉及其中的八位,呵呵,也算是风云际会,群枭毕集了。
  
   挨了打后的完颜秉德很郁闷,于是就找好朋友聊聊。这一聊,我们故事的第三和第四位,也就是《逆臣传》排行榜的第二名和第三名也就正式登场了,他们就是唐括辩和完颜乌带。
  
   九人名单第三位:唐括辩
  
   唐括辩,原名斡骨剌——这里多说一句:他并非姓“唐”,而是姓“唐括”。今天我们回看史书,会发现类似稀奇古怪的姓氏还真不少;如果只看全名不看后文,有时都不好分辨到底哪部分是姓哪部分是名——比如“乌古论礼”、“夹谷石里哥”、“温迪罕达王扩”、“术虎高琪”……等等这些,作为咱们的一个思考题吧,呵呵。
  
   与上面提到的所有人都不同,他既不是以军功,也不是以文治而起家的;说起来有点不好意思,他,他,他原来是位驸马(倒……)。精确地说,他娶了金熙宗的女儿代国公主,因此成为驸马都尉。一年年熬啊熬,终于也爬进了尚书省,历任参知政事、尚书左丞,也算是部分重走完颜亮的晋升之路了。
  
   他为什么对金熙宗不满呢?无它,也是挨了皇帝的板子——唉,哪有这样的,一点点皮肉伤,就算挂了,难道就把所有的恩宠都忘了?臣子真是没良心啊——如果金熙宗九泉下有知,估计还是难以想通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板子这东西打在别人屁股上,就千万别指望被打的人会觉得你是为了他好,进而对你感恩戴德——除了完颜秉德和唐括辩,以后还会有人指着自己的屁股,向大家证明这一点的……
  
   九人名单第四位:完颜乌带
  
   下一位就是完颜乌带了。他是行台尚书省左丞相完颜阿鲁补的儿子,显然也是个高干子弟;凭借这个出身,他慢慢地把官做到了大理卿(正四品)。
  
   完颜乌带的老婆也姓唐括,不过跟上面说过的唐括辩却没什么关系。这位夫人……唉,生活作风不是太好,曾经跟完颜亮有一腿,却又跟自己家奴有着“暧昧关系”……
  
   大家或许有点奇怪,写历史故事,好好得怎么又写这儿来了?没别的,就跟上文提到悼后一样,文中的女人,必然是跟历史进程有关系的——而完颜乌带以绿帽之身,居然能在不远的将来大发利市,细究起来,可实在与这位唐括氏关系密切啊。
  
   不过,那也是下文慢慢要交代的。现在,我们就来说说完颜亮与完颜秉德、唐括辩、完颜乌带之间的事情吧。
  
   完颜亮接旨回朝,但还不知等待他的是什么命运。直到进宫听到旨意,他才算大大松了口气——原来金熙宗改主意了,决定不让他出去领什么行台尚书省事了,而是让他回来做平章政事。
  
   从前文我们知道,平章政事那是他以前的职务,虽然是宰相,可比起完颜亮个人曾经到达的最高点,那还低着一大截子呢。如此看来,官位既未完全恢复,说明金熙宗并没有觉得自己当时的处罚有误;而现在召他回来,无非是觉得他还有用——这么一想,完颜亮没法不紧张:敢情皇上心里可没忘掉罪己诏的事,还攥着自己的把柄呢。
  
   不管怎么说,完颜亮现在已经回来了。上文我们提到,他本来跟萧裕约好了,带兵先自立,再北伐;现在人在京城,没机会搞地方包围城市那一套,只好暂时把这个计划放放,以后看情况再说吧。
  
   话分两头,我们再说挨了打的完颜秉德。
  
   完颜秉德找人聊天,就找了他的朋友唐括辩和完颜乌带,从战略的高度研究一下有没有废掉金熙宗这个鸟皇帝的可能。讨论之后,完颜乌带把他们的会议精神通报了完颜亮。没几天,完颜亮就和唐括辩有了如下的一段著名对话:
  
   完颜亮:“若举大事,谁可立者?”
  
   唐括辩:“胙王常胜乎(是胙王完颜常胜么)?”
  
   完颜亮问,那下一位呢?
  
   唐括辩:“邓王子阿懒(邓王的儿子完颜阿懒)。”
  
   完颜亮:“阿懒属疏,安得立(完颜阿懒是远支,怎么能立他)?”
  
   唐括辩:“公岂有意邪?”
  
   完颜亮:“果不得已,舍我其谁!”
  
   ——好一句“果不得已,舍我其谁”!仅此一句,完颜亮的野心暴露无疑;而如此经典而精彩的语句,令人一看之下,实在是久久不能忘怀。
  
   说起来,我们的主人公完颜亮可算是好文采了,一个人就颇有几句流传千古的名言,而这句,不过是其中的第一句而已;其它的,后面我们再随着故事的铺展,一句句来说吧。
  
   从这时候起,一个以完颜亮为首的政变阴谋集团正式形成了。为了更好地筹划,他们在一起“旦夕相与密谋”。没想到的是,这事让一个外人——护卫将军特思——给发现了。
  
   特思决定告密;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告密行为却从客观上帮了完颜亮——因为,特思不是直接密报皇帝,而是拐弯找到了皇后;当然,正是那位令金熙宗极为头疼的悼后。
  
   特思说:唐括辩他们总是偷偷聚在一起议论,我私下里很怀疑。而悼后就把这话转告了皇帝。说起来,这里也比较奇怪:如前所述,悼后与完颜亮关系暧昧,别人对完颜亮如此严重的指控,悼后应该压下才是。可是,她还就是转告皇帝了。为什么?不得而知,或许女人的心思,对男人而言本就是世间之谜吧。
  
   金熙宗听说有此等阴谋,当即火了,立即把唐括辩找来,劈头就问:你和完颜亮在一起谋划什么,打算把我怎么样?
  
   写到这里,不由得就想起那个相声段子:万恶的旧社会,电车售票员查票。看见一位吊儿郎当,眼露凶光的主儿没买票,就跟他说:先生,请让我看看您的车票。
  
   对方置之不理,我行我素地看街景。再问,烦了,回一句:你知道我是谁么?
  
   糟糕了。回答说“知道”,那准是一个大嘴巴上去:知道还查我票!存心让我下不了台是不?
  
   回答“不知道”,也准还是一个大嘴巴:不知道?今天就叫你知道知道!
  
   ……
  
   唐括辩现在面对的局面,也正是这样:无论怎么回答,肯定又是一顿板子——果然,他被当场“杖之”。幸运的是,特思只是观察到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密议,并没有偷听到他们谈话的内容;否则要是连内容一并上报,那可就不是一个人挨一顿板子的问题了。
  
   再拉回来继续说完颜亮吧。
  
   上面说到,唐括辩与完颜亮对话时,说可以继承大统的,首先是胙王完颜常胜;其次是邓王的儿子完颜阿懒;到这第三位时,才想起对面这位——好像也不是不行。如完颜亮这样有极强好胜心的人,岂容自己被排在第三?可既没法驳斥,揍他一顿也没什么帮助,再考虑到对方还是自己的心腹,这股火也只能压着。
  
   可是,火毕竟是火,压又能压多久?同时,唐括辩这一番话,实际上也帮助完颜亮确定了自己着手修理的目标,那就是跟自己八杆子打不着的完颜常胜和完颜阿懒。当然,还有那位偷偷告密的护卫将军特思——把他一起算上,这三个人,算是让完颜亮真正给恨上了。
  
   要说平时,还真是不好找理由把这三位一个个收拾掉,可是,人算不如天算的事情再次发生了:在最需要消灭对手的时候,果然就出事了。
  
   有位河南的士兵叫孙进,不知怎么想造反,还自称“皇弟按察大王”,也就是说,自己是当今圣上金熙宗的亲弟弟,头衔是按察大王。这种事情可比杀人枉法要严重的多,很快就一级级报上了朝廷。金熙宗当然高度重视,于是派人专程去审理。
  
   要命的地方是:皇上的弟弟,那还能有谁?恰好只有两位,胙王完颜常胜,和安武军节度使完颜查刺而已。唉,也真是命运注定该他们倒霉啊。
  
   不用多么复杂的研究,单凭肉眼就不难断定,这案子肯定是个冤案:真要与完颜常胜和完颜查刺有关,他们还会让这位傻军爷说这种引火烧身的弱智话么?再说了,就算真有谋逆之心,找个有点身份地位的先生好不好?怎么也犯不着找一个莫名其妙的士兵,大喊大叫地来当代言人吧?
  
   但是,皇帝是不必有理智的,因为他本来就不信任自己的弟弟,特别是那位胙王完颜常胜。
  
   说到这里,就得稍微解释一下,为什么金熙宗不相信自己的亲弟弟——前面说过,金熙宗曾把儿子完颜济安立为太子,可惜福薄命浅死掉了;曾把二儿子完颜道济立为魏王,可惜一怒之下杀掉了——这样一来,没有亲儿子继承皇位,金熙宗心里自然大是忧惧;看着自己的这两个弟弟,想着金国习以为常的“兄终弟绍”的传统,实在是坐立不安。
  
   “兄终弟绍”,前提必须是皇帝本人愿意。要是皇帝不怎么愿意,那么,越是有可能接替自己的兄弟,就越是让皇帝紧张——接班人问题从来就是个天大的问题,此话真是一点不错。现在,金熙宗还算年轻,他存有防备兄弟的心思,当然也不能说有多么不合情理——天家骨肉嘛,从来如此。
  
   本来就对完颜常胜担心,猜忌;而令人精神为之一振的是,终于有他的谋反迹象了!现在出了如此之大的妖蛾子,那还有什么可说的?查!一查到底!
  
   孙进的这起案子发生在河南,正该归行台尚书省来管。面对此等超一流的大案,行台尚书省岂敢疏忽,自然是打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全力以赴进行调查。同时,“金熙宗非常猜忌完颜常胜”这个事实大家也都心照不宣,于是就在审问孙进的时候,极力把这个案子往完颜常胜身上去靠。虽然有个名叫通古的审官竭力制止这么做,但是大狱在即,他的努力注定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调查初步结果上奏之后,行台尚书省就等着皇上派钦差来审问孙进了。
  
   谁又能想到,皇帝派去审案的钦差,不是别人,居然正是那位护卫将军特思!
  
   按说,兴起这种大狱,倒霉的一般都是钦犯,只要主审官不是太不会看皇上眼色,应该是没什么危险的;只要顺着皇帝明说或暗示的意思审完,兴许加官晋爵也保不齐呢——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可实在太多太多了。果真如此,两位皇弟倒霉那是肯定的了;而特思在立功之后,圣眷正隆,完颜亮要想收拾他,也就只能等以后慢慢找机会了。
  
   可问题是,这案子本来就是个冤案,再怎么审,也审不出个所以然来——谁能指望一个小兵会说出多少真凭实据,多少谋反密章呢?特思同志审来审去,发现孙进跟真正的皇弟根本就是没有关系。可他又还没完全学会该怎么尽忠,于是老实上奏,说孙进已经承认了,他就是假托名称,用来骗骗群众,从中捞点财物什么的,什么“皇帝的弟弟”,那都是自己造的谣言。
  
   特思没说假话,但是在金熙宗听来,这就是有问题——明明白白的案子,你咋给审成这样了?
  
   对完颜亮而言,这就构成了一个可遇不可求的、能够把三个敌人中的两个都同时都装进口袋的局,而苦苦等候的机会,终于也到来了——他立刻对金熙宗说:“孙进谋反那绝对不是随口一说,他不自称别人,而非要自称是皇上的弟弟。皇上您的弟弟只有完颜常胜和完颜查刺,特思故意不用这个铁一般的事实来审问,当然就是为了洗脱他们的罪名。”
  
   到位。
  
   听了这话,金熙宗立即决定重审。只不过,这次连前钦差特思,也一并成了阶下囚。而现在的新任主审官,赫然竟是特思的死对头,也就是那位被特思告发过的唐括辩!金熙宗如此点将,实在不知是何道理——大约,皇帝恨特思向悼后告状,恨特思不能把案子审好,还要开脱两位皇弟,已经准备要他的命了吧。而另外一位主审官,就是我们前文提过的,那位胡乱说文解义,陷杀张学士并得到通天犀带的萧肄。
  
   有这么二位口含天宪的活宝去审理,什么口供问不出来?唐括辩不用说了,堂而皇之地公报私仇,杀心昭昭;萧肄也是踩着同僚的血往上爬的主儿,过去就是靠着“谄事悼后”才官运亨通的——而现在,他们为了一己之荣,什么招数使不出来?最后,特思果然认了罪,而且是那种“自诬服”,也就是自己把自己往深里套;他明确承认,自己确实是有意开脱完颜常胜的罪名。这下好了,证人证词俱全,还有什么说的?
  
   杀。
  
   于是,二位皇弟完颜常胜和完颜查刺谋逆,被杀。护卫将军特思欺君,被杀。
  
   完颜亮还觉得不够,就又把同是太祖之孙,赵王完颜宗杰的长子完颜阿楞作为同谋一并上奏。赶上这场大狱当然不会有别的结果,完颜阿楞同样被杀。而完颜阿楞还有个弟弟,叫完颜挞楞,本来金熙宗没想把他怎么样。唯恐杀不干净的完颜亮就又说了第二句名言:
  
   其兄既已伏诛,其弟安得独存?
  
   就是这十二个字,立刻要了完颜挞楞的命。至此,赵王完颜宗杰的还活着的两个儿子被杀绝(老大已经去世)。顺便说一句,后来完颜亮也没放过完颜宗杰的可怜老婆,一样给杀掉了。
  
   大开杀戒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行台尚书省。人心惶惶之余,那位力拒诱供的审官通古,也遭到了同事的责难:“都是被你给害了,现在只能等死了。”通古当即顶了回去:“以正获罪死,贤于生。”
  
   又是何等的铿锵有力。
  
   幸好这一次完颜亮只是借刀杀人,首要目标是拔除权力斗争中的钉子,而并不是针对行台尚书省,更不是为了清洗下级地方官员。杀了以上几位、任务圆满完成后,他也就住手了;而最终,这个案件并没有牵连到行台尚书省。
  
   现在,我们故事里那九个人中的第五位,也该登场亮相了。
  
   他的名字,就是大兴国。
  
  
         七:招逆 5
  
  
   九人名单第五位:大兴国。
  
   实际上,即便在完颜亮官途坦荡的时候,他依然对金熙宗深怀戒心。
  
   皇统九年(1149年)正月十六这一天,是完颜亮二十七岁的生日。顺便说一句,后来完颜亮定这一天为“龙兴节”;而八个世纪以后,我们某位坚持主体思想的邻居也定四月十五日为“太阳日”,称为“最重要的国家节日”——也是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这时的完颜亮刚以右丞相兼都元帅不久,正在晋升的高速公路上狂奔。金熙宗为了表示自己对完颜亮的关爱,特派自己身边的人给他贺寿。
  
   派的人是谁呢?正是大兴国。
  
   顺便说一句,在“大兴国”这三个字中,“大”是他的姓,“兴国”才是名。而在我们整个故事里,其他姓“大”的人,将来至少还要出现两位。
  
   回到我们的大兴国吧。说起来,他的官职是“寝殿小底”,其实就是皇帝的贴身仆人;具体来说,就是负责伺候金熙宗在寝殿内的起居生活。而这个所谓的“寝殿小底”,也叫“入寝殿小底”,以后叫“奉御”,属于殿前都点检司——下面的近侍局——下面的直长——手下的小官,职位非常低微。就拿大兴国来说,后来他又升为近侍局的直长,管理十六名寝殿小底(奉御)和三十名不入帐小底(奉职);即便如此,也不过才是个正八品的毫末微员。
  
   扯远说一句,有金一代,皇帝的侍奉人员大都是类似大兴国这样的女真人。而且,在其它朝代被“宦官当权”、“太监横行”搞的乌烟瘴气的时候,金代却没有这个问题——因为,所有这些侍奉人员都不是阉余之人。不过话也要说回来,哪怕是心理正常的侍奉人员,碰上弄权的机会也是不会客气的,只是往往没有太监那么变态而已——到了金代晚期,政令终于还是被他们给左右了,这是后话。
  
   虽然说我们的大兴国同学品级低贱,但是人家所处的位置不得了啊;俗话说“宰相门人七品官”,更何况是皇帝的贴身侍从呢?从这个角度看,他这个只比不入流强上那么一丁点的超级小官,却能得到金熙宗的信任,现在又能名列我们故事九人名单第五位,也就不是什么特别奇怪的事情了。这不,他就带着皇帝御赐的司马光画像和其它珍玩,去完颜亮的府邸,代表皇上去给他祝寿了。
  
   本来一切都很正常,大兴国去了,回来交个差,任务就算完满成功。可谁又能想到,悼后知道了,也要来凑这个热闹;她同样赐了完颜亮生日礼物。结果,金熙宗高度不爽:这婆娘怎么又冒出来了?果真是路见生日一声吼,哪儿有热闹哪儿出手?
  
   话说到这里,金熙宗与悼后的关系到底是怎么回事,也该稍微铺开介绍一下了。
  
   如前所叙,这个第一家庭的内部关系,真可谓一团乱麻。
  
   起初,在她刚嫁给金熙宗的时候,俩人感情还是很好的;老实说,里面恐怕还真有相当多的、在皇家婚姻中算是比较罕见的爱情成分。而这种恩爱缠绵,也终于在他们的爱情结晶出世的时候,达到了顶点。毕竟,金熙宗这时候已经二十四岁了,按当时的看法,这已经属于年纪很大的新爹了。我们也不妨想想看,金熙宗十六岁就已经继位,但八年时光过去,始终没有子息;而现在千般烦恼一朝尽扫,他又会是怎样的狂喜?
  
   这也难怪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了:孩子诞生第五天,金熙宗就给儿子正式取名为完颜济安,并向宗庙中的祖宗们做了汇报;随即下旨,宣布大赦天下。就有官员感慨地说:我干了十五年,这才是第二次见大赦——金熙宗的拳拳父心,也就可见一斑了。
  
   尔后,金熙宗下定决心,不管完颜济安长大以后会变成什么样,都要让他接自己的班,做大金的皇帝。于是,小孩刚刚满月,金熙宗就已经举行了相关仪式,正式将这块小小的心头肉,册封为金国的太子。
  
   值得注意的是:完颜济安并没有按女真习惯被立为“谙班勃极烈”,而是沿袭汉俗,被立为“太子”;而这样的事情,可实实在在是大金有史以来的第一遭啊——从这个史书一带而过的细节中,我们已能清楚地感觉到:女真汉化的步伐,正在不断地加快。尽管“改订祖宗成法”在新崛起的女真民族看来,未必有文明传承数千年的汉族眼中那么严重,但是,这毕竟也是相当大的一件事。不经意间,我们也瞟见了金熙宗的强烈个性;也正因此,“谙班勃极烈”这个“皇储”的女真说法,永远地被女真人自己废除了。
  
   完颜济安的诞生,无疑是给金熙宗送去了无限的快慰;然而,欢乐总是短暂的。
  
   受到金熙宗无限宠爱的完颜济安,仅仅在人间逗留了九个月,便因病夭折了。在宝贝儿子病重的时候,金熙宗想尽了一切办法,所做所为确实让人相当感动:他亲自去了佛寺焚香,哭着为自己的孩子祷告;为了消除戾气并给自己儿子祈福,他甚至再次赦免了方圆五百里之内的死囚。
  
   作为皇帝,他能做的事情,都已经做了——可是,这一切都没有作用,完颜济安还是死掉了。
  
   金熙宗强捺伤痛,亲自护送夭折的幼子到乌只黑水下葬,之后又命令手下为完颜济安塑像。像成以后,他又和悼后去了储庆寺,亲自将塑像安置好。而这个时候的金熙宗会有多伤心,或许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到吧。
  
   还有谁能解脱他的痛苦?那些来自臣子浮夸虚表的狗屁安慰,又怎么可能真正抚平他的伤痛?也许,只有大量的酒精才能麻醉他的痛苦吧——从此以后,曾经是一代英主的金熙宗完颜亶,开始酗酒了……
  
   可谁又能想到,儿子的病亡,竟然也成为金熙宗和悼后关系的转折点。
  
   儿子没有了,但是又不能总没有;即便作为一个男人,他也还是有生理需要的。但是,自己的结发妻子——悼后却越来越跋扈,醋意也越来越强,根本就不让他随意在后宫宠幸其他的妃子。悼后的想法应该是很简单的:果真再生皇子,自己的位置可就悬了——但是,她自己也并没有再为金熙宗生出孩子。
  
   面对PH值如此之低的老婆,金熙宗身为皇帝,竟然是束手无策,彻底被管住了。
  
   这样一来,既没有后嗣,又被深刻压抑;金熙宗在伤心之外,实在又是相当可怜。前面也说过,他的政令也频频遭到抵制。更要命的是,作为一个汉化得相当彻底、从小被儒生教育着要干一番大事业的金熙宗,其权力却又屡屡落入权臣之手。
  
   如前文所叙,当金熙宗还是少年完颜亶的时候,被金太宗亲自指定为谙班勃极烈。但是细说起来,他能当上这个皇位继承人,却又是由权臣完颜宗翰推荐的,理由不是完颜亶天资聪颖,而居然是“幼小易制”——这就是说,从一开始,他就是以傀儡的身份被挑中的。果然,当十六岁的完颜亶继位成为金熙宗以后,完颜宗翰自恃拥立大功,彻底掌握了朝局大权。
  
   关于完颜宗翰的事情,我们将以“篇外”的形式单独讲述,这里就只简单提一下吧。
  
   为了对付完颜宗翰,年轻的金熙宗颇是费了不少心思。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好不容易经过精心设计,一个个斩杀了完颜宗翰的亲信,又剥夺了完颜宗翰的实权,并使他最终郁郁而死。可是,新的权臣又出现了;而这位不是别人,正是本文的主人公——完颜亮——的父亲,辽王完颜宗干。
  
   如果说,金熙宗对完颜宗翰投鼠忌器之余,还敢于拔除他的党羽来渐渐逼死完颜宗翰的话,那么他对辽王完颜宗干,简直就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也如前文所叙,这位辽王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的养父!
  
   如前所述,六岁的时候,金熙宗的父亲、丰王完颜宗峻就已经死掉了,是辽王把他带到自己家里养大的。也如前文所说,完颜亮升官之快,与此关系极大;而且,这也是为什么金熙宗明明怀疑完颜亮与自己妻子有染,却始终没有处理完颜亮最重要的原因——那不仅仅是堂兄弟,更是养父的儿子啊。即便在张钧草诏血案发生时,他也没有习惯性地象对付其他大臣一样杖责完颜亮,而只是把他撵出朝廷了事——不能不说,他对可疑的完颜亮确实很忌惮,可是对养父一家又确实有真感情;关键时刻,实在是下不了手啊。
  
   好不容易等到辽王完颜宗干病逝,权力依旧没转移到他的手中——新的权臣完颜宗弼,再次及时地填了空。完颜宗弼是金太祖的第四个儿子,而在我们汉族人心目中,无论是完颜亮还是金熙宗,都远远没有他的名气大。那么,这位完颜宗弼,究竟又是何许人也?
  
   他不是别个,正是岳飞的死对头,大名鼎鼎的“金兀术”!
  
   完颜宗弼作为一员猛将,无论对辽还是对宋都有着赫赫军功。特别是对南宋用兵方面,堪称佳绩连连:先是接连攻克杭州、南京,掉过头来又推平了陕西,再把赐予南宋的河南重新拿下,尔后再次南伐,一路捷报频传,最后打得南宋王朝不得不以臣礼相见,上表乞求以淮河为两国国界为止;以至后来由金熙宗下诏,“封”南宋王朝为“宋国”,再“册封”“宋康王”赵构为“宋帝”。
  
   在我们所看到的历史书籍中,“金兀术”完颜宗弼往往是以反面形象出现的。但是,这是对所谓“传统正朔”的汉族政权而言的;而对于他自己的祖国大金来说,完颜宗弼实在是大大的功臣!
  
   一部南宋的军事惨败史,也正是完颜宗弼的个人飞黄腾达史。凭借着如此傲人的军功,他历任右副元帅、晋封沈王,接着升为都元帅(第三任),加太保,又拜尚书左丞相兼侍中、领行台尚书省,其它职务依旧兼任。
  
   事实上,完颜宗弼在大金最高军事岗位——都元帅——这个职位上,整整呆了十年。而在这十年之间,整个金国的军、政大权,几乎被完颜宗弼一人完全垄断。
  
   如果要更精确地描述的话,那就是:金熙宗十六岁即位,四年之后完颜宗弼被晋升为都元帅;从此,金熙宗一直要在等待中熬到三十岁,才能通过“以相位易兵柄”的手法,将完颜宗弼手中的军权夺回。而为了从经常领兵出战的完颜宗弼手中赎回“军权”,金熙宗就必须要以“朝权”做交换。
  
   于是,卸任的都元帅回朝以后,又被加了太傅;名分上虽然还是一品,实际身价早已是超品,堪称位极人臣;死后,又配享太庙。如此等等,无不说明了他在金国的显赫地位。
  
   问题是,军功如此卓著、几乎不做第二人想的老将回了朝,年轻的天子还能不能制约的了?换言之,是哪个笨蛋出的主意,用“朝权”来交换“军权”?不管金熙宗事先是怎么设想的,反正我们看到的是:完颜宗弼回朝后,更是国家大小事情一勺烩,全管起来了……
  
   悲惨的金熙宗,就这样在完颜宗瀚、完颜宗干、完颜宗弼三位老臣的陆续干政下,失去了他作为皇帝最为重要的权柄,乃至于“熙宗在位,宗翰、宗干、宗弼相继秉政,帝临朝端默”,居然在上朝的时候只能是干坐着不说话——这样的皇帝,当得憋气不憋气?
  
   对于儿子的死,他没有办法;对于权臣干政,他也还是没有办法。现在,连自己老婆也要处处插手,实在是让他愤怒到了极点。可是,悼后毕竟还是皇后,何况,女真民族政权中妇女干政,既有先例,也不象在汉族政权中那样非常遭忌。通晓汉俗的金熙宗虽然愤懑,却也不能以此为突破口,冠冕堂皇地收拾悼后。
  
   于是在金熙宗时代,大金国居然笑话一般地新增了这么一条法律:“殴妻至死,非用器刃者,不加刑”。
  
   ——把老婆打死了,只要不是用凶器干的,就不加刑;我们金熙宗对悼后的愤懑之情,真是苍天可鉴啊!
  
   回到“完颜亮过生日,悼后附赐礼物”一事,悼后的这个举动,再次引起了金熙宗的极大反感。除去悼后伸手太长、悼后与完颜亮的暧昧已遭怀疑以外,中间其实还有一个“文明的冲突”。从道理上讲,完颜亮是悼后的小叔子,以女真人的传统习俗来讲,悼后赐他生日礼物,实在不是什么过分的事情;哪怕直接和完颜亮这样的外臣交谈见面,也不是多大的事。可是,我们的金熙宗这时候差不多已经被完全汉化成了繁体中文版,早就习惯了从汉人的角度想问题——而这种事情看着闹心,想着窝心,弄得自己还挺恶心,实在是太让人搓火了。
  
   如此一来,既有对完颜亮的猜忌在前,又有对悼后的憎恨在后,现如今导火索也被点着了,忍无可忍的金熙宗终于爆发了。按说,这事情明明是皇帝小两口的事情,可谁又想得到,为此遭殃的却是别人;对悼后没办法,拿你个大兴国出出气总还不是问题吧——于是送寿礼的大兴国就这么被莫名其妙地扒下裤子,劈里啪啦挨了一百杖。
  
   这件事的另一个后果是,虽然完颜亮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但是从此以后他对金熙宗高度警惕,生怕什么事情做得不对他胃口,让自己也平白无故倒了霉。不过各位也看见了,他从前也并不大意;而这次“生日事件”后,虽然金熙宗并没有处理他,还连续对他加官晋爵,可最终,完颜亮不是依然栽在“天意”上了么?——都是命啊。
  
   等到完颜亮从燕京被召回,继任平章政事以后,也如上文所述,很快就爆发了“孙进枉称皇弟作乱”的泼天大案。而这一大案对金熙宗的后宫影响也是非常深重:按女真民族的习惯,他把已经杀掉的弟弟——胙王完颜常胜——的妃子召进了后宫。估计是终于碰到了新的女人,欣喜之余突然发现往事不堪回首,金熙宗再次动了杀机;就在当天,忍耐了多年的皇帝终于杀掉了悼后!
  
   一般而言,皇帝对皇后不满,也只能忍着,不理她也就是了;毕竟,人家也是“母仪万方”的天命贵人,岂是随便处理的了的?实在是忍无可忍、“情何以堪”的话,废掉皇后也就是了;即便是废,那也得天地祖宗社稷宗庙地告示一个遍,自己的家长也得同意才能实行。而我们的金熙宗居然就不顾及极坏的社会影响,弹指之间就把皇后给杀了!
  
   杀人,似乎可以让他的情绪兴奋起来——没过几天,金熙宗又杀了邓王的两个儿子,完颜阿懒和完颜达懒。
  
   这就是意味着,唐括辩以前所说的可当皇帝的前两个人选,完颜亮的心头大患——完颜常胜和完颜阿懒,现在都已经歇菜了。总的来说,形势比人强;敌人已经尽除,完颜亮可以在广阔天地大有所为了,按说他应该非常高兴才是。可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完颜亮,心都已经提到了嗓子眼上了!
  
   原来,金熙宗在杀了完颜常胜,并把他老婆收入后宫以外,还抄没了他的家产,并把这些家产赐予了完颜阿楞。紧接着,喜怒无常的金熙宗又杀了刚刚得到“外财”的完颜阿楞,再次抄没家产,然后再把这些本属于两个冤魂的家产,通通赐给了完颜亮!
  
   换是各位,收到这样一份“礼物”,又会是个什么感觉……?
  
   而在这时,已经完全失去正常理智、行为乱七八糟的金熙宗,让他身边的下人更是成日提心吊胆。比如说刚挨了板子的大兴国,也正处在这么一个惊弓之鸟的状态中。就在这时,我们故事里的九个人里的第六位登场了。
  
   九人名单第六位:李老僧
  
   李老僧这个名字够怪异的,半俗半释的,有点莫名其妙。他过去是一名书吏,和大兴国是亲家。如前所述,大兴国因为“完颜亮生日事件”,结果回来挨了顿暴打;而心下雪亮的完颜亮,准确地猜出大兴国肯定对金熙宗暗藏了怨恨,于是他通过李老僧做说客,成功地把大兴国拉到了自己的身边。
  
   顺便说一句,李老僧也因此皮条之功,名列《逆臣传》十大恶人榜第八名。
  
   实事求是地说,完颜亮的确非常需要大兴国,毕竟大兴国作为金熙宗的寝宫内侍人员,能够拿到完颜亮成事所必须的重要符钥。此外,皇帝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这位小官员的眼睛——于是,完颜亮就把大兴国叫来,说:“皇上没有任何理由就杀了完颜常胜,又杀了皇后。之后又用完颜常胜的家产赏赐了完颜阿楞,接着杀掉完颜阿楞,又把他们的家产赐予了我。我深深地担忧,可又怎么办呢?”
  
   大兴国明显是在装傻:“是啊,确实是挺让人发愁的”。
  
   完颜亮一看,这小子整个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啊;可是要想成事,还必须把他拉过来。何况,话说到这个地步,他不同意也得逼他同意——这倒不难,马上就能把你大兴国也绕进来:“朝臣早晚害怕,都无法保全自己。比如我过生日,因为皇后跟着赏赐了东西,你就被打了板子。皇上曾经说过,没准就要杀了你,我和你都是跑不掉的。与其坐着等死,还不如共举大事。我和几位大臣已经商量好了,你觉得如何?”
  
   完颜亮的这番话,正是“有的放矢”,而且“箭箭十环”——你继续跟着金熙宗干,自己必定难逃一死;索性投奔过来,最坏的结果,不也就是一死么?而“跟我干的好处是什么”,我一个字都不说,你自己琢磨去;至于“能不能成功”,我也不告诉你,我只说“几位大臣”都同意了,加上我这么个主事儿的,成功率你自己估计吧!
  
   潜台词更加清楚:整个打算我都告诉你了,“不同意”的后果是什么,你自己应该有数……
  
   完颜亮的口才,确实令人感慨;寥寥几句之后,不是傻瓜的大兴国当即表态说:“如大王所说,事情就不能缓着来了。”
  
   对完颜亮来说,好消息和强刺激还没有完。
  
   就在这个杀人如麻的十一月,金熙宗去一个叫忽剌浑土温的地方围猎。人在围猎,心思还是没忘了杀人;突如一道诏书来,后宫的三个妃子就毙了命。接踵而来的十二月,味道依然是血腥的:金熙宗又在寝殿杀掉了陪侍的妃子。
  
   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在为册立新的皇后,也就是那位刚进宫的小寡妇扫清障碍。现在,所有有资格、有地位、有可能晋升皇后的妃子,都已经被杀了个干净。
  
   再也没人能阻挡他册立自己喜欢的女人做皇后了。
  
   上天若要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杀得痛快淋漓的金熙宗始终没有看清的是,别人接连不断喷溅出的鲜血,已经使整个朝廷议论汹汹,人人自危。以前,他是用板子把臣子往谋反的方向赶;现在,他则是用屠刀逼着别人动手了。
  
   而完颜亮的机会,这次是真的来了。
       八:弑君
  
   完颜亮在“孙进冒称皇弟”大案中居功至伟,金熙宗极为欣赏他的忠心不贰,对他也更加信任了。这样一来,时机已经完全成熟,完颜亮生命中的新华章已经可以着手谱写了。
  
   而我们故事中的九个人中,还有五位没有登场,现在也该亮个相了;他们就是徒单阿里出虎、仆散师恭和徒单贞。
  
   九人名单第七位:徒单阿里出虎
  
   徒单阿里出虎,徒单是姓,阿里出虎是他的名。他的父亲徒单拔改,因为战功,当过颇是不小的官——兵部侍郎(正四品)、节度使(从三品)等;这么看起来,徒单阿里出虎也算个高干子弟了。除此之外,他父亲徒单拔改与完颜亮的父亲辽王还是姻亲;这份感情基础,实在是够牢靠的。
  
   而现在,徒单阿里出虎的职务是殿前都检点司的“护卫十人长”,专门负责保卫皇帝安全。
  
   在当年金国的宫禁中,护卫的地位非常之高;任你把人头点遍,也不过区区二百而已。据金史记载,曾有官居从六品的武义将军转任护卫,几个月后又晋升为护卫十人长的例子;这就说明,护卫十人长的品级,起码不应该低于从六品。而从粮俸的角度来看,护卫们也普遍享受着从六品官员的待遇。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考察护卫及护卫十人长的官级,恐怕就没这么好看了。按《百官志》的说法,护卫经过考核,最初只能授予从八品的敦武校尉(女真人)或正九品的保义校尉(非女真人);此后,要经过一百五十个月——也就是十二年半——的磨练,才能授予正六品至从五品的官职。而在完颜亮之后的金世宗时代,护卫磨练晋升的时间有所缩短,但仍需要十年——这个离题太远,就不扯了吧。
  
   如此看来,我们文中的护卫十人长徒单阿里出虎,很可能是六品上下的官员;为了行文方便,这里姑且算他为正六品吧。
  
   完颜亮很清楚:要对皇帝下手,就必须得到内部保卫人员的配合;于是,他就打起了这位徒单阿里出虎的主意。
  
   不过,对大兴国那一套威逼的办法,要是用在徒单阿里出虎的身上,可就没什么效果了——毕竟,金熙宗似乎还没有恨上这位护卫十人长,徒单阿里出虎也实在没有担心自己性命的必要。那么,又该怎么做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乐意去冒巨大的风险,乖乖地为自己效命呢?
  
   俗话说,“上什么山唱什么歌”。完颜亮注意到徒单阿里出虎的儿子还未婚娶,于是找到这位总在担心的爹,并承诺将来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儿子,彻底解决他的后顾之忧;然后,才告诉他自己有什么打算。
  
   ——各位觉得,心思如此缜密精细的完颜亮,象个才二十七岁的年轻人么?
  
   徒单阿里出虎是个暴脾气,当即表态:“您怎么说的这么晚呢?废立大事,那也是男人才能做的。现在皇上不能保有天下,大家的希望都在您身上,今天您说的想法,那可是我一向以来的愿望啊。”
  
   暴脾气徒单阿里出虎,由是名列《逆臣传》十大恶人榜第五位。
  
   九人名单第八位:仆散师恭。
  
   仆散师恭,本名叫忽土。他出身微贱,后来辽王完颜宗干看他可怜,把他提拔为护卫十人长,和上面说的徒单阿里出虎属于一个锅里搅马勺的同事。这位出身不好又没什么特殊才能的仆散师恭,估计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居然还能获得这么个待遇不错的活计。幸福之余,他对自己的大恩人辽王,那是绝对的忠心耿耿。而这份忠心还颇具生命力,甚至活得比辽王本人还长——在辽王死了以后,它不仅依然健在,而且还顺理成章地转移到辽王的儿子完颜亮身上来了。
  
   有此铺垫,完颜亮找他做内应,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他对仆散师恭说:“我有一句话,早就想对你说了,又怕外泄,一直没敢说。”仆散师恭回答说:“肌肉之外,都是以前的太师(辽王)所赐,只要对您能有所帮助,我死也没二话。”完颜亮的确看人很准,对方的回答根本不出意料之外,于是又来一句:“现在的皇上失道,我将要做废立之事,必须得到你的帮助才能成功。”报恩不讲价钱的仆散师恭,立刻盹都不打一个地就答应下来了。
  
   这一答应,就把自己答应上了《逆臣传》十大恶人榜第六名。
  
   九人名单第九名:徒单贞。
  
   徒单贞,原名特思;也是巧了,正和那个让完颜亮恨之入骨,后来构陷杀掉的特思同名。因为祖辈的战功,他世袭猛安——那么,他与我们前面说的恶人榜排名第一的萧裕,似乎是同样的职务?
  
   还真不太一样。虽然说“猛安”都是“猛安”,但能不能“世袭”那就差远了。能世袭,自然说明祖上很牛——确实是很牛;他爹叫徒单婆卢火,以战功一直升迁到开府仪同三司,牛得基本已经无法再牛了……
  
   跟上面说的两位护卫不同,徒单贞是完颜亮的亲戚;准确的说,是完颜亮的妹夫。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密谋起来要简单的多。就这样,《逆臣传》十大恶人榜的第七名也已经正式亮相了。
  
   至此,我们故事中的九个人先后都登场了。
  
   详细观察一下这九个人,也就是萧裕、完颜秉德、唐括辩、完颜乌带、大兴国、李老僧、徒单阿里出虎、仆散师恭、徒单贞,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出身不同,经历迥异,但是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对当今皇上非常不满。在这套班子里,不仅有廷臣、谋士,还有武官、护卫、亲属,典型的文武双全不说,还捎带着亲上加亲。其中,既有出主意的,又有偷符钥的;既有一贯以男人大丈夫自诩的,也有不在乎鸡鸣狗盗的。但总的来说,其中有真本事的人不多,倒很是被蝇营狗苟之辈占去了几个名额。
  
   往事越千年——不,只越过千年的一半,精确地说是523年——我们会发现,历史上也有这么一套政变班子。只不过,公元626年的那套班子堪称猛将谋士如云,人才精英泛滥,是中国历史中不可多得的超豪华阵容;也正是这些人中之龙,成功地帮助秦王晋级为唐太宗,尔后照样大放光彩,端的让人钦服不已。
  
   五个世纪之后,我们再来看完颜亮的政变班子,就难免有点泄气——真是一蟹不如一蟹,所谓时无英雄,遂令竖子成名啊。
  
   可就这么个难入大家法眼的草台班子,却至少还真有一点不能小看:无论如何,他们成功地保守了即将发动政变的秘密。说起来,这还确实不是随便什么阴谋集团都能做到的,那些事败身死的例子,实在也是太多太多了。
  
   古语云:法不传六耳。现在可好,算上完颜亮,都已经有二十只耳朵听见了;而这样的惊天阴谋就会商于天子近侧,一天又一天地进行着,而天子本人居然就是不知道!倘若当年的武则天看到这一幕的话,估计能把金熙宗给活活嘲笑至死。反过来,这么多人参与其事,不可能处处缜密无隙;而从始至终,却一直没有任何可能会偷听到这一消息的人密奏金熙宗,可见这位皇上的不得人心,已经到了什么地步——当然,特思告密的下场,或许也已经先给大家树立了一个“跟完颜亮作对”的反面榜样吧。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