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行为心理学(完整)

_40 冯绍群 (当代)
在我们继续讨论下去之前,准备阐述一下巴特莱特为黑德理论提供的解释。尽管我还不
能肯定我对巴特莱特的理解是正确的,但是我认为他的态度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他
把他的记忆理论视作一种活动过程,对此我们将在下一章加以讨论;另一方面,他对图式这
个术语的应用在某种意义上远远超出了黑德的本意,尽管它与黑德的本意是没有矛盾的。
巴特莱特关于痕迹的观点:仓库概念
关于第一个论点,我吃不准巴特莱特是否想完全取消痕迹概念。尽管他的许多文章可用
这种方式来阅读,但我并不认为这是他的真正目的。另一方面,我无法确定他所谓的痕迹本
质是否必须保持在他的体系之中。黑德曾把感觉的皮质说成是“过去印象的仓库”,可是这
一仓库的概念却遭到了巴特莱特的严厉抨击,后者的论点与我的论点十分相似,我在讨论记
忆时曾用这种论点反对过同样的主张:“人们已经把无意识(unconsci-ousness)比作一间
仓库。但是,我们发现这是一间多么奇怪的仓库啊!事物并非简单地落入它们本该抛入的地
第 256 页
----------------------- 页面 258-----------------------
行为心理学.txt
方中去,它们在进入时安排好自己,并在贮存期间又按照它们隶属的许多方式安排自己。此
外,它们还做更多的事情;它们彼此影响,形成不同大小和种类的团体,并随时准备应付当
时的紧急状态。这确实是一间奇怪的仓库。”(1927年,p.66)。上述的引文取自我业已
发表的文章,它证明我关于仓库概念的观点是与巴特莱特完全一致的。不过,在反对这一概
念的辩论中,巴特莱特走得如此之远,以致于给人这样的印象,即他的辩论不仅反对仓库,
而且还反对痕迹。“他的(指黑德)实验表明,除非大脑发挥它的正常功能,否则某些过程
便无法贯彻。但是,那些反应可以因为受伤而被切断与外周神经或肌肉功能的联系。人们几
乎可以这样说,由于没有一个正在遭受剧烈牙痛折磨的人可以冷静地朗诵‘噢,我那心爱的
像一朵红玫瑰’,所以牙齿像抒情诗的贮藏所”(p.200)。这种态度使人想起惠勒(
Wheeler)的态度,这是我们前面曾经批判过的。几乎没有必要指出的是,只要拔掉一只作
痛的牙齿,便会制止牙痛,从而恢复朗诵伯恩斯(Burns)的爱情诗的能力。巴特莱特论点
的可信度在于他的下列短语中:“除非大脑发挥它的正常功能。”这里,“正常”这个词把
问题给混淆了。究竟哪个部分是脑子的正常部分呢?由于介入了时间的经验,今天的事就不
同于昨天的事,因此我们不得不像先前解释的那样假设痕迹。但是,正如我以前说过的那
样,巴特莱特著作中的其他段落表明,他并没有完全拒绝痕迹。“现在可以认为,尽管我们
可能仍然谈论痕迹,但是却没有理由认为,痕迹可在瞬间变得完整起来,贮存于某个地方,
然后在嗣后的时刻重新被激发起来。我们的证据容许我们去谈论的痕迹是兴趣决定的痕迹,
即携带着兴趣的痕迹。它们与我们的兴趣共存,并且随我们的兴趣而变化”(pp.211-12
)。读者会再次发现,这一引文的否定部分与这里提出的理论完全一致。我们的理论是否也
接近这一肯定的方面(即兴趣对痕迹的影响),会很快得到证明。我的唯一批判是,巴特莱
特似乎走得太远了。正如我们业已指出的那样,痕迹中存在着自主变化;但是,倘若认为在
痕迹形成时相当活跃的特定兴趣一俟消亡以后,该痕迹也就烟消云散了,这样的假设是毫无
根据的。
作为组织的图式
这就把我们引向第二个论点,也即巴特莱特对图式一词的泛化运用。当黑德把这个术语
明确地限于姿势方面和我们自身的样式方面时,巴特莱特却给这个术语以更为广泛的含义,
他说:“‘图式’是指过去反应或过去经验的一种积极组织,它被假设在任何一种很好适应
了的有机体反应中起作用。也就是说,无论何时,只要存在行为顺序或规则,特定的反应就
有可能,因为它与已经系列地组织起来的相似反应相联系。它还是运作着的——不仅作为个
别成员一个接一个地到来,而且作为统一的总体……然而,倘若认为每一组传入的冲动,每
一组新的经验,都作为某种被动拼凑起来的一个孤立成员的话,那么,这样假设还是有点道
理的……”(p.201)。图式这个术语因此获得了组织起来的过去经验的含义。它包括我们
的聚集和其他一切形式的交流,以及痕迹系统之间的统一,从而揭示了巴特莱特的记忆理论
和我们的理论之间的密切关系。然而,还必须补充两个关键的评论。首先,上述引文无疑过
多地归因于记忆。记忆被说成对任何一种“行为的顺序或规则”都要负责。但是,我们已经
表示过,即使在没有记忆的情况下,顺序和规则也一定会发生。在巴特莱特提出上述说法的
时候,他似乎过于倾向传统的经验主义了。但是,他那组织的记忆理论(即他的图式)又远
远超越了这种传统的经验主义。至于为什么组织应当拥有记忆的特权,这是难以理解的。构
造一旦被允许进入系统,成为一个实际的因素,那么,这样一种由因及果的规定便是相当武
断的了。但是,如果由果溯因,它并不符合事实,而且,它还使有组织的记忆概念几乎站不
住脚,正如我们已经表明的那样,有组织的记忆有赖于有组织的经验,即便记忆组织和知觉
组织并不经常一致。
巴特莱特的自我理论的不足
其次,巴特莱特在对图式这个术语进行泛化时忽略了自我痕迹系统和环境痕迹系统的区
分,这是黑德的图式要领予以介绍的。这样一来,巴特莱特的观点似乎没有黑德的观点那么
具体。“如果这个观点正确的话,那么,记忆便是个体的了,这倒不是因为某种捉摸不定的
和假设性的‘自我’,它接收和维持大量的痕迹,不论何时,只要需要便可使这些痕迹重新
激发起来,而是因为成人的记忆机制需要一种‘图式’的组织,它依靠、本能、兴趣和对任
何被试来说特定的观念的相互作用”(巴特莱特,p.213)。根据我的意见,巴特莱特反对
一种永久的假设性的自我,他的图式依靠、本能等等,从而使这个问题变得模糊起来。那
么,、本能、兴趣等等究竟属于谁呢?巴特莱特也许会这样回答:对于有机体来说(在他的
著述中只有有机体才有记忆),“一个有机体无论如何总会获得指向它自己‘图式’的能
第 257 页
----------------------- 页面 259-----------------------
行为心理学.txt
力,并且把它们重建起来”(pp.206,202)。但是,图式是有机体的组成部分,正如知觉
和兴趣是有机体的组成部分一样。在巴特莱特的理论中,有机体的一个部分(它包括兴趣在
内)是对记忆负责的,这个部分便是我们称之为自我的东西。自我在痕迹结构中与环境一起
发展;如果我们说,这个自我接受痕迹,那仅仅意味着某些痕迹对自我的继续发展作出贡
献,其他痕迹则不为自我所接受,而是与那些痕迹系统一起增长,形成了整个场的非自我部
分。如果巴特莱特的理论确实是一种具体理论的话,那么,它就要求这样一种独立的自我,
正如我们的理论也要求一种独立的自我一样;只有在这样一种独立的系统中,那些在巴特莱
特理论中确实起着一种支配作用的因素(也就是和兴趣等等)才会在里面拥有一个位置。这
样一种自我系统,不仅在过程中,而且在痕迹中,被引入黑德的图式之中。确实,黑德的概
念必须扩充:自我系统比起那些身体的图式来说要更加多得多,而且它既为“环境图式”所
包围,又与“环境图式”相分离。因此,这里所维护的理论可以视作巴特莱特泛化的一种形
式,它包括痕迹系统中自我和环境的差别。
自我痕迹系统和环境痕迹系统在动力上的相互依存
这一点我们必须加以系统阐述。在我们的理论中,整个兴奋场分为两个主要的亚系统,
每一个亚系统又包含了大量的它自己的亚系统:自我和环境。由兴奋场创造的痕迹场包含了
同样的两分组织(dichotomousorganization)。但是,这两大系统并非独立部分,而是整
个场的较大系统中的两个亚系统,并在过程和痕迹两个方面处于动力的相互联结之中。因
此,发生在其中一个系统中的事件将在另一个系统中得到其回响:自我中的变化(他的和兴
趣)将在环境系统中引起变化,反之亦然,前者的改变将影响后者:对一个从未离开过自己
村子的人来说,他的自我与另外一个以四海为家的人的自我是有区别的。尽管这种关系是相
互的,但是,它并不是对称的;一般说来,自我系统很可能是起支配作用的系统。此外,这
两个系统的发展,在有机体的一生中所经历的变化,肯定是十分不同的。我们前面提到过的
自我的指向性(directedness)(第8章,见边码p.332)与相继环境的相倚特征(
contingentcharacter)形成对照。因此,这两个亚系统的组织肯定沿着不同的路线;然
而,即便在这里,也不应忽视由这两个亚系统彼此之间产生的相互影响。环境痕迹系统中发
生的变化有赖于自我系统中的条件。
奥尔的实验
这种说法已为奥尔(Aall)的实验所证实。他调查了学习者的态度对回忆的影响。在一
组实验中,告诉被试他们将在第二天进行测验,而在另一组实验中,则告诉被试测验将在某
个不确定的时间里进行。事实上,在第一组里,测试并没有在第二天进行,被试被告知,实
验不能如期进行了;结果,对两个组而言,测验都在四个星期以后或八个星期以后方才进
行。要求被试记住的材料,在一组实验中是一则故事,在另一组实验中是10件物品或6件物
品。实验的结果是这样的,凡是被告知实验将在以后某个不确定的时间里进行的被试,对实
验时所用的材料就具有更好地记住的强烈倾向。然而,当第一组被试在新的实验(他们原先
指望在第二天便进行测验的)中被告知,测验将推迟到以后时间进行时,两个组之间的差别
便大大地缩小了。奥尔的具有高度启示性的实验和理论(它们在某些方面预示了勒温的概念
和方法),是意欲将记忆过程与意动过程(conativeprocesses)联系起来的首次尝试。但
是,它们也留下了许多重要问题有待解决,这是很自然的——在这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中,习
得材料的影响便是其中之一,尽管奥尔曾报道说,两种不同的态度在回忆无意义材料时并不
显示十分清楚的差别。从积极方面讲,它们似乎确立了这样的事实,即痕迹系统有赖于它们
与自我系统的关系,并受到与学习者的目的相一致的自我系统内部应力的影响。这样一来,
它们证实并补充了在时间上晚得多的蔡加尼克(Zeigarnik)的研究结果「关于后者,我们
前面曾经讨论过(第8章,见边码p.337)」,结果表明,痕迹系统内部的应力,以及痕迹
和自我系统之间的应力,也对回忆产生了影响,从而肯定会对痕迹系统产生影响。
其他一些结果
自我的痕迹系统和环境之间的这种相关性会产生多种结果,我们将仅仅讨论其中的几种
结果。如果我们的行为世界中的一个物体与我们的自我处于明确的关系之中,那么这种联结
在痕迹系统中将坚持存在,以至于当我们遇到同样的地理物体时,与之相应的行为物体也将
在由这个痕迹所决定的场内产生,并带有旧的自我关系。这便是所谓的功能特征的永久性理
论,对此我们在第九章已经讨论过(见边码P.393)。
第 258 页
----------------------- 页面 260-----------------------
行为心理学.txt
此外,如果一种环境痕迹与自我系统密切联结着,那么,它将不仅与自我系统的特定时
间结构发生交流,这是环境痕迹在自我系统形成时期与它发生交流的,而且还由于整个时间
的自我系统的一致性,它还将与后来的层面发生交流。然而,这些关系可能在种类上不同于
把痕迹与同时发生的自我联结起来的那些关系,这是因为后来的层面与先前的层面不同的缘
故。在解释下述众所周知的事实时,即我们倾向于使我们的青年理想化,也使青年的周围环
境理想化,使用这一结论是有诱惑力的。我们童年时代的家庭,在当时来说是“普普通通
的”,其环境多少有点“一般化”,可是在以后的岁月中却成了“神像头上的光环”。把这
一事情解释为老家的旧痕迹系统和自我当前层面之间的交流结果似乎是有点道理的。
遗忘:痕迹的可得性
就痕迹系统内的一切变化而言,没有什么东西能比我们称之为“遗忘”(forgetting)
的东西更受到心理学家的注意了。不过,遗忘和痕迹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本章的
最后一个问题便是澄清这种关系。
“遗忘”这个术语,如同日常生活语言所采用的众多心理学术语那样,是指一种成绩(
即便它是一种否定的成绩),而不是指一个过程。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在当前的场合不再能
够得到以往的经验,我们便称之为遗忘,尽管以往经验的合作有助于我们当前的反应。这种
可得性(availability)的缺乏可能具有不同的原因,致使心理上的遗忘可能需要不同的过
程。我们已经指出(第九章,见边码p.420),有两种不同种类的遗忘,一种是我们未能记
住,尽管我们原本可以记住;另一种是我们实际上不能记住。现在,我们必须遵循这条线
索,通过调查未能记住的原因来做到这一点。按照我们的痕迹理论,这意味着当前过程无法
进入与旧的痕迹或痕迹系统的交流中去。咎其原因,可能有三个:(1)痕迹已经消失;(2
)痕迹对当前情况难以施加影响;(3)当前场合无法与痕迹进行交流。让我们逐一对这些
可能性进行讨论。
1.痕迹的消失
一种痕迹能否完全消失,也就是说,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有机体是否仍将保持原样,
好像痕迹从未形成过一般,这是不可能确定的。然而,痕迹也可能以另一种方式消失,也就
是说,通过转化,痕迹失去了它的个性,甚至它的同一性。因此,痕迹的完全消失必须被视
作痕迹转化的一种阈限情况。于是,产生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涉及这种转化的原因,另一
个问题涉及这种转化的本质。现在有一种假设认为(它在传统的痕迹理论中比较含蓄),痕
迹通过有机体的加工而经历了逐渐的破坏过程,这些有机体的加工对每个痕迹独立地实施冲
击:正像一块碑上的槽痕在“时间的侵蚀”下逐渐剥落一样。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知识,既
不可能对该假设进行证明,也不可能对它进行驳斥。很可能是与痕迹没有任何特定关系的新
陈代谢过程对痕迹实施了破坏性的影响。但是,不妨这样假设,转变我们痕迹的最有力的力
量来自这些痕迹的特定性质,来自它们的内在结构,以及它们与其他痕迹的动力联结。这些
影响可能以各种方式起破坏作用。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我们在前面(见边码p.507)讨论过的
混乱单位的低生存价值。如果这样一种图形的一致性很弱的话,那么,它可能在痕迹中完全
消失,实际上将作为那个特定的混乱图形的一个痕迹而消失。由于我们的行为场总会包含着
一些多少有点混乱的部分,因此,我们的大量经验将由于这样一种痕迹的分解过程而被遗
忘。然而,当我们记起那张脸的例子时(图50),我们从那个例子中引伸出混乱形式的低生
存价值,并认为存在着使痕迹遭受破坏的另一种可能性。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不论后
来该图形组织得好还是不好,不论那张脸被发现还是没有被发现,这与那个原先混乱的印象
的痕迹究竟有没有关系?遗憾的是,如同其他众多的事例一样,我们还没有实验证据来对这
个问题作出明确的解答;但是,仍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该图形的重组直接干扰了对旧图形
的回忆,也就是说,它对旧痕迹产生了直接影响。如果这种假设成立的话,那么,新过程就
可能影响旧的痕迹,只要它们由于这种或那种原因而处于交流状态之中。这一结论似乎十分
有理。它将对下列事实作出解释,在一幢建筑物和一条街道被重建以后,要想回忆起它原来
的状况,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至少也是十分困难的。在这个例子中,旧的痕迹并没有完全
消失。一定还留下充分的旧痕迹,以便使我们记起这里曾经有过一幢与目前的建筑物不同的
旧的建筑物,我们曾多次出入过这幢建筑物——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记忆不会完全由语言
系统所携带,尽管这种可能性不可能完全排除——不过,旧的痕迹肯定受到了我们关于新建
筑物的新近知觉的严重影响,这证明了下列假设的正确性,即在某种意义上说,旧痕迹已经
第 259 页
----------------------- 页面 261-----------------------
行为心理学.txt
让位于不同的痕迹。
对于痕迹破坏的这两种可能原因,即由于一致性的缺乏而出现的自主性破坏,以及由于
与新过程的交流而出现的非自治(heteronomous)的破坏,我们还可以补充第三个可能的原
因:由于与其他痕迹的交流而出现的非自治的破坏。冯?雷斯托夫在调查聚集现象时已意识
到这一情况。这里,一个痕迹由于在较大的、清晰度较差的聚集中失去了它的个性而消失。
这样的聚集必须连续形成,因为我们的生活包含了无数的重复。这些反复发生的痕迹必须形
成聚集,如同冯?雷斯托夫系列中重复发生的成分一样,或者像系列的阈限实验中重复发生
的印象一样(劳恩斯泰因)。我在这里以一个日常生活经验为例,读者中会有许多人证实这
一点:每天晚上就寝之前,我总是给手表上发条。而且,每天晚上熄灯之前,我总是检查一
下,看看手表的发条是否已经上好。在这个活动进行后的几分钟,作为今天晚上上过发条的
痕迹,仍保持未经触动:但是,它很快消失,并熔进痕迹的聚集中去,也就是熔进毋须时间
地点的“我的手表已经上过发条”的痕迹聚集中去。结果,痕迹失去了它的个性。
许多心理学家已经指出,我们能从遗忘中获益,遗忘在某种程度上平衡了一些不利方
面。我们的讨论已经揭示了一些原因,即为什么这样的遗忘由于痕迹本身的特性而成为必
要。
2.痕迹的不可得性
第二个原因是:此时此刻痕迹的不可得性,尽管这个问题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但是几乎
没有人调查过在阻止一种痕迹对当前的场产生影响方面,也许存在许多不同的原因。这里,
我们举几个例子来发现其中的几个原因。我们对我们追忆一个名字是如何解释的呢?心理学
文献经常讨论这种过程(十分引人注目的是由G.E.缪勒刊布的心理学文献)。例如,由于
某种原因或者其他原因,我恰巧想起一个人、一座山、一个市镇,但是却想不起它的名称。
可是,过了半小时、四小时、或者一天以后,有关的名称突然冒了出来,这就证明当时想不
起来的名字不是由于痕迹的真正丧失。名字到后来出现在意识之中,这一事实在某种程度上
清楚地说明了以下原因,即将新的过程与旧的痕迹隔断的原因。回忆不出一个名字的情境是
一种没有完成任务的情境,也就是说,心物场包含了一个处于应力之下的部分系统,该应力
只能通过回忆出名字而得到解除。回忆的发生迫使我们假设,自我痕迹系统中的应力也肯定
对名字痕迹系统产生一种影响。我们可能冒险作出这样的假设,自我系统中的这种应力已经
突破了原先阻断名字痕迹和当前场的联系的一个障碍。如果这种假设接近真实的话——我们
已经表明过为什么我们不得不假设自我系统对痕迹系统产生的影响——那么,我们必须作出
这样的结论,即痕迹的时间层面是决定痕迹可得性的因素之一。处于阶层之中的一个痕迹是
与处在同一阶层之中的自我相联结的,但它可能远离后来阶层的自我。这样一种假设能够解
释频因(frequency)和近因(recency)对回忆产生的影响。如果一个过程以频繁的时间间
隔发生,那么,随着各个痕迹的聚集,正在发展中的痕迹系统就会与自我系统的不同阶层进
行交流,痕迹也更加容易获得。可是,另一方面,如果痕迹的来源是新近的而不是过去的,
那么,痕迹的层次也就不会远离当前的层次,结果,阻隔于其中的障碍就不会那么有力。
然而,时间顺序仅仅是这种复杂的动力联结中的一个因素。在此时此刻考虑的事例中,
痕迹的可得性有赖于痕迹系统和自我之间的特定联结。现在,这种联结取决于许多因素,在
这些因素中间,所谓的意动(canative)因素也许具有头等重要性。如果一个痕迹是由一个
与个体兴趣联系着的过程产生的,那么,痕迹就会在一个由高强度的过程所形成的场里拥有
一席之地,并与自我系统具有特别密切的联系。于是,这些痕迹便特别受到青睐。由于这些
痕迹属于兴趣范畴,因此它们将会找到一个它们将与之交流的现成的痕迹系统,新的痕迹通
过与同样的痕迹系统进行交流而形成,并不断扩大它和稳定它。这是因为,与其不利结果的
聚集不过是痕迹得以交流的许多方法中的一种方法。在单纯的聚集中,一些个别的痕迹或多
或少丧失了它们的同一性和个性,而建立清晰的格式塔系统可以替代上述单纯的聚集。在这
些格式塔系统中,一些个别的痕迹保持了它们作为重要部分的个性,借此个性,它们甚至可
能获得作为整体的新的动力特性,并使整体的一些部分也得到了扩大。此外,如果聚集不发
生在同一类型的不同痕迹之间,正如在冯?雷斯托夫的实验中发生的情况那样,而是发生在
或多或少一致的经验之间,那么,单纯的聚集将会对痕迹产生保守的影响,这一结论是由我
们上面已经讨论过的帕金斯的实验结果所证明了的。如果我们把两段时间间隔进行比较,一
段时间间隔较长,在此期间没有作过再现,那么前者朝着对称方向的变化将会更迅速。
第 260 页
----------------------- 页面 262-----------------------
行为心理学.txt
只要兴趣得到持续,不仅这些因素继续运作,而且,新的自我层(newEgostrata)也与
痕迹系统发生联系,这就使痕迹系统与越来越多的其他非自我的痕迹系统进行交往成为可
能。但是,一俟兴趣消失,所有这一切也都会发生改变。曾经逐步建立起来的较大系统可能
发生解体,因为这个较大系统的一些部分可能会与其他兴趣联结起来。原先的痕迹可能会变
得越来越孤立,并与当前的层面越来越隔绝。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同意巴特莱特的论点,
也就是说,痕迹“是由兴趣决定的,或携带着兴趣的”(见边码p.519)。
在我们讨论执行者(executive)的过程中,我们按照力量的来源区分了启动和控制执
行者的几种情况(第八章,见边码p.344)。在自我系统中存在一些力量,在环境场里存在
一些力量,而且在整个场的各部分之间也存在一些力量。同样的区分也可以用于我们目前的
问题:一个痕迹的可得性有赖于上述三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仅仅
讨论了第三个因素,也就是自我-环境的力量(Ego-environmetalforces)。可是,适用于
这些情况的阐释,同样也适用于其他情况。一个痕迹的生存如何依靠它与较大的环境痕迹系
统的联结,这是我们已经讨论过的。痕迹的可得性也将依赖这个因素。如果一个痕迹在一个
较大的痕迹系统内得到有力的组织,那么,这个痕迹在许多场合里将较少得到,尽管它有较
高的生存价值,但是,如果一个痕迹保持了较大程度的独立性,那么,它便可以较多地得
到。在下一章里,当我们讨论思维的时候,我们将回到这个问题上来。
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纯粹的自我痕迹。自我的一些部分可能会逐步丧失它们与其他部分
的联系,于是那些属于孤立部分的痕迹便变得不大可能得到了。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产生
自自我发展的一种正常过程。然而,这些效应在异常的情形中尤其引人注目,在那里,自我
的某个部分与其余部分的分离具有强烈的情绪原因。例如,在这些情形中,原先在正常生活
中彻底“遗忘”的事件,在催眠的状态下都有可能回忆起来,这一事实充分符合我们的理
论,我们可以这样假设,在催眠状态下,将会发生自我系统的激烈转变。
3.当前过程无法与其他可得痕迹交流
综上所述,对当前的过程而言,痕迹的不可获得性(non-availability)的前两个原
因存在于痕迹本身,然而,第三个原因则存在于以下一些过程中,这些过程未能与一个痕迹
进行交流,而其他一些过程则可能很容易与之交流。肯定有各种理由可以说明未能与痕迹进
行交流的原因。只有在我们对相反的问题作了回答以后(这个相反的问题涉及当前过程和一
个痕迹之间产生交流的因素),它们的本质才会变得清楚起来。但是,对于这种相互作用,
我们所知甚少,并准备在下一章里开展讨论。然而,严格地说,这第三个原因不再是无能记
忆的情形,而是我们未能这样做的情形。我们在第二点上讨论的一些事例是否应当被视作是
我们的感受问题,有赖于我们对“无能”(inability)的界定。实际上,我们关于痕迹不
可得性原因的讨论已经表明了这种关系,其中我们先前区分的两种遗忘现在彼此维持原状。
毋庸置疑,我们的三点说明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在每个具体事例中,所有因素都在起作用,
或相互冲突,或相互增强。
依据这次讨论,我们建立了痕迹理论。在下一章里,我们将专门调查痕迹系统在实际过
程中所起的作用。
第一卷 第十二章 学习和其他一些记忆功能(I)
学习的定义。作为成绩的学习和作为过程的学习:拉什利和汉弗莱的观点。作为过程的
学习:它何时发生?学习和痕迹;学习和重复;涉及学习的三个问题。由过程来界定的学
习:痕迹的巩固;痕迹的可得性;痕迹的形成:“新”过程;痕迹的后效;技能的获得。联
想学习:联想主义学说;联想主义和符茨堡学派;机械学习的理论。小结:任意联结为动力
组织所取代;作为一种力量的联想:勒温;我们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联想学习’的其他类
型。痕迹对一个过程施加的一般场影响。
学习的定义
在上一章里,我们提出了一种关于“记忆场”(memorialfields)的理论,也就是说,
我们试图建立某些原理,用来解释为什么心物场(psychophysicalfield)在任何一个特定
时刻都受到过去所发生的事件的影响。现在,让我们对我们的痕迹理论作一检验,考查一下
第 261 页
----------------------- 页面 263-----------------------
行为心理学.txt
它对明显地依赖于先前经验的那些过程揭示出了什么。按照一般的说法,“学习”(
learning)这个术语通常用来指这个问题。人们早就知道,习得的活动不同于原始的活动或
经遗传而得的活动,而且,业已提出一些理论来对这种区别作出解释,包括对学习的本质作
出解释。拉什利(Lashley)把这些理论分成五种主要类型,其中有些包括了若干特殊的修
正形式,他发现,按照业已确立的事实,这些理论中没有一种是可以接受的(1929年a,pp
.556f.)。这里,没有必要重复拉什利在清晰的讨论之后对这些理论的批判,因为在拉什
利的讨论前后,还有其他一些人对这些理论进行了抨击「例如,考夫卡(Koffka),1928
年,托尔曼(Tolman)」。相反,我们准备对学习这个术语的含义进行讨论,以便为我们自
己的理论打下一个可靠而又坚实的基础。
“学习相当于行为的变化或改变”「伍德沃思(Woodworth,p162)」,或者更具体一
些:“一般说来,无论何处,只要行为在重复同样的刺激情境里表现出渐进的变化或倾向,
而不是用疲劳或感受器和效应器的变化来说明这种变化的原因,我们便可以说学习发生了”
[亨特朗(Hunter),P.564」。汉弗莱[(Humphrey),这是我们最后一次从这位作者那
里摘引语录」声称,尽管行为的改变是一个必要的标准,但却不是学习的充分标准。“凡是
学习存在的地方,后来的系列活动在对有机体的发展方向上不同于先前的活动。”“因此,
为了表现出学习,一系列机体活动必须首先是这样的,即后项(terms)是以前项为前提
的,这与我们所说的发生了变化是同一件事;此外,一般说来系列将会根据系统的守恒(
systemicconservation)显示出对一个最佳项的接近”(p.105)
作为成绩的学习和作为过程的学习:拉什利和汉弗莱的观点
上述三位作者(也是最清楚和最有意识地给学习下定义的三位作者)把学习界定为一种
成绩(accomplishment),而不是一个过程(Process)或操作(Performance)。他们根据
界定,提出了说明这种成绩的过程之本质问题,拉什利用下述措词系统阐述了该问题:“…
…业已证明,我们提出的问题是有道理的,这个问题是,学习概念或记忆概念是否涉及单一
的过程,该过程可以作为一个问题来研究,或者,它是否并不包含没有共同器质基础的大量
现象”(p.525)。另一方面,汉弗莱则意欲在一切学习成绩中找到这样一个普遍原则。我
们在第十章中已经看到,他拒斥了这样一种学习理论,该理论引进了与解释其他行为类型的
因素有所不同的一种特定的新因素。他的论点是这样的,学习可被解释为一种整合反应(
integratedreaction),不仅在空间上整合,而且在时间上整合。“……可以这样认为,根
据有机体对单一刺激或情境作出反应或调节的概念,学习必须被视作是这样一个过程,即对
一系列这样的刺激或情境作出调节或完整反应的过程。它基本上与人们所熟悉的通过整合过
程的手段对情境作出反应的活动过程相似。它并不涉及新的原理,而是仅仅拓展了一个已知
的原理”(p.104pe)。“所有整合都是四维的(fourdimension-al),它是与外部变化
相对应的器质过程(事件)的整合,这些外部变化也是四维的……。因此,如果我们不考
虑‘联想记忆’(associativememory)本身的活动,而是把形成整个相关系列的先前活动
整合起来,那么,我们便有了对四维情境所作的需要神经冲动的四维整合的统一的整体反
应”(p.117)。“苛勒(Kohler)的黑猩猩将同时呈现在空间上的两根棍子和香蕉联结成
的一个整体。黑猩猩的反应是针对包含这三种特定成分的整个时空情境的,黑猩猩的创造性
整合活动已经把这三种特定成分相互关联起来了。黑猩猩通过重复而进行的学习以同样方式
影响了包括重复情境中相似成分在内的相似的创造性整合”(pp.119-120)。“学习被界
定为对复杂的重复情境的调节活动”(p.124)。拉什利和汉弗莱之间的差异比实际情况更
加明显。该差异以“共同的器质基础(commonorganicbaais)”这一术语为转移。如果这一
术语是指涉及不同学习活动的特定“机制”(mechanism),那么,汉弗莱的观点就会与拉
什利的观点完全一致了;但是,根据他的单一的学习理论,他是指共同的原则或定律,这些
共同的原则或定律在不同的条件下(指不同的操作、不同的个体和物种),可能会导致十分
不同的实际发生的事件,但是,这些原则或定律仍然是相同的。对此,拉什利的观点反而容
易被接受。
对汉弗莱的批评
我前面曾经讲过,我在解释学习或记忆方面与汉弗莱完全一致,都认为须引入特殊的官
能(specialfaculty)。但是,他的解决办法,正如前面的引文中所提及的那样,在我看来
至少是不完整的。我吃不准我是否正确地理解了汉弗莱;因此,下述的评论,尽管是针对他
的,却不一定能击中他;即便如此,这些评论也不会完全失效,因为它们针对着一种汉弗莱
第 262 页
----------------------- 页面 264-----------------------
行为心理学.txt
试图采取的观点。
四维组织
我们在第十章里已经论争过,现实不能单单根据空间来探究,时间维度也必须包括在
内。根据这一结论,它就比较容易过渡到一种理论,在该理论中,四维时空的连续体在空间
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与三维空间的连续体在空间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一样,在这作用中,所有四
个维度是绝对地相等的。这样一种理论,如果站得住脚的话,将会更加直接和更加简单地解
决我们的许多问题。例如,我们可以在这个四维连续体中考虑一个与点不同的一维结构,例
如一段旋律。于是,我们便可以说,旋律是在时间维度中被组织的,正像一条曲线是在空间
维度中被组织的一样。我不受旋律例子中的这种诱惑所引诱,也不受其他时间单位引诱,因
为在我看来,它不过是形式上的类比,缺乏具体的动力意义。由于我现在准备批判的是汉弗
莱把类似的概念用于学习,因此,我将不详细讨论为什么我拒绝以这种方式处理时间单位。
而且,我的一些理由也含蓄地包含在我先前的论点之中。我对汉弗莱的批评是以他的整个四
维情境的概念为出发点的,对于这种四维情境,存在着一种整体的和统一的反应。前几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