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行为心理学(完整)

_27 冯绍群 (当代)
多事例中是外显的;与此相似的是,需求特征也是外显的;例如,我们看到信箱,把它作为
我们需求的适当物体来贯彻我们的意图;牛排令人馋涎欲滴,也是外显的;最后,我们的活
动与需求和需求特征两者的关系,在大多数情形中也是外显的。当我们穿过马路以便到达信
箱时,我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这样做,当我们把一块牛排送到嘴边时,我们也充分意识到这一
活动的含意。但是,需求特征和需求之间的功能关系是内隐的。当我们饥饿时,我们并不知
道放在桌面上的那些美味佳肴会在我们吃饱以后失去它们的全部魅力,除非间接地由于相当
复杂的经验,否则我们意识不到这一点;同样,我们也意识不到,信箱之所以具有吸引力,
是由于我们寄信的意图。最后,固有的需求特征(我们发现有必要进行这样的假设)像物体
的形状和颜色一样,以同样的方式属于物体,也就是说,由于内隐的组织。如果我们能够接
受我们关于力量的感觉(它使我们按实际的场力量的指示去行事),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关
于外显组织的概念是正确的话,那么,我们的执行者就必须直接服从存在于自我和场之间的
力量。
3.电话铃:信号
现在,让我们转向第三个例子:我们听到电话铃声,然后赶紧走到电话机旁,或者,当
我们坐定下来,想美美地睡一个午觉,电话铃却响了起来,即使我们实际上不想服从铃声的
召唤,并对这种骚扰感到愤怒,我们仍然会体验到它的要求。电话铃声这一特定的需求特征
是经验的产物,这是十分明显的;它也体现了我们的某些需要。但是,看来这还不是事情的
全部。由于这种“信号”(signal),正如由于其他许多东西一样,我们必须提出这样的问
题,它为什么受到选择。在我们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将会发现,我们之所以选择我们
的信号,是因为它们尤其适合于成为信号。由于它们自身具有某些需求特征,从而使它们适
合于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意义。突然性、强度、铃声的重现,都是这些特征的表现。
注意
上述三个特征与其他一些特征一起被列为“注意的条件”。其中,我们仅仅提出“特
性”这一特征:诸如一种苦味,麝香的气味,以及黄颜色等特性都对注意具有特别强烈的影
响。25年前轰轰烈烈地开展过的关于注意条件的讨论,曾在心理学这出戏剧中发挥了主导作
第 171 页
----------------------- 页面 173-----------------------
行为心理学.txt
用,现在,心理学家对此已不再感到兴趣。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在我看来,不仅仅在于人
们为这场讨论提供的材料,例如在注意的概念方面提供的材料。现在,回顾这些陈旧的概念
已无多大用处。相反,我们将根据我们的一般系统来对注意进行界说,以便达到一个与通俗
语言中使用的注意含义完全一致的定义。当我们前面谈及“注意”这个词的时候(第五章,
见边码p.206),我们说它是一种导源于自我的力量,并指向一个物体。当我们说“请注意
我正在说什么”,或者“请把注意力集中于你的问题上”时,我们通常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把注意视作一种特性、属性或场物体的维度(称作清晰度)[像铁钦纳(Titchener)所做
的那样,1910年」,结果把注意的主要特征[即注意的自我一物体关系(Ego-
objectrelationship)」给剥夺了。如果我们把注意界定为一种自我一物体力量,我们就可
以对所谓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voluntaryandinvoluntaryattention)做到一视同仁了。
对前者来说,力量导源于自我;对后者来说,力量主要导源于物体。用此方式观察注意,自
然不是绝对新颖的。由于心理学家把自我,以及与自我在一起的一切心理动力学都拒斥在他
们的学科以外,从而使注意未能获得合适的地位。但是,当我们阅读斯托特(stout)的定
义时:“注意是思维对优先于其他物体的这个或那个特定物体的指向”(1909年,l,p.
203),我们承认这个观念与我们的观念是一样的。我们用自我去替代斯托特的“思维”,
这也是正确的。
强度、突然性和重现等注意的条件,在我们的定义下具有十分明确的含义。注意作为整
个场内的一种力量无法由刺激直接引起,而是由场物体(它们依次将自身的存在归之于刺
激)所引起。结果,我们说,这些物体由强烈的、突然的、重新发生的刺激所引起,由特殊
性质的刺激所引起,这样的物体拥有一些特征,它们通过这些特征来对自我产生影响。如果
关于注意条件的这些陈旧描述正确的话,那么,它们再次表明,需求特征可能属于与产生它
们的自我需求相脱离的场物体。
4.相貌特征
最后一组例子将会引起这样一种结论,它一再强加于我们身上,以便达到一种确定的状
态。我们去参加一个关系到我们整个前途的访谈。我们决定尽可能装得亲切和文质彬彬。接
着,我们会见了一个人,他的脸却使我们难以执行我们的决定。我们强颜欢笑,使用礼貌的
语言,但是说真的,我们的内心由于反感而退缩,并且正在尽最大努力不让我们的真实感情
流露出来。我们认为,已无必要再多举例子。正如在我们上述例子中脸的需求特征是消极的
那样,要想找到脸的需求特征是积极的例子也是相当容易的。但是,我想提醒读者去注意一
个实验,这是苛勒用黑猩猩来进行的实验。他准备了一块涂上油彩的纸板,在上面画了一个
僧伽罗人(Singhalese)的魔鬼面具,如同鬼脸一般。然后,他走进动物饲养场。那些黑猩
猩像往常一样走过来迎接他,但是当他突然戴上面具以后,除了一只动物以外,其余的动物
都纷纷逃入一只箱子之中。当苛勒再走近几步以后,原先那只例外的动物也被吓得逃走了,
并在箱子中与其他动物会合。
我们得出结论说,场内的物体可能具有一些既不能用形状和颜色来表示,也不能用实际
用途来表示的特征,这些特征倾向于对我们的行为产生有力的影响。对我们来说,这些特征
在人类身上最为突出,但也可能属于差不多任何物体。我们对实际用途的先入之见,以及科
学上可以归类的一些特性,已经夺走了我们世界中的大量特征。对普通的人来说,一具尸体
有着极其可怕的强烈特征,但是,对于成批地解剖过尸体的医学院学生来说就不再感到可怕
了。如果我们能够放弃实用的和科学的态度,我们便会意识到许多这样的特征。在我们中
间,诗人和艺术家最不愿为追求效率的思想所支配。确实,对他们来说,世界在这些特征方
面要比对我们来说更加丰富。我曾经提过伍德沃思(Wordsworth)的黄水仙(见边码p.326
),我也可以用诗歌和散文来增补大量的例子。里尔克(Rilke)的小说《
MalteLauridsBrigge》尤其充满了这种例子。甚至一件微不足道的家具也可能具有这些特
性,在伦敦的坦特美术馆里,一幅梵?高的油画表明了这一点,在这幅油画中,我们见到一
把简单的椅子,它似乎载有全世界的同情心。
但是,在我看来,把这些特征称作需求特征似乎并不恰当。我选择了一个在现代心理学
中占居十分重要地位的术语,也就是“相貌特征”(physiognomiccharater)。有些心理学
家认为,在人类的原始发展阶段,例如对儿童和末开化的人来说,这些相貌特征比起在我们
的行为世界中起着更大的作用「舍勒(Scheler),沃纳(Werner)」。正如沃纳指出的那
样,原始的行为世界是一个相貌的世界,这意味着,场的组织是以牺牲我们认为是显著特征
第 172 页
----------------------- 页面 174-----------------------
行为心理学.txt
的那些特性来提高和加强相貌特征的。于是,如果食物在没有先前经验的情况下被选择出
来,那么也一定具有相貌特征,这种相貌特征可能存在于它的外表上,或者甚至更多地存在
于它的气味中。因此,我们关于与实际需要相一致的需求特征的讨论,以及关于属于信号的
需求特征的讨论,都期望引入我们行为环境的相貌方面。如果一个女孩子有“”,那么她就
有明确的相貌特征。
关于经典的感觉理论的一个结论
如果我们根据这个观点来观察经典的感觉理论,那么就会得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方面。感
觉和感觉的属性是人类在高度发展的文明中获得的一种特殊组织的产物,而不是使一切意识
得以建立的原料。“我们必须假设,像‘威胁’或‘’等特征,比起我们在心理学教科书中
把它们作为‘元素’来了解,是一些更为原始和更为基本的知觉内容”(考夫卡,1928年,
p.150)。或者,我们从威特海默那里摘引一段话:“一个孩童或一个未开化的人能否从感
觉特性的科学意义上去体验某种红颜色呢?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实际体验更接近于‘兴奋
的’、‘欢乐的’、‘强烈的’……”(1925年,p.15)。如果不用这种观点,我们就难
以理解原始人的神秘世界或幼儿的行为。
相貌特征的起源
尽管在我们的行为环境中特征已被可靠地建立起来,但是,当我们试图提出有关相貌特
征的起源问题时,我们又不得不进入纯粹假设的领域中去。对于有些例子来说,相貌这个术
语尤为贴切,也就是说,相貌有助于了解别人的情绪。对此,苛勒曾经提供过一个令人满意
的理论,我们将在第十四章中讨论这种理论。这里,我们设法以更为一般的方式接近我们的
问题,为关键的考虑和可能的实验提供一种假设,这种假设必须与我们的体系保持一致。换
言之,我们的假设必须是关于场组织性质的假设。我们从最突出的相貌特征中,例如从可怕
的、威严的、迷人的相貌特征中,提取我们的线索。这些用来描写事物的词语与我们自己有
关。那么,我们能否贸然作出假设,认为这些特征是从包含自我在内的组织中产生的呢?这
并不意味着它们属于自我;我们在找到它们的地方(也就是在某些物体中)离开了它们,但
是我们声称,这些物体只有在包括特定“自我”的组织中才会拥有这些特征。这样一种假设
将完全符合我们先前提到过的那个事实,即在更为原始的水平上,相貌特征比在我们目前的
文明水平上更加突出。这是因为,自我与其环境之间的分离随着文明的进展而增加。由自我
和环境组成的整个场越是单一,环境就越被赋予特征。缺乏分离意味着动力的相互作用。因
此,如果在一个组织中,自我的出现对环境部分影响越大,那么,自我的分离程度就越小。
这种说法是与威特海默的观点完全相符的,他认为原始的自我一环境关系不是一种纯粹的认
知关系,其中,自我仅仅觉察到物体,而是一种意动的关系(conativerela-tion),其
中,自我将其行为适应于环境(1925年,p.15)。我们再次被诱使去涉及本能行为;人们
往往将“本能的”这个术语应用于这种情境:一个人做了正确的事而不知道为什么,并且觉
得他必须这样做。当我们说:女人比男人更依赖本能,我们指的正是这种情况,在女人的行
为中,自我很少与环境分离,而在男人的行为中,则不是这样,因此,对女人来说,一方面
是那些决定行为的力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是相貌特征,两者都是比较强的。有多少男人接
受过他们妻子关于一位新相识的判断,甚至关于老朋友的判断呢,又有多少女人接受过她们
丈夫的判断呢?因此,普遍使用“本能的”这个词看来是有充分依据的,也是可与行为理论
和谐共存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它也完全适用于业已引起众多争议的动物的本能活动。确
实,与人类相比,动物的自我很少分离,因此,我们应当期望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的行为环境
有着更为直接的依赖,认知越少,直接反应则越多——但是,当然不是从刺激-反应意义上
或反射概念意义上这样说的。
现在,让我们回到相貌特征上来。根据我们的假设,相貌特征在物体中产生之时,正是
这些物体与自我处于动力关系之际,换言之,当一种张力状态存在于物体和自我之间时,相
貌特征出现了。这种张力将随不同的相貌特征而变化,记住这一点是重要的。不仅是它在信
号上有所不同——积极的或消极的——以及在程度上有所不同,而且在性质上也有所不同。
这种张力将决定我们的反应:攻击、脱逃、趋近、同情、冷淡、救援等等。
我们假设中的缺陷
由于我们还只能把一些相貌特征转化成张力(也许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做到),我们
第 173 页
----------------------- 页面 175-----------------------
行为心理学.txt
将不得不满足于对相貌特征及其活动的关系进行行为描述,而不能为它们安排十分明确的力
量分配,这反映了我们假设中的第一个缺陷。此外,我们的假设还包含了另一种更为严重的
缺陷:在如此众多的事例中,我们还不知道为什么某个物体拥有它的相貌特征。我们可以把
张力和突然刺激所引起的物体的坚持性与明显的梯度联系起来,通过这种明显的梯度,物体
从承担大的潜在差异和张力的场内显现;同样我们可以把颜色的相貌特征,尤其是红色和黄
色的印象,与颜色的硬性联系起来,这再次意味着较好的分离从而也是较大的张力,但是,
对大多数其他事例来说,我们不得不坦率地承认我们的无知,我们只希望把我们在较简单情
形中发现的可能解释当作较复杂情形中的线索。
我们甚至可以怀疑我们假设的一般有效性。所有的相貌特性都需要一种自我-物体的组
织,这样说是否正确?没有自我的参与,相貌特征就不可能在外部场的组织中产生吗?我并
不是指构造没有达到自我水平。在这样的组织中,张力必须用行为术语来描述,既不作为自
我一情绪也不作为相貌特征来描述,而是描述成能使两种经验中的任何一种在以后得以出现
的某种东西。尚未分化成自我和物体的整个场,总的说来将是满意的或者不满意的,是我们
从醒着的生活向睡眠过渡中可以接近的一种状态。我指的是对立的极端,即具有强烈的自我
分离的组织。在这些条件下,相貌特征出现退化,这是我们已经强调过的。与此同时,场的
清晰度也在其他许多方面获得。我们是否应该把保持下来的相貌特征归因于保持下来的自我
-物体关系,或者,我们是否也应该正视这种可能性,即它们可能是由于环境中力量的相互
作用呢?我将满足于提出问题,而不试图提供答案,因为这种答案就目前而言只不过是猜
测。
回到执行者控制的问题上来
我们现在准备回到执行者是否能由自我和环境场之间的力量直接地予以控制这个问题上
来。我们已经发现,物体不仅拥有需求特性,这些需求特性是物体通过先前存在的自我-张
力而被赋予的,而且还拥有相貌特征,这些相貌特征并不依赖任何一种特定的应力,尽管在
许多情形中,也许可能在所有情形中,为了这些相貌特征的出现而预先假设了自我。也许这
种区分可能成为一种真正的术语区分;只有在两种因素似乎被结合起来的情形中(例如,在
食物的食欲特征中),这种区分才会变得模棱两可。一个可食物体的吸引力可被称作一种需
求特征,因为这种需求特征在饱食情况下消失,而所谓相貌特征,是因为它依赖食物本身的
特性。我们让这个术语问题暂时搁置起来,而仅仅满足于指出不同力量的相互作用。那么,
对于执行者是否能够直接由物体-自我力量来控制的问题,我们的回答是什么呢?
动力情境的复杂性
在对相貌特征进行直接反应的情形里,答案看来是最简单的。这里,至少在开始时,执
行者似乎确实处于这些力量的控制之下。自我-场的关系是不稳定的,而执行者则在这种关
系的更大稳定性的方向中改变该情境。事实上,这种简单性质的明确情形是十分罕见的。如
果自我-场的关系不稳定,那么,自我本身也将变得不平衡,也就是说,物体-自我应力将
产生自我内部(intra-Ego)的应力,这种应力开始对执行者实行控制,以便使自我重新得
到平衡。在这些情形中,把最初的活动动力或对执行者的原始控制都归因于自我-物体应
力,看来是有道理的。
关于情境由于典型的需求特征而变得更加复杂的问题,是与我们先前关于动力情境的讨
论直接相随的。考虑到这种复杂性,我不愿把这些情形中的整个控制都归因于自我。至少人
们必须在自我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之间进行区分。第一种影响直接来自需要,第二种影响
则通过需求特征,尽管它是由需要创造的,至少部分是由需要创造的,但是却是一种自我-
物体力量。
托尔曼的相貌特征理论及其与此相一致的活动
有否可能去简化我们的解释,与此同时使它更合适呢?托尔曼(Tolman)提出了一个理
论,根据我们的术语,该理论把物体-自我的应力从执行者的控制中排除出去,而仅仅把它
留给自我本身。我摘录如下:
“与此相似的是,称作害怕的不安状态(thestateofagitation)……并不仅仅或者主
第 174 页
----------------------- 页面 176-----------------------
行为心理学.txt
要地作为具有危险性的‘干扰刺激’(disturbingsitmuli)的一种结果而引起,而是作为
一种最初的内部生理状态的结果而引起,为了找到一个较好的名,我们可以把这种最初的内
部生理状态称为胆怯(timidity),这种胆怯肯定存在,否则动物便不会对这种‘干扰刺
激’产生敏感”(pp.273-274)。
托尔曼提出这种解释的主要理由是,同样的实际物体可能引起不同的情绪,以及与这些
情绪相应的反应,例如,害怕和好斗。这里我再摘引一些片段:
“恐惧和好斗是对激发性的干扰刺激情境的脱逃。但是,在这两种情形里,其脱逃方式
是明显不同的。”“当情境是同一种环境物体时,恐惧和好斗特征中的这种差异尤其明显和
突出……它在一个个体中引起恐惧,而在另一个个体中则引起好斗。……如果以往的训练是
相等的或相似的,……如果它(动物)具有我们称之为胆怯的大量起始的生理状态,那么,
便会引起它的恐惧冲动……,另一方面,如果……它具有大量好斗的起始状态,他的好斗冲
动将被引起”(pp.280-281)。
我将试图根据我们的术语和我们的体系讨论这个观点,暂且不顾下述事实,即“胆怯或
好斗的大量起始状态”几乎不可能作为最终解释而被接受。为了评价托尔曼的论点,我们必
须区分两种情形;在第一种情形里,把同样的实际物体用两种不同的相貌特征呈现给两个不
同的人;在第二种情形里,相貌特征相同,但反应却不同。
我们为第一种情形选择了下面的例子:两个人遇到了同一个流氓。两个人中一人是作
家,从未参加过任何体育锻炼,另一人则是一流的职业拳击手。对第一个人来说,流氓看上
去是令人生畏的,但是对第二个人来说,流氓看上去仅仅是一个软弱无力的牛皮大王。这究
竟是为什么?因为第一个人具有大量的胆怯性,干脆地说,他是个胆小鬼,可是,第二个人
却具有等量的好斗性,我们是否也可以直率地称他为一个无赖呢?至少我暂时不承认这种解
释是必须的,尽管它是可能的。我们的作家也许是极度好斗的,而我们的拳击手,像卡塞
尔?庇隆(CashelByron)那样,结婚以后变成了一个完全温文尔雅的人,可是,对前者来
说,流氓仍然显得可怕,而对后者来说,流氓则显得可鄙。我们关于相貌特征的假设允许我
们解释这种可能性。我们从此刻实现的特定的物体-自我组织中派生出相貌特征。这种组织
像一切组织那样,有赖于被组织物体的相对特性。现在,在作家的场内,有着这个庞大而又
笨重的家伙,也就是生理上的巨人,还有作家自己的自我,它在生理上是微小而脆弱的:这
便是流氓看上去显得可怕的充分理由。相反,对职业拳击手来说,其生理自我可能比他对手
的生理自我强大得多,结果,流氓的相貌特征成为虚假的力量。我们同意托尔曼,因为我们
也强调自我对另一个人的相貌特征的影响,但是我们在对这种影响的解释上与托尔曼意见不
一。
我们将使我们的例子更深入一步。这两个人在遇到流氓时怎么办呢?根据托尔曼的理
论,作家是否设法逃跑,而职业拳击手则“对流氓的颚骨予以重重地一击”呢?这又是一种
现实的可能性。但是,也有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即作家投入了战斗,结果被惨重地打了一
顿,而拳击手则仅仅轻蔑地耸耸肩膀转身走了。这类行为尤其令人感兴趣,因为它们反映了
行为的一种新的复杂性,这是我们尚未讨论过的。然而,我们充分意识到这样的事实,一切
活动都对现存的组织产生影响,并且倾向于使有机体不受伤害。我们也将同样的概念应用于
整个场的自我部分。那么,如果我们的作家逃走的话,他的自我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很可能
他避免了人身伤害,但他肯定会感到羞辱,这种影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我们将在后面给
予系统探讨。这里,我们可以充分地说,如果作家逃走的话,那么,他的自我系统将会建立
起新的应力,尤其在自己(self)内部,建立起新的应力,如果这些应力十分强烈的话,那
么我们的作家便不会转向脱逃,而是会面对危险。我们当然没有必要将同样的思路应用到职
业拳击手身上。我们的讨论已经向我们表明,托尔曼的讨论基础太狭隘了,行为的复杂性从
动力角度讲要比他的系统所容许的大得多。
现在,让我们转向第二种情形。一个物体看上去具有威胁性,对此,如同每种情形的讨
论所表明的那样,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方式。至于这些方式中哪一种方式实际上被采
用,这要视大量情况而定。活动对自我产生的影响是其中之一,但是,其他情况也同样起作
用;我们的反应会以最迅速和最简单的方式产生解除,这一事实可能决定了实际的选择。至
于在某种情形里,动力的应力条件只有一种解除方式,问题也只有一种解决办法,这种情形
在心理生活和机体生活中是极为少见的。甚至在知觉中,当我们研究两可的图形时,我们也
第 175 页
----------------------- 页面 177-----------------------
行为心理学.txt
发现了同样的情境。总之,认为脱逃导源于先前存在的胆怯状态,战斗导源于先前存在的好
斗状态,看来这不是一种恰当的解释。动力情境是十分复杂的,在这种动力情境中,自我-
物体力量可能在控制执行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执行者的实际控制
当我们考虑控制执行者的所有因素时,尽管动力情境看来较为复杂,但它实际上要复杂
得多。这是因为,无论何时,尽管有许多因素不在控制之中,但它们可能是相当复杂的。自
我(我们已经表明,它是一种复杂的结构)包含了大量处于压力之下的亚系统,它们可以通
过某种活动或其他因素而得到解除。但是,大多数应力肯定暂时得不到解除,这是很自然
的。于是,问题便产生了,在所有可能的因素中,哪些因素会在特定时刻得到控制——我们
必须在这些可能的因素中包括纯粹的场力和物体-自我的力量,还有纯粹的自我力量。依照
我们目前的知识,不可能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这样一种答案(当它为一些具体的例子所提
供时)不仅要考虑个体本身的因素,而且还要考虑它们的相互作用,包括自我系统的结构和
相互联结,因为任何一个活动所具有的结果,不仅涉及到特殊力量,而且涉及到整个自我及
其与环境的关系。
活动的一般原理
一切活动都是使存在于整个场内的应力得以减弱或解除的过程。由于这种张力的多重性
及其相互依存,活动的可能性实际上是无限的。小的活动可能具有巨大的效应。一种活动可
以在一个与自我的其余部分相分离并充分支配执行者的自我系统中解除一种应力。这种活动
的结果可能彻底改变人的整个生活。
第一卷 第九章 活动—调节的行为、态度、情绪和意志
本章的任务。调节行为的问题。行为环境如何指引行为。循环过程。行为世界的“适合
性”。外显组织的认知价值:现象行为中的外显组织——它的认知价值,顿悟;动限定位的
特殊问题。指向的活动——力的图解:动力特征的可变性;行为物体的功能特征。态度及其
对行为环境的影响。情绪。根据组织的动力观点研究情绪;内隐的和外显的组织;情绪的动
力理论;实验证据;情绪行为的生理变化。意志:麦独孤的策动论;勒温的概念。结论和展
望。
本章的任务
在上一章,我们讨论了我们第二章(见边码p.67)系统阐述过的纲要的第(3)点和第
(4)点。我们已经研究过自我(Ego),证明了将自我与其环境场(environmentalfield)
联结起来的一些力量。这两种研究必须继续下去。与第(3)点有关的是,我们必须讨论自
我中情绪和情操(sentiment)的地位,这个问题在前面曾被相当偶然地提到过,至于与第
(4)点有关的问题,我们必须十分详尽地讨论自我一场的关系(Ego-fieldrelationships
),尤其是场在自我的影响下所经历的稳定转化,它的需要和难需要(quasi-needs),它
的、意愿、决心和态度。最后,我们必须补充第(5)点,也就是最后一点的讨论,它涉及
行为与地理环境(geographicalenvironment)的关系,行为的认知方面或调节方面(
cognitivoradjustiveaspect)。
调节行为的问题
我们将用上述的最后一个问题来开始我们的讨论。根据我们的理论,行为(behaviour
)是由整个心物场的(psychophysicalfield)特性来决定的,也就是说,是由自我的动力
结构(dynamicstructure)和自我的心物环境的动力结构来决定的。那么,“适应的”行为
(adaptedbehaviour)又是为什么的呢?在有机体的心物场内导致新的稳定的行为,为什么
还要完成在它的地理环境中保护有机体的任务呢?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存在于地理环境和行
为环境(或心物环境)之间的关系之中,存在于这种关系所引起的行为环境(或心物环境)
在任何一种行为活动中经历的变化之中。
找看到一个物体在找前方上空飞过,我站在一旁,或者伸手想去抓住他。在第一种情形
第 176 页
----------------------- 页面 178-----------------------
行为心理学.txt
里,物体(譬如说一只球)在我的行为环境和我的地理环境中飞过我的身边;然而,在第二
种情形里,恰恰相反,如果我十分熟练的话,球将被我从行为角度和地理角度抓在手中。因
此,在正常条件下,行为场内的某些结果只能通过地理环境中的相应结果而产生。只有当实
际的球与我实际的手真正接触时,行为的球才出现在我的行为的手中。由此可见,由行为世
界所指引并与行为世界相适应的行为,一定会在与此情形相似的情况下与地理世界相适应。
行为环境如何指引行为
这里,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即行为世界如何指引行为,或者,用我们的术语来说,它
是如何控制执行者的呢?如果有一个物体朝我们飞来,毫无疑问,我们会挪动身子以回避
它。但是,在我们的神经系统里又发生了什么情况呢?对于这一运动物体的知觉,神经系统
是如何支配我们的肌肉的呢?
拒斥刺激-反应理论
在我们的反射活动(reflexaction)理论中,我们曾讨论过一个相似的问题。我们发现
了传统的通路假设(Pathwayhypothe-sis)或联结假设(connectionhypthesis),按照这
种假设,神经支配被解释成神经兴奋从业已建立的反射弧(reflexare)的传入神经向传出
神经进行简单的传递。一种类似的假设被提出,以解释我们的上述例子;有些心理学家很可
能倾向于把反射弧概念直接接纳过来,而不作任何修改;心理学家把我们躲避飞来的射箭的
这种活动解释为是由于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原始联结。但是,只有通过偷偷摸摸地引入刺激-
反应这个词,这种反射弧理论的简单传递才有可能。反射弧假设是一个解剖学假设,反射弧
是一个带有真正的传入部分和传出部分的神经结构,这些传入部分和传出部分会合于神经系
统的一个确定地点。从感官表面的某一点出发的一个兴奋被传导到神经中枢的一个确定地
点,然后再从那里传至一个特定的传出神经元。但是,如果我们对一块飞过来的石头作出反
应的话,反射的起始部分不是我们视网膜上的一个点的刺激或一个图形,而是产生于由实际
活动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一个运动过程(见第七章)。这样,兴奋从反射弧上的传入神
经向传出神经传递的那个端点便丧失了。换言之,反射并非由刺激所引起,传出冲动并非起
始于神经中枢的一个特定地点,而是起始于一个由时空刺激模式引起的过程。总之,传统的
反射弧或刺激-反应概念必须被修改,以便适应这种情况。事实上,不可能将这种概念还原
为简单的例子(反射概念就是从这些简单的例子中派生出来的)。这样一种还原只能采取将
兴奋点与反应相联结的方式。正如陈旧的理论在每个视网膜点和动眼系统(
oculo-motorsystem)之间假设一种分离的联结,以便对凝视作出解释那样(第八章,见边
码p.312),在我们作出回避反应时,运动物体的位置应当通过它当时被投射于其上的那个
视网膜点来决定传出冲动的通路。作出如此声称的一种理论至少是自相一致的。但是,它又
是荒谬的。我冒着被人们批评为战胜一名虚假对手的风险,将不加修饰地提供我的论点,因
为这样做将有助于读者在复杂的情形里应用刺激-反应概念时谨慎从事。首先,在转瞬即逝
之际,那块石头的位置并不意味着决定视网膜点上的刺激点,它也有赖于当时眼睛所在的位
置。还有,这种反应可能与我们眼睛的位置没有多大关系;我会问旁边挪出一步,以避开飞
来的石块,不论我在此之前是直接注视着那块石头,还是注视着石头左边或右边的一个物
体,上方或下方的一个物体,前方或后方的一个物体。用此方式来讲,视网膜上的每个点实
际上都是与同样的反应联系着的。其次,同样的视网膜点会导致不同的反应,包括根本没有
反应,这要视整个通道以及飞行中的石块速度而定。例如,在图91中,E代表一个人,P代表
石头在反射弧的传入部分建立起来的兴奋点,而三条线(线1、线2和线3)则代表三条不同
的抛体轨道(trajactories)。于是,同样的刺激——我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所有三
种情形里,P都投射于同一个视网膜点——将在三种情形里产生三种不同的反应:在第一种
情形里,那个人可能向左跨出一步,也可能向右跨出一步;在第二种情形里,那个人将跨向
左方;可是在第三种情形里,他将一动也不动。这样一来,速度差异便不予考虑了,而这种
速度差异对第一和第二种情形极为重要,对第三种情形则无关。
由此可见,严格地应用简单的反射弧理论便成为不可能的事了。任何一种修改都将必须
把运动作为一种刺激,这里所谓的运动既不是外部物体的运动,也不是视网膜意像的运动,
而是大脑里作为一个过程的运动。但是,这种修改等于完全抛弃了原先的反射弧假设,由于
它已经通过大脑里的一种过程取代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从而也摧毁了联结主义(
connectionism)的整个概念。
第 177 页
----------------------- 页面 179-----------------------
行为心理学.txt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