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行为心理学(完整)

_12 冯绍群 (当代)
此外,点的外形通常要求观察者具有明确的态度(attitude)。人们可能会长时间地注
视一张白纸,而没有意识到上面有一个点;只有当人们开始产生怀疑,仔细地审视那张纸的
时候,他才会发现纸上有一个点。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倘若不抱一种批判态度的话,那么,
与那个点相应的刺激的异质性就不足以打破视觉环境中充分界定的单位的同质性。这就需要
有一种新的因素,那便是态度,因为态度使那个点得以存在。如果异质性的尺寸更大一点的
话,那就会使一个可见的物体跃然纸上,而用不着特定的态度。于是,我们习得了两个新事
实。首先,我们发现场组织在某些环境中是有赖于态度的,那就是说,力在环境场中没有其
起源,其起源存在于观察者的自我中,这是一种新的标志,说明我们单单研究环境场的任务
是有点矫揉造作的,也说明只有当我们研究了把自我包括进其环境中的整个场以后,我们才
能完全理解它的构造。
为什么点是不稳定的
其次,我们必须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单个的点是这样的不稳定,为什么它们不可
见。假定以此方式来阐述的话,该问题只能得到不合逻辑的回答,正像老一代的心理学家所
提供的答案那样,他们会用末被注意的感觉(non-noticedsensations)这一假设来解释这
种事实(参见第三章)。但是,这种解释的不确切性在我们的例子中是显而易见的。当我们
未能看到一个点时,我们却看到了一个同质的面,也就是说,如果它是白色表面上的一个黑
点,那么,当我们没有注意到那个黑点时,我们便只看到白色。对此,“末被注意的感觉”
这一假设是无法予以解释的,因为不去注意某种黑色并不等于注意到了某种白色。我们刚才
说过,我们的问题阐述得很糟。上述的最后一个观点为我们更好地阐释提供了一条线索。我
们不是去问为什么我们看不到某种东西,也就是为什么看不到那个点,而是应当问为什么我
们看到了其他的某种东西,也就是看到了同质的表面。为了寻找答案,让我们回到我们前面
描述过的威特海默-贝努西的对比实验上来。我们在该实验中看到,一个强有力的统一整体
如何抵御了在颜色上使该整体变得异质的那些力量(参见边码PP.134f.)。
在我们目前的例子中,存在着一种打破表面一致性的力,如果这种力无法产生这种结
果,那么失败肯定是由于其他一些更强的力,也就是使统一的区域变得一致的那些力引起
的。后面的这些力在整个单一表面的同质着色中有它们的起源,在这个单一的表面中,点仅
仅是异质的而已。围绕着这个点,同质过程以闭合的接近性(closeproximity)而发生,并
以邻近性(contigui-ty)遍及该面的其余部分。我们不久将会看到,相等过程的接近性产
生了作为邻近性的同样一些力。因此,在我们的例子中,统一的力一定是很强的,而单一的
异质性往往不会强大到在没有附加力量的情况下足以克服这些统一的力。
我们讨论的一个结论是,看到一个点不是一种原始的成就,而是一种高级的成就。只有
在特别发达的系统中,这样一种轻微的异质性才能产生清晰性;在其他一些系统中,这样一
种轻微的异质性将产生一种简单的同质场。
(2)线
现在,让我们来考虑一下线条。普通的线条,不论是直线还是曲线,都被视作是线而非
区域。它们虽有形状,但是却缺乏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差别,鉴于此,它们成为我们一般例子
中的另一个特例。从几何学角度讲,我们画的每一根直线都是一个矩形;但是,从心理学上
讲,并非如此。另一方面,形状是线的重要特征,对此断语,我们将在稍后用实验证据来证
明。
闭合的轮廓图
然而,关于线的考虑引进了一个新观点。如果一根线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图形,或者几乎
是闭合的图形,那么,我们在一个同质背景上便不再仅仅看到一条线,而是看到了由线围起
第 73 页
----------------------- 页面 75-----------------------
行为心理学.txt
来的面的图形。这个事实如此熟悉,遗憾的是它从未成为特殊研究的课题,这是就我了解的
情况而言的。然而,一旦我们剥夺了它的熟悉性的话,它仍是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因此,
我们要求对下述的说法有一个有效的证明,即由轮廓包围起来的图形是一个与轮廓外面的场
不同的实体,轮廓外面的场在其他一切方面产生了同样的刺激。我们拥有一些方法,这些方
法有助于确立轮廓图形与其背景之间的差别,但是,这些方法尚未用于我们的问题。我们可
以对一个小图形的阈限进行测量(这种小图形产生了我们原始图形的内部轮廓或外部轮廓)
,测量的方法是把这样的图形投射到有轮廓的面上去,并在幻灯和面之间安放一个节光器,
就像亨普斯特德使用的那种实验装置一样(参见边码P143)。如果该小图形要求节光器上面
的裂口开得大一些,以便使轮廓内部的东西比轮廓外部的东西更为可见的话,那么,我们便
证明封闭区域比之它的环境具有更大的聚合性(cohesive-ness),这就使得在封闭区域上
面产生一个新的图像更加困难。遗憾的是,从未做过这样的实验,尽管从两个相似的实验中
我们的假设结果似乎是可以预见的。这两个相似的实验,一个是由盖尔布和格兰尼特做的,
而另一个则是由格兰尼特做的。
轮廓图的动力原因
但是,当我们把这种差别视作实际的差别时,我们的主要问题便出现了。我们想知道这
样一些原因,不仅是将轮廓从场的其余部分中分离出来的原因,与此同时,还想了解将封闭
图形从其环境分离出来的原因。我们的非连续性原理肯定解释不了这一现象。这是因为,轮
廓和画在轮廓上的那个面之间的非连续性,不论在向内的方向还是在向外的方向上都是一样
的。根据我们的陈旧原理,我们只能解释为什么我们把线看作线,也就是说,看作与其余部
分相分隔的一些单位,但是,当我们看到被一条线围起来的区域时,或者看到由一些线组成
的图形时(它们与场的其余部分相分离,而且不是以同样的方式与轮廓相分离),我们所关
心的便不是这种情况了。尽管刺激的非连续性仍然具有分离的效果,而且迄今为止与我们的
定律相符,但是,这种分离是不对称的。那么,这种不对称的原因是什么?
闭合因素
遗憾的是,上述问题未被处理。如果仅仅声明一下这是一种疏忽,那就会在读者心中引
起怀疑,怀疑我们的一般原理是否有效。因此,我们将设法指出几种因素,它们也许能对这
种现象作出解释。我们提出的第一点是这样一个事实,即闭合的或差不多闭合的线或线条图
形具有这种特征,而这种特征在不闭合的线条中是缺乏的。这一情况表明,组织过程有赖于
其结果的特性,这是严格地符合言简意赅(pragnanz)的普遍规律的。闭合区域似乎是自足
的、稳定的组织,这一结论将在后面单独阐释,当然是以特定的实验为基础来阐释。
良好形状的因素
我们也许会设法找出是否存在闭合的线条或线条图形,这些闭合线条或线条图形比其他
线条或图形更易被视作线条。尽管没有做过实验去确定这一点,但我仍然倾向于认为这些差
别是存在的,例如,一个圆将更易于被看成是一条线而不是一个三角形,而一个三角形则表
现为一个三角形的面,而不像三条线彼此相交于它们的终端点。如果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话,
那么,我们便可以尝试将这一事实与我们的良好形状定律(lawofgoodShape)联系起来。作
为一条线,圆是最好的图形了。它的每一段都包含了整体原则。可是,三角形却并不如此,
三角形中没有一块地方要求按照三角形形成的方式继续下去。恰恰相反,三角形的每一条边
的每一部分要求按其自身的方向继续下去,而三角形的三只角实际上却使这种继续方式中断
了。因此,可以这样说,作为线段来说,三角形的轮廓并不“简单”。我们可以暂时下这样
的结论:三角形的轮廓也是不稳定的。与此对照,三角形的面,尤其当它是等腰三角形或等
边三角形时,它的轮廓就是简单的,而且具有对称性。因此,对三角形整个面的分离来说,
原因可能在于对称性,它应当由稳定性相伴着。
简要地说,作为一个暂时性假设,我们提出如下观点:轮廓将图形围起来,而不是作为
一条线将自己与面的其余部分相分离,因为这是更好的组织,也是更稳定的组织。
我们不想以此解释来引进一个新原理。这是因为,我们在此之前已经看到,形状因素作
为稳定因素,将组织成一个场,以对抗刺激的非连续性效应。然而,我对我的假设并不感到
十分满意。不只因为它缺乏实验证据,而且因为它还不够清楚和明确,它并未陈述沿着轮廓
第 74 页
----------------------- 页面 76-----------------------
行为心理学.txt
线的实际力量,也未陈述这些力量的不对称作用。
由线条图样产生的组织
但是,我们必须让这个问题停留在那里。事实是,区域可以统一起来,也可以通过闭合
线条与同质场的其余部分相分离。这一事实有助于我们以新的方式研究形状因素。我们现在
将考虑特定的原理,按照这些原理,线条图样(linepattern)产生了组织(线条图样仍是
我们一般例子中的一些特例):该场被分成两个不同的部分,每一个部分本身是同质的或实
际上是同质的。现在要讨论的一个图样满足了这一条件;这个场由连续的白色部分(纸张的
背景)和连续的黑色部分(一些线条)所组成。所有这些图样是由一个大黑块和移去其中一
些黑色而组成的。
我们的问题是:如果已知某个线条图样,那末我们将看见什么图像?支配这种关系的一
般原理是什么?来自柏林实验室的两篇论文包含了丰富的资料,其中一篇论文由戈特沙尔特
(Gottschaldt,1926年)所作,是一个不同问题的研究的组成部分,另一篇论文与我们的
问题直接有关,由科普费尔曼(Kopfermann)所作,我们将从后者的论文中选择一些例子。
当我们的线条图样把面的一部分与其他部分分开时,一般不会产生新问题。我们现在要
考虑的图样是这样的,其中分开的区域本身包含着一些线条,它们从几何学角度上把分开的
区域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见到什么?在较为简单的条件
下,当我们不是处理线条图形,而是处理面的图形(surfacefigures)时,我们也曾偶尔遇
到过同样的问题,如果封闭的同质区域具有特定形状的话,那么,它将不是作为一个图形而
出现,而是作为两个交迭的图形而出现(见图14,边码p.141)。
单和双的问题
让我们把这一例子作为出发点,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轮廓图在什么时候被
看作是一个在其内部具有一些线条的图形,在什么时候将被看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
呢?图21和22为上述两种情形提供了例子;在第一个图中,一个人见到一个矩形,中间有一
根线穿过,可是在第二个图中,一个人见到两个相连的六边形。原因很清楚:在第一个图
中,整个图形比之两个部分的图形来是一个更好的图形,而在第二个图中,情况恰好相反,
两个部分的图形比之整个图形来是更好的图形。此外,在第一个图中,矩形的顶边和底边都
是连续的直线,可是,如果两个不规则四边形都被看到的话,那么同样的直线就被中断了。
良好的连续
我们已经遇到了第一个因素;第二个因素意味着(正如我们先前指出过的那样),一条
直线与一条虚线相比,前者是一个更加稳定的结构,因此,如果其余情况均相同,组织将以
这样一种方式发生,即一根直线继续成为一根直线。我们可以这样来概括:任何曲线将按其
自然方式发展,一个圆被看作为一个圆,一个椭圆被看作为一个椭圆,等等。威特海默(
1923年)把组织的这一方面称之为“良好连续律”(Lawofgoodcontinu-ation)。我们在
实际的组织中将会遇到许多这方面的例子。这里,我们补充另外一个例子,也就是图23所示
的图形,它取自彪勒(Buhler,1913年)的研究,从图中可以看到外力阻止了良好的连续。
结果产生了美学上令人不悦的印象,这是因为四个半圆的恰当连续遭到破坏的缘故。
如果在线条图样中,单(unum)和双(duo)的组织在区域形状和线条连续方面都是同
样良好的话,那么两者之中有没有优先者呢?科普费尔曼认为是有的。在有利于单一组织方
面,人们优先选择单一的全封闭图形,也即全封闭轮廓。但是,由于科普费尔曼的图形都是
这样的,以至于其他一些因素,特别是良好连续的因素.都处于对单一组织的有利方面,结
果,她无法证实她的观点。实际上,要产生能够满足我们条件的图样(见图24),如果说不
是不可能的话,至少也是极端困难的,即便是这些图样中最好的图样,结果也是模棱两可
的。因此,我无法肯定这样一种因素是否存在。
双重组织
我们对于单一组织和双重组织的区分,即便我们在双重组织中把看到两个以上图形的情
第 75 页
----------------------- 页面 77-----------------------
行为心理学.txt
况也包括在内,仍不能适当处理实际组织的多样性问题。一方面,大多数双重形状同时具有
单一性质,另一方面,双重形状可能有各种类型。例如,两个毗邻的六边形(见图22)的双
重图形,同时也具有一种明确的整体性质,图25也一样,尽管看上去像两个部分相互交迭的
三角形,但仍然具有一种明确的整体性质。一个组织的单和双可能彼此和谐一致,确实,这
样一种和谐一致可以用无限多样的方式来达到。在一个极端上,我们具有单一的支配性,双
重性成了整体的一些完整部分,正如图8所示的那样。可是,在另一极端上,双重性占居支
配地位,单一性或多或少成了一些部分的偶然结合,如图26所示,前面举的两个例子(图22
和图25)则处于两者之间的某处。双重性本身也可以有各种类型。我们现在来区分两个引人
注目的例子:(a)如图22所示,其中两个部分是同等的;(b)如图27所示,一个图形位于
另一个图形的“顶上”(ontop)。这个例子将在下一章里用更大篇幅来讨论。图28表明了
同一种轮廓图形怎样由内部线条来制成,以致于看上去既像单一组织(图28a),又像双重
组织(图28b),或者最终成为双重组织(图28c)。良好的形状和连续性解释了所有这些例
子。
经验论者的异议
我们认为,我们对组织因素的有效性所进行的实验证明是十分充分的,只要我们放弃主
张一种旧理论的既得利益的话,这种旧理论要求对一切事实进行解释,可是却不对所有这些
不同的组织力量作出解释。我在这里指的是经验主义理论,该理论也许会说:我们在个别的
例子中见到这些图形,正如我们以前经常见到的图形那样;我们目前例子中的刺激条件与以
前经常重复的例子中的刺激条件十分相似,以致于产生同样的结果。如果对同一种效应提出
两种可供选择的理论,那末,必须权衡一下两种理论的相对优点,如果可能的话,还须通过
严格的实验,方能在两者之间作出抉择,这是千真万确的。
现在,让我们来权衡一下经验主义理论关于知觉组织问题的主张。我们来看一下图28的
三个系列图形。一位经验主义者也许会说:“我们在图a里面看到一个十边形,它的内部有
两条线,我们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图形,而不是4个不规则的小
图形;在图b里面,我们看到两个长方形,中间夹着一个六边形,我们之所以没把它视作一
个十边形,是因为人们经常见到前者的图形;最后,在图C中,由于经常见到方块和长方
形,而不是一个十边形,所以,现在便可将此看作方块和长方形了。”这种解释似乎有点道
理。不过,在1923年,M.威特海默遇到了这样一种异议,它是由图29那样的图形来组织
的,在图29里面,M.威特海默(M.Wertheimer)姓氏的两个首字母,即M和W隐藏在图形里
面,苛勒也刊布了若干其他的图形(1925和1929年)。
对经验论的实验驳斥
戈特沙尔特于1926年提供了更多的系统证明。在他的实验中,向被试们呈示5个简单的
线条图样(即a图样),把这些简单的线条图样投射到一块屏幕上,每一个图样的投射时间
为1秒钟,在两个图样的投射之间有3秒钟的时间间隔。然后,告知被试尽可能记住这些图
像,以便在后来测试时仍能记得这些图像,并设法把它们画在纸上。在经过一定数量的呈示
以后,便向两组被试呈示与第一批图样不同的新图样(即b图样),每个图样呈示2秒钟;然
后,告知被试记忆,实验将在嗣后继续进行,与此同时,又向被试呈示一组新图样,仅仅要
求他们对这组新图样进行描述,如果这些图片中有什么东西使他们特别印象深刻的话,那么
被试只需提一下便可以了。现在,每一个b图样的构成是这样的,即从几何学角度讲,b图中
包含着a图,但是,在正常情况下,b图中看不到包含a图的形状。图30提供了一个例子,这
是该系列中最难的例子。对于每一个a图来说,会有6个或7个与之对应的b图;例如,对于找
们上述图解的a图来说,也有更为容易的b图与之相应(见图刀)。现在,如果经验论是正确
的话,那么,看到a图的实践,应当使b图看上去像a加上别的什么东西似的。为了检验这一
假设,向3名被试呈示a图,次数为3次,而向另8名被试呈示a图却达到520次。在第一组的3
名被试中,有2名被试在所有30次实验中把b图视作新图形,而在第二组的8名被试中,有5名
提供了同样的结果。如果把所有被试都归并成一个组,这种实验结果也不会变。
为了做到这一点,人们必须区分若干不同的可能性:(1)a图将在b图呈现时被立即看
到。这种情况在第一组被试的92次实验中仅发生一次,而在第二组被试的242次实验中发生4
次。(2)在图形呈示结束时,或者在以后的意像中,被试稍后有了发现。在第一组被试中
发生这类情况达5次,而在第二组被试中发生这类情况达3次。(3)被试实际上并未看到a,
第 76 页
----------------------- 页面 78-----------------------
行为心理学.txt
而是正确地猜测它在那里,这种情况在第一组里没有发生,在第二组里发生5次。(4)被试
猜测一个a图,但是却作出了错误的猜测。6)被试只看到b图。
在表6中,我们用百分比说明(1)-(3)合起来的可能性,其中a图的某种影响能被追
踪到;还有(4)和(5)的百分数,其中a图的影响不明显。
这种假设已遭驳斥。两组数据之间并不存在有意义的差别。此外,在a图的影响是明显
的几个例子中,也不可能仅仅是由于经验的缘故;首先,它们并不随着经验的增加而增加,
其次,表现出那种影响的被试并不持有完全的中立态度,而是期望再次找到旧的图形,这已
为四名被试中两名被试所作的错误猜测所证明。
表6
a
3次呈现
92次实验
520次呈现
242次实验
a具有某种影响
6.6
5.0
a没有某种影响
93.4
95.0
(摘自戈特沙尔特)
结论是,对于为什么我们在一个表示线条图样的形状中见到该线条图样,经验并不作出
解释,而是组织的直接力量,例如我们已经分析过的组织的直接力量,才是真正的原因。
对此结论,我听到了下述一些异议。第一种异议应归功于我的一名学生。该异议认为(
与经验主义的原理相一致)我们在b的形状中见到b的图形而不是把它看作a的形状,是因为
它们的一些部分是非常熟悉的图形,而且是比a图形更熟悉的图形。由此可见,第二个例子
中的正方形和第一个例子中的“格栅”,比起图30a的六边形,在它们的背后有着更多的经
验。对于这种异议的第一个回答是,它解释不了为什么在a图的3次重复和520次重复之间的
差别并没有对结果产生任何影响。第二种异议是,b图的形状不是在所有情形中都比a图的形
状更加熟悉,正如图32所示的例证那样。确实,通常情况下,简单的形状就是熟悉的形状,
这种巧合使得经验主义理论变得颇有道理,而且,这种巧合也绝非偶然。如果组织的规律是
一些真正的规律,那么我们一定会期望人类活动的产物是简单的,因为人类活动的产物将它
们的存在归之于组织过程,这是十分自然的,因此,简单便成为常事。由于单一性和熟悉性
之间的这种联系,因此当富克斯证明并不是某些图形的熟悉性,而是它们的单一性构成了图
形填充的原因时,这一点具有基本的重要性(参见边码pp.146f.)。我们可以为我们的答
复补充第三点:戈特沙尔特设计了一种独特的方法,用来测量在每一个b图中找出a图的困难
程度。现在,如果这种异议正确的话,那么,包含最熟悉部分的那些b图应当成为最困难的
图形。不过,类似的情形没有一种是正确的。图31比图30更加容易,正方形要比格栅更加熟
悉。在戈特沙尔特的b图中,三个最容易的图形之一具有大家都很熟悉的图样。因此,这种
第 77 页
----------------------- 页面 79-----------------------
行为心理学.txt
貌似聪明的异议无法经受事实的检验。
另一种异议是这样的:并不存在关于b图的经验,当a图被体验时,它始终处于不同环境
之中,因此,人们当然会把“整体情境”(totalsituation)包括在内。
“整体情境”
这一论点之所以貌似有理,是因为“整体情境”这个术语的缘故。但是,事实上该术语
并不意指任何东西。在每一个“整体情境”中,有些部分与我们正在研究的特定效应相关,
有些部分则与我们正在研究的特定效应无关。于是,“整体情境”这个术语反而使问题变得
含糊了。让我们回到前述的图形系列中去,在图28中(见边码p.154),我们曾把经验主义
理论用于该图。在这一应用过程中,由于我们没有提及“整体情境”,因此,我们在那些特
定的“整体情境”中确实看不到十边形、长方形、六边形和正方形。论争完全集中在以下的
事实上,也就是说,我们经常看到这些图形本身,而不是那些图样中未曾显现其形状的图
形。看来,经验主义的论争可能不得不如此,否则的话,它将有思辨假设之嫌。例如,如果
经验主义的论争声称,在我们系列图样的第一个图样中,我们之所以看到内部有一些线的十
边形,是因为我们曾经看到过这种图形或者类似的图形,那么,我们就要询问:“为什么我
们在这些刺激条件下单单看到这种形状而不是其他形状呢?”换句话说,如果经验主义者用
这种方式来争辩的话,那么,他将犯我们所谓的经验错误。
最后,产生一些整体情境是相当容易的,这种整体情境是全新的,而且根本不会干扰对
a图的辨认。苛勒曾在其著作中(192年,p.210)为这一事实提供了十分确切的论证。图33
用一种我们以前经常使用的图样作了同样的说明。如果有些“整体情境”并不干预(或很少
干预)特定部分的形状,而另一些“整体情境”则完全抹去特定部分的形状,那么在那些“
整体情境”中肯定存在某些特定因素,它们与这种差别有关。在我们的自发组织定律(
lawsofspontaneousorganization)中,我们已经把这些因素筛选出来了。
线条图样的三维组织
这些定律要比我们迄今为止考虑的二维形状解释更多的东西。在图34的三种图形中,当
图a在没有图b和图c的情况下呈现时,它是一个平面图形,一个有着对角线的六边形,或者
是一种十字形或星形图形;另一方面,图C看来好似一个立方体,这是就三维角度而言的,
而图b则既可以看作二维的,又可看作三维的:也就是说,当把图b看作二维图形时,人们可
以看到图35的图形位于一个六边形的上面,而当把图b看作三维图形时,它便成为一个立方
体了。实际上,所有这些图形都是同一个用铁丝作边缘的立方体的投射图像,它们中的任何
一个都可以构成这样一个立方体的视网膜意像。简单应用我们的定律便会表明,为什么这些
不同的投影图像具有这样一些不同的效应。由于图a既具良好形状又具连续性,因此作为一
个平面图形,它是完全简单和对称的,而作为一个方方体,那些长的直线则必须断开。对于
图C来说,情形恰恰相反,把图C看成平面图形是有点勉强的,因为这种平面图形很不规则,
不成其为一个简单的平面图形,所以很难这样去看它。在图b中,力得到更多的平衡,不论
是二维方面还是三维方面都是有规可循的。立方体的更大对称性使图b倾向于三维性,而中
心垂直线的连续又使它倾向于二维性。鉴于这一原因,图b比图a或图c都要更加模棱两可。
科普费尔曼已用其他一些图形发展了这一思想;我也试着去表明为什么经验主义解释是错误
的,我运用的论点与我在批驳三维形状的经验主义理论时用过的论点相似(1930年)。
也许所有的图形中最为简单的证明是下面这个图形了。图36看上去好像是有点变形的长
方形。如果你把这页纸对着光,你便可以看到图36呈现两个面,一个面在纸的平面上,而另
一个面好像有点翘起或者离你而去。这里,由于将一根线引进了十分简单的图形中,从而产
生了这种差别。如果没有这根线,那末这个面便是统一的,有了这根线,这个面便被划分
了,而面的各部分关系在三维外表上要比在二维外表上更好些。
空间知觉理论的结果:先天论和经验主义
这些实验把深度知觉理论(thetheoryofdepthperception)十分清楚地揭示出来了。像
立方体那样的图形的三维方面,以及其他一些透视图形,通常是由经验来解释的。甚至先天
论者(nativists)也承认,深度感觉是存在的,它由视网膜刺激的不一致而引起,这种视
第 78 页
----------------------- 页面 80-----------------------
行为心理学.txt
网膜刺激的不一致就是视差(parallax)。先天论者把这一点仅仅视作一个微不足道的基
础,在此基础上,我们的三维空间结构,正如我们实际上知觉的三维空间结构那样,是由经
验创造出来的。在经验对我们的空间知觉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这一问题上,先天论者和经验主
义者之间并不矛盾,唯一的差异在于,经验主义者否认任何一种原始的深度知觉,而先天论
者却接受深度知觉,并把它视作其余知觉的基础。美国心理学中的机能(functional)观点
已经接受这种现状,但是又对其理论意义的模糊之处作了补充。伍德沃思(Woodworth)谈
到了“距离的信号”(signsofdistance),这些信号在“三维空间的视觉中一起得到运
用”(P.400)。当大多数信号被习得以后,也就是说,有了经验的结果以后,伍德沃思认
为“某个距离信号,也许是双目信号,很有可能不必学习”。这种“机能主义者”的深度知
觉理论显然是解释性理论的一个例子,关于这种解释性理论,我们已经在本书第三章予以驳
斥了。它所增加的模糊性来自“信号”概念。因为我们必须要问信号是什么,以及含义何
在。这两者是否都在直接经验中被提供呢?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双目信号是什么?如果不是
如此,那么我们究竟有什么权利使它们中的一个(例如信号)实体化为经验的一部分和一个
符号?
三维空间的组织理论
针对所有这些理论,我们的假设认为,三维形状在方式上与二维形状一样,也是组织问
题,而且有赖于同样的定律。我们远未否定双目视差作为三维原因的重要性,但是,正如我
们后面将要表明的那样,我们认为,原因在于组织之力,这些组织之力既可能与其他组织之
力合作,也可能与之发生冲突。我在否定经验对深度产生的影响方面还应当格外小心。在我
们了解经验意味着什么之前,经验的引入并不具有任何解释价值;只有当我们把经验作为组
织本身的一个过程来加以理解时,它方才对我们目前的问题有所帮助。
组织之力和双目视差
此时此刻,我们的主要观点是,除了双目视差以外,还有其他一些三维组织的力量,这
些力量可能比双目现差这一因素还要强大一些。对此有两个证据:第一个证据包含在我们上
述的一切实验之中,其中二维图形看上去像三维图形。因为在所有这些例子中,双目视差的
缺乏是把视觉过程组织在一个平面上的一种力量。如果任何一种视差都具有正的或负的深度
值的话,那么,视差为零也就等于深度值为零;那就是说,所见的场的一切部分,在没有视
差的情况下,应当出现在一个平面上。对我们的一切图形来说,其双目视差值为零,因此,
如果这些图形被视作三维图形的话,那么该事实就说明了其他一些组织之力的强度。这些力
量不仅克服了视差的缺乏,而且还克服了倾向于在一个平面上进行组织的其他一些条件的缺
乏,这些图形所处的那页纸作为一个平面而有力地被组织,这些线条以某种方式从属于这个
平面。然而,它们却产生了三维效果。在我们的所有例子中,都发生了二维力量和三维力量
的冲突。如果排除这些二维的力量,三维效果应当会强大起来。这一简单的推论是正确的,
它已为众所周知的事实所证明,即当一个人闭起一只眼睛,然后去看透视图形时,透视图形
便显得更为三维的了。然而,有一个事实也经常被提及,一个透视图形,即便用单眼去看,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