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永安调》作者:墨宝非宝

_13 墨宝非宝 (现代)
  他又伸了手,替我擦掉眼泪:“永安,我送你出府。”我扯唇笑道:“送我去哪?寿春王府吗?皇祖母难得松了戒备,太子妃却日日盯着你们,姑姑又似友似敌,这么多年我们遮掩的是什么?”
  
  他紧绷着脸,没有做声。
  
  我又道:“那日你明知道我在,知道他听得出是我弹的琵琶曲,可你偏就进门说了那些话,就是在逼着他放手。李隆基,你不甘心,你不愿放手,所以你逼他,你拿他的不忍,拿我和你的夫妻之名来逼他!” 我边说着,边大口喘着气,紧盯着他。
  
  李隆基紧攥拳,低声道:“是!我是在逼他!是我不甘心,我要你,我要你一辈子在我身边!可我也要他平安,今时今日,皇位上坐着的那个人还在防着我们,盯着我们,太子、姑姑也都防着我们几兄弟,防着我父王这一脉!”他猛地站起身,控制着自己的声音,“一步错,步步错,他不能再错下去了!”
  
  我深吸着气,让自己冷静,却觉得心头抽痛难耐,过了很久,才苦笑道:“一步错,步步错,李隆基,你知道我们错了多久吗?自狄仁杰拜相那年起,我就心中只有他,那时你才八岁!天授三年,我就和他私定终身,长寿二年,父王被诬谋反,我冒死去狱中见他,你又可曾知道?九年相知相识,我们之间有太多你不知道的,有太多的隐忍无奈,”我攥紧手下的锦被,一字一句道,“至亲性命,天下不换。这是他亲口对我说的话,也是你拿来逼他的利器!”
  
  李隆基呆站在那里,紧盯着我,再说不出半句话。我胸口如被火烧,心似要破腔而出,紧咬着嘴唇,直到舌中猩甜,才抹了眼睛,喃喃道:“若没有他,我绝不会在凤阳门出现,也绝不会和你走得如此近,你眼中的亲近,都不过是我和他的情分。”
  
  他眼中蒙着痛意,怔怔地看着我:“永安,你我也是自幼相识,你对我就没有半点情分?”我静看着他:“有,你是他的亲弟,是我一直尽力维护的人,你的平安就是他的平安。”他走到桌边,灌下一杯冷茶,将茶杯握在手心许久,缓缓放下,快步出了屋子。
  
  待他离开,夏至才匆匆入内,替我端了杯热茶来,我看着她温柔的眼睛,摇了摇头。这半月李隆基在我身侧寸步不离,她纵有什么要说的,也只能远远看着开不了口。
  
  过了会儿,我才将茶杯递给她,轻声道:“替我给郡王带句话。”她是李成器的人,必然会有出路传话。她点点头,看着我道:“夫人请说。”我默了会儿,又苦笑着摇了摇头,道:“你下去吧。”
  
  她讶然看我,欲言又止,终没说什么退了下去。
  
  
  
  
  
  
  第48章 四十七 心不系身(3)
  圣历二年四月十八日,皇祖母命太子、相王、太平公主与武攸暨等为誓文,告天地于明堂,永不相负,铭之铁卷,藏于史馆。
  
  这一月,还有件事传遍了洛阳城,而此事恰缘起于我。临淄王府像是个克子之地,先有王妃小产,月初刘氏又重蹈覆辙,当年一事尚未淡化,再添上这桩新事,传来传去的也就成了我善妒的结果。
  
  “铁卷不过死物,陛下竟想以此为牵制,让李家武家永不相负,”父王笑着摇头,“你皇祖母果真是老了,她在位这么多年,最防的就是人心,如今却如此轻信人心。”
  
  我抱着永惠,她小手指着桌上的酥山,我替她夹过一块,捏了小块放进那小嘴中,随口道:“抛开皇位之争,说不定是好事。突厥起兵是借由李家政权旁落,打着助李皇一族的旗号。这铁卷一出,昭告天下李武永世不负,突厥可汗也就没了名正言顺的由头,说不定会助狄仁杰一臂之力,连战连胜。”永惠撇嘴,眨了眨眼,我笑着又给她掰了半块。
  
  父王看着我们,叹了声,道:“你若如此喜欢孩子,倒不如给自己添一个。”我手顿了下,没答话。
  
  父王又道:“为父本以为李隆基连着纳妾,对你不大上心思,这半月来听入耳中的,却尽是他为你抱怨病后脸色浅白,广集天下胭脂,为你生辰贺礼,亲入宫讨要银匠造饰的传闻。”
  
  我替永惠抹去嘴角碎渣,苦笑道,“那是他极擅揣度圣意,皇祖母命李家武家对天盟誓,永世不负,他便对我恩宠有加,岂不是正合了皇祖母的意?”
  
  “永安,”父王放了筷,看我道,“前日陛下曾问起,是否要宫中御医开几个方子。临淄郡王如此恩宠有加,你入府三年却始终没动静,连太子妃都曾明着问起,更别说背后听不到的那些闲言碎语。”我重复道:“太子妃?”
  
  父王面色微沉,点了点头。
  
  韦氏竟然当面问起此事,究竟何意?婉儿与她也是相较深厚,莫非是说了什么?我心中一下下跳着,盯着茶杯发怔,这半年风平浪静,竟忘了那始终不大出声的太子和太子妃,若是他们有意做什么,难道会牵出陈年旧事?
  
  面上忽被人拍了下,回过神时,永惠正眯眯笑着看我,依依呀呀地说着:“姐姐,姐姐。”我对她笑了下,递给身侧夏至,示意她屏退下人。
  
  待内室无人时,我才看着父王,犹豫道:“陛下可提过寿春郡王?”父王若有所思看我,道:“寿春郡王多年无子,难道是因你而起?”我心头泛苦,相王长子无子嗣,对太子那一脉来说并非是坏事,其中或是还有更多缘由,但照李隆基的话来看,与我也脱不了关系。
  
  父王看我沉默着,摇了摇头,叹了口气:“无人提起,众人皆避讳此事。永安,你既已嫁入临淄王府,此事不能再想了。”
  
  我又何尝不知。这几年维持的诡异关系,都不过是我和他的一念坚持,其实早已尘埃落定之事,我却不愿看清。当年一口自应下狄公的话,却未料到做时竟有如此难。
  
  忽然,门口传来请安的声音,我转头看去,李隆基正迈入门内,他边走边对父王笑道:“岳丈大人来了,怎么也不遣人传句话?”父王忙起身,两人相对着说了两句,才各自落座,夏至已抱着永惠走到我身侧。
  
  李隆基打量我一眼,软声道:“脸色还是不好,药喝了吗?”我嗯了声,举杯喝茶,有意避开他的话。他也没再问,又转头去和父王说了些面上的话,大意不过都是遥祝狄仁杰凯旋而归,大败突厥什么的。
  
  过了会儿,父王将永惠带走了,他扫了眼桌上菜,道:“看你们也没吃什么,我正饿了,夏至,去备一副新碗筷。”夏至行礼退下,我忙叫住她,对李隆基道:“这是残羹冷菜,怎么能让你吃,你若要想吃什么,就让下人换新菜。”
  
  他讶然看我,过了好一会儿,才道:“你终于肯和我说话了。”我吩咐夏至换下残羹冷菜,又嘱咐她去要些李隆基平日爱吃的,待她出了门,才看向李隆基:“洛阳城中早已是你为博红颜一笑的传闻,我若不做出琴瑟相谐的样子,就枉费了你一番心思。”
  
  他伸手拿起的玉筷,拨弄着眼前的鱼,我看着他的侧脸,眼前叠着一个个影子,七八岁的孩童,十二三岁的少年,到如今已身形修长,眉目内敛的人。他一直在变,谋权算计却从未有半点隐瞒,自始至终都是坦白的,包括他对帝位的心思。
  
  我开口道:“你若想做太宗皇帝,我会帮你,但我不会是文德皇后,当然,也不会是皇祖母。”他静看了我会儿,道:“永安,你在说什么?”我盯着他,道:“除非取得帝位,否则任何人座上那个位置,你们这一脉都是最危险的。所以你若有心,我虽做不到运筹帷幄,却能锦上添花。”
  
  他眼色清澄,泛着熠熠光彩,“你愿意留在我身边了,是吗?”
  
  我点点头,道:“是。”他与我对视良久才道:“你若不愿——”我打断他道:“安排我见一次寿春郡王,我有话和他说。”他哑然看我,过了会儿才苦笑道:“其实你不用通过我,告诉夏至,她自然会给你安排。”
  
  我愣了下,他又道:“夏至是大哥的人,他放在你身边自然会告诉我,这也是我默许的。夏至很聪明,又是大哥的心腹,若遇到危及性命之事,总会帮到你,”他夹了块鱼,放在嘴里细吃着,过了片刻才吐出刺,道,“永安,这些年明着暗着,你与大哥见面,我何曾拦过?”
  
  我避开他的视线,看着下人们换上新菜,没再说话。
  
  ----------------------------------------------------
  
  见面的地方本是在府外,我拒绝了,只说在李隆基书房就好。
  
  当我入门时,屋内只有他一个人,临窗而立,日光透过木窗的格子,在他身上打下斑驳错落的光影。我静立在门口,恍如回到了当年在大明宫那一次偶遇,若没有那一次寻骆宾王的书卷,我不会在宜都房内遇到他,也自然不会因婉儿的忽然而至,与他一路走下来。
  
  他听到声响,回头看我,笑了下,道:“身子好了吗?”我点点头,走到他身侧,道:“差不多了,有沈秋的方子,怕是死人也能救回来。”他道:“沈秋总感叹你对他言语刻薄,今日听来,倒是他误会了,没想到你对他竟有如此信心。”
  
  我笑看他,道:“他连挖心剖腹的人都能救回来,我怎会对他的医术没信心。我以为他自来喜欢与人拌嘴,没想到背后竟如此说我。”他摇头一叹,道:“他就是这样的性情,无需太当真。”
  
  提起当年事,那夜竟还是如此清晰。
  
  看着塌上的人满身鲜血,沈秋亦是双手血淋淋地将五脏归位,缝合伤口,我却只能立在皇祖母身侧,焦心等待。一直以来,我所做的都是抱有希望,等待着相守那一日,可若要比肩而立,困难重重,我不能再做一个无能为力的人。
  
  我抬头看他,道:“与元氏成婚三年,府中姬妾也有不少,始终无所出,皇祖母可曾问过?”他看看我,又去看窗外,过了会儿才道:“问过,但没有太多话,我是相王长子,若无所出也称不上坏事。”
  
  此时此刻并非坏事,谁能猜到日后会如何?就像李隆基待我,当初为了拉拢太原王氏而有意冷落,如今应了铁卷盟誓,便要立刻恩宠有加,所有有一切都不过是在揣度陛下的心思。
  
  我欲要再劝时,他已转身,道:“永安,不必再说此事,若要保住家人性命只能拿回这天下山河,皇位之争历来是成王败寇,我不希望有更多人成为这其中的牵绊。今时今日,无论你做何选择,我都不会说什么,这么多年,你我之间有太多事情,早非寻常儿女之情,”他看了我会儿,温声道:“若有一日落败,自我这处,不会再有后人夹在皇位争斗中,也算是幸事。若有幸取这天下,我希望是你的孩子承继皇位,无论孩子的父亲是谁。”
  
  我心里一酸,看着只有两步之遥的他,再难说出话。
  
  他早已明白,我今日见他真正想要说的话,亦或是他早已做了选择。无论我是接受现在的身份,亦或是坚持越走越远的情分,他都早做了选择。
  
  我低头,行礼道:“郡王既已明白,妾身就此告退了。”
  
  年少时那一卷残纸,他所说的不负,我已看到。我想说的,也许日后再没有机会说出,但已不再重要,无论我站在谁的身边,历经日后的血雨腥风,都是和他同样的目的,保住父兄性命,拿回这天下河山。
  
  既已执手,此生已尽。
  
  —— 上部完 ——
  
  
  
  
  
  
  第三卷:那一年眉目依旧
  第49章 四十八 暗潮(1)
  久视元年,狄仁杰终是病危。
  
  按身份,我本无资格前往探望,李隆基却仍是随了我的愿。
  
  待车行至相府时,已是深夜,却仍是灯火通明。我放了车帘,看李隆基:“沈秋在?”李隆基伸手拿起袍帔,替我仔细系上:“是,已在此四五个昼夜了,”他手顿了一顿,才又道,“大哥也在。”
  我没说话,只点头。一个简单的结,他弄了半天也没系好,我笑了下,拍了拍他的手,示意让我自己来,他却没松手。
  “永安,”他终是弄好,手指擦过我的脸,“下车吧。”
  
  府门前,停了不少车马,我刚才脚落地,才见另一辆马车上也下来了一位贵人。
  眼带浅笑,举止有度。
  
  她再不是当年初见时,险些落了茶杯的婢女,不再是赐婚时,手足无措的人。今时今日,她已是寿春王妃,抹去一切狼狈经历,干干净净的北魏元氏,寿春王妃。
  
  此时,她正也看到我,愣了下,才莞尔一笑。
  
  我对她点点头,见她始终不挪动脚步,便走过去行礼道:“妾身见过王妃。”她点点头,伸手拉住我,道:“既然来了,便一起进去吧。”我笑:“王妃先请入吧。”她疑惑看我,我侧头看李隆基,她这才留意到不远处的少年。
  李隆基这才笑吟吟走过来,叫了句大嫂。
  她忙行礼说:“原来郡王在这里,那妾身就先一步进去了。”
  “大嫂不必多礼。”
  他说完,却不期然地握住我的腕子。
  
  元月低头笑,告退而入。
  我看他,他也看我,就这么僵了会儿,才低声道:“李隆基,你娶了一个又一个,如今再做这情深意重的样子,似乎不大妥吧。”
  他低低一笑:“我待你如何,无需做给别人看。”
  
  我无奈,只能就这样任由他拉着我,进了相府。据说今日险情频传,连皇祖母都亲自来探看过,自然亲王贵胄都不敢怠慢,一路上碰了不少,到狄相房外时更是立了不少人,有当真痛心疾首者,亦有不过敷衍了事者。
  
  直到父王走过来,我才抽开手腕,叫了声父王。这一句,不少人回了头。当初在大明宫中常伴陛下左右,这些个王孙贵胄哪个不是待我极善,如今即便是身份一退再退,逃不过他们暗中的闲言碎语,但见面了也终要做足礼数。
  就在我一一行礼时,房内已走出两个人,立刻引得众人围了上去。
  
  “各位郡王亲王,就无需在此久候了,”沈秋挽着袖子,面色早已熬得苍白,“请都回去休息吧,若狄相缓醒,小人自会遣人去禀告。”
  
  他就隔着我十步之遥,我却听得分神,只因那门边立着的人。
  整整一年,我从未出过王府,而他也从未再出现。突厥叛乱,边境一路兵败如山倒,陛下不得已以皇嗣李旦为帅,征兵天下,可李旦身为皇嗣又怎会亲自出兵征战,最后这么个力挽狂澜的险位就落在了他的身上。
  金戈铁马,征战边疆,我无法想象那连连险境。
  
  而此刻,只看他右臂缠着白布,环绕于脖颈之上时,就已痛的喘不上气。
  他面色极沉,眼中似乎已有了血丝,只是静立在沈秋身侧。此时,王元忽然自一侧走上前,低声询问着是否要吃些东西,他摇头,微微地笑了下,没有说话。
  
  我听在耳中,只盯着他,不敢动上分毫。
  他刚要返身而回,却突然顿住脚步,缓缓看向了这里。
  
  那双眼,清润依旧,只蒙了层杀戮决绝后的淡然。
  我眼眶一酸,险些躲开。太多的过去纷涌而至,从狄仁杰拜相到如今这病危卧床,整整十年,血雨腥风,到如今却只能隔着众人,在这纷扰中静看着对方。
  难以靠近,连最平实的话都不能多说。
  
  沈秋正要转身而回,看到他如此样子,才顺着目光看过来,似也是泛起了些苦苦的笑意。我低下头,正要随着众人离开,沈秋却先出了声:“夫人留步。”
  我僵了下,回身看他。
  他大步走下台阶,先对李隆基行礼,才对我道:“狄相曾说,若是夫人来了尽管入内,他还有些话想对你说。”
  我扫过他袖口的点点血迹,默了会儿才道:“狄相如今还没醒来,我留下也没什么用,还是待相爷好转再来探望。”
  沈秋紧绷着脸,压低声音:“这几日极为凶险,永安你还是留下的好。”
  我心头一紧,认真看他,他又点了点头。
  
  既已如此,即便狄公不再缓醒,我也该留下送他最后一程。我没再多话,征询地看了一眼李隆基,他只笑了笑,说:“我陪你。”说完,先一步走上石阶,对李成器道:“大哥在此已经三日了,是否要回去休息一晚?”
  李成器摇头:“今夜正是凶险难测,还是侯在此处安心。”
  
  夜深露重,我裹紧袍帔,紧跟着进了屋子。
  内室是狄公的家眷子嗣,我们几个就在外堂相对坐着,唯有沈秋守在床前,每隔半个时辰才出来一趟,喝口水,或是低声和李成器交谈着,看神色似乎始终没有起色。
  我捧着茶杯,一口口喝着,想起了很多。
  
  狄仁杰几番大起大落,却均是对李家忠心不二,就连李旦重回洛阳,亦是托了这位相爷的福。不知为什么,脑中竟记起当初李成器被囚于宫中,不惜当众提醒狄仁杰有难的那一日。
  那一日讲解琼花的句句都还清晰,他的浅笑注视,狄公的玩笑提点。
  那个叹‘县主好眼光’的老者,亦是劝散我二人的人,彼时今时,江山依旧是风雨飘摇,这个始终守护李家的人却终是年迈病衰,怕已要走到最后了。
  
  约莫到了后半夜,里间忽然传来些吵闹,我不禁放下杯,李成器却已经站起身,径直走了进去。过了会儿,沈秋才出来,走到我面前:“你怕是武家最后一个见狄公的人了。”我起身走了两步,才想起李隆基,还未转身他已经先低声开口:“我在外堂等你。”
  我顿了下,没有回头,直接走了进去。
  
  内室的家眷都已退了出来,只剩我和沈秋,还有李成器。
  灯烛摇曳,拖长了人的影子,我走到床边蹲下,看狄公微微在笑着,不禁湿了眼眶。他缓缓伸出手,我立刻伸手握住了,等着他。
  过了很久,他叫了一声:“县主。”
  我努力笑:“狄公又玩笑了,永安已不再是什么武家县主,而是临淄郡王的妾室。”
  “本相还记得……”他眼中亦是带笑,却不同于我的强装,只是淡淡地,带着老者的了然与释然,“和县主的几次私下交谈。”
  我点头:“永安也记得。”
  他看了一眼李成器,笑着摇头:“至今本相仍旧认为,县主眼光极好。”
  我心头阵阵酸痛,不敢回头去看他,也不敢看狄公的眼睛。
  他休息了会儿,又笑着补了一句:“还有句话,本相始终未曾说,在李家的这些皇子皇孙里,寿春郡王的眼光也算是最好的了。”
  我没想到,他特地要我见我只是为了说这些。不知怎么地,脸就已经被眼泪打湿,眼前模糊成了一片,忙用袖口擦了一下。
  狄仁杰笑着摇头,示意我靠近些,我忙又凑近。
  他的声音很轻,也有些费力:“武家与李家的争斗,李家男人与女人的争斗,尚会有许多变数,县主切记,置身事外才是最好的应对。”我点头,他才笑着松开我的手,对李成器道:“当初县主为我二人讲过琼花之法,老朽至今仍旧记得清楚,郡王可还记得。”
  
  这话,唯有我三人听得懂。
  不论这话是提点李成器记得我当日相助,亦或是别的什么,这为天下为李家耗尽一生的贤相,此时只不过是个看着我二人自幼成长,到如今感慨万千的老者而已。
  心头一时亦苦亦酸,我终是回头看他。
  
  他只静看着我,过了好一会儿,才对狄仁杰道:“本王不会忘,亦不敢忘。”
  我一动不动地看着他,眼泪止不住地掉,一年前笑着相对的勇气尽数打碎,只余心酸。他金戈铁马的那些日子,我从未有一日安枕,却不能问任何人他的消息,今时今日,他安然回返,立在我面前,我亦不敢走上前一步,看一眼他的伤口……
  
  狄公咳了两声,沈秋忙上前探看。
  他笑着摆手,对我道:“夜深露重,县主早些回去休息吧,日后若不嫌就多来本相府上走一走,陪我这老人家弈棋品茶,也不枉忘年相交的情谊。”
  我含泪点头,笑着说:“永安告退了。”
  
  而这句话,也成了我和狄公的最后一句话。
  久视元年,狄仁杰病故,举国同悲。连皇祖母亦是拒朝数日,连连悲叹狄公一去,朝堂空也。
  
  
  
  
  
  
  第50章 四十九 暗潮(2)
  近初夏时,临淄王府终于迎来一桩大喜事,李隆基长子降世,赐名嗣直。刘氏小产始终郁郁,自从再怀上孩子后就整日不出院子,直到嗣直出世才算是喜笑颜开,松了口气。
  我也终于松了口气,善妒的名声好歹淡化了些。
  
  满月酒办的热闹,唯独太原王氏一族未有人露面,李隆基也算是会处事,立刻将嗣直送入王妃的院子,由她亲自抚养。冬阳絮絮叨叨,每日都说此事,直说得我头昏脑胀写不下字,才放笔看她:“去要些茶点来。”
  她啊了声:“不说我都忘了,该吃些东西了。”
  我挑眉看她:“不是我吃,是我要去送给郡王吃。”
  她一时没反应过来,直到夏至捅了她一下,才算是回过神,忙不迭出去拿了不少精细的点心,泡了壶上好的茶。我看着足够三四人吃的满满几碟子点心,真是哭笑不得,只吩咐她跟我去,让夏至留下收拾笔墨。
  
  进书房时,李隆基正靠在椅子上,两只脚翘在桌上,定定出神。
  “郡王。”我站在门口叫了他一声,他这才回过头,似是迷惑了一下,旋即站起身,大步走来:“怎么,出什么事了?”我哑然看他,抿唇不说话,他立刻攥了我的腕子,急道:“到底怎么了?”
  “我饿了,”我叹了口气,“猜着你也饿了,就想凑在一处吃些东西。”
  他暮地愣住,眼中似惑,似惊,到最后不过都化在那一双潋滟的眼中,不笑不语。
  
  我伸手在他眼前晃了晃:“怎么了?”
  他依旧是不说话,只是攥着我腕间的手一路滑下来,用手分开我的五指,交叉着握在了一起。想是一直在窗口吹风,手指都冰凉凉的,冻得我想抽手,他却执拗地这么握着,眼睛定定看着我。
  我无奈,只能随他站在门口,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犹豫道:“永安,你是要走了吗?”没想到等了半天,竟蹦出这么句话,我低头笑,亦苦亦是心疼,到最后竟是笑出了满眼的泪。
  究竟是如何情意,才能至今如此相待……
  
  待笑够了,我才抹了下笑出的眼泪:“你要我走到哪儿去?”
  他愕然看我,过了很久才喃喃道:“那你——”两个字就卡住,似乎也不知道想问什么。
  我抽出手,从一旁冬阳手里接过茶点:“你不是说,我每日所食之物均是由你亲自验过,唯恐有任何差错,唯恐有人暗中做下手脚?如此麻烦,倒不如一起吃的好。”
  他这才如梦惊醒,忙一手接过我手中的东西,一手仍旧五指纠缠着不肯松开,直到把我拉到桌旁坐下,依旧是老样子,怔怔地看着我。
  
  我又抽手,这次倒是很轻松,轻易就放了手。
  倒茶,吃点心,直到吃得七八分饱了,我才放下筷子看他:“不吃吗?”他摇头,笑得晃眼:“我看你吃。”我笑:“不怕有人暗中下手脚?”他愣了下,扬起一抹笑来,也不说话,只伸手把面前的点心都拿起来。
  每一块都轻咬小半口,然后码放在玉碟里,拿起下一块,不一会儿就堆了小半盘。
  
  他伸手,把那玉碟推到我面前,又亲自替我添了杯茶。
  一切行云流水,毫不做作。
  
  我只默看着,不发一言。狄相弥留之际所说的话在心中盘旋月余,他仍是放心不下李家,仍是顾虑我的身份为李显这一脉子嗣带来弊端,所以才说出那番轻描淡写的话,让李成器记住的是我的恩,而非我的情。
  只是他让我置身事外的话,我又如何做得到,自我踏入临淄王府起,便已注定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更何况还有我的妹妹永惠,还有他的兄弟手足。
  今日做的,也不过是一年前便已应下的,好好留在他身边。
  余下的,或许日后也再难做到了……
  
  我凝神看他,过了很久才问:“你怨我吗?”
  恍惚着,似个声音撞入耳中,那年那夜也曾有人揽我入怀,问我可曾怨。此时我问得苦涩,彼时他怕也是如此心境,无能无力,满腹亏欠。
  
  李隆基眼色清澄,似笑非笑:“相识这么多年,却换不来你认真看我一眼,我该怨的是自己无能,对你何来怨恨?”我没料到他如此答,默了片刻,才笑:“从我认识你起,你就是不肯认错服软的人,怎么今日变了个人?”
  他仍旧笑得懒散,语气却是柔了下来:“我在你面前……似乎总是错的。”
  我没说话,夹起一块迎春糕,盯着他咬下的那个缺口,将整块都吃了下去。
  
  他就坐在对面,却因背对着窗口,神情半明半暗的,看不分明。
  就这样默看了我许久,才又道:“永安,你今日既选择不再避开,那我也不会再放手。无论胜负,或生或死我都会带着你,”他顿了下,看了一眼玉碟,“即便是最后一刻,我也绝不会让你死在我之前。”
  我望着他的眼睛,嘴边的笑竟是难以为继,只能低头掩去尴尬,随口打趣道:“真是天意,当初在凤阳门误打误撞,竟救了个大贵人。”
  他似在笑:“若要认真算起来,你才是我的贵人。”
  
  我手动了下,想要去拿茶杯,却被他伸手握住。抬头时,他已伸出另一只手,轻拭了下我的唇角:“看来这迎春糕做的不错,你都吃的忘形了,”他侧头,对外头接着道,“李清,让膳房去领赏。”
  李清在外问询是赏哪个,他倒是爽快,只说尽赏。
  
  才刚吃完点心,他便又坐不住,立刻吩咐人备马,要带我出府。
  我忙摇头,只说自己想去看看父王,他这才放我离去。直到回了自己院子,冬阳才是嗤嗤地笑出声:“郡王对夫人,真是疼到骨子里了。”
  我笑了笑:“去备车吧,我要去趟西坊。”
  
  进屋时,夏至正收整着架子上的书。我看她一卷卷翻看着,忽然想起幼时在婉儿房中,亦是如此,拿起什么都要偷看两眼,掩不住的探究心思。那时的婉儿对我来说美艳不可方物,又有满腹学才,自然对她所读的书都有些好奇,也因此跟着她读了不少旁人读不到的。
  
  正要进房换衣裳时,冬阳已进房,回话说车已候着了,她边说边走到夏至身侧,拿起一卷书道:“这就是你说要请教的《释私论》?”我见夏至有些发愣,忙笑道:“拿来我看看。”
  没想到夏至一年前在画楼搪塞的话,这小丫头竟然还记得。
  
  冬阳拿着那卷书,递到我面前,笑道:“这是夫人亲手抄的?”我嗯了一声,没有反驳。我与李成器的字本就相像,若非是研习较深的人,草草看着也分不出差别。
  
  她翻了翻,极有兴趣道:“夫人可能借我看几日?”我看了她一眼,犹豫着要不要答应时,夏至已静悄悄地走过来,道:“若要借,也该是我先才是。”冬阳撇嘴看她,道:“刚才看那么多书你都不开口,偏我说要看了,你来抢了。”
  
  夏至无奈看她,道:“若不是我,你还知道什么是《释私论》,难得见到全本,自然要让我先看。”冬阳将书卷递给她,没好气道:“好,给你,看完记得拿给我。”我看着她两个,笑道:“我还没答应,你们就争上了?”
  
  我这一说,冬阳再不敢说什么,挤眉弄眼地笑了下,进屋去给我拿替换的衣裳。夏至拿着那卷书,对我道:“奴婢粗看也难懂,倒不如放在夫人这处,夫人有闲时讲解一两句便好。”
  
  我没说话,接过书,看她也走进去时,才随手将书摊开,放在窗边,让阳光晒散多年的湿气。正是有阵风吹过,书连着翻了数页,瑟瑟作响。
  
  ————————————————————————
  
  到茶楼时,姨娘已先来了一步。
  
  房内仅有她和一个中年人,看起来眉目开阔,很有富态。我让夏至守在门外,才进了房,姨娘低声和他说了句话,他立刻就躬身拜了一拜:“夫人。”我笑着点头:“不必多礼。”说完,便坐在了姨娘身侧。
  他立刻眼明手快地添了杯茶,覆又立在一侧,不再说话。
  
  姨娘笑着看我说:“当年的举国首富,永安可曾听过?”我点头:“邹家鼎盛时,连李家武家都不及,又怎会没听过。”姨娘继续道:“我娘家与邹家多少有点关系,他们被抄家时还曾收留过一两人,这位便是邹家的远房亲眷,王元宝。”
  
  姨娘说的话,其实早在几日前和我提过。但当着此人的面,总要做的足道一些,我佯装讶然地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姨娘继续道:“话说的远了,只是想起邹家不禁唏嘘,世事无常,当年天下首富到如今竟没了几个后人。余下的我就不多说了,只是念在旧情带他来见你,帮得到帮不到的,只能由你权衡了。”
  
  我笑着点头,这才认真看他,他立刻就躬身行了个大礼,言简意赅地说了来意。约莫不过是他的小儿子在去年从军,与突厥战事时临阵脱逃,因大胜而免去一死,却是活罪难逃,已判发配。
  待他说完,我已明白姨娘的意思。
  她知道我与李成器的关系,而此次战事虽是挂了皇嗣的名,却是由李成器出征,他若能有心说句话那便是条生路。其实这种事,换作父王的身份也是能开口的,只可惜事关邹家……堂堂首富落得如此田地,期间便宜了多少王公贵胄,谁又能算得清?谁又能轻易去管?
  
  我犹豫着,看他指间老茧,随口问了一句:“当年邹家生意,你可有插足?”他倒颇为镇定,不紧不慢地回了一句:“小人自幼跟着邹老爷,耳濡目染,也算小有所成。”
  
  邹家……我握着茶杯,心中忽地萌出个心思。
  如今连张易之那样得圣宠的人,都不忘拉拢商贾,甚至引蜀商宋霸子等十数人入宫陪陛下小赌消遣,说是小赌,谁又不清楚这其中的私下交易?邹家当年既然能够富甲天下,就一定有不同寻常的地方,与其四处拉拢已富贵的人,倒不如手里握些实在的东西好。
  
  我复又看了他一眼,略想了想:“姨娘,此事连父王都要避嫌,我只能说试一试。”
  
  
  
  
  
  
  第51章 五十 暗潮(3)
  这件事放在心里,反复琢磨了十数天。
  如今李家武家尚未有分晓,李家就已经内斗连连,纵然李隆基待我再好,他能在区区十七岁就能有如此算计,又何谈之后。我承认自己有私心,怕父王亲妹日后涉险,也怕他真不顾手足情义……
  
  窗外春日正好,甚至都有了些闷热。
  夏至在我旁边冲茶,我盯了她许久,才道:“夏至,年前永惠高烧不退,我去白马寺烧香也算是显了灵,不如趁着这几日天气好,去还个愿吧?”她替我添了杯,道:“需要先告知老郡王和王妃吗?”我笑:“不用,自己去轻便些。”
  我说完,静看了她会儿,才轻声道:“我想见寿春郡王,你可方便传话?”她神色未变,把茶壶放在手侧:“不是很方便,需要几日安排。”我点头,没再说什么。
  
  这件事过了三日,才算定下。
  车一路出府,才行了不久就被拦下来,夏至下去问过后,回到车上脸色极不快:“是洛阳令在清道,说是今日宴客,凡过往车辆均要避让。”我想了半天,也不知道如今洛阳令是何人,倒是冬阳接了话:“张昌宗的胞弟,张昌仪。”
  我恍然:“原来是他,那就等一等吧。”
  
  自狄公辞世后,二张势焰更胜往昔,连李显一脉都退避三舍,更何况是李隆基兄弟几个。李成器大胜突厥的功劳,也尽数被打压下来,倒不如他一个面首的胞弟威风。
  想到此处,我便随意挑起车帘,扫了一眼。正看到数匹马飞奔而来,毫不顾忌路旁百姓。
  真是祸国殃民。
  我正要放下车帘,忽听见嘶鸣阵阵,有匹马不知怎地受了惊,前蹄高扬,连着踢翻了三四个百姓,眼看就要踏向一个小童,却不知怎地忽然人仰马翻,摔出了数丈。
  
  我正是惊愕,就看见烟尘中,有个人扶起被撞的小童。看着身形姿态分外眼熟,待他转过身才恍然,原来是姚元崇。那一路疾驰的人都下了马,忙不迭扶起被摔的人,一面替他探看伤势,一面大喊着谁人如此大胆。
  
  “夫人,那不是姚大人吗?”冬阳也凑过来看,声音还颇有些紧张。我点头:“正是你一直推崇的姚大人。”冬阳不好意思笑笑:“夫人怎么还记得当年比剑的事呢?”我默了片刻,才低声道:“吴兴姚氏的剑法出众,有幸看过,又怎会说忘就忘了。”
  她应了声,随口道:“不过说起来那日,倒是寿春郡王让奴婢开眼了。”
  我笑了笑,没再答话。
  
  这几句的功夫,张昌仪已经摇晃着爬起来,挥手让人拿下姚元崇。
  冬阳见此状,又开始紧张,我看她神色不禁取笑:“怕什么,姚元崇如今官运正盛,狄公辞世前力推此人为相,怕是不日就要高升了,一个洛阳令还不敢拿他如何的。”
  冬阳点点头,继续偷看。
  我倒是没再继续看下去,拿起书卷,只等着路通了好出城。岂料,才翻过一页,冬阳又啊了声,忙回头道:“夫人,姚大人要闯大祸了……”我疑惑看她,她说不出话,一个劲儿指车外。
  
  车帘再被掀开时,我才明白是什么让她吓成这样。
  不过一会儿功夫,那正气凌然的姚大人就已经横剑,直架在了张昌仪的脖颈旁,看着神情,似是要为民除害的架势。我倒吸口气,忙扔下书,下了马车。
  府里车夫猛地见我露面,吓了一跳,低声道:“夫人快进去吧,怕是要见血了。”就是要见血才跑下来的,我来不及解释,提起裙子就叫了句姚大人,姚元崇手顿了顿,看向这处,认了会儿才道:“夫人。”
  
  好在他还认得我。
  此时围观的人都已经退出十数步,张昌仪的随从也不敢妄动,只虎视眈眈地看着,听见我这处出声,立刻都灼灼看过来,凶神恶煞甚为骇人。
  我定了定神,从人群中穿过,恭敬行礼道:“姚大人,洛阳城中人多马多,这种事情一日总有个几次,大人何须为此动气?”他微蹙眉,想要说什么,我立刻又道:“说起来此事也怪郡王,非要邀洛阳令入府饮酒,张大人这才骑的急了些。”刻意说重了洛阳令三字,唯恐他不明白,说完,便伸手按住了剑锋。
  
  手指才碰上,就觉刺痛,真是柄利剑。
  好在没有见血,没见血万事好说。
  
  那剑锋下的张昌仪早已面色煞白,这才约莫猜出自己得罪了谁。
  “张大人,”我笑着看他,“受惊了。”
  他呆呆看我,我又笑:“妾是临淄郡王府里的,大人若没有印象,可听过永惠县主?那是妾的胞妹。” 无论如何,我终是武家人,他听到总会有所顾忌。
  果不出所料,他怔怔地看我,支吾片刻才道:“永安县主?”
  
  我没答话,再看姚元崇,他倒也没再坚持,抽回剑道:“原来是张大人,唐突了。”
  他也算机灵,明白自己虽不怕姚元崇,却也暂时惹不起他,只整了整衣衫,对他躬身道:“原来是姚大人,误会误会,我兄弟素来仰慕姚大人,今日一见倒也别有……意境,”他讪讪笑,接着道,“身为男儿就当如姚大人,有怒极挥剑的意气,改日张某定会到府上拜会——”
  既已是误会,两人自然都推就着寒暄了几句,张昌仪这才上马而去。
  
  我看他远去的背影,对姚元崇抱歉一笑:“姚大人,抱歉。”他摇头一笑,道:“是姚某该说多谢才是,若不是夫人点破,怕将是一场大祸。”我这才觉得手指痛意上涌,又怕让他见了再说什么抱歉的话,忙将手收回袖中,轻声道:“狄公之后,李姓皇族就要仰仗大人了,所谓十年一剑,终归会有大人出剑那一日,但绝非是在这小小洛阳城中。”
  他眼中讶然一闪而逝,随即是渐了然的笑意。
  不知怎地,我总觉这笑似曾相识,像极了过世的狄公。
  
  ————————————————————————————————
  
  因路上的耽搁,到白马寺已近午时。
  上香还愿后,夏至借口让我小憩,将我带入事先安排的独院。院子很清静,大半被树影遮了,正中还有口极深的井,我在井边看了两眼,幽深幽深的,有些骇人,正收回视线时,身后已走近了人。
  “郡王,”我看着脚下的影子,了然转身。他的视线落在我手上:“伤得深吗?”我摇头,笑道:“就是不小心割了个口子。”他只是笑,过了会儿才叹道:“姚元崇是习武之人,手上的兵刃何其锋利,你竟真就敢徒手去挡。”
  
  我抬头看他,诧异道:“郡王也看到了?”他颔首,道:“没想到你比我抢先了一步。”我不解:“郡王既是看到了,为何不现身?”他的脸面,总比我要好用不少。他倒似不在意,只道:“姚元崇面有贵相,若能记下今日事,日后或许能在危难时帮到你。”
  
  我一时恍惚,过了会儿才笑笑道:“多谢大哥。”
  这是我初次这么叫他,他似乎早料到一样,面色平静如常,只笑着转言道:“你如此急着找我,又避开隆基,可是碰到什么难事,需要我做什么?”
  我见他直接问,就没再犹豫,从我姨娘和当年首富邹家的关系,一直讲到十几日前见了邹家亲眷,还有王元宝所托之事。他始终静听着,直到我停下来,才道:“此事要办起来并不难,你为何要瞒着隆基?”
  
  我苦笑看他:“算是我为日后的武家,留条后路。”他沉吟片刻,才道:“以他待你的心思,日后定不会为难你的家人。”我直视他,认真道:“人心难测,海水难量。”
  
  他亦是看我,漆黑幽深的眼睛中,望不到半分情绪,过了很久才开口道:“若是我插手,你不怕我纳他为己用?”我笑:“纵是人心难测,也总有要搏一搏的时候,那么多年来除了父王,我唯一能尽信的,也只有你了。”
  他沉默不语。
  我又道:“而且此事我来求你,也是将脉门交在你手上,若是我日后以此为难李隆基,你可以断我后路来帮他。”
  他仍旧不说话,我渐有些摸不准他的意思,只能静候着。
  
  不知是不是寺庙的缘故,那些飞鸟竟不怕人,就在我二人不远处落下,三两只凑在一起啄食。我侧头看着,忽然有些羡慕这些飞禽走兽的自在。
  
  他终究是叹了口气:“我只怕他日后知道,才真会对你起疑心。”
  他所说的,也是我所想到的,我虽未有害他的心思,却仍是存了防他的念头。
  
  “救人容易,若是想要掌控商路,你即便有心也难尽力,”他静看着我,道,“我会帮你救人,也会助你与恒安王重整邹家商路。倘父王有幸登上皇位,在那之前,隆基若察觉此事,你只管推脱干净,在那之后,隆基若有为难你家人时,即便我无力相助,你也会有所倚仗。”
  
  他就如此说着,到最后,真正入耳的却是那句‘即便我无力相助’。
  我一时发不出声,只觉心酸上涌,这么多年走过来,皇权咫尺的是非他早已清楚,虽不及我坦然说出人心难测,竟也有了这样的准备。
  
  
  
  
  
  
  第52章 五十一 暗斗(1)
  到盛夏时,陛下忽降了一道旨意,改控鹤监为奉宸府,常日于殿内设曲宴,频繁召武李两家与张昌宗、张易之饮酒作乐,完全不顾君臣上下的礼数。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