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来吧孩子

池莉(当代)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来吧孩子-池莉
1 当孩子来临
2 周岁惊见教育问题
3 创建我们的育儿“三项基本原则”
4 面对孩子天生的性格弱点
5 迈好走进社会的第一步:幼儿园
6 精心寻找孩子独特的敏感点
7 甩开小学的沉重
8 请快乐带领孩子到学习深处去
9 忽然遭遇初中改制
10 母女同心背水一战
11 冲刺外校初中的方式和日子
12 于是奇迹出现
13 驾驭外校生活
14 被刻意隐藏的家庭巨变
15 战胜恐怖的中考
16 初识人心险恶
17 孩子真的超过我们的想象
18 你可以妖魔高中你不可以妖魔我
19 让孩子的视线放之四海
20 再一次中考:投考英国高中
21 优质教育资源也是我们的
22 上下求索的路总是这么曲折
23 仗剑而行:剑是教养与博爱
24 一所可心合意的中学
25 她的高考她做主
26 在考试中炼成美女
27 依旧依旧:怎么爱你也不够
1、孩子来临
  世上有一种爱,最是没有道理可讲,这便是母爱。
  女人一旦做了母亲,便有不顾一切保护幼仔的使命感在血液中顽强地生着、发着、汹涌而澎湃,凭任何语言都无法描述还原,也许是因它没有道理,也许因它就是道理本身。
  我是一个母亲。我有一个女儿。她的名字叫亦池。我十月怀胎小心翼翼,分娩一个昼夜无法出世,最后她脐带绕颈三周,宫内窘迫,胎心微弱,我紧急地做了剖腹产。亦池沙哑地“艾,艾”哭着,带着一丝幽怨来到这个世界。从此这个世界上便有一个毛茸茸的瘦弱的小家伙是我的孩子了!看着她,我既欣喜又心酸还生生地心疼,那真是大千世界万般寻觅也无法言表的感觉,惟有神迹给予证明。那是连我自己都莫名其妙目瞪口呆的神迹:当我麻醉醒来,怀抱新生的婴儿,只有静静的一刻,忽觉胸脯里头一阵热潮,千万条小溪活生生奔流涌动,再低头一看,洁白的乳汁就朝孩子喷射出来了——这难道不是神迹吗?难道这还不够让一个女人深深震撼和乖乖折服吗?
  从此,我就再也舍不下孩子;从此,我也就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她是属于你的,你也是属于她的”;从此,我的孩子我带定了!再苦再难再累,我绝对不会把她交给任何人养护。
  当年,我在杂志社当文学编辑又还自己业余写作,有双重的工作压力,须起早贪黑跑月票上班,须任务来了拔腿就出差。不过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和战胜困难的勇气。这心理准备和勇气首先来自于母爱,其次来自于一本好书。
  这本书是我在武汉市新华书店购买的,时间是1988年8月20日,这个时候,离我孩子的出生还有整整两个月。当时我一个毫无经验的高龄初产妇,面对孩子的即将到来,喜悦的我又是如此焦虑:没有老人帮助带孩子,小家庭没有足够的钱,狭小的一间居室无处放置婴儿的小床,更何况当一个小生命诞生之后,要给他恰当的饮食、喂养、洗浴、换衣、换尿布等等一切,我一无所知。但是我知道婴儿会啼哭、会生病、会饥饿、会寒冷、会难受、会有要求,等等,我怎么能够知道并且懂得料理这一切呢?从我孩子诞生的那一刻开始,我怎么与他相处才是一个最好的开端呢?我怎么做才能够既不是溺爱又不是过于严厉呢?我怎么做才能让我的孩子从他生命的第一天开始到他长大成人,他都是身心健康快乐幸福的呢?我总觉得,从孩子诞生的那一天开始,一件人类大事就开始了,那一刻刻,一天天,我怎么做才能把我的孩子养育成善于体贴他人和富于合作精神的人?我怎么做才能让我孩子成为一个具有理想并善于抓住机会实现自己理想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我孩子的人生才会快乐幸福,我自己也才会快乐幸福——自怀孕以后,我想得多极了,常常夜不能寐,冥思苦想,心意纷乱,万般无奈。
  我是如此清晰地记得,那炎热难耐的8月的一天,大腹便便的我,清早就来到了新华书店。这是我多年的习惯,我一旦遭遇艰难困苦,就会一头扎进书堆;胡乱的大量的翻阅,多少都会给我以拯救。就是这一天,我翻开了美国本杰明.斯波克博士的一本书:《婴幼儿养育大全》。那时候,图书出版还是高尚严谨的作风,这本书老实朴素得毫不起眼。翻开以后,读了译者简单的前言和扉页上一句很小字的简介,才知道该书初版是1945年,我们的译本来自于1976年的修订本,而在美国一直畅销,已经发行到了二千八百多万册。我仅仅阅读了第一页,所有的悬悬心意,就获得了切实的回答。
  它开篇就说:相信你自己。你的知识比你想象的要多。你马上就要有一个孩子了,你感到愉快又激动,但是如果你还没有充分的经验,你就会不知所措。
  它说:不要把周围人的话句句当真,也不要被专家们说的话吓倒。
  它说:要相信你自己的常识。如果你处之泰然,相信你自己的直觉,并且按照医生的嘱咐去做,抚养孩子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它说:事实上,父母对孩子的天然爱护远比懂得包尿布和调配饮食更有价值。每当你抱起你的婴儿——姑且假设是女孩——即使你最初做得笨拙;每当你为她换尿布,替她洗澡,给她喂食,对她微笑,她就会感到她是属于你的,同时你也是属于她的。世界上任何其他人,无论怎样富于技巧,都不能给她那种感觉。
  它说:人们越是研究养育法,就越是得出结论:好父母通过直觉获得的养育法一般要胜过其他任何养育法。
  就这第一页所有的文字,都让我如获至宝。我立刻购买了这本书,并且在扉页上记录了年月日,写道:妈妈为毛头购买。从此,这本书成为我的育儿教科书。更重要的是:它为我洞开了一扇教育孩子思想之窗。
  我和我女儿朝朝暮暮亲密地生活在一起。我成为女儿的第一所学校,第一个老师和第一个闺中密友。反之亦然。孩子也成为我此生的第一所幼儿园,第一个幼师和第一个闺中密友。对于我来说,生命质量和人生意义的真正思考和实践,根本是由孩子的出生带来的。我们互相学习感动于彼此,以至于最初几年,我完全沉迷在有了孩子的新生活之中。我满怀激情地把我们的生活记录了下来,书名是《怎么爱你也不够》。在这本书里头,我孩子从一芽无知的胚胎长成一个妙语连珠的五岁小姑娘。而我,从一个执著个人写作并不打算要孩子的女作家,成熟为一个既是女作家又是母亲的女人。当时我书写的目的首先是想送给我孩子一件人生礼物,因一个人五岁之前的记忆大都模糊,我想把我孩子五岁之前的记忆用文字保存下来赠送给她;其次呢,那就是与孩子亲密共度的五年实在令我有太多的感慨。
  不过,人生感慨,其实是哪个阶段都有。越早的年龄阶段,越是容易生发。好比一石投水,会漾起一层层浪环,最早的一环,总是最小,逐渐往后,浪环愈发大了起来,大到接近于无限。后来回头一看,才看见,孩子五岁的时候,我其实还是一个糊涂的激情的女人,是自以为自己已经成熟。那是因为自己埋头一番艰苦奋斗,眼看着孩子就像春天的禾苗一天天茁壮成长,所以我误认为我们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因此在书的结尾,我激情莽撞地把自己对孩子发的宏愿,白纸黑字写了出来。
我这样写道:“只有一点,我希望我的女儿明白,这就是我深深感谢她给了我另一种生活。我对她没有任何要求。如果她的盛开需要肥沃的土壤,那么我情愿腐朽在她的根下。”
  然而很快,严峻的社会现实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诺言是何等胆大与轻率!我是惟愿自己的孩子健康、平安、快乐、幸福。可是孩子一旦会说话会走路就算是进入了社会,社会则有社会的标准和要求。再说现实中意想不到的情况随时随地都会发生,连我们的家庭我们自己以及每个人也都在发生难以预料的变化。而所有的事情都是那么错综复杂矛盾重重。这个时候,我沉重地意识到:把一个婴儿喂养成白白胖胖能说会走的小家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一个母亲,哪怕把自己的血肉化作营养全部灌输给孩子,那都是不够的。
  到底怎么去做,才不会事与愿违呢?到底怎么去做,我们的爱才能成为孩子进步的台阶而不是束缚与羁绊呢?那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时时刻刻地与孩子面对现实和人生,处理大大小小的矛盾与问题,我们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所作所为,该如何动作才算是真正地爱了孩子呢?我这个母亲,究竟怎么腐朽才能保证孩子的土地肥沃从而使她得以盛开呢?
  ——孕育这个生命的最初发问,还是又回来了。终极问题总是与孩子的成长如影相随。我一直探索,探索,探索到今天,蓦然一回眸——19年过去了。
  其实一切并不遥远。我清楚地记得:关于孩子的教育以及她将来的出息,作为一个重大问题,明确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那还是她才刚刚进入人生第一个周岁的时候。
  随着亦池周岁的到来,我大有苦尽甘来的感觉。整整一年、四季、365个日子的熬夜、辛苦和劳累,换得了一个白白胖胖牙牙学语的可爱小姑娘,以后的日子应该就是俗话说的“有苗不愁长”了。我想我可以不再像从前那么紧张了,我可以任由孩子在室内走动摸爬,我可以躺下舒展一下酸痛的身子骨,也可以看书写笔记开始构思新的小说了。我停笔一年了,强烈的写作欲望时时刻刻地冲击着我。
  一个由自己亲自哺育的婴儿健康地年满周岁,做妈妈的真是很开心。为了纪念来之不易的周岁,我们依照民俗,为亦池举行了一个抓周仪式。我们让亦池坐在大床中央,将书本笔墨、胭脂口红、算盘计算器、锅碗瓢盆、还有玩具手枪,玩具动物,玩具农具等等摆放在她的周围,然后兴奋地等待她抓起某件物品。《红楼梦》里头的多情公子贾宝玉,儿时就喜欢胭脂口红,抓起来就往口里送。我的儿时抓周,抓了一把香葱,当时大人们高兴地认为这是预示了我的聪明;成年后我才发现自己并不怎么聪明,想必那是预示我喜吃荤腥吧,因为这一辈子葱姜蒜我都爱。不管怎么说,这种民间风俗,不是用来信的,是用来热闹喜庆要人生从开始就有意趣的。待一切准备停当,我松开了亦池的手,让她抓一样她最喜欢的东西,亦池乌亮的眼珠骨碌骨碌转,咯咯地笑着,朝四周梭巡了又梭巡,然后,扑向一把锅铲,坚决地抓起了它。我们大笑。我宣布:我的女儿将来大约是个厨师了。
  亦池抓周的故事,本是一个闲话笑料,在茶余饭后的聊天中,我乐呵呵地向亲朋好友讲述。然而,我诧异地发现,人们的表情很不对劲。人们总是勉强地敷衍地笑一笑,就把我的话题岔开。聊天变成争相传颂,人们传颂的还是轰动全中国的神童宁铂,还是干政谢彦波等那些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少年大学生。尽管十余年过去了,当年中国媒体对全国人民进行的狂轰滥炸式宣传,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对宁铂两岁能够背诵30多首毛泽东诗词、5岁学中医开处方、14岁被中国科技大学破格录取的故事,依然津津乐道,心驰神往。干政切瓜的故事,宁铂父亲如何严格辅导宁铂学习功课的故事,被演绎得神乎其神,依然强烈地鼓舞和引导着父母们。人们从神童一路谈论到眼下,某个同事或者某个邻居的小孩,谁谁经常获得数学竞赛奖;谁谁一举考上了清华、北大;谁谁考取了公派出国留学。人们谈论的时候羡慕得双眼贼亮。我被晾在了一边。
  终于有一天,我的一个好朋友,在闲聊的时候猛然拍了我一巴掌。说:“拜托啊,你就不要再说亦池将来当厨师的故事了。你是傻呀还是发昏了?一个女孩子,厨师是个什么好职业?在社会上地位能够高到什么程度?过去我们教育孩子,讲的起码也是要当科学家和工程师,讲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的要求更高了,首先起码要能考上一个全国重点大学吧?你没有听说美国硅谷的那些软件工程师,那些博士和博士后,哪个不是小轿车大房子。亏你还是一个作家,什么时代什么社会了,还到处讲你女儿做什么厨师?”
  “可是”,我说:“我们亦池才刚满周岁呢!”
  “是啊!那又怎么样呢?周岁已经会走路会说话了,你就应该抓紧她的学习了。学习是一步一个台阶的事情,学习成绩当然是从娃娃抓起了!要不将来忽然就能考上重点大学?你傻吧你?人家现在许多人都是从胎教就开始呢。”
  这一巴掌这一番话,果然让我心惊,顿时我明白了为什么亲朋好友都不跟着我乐。原来,现在一个小生命还在母亲腹中,就被开始要求接受胎教,就要间接收听英语教材了。
  我不敢大大咧咧了。
我开始了十分着意地调查研究。我利用一切机会,比如家长们在公园带孩子玩耍、在医院小儿科看医生、孩子们住院挂水、排队注射各种疫苗,等等,普遍访问了父母们。
  结果,几乎所有父母的想法与说法惊人地一致。他们认为:作为父母,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快乐童年。可是,看到别人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得更早,学习抓得更紧,就有紧迫感,你不赶紧抓行吗?如果将来你的孩子落后于别人,他岂不抱怨父母没有更早给他提供学习条件?自己的孩子不一定是神童,但是如果抓成了神童岂不更好?现在改革开放搞经济了,文凭成了衡量一个人水平的最基本标准。那些大公司的白领金领,哪个不是硕士博士?现在连中央提干部都看学历呢。中国人口如此众多,就业竞争已经很激烈,贫富悬殊越来越大,将来只会越来越激烈。如果一个孩子将来没有好的职业赚不到足够的钱,没有足够的钱穷得要命他能够快乐吗?而孩子的未来,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取决于他将来能够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如是,一个推论就顺理成章地成立了:如果想考上最好的大学,就必须考上最好的高中;如果想要考上最好的高中,就必须进入最好的初中;自然,之前也就必须进入最好的小学;如果想要孩子在最好的小学就名列前茅,那就必须在幼儿时期就开始学习,超过他人。
  千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不知道是谁最先说出来的一句缺乏逻辑的混账话——却早早就在文化层次较高的家长们中间流行并被推崇为至理名言。
  惊愕与反感,久久冲击着我的内心。如果不是我自己生育了一个孩子,我怎么敢相信这个现实?望子成龙原本是父母对孩子爱的心意,应该是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断用自己爱的举动和行为,用自己的品格和德行,去启蒙、引导和树立的一种标准和理想,同时还需要孩子心甘情愿地接受并慢慢转化成为他们自己的主观意识。怎么眼下就变成了如此急功近利的社会现状呢?父母们怎么就盲目到了无知的程度,居然个个深信并接受如此违背天理常情的教育方式呢?
  普天之下,所有的幼小生灵,无不有一个自然成长的过程。天真快乐地吃睡玩乐逗耍,这是幼小生命的本能启动,它们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生命知识,远不是什么英语录音磁带和识字课本可以替代的。每一个做父母的人,都是从儿时过来的,只要善于扪心自问,就不难发现一个人童年以及少年时代的经历,其实是最宝贵的,是我们对世界最初的认识、理解和感情基础,是我们一生的记忆源泉和个人性格的决定因素。
  何况,人生根本就不是一场简单的比赛!
  何况,人生更没有什么整齐划一的起跑线!
  何况一个人小时候成绩的好坏与若干年之后的成就、富有与幸福,往往不成正比!
  何况世界是如此复杂,一切都是变数。
  课本教育只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单纯知识的教学。读、写、算永远都是工具。一个没有学过算术的孩子只要送到店铺当学徒很快也能够学会计算。一个人若要稳稳地立足于世界,能够应对世道的各种变化,取得稳固的成功和成就,他需要的是与他自己个性相得益彰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如何与人相处,因为社会是人组成的!
  正如我在孕期就再三思索的那样: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善于体贴他人和富于合作精神的人;一个具有理想并善于抓住机会实现自己理想的人。我坚信我是对的。我并不以为我一周岁的孩子比别的孩子更多学会了读写算,就更加接近了将来的理想。更重要更广博的知识几乎都是非课本知识。得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生活,从游泳中学习游泳。得让孩子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自然地获得这个阶段应该有的成长经历和经验包括教训。任何阶段的拔苗助长都是一种残害,尤其是人为的、根本就不可能助长的那种拔苗,简直就是在摧毁一个新生命!
  但是,很遗憾,我失败了。绝大多数父母无法从流行的教育观念和模式中突围出来。知道我职业的人还会善意地嘲笑我的书生气。几乎人人都在逼迫自己的孩子学习,用超大量的课本知识全部侵吞孩子自然生长的生命知识和生命快乐。整个中国的儿童教育铁板一块。我再也无力反抗这众口一词的巨大现实。我沉默了,我不再说服其他家长。我选择独善其身。
  我热烘烘的头脑被大家泼了一盆凉水,人们把我从初为人母的糊涂欢喜中唤醒过来。我孤身奋起,开始郑重思考我孩子的教育问题。既然现实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不能任我的孩子自由生长的泥沼,那么我必须加倍努力和奋斗,让我们自己来建设和保持我孩子良好的生态环境。
  那一天,我带着小亦池学习走路,她忽然想要攀爬我们家附近省委机关食堂那高高的台阶。在最关键的时刻,她把她的小手伸向我,毫不怀疑地放进我的巴掌;我握着她的小手,轻轻带了一把,小亦池就攀登上来了。她纵身投入我的怀抱,那感恩和喜悦简直波澜壮阔,直扑我面。瞧瞧这小手,这花朵朝向阳光的天生信赖,让我心里疼爱和感激得直打哆嗦。人生的第一次攀高对于这个小生命来说,是何其重大与危险,我又怎么能够辜负她?她今后的道路该有多少次攀高,我又怎么能够不守护她?
  来吧我的孩子!
无数次,我凝视我的女儿,凝视这充沛又娇弱的小生命,我生怕自己没有尽到力量,又生怕自己用错了力量!如何宽严适度,如何慈爱却又是非鲜明并坚定不移,如何鼓励个人爱好而又绝不放纵,如何在帮助她、爱护她、安抚她和支持她的同时,又注意了锻炼她、纠正她,约束她不能让她养成称王称霸的习惯。
  果然,真的如斯伯克博士书中论述的那样,当我在一年的时间里,每天为她换尿布,替她洗澡,给她喂食,对她微笑,和她说话;为她罹患的所有婴儿疾病看医生,住医院,打针,擦药,喂药,换敷料;每次喂奶以后硬是抱着她拍背一直拍到她打嗝;凌晨两点必须喂奶一次,凌晨四点必须把尿一次;我的孩子,她就感到她是属于我的了。才四个月大,她就非常努力地冲着我呼唤出了响亮的“姆——妈”。才五个月大,她就懂得四处扭头寻找我并且我的微笑明显让她快乐和放心。六个月她把拉扯我的头发当作亲热,8个月她就明白拉扯我的头发和啃咬我的脸颊是不对的,并且逐步改正。接近9个月,她就突然站立起来奋力学习走路。11个月她就会听从我的话不再抓破和咀嚼书籍。12个月她已经知道用她的小手抚摸我,来回报我给她的抚摸了。
  我发现,父母、尤其是如我这样亲密看护孩子的母亲,事实上就是孩子的老师和榜样。我本着什么精神什么感觉来对待她照料她,她就很容易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和表现。孩子是一个奇迹。许多时候,婴幼儿比我们想象得要强大得多。我的小亦池常常有自己的主意,她知道自己需要多长时间的睡眠,她甚至知道自己发烧了,她会撩起沉重的眼皮提醒你关注她。我的孩子仅仅一周岁,她就让我相信她具有难以估测的潜在能力,包括我们父母希望孩子所具有的理想主义、创造力、学习能力和灵性。
  在孩子身上的发现,使我这样地敬畏幼小生命。我意识到:关键在于父母!在于与她婴幼儿阶段密切相处的母亲。你得领引和配合孩子,你得让她从小就骄傲地认为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有用之才,并且有能力应付挑战。
  首先需要好好学习的,原来是我。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年轻时候的争强好胜,正在悄然改变。我不再觉得一手一脚亲力亲为地抚养孩子耽误了我个人的写作事业。在我孩子一周岁前后,我的小说《烦恼人生》频频获奖,我频频奔赴北京、上海、天津等各大城市领奖。可是每一次我都没有坚持到会议结束,因为牵挂家中幼儿,我总是提前回家。
  回家以后,我久别重逢一般抱起我的孩子。我对她热烈地轻声细语。我把自己获奖的过程都说给她听,尽管小亦池无法听懂我的故事,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给她一种感受:她是我最亲的人!我是如此牵挂她!我是如此信赖她!
  我一遍又一遍地和我的小亦池说话,我把她放在膝盖头坐着,与她面对面,用手指抚摸她的小脸,我告诉她:我养育了她,我照料她,我看着她一天天长大,逐渐成为一个健康而杰出的孩子,我是多么开心!我是多么感谢她!她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是多么满足,无论我获得全国文学奖乃至世界上其他什么文学奖,我的成就感都不能与拥有她而相提并论。自从有了她,任何荣耀都不能让我看到生命的永恒之美,唯有我的孩子——这是我发自内心的感受!
  与我前后生孩子的几个朋友,先后都把孩子送到老人那里去抚养了。因为她们有自己的事业,每天要上班,要开公司,要做生意赚钱。她们认为只要赚足了钱,只要事业有成就,将来她们的孩子就会幸福。我绝对不能同意这种做法和说法。我不和朋友争论。我只和我的小亦池谈心。
  我产假期满上班以后,我也要在每一个清晨亲吻我的孩子,每一个黄昏赶回家为我孩子做一顿美食,然后我们一起外出散步。晚上即便写作,我也时常要去俯身闻闻我孩子身上的奶香气,把她逗得咯咯笑。小保姆或者老人怎么能够替代母亲呢?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就是说一个孩子人生最初的三年是非常重要的,是形成她个性的根本时期。她将来会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还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人生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是具有信任感还是易于狐疑?是宽厚大度还是心眼狭窄?都和抚养她的人的态度与品质有极大关系。无疑,一个孩子的个性将决定孩子将来的学习、成绩以及为人处世的方式。这是父母纵然赚钱再多,也无法重新塑造的。
  孩子一辈子的幸福,从她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了!而身为父母者的幸福,也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开始了!在我与我的孩子朝夕相处之中,我深深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认定了这一点。
  我的小亦池总是入迷地倾听,对我发出骨肉至亲的那种神秘微笑。每当这种时刻,我就蛮有把握。我知道我的孩子将来不会辜负我的期望。
  创建我们的育儿“三项基本原则”
  在亦池年满三岁进入幼儿园之前,所有的时间,我和女儿一起摸爬滚打,玩耍逗乐,一边注意观察她的性格特点,一边结合她的特点营造我们健康而快乐的教育生态环境。
  有愤世嫉俗的文坛朋友,给我建议说:咱们干脆自己教育孩子得了,不必去上幼儿园也不必去上小学,以免孩子被学校耽误和玷污。这样的做法也是有榜样的,文坛就有某某作家,采取了这种教育方式。他的孩子不上幼儿园也不上学,就在家里,由他自己上课,据说效果很好,个人针对性很强,比在幼儿园和学校学习的知识多,小小孩子就已经算得上博学多才了。
  可是我不!我不想采纳任何偏激的做法。看看我的女儿吧,她每天早晨一睁开眼睛,就像小鸟一样欢腾雀跃,不停地喳喳叫:“妈妈我要去公园玩。妈妈我要去公园玩。”
  附近的儿童公园,差不多成了她的家,她一天要去好几趟。在儿童公园里,小亦池笑容满面地接近其他小孩子,用她那笨拙的小腿,奋力把皮球踢向别的小朋友,然后满怀期待地要他们接住。孩子是人啊!人类是群居动物是有社会性的啊!
有一段时间,亦池在家里总是不肯好好吃饭。于是我就打开家门,盛一碗热饭热菜,首先递给隔壁的孩子小石头。马上,小亦池就嚷嚷要吃饭。她会与小石头并肩坐着,自发地进行吃饭比赛,吃了一碗再添一碗,还强烈要求小石头认可:“我妈妈做的菜比你妈妈的好吃吧?以后你就在我们家吃好不好?”
  当小石头连连点头说好,我的小亦池是多么得意啊。她的眼睛闪闪发亮,到处寻找我的眼睛,她要把她的得意和快乐注入我的心田,我立刻欣然接纳,并慷慨允诺小石头成为我家的食客。
  我想让我的孩子很小就开始觉察:一个人的快乐来自于人群的活动与竞争,她需要从伙伴那里争取快乐也需要与伙伴分享快乐。事实上收效很快,小亦池的觉察和领悟能力都超过了我的预期。
  一切都从人的本性出发和开始。我们没有刻意去教孩子什么读写算或者英语单词,而是在生活中创建了三条基本做法。
  第一条就是:让小亦池尽情与她的小朋友相处和玩耍。
  我认为,一个人最需要学习和适应的,就是与人的相处。与人相处的能力包括鉴别他人的慧眼是人生一辈子的功课。这门功课如果成绩优异,那么她的生命就会拥有更多的自如和快乐。在这一点上,大约是我自己的不太成功从反面证明出来的经验。我选择作家这个个体职业的原因之一,便是因为自己不善于和人群相处。当然,我幸运地成为了一个作家,社会公认并接受我个体生活的方式,我算是幸福的。可是能够成为作家的人,毕竟是少数;我可不打算引导我的孩子走这条独木桥。所以,我的小亦池只要她乐意,她就可以整天和小朋友玩耍。我只管由我的小亦池快乐玩耍,正如李白的诗词,“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至于我的亦池将来是否有青梅竹马的故事,那是玩笑了。我希望的是:我的孩子从小就可以获得广泛的识人与阅世机会。
  第二条就是:跟从于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让她在最欢喜最开放状态中接受自然启蒙。
  我的小家伙酷爱大自然,每天睁开眼睛就巴不得奔向户外。好吧,既然我的孩子最早表现出来的就是对大自然的好奇和渴望,那么我们就首先与大自然交好,就让我从大自然里铺设一条孩子的求知之路吧。
  平常日子里,只要有可能,我们都去户外。我们在公园,在动物园,在长江边,在湖畔,在草地山坡树林。我们划船。我们面对老虎,面对大象,我们耐心地守候,任由小亦池指手画脚地与动物尽情说话聊天。我们看蚂蚁搬家,看蚯蚓钻地,听各种鸟儿鸣唱,闻各种花朵的芬芳。蜘蛛的故事,种子与苗芽的故事,风穿越建筑物的声音,雨落在皮肤上的感觉和它的漫长旅行经历,清晨阳光的美景与黄昏落日的瑰丽,我都要带领我的女儿一一领略。
  亦池又长一岁,又长一岁了,我们便一起养蚕宝宝。一起在窗台上种盆花。一起偷偷观察蝴蝶在我们家的橘子树上产卵,然后跟踪它们化蛹为蝶。我要请大自然这位老师开启这个小人儿的感官世界,要她的眼睛、鼻子、耳朵和指尖都开放而敏感,善于感知和接受周围的事物;激发她对未知事物的探索;让她通过自己的感悟获得丰富的知识,慢慢懂得并且学会愉悦,敬畏,喜爱,同情,怜悯,赞赏与爱。
  以我自己幼年的记忆和对先哲圣贤们传记与著作的阅读,我相信,一个小孩子对大自然的印象和情感是智慧种子发芽的沃土。
  这样的学习,获得知识的丰厚难以估计,而且这样获得的知识,对一个人具有更加持久的影响力。对于孩子来说,智慧的重要远远超过课本知识。拥有智慧的孩子,课本知识的学习会变得非常容易。我的方式如果成功,我相信我的孩子不仅将来学习成绩没有问题,并且还将终身受益——我就大胆地自信这一回吧。
  第三条是一个古老的做法:为孩子讲故事和阅读。
  讲故事和阅读,这是我的拿手好戏了。本来我自己每天都要阅读,只是我要把我自己一个人的阅读,变成两个人的阅读,而且要选择适合孩子的读物。不过,像《海的女儿》《农夫和金鱼的故事》等等,我也总是百读不厌的。
  最重要的是,我觉得我要做的,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教育孩子而阅读。我是要给她一个坐拥书城的家庭环境和充满书香的家庭空气。那时候我们的物质条件是那样匮乏,两个人的月薪四个人吃饭。尽管这样,我们还是坚持购买我们喜欢的书籍。好在我做单身汉的时候就已经收藏了好几箱子书籍。最好的是改革开放的到来,图书出版量越来越大,我们可以买到许多我们心仪已久的书籍包括漫画。尤其是国外那些优秀漫画家的作品,书店也开始出售。比如德国漫画家卜劳恩的漫画《父与子》,每一册我们都会抢着买回家。我们和亦池一起看,一起笑,一起乐,十分开心。还有《米老鼠和唐老鸭》、《聪明的一休》等日本漫画,后来我们也买到丰子恺的漫画了。
  当我们第一次获得两居室的住房,我们欣喜地把最大的房间布置成为书房,而宁愿把客厅当做了卧室。我们的小亦池,就在书房中渐渐长大。我有一个观点:无论穷富,书终归是家庭的最好装饰。当然我也认为,书房是一个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书籍也是一种玩具。亦池喜欢的玩具有很多,与其他小女孩一样,布娃娃终归是心爱的宝贝,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是:书籍也是她心爱的宝贝。她小小孩儿,走路都还不够稳当,却最喜欢大部头书籍。从书柜里搬出她的大部头书籍,一屁股坐在地上,胡乱又认真地翻阅,有时候居然还念念有词,真是叫人忍俊不禁。
  后来我发现,许多字,就这样在孩子的不断翻阅中,她自然就学会了读、写和运用。
  以上三条做法,就是我孩子的基础教育原则。我们戏称为我们家的三项基本原则。都是首先来自孩子天然的兴趣。都是首先会让孩子感觉得到快乐。尽管我思考起来会将它归纳为一种幼儿教育,那是因为我初为人母,郑重其事又书生气十足。事实上,在我们生活中,理论是了无痕迹的,只因原本那就是我们的生活。是孩子的,也是我们自己的。
  岁岁流年度,我们依然家无长物,只是书籍在日益增多,多得占满了两个房间还不止。我们这个以书籍为主的家,成了我和孩子最适意的小窝。这个小窝是我们的江山,书籍是我们的伴侣和玩具;在这里,我们总是其乐融融,总是!
甩开小学的沉重
  亦池七岁,上小学了。较之以前,她有了很大变化。三五岁的乖巧以及对父母的依赖、粘乎、模仿和跟随,已经不是那么明显。她不再愿意我们在公开场合对她有过于亲昵的举动;也不再对我说那些私密亲热的话语——她把这一类的亲密统统归结为“肉麻”。看起来,她的性格缺点似乎加重了:她更加疏远和回避成年人,对成年世界表情淡漠,逢年过节家族亲戚之间的应酬她敷衍了事,对七大姑八大姨一一尽到礼数让她产生厌烦感,惟有和她自己的同学朋友在一起,她才会谈笑风生,无拘无束。
  有人说:孩子到了这个年纪就开始不好玩了。
  更多的人认为:玩乐的童年过去了,现在是必须严加管束抓紧学习的时候了!
  我所面对的整所小学校、父母家长乃至全社会,无不都是在强调学习,强调成绩,孩子们上学以后,纷纷进入校外培优。校外的各种培优班如火如荼数不胜数,诸如兴趣班、奥赛班、拔高班、火箭班。那么多小学生在父母的带领或者说是押送下,匆匆赶来。不少孩子上完文化课的培优之后接着上艺术培优,孩子们在那里学习绘画音乐,各种乐器,吹拉弹唱,家长们则背着食品和饮料,在院子里苦苦守候等待。大红喜报、横幅标语和大大小小的广告,都在标榜各种培优班的成就,某个孩子参加某项竞赛获得状元,某个孩子参加国际什么节获得国际大奖。等等,等等,五花八门,无所不有,强烈地诱惑和暗示着所有家长。
  形势就是这样逼人。有时候,我会一阵恍惚,感觉脚底下滑滑的站立不稳。我的孩子应该加入这种学习吗?或者适当地部分地加入?我的完全拒绝会不会耽误了我孩子的学习?
  当我犹豫的时刻我也曾与亦池探讨过这个问题。
  我问亦池:你是否喜欢学习某些个人专长?你是否喜欢在放学以后去课外培优班继续学习?
  亦池的回答又是这样地简单又慷慨,她说:“不喜欢。我就喜欢玩。”
  我是无法面对我的孩子的,一旦面对她那无邪的天真,什么都阻挡不了我对她的信任。我知道她的“玩”,也就是最合适她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情绪。
  此前她在幼儿园的上佳表现,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没有谁比我更了解我的孩子!她随着年龄发生的变化,在我这里,是十分自然的变化:小亦池在一年年长大,她的独立性一天天表现出来,她在力争做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大人而不是继续由大人掌握的小孩子,这是多么可喜的进步!她不再喜欢大人们逗弄她,也许会不讨大人的喜欢,可是这有什么关系?我的孩子在她的同辈人中间的凝聚力不是在与日俱增吗?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有时候她会把自己的房间弄得很乱,但是当她认为某件事情很重要的时候,她不也能够立刻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吗?比如她喜欢的一只瓷盘摔坏了,不就是她自己用胶水一点点粘合起来的吗?比如她喜欢的笔记本,不都是可以收藏得很好吗?她三岁开始我就培养她自己独立起夜,她不就是一直坚持下来并且五岁就主动放弃了使用痰盂,都是自己夜里摸黑去卫生间吗?是的,我的孩子有不少缺点,我应该承认和正视。只要时机恰当,我会态度明确地向她指出来。我也希望我的孩子尽量完美。但是,我并不以为我的孩子不再易于表露亲热,就是冷漠父母反感父母和敌视父母,我认为她这是在成熟,或者在学习成熟。因为我能够明显地感到,我的孩子正在学习把骨肉之情放进内心深处,她和我的说话与相处,在追求一种默契和幽默,在追求一种平等和公正,在力图建立她自己的思想和尊严,这不是挺好的吗?看着自己孩子有这么正常健康的变化,我真是由衷地喜悦;而就在我的由衷喜悦中,孩子已经越来越成为我心心相印的朋友。
  既然我的孩子依然需要快乐,既然在她长大过程中她内向的性格更加内向,因此她也就更加需要外向的纳入,那么我们再一次地决定:继续我们从前的生活,继续我们的三项生活原则,继续我们的快乐。
亦池的小学阶段,我们对她的快乐生活进行了坚决的捍卫。在捍卫中,亦池一如既往地在快乐中学习和收获了更加广泛的知识。
  小学一年级二年级的课本,继续不在亦池的话下。发下新课本的第一天,她翻阅一遍,绝大多数内容她早已熟知,考试成绩门门满分,第一批就被获准加入红领巾,还当上了班委会的干部。
  三年级四年级,人在长大,快乐的领域也在扩大,因为好玩的东西在日益增多
  她从捉迷藏、丢手巾、抓石子、叠纸鹤,逐渐玩到踢毽子、跳皮筋、跳房子、拍皮球,再玩到溜旱冰、骑成人自行车、打羽毛球等等。或者,甚至干脆就是没有名堂地疯逗追跑。亦池穿着旱冰鞋,像闪电那般蛇形而迅急,穿过下班的人群,她脸腮红彤彤,湿透的短发粘在前额,神情是那样地兴高采烈忘乎所以。
  转眼就到了五年级六年级,亦池的快乐丝毫没有减少。我承认,亦池的整个小学阶段,在我们生活小区的人们口里,被形容为“疯狂玩耍”,这让许多家长瞠目结舌。亦池在我们生活小区以“疯狂玩耍”出名。现代的生活小区都是比较自闭的公寓,邻居之间不仅没有往来,连见面都不太认识的,大家却几乎都知道亦池,这是因为她几年如一日地在院子里头玩耍。小区的各处花园里,休憩处,所有楼房的顶楼平台和犄角旮旯,到处都活跃着她的身影。她同大孩子玩耍,也同小孩子玩耍,还同狗狗玩耍。下班的人们会驻足回望,互相议论说:“看,这小姑娘就是亦池啊!就是池莉的女儿啊!”
  夜幕降临的晚饭时分,我们整个院子,要么回荡着我呼唤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要么回荡她父亲呼唤孩子回家吃饭的响亮男高音。家家户户都听得见我们的呼唤。有时候要呼唤许久,才能把我们的孩子亦池召唤回家。一进家门我就把准备好的一条干毛巾给她垫进后背,十有八九她的后背总是汗水淋漓,像一条刚从水里出来的泥鳅。
  孩子在外面玩耍到被呼唤回家,这是我们童年的生活,在现今早就绝迹了。其他的同龄孩子,大多都是放学回家就关在屋子里头写作业。或者是放学以后继续在外面上培优班还没有回家,回家就马上吃饭,饭后马上被父母监督在房间写作业做习题。多年里,我们的呼唤是整个生活小区唯一的呼唤,像一首老歌,把许多邻居听得怀旧起来。不止一次地,邻居说:你们家现在还这么唤孩子啊!我们好像在听歌啊!
  邻居的感叹让我自己也意识到了,这是古老而亲切的歌吟呢。再没有任何别的家庭别的父母,敢于像我们这样把孩子“放羊”了。只有孩子,大大小小的孩子,所有的孩子,是那么羡慕亦池。多少次,他们偷偷站在窗口,看着在院子里玩耍的亦池,目光里满是羡慕和哀怨。孩子们像间谍那样给亦池发信号和丢纸条,渴望能够像她那样自由自在。亦池在楼下玩多长时间,孩子们的心就追随多长时间。亦池尽兴而归,安静下来全心全意写作业的时候,孩子们却还陷落在对自己的怜惜和对家长专制的愤恨之中,三心二意难以集中精力。因此,很多学生看起来所有时间都在学习,却成绩平平;而我的孩子学习成绩一直优秀。除了那些培优班奥赛班的拔高题之外,在课本范围里的知识,我的孩子毫无问题。
  但是,我受到的压力还是越来越大。小学阶段特别是孩子十岁之前,我坚定不移地为孩子实行了“九点半就寝主义”。那些大量作业,经常会没有做完,我就主动会写假条和签名给老师,以保证亦池的充足睡眠,因为我孩子的身体并不健壮。
  在五年级的时候,我被亦池学校的一位副校长约见谈话了。
  该副校长请我理解学校对亦池的一片苦心,他们完全是为了亦池保持优秀的学习成绩,亦池经常不写完家庭作业,这样下去对亦池的学习非常不利!
  副校长认为:一般说来,孩子完全可以写作业到“稍微晚一点”,我们中国古人发奋读书还要搞头悬梁锥刺股呢,当代竞争是更加激烈了,所有学生都在写作业,唯独亦池不写,久而久之,她对功课的熟练程度,肯定就不如别人。现在的考试,不仅要考能力,还要考速度。副校长向我透露了一个最新的消息,说:最近我们看到外省的一份考初中的试题,那个量大得,基本上要求笔不停顿气不喘才能够做完,否则,你怎么淘汰学生?现在重点学校的招生名额都是有限的啊!
  是的。这是一个最新的不好的消息,但是这种不好的做法很快就被学校广泛采纳。
  提醒和警告日益严重。来自各个方面,各种各样,有亲朋好友的,有良师益友的,就连我们小区的邻居,也找我谈话来了。有几位好心的退休教师,实在看不过去,在替我担忧了。一位在院子里带小孙子的退休教师郑重其事地对我说:“你可不能让孩子这样玩下去了!”她推心置腹地说:“我知道你是著名作家,是有社会地位的人,但是社会的发展要求孩子自身的能力,就算她进不了重点小学,你可以帮助她一次,但是以后的重点初中高中大学,都是以分数线来录取,你能够帮她多少?能够永远帮她吗?再说孩子如果成绩不够好,你帮的了一时,帮不了一世啊!你现在放任孩子,将来她懂事了以后,肯定会责怪你的。”
  另一位退休的数学教师立刻授我以秘诀,她说:“一定要学好数学!因为数学可以稳稳抓分数!就是要花大量时间做习题!一旦把各种题型做熟练了,把奥赛的题型都做熟了,还怕考不到高分吗?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孩子的确是不能放任的,孩子都贪玩,家长必须约束她。如果你看得起我,我愿意给亦池做一些课外辅导。”
  尽管观念不同,尽管爱孩子的方式各异,我还是非常感谢所有这些提醒和警告我的人们。他们刺激着我,让我看清社会形势,让我丝毫不敢懈怠。我的方式只是适合幼儿园孩子,不适应学龄儿童了吗?我们到底要我们的孩子怎样?不错。父母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这就是要孩子有出息,要让这种出息给孩子带来幸福。我并不例外。甚至可以这么说,我的要求比人们更高。因为我希望我的孩子不仅将来有出息,将来有幸福;而且眼前也有,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获得她应有的幸福。
  快乐是所有生命的本能需要,它与学习知识并不冲突——这是我抚养教育孩子几年来最深刻的体会。也被我自己经历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所证实。正是少小岁月的自在玩耍和对自己兴趣的热烈追求,我获得了一辈子用之不竭的知识营养。我不知道学校老师和家长们为什么就是不肯深入地想想这个道理?其实孩子的玩耍是有益的,不是在浪费时间,不会把心玩得野掉。孩子的心就是要长大,就是要野掉,就是要尽可能地认识与接纳整个世界!生活本身就像书籍一样,同样是开卷有益,对于孩子来说,应该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仅凭课堂与课本,生活何以崭新?
  只是当孩子还处于有心无心之间的阶段,你自己首先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你必须引领自己的孩子。这也就是说,其实引领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是更累的事情,是更艰巨的事情,是连自己都要重新学习和时刻思考的功课。我想恐怕很多家长是不愿意认真去做这门功课的。因为孩子的缘故,我接触了许多家长。我发现从古至今,孩子都是一样的;家长却发生了巨大改变。现在太多的父母在孩子身上只愿意花钱,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和心思。实质上是家长变得糊涂了,自私了,盲目了,愚蠢了,懒惰了,把责任都转移给学校了,他们简单地让学校和社会培优班侵吞孩子所有的时间,而自己去赚钱,去应酬饭局,去打麻将,去出差去旅行,去享受各种各样的成人娱乐消费。固然我们学校的教育体制和方式出现了很大问题,而在客观上,家长的态度也怂恿和支持了学校。
  我却不是这样的家长。我不愿意做这样糊涂的家长。因为我不忍让自己十月怀胎的孩子,任人折腾和折磨。我真的不忍!我真的没法糊涂!我的母爱具体到了一点一滴都须经过我的心和大脑!回想当初怀孕,我以为怀孕最是不易的了,我以为那就是母爱了。后来几天几夜的疼痛生不下孩子必须剖腹产的时候,我以为生育就是女人母爱的奉献了。
然而后来的日子,当你孩子开口叫了你“妈妈”以后,作为母亲,最辛苦操劳的日子才真正拉开序幕。孩子出生的时候,医生在第一时间,把她的小脚丫子印在了病历上。我当时就像欣赏一朵花,一朵从自己生命里开放出来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花,那个浪漫和新奇啊。后来。一月月。一年年。孩子的小脚不断长大。我不断为她换更大的新鞋。小学最后一年,孩子可以穿我的鞋了。某一天我替她这双大脚剪趾甲,发觉浪漫和新奇再也没有了,这熟悉的一双大脚让我心里竟然全部都是沉甸甸的责任感。
  孩子的每一天与未来,都是从你怀里开始。漫长岁月里漫长的坚持何其不易!你坚持要她好,你的一举一动,都要顾虑她呵护她,都期望带给她营养、快乐和出息。可是,整个教育体制不支持你,学校不支持你,社会不给你环境,人们不理解你,你又没有任何先例可循,只能自己精心地精细地去做,一路上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是的,母爱又是多么累人啊!我也多次与知心好友私下聊天,说早知道在中国养个孩子这么难,当初就会不要孩子了!——当然,只是这么说说而已。只是一声轻如落叶的无奈叹息,而已。
  请快乐带领孩子到学习深处去
  苦和累,到底,都比不上爱的分量,只要真的爱,再苦再累也不算什么了。外界的压力以及我自己偶然的摇摆和怀疑,最后都还是被我战胜。
  到底人们看到的,只是我们家生活的外貌,只是更多注意到了亦池的贪玩。而我们自己家里的真实生活,那是亲朋好友,邻居同事和校长老师无法看到的。我想我的底气,正是来源于此。我觉得我的教育,影响力之强大,覆盖面之广泛,是学校的课本所不能达到的。
  比如:亦池因为从小请客吃饭,就知道了自己的妈妈会做菜。而对比之下,有许多小朋友的妈妈是不会做菜的。因此在这一点上,我给亦池带来了荣耀。在观察中我发现,这种荣耀感使亦池乐于窥探我在厨房的行动,并且跃跃欲试。
  从此以后,我在厨房忙碌的时候,就会留心亦池的情绪。每当孩子情绪合适,我会把她唤到身边,向她展示厨房美好的富于艺术的一面。亦池小的时候,我会抱起她,让她炒炒菜,放放盐。转眼之间,我会将一盘绿油油绵软又清香的菜肴端给她看,告诉她:“这就是你做的!”然后,当全家开始吃饭的时候,我会再次用赞叹的语气宣布这个新闻。
  后来,亦池上学了,够得上灶台了,只要她有心,我会放手让她炒个青菜呀鸡蛋什么的,炒不好也无所谓,玩玩闹闹也无所谓。关键的是,但凡她有兴趣的事情,我得尽量为她留下印象、找到感觉和培养感情。每个学期期末,学校都要求家长为自己孩子的家里表现写评语,我每次都要郑重其事地把亦池在厨房的勤劳与创造写上去。
  厨房里的教育,并不仅限于烹饪和洗碗做饭。文化和艺术因素在厨房里,也是非常集中和丰富的。我常常以饮食作为缘由,上下五千年、天南海北、文学诗歌地给她讲故事。我带孩子学习使用各种餐具,也带孩子品尝美味,也还教她如何吃饭。
  吃饭也是一门学问,饭要吃好,但是又要不饕餮、不滥吃、不贪馋、不铺张,这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尊严和体面,也是一个孩子必须学习的人生功课,一旦学好了,它会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会给孩子带来难以估价的自信。你很难想象一个在饭桌上总是遭人耻笑和贬低的孩子,在班级里会抬得起头来。而孩子获得的自信越是充分,她就会越有气势去驾驭和掌握功课。孩子都是有好胜心的,都是想掌握比别人更多知识的,哪怕仅仅出于孩子气的卖弄,他们也都是好学的。就看父母,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相处更密切的母亲,是否用心带孩子,是否懂得怎么去带孩子。
亦池才五岁多的时候,跟随我下厨房,那时候她正起劲地学习把鸡蛋磕破,并运用腕力用筷子在碗里打鸡蛋花。忽然她随口问我:“妈妈,你刚才放进锅里的是什么?”
  我说:“是油和盐。”
  她就说:“啊,我知道了。妈妈,胡椒味精盐,酸甜苦辣咸,这就是押韵吧?”
  我那份惊喜啊,我看着她,连声叫好,我说“当然!当然!这就是押韵!”
  我立刻关掉炉火,放下锅铲,蹲下身来,把我的小姑娘拥在怀里,这是一个再恰当不过的好火候,我们就此自然进入了学习诗歌的领地。我们母女面对面,坐两只小板凳,亦池的眼睛格外晶亮,这是因为自豪。我告诉她:“押韵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点,押韵了就会朗朗上口,就像吟唱一样,比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我的小亦池,手里还玩弄着青菜叶子,就接着吟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她还顽皮地以手遮檐,做了一个动作,显然她是明白这句诗歌的意思了。
  我马上进了一步,吟诵:“昔人已乘黄鹤去”,她接:“此地空余黄鹤楼”。我吟:“黄鹤一去不复返”,她道:“白云千载空悠悠”;之后她说:“妈妈,后面的我说了算了,你好去做菜。”她还是一边玩弄她的青菜叶子,一边行若无事地吟咏:“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咏罢还大叹一口气:“唉——”她见我那般惊讶,便解释说:“唉呀就是发愁呀。”
  我忍不住哈哈大笑,一把将她抱了起来,随意地盘旋起舞。小亦池的配乐却就立刻跟了上来。她哼唱的是“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上放光明,好像我们的小眼睛。”而且她并没有唱歌词,而是欢快地哼曲。那么,又是一个恰到好处的时刻了,趁她如此的开心和兴奋,我们接着进入音乐领域。我告诉她,正是这支曲子,莫扎特一上钢琴抬手就弹奏出来了,世世代代,流传到如今,成为全世界最流行的乐曲,那时候,他和你一样大,五岁。啊,亦池,你也有音乐天赋!你看你在幼儿园,上了风琴就会弹奏,感觉到舞步节奏就能哼出配乐,并且还是莫扎特的曲子!这并非巧合,是天赋,亦池,你有音乐天赋!
  小亦池的那个高兴和自信啊,都成疯丫头了,又是唱歌又是扭摆,在家里蹦上蹦下,高声朗诵古典诗词,平时并不会背诵的,在我的提示之下,很快就记住了。关于什么是声母和韵母,她主动要求我来教她,因为她觉得自己会押韵了。随后她唱道: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骨碌骨碌滚下来。她说:妈妈,这里的韵脚就是ai!
  我说:“对了,非常好!赏你一枚小红花!”
  我们欢天喜地张罗着粘贴小红花。
  亦池的卧室房门背后的墙壁,是我创造的一块神秘的园地。从亦池能够站立起来开始至今,我就在这里,不断为她刻下身高与体重。表彰她的小红花或者小红旗或者晶莹的星星,也会张贴此处。我和亦池会经常来到这里,神秘的房门背后,谁都不会注意的地方,我们来亲手标记自己的成长历史,并且这里也是一面许愿墙,只要小亦池藏在门背后,诚心地说出自己的心愿,神仙就可以听见。正如童话故事《渔夫和金鱼》一样,只要她用行动表现出自己是一个好孩子,那么她就可以对金鱼提出三个愿望。
  金鱼在哪里呢?
  金鱼就是妈妈啊。
  妈妈吗?妈妈怎么没有鱼尾巴呢?
  因为金鱼是神鱼,它千变万化,有时候它可以完全化身为妈妈,这是连妈妈自己都不知道的呀。
小亦池又紧张又兴奋,用那么神秘和好奇的眼神盯着我的脸,小身体劲抖抖的,这是斗志昂扬的反应,我知道亦池在动脑筋了,她要表现自己是一个好孩子,她的精神状态犹如五月的大好春光,处处都是明媚与开放。
  在这种状态之下,小亦池是多么乖巧,多么善于学习和创造,她自己就会去朗诵诗歌,写字画画,在算盘上学习加法和减法,把拼音字母当歌唱,还会勤快地去学习洗涤自己的袜子,拖来扫把学习扫地,给芭比娃娃梳理头发穿衣,设计新的发型,同时她还要把音乐盒打开,她还会同时吟唱或者高喊她那些有趣的儿歌——这就是学习!这就是一个孩子在向世界迈进!
  许多快乐的时刻,我经常会被孩子的热情感染。我会和亦池一起吟唱她的那些儿童歌谣。用武汉话说,那是一些“冇名堂”顺口溜,现在倒有一个词可以翻译了,那就是“无厘头”。我和孩子一起唱得烂熟从此不再遗忘的一首,就是:“妖精妖精得了妖精病,请个妖精医生来看病,妖精医生说:没有病,咕噜咕噜锤,咕噜咕噜叉,咕噜咕噜三娘娘管钉叉。”
  这是亦池教给我的儿歌,我也有我童年的儿歌相赠。我的儿歌是:“一个伢的爹,拉包车,拉到巷子口,解个小溲,拉到火车站,丢炸弹,炸死了鬼子大坏蛋。”我还有更古老的儿歌介绍给亦池呢,那是我的姨妈们教给我的,那是:“麻子麻子区,麻子过江西,江西翻了船,麻子到湖南,湖南冇得米,麻子钻了夜壶底,夜壶底一掀,麻子上了街,街上打铳,打了一只烧鸡公,拿回去,敬祖宗,祖宗不吃你的烧鸡公。”
  几代人的儿歌,我们母女常常在一起胡乱地唱,快活至极。并且引出了更好玩的故事。我会拿出地图,回答小亦池种种好奇的问题,哪里是湖南,而哪里是江西,什么是夜壶,而什么是痰盂,再看武汉市的地图,哪里是火车站?哪里是长江南北?从我们家有哪几路公共汽车可以到达?地理历史以及地图都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又去买了地球仪。我开始带着我的孩子,在地球仪上旅行,寻找每个国家的位置和首都。
  ——这就是教育与学习!我们母女乐此不疲地吟唱着几代人“无厘头”的儿歌,看上去简直就是无厘头的笑笑闹闹,其实却充满了无尽的意趣。有一种学习在生活中,它难以言喻却丰富多彩宏大无边。
  谢天谢地!不断走过的时间,不断地证明着我是对的。我有一点偷着乐了。孩子这样的茁壮成长,也使我自己的写作非常顺利。课余时间和周末时间,我们都不用送孩子去陪优班或者育才班,我个人的时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保证。在亦池小学阶段的五年半里,我是比较轻松和开心的。亦池学习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优秀,由于具有良好的教养而深受老师的喜爱,与同学也相处和谐,三朋四友五湖四海的风格继续发扬光大。事实已经说明,如果一个孩子受教于丰厚的知识,对她接受课本专业知识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对一个孩子的只是一味灌输课本专业知识,她往往会因为心智的单一幼稚受到理解上的极大局限,或者难以消化,或者呆板,或者反感抵触,或者仅仅成为考试机器——那都不是我的孩子!
  我也比较成熟起来,不再和亲朋好友多谈孩子的教育问题。我无意去说服他们,更无意对他们夸自己的孩子,但是我自己心里已经踏实了。我不再摇摆和怀疑:我们决意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进行到底。
  这一天,我们母女谈话了。正式谈论她的小学毕业升初中的问题。我把我的孩子当作知心朋友,当作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向她详细倾诉了所有的麻烦,包括整个国家教育体制的大势,以及我的无能为力。
在我孩子面前,我是这样可怜的一个兵。我不知道我12岁的小女孩是否有足够的心智来理解与分担我们遭遇的困苦与艰难?我不知道我的举动是否过早地在她稚嫩的肩膀上压上了千斤重担?
  我的孩子,亦池,她默默倾听,没有什么激烈的反应和表情。怎么看,她都还是我那天真稚气的小女孩。
  之后,她是一阵子的默然,再对我说:“妈妈,那我就考吧,并且,我想考外校。”
  我吓了一大跳。外校!武汉外国语学校!这个学校可是真正的老牌重点,没有改制之前本来就是重点,这是一个特殊的学校。
  因名气最大、报考人数最多、考题最难,成为历来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近些年外校更是牛了,改革开放需要大量的优质的外语人才,家长们对这个学校趋之若鹜。它的招生不仅考题难度极大,还有英语的笔试与口语面试以及严格的体检,一关不过都会刷下来。近几年来,我们周围那些报考外校的孩子,无不纷纷落榜,据说差一分就要交五万元赞助费。
  亦池读小学五年半了,我们从来没有设想过要考什么外校,现在更怎么可能呢?
  我连忙说:“亦池,咱们目标不要那么高,你知道附近的几所中学都是重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有把握一些。现在还差大半个学期呢,咱们不要急着决定,等等看好吗?”
  温顺的亦池自然说:好的妈妈。
  好了。第一步是非常成功的。我们母女亲密相处12年,真是知女莫如母了。尽管这孩子不与人争不与人夺,但是她自己应该拥有的目标,她还是懂得绝不放弃。她能够主动要求参加考试去夺取自己应该拥有的初中,我已经知足了,孩子已经够懂事了!将来是否被录取那是另外一回事情,关键的是我的孩子懂得生命最基本的一点,这就是:她必须维护她个人的尊严和体面。
  没有料到,不用我们久等,附近一家重点中学的电话就打到我们家里来了。听口气校方非常了解亦池的成绩和一贯的学习状态。他们表示:非常欢迎亦池报考他们的中学。校方热情地许诺:如果亦池现在就决定报考他们中学的话,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参加他们的考试辅导班;此外,如果将来考试偶然失利,校方也会对他们选择的生源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收费也会给与适当优惠。
  我听完电话,大悲转眼变成了大喜。到底是天无绝人之路啊!眼下重点学校之间严重不和,都在舆论上非议争夺生源之战,声讨偷窃生源情报的无耻行径。我却觉得这样的竞争才体现出了不公平当中唯一的一点点公平。太好了!我当即就答应了校方,并约好了去学校咨询的时间。
  可是,我的孩子语气温和却又是坚定不移地对我说:“妈妈,我还是要考外校!我要上最好的学校!我喜欢外校!”
  我意外地瞅着亦池,半晌说不出话来。毕竟是孩子啊,教育形势的严峻程度,她还是无法充分掂量。要知道,所有重点中学都是同一天考试,他们绝对不给孩子们第二次机会。因为优质生源的占有就是几年之后高考升学率的保障,高考升学率就是学校双效益的保障。重点中学之间,也是剑拔弩张各不相让的。如果亦池万一考不上外校,那么就肯定失去了别的重点。而且就连电脑摇号的机会也都过去了。只能被迫去那些生源严重不足的中学。生源严重不足的中学只能是最差的学校。那些最差的学校臭名昭著,在家长们的传说里相当可怕:据说老师因为待遇差工资低根本无心或者没有能力管理学生,学生们一个个都染黄头发,喷啫哩水,奇装异服,男孩子抽烟喝酒打架斗殴参与黑社会,女孩子浓妆艳抹整天唱卡拉OK有些甚至跑去当坐台小姐,学校门口到处都是擂肥者,孩子人身安全都难以保障。一般人家的孩子,家长宁可让孩子去上技校,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上这样的初中。
  咳!亦池到底是一个小孩子,到底会不知轻重。但凡有心报考外校的孩子,早几年就在上各种辅导拔高班,模拟考试了多少次,个个久经沙场。我心里一急,拒绝和呵斥就要出口;但是,就在话要出口的瞬间,又被我收住。
  我看着我的孩子,她那稳笃笃不温不火的神态,使我又觉得她是一个非常有谱的孩子。
她的所愿,一定发自内心并且估计过自己的实力。如果她宁愿冒险去追求自己最向往的目标,我这个做母亲的就应该支持她。不正是我这个妈妈,一直在教育孩子要懂得什么是自己生命的尊严和体面吗?倒是我自己应该就首先想明白:一个孩子最大的潜能往往只能针对她自己最理想的目标爆发。现在我要做的不是拒绝和呵责,而是配合!是鼓励!是想方设法激发她最大的潜能!
  好吧,我们就冒一次大险吧!我自己年轻时候,不也是总有一句话在心间,那就是:人生难得几回搏!
  最后,我对亦池说的是:“那咱们就外校了!”
  也许因为我从来没有弹过孩子一个指头,也许是我从来没有呵责怒骂过她,我们娘儿俩已经形成和风细雨的生活习惯。孩子小时候总归有顽皮,有懒怠,有说谎,有错误,我也有恼火、气愤与着急。可是只要一旦面对我的孩子,我就是没有了脾气,我就是觉得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任何过错都是正常。常常,我见有的父母,突然暴怒,大喝孩子一声,或者,一个大巴掌刷过去,那弱小孩子惊恐万状的神情,我是绝对不忍看的。我会为成年人的以大欺小感到羞耻。孩子的父亲偶尔也会对孩子发脾气给脸色导致孩子瑟瑟发抖,这就是我一直不能接受的。一般说来,当着孩子的面,我会尽量给他面子,但是下来的争吵和不愉快就很尖锐了。这一次孩子要求报考外校,她父亲倾向于稳妥的方式。的确,对于一个没有经过长期的有针对性培优的小学毕业生来说,考外校近乎天方夜谭。失败的后果不堪设想,父母怎么能够依着一个12岁孩子的虚荣和任性呢?她考不上你怎么办?你可有回天之力?我当然没有回天之力!失败的后果我也同样不敢设想!但是,强迫孩子放弃她的选择,其后果我更不敢设想!一个才12岁的性格内向的女孩子,在强大的教育体制发生对自己个人羞辱的情形下,并没有逆来顺受而是奋起抗争,这是多么难得的精神,这在孩子此后的一生中将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这难道不比将来的结果重要得多吗?
  但是,现实就是现实!现实比什么都强大。你现在放弃愿意以优惠条件接收你的重点中学,将来后悔都来不及!将来如果只能上那些烂中学,烂初中然后导致烂高中,孩子的一生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人要现实一点!不要过于迁就孩子!
  话都不错,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人的态度、语气和言下之意,让你生气和恼火。他的意思是:如果孩子考不上外校又上不了别的重点,那都是你的责任,我是不管的。
  但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我怎么都不能生气,一旦生气就会头脑混乱,乱了方寸。或许我是应该更加冷静,更加客观地检讨一下自己:我到底是否过于溺爱和娇纵孩子了?12年来孩子的成长状态究竟如何?我支持她报考外校究竟是否由于溺爱和娇纵所致?
  不错,我爱我的孩子。我爱到从她出生到她的整个婴幼儿时期及至眼下的12岁,我是一天都舍不得让别人带她。因为我认为幼小孩子的每时每刻都非常重要,她就像所有新生植物和动物一样,每时每刻都在飞快成长和辨识这个世界,并形成自己的性格和品质,她的性格和品质将决定她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幸福的或者不幸的。我并不认为一个人的幸福会简单地体现在金钱物质和地位上。我认为正如我们通常说的那样:性格即命运。我希望我的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人,首先我知道应该让她拥有一个好的品质和性格。我们所处的历史阶段,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社会。孩子的理想主义、爱与善的力量、从文化艺术中获取美并创造美、善于理解并体贴他人、富于合作精神、这些品质和性格,是我们的老人和乡下小保姆无法给与孩子的,最合适的人选和最应该负起这个责任来的人选,就是我们自己。
我不提什么成名成家,也不提将来参赛什么的。我首先想让孩子懂得的是,我并没有溺爱她,也没有利用她。母亲爱孩子,唯一就是要孩子自己找到好感觉。要她懂得遇事冷静,反复斟酌,学会辨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学会对待事物的慎重与认真。我的小亦池正儿八经地考虑了一段时间,再次确认她真的想学习钢琴。我们高兴地答应了她。一旦答应,我就马上开始为她奔走。我到处找朋友打听钢琴的型号牌子质量以及价格,到处找朋友询问哪里有钢琴教师,我去拜访业内专家,请求他们的帮助和指点。当我做这一切的时候,我都一一汇报给孩子并请她也参与意见。其中的艰难辛苦和不易,就不用我说了,她都瞪着小眼睛看着,她心里非常清楚你的希望和要求。
  小亦池从五岁半开始正式学琴。那是她正在换牙的年龄,笑得大门牙豁开直跑风。她踩着踏脚凳上琴,从枯燥的指法学起,多少次在外面疯玩了回家,休息一会儿,她肯定会主动上琴。她自己在谱架上翻开《汤普森》,十个小指头练得变成了小锤子。十几年过去了。亦池一直坚持弹琴。正如我预料的,其中只有小学三四年级的一段时间产生了一点点审美疲劳与怠慢感,但是,她凭着自己对音乐的爱好和需要,很快就超越过去了。
  俗话说:要得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这是我们中国民间的经典,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经验。我一直都在琢磨,这个经验不仅适合孩子肉体的生长,同样也适合孩子灵魂的生长,所以在抚养孩子的这些年里,我是一刻也没敢忘记的,我一直都在提醒自己不要让孩子过于饱足——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我的孩子,也一直在我们的要求和标准里稳步成长,她是值得信任的。我对她的信任与溺爱无关!我的甘愿为孩子冒险,也与溺爱无关。
  最后我下定决心:就这样了!我将全力支持我的孩子报考外校!我要坚定不移地赞赏小亦池的拼搏精神!
  当然,现实的确无情。亦池落榜的可能远远大于录取的可能。但是,如果她的潜能发挥到最好状态,如果我们能够深入细致地研究自己的弱点并及时弥补,外校也不是不可战胜的。好吧!我来负责!我来承担落榜的后果,万一孩子落榜我绝对不麻烦家里任何人!深夜里,我祈祷:苍天啊,请眷顾我的好孩子!请赐予我一种回天之力吧!
  冲刺外校初中的方式和日子
  好吧。好吧。我的孩子,还记得妈妈是金鱼神仙吗?你最大的三个心愿,我都会答应你,只要孩子表现出足够的诚意与勇气,努力把自己许诺的事情做好。
  亦池三个心愿的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心愿是学钢琴,亦池已经如愿以偿。
  二个心愿是要一只小狗,我也已经让亦池如愿。
  亦池的第三个心愿,就是要考外校了。
  也许还是要首先说一说亦池的第二个心愿,因为这个故事的意义还远远不在这里。
  从小就与大自然亲密相处的亦池,酷爱小动物,到了五六岁,在大街小巷,只要遇上小猫小狗,人就不由自主跟着走了,连松开了父母的手都意识不到。几年来她一直就吵吵“我要小狗!我要小狗”;更小的时候她还会问:“妈妈你可以不可以给我生一只小狗当我的弟弟妹妹?”
  由于孩子的父亲认为狗很脏而不同意喂养,我就一直没法满足孩子的心愿。不过我们母女一直痴心不改,并且我一再地表态郑重承诺,我会在将来把小狗料理得干干净净。于是,当亦池一上小学就有出色表现的情形之下,有一天下午,她放学回家,推开家门,一只刚刚出生的毛茸茸的小狗狗,在我们家等待着她。我的孩子,快乐得醉了!
  这就是我们的皮皮。它的名字是因为它的格外顽皮而得来。它的学名叫亦皮,跟亦池的名字,是妹妹的地位。从此,亦池俨然把皮皮当作了自己的妹妹。
亦池与皮皮互相做伴,逗闹玩耍,相亲相爱,从来没有粗暴和欺负,敬意到连“宠物”两个字她都是不让用的,她认为那是动物歧视。而我,十年如一日的兑现着自己的承诺,喂养、训练,洗澡、剪指甲、注射疫苗,我恪尽了职守。这就是我冒充神仙的代价。不过,我也心甘情愿。看到我的孩子十年如一日地尊重一个动物的生命,真心实意地善待一个动物,从中我能感觉到这个孩子的慧根与善缘,我认为这就是我孩子源远流长的福气,为此我深感欣慰。
  因此,可以说,我们家的皮皮,也就陪伴和参与了亦池报考外校的重要过程。从前我们有一句话,说是“玩物丧志”。其实我也曾有过私下的担心,担心孩子沉溺于与小狗狗的戏耍玩乐。不过担心在皮皮来到之后立刻化为乌有。因为我发现皮皮的出现,反而对亦池有很大的促进。我这个人也许真有些书生气,对书籍的依赖性很大。随着皮皮的到来,养狗的书也买了一堆。我们首先是看书学习,我还要带上亦池一起看书学习,其中一本美国和一本英国的养狗书,写得详尽科学,成为我们豢养和训练皮皮的日常指南。我们照本宣科地教皮皮散步,蹲伏,踞地作势,叼物,捕捉,捉迷藏,还慢慢跟着亦池的琴声和歌声,学习唱歌(发声)。几个月以后,皮皮已经是那么优雅自如,彬彬有礼,善解人意,勇敢善战。皮皮学习得非常出色,训练起来一遍又一遍地无数次打滚,反复要求它令行禁止,它也不厌其烦。小狗的学习精神与吃苦耐劳,深深打动了亦池,她会不服气某些同学,但是她非常服气皮皮。亦池不止一次地说:我要向皮皮学习!我要和皮皮比赛!
下一页 尾页 共3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