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一滴一海洋:教你懂得如何调整生活的节奏

_6 蒋光宇(现代)
10月23日,在北平的华北“剿总”司令部,岗哨林立、戒备森严,傅作义按照蒋介石的如意算盘,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布置了阴谋偷袭石家庄和西柏坡的秘密行动方案。敌人的异常军事活动,引起了中共地下党的高度注意。10月25日上午10点左右,西柏坡中央军委机要局收到了敌人阴谋偷袭石家庄和西柏坡的急电,立即送给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同志。当时华北军区留守在西柏坡的兵力只有一个团,一千人左右,而进犯的敌军却多达十万。况且,从北平到石家庄只有300公里。其中,保定以北的铁路线还控制在敌人手里,从保定到石家庄才150公里。这样,敌人只需要两三天就可到达石家庄。毛泽东等中央军委的领导同志立即来到作战室,迅速做出了迎击敌人的周密部署。虽然如此,但是距敌人28日拂晓发动总攻的时间只有三天。而我回援部队到达指定地点少得三天,多则五天,情况仍然十分危急。
毛泽东急中生智,对周恩来说:“我们不妨也来个‘空城计’。就是通过新华社把蒋介石、傅作义的阴谋公开揭露,并把我华北军民做好迎击敌人的准备公布出去。还要指出:你傅作义倾巢出动,还要不要北平了?这样,他们就会丧失进犯的信心,甚至不敢来犯。”
“这一计太好了!”周恩来赞同地说。
于是,10月26日,毛泽东为了对付企图偷袭石家庄和西柏坡的傅作义,为新华社起草了像“豆腐块”一样简短的新闻稿,并迅速公开播出。
蒋介石和傅作义听到广播后,十分惊慌,不知道军事机密是如何泄露的,更不知道是否该按原计划行动。
敌先头部队刚出保定,就遭到我地方部队的阻击,行动迟缓。其他各部由于各揣心腹事,有的龟缩不前,有的退回原地。敌人偷袭石家庄和西柏坡的阴谋很快就破灭了。
毛泽东和党中央依然在西柏坡指挥着全国的解放战争。1949年毛泽东率党中央从西柏坡进入北京,升起了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奇特的求婚
莉薇天生一副楚楚动人的姿色,言谈举止落落大方,很有教养,十分招人喜爱。马克•吐温一见到莉薇,就对她产生了好感。随着彼此了解的加深,他们真诚地相爱了。
但是,莉薇的家教很严,马克•吐温要想娶她,必须征得她家里的准许。马克•吐温找到女孩的父亲,提出了自己的请求。
由于莉薇的父亲对马克•吐温的为人很不了解,便没有立刻答应他,而是要他拿出材料证明他是个品行端庄的人。他向女孩的父亲保证:“一定能做到这一点。”
马克•吐温从莉薇的家里出来后,就去办这件事。他没有去找那些欣赏他的人,而是找到六位平时对他不屑一顾的人,请他们每人分别写出一份证明材料。自然,这六个人的证明材料里充满了嘲讽、批评之言,甚至对于这桩婚事也不认同,话里话外说的都是“此人不配令爱”的意思。
巧伪不如拙诚。马克•吐温深知这六份证明材料对自己求婚不利,可还是把它们毫无保留地亲手交给了莉薇的父亲。
莉薇的父亲仔细看完了六份证明材料就陷入了沉思,过了好一会儿才打破了沉默。他凝视着马克•吐温问道:“他们都是些什么人?难道在这个世界上你连一个好朋友都没有吗?”
马克•吐温心想,大概是没戏了,但没做任何辩解地回答说:“这样看来,的确是连一个好朋友都没有。”
出乎意料的是,未来的岳父大人对未来的女婿动情地表示:“我喜欢你的真诚,决定同意你和我的女儿结婚,因为真诚可以使一个人的缺点或错误变得值得原谅。现在,我比他们更了解你。首先,你是一个真诚的人,不隐讳别人对你的不好看法。其次,你也算是一个勇敢的人,敢于拿对自己不利的材料来求婚。从现在起,我将成为你最真诚的好朋友。”
莉薇的父亲没有看错人,真诚的马克•吐温也没有辜负莉薇一家人的信任。莉薇成为马克•吐温的妻子后,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正如她在写给姐姐的信中所说:“我们的生活充满明媚的阳光,看不到一丝一毫的阴影……”
事隔多年,有一次岳父提及当年的求婚之事,问马克•吐温为什么要那样做?他微微一笑说:“知道了我的弱点,你就不会对我期望过高;从不高的期望中发现我的优点,你就会为没有选错我而高兴和自豪。我是在用真诚求爱。”
马克•吐温的岳父满意地说:“真诚不是智慧,但它时常放射出比智慧更诱人的光芒。有许多凭智慧冥思苦想得不到的东西,靠真诚却能轻而易举地得到它。”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是一种晶莹剔透的高尚。
禅师说勇
蒋光宇
每天晚上,云居禅师都要去荒岛上的洞穴坐禅。有几个爱捣乱的年轻人便藏在他必经之路的树上,等到禅师走过来的时候,从树上把手垂下来,摁在禅师的头上。
年轻人原以为禅师必定吓得魂飞魄散,哪知禅师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任凭年轻人摁住自己的头,静静地站立不动。年轻人反而吓了一跳,急忙将手缩回去。只见禅师又若无其事地大步前行了。
第二天,几个年轻人一起到云居禅师的住处,问道:“大师,听说附近经常闹鬼,真有这回事吗?”
云居禅师说:“没有的事!”
年轻人煞有介事地说:“是吗?我们听说有人在晚上走路的时候被魔鬼摁住了头……”
“那不是什么魔鬼,而是村里的年轻人!”
“为什么这样说呢?有什么证据吗?”
禅师答道:“因为魔鬼没有那么温暖的手啊!”
心悦诚服的年轻人真诚地请教:“什么是勇敢?”
禅师又答道:“天下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临阵不惧生死,是将军之勇;进山不惧虎狼,是猎人之勇;入水不惧蛟龙,是渔人之勇;和尚的勇是什么,就是一个字:‘悟’。勇,不是腿脚和手臂的力量,而是心灵和灵魂的力量。连生死都已经置之度外,还会有什么可恐惧的呢?”
让死神却步的歌唱
1999年10月,在那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夜晚,在英国斯特兰腊尔西岸的布里斯托尔湾的海面上,发生了一起不幸的事件:一艘载着104名乘客的“洛瓦号”船在暴风雨中触礁沉没。
在突如其来的灾难中,艾利森国际保险公司的督察官弗朗哥•马金纳从下沉的船身中被抛了出来。他在黑色的海浪中奋力挣扎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觉得自己已经力不从心,气息奄奄了。附近的呼救声、哭喊声也逐渐地消失,周围死一般的沉寂,似乎所有的生命全都被海浪吞没了。
就在这令人毛骨悚然的时刻,谁也不会想到,海面上传来了一阵优美的歌声。那是一个女人的歌声,歌声不仅没有丝毫的走调,而且也听不出任何的恐惧,简直就像面对着大厅里的众多来宾进行全神贯注地表演一样。
弗朗哥•马金纳静下心来倾听着,那种感觉令人终身难忘,仿佛教堂里的赞美诗从没有这么高雅,大声乐家的独唱也从没有这般动听,简直就像天使在歌唱,寒冷、疲劳,刹那间不知飞向了何处。歌声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使苦难中的人得到安慰,也能使挣扎中的人得到鼓舞。他的心境完全复苏了,振奋了。他循着坚定、悠扬的歌声,朝那个女人的方向游去。
靠近之后一看,那儿浮着一根粗大的圆木头,可能是汽船下沉的时候漂出来的。几个女人死死地抱住它,唱歌的人就在其中,是个很年轻的姑娘。就是在大浪劈头盖脸地打下来的时候,她也仍然镇定自若地放声歌唱。在等待救援人员到来的过程中,为了使她们不致因寒冷和失神而放开那根救命的圆木头,为了使她们不丧失求生的信心,她用自己的歌声鼓舞她们坚持,坚持,再坚持。
深受震撼的弗朗哥•马金纳豁然开朗,是啊,面对困境、绝望或死神,与其恐惧、绝望地哭泣或哀号,倒不如把恐惧、绝望放在一边,英勇无畏地纵情歌唱。这样一来既可以放松自己,又可以鼓舞别人。他也精神抖擞地加入了面对死神的歌唱。在漆黑的海面上,时而回荡起那个年轻姑娘的歌声,时而回荡起弗朗哥•马金纳的歌声,时而回荡起男女混声的小合唱……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死神在一分一秒地逼近,生命在一分一秒地抗争。就像弗朗哥•马金纳借助姑娘歌声的引导游靠过去一样,有一艘救援小艇以那优美、悲壮的歌声为导航,穿过黑暗驶了过去。于是,弗朗哥•马金纳、那歌唱的姑娘和其余的妇女都被救上了小艇。大概是被歌唱感动了吧,死神终于望而却步了。
生活就像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每个人就好比是大海上的一片树叶。在变幻莫测的大海中,每个人难免有忧愁,甚至有挣扎。无论是在风平浪静的时候,还是在浪尖风口的时候,我们都不要忘掉用爱心来歌唱。用爱心来歌唱也许不能使我们变得伟大,但却可以使我们接近高尚。
晒书
李时珍一生喜爱读书,注重实践,医术高超,救死扶伤,被尊为“医中之圣”。
他的家乡有一名庸医,虽不学无术,却常常假装斯文,购买了许多医书,以此来炫耀自己。有一年梅雨季节刚过,庸医命家人将藏书统统搬到院子里晒。他在院子里踱着方步,看着摊开满满一院子的各种古典医书,洋洋得意,趾高气扬。
此情此景正巧被路过的李时珍碰见,一向待人宽厚、不露锋芒的李时珍,一时兴起,便解开衣襟,靠在庸医院子里的靠椅上,袒胸露腹,晒起了太阳。
庸医一见,莫名其妙,惊奇地问道:“您这是做什么?”
李时珍微笑着答道:“我这也是在晒书呀。”
庸医问:“先生的书在哪里呀?”
李时珍拍拍自己的肚皮,一本正经地说:“我的书都装在肚子里了。”
庸医听后,知道李时珍是在告诫自己不能因为有钱藏书而目空一切,惭愧地满脸通红且有所悔悟地说:“对!对!腹有诗书气自华!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是人类的营养品。家有万金,不如藏书万卷。但是,只藏书而不读书,藏书犹如藏废纸。评价一个人的知识多少,主要不在于买了多少书,不在于书房里藏有多少书,而在于读了多少书,消化了多少书。如果以拥有多少藏书作为炫耀自己的资本,那么谁又能与书店的老板们相比呢?
用爱心唤醒爱心
蒋光宇
七八十年前的欧洲医学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阿•居尔斯特兰德的名字。居尔斯特兰德不仅是一位极高明的眼科医生,而且是对眼睛进行深入研究、揭开眼睛生理光学秘密的专家。1911年授予他诺贝尔医学奖时,是由物理学权威们参加审议的,这也是诺贝尔奖颁发史上的一件趣事。
居尔斯特兰德是他父亲——文诺•居尔斯特兰德的第三个儿子。老文诺也是一位眼科医生,在贫民区办了一个小诊所,就是老文诺的眼科诊所。诊所很有名气,不但瑞典国内的患者,连北欧其他国家的患者也常慕名而来找老文诺就医。
距离老文诺的眼科诊所不远的地方,有一家医院,是当地最有钱的富豪玛尔孟勋爵创办的。相比之下,玛尔孟医院显得很冷落,前去看眼病的人不多。
同行是冤家。有人向玛尔孟勋爵建议,请文诺来医院主持眼科。但玛尔孟嫉贤妒能,不但以文诺没有文凭而拒之门外,而且多次贬低文诺的医术。
居尔斯特兰德想,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给父亲争口气。果然,居尔斯特兰德18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医学院;5年后毕业回到父亲的小诊所,接替了父亲。就在这个小诊所里,居尔斯特兰德28岁时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轰动了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30岁时被任命为斯德哥尔摩眼科诊所所长。
偏偏这时,玛尔孟家的四小姐芬妮得了严重的眼病。她家医院里的眼科医生都束手无策,眼睁睁地看着她一天天走向黑暗。
玛尔孟不惜重金,几乎把北欧各国的著名眼科专家都请来了,然而谁也没有办法。两块黑色的云翳盖在四小姐芬妮的瞳孔上,如不动手术,等于有眼无珠;如手术失败,就可能完全失明。最后还是芬妮自己提出:去请居尔斯特兰德治病。
这样一来,玛尔孟开始后悔当初不应该把事情做得太绝,恶化了两家的关系,并认为居尔斯特兰德不会为芬妮看病。
但出乎意料的是居尔斯特兰德来了,好像完全忘记了玛尔孟歧视、冷落他父亲的过去,慎之又慎、精益求精地为芬妮的眼睛做了手术,结果手到病除,芬妮重见了光明!
也许是为了感激居尔斯特兰德治病救人的恩情,也许是为了弘扬居尔斯特兰德的医术和医德,也许是为了弥补嫉贤妒能造成的裂痕,玛尔孟决定在家乡为居尔斯特兰德立一尊塑像。
但是,居尔斯特兰德婉言谢绝了玛尔孟的好意。不久之后,他离开了家乡,踏上了到乌普萨拉大学就任眼科教授的旅途。
尽管没有立起居尔斯特兰德的塑像,但家乡人都以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居尔斯特兰德为荣,都知道他说过的一句话:“用爱心可以唤醒别人的爱心。”
人生不是命注定
第十六届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出身于一个鞋匠家庭,而当时的美国社会非常看重门第。
林肯为竞选总统在参议院演说时,遭到一个参议员的羞辱。那位参议员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林肯不卑不亢地回答:“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知道我做总统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做得那么好。”
参议院陷入一阵沉默里,林肯转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据我所知,我的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过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修好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随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技术。”然后,他又对所有的参议员说:“对参议院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我无法像他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
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就连嘲笑者也同大家一样,发出了真诚的掌声。后来,林肯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美国总统。
作为一个出身卑微的人,林肯没有任何贵族社会的硬件。他唯一可以倚仗的只是自己出类拔萃的扭转不利局面的才华,这正是一个总统所必备的素质。
与由鞋匠之子成长为美国总统的林肯一样,裁缝匠出身的安德鲁•约翰逊也遭遇过被人羞辱的窘境。
裁缝出身的人当中最伟大的人物,毫无疑问是曾任美国总统的约翰逊了。他是一个具有超常毅力和才华出众的人。
约翰逊在华盛顿的就职仪式上发表演讲时,人群中突然有个人高声喊道:“他只是个裁缝匠出身的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嘲弄,约翰逊泰然自若、心平气和地说:“某位先生说我过去曾是个裁缝匠,这根本没有使我感到难堪。因为当我做裁缝匠的时候,我享有一个优秀裁缝匠的良好声誉,而且我特别胜任自己的工作。我总是对我的顾客热情周到,并取得了出色的业绩。”
话音刚落,热烈的掌声驱散了恶意的嘲弄。
不可否认,一个人的出身对其成长的影响是很大的。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很多人来说,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甚至是八分、九分天注定,一分、二分靠打拼。
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个人的命运越来越不取决于自己的出身,而是越来越多地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坦然地面对出身,真诚地热爱自己平凡而普通的父母,竭尽全力地用对社会的奉献和生命的成就来报答父母的恩情,这样的人一定能赢得绝大多数人的尊重。
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与其哀叹自己的出身,不如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
举手
有位极具智慧的心理学家,在他的小女儿第一天上学的时候,教给她一个小诀窍,足令她在学习生活中无往而不胜。
这位心理学家送女儿到学校门口,在女儿进校门之前告诉她:在学校里要多举手,想上厕所的时候要举手,老师提问的时候要举手,遇到问题的时候要举手,只要有话的时候就要举手,多举手特别重要。
小女孩认真地遵照父亲的叮咛,不只在想上厕所的时候举手,而且在老师发问的时候,她总是力争第一个举手。不论老师所说的、所问的她是否完全理解,或者是否能够完全答对,她总是积极举手。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老师对这个不断举手的小女孩,自然而然印象极为深刻。不论她举手发问,或是举手回答问题,老师总是优先让她开口。这种不为人所注意的争先举手发言的习惯,竟然使小女孩在学习的成绩上,以及在自我肯定的表现上,甚至在许多其他方面的进步上,都大大超过了不爱举手的其他同学。
在不断举手的过程中,小女孩逐渐形成了积极迎接挑战的心态。
在不断举手的过程中,小女孩逐渐积累了积极迎接挑战的经验。
在不断举手的过程中,小女孩逐渐坚定了积极迎接挑战的信心。
在不断举手的过程中,小女孩逐渐扩大了积极迎接挑战的成绩。
多举手是心理学家教给女儿的小窍门,是学习生活中的有利武器。
不错,多举手是小事。但是,小事养成习惯,习惯形成个性,个性决定命运。小事创造机会,机会赢得成功。小事是大事的开头,大事是小事的积累。选准小事,可成大事。
迟到40多年的奖励
蒋光宇
40多年之前,世界的航空水平还处于螺旋桨式的小型飞机的时代。飞机无法作长时间飞行,运载能力很低,而且故障率较高。
美国环球航空公司为了拓宽视野,展望航空业的未来,组织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航空知识有奖竞赛。要求每一位参赛者对航空业的未来做出大胆的想象,在专家组对所有的答卷进行评选后颁奖。
40多年之后,环球航空公司在整理档案时又一次翻阅了当年的那些答卷,一共是13000余份。他们饶有兴趣地看了那些形形色色的“大胆想象”,但遗憾的是,那些众多的答卷实在是太保守了。
当他们看到一位名叫海伦的答卷时,几乎都被惊呆了,她所有大胆的想象全都变成了现实。也就是说,在13000余份答卷中,只有海伦这一份才真正称得上是最完满、最正确、最具远见、最激动人心的答卷。答卷的主要内容是:
到1985年,喷气式飞机的载客量可达到300人,最高时速可达到700千米,航程可达到5000千米。有的飞机可以自由降落,甚至可以在楼房的平台上紧急降落。到那个时候,美国人可以乘坐飞机到达美丽的夏威夷、澳大利亚、罗马,甚至埃及的金字塔……此外,海伦还对机场的设施、导航设施都作了大胆的想象。
如此大胆的想象,当然不可能被各界看好,包括专家组。因为在当时看,要实现这样的突破绝对是不可能的天方夜谭。
海伦的答卷“理所当然”地被淘汰、被放弃了,没有人会赞成这份近乎于“痴人说梦”的答卷获奖。
后来,环球航空公司通过多方努力,终于找到了海伦。她已是满头银发80多岁高龄的老人了。通过进一步的了解得知,当时海伦是个航空爱好者,在报上看到了航空知识有奖竞赛这则启事后,便认真地填写了自己上面的那些大胆想象。
环球航空公司研究后做出了一个非同凡响的决定:拿出5万美元,给海伦颁发迟到40多年的奖励,以鼓励人们大胆的想象。因为高速的发展,离不开大胆的想象;没有大胆的想象,便没有伟大的飞跃。
想象是大脑的空气,是心灵的眼睛,是巨大的创造力,是精神世界最有力的杠杆。比陆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宇宙,比宇宙更广阔的是想象。
列宁说:“没有想像力,就没有微积分的发现。”爱因斯坦说:“没有想像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拿破仑说:“人类和现实环境斗争的时候,只有一种决胜的武器——想像力。”
干事业要脚踏实地,想事业要异想天开。
未来世界属于什么样的孩子
从调回沈阳市工作以后,只要不出差、不加班、没有特殊的情况,每天我都到市游泳馆游上1000米。我们都很钦佩20岁的泳友小富,因为即使是在滴水成冰的三九天,他也从不穿棉衣,不仅不穿棉衣,而且下身只穿一条单裤,上身只穿一件半截袖的单上衣。这种情况在全市也是不多见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大家送给小富一个雅号:“耐寒奇人半截袖”。
万万没想到,在参观德国柏林阳光幼儿园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许多比“耐寒奇人半截袖”更耐寒的孩子。
那天正值数九寒天,阳光幼儿园的毕业典礼正在进行,100名孩童在雪地上整齐地排着队。这些五六岁的孩子无论在严寒还是酷暑,一年365天,只穿着蓝色运动短裤,白色运动鞋,没穿过一次衬衫。他们两只小手紧紧地握在背后,等待老师公布又一批勇敢者的名单。
许多孩子的家长也赶来参加毕业典礼,对自己的孩子表示祝贺。
阳光幼儿园并不硬逼着孩子们扒掉衬衫,但孩子们出于争强好胜的心理和赤体的快感与自豪感,都争先恐后地那么去做了。
阳光幼儿园以为,如果一个人能经受住一年四季风霜雨雪的考验,必定会变得体格健壮、意志刚强。
简短的毕业典礼结束后,一位6岁的小女孩恋恋不舍地回到寒冷的教室做美术拼贴。她只穿了件薄短裤,因为不怕冷,她已连续两年受到校方嘉奖。
她羞怯地说,她不怕冷的秘密在于每天早上的“马拉松”。每天早晨,这里的孩子都要光着身子,一边呼喊着“战斗”,一边沿着街区长跑,以此来增强御寒的能力。
这位女孩的母亲说:“有时她身上起满了鸡皮疙瘩,但我们并不因此而阻止她。令我们父母自豪的是,这一切全出于她自己的意志。”
还有一位家长有两个儿子,一个在前几年已从这儿毕业,另一个则刚刚毕业。她深有感触地回顾说:“当时,我心疼得不得了,孩子一会儿喊冷,一会儿哭闹,一会儿又发烧。但到了第三年,孩子变得非常健壮。有时我感到天气实在太冷,就好心劝孩子加点衣服,可孩子根本不听。”
在物质文明越来越发展的今天,德意志民族依然注重培养吃苦耐劳、顽强不屈的性格,这无疑是难能可贵的。目前,尽管一些人对耐寒教育还不够理解,认为对孩子似乎有点过于苛刻,但耐寒教育还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所接受。
参观快结束的时候,我请阳光幼儿园园长就未来世界属于什么样的孩子谈谈看法。她几乎不假思索地说出了这样的话:
“未来的世界,不属于有钱的孩子,也不属于有后台的孩子,而属于意志强健的孩子。”
君主与法律的较量
蒋光宇
1608年,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决定要亲自进行司法审判。国王的决定当即受到法官们的集体反对,理由是:诉讼只能由法院单独做出判决。
可詹姆士一世固执己见,强词夺理地认为,既然法律基于理性,而他是与法官一样具有理性的人,那么由他进行司法审判也是完全正当合理的。
针对国王的这个理论,当时的大法官柯克反驳到:“的确,上帝赋予了陛下丰富的知识和非凡的天资,但陛下对英格兰王国的法律并不精通。涉及陛下臣民的生命、继承、动产或不动产的诉讼并不是以自然理性来决断的,而是以法律的判断来决断的。法律乃一门艺术,一个人只有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对它的认知。鉴于此,陛下并不适合进行司法审判。”
詹姆士一世闻言大发雷霆,谴责大法官柯克公然挑战国王的权威,将构成叛国罪。
面对国王的威胁,大法官柯克针锋相对、异常坚定地回答:“国王在万人之上,但是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
无独有偶。与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一样,德国皇帝威廉一世也曾企图凌驾于法律之上。
德国皇帝威廉一世曾在波茨坦建了一座离宫,有一座古老的磨房就在这离宫围墙外面的不远处。
一次,威廉一世到波茨坦巡视,住进了离宫,登上高处远眺波茨坦市的全景,但许多景物却被那座磨房挡住了。威廉一世大为扫兴,随即传令随员去找磨房主人,洽谈买下这座磨房后把它拆除。
谁知磨房主人十分藐视这个皇帝,对前来洽谈的人说:“我这个磨房代代相传,无法计算它的价值。”
威廉一世听后勃然大怒,立即令人将磨房拆除。磨房主人对此并不恐惧,一边袖手旁观任其拆毁,一边自言自语道:“当皇帝的可以这样胡作非为,我们国家的法律还有什么用?”
不久,磨房主人即为此事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诉。最高法院根据德国的法律判决威廉一世重建磨房,并赔偿磨房主人的损失。威廉一世只得将业已拆毁了的磨房重新修建起来。
数十年后,威廉一世和磨房的主人都相继去世了。磨房主人的儿子却不能守其旧业,乃至破产,因此写信给当时的皇帝威廉二世,并在信中述说自己的父亲与威廉一世的纠葛。
威廉二世读信后,十分感慨,亲笔回信说:“可爱的邻人:我怎么忍心让你丢掉这份产业?你应当竭力保住这份产业,并传之子孙,使其世世代代在你家的主权之下。这件事与我们国家关系极大。这座磨房应当长期保留下来,作为我们国家司法独立和裁判公正的纪念。你现在很困难,我十分同情,今赠给你6000马克,供你偿还债务。你亲爱的邻人威廉复。”
磨房主人的儿子收到威廉二世的信以后,再不提及出售磨房这件事,并且教育其子孙珍惜这份祖传遗产。因此,这座磨房一直保存至今,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
历史已经证明,而且必将继续证明:法律是天下的准绳,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也不应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如果不能被执行,就等于没有法律。不是君主在法律之上,而是法律在君主之上。
请她到白宫工作
美国经济学家葛尔布莱,雇用了一位称心如意的女管家。她不仅做事精明干练,为人也相当忠实可靠。
那年秋季,葛尔布莱由于连续乘飞机到一些国家讲学,感到有些疲惫不堪。回到家里之后,他想睡一个好觉,好好调整一下。于是,他特意吩咐这位女管家,无论是谁来电话,都不要打搅他。
事也凑巧,就在葛尔布莱刚刚入睡的时候,急促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女管家拿起电话,轻声地问:“您是哪一位?”
电话里传来了总统的声音:“我是约翰逊,请帮我找一下葛尔布莱先生。”
女管家和气、委婉地说:“总统先生,葛尔布莱先生刚刚从国外讲学回来,很疲劳,才入睡。请总统先生原谅,我暂时还不能叫醒他。”
听到这样的回答,约翰逊显得更加着急,加重了语气强调说:“我有要紧的经济政策问题要同他商量,请您把他叫醒吧。”
女管家依然没有听从总统的调遣,进一步耐心地解释说:“不,尊敬的总统先生,他身体有些不适,方才曾特意嘱咐过,不接任何人的电话。我现在只能是替他工作,为他负责,而不是替您工作,为您负责。请您放心,待他睡醒之后,我一定将您打来重要电话的事情及时地转告他。何况只有在他休息好之后,才能精力充沛地同您讨论经济政策问题。您说对吗?尊敬的总统先生。”
女管家说得有理有据,滴水不漏;约翰逊心服口服,无可奈何,也就只好放下了电话。
葛尔布莱睡醒之后,知道了总统来电话一事,便抓紧时间见到了日理万机的约翰逊总统,特意表示了深深的歉意。
没想到约翰逊总统毫无怪罪之意,反而深有感触地对女管家大加赞赏,并提出了一个令其意想不到的建议:“请转告您的女管家,如果她愿意,那就请她到白宫来工作。”
葛尔布莱用经济学家的眼光风趣地评论说:“我不仅又一次感受到了女管家的忠于职守,而且又一次感受到了总统先生的知人善任。忠于职守一旦与知人善任相结合,就会出现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
135岁的爱迪生
蒋光宇
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的童年生活非常困苦。有一次,在火车上卖报,火车管理员粗暴地打坏了爱迪生的耳朵。从此,他成了聋子。
爱迪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一生取得了1039项发明的专利权,其中留声机的发明使他感到最为得意。当时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发明一种助听器?”他反问道:“你在过去的24小时内所听到的声音,有多少是非听不可的呢?”
爱迪生常说:“我真得感谢打我的那位先生,在这个嘈杂的世界上,是他使我清静下来,不必堵着耳朵去搞实验了。”
爱迪生在古稀之年,仍然坚持每天到实验室去上班。有个记者问他:“您打算什么时候退休呢?”爱迪生幽默地回答说:“糟糕,我活到现在还没来得及考虑这个问题呢!”
几十年间,爱迪生每天都工作十几个小时,若按通常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工作时间来计算,他的“生命”已经大大地延长了。因此,爱迪生在75岁生日的那天,自豪地对朋友们说:“这样算来,我已是135岁的人了。”
生命的长短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
生活就是这样
英国大科学家、电话的发明者贝尔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要总走人人都走的大路,有时需要另辟蹊径前往云林深处,那里会令你发现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和景物。”
住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农夫,出巨资买下了一片农场,不久便发现自己吃亏上当了。原来,这是一块既不适合种植果树,又不适合放牧的贫瘠山坡地。它除了拥有用途不大的白杨树之外,就是漫山遍野令人望而生畏的响尾蛇。
在痛定思痛之后,农夫认识到:“不应当把宝贵的时间都耗费在无聊的痛苦之中,不应当被木已成舟的损失所击垮,而应当寻求如何把眼前的不利因素巧妙地转化为有利因素,并创造性地从损失中获得利润。”后来,农夫想出了一个很好的主意:把这块贫瘠山坡地的价值充分利用起来,将其建设为响尾蛇的生产基地。于是,他有计划地捕捉、繁殖响尾蛇,从中提取蛇毒,运送到各大药厂去制药;还把响尾蛇的肉做成罐头,销往各地。
由于他独到的眼光和不懈地努力,仅仅几年的光景,生意越做越大,订货的客户络绎不绝,每年到他农场来考察、参观的就高达几万人次。他所在的村子,后来也改名为远近闻名的响尾蛇村。
如果说农夫从损失中获得了成功,那么花旗银行则是从灾难中获得了成功。
在洛杉矶那次历史上少有的大地震之后,许多人致富的梦想也随之变成了一片瓦砾。然而,就在地震当夜的清晨,一个没有被地震灾难所压倒的人,看到几乎所有的小本投资者都急需恢复生产的资金。于是,他把一块木板往两个大铁皮桶上一放,开始了废墟上的小额信贷业务。就这样,这个没顾得上在瓦砾中叹息的人,及时发现和抓住了机会,在当时大银行不屑一顾的小额信贷业务中闯进了资金市场,最终发展成为全球大名鼎鼎的花旗银行。
生活就是这样,损失中隐藏着赢利,黑暗中孕育着光亮,灾难中隐藏着商机,柔弱中孕育着刚强。
生活就是这样,不幸所失去的,命运常常会用另一种方式补偿,就像桂花枯萎的时候,菊花又扮靓秋妆。
生活就是这样,败棋中有胜招,并不是缺少转机和希望,而是缺少反败为胜的智慧和眼光。
两位老人的座右铭
有这样两则消息:
在美国,55岁以上仍在受高等教育的老年人共有170万人。在这些“学生”中,有一位72岁的老年妇女已经获得学位,当上了律师助理,还有一位93岁的老年人正在学习法语,准备进入巴黎大学文理学院。
在日本,于1969年成立了一个名叫“印南野学园”的日本第一家老人大学。这家大学规定的入学年龄是60岁以上,平均年龄是74岁。
读完上面的两则消息之后,很自然地联想到了两位老人的座右铭。
第一位老人的座右铭,是英国的李约瑟90岁时留下的。
李约瑟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生物化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他37岁那年开始了人生新的长征,学写汉字,学说中国话,一字一字地啃古汉语。终于,他成为一个中国通。54岁那年,他出版了中国科技史第一卷,到他90岁时已出了15卷。1989年,老来丧偶的李约瑟与在共同研究中国科技史中结下了深厚情谊的鲁桂珍,在教堂里举行了结婚典礼。这一年他90岁。
当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说:“两个80开外的老人站在一起,或许看上去有点滑稽。但是我的座右铭是:‘就是迟了,也比不做强。’”
第二位老人的座右铭,是瑞士的马德祖•博雷尔96岁时留下的。
马德祖•博雷尔自从在电视上看到了现代热气球、三角翼滑行器和斜坡降落伞以后,就常在家人面前叨叨,说她非常想试试飞行。家人起先以为她是在开玩笑,但后来经不住老人的多次反复要求,终于答应让她乘一次斜坡降落伞作为献给她的生日礼物。
这一天,马德祖•博雷尔兴致勃勃地在家人和医生的陪同下出发了。她的医生还是有些担心,因为起飞点高达海拔1450米。一般地说,这种年龄的老人爬高不应超过海拔1200米。老人不但没有不适反应,还爬了一段汽车不能上去的山路。在路边休息的游客给她让座,她却回答说:“我今天不是来坐的,而是来飞的。”她戴上头盔,穿上夹衣,脸上没有半点胆怯,陪她飞行的两位助手在斜坡上助跑了十来米,降落伞就起飞了……
20分钟后,马祖德•博雷尔降落在日内瓦湖畔的小城维尔纳夫。她兴奋异常地对跑来迎接她的家人说:“真棒极了!太漂亮了!我像鸟一样自由飞翔,从空中看到了我所熟悉的城堡、湖心岛屿和湖里的水草,只是时间太短了!”
这位96岁的老人乘着降落伞像鸟一样在蓝天上飞翔,从高处俯视自己的家乡——日内瓦湖,创造了一项吉尼斯纪录。在她的身上,人们看到了孩童般的天真,看到了生命的潜能、欢乐和奇迹,看到了战胜懦怯的勇气和敢于冒险的精神,却看不到丝毫衰老的痕迹。
当记者采访她的时候,她留下了一句座右铭:“永远不晚!”
如果说英国的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老人90岁时留下的座右铭,是用现实主义的方式表达了对进取人生的感悟和赞美,那么瑞士的马德祖•博雷尔老人96岁时留下的座右铭,则是用浪漫主义的方式表达了对进取人生的感悟和赞美。这两位老人的座右铭不仅值得老年人记住,而且值得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记住:
“就是迟了,也比不做强。”
“永远不晚!”
工作着就是快乐的
蒋光宇
有一位打字小姐,在一家很大公司的财务管理中心工作。每天上班,她都不停地打字,这已经够枯燥乏味了。最使她感到枯燥乏味的是,每个月要花几天的时间填写一份又一份塞满了统计数字的报表。
怎么使这令人厌烦的工作变成充满快乐的工作呢?她开始向自己的工作质量和数量挑战。每天早上,她都点清前一天打出文字和所填报表的总量,然后集中精力、竭尽全力去打破前一天的工作记录。她不断地挑战自我,不断地刷新自己的工作记录。结果,她的工作效率越来越高,常常在半天就能高质量地完成一天的全部工作。
她这样做,是为了得到赞扬吗?不是;是为了得到感谢吗?不是;是为了加薪或者提升吗?也不是。她只是为了很快乐地去完成那些似乎没有快乐的工作。这样,她就剩下了不少精力,可以心安理得地学习,心安理得地休息,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更多的快乐。
还有一位朋友的女孩在外地工作,也是打字小姐。她做得更妙,把没有快乐的工作,当成很有快乐的工作,结果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报。她将自己的故事,写信讲给了父母:
“我们办公室有四个打字小姐,仍然常常忙得不可开交。有一天,副经理一定要我把一封长信重打一遍。我告诉他,只要改一改就可以了,不一定要重打。他却对我说,如果我不愿意重打,他就去找愿意打的人来打。我简直气晕了。但是我想到,如果我不打,就会有很多人来抓住这个机会,代替我的工作位子。何况人家给我薪水,要求我做这项工作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于是,我便假设喜欢这项工作,高高兴兴地做。奇怪的是,这样一假设,我好像真的喜欢这项工作了,速度也加快了不少。这个发现,使我改变了过去的工作态度,大家都认为我是一个很不错的打字员。后来有一位主管需要私人秘书,就让我去担任了那份新的职务。”
工作着就是快乐的。世界上不是缺少快乐的工作,而是缺少发现快乐工作的眼睛和心灵。
别忘了打口井
有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两山之间有一条小溪,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两个和尚都会准时下山到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俩便成了好朋友。就这样,日复一日,时间在挑水中不知不觉已过去了五年。
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这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
到了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也没有下山挑水。到了第三天,还是没有下山挑水。又过了一个星期,仍然没有下山挑水。右边这座山的和尚想打听朋友的消息,可没碰到从左边这座山下来的挑水人。到了一个月的时候,他实在太不放心了,心想“我的朋友大概是生病了。我要过去探望朋友,看看能帮朋友做点什么。”
于是,右边这座山的和尚爬上了左边的那座山,当看到自己的朋友时,不禁大吃一惊,因为自己的朋友正在庙前指导众人打太极拳,真是神采奕奕,精神焕发,根本不可能是个病人。
他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们不喝水吗﹖”
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看。”
随即便带着右边那座山的和尚走到了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挑完水、做完分内的工作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也能挖多少算多少。最后终于挖出了水。从那以后,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了,也就可以有更多时间钻研喜爱的太极拳了。”
那井旁边立着一块石碑,正面写着“休闲井”三个字,背面是一首诗:“一日一锨,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石碑上的字苍劲有力,是擅长书法的住持写的。
右边这座山的和尚看后,情不自禁地感叹到“人之差距在于休闲!”
左边这座山的和尚送朋友下山,分别时语重心长地说:“别忘了用休闲时间打一口井……”
社会发展到现在,一个人一生的闲暇时间相当于工作时间和正规学习时间之和的2倍,仅每年的每周双休日和节假日就有114天。闲暇在每个人的生命中,已经成为举足轻重、仅次于生活必需时间的第二大时间段。如果右边这座山的和尚还在,一定会对更多的朋友说:“别忘了用休闲时间打一口适合自己的井。”
结束永远是开始
1974年,也许是尼克松一生中最黯然失色的一段日子。他为水门事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仅被迫辞去总统一职,而且蒙受着难以洗刷的耻辱。许多新闻媒体穷追猛打,无数平民百姓冷嘲热讽,不少熟人朋友离他而去,搞得尼克松狼狈不堪,一蹶不振,以至患上了内分泌失调和血栓性静脉炎,昔日的辉煌转眼就成为了遥远的过去。
然而,尼克松毕竟没有被惨败彻底打垮,更没有向惨败缴械投降。1974年8月9日,也就是尼克松任总统的最后一天,他的一段话隐约透露了东山再起的不屈心声:“当我们的亲人去世时,当我们在竞选中失利时,当我们经历败北时,我们以为一切都结束了。不对,这只是开始,永远只是开始。”
一个人之所以不怕失败,是因为他确信还有未来,还有希望。尼克松在下台后的日子里,把全部的感情和智慧都倾注到阅读和写作上,反思自己的过去,评论美国政治的得失。他接连撰写了具有世界影响的一系列著作,主要有《尼克松回忆录》《真正的战争》《领袖们》《别再有越南》《1999:不战而胜》和《超越和平》。他以独特的方式充实自己的生命,释放自己的能量,提升自己的价值,继续推动美国的内政外交,让对过错的一路忏悔闪烁出耀眼的光华。尼克松凭借老骥伏枥的顽强努力,终于又赢得了世人的尊敬,改变了历史对自己的评价。
被迫辞职20年之后的1994年4月22日,81岁的尼克松走完了他的人生之旅。白宫宣布葬礼那天为全国哀悼日,政府停止办公、邮局中断投递。克林顿总统代表国家对这位前总统表示哀悼与敬意,88个国家的四百多名代表和来自各界的两千多名要人参加了隆重的葬礼。
一个人最有魅力的光辉,并不是永不坠落,而是每次坠落之后都能再次升起。面对尼克松的去世,美国政府和人民重新评价了他的一生,赞扬他是位出色的政治家,是位为数不多的伟大总统之一。如果说1974年尼克松从人生的巅峰堕入了人生的低谷,那么在告别人生的1994年,他又由人生的低谷再次登上了人生的巅峰。
正如有人所描绘的那样:“尼克松的驼峰式的人生轨迹说明,跌倒了,可以是奋起的开始;犯错了,可以是改过的开始;失败了,可以是胜利的开始;现在刚刚过去,将来已经开始;一切结束的,都会有崭新的开始。有未来就有希望,我们应该珍惜结束。只要我们拥有生命,就没什么不可以从头争取。这样当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才会更加清楚地知道,不断投入崭新开始的生活有多么美好。”
首页 上一页 共6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