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励志.心理 > 听戈说职场——野生状态:最有趣最诚恳的职场书TXT下载

听戈说职场——野生状态:最有趣最诚恳的职场书

作者:刘戈(现代)
栏目:励志.心理
类别:现代
大小:132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序言 做职场中的野生物种

徐小平

我是在长江边上长大的。看惯了江上的白帆,吃惯了江里的美味。长江美味要数“拼死”也要吃的河豚。现在野生河豚越来越稀少,只有网箱圈养的河豚了。野生河豚的价格,据说要比家养的贵出十几倍。其味道之差别,更是不可“同豚而语”。我的味蕾可以作证。
给刘戈的新书《听戈说职场 ——野生状态》写序,自然想起了长江河鲜野生与家养的天壤之别。因为这正是刘戈新书给大家揭示的一个道理:那些处于“野生状态”的员工,不仅会比“囿于安乐”的员工更多危机感、动力,也更会给企业带来价值和利润,并取得其职场或者人生上的更大成功。
刘戈整出一本职场指导书,既让我意外,也符合情理。刘戈是 CCTV著名的策划人——《绝对挑战》、《对话》等节目都曾经让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我曾经在《绝对挑战》节目中做过常设嘉宾,因此和他结识。常年在媒体工作,大量 接触社会和普通求职者,刘戈的新书对于职场中的各路人马,有着非常新鲜和切实的指导意义。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我为芙蓉姐姐设计人生》,我觉得那是一篇非常精彩的文章。而刘戈的新书,也提到了芙蓉姐姐。2006年的时候,我曾经说要送给芙蓉姐姐新东方的听课证,帮助她考研——当然我写得很明白,有许多人根本不适合考研,而正是考研耽误了芙蓉姐姐的发展。但斗转星移,与芙蓉一起出现的网络红人早已消失在大众视野之际,芙蓉姐姐不仅事业风生水起,出演话剧、电影,还登上了《时尚先生》,“尽显知性女性之美”。哼唧。
根据刘戈的分析,如果把网络红人们的浮沉看做一个危机四伏的丛林,芙蓉正是以一种“野生”的状态,才获得了如今的成功。正如刘戈所说:“芙蓉姐姐终于找到了她职业生涯的真正落脚点。”她以 S造型进入大众视野,以“狂言”为大众所知,但她并不止于此:参加各种代言,为自己的生涯奠定经济基础;不停地拍摄各种图片,而且总是配合当下的潮流 ——如世界杯期间的足球风。她不停刺激大众眼球,永不会让大家对她感到陌生;她又不停地寻找机会,贴近主流的艺术样式——音乐、电影、话剧……她以一种永不懈怠的压力感、危机感不停探索,不停寻找自己的机会。芙蓉姐姐这种不拘一格、四面出击、八方来风,正是刘戈书中所谓的“野生物种”的经典代表。
在《寻找野生状态》一篇中,刘戈讲述了一个野狼变成“家养动物”的故事:

从野生到家养的褪变,只用了一年时间。
但喜欢被豢养却是我们的本能。求职的时候,大部分人会尽量选择声望高、体量大、福利待遇好的机构。和动物不同的是,人类在大多数情况下会按照经济学的原理来权衡利弊,这被称作理性,在现代社会,我们在理性的指导下生存。所以我们要找到让我们足够安全的雇主,这样,进入某种形式的牢笼就成了大多数人不可避免的选择。

享受安乐,趋利避害,一直是我们的本能。但这样一种“理性选择”,必然会导致我们缺乏危机意识,从而使生存意识薄弱,变革的意愿变小,创新的动力变弱,也就越容易在竞争的洪流中遭受挫败。所以,刘戈同时给我们这样的建议:

那么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呢?就是尽量地保持身上的野性,尽量延缓生存能力退化的时间,甚至有时候要有意识地给自己寻找一种野生状态。

勇于冒险、不贪安逸、接受挑战、敢于创新,这些成功者的通用要素,就是“野生物种”的基本基因。
刘戈的书告诉我们:不论你处于职场中的哪个级别,只有保持了身上的“野性”,维持自己作为职场中的“野生物种”,才有可能不被淘汰,才有可能获得此前期许的成功。
现在,放下书,照照镜子,看看你的身上,还保留着多少职场的野性?


迈过职场的第一道门槛

“大四一年人生百味,虚头巴脑阿谀献媚,女生无奈只能劈腿,男生无计只好行贿,家长奔波亲戚连累,送礼请客钞票浪费。领导无德大笔一挥,去到幕后锻炼体会,师哥白眼师姐诋毁,寒冬酷暑流离颠沛,月经失调胸部下垂,小便失禁肾虚加倍,亡羊补牢担心学位,为时已晚青葱年岁。”
这是战斗在找工作第一线的大四学生们中间流传的一个段子。虽然内容夸张,但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时焦急、茫然的心情,应聘、实习时遭遇的人间冷暖、社会百态,都在这几句话里了。
这还是去年的段子,不期而至的经济寒流让明年毕业的大学生找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比起往届的大学生,他们的竞争对手,不只是同年毕业的学生,还有因为经济不景气而失去工作的师哥师姐们。一家公司的老板告诉我,他们公司最近招聘一批底薪很低的销售人员,本来以为应聘的会以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主,结果一下子来了不少最近丢了工作的白领,而且根本不对薪酬讨价还价,而在以前,他们以这样的薪酬根本招不到有两三年工作经验的熟手。结果显而易见,大学生在这样的竞争对手面前很难取胜。
找工作是独生子女们二十多年来受到的家庭关爱、培养、迁就、纵容的一个了结,他们必须一起来面对一次从未有过的严酷考试 ——找工作。相比而言,几年前的高考更像是一次小测验,你知道考哪几门功课,大概有什么内容,也大体知道自己能考到什么程度,而这一次,更多的人不会知道被谁考、考什么、怎么考,能够考到什么水平。
从 2003年开始,大学生就业突然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始于 1999年的大学扩招,在四年后一下子向市场多提供了数百万大学生,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用“天之骄子”这个词来形容大学生了。
我们来看这两组数据,1966年全国出生人口两千五百万,这一年出生的人如果念到大学本科毕业,一般年龄是二十二 岁,也就是 1988年毕业,这一年的大学毕业生是三十万。而1986年出生人口两千二百万,二十二年后同样念到本科毕业,2008年,大学毕业生是六百多万。也就是说二十年时间,大学生在同龄人口中的比例上升了二十几倍。
也就是说,在 2003年,中国的大学教育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扩招带来的问题是教育质量的下降,我甚至听说那几年有体育老师、数学老师转行教传媒的。
但即使这样,我们也不能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怨到大学扩招头上,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没有什么不对,相对十三亿人口的基数,每年几百万毕业生怎么都不算多。也不能怨大学生都想在大城市工作不愿意到基层,谁不愿意待在又富裕、又热闹、机会又多的地方?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专家们,老少边穷的地方你怎么不去?关键的原因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不能够吸收这么多集中供应的大学生。这样的结构性问题在一两年内很难解决。
从宏观的角度讲,大学生就业难在最近的几年,本质上是一道无解的难题。但就每一个找工作的大学生个体来说,最本质的问题依然是在每一个岗位上的竞争力问题。据我给亲戚朋友的孩子介绍工作的经验看,真正找不到工作的,主要是普通和民办大学的文科生和女生,这两个群体又互相叠加 ——文科专业的女生比例要比工科高得多。而名校和大部分的工科学生以及大部分的高职生、大专生比较好找工作。
就拿传媒类专业来说,权威部门发表的《中国就业蓝皮书》提供的数据表明供求关系接近 8:1,也就是说那些四年前抱着成为一名记者、编辑、主持人的梦想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只有很少一部分有机会进入媒体工作。另外还会有一些改了就业取向的理工科的学生来抢这本来就不多的饭碗,而一个文科生基本没有能力去抢理工科的职位。这样,对于很多学生来讲,跨入职场门槛的第一份工作就要痛苦地和自己曾经的理想说再见。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社会经济转型的牺牲者,你碰巧成为其中的一员,除了面对没有其他的办法。怎么面对?我试着开一些“药方”。
听戈说职场——野生状态:最有趣最诚恳的职场书 在线阅读:
第 1 页第 2 页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