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生活 > 战争论第二卷TXT下载

战争论第二卷

作者: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德)
栏目:科普.生活
类别:国外
大小:0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4战争论 第二卷

二 军  团

借助战区这个概念,我们就很容易说明什么是军团了:所谓军团,就是指同一战区内所有的军队。显然,这还没有说明军团这个惯用术语的全部涵义。

1815年,布留赫尔和威灵顿虽然在同一个战区,但是他们统率的却是两个军团91。因此,司令官是军团这个概念的另一个标志。而且这个标志同上述标志的关系很密切,因为在安排恰当的情况下,一个战区内只应该有一个司令官,而且一个独立战区的司令官决不能没有相当程度的独立性。

仅仅军队的绝对数量并不象初看起来那样可以决定军团这个名称。有时,几个军团在同一个战区内和在同一个司令。。。。。。

官指挥下行动,它们所以还保持军团这个名称,并不是因为它们兵力大,而是因为它们保留了过去的名称(如1813年的西里西亚军团,北方军团等92)。此外,用在一个战区内的大量军队,只应分为几个军,决不能分为几个军团,否则,至少是不符合军团这个看来是切合实际的惯用术语的涵义的。

另一方面,如果把每一个在遥远地区单独活动的分遣部队都叫做军团,固然是书呆子式的作法,但我们不得不注意到,当人们把法国革命战争时期万第人的军队①称为军团时,却没有任何人感到奇怪,虽然这部分军队的人数并不很多。

因此,军团和战区这两个概念,通常是互有联系,互为补充的。

①指1793年法国万第地区反革命暴动时万第人的军队。——译者

-- 9

战争论 第二卷5

三 战  局

人们往往把一年中所有战区内发生的军事活动叫做战局,但是更普遍和更确切的说法是指一个战区内发生的军事。。

活动。如果简单地以一年作为界限来确定这个概念,那就更不妥当了,因为战争已经不再可能由固定的和长时间的冬营而自然地分成若干个以一年为限的战局了。每当较重大的军事行动的直接影响已经消失和新的冲突正在酝酿,一个战区内的军事活动就自然地分为较大的阶段。所以,必须考虑这些自然形成的阶段,以便把属于某一年(战局)的全部军事活动都划归这个年度。

任何人都不会认为1812年战局是在默麦尔河畔结束的,因为1813年1月1日俄、法两军还在那里,也不会把法军在这以后直到渡过易北河的退却划归1813年战局,因为这一退却显然是从莫斯科开始的整个退却的一部分93。

这几个概念即使确定得还不十分精确,也不致带来什么害处,因为它们不象哲学定义那样,可以作为其他定义的某种依据。确定这些概念,只是为了使我们的用语更加清楚和明确一些。

-- 10

6战争论 第二卷

第三章 兵力对比

在第三篇第八章中,我们已经说明了数量上的优势在战斗中具有多大的价值,从而也说明了一般的优势在战略上具有多大的价值,由此人们已经可以看出兵力对比的重要性了。

对这个问题我们在这里还必须再进行一些研究。

如果我们不抱偏见地研究现代战史,那就必须承认,数量上的优势越来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决定性的战斗中尽可能多地集中兵力这个原则,在现在必须提到比过去更高的地位。

军队的勇气和士气在过去各个时期都曾使军队的物质力量成倍地增强,今后仍会这样。但是,在历史上也有过一个时期,军队在组织和装备上的巨大优势造成了精神上显著的优势。在另一个时期,军队机动性方面的巨大优势造成了精神上显著的优势。有时,新的战术体系造成了精神上显著的优势。有时,军事艺术又极力主张根据概括一切的大原则巧妙地利用地形94,有的统帅在这方面还常常能够从对方得到很大的好处,但是这种作法现在已经过时,不得不让位给自然而简单的作战方法了。如果我们毫无偏见地考察最近几次战争的经验,那就必须承认,无论是在整个战局中还是在决定性的战斗中,特别是在主力会战中,这些现象已经很少见了,关于这一点可以参阅前一篇的第二章。

-- 11

战争论 第二卷7

在今天,各国军队在武器、装备和训练方面都很接近,以致最好的军队和最差的军队在这方面已经没有十分显著的差别了。当然,科学水平可能还有显著的差别,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差别只表现为一些国家先发明和运用军事上较好的成就,而另一些国家模仿它们并很快地赶上它们。甚至象军长和师长这样一级的指挥官,在军事活动中也都抱着彼此大致相同的见解和采用大致相同的方法,以致除了最高统帅的才能以外(统帅的才能很难说同民族的文明程度和军队的教育程度有什么固定的关系,它的产生完全是偶然的)

,只有军队的战争锻炼还能造成显著的优势。因此,交战双方在上述各方面越是处于均势,兵力的对比就越起决定性的作用。

现代会战的特点就是由上述均势造成的。让我们用公正的态度读一读博罗迪诺会战史吧!在这次会战中,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法国军队同组织装备以及部队的训练等方面都远远落后的俄国军队进行较量。在整个会战中没有表现出任何高超的技巧和智谋。这是双方力量的一次单纯的较量,由于双方力量几乎相等,结果,优势只能象天平一样渐渐倾向指挥官毅力较大和军队战争锻炼较多的一方。我们所以举这次会战为例,是因为在这次会战中双方兵力处于均势状态,而在其他会战中很少有这种情况①称为军团时,却没有任何人感虽然这部分军。

我们不是说所有的会战都是这样,但是,大多数会战基本上是这样的。

①见注26(第一卷第331页)。——译者

-- 12

8战争论 第二卷

在一次会战中,如果双方缓慢而有步骤地进行较量,那么兵力多的一方获得胜利的把握一定要大得多。事实上,要想在现代战史中找到过去常见的那种战胜兵力多一倍的敌人的会战,那是徒劳的。拿破仑这位现代最伟大的统帅,除了1813年的德累斯顿会战以外,在历次胜利的主力会战中,总是巧妙地集中了优势兵力,或者至少集中的兵力不比敌人少很多。每当他做不到这一点时,如在来比锡、布里昂、郎城和滑铁卢会战中,他就失败了93。

不过,兵力的绝对数量在战略上大多是一个既定数,它是统帅无法改变的。我们研究的结果并不是要说明在兵力比敌人显著少的情况下就不可能进行战争了。政治对战争的决定并不每次都是出于自愿的,特别在双方力量相差悬殊时更是这样。因此,在战争中任何兵力对比都是可能的,一种战争理论如果在最需要它起作用的时候却不能起作用,那恐怕只能是一种令人奇怪的战争理论。

因此,尽管理论十分希望双方兵力对比相当,但决不能说兵力对比很不相当时理论就用不上了,在这个问题上是定不出界限来的。

兵力越小,目的就应该越小。此外,兵力越小,战争的持续时间也应该越短。因此,兵力较小的一方在这两方面就有回旋的余地(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

在作战时兵力的大小到底会引起哪些变化,我们只能在以后遇到这类问题时逐步说明。在这里只要说明总的观点就够了。但是,为了使这个总的观点更为完整,我们还想作如下的一点补充。

被卷入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中的一方,越是缺乏兵力,就

-- 13

战争论 第二卷9

越应该在危险的压力下提高精神上的紧张和努力程度。如果情况相反,不是表现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而是丧失了勇气,那么,任何军事艺术当然都是无济于事的。

如果能把确定目的时的明智和节制同军队的这种努力结合起来,那么,就会出现既有谨慎和节制又有辉煌的打击的行动,这就是腓特烈大帝在几次战争中令人钦佩的地方。

但是,节制和谨慎所能起的作用越小,紧张和努力就必然越重要。如果兵力的对比相差极为悬殊,以致无论怎样限制自己的目的也不能保证免于毁灭,或者危险可能持续的时间很长,以致最节省地使用兵力也不能达到目的,那么,就应该把力量尽量集中到一次殊死的战斗中去。一个陷入绝境的人,当他几乎不可能获得任何援助时,就会把他全部的和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精神力量的优势上,因为精神力量的优势可以使每个勇敢的人奋不顾身。于是他就把无比的大胆看作是最高的智慧,在必要时,还会求助于冒险的诡诈。

最后,即使这些努力都不能奏效,在光荣的毁灭中,也还能获得将来复兴的权利。

-- 14

01战争论 第二卷

第四章 各兵种的比例

我们只谈三个主要兵种:步兵、骑兵和炮兵。

我们在下面所作的分析基本上属于战术范围,这要请大家原谅,因为要使我们的思想更加明确,这种分析是必要的。

战斗是由两个根本不同的部分组成的:火力战和白刃战(或单个战斗)。后者可能是进攻也可能是防御(进攻和防御在这里作为两个要素提出来,应该理解为完全绝对的进攻和防御)。

炮兵显然只通过火力战发挥作用,骑兵只通过单个战斗发挥作用,步兵则通过上述两个途径发挥作用。

在进行单个战斗时,防御的实质是象扎了根一样固守原地,进攻的实质是运动。骑兵完全没有前一种性能,但充分具备后一种性能,因而骑兵只适用于进攻。步兵主要具备固守原地的性能,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运动的能力。

从各兵种所具备的基本战斗性能上可以看出,步兵比其他两个兵种优越而又全面,因为步兵是唯一兼备三种基本战斗性能①称为军团时,却没有任何人感虽然这部分军的兵种。

其次还可以清楚地看出,三个兵种的联合在战争中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力量,因为人们通过各兵种的联合可以根据需要来

①指火力战、固守和运动。——译者

-- 15

战争论 第二卷11

加强步兵所固有的这种或那种战斗性能。

在现代战争中,火力战显然起着重大的作用,但是,同样明显的是应该把个人对个人的单个战斗看作是构成战斗的真正的独立的基础。因此,在战争中整个军队仅仅由炮兵组成是不可思议的。一支仅仅由骑兵组成的军队虽然是可以想象的,但它的作战力量很小。仅仅由步兵组成一支军队,不仅是可以想象的,而且作战力量也很强。因此,就单独作战的能力来说,三个兵种的次序应该是:步兵、骑兵、炮兵。

然而,当三个兵种联合的时候,每个兵种的重要性的次序就不是这样了。火力比运动起的作用更大,所以一支军队完全没有骑兵,并不会象完全没有炮兵那样削弱力量。

一支只由步兵和炮兵组成的军队,同一支由三个兵种组成的军队作战,虽然会处于不利的地位,但是,如果有相当数量的步兵代替缺少的骑兵,并在作战方法上稍作改变,仍然可以完成自己的战术任务。当然,它在前哨勤务方面会有相当多的困难,在进攻时永远不能猛烈地追击溃败的敌人,退却时则更为艰苦。但是,仅仅这些困难还不致使这支军队完全退出战场。相反,这样的一支军队,在同只由步兵和骑兵组成的军队作战时,却能起很好的作用。而后者要抵抗住三个兵种组成的军队,却是难以想象的。

上面关于每个兵种的重要性的考察,不言而喻,是从战争中所有彼此相似的一般情况中抽象出来的,而且我们并不打算把这个真理运用于各个战斗的每一具体情况。一个担任前哨或正在退却的步兵营,也许宁愿配属有一个骑兵连,而不愿意带几门火炮。在迅速追击或迂回溃逃的敌人时,骑兵

-- 16

21战争论 第二卷

和骑炮兵可以完全不需要步兵,等等。

如果我们把这些考察的结果概括起来,那就是:(1)步兵是各兵种中单独作战能力最强的兵种;(2)炮兵是完全没有单独作战能力的兵种;(3)几个兵种联合作战时步兵是最重要的兵种;(4)缺少骑兵影响最小;(5)三个兵种联合能够发挥最大的威力。

既然三个兵种联合能够发挥最大的威力,那么人们自然要问,什么样的比例才是绝对恰当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能够比较一下建立和维持每个兵种需要消耗的各种力量,然后再比较一下每个兵种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那么,也许可以得出一个抽象地表示出各兵种最恰当比例的肯定的结论。然而,这样做不过是一种概念游戏。这个比例的第一项就很难确定:虽然其中的一个因素——财力消耗,是不难算出的,但是另一个因素——人的生命的价值,却是谁也不愿意用数字来表示的。

此外,三个兵种中的每一个兵种都要以国家的某一方面的力量为基础,例如步兵以人口为基础,骑兵以马匹为基础,炮兵以现有的财力为基础,这些都是外在的决定性因素。人们只要概略地看看各个民族和各个时期的历史,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因素能起主要的作用。

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不能完全没有一个可以作比较用的标准,因此我们不得不用可以计算的因素,即财力消耗,来代替这个比例的整个第一项。在这方面,一般说可以

-- 17

战争论 第二卷31

相当精确地指出:根据一般经验,一个一百五十匹马的骑兵连,一个八百人的步兵营和一个八门六磅火炮①称为军团时,却没有任何人感虽然这部分军的炮兵连,其装备费用和维持费用差不多是一样的。

至于这个比例的另一项,即这一个兵种的作用比另一个兵种的作用究竟大多少,就更难得出确定的数值了。如果这个数值仅仅是火力决定的,那么也许还有可能把它求出来;但是,每个兵种都有自己专门的使命,因此都有自己的活动范围;而且它们的活动范围也不是既不能大些又不能小些那样固定的;何况,活动范围的大小所能引起的仅仅是作战方法的某些形式上的变化,并不会带来什么严重的不利。

人们常常谈到经验在这方面提供的根据,认为从战史中可以找到足够的根据来确定各兵种的比例。但是,任何人都不能不承认,这只是一种空谈,它不是以事物的本质和必然性为依据的,因此在研究性的考察中可以不考虑它。

即使我们能够为各兵种最恰当的比例设想出一个肯定的数值,这个数值也是一个无法求出的X,因而这样做只不过是概念游戏而已。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说明,同一个兵种在数量上比对方占很大优势时或处于很大劣势时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炮兵可以增强火力,是各兵种中最可怕的兵种。军队缺乏它就会十分显著地削弱自己的威力。从另一方面来看,它

①在滑膛炮时期和使用线膛炮的初期,欧洲各国火炮的大小是以炮弹的重量区分的:使用六磅重的炮弹的火炮称六磅炮。——译者

-- 18

41战争论 第二卷

也是运动最困难的兵种,它能使军队变得不灵活。此外,炮兵因为不能进行单个战斗,所以经常需要部队掩护,如果炮兵过多,由于配属给它的掩护部队不能处处抗击敌军的攻击,炮兵就往往会落到敌人手中,从而带来新的不利(三个兵种中唯有炮兵有这种不利)

:炮兵的主要装备——火炮和弹药车可能会立刻被敌人用来对付我们。

骑兵可以加强军队的运动能力。如果骑兵过少,一切行动就必然会变慢(徒步)

,各种行动就必须更为谨慎地加以组织,战争要素的燃烧速度就会减低。这样,胜利的丰富果实就不能用大镰刀而只能用小镰刀来收割了。

骑兵过多,固然不能认为军队的力量就会受到直接的削弱,也不能认为军队的内部比例就不恰当,但是,给养方面的困难增加了,军队的力量自然会受到间接的削弱。而且要知道,少用一万名过多的骑兵,就可以多用五万名步兵。

由于某个兵种比例不当而产生的上述特点,对于狭义的军事艺术来说更为重要,因为狭义的军事艺术是研究运用现。

有军队的学问。而且,现有的军队交给一个统帅指挥时,通。

常各兵种的比例已定,统帅在这方面不能起多大作用。

因此,如果说某个兵种比例不当会使作战的特点发生什么变化,那么这种变化就是:炮兵过多,作战必然带有更多的防御性和被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更多地利用坚固的阵地、大的地形障碍,甚至是山地阵地,以便利用地形障碍来防卫和保护大量炮兵,让敌军前来自取灭亡。整个战争就将以稳重而又缓慢的舞步进行。

-- 19

战争论 第二卷51

相反,炮兵不足时,我们将主要采取进攻的、积极的和运动的原则。行军、吃苦耐劳就成了我们的特殊的武器。于是,战争变得更复杂,更活跃,更曲折。大的军事行动将化为许多小的军事行动。

在骑兵特别多的情况下,我们将寻找广阔的平原并乐于采取大规模的运动。我们可以同敌人保持较远的距离,使自。。。。

己得到较长时间的和较舒适的休息,而不使敌人有这样的条件。我们由于控制着空间,因此敢于进行比较大胆的迂回和比较冒险的运动。只要牵制性攻击和奔袭还是有用的辅助手段,我们就能够很容易地运用它们。

骑兵严重缺乏会象炮兵过多那样减弱军队的运动能力,但不能象炮兵过多那样增强军队的火力。在这种情况下,小心和慎重就成了战争的主要特点。始终接近敌人,以便经常监视敌人;避免作迅速的,尤其是仓卒的运动;到处以集中得很好的兵力缓慢前进;宁可进行防御和选择复杂的地形,必须进攻时就直捣敌军的重心,这些都是在这种情况下的自然倾向。

作战方式由于某一兵种过多或过少所发生的上述变化很少是这样的全面和彻底,以致仅仅这种变化就决定了整个行动的方向。采取战略进攻还是战略防御,在这个战区还是在那个战区,进行主力会战还是采取其他作战手段,这些都取决于其他更重要的条件。如果人们认为不是这样,那么他们恐怕至少是把次要问题当成主要问题了。但是,尽管主要问题已经根据其他原因决定了,某一兵种过多或过少总还会起一定的影响,因为,在战争的各个阶段和各个具体活动中,人

-- 20

61战争论 第二卷

们在进攻时也可能是小心的和慎重的,而在防御时也可能是大胆和富有进取精神的,等等。

另一方面,战争的特点也能对兵种的比例产生显著的影响。

第一、依靠后备军和民军进行的民众战争96,自然只能建立大量的步兵。因为在这种战争中,装备比人员缺乏,而且装备也只能是一些最必需的东西,因此,人们很容易想到建立一个炮兵连(八门火炮)的费用可以用来建立两三个步兵营,而不是建立一个步兵营。

第二、兵力小的一方同兵力大的一方作战时,如果不能从民众武装或与此相近的后备军制度中寻求出路,那么,增加炮兵自然就是兵力小的一方谋求同敌人保持均势的最简捷的手段,因为这样既可以节省人力,又可以加强自己军队的最重要的因素——火力。加之,兵力小的一方的战区本来就大多是小的,因此炮兵更为适用。腓特烈大帝在七年战争的最后几年就曾采用过这种手段。

第三、骑兵是适于进行运动和大规模决战的兵种。

因此,在战区辽阔、需要广泛机动和企图进行决定性打击时,使骑兵超过一般的比例是很重要的。拿破仑就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范例。

进攻和防御本身对兵种比例实际上没有什么影响,这在以后我们讲到军事行动的这两种形式时就会说清楚。在这里我们只先说明一点,进攻者和防御者通常都在一个空间内行动,而且他们都可能有同样的决战的意图,至少在许多情况下是这样。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回忆一下1812年战局。

-- 21

战争论 第二卷71

人们通常认为,在中世纪骑兵要比步兵多得多,以后,一直到今天,骑兵所占的比重就逐渐减少了。这种看法至少有一部分是出于误解。如果人们仔细研究有关中世纪军队的比较精确的资料,那么就会看到,平均来说,那时骑兵在数量上所占的比例并不很大。我们只要回忆一下十字军的步兵数量或德意志皇帝远征罗马时的步兵数量就够了97。

但是,当时骑兵的重要性却大得多。骑兵是一个较强的兵种,是由民族。。。。。

中最优秀的一部分人组成的,以致它的数量虽然始终很少,但仍然被看作是主要兵种,而步兵却不受重视,几乎无人提及,因此,人们就产生了当时步兵很少的看法。

那时,在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国内发生的一些小规模军事冲突中,一支在数量上不大的军队完全由骑兵编成的情况的确比今天常见得多。

由于骑兵在当时是主要兵种,所以这并没有什么矛盾。

但是,如果我们看到人数众多的大军队的一般情况,那就会肯定上述情况不能作为说明问题的根本依据。直到在战争中废止了一切封建隶属关系,战争开始由募兵和佣兵来进行,也就是说战争开始依靠金钱和征募进行以来,即在三十年战争98和路易十四的战争时期,才停止使用用处不大的大量步兵。

而且,如果不是火器的显著改进使步兵的重要性提高了,因而步兵在比例上保持了某种程度的优势,那么也许又会恢复到完全用骑兵作战的局面了。在这个时期,步兵同骑兵的比例是:步兵较少时为一比一,步兵较多时为三比一。

在这以后,随着火器的不断改进,骑兵日益丧失其原有的重要性,实际上这已经极为清楚,只是必须说明,火器的改进不仅是指武器本身和使用武器的技能的改进,而且是指

-- 22

81战争论 第二卷

装备有这种武器的部队的使用的改进。在莫尔维次会战99中,普鲁士军队的射击技能达到了最高的水平100,至今还没有谁能够超过这个水平。但是,在复杂的地形上使用步兵和在散兵战中使用火器,却是后来才发展起来的,应该看作是火力战方面一个巨大的进步。

因此,我们认为,骑兵所占的比例变化很小,它的重要性却有很大变化。这看来是矛盾的,但实际上并不矛盾。中世纪军队中步兵的数量所以很多,并不是由步兵同骑兵的内在关系决定的,而是因为不能编入费用很大的骑兵里的人全部编入了步兵,因此,这只不过是一种不得已的办法。骑兵的数量如果只根据骑兵本身的价值来决定,那么再多也不会嫌多。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骑兵的重要性尽管在不断降低,但骑兵始终能够保持一定的价值和在这样长的时期中一直保持着这个比例数。

事实上,至少从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以来,骑兵同步兵的比例根本没有什么变化,始终保持在一比四、一比五和一比六之间,这一点是不能不注意的。这种情况好象表明,这样的比例正好满足了自然的要求,它正是那个无法直接求得的数值。但是,我们对这一点表示怀疑,并且认为,在许多最著名的事件中骑兵的数量所以那样多,显然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俄国和奥地利就是可以说明这个问题的国家,因为这些国家还保存着鞑靼制度的残余。拿破仑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从来不嫌兵多。当他利用征兵制征兵征到最大限度以后,就

-- 23

战争论 第二卷91

只有用增加辅助兵种①称为军团时,却没有任何人感虽然这部分军的办法来加强自己的军队,因为这样做主要的是要花钱而不是增加人。

此外,在拿破仑的一些规模极大的战局中,骑兵起的作用比在一般情况下更大,这一点也是不容忽略的。

大家知道,腓特烈大帝曾经精打细算,以便为他的国家省下每个新兵。尽量用外国的力量来维持庞大的军队,这是他主要的打算。如果考虑到,当时他的国土本来很狭小,再除去普鲁士②称为军团时,却没有任何人感虽然这部分军和威斯特伐利亚的各省101,那么我们就会了解,他这样做是有种种原因的。

除了需要的人数较少这一点以外,骑兵用征募的办法也很容易补充,而且腓特烈大帝的作战方法是以运动方面的优势为基础的,因此一直到七年战争末期,虽然他的步兵有所减少,而骑兵却仍然不断增多。即使如此,在七年战争结束的时候,他战场上的骑兵的数量也只勉强达到步兵的四分之一强。

可是,在我们讲的整个这个时期里,骑兵数量非常少而获得胜利的战例也不是很少的。最著名的例子是大格尔申会战。

如果只计算参加战斗的师,那么拿破仑当时有十万人,其中骑兵五千人,步兵九万人;联军有七万人,其中骑兵二万五千人,步兵四万人。也就是说,拿破仑少两万名骑兵,只

①指骑兵和炮兵。——译者②指东普鲁士。——译者

-- 24

02战争论 第二卷

多五万名步兵,按理说他应该多十万名步兵①称为军团时,却没有任何人感虽然这部分军。既然拿破仑以这么大的优势的步兵就取得了会战的胜利,那么我们不妨问一下,假使当时步兵的对比是十四万对四万,难道他就有可能失败吗?

当然,联军骑兵的优势的巨大作用在会战以后立即就显示出来了,拿破仑在会战以后几乎没有获得任何战利品。由此可见,会战的胜利并不等于一切,不过,难道获得胜利不总是主要的事情吗?

在进行了这些考察以后,我们就很难相信骑兵和步兵八十年来所形成和保持的比例是恰当的,完全是根据它们的绝对价值得出的。相反,我们认为这两个兵种的比例经过多次的变动之后,将来还要象目前一样继续变化,而且骑兵的绝对数量最后将大大减少。

至于炮兵,自从发明了火炮以后,火炮自然是随着火炮的重量的减轻和构造的日益完善而增多的。然而,从腓特烈大帝时代以来,火炮的数量差不多经常保持着每千人两门或三门的比例。这当然是战局开始时的比例,因为在战局过程中炮兵的损失不会象步兵那样大,所以在战局结束时,火炮的比例会显著增大,可能达到每千人三门、四门乃至五门。

至于这个比例是否恰当,火炮的数量能否继续增多而不致在总的方面不利于作战,这些问题只有靠经验才能解决。

①在当时,建立一个骑兵连的费用可以用来建立一个步兵营,所以作者按一名骑兵等于五名步兵的比例计算,认为拿破仑少二万名骑兵,按比例应该多十万名步兵。——译者

-- 25

战争论 第二卷12

现在我们把整个考察的主要结论归纳如下:(1)步兵是主要兵种,其他两个兵种是从属于它的。

(2)骑兵和炮兵不足时,可以在作战指挥上通过更高的艺术和更积极的活动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但这必须以步兵比对方强大得多作为前提,而且步兵越是精良,就越可能达到这一点。

(3)

炮兵比骑兵更加不可缺少,因为炮兵是主要的火力,而且在战斗中炮兵同步兵的关系更为密切。

(4)总之,就火力来说,炮兵是最强有力的兵种,而骑兵是最弱的兵种。因此,人们必须经常考虑:在不致产生不利影响的前提下炮兵可以多到什么程度,骑兵可以少到什么程度。

-- 26

22战争论 第二卷

第五章 军队的战斗队形①

所谓战斗队形,就是为了把各兵种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而进行的区分、编组以及它们的配置形式,这种区分、编组和配置形式是军队在整个战局和战争中必须遵循的标准。

因此,战斗队形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由一个算术要素和一个几何要素(即区分和配置)构成的。区分是按军队平时的。。。。

固定编制进行的,它以步兵营、骑兵连、骑兵团和炮兵连这样的部分为单位,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把它们编组成更大的单位,直至整体。同样,配置是根据平时用来教育和训练军队的基本战术(应该看作是战时也不会有根本改变的军队的一种特性)进行的,它结合战争中大规模使用军队的各种条件,一般地规定出军队进行战斗部署时应该遵循的标准。

过去大部队开赴战场时都是这样,有些时期甚至还把这种形式看作是战斗的最主要的部分。

十七和十八世纪,火器的改进使步兵的数量大大增加,使步兵在作战时列成纵深很浅的长横队。当时,战斗队形虽然因此变得简单了,但编组这种队形却更困难而且需要更多的

①战斗队形(dieSchlachtordnung)——这个军语同现代军语的涵义不同,也可以译为“作战序列”

,但都不够确切。——译者

-- 27

战争论 第二卷32

技巧了。

骑兵除了配置在受不到射击并有活动余地的两翼外,还没有其他的配置方法,所以战斗队形经常使军队成为一个完整的和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样的军队,只要在中间被截断,就会象一条被切断的蚯蚓一样,虽然两头还活着,还能活动,但已丧失了原有的机能。因此,军队受整体的束缚,如果要使某些部分单独配置,每次都必须重新进行小规模的编组工作。整个军队行军时,就仿佛处于无规则状态。如果敌人离得很近,就必须用高超的技巧组织行军,以便某一线或某一翼能够始终同另一线或另一翼保持不太远的距离而越过一切险阻。这种行军经常是偷偷地进行的,而且只有在敌人也同样受这种约束的情况下,才能不受到惩罚。

因此,到了十八世纪下半期,人们想出了把骑兵配置在军队后面的办法,这样配置的骑兵象配置在两翼一样,同样能够很好地掩护两翼,而且除了能同敌人的骑兵单独进行战斗外,还可以完成其他任务,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样一来,在整个正面,也就是在阵地的整个宽度上的军队,就完全由相同的部队组成,因此可以把它任意分成几个部分,而且每个部分同其他部分以及同整体都很相似。于是军队不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是一个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整体了,因而伸屈自如,变得灵活了。各部分可以毫无困难地从整体中分割出去并再回到整体中来,而战斗队形始终不变。

这样,就产生了由各兵种组成的部分,也就是说,人们在很早以前就感觉到的这种需要变成了现实。

很自然,所有这一切都是从会战的需要出发的。

从前,会战就是整个战争,而且将来会战也永远是战争的主要部分。



-- 28

42战争论 第二卷

是一般说来,战斗队形更多地属于战术而不属于战略。我们所以谈到这种变化情况,只是想说明,通过把大的整体分为小的整体,战术是怎样为战略作准备的。

军队的兵力越大,分布的空间越广阔,它的各个部分的作用越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战略的作用就越大。这样一来,按我们的定义所说的战斗队形就必然同战略发生某种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战术同战略的衔接点上,也就是表现在军队从一般配置转换为战斗的特殊配置的那个时刻。

现在,我们从战略观点来研究区分、各兵种的联合和配。。。。。。。。。。

置这三个问题。。一、区分。从战略观点出发,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师或。。

一个军应该有多大的兵力,而只是一个军团应该有几个军或几个师。把一个军团分为三部分是笨拙的,只分为两部分就更笨拙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司令官就几乎完全没有作用了。

按基本战术或高级战术来确定一个大单位和小单位应该有多大兵力,这当然有很大自由活动的余地,在这个问题上真不知道已经发生过多少争论了。与此相反,一个独立的整体需要分为一定数量的部分,这却是既明确又肯定的要求。

由于有这个要求,战略就有了真正的理由,要确定大单位的数目并进而确定它们的兵力。至于小单位(如连、营等等)的数目及其兵力的确定,则是战术范围的事情。

即使一个最小的独立的整体,如果不分为三个部分,使一个部分可以在前面,一个部分可以在后面,也几乎是不可

-- 29

战争论 第二卷52

想象的。当然,如果分为四个部分,那就更为恰当了,只要我们考虑到充当主力的那个中间部分应该比其他两个部分强大一些,自然就会明白这一点。如果经常需要把整体的一个部分作为前卫,三个部分作为主力,即作为右翼、中央和左翼,两个部分作为预备队,一个部分作为右侧部队,一个部分作为左侧部队,那么就可以把整体分成八个部分。

而且,我们认为一个军团分为这样的八个部分最为恰当。我们没有书呆子式地十分重视这些数字和形式,但我们认为这些数字和形式表现了最普遍的和经常反复出现的战略配置,因此是一种恰当的区分。

指挥一个军团(以及指挥任何一个整体)

,只向三四个人下达命令,当然好象要方便得多。但是,为了获得这种方便,一个统帅却要在两方面付出很大的代价:第一、传达命令的层次越多,命令的速度、效力和准确性受到的损失就越大,如在统帅和师长中间设有军长,就会产生这种情况;第二、统帅的直属部下的活动范围越大,统帅自己的实际权限和作用就越小。一个指挥十万人的统帅,他自己的权限在十万人分为八个师的情况下要比只分为三个师的情况下大得多。这里面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任何一个指挥官都认为对自己指挥的各个部分有某种所有权,因此,要从他那里抽调一部分部队,不管时间长短,他几乎每次都是要反对的。凡是有些战争经验的人都会明白这一点。

但是,另一方面,为了不致造成秩序混乱,也不能把一个整体分为过多的部分。一个军团的司令部要指挥八个部分就已经不容易了,因此,区分的部分最多不能超过十个。在

-- 30

62战争论 第二卷

师里,由于传达命令的手段少得多,因此,区分的部分要少一些,分为四个,最多五个部分,是比较恰当的。

如果认为一个军团分为十个师,一个师分为五个旅,这两个数目还不够,也就是说旅的人数太多,那么就必须增添军一级编制。但是,我们必须考虑到,这样一来,就增加了一级新的权限,其他各级组织的权限因而大为减小了。。。

究竟一个旅超过多少人才算兵力太大呢?通常一个旅有二千到五千人,不得超过五千人,其原因看来有两个:第一、人们认为旅是一个指挥官能够直接地、即用口令指挥的部队;第二、一个步兵部队兵力较大,就不得不配有炮兵,而这种有各兵种初步联合的部队,就自然成为一个独立的部分了。

我们不打算陷在这些战术上的细节问题里,也不打算争论三个兵种应该在什么时候、以怎样的比例联合,是在八千人到一万二千人的师里,还是在二万人到三万人的军里。不过,即使坚决反对这样联合的人,恐怕也不会反对我们的论断:只有这样的联合,才能使一个部队具有独立性;而且对。。。。。。。。。

那些在战争中常常不得不独立行动的部队来说,至少是希望有这种联合的。

一个二十万人的军团分为十个师,每个师又分为五个旅,则每个旅为四千人。在这样的区分中,我们看不出任何不协调的现象。当然,也可以把这个军团分为五个军,每个军又分为四个师,每个师再分为四个旅,每个旅为二千五百人。

但是,抽象地看来,我们认为还是第一种区分法较好,因为采取第二种区分法,除了增加军一级机构以外,一个军团分为五个军,单位太少,不够灵活。一个军分为四个师,也是一

-- 31

战争论 第二卷72

样,而且一个旅只有二千五百人,兵力也太小。采取这种区分法,整个军团中将有八十个旅,而采取第一种区分法只有五十个旅,比较简单。人们放弃第一种区分法的所有这些优点,只是为了使司令官直接指挥的将领减少一半。显然,兵力较小的军团分为军就更不恰当了。

以上是对区分的抽象的看法。在具体情况下还可能根据其他理由作出不同的决定。首先必须承认,八个师
战争论第二卷 在线阅读: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