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生活 > 规矩和爱TXT下载

规矩和爱

作者:王涛(当代)
栏目:科普.生活
类别:现代
大小:155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第一部分 先学做父母,再教育孩子

你看到本章的标题时或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是先学做父母,然后才是教育孩子?”首先,学做父母和教育孩子虽然有密切的关系,但不完全一样。前者的重点在父母,而后者的重点则在孩子。其次,学做父母应该先于教育子女,因为学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乘坐飞机时,有这样一条安全指令:带孩子的父母先给自己戴上氧气面罩,然后再帮孩子戴上。在家庭教育中也有一条类似的原则:先学做父母,然后再去教育孩子。

现在很多“80后”(甚至“90后”)的年轻父母自己就是第一代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过多的关爱使他们的心智成熟比较慢。自己还是没有长大的孩子,却已经开始为人父母。我在网上看到一张照片,一位“80后”的妈妈一手抱着宝宝哺乳,一手拿着鼠标全神贯注地打游戏。看着这样的情形,我不得不担忧这位妈妈和她怀中孩子未来的幸福。去责备这些不成熟的父母不如去帮助他们,让他们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正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

当然,不仅仅“80后”的年轻一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如何为人父母。严格地说,没有人天生就是合格的父母。我们每个父母都需要学习和成长。但是能否成长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学习的意识和愿意重新成长的谦卑态度。父母的自我成长和改变在现实中往往非常艰难。因为要改变一个超过10岁的孩子已经很不容易,要改变一个成年的父母自然就更难。更何况这种改变要靠父母的自我觉察和自我监督来实现,所以是难上加难。

如果这样,我们在学习为人父母上是否就没有指望了呢?断然不是。最让我们有信心的是我们对孩子的爱。在孩子出生后,我们做父母的,身上会突然有一种陌生的大爱产生。

我自己就明确地经历和感受过这样的爱。记得初为人父时,刚满周岁的儿子因为过敏瘙痒而整夜啼哭,用小手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有一个晚上,我只能摁着他的小手不让他再抓正在结痂的皮肤,小家伙就拼命挣扎和哭泣。无助的我心里忽然冒出这样的祈求:“上帝啊,给我一个恩惠,让这过敏和瘙痒都统统到我身上吧,让我的儿子能安睡一夜。”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有这样的祷告,不仅愿意牺牲自己不求回报,甚至能够把这样的牺牲当做一种恩典来祈求。我明白这种油然而生的爱绝不是自己努力学习得来的,而是随着这个小生命来到我的身边自然出现的。那一刻,我顿悟了什么是父母之爱。

我也在数以万计的家长身上看到了这样的爱。近些年,我在中国的一些城市给很多父母做过讲座,每次讲座长达3个小时。很多父母早早来到会场,总是先坐靠前的位置,整个讲座中都不停地写着笔记。几乎每个父母都是聚精会神地听完讲座。我在中美当老师十多年,教过中国的小学生,也教过美国的研究生,从没见过像中国家长这么认真的学生。很难想象若没有对孩子那份切实的爱,这些父母能听完我3个小时连抑扬顿挫都不明显的讲座。

所以正是孩子,也只有孩子,才能让我们产生这样切实的爱。有了这样的爱,一切改变皆有可能。但是仅仅感性地凭着这份本能的爱仍然很难做一个好父母。这是因为这份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变淡。有多少父母在孩子才2岁的时候已从爱得要命变成了“恨”得要死。不少焦头烂额的妈妈常常“恨恨”地对才2岁的孩子说:“我真想把你再塞回我的肚子里去。”确实,若没有理性的学习,父母这份本能的爱会随着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可爱”而慢慢消失。因此,我们要趁着这份爱在自己身上还没有淡化,好好学习如何更加理性而长远地爱我们的孩子。即使这份原始的爱没有随时间而淡化,甚至愈来愈强烈,父母们若不通过学习和反思建立起理性的堤坝,他们这种本能的爱也可以成为溺爱的洪水而泛滥成灾。

本书旨在帮助父母理解规矩和爱的关系,引导父母用规矩建立理性的大坝,让爱造就孩子,也造就自己。在学习规矩和爱的关系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父母这个岗位的特殊性。

第一部分 父母这个岗位无人代替

为人父母是教育也是艺术。它可以让你收获人生至乐,也可以让你收获人生至痛。

宋代词人家颐曾说过: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而我认为教育孩子不仅至要,而且可以至乐。记得著名音乐人梁弘志写过一首歌叫《读你》,蔡琴曾经唱过。她用那甜美、细腻的歌声把情人的至爱和读书的至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其实我们的孩子就是我们一生中最甜美、最细腻。最能让我们产生共鸣的一本书。如果你有能力去好好读,一定会读出“三月”的感觉,读出喜悦的经典。当孩子的一切移动左右你的视线时,你会情不自禁地唱出: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当然孩子也是最复杂最难理解的一本书,有时候我们会读不懂。但这不是主要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现代中国越来越多的父母根本不把教育子女当做人生的至要。他们不愿意静心谦卑地来阅读品味那字里行间的爱和美妙。有的匆匆翻过,有的甚至从未打开过。这样的父母自然无法感受到那人生的至乐,一不小心孩子甚至会成为他们一生的至痛。

这些年我回中国讲课遇到过不少事业有成的父母。但这些在外人眼中的成功者却常常认为自己的人生很失败。因为他们的孩子不成功。当他们感受到这样的人生至痛时,他们才明白是孩子,而不是公司,才是自己人生最大的事业。但可惜的是,当孩子还小的时候,还能被“经营”的时候,他们没有去努力、去管教。当孩子上了高中甚至大学,很多坏习惯已经形成了,这些父母方开始意识到孩子的重要性。到了那个时候,虽然他们做了很多努力想要弥补自己的过失,但一切为时晚矣。因为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逆的。有一位精明能干的妈妈经过打拼,拥有一个规模不小的企业。但是她17岁的儿子却整天以网吧为家。第一次见到我,一开口,这位妈妈的眼泪就夺眶而出。在交谈中,她不断地重复这句话:“我实在不甘心接受这样的现实,我愿意花掉我所有的财产,只要我能把我这唯一的儿子赎回来。”显然,这位妈妈意识到了自己的过失,她想把孩子“赎回来”。可惜的是孩子的品行和健康一样,都是很难用金钱赎回的东西。或许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但现实中我们和这位母亲一样,要到彻底失去时,方懂得其珍贵。

孩子的教育是不可逆的,父母这个重要的岗位也是别人不可替代的。孩子和父母(特别是母亲)的连接是独特的,也是天然的。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刚出生的婴儿就能在视觉和听觉上把自己的母亲从别的女性中识别出来。反之亦然,母亲也能很准确地识别自己孩子的哭声。随着孩子的长大,这样的连接更加密切。孩子和父母的依恋是一切社会学习的基础。所以,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一辈子最重要的老师。
规矩和爱 在线阅读:
第 1 页第 2 页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随机推荐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