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生活 > 美媒:淋病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不可治愈病例增多TXT下载

美媒:淋病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不可治愈病例增多

作者:(现代)
栏目:科普.生活
类别:现代
大小:0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参考消息网2月8日报道 美媒称,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性传播疾病淋病对当前仅有的两种治疗其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据美国“临界点”网站2月6日报道,目前,使用阿奇霉素和头孢曲松这两种药物可以治疗淋病,但抗生素正逐渐失去疗效。根据今天在《科学公共图书馆·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在中国,几乎有19%的淋病患者对阿奇霉素有耐药性,几乎有11%对头孢曲松有耐药性。美国安大略卫生部门医学微生物学负责人瓦妮萨·艾伦说,这个最新数字令人担忧。艾伦本人没有参与这项研究。

  艾伦告诉“临界点”网站:“头孢曲松是我们治疗淋病的最后一种药物。眼下,在头孢曲松之后,我们没有任何替代药物。”

 

  报道称,淋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每年估计有7800万病例。如果不治疗,淋病可能会导致永久性健康问题,如不孕症和妇女长期腹痛等。受感染的孕妇可能在生产时将淋病传染给婴儿,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如眼部感染等。如果性病扩散到血液或关节,可能会要人性命。

  在这项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2013年至2016年期间中国全国范围内患者的淋病样本3000多个。对阿奇霉素和头孢曲松耐药的淋病奈瑟菌样本比例从2013年的1.9%上升到2016年的3.3%,上升的比例似乎并不高,但令人担忧,因为这意味着阻力正在上升。只有这两种药物可以治疗淋病,如果它们不起作用,那就麻烦了。

  艾伦说:“如果没有开发出新药,今后该怎么办?我们真的不清楚。”

  艾伦说,两种现有的抗生素可以作为替代品。一种叫庆大霉素,但不够理想,因为它可能会导致肾脏和听力方面的问题。另一种是美罗培南,但与头孢曲松属于同一类药物,如果这种病对头孢曲松具有耐药性,它也可能对美罗培南有抗药性。因此,在开发出新抗生素之前,最重要的防线就是首先避免感染这种疾病,比如使用安全套等。

  报道称,不可治疗的淋病不仅是中国的问题。在美国,2016年有近46.9万例淋病。而且耐药性正在上升,就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样。(编译/洪漫)

  【延伸阅读】外媒:研究称脑膜炎疫苗或能预防淋病

  参考消息网7月13日报道 外媒称,我们有望研制出淋病疫苗吗?正当淋病变得越来越难治疗时,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首次表明,一种疫苗可能有助于保护人类免受淋病感染。

  据法新社7月10日报道,这份研究报告称,一些被注射B群脑膜炎双球菌(导致脑膜炎的细菌)疫苗的人可能比其他人更少地通过性交感染淋病。

  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周刊公布上述研究成果正值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发出警报信号。该国际组织7日称,淋病因为耐药性而变得“更难、有时甚至无法”治疗。它强调指出了我们需要“新药”和某种疫苗。

  《柳叶刀》指出,公布的研究报告恰好有可能提供“一种旨在研制出淋病疫苗的新渠道”。它同时提醒说,这个目标迄今为止尚未实现,“尽管已进行了上百年的研究”。

  研究报告基于2004年至2006年在新西兰广泛开展的注射B群脑膜炎双球菌疫苗的活动。

  报告作者们通过对1.4万人的各种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B群脑膜炎双球菌疫苗的注射使得患淋病的人数减少了31%。

  这是因为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这两种细菌在基因方面有许多共同点,尽管它们所导致的疾病很不相同。

  研究报告作者之一、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博士海伦·普图西斯-哈里斯认为:“这是人们首次因为某种疫苗而发现了对淋病的预防方法,尽管这种免疫反应的机制目前还不为人知。”

  在新西兰疫苗注射活动期间所使用的疫苗当时是被用来抗击脑膜炎流行病,而且现在已不再被使用。

  报告的作者们说,需要进行另外一些研究来证实最新的B群脑膜炎双球菌疫苗对淋病有相同的作用。

  研究报告作者之一、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教授史蒂文·布莱克认为:“如果情况确实如此,在青少年时期注射疫苗有可能使患淋病的人数减少。”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每年有7800万人患上淋病。

  淋病是一种传染病,可影响生殖器官、直肠和咽喉。它在未加防护的男女性关系中通过口腔、肛门或阴道传染。受到感染的女性面临盆腔炎、宫外孕、不孕症的风险,而且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增加。

  (2017-07-13 09:49:41)

  【延伸阅读】英国医界警告:淋病正产生耐药性 恐成不治之症

  参考消息网1月5日报道 港媒称,淋病是英国第二常见的性病。但据报道,当地卫生部首席医务官向医生及药房发出警告称,淋病正对治疗用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所以此病有可能成为不治之症。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月3日报道,美国《华盛顿邮报》称,这位医务官表示,淋病奈瑟氏菌是引起淋病越来越常见的病菌,但它已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英国《卫报》报道,淋病的超级病菌菌株最近在英国蔓延,对抗生素阿奇霉素没有反应,情况令全国高度戒备。据报道,英国卫生部首席医务官戴维斯已向国内医生及药房发出函件警告称:“由于不断出现抗生素耐药性个案,淋病有可能成为不治之症。”

  戴维斯提醒,医生和药剂师须确保为淋病患者开出正确药物,还敦促医生使用合适的治疗方案。最近一项研究发现,虽然英国当局早在十年前就不建议医生给淋病患者使用环丙沙星,但目前还有不少医生继续开这种药物。

  2013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将淋病定性为对抗生素最具耐药性的疾病,认为此病造成“迫切的威胁”。该中心当时更发布报告称,此病个案中至少对一种抗生素有耐药性的比例达1/3。

  2014年,美国有超过35万起淋病案例,英国则约有3.5万起。

  美国当局建议医生同时给淋病患者使用环丙沙星及第二种抗生素。这一策略似乎奏效,但最近一项研究发现,2011年的淋病个案中有1.4%对环丙沙星有耐药性,2013年耐药性个案下降到0.4%,但2014年增加了一倍。

  为何出现这种情况?

  研究人员寻找新抗生素时会集中寻找那些对抗致病细菌最有效的抗生素,但这些抗生素推出给公众使用时就开始失效,因为细菌的变异速度非常快,而个别细菌擅长共用基因,在遇到特定抗生素后仍能继续生存。有些细菌甚至可以通过一种叫“水平基因转移”的过程,从不同菌株和不同物种的微生物中复制耐药性基因。

  【延伸阅读】联合国报告指抗生素类环境污染正加剧耐药性危机

  参考消息网12月7日报道 法媒称,联合国5日警告说,自然环境中酝酿的耐药细菌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而人类向水和土壤中排放抗生素和化学物质的行为加剧了这一问题。

  据法新社12月5日报道,一份报告说,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那么人们染上现有抗生素无法治愈的疾病的风险就会越来越大,哪怕仅仅是因为在海里游泳或是进行其他看似无害的活动。

  这份调查报告发现:“在世界各地,排放到环境中的市政、农业和工业废弃物意味着在许多河流、沉积物和土壤中检测出抗生素是极为常见的。”

  它说:“这正在稳步推动耐药细菌的进化:曾经保护我们健康的药物可能正在悄悄地破坏我们的健康。”

  报道称,这份《2017前沿报告》是在联合国环境大会期间发布的。联合国环境大会是就环境相关问题举行的最高级别会议。

  据法新社报道,人类用来对付细菌的“武器”数量日益减少,已经令卫生监督机构感到极为担忧。

  2014年的一份报告曾警告说,到2050年,耐药性感染每年可能导致1000万人死亡,从而使之超过心脏病和癌症,成为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细菌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接触抗生素获得耐药性的。为了不被药物杀死,细菌能够转移——甚至在不同菌种之间——具有免疫力的基因。它们可以把这些基因传给后代,也可能自发产生DNA变异。

  报道称,足够剂量的抗生素会在致病细菌有机会发生变异之前杀死它们。但抗生素普遍被过度使用,而且剂量也常常不正确,这意味着细菌不会被杀死,反而会促进它们的进化,使之在未来接触到同样的药物时能够存活下去。

  参与撰写这份最新报告的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威尔·加泽对法新社记者说:“我们可能会进入人们所说的后抗生素时代,那么我们会退回到20世纪40年代以前,就连简单的感染……也会变得非常难以——如果不是无法的话——治疗。”

  报道称,这份调查报告强调了一个导致耐药性问题的鲜为人知且缺乏研究的因素:环境污染。

  据法新社报道,如今,人类使用或给牲畜使用的所有抗生素中,有70%到80%最终被排放到环境中,其中一部分是通过废水和厩肥。人类和动物排泄的细菌——有些有耐药性,有些没有耐药性——也会进入水和土壤,与抗生素残留物和自然产生的细菌混合在一起。

  除了这种混合物之外,对细菌有毒的消毒剂等抗菌产品和重金属也为细菌创造了理想的条件。

  加泽说:“如果我们去水系里看看,我们会看到废水处理厂下游的耐药细菌数量大幅增加……这种现象还与某些类型的土地使用有关,比如畜牧场。”

  他说:“如果去沿海水域,你可能会严重暴露在环境中,而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在那里检测出大量的耐药细菌。”

  研究表明,虽然英国在滨海娱乐水域的废水处理方面“投入不菲”,但人们依然会接触到一种耐抗生素大肠杆菌。报告说,在大部分废水中,抗生素浓度太低,不能杀死细菌,却“足以诱发耐药性”。

  与会代表呼吁对这种新披露的耐药细菌源头进行更多研究。

  挪威环境大臣维达尔·赫尔格森说:“耐药性是一个早就摆在议程上的问题……它的确是对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

  他说:“既然我们看到新的证据表明应对污染是解决耐药性危机的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加大投入力度以进一步了解它。”

  加泽也认为需要进行更多研究以量化风险。

  他说:“没有任何一项拥有确凿证据的研究称‘如此数量的感染是由环境引发的’。但如果你动手把它们拼凑在一起,那么这个问题看上去就很严重了。”

  (2017-12-07 14:04:25)

  【延伸阅读】中国代表: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是全球性挑战

  新华社纽约7月17日电(记者 史霄萌)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17日说,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是全球性挑战,任何国家都难以单独应对。各国应本着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精神,加强团结,支持联合国发挥主导和协调作用。

  刘结一在“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之友小组”成立招待会上致辞时说,各国应切实落实世卫组织《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全球行动计划》和联大抗生素耐药性问题高级别会议《政治宣言》。发达国家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加强其应对抗生素耐药性的能力。

  他说,各国应通过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广泛宣传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严重性,教育民众正确认识和使用抗生素。应将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纳入学校课程,帮助青少年从小养成科学使用抗生素的习惯。

  刘结一表示,各国应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契机,努力消除贫困和饥饿,增强民众体质,全面提升健康、医疗、环境卫生水平,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防止传染病的滋生和蔓延,从根本上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他说,各国政府应在政策和资金方面采取更多激励措施,支持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研发新型抗生素、疫苗和快速诊断技术。应加大对传统医学,包括中草药的开发和应用,充分发挥其在治疗传染病方面的独特作用。

  刘结一说,中国高度重视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正积极落实世卫组织《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全球行动计划》和联大抗生素耐药性问题高级别会议《政治宣言》。

  他提到,中国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农业部、环境保护部、科技部等14个部门于2016年8月联合制定《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各部门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妥善应对抗生素耐药性问题。

  他说,在担任2016年二十国集团主席国期间,中国积极推动将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写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加强卫生能力建设提供了大量援助。

  刘结一呼吁,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刻不容缓,对卫生、农业、环境、经济发展等领域带来严峻挑战,各国应争分夺秒、加紧行动,解决这一问题。

  目前,芬兰、越南、阿根廷、澳大利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已加入“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之友小组”。中国、加纳、墨西哥、南非、英国5国担任共同主席。

  (2017-07-18 15:11:01)

  【延伸阅读】维生素C+抗生素可“饿死”癌细胞 效果是临床药物的100倍

  中国日报网6月10日电 目前针对癌症有不少治疗方法,但大部分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6月9日报道,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有一种“药物”的抗癌效果是常规临床药物的100倍,并且副作用极小,而这种“药物”就是抗生素搭配维生素C。

  研究证实,癌细胞中类似干细胞的物质就是导致癌症反反复复并易转移的原因。今年3月,英国索尔福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天然维生素C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效果是治疗癌症的临床药物的10倍。

  最近,研究人员又把上述研究成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们发现,将一种名为多四环素(doxycycline)的抗生素和维生素C配合使用,能够有效减少癌细胞生存所需的“燃料”,进而把癌细胞“活活饿死”。这种药物组合的抗癌效果是常规临床药物的100倍。

  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先向癌细胞注射多四环素,并在3个月的时间里逐渐加大剂量,然后他们给癌细胞“服用”维生素C。受维生素C影响,癌细胞仅能从葡萄糖中获得能量。如此一来,虽然癌细胞仍然存活,但其新陈代谢遭到严重削弱。最后,研究人员切断了葡萄糖的供应,进而导致癌细胞“饥饿而死”。

  上述研究成果发布在国际学术期刊《肿瘤学目标》上。研究报告作者迈克尔·利桑蒂教授表示:“这进一步证明了维生素C和其他无毒化合物可能会在抗癌战斗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它在临床试验中前景广阔,作为传统治疗方法的一种辅助品,可以防止癌症复发、恶化和转移。”

  研究人员特别指出,由于维生素C和多四环素相对无毒,这种疗法可能有效减少癌症治疗的副作用。

下载地址: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