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松下幸之助经营之道》作者:李海明

_10 李海明(日)
  要是经营者心里有强烈的发展欲望,并且幸运地向银行借到了钱,技术也能从海外引进;虽然代价高一点,可是只要能成功,所得到的利益远超过失败时所冒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之下毅然而行,当然也是正确的决定。
  不论是治理国家或经营公司,甚至员工为公司打算,都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和做法。
  谦虚才能明辨事物的真相,因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松下先生过去的经验,有一个很明确的信念:再困难的事,只要有适当的准备,有心寻求解决之道,必能找到办法解决。不过,如果没有足够突破困难的力量或勇气,则注定失败。
  今天你们要推展一项“跃进运动”,这种精神就是成功的第一步。然而第二步应是拟订适当具体的方法。需知任何问题都有成功之路,只是那条路并不都容易找到。不懂得这个道理,就会失败。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那条成功之道?首先,要以谦虚的态度来看事物,然后训练自己能够明确把握事物的真相。“这种问题算不了什么”,有这样轻率的想法,是绝对找不到正确之路的。
  以谦虚的态度,面对非常复杂的问题,也可逐渐找到一条光明之路。你只要循着那条路前进便可到达目的地。
  无法突破困难的因素,往往在于自己。因此失败时,要先自我反省。
  做买卖常常会遇到许多困难,必须决定是进或退。面对困难,就要考虑该如何解决。当然解决困难的方式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认清事情的真相,冷静地去思考引起困难的真正原因;这时,可发现大部分原因在于自己。所以,如果自己有错误、疏忽或思考不到的地方,就要坦白地自我反省,加以改正,如此便容易处理困难,也才会把这种体验牢记在心。
  换句话说,就是要在事情一露出破绽时就察觉到。但人们常常在事情有了差错后就草草地处理。但不论如何,在事情将要接近有破绽的状态时,就能马上察觉出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每个人都能正视困难而解决它,人类才会不断地进步与成长。
  “金天赤足,人无完人即使是有丰功伟绩的人,也不敢说自己不曾失败过。正因为有无数的失败,才能得到无数的经验,从而提高警惕。经过几次的教训后,才会得到成长。最后把伟大的信念植于内心深处,而完成伟大的业绩。
  因此,不管是失败或陷入困境时,最大的问题是自己是否能勇敢的承担。如果不肯承认失败,那就不会有什么进步。要是因此而不满于社会,抱怨他人,那样自己得到的将永远是失败和不幸。
  不知道这工作的缺点,也没有什么不满,就表示你没有真正投入工作。
  松下电器公司一直强烈希望,把自己所属的电子业界变成最理想的企业界。倘若开始有“这个企业界无药可救了”的想法,就不再产生勇气。这一点非常重要。
  觉得有缺点,就该研究如何去改正。我们对事物都有这种想法,才能做大事,社会才能进步发展。另一方面,如果对这个行业的缺点无所感觉,也没有什么不满,就表示你没有真正投入在工作上,这样很不好。比如和钢铁业界比较,钢铁业界显得非常理想,你就应该对自己所属的行业产生不满,从而努力奋发,改正那些缺点,而消除心中的不满;于是勇气倍增,实现理想,也会觉得经营非常有意义。
  苦恼可刺激你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而产生解决问题的灵感和力量。
  当我们处理任何事情时,几乎没有一帆风顺的。一般而言,都会产生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这些问题使我们不能顺利完成工作,于是便产生了苦恼。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也经常有问题发生。
  身为经营者,经常会遇到很多苦恼,而且往往是接二连三地发生,如果这些苦恼,无法获得解决,就会造成钻牛角尖,而无法自拔的地步。
  松下先生认为,即使是一千个苦恼,也只算是一个苦恼。也就是说要面对最大的苦恼去思考。
  松下在经营中,曾经同时发生五六个苦恼,每一个都是令人头痛的问题。虽然苦恼不断地产生,我们只要注意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自然排除其他较小的苦恼。这也是一种解决的方法。
  松下认为一个人有苦恼,并没有大碍。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你担心一件事,心里就会随时保持警戒状态,行动就会格外慎重。如果没有这种警戒,就很容易造成过失。所以苦恼并不是对自己不利的;因此,经营者应该面对苦恼,并思考如何解决。这样会使你的人生更具有意义。
  此外你要能从另一角度来看苦恼。例如,接连十几天地下雨,使你非常苦恼,但你应该认为由于绵绵雨季,带来充沛的雨水,使得人类免受干旱之苦。
  当然,有些厂商的问题,并非如下雨那样简单,可是仍可换一个角度,寻求解决之道。
  有时夜里不能成眠,但它常常能使人感到一种向上的力量,而产生许多灵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各位能用这种方法排除苦恼,相信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患得患失的心理,往往是事业的绊脚石。要学会从忧虑中,发现生活的挑战和意义,这时,且不可急慌。
  最近常有人说“销售革命”这种话,而在买卖上也的确变化剧烈,增加了一些很难以处理的问题。
  各种新产品陆续地出现,流行也随时在变化。同行业的竞争日益剧烈,且出现很多超级市场那种大量销售店。整个市场愈来愈现代化,商业环境几乎每天都在变化中。
  在这种环境下从事买卖,难免会有到底能不能成功的不安及烦恼。这种现象不限于销售业界,即使制造商也是一样。但如果仔细地想想,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有“绝对放心的意境”。不论零售商、批发商或制造商,且不论任何时代,都可能如此,都会面临许多困难而忧虑不安,因此必须不断地克服困难寻找生路。
  如果不忧虑,努力工作就能一切都顺利地进行,那真令人高兴,但本来就没有这种可能。难怪大家会在销售业界的各种变化中,出现多种烦恼或忧虑。也只有在这种变化中,才能发现生存的真正意义。如果由于过分忧虑而变成失败主义者,那就是因为没有想出好的办法;但如果完全不忧虑,就可能不去努力,也不会有进步,也不可能真正为商店的经营费心血。因此,不论在任何环境下,都应坚定求生存的信念;不论大小商店都要去想出更适合顾客需要的新的买卖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制订出适应现代“销售革命”的策略,或许这样不断地努力,才可能达到绝对放心的意境吧。
  总有办法使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除了不断动脑筋,还要警惕反省。
  有一篇新闻报导说,某造船公司去年初售出的船只每吨价格为二百美元,现在价格则降为一百四十美元。
  这是新闻报导,数字上或许有些误差,但大体上是有这种倾向的。真是令人吃惊的降价幅度——三成!
  船几乎都由钢铁装成。当然也需要高度和熟练的技术,但大部分都是靠材料,不象真空管那样,材料费只占百分之二十,其余是技术费、人工费、研究费。造船和制造马达大致相同,至少用百分之六十材料费。材料费占百分之六十的产品,仅仅一年之间要降价三成,实在不可能。可是造船公司办到了。如果说以前赚太多现在亏损,也就罢了;但实际上即使从前,也是除适度利润外,不致有别的暴利。这一回也不致做亏本生意。
  这样看来,这中间一定有什么秘诀。当然,减少利益是可能的,但绝不致有三成的利益幅度可供缩减;所以,一定在经营方面,想出了秘诀进行了改革,才能降了价还能平衡。
  松下电器公司的经营在各方面都无懈可击,外面的人这么认定,我们自己也多少这么认为,但这是非常危险的事。因为这样会使我们自我陶醉,忘掉反省,对一切事物疏忽大意。所以我们要不断勉励自己,一定有办法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成功与失败往往只在一线之间,全看你是否有决心奋斗到底。
  成功的公司和失败的公司,两者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差异。失败的公司,并不是乱糟糟地做,也没有怠慢,他们一样努力工作,可是经过五年十年之后,却产生很大的差别。这就是公司的经营有了问题。今日松下电器公司有待改善之处还是很多。
  例如今后价格的竞争势必愈加剧烈,产品是否能依市场需求降价百分之十呢?如果能,那就没问题,若不能,则必须探讨不能的原因,集众智来谋求对策。不仅要发挥公司优秀员工的长处,也要向外吸收好的人才,为公司贡献智力。
  如果,只光靠自己或公司的想法,就认定事情无法做到予以放弃,那就真的永远做不到了。遇到问题无论如何也要谋求对策,这样,你已踏上成功的第一步。
  松下曾在战败的废墟中,身负高额的债款,但它却勇敢地爬起来了。
  松下公司自一九一八年创业。从小规模的企业开始,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发展都很顺利。后来将组织改为股份有限公司,一九四○年,员工人数已经达到一万人了。
  当时,心血来潮,松下先生想察看一下他个人资产,竟发现有二千万元,与创业时的全部资金一百元相比,事业算是有些成就了。
  后来,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战败之后,就由盟军占领;根据占领政策要征收财产税。那时又重新估量了他的个人资产,才发现竟然负债七百万元。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当然是有原因的。战争一开始,政府就要求建设造船厂和飞机工厂。松下顺应国策,分别成立公司,资本以松下个人名义向银行申请贷款。不幸建厂后就要生产时,战争结束了。当然这些工厂都用不着了。这个损失按道理政府应该要赔偿,可是战争输了,哪有能力赔?
  而向银行借的钱却不能不还。结果二千万元的资产没有了,剩下的是一大叠废纸一样的股票和一身债务。遭到这样大的打击,虽然有苦难言,但他却不悲观,反而勉励自己:“重新再来吧。”
  当时四周的人,因为战争及空袭,有的身体残废,有的家破人亡,骨肉离散。松下自己想:“比起那些人,我已经幸运多了,至少我还有生命啊。而且这一次的失败,不是经营上的错误,是因为战争输了的缘故,是个人能力无法挽救的,所以应该拿出勇气,从头再来。”
  那时,松下先生已经五十岁,身体健壮,精神旺盛。虽然损失了所有的财产,又背了高额的债务,还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振作精神,开始苦干,以图东山再起。
  这种体验、这种思想,不只是他自己,当时大多数人都有。也就是这些人的力量汇合起来,才能完成战败后的复兴重建工作。
  在愈困难的环境中,也愈能考验一个人的能力和胸怀,这就要有遇事不怕死的精神。
  人在遇到重大的事情时,要面对事实,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没有人会认为面对困难是件愉快的事。在现代的青年中,也许有些人会说面对困难是很刺激,或是很好玩的。但坦白说,那至少不是可喜的事。不过,遇到困难而能够毅然面对它,视为男子汉的愿望而乐意加以处理,也是很重要的。从这里所产生的正义感和自我挑战的勇气,在现代社会中尤其重要。因为这样的人,才是遇到大事不会束手无策的人,对重大的事能够下决断。在人多而人才少的公司里面,对这表现突出的人应当重点培养训练。
  古代的武士对任何事都抱着不怕死的精神。但在今日,死是莫大的罪恶;至少没有人认为死是伟大的。不过虽然不特别怕死,而遇事不怕死的精神,在今天依然是相当难得的。西乡隆盛这位历史人物,现在有许多人攻击他;但也有人认为他是非常杰出的人物而极力称赞他。认为他是杰出人物的原因,无疑是因为他聪明;但重要的是在于他不曾把自己的利害关系与事物连起来考虑。
  西乡隆盛与胜海舟共同策谋,把抢救江户,免于遭受兵火之劫视为自己的责任。这种行为,除非具有超越利害关系的胸怀,否则是绝对办不到的。真正以生命为赌注之举,非具这种胸怀不可。这就是为国家为社会,随时可以损躯,把个人的利害关系置之度外的精神。
  举个例说,商人都希望税金愈少愈好,没有人喜欢被征收太多的税。可是,在税务机关方面,想法却不一样。假如有这种情况,因为你赚了一百万元,税务部门要你非缴七十五万元的税金不可。你心里觉得缴纳五十万元就足够了。
  但是,如果你在从另一方面想:这些钱不是我的钱,可以说是国家的钱。由于我在做生意,这些利润可以暂时做为我自己的钱,但本质上全部是国家的。本来所赚的钱纵然视为己有,但自己死后钱能带走吗?真正自己的东西在自己死后也要送给别人,不是由子女继承就是送给亲友;或者没有人继承也没有亲友可转送时,就归还国家。换句话说,把这些当做在本质上全部不是自己的东西。
  这样一来忧虑就消失了。结果自己改变想法,没有一句怨言地缴纳了税金。税务署方面也觉得你是个老实人。总而言之,这根本上都是想法的问题。如果心里觉得不该被课税的话,即使只要缴纳数十元,还是会想出种种借口来搪塞。事情的结果往往因人的想法不同而不同。所以男子汉应该有宽广的胸怀。
  问题发生后,在追咎他人之前应先检讨自己,尤其是经营不善。
  人往往容易注意到别人的缺点,发生问题的时候也容易把责任归咎到别人身上,而很少责备自己,但实际上自己完全没有责任的情况并不很多。即使认为自己可以完全置身事外,那恐怕也是主观的看法。如果能够超越人性从更高处的观点来看,那就不仅可以发现别人的过失,同时也能够看到自己的缺点。
  是否真能做到这种地步我们暂时不去谈它,但是人们在问题发生时,在归咎他人之前至少应该先检讨一下自己有没有过失,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松下电器在经营过程中,有一件难以忘怀的事情,那就是“热海会谈”。公元一九六四年正是不景气的时候,松下电器在热海召开座谈会,招待全国两百多家经销商及代理店的老板们,以了解他们的看法,这就是所谓的“热海会谈”。
  为什么要召开这次座谈会呢?原因是当时全国的经济非常不景气,很多企业都陷于停顿状态或破产。电器行业的情形也差不多,甚至连一流的公司都亏损十分严重,无法再继续经营,因此为了了解代理店和经销商的营运状况才召开了这次热海会谈。
  了解到的情况非常不好,出席会议的老板们大都抱怨经营上一直出现赤字,其经营恶化的原因几乎全部归咎于松下电器的指导不善。
  有人这样指责松下公司:“我们经营松下电器的代理店一向只有赤字,到底松下公司在做什么呢?”赚钱的也不是没有,但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已,其他大部分的人都赔钱。因此,大家普遍都认为是松下电器的责任而感到不满。
  第一天的座谈会就在一片不满声中结束。第二天开始的时候情况依然,不满之声到处可闻,不过偶尔也有不同看法的。
  “发生赤字应该是公司自己经营错误,松下电器难道就一无可取吗?”
  接着大家又纷纷交换意见,情形仍然和第一天差不多。照这样下去岂不是没完没了?松下先生认为是该做结论的时候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是说经销商说责任在松下电器,而松下电器则说经销商的营运有问题,彼此象是两条平行线的时候又能做出什么结论呢?
  然而开会又不能没有结论,于是松下先生就重新把听到的这些不满加以检讨,他们的话实际上也不无可取之处,松下电器本身难道没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吗?之所以会造成代理店和经销商的诸多不满,松下电器本身的做法和销售方式必然有所缺失。
  从这个角度来看,松下电器绝对不能说没有责任,而且还应负大半的责任才对。这种感觉非常强烈,因此最该反省的恐怕还是松下电器本身吧。或许是因为没有赢得代理店和经销商们的信赖以致渐渐疏远,这不正是造成今天这种情况的主因吗?
  松下电器该改进的地方就应设法改进,尤其是创业时的心态更是非改不可。刚创业时,松下先生带着产品四处推销并接受批评,这样怀着感激的心情一步步推销下去。不管公司扩展得多大,当年的情景决不可忘掉。
  事情做不好,如果只会责怪别人而丝毫不知道自我反省的话,那简直就错到极点了。
  经过详细考虑以后,松下先生对大家说:
  “松下电器能有今天的局面,可以说都是仰赖各位及上一代的培养和照顾。你们如果对于眼前的情况有所不满的话,这应该是我的错误。今后,松下电器对于需要改进的各点一定要做根本的改善。为了使各位经营得更顺利以及业界的安定,我想我们非做最大的努力不可。”
  某代理店的老板这么说:“大家不妨考虑一下,松下先生和我们大家并不完全因为金钱才结合在一起的,其间还有更深一层的精神结合。大家光知道指责松下先生不对,就没想一想这是我们大家的错误。”
  就这样子,经过两天来的争论,最后就在温暖而令人感动的场面中结束。
  此后,松下电器就依据热海会谈的内容,振作精神制订新式销售制度并付诸实施。很幸运的,不论是经销商、代理店或贩卖店,大家的经营都渐渐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生机。失败了,不推御责任,勇于承担,下次就能成功。
  当事情进行不顺利时,总是会想到一大堆理由推御责任。事实上,所谓“事出有因”,不顺利是各有原因的。
  然而若能事先察知种种造成困难的原因而予以排除,就不致发生问题。订立周详的计划,付诸实施,是几乎不会失败的。
  很多事情的失败,是因为没有想到该做的事以及即使想到了也没有做该做的事。所以应该反省的是自己,而不应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别人。
  由于竞争激烈,经营发生困难,是因为那个公司或商店没有周详的计划。如果有周详的计划,则竞争越激烈,反而生意更兴隆,顾客越来越多。顾客被同业拉走,是因为你缺乏吸引顾客的实力或魅力。事后又一再互相自我安慰说:“要不是有那种事就成功了”。
  我们必须痛加反省:事情何以到这种程度?然后把原因全部归在自己身上。这样,失败一定降到最低程度。
  做生意就是真刀真枪地决斗,如果以为有时吃亏没关系,必定败阵下来。
  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行业,若遇到挫折,就气馁失去奋斗的意志,而不追求其它途径,那么永远无法成功。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遇到不顺利的时候,应继续努力,才会获得成功。在商场上,若能借竞争刺激彼此进步,那么好的竞争对手是非常需要的。
  松下先生曾经同小山先生成为竞争对手,小山先生的事业很不如意,而松下公司却蒸蒸日上,他就问松下先生有什么秘诀。
  松下先生以鼓励的口气对他说:“其实,象你这样热心的人,不成功才是不可思议。做生意就象真刀真枪地决斗,绝不可稍有疏忽或懈怠,一直到获得胜利为止。如果还不能达到目标,那就是经营方式不当。所以做生意,若是抱着有时候吃亏没关系的态度,那就不对了。其实,无论经济景气与否,应有的态度和决心都是一样的。我认为,一个真正的经营者,愈是在不景气的时候,愈能巩固向上发展的基础。”
  做生意,如果能做到这样,才是真正的经营生意。如果因为一两次不顺利,就心灰意懒地放弃,那就不是经营了。同时,这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需要实实在在去努力的。如果对于任何困难你都能设法克服,那么你将从其中获得无穷的乐趣。能自觉负起责任的人,才会有真正的男子气概,而突破困境。
  松下先生在二十岁左右开始独立经营事业。有一位杰出的企业经营者——山本武信先生,对松下先生影响很大。由于当时大部分汽车都用灯笼照明,非常不方便;于是,松下先生决定研究利用电池的洋灯,并且开始制造销售。当时就和大阪的山本商店谈妥,并订下契约,由他们承包大阪地方的买卖。
  这家商店的经营者就是山本武信先生,他本来是做化妆品制造批发的出口生意,在大阪有很优良的信誉,经营的规模比松下公司还要大。他一看到松下制造的汽车用洋灯,即预计会有很好的销路,所以马上和松下订下契约,愿意销售其产品。这使松下先生从内心对他大大的敬服。
  山本先生十几岁时,就在大阪船场的化妆品批发店里当学徒,曾经历不少磨练。因此,他做买卖很有自信,感觉敏锐,并且非常机警。他也是个非常重感情的人,喜欢帮助别人。他日后虽然独立,在知道自己待过的店铺日渐衰微时,还会回去帮忙照料老板的遗孤,并为老板做佛事,他这种态度使松下先生了解到他为人的道理。
  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山本先生曾对松下先生说过这样的话:
  “松下君,虽然我现在的买卖一帆风顺,但事实上,在几年前,也就是一次大战刚结束的时候,我曾有过经商失败的经验。”
  “怎么,山本先生也曾有过失败的经验?”
  “是的。松下君,那时候情形是这样的……我经商失败并且欠了银行一大笔钱。这笔钱大得连把自己全部的财产拿来抵债也无法还清。当然,还得将事业整顿一番,但由于票据遭到拒付,因此,非得先将财产拿出来应急不可。
  “在银行发出警告之前,我把全部的财产提出来交给银行。
  “我连太太的戒指、发簪也都拿出来,我认为这样做是对的,所以就做了。
  “这时候银行的分店长对我说:‘你先拿来了也好,反正你店里的东西都得折价还清银行的债,不过你太太的戒指和发簪还是保留着吧,把它们拿回去。’我觉得很不好意思,就把太太的东西带回家。不久,我东山再起,重新建立事业时,这家银行表示:‘你能够建立新事业实在太好了,我们将会尽力为你效劳。’他们答应尽快提供贷款给我。松下君,这些可都是事实啊。”山本先生追述着。
  松下先生听了这些话后,仔细地想:“如果我是山本先生,是否能够象他一样果断、勇敢呢?”
  一般来说,票据遭到拒付,又要应银行要求交出财产来付贷款,大部分的人都会想办法把财产藏起来。象山本先生那样,在银行还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以前,自动拿出财产,甚至连太太的戒指都拿出来,实在是非常勇敢。
  从此,他对山本先生更加尊敬。他深深觉得,山本具有超越常人的特点,才能拥有今天的成就。同时,最能引起他共鸣的是:山本在危急的时候,仍能保持男子的气概和商人的精神。
  这些对当时二十岁的松下先生,是个强烈的震撼;在将近六十年后的今天,印象依然鲜明。
  尔后,松下先生经营事业时,也常想起山本先生的话。既然身为一名经营者,就有责任把事情做最妥善的处理。再说,谁也不晓得什么时候会遇到困难,所以松下先生常常告诫自己,在危急的时候,必须象山本先生那样,以果断、勇敢的态度去面对现实。
  所以,无论进退都要严格执行。万一非得结束事业时,只要是对的,就应当毫不犹豫地将它结束。对经营者而言,这是很重要的。
  很幸运,至今松下先生还未遇到类似的大困境,但他时常会碰到各式各样的难题。而山本先生带给他的启示,使他培养出一个经营者应有的责任感,并成为他超越困难的原动力,给他很大的帮助。
  我们若能自觉负起责任,就会产生竭尽全力的认真态度。山本先生所表现出来的果断态度,足可证明他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山本先生如果不这样做,恐怕反而会觉得不舒服呢。不管担当什么工作,都很需要这样强烈的责任感,尤其是领导者,更不可缺少。
  工作方面不用说,不论是学校、公司俱乐部或任何众人聚在一块的场合,如果不能负起自己的责任,就很难得到大家的信赖和合作,并且无法扮好领导者的角色。所以象山本先生那种果断和强烈的责任自觉,是身为领导者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
  松下先生认为,在推动工作或用人时,也应该事先了解:一定会有问题不断发生,增加某种程度的负担,甚至扯你后腿的人。经营者必须先有这种了解,然后以身作则地处理事情。本身要最早上班,并工作到最晚,做大家的模范,这比什么都重要。与其为了顾虑员工的想法而伤脑筋,倒不如自己一心一意地工作着。
  只要你领导者自己尽全力专注地工作,这种认真的态度必能感动周围的人,使他们自动帮忙或积极工作。
  虽然表现的方式随企业的内容而不同,但是经营者必须切实体认自己所负的责任,全心全意地工作。不必蓄意逞强,只要表现诚心即可。员工看到领导者这种真挚的态度,必定会效法他的。
松下幸之助经营之道--三 让资金万能的技巧
三 让资金万能的技巧
  引进的资金不是私人的财产,要全部投入事业。
  经营事业,当然需要追求利益,至于私益与公益的关系应该怎样去想呢?一项事业如果是必要的,社会对它就有所要求,希望它越发展越大,也就是要求的更多,因此就需要资金。这些资金的筹措有两种:一是以利益的型态筹措;二是以借贷型态筹措。如以借贷型态来筹措资金,不能认为是健全的经营,所以应该以利益型态来筹措资金。本质上,因为这个公司所做的工作对我们有效果,所以我们希望它能再扩大。扩大便要资金,所以以利益的型态提供资金;因此,本质上不能把这钱当作是自己的。公司为了增加生产需要资金,这资金是以利益的型态由他人提供,所以本质上应该认清在事业不做的时候,资金是该还给人家的。
  松下先生认为这种想法是能够成立的,事业不做就不需要资金,自己能温饱就可以了。要做事业才要资金,所以集来的资金不能视为私人之物,要全部投入事业、扩大事业,使之能贡献社会。
  大众参加企业,不论是对企业本身,或社会团体,都是利多弊少。
  今天,社会上各式各样的企业,各依社会的需要而生存。可是随着时代潮流,各种企业都逐渐扩大规模,而产生很多大企业。
  这些大企业都是股份公司的组织,而股份都是大众所共有。二次大战以前,有所谓“财阀”,股份由少数的人占有。现在欧洲也还有相当大的企业由个人或家族来经营。
  可是现在的日本,个人想在大企业中独占股份,几乎不可能。因为所得税法修正后,个人所得税的累积税率很高,一个人虽然赚了很多钱,可是一大半都变成了税金,因此不能象以前的日本或现在的欧洲,个人能拥有很大的财富。
  个人创设的公司想扩大规模的时候,个人的资金已经无法应付,不得不引进外来的资金;所以事业愈扩大,个人的股份反而愈减少。现在大企业创办人持有的股份能占百分之一已经很好了。“住友”、“三并”等财阀系统的大企业,原老板持有的股份已经等于零,现任董事长的股份也是微乎其微,不能与往日相比。
  现在所有大企业都从以前那种由特定个人占有的形式脱胎变为以大众为基础的近代式股份公司组织了。也就是说从独占资本转移为大众资本,这是很好的现象。
  大众成了股东以后,对自己出资的公司会很关心,时时提供意见,加以督促勉励;这样,公司的发展就更加迅速了。公司发达、利润增加,而这些利润又以各种方式分配给股东,如此良性循环……所以说大众参加企业,无论是对企业本身或是社会团体都是利多弊少。
  可是最近这种大众股东的持有股份越来越少,而所谓“法人”股东占的股份却越来越多;大众股东持有股份的比率,到了今年三月已经跌破百分之三十的大关。虽然“法人企业”也是以大众为基础,但是这种情形,毕竟不是好现象,应该想办法改善才好。
  以自由化的经营方式,突破区域性的限制和增加国际性竞争的能力。
  对资本自由化,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立场和意见。可是为了国家整体的发展、国民的幸福,进而关系到世界繁荣的观点来看,基本上,资本的自由化是件极重要的事项。也就是说自由化不仅有利于国家的利益,同时也与世界的繁荣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追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自由不限于经济界。在这个世界上,自由是有弹性的活动。在广泛的被认识以后,才有创造、发展的可能。换句话说,处在自由之下,才可作真实、正确的竞争。这也是基于人类本性是追求繁荣与发展的原理。
  举例来说,如果现在在日本的九州、四国、本州、北海道之间,限制资本的移动,那么结果如何呢?假如,东京有一家公司,想在九州建立一座工厂,但是九州的经营者会以怕受到压迫为借口,限制开设这个工厂。如此各企业和地域间的发展,也就受到很大的限制。而要突破这个限制,就惟有自由才能做到了。今日的日本企业能不受限制地急速发展,正是因为自由经营的活动所促成的。
  对于自由化的体制,并不是十分完整和妥善的,所以政府应给予辅导。延期之年的自由化计划,或许就是因为政府认为有予以指导的必要。自由化既是繁荣的主要条件,而且也是时势所趋必须推行的事项,经过一定时间后,必须毅然决定如期实施,所以在一定期间内,各企业应培养国际性竞争的能力与实力。政府方面,也要提出强而有力的援助和指导。并欢迎外国企业进入日本,同时促使企业之间的共存共荣,也使日本的企业能扩展到国外,并受到各国企业界的欢迎,而与世界各地的企业同享共存共荣的成果。
  资金方面也需要“水坝式的经营”来调节,必要时提出来用,不需要时蓄存起来,这样不断地调节,才能有安定的经营。观看日本,几乎可说都没有资金水库可言,水库都是空空的,就象久旱的农民祈求早降甘霖一样,向银行要求货款,但银行又会说他们的水库存量不多,所以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为了增加资金,只好将产品降价求售,完全忽视了适当的利润。所以没有资金水库的经营,可以说并不是好现象。讲到战前的情形,当时银行是不轻易把钱贷放的,要经过严格的调查,或有不动产的抵押才能借贷,也就是非常注意安全性。这也是理所当然,因为当时常发生银行挤兑事件。所以银行也很为难,如果经营稍微马虎,或随便借贷给不健全的企业,一传出去,马上会有挤兑的情形发生。所以要放款时,就谨慎再谨慎地调查。当时的银行绝不超贷的,有了一亿的存款,只会贷放八千万,其余两千万当预备金寄存在银行内,这是很坚实的经营法。
  在那样的时代,松下先生就考虑到从银行多借一点钱,以自己的名义再寄存银行。今日的银行为了安全起见,常在贷款时或支票贴现时,要求三成款暂存银行。当时是没有这种规定的,因为不容易贷放所以也没有这种必要,可是松下先生在当时就做了象现在积存银行的事。他说:
  “我准备做某某种事业,请贷放三百万元给我。”
  “哦,如果是这种情形那很好,我们乐意放款。”
  “谢谢你,但这资金我不是一次使用,所以贷出之后暂时存在你们行里,等公司需要时再领出来用。”
  就这样把资金存在银行,这当然不是受银行之托而存,而是他自动自发的。为何这样做?因为要用钱时再临时跑银行去借贷,既费时又费力,何况如果那时请求贷放被拒,那事情不就变糟了?所以这样做,随时都可以领出来使用,就是事先多贷一点,又暂时存入银行。
  有人会说这样做不是多花利息,那不是损失吗?的确是如此,虽然是损失利息,但把它当做是为保存企业资金安全的保险费;松下先生一直这样做,所以战前他从来没为资金的问题伤过脑筋。银行方面也认为是你自己自动要存款的,对银行有利,何乐而不为?松下先生很早就用这种方法,这不就象是一种资金的水库吗。
  象设备与资金都需要水库一样,货品的库存方面也该考虑水库的问题。最近各企业考虑到这个问题了吗?不得已而成为库存的是有,但总是认为存下来会麻烦,尽量要想办法卖出去,而成为廉价竞争,这就变成了恶性竞争而互相伤害。如果把存贷想成放入水库存起来,又何必廉价出售?在适当的时期卖出就好了。有否考虑这种水库,对经营的安全度就会相差很多。
  在谈到“水坝经营法”中,谈到了设备、资金、库存三种水库问题,其他还有很多问题存在。关键是,今后如何去考虑这些问题,使经营法有很大的改变。如果大家能对“水坝经营法”有正确的认识,就可从今天忙了大半天得不到利益的不安定状态,渐渐移向健全而高利润的经营状态。
  当然,这种“水坝经营法”也是说来容易做来难。但是为了确保正当的利润,安稳地经营下去,并求对社会发展有所贡献,一定要断然实行下去。象今天这样没有水库,让水任意地流失,资金与设备随便使用,必要的库存也任意卖掉,那是绝不会有适当的利润,经营也不会安定的。不但不能对社会繁荣有所贡献,反而妨碍了社会的繁荣。
  应该在经营方面发挥“水坝经营法”的想法,期求企业的安定与成长。不知道美国他们的经营是否在“水坝经营法”的意识下进行,不过他们确实经常是开动设备的八成,而很成功地得到一定的利润,我们应该承认人家的优点,慢慢地走向这方向。企业不论大小、种类,这一点可说是共同的问题,不仅各企业、各行业,甚而全经济界都应该如此。虽然已有很多公司强力地推进这种“水坝经营法”,但是以全国整体而言,这种思想还应该有更大的推广。
  为了做生意才订预算,不是为了预算才做生意,所以要有变通的弹性。
  一个国家的营运从财政方面来看,许多政策都是按照编定的预算实施。也就是说把国民缴纳的税金分配到各个省政机关去办事。而这些预算必须由议会承认,也就是由议会代表国民承认这些编列。在实施政策时,要以预算的范围为准则,不能有超出的情形。
  在日本的买卖里,也有很多人同样在预算范围内经营生意。正因如此,公司和商店的营运才能顺利进行,并很有效率地展现成果。总之,在计划的预算范围内做买卖是最理想的。其次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做买卖时,就象活生生的东西一样,并不是死死的依照预算才能做买卖。换句话说,我们是为了做生意才订预算,而不是为了预算才去做买卖。
  对于政府机关而言,若在国民承诺的税金总额以上,要求再增加款项,是可以用“没有此项预算”来拒绝这项支出的。除了遇到战争的非常时期,政府机关会编列特别预算来应急。而商业买卖可说天天都在战争;因此,以没有预算为借口来拖延必要的措施是不容许的。
  这些事大家都非常清楚,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犯这种错误。一宣布没有业务推广预算,就等于是在终止与顾客的交流,必要的广告来源也被扼杀了。
  而顾客看不到这家公司业务推展活动,就可能到别家去购买他们的需要品。
  在预算的范围内做买卖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是,在必要的时候,也可向外贷款来增加预算,这才算活用做生意的方法。松下的经营太完善了,连给他贷款的银行,都要向他学习。
  目前经济不景气,资金短缺,以致生产不顺利,在这种情况下想要顺利经营公司实在不容易。这一点银行也很清楚。偏偏在这个时候,松下公司必须考虑向银行借款;而借款的第一个条件,必须银行或社会认定松下电器公司是一个值得信用的公司。无论产品的品质、生产数量、公司营运、员工旺盛的工作意愿等,都必须是令人放心的公司,银行才愿考虑。所以松下公司首先必须痛加反省:生产是否逐渐增加?勤怠情形如何?为了公司,员工是否拼命努力?对顾客的服务态度如何?等等。
  这一切,松下公司在战前都已做到。全国多数的代理商、经销商,也都能把握松下经营方针的精神,努力推销松下产品。另外,与协力厂商的关系也非常容洽,无论在经营管理或价格合理化方面,双方都能朝一致目标前进。
  公司内部也对所谓经营精神、作业精神之类的精神教育非常注重,使每位员工都有强烈的使命感,旺盛的工作精神。这一方面,松下公司做得很成功。
  上述这种经营态度,也给银行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因此对松下的借款申请,连一次都没有回绝过。“松下的经营太完善了,我们应从银行的立场来学习松下方针。”这就是战败前松下的情形。
  今天固然可将公司经营不善,归咎于战败后一片混乱的影响,但是本公司情况不理想的责任在哪里?经营者本身有责任,各位员工也有责任,战败的事实也是一个因素。这样下去,要获得银行信用恐怕很难,而目前却有赖于银行的贷款。所以,必须尽快把松下带回从前那种生气蓬勃的状态,以此做为礼物,申请贷款。松下兴亡在此一举。
  在资金调度困难的时代,企业要对自己的实力,做客观、严厉的评估,如此才能提高企业信用。
  最近因为银行吃紧,各种行业的资金调度发生了很大的困难。想向银行借钱,但银行本身都没有钱,怎么能借给你?这种时期想借钱谈何容易?可是松下无论什么时候向银行开口,还没有被拒绝过。
  也许你会说:“松下电器是大公司,银行当然放心你呀。”对,如果是现在或许有可能。可是从个人小企业开始,包括家庭工厂时代,五十五年来向银行借钱都有落空。
  这和历任银行的负责人都很明智也许有关系;但是松下先生一直认为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都应该借到才对。为什么呢?银行是靠放款赚钱的呀!存款是生意,贷款当然也是生意,所以无论是存款或是借款,都应该受到同样待遇才对。当然他们不会无条件借给你,那么应该怎么借呢?
  松下的经验是这样,当松下需要借钱的时候,就先对自己及公司的实力做一个客观的评价;了解自己的实力就可以知道什么程度的贷款银行会答应。假定自我评估的实力是一百万元,你千万不要借一百万元,如果是八十万元,保证一定答应借给你;甚至有时还会问你这样够不够?
  松下始终遵守这个信条,所以借钱一次也没有落空。这个道理很简单,假定你有一百五十万元的实力,而想借一百五十万元,可是银行对你的评估都会比较低,可能认为只有一百二十万元,他们怎么会答应借给你呢?有人明知想借的数目高一点,仍抱着姑且一试的心理,以为万一被拒绝也没有什么损失。其实不然,有了这样的前科,银行对你就会有一种不信任感,你的信用也会大打折扣了。这时,不管你再怎么把自我评估的实力降低,他们也不会相信了。松下向银行借钱,金额一定比自己的实力低;银行也有信心,信用也一天比一天好,结果每一次借钱都能够借到。
  最近银行越来越紧,这种做法不一定完全行得通;可是处在这个资金调度极端困难的时代,实行严厉的自我评价,渐渐提高信用,不是更重要吗?
  企业向银行贷款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其对社会的服务。松下先生曾谈到他向银行借钱,从来没有被拒绝过。在这里,我们来谈谈其中的一段插曲。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松下公司的规模也比以前大了。过去曾经向银行借过十万元或二十万元的资金,到期都能按时归还,并向他们说明这一笔贷款的使用经过。这一次为了扩大事业,需要二百万元的资金,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于是松下先生去找银行经理商量。经理说:“很好啊,看贵公司过去的表现,信用非常好。这一次我也很想借给你,不过金额超出了我能裁决的权限,趁这个机会我介绍您去见敝行的高级人员,能不能麻烦您去向他们说明一下?”他是好意的。
  不过,当时松下先生的回答是:“经理,那样不好。”他听了一时愣住了,忙问:“为什么?”松下先生说:“见了贵行的高级人员也不过重复刚才向您讲的话。如果还有其他的话要说倒无所谓,不然我想没有必要去找他,由您传达也是一样。”经理听了好象很为难,可是最后还是答应:“好吧,我去传达您的意思。”结果,二百万元还是借到了。
  通常,为了借款的事,经理好意要介绍你去见他们的高级人员,一般人都会顺口答应说:“那就麻烦您了。”可是松下先生却没有这样做,因为他认为:
  经营企业不完全是为自己,一半是为了社会。具体地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需要电器用具;公司是为了满足大家的需要,才想建设工厂来制造这些东西。为了顺利建厂,正当的、该做的,都义不容辞去做;可是若超出这范围,要委屈自己,低声下气去求人家,松下先生认为不必要。心里时常要有这样的想法:“我做的是半社会服务工作,借钱是要建设工厂,生产大众需要的物品,提高生活水准。若是银行不肯借,就将计划搁下,暂时不做就是了。”所以对银行经理的好意,他也能理直气壮地说:“为了重述同样的话,是不必去见高级人员的。你们认为可以,就借;不可以,就不借,都没有关系。”
  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总而言之,松下先生是以这种态度来经营公司的。这种想法加上正确的自我评估,相信不会有借钱被拒绝的事情。
  在政府的各种保护政策及支援制度下,仍要建立自主经营的精神和观念。
  那是松下创业不到十年的事。一九二七年发生了所谓“金融恐慌”,使银行陆续陷入止付关闭的状态。当时与松下来往的是五大银行之一的“十五银行”,一般都认为不会有什么问题。
  谁知道有一天早上,报纸上刊登着“十五银行止付”的消息,才知道糟了,可是来不及了。松下大约有三万五千元存在那里,却一元也提不出来了。还好,两个多月前就与住友银行来往,靠它的帮助,松下才勉强度过难关,却也搞得焦头烂额,狼狈不堪。
  如今,这种事情想都想不到了。可是从前即使是银行,也会有周转不灵而倒闭的事情发生,何况是一般企业机构。那时还没有“公司更生法”的保护,凡是组织不健全的、该倒的统统倒了,是一个标准的残酷社会。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非常干脆的社会。
  现在有了公司更生法,提供了很多复苏的途径。而且银行、母公司等也会多方设法,帮助你度过难关,以免倒闭。公司的倒闭,对员工、来往厂商、消费大众以及社会当然都有很大的影响。公司愈大,影响也愈显著。在前述的金融恐慌,由于银行止付而失去毕生积蓄以致自杀的人不少,无法调动资金而被迫倒闭的企业机构也很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
  因此,政府各界都多方面配合,想办法伸出援助之手,避免发生倒闭,实在是必要的措施。只是近年来的做法,似乎有些过火。从前是要垮的,都顺其自然任它垮,没有人会搭救。如今却又同情过度,以致自主责任营运的观念渐渐淡薄,造成很多依赖性特强的“大少爷”式经营者。
  在有各种防范措施的情形下,每一个月竟然还有大约一千个倒闭案件发生。这一方面是反应不景气的严重程度,另一方面也显示自主责任营运的价值观念日渐淡薄。松下先生不认为从前那种放手不管、任其自生自灭的政策是好的。但也不否认,只有在那种环境中,才能不知不觉地磨练出真正的经营者。
  从这一个观点看,这一次的不景气是给经营者一个最好的锻炼机会。趁这个机会将公司的状况,经营方法等重新检讨一番,相信不是没有意义的。
  贷款是非常时期所采取的不得已作法;安定期应用自己的资金做生意才会成功。
  “一年复始,万象更新”,大家充满了新希望迈向新的一年。可是放眼日本的经济,好象不是太乐观,当然有些例外,不过大体说来经济好象正趋向恶化。面对这种事态,新内阁正在大伤脑筋,探讨恶化的原因,研究如何解决。不仅是政府,国民也有很多地方应该自肃与反省。
  原因当然很复杂,可是追根求源地说,日本各企业没有培养强烈的自主独立精神,实为其主要原因。更具体地说,症结在于:企业应该是依靠自己的资金来经营,可是大家都没有坚持这个原则,一再地贷款,依靠贷款来扩展事业。
  这点是与许多先进国家相比之下,日本所有的情形。它的形成当然有其历史背景,就是那次凄惨的“战败”。战败当时经济处于崩溃状态,想重建没有资金,不得已,大家互相提供“信用”,也就是支票,互相承认它。
  大家都缺少资金,可是互相容许用“信用”而活动,终于产生让世人吃惊的经济成长。单以这过程来看,日本依赖支票重建国家的步骤是相当成功的,这样的应变之道也是对的。可是,重要的是这到底只是非常时期不得已的作法,是因为战败失去了所有的东西而采取的不得已的措施。随着复兴,一切上了轨道,经济活动也趋正常化,这些信用膨胀应该渐渐地缩小才行。
  非常时期有非常时期的措施,安定期有安定期的方法,这是理所当然的道理。随着复兴的进展,应该慢慢缩小全凭信用的程度;政府该作这样的指导,国民也该有这种心理准备。事实又是如何呢?不但不缩小,反而继续地膨胀,经济复兴与发展虽已到今日的地步,却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成为贷款公司,公司财务的脆弱令人担忧。
  工厂设备都很新,技术也很优秀,这是值得称赞的;但就因为自有资金的比例太低,好象成了靠贷款而成立的公司,这种情形在世界上是很少见的。在美国用支票交易的商业行为几乎可以说没有,因此各企业都得健全地发展。
  德国也与日本一样,战败受到毁灭的打击,可是他们主张“自力经营”;即用自有资金来经营,有多少资本就作多少的事业。所以同样是呈现经济发展,但内容却与日本非常不同。借款增加,造成更严重的周转不灵,使倒闭连连发生。
  最近常听到倒闭的事。倒闭的案件一天比一天多,尤其是负债额的增加相当引人注目。这虽然与大企业的倒闭有关,但借款增加才是主要原因。借款增加,就造成更多的周转不灵而倒闭。
  松下先生从前就主张不能靠借钱来经营事业,必须用自己的资金,以自立自主的方式来经营。借钱经营,在精神上容易松懈,企业的体质也弱,以致银行稍微吃紧,就容易恶化而倒闭。而且借款的数目都很大,更引起了连锁反应:一家公司倒闭了,许多公司跟着倒闭。
  不但如此,借款政策会带来不踏实的事业扩张,而使经济过度膨胀;结果物价飞涨,各种弊端跟着发生。日本的现状就是最好的说明。借钱还有一个弊害,就是没有钱的、规模小的借不到;有钱的、规模大的可能借到很多,于是造成资本的畸形流动。
  用“万恶的根源”来形容借钱经营、借钱政策,应该当之无愧。如果每一个公司都不靠借钱,完全以自己的资金为主体经营,相信企业本身的体质就会更坚实,经济也会走向安定成长的道路,物价的上涨也会缓和,情形不是比现在更好吗?当然,借钱经营也有它不得已的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日本,因战争失去了大量的物资,钱也没有了,几乎是一无所有。经济的复兴,国土的重建,想用自己资金来做,哪有可能?都是互相提供信用,靠借钱来经营事业,从事经济建设的。
  所以,战争刚结束的那一段时期,借钱经营是不得已的。不过这种权宜措施只允许非常时期采用,平常应该改走正道。换句话说,借钱政策在经济复兴告一段落时,应该立刻改过来;该改而不改,一直拖到现在,才造成了今天的问题。借钱经营一直延续下去,企业以及日本经济都不可能有健全的发展。现在正是改为以自己资金为中心,自立自主经营最好的时机。但愿负责经营的经济人都有这种认识,政府方面也应该做强有力的辅导。
  银行紧缩带来的信用膨胀,会导致金融的紊乱。
  通常为了防止景气过热现象,政府往往采取限制银行政策。最近也采取了这种政策,可是经济界为应付或弥补这种情形,就把支付贷款的期限延长,来对抗政府的限制银行政策。一年来支付支票的期限一再地延长,因此资金回收就延长了,这种情况能健全吗?
  政府的用意绝不在此,限制银行是要稳定人心,使企业经营能安定巩固。换句话说就是要去掉企业体的赘肉,消除水肿现象,改善企业的体质,使其健康强壮,这是政策的目的所在。事实却反其道而行。由于银行抽紧,企业界的资金就紧
  了,应该想办法减少库存量,或加速贷款的回收。这样做的话,任务当然很艰巨,但经济才会往健全的方向发展。当然,事实上如此做的企业也很多,但如以整个情形来看则并非如此,手头一紧就把九十天的支票延为九十五天,或一百天,尽量想延后付款;结果等于一方面抽紧,一方面却放松,这是今日的情形,说来也真是奇怪。
  伪造纸币是扰乱国家金融的重大犯罪,是会被判刑的。日本货币的数量是由日本银行来控制的,按照经济界的实际需要来调节,订定一个目标如五千亿元或一兆元来发行钞票,限制银行就是根据需要来操作的。
  问题就在这里,如果日本的通货只有日本银行发行的钞票,那就会发生很大的功效,但经济界却有代替日币的所谓私制纸币在公然横行。这种纸币虽然是私制,但却并不构成犯罪。它不是伪造的纸币,那它是什么?就是支票。支票是经济界很奇怪的产物。
  不以信用做基础的支票,大量流通,会造成企业界的混乱。
  说支票是私制的纸币,也许有人会责骂,但这却是事实。支票当然不能象日币那样通用,但事实上很多企业都用支票来购买东西。没有现金,只要开一张支票,盖上董事长的印章就能发挥日币的功能,可以买到东西。
  这就是日本的实情。一方面政府努力地扼制纸币的发行,另一方面私制的纸币——支票又一直在乱发行。
  而且最初支票是以三个月为期,今天它已普遍延长到一百二十天,甚至一百六十天;更有所谓“台风型支票”——二百一十天的,又有所谓“分娩型支票”——三百天的也出笼子。日币的发行是有限制的,可是对这种支票的签发,法律上并没有任何限制;不管政府如何推行金融政策,如果放任这种支票乱发,经济界可以说绝不可能安定的。对于这一点,到目前为止,政府好象仍未把它当成一个大问题。
  前些日子报纸上登载了一则消息,九州一家资金一千万元的公司负债四十亿元而倒闭,大部分的负债都是乱开的空头支票,也就是乱发的纸币。一家倒闭连锁地倒了二十家、三十家,其他人都受到连累。
  就算没有这样严重,但是类似这种情形的案子在日本国内随时随地可见,倒闭的公司大部分都是开出了公司资本外几十倍的支票。
  以长期性支票做生意的恶习,将无法支撑远景的经济发展。
  今天日本有几万家准“日本银行”,都在无限制地发行“准日币”。真正的“日本银行”在日本仅有一家,但是现在假定有三万家公司,就可以说有三万家准日本银行在发行等于日币的私制纸币。这些“准银行”中,大者发行百亿元,小者发行一两千万元,辗转流通于市面上,政府对此也未加限制,想起来实在可怕。
  这样的结果,就会出现散漫的经营,政府金融政策的目的就徒劳无功,等于画饼充饥了。
  迎接新年,大家应该互相承认这种事实,咬紧牙关,重整旗鼓,勇敢地向特殊的经济界风潮挑战,才能使日本经济脱困而出。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