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读大学到底读什么》

_4 覃彪喜(当代)
上网,还是烧钱?
2004年10月20日,英国人胡润领衔炮制的中国大陆“2004 IT富豪榜”正式公布。上海盛大CEO陈天桥以88亿身家占据着首富之位,其财富在一年时间中暴涨了48亿。随后,著名商业杂志《福布斯》公布了2004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盛大网络董事长兼CEO陈天桥以身价13亿美元列富豪榜第三位。
而陈天桥这几十亿的身价是怎么来的呢?纳斯达克固然功不可没,但股市只是用来圈钱的,而不是用来赚钱的,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靠着一支概念股来赚钱。陈天桥的钱和丁磊(网易)、张朝阳(搜狐)、马化腾(腾讯)等人的钱来得不一样,后者基本上是通过移动通信增值服务、网站广告等途径赚钱,而陈天桥只是通过《传奇》以及其他几个基于《传奇》开发出来的网络游戏而迅速暴富。
我并没有玩过《传奇》,也没有买过传奇卡,但是从陈天桥的财富规模和财富聚敛速度就可以想象玩这个游戏的代价。一个网络游戏造就了一个亿万富豪,同时也让多少学生将自己的生活费甚至学费花在了网吧?如果你是《传奇》的玩家,陈天桥这88亿的身价便有你贡献的一份。
我原来一个同学家境非常贫寒,每个月的生活费不过200块钱左右,哪怕是买个一两块钱的东西也要仔细考虑一番。大四的时候他迷恋上了《传奇》,每天从网吧回到宿舍的时候都会自鸣得意地谈论他又练到了多少级,但很少提过自己今天上网又花了多少钱。过了一段时间,他为了上网竟然每天都只吃一餐饭,将另外两餐的伙食费全部用在上网上了。他还四处举债,很快就债台高筑了。后来找工作的时候竟然连制作简历的钱都没有,怎一个惨字了得!
而浪费钱的游戏又何止一个《传奇》?全国各地不计其数的网络公司正在推广或者开发网络游戏,需要花钱买充值卡才能不断玩下去的网络游戏早已层出不穷,几乎任何一家网吧的门口都贴满了各种网络游戏的宣传广告,同时也写满了各种待售游戏卡的名称。虽然能够像《传奇》一样盛极一时的游戏凤毛麟角,但能够从学生身上大把赚钱的游戏却颇为可观。
在网吧里浪费钱的事情又何止玩网络游戏?如果忽略买传奇卡之类的开销而只考虑上网本身的费用,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致的估算。以一个上网比较频繁但不算疯狂的人为例,平均每天上网2.5个小时,每小时2块钱,除去寒暑假,一年以10个月计算,每个月以30天计算,那么,四年下来花在网吧的钱就有6000元。对于家庭条件优越的人来说,这个数字大可以不当回事,但对于家境困难的同学而言,这笔钱足以让他们父母在庄稼地里忙上大半年。很多家长为了孩子上大学,6块钱的生活必备品都可能舍不得买,而他们的孩子却将6000元花在了网吧。
沉迷于网吧所浪费的又何止是钱呢?同样以上面这个上网频繁的大学生计算,他大学四年花在网吧的时间足足有3000个小时。以每天8个工作小时、每周5个工作日计算,这相当于75个星期,几乎相当于1年半。对于一些更加沉迷于上网的人来说,接连上通宵是家常便饭,十几个小时不出网吧也是习以为常,这些人大学期间花在网吧的时间可能比毕业以后几年的工作时间还要多!大好的青春就这样被奢侈地浪费掉了。
/* 62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二部分
网络,网住的是精彩还是无奈?
网络,网住的是精彩还是无奈?
近年来,关于利用网络实施抢劫、(被禁止)等犯罪的新闻报道目不暇接。很多人出于好奇或者一时冲动而去与网友相见,结果走进了网友早已布置好的圈套,或是被劫财,或是被劫色,甚至可能被杀害。湖南某高校的一名女生在网吧玩通宵,凌晨两点多的时候竟然只身一人去会见网友,结果不但被几个男人(被禁止)致死,而且双眼被残忍地挖出。类似的悲剧又何止这一起呢?
找网友聊天,跟网友见面,这对很多大学生来说都是非常习以为常的事情,可是,见网友真的那么美好吗?除了跟网友开门见山地发生超友谊的关系,或者是缠着网友请自己吃麦当劳肯德基,我真想不出见网友有什么必要。自己身边的人都来不及去交流去沟通,为什么偏偏要去舍近求远呢?况且网友让你感到失望的可能性比你隔壁宿舍的人让你失望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轻舞飞扬和痞子蔡的爱情确实让人感动,可那终究只是小说而已,而且轻舞飞扬已经红颜薄命了,而痞子蔡却继续跟别的女孩发生着一次又一次的亲密接触。
很多大学生的网友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甚至远到了地球另外一边,交际从现实社会转变到了虚拟世界。可悲的是,他们却从未主动向周围的人说一声:“你好,我们可以聊聊吗?”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沉迷于网吧还有一个危害是不容小觑的:摧残身体健康。因为上通宵更加实惠,所以很多人都愿意通宵呆在网吧里。对于血气方刚的大学生来说,通宵上网可能只是小菜一碟,我原来一个同学就经常通宵上网,早上回到宿舍休息一个小时,然后换上衣服去踢足球,下午又去打篮球,晚上照样去通宵,而且接连7天都是这么过的。时间一久,我想他自然会为这种恶意透支而支付高额的利息吧。
/* 63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三部分
恋爱:花开堪折方须折
九、恋爱:花开堪折方须折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却又是一个最难表达的话题。在这本书里谈论爱情更是难上加难。我宁愿写十部小说来阐述爱情,也不愿在这本书里写一个关于爱情的章节。我本是一个不解风情的人,每一次“初恋”都没能改变这一点,而大学是一个爱情大师云集的地方,班门弄斧的我很可能因为接下来的文字而遭到鄙视和唾弃。
尽管如此,我仍想斗胆谈谈自己对于大学生谈恋爱的一点看法,谨以此就教于大学里各位身经百战的恋爱专家或者在爱情理论界开宗立派的大师泰斗。
校园恋情:选修课?必修课?
恋爱是人生的必修课,这一点不少和尚也深信不疑。岳麓山上的一位出家弟子就曾因为与山下一位女大学生谈恋爱而被逐出师门。没有修满恋爱学分的人生是遗憾的,但是,这个学分是不是必须在大学期间修满呢?
见过很多场辩论赛的辩题都是“大学生谈恋爱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双方辩手总是从谈恋爱的好处和坏处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我总感觉他们不像是在谈论爱情,而是在论证一个叫(**)情的项目,正方说这个项目能够盈利,反方说这个项目将要亏本。
如果爱情能够用有用或者无用来论证,那孟姜女哭倒长城是不是为了让匈奴人顺利南下,而她不过是匈奴人派到秦国来的一个卧底?祝英台在出嫁的路上跳入梁山伯的坟穴,是不是为了化作蝴蝶向将《梁祝》的曲子设为手机铃声的人收取著作权使用费?
真正相爱的人绝对不会是因为跟对方恋爱很有用才跟他一起,所以,因为恋爱有用或无用而鼓吹或反对大学生恋爱都是一件荒天下之大谬的事情。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我并不想寻找任何关于大学生谈恋爱有用或无用的证据。谈恋爱究竟是不是一门必修课,这与恋爱是否有用毫无关联。
爱情不是计划出来的
大一刚刚入学的时候,我们的班级辅导员以过来人的身份对班上的女生说:女人的幸福是由婚姻决定的,所以对于大学女生来说,最大的任务不是好好学习,而是让自己从一个不懂事的小姑娘成长成一个有女人味的都市丽人,并从自己尽可能大的交际圈子当中挑选一位最满意的男生作为自己下半辈子的幸福。
这种观点在社会上绝对能够获得非常广泛的认同,我也在一定程度上赞成“女人的幸福是由婚姻决定的”这一命题。确实有很多普普通通的女子因为嫁给了一个优秀的男人而幸福终生,而很多优秀的女人因为遇人不淑而过着无奈甚至凄惨的生活。中国是世界上女性就业率最高的国家,职场上的女强人自然也比比皆是。而这些女强人的背后,多少会有一些来自家庭的辛酸。
我并不主张女性都要通过工作实现自强自立,很多方面男人和女人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平等的,譬如女人不可能要求男人平等地怀孕生子。如果条件允许,女人待在家里相夫教子是完全可以的,除非她因此而觉得寂寞或者空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那位班导的话似乎也无可厚非。
但是,这位班导仍然无法得到我的认同。因为她的旨意是要班上的女生从大学第一天开始便制定自己的爱情计划,然后根据这个计划按部就班地寻找自己的爱情。这种处心积虑的计划说得难听一点无异于一种阴谋。如果女生将这位班导的理论付诸实施,那她就不是在寻找爱情,而是在以爱情的名义寻找一个能够把自己养起来的猎物。
与女生的“爱情十五规划”相比,男生的计划性可能更类似于群众运动。我们学校有一个班级的男生在大一刚开学的时候便召开了扩大会议,通过一番协商和讨论,最后一致通过了一项决议,将班上每一个女生分配给了某个特定的男生,然后所有男生一齐出动,每个人都在其他战士的掩护下攻占属于自己的高地。不出一个月,班上十几个女生全部沦陷了。类似的战役肯定在很多学校很多班级打响过,只是战役规模各异,有些是壮观的运动战,而有些只是局部的游击战。
这种群众运动看上去确实非常有趣,但是,通过这种计划性的战斗而得来的战利品会是真正的爱情吗?
真正的爱情往往是在不经意的瞬间出现的。因为它具体会在什么时候出现无从可知,所以爱情不需要任何的计划。我并不是不可知论的信徒,但我相信:对于一个还没有邂逅爱情的人来说,他将在什么时候坠入爱河,这完全是不可知的。很多人都想知道自己将在什么时候与一个什么样的人相爱,甚至通过玩“碟仙”、“笔仙”之类的游戏来预知未来。其实这又何必呢?很多东西都因为不可知才无比美好,当你知道以后可能就索然无味了。看过倪匡的《丛林之神》,你就会发现能够预知未来不过是一种悲哀,就如看过《我和僵尸有个约会》以后发现永生不死比死亡更可怕。
有些时候我们真的不能不相信缘分。属于你的,远隔千山万水她也会来到你的身边;而不属于你的,就算站在你的对面,你也未必会注意到她的存在。也就如人们所说的“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见面手难牵”吧。
既然爱情的发生总是让我们感到意外,那又何必制定周密的计划然后去苦苦追寻呢?如果你发誓要在两年之内找个女朋友,而事实上属于你的那个女孩却注定要两年零一天以后才会出现;如果你计划要在大学毕业之后才寻找自己的白马王子,可他明天可能就要出现了。如果真要将恋爱作为一种计划,你或许会坠入玩弄感情的泥淖,又或许会错过真正的幸福。爱情是不期而至的,可以期待,但不可以制造。放弃所有关于寻找爱情的计划吧,你所需要的只是静静地等待,同时去做好爱情之外的每一件事情。
/* 64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三部分
年轻不能承受之重
年轻不能承受之重
琼瑶阿姨那种直抒胸臆的爱情表达方式一直让我感到肉麻,而她那种脱离现实生活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故事却并不因为我的反感而失去读者或者观众的眼泪。琼瑶绝对是很多大学生的爱情启蒙老师,这种启蒙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非常间接的。
琼瑶笔下的主人公们乐此不疲的海誓山盟在恋爱的大学生当中绝对被无数次翻版。事实上很多大学生谈恋爱都是想找一个满意的终生伴侣,这种人和那些玩感情游戏、吃爱情快餐的人比较起来实在要伟大得多,但是,如果有某位大学生告诉我,他跟女朋友都是把爱情的终极目标定义在婚姻和幸福的基础之上,我只会觉得这如同一个风烛残年的乞丐在豪言壮语信誓旦旦地表明自己愿意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终生。我不是怀疑大学生这样的表达太虚假,正如这个乞丐一样,或许他果真愿意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不息,可这样的表达未免太自不量力了。
记得余秋雨曾在一篇谈及爱情的散文中这样写道:“为什么把择定终身的职责,交付给半懂不懂的年岁;为什么把成熟的眼光,延误地出现在早已收获过的荒原?”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思想和社会经验,但是这都是非常有限的。可能他们当时觉得自己已经足够成熟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会觉得曾经的自己是多么稚嫩。所以,大学时光何尝不是余秋雨所说的“半懂不懂的年岁”?当大学生过早地将“择定终身的职责”交付给这段年岁,他们又何尝不会在成熟的季节发现眼前只有过早收获过的荒原?
高中以及大一上学期我一直想入仕为官,并迫切地渴望将青春乃至生命奉献给西藏。当时我觉得自己是非常理性、非常成熟甚至非常高尚的,可是,到了大二,我的想法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对从政的兴趣似乎突然之间荡然无存。大学毕业以后,我的人生规划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事业追求的方向转了个绝对不小于90度的大弯。曾经那么渴望成为一个优秀的律师,而现在却丝毫也不想在目前这种制度环境中当律师了。回首大学生活,觉得那个时期的自己竟然是那么偏执那么幼稚,尽管当时我觉得自己是非常成熟的。或许过一段时间以后再回首现在的我,也会觉得很不成熟吧。
人生原本就充满无数的变数,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都还不够成熟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大学生的一切都还没有定型,他们的年轻还无法承受过多沉重的承诺。就算海誓山盟,那也很可能脆弱得不堪一击。我一个朋友在清华读书的时候谈了一个北京的女朋友,毕业的时候两个人几乎做好了结婚的准备,可是,我朋友执意要去青岛,而她女朋友却迫于父母的压力而只能留在北京。于是,他们分手了。大学生的爱情就算能够维持到毕业,又有几对能够逃离这种无奈的结局?
年轻的翅膀可以让你飞得更高更远,但是,它的稚嫩还无法承受太多的沉重。
/* 65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三部分
寂寞不是恋爱的借口
寂寞不是恋爱的借口
尽管大学生基本上属于“群居部落”,但大学生却是一个非常容易感到寂寞的群体。因为他们没有什么生活压力,又有大把的空闲时间,所以,只要他们没有专注地投入到学习或者别的什么事情中,他们就会感到寂寞,并很可能在第一时间想到找个恋人让自己充实起来。我认识的很多人在大学期间谈恋爱便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两个寂寞的人在一起是很容易产生火花的。《穆斯林的葬礼》中,韩子奇和梁冰玉被德军围困在英国的一间地下室里,时间一久便相爱了,而且还爱得很深。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不归结为两者内心的寂寞。但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寂寞真能制造那么真挚的爱情吗?
小新是我大学期间的一个朋友(而非日本那个没有鼻子的天才小色狼),他有一段时间觉得特别寂寞,既不想去自习,又没有参加什么社会实践,每天晚上在校园里逛来逛去都找不到什么事情做。而草地上那些拥抱在一起的情侣却是那么浪漫,与寂寞的小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于是,他决定找一个女朋友。很快,他在周末的舞会上认识了一个叫小棠的女孩。小棠跟小新一样寂寞,也经常在校园里逛来逛去却不知道该干什么。很快,他们俩就将自己宝贵的初恋献给了对方。因为我经常使用“第二次初恋”、“最后一次初恋”之类的表达,小新还专门强调他和小棠都是如假包换的第一次初恋。
坠入爱河以后,小新和小棠便无比充实了。他们整天出双入对,一起吃饭,一起看电影,一起逛街购物,一起爬岳麓山,晚上他们便牵着手在安静的校园里散步,回各自的宿舍睡觉前还要在小棠的宿舍楼下拥抱几分钟……多么恩爱的一对情侣啊!可是,没过多久,他们的矛盾便浮出水面了。因为恋爱之前对彼此缺乏足够的了解,而且跟对方恋爱的理由更多的不是欣赏而是寂寞,所以,当对方的缺点逐渐暴露在自己的面前,缺乏心理准备的小新和小棠都感到无法忍受,两个人动不动就闹起别扭来。没过多久,他们轰轰烈烈的初恋就在一次大吵过后灰飞烟灭了。
真正的爱情应该源自两个人内心深处的彼此欣赏,而小新和小棠因为寂寞而走到一起,别说彼此欣赏,就连对方是什么人都不清楚。这与其说是恋爱,不如说是以爱情的名义玩一场游戏。而这样的游戏,有几个人真正玩得起呢?爱情不应该是寂寞的产物,而寂寞则可能是爱情的产物。当相爱的人不在身边,那种思念应该也算得上是一种寂寞吧,不过这是一种幸福的寂寞。因为感到寂寞,所以在遥远的地方呼吸到对方真实的存在。
因为寂寞的时候很容易将不是爱情的东西误以为是爱情,所以,越是寂寞,越要警惕爱情。其实,寂寞有什么不好呢?只要学会欣赏寂寞,你就会想起那首似曾相识的歌:今夜的寂寞让我如此美丽。
读大学的时候,每当我晚上十点半背起书包离开教室,教学楼的灯一层接一层在我身后次第熄灭。回宿舍之前,我总喜欢独自一人在校园里慢悠悠地走一会儿。看到校园里那些卿卿我我的情侣,我很多时候都会羡慕不已,并为形单影只的自己感到寂寞。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抬头仰望星空,并想象自己在将来某个不确定的时候邂逅属于自己的幸福。“在这同一片璀璨的星空下,此时此刻的她在想什么呢?在做什么呢?是不是也在遥望星空期待着我的出现?”这种想法虽然很有阿Q的味道,但却足以让我在感到寂寞的同时也感到温馨和幸福。
如果你还是独身一人,当你羡慕眼前那些浪漫的情侣时,不妨也跟我一样阿Q一回吧。
/* 66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三部分
爱情不是虚荣
爱情不是虚荣
爱情不是虚荣,这原本是一个非常浅显的命题,可是,很多大学生却偏偏会犯这种常识错误。很多人觉得自己找了个校花、系花或者英俊潇洒的樱木花道就非常光荣,还有些人看到同学们都恋爱了,而自己还是单身一人,于是觉得自己很没面子,并暗暗下定决心要找个情侣来挽救自己的尊严。
大学里曾经流行这样一句话:“这是恋爱的季节,单身是可耻的。”后来这句话变成了“这是同居的季节,处男是可耻的”。我一直感到非常纳闷:既然单身是可耻的,那西门庆是不是应该被评为宋朝十大杰出青年?既然处男是可耻的,那《笑傲江湖》中的田伯光岂不成了天下第一高僧?
从某种角度来说,爱情只不过是两个人的事情,甚至爱一个人只是他自己的事情。我曾经写过一篇有内容提要、关键词、注释和大量参考文献的论文给一个女孩,题目叫“论爱你只是我一个人的事情”。后来还真的只是我一个人的事情了。如果当年把论文的题目改为“论我爱你与你有关”,不知道结果会是怎样。
是否喜欢一个人只有你自己知道,是否到了该恋爱的时候也只有你自己最清楚。孙燕姿有这样一句歌词:爱情是座城堡。对于走入城堡的两个人来说,这个城堡与别人是没有关系的。既然如此,就算你身边的人都恋爱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恋爱只是他们的事情,而你是否恋爱只是你的事情。
当你单身一人的时候,没有人真会觉得你是可耻的,就算有人这么认为又怎么样呢?只要你自己觉得充实,别人的眼光又何必在乎?而就算你很快就找到了一个李嘉欣或者道明寺,别人或许口头上会羡慕一番,但是,这种羡慕能给你带来什么呢?你和你的李嘉欣或者道明寺谈恋爱,这跟别人其实什么关系都没有,而他们或真或假的溢美之词不过是满足你的虚荣心罢了。
虚荣,顾名思义就是虚假的光荣。既然是虚假的,为什么还要在乎?
/* 67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三部分
理性美与非理性美
理性美与非理性美
在重庆工商大学“融智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社会学家周孝正一语惊人:大学生谈恋爱是好事。他进而以专家的口吻进行了论述:“从社会学角度讲,谈恋爱是异性之间一种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在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女生可了解男性理性的美,男生也可欣赏女性非理性的美,这样整个社会的相处才更融洽。”
我想周教授这一席话肯定让很多正在谈恋爱或者正准备谈恋爱的大学生顿时如遇知音,说不准还恨不得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周教授”之类的话。可是,大学生谈恋爱真是那么美好、那么有用吗?大学生如果不谈恋爱,整个社会就相处不融洽了吗?
周教授把男性美定义成理性美,把女性美定义成非理性美(不知道能不能叫做感性美),我想这应该是从美学的角度划分的吧。我大学期间虽然学过美学,而且老师还是个很有名的教授,可我实在没有认真学过,家里那些李泽厚的书也没有看完。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吧,我觉得周教授的理论非常经不起推敲:既然男性以理性为美,那是不是刘德华开演唱会的时候带几本康德的书在身上就更加性感了?既然女性以非理性为美,那是不是木子美、流氓燕、芙蓉姐姐等人比居里夫人更伟大?
前段时间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位丈夫忍受不了妻子大腿(禁止)刻有前男友的名字,愤而跟她离婚。这位妻子读大学的时候和一位男生爱得死去活来,为表海枯石烂此心不渝,她在(禁止)纹上了男朋友的名字,不想两人很快就分道扬镳,导致现在的丈夫因此跟她走上离婚的道路。如果说非理性是一种美,这位妻子实在是国色天香倾国倾城了啊!
大学生同居和女大学生怀孕已经算不上什么新闻了。在各大学附近的诊所里,人工流产是挂得最多的招牌,服务的对象不言自明。在这些诊所里,做人流的女生谈不上络绎不绝也算得上屡见不鲜,有的女生甚至做了一次又一次。而女性做人流对身体的损害是巨大的,甚至可以导致婚后不孕不育的恶果。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大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做人流呢?难道这就是周教授所说的理性美吗?哦,她们是女生,女性有非理性美,那她们的男朋友呢?男生的理性美都到爪哇国度假去了吗?
据报载,某大学正在流行拍“情侣婚纱照”,以提前体验结婚的感觉。情侣们煞有介事地买来戒指,表情神圣地凝望镜头,“新娘”还幸福得直想哭。我不禁哑然失笑。也许不久的将来,大学生情侣便要流行“养个小孩”的实验,满校园都是抱着小孩散步且又风华正茂的“爸爸妈妈”了。到那个时候,大学生的理性美和非理性美就演绎得淋漓尽致了吧。
就算男性美和女性美分别是理性美和非理性美,这也只是两种性别的区别,而大学生只是一个特定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按照周教授的理论,人们都需要通过恋爱来欣赏异性的理性美或非理性美,那男婴和女婴就真的有必要青梅竹马甚至指腹为婚了,因为他们只有这样才能欣赏男婴的理性美或者女婴的非理性美啊!
大学生基本上处于18岁至23岁这个年龄段,虽然这种年龄的人完全可能拥有过人的理性和才智,但从整体上来说,一个二十来岁的人并没有多少社会阅历,在课堂上和书本里学来的东西也缺乏实践的体认,“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还不够成熟的大学生而言,应该还谈不上什么理性或者不理性吧,遑论什么理性美和非理性美了。
/* 68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三部分
异性探索
异性探索
周教授在阐述“大学生谈恋爱是好事”这一观点的时候提到:谈恋爱是异性之间一种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谈恋爱确实能够让人们对异性有更深入的了解,但是,谈恋爱是不是唯一的途径呢?如果不是唯一的,那它是不是最好的呢?就算是最好的,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否也是如此呢?
如果谈恋爱才能探索异性的“未知领域”,那如果一个男生想了解10个女生,他是不是就需要谈十次恋爱甚至结十次婚?我想任何一个男人在娶了10个老婆之后都可能审美疲劳,所以无法欣赏女性的非理性美了。
如果恋爱是探索异性的唯一途径,那是不是只有同性恋才了解自己的同性?如果谈恋爱是了解异性的最佳途径,那是不是任何人最了解的就只有他的恋人?事实上,很多人最不了解的恰恰就是他的恋人,因为爱情往往会让人变得盲目。当你把双眼贴在书本上,你绝对看不清书上写了什么字,因为距离太近了。而当你和恋人的距离小到足够的程度,你照样可能完全看不清对方。生活中很多人觉得自己的恋人是完美的,可这个完美的人在别人眼中可能一无是处。这难道只是因为别人没有与他恋爱所以未能完成探索吗?
既然同性之间可以通过做朋友而完成对彼此未知领域的探索,那异性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大学期间跟班上一位女生的关系非常好,我们都很了解彼此的才华、思想、理想甚至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可是我们从来都没有与对方恋爱的冲动。如果真的恋爱了,可能我们之间就不会那么无拘无束地相处了。
据说,四川某高校的两位毕业生去成都一个大公司面试,甲同学的成绩非常优秀,而乙同学的成绩只是一般。面试时,人事部经理问道:“你们在大学里是否谈过朋友?”甲同学答:“我没有谈过朋友,也很少和女生交往。”而乙同学却苦笑着说:“我谈过很多次。”经理最后选择了乙同学。
这个故事经常被人引用作为大学生应该恋爱的证据。可是,这些人在引用的时候忽略了甲同学的一句话:很少和女生交往。甲同学的败因并不是没有恋爱,而是他与异性的交往太少。而“与异性的交往”跟“谈恋爱”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了。而且,如果我是面试这两位同学的人事经理,我可能会在拒绝甲同学之前拒绝乙同学。在我看来,一个可以随心所欲换女朋友的人肯定也是随心所欲跳槽的人,这样的人才我是不欢迎的。
马加爵事件曾一度引起轩然大波。当时我留意到了这样一个观点:如果马加爵在云南大学找个女生谈恋爱,后面的悲剧就可以避免了。这真是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论调。马加爵缺乏的是与身边所有人的交往,而并不是与某一个女生的爱情。只要马加爵不能融入到身边的交际圈子,就算整个云南大学的女生都是他的女朋友,他也照样会将漠视自己的同学送上西天,甚至可能会在和女朋友吵架之后让对方殉情;而如果他能积极主动地与人交际并收获他人的关心和理解,就算没有一个女生欣赏他健壮的体魄,那四个死在他的铁锤之下的人现在肯定还健康地活在人间。
一不留神说了太多,而我想说的只是谈恋爱并不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四年大学生活并不会因为没有恋爱而留下遗憾,反而可能会因为恋爱过而留下悔恨。当幸福的爱情被摔得支离破碎,你或许会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一个错误的人一起犯了个美丽的错误。
杜秋娘诗曰:“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而我想说的是:花开堪折方须折,莫让鲜花败残枝。如果还没到应该摘花的时候就把枝叶一并折下来,那只会眼睁睁地看着艳丽的鲜花一天天凋零于被折断的残枝。
恋爱综合症
虽然我否认谈恋爱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但也并不认为爱情是大学生的禁区。事实上,爱情这颗种子在大学的土壤里是最容易发芽、开花的,最终结出果实也不是没有可能。而且大学生谈恋爱相对而言要比社会上的人纯洁一些,不会那么功利、那么现实,对方的经济条件、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往往不是选择男女朋友的标准。
如果真能在大学期间和一个自己喜欢的人两情相悦,而且两个人都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面对前路的一切困难,那么,谈恋爱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恋爱虽然只是一堂选修课,但到了水到渠成之时,何不认真修满这个学分呢?
不过大学生坠入爱河以后很有可能患上各种恋爱综合症。在此列举一些,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 69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三部分
倾家荡产为红颜
倾家荡产为红颜
小施是来自贵州的一位男生,家庭条件不算太差,但也很不宽裕。大二的时候,他与我们院的一位叫小楠的女生恋爱了。小楠的父母都在湖北农村,而且经常遭受水灾之苦,生活非常艰难。而小楠却是一个非常虚荣的人,对名牌服装和高档化妆品情有独钟。每次陪小楠逛街回来,小施的钱包就会接近真空。为了取悦小楠,小施只好一次又一次地向家里要钱,并且找了两份兼职。有一次,小楠在一家商场看上了一条铂金项链,虽然没有要小施帮她买下来,但是爱不释手的样子却一目了然。从此以后,小施省吃俭用,而且更加卖命地做兼职,终于在一个月以后存了一千多块钱,并将那条项链买了回来。
几个月以后,商学院的一名MBA向小楠发动了频繁的进攻。这个MBA虽然其貌不扬,但出手非常阔绰,想必读研究生以前有份不赖的工作。当时正值烈日炎炎的盛夏,小楠提出想买一副太阳镜,小施只花几十块钱给她买了很普通的一副,而那个MBA却去长沙最好的商场给她买了一副三千多元的,可谓是一掷千金。没过多久,小施戴着绿油油的帽子光荣下岗,而MBA却穿着一双漂亮的破鞋隆重登基了。
像小楠这种贪得无厌的女生或许并不多见,但是小施这种为了女朋友而勒紧裤带过日子的男生却大有人在。经营爱情当然不能没有钱,写情诗都还要用钱去买信笺呢!可是,像小施这样为了所谓的爱情而倾家荡产,值得吗?像MBA那样一掷千金得来的爱情又算得上是爱情吗?
很多大学生的家庭条件非常一般,父母要么是普通的工薪族,要么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当你和男朋友沉浸在西餐厅那低柔的音乐里,你有没有想过你的父亲可能正在广州的某个工地上扛水泥?当你站在商场的柜台为女朋友挑选最高档的化妆品,你可否知道,你的母亲可能正用皴裂的双手在地里辛勤地劳作?她将养猪卖粮的钱寄给你做生活费,而你有没有考虑过为她买一瓶哪怕是最便宜的护手霜?
我见过很多大学生情侣不但非常恩爱,而且都只想方设法为对方省钱,这样不是很好吗?两个人一起去旋转餐厅吃烛光晚餐固然非常浪漫,但是两个人晚自习下课以后牵着手在校园里散步又何尝不是一种浪漫?女朋友生日的时候给她订一个大大的蛋糕固然没错,可是给她设计一张漂亮的卡片并附上一首精美的小诗,这又何尝不可?
爱情需要经营,但需要的是用心经营,而不是用钱经营。对于经济尚未独立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当你的女朋友将你的钱当成普通的纸来花,你就该考虑她所爱的到底是你还是你的钱包了。而当追求你的男生或者你的男朋友在你面前一掷千金,你也千万别以为那就叫(**)情。一个有一万块钱的人为你花掉一百元,你只占了他的百分之一;而一个只有十块钱的人为你花掉十块,你就成了他的全部。
/* 70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三部分
全职恋人
全职恋人
前文谈到兼职的问题时提出了一个“兼职学生”的概念,指一些大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兼职上,从而沦为了兼职学生。而大学里还有一些人并没有做兼职却照样脱离了学生这个角色。有些大学生坠入爱河以后便朝朝暮暮形影不离,将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了恋爱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人的职业已经不再是学生了,因为他们完全已经成为了“全职恋人”。
泡泡和彤彤是我在大学里见过的最恩爱的一对情侣。他们两个人都既有才又有貌,是驰名好几个院系的金童玉女。虽然不是很有钱,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两个人的浪漫生活。每天早上泡泡都要买好早点放到彤彤的宿舍窗台上(彤彤的宿舍在一楼),当彤彤听到有人在窗户玻璃上敲了三下,她就知道早餐送来了。如果当天的课程不需要或者不敢逃课,他们两个人就紧挨着坐在教室最后面,每人都有一只耳朵里塞着耳机听CD。下课以后他们就一起逛街,一起爬山,一起去图书馆看时尚杂志。彤彤的诗写得很好,隔三岔五地会送一首给泡泡,而泡泡的诗歌水平也迅速提高,不久就成为了后朦胧派的一代宗师。晚上睡觉前泡泡总要送彤彤到女生宿舍楼下,拥抱好一阵子才会分开,每次都像是生离死别一样。
转眼到了毕业的季节。彤彤虽然到了大四才勉强通过英语四级,但凭借其优美的文笔和出众的外表,毕业后非常顺利地进入了位于广东佛山的美的集团。而泡泡则没有这么幸运了,他因为到毕业还没有通过英语四级,加上还有十来个学分没有修满,所以没有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彤彤去了佛山以后,泡泡也试图在佛山找份工作,但是一直没有遂愿。考虑到深圳和广州的机会要多一些,泡泡又到这两个地方递了很多份简历,但仍然是石沉大海。彤彤说:你来佛山吧,我养你。泡泡便真到佛山去了。但此后两个人的矛盾渐渐多了起来,没过多久便分手了。
他们的分手让很多同学都扼腕叹息。如果让他们回到几年前的大学生活,他们还会选择做一对全职恋人吗?如果他们能够从恋爱的时间当中多分一点用来扮演学生的角色,他们的爱情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不顾一切地投入到恋爱当中,不但会影响彼此的学习,并进而影响到毕业和就业,而且很可能会让两个人的交际圈变得非常狭窄。虽说“色”和“友”的关系并不难处理,但很多人谈恋爱以后总会因为与恋人朝朝暮暮而将朋友放在了一边。而大学期间的朋友对于自己毕业以后的创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脉资源,这种资源是爱情无法替代的。我有一个同学大学四年的交际生活几乎只是谈恋爱,可是她女朋友毕业的时候跟他分手了,而且两个人像朱茵说她和周星驰一样:分手不再是朋友。这样一来,我这个同学在毕业以后竟然发现自己大学四年没有交到一个可以互相帮助的朋友。
学业诚可贵,朋友价更高。若为爱情故,两者皆可抛。很多谈恋爱的大学生估计就是这样的吧。
而两者真的皆可抛吗?
/* 71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三部分
野猪林
野猪林
我的母校有一个不算漂亮的荷花池,因为晚上光线比较暗,比较有花前月下的气氛,所以总会有很多情侣在那里拥吻。接吻固然要用嘴,而野猪的嘴巴久负盛名,于是那片荷花池在民间便被称为“野猪林”。
后来,学校相继新建了一些园林,“野猪”出没的地方自然更加多了。有一片园林的官方名字是“省园”,意在反省历史不忘国耻。当年北平沦陷,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师生迁徙到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当时的校舍我们学校现在还在使用。不料日本人很快就打到了长沙,蒋介石放了一把大火之后便弃城了。临时大学的师生只好徒步去了昆明并组成了西南联合大学,而岳麓山下的校园成为了日本飞机轰炸的目标。后来,在我们学校的校园里还曾挖出过一枚尚未爆炸的炸弹。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学校修建了省园,旨在提醒学校师生记住那段屈辱的历史,奋发图强。
可是,绿草茵茵的省园成为了学生情侣们的伊甸园。我原来下了晚自习独自一人去省园散步的时候,一眼看去遍地都是紧紧拥抱在一起的情侣,他们正用温柔的抚摸反省着抗日战争的历史,用激烈的热吻纪念着为了救亡图存而牺牲的革命先烈。据说在草地上偶尔还会看到被消费过的避孕套,大抵使用过这玩意儿的人反省历史的时候反省得最深刻吧!
就我迄今为止所见过的世面而言,大学生谈恋爱是最肆无忌惮、最有碍观瞻的。不论是公园里还是公共汽车上,也不论是校园的草地上还是图书馆的自习室里,到处都能看到大学生情侣的亲热镜头。长沙某大学有个叫做“樟园”的地方,因为樟树枝繁叶茂,所以总是鸳鸯成群。有一天晚上,某才子酒后误入樟园,第二天便填词一首:昨夜饮酒过度,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窝,误入樟园深处。呕吐,呕吐,惊起鸳鸯无数。此后不久,这首词就被好事者编成短信传遍大江南北。
我读大一的时候曾有一对情侣于光天化日之下在女生宿舍的大门口持续不断地吻了两个小时,过往的每一个人莫不面面相觑。后来此事惊动了学校当局,学工部专门派了两位老师出面阻止,而这两位老师居然费尽口舌才摆平此事。估计最后这两位老师灵光一闪,汲取了唐僧哥哥的伟大思想,问了那两位同学一番“你妈贵姓”之类的问题。
当华东理工大学公布了一项禁止学生在校园内当众拥抱接吻的规定,一场关于大学生是否拥有“接吻权”的大讨论顿时席卷全国。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如果你带上女朋友在天安门城楼的毛主席画像前狂吻三天三夜也无可厚非,因为法律并没有做出任何相关的禁止性规定,而法不禁止即自由。但是,从道德的层面来看,大学生在公众场所目中无人地亲热,这终究是一种常人很难接受的行为。而且大学毕竟是一个学知识的地方,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场所卿卿我我难免会影响到别人的学习,在食堂里喂来喂去恐怕也会影响到别人的食欲,在草地上翻来覆去更是会让“误入樟园深处”的同学受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在公共场所还是向柏拉图同学多多学习吧。
/* 72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三部分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从整体上来说,大学生谈恋爱要比社会上的人理想化一些,他们喜欢对方的往往不是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和家庭背景,而是才华、人品、情趣、外表等不那么功利的因素。这样的爱情虽然少了很多庸俗的铜臭味,但如果理想化色彩太浓,爱情往往会在现实的挤压下变得脆弱不堪。
小璐曾经是外国语学院的高材生,秀外慧中楚楚动人,从本科一年级到博士三年级都有她的追求者,可她却偏偏选择了一个最不起眼的男生。这个男生叫小奇,虽然有些才气,但整天都靠麻将、扑克、武侠和电脑游戏过日子,整个学期的课程要逃掉一大半,期末考试也总会有一两门挂红灯。但是小奇有一点好:长情。他跟小璐在初中的时候就认识了,在暗恋了小璐整整5年以后才在大二的时候表白。小奇是一个玩世不恭但把爱情作为信仰的人。小璐爱上他估计就是这个原因吧。
恋爱一年以后,小璐的父母知道了女儿的恋情。因为小奇家庭条件远远比不上小璐,而且小奇对于自己前途的迷茫让小璐的家长大为不满,所以他们坚决反对女儿和小奇继续来往。但是,小璐不但不听,而且在毕业前夕主动提出与小奇同居了。毕业以后,小璐去北京读研究生了,而没有得到毕业证的小奇却继续在学校外面租间房子过着堕落的生活。小璐多次鼓励小奇一鼓作气通过英语四级考试,拿到毕业证以后去北京找份工作。而小奇却一直在网吧里流连忘返,而且脾气越来越暴躁,只要小璐在电话中劝他鼓起勇气去找工作,他就会大发雷霆。最后,小璐终于绝望了,他们的爱情终于支离破碎。
以小璐的条件,她完全可以找一个比小奇优秀几十倍的男朋友,但是,过于理想化的爱情观却让他从无数条道路中挑选了离幸福最远的那一条。
与小璐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更多的大学生在选择男女朋友的时候变得越来越现实。很多女生找男朋友的时候都会优先考虑学历高、家庭背景好的男生。
我一个叫小玲的同学高中的时候谈了一个相当优秀的男朋友,读大学的时候虽然不在一所学校,但是两人感情一直非常好。大三的时候,小玲认识了学校的一位博士,这位博士的专业是冷门的地质学,但毕竟是一名博士,而且父亲是一位处级干部,母亲是学校的教授,所以小玲很快就移情于他,并且很快就同居了。可恋爱一段时间以后,小玲发现这位博士男朋友不但经常一夜(被禁止)情,而且还动不动就把她打得鼻青眼肿,后来竟然带别的女孩回来过夜而将小玲赶出去,小玲稍有不从就遭一顿暴打。
面对这样一个“得志便猖狂”的“中山狼”,小玲不但没有提出分手,反而千方百计取悦那位博士。大学毕业以后,小玲迫不及待地缠着男朋友去民政局领了结婚证。走上婚姻的红地毯之后,小玲是否真的过上幸福的生活了呢?因为长期没有联系,我不得而知,但我想任何中山狼的狼性都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吧。
/* 73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三部分
性:上帝死了,众神在堕落
失恋便失魂
当心爱的人拂袖而去,当风花雪月的浪漫戛然而止,那种切肤之痛是不言自明的。只是很多大学生在失恋的时候总喜欢寻求尽可能多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痛楚和悲伤。有些人失恋以后借酒消愁甚至借酒发疯,有些人长期委靡不振荒废学业,还有些人自暴自弃玩弄感情,又有些人索性疯狂购物寻求刺激……而最极端的方式莫过于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读大四的时候,学校一名女研究生被刚刚考上博士的男朋友抛弃了,而她当时已经有了几个月的身孕。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这位女研究生从四楼的宿舍“举身赴清池”,来不及被送到医院就见马克思了。
我想每一所大学都时常会有类似的悲剧上演吧。当这些人轻率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她们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根本不只是属于自己一个人?
就算自杀可能未遂,就算只是消沉一段时间,那又有何必要呢?失去的永远不再回来,而生活却仍将继续。因为失恋而失魂落魄,那不但会让你成为一个十足的窝囊废,而且会因为失去某些注定要失去的东西而继续失去很多原本可以拥有的东西。
《飘》的主人公斯佳丽说:明天将是崭新的一天。对于每一个失恋的人来说,何尝不是如此呢?
十、性:上帝死了,众神在堕落
这是一个“性”趣盎然的时代。无论是图书杂志还是互联网,无论是繁华的大都市还是宁静的小城镇,无论是灯红酒绿的迪厅还是人来人往的网吧,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感觉到一种叫做欲望的气息。
宋明以来,性一直是最大的禁忌。晚清的时候还有不少女子因为红杏出墙而被凌迟处死。而近二十年来,中国人的性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大踏步地走到了世界最前沿,令很多国外媒体都“友邦惊诧”叹为观止。可能是因为压抑了太久,所以铆足了劲在沉默中爆发吧。
而在这场来势汹涌的性解放运动中,大学生就算没有担任主力军,也算得上是一支先锋突击队。同居的大学生情侣早已见怪不怪,快餐式的性生活在大学生当中也日益流行,而关于大学生做三陪小姐的文章更是屡见不鲜。
我并不是道貌岸然的传统伦理道德的卫道士,更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代言人,所以,我不想,也不需要对大学生的这些现象做伦理上的评价。就当是很随和地交流一些感想吧。据我所知,关于性的话题几乎是每一间大学生宿舍在熄灯以后时常触及的话题。如果你们宿舍的同学也是如此,那就当我是你们宿舍的一员吧。
用身体恋爱
大学生同居现象早已普及了全国各大高校,甚至连女子大学都不例外。每一所大学附近都聚居着大量同居的学生,有些是租房子长期居住,有些只是游击战一般的钟点房。很多宿舍原本有8张床位,可是到了大三大四的时候已经只有一两个人住在宿舍了,其余的同学都已陆续搬到外面租房子居住。这些搬出宿舍的人当中,有一些人是因为不习惯集体生活,还有一些人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但更多的是为了搬出去与情侣同居。
《香港商报》曾发表过一篇名为“内地大学生同居惹争议”的文章,对内地大学生司空见惯的同居现象做了深入的报道。文中指出:“不管家长、校方乃至社会能否接受,内地大学生同居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地大专院校附近,居民租屋行情走俏,其中98%以上的租户为大学生情侣。而且大学生同居现象会越来越普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外地学生比本地学生更易发生同居关系,其中摆脱孤独感是主要原因。当然,性观念的开放更使同居成为可能和现实。”
另一篇文章详细报道了大学周围钟点房的“盛况”:“记者了解到,在天津、大连、福建、深圳、长春等地,钟点房、日租房、月租房围攻高校的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大有泛滥之势。据报道,南京仙林大学城里,每个角落都随处可见这样的钟点房广告:‘情侣套间宽敞舒适,内设空调有线电视,服务周到价格实惠,周一周四全部八折……’而这种钟点房的房东一天至少要接100个电话。”
对于这些报道所反映的现实,身处大学校园的学生肯定比任何记者都更加清楚。考研以前我曾经在校外租过房子,当时跟我住在同一栋楼里的大部分都是出双入对的情侣,晚自习下课回房的时候经常能听到此起彼伏的“交响乐”。其实,我也并不反对大学生同居,大学期间如果我谈了女朋友,而且两人的感情发展到了足够的程度,我也不排除会同居的可能性。但是,有一个前提是必须强调的:感情发展到足够的程度。
什么叫做足够呢?如果说两个人同居以后就必须结婚,那未免太过苛责了,毕竟结婚多年的夫妻都可能分道扬镳。但是,一对大学生情侣同居之前至少应该已经做好了和对方结婚的心理准备,也就是说,两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渴望与对方厮守终生。而且这种渴望不是孩子气的一时冲动,而是两个人在经过长时间的彼此欣赏和充分的相互了解之后,都有了足够的勇气和充分的理性与对方共同面对以后的任何困难。
而争相同居的大学生情侣当中,有几对已经发展到了这样的程度?
/* 74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三部分
爱是做出来的吗?
爱是做出来的吗?
有一句歌词早已传唱了大江南北:爱要说,爱要做。如果爱真的要说,那金庸笔下的人物除了韦小宝都成为爱无能了;而如果爱是做出来的,那么,在丽春院上班的粉领丽人是不是个个都博爱得足以普渡众生?
很多大学生情侣都以为同居以后会更加恩爱,为了深化两人的感情而与对方住在一起。刚刚同居的时候两人的感情可能确实要升温很多,但是,当这种温度升到一定的程度,尚未成熟到足以耐高温的感情可能因此而走到尽头。
阿文和小航是在图书馆自习的时候认识的,交往一段时间以后,两人相爱了,而且都十分投入,晚上回到各自的宿舍以后还要钻进被窝里打一两个小时的电话。因为不在一个院系,宿舍也隔了很远,两人总觉得不能尽兴。后来,阿文在校外租了一间房子,没过多久,小航也搬了进去。“新婚燕尔”的二人同居以后更加恩爱了,但好景不长,他们俩在同居以后很多缺点都暴露了出来。阿文有狐臭,而且睡觉的时候鼾声如雷,这是小航无法长期忍受的;而小航是一个非常娇气的女孩,洗衣拖地之类的活一概不做,这让阿文如鲠在喉。于是,两个人的口角渐渐多了起来,小航时不时一气之下就搬回宿舍去住。这样折腾一段时间以后,两个人的感情很快就淡了。同居不到半年时间,阿文和小航就成为了陌路人。
“爱是做出来的”,这对于很多情场高手来说是杀伤力极强的一种武器。
婷婷是一个典型的大家闺秀,而且是个标准的冷美人,无数人远观而无一人敢上前亵玩。而阿风只是一个极其不显眼的男生,毫无才华可言,身高只有160公分,而且脸上的五官堪称鬼斧神工,让人望而生畏。潘金莲如果早一点认识阿风,估计就会死心塌地爱上武大郎了吧。一个偶然的机会,婷婷进入了阿风的视线范围,而且让阿风神魂颠倒。很快,阿风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虽然两人的距离日益缩短,但婷婷对阿风一直不冷不热。一次晚自习课后,阿风和婷婷走到一个阴暗而且四处无人的地方时,阿风抬起头强行吻了比他高半个头的婷婷。婷婷扇了阿风一个响亮的耳光,哭着跑回了宿舍,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再搭理阿风。
阿风却并不因此而善罢甘休。他变幻着无数种花样向婷婷道歉,而且每次道歉的时候脸上的诚恳和真挚足以让李逵永远不提板斧,甚至足以让拉登落发为僧遁入空门。所谓“好女怕缠男”,几个月以后,阿风总算得到了婷婷的宽恕,并且两人还成为了朋友。阿风在校外租了一间房子,婷婷偶尔会过去借书。有一次婷婷过去的时候,蓄谋已久的阿风将她压在了床上,尽管婷婷极力反抗,但对女人早已了如指掌的阿风仍然得逞了。
阿风的行为在法律上绝对构成(被禁止)罪,可是,婷婷不但没有报案,而且心甘情愿地与阿风同居了。让人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婷婷还对阿风关怀备至,把房子收拾得整整齐齐,把阿风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同居几个月以后,阿风对婷婷开始腻了,对另外一个女孩子展开了进攻。婷婷终于忍无可忍,在一次打架之后,她收拾东西搬回了宿舍,甚至还差一点儿就投奔了马克思。
如果说爱是做出来的,阿风确实是一个制造爱情的高手,可是,这样的爱情有几个人可以承受?而渴望着制造爱情的大学生又何止阿风一个人?当你拒绝恋人的性要求,他往往会提出这样的质问:既然你爱我,为什么不肯给我?对于相爱的人来说,这样的问题是很难回答的。当你因为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打开城门,你又怎么肯定对方不是第二个阿风?又或者当你因为对于性的好奇与渴望而向恋人提出性要求,你又怎么敢保证自己不会成为另一个阿风?
/* 75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三部分
一怀孕成千古恨
一怀孕成千古恨
我在大学生面前谈避孕这个问题,未免有点儿班门弄斧的味道了。可能从同居的大学生当中随便挑一个都可以做我的老师。但为了给大学附近医院的妇科减轻一点工作压力,我想最好还是啰嗦几句吧。
几乎所有的高校对于大学生同居的态度都是不提倡也不禁止,但是,一旦校方知道某位学生身怀六甲了,这位准妈妈以及孩子他爸都会被学校逐出校门。我读大学的时候,长沙某高校就有过这样的例子。
一对情侣渴望夜夜春宵却又不想租房,于是,每天晚上宿舍熄灯以后,那位男生都会想办法钻进女朋友的宿舍,第二天早上再偷偷溜走。这种生活一直维持了大半年。某天,那位女生感到不太舒服,而且时不时还会呕吐,于是去了学校医院。医生为她号脉之后问道:“你多久没有来例假了?”女生说:“三个月了。”医生说:“你在这等我一会儿,我出去一下。”过了一会儿,医生带着一个校长办公室的人回来了。那位女生还没来得及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她和男朋友的大学生涯就已经戛然而止。
如果说这对大学生情侣的智商让人怀疑,其他一些大学生的情商则让人震惊。小丽曾经与男朋友在校外同居,后来两人分手了。搬回宿舍以后,小丽发现前任男友在自己身上播的种子已经发芽了。她惊恐万分,但一直束手无策,几次去了医院又下不了决心。几个月以后,小丽的女儿呱呱坠地了。尚未毕业的小丽不但没有条件抚养女儿,而且很可能因此而被学校开除。无可奈何之下,小丽竟然一狠心就将女儿遗弃在了学校的一个垃圾桶旁边。第二天清晨,一位垃圾工人发现了这个孩子,但是孩子已经夭折了。
且不从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来分析小丽的行为性质,仅仅从最起码的道德良知来看,小丽已经无法逃脱良心的谴责。生命的创造是一个多么神奇的过程,而看到一个孩子带着自己的密码来到这个世界,那种感觉又是多么美好!当自己某一天离开了这个世界,自己的孩子却将作为自己生命的延续而继续生活。可是,这所有的美好对于小丽来说都是一场恶梦。不知道当她遗弃自己的骨肉转身而去,眼里是否噙满了悔恨的泪水?
曾经看到过一篇名为“女大学生口述:沉迷于性欢愉的后果是生了个小孩”的文章,讲述了一个叫顾菲的女大学生的经历。顾菲与一个叫楚泽的网友恋爱以后,两人很快就同居了。然而,欢乐没维持多久,顾菲就发现自己有了身孕,而此时楚泽的懦弱与无能暴露无遗。为了去做流产手术,顾菲先后几次要家里给她寄钱来,可每一笔钱都被楚泽的朋友骗走了。几个月的时间稍瞬即逝,顾菲的孩子呱呱坠地了。出于无奈,她只好让一名老师抱养了自己的小孩。楚泽的父母知道她和顾菲的关系以后,不但不同情顾菲,反而要楚泽尽快摆平此事。就这样,他们分手了。
大学毕业以后,顾菲遇到了一个叫乔恒的男生,两人开始了幸福的爱情。乔恒是一名优秀的白领,事业有成而且温柔浪漫,对顾菲宠爱有加,让顾菲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恋爱不久,乔恒就带顾菲回家了,他父母对顾菲也非常满意。过了一段时间以后,顾菲和乔恒理所当然地上床了。当顾菲腹部的妊娠纹暴露在乔恒眼前,乔恒大吃一惊,不停地问顾菲:“这些皱纹是怎么来的?”顾菲只好将曾经的一切说了出来。沉默很久以后,乔恒说:“以后咱们谁都不许再提这件事。”看上去乔恒似乎接受了曾经的一切,可他心里却无法不在乎,而且他对顾菲的热情也迅速降温。继续交往一段时间以后,两人不欢而散了。
或许终有一天,顾菲将找到一个丝毫不在乎她过去这一切的人。但是,大学期间的同居已经在她心里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口,而且这道伤口可能永远都无法愈合。
在大学生当中,因为同居而被开除或者怀孕以后将孩子生下来的毕竟只是少数,更多的人怀孕以后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去医院做人流。尽管做人流只是一个小小的手术,但是它对学业的影响和身心健康的副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几次人流以后,可能会造成习惯性流产,而且任何一次不很成功的人流手术都有可能导致生育能力的丧失。那样一来,恐怕欲哭也无泪了吧。
天亮就分手
One Night Stand(ONS),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夜(被禁止)情”,近年来在中国迅速普及开来,可谓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读书的时候已经见过不少人玩这种快餐式的性游戏,毕业以后更是见过不少同事乐此不疲。
网易曾以“作为大学生,你对一夜(被禁止)情持什么态度”进行调查,共有11668人参加了投票,回答“无可厚非”的占51.6%,回答“反对、反感”的只有12%。在“同城约会”等网上交友社区,发出“E夜情人”之邀的大学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甚至有报道称,成都某高校相继有多位学生在校园内张贴“寻圣诞节一夜(被禁止)情人”之类的启事。
对于校园内有同学公然征求一夜(被禁止)情,成都《天府早报》引述了同校一名学生的观点:“贴出启事的同学的想法正代表了许多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我也没有女朋友,但新世纪的平安夜实在难求,我同样也希望有个温柔可爱的女生陪我一起度过,以留下浪漫、永恒的回忆。”而一些女同学也表示:“平安夜一夜(被禁止)情其实蛮刺激、蛮浪漫的。”北京《青年时讯》也做了类似的报道,一些女大学生表示:“即使两人不相爱,也可以发生性关系。各取所需嘛!”
一夜(被禁止)情带来的真的只是浪漫和刺激吗?
/* 76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三部分
玩物丧志
玩物丧志
李叶是一所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生。有一次他坐公交车的时候,旁边站着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李叶一直盯着她看,然后两个人四目相对。李叶从女孩的眼睛里看到了某种鼓励或者是某种说不清的暧昧的气息。女孩下车时,李叶跟着她下了车,而且跟着她走了很久。女孩回过头问:“你跟着我干吗?”“因为我想跟着你。” 李叶说。女孩什么也不说,继续往前走。李叶一直跟着她,然后到了她的家。女孩打开门,拉起李叶的手将他带到她的床上。他们像一对久别重逢的情人那样疯狂了一次又一次,直至彼此都筋疲力尽全身酥软。李叶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早晨,身边只有一张纸条:走的时候别忘了把门带上。
从此以后,李叶一发不可收拾。在酒吧里,在网络中,在火车上,甚至在擦肩而过或是迎面而来的瞬间,他都在寻找着与他有着同样渴望的女人。时间一久,他自己都不知道究竟带过多少女人回过他在校外租住的那间小小的房屋。有时李叶在校园里会看到一些似曾相识的女生,究竟为什么会似曾相识,自己究竟有没有跟她发生过关系,这一切都不能确定,当然也无关紧要了。
在寻找刺激的同时,李叶和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越来越毫无关系了。他几乎逃掉了所有的课程,也从来不曾认真地看书。所有的精力都被用在了网络交友和舞厅、酒吧里。李叶原来还想先通过专业四级再考专业八级,毕业的时候争取考上北外的研究生,然后往外交方向发展。可是,这些宏伟目标都被李叶忘得干干净净了。毕业的时候他不但没有考上研究生,而且专业四级都没有通过,毕业论文也被评为不及格。
玩物丧志,这绝对是万古不易的至理名言。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心无旁鹜地专注于追求某个目标,当心思转移到其他某件事情上面去了,无论有多么宏伟的目标都只是镜花水月了。当李叶整天沉溺于一夜(被禁止)情的放纵与刺激,他便脱离了大学生这个角色,一个大学生应该收获的东西他都无法得到了。
前段时间看到了一篇有点偏激的文章,题目叫“女大学生:(禁止)的夏娃”。这篇文章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女生身上,这是很不公平的。而且我相信无论是“(禁止)的夏娃”还是“(禁止)的亚当”,数量都相当有限。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心中有佛,看到的便是佛;心中有屎,看到的便是屎。所以,我丝毫不想夸大李叶这种学生在大学里所占的比重。
但是,勿庸置疑,偶尔有过类似于李叶那种经历或者向往拥有这种体验的人恐怕不少,很多热衷于见网友的大学生就算不是明确地想找一夜(被禁止)情,在其潜意识里可能也是希望这样的吧。而且大学生毕业以后将会面对一个更加充满诱惑的社会,没有足够的免疫力而耐不住寂寞、经不起诱惑的人恐怕更多。
很多人在寂寞的时候往往会渴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消除内心的孤独,可是,这种游戏真的能够驱除内心的寂寞吗?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述了自己长期一夜(被禁止)情的经历。关于游戏过后的心态,他是这么说的:
我的身体在一个又一个女人之间流浪,却始终找不到一个地方可以安顿自己的心。我已厌倦这种所谓的艳遇,我也清楚必须停止这种生活,等待一个有缘的女孩子,正经地谈恋爱,然后结婚生孩子,有一个温馨的小家庭——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可是我似乎已经丧失了等待的力量、信心和爱的勇气,或者是说我已经形成了某种惯性根本就刹不住了。我只知道我寂寞,无处不在的寂寞,无孔不入的寂寞。我一个人待在空荡荡冷清清安静得令人窒息的房子里,几乎要疯掉。我只有将一个热呼呼软绵绵的身体抱在怀里,只有在那(禁止)一下一下的撞击中才感到快乐。尽管这种充实和快乐都是暂时的。经过之后,将是更大的寂寞更大的空虚,需要更大的艳遇来填补。如此恶性循环,我已经停不下来了。这就是所谓的悲哀吧。
一个理性的社会至少应该是一个包容的多元的社会,所以,对于这位作者,我不想加以任何的指责。可是,他为什么不尝试着寻找另一种幸福呢?在很多人看来,一次接一次的艳遇是幸福的,可事业的成功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开着宝马带上老婆孩子去海边散步,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这样的幸福应该比一夜(被禁止)情带来的“性福”充实得多吧。
/* 77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三部分
心力交瘁为哪般
心力交瘁为哪般
我原来有一个同事在大学期间就开始玩一夜(被禁止)情了,工作以后更是乐此不疲。上班的时候他总会抽时间上交友网站寻找志同道合的女人,我们还经常听到他在电话中跟陌生的女子放肆地调情。每当我看到他拖着疲惫的身躯来上班,我和其他的同事就会私下里打趣地说:加速固定资产折旧。
对于习惯了“天亮就分手”的人来说,如果真的只是加速固定资产折旧,那实在是非常幸运的事情,因为有很多人的固定资产还来不及进一步折旧就报废了。无论是在网上、电视上还是在报纸杂志里,因为一夜(被禁止)情而染上性病甚至艾滋病的例子早已屡见不鲜。有一位广州的女孩子在男朋友去美国进修期间寂寞难耐,于是去酒吧找了一个人玩一夜(被禁止)情。几个月以后,刚刚被提升为品牌总监的她得知自己患上了艾滋病。万念俱灰的她辞掉了工作,只身一人去西藏了。现在可能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吧。
就算一夜(被禁止)情未必导致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或者报废,但也可能带来精神上巨大的折磨。21岁的张林是沈阳某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他在与女朋友分手之后跟一个网友发生了一夜(被禁止)情。第二天,他突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我们发生关系的时候,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如果得病了,我怎么办?”
张林赶紧在网上搜索了大量关于性病和艾滋病的资料,将所有相关的网页全部下载,随后逐一研究。他越看越觉得恐惧,从此,他突然有一种倒计时的感觉。张林本来在准备考研,可从此以后就无法看书。他每天要去很多次卫生间,看看有没有什么变化。
一天晚上,张林接到一个和他认识的大一女孩的电话,女孩和张林谈了很长时间,说张林有才华,人品好,最后,女孩突然说:“我做你女朋友怎么样?”那位女孩的青春和清新让张林心动,可是他没有时间想别的,他的身心都被恐惧和罪恶感占据了。最后,他狠下心来,说:“我只想一心考研。”放下电话,泪水便从张林的脸颊流了下来。
一天,张林觉得身体有些异常,于是决心到沈阳市某医院去做检查。经过各种化验之后,医生告知张林得了非淋菌性尿道炎,要开一个疗程的药。15天一个疗程,一天300元药费,共4500元。张林一年的生活费才5000块钱啊!无奈之下,张林只好向同学借钱,借了20个人才凑到2000元,去医院开了一个星期的药。
两个星期后,张林听一个沈阳人说,他去治病的那家医院为了赚钱,没病也给开药。于是,他又到沈阳的一家大医院的皮肤科去检查,最后医生说他没病。张林不相信,因为他有症状,而医生说那只是因为上火引起尿道口变红。
因为后面这家医院诊断张林没有艾滋病,张林便怀疑自己会不会真有艾滋病。他又上网查找艾滋病的各种症状,并开始每天测量体温。后来,他想到了去献血,因为验血就可以查出是否患了艾滋病。张林来到医院献血,可检查艾滋病需要48个小时才能有结果。这两天张林始终惶惶不可终日,生怕医院查出他有艾滋病以后会先通知学校。
虽然张林最后确认自己没有得艾滋病,但是他却已经变了,变得洁癖、多疑,变得不敢和异性接触。同学们说他越来越没有感情了,怪异得让人捉摸不透。
一时的快感让自己无缘无故花掉了几千块钱,还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精神折磨,并让自己从一个积极乐观的大学生变成了一个自我封闭的人。这样的代价未免太沉重了。
繁荣娼盛的大学
大学生做三陪小姐或者给人做二奶,这早就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关于男大学生“做鸭”的报道也时有所闻。有人专门通过面对面采访的方式调查了成都各大高校的三陪小姐,虽然我读大学的时候对这种现象早已略知一二,但他们的调查结果仍然让我有些意外。不但做三陪小姐的人数可观,而且这些人已经结成了较为紧密的组织,颇有产业化的趋势。有一位大二的三陪小姐轻描淡写地说:“如今哪一所大学外面不是红灯区呢?”
紧接着又有一名记者对武汉各高校进行了类似的调查,调查结果更加触目惊心。一位踏入风月场所已有两年时间的女大学生说:“现在武汉地区的女大学生中,至少有8%~10%从事这个行当,如果加上那些只陪聊陪玩不上床的,估计接近四分之一。这个比例在外语、中文、艺术和师范类的学生中更高。”一位的士司机更是直截了当地对记者说:“到武汉找小姐,不如找学生妹,既有文化,又年轻,还不会有病。现在因为做这一行的学生多了,价格也下来了,比起宾馆里的小姐,学生只是半价。”
一位已经入籍美国的商人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连的女大学生“坐台”现象。这位商人身家过亿,在珠江三角洲拥有近千亩土地,并开设了多家服装生产厂,还在大连拥有现代化的水产品加工厂。他本是一个很爱国的人,每年都向东莞和大连当地的社会治安基金捐献数百万元,可是,他却放弃了中国的国籍。以下是他那篇文章的一部分:
1997年夏天,我在大连参加大连服装节,为了招待远道而来的日本客户,在大连最著名的万达国际俱乐部宴请客人。酒足饭饱后,又陪同客人到KTV娱乐。万达国际俱乐部的PR以素质高闻名,而且号称从来不出台。这天陪我们的都是大连某学院日语专业的女大学生,能熟练使用日语与客人交流,宾主都非常满意。
或许是喝多了的缘故,一个叫加藤茂的日本商人突然对我说:“我想带这位小姐回酒店,应该没有问题吧?”我尽管是第一次来万达,但来之前已了解了情况,就对他说不行,因为这里的小姐们只能陪酒。不料加藤听了我的话以后哈哈大笑:“她们只是不陪中国人而已, 而日本人嘛,她们是求之不得的。不信我们打个赌?”
我只当是开个玩笑,于是就用中文问我旁边那位举止优雅的小姐:“您今晚可以陪我吗?”由于我们进KTV包房后一直用日语交谈,唱的也都是日语歌曲,在座的PR和服务员都以为我们全是日本人。忽然听到我用带着广东味的普通话讲话,那个“美丽”的小姐似乎大吃了一惊,下意识地连连摆手说:“不行,我从来不陪中国人!”
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加藤已经一把将她搂到怀里,用大坂乡音浓重的日语说:“那么我呢?”那个可恨的小姐竟然用十分标准的日语答道:“能为您服务是我的荣幸!”
热血涌上了我的心头,在这一刻,从来对日本人没有偏见的我,几乎想动手杀了加藤,但我更加痛恨的是那个“高素质”的大学生,她如此美丽,却又如此下贱。她为什么变成这样,对自己的同胞如此蔑视(尽管我比加藤有钱得多),对外国人却如此的崇敬?是什么夺去了她在外国人面前的信心和自尊?
/* 78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三部分
笑贫不笑娼?
笑贫不笑娼?
伴随着大学学费不但上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堪重负。有一些女大学生为了顺利地完成学业,被迫用自己的(禁止)来赚钱。而更多的女大学生走上三陪之路不但是因为家境贫寒,而且还归因于她们爱慕虚荣。
丽丽是成都某重点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做了两年三陪小姐了。当记者问她为什么会走上这条道路,她一边抽烟一边做了如下的陈述:
我是单亲,我爸爸很早就抛弃了我和妈妈,妈妈供我读书真的很累。你也知道我们女孩子花钱比较多,而且喜欢攀比,所以我一直很自卑。我们寝室有一个成都西门的,她是哈韩一族,整天在寝室里说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我呢,则一直是那么土。可能是我太爱慕虚荣了,我喜欢钱,真的。终于有一天,我在聊天室和一个男人说好,我陪他一个晚上,他给我500元。就这样,我开始了。那男的是川大的研究生毕业,在高新区工作,很有钱的。此后,他把我的联系方式给了老妈子,以后她们经常劝导我,让我想开一点。说真的,一个周末就能挣七八百,这是我原来想都不敢想的。干了一段时间以后,钱慢慢的多了起来,我也慢慢的认识了其他几个姐妹,我们在一起,花钱也就大方了起来。现在我已经完全习惯做这一行了。
钱固然是一种好东西,一个有钱的大学生可以买最时尚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穿最流行的衣服、用最高档的化妆品,只要有足够的钱,开着法拉利跑车去上课自然就更爽了。可是,这一切都必须拥有吗?很多没有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大学生照样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很多没有用任何化妆品、穿着极为朴素的大学生也照样得到了著名跨国企业的聘用。
大学的风气正在变得越来越糟,学生之间的攀比之风也可能愈演愈烈,但是,就算身边的女生个个花枝招展,就算宿舍里的人总会讥讽自己是个土包子,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别人的虚荣并不应该构成对自己的伤害。别人要虚荣就让她虚荣好了,只要自己问心无愧,穿得土一点、吃得差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对于一个稍微有点姿色的女大学生来说,如果她因为一时的虚荣而选择出卖自己的(禁止),那么她很快就能充分满足自己的虚荣,但是,她很可能在走上这条道路以后就回不了头了,很多年以后或许只能无奈地用厚厚的脂粉盖住眼角的皱纹和岁月的沧桑。而她大学期间如果省吃俭用,把别人对自己的鄙视和不屑做为努力奋斗的动力,毕业以后可能就将拥有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若干年以后也将拥有自己幸福的家庭。用大学四年的艰苦来换取一生的幸福,何乐不为呢?
对于家境实在非常困难的大学生来说,就算不通过(禁止)赚钱,也还有很多的赚钱方式。这一点我在“勤工俭学的辩证法”这个专题中详细谈过了。事实上,女生在寻找兼职的时候往往会有很多方面的优势,很多家长为孩子找家教就明确表示只考虑女生,一些文职的工作也只考虑女性。做这些工作固然要比做三陪辛苦很多,而且挣的钱也要少很多。但是,在通过这些方式挣钱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一种能力的锻炼,而且,通过这些方式挣来的钱是干干净净的。
/* 79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三部分
一场游戏一场梦
一场游戏一场梦
除了贫穷和虚荣,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可能会让女大学生走上出卖(禁止)的道路。有些女生失恋以后便自暴自弃,加上其他卖淫女生的循循善诱,于是跟着她们出去玩。在报复心理和其他心理的综合驱使下,这些女生也走上了卖淫的道路。
有些女生有很好的家庭条件,却照样加入了三陪的行列。赵便是其中的一位。她出身某省会城市,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1999年下半年,17的赵从外地考入武汉某重点高校,当时她最大的感觉就是孤独。入校不到两个月,赵在去东湖公园玩的时候认识了一位房地产公司的老板。那位老板的年轻英俊和善解人意很快就攫住了赵的心。就在当天晚上,赵将自己的贞操给了那位老板。
赵上床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好玩,但事后却得到了老板给的5000元钱。赵说:“那一刻我突然发现,原来身体是可以用来挣钱的,并且挣得还不少。”接下来的事情便顺理成章,赵在那位老板的介绍下,开始结识各式各样的有钱人。每次玩,不仅解决了孤单的问题,又不要自己掏钱,还可以得到一笔收入。
此后的赵开始频繁出入武汉高校周边地区的酒吧、迪厅和宾馆。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赵坦率地说:“如果我勤快一点,现在每天出去3回不成问题,像我这样的条件,人家也喜欢。我现在每个月的收入能够达到2万。我快要毕业了,但是不想去找工作。如果找到一份固定职业,收入满打满算就是3000~5000元之间,不仅不自由,还很辛苦。5000和2万,不自由和逍遥自在,你说我会选择哪样呢?”
赵还告诉记者,随着社会需求的扩大,高校里也开始有男同学“做鸭”,不同的是,男生卖淫的条件更高,长得要帅,善于讨女人欢心,还要身体好。很多男生起初以为“做鸭”是一种享受,可进了这个行业就发现大错特错了。“女生做了事之后还能坚持上课,男生可就惨了,因为精力透支,回来后就只能倒头大睡。所以干这行的男生多半成绩糟糕透顶,而且做了一两年以后很可能就偃旗息鼓威风不再了。”
像赵同学这样的女生原本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完成学业,也完全可以毕业以后做一个体面的白领,可为什么“大路朝天偏不走,地狱无门闯进来”?归根结蒂是因为其玩世不恭、游戏人生的生活态度和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的价值理念。面对一个价值观截然不同的人,我往往选择三缄其口,因为我从来都没有足够的自信去改变另一个人的价值观。
只是我不明白,赵同学既然不屑于用大学毕业证去找工作,那她还要读大学干什么呢?难道只是为了在出卖(禁止)的时候得到一个更高的价钱?当她机械地躺在床上张开双腿,当一个又一个的嫖客甩下几张钞票扬长而去,她有没有想过自己的父母正在憧憬着女儿的未来?又有没有想过若干年以后的自己将在何方?
一场游戏一场梦。当严肃的人生蜕化成一场简单的游戏,这场游戏中的人所能拥有的究竟是梦的美妙还是梦的虚幻?
/* 80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三部分
一朝春尽红颜老
一朝春尽红颜老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杨小姐。当时我去一个别墅区看房子,杨小姐得知我要买房,便非常热情地邀请我去她家看看。她家是一栋几年前修建的单体别墅,屋前的空地本来是用来种花的,可是杨小姐似乎没有这种雅兴,任凭杂草丛生。走进屋里一看,我更是莫名惊诧:一栋外表气派的豪华别墅,里面却是空空如也,什么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厨房里蟑螂出没,房间的地板上有一张报纸,上面全是蚊香燃完后的灰烬。
我试探着向杨小姐打听她为什么要卖掉这栋房子,她一声不响地抽了一支烟,然后有点儿难堪地说:“我读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出来做小姐了,毕业以后本想来深圳找份体面的工作,可是你知道的,做过小姐的都花钱大手大脚惯了,我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逛两次街。无奈之下,我只好又去做三陪了。后来我认识了一位香港老板,他非常喜欢我,为我买了这栋别墅,把我包了起来。后来他年纪大了,对我的态度也越来越冷淡了。去年年初的时候,他病死在香港,留给我的仅仅只是这栋房子。如今我已经三十多岁了,再去做小姐肯定不行了,就算想找个不知道我过去的男人嫁掉,人家也肯定瞧不上我这种人老珠黄的女人。过去他给我的钱都已用完,而我还得吃饭啊!所以只好把家具都卖掉了,而且想把这房子也卖掉。拿到房款以后我可能回重庆老家吧。”
听完这席话,我才仔细地看了看杨小姐的脸:五官都长得非常俊俏,可是肤色已经非常黯淡了。虽然用了很多的化妆品,但仍然能察觉出她脸上的那份憔悴与无奈。虽然只有三十多岁,但是眼角已经明显布满了皱纹,两鬓似乎还有了些许的白发。
突然间我想起了《红楼梦》里的一句诗: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不知道这样的诗句用在眼前的杨小姐身上,这算不算是对林黛玉的一种亵渎?
而杨小姐的这份憔悴、无奈和悲凉,又将在多少个后来的大学生身上重演?
十一、考研:痛苦的安乐死
在当今的大学校园,“考研”可能算得上是最流行的一个词语了。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和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膨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考研的行列,有些人可能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开始便在考虑考研的事情了。各种考研辅导班的广告贴满了大学的每一个角落,一些自称考研猜题大师的所谓著名教授像明星一样四处走穴,并受到了比明星更热烈的追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考研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的第二次高考。高中生都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过着应试的生活,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将自己的大学四年交给了研究生入学考试。
有一家网站针对很多毕业生优先选择考研的原因进行过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人选择考研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发展或者规避当前的就业压力。可是,考研真能规避就业压力吗?如果能,那考研又究竟是不是唯一的或者最好的途径?拿个硕士学位就一定能够让自己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吗?在用人单位的心目中,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间是不是真的存在那么大的落差?对于放弃考研的人来说,如何才能让自己在职场上丝毫不逊于研究生?对于考上研究生的人来说,如何才能让自己比本科生不只是多拥有一张文凭?
考研不是赶集
中国人都喜欢凑热闹,心理学上的“从众心理”在中国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鲁迅曾经打了个比方:某人在路上吐一口痰,然后找两个人盯着看,过一会儿就会有很多人来围着看,再过一会儿还会有很多站在外面的人削尖脑袋挤进去看。
这几年的考研热也很有点儿这种味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考研的行列,校园里到处都可以感受到考研的气氛,所以,考研似乎就成为了一种时髦,不考研似乎就落伍了,就成为不积极进取而自甘堕落的表现了。很多人仅仅因为看到身边的人都要考研而决定自己也要考研,而对于自己考研的必要性、现实性和考研的目的都没有深入的思考和认识。这种考试的盲目性不一定会导致考试的失败,但绝对会浪费最宝贵的青春。对于二十多岁的大学生来说,没有比浪费青春更失败的事情了。
考场不是集市,所以也没有必要像赶集一样加入到考研的行列。赶集尚且需要知道自己家里缺些什么,以免花钱买了无用的东西,而考研就更加需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考研了。
/* 81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三部分
刻舟求剑的考研逻辑
刻舟求剑的考研逻辑
有些人选择考研纯粹是迫于就业的压力,觉得目前本科毕业的时候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过两三年拿到硕士学位以后就胜券在握了。抱有这种想法的人肯定没有认真学过马哲,所以犯了典型的形而上学的错误,用一成不变的观点而非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市场货币需求总量是一定的,发行的货币越少,单位货币就越值钱,而发行得越多,单位货币就越不值钱,即所谓“通货膨胀”。如果说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相当于市场货币需求,那么,中国这些年明显已经通货膨胀了,而且还在继续膨胀下去。近五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平均每年增长22.9%。1998年,研究生招生规模是7.2万人,而2003年是26.89万人,2004年是33万人。教育部官员也曾公开表示,2003年以后,研究生规模连续三年以30%的速度增加,2005年全国在校研究生人数将突破100万人。
每个人都只相当于面值恒定的纸币而已,伴随着通货不断膨胀,每个大学生的“购买力”必然不断下降。研究生扩招的速度是30%,也就意味着硕士学位贬值的速度是30%。所以,几年以后的研究生和现在的研究生比较起来,可能完全不一样了。按照目前中国学历的贬值速度,估计三年以后的硕士学位将和现在的本科学历不会有多少区别。事实上现在的研究生学历和几年前的本科学历比较起来已经没有多少区别了。
2002年我们同学本科毕业的时候月薪基本上介于1500元~2500元之间,部分优秀的本科生一毕业就能月薪3500元以上。而三年以后,我很多同学已经研究生毕业,而他们的就业情况似乎并不比三年前本科毕业的时候好多少,大部分人的月薪都是2000元左右,甚至有一些同学花了很大的功夫才找到月薪不过1500元的工作。某些专业的毕业生平均工资会比其他专业的高一些,但相比他们两三年以前本科毕业时的水平也只是略有涨幅而已。
有一位同学本科毕业的时候尝试着去找工作,经过几次面试以后得到了广州一家媒体的聘用,月薪2500元。当时这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工作了,但是他选择了留在学校读研究生。他希望三年以后拿到硕士学位的时候能够找到月薪5000元以上的工作,可是,事与愿违,几经周折以后他才找到工作。通知他上班的仍然是两年前广州那家媒体,可是这次他能得到的月薪只有2000元了。
当你本科毕业的时候研究生比你更受欢迎,当你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应该比应届毕业的本科生也更受欢迎,但是,这种比较都是将应届毕业生作为对象的。如果你读研,三年以后将成为一个应届毕业的研究生,而如果你不读研,到那个时候你就成为了一个有三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对于大部分用人单位来说,一个有三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绝对比毫无工作经验的研究生更有吸引力,这在市场营销、公关等非技术性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
华中科大计算机学院一位负责人介绍,该院2004年研究生就业形势虽然很不错,但以去华为公司为例,3年前本科毕业去该公司的学生不仅当时月薪已达5000余元,且现在大多已成技术骨干,月收入基本上已经过万,而2004年去该公司的硕士研究生月薪能到4000元就不错了。
/* 82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三部分
“3E人才公式”
“3E人才公式”
对于任何工作而言,工作经验就算不直接决定能否被聘用,也绝对会影响薪酬的高低。以下是中华英才网2004年上半年薪酬报告中的一部分,大致地反映了工作经验和薪酬水平之间的关系。
工作经验年薪平均数年薪中位数
6个月以下1888913100
6-12个月2127018000
1年2223918000
2年2651521600
3年3267524600
4年3494928000
5年3935432000
6-9年4743136000
10-15年5279739000
16年以上5088536000
从上表可以看出,有3年工作经验的人比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年薪高出13786元,即月薪高出大约1150元。而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在长沙、南昌、成都等内地城市,三年工作经验可能确实只能让工资上浮1000元左右,但是,在深圳、广州、上海等地,三年工作经验绝对能带来更大的变化。应届毕业生在这些沿海城市未必能得到很高的工资,很多应届本科毕业生刚来深圳的时候月薪都在2000元以下,但是,工作一年以后,一般都能达到3000元。而工作三年以后,月薪4000元应该是毫无问题的,除非这个人素质太差或者不求进取。而在深圳这种适合创业的城市,三年工作经验足以让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成长为一个自主创业的企业主。
而读三年研究生以后收入水平是不是一定会比本科毕业的时候高出这么多呢?近几年,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济南等地相继公布劳动力工资指导价位,以合理调节人才市场薪资水平。上海市公布2000年应届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博士3000元(最低2000元,最高8000元),硕士2500元(最低1200元,最高7000元),本科1900元(最低800元,最高4000元),大专1400元(最低800元,最高3000元),中专1100元(最低600元,最高2000元)。从这组数字来看,硕士生比本科生的平均月薪只高出600元,相当于一年时间只带来工资200元的涨幅。
深圳市也公布了最新劳动力指导价位,其中中专毕业生平均月薪为1400元,本科毕业生月薪2300元,博士毕业生月薪4100元。也就是说,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博士生的月薪只比本科生的月薪高出1800元,而博士生比本科毕业生至少要大6岁。在深圳这样一座年轻比任何财富都更为宝贵的城市,牺牲6年的工作经验换来每个月高出的1800元工资,值得吗?这绝对是任何一个智商高于80的人都不乐意接受的交易。
总体上学历和收入确实成正比,但学历常常和资历(工作经验)综合影响收入的高低。如果一个求职者能够从用人单位获得的收入(earning)为E,求职者的教育背景(education)为E1,工作经验(experience)为E2,则:
E= E1+E2
姑且把这称作是我的“3E人才公式”吧。同样是付出三年的努力,你可以让E1的值增加1,也可以让E2的值增加2甚至增加3。在这两者之间,你更愿意选择哪一个投资方向?
还有一个因素是必须考虑的:随着资历的积累,学历对收入的作用趋于减弱,工作经验的影响趋强。以上海外资企业的软件工程师为例,应届硕士毕业生第一年的收入只相当于已工作4年的大专生的80%,工作2年的硕士年收入低于有5年资历的本科生6000元,31岁硕士毕业的外企质量经理仅比本科学历的质量经理年薪多10000元,每月差不足800元,而前者比后者晚工作了3年,在前者还在向家里要钱交研究生期间的学费时,后者已经在向家里寄钱了。
/* 83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三部分
学历与就业面成反比
学历与就业面成反比
研究生相比本科生而言在收入水平上并不占多少优势,而研究生的就业面和本科生比较起来更是处于明显的劣势。一般来说,学历越高,就业面越窄,博士的就业面自然最窄。很多博士生进入人才市场以后,根本不知道该应聘什么工作,因为他在学历要求一栏几乎找不到“博士”二字。很多面试官只要一听说前来应聘的是一名博士,绝对不出两分钟就会把他打发走。人才市场曾经流行这么一句话:学士靠边走,硕士满街溜,博士才能抖一抖。可如今博士也抖不起来了。本来适合博士生的工作就非常有限,加上博士对工作的期望值往往非常高,所以很多博士在就业的时候充满了无奈。读了至少22年的书才拿到博士学位,到头来却徘徊于失业的边缘,个中滋味向谁述说?
29岁的张鹏是西欧近代思想史博士研究生。他说:“我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本来对口的单位就不多,除了去研究所、高等院校,或者考公务员以外,就找不到更好的出路了。听说上届毕业的师兄中,有好一些到现在还在‘漂着’。”张鹏的话里充满了无奈,但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想法。据了解,文史类专业的博士生大多对就业信心不足,原因是受专业限制,就业面太窄了。
热门专业的找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严家毅是2003年毕业的博士,回忆起找工作的情形也是一肚子苦水。严家毅是学经济的,快毕业时满以为学的是热门专业,找工作绝对没问题。第一次去招聘会就给了他迎头一棒:他开出的月薪是5000元以上,企业表示无法接受。此后几经周折才总算找到了一份差强人意的工作,月薪不过3800元。
据华东师范大学毕分办的屠老师透露,该校2004年毕业的300多名博士中,能够进入企业的不到一成,大部分人的就业方向都是高校或政府机关,还有好一些直到毕业离校都还没有落实就业意向。企业对于博士学位已经越来越不感兴趣了,许多用人单位表示没有必要把拥有多少博士当作炫耀的资本。
一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说:“很多博士开口就是月薪5000元,甚至1万元,觉得他的文凭应该值这个价。这可能不太现实。凭我的工作经验,一些博士有很强的优越感,心高气傲,工作又很浮躁,人际关系也不容易处理好,还常常这山望着那山高,动不动就跳槽,这些都造成了管理上的困难。说实话,有时候他们的工作成绩还不如本科生出色。”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