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刘墉-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

刘墉(美)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
  先奉献的爱
  中国人在这儿愈来愈成为主人,不是因为我们抗争,而是因为我们参与公益活动,为这个社会做出奉献。
  今天真是破天荒,你八十二岁的公公和婆婆都上台表演了。当然还有你,演出压轴好戏。
  下午两点,我们全家就前往老人中心。爸爸最可怜,一到就被你们冷落在一边。
  妈妈带着你去化妆,公公婆婆跑去做出场前最后的练习,爸爸只好帮着慈济功德会的人排位子。
  慈济人来了不少,全是我们这一区的,她们在厨房里跑进跑出,准备各种美味的素食和茶水。
连那些高中的大哥哥大姐姐都来了,除了为老人们端茶,还准备在晚餐时服务。
  白头发的老人们一一到了,都是附近老人公寓的老人,听说中国社团要为他们准备个中国年餐会,都早早就报名参加。
  多有意思啊!由“小小孩”和“老老人”为老人们做各种表演,主持节目的则是个高中的中国女孩。
  第一个节目是由四五岁的小娃娃表演采茶舞。那些娃娃真可爱,使爸爸想起你小时候,到医院去表演山地舞给病童看的一幕。
  由幸福的孩子表演给不幸的孩子看。每次爸爸看到癌症病童们挂着点滴,欣赏你们表演的照片,就有很大的感触。
  为什么这世上有那么多不幸的人?为什么老天爷那么不公平?
  如果老天爷没能公平,就让我们用人间的爱去填平吧?
  公公和婆婆出场了,这是爸爸第一次看公公表演。
  讲句实在话,爸爸很难相信军人出身、平常不苟言笑的公公,居然会跟着一群老先生老太太,一起演出“手语舞蹈”。
  他们的表演也令爸爸惊讶,手语舞蹈居然能那么美。
  还有,由老人们脸上的表情,爸爸看到一种特殊的祥和。
  中国老人的表演赢得美国老人热烈的掌声,爸爸觉得那掌声也很特殊,不但是老人为老人鼓掌,
也是“上一世纪”为“上一世纪”喝彩。他们都是上一世纪的中坚,经历了二次大战,创造了人类史上最繁荣的年代,
然后,到这一世纪老去。
  经过古筝、功夫和彩带舞,终于轮到你们七个女生演出“连厢舞”了。那是你们练习三个月的成果,
当然精彩,也当然得到老人们最热烈的掌声。
  吃饭了。老人中心的安排很好,由义工们一桌桌请老人去排队拿食物。再由那些大哥哥大姐姐,站在桌子后面,
一勺勺为老人装到盘子里。
  慈济人做的食物色香味俱全,当美国老人听说全是素食的时候,都惊讶得不敢相信。
  爸爸最感动的还是看到那些平常又跑又跳,静不下来的大孩子们,排排站,露出带着校正钢丝的牙齿,亲切地为老人服务的画面。
  
  爸爸发现海外华人的下一代,总在这种场合,表现出最大的自信。即使平常顽劣的孩子,
只要有向西方人展示他母国文化的机会,都会一下子成为“小主人”。
  对!小主人。
  在白人为主的社会,无论我们住多久,都有做客的感觉。只有当我们进入图书馆,站在中国书的部门,或是在中国节日,白人来做客的时候,我们才觉得真正成为主人。
  但是爸爸也要说,我们是愈来愈变成主人了。
  因为图书馆发现中文书的出借率最高,因而大量买中文书;美国学校由早期小学里的“中国之夜”,延伸到初中、高中。我们家附近的高中,已经年年办中国之夜,而且完全由大孩子们自己组织,父母都不必插手。
  中国人在这儿愈来愈成为主人。不是因为我们抗争,而是因为我们参与公益活动,为这个社会做出奉献。
  当那些原本有种族歧视的白人,发现每天定时到医院领取餐盒,再开车,为独居老人送饭的竟是中国人。发现在街头施粥奉茶的竟然是中国社团的时候,他们能不惭愧吗?
  餐会结束,老人们兴奋满足地离开了。大家开始收拾东西。爸爸在门口看见葛医生的太太,邀请我们去参加下星期的“大爱之夜”。
  爸爸对她说:“我们当然会去,因为我女儿也要在里面演出。”然后爸爸问她为什么今天没见到葛医生?
  “他临时赶着坐飞机走了,去了萨尔瓦多,那里大地震,慈济会要他立刻赶去,这里还有好多人跟着要去救灾……”
  听到她的话,你能不感动吗?
  你能不以身为炎黄子孙而骄傲吗?
  她为什么不离婚?
  以不同的眼光去看父母离异的家庭和单亲的孩子,就如同以特殊眼光看残障人一样,并不是最好的态度。
  晚上,我在听CD的时候,你过来抱怨音乐太响,临走,又加一句:“为什么爹地总听这个人的歌?”
  “因为她唱得好听啊!”我说,“而且我佩服她。”
  “佩服什么?”本来你已经上楼,又走下来问。
  “佩服她的忍耐力。她结婚十年,丈夫只跟她亲爱了一年,她忍耐了那么久,才离婚。”
  “是先亲爱还是后亲爱?”你问了个奇怪的问题。
  “当然是第一年亲爱,后来就不亲爱了。”
  你居然一翻白眼:“那她为什么不早早离婚?”
  “离婚?”爸爸一怔,“有些人,尤其在中国,会觉得离婚是不好的事。”
  “大家不是都离婚吗?”你歪着脑袋说,“我好多同学爸爸妈妈都离婚。”
  我吓一大跳,不知怎么答,却听你继续发表高论:
  “像丽沙,她妈妈离婚,又交了个有钱的男朋友,搬到一栋大房子,她就转学了。”
  “天哪!”爸爸摸摸额头,没继续说什么,回到起居间,对你妈妈一伸舌头,“我的妈呀!现在的小孩子居然对父母离婚看得这么平常。”
  你妈妈也耸耸肩,隔了半天,说:
  “大概他们学校灌输给他们不少对父母离婚的看法吧!”
  说着,妈妈掏档案夹,找出一张学校通知给我看:
  “你瞧!这是不久前,学校发的,每个家庭都有,建议那些父母离婚或单亲的孩子,去参加学校办的咨商会。由一群单亲的孩子在一起,各自说出心里的感觉。
  听说效果很好,原来因为父母离婚,心里很不平的孩子,看到有那么多相同遭遇的孩子,就不觉得怎么样了。“
  “哦!”爸爸看了看通知单,上面特别解释了为什么给每个家庭一份通知,即使父母没有离婚的家庭,也可以让孩子参加。
  爸爸觉得学校考虑得真周到,因为父母没有离婚的家庭,并不代表没有婚姻问题,有时候冷战的父母反而给孩子更大的伤害。
  那些孩子可能比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心理辅导。
  爸爸也觉得学校这方面的教育做得很成功。
  mpanel(1 ); 像你,自自然然地就不会以特殊的眼光看单亲家庭的同学,你不去刻意同情他们,他们也不需要你同情;大家一样,就如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家庭状况,有人富裕,有人贫苦;可以羡慕,不必自卑。
  最近爸爸读了一篇单亲妈妈蒋海琼写的文章,谈到她带着女儿刚到美国的时候,一个中国朋友说“你的孩子一点也不像单亲家庭出来的”。
  那明明是句奉承话,蒋海琼却反问:“难道单亲的孩子就应该有什么不正常吗?”
  她讲得一点也没错!以不同眼光去看父母离异的家庭和单亲的孩子,就如同以特殊眼光看残障人一样,并不是最好的态度。
  当大家都能像你一样,以平常心对待每个单亲同学的时候,才是最正常的。
  爸爸也记得不久之前,看过一份美国的分析报告,说单亲的孩子一点都不比双亲家庭的孩子差。如果有什么不同,可能只是因为单亲的经济情况比较差。一个人赚钱,毕竟不同于两人。去除经济的因素,单亲家庭实在跟双亲家庭没有区别。甚至可以说,许多单亲的孩子,因为跟爸爸或妈妈相依为命,而在亲子之间有更好的情感,并且培养出他们更奋发向上的毅力。你知道孙中山和华盛顿都是单亲吗?他们却分别作了中国和美国的国父。(孙中山是早早跟着母亲去檀香山,离开了父亲。)
  你知道托尔斯泰和川端康成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吗?他们却分别成为俄国与日本的文豪。
  你知道孔子也是单亲家庭出身吗?
  他居然成为全世界尊崇的圣哲。
  连爹地都在九岁死了爸爸,跟你奶奶两个人相依为命地长大,爹地一点也没觉得单亲家庭有什么不同啊!
  但是说到这儿,爸爸又要从另一个角度跟你谈谈。
  记得三年前,爸爸曾经把你抱在膝上问你:
  “爸爸妈妈会不会永远爱你?”
  你答:“会。”
  爸爸又问你:“那么你会不会永远爱爸爸妈妈?”
  你也急忙点头:“会。”
  爸爸再问:“你会不会永远爱你丈夫?”
  你想想,说:“会。”
  爸爸还问你:“那么,你先生会不会永远爱你?”
  你想了半天,答:“不知道。”
  去年,爸爸又问你同样的问题。
  你的答案多半没变,只是当我问“你会不会永远爱你丈夫”的时候。
  你居然一笑,说:“不知道!”
  爸爸今天听了你对离婚的看法,再想想你的答案,实在有点为你操心。我真怕你把婚姻关系看得太淡,又把夫妻情感看得太可悲了。
  毕竟你将来会谈恋爱,会找到你深爱、也深爱你的人,如果你连结婚的时候,都不能肯定你们的情感,又如何憧憬长远的岁月呢?
  所以爸爸还是要说,我佩服那位女歌星。
  她忍耐,是因为她没有失去做主的能力。
  在婚姻的路途上,我们都要希望、忍耐与自主。
  有希望,使我们能憧憬未来;有忍耐,使我们能渡过苦难;有自主,使我们能不受摆布。
  希望你能想想爸爸的这几句话。爸爸妈妈也衷心祝福你,未来有个白头到老的婚姻。
  你的书里有神吗?
  那些书是不是也因为我常翻、常读,伴我食,伴我眠,而有了神?
  抑或,它们还只是一本本冷冷的书,没有生命,早被遗忘?
  你的钢琴老师江天,昨天来我们家,当你去找琴谱的时候,他就很高兴地自己演奏起来。
  “史坦威专业演奏家”毕竟不凡,整个房子都充满他热情洋溢的琴音,尤其弹到强烈处,连地板都感觉到震动。
  “这琴还可以吗?”看他告一段落,爸爸过去问。
  “很不错!很不错!虽然你说已经买十几年了,可是一弹就知道,没经我这样的人弹过。”江老师笑着说。大概看爸爸不太懂,又加了一句:
  “就是像我这样专业的人砸过。”说着,双手挥舞,“砸”出一串音符。
  “经你这样用力弹过的琴,会不会容易折旧?”爸爸问。
  “差的琴会,但如果是好琴,砸上两年,感觉反而更好。”他伸手到琴盖下,指指里面的木槌,“这槌上棉垫子的撞击会不一样。”歪着头笑笑,“说不上来,反正就是不同。有一种更充实、更饱满的感觉,那是‘有神’。”
  他这番话使我想起有一次在台湾跟朋友去郊游,大家坐在大石头上聊天,朋友两个顽皮的儿子闲不住,攀上旁边的大树。
  “下来!”朋友的太太吼,“危险!”
  “他们是爬树专家了。”朋友不以为然地说:“成天看见他们在公园里爬树,你不是都不管吗?”
  “公园里那两棵树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
  “公园里的树,从小树时,就一堆孩子拉着枝子荡秋千,一路玩,一路爬,长成现在那么大的树,那树早习惯了被人爬,孩子也都习惯了爬那棵树,当然不一样。”
  朋友的太太一边说,一边过去把那两个孩子拉回来,“树也有灵性啊!你们懂吗?
  这叫有神!“
  提到有神,记不记得曾来家住的薰仪,她有一阵子专门研究布袋戏,成天往戏班子跑。
  “研究这么久的布袋戏,有什么心得?”有一天,爸爸问她。
  “有有有!就是布袋戏偶跟人一样,要常玩!”
  “这是什么意思?”爸爸问。
  “意思是,你要以对真人的态度,来待那些木偶;你要常玩它、常逗它,它才会高兴。”她咯咯地笑了起来,“老师,你相信吗?几个布袋戏偶,挂在那儿,你很容易就能看出来,‘谁’常被玩,‘谁’又总是被冷落。”
  “常被玩的大概看来比较旧。”爸爸不以为然地说。
  
  “常被玩的比较有神。”她答。
  再给你说个故事:
  大学时,爸爸上国画大师黄君璧老师的课。
  黄老师在教桌上一张张检视学生的作品,常常看到一半,抬起头,伸出手:“把你的毛笔拿来给我。”
  学生就赶紧回座位拿毛笔。
  “把剪刀递给我。”黄老师又一伸手。
  大家就知道,老师要修理毛笔了。
  天哪!一支日本制的“长流”毛笔,要花掉学生十天的饭钱,黄老师居然用剪刀狠狠地剪去了笔尖的细毛。
  “你的笔太新,点不出好的‘苔点’(山水画中通常点在岩石和树皮上的小黑点)。我帮你作旧。”黄老师一边剪、一边说。又叹口气:
  “唉!新笔容易得,老笔不容易得啊!真正好用的笔,还是得跟你几年之后,才成啊!”
  “才成什么呢?”有一次爸爸问。
  “有神!”黄老师大声地回答。
  我们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神”,可能是“神来之笔”,因为“熟”,而生的“巧”。
  这“神”也可能是一种气质,在自然间流露的神韵。
  但是换个角度想,神不也可能来自那被读破的“万卷书”,和被我们用过千百遍的“笔”吗?
  看看书柜里的书,笔筒里的笔,那里面是不是印了我们的手泽?染了我们的汗渍?藏了我们的岁月?
  爸爸盯着书架看,想起“常弹的琴、常爬的树、常用的笔和常玩的木偶”。
  那些书是不是也因为我常翻、常读,伴我食,随我眠,而有了神?抑或,它们还只是一本本冷冷的书,没有生命,早被遗忘?
  爸爸也想,有一天,爸爸把这些书留给你,你会不会在上面读到爸爸的眉批,看到爸爸的“神”?还有,你会不会也读那些书,把你的神灌到其中。
  正因此,今天晚上,当爸爸走进你的房间时,会突然问你:“你的书里有神吗?”
  老天爷忘记的时候
  当我们感恩,觉得老天爷待自己太厚了的时候,报答上天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帮助那些老天爷忘了帮助的人。
  今天晚上,我们看了一卷由图书馆借来的录像带——张艺谋导演的《一个也不能少》。
  电影里演一个偏远山区的小学,只有一位老师和一班学生。老师有事请长假,不得不请一位代课老师。
  那老师其实不算老师,她只是个十三岁的大女生,长得不漂亮,一副憨厚农村女孩的样子。
  原任老师临走,交了一盒粉笔在大女孩的手上,要她每天在黑板上抄课文给孩子念,又叮嘱了一句:“咱们这地方穷,人都往外搬,学生已经愈来愈少了,你要看好点儿,一个也不能少!”
  就这么一句“一个不能少”。大女孩看紧每个学生,唯恐有辱使命;当班上最皮的一个男孩,因为穷,不得不去城里打工的时候,这大女孩想尽办法,找到城里去。
  她四处贴海报、到车站广播,都找不到,最后听说电视台最管用,居然天天守在电视台的门口,问每个进出的人:“你是不是台长?”
  一天天过去,她又饿又累,眼看不支的时候,终于被电视台台长注意到。
  她真上了电视,哭着喊着要那小男生回来。
  小男生看到了,全市市民也看到了。不但小男生回到学校,市民们捐赠的东西也源源而至。
  在记者的报道下,涌来更多的关怀和善款,那所破旧的小学获得重建了,整个山村的感觉都不一样了……
  “我才不信他们学校原来会那么破,那根本就是演戏,演出来的。”看完电影,你说,“我才看过电视上播‘江南第一村’,大陆小学的教室比我们的都漂亮。”
  孩子!你讲得没错,我们那天看到的苏州外语学校,确实比你的学校都讲究,但是你要想想中国大陆有多大啊!那里有很多高山、很多大河,还有无边的黄土高原。
  你怎不想想,在那些偏远地区的小学会是什么样子呢?
  爸爸以前也跟你一样,不相信有那么穷的地方。直到前几年,爸爸去广西隆安县,探望爸爸支持读书的一群孩子时,才惊讶地发现,他们有多么穷苦。
  那时候,爸爸由南宁出发,一路上先是大片的红土地,渐渐地看到像桂林一样秀美的山丘,可是往那山丘下面看,满地都是石灰岩块,连草都不容易生长。
  爸爸又过了一条大河。河水湍急,要用铁壳船才能横渡,过去之后就更是荒凉了。
  也就在那一片荒凉之间,有个小小的村子,村民都在路边拍手,还有小朋友组成乐队欢迎到他们那个泥土夯成的校舍。
  在那里,有几十个穿着各色衣服的孩子,看得出,衣服都是外面捐的。那些孩子都很淳朴,连致辞的小朋友,都紧张得说不出话。
  
  所幸爸爸后来能在教室里跟他们聊聊。有个孩子说,她希望能进中学,将来到县城里去读书。
  爸爸才经过县城,就问她:“你常去县城吗?”
  你猜她怎么答,她居然摇摇头,说她从来没去过城里,因为有大河,过不去。
  好!现在你想想电影里的情节,那代课小老师,也没钱买车票,不得不发动学生去搬砖凑钱,你认为那是编的吗?
  孩子!即使是台湾,在山村也有不少可怜的孩子啊!
  当城市里因外资涌入、工商发达而变得富裕时,因为物价上涨,那些遥远山村里的人就更买不起东西了。
  山村里的大人只好进城打工。有的爸爸愈走愈远,再也不回家;有些妈妈离乡去打工,看到外面的花花世界,头昏了、心花了,也把家忘了。
  剩下家里的孩子,跟着年老的爷爷奶奶,守着一片贫瘠的土地,你说!他们是不是更加可怜?
  所以即使在台湾,山里的“原住民”都比城市里短命得多。更不用说大陆那么大,一些地方经济又比台湾差得多了。
  记得那天去隆安县山区小学的时候,是个大太阳天。爸爸坐在讲台上,桌上铺着红桌布,太阳好亮、桌布好红,爸爸眼睛都睁不开,直淌眼泪。
  其实,如果没有太阳,爸爸也会淌泪。爸爸想到你,过得那么幸福。甚至当爸爸回到城里,看到朋友请客,大盘叠小盘;走下车子,满车都是喝了两口的矿泉水瓶时,都觉得心酸。
  爸爸觉得,如果城里的人,每个人省一口,甚至矿泉水能省几瓶,就能多让一个贫苦的孩子上学。
  当我们感恩,觉得老天爷待自己太厚了的时候,报答上天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帮助那些老天爷忘了帮助的人。
  从那一天开始,爸爸决定今后尽量不去我们资助的学校,免得他们敲锣打鼓地欢迎,要去也得偷偷去。
  爸爸也决定,捐出一定的版税,给台湾的慈善团体,并为大陆贫苦地区的孩子建许多希望小学。
  孩子,如果爸爸妈妈的能力不足,希望你和哥哥也能把爸爸的这个梦想实现。
  (感谢纽约菩提心基金会和中国希望工程办公室的协助,到2001年为止,我们已经使用中国内地的版税,建了十五所希望小学。十一所在四川,四所在贵州。至于本书台湾版的预付版税五十万元台币,已悉数捐作台湾公益之用。)
  校园枪响之后
  如果没有人被起欺负、没有人被岐视、没有人被孤立、没有人去仇视,只有人被关怀,那校园凶杀还可能发生吗?
  “老师说只要有同学威胁你,就算他是开玩笑的,也要向大人报告。”
  你今天一进门就说。然后看看爸爸和妈妈:
  “你们一定不能随便听听,你们一定要小心听。”
  “这是什么意思?”爸爸不懂。
  “老师说,前几天在圣塔纳高中开枪的那个男生,最少跟四个同学说他要带枪到学校,就因为那几个同学以为他只是说着玩的,没有报告,所以死了两个人,还有十三个受伤。”
  然后,你拿出老师发的好几张剪报,剪报上还画着线,打着星星,是老师要你们不但看,而且得写阅读报告的。
  爸爸翻了翻剪报,上面写那个行凶的高中生,因为个子瘦小,招风耳,嗓音又尖,常被同学欺负。同学不但打他、偷他的东西、对他吐口水,还用装了尿的水枪喷他。
  报道中又说,那些被同学排斥的,被同学叫成书呆子、小瘪三的“边缘人”,也是最容易产生暴力行为的人。
  “所以以后不能随便欺负同学。”爸爸感慨地说。
  没想到,你立刻叫起来:“本来就不能欺负同学!那两个吐口水、用尿喷人的,都被打死了。”隔了一阵,又过来讲:“还有那个学校的警卫。被欺负的学生曾经向他报告,警卫不但不听,还骂他,结果那个警卫也被他开枪打伤了。”
  听你说了一堆,好!现在轮到爸爸说了——
  你说你绝不会欺负同学,爸爸也相信你不会欺负别人,但是你敢说自己绝不会排斥别人吗?你不是常讲,不欣赏某个男生,说他太皮,你讨厌他,他惹你,你就踢他。又说不喜欢哪个女生,因为她好假,好会装吗?
  相对地,你是不是会特别欣赏几个人,总跟那几个女生在一块儿?甚至坐车的时候,都要挤在一块儿?
  你知道,有时候你换座位,都可能成为排斥吗?
  说件真事给你听——
  前几年,爸爸在台北成立了“青少年免费咨商中心”,有好多中学生来跟爸爸聊天,倾诉他们最苦恼的事。
  有一个女生,才比你大一点点,一边说、一边哭,原因是,她在班上被别的女同学排斥。而她被排斥,却是由于她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坐错了位子。
  那一天,她和几个要好的女生一起上车,车上有空位,但是空位的旁边,已经坐了一个“她们”不欣赏的女生。
  几个女生就说:“讨厌鬼在那儿,不要过去跟她坐。”
  可是这女生看那位子空着,而且“那个女生”正露出邀请的目光,就过去坐了。
  从此原来跟她好的女生居然不理她了,把她也列为讨厌鬼。气得她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功课一下子掉下来,甚至气得要自杀。
  你说,是不是连坐车子,都能表现对别人的排斥,都可能伤害人,或被别人伤害呢?
  孩子,你马上就要进入青春期了。
  青春期就像春天,好舒服、好可爱,使你巴不得马上跑出去,享受那种春暖花开的感觉。
  青春期的孩子,也渐渐有了自己的看法。开始觉得爸爸妈妈说的不一定对,反而同学说得有道理。
  你会好高兴,发现好多同学跟你有一样的看法,父母不谅解的,他们都谅解,他们是你的“知音”,成为你的“知心”。
  渐渐地,你甚至有什么小秘密,都不跟爸爸妈妈说,而去跟你的知心说。
  于是,你们成了一个小圈圈,几个“志同道合”的人,总是聚在一起。至于那些看法跟你们不一样的,甚至只是声音好笑一点,肤色不同一些,或是家里管教特殊一点的同学,都被排斥在小圈圈之外。
  孩子,想想!如果有一天,你有了这样的小圈圈,那些被你们排斥在圈圈之外的同学会不会很伤心呢?
  她会不会偷偷哭,觉得自己好孤独,人生好乏味?
  你只知道她功课一落千丈、眼神里充满恨意,而且愈来愈不合群。岂知道,她的这一切,可能跟你也有关哪!
  孩子!爸爸也有过青春期,那时候爸爸念大同中学,总跟几个要好的同学,沿着新生南路,走路回家。
  但是,我们从来不要另外一个同学加入,远远看见他也在路上,就故意放慢步子,把距离拉开。我们甚至偷偷用泥巴扔那个同学。
  我们还编各种故事,讽刺那个同学,说他家养的猴子,像他一样,小气得要死,贪心得要命,有一次同学去他家,掉了一个五毛钱的硬币,立刻被猴子抢去吞进肚子。同学气了,过去掐住那猴子的脖子,叮叮当当,猴子居然吐出十几个硬币。
  爸爸后来常想,那个同学有什么地方不对?他一点没有不好,只是特别会K 书,K书的时候不理人,又不“泄答案”给别人。
  他是对的,没有不对,爸爸以前为什么排斥他呢?大家又为什么要编故事去伤害他呢?
  爸爸也常想,而今他在哪里?还可不可能见面?觉得对他有好多好多亏欠。
  孩子!世界这么大,能够住在同一地区,进入同一个学校,真是了不得的缘分。
  所以当老师告诉你们,如果有人敢恐吓你们,可以随时向师长报告,学校会立刻把“坏学生”停学的时候;
  当“家长会”催促学校设各种监视设备,和金属侦测器,防止校园暴力的时候;
  爸爸心里想的,却是教你怎么去关怀同学——
  当你和同学笑作一团的时候,要注意那躲在角落没有笑的人;当你为成功高兴的时候,要安慰那些失败者;当外校转来一个新生的时候,别怕他跟不上,拖垮全班的成绩,而要想想如果有一天你自己成为转学生,会不会遭遇同样的困难。
  还有,当你坐在一个位子上,看到别人招手,要你过去时,你应该先跟旁边的人打个招呼,说:“对不起!他们可能需要我,如果你不介意,我就过去。”
  你想想!如果没有人被欺负、没有人被歧视、没有人被孤立、没有人去仇视,只有人被关怀,那校园凶杀还可能发生吗?
  当大家脸色不好的时候
  他们对你不好,不是因为你不好,而是因为他们自己有问题。
  今天晚上我们看了一部哈里逊。福特早期的电影《Regarding Henry 》。哈里逊在片子里饰演一个纽约的名律师,他的思想细密、词锋锐利,能够在陪审团前侃侃而谈,把明明会输的官司都打赢。
  他不但在法庭上凶悍,连对十二岁的女儿都不放松,他把孩子送进严格的住宿学校,挑剔孩子的一举一动,连孩子打翻一杯果汁,都要被他当作罪犯来审问,而且在训完话之后,得意地说:
  “看!我赢了!”
  但是,片子里哈里逊的运气不好。有一天晚上,他去买烟,遇上抢匪,被打了两枪,一枪打在前额,造成他左边瘫痪;另一枪更严重,因为打中腋下的大血管,造成大出血,脑缺氧……在医院醒来,他什么都不记得了。不能说话、不能行动,甚至连妻女都不认识。
  他得一切从头开始,学话、学步、学识字、学认人。他真是“重新做人”,连个性都改了,成为一个“新人”。当他重新能够阅读,看到自己以前的档案时,他惊住了:“为什么我以前把重要的证物藏起来,昧着良心,打赢官司?”
  他居然偷偷把证物送给“苦主”,使苦主能够平反。
  然后,他辞去了过去热爱的律师工作。
  看完电影,爹地问你:“这电影里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是那律师生病回家之后,女儿打翻了果汁,他不但不生气,还说:”那有什么关系?每个人都会犯错。‘接着开玩笑地把他自己的杯子也推倒。“你说。
  “对!爸爸也觉得那最有意思。”
  “他好奇怪!生病之后全变了。”你又歪着头说:“要是以前,他一定会把女儿骂死。”
  “是啊!”爸爸一笑,“所以有时候你觉得爸爸妈妈脾气大,要想想,说不定那只是一时的情绪。所幸爹地和妈咪的脾气多半的时候都很好,对不对?”
  “对!”
  爹地和妈咪的情绪确实多半都很好,但是爸爸必须承认每个人都有情绪高潮与低潮的时候,那是无法避免的,可能像片中的哈里逊。福特,因为工作压力太大,而脾气不好,也可能因为身体太累而情绪不佳。
  记不记得上上礼拜,我们一家去花圃买花,回程爸爸问妈妈要不要换哥哥开车,妈妈说不必了。然后爸爸对哥哥说:“你妈不舒服,换你开。”哥哥不信,问妈妈是不是不舒服,妈妈摇头说没有。
  可是当爸爸坚持,要妈妈在路边停车,换你哥哥开之后,你妈妈终于承认她的头好疼。
  记不记得哥哥当时好不高兴地问妈妈原来为什么不说?又很奇怪地问爸爸:“你怎么知道妈妈不舒服?”
  “因为她在花园的脾气有点急,”爸爸说,“所以我急着往回赶。”
  还有,前几天,郑医生请客,吃到最后一道鱼,爸爸说鱼太好了,要你无论如何吃一点,然后给你夹的时候,妈妈阻止地说“她吃饱了,就别勉强”吗?
  爸爸那时候就知道妈妈一定胃痛,因为她的脾气急了。
  果然,才回家,妈妈就抱着肚子,躺在床上。
  不但妈妈是这样,爸爸也常有情绪不佳的时候。
  记得妈妈有一次给你哥哥打电话,对他说“你爸爸最近总提到你,他一对你放心不下,我就知道他的老毛病又犯了。”
  你说,奇怪不奇怪?当爸爸操心哥哥的时候,你妈妈反而回头来操心爸爸。
  问题是,她说得一点没错,爸爸确实在身体不好和情绪低潮的时候,特别会操心你哥哥。
  爸爸说这些,是要你知道,每个人都有他背后的情绪。当你关心一个人的时候,不但不能对他失常的行为不高兴,反而要帮他想:“他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了,他是不是遭遇了什么事?他今天对我这么不好,是不是因为他考试考坏了?他今天这么凶,是不是因为在家里挨了骂?”当你这么想的时候,你就非但不会怪他,还会去同情他、安慰他了。
  这比你去怪罪他、责难他,使他雪上加霜,不是好太多了吗?
  孩子!人是很奇怪的动物——耳朵不好的人,常对你说话特别大声;眼睛不好的人,常怪你的字写得太小;堵车的人常脾气急;饥饿的人常火气大;健忘的老人常多疑;疲困的小孩常爱哭。
  他们对你不好,不是因为你不好,而是因为他们自己有问题。
  所以每当父母的脾气急、公公的脸色坏、婆婆的声音大、老师的情绪低、同学的礼貌差的时候,都想想爸爸今天对你说的。
  你一定就能像个小太阳,从那些乌云的背后,露出你的笑脸了!
  小野兔回家了
  好比你被坏人绑架,你忍着,偷偷观察该怎么逃跑。
  又听妈妈给你的指示,好好睡、好好吃,只等时机来临……
  你的小兔子跑了,你有什么好气呢?
  谁让你不小心?谁让你手里拿着冰淇淋,却把笼子打开?
  小兔子是爸爸大前天抓到的。
  那天爸爸接了长长的水管,为后院的长青树喷肥料,突然看见一个小小的灰影闪过眼前,直直地冲向矮墙,接着跳了下去。
  爸爸赶快扔掉水管,追过去看。看到一个小灰兔子躺在下面的水泥地上,大概撞了一下,晕倒了。
  爸爸摸摸它,它突然跳了起来,冲向矮墙的一角,发现无路可逃,又转身朝台阶冲去。只是它太小,台阶高,差那么一点点,它就是跳不上去。这时候,爸爸拼命叫你:
  “快来呀!快来呀!一只小野兔。”
  你立刻跑了出来,叫着:“小野兔,好可爱的小野兔哟!”又回头问爸爸:“我能抓它吗?”
  “当然可以。”
  “可是怎么抓呢?它一直跳。”
  “你把它往墙角赶,它跑不掉,就可以抓了。”爸爸说。
  于是你伸长两只手臂,把小野兔堵到角落。
  到了角落,小野兔还不死心,一个劲地跳,好像想跳上墙。跳了几下,它一定累了,不动了,但是跟着又把头顶在墙角,想挖个洞钻进去。
  看你蹲在它前面,却不敢抓,爸爸只好过去,把它抓起来。
  真是一只好小好小的兔宝宝,抓在手上根本没什么重量。
  爸爸看看它的脸,看到鼻子和嘴之间有一点红红的血迹,大概是刚才跳下矮墙时摔伤的。
  它先在爸爸的大手里挣扎了一阵,但是当爸爸摸摸它,它就不动了。于是爸爸把它交到你手上,要你用两只手捧着。
  它居然也乖乖地不动,使你得意起来:
  “爹地看!它喜欢我,我没抓它,它都不动,它好cute,我就叫它Cutty 裘弟好了。”
  一个晚上你都在管裘弟,一会儿拿草喂它,一会儿又换成饼干,连犹太人过逾越节的薄饼也用上了。
  可是兔宝宝都不吃。
  “它大概还太小,是个小乳兔。”爸爸说,“它要吃奶。”
  
  于是你又用眼药瓶装牛奶喂它,但它好像也不吃。
  只是你一个劲儿地说:“它吃了!它吃了!它吃了一管。”
  晚上,虽然妈妈不同意,我们还是把小裘弟留在屋子里。是爸爸先拿个保证它跳不出去的纸盒子,再在里面铺上一块绒布,妈妈才答应的。
  就这样,你有了一个小野兔的宠物,而且,才隔天,你全班同学都知道了。
  只是,裘弟还不怎么吃东西。放进纸盒的饼干、野草和胡萝卜,它全没动。你八十岁的公公很感兴趣,一早就去看它,还放了好多蔬菜进去,它也没吃半口。
  你开始操心了。正好园丁来,你要妈妈问园丁怎么养野兔子。
  园丁瞪大了眼睛说:
  “啊!野兔啊!你养不活的。尤其是小兔子,一定要妈妈照顾,但是母兔子从来不留在小兔子身边,它一天回到小兔子身边四次,只是喂奶,喂完就走。它只要回家看不到小兔子,就再也不会回去。”
  下午你去学舞蹈,回程又要妈妈绕到宠物店,问店里怎么养野兔子。
  “兔子啊!你可以在我店里买小兔子呀!何必去抓?抓来的一定不能养,它们太野了,而且,就算你把它放回去,大兔子也不会要它。因为你摸过它了,它身上有人的味道,大兔子就不要这个宝宝了。”宠物店的人也瞪大眼睛说。
  “怎么办嘛!怎么办嘛!”你回来哭丧着脸。
  爸爸也没办法,说实话,你上学的时候,爸爸已经又喂它好几次,它就是不吃。
  爸爸把牛奶挤进它嘴里,牛奶就从它鼻子里涌出来。
  最后,没办法,爸爸想还是把它放回原来的小树丛好了。可是你不愿意,说同学要来看,如果放走了,同学就会说你吹牛。
  爸爸灵机一动,把以前你养Pinky 小白兔的笼子从车房搬出来,将裘弟放进去,再把笼子下面的托盘拿掉,放在草地上,让长长的草叶能伸进笼子里。
  前天半夜,爸爸睡前,还特别拿着望远镜,从百叶窗缝里看小野兔在干什么。
  天哪!爸爸居然看到一只大野兔,正在围着笼子打转。小野兔则在里面跳来跳去,想要挤出来。
  爸爸还要妈妈来看,又怕你不信,用摄像机把大兔子录下来。
  妙的是,兔妈妈虽然没能救走小兔子,从昨天开始,小野兔居然开始吃草了。
  使你高兴得又叫又跳,说同学都会好羡慕你。
  果然,今天下午放学,你的好几个同学都来了。
  不知是哪个同学的妈妈买了好多蛋卷冰淇淋,你们一人一个,围在笼子旁边,一面逗兔子,一边吃冰淇淋。
  “它很乖,它很爱我。”你说。接着打开笼门,让小兔子走出来。又说它叫“裘弟”,是男生,于是大家一起跟裘弟打招呼:“嗨!裘弟!”
  就在这时候,没想到裘弟突然跳起来,像闪电似的冲过你们脚下,冲到台阶前,而且居然一下子就跳上台阶,再奔过草坪。
  你们几个人,一手拿冰淇淋,一手去拦,怎么可能拦得住?只好眼巴巴地看它消失在树丛间。
  好了!大小姐,别生气了!
  你能怪谁呢?全怪你自己啊!谁让你那么不小心?
  但是你再想想,你已经“秀”了小兔子给你同学看,证明了你没吹牛。现在小兔子没像宠物店老板说的,被它妈妈弃养;它妈妈半夜还来看它,而今它回到妈妈身边,你不是该为它高兴吗?
  好比你被坏人绑架去,你忍着,偷偷观察该怎么逃跑。又听妈妈给你的指示,好好睡、好好吃,养足了精神,然后当时机来到,就出其不意地冲出去,跳过以前你跳不过的墙,重新获得自由。
  你是不是由那小野兔的身上学到许多?
  而且,以后你每次凝视后院的树丛,都会更有想像的空间了:
  “看!我的小宠物裘弟,就在那里面,还有它妈妈、它兄弟。我抱过裘弟,它好软、又好乖,躺在我手心,一动也不动。当然它也很聪明、很会装,所以它要走的时候,几个人都拦不住……”
  后记 永远不老的爱
  自从两年前,我出版了《做个快乐读书人》,就接到许多小女生的来信。信的内容差不多,都是说她们羡慕我女儿,有我这么一个疼爱她的爸爸。
  也有女孩说,我是她的偶像,但不是像刘德华或莱昂纳多那种,而是“偶像老爸”,甚至在信的一开头,不称我为刘老师,而直接叫我“墉爸”。
  还记得去年冬天,我在大陆的某个城市为读者签名,有个看来像大学生的女孩盯着我,露出很不平的表情说:“为什么我爸爸跟你是同一年生的,你看来那么年轻,我爸爸看起来却那么苍老?”
  在她的表情里,我感觉一种很复杂的情怀。她好像既怨我,又怨她父亲;还好像怨这个时代,害她父亲太辛苦。
  记得当时我对她说:“不要怨,你的爸爸可能外表看起来比我老,但是你要相信他对你的爱,就像我对我女儿一样,一样那么深。”
  可不是吗?我常想,如果我不写出《超越自己》那一系列作品,谁知道我对儿子“深深的期待”?如果我不写出《做个快乐读书人》,谁又能感受我对小女儿的“温温的爱”?
  问题是,这世上绝大多数的父母,是不会把他们的爱写出来的。于是“训了就训了”。孩子只觉得挨了训,十分伤心,甚至十分不平,却不知父母在严辞之后,有多少殷切的属望。
  换个角色,如果我成为她的父亲,却可能在训话之后,写出两千多字的文章,把自己的心灵摊在孩子面前,告诉她最重要的几个字:“骂归骂,其实都因为爸爸爱你。”
  我给孩子写文章,总在事情发生之后,心平气和了,再动笔。我孩子读我文章,就更是在事情之后了;不再与父亲面对面,而是面对一张稿纸,面对父亲的坦白。
  所以如果读者觉得我是模范老爸,而他自己的不是,极可能因为他的爸爸没写出来,极可能因为他没有细细去揣摩“老父的心情”。
  哪个父亲不犯错?哪个父亲不流泪?
  只是父亲的错,别人见不到,却常被自己的孩子见到;自己父亲的泪,孩子见不到,是父亲偷偷一个人往肚里吞。
  记得多年前,我看过一部描写印度黄包车夫生活的电影——《欢喜城》,那穷苦的爸爸在大雨天,客人给他一笔车资,等着他找钱时,他居然没找,转身跑了。
  明明那车夫做得不对,可是不知为什么,我心中却暗自为他高兴。因为我知道他小女儿等着父亲买糖回家,他的大女儿等着父亲存足了钱,好为她买金饰,她才能出嫁。
  你知道印度一年有成千上万的少女,只因为等不到嫁妆而心碎自杀吗?
  自从看了那影片,我对每个亏待我的男人,都有了另一种想法。当我吃亏之后,我常望着那男人的背影想:“他家中一定也有等着他的孩子,在他回家时,扑到他怀里,看他从口袋里掏出好吃的、好玩的……”
  我是一个平凡的父亲,一个也会犯错、也会迷失、也会偷偷落泪的父亲,如同每个人的父亲一样。
  在本书的结尾,我要告诉每位小读者,如果你觉得你爸爸对你不够好,怨你父亲没有像我这样,轻声细语地对你说话;
  很可能,你错了。错不在他没表达,错在你没有去体谅。
  试着去听听他的心声吧!从父亲疲倦的脚步中,从爸爸汗湿的衣服间,从父亲大作的酣声里,甚至由爸爸火爆的眼神中,去探索他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去聆听他对你的深深的爱吧!
  最后,我要强调,这本《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虽然看来像是写给女生的。
  其实百分之九十九的内容,都适合男生阅读,希望男生读者也试着看看。
  当然,您也可以看《超越自己》《创造自己》和《肯定自己》,那虽然算是老书了,但2000年仍然在中国大陆全年文学书畅销排行榜中高居二、三、四名,在台湾也依然长销,可见亲情
  是无所谓新旧的。
  爱是永远不老、永不过时的!
  __完__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共1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