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人品各卷(第164-196卷)

_7 李昉、扈蒙、徐铉等(北宋)
刘邺字汉藩。咸通中,自长春宫判官召入内庭。特赐及第。韦保义以兄在相位,应举不得,特赐及第,擢入内庭。(出《摭言》)
【译文】
刘邺字汉藩,唐懿宗中期,由长春宫判官任上召入京城,特别赐给他进士及第(是一种荣誉)。韦保义的哥哥做宰相,不能应举,也赐给进士,提拔做京官。
叶京
叶京,建州人也,极有赋名。向游大梁,常预公宴,因与监军使面熟。及至京师时已遂登科,与同年连镳而行。逢其人于通衢,马上相揖。因之谤议喧然,后颇至沈弃。终于太学博士。(出《摭言》)
【译文】
叶京是建州人,他的赋很有名。曾经游太梁,经常参加官家的宴会,因之同监军使相识。京试时中进士,与同年们骑马同行,在大街上遇到那位监军使,没有下马,仅仅一揖。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此被人非议导致他官运也不好,只做到太学博士(太学教授)。
李蔼
李蔼应举功勤,敏妙绝伦,人谓之束翅鹞子。咸通二年及第。(出《卢氏杂说》)
李蔼为了应举,读书勤奋。才思敏捷,妙笔文章。被人称为束翅鹞子,意思展翅便可腾飞。咸通(懿宗年号)二年考中进士。
房珝
房珝,河南人,太尉之孙,咸通四年垂成而败。先是名第定矣,无何写试之际,仰泥土落,击翻砚瓦,污试纸。珝以中表重地,只荐珝一人,主事不获已,须应之。珝既临曙,更请印副试。主司不诺,遂罢。(出《摭言》)
【译文】
河南人房珝,祖父做过太尉。咸通四年功败垂成。本来他能够考中,但是正在考试时房上的泥落下来,打翻了砚台,污损了卷纸。河南是一个重要的地方,只举荐了他一个人。他认为主持考试的官员肯定会照顾他,更换一张卷纸。但是天亮时他向监场的试官请求更换卷纸时,遭到拒绝。因之落第。
汪遵
许棠,宣州泾县人,早修举业。乡人汪遵者幼为小吏。洎棠应二十余举,遵犹在胥徒。然善为绝句诗,而深晦密。一旦辞役就贡,会棠送客至灞浐,忽遇遵于途中。棠讯之曰:"汪都,(都者。吏之呼也。)何事至京?"遵对曰:"此来就贡。"棠怒曰:"小吏无礼。"而果与棠同砚席,棠甚侮之。后遵成名五年,棠始及第。(出《摭言》)
【译文】
许棠是宣州泾县人,读了很多年书。同乡人汪遵从小做吏员。许棠考了二十多次,汪遵还是小吏。汪遵的绝句诗作得极好,功底深厚。他辞去了吏职(吏不准试)去参加考试,遇到送客的许棠。许棠问他到京城来做什么?汪遵说来参加京试。许棠发怒,说小吏无礼。结果考试时两人同堂,许棠竭尽侮辱。但是,汪遵考中进士五年后,许棠才考中。
刘允章
刘允章题目"天下为家赋",给事中杜裔体(按唐《摭言》十三"体"作"休")进疏论。事虽不行,时以为当。崔澹"至仁伐不仁赋",亦颇招时议。薛耽"盛德日新赋",韵脚云:循乃无已。刘子震通状,请改为"修"字,当时改正。(出《卢氏杂说》)
【译文】
刘允章出的题目是《天下为家赋》,给事中杜裔体上表示异议。疏虽然没有采纳,但时人认为得当。而崔澹的《至仁伐不仁赋》不被人们认可。薛耽的盛德日新赋》,用循乃无已的切音作韵脚比较别扭。刘子震请他直接用循和无来切音,得出修字做韵脚,比较恰当,薛耽采纳。
王凝
王凝清族重德,冠绝当时。每就寝息,必叉手而卧,或虑梦中见其先祖。曾牧绛州。于时司空图方应进士举,自别墅到郡。谒见后,更不访亲知,阍吏遽申司空秀才出郭矣。或入郭访亲知,即不造郡齐。王知之,谓其专敬,愈重之。及知举,司空一捷,列第四人登科。同年讶其名姓甚暗,成事太速。有浮薄者号之为司徒空。王知有此说。因召一榜门生开筵,宣言于众曰:"某切忝文柄,今年榜贴,全为司空先辈一人而已。"由是图声彩益振。(出《北梦琐言》)
【译文】
王凝家族人都注重德行,天下闻名,即使睡觉也有一定的姿势,叉手仰卧。有人担心这种睡法会作恶梦,梦见先辈的鬼魂。王凝作绛州刺史,司空图参加京试路过绛州,谒见后不复再来。部属告诉,司空图出城了。有时入城拜访某某,但不到刺史衙门来。王凝认为这是司空图对自己的尊重,愈加看重司空图。王凝作了主考官,司空图一举考中进士第四名。同年们惊讶司空图并无名声而高中。没品行的人就称他为司徒空。王凝知道这件事,宴集所有新科进士。对他们说:"我虽然有愧于主考官的位置,但今年这一榜,就是为了司空图一个人,我才肯担任这个职务。"因此,司空图名声雀起。
卢尚卿
咸通十一年,以庞勋盗据徐州,久屯戎卒,连年飞輓,物力方虚,因诏权停贡举一年。是岁,进士卢尚卿自远至关,闻诏而回。乃赋东归诗曰:"九重丹诏下尘埃,深琐文闱罢选才。桂树放教遮月长,杏园终待隔年开。自从玉帐论兵后,不许金门谏猎来。今日霸陵桥上过,关人应笑腊前回。"(出《年号记》)
【译文】
懿宗咸通十一年,因为庞勋占据徐州,对抗朝廷,连年战争,国库空虚,皇帝下诏,停一年贡举。那年,卢尚卿由远处应举到陕州,听到诏命返回故乡,作《东归诗》。大意是:皇上的诏命下来,今年停止科考了,没有机会折桂,只好等待来年。从打兵连祸结,京城的路被切断了。现在我从霸陵桥上走过,人家都笑我冒着风寒回家。(卢尚卿后来考中,所以文中称进士)
李尧
李尧及第,在偏侍下,俯逼起居宴。霖雨不止,因遣赁油幕以张(去声)之。尧先人旧庐升平里,凡用钱七百缗。自所居连亘通衢迨之一里余,参御辈不啻千余人,鞯马车舆,阗咽门巷,往来无有沾湿者。而金壁照耀,别有嘉致。尧时为丞相韦保衡所委,干预政事,号为李八郎。其妻又南海韦宙女,恒资之金帛,不可胜纪。(出《摭言》)
【译文】
李尧中进士,原住在城郊,去参加宴会,大雨不止。所以派人买油布遮盖。李尧祖上的老房子在升平里,他花了七百缗钱油布。从住所到大街差不多有一里地长上千的车辆,骑马乘轿者往来熙熙攘攘,没有被雨浇的。所建金壁辉煌,极为别巧。李尧被宰相韦保衡所重用,参与大政,被称为李八郎。他的妻子是南海(郡名)韦宙的女儿,家里很有钱。资助李尧的钱财,不可以数计。
高湜
咸通十二年,礼部侍郎高湜知举。榜内孤贫("贫"原作"平",据明抄本改)者,公乘亿有赋三百首,人多书于壁。许棠有洞庭诗尤工,时人谓之许洞庭。最者有聂夷中,少贫苦,精于古体。有公子家诗云:"种花满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又詠田家诗云:"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又云:"锄田当日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又云:"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为光明烛。不照绮逻筵,只照逃亡屋。"所谓言近意远,合三百篇之旨也。(出《摭言》)
【译文】
懿宗咸通十二年,礼部侍郎高湜做主考官,取中一些贫苦举子。公乘亿有赋三百首,许多人把他的赋写出来挂在墙上。许棠的《洞庭诗》非常工整,被时人称为许洞庭。最杰出的是聂夷中,少时家贫,精于古体诗。他的《公子家诗》大意是,有人种了一些西园的花,花开得佼好,花下生出一棵庄稼,被当作杂草拔去。《田家诗》大意是:父亲在塬上耕田,儿子在塬下开荒。六月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府已把粮仓修好了。又一首《锄禾诗》说:锄地到日中了,汗水湿了泥土,有谁知道碗里的饭,每一粒都是汗水浇灌的啊。还有一首诗说:二月里把新丝卖了,五月又把新粮(麦)卖了。眼前的窟窿堵上了,心里的肉却被剜掉了。希望君王的心,能象光明的蜡烛一样,不要只照在有钱人的好吃好穿上,照一照穷人的屋子吧。他的诗意浅近而寓义深,被称为唐诗中的精品。
公乘亿
公乘亿,魏人也,以词赋著名。咸通十三年,垂三十举矣。尝大病,乡人误传已死。其妻自河北来迎丧,会亿送客至坡下,遇其妻。始夫妻阔别,积十余岁。亿时在马上,见一妇粗纕跨驴,依稀与妻类,因睨之不已。妻亦如是。乃令人诘之,果亿。内子与之相持而泣。路人叹异之。后旬日,亿登第矣。(出《摭言》)
【译文】
魏州人公乘亿以词赋著称。咸通十三年,已经考了三十次。曾经生了大病家乡误传他已死去。他的妻子从河北到京城去迎丧,正碰到他送客人到山坡下。夫妻分别十多年。当时公乘亿骑在马上,见一女子穿着粗布衣服骑着驴子,好象妻子,注目而望。他妻子也一样,在驴上望着他,请人打听,果然是公乘亿。夫妻把臂流泪,路人叹息。十几天后,公乘亿中了进士。
孙龙光
孙龙光,崔殷梦下状元及第。前一年,尝梦积木数百,龙光践履往复。既而请一李处士圆之,处士曰:"贺郎君,喜来年必是状元。何者?已居众材之上。"(出《摭言》)
【译文】
崔殷梦主考,孙龙光中状元。孙龙光曾经梦见自己在许多大木上走来走去。次后,请李处士圆梦,李处士说:"祝贺你,来年准中状元。为什么呢,木者,材也。众材之上,寓意状元。"
王璘
长沙日试万言,王璘词学寓赡,非积学所致。崔詹事廉问,持表荐之于朝。先是试之于使院,璘请书吏十人,皆给几砚。璘絺扪扪腹,往来口授,十吏笔不停辍。首题黄河赋,三十字数刻而成。又鸟散余花落诗三十首,援毫而就。时忽风雨暴至,数幅为回飚所卷,泥滓沾渍,不胜舒卷。璘曰:"勿取,但将纸来。"复纵笔一挥,斯须复十余篇矣。时未停午,已积七千余言。崔公语试官曰:"万言不在试限,但请召来饮酒。黄河赋复有僻字百余,请璘对众朗宣,旁若无人。至京,时路岩方当轴,遣一介召之。璘意在沽激,曰:"请俟见帝。"岩闻之。大怒,亟命奏废万言科。璘杖策而归,放旷于杯酒间,虽屠沽无间然矣。(出《摭言》)
【译文】
长沙人王璘日书万言,文词好,文章有胆识,学识精深。詹事(官名)崔廉问奏章举荐他,先召他考问。王璘请十名书吏备好砚笔纸张,袖着手踱步口授,十个人没有一人停过笔。首题《黄河赋》三十字,一蹴而成。《鸟散余花落》诗三十首,一吟而成。当时忽然刮风下雨,好几首写成的诗卷被狂风吹落,被泥污。舒展不开。王璘说不用拾了,拿纸来,提笔而书,很快就写了十余篇。没到中午,写了七千余言。崔廉问对试官说,不必以万言为限,请他来喝酒。《黄河赋》有不常用字一百多个,崔廉问请王璘当众朗读,王璘旁若无人。到了京城,路岩主考,差仆人召见他,本意让王璘中第后感激他。王璘却说,等我见到皇帝后再去见他。路岩听了,非常恼怒,立即奏请取消《万言科》,王璘受到这样的打击,拄着杖回去。之后,放浪形骸,借酒浇愁。同屠夫卖酒的人差不多。
蒋凝
乾符中,蒋凝应宏("宏"原作"宠",据明抄本改)词。为赋止及四韵,遂白而去。试官不之信,逼请所谓。凝以实告。既而比之诸公,凝有德色。试官叹息久之。顷刻之间,播于人口。或称之曰,白头花钿满面,不若徐妃半妆。(出《摭言》)
【译文】
僖宗乾符中期,蒋凝考博学宏词科。作赋仅写四韵,请示试官要走。试官不相信,逼问他为什么?蒋凝以实话相告。说写完了。试官拿他的卷子同别人的比较,蒋凝感到自足,试官长时间叹息。蒋凝的赋很快被传诵。有人说,满头白花花的头发,不如淡妆的女子。
吴融
吴融字子华,广明中和间久负屈声。虽未擢第,同人率多执贽谒之,如先达。有王图者工词赋,投卷凡旬月。融既见之,殊不言图之臧否。但问图曰:"吏(明抄本"吏"作"向"。)曾得卢休信否?何坚卧不起?惜哉!融所得不如他。"休,图之中表,长于八韵,向与融同砚席,晚年抛废,归镜中别墅。(出《摭言》)
【译文】
吴融字子华。僖宗广明、中和年间,长时间人们为他称屈。虽然没有考中,许多同代人执学生礼见他,待为师长。有一个叫王图的人,词赋写得工整,把自己的文章拿给吴融评阅。过了一段时间,王图去见吴融。吴融不谈文章好坏。直接问他:"你听到过关于卢休的消息吗?他为什么不求取功名,很可惜的。我的学问,其实不如卢休。"卢休和王图是表亲,擅长八韵诗,跟吴融是同窗。直至晚年仍不得志,住在镜中别墅。
卢光启
卢光启先人伏法,光启兄弟修饰赴举,谓亲知曰:此乃开荒也。然其立性周谨。著初举子一卷,即进取诸事,皆此类也。策名后,扬历台省,受知于租庸张浚。浚出征并汾,卢每致书疏,凡一事别为一幅。朝士至今斆之,盖重叠别纸,自光启始也。唐末举人,不问事行文艺,但勤于请谒,号曰精切,亦皆法于光启尔。其族弟汝弼尝为张浚出征判官,传檄四方,其略云:"致赤子之流离,自朱耶之版荡。"自谓人曰:"天生朱耶赤子,供我之笔也。"(出《北梦琐言》)
【译文】
卢光启的父亲被处死。光启同他的弟弟隐姓埋名去应科举,跟亲近要好的人说,我们兄弟比如是去开荒。卢光启性格谨慎,做事周祥。著有《初举子》一卷。做什么事,文如其人。中第后,在省台(中央各官署)做官,知遇于租庸使张浚。张浚出征并州、汾州。卢光启每次写信,一件事写一张纸,被后来官员效仿。一张纸写一件事,始于卢光启。唐末举荐人才,先不问才学,而看他们对官长的态度,称为精切,也是跟卢光启学来的。他的堂弟卢汝弼,曾经做过张浚的出征判官。传檄四方(征讨词为檄),大略意思是:导致赤子流离失所,都是因为朱温这个奸逆所造成的。对人说过,老天生下朱温这个野种,是供我们作文章来骂的。
王彦昌
王彦昌太原人,家世簪冕,推于鼎甲。广明岁驾幸西蜀,敕赐及第。后为嗣薛王知柔判官。昭宗幸石门时,宰臣学士不及随驾,知柔以京兆尹权中书,事属近辅。表章继至,勤于批答。知柔以彦昌名闻,遂命权知学士。居半岁,出拜京兆尹,加左常侍大理卿。为寺胥所累,南迁。(出《摭言》)
【译文】
太原人王彦昌,大族世家,官宦之孙。王氏世家以太原为首。僖宗广明年间,逃亡成都,赐给他进士学位。后来做薛知柔的判官。昭宗逃到石门时,大臣、学士们来不及跟随。薛知柔以京兆尹(首都长官)署理中书省(代中书令)。职权近乎宰辅,来往文件特别多,批阅繁荣。薛知柔推荐王彦昌有名望,僖宗让他署理学士,协助薛知柔。半年后,升王彦昌为京北尹,又加衔左常侍、大理寺卿。后来受到大理寺的吏员牵连,贬官。
杜升
杜升父宣猷终宛陵。升有词藻。广明岁,苏导给事刺剑州,升为军卒。驾幸西蜀,例得召见。特敕赐绯。导寻入内庭,韦中令自翰长拜主文。升时已拜小谏,抗表乞就试,从之。登第数日,有敕复前官并("并"原作"拜",据明抄本、陈校本改。)服色。议者荣之。(出《摭言》)升自拾遗赐绯,却应举及第,又拾遗,时号著绯进士。(出《卢氏杂说》)
【译文】
杜升的父亲杜宣猷死于宛陵。杜升善言词。广明年间,僖宗逃亡成都,苏导以给事中出任剑州刺史。杜升当时仅一小兵卒。按玄宗故例,由皇帝召见,并赐给绯衣(官服)任官内庭。韦中书令以翰林学士身份做主考,当时杜升已做谏官(拾遗为小谏)。上表请求参加科试,皇帝准许。中第几天后,皇帝命他复职,并仍赐给官服。人议以为光彩。杜升由拾遗赐绯,又去应考,又做拾遗。被称为着绯进士。
郑昌图
广明年中,凤翔副使郑侍郎昌图未及第前,尝自任以广度弘襟,不拘小节,出入游处,悉恣情焉。洎至舆论喧然,且欲罢举。其时同里有亲表家仆,自宋亳庄上至,告其主人云:"昨过洛京,于谷水店边,逢见二黄衣使人西来,某遂与同行。至华岳庙前,二黄衣使与某告别,相揖于店后面,谓某曰:"君家郎君应进士举无?"("无"原作"元",据明抄本、陈校本改。)仆曰:"我郎主官已高,诸郎君见修学次。"又问曰:"莫亲戚家儿郎应无?"曰:"有。"使人曰:"吾二人乃是今年送榜之使也,自泰山来到金天处,押("押"原作"抑",据明抄本改。)署其榜,子幸相遇。仆遂请窃窥其榜,使者曰:"不可,汝但记之。"遂画其地曰:此年状头姓,偏傍有"阝",名两字,下一字在口中。榜尾之人姓,偏傍亦有此"阝",名两字,下一字亦在口中。记之记之?"遂去。郑公亲表颇异其事,遂访岐副具话之。具勉以就试。昌图其年状头及第,榜尾邹希回也。姓名画点皆同。(出《玉堂闲语》)
又咸通中,以进士车服僭差,不许乘马。时场中不减千人,谁势可热手,亦皆骑驴。或嘲之曰:今年敕下尽骑驴,短袖长鞦满九衢。清瘦儿郎犹自可,就中愁杀郑昌图。(相国魁伟甚,故有此句。出《摭言》)
【译文】
广明年间,凤翔节度副使、侍郎郑昌图没有及第之前,自以为襟怀博大,不拘小节。游山玩水,纵情豪放。因之舆论大哗,自己也不准备参加科举。当时他表亲家的仆人从宋亳的庄上回来对主人说:"昨天经过洛阳,在谷水店边遇到两位黄衣使者从西来,跟我一起走。到了华岳庙前,他们俩同我告别,互相作揖,告诉我说你们主人家有没有应试的?"我说:"我的主人官位已经很高,他的孩子正在读书。"黄衣使者又问。那么你主人亲属中有没有应举的?"我说有。那两人便告诉我,他们是今年送榜的,从泰山来,到金天去送榜,咱们有幸相遇。我就想私下看看榜,人家说不行。但是在地上划字,让我记住,今年状元姓的偏傍有个耳刀,名字是两字的,未一字在口里边。最后的一位进士,姓氏旁也是耳刀,也是两字的名,尾字也在口里。你好好记住,他们就走了。郑昌图的表亲很惊异,便把这件事告诉他,并鼓励他去应考。郑昌图果然中了状元,榜尾进士名叫邹希回,一点不差。
另外,咸通中期,认为进士们骑乘和衣服太过份,禁止骑马,参试的不下千人,怎样有势力,也只能骑驴。有人嘲笑说,今年皇上点的进士都是骑驴的,满大街都是,瘦小的还可以,郑昌图那样魁伟的可要愁死了。
程贺
唐崔亚郎中典眉州,程贺以乡役充厅仆,共弟在州曹为小书吏。崔公见贺风味有似儒生,因诘之曰:"尔读书乎?"贺降阶对曰:"薄涉艺文。"崔公指一物,俾其赋詠。雅有意思,因令归。选日,装写所业执贽,甚称奖之,俾称进士,依崔之门,更不他岐。凡二十五举及第。每入京,馆于博陵之第,常感提拔之恩。亚卒之日,贺为崔公衰服三年。人皆美之。(出《北梦琐言》)
【译文】
唐朝崔亚以郎中官出典眉州(担任眉州主官)。程贺出徭役充当官厅仆人。他的弟弟在眉州府里作小书吏。崔亚认为程贺言谈象读书人,便问他,你读过书吗?程贺到厅阶下说,读过一些书。崔亚就指物为题,让他赋诗。程贺的诗文雅而意境颇好。崔亚就让他回家读书。选了一个日子,程贺带着自己的文章,以学生礼去见崔亚。崔亚很褒奖他。中了进士之后,始终依靠崔亚,不去投靠别人。程贺考了二十五次才考中。每次到京,都住在崔亚的府第,经常表示感激之情。崔亚逝世,程贺为其戴孝三年,人们都赞美他的操守。
陈峤
陈峤谒安陆郑諴,三年,方一相面。从容諴谓峤曰:"识闵廷言否?"峤曰:"偶未知闻。"諴曰:"不妨与之往还,其人文似西汉。(出《摭言》)
【译文】
陈峤去见安陆(地名)郑諴,三年才见到面。郑諴从容地对陈峤说,认识闵廷言吗?陈峤说,没听说过这个人。郑諴便说,那么你不妨同他交往,这个人的文章可比西汉的大家。
秦韬玉
秦韬玉出入田令孜之门。车驾幸蜀,韬玉已拜丞郎,判鹾。及小归公主文,韬玉准敕放第,仍编入其年榜中。韬玉致书谢新人,皆呼同年。略曰:"三条烛下,虽阻文闱,数仞墙边,幸同恩地。"(出《摭言》)
【译文】
秦韬玉经常出入宦官显贵田令孜家。僖宗逃亡成都,秦韬玉做丞郎(官名),主管盐务琐事。归崇敬的儿子做主考,僖宗亲下诏命,让秦韬玉中第。并把他编进同年榜。秦韬玉给新进士的信中,都一律称同年。大略说,一样的烛光下,我没有参加科试,但彼此相差不多,有幸大家同年。
陆扆
陆扆举进士,属僖宗幸梁洋,随驾至行在,与中书舍人郑损同止逆旅。扆为宰相韦昭度所知,欲身事之速了,屡告昭度,昭度曰:"奈已深夏,复使何人为主司?"扆以郑损对。昭度从之。因令扆致意。榜贴皆扆自定。其年六月,状头及第。后在翰林署,时苦热,同列戏之曰:"今日好造榜矣。"然扆名冠一时,兄弟三人,时谓三陆,希声及威也。(出《北梦琐言》)
【译文】
陆扆进京科举,赶上唐僖宗逃亡梁洋(地名),陆扆便追到僖宗的驻地(皇帝出行驻地称行在)。同中书舍人郑损住在一起。宰相韦昭度很了解陆扆,陆扆希望自己快一些成为进士,好几次恳求韦昭度。韦昭度说:"现在是夏天,不是试期,并且请谁做主考呢?"陆扆就说,请郑损就合适。韦昭度答应了,让他自己去说。书贴、榜文,都由陆扆自己制定。那年六月,以状元及第。后来在翰林院任职,正赶上大热天。同僚跟他开玩笑,说这样的日子,很适合造榜。陆扆很有名望,三兄弟并称三陆,另外三陆是陆希声和陆威。
张曙
张曙、崔昭纬,中和初西川同举,相与诣日者问命。时曙自恃才名籍甚,人皆目为将来状元。崔亦分居其下。无何,日者殊不顾曙,第目崔曰:"将来万全高第。"曙有愠色。日者曰:"郎君亦及第,然须待崔家郎君拜相,当此时过堂。"既而曙果以惨恤不终场,昭纬其年首冠。曙以篇什刺之曰:"千里江西陪骥尾,五更风小失龙鳞。昨夜浣花溪上雨,绿杨芳草为何人?崔甚不平。会夜饮,崔以巨觥饮张,张推辞再三。崔曰:"但喫却,待我作宰相,与郎君取状头。"张拂衣而去,因之大不叶。后七年,崔自内廷大拜。张后于裴贽下及第。果于崔下过堂。(出《摭言》)
【译文】
中和初年,张曙和崔昭纬同被四川举荐赴试。两人一起请人给占卜前程。当时张曙自恃才名赫赫,人们都认为他会中状元。崔昭纬对他也很尊崇,自认不如。只一会儿,卜者根本不理会张曙,而对崔昭纬说:"你肯定高中。"张曙很不满。卜者说:"你也能考中,但是需要等崔相公做了宰相,由他给你过堂。"不久,张曙因病,考试不能终场,而崔昭纬中了状元。张曙赠诗讽刺崔昭纬,诗意是:千里迢迢马前马后一起赴试,只因为偶然的原因我失去了机会;所以皇恩浩荡,你才春风得意。崔昭纬很不高兴。两人夜里一起饮酒,崔昭纬用大杯灌酒,张曙推却不肯喝。崔昭纬说:"你喝下去,等我做了宰相,一定让你做状元。"张曙拂袖而去,继绝交往。七年后,崔昭纬真的做了宰相。裴贽做主考官,张曙才考中,果然由崔昭纬过堂。
崔昭矩
崔昭矩,大顺中裴贽下状元及第。翌日,兄昭纬登庸。王倜,丞相鲁公损之子。倜及第。翌日,损登庸。倜过堂别见。归点(按唐《摭言》八"点"作"黯"。)亲迎拜席曰:"状元及第,榜下版巡。脱白期月,无疾而卒。(出《摭言》)
【译文】
昭宗大顺年间,裴贽主考,取崔昭矩为状元。第二天,他的哥哥崔昭纬拜宰相。王倜是王损的儿子,王倜考中的第二天,王损拜相(鲁公是他的封号)。因为宰相是他的父亲,过堂的时候,王倜个别拜见。归点时,王损以宰相的身份,按照礼法祝贺王倜中了状元。几个月后,王倜无病死去。(没有功名的人中试称期白)
贾泳
贾泳父修有义声。泳落拓,不拘细碎。尝佐武臣倅晋州,时昭宗幸蜀。三榜裴相贽,时为前主客员外,客游至郡。泳接之傲睨。裴尝簪笏造泳,泳戎装一揖曰:"主公尚书邀放鹞子,勿怪。"如此偬偬而退,裴贽颇衔之。后裴三主文柄,泳两举为裴所黜。既而谓门人曰:"贾泳老倒可哀,吾当报之以德。"遂放及第。(出《摭言》)
【译文】
贾修是一个义声远播的人,他的儿子贾泳性格豪放,不拘小节。曾经协助武将守晋州。当时昭宗逃亡成都,裴贽三次被任命为主考官。此前,裴贽做主客员外时,曾经到晋州,贾泳接待不周,视如不见。后来裴贽也曾经很有礼貌地去拜访他,贾泳穿着军服,仅一揖,说:"尚书邀请我们主将一起去放风筝,请别见怪。"不理裴贽而退。裴贽有些怀恨。裴贽三次做主考,前两次排除贾泳。最后一次对门客们说贾泳老而值得同情,我应该以德报怨。于是,取他中了进士。
卷第一百八十四 贡举七(代族附)
贡举 昭宗 韦甄 刘纂 钟傅 卢文焕 赵光逢 卢延让 韦贻范 杨玄同 封舜卿
 高辇
氏族 李氏 王氏 七姓 李积 崔湜 类例 李峤 张说 杨氏 李益 庄恪太子妃
 白敏中 汝州衣冠 黄生
昭宗
昭宗皇帝,颇为孤进开路。崔凝覆试,但是子弟,无问文章高下,率多退落,其间屈人颇多。孤寒中,唯程晏、黄韬擅场之外,其
【译文】
唐昭宗李晔很为贫苦的读书人创造条件。崔凝主管复试,凡是官宦子弟,不论文才如何,大多数都不取。其中,很多人屈才。贫苦读书人中,只有程晏、黄韬是临场考试及第。其余人只看送呈的文章。这样,滥竽充数的也不少。但是,象王贞白、张蠙的律诗,赵观文的古风文章,也还是超越前辈的。
韦甄 (本条原缺。据明抄本、陈校本补)
韦甄及第,势固万全矣。然未知名第高下,未免挠怀。俄聆于光德里南街。忽睹一人扣一板门甚急。良久,轧然门开。呼曰:"十三官尊体万福。"既而甄果是第十三人矣。(出《摭言》)
【译文】
韦甄应试,知道自己肯定中了。但不知道中了第几名,心绪不安。忽然瞧见光德里南街一人叩门甚急。好久,门户大开,喊着说:"十三郎君尊体万福。"不久放榜,他果然中了第十三名进士。
刘纂
刘纂者,商州刘蜕之子也,亦善为文。乾宁中,寒栖京师。偶与一医士为邻。纂待之甚至,往往假贷之。其人即枢密使门徒。嗣薛王为大京兆,医工因为知柔诊脉。从容之际,盛言纂之穷且屈。知柔甚领览。会试官以解送等第,禀于知柔。知柔谓纂是开府门前人医者之言,必开府之意也,非解元不可。由是以纂居首送,纂亦莫知其由。自是纂落数学,方悟。竟无以自雪。(出《摭言》)
【译文】
刘纂是商州人,刘蜕的儿子。也很擅长作文章。乾宁中期,寒居长安。偶然同一位医生为邻,刘纂很尊敬医生,经常有经济上的往来。这个人是枢密使的门客。薛知柔做京兆尹,因病请这个医生给他诊脉。谈话时,医生很恳切地把刘纂穷困和他考试不中屈才的情况详细告诉给薛知柔。因而知柔对刘纂的情况比较了解。薛知柔是王爵,又是京都行政长官,试官把各地举荐的名单送呈审阅。内中有刘纂的名字,是商州的首选。薛知柔跟医生谈过话,不仅了解医生是枢密使的门下客,而且知道他同刘纂的关系。因此,认定是枢密的意思,刘纂才成为首选。这些事,刘纂本人一无所知。但是他好几次都因此落选。等他明白之后,也没办法自己说明。
钟傅
僖宗广明之乱(庚子误为甲辰)甲辰,天下大荒,车驾再幸岐梁。饥殣相望,郡国率不以贡士为意。江西节帅钟傅起于义聚,奄有疆土,充庭述职,为诸侯表式。而乃孜孜以荐贤为急务。虽州里白丁,片文只字求贡于有司者,莫不尽礼接之。至于考试之辰,设会供帐,甲于治平。行乡饮之礼,尝率宾佐临视,拳拳然有喜色。后大会以饯之,筐箧之外,率皆资以桂王。解元三十万,解副二十万,其余皆不减十万。垂三十载,此志未尝稍息。时举子者以公卿关节,不远千里而求首荐,岁常不下数辈。
【译文】
唐朝自广明庚子之乱,遍地饥荒。僖宗再次逃亡,饿殍相望。各地都不把贡士(乡举为贡士)当作一回事。唯独江西节度使钟傅跟别人不同。钟傅本来是绿林首领,归唐为节度使。他的治境比较安定,各官都能恪尽职守,是诸侯的楷模。钟傅孜孜以求,努力荐贤。即使治下白丁,只要片纸只字,要求举荐,他都能以礼接待。乡考(地方考试)时,给学子们提供优越的食宿,比安定的时代还好。先行乡饮礼(招待学子的仪式和宴会),亲自率领属官参加监试,显得很高兴。考试后,大会学子。除了赠以礼物之外,还颁给奖赏。解元(乡试第一)三十万,解副(第二名)二十万,其余中举者十万。三十年一贯坚持,当时学子们请朝中的大官们介绍,不远千里到钟傅那里去参试,希望得到钟傅的首荐,每年都有好多人。
卢文焕
卢文焕,光化二年状元及第,颇以宴醵为急务。常府开宴,同年皆患贫,无以致之。一旦绐以游齐国公亭子,既自皆解带从容。焕命团司牵驴。时柳璨告文焕,以驴从非己有。文焕曰:"药不瞑眩,厥疾弗瘳。"璨甚衔之。居四年,璨登庸,文焕忧戚日加。璨每遇之曰:"药不瞑眩,厥疾弗瘳。"(出《摭言》)
【译文】
卢文焕是光化(昭宗年号)二年的状元。非常喜欢大家凑份子一起喝酒。同年们没钱,没办法凑齐。他就骗他们说某日一起去游齐国公子亭(名胜)。他自己慷慨解囊。卢文焕让团司牵驴给大家骑。(团司指养驴而赁者)柳璨跟卢文焕说:"我自己从来没驴骑。"卢文焕说:"药不瞑眩,厥疾弗瘳。"意思说,你需要吃药吃到迷迷糊糊的程度,不然这穷病是不能好的。柳璨深恨他。过了四年,柳璨升任宰相。卢文焕忧虑日甚一日。柳璨每次见到他就重复他的话。说:"药不瞑眩,厥疾弗瘳。"
赵光逢
光化二年,赵光逢放柳璨及第。光逢后三年不迁。时璨自内庭大拜,光逢始以左丞征入。未几,璨坐罪诛死,光逢膺大用,居重地十余岁。上表乞骸,守司空致仕。二年,复征拜上相。(出《摭言》)
【译文】
光化二年,赵光逢主考,柳璨中进士。此后三年,赵光逢没有升官。柳璨却做了宰相,赵光逢升任左丞(官名)。不久,柳璨因罪被诛。赵光逢得以重任,做宰相十余年,上表辞职,以司空虚衔离任。两年后,又起用为宰相。
卢延让
卢延让光化三年登第。先是延让师薛能为诗,词意入癖,时人多笑之。吴融向为侍御史,出官峡中。延让时薄游荆渚,贫无卷轴,未遑贽谒。会融表弟滕籍者,偶得延让百篇。融既览,大奇之。且曰:"此无他贵,语不寻常耳。于是称之于府主成汭。时故相张公职于是邦,常以延让为笑端。及融言之,咸所改观。由是大获举粮。延让深所感激。然犹困循,竟未相面。值融赴急征,寻入内庭,孜孜于公卿间称誉不已。光化戊午岁,来自襄之南。融一见如旧相识,延让呜咽流涕,于是攘臂成之矣。(出《摭言》)
【译文】
卢延让是光化三年的进士。先前,卢延让跟薛能学诗。他的诗意怪诞,不被人看中。侍御史吴融到峡州做官。卢延让当时在荆、渚一带游历。因为贫穷,不能立即去谒见请教。吴融的表弟滕籍偶然得到卢延让百多篇诗文。吴融看到之后,非常惊奇。说:"别的并不突出,但出语不凡"。于是,对主官成汭推荐。当时,过去的宰相张某在这里公干,经常把卢延让的文章作为笑谈。听了吴融的评价,一改往常。所以给了卢延让一些资助(以粮补助学子谓之举粮),卢延让很感激吴融。但由于依旧贫困,彼此没见过面。吴融被征用回京,经常不断地在大臣们中称赞卢延让。光化三年,卢延让从襄南到京应试,与吴融一见如故。卢延让感激泪下,于是两人成为至交。
韦贻范
罗隐、顾云,俱受知于相国令狐绹。顾虽鹾贾之子,而风韵详整。罗亦钱塘人,乡音乘刺。相国子弟每有宴会,顾独预之。风韵谈谐,莫辨其寒素之士也。顾文赋为时所称,而切于成名。尝有启事陈于所知,只望丙科尽处,竟列于尾株之前也。罗既频不得意,颇怨望,竟为贵游子弟所排,契阔东归。黄寇事平,朝贤议欲召之。韦贻范沮之曰:"某与同舟而载,虽未相识,舟人告云:'此有朝官。'罗曰:'是何朝官,我脚夹笔,亦可敌得数辈。必若登科通籍,吾徒为粃糠也,"由是不果召。(出《北梦琐言》)
【译文】
罗隐、顾云两人都为宰相令狐绹所知遇。顾云虽然是盐商的儿子,但是为人端庄。罗隐是钱塘人,说话别人难懂。令狐绹的子侄们每举行宴会,都是顾云一个人去。顾云风流倜傥,挥洒谈笑,没人能看得出他是一个商贾的儿子。顾云的文章和赋,都为时人所称道。但他的成名心很切,给朋友的信里说,我没高的要求,考取一个榜末就可以。罗隐失意、怀怨,为那些公子哥排挤,由水路回乡。黄巢之乱被平息之后,朝中贤达的官员们议论,准备召他入朝。韦贻范从中作梗,说:"我和他一起坐船,虽然不相识,但船主告诉他船上有朝官。"而罗隐却说:什么叫朝官?我用脚夹着笔,抵得上他们好几个人。如果这样的人也登科中第,咱们这些朝臣都成了粃糠了。"因此,没有召他。
杨玄同
唐天祐年,河中进士杨玄同老于名场,是岁颇亦彷徨,未涯兆朕,宜祈吉梦,以卜前途。是夕,梦龙飞天,乃六足。及见榜,乃名第六。则知固有前定矣。(出《玉堂闲话》)
【译文】
天祐年间,杨玄同已经考了几十年不中。那年就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自己前程如何。就企望作一个好梦,来测定未来。那天晚上,真就梦见了有龙飞到天上,龙有六只脚。等到放榜,果然中了第六名进士。由此而知,命运是有定数的。
封舜卿
封舜卿梁时知贡举。后门生郑致雍同受命,入翰林为学士。致雍有俊才。舜卿才思拙涩,及试五题,不胜困弊,因托致雍秉笔。当时识者,以为座主辱门生。同光初致仕。(出《北梦琐言》)
【译文】
封舜卿在梁代做过主考。后来,他的门生郑致雍同他一起做翰林学士。郑致雍才思敏捷,封舜卿笨拙。考到第五题,封舜卿累的不行,只好让郑致雍代笔。当时有识之士认为这是主考官给学生带来的耻辱。后唐(李存勖)同光初,封舜卿致仕(官员离职归养谓致仕)。
高辇
礼部贡院,凡有榜出,书以淡墨。或曰,名第者,阴注阳受,淡墨书者,若鬼神之迹耳。此名鬼书也。范质云:未见故实,涂说之言,未敢为是。尝记未应举日,有登第者相告,举子将策名,必有异梦。今聊记忆三数梦,载之于此。高辇应举,梦雷电晦冥,有一小龙子在前,吐出一石子。辇得之。占者曰:雷电晦冥,变化之象,一石十科也。将来科第,其十数矣。及将放榜,有一吏持主文贴子至,问小吏姓名:则曰姓龙。询其名第高卑,则曰第十人。又郭俊应举时,梦见一老僧屐于卧榻上,蹒跚而行。既寤,甚恶之。占者曰:老僧上座也,著屐于卧塌上行,屐高也,君其巍峨矣。及见榜,乃状元也。王汀应举时,至滑州旅店,梦射王慎征,一箭而中。及将放榜,或告曰:君名第甚卑。汀答曰:苟成名,当为第六人。及见榜,果如所言。或者问之,则告以梦。王慎征则前年第六人及第,今射而中之,故知亦此科第也。质于癸巳年应举,考试毕场。自以孤平(明抄本"孤平"作"幼年"。)初举,不敢决望成名,然忧闷如醉。昼寝于逆旅,忽有所梦。寐未吪间,有九经蒋之才相访。即惊起而坐,且告以梦。梦被人以朱笔于头上乱点,己牵一胡孙如驴许大。蒋即以梦占之曰:"君将来必捷,兼是第三人矣。"因问其说,即曰:"乱点头者,再三得也;朱者、事分明也;胡孙大者为猿,算法圈三径一,故知三数也。"及放榜,即第十三人也。(出《玉堂闲话》)
【译文】
凡礼部贡院放榜,都用淡墨书写。意思是,凡中第的人,都是阴间注定的。用淡墨来写,类似鬼神的笔迹,称为鬼书。范质说,你没有见到真是这么回事,认为纯属瞎说,不敢认同。我曾记得考试之前,有已经中第的人告诉,说谁若能考中,一定会预先有奇异的梦。现在把其中的几个梦略作记述。高辇去应试,梦见雷鸣电闪,云雾之中有一条小龙滕跃,口中吐出一块石子,被高辇得到。圆梦的人说,阴云闪电是变化之象,一块石子,是十的记数,将来应试,考第十名。京试后放榜,有一位小吏拿着榜文,问其姓名,他说姓龙。高辇打听自己考了第几,小吏说,第十。郭俊应试时,梦见一老和尚穿着鞋在床上摇摇摆摆地走。醒来之后,心情极压抑,痛恨此梦。圆梦的人说,老和尚登床是上座,穿着鞋在床上走,是登高,你一定高中。放出榜来,果中状元。王汀应试,住在滑州(地名)旅店,梦见一箭射中了王慎征。京试放榜前,有人说,你的名次很低。王汀说,假如我考中,一定是第六名。见了榜文,果然第六名。有人问他怎么回事,王汀就把梦中的事告诉给他。王慎征是前一年的第六名进士,一箭射中,说明今年也考中他那个名次。范质在癸巳年应试。考完之后,自己认为没什么大的名气,文章也不很突出,不敢指望成名,明经蒋之才来拜访,把他惊醒。范质就把梦里的事告诉他。他梦见被人家拿着朱笔在头上乱点,而且自己还牵着跟驴那样大的一个猴子。蒋之才说,你肯定考中了,而且位次在三字中。范质问其依据,蒋之才说,乱点头是再三的意思,朱笔是事已确定。大猴子叫猿,圆的算法是周三径一,所以知道是一个字数。等到放榜,范质中了第十三名。
氏族
李氏
后魏孝文帝定四姓,陇西李氏大姓,恐不入,星夜乘鸣驼,倍程至洛。时四姓已定讫。故至今谓之驼李焉。(出《朝野佥载》)
【译文】
后魏(拓跋氏)孝文帝定四大姓,称为氏族。陇西的李氏是一个大族,担心定不上氏族,骑着戴铃铛的快骆驼,昼夜兼程,赶往洛阳(魏都)。当时四大姓已经定完,内中有李姓。所以,至今人们称陇西李姓为驼李。
王氏
太原王氏,四姓得之为美,故呼为釢镂王家,喻银质而金饰也。(出《国史补》)
【译文】
太原的王氏宗族,在定四大姓氏的时候,居其中之一,一族荣耀。被人们称为釢镂王家,意是王氏本来就比喻是银子,又镀了一层金。
七姓
高宗朝,以太原王,范阳卢,荥阳郑,清河博陵二崔,赵郡陇西二李等七姓,其族望耻与诸姓为婚,乃禁其自相姻娶。于是不敢复行婚礼,密装饰其女以送夫家。(出《国史异纂》)
【译文】
唐高宗时,以太原的王氏、范阳的卢氏、荥阳的郑氏、清河的崔氏和博陵的崔氏,赵郡的李氏和陇西的李氏为七大氏族。这些氏族声望很高,耻于同其他姓氏的人家通婚。又因为禁止族内自相婚娶,也只好把族中女子外嫁,但不举行婚礼,秘密把女孩送到丈夫家。
李积 (国史补。积作慎)
李积。酒泉公义琰侄孙,门户第一而有清名。常以爵位不如族望,官至司封郎中怀州刺史,与人书札,唯称陇西李积。(出《国史补》)
【译文】
李积是酒泉公(封号)李义琰的侄子。门户很高,而且很有声望。虽然官位做到司封郎中和怀州刺史,但是总觉得官职名称没有陇西的李氏高贵。给人写信时,仍自称陇西李积。
崔湜
崔仁师之孙崔湜、涤("涤"原作"湜",据明抄本改。)等昆仲数人,并有("并有"二字原缺,据唐《摭言》十二补。)文翰,列官清要。每私宴之际,自比王谢之家。谓人曰:"吾之门第("门第"原作"人门",据明抄本改。)及出身官历,未尝不为第一。丈夫当先据要路以制人,岂能默默受制于人。"故进取不已,而不以令终。(出《摭言》)
【译文】
崔仁师的孙子崔湜、崔涤,弟兄很多,出身高贵,名声也好。每次弟兄们宴会,自比王导、谢安宗族(王、谢皆氏族),常跟人家说:我们崔家门第出身高贵,官职显要,都属一流。大丈夫应该捉柄治人,不能默默地受制于人。所以,总是孜孜不倦地一味追求,但未得善终。
类例 世有山东士大夫类例三卷。其有非士族及假冒者,多不见录。署云相州僧昙刚撰。后柳冲亦明族姓,中宗朝为相州刺史。询问旧老,云:"自隋已来,不闻有僧昙刚。"盖惧嫉于时,故隐其名氏。(出《国史补》)
【译文】
《山东士大夫类例》共三卷。凡是假冒士族和不是士族出身的,都不录取。署名是相州僧昙刚。后来柳氏也列为氏族,柳冲在中宗时做相州刺史,访询老人们昙刚其人。老人们说,从隋朝以来,相州就没有过昙刚和尚这个人。可以猜想,著这三卷书的人当时因为惧祸,所以匿名。
李峤
初,李峤与李迥秀同在庙堂,奉诏为兄弟。又西祖王璋与信安王祎同产。故赵郡陇西二族,昭穆不定,一会之中,或孙为祖,或祖为孙。(出《国史补》)
【译文】
当初,李峤和李迥秀一起在朝做官,皇帝下诏让他们称为兄弟。西祖王李璋和信安王李祎是亲兄弟,所以赵郡的李姓和陇西的李姓很难区别辈份。会见时,有的时候祖孙难辨。(指两氏李姓交往)
张说
张说好求山东婚姻,当时皆恶之。及后与张氏亲者,乃为甲门("甲门"原作"申明",据明抄本改。)四姓。郑氏不离荥阳,又岗头卢,泽底李,土门崔,皆为鼎甲。(出《国史补》)
张说家族喜欢同山东人结为姻亲,被人看不起。后来,凡是同张说家族结为姻亲的,都是学问有成的,被称为甲门四姓。荥阳郑氏、岗头的卢氏、泽底的李氏、土门的崔氏,都是张说家的女婿,都中进士。
杨氏
杨氏,自杨震号关西孔子,葬于潼关亭,至今七百余年,子孙犹在阌乡故宅,天下一家而已。(出《国史补》)
【译文】
杨氏宗族,从西汉杨震号为关西孔子,死后葬在潼关亭,到宋初已七百多年,子孙仍然住在老地方的老房子里,天下仅此一家。
李益
李尚书益有宗人庶子同名,俱出于姑臧公。时人谓尚书为文章李益,庶子为门户李益,而尚书亦兼门地焉。尝姻族间有礼会,尚书归,笑谓家人曰:"太甚笑,今日局席,两个坐头,总是李益。(出《因话录》)
【译文】
尚书李益和本宗李氏的一位庶子(非正出为庶子)同名。都是姑臧公的后代。当时人们称尚书李益为文章李益,称另一李益为门户李益。尚书李益同时也又被称为门户李益。亲属有聚会,尚书李益参来归来,笑对族人说:"太好笑,今天的宴会上两个首座,都是李益。"
庄恪太子妃
文宗为庄恪选妃,朝臣家子女者(明抄本"子女者"作"有女子"。)悉被进名,士庶为之不安。帝知之,召宰臣曰:"朕欲为太子婚娶,本求汝郑门衣冠子女为新妇,(明抄本"妇"下有"扶出来田舍齁齁地如"九字。)闻在外朝臣,皆不愿共联作亲情,(明抄本情作家。)何也?朕是数百年衣冠。"无何神尧打(明抄本打作把朕二字。)家罗诃去。因遂罢其选。(出《卢氏杂说》)
【译文】
唐朝,文宗为太子李永选妃。朝臣们的女儿俱在其列,送上名单。人们都感到不安。文宗知道后,对宰相说:"我给太子选妃,本来只打算在你们郑氏宗族中的有官位者家庭里面考虑,但听说外面的朝臣们都不愿和我做亲戚,为什么?我们李氏也是几百年的氏族。"不久,庄恪太子暴死,这件事作罢。(庄恪是李永的谥号)
白敏中
白敏中为相,尝欲以前进士侯温为子婿。且有日矣,其妻卢氏曰:"身为宰相,愿为我婿者多矣。己既姓白,又以侯氏儿为婿,必为人呼作侯白尔。"敏中为之止焉。敏中始婚也,已朱紫矣,尝戏其妻为接脚夫人。又妻出,辄导之以马。妻既憾其言,每出,必命撤其马,曰:"吾接脚夫人,安用马也。"(出《玉泉子》)
【译文】
白敏中做宰相,曾打算把女儿嫁给前进士侯温。这个打算已经好久,他的妻子说:"你做宰相,愿意给咱家做女婿的人很多。咱家姓白,再找个姓侯的女婿,人家准得叫侯白。"白敏中取消了这个打算。白敏中结婚时已经做了大官,曾跟他妻子开玩笑,说你是个捧脚夫人。他妻子出门,派马队开道。妻子有憾于前言,撤马队,说:"我是捧臭脚的夫人,用什么马队?"
汝州衣冠
汝州衣冠,无非望族,多有子女。有汝州参军亦令族内,于一家求亲,其家不肯曰:"某家世不共轩冕家作亲情。"(出《卢氏杂说》)
【译文】
汝州做官的,出身都是望族,有很多子女。汝州参军(官名)向一家求亲,那家不肯,说我们家族世代不跟望族做亲戚。
黄生
有黄生者,擢进士第。人问与颇同房否?对曰:别洞。黄本溪洞豪姓,生故以此对。人虽咍之,亦赏其直实也。(出《尚书故实》)
【译文】
姓黄的学子中了进士。有人问他是否愿意同住,他说,别洞。黄姓是溪洞的氏族,所以他把房子说成洞。人们虽然讥笑他,但也欣赏他的直率和朴实。
卷第一百八十五 铨选一
蔡廓 谢庄 刘林甫 张说 温彦博 戴胄 唐皎 杨师道 高季辅 薛元超 杨思玄
张仁祎 裴行俭 三人优劣 刘奇 狄仁杰 郑杲 薛季昶 邓渴 李至远 张文成
郑愔 崔湜 糊名
蔡廓
宋废帝时,以蔡廓为吏部尚书。录尚书徐羡之谓中书令傅亮曰:"黄门已下,悉委蔡,吾徒不复历怀。自此已上,故宜共参同异。"廓闻之曰:"我不能为徐羡之署纸尾也。"遂辞不拜。(出《建康实录》)
【译文】
宋废帝(前宋,刘裕所建)时,打算任用蔡廓做吏部尚书。录尚书(代理尚书令)徐羡之跟中书令傅亮说:"黄门侍郎以下官员的任用,都由蔡廓决定,咱们不参加意见。黄门侍郎以上的官员任用咱们共同商定。"蔡廓听了,说:"我不能跟在徐羡之后面签名。"辞掉这个官职不做。
谢庄
宋谢庄字希逸,侍中微之子,黄门思之孙。美仪容,善谈论,工书属文,好言玄理。少为文帝所赏。帝一见之,辄叹曰:"蓝田生美玉,岂虚也哉?"庄代颜峻为吏部尚书。峻容貌严毅,常有不可犯之色。庄风姿温美,人有喧诉,常欢笑答之。故时人语曰:颜吏部瞋而与人官,谢吏部笑不与人官。庄迁中书令侍中,谥曰宪。庄家世无年五十者。庄年四十二,祖四十七,曾祖四十三,高祖三十。子朏、籥,并知名。(出《谈薮》)
【译文】
前宋的谢庄表字希逸,是侍中谢微的儿子,黄门侍郎谢思的孙子。仪表堂堂,善于言辞,字写得好,文章也做得好。并且好谈论玄学。少年时期就被皇帝(刘裕)所赏识。皇帝每见他就说,蓝田那个地方产美玉,确实不假。谢庄取代颜峻做吏部尚书。颜峻很严肃,常现不可侵犯的面色。而谢庄生得俊美,待人温良。即使有人陈述言词激烈,嗓门高,他也能微笑以待。所以当时的人说,颜峻瞪着双目给人官做。谢庄虽笑,但不给人官做。谢庄升到中书令、侍中的官。逝世后,追封号为宪。他家世代没有人活到五十岁。谢庄逝世时四十二岁,祖父逝世时四十七岁,曾祖父逝世时四十三岁,高祖父逝世时三十岁。谢庄的儿子谢朏、谢籥都很有名声,谢朏做到很高的官职。
刘林甫
唐武德初,因隋旧制,以十一月起选,至春即停。至贞观二年,刘林甫为吏部侍郎,以选限促,多不究悉,遂奏四时听选,随到注擬。当时以为便。(出《唐会要》)
【译文】
唐高祖武德初年,按照隋朝的惯例,十一月开始选官,到春天停止。太宗贞观三年,刘林甫任吏部侍郎,认为这样做时间短促,对官员的考查了解不细,不深。便奏请不限制选官的时间,随时承办,都认为方便。
张说
武德七年,高祖谓吏部侍郎张说曰:"今年选人之内,岂无才用者,卿可简试将来,欲縻之好爵。"于是说以张行成、张知运等数人应命。时以为知人。(出《唐会要》)
【译文】
武德七年,唐高祖对吏部侍郎张说说:"今年选用的官员里面肯定会有有才能的人,你可以了解一下报告我,我打算重用他们。"张说就推荐了张行成、张知运等几个人。当时人们认为张说知人善任。
温彦博
贞观元年,温彦博为吏部郎中,知选,意在沙汰,多所摈抑,而退者不伏,嚣讼盈庭。彦博惟骋辩与之相诘,终日喧扰。颇为识者所嗤。(出《唐会要》)
【译文】
贞观元年,温彦博任吏部郎中,主管选用官员。打算淘汰一些冗员,对淘汰的官员有些压制。这些人压而不服,找他争论。温彦博跟他们辩论,吵得不可开交。被当时的有识者耻笑。
戴胄
贞观四年,杜如晦临终,请委选举于民部尚书戴胄。遂以兼检校吏部尚书。及在铨衡,颇抑文雅而奖法吏,不适轮辕之用。物议("议"字原缺,据明抄本补。)以是刺之。(出《唐会要》)
【译文】
太宗贞观四年,宰相杜如晦临终之前,启请把选任官职的事委托给民部尚书戴胄。太宗就让他兼职署理吏部尚书。在选任官员方面,戴胄颇压制儒臣,而选任一些执法严苛的人,结果不能得心应手。人们议论,往往用这件事来讽刺他。
唐皎
唐贞观八年十一月,唐皎除吏部侍郎。常引人入铨,问何方稳便?或云:其家在蜀,乃注与吴。复有云:亲老,先住江南,即唱之陇右。论者莫测其意。有一信都人希河朔,因绐云:愿得江淮,即注与河北一尉。由是大被选人绐言欺之。(出《唐会要》)
【译文】
太宗贞观八年十一月,唐皎被任命为吏部侍郎。委派任官时经常问人,你到哪里任职方便?人家或许说,我家乡在四川,他就把这个人派到江苏去。又有人说明家里住在江南,而且有老人,他就把他派到陕甘去。谁都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做。有一位信都人,希望到河北一带任职,就骗唐皎说:"我愿意到江淮(安徽、江苏)去。"结果,唐皎把他派到河北某地担任县尉。此后,人们摸到了规律,常常骗他。
杨师道
贞观十七年,杨师道为吏部尚书。贵公子,四海人物,未能委练,所署多非其才。深抑势贵及亲党,将以避嫌。时论讥之。(出《唐会要》)
【译文】
太宗贞观十七年,杨师道做吏部尚书。提拔的一些官员多是公子哥儿。真正有才能的人物,得不到重用。他除授的官员,大多数是些庸才。而且他又反过来压制其他有权势的人和自己的朋友与亲属,用这个方法来避嫌,表示他公正。因此,被人们耻笑,讥讽。
高季辅
贞观十七年,吏部侍郎高季辅知选。凡所铨综,时称允惬。至十八年于东都独知选事,上赐金镜一面,以表清鉴。(出《唐会要》)
【译文】
太宗贞观十七年,吏部侍郎高季辅主管官员的选授。凡经他选授的官员,自身认可,人们也满意。贞观十八年,高季辅到东都洛阳独立主持选授官员的事,唐太宗赐给他一面金镜,表彰他为官公正廉明,让人借鉴。
薛元超
永徽元年,中书舍人薛元超好汲引寒俊,尝表荐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义方、孟利真等十余人。时论称美。(出《唐会要》)
【译文】
永徽(高宗年号)元年,中书舍人薛元超喜欢举荐贫苦而有才能的人。他向皇帝举荐了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义方、孟利真等十余人。被人们称为美谈。
杨思玄
龙朔二年,司列少常伯杨思玄恃外戚贵,待选流多不以礼而排斥之。为选者夏侯彪所讼,御史中丞郎余庆弹奏免官。时中书令许敬宗曰:"必知杨吏部之败。"或问之,对曰:"一彪一狼,共著一羊,不败何待!"(出《唐会要》)
【译文】
龙朔(高宗年号)二年,司列少常伯(吏部尚书别称)杨思玄自恃自己是外戚权贵,对待参选的官员又排斥又无礼。被参选的夏侯彪状告。遭到御史中丞郎余庆弹劾,罢免了官职。当时,中书令许敬宗说:"我知道杨吏部非败不可。"别人问他为什么,许敬宗说:"一只彪、一只狼合吃一只羊,他能不败吗?"
张仁祎
唐总章二年十一月,吏部侍郎李敬玄委事于员外张仁祎。有识略干能,始造姓历,改修状抹铨替等程式。敬玄用仁祎之法,铨总式序。仁祎感国士见委,竟以心劳,呕血而死。(出《唐会要》)
【译文】
高宗总章二年十一月,吏部侍郎李敬玄把主管事务委托给员外郎张仁祎。这个人既有胆识又有能力。把官员的姓氏、履历造录成册。又修正了选官的程式。李敬玄采用他的办法,完备了选官的程序。张仁祎很感激李敬玄这样以国士待他,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竟累得吐血而死。
裴行俭
咸亨二年,有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以文章见称。吏部侍郎李敬玄咸为延誉,引以示裴行俭。行俭曰:"才名有之,爵禄盖寡。杨应至令长,余并鲜能令终。"是时苏味道、王勮未知名,因调选,遂为行俭深礼异。仍谓曰:有晚生子息,恨不见其成长,二公十数年当居衡石,愿识此辈。(明钞本"识此辈"作"此为托")其后果如其言。行俭尝所引偏裨将有程务挺、张虔勖、崔智聓、王方翼、党金毗、刘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齿常之尽为名将。(出《唐会要》)
【译文】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