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龙虎畜狐蛇卷(第418-459卷)

_9 李昉、扈蒙、徐铉等(北宋)
严挺之
严挺之为魏州刺史,初到官,临厅事。有小蛇从门入,至案所,以头枕案。挺之初不达,遽持牙笏,压其头下地。正立凝想,顷之,蛇化成一符。挺之意是术士所为,寻索无获而止。(出《广异记》)
【译文】
严挺之做魏州刺史,刚到任时,到厅堂去,有条小蛇从门进去,爬到桌子跟前,把头枕在桌子上。严挺之开始不理睬,急忙拿着手板,压住蛇头,让它下去。正站着疑惑,不一会,蛇变成一张符。严挺之以为是术士干的事,寻找了一会,没找到什么就停止了。
天宝樵人
天宝中,有樵人入山醉卧,为蛇所吞。其人微醒,怪身动摇,开视不得,方知为物所吞。因以樵刀画腹,得出之。眩然迷闷,久之方悟。其人自尔半身皮脱,如麻风状。(出《广异记》)
【译文】
天宝年间,有个樵夫喝醉了,躺在山上,被大蛇吞吃了。那人稍微清醒了一点,奇怪身子在一动一摇,睁开眼什么也看不见,才知道是被动物吞到肚里,因而用砍柴刀划开动物的肚子,才得出来。觉得眩晕不清醒而且憋闷。很久之后才明白过来。那个人从此半身的皮都脱落了,就象白风病的样子。
无畏师
天宝中,无畏师在洛,是时有巨(“巨”原作“目”,据明抄本改。)蛇,状甚异,高丈余,围五十尺,魁魁若。盘绕出于山下,洛民咸见之。于是无畏曰:“后此蛇决水潴洛城。”即说佛书义甚精。蛇至夕,则驾风露来,若倾听状。无畏乃责(“责”原作“愤”,据明抄本改。)之曰:“尔蛇也,营居深山中,固安其所,何为将欲肆毒于世?即速去,无患生人。”其蛇闻之,遂俯于地,若有惭色,须臾而死焉。其后禄山据洛阳,尽毁宫庙,果无畏所谓决洛水潴城之应。(出《宣室志》)
【译文】
天宝年间,无畏禅师在洛阳,这时有条巨蛇,样子很特异,头能抬起一丈多高,身围粗达五十尺,很是很壮大雄伟的样子,盘绕着出现在山下。洛阳的百姓全看见过这条蛇。因此无畏师傅说:“以后这条蛇将掘开堤坝淹没洛阳城。”就讲说佛书中的道理很是精深。大蛇到了晚上,就驾着风和雾前来,象是倾听的样子。无畏就责备它说:“你是蛇类,应当居住在深山中,那里本来就是你安身的地方,为什么要想对世上的人大肆毒害呢?就快走开吧,不要给活着的人带来灾难。”那条蛇听了这话,就俯伏在地上,象是有点惭愧的样子,不一会就死了。那以后安禄山占据了洛阳,把宫室和庙宇全毁了。果然应了无畏师傅说的掘开洛水淹没城市的话。
张镐
洪州城自马瑗置立后,不复修革。相传云:“修者必死。”永泰中,都督张镐修之不疑。忽城西北陬遇一大坎,坎中见二蛇,一白一黑,头类牛,形如巨瓮,长六十余尺,蜿蟺在坑中,其余小蛇不可胜数。遽以白镐,镐命逐之出,乃以竹篾缚其头,牵之。蛇初不开目,随牵而出。小蛇甚多,军人或有伤其小者十余头,然犹大如饮椀。二蛇相随入徐孺亭下放生池中,池水深数丈,其龟皆走出上岸,为人所获,鱼亦鼓鳃出水,须臾皆死。后七日,镐薨。判官郑从、南昌令马皎,二子相继而卒。(原缺出处,明抄本作出《广异记》)
【译文】
洪州城自从马瑗建造以后,没有人再修理改造过。人们互相传说:重建的人一定要死。唐代宗永泰年间,张镐都督修理城墙,没有顾及那个传说。忽然西北城角外出现一个大地洞,洞中出现了两条蛇,一条白一条黑,头长得类似牛头,头的形状象个大坛子,身子长六十多尺,屈曲盘旋在洞中,其余的小蛇就数不清了。急忙地把这事报告给张镐,张镐命令把蛇赶出来,就用竹篾捆在蛇头上,牵着蛇,蛇开始时不睁眼,随着牵引走出洞来,有的军人打伤了十多条小蛇,也还有水碗那么粗。二条大蛇互相跟随着走进徐孺亭下的放生池里。池子水有几丈深,池里的龟全跑到岸上来,被人们捉获。鱼也鼓着鳃浮出水面,不一会都死了。这以后第七天,张镐死了,判官郑从、南昌令马皎二个人也接着死了。
毕乾泰
唐左补阙毕乾泰,瀛州任丘人,父母年五十,自营生藏讫。至父年八十五,又自造棺,稍高大,嫌藏小,更加砖二万口。开藏欲修之,有蛇无数。时正月尚寒,蛰未能动,取蛇投一空井中,仍受蛇不尽,其蛇金色。泰自与奴开之,寻病而卒。月余,父母俱亡。此开之不得其所也。(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代的左补阙毕乾泰,是瀛州任丘人。父母五十岁时,自己就预先营造好了墓穴。到了父亲八十五岁时,又自造了棺材,稍显高大了一点,于是嫌预选的墓小了,想再加二万块砖,打开墓穴准备修建。墓穴里有无数条蛇,当时是正月,天气还冷,蛇蛰伏不能行动,把蛇取出扔到一个枯井中,那个空井还能容纳很多蛇。那些蛇都是金色的。毕乾泰亲自与仆人打开墓穴修建,不久,就得病死了。一个多月后,他的父母也都死了。这是开墓穴开得地方不对的原因。
杜暐
殿中侍御史杜暐尝使岭外,至康州,驿骑思止,(“止”原作“上”,据明抄本改。)白曰:“请避毒物。”于是见大蛇截道南出,长数丈,玄武后追之。道南有大松树,蛇升高枝盘绕,垂头下视玄武。玄武自树下仰其鼻,鼻中出两道碧烟,直冲蛇头,蛇遂裂而死,坠于树下。又见蜈蚣大如筝。(“筝”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补。)牛肃曾以其事问康州司马狄公,狄公曰:“昔天宝四载,广府因海潮,漂一蜈蚣,死,剖其一爪,则得肉百二十斤。至广州市,有人笼盛两头蛇。集人众中言:‘汝识二首蛇乎?汝见二首蛇,则其首并出,吾今异于是,首蛇各一头,欲见之乎?’市人请见之,乃出其蛇。蛇长二尺,头在首尾。市人伶者,常以弄蛇为业,每执诸蛇,不避毒害。见两头蛇,则以手执之。蛇螫其手,伶者言痛,弃蛇于地。加药焉,不愈。其啮处肿,遂浸淫,俄而遍身。伶者死,身遂洪大,其骨肉皆化为水,身如贮水囊。有顷水溃,遂化尽。人与两头蛇失所在。”(出《纪闻》)
【译文】
殿中侍御史杜暐曾经出使岭外,走到康州,驿卒停下来,对杜暐说:“请躲避毒物。”于是看见一条大蛇横道向南面游去,长好几丈,一只龟在后面追蛇。道南有棵大松树。蛇爬升到高枝上盘绕,垂下头看着龟,龟也从树下仰起鼻子,鼻子里冒两股青烟,直冲向蛇头,蛇就身子裂开死去,掉到树下。又看见蜈蚣大得象一只风筝。牛肃曾用这件事去问康州的司马狄公,狄公说:“从前天宝四年,广府因为大海涨潮,漂上来一只死蜈蚣,割下蜈蚣的一只腿,就得到一百二十斤肉。到了广州市,看见有人用笼子盛着两个头的蛇,到了人多的地方说:‘你们见过二头蛇吗?你们看见的两头蛇,蛇的两个头并列地生长,我现在的两头蛇和那种不一样,蛇的两端各有一个头。想看看这种蛇吗?’集市上的人请他把蛇拿出来看,就拿出了蛇,蛇有二尺长,头长在首尾两端。市集中有个卖艺的人,常以玩蛇为职业,每每拿着蛇,也不躲避毒害。看见了两头蛇,就用手拿过来,蛇咬了他的手,卖艺的人喊疼,把蛇扔在地上,给伤口上药,治不好,那被咬的地方肿了,就逐渐地蔓延,一会儿全身都肿了,卖艺的就死了,身体肿得很大,他的骨肉都变成水,身子象个贮水的口袋。不多久水口袋破了口,就化光了。那个人和两头蛇也不见了。”
海州猎人
海州人以射猎为事,曾于东海山中射鹿。忽见一蛇,黑色,大如连山,长近十丈,两目成日。自海而上,人见蛇惊惧,知(“知”原作“如”,据明抄本改。)不免死。因伏(伏原作杖。据明抄本改。)念佛。蛇至人所,以口衔人及其弓矢,渡海而去。遥至一山,置人于高岩之上。俄而复有一蛇自南来,至山所,状类先蛇而大倍之。两蛇相与斗于山下,初以身相蜿蟺,久之,口相噬。射士知其求己助。乃傅药矢,欲射之。大蛇先患一目,人乃复射其目,数矢累中。久之,大蛇遂死,倒地上。小蛇首尾俱碎,乃衔大真珠瑟瑟等数斗,送人归至本所也。(出《广异记》)
【译文】
海州有个人靠射猎来维持生活,曾在东海的山上射鹿。忽然看见一条蛇,黑色,大得象座小山,长大约有十丈,两个眼睛象太阳一样亮,从海里爬上山来。那人见了蛇很害怕,知道免不了一死,因而伏在地上念佛。蛇到了人呆的地方,用口衔着人及其弓矢,渡海走了,远远到了一座山,把人放在高岩上。不一会儿又有一条蛇从南面游来,到了山下,样子与先前的蛇类似可比先前的蛇大一倍。两条蛇在山下互相争斗,开始时把身子缠绕在一起,时间长了之后,互相用口咬。那个射手知道先前的蛇是请求自己帮助它,就准备好药箭,射那条大蛇。大蛇原先就瞎了一只眼睛,那个人就又射它的另一只眼睛,几支箭都射中了,时间一长,大蛇就死了,倒在地上。小蛇的头和尾巴也全都破皮受伤,却衔了几斗大珠子送给他,还把那人送回原来的地方。
卷第四百五十八 蛇三
李舟弟 檐生 嵩山客 邓甲 苏闰 利州李录事 昝老 冯但 陆绍 郑翬 张垩子 选仙场 狗仙山 李黄
李舟弟
李舟之弟患风,或说蛇酒可疗,乃求黑蛇。生覆瓮中,加之曲蘖。数日,蛇声不绝,及熟,香气酷烈,引满而饮。须臾,悉化为水,唯毛发存之。(出《国史补》)
【译文】
李舟的弟弟得了头风病,有人说用蛇泡酒喝能治疗。因此去捉来黑蛇,活着封在坛子里,坛中加进酒母,好几天,蛇的叫声也没停。等到酒酿熟了,香气极浓烈,舀出一碗酒喝,不一会,人就全化成水,只有毛发还在。
檐生
昔有书生,路逢小蛇,因而收养,数月渐大。书生每自檐之,号曰檐生。其后不可檐负,放之范县东大泽中。四十余年,其蛇如覆舟,号为神蟒,人往于泽中者,必被吞食。书生时以老迈,途经此泽畔,人谓曰:“中有大蛇食人,君宜无往。”时盛冬寒甚,书生谓冬月蛇藏,无此理,遂过大泽。行二十里余,忽有蛇逐,书生尚识其形色,遥谓之曰:“尔非我檐生乎?”蛇便低头,良久方去。回至范县,县令问其见蛇不死,以为异,系之狱中,断刑当死。书生私忿曰:“檐生,养汝翻令我死,不亦剧哉!”其夜,蛇遂攻陷一县为湖,独狱不陷,书生获免。天宝末,独孤暹者,其舅为范令。三月三日,与家人于湖中泛舟,无故覆没,家人几死者数四也。(出《广异记》)
【译文】
从前有个书生,路上遇到一条小蛇,因而收养起来,几个月后渐渐长大。书生常常亲自遮盖着它,就称呼蛇叫:“檐生”,那以后遮盖不住了,就把蛇放到范县东面的大泽之中去。四十多年以后,那条蛇长得象倒过来的船一样,被人称为神蟒,凡是经过大泽的人,定会被蛇吞吃。书生这时已年迈,走路经过这个大泽的附近,有人对他说:“泽中有条大蟒蛇吃人,你不应该去。”当时正是隆冬季节,天很冷,书生认为冬月蛇都冬眠,没有这个道理。就穿过大泽,走了二十多里,忽然有蛇来追赶,书生还认识那条蛇的样子和颜色,远远地对蛇说:“你不是我的檐生吗?”蛇就低下头,很久才离开。回到范县。县令听说书生见到了蛇却没有死,认为很怪异,就把书生押到监狱里,定的刑罚是死罪。书生私下忿恨地说:“檐生,养活了你却反而让我死,不也太过份了吗?”那天夜里,蛇就把整个县城陷为湖泊,只有监狱没有陷落,书生就免了一死。天宝末年,有个叫独孤暹的人,他的舅舅就是范县令,三月三日这一天,和家里人在湖上划船玩,无缘无故地船就翻了,家中有好几个人好险没被淹死。
嵩山客
元和初,嵩山有五六客,皆寄山习业者也。初秋,避热于二帝塔下。日晚,于塔下见一大蛇长数丈,蟠绕塔心,去地(绕塔心去地五字原作骇而观之。据明抄本改。)十数丈。众骇而观之,一客曰:“可充脯食之厨。”咸和之,中一客善射。或曰:“大者或龙神,杀之恐为祸也。昼脯之膳,岂在此乎?不如勿为。”诸客决议,不可复止,善射发一箭,便中,再箭,蛇蟠解坠地,众共杀之。诸客各务庖事,操刀剸割者,或有入寺求柴炭盐酤者。其劝不取者,色不乐,遂辞而归。其去寺数里,时天色已阴,天雷忽起。其中亦有各归者,而数客犹在塔下。须臾,云雾大合,远近晦冥,雨雹如泄,飘风四卷,折木走石,雷雹激怒,山川震荡。数人皆震死于塔下,有先归者,路亦死。其一客不欲杀者,未到山居,投一空兰若。阖门,雷电随客入,大惧。自省且非同谋,令其见害,乃大言曰:“某不与诸人共杀此蛇,神理聪明,不可滥罚无辜!幸宜详审。”言讫,雷霆并收,风雨消歇。此客独存。(出《原化记》)
【译文】
元和初年,嵩山上有五六个外地人,都是寄住在山上学艺的人。初秋的一天,他们在二帝塔下避暑,天晚了,从塔下看见了一条长几丈的大蛇,蟠踞缠绕在塔心,离地有十几丈,大家都惊骇地观看着。有一个客人说:“这条蛇可以做成干肉吃。”其余的人全都赞同,其中一个客人善于射箭。有一个人说:“蛇长得大有的就是龙蛇,杀了它恐怕是件祸事。要吃干肉,怎么偏用这条大蛇呢?不如不杀蛇。”大家已经决定了,不能再制止了。善于射箭的人射了一箭,就射中了,再射一箭,蛇就伸直坠落在地上,大家一起上去杀了蛇。各位客人,各干各的厨房活,拿刀砍的割的,有的人到寺里去要点木炭、盐和酒。那个劝大家不要伤害大蛇的人,脸色很不高兴,就辞别大家回住处去。他离开寺几里路,这时已阴天了,天上忽然响起雷声,其中也有几个回住处的,还有几个客人仍在塔下。不一会,云雾合在一起,远近的地方都晦暗看不清楚,雨和冰雹从天上往下直掉,狂风在四周刮着,吹断了树,飞砂走石,雷和冰雹愈加狂暴,山川都震动了,那几个人都被震死在塔下。有那提前回住处的人,也死在路上。其中那个说是不要杀蛇的人,还没走到住处,就走进一座空庙,关上了门,雷电也随着他追进屋,那人心里很害怕,觉得自己不是同谋让蛇受害的人,就大声说:“我没有与其他人共同杀害这条蛇,神仙从道理上讲应当是聪明懂事理的,不能乱罚无罪的人,请你详细审察一下。”说完,雷霆停止了,风雨也停下了。这个客人独自一人活了下来。
邓甲
宝历中,邓甲者,事茅山道士峭岩。峭岩者,真有道之士,药变瓦砾,符召鬼神。甲精恳虔诚,不觉劳苦,夕少安睫,昼不安床。峭岩亦念之,教其药,终不成;受其符,竟无应。道士曰:“汝于此二般无分,不可强学。”授之禁天地蛇术,环宇之内,唯一人而已。甲得而归焉,至乌江,忽遇会稽宰遭毒蛇螫其足,号楚之声,惊动闾里。凡有术者,皆不能禁,甲因为治之。先以符保其心,痛立止,甲曰:“须召得本色蛇,使收其毒,不然者,足将刖矣。”是蛇疑人禁之,应走数里。遂立坛于桑林中,广四丈,以丹素周之,乃飞篆字,召十里内蛇。不移时而至,堆之坛上,高丈余,不知几万条耳。后四大蛇,各长三丈,伟如汲桶,蟠其堆上。时百余步草木,盛夏尽皆黄落。甲乃跣足攀缘,上其蛇堆之上,以青条敲四大蛇脑曰:“遣汝作五主,掌界内之蛇,焉得使毒害人?是者即住,非者即去!”甲却下,蛇堆崩倒。大蛇先去,小者继往,以至于尽。只有一小蛇,土色肖箸,其长尺余,懵然不去。甲令舁宰来,垂足,叱蛇收其毒。蛇初展缩难之,甲又叱之,如有物促之,只可长数寸耳,有膏流出其背,不得已而张口,向疮吸之。宰觉其脑内,有物如针走下。蛇遂裂皮成水,只有脊骨在地。宰遂无苦,厚遗之金帛。时维扬有毕生,有常弄蛇千条,日戏于阛阓,遂大有资产,而建大第。及卒,其子鬻其第,无奈其蛇,因以金帛召甲。甲至,与一符,飞其蛇过城垣之外,始货得宅。甲后至浮梁县,时逼春。凡是(“凡是”原作“风有”,据明抄本改。)茶园之内,素有蛇毒,人不敢掇其茗,毙者已数十人。邑人知甲之神术,敛金帛,令去其害。甲立坛,召蛇王。有一大蛇如股,长丈余,焕然锦色,其从者万条。而大者独登坛,与甲较其术。蛇渐立,首隆数尺,欲过甲之首。甲以杖上拄其帽而高焉,蛇首竟困,不能逾甲之帽。蛇乃踣为水,余蛇皆毙。倘若蛇首逾甲,即甲为水焉。从此茗园遂绝其毒虺。甲后居茅山学道,至今犹在焉。(出《传奇》)
【译文】
唐宝历年间,邓甲事奉茅山道士峭岩。峭岩,是个真正的有道之士,能够用药使瓦砾变化,写符召来鬼神。邓甲虔诚专一非常用功,不觉得劳累辛苦,晚上很少睡觉,白天也躺不下来。峭岩也很受感动。教他学习药法,始终学不成,教他学习符法,竟然不应验。道士说:“你与这两样法术没有缘分,不能勉强学习。”就传授他禁制天地之间蛇类的法术,环宇之内,只有他一个人懂得这种法术。邓甲学会后往家走,走到乌江,忽然遇上会稽县宰遭到毒蛇咬伤了他的脚,痛苦号叫的声音,惊动了街坊邻居。用了一切办法,都不能止住,邓甲于是替他治疗。先用符保住他的心脏,疼痛立刻止住。邓甲说:“必须召来咬人的那条蛇,让它收回脚上的毒。不这样做,脚就得砍去。”这条蛇怀疑有人禁制它,随后跑到数里之外。于是在桑林里修一座坛,坛宽四丈。把丹药洒在坛的四周,又草书了篆字,召集十里内的蛇,没过多久蛇就到了。堆积在坛上,高有一丈多高,不知道有几万条蛇。后来的四条大蛇,各三丈长,粗壮象水桶一样,盘踞在蛇堆的上面。这时百多步方园的杂草和树木,在这盛夏季节,都枯黄落叶。邓甲就光脚攀援着上到蛇堆的最上层。用一根青色的小竹棍敲着四条大蛇的头说:“派你们作了五种毒虫的主管,掌管界内的蛇,怎么能用毒去害人,是用毒害人的蛇就留下,不是的就走开。”邓甲倒退着下来,蛇堆也倒塌了,大蛇先离开,小蛇跟着离开,以至于全走光了。只有一条小蛇,土黄色象根筷子,长一尺多,迷迷糊糊地没有离开。邓甲命令把县宰抬来,垂下脚,命令小蛇收他的毒,小蛇开始时一伸一缩地象是很为难,邓甲又叱责蛇,象有什么东西催促着小蛇,小蛇的身子变得只有几寸长,有油脂从小蛇的背上流出来,不得已才张开口,向疮口吸毒,县宰觉得他的脑子里,有个东西象针一样往下走,小蛇就皮肤裂开成了一滩水,只有脊骨留在地下。县宰于是就没有了痛苦,他赠送给邓甲很丰厚的钱和物。这时扬州有个毕生,经常玩弄上千条蛇,天天在市区游戏玩耍,于是成了大富翁,并且建了很大的府第。等他死后,他的儿子出卖那座府第,却没办法处理那些蛇。因而用钱帛找来邓甲,邓甲到了,给了一张符。让那些蛇飞过城墙到外面去了,才卖掉了那座住宅。邓甲后来到了浮梁县,当时正是冬末春初的季节,所有的茶园之内,平时就有蛇毒,人们不敢摘茶园的茶叶,因摘茶叶而死的已有几十人了。县城里的人知道邓甲的神术,收集了一些钱财,请邓甲除去这一祸害。邓甲站在坛上,召来蛇王,有一条大蛇象大腿那么粗,一丈多长,身上象彩绸一样的灿烂,跟着的小蛇有一万多条。那条大蛇独自上到坛上,与邓甲较量法术,大蛇渐渐地挺立起来,头高出地面好几尺,想超过邓甲的头,邓甲用手杖顶着帽子高高地竖起。蛇头受到困窘,不能超过邓甲的帽子。大蛇就仆倒下来,成了一滩水,其余的蛇也全死了。如果蛇头超过邓甲,就是邓甲化成水了,从此茶园就再也没有毒蛇了。邓甲后来住在茅山学道,至今还活着。
苏闰
俗传有媪妪者,嬴秦时,尝得异鱼,放于康州悦城江中。后稍大如龙,妪汲浣于江,龙辄来妪边,率为常。他日,妪治鱼,龙又来,以刀戏之,误断其尾,妪死。龙拥沙石,坟其墓上,人呼为掘尾,为立祠宇千余年。太和末,有职祠者,欲神其事,以惑人。取群小蛇,术禁之,藏祠下,目为龙子,遵令饮酒。(明抄本“无遵令饮酒”四字。)置巾箱中,持诣城市。越人好鬼怪,争遗之,职祠者辄收其半。开成初,沧州故将苏闰为刺史,心知其非,且利其财,益神之。得金帛,用修佛寺官舍。他日军吏为蛇啮,闰不使治,乃整簪笏,命走语妪,所啮者俄顷死,乃云,慢神罚也。愚民遽唱其事,信之益坚。尝有杀其一蛇,乾于火,藏之,已而祠中蛇逾多。迄今犹然。(出《岭南异物志》)
【译文】
民间传说,有个老妇人,在秦始皇时,曾经得到一条奇异的鱼,放到康州悦城江中。后来稍长大就象龙一样,老妇人在江边提水洗衣服时,那条龙就来到老妇人的身边,这成了经常的事。后来有一天,老妇人收拾鱼,龙又来了,老妇人用刀逗龙玩,失手砍断了龙的尾巴。老妇人死了,龙就拥起沙石,堆在老妇人的坟上,人们就称呼龙为“掘尾”,为它建庙宇已有一千多年。太和年的末年,有个管理这个庙的人,想使这件事神秘起来,用来迷惑百姓,就捉来一群小蛇,用法术禁制住它们,藏在祠庙的下面,看成是龙子,训练它们遵照命令喝酒,放在毛巾盖着的箱子里,带着到城里的市场去。越人喜好鬼神,争着送他东西,管理祠庙的人只收半价。开成年间,沧州旧将苏闰任刺史,心里知道那人的作法是错误的,但是认为这是个财路,更使这件事神秘起来。得到的钱财,用来修庙和官家的房舍。有一天有个军官被蛇咬了,苏闰不让治疗,却准备好簪子和手板,命令军官跑去向老妇的灵位祷告,被蛇咬的人不一会就死了,却说:“这是怠慢了神灵的惩罚呀。”愚昧的百姓一时间都谈论这件事,更加坚定了对神龙的信仰。曾有人杀了其中的一条蛇,就在火上烤干了,把它藏起来。不久,祠庙里的蛇更多了,到今天还是这样子。
利州李录事
开成中,有陇西李生,为利州录事参军。居于官舍中,尝晓起,见蛇数百在庭,生大惧,尽命弃于郊野外。其明旦,群蛇又集于庭,生益惧之,且异也,亦命弃去。后一日,群蛇又至,李生惊曰:“岂天将祸我乎?”戚其容者且久。后旬余,生以赃罪闻于刺史。遣吏至门,将按其罪,且闻于天子。生惶骇,无以自安,缢于庭树,绝脰而死。生有妻,感生不得其死,亦自缢焉。于是其家僮震慑,委身于井者且数辈,果符蛇见之祸。刺史即李行枢也。(出《宣室志》)
【译文】
唐文宗开成年代,有个陇西人李生,做利州的录事参军,居住在官舍里。曾经早起,看见几百条蛇在庭院里,李生很害怕,就命令人全都扔到城郊的野外去。第二天早晨,群蛇又聚集在庭院里,李生更加害怕这件事,并且认为这事很奇异,又命令人扔掉了。之后一天,群蛇又来了。李生吃惊地说:“难道是天要降给我灾祸吗?”悲戚的样子,呆呆地过了很久。以后的十多天,李生以贪赃罪被刺史知道了,派官吏到李生家去,准备审查了解他的罪状,并且上报给皇上。李生惊慌害怕,没有办法安慰自己,就吊在庭院里的树上,勒断脖子死去。李生妻子,觉得李生不该这样死,也自己上吊死了。因此李生家的僮仆也震惊害怕,投井、自杀的也有好几个人,果然符合了蛇出现就带来灾祸的说法,刺史就是李行枢。
昝老
长寿老僧聓言,他时在衡山,村人为毒蛇所噬,须臾而死,发解,肿起尺余。其子曰:“昝老若在,当勿虑。”遂迎昝至。乃以灰围其尸,开四门。先曰:“若从足入,则不救矣。”遂踏步据固,久而蛇不至,昝大怒,乃取饭数升,擣蛇形诅之。忽蠕动出门,有顷,饭蛇引一蛇从死者头入,径及其疮,尸渐低,蛇缩而死,村人遂活。(出《酉阳杂俎》)
【译文】
一个长寿的老和尚名叫聓言,从前在衡山,村里有个人被毒蛇咬了,不一会就死了,头发掉光了,身子肿起一尺多。他的儿子说:“昝老如果在,就不用担心了。”于是迎接昝老来到家里。就用灰围着尸体,打开四门。事先说:“如果从脚下走进灰圈,就没救了。”就踩着步子手握得紧紧地,很久蛇也不到。昝老大怒,就取出几升饭,捣粘弄成蛇形并念咒语。那条用饭做的蛇忽然就蠕动着爬出门去,不一会,那条饭蛇引来一条蛇从死者的头部进入灰圈,直接爬到尸体肿起的地方吮吸,尸体渐渐消了肿,蛇却缩小死了。那个村民就活了。
冯但
冯但者,常有疾,医令浸蛇酒服之。初服一瓮,于疾减半。又令家人园中执一蛇,投瓮中,封闭七日。及开,蛇跃出,举首尺余,出门,因失所在。其过迹,地坟起数寸。(出《酉阳杂俎》)
【译文】
冯但,经常有病,医生让他用蛇泡酒喝。开始喝了一瓮蛇酒,病好了一半。又让家人从园子里抓一条蛇,投入瓮中,封闭了七天。等到打开瓮口的时候,蛇跳了出来,抬起头有一尺多高,出门去,因而失去踪迹。蛇经过的地方,土鼓出地面有几寸高。
陆绍
郎中陆绍言,尝记一人浸蛇酒,前后杀蛇数十头。一日,自临瓮窥酒,有物跳出,啮其鼻将落。视之,乃蛇头骨也。因疮毁,其鼻如削焉。(出《酉阳杂俎》)
【译文】
郎中陆绍说,曾记得有一个人泡蛇酒。前后杀了几十条蛇。一天,亲自到瓮前看酒,有个东西跳了出来,咬中了他的鼻子,快要掉了下来,看那东西,竟是蛇的头骨,因为是被咬掉的,他的鼻子象刀削的一样。
郑翬
进士郑翬说,家在高邮,有亲表卢氏庄近水。其邻人数家共杀一白蛇,未久,忽大震电雨,发洪,数家陷溺无遗,唯卢宅当中一家无恙。(出《因话录》)
【译文】
进士郑翬说,他家住在高邮,有个表亲卢氏住在庄园靠近水边,他的邻居好几家共同杀了一条白蛇。不久,忽然打雷闪电下大雨,爆发了洪水,那几家全都陷落沉没,只有卢氏的住宅在当中,一家人没有出事。
张垩子
梓潼县张垩子神,乃五丁拔蛇之所也。或云,隽州张生所养之蛇,因而祠。时人谓为张垩子,其神甚灵。伪蜀王建世子名元膺,聪明博达,骑射绝伦。牙齿常露,多以袖掩口,左右不敢仰视。蛇眼而黑色,凶恶鄙亵,通夜不寐,竟以作逆伏诛。就诛之夕,梓潼庙祝,亟为垩子所责,言:“我久在川,今始方归,何以致庙宇荒秽如是耶?”由是蜀人乃知元膺为庙蛇之精矣。(出《北梦琐言》)
【译文】
梓潼县张垩子神,神庙就在五丁拽蛇的地方。有的人说,那就是隽州张生养的蛇,因此为他建了祠庙,当时人称呼他叫张垩子,他的神灵很灵验。非法的蜀王名叫建,他的儿子名叫元膺,又聪明又渊博通达,骑马射箭没有比得上的。牙齿常露在外,总是用袖子遮着嘴,身边的人不敢仰脸看他。眼睛象蛇眼而且是黑色的,样子很凶恶卑鄙下流,整夜地不睡觉,竟因作了反叛的事而被依法处死了。被处死的那天,梓潼的庙祝,多次被垩子责备,说是我长久在川地,现在刚回来,为什么使庙宇荒芜肮脏到这个样呢?因此,蜀地人才知道元膺是庙蛇的精灵。
选仙场
南中有选仙场,场在峭崖之下。其绝顶有洞穴,相传为神仙之窟宅也。每年中元日,拔一人上升。学道者筑坛于下,至时,则远近冠帔,咸萃于斯。备科仪,设斋醮,焚香祝数,七日而后,众推一人道德最高者,严洁至诚,端简立于坛上。余人皆掺袂别而退,遥顶礼顾望之。于时有五色祥云,徐自洞门而下,至于坛场。其道高者,冠衣不动,合双掌,蹑五云而上升。观者靡不涕泗健羡,望洞门而作礼。如是者年一两人。次年有道高者合选,忽有中表间一比丘,自武都山往与诀别。比丘怀雄黄一斤许,赠之曰:“道中唯重此药,请密置于腰腹之间,慎勿(“勿”原作“失”,据明抄本改。)遗失之。”道高者甚喜,遂怀而升坛。至时,果蹑云而上。后旬余,大觉山岩臭秽。数日后,有猎人,自岩旁攀缘造其洞,见有大蟒蛇,腐烂其间,前后上升者骸骨,山积于巨穴之间。盖五色云者,蟒之毒气,常呼吸此无知道士充其腹。哀哉!(出《玉堂闲话》)
【译文】
南中有个选仙场,场子在一个峭壁之下,峭壁的高处有个洞穴,相传是神仙的洞府。每年的阴历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就提起一个人上升到洞里去,学道的人就在峭壁下筑起一座坛。到了时候,远近的道士们,全都集中在这里,准备好各种仪式,安排好斋戒和祭祀,多次烧香祷告。七天以后,大家推选出一个道行品德最高尚的人,严肃洁净报其虔诚,端庄简从站在坛上,其余的人全都扯着他的衣袖告别之后退下去,远远地顶礼望着他。这时有五色祥云慢慢地从洞门飘下来,飘到坛场,那个道行高的人,衣冠不动,合着双掌,踩着五色祥云向上,观看的人没有不流着眼泪鼻涕非常地羡慕他,朝着洞口行礼,象这样的人每年有一两个。下一年有个道行高的人该入选飞升,忽然有个和尚是他的中表亲属,从武都山前来和他诀别,和尚怀里带着一斤多雄黄,赠送给他说:“修道的人最重视这个药,请你秘密地放腰腹之间,千万不要丢失了它。”道行高的人很喜欢,就带好雄黄走上坛去,到了时间,果然踩着云彩升上去。十多天以后,大家嗅到山岩一带有恶臭的气味。几天后,有个猎人,从山岩的边上援引而上进入洞中,就见有一条大蟒蛇,在洞里已经腐烂,前前后后上升到洞里的人的骸骨,象小山一样堆积在大洞穴之间。原来,五色彩云,是大蟒的毒气,常用来吸取这些无知的道士填充蛇的肚子。可悲呀。
狗仙山
巴賨之境,地多岩崖,水怪木怪,无所不有。民居溪壑。以弋猎为生涯。嵌空之所,有一洞穴,居人不能测其所往。猎师纵犬于此,则多呼之不回,瞪目摇尾,瞻其崖穴。于时有彩云垂下,迎猎犬而升洞。如是者年年有之,好道者呼为狗仙山。偶有智者,独不信之,遂絏一犬,挟弦弧往之。至则以粗縆系其犬腰,系于拱木,然后退身而观之。及彩云下,犬萦身而不能随去,嗥叫者数四。旋见有物,头大如瓮,双目如电,(“电”原作“龟”,据明抄本改。)鳞甲光明,冷照溪谷,渐垂身出洞中观其犬,猎师毒其矢而射之。既中,不复再见。顷经旬日,臭秽满山。猎师乃自山顶,缒索下观,见一大蟒,腐烂于岩间。狗仙山之事,永无有之。(出《玉堂闲话》)
【译文】
巴山夷水一带地方石崖很多,水怪树怪等,什么都有。百姓居住在溪水山谷之间,靠打猎为生。有一处山岸凹进去的地方,有一个洞穴,居民无法得知那个洞通向哪里,猎人放猎狗到这个地方,就是多次地招呼,狗也不回来。只是瞪着眼睛,摇着尾巴,盯着看那石崖上的洞穴。这时就有彩云从洞口飘下来,迎接着猎狗升上洞去。象这样的事年年都有,爱好修道的人称呼这个地方叫狗仙山。偶然有个聪明的人,一个人坚持不相信这样的事,他就带着一只猎狗,背着弓和箭到那里去。到了就用粗绳系着猎狗的腰,拴在大树上,然后就退回身子观看。等到彩云飘下来,狗被捆住不能随彩云上升,狗嗥叫了好几次,接着就看见有个东西,头象个大坛子,两眼象闪电,身上的甲光亮耀眼,冷冷地反射照耀着溪流和峡谷,渐渐地垂下身子出洞看那只狗。猎师在箭上涂了毒药射那怪物,射中以后,不再出现。过了十多天,满山都是恶臭的气味,猎人就从顶上垂下绳子顺绳下到洞口,看见了一条大蟒蛇,在山岩之间腐烂了,狗仙山的事,再也没有了。
李黄
元和二年,陇西李黄,盐铁使逊之犹子也。因调选次,乘暇于长安东市,瞥(“瞥”原作“者”,据明抄本改。)见一犊车,侍婢数人于车中货易。李潜目车中,因见白衣之姝,绰约有绝代之色。李子求问,侍者曰:“娘子孀居,袁氏之女,前事李家,今身依李之服。方除服,(“除服”原作“外除”,据明抄本改。)所以市此耳。”又询可能再从人乎,乃笑曰:“不知。”李子乃出与钱(“钱”字原空阙,据明抄本补。)帛,货诸锦绣,婢辈遂传言云:“且贷钱买之,请随到庄严寺左侧宅中,相还不负。”(“负”原作“晚”,据明抄本改。)李子悦。时(“时”字原阙,据明抄本补。)已晚,遂逐犊车而行。碍夜方至所止,犊车入中门,白衣姝一人下车,侍者以帷拥之而入。李下马,俄见一使者将榻而出,云:“且坐。”坐毕,侍者云:“今夜郎君岂暇领钱乎?不然,此有主人否?且归主人,明晨不晚也。”李子曰:“乃今无交钱之志,然此亦无主人,何见隔之甚也?”侍者入,复出曰:“若无主人,此岂不可,但勿以疏漏为诮也。”俄而侍者云:“屈郎君。”李子整衣而入,见青服老女郎立于庭,相见曰:“白衣之姨也。”中庭坐,少顷,白衣方出,素裙粲然,凝质皎若,辞气闲雅,神仙不殊。略序款曲,翻然却入。姨坐谢曰:“垂情与货诸彩色,比日来市者,皆不如之。然所假如(明抄本“所假如作其价几”。)何?深忧愧。”李子曰:“彩帛粗缪,不足以奉佳人服饰,何敢(敢原作苦。据明抄本改。)指价乎?”答曰:“渠浅陋,不足侍君子巾栉。然贫居有三十千债负,郎君倘不弃,则愿侍左右矣。”李子悦。拜于侍侧,俯而图之。李子有货易所,先在近,遂命所使取钱三十千。须臾而至,堂西间门,剨然而开。饭食毕备,皆在西间。姨遂延李子入坐,转盼炫焕。女郎旋至,命坐,拜姨而坐,六七人具饭。食毕,命酒欢饮。一住三日,饮乐无所不至。第四日,姨云:“李郎君且归,恐尚书怪迟,后往来亦何难也?”李亦有归志,承命拜辞而出。上马,仆人觉李子有腥臊气异常。遂归宅,问何处许日不见,以他语对。遂觉身重头旋,命被而寝。先是婚郑氏女,在侧云:“足下调官已成,昨日过官,觅公不得,某(“某”原作“其”,据明抄本改。)二兄替过官,已了。”李答以愧佩之辞。俄而郑兄至,责以所往行。李已渐觉恍惚,祗对失次,谓妻曰:“吾不起矣。”口虽语,但觉被底身渐消尽,揭被而视,空注水而已,唯有头存。家大惊慑,呼从出之仆考之,具言其事。及去寻旧宅所,乃空园。有一皂荚树,树上有十五千,树下有十五十,余了无所见。问彼处人云:“往往有巨白蛇在树下,便无别物,姓袁者,盖以空园为姓耳。复一说,元和中,凤翔节度李听,从子琯,任金吾参军。自永宁里出游,及安化门外,乃遇一车子,通以银装,颇极鲜丽。驾以白牛,从二女奴,皆乘白马,衣服皆素,而姿容婉媚。琯贵家子,不知检束,即随之。将暮焉,二女奴曰:“郎君贵人,所见莫非丽质,某皆贱质,又粗陋,不敢当公子厚意。然车中幸有姝丽,诚可留意也。”琯遂求女奴,乃驰马傍车,笑而回曰:“郎君但随行,勿舍去。某适已言矣。”琯既随之,闻其异香盈路。日暮,及奉诚园,二女奴曰:“娘子住此之东,今先去矣。郎君且此回翔,某即出奉迎耳。”车子既入,琯乃驻马于路侧。良久,见一婢出门招手。琯乃下马。入座於厅中,但闻名香入鼻,似非人世所有。琯遂令人马入安邑里寄宿。黄昏后,方见一女子,素衣,年十六七,姿艳若神仙。琯自喜之心,所不能谕。及出,已见人马在门外。遂别而归。才及家,便觉脑疼,斯须益甚,至辰巳间,脑裂而卒。其家询问奴仆,昨夜所历之处,从者具述其事,云:“郎君颇闻异香,某辈所闻,但蛇臊不可近。”举家冤骇,遽命仆人,于昨夜所止之处复验之,但见枯槐树中,有大蛇蟠屈之迹。乃伐其树,发掘,已失大蛇,但有小蛇数条,尽白,皆杀之而归。(出《博异志》)
【译文】
唐宪宗元和二年,陇西人李黄,是盐铁使李逊的侄儿,因在官员的调动选拔的过程中,趁着闲遐时间来到长安的东市,瞥见一驾小牛拉的车,几个女仆在车中买东西。李黄偷看车里,看见了一个穿白衣服的美女,姿态优美,有绝代的美色。李黄上前询问,女郎的侍女说:“娘子是个寡妇,是袁氏的女儿,从前嫁到李家,现在身上穿的就是李家的丧服,正要脱下丧服,所以来买这些东西。”李黄又询问能不能再嫁人,才笑着说:“不知道。”李黄于是拿出钱来给她买布,买了各种各样锦绣。女仆就传话来说:“暂且借钱买这些东西,请跟我们到庄严寺左侧的住宅中,把钱还给你,绝不欺骗你。”李黄很高兴,这时天已经晚了,就跟着牛车走,到夜间才走到住处。牛车进入中门,白衣美女一个人下了车,仆人用帷布遮着她一起进到屋里去。李黄下了马,一会儿就看见一个仆人拿一个椅子走出来,说:“请先坐一会。”坐下以后,仆人说:“今天夜里你难道有时间带钱回去吗?不然,你在这里有主人吗?请暂时回到主人那里,明天早上来取也不算晚。”李黄说:“你们现在没有还钱的意思,可我在这个地方也没有主人,为什么这样地拒绝我呢?”仆人进去,又出来说:“如果此地没有主人,在这里又怎么不行呢?但是请不要因为我们侍候得不周到而笑话我们。”不一会仆人又说:“让你委屈了。”李黄整了整衣服走进去,看见一个穿黑衣服的老女人站在院子里。与李黄相见并说:“我是白衣女郎的姨娘。”请到中庭坐下,不一会,白衣女郎才出来,白色的裙子显得很光洁,皮肤象皎洁的月亮,说话和风度娴静雅致,与神仙比没什么两样。简略地说了表示殷勤的话,潇洒轻飘飘地又进去了,她的姨娘也坐下并感谢说:“蒙你的好意,借给我们钱买了这些布料,和前几天买到的布料比,强得多了,可是,你借给我们的钱怎么办,我深深地忧虑惭愧。”李黄说:“那些彩绸粗糙质量差,不足以用来给美女做衣服穿。怎么敢定价呢?”回答说:“她很浅薄见识少,配不上你,可是我家贫穷有三十千钱的债务。你如果不抛弃我们不管,她就愿意在你的身边侍奉你。”李黄很高兴,到她的身边表示谢意,答应了她的要求并且想得到她。李黄有个交易场所,先前就在附近,于是派仆人去取来三十千钱,一会儿就送来了。堂屋西面房间的门“哗”地一声打开了,吃的全都准备好了,都在西间屋里,姨娘就请李黄入坐。用眼睛四下打量,屋子色彩鲜明夺目。白衣女郎接着来到,让她坐下,她给姨娘行了礼就坐下了。六七个仆人安排好吃的,吃完后,又拿来酒欢畅地喝起来,一住就是三天,喝酒玩乐快乐到极点。第四天,姨娘说:“李郎君暂且回家去,恐怕尚书大人会怪你迟归,以后再往来又有什么难处呢?”李黄也有了回家的意思,应承了姨娘的话告别后出了门。上了马,仆人只觉得李黄的身上有一股特殊的腥臊气味。就回到家里。家里人问他到什么地方去了。这么多天不见影子?李黄用别的话对付过去了。这时,就觉得身子重,脑子眩晕,让人拿来被子就睡了。李黄的妻子郑氏。这时在他的身旁说:“你调官的事已经办成,昨天拜官,寻找你没找到,我的二哥代替你拜官,已经结束了。”李黄说惭愧佩服的话。不一会郑氏的哥哥来了,责问他前几天到哪里去了?李黄这时已经渐渐觉得精神恍惚,答话无伦次,对他的妻子说:“我起不来身子了。”口里说着话,只觉得被里的身子渐渐地变得没有了,揭开被子看,一汪水而已,只有头还在。家里的人非常地惊慌害怕,叫来跟李黄出去的仆人详细询问。仆人把事情经过全说了。等到去寻找那所旧住宅,是个空园子,有一棵皂荚树,树上挂着十五千钱,树下堆着十五千钱,其它的什么也没看见。询问那个地方住的人,说:“常常有条巨大的白蛇在树下,再没有别的东西了。说是姓袁,可能是用空园当作自己的姓罢了。又一种说法是,元和年间,凤翔节度是李听,他的侄儿李琯,担任金吾参军,从永宁里出去游玩,等到了安化门外,就遇见一辆车子。车子全都用银子装饰,特别地鲜艳华丽,用一条白牛驾车,跟着两个女仆,全都骑着白马,穿的衣服也全是白的,而且姿态面貌温柔迷人。李琯是富贵人家的子弟,不知检点约束自己,就跟着那个车子走。天快黑了的时候,两个女仆说:“你是个贵人,看见的女子没有不是天生丽质的,我们都是些低贱的人,又粗俗丑陋,不敢接受公子你的深厚情意,可是,幸亏车子里有美女,你实在应当留心呀。”李琯就去恳求女仆,于是骑着马走在车旁。女仆笑着回头说:“你只要跟随着走不要舍弃离开就行了,我刚才已经说过了。”李琯随着车子走以后,就闻到那车子中的奇异的香味飘满路上。天黑时,到了奉诚园,两个女仆说:“娘子在这个园的东侧住,现在就先走了,你暂且在这里来回走走,我就出来迎接你。”车子进门以后,李琯就把马停在路边,好长时间,看见一个女仆出门招手。李琯下马,进去坐在厅里,只闻香气扑鼻,好象不是人世间所能有的。李琯就让跟随的人和马到安邑里去寄宿。黄昏以后,才看见一个女子,穿着白净衣服,年龄有十六七岁,姿容艳丽象神仙一样。李琯内心里喜悦的心情,是不能用言语说出来的。等到他出门时,已经看见人和马在门外等着他,就告别回家去了。才到家,就觉得脑袋疼,不一会就越来越激烈。到了辰时巳时之间的时候,脑袋裂开就死了。李琯的家里人询问奴仆,昨天夜里经过的地方,仆人们全都说了那件事,并且说:“公子说闻到了奇特的香味,我们闻到的只是蛇的臊味使人不敢接近的。”全家人都觉得冤枉而且害怕,急忙命令仆人,到昨天夜里去过的地方再察看一下。只看见枯死的槐树里,有大蛇盘屈的迹象。就伐倒了那棵树,挖掘,已经失去了大蛇的踪迹,只有几条小蛇,全是白色的。把小白蛇全杀死了就回去了。
卷第四百五十九 蛇四
僧令因 卫中丞姊 蒲州人 相魏贫民 番禺书生 郫县民 游邵 成汭 孙光宪 朱汉宾
 牛存节 水清池 王思同 徐坦 张氏 顾遂 瞿塘峡 靳老 景焕 舒州人 贾潭
 姚景 王稔 安陆人
僧令因
僧令因者,于子午谷过山,往金州。见一竹舆先行,有女仆服慷从之。数日,终不见人,令因乃急引帘窥之。一妇,人首而蛇身甚伟,令因甚惊。妇人曰:“不幸业重,身忽变化,上人何乃窥之?”问其仆曰:“欲送秦岭之上。”令因遂与诵功德,送及秦岭,亦不见妇人之首,而入林中矣。(出《闻奇录》)
【译文】
令因和尚,从子午谷过山,到金州去。看见一个竹轿在前面行走,有个女仆穿着丧服跟着,好几天,始终看不见轿中的人。令因于是急忙掀起帘子暗中看那轿子,里面是个妇女,长着人的头蛇的身子很是雄伟。令因非常吃惊,那妇女说:“我很不幸,因罪孽深重,身子忽然发生变化,上人你为什么偷看呢?”问她的仆人,仆人说:“准备送到秦岭上去。”令因于是给她诵念功德经。一直送到秦岭,也没有再看见那妇女露头,而是进到树林中去了。
卫中丞姊
御史中丞卫公有姊,为性刚戾毒恶,婢仆鞭笞多死。忽得热疾六七日,自云:“不复见人。”常独闭室,而欲至者,必嗔喝呵怒。经十余日,忽闻屋中窸窣有声,潜来窥之,升堂,便觉腥臊毒气,开牖,已见变为一大蛇,长丈余,作赤斑色,衣服爪发,散在床褥。其蛇怒目逐人,一家惊骇。众共送之于野,盖性暴虐所致也。(出《原化记》)
【译文】
御史中丞卫公有个姐姐,为人性格刚烈乖戾而且恶毒,她的仆人有不少被她用鞭子和木杖打死。忽然她得了热病六、七天了,自己说:“不再见人了。”常常独自一人关着屋子。那些想来看望她的人,一定会受到她的责备、喊叫、呵斥、怒骂。过了十多天,忽然听见屋子里窸窸窣窣的声音,有人暗中来看,走上堂屋的台阶,就觉得出腥气臊气毒气,打开窗户,就看见她变成了一条大蛇,长一丈多,身上是斑斑点点的红色,衣服和四肢头发,散放在床褥上。那条蛇睁着一双生气的眼睛追赶人,一家人又惊又怕,大家就一起把蛇送到野外。这大概是性情暴虐导致的结果。
蒲州人
蒲州人穿地作井,坎深丈余,遇一方石而不及泉。欲去石更凿,忽堕深坑。蛰蛇如覆舟,小者与凡蛇等。其人初甚惊惧,久之稍熟。饥无所食。其蛇吸气,因亦效之,遂不复饥。积累月,闻雷声。初一声,蛇乃起首,须臾悉动,顷之散去,大者前去,相次出复入。人知不害己,乃前抱其项,蛇遂径去。缘上白道,如行十里,前有烽火,乃致人于地而去。人往借问烽者,云是平州也。(出《广异记》)
【译文】
有个蒲州人挖地打井,挖下去一丈多深,遇到一块方形石头,还没挖到泉水,想搬去石头再继续挖,忽然掉到一个深坑中去。坑中,冬眠的蛇象翻倒的船一样,小蛇与平常的蛇大小相等。那个人开始时很害怕,时间一长稍微熟悉了。饿了没有吃的,那些蛇吸气,因而那个人也仿效蛇的作法,于是就不再饿了。总共有一个月左右,听到雷声。第一声雷,蛇的头就抬起来了,一会儿全都动起来,不久全分散离开。大蛇往前走离开了,一个挨一个地出去后,又回来了,那人知道蛇不会害自己,就上前去抱住蛇的脖子,蛇就一直走开,爬上白道的时候,象是走了十里路,前面有烽火,就把那人放在地上离开了。那人前去询问管烽火的人,说这里是平州。
相魏贫民
相魏有贫民,斸园荒地,见一大蛇,而杀之。寻见一大穴,穴中十余小蛇,又复杀而埋之,既毕归家。明日,有人持状诉论云:“被杀一家大小,埋在园中。”官捕获此人讯问,了然不伏。于园中验之,得一坑者,共十余人。但言昨打杀者十余条蛇,埋之于此,并不杀人,不知此祸何(“何”原作“而”,据明抄本改。)来。若为就决,实为大枉。官疑之,勘本告者,寻觅无人,又令重就园,检验昨所埋之处,但见十余死蛇,不复见人,乃得免焉。(出《原化记》)
【译文】
相魏地方有个贫民,挖园里的荒地,看见了一条大蛇,用锄头把它打死了,不久又看见一个大洞穴,洞穴中有十多条小蛇,又杀了并埋了起来,事后就回家了。第二天,有人拿着状子起诉说:被杀的一家大小,埋在园子里。官府捉来那个贫民问情况,明明白白地说不服气,到园中检验,找到一个坑,共十多人。那个贫民只说昨天打死了十多条蛇,埋在这个地方,并没有杀人,不知这个祸灾是从哪里来的,如果因此而判我死刑,实在是太冤枉。当官的对此事起了疑心,要核对一下原告人,找了半天没找到,又命令重新到园里去,检验一下昨天埋人的地方,只看见十多条死蛇,不再是人了,于是贫民被免了刑罚。
番禺书生
有书生游番禺,历诸郡。经山中,见有气高丈余,如烟。乡人曰:“此冈子蛇吞象也。”遂告乡里,振鼓叫噪,而蛇退入一岩谷中。经宵,乡里人各持缻瓮往,见一象尚立,而肌骨皆化为水。遂针破,取其水。里人云,此过海置舟中,辟去蛟龙。又有官人于南中见一大蛇,长数丈,径可一尺五寸。腹内有物,如椓橛之类,沿一树食其叶,腹中之物,渐消无所有。而里人云:“此蛇吞鹿,此木叶能消之。”遂令从者采其叶收之,归后,或食不消,腹胀,乃取其叶作汤饮之。经宵,及午不报。及撤被视之,唯残枯骸,余化为水矣。(出《闻奇录》)
【译文】
有个书生到番禺游玩,走遍了各个郡。经过山中的时候,看见有股一丈多高象烟一样的气柱。乡里人说:“这里冈子上的蛇在吞吃大象。”于是遍告乡里,人们打鼓叫喊,蛇就退到一个山谷中去。过了一宿,乡里人各个带着缶和瓮前去。就见一只象还立着,可是肌肉骨头全化成水,就用针扎破,取里面的水。乡里人说:“这种水在渡海的时候放在船里,能躲避蛟龙。”又有一个做官的人在南中看见一条大蛇,长有好几丈。直径大约有一尺五寸,肚子里有个东西,象是木桩之类,顺着一棵树吃树叶,肚子里的东西,渐渐地消化没有了。乡里人说:“这条大蛇吞吃了鹿,这种树叶能助消化。”于是命令跟从的人采下那树的叶子收藏起来。回家以后,有一次吃了饭消化不好,肚子胀,就拿出那树叶熬汤喝。过了一宿,到中午也没有反应,等到掀开被子看他,只剩下枯骨了,别的都成水了。
郫县民
郫县有民于南郭渠边得一小蛇,长尺余,刳剔五脏,盘而串之,置于火,焙之数日。民家孩子数岁,忽遍身肿赤,皮肤炮破,因自语曰:“汝家无状杀我,刳剔腹中胃,置于火上。且令汝儿知此痛苦。”民家闻之惊异,取蛇拔去刬竹,以水洒之,焚香祈谢,送于旧所。良久,蜿蜒而去,儿亦平愈焉。(出《录异记》)
【译文】
郫县有个农民在城南的水渠边捉到一条小蛇,长一尺多,剖开肚子取出五脏,然后盘起来串上,放到火上,烘烤了好几天。农民家有个才几岁的孩子,忽然全身红肿,皮肤起泡破裂,接着自语说:“你们家无缘无故杀了我,剖开并剔除肚子里的脏胃,还放到火上烤,且让你的儿子知道一下这种痛苦。”农民家里听了这话很惊异,取来蛇拔去竹签,用水往蛇身上洒,烧香祈祷道歉,送到捉蛇的地方,很久后,弯弯曲曲地爬走了,孩子的病也好了。
游邵
汝州鲁山县所治,即元魏时西广州也。今子城东南有妖神祠,其前庭广袤数百步,古老云,当时大球场也。正门左右双槐各二十围,枝干扶疏,亦云当时植焉。至中和初岁,衅起东夏,郡邑骚然。刺史游邵,许将也,令属县伐木为栅以自固,虽桑柘梓槚,靡有孑遗。将伐双槐,其夕,有巨蟒蟠于上,声若震霆,目若飞星。镇将李璠主其事,璠武人也,闻之以为妖,且率徒亲斩之,下斧而流血雨迸,腥气薄人,亦心动而止。双槐至今尚存。(原阙出处,明抄本作出《三水小牍》)
【译文】
汝州是鲁山县管辖的地方,就是元魏时期的西广州,现在鲁山县城的东南方有个妖神祠,祠庙前面的庭院面积有几百步见方。很古时传下来说,这是当时的大球场。祠的正门左右两边有一对槐树,各有二十围粗,枝干长得茂盛分披,也说是当时栽种的。到了中和初年,从东夏引起了事端,县城里的人一片混乱。刺史游邵,是个受人赞许的将军,他命令所属的县,砍伐树木造成栅拦来保护自己,即使是桑、柘、梓、槚等珍贵树木,全都砍了,也准备砍这一对槐树。那天晚上,有条巨蟒盘踞在树上,发出的声音象雷霆一样,双眼象闪烁的星星。镇守当地的将军李璠主持这件事,李璠是个武将,听说了这是妖怪,就亲自率领人杀蟒,斧子砍下去流血象大雨一样迸溅,腥气逼人,也就动了心停了手。那一对槐树到现在还活着。
成汭
荆州节度使成汭领蔡州军,戍江陵,为节度使张璝谋害之,遂弃本都,奔于秭归。一夜为巨蛇绕身,几至于殒,乃曰:“苟有所负,死生唯命。”逡巡,蛇亦亡去。迩后招缉户口,训练士卒,移镇渚宫。寻受节旄,抚绥凋残,励精为理。初年,居民唯一十七家,末年至万户,勤王奉国,通商务农,有足称焉。朝廷号北韩南郭。(韩即华州韩建。成初姓郭,后归本姓。)(出《北梦琐言》)
【译文】
荆州节度使成汭统领蔡州军,戍守在江陵,被江陵节度使张璝所谋害,就抛弃了自己的大本营,朝着秭旧奔去。一天夜里被一条巨蛇缠住了身子,几乎送了命。就说:“假如我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是死是活全听你的。”一会儿,蛇也走开了。这以后招集会合人口,训练士兵,转移地方镇守渚宫,接着又受到朝廷的承认,安抚残余部队,振奋精神进行治理。第一年,居民只有一十七家,到后来人口达到一万户。为朝廷尽力,遵奉国家,沟通商业从事农耕生产,很有值得称道的。朝廷称为北韩南郭。(韩就是华州韩建。成汭最初姓郭,后来才回复本姓氏。)
孙光宪
孙光宪曾行次敍谷,宿于神山,见岭上板屋中,以木根为巨虺,前列香灯。因诘店叟:“彼何神也?”叟曰:“光化中,杨守亮镇褒日,有一蛇横此岭路,高七八尺,莫知其首尾,四面小蛇翼之无数。每一拖身,即林木摧折,殆旬半方过尽,阻绝行旅。因聚草焚燎路隅,虑其遗毒,然后方行。”明年,杨伏诛。(出《北梦琐言》)
  【译文】
孙光宪曾经路过敍谷,住在神山,看见山岭上的木屋中,用树根雕成一条大蛇,前面排列着香和灯火。因而询问开店的老人说:“那是什么神?”老人说:“光化年间,杨守亮镇守褒地的时候,有一条蛇横在这山岭的路上,高有七八尺,不知道它从头到尾有多长,四面有无数小蛇簇拥着大蛇,每挪动一下蛇身,林中的树林就被压断一些,大约过了十五天才过完,阻挡隔断了旅行的人。接着聚些干草烧燎一下路面和角落,担心有蛇留下的毒气。然后才开始通行。”第二年,杨守亮被诛杀。
朱汉宾
梁贞明中,朱汉宾镇安禄之初,忽一日,曙色才辨,有大蛇见于城之西南。首枕大城,尾拖于壕南岸土地庙中,其魁可大如五斗器,双目如电,呀巨吻,以瞰于城。其身不翅百尺,粗可数围,跨于羊马之堞,兼壕池之上。其余尚蟠于庙垣之内。有宿城军校,卒然遇之,大呼一声,失魂而逝。一州恼惧,莫知其由。来年,淮寇非时而至,围城攻讨,数日不破而返。岂神祇之先告欤?(出《玉堂闲话》)
【译文】
五代梁贞明年间,朱汉宾镇守安禄的初期,忽然有一天,天刚露出一点曙色时,有条大蛇出现在城的西南方。蛇头枕在大城上,尾巴拖在城壕南岸的土地庙里,它的头大得象能盛五斗米的器具,双目象闪电一样,张开巨口,向城里看。蛇的身上没长翅,长有一百尺,有几围那么粗,横架在羊马城堞和城壕上,其余部分还盘踞在庙墙之内。有个住在城里的士兵,突然遇上了蛇,吓得大叫一声,丧魂落魄就死去了,一州人都很害怕,不知道蛇的来由。第二年,淮地的盗匪突然到了城下,把城围起来攻打,打了几天没有攻破城,就回去了。难道是这神预先发出的警告吗?
牛存节
梁牛存节镇郓州,于子城西南角大兴一第。因板筑穿地,得蛇一穴,大小无数。存节命杀之,载于野外,十数车载之方尽。时有人云:“此蛇薮也。”是岁,存节疽背而薨。(出《玉堂闲话》)
【译文】
梁代牛存节镇守郓州,在小城的西南角兴建一座大府第。因为用板筑法修墙,穿透了地面,底下是个蛇洞,洞里有无数的大蛇小蛇。牛存节命令把蛇全杀死,运到野外去,用十几辆车才装运完毕。当时有人说:“这是蛇的聚居的地方。”这一年,牛存节背上生了个疽疮,接着死了。
水清池
太原属邑有水清池,本府祈祷雨泽及投龙之所也。后唐庄宗未(“未”原作“末”,据明抄本改。)过河南时,(“时”原作猎。据明抄本改。)就郡(“就郡”原作“射都”,据明抄本改。)捕猎,就池卓帐,为憩宿之所。忽见巨蛇数头自洞穴中出,皆入池中。良久,有一蛇红白色,遥见可围四尺以来,其长称是。猎卒齐彀弩连发,射之而毙。四山火光。池中鱼鳖咸死,浮在水上。猎夫辈共刲剥食之,其肉甚美。庄宗寻知之,于时谄事者,以为克梁之兆,有五台僧曰:“吾王宜速过河决战,将来梁祚,其能久乎?”此亦断白蛇之类也。(出《北梦琐言》)
【译文】
太原的属城有个水清池,是本府祈祷求雨,投拜龙神的地方。后来唐庄宗还未打过河南时,在离郡不远处打猎,在水清池边上架立帐篷,作为休息睡觉的地方。忽然就见有几条大蛇从洞穴中爬出来,都进水清池里去了。呆了很长时间,又有一条长着红白颜色的大蛇,远远地看粗有四尺左右,长度与粗细很相称。打猎的兵卒们一起连发弓箭,把大蛇射死了。城四面的山出现火光,水清池里的鱼鳖也全死了,浮在水面上。猎卒们就一起动手割肉剥皮吃蛇,蛇肉味道很美。庄宗不久也知道了这件事。当时有献媚讨好的人,认为这是打败梁国的预兆。有个五台山僧人说:“大王您应该快些过河与梁国决战。将来的梁国强大起来,还能打败吗?”这也是汉高祖斩白蛇一类的事啊。
王思同
后唐少帝朝,清泰王起于岐阳,朝廷诏西京留守王思同统禁旅征之。王师西出之后,寻闻劘垒,雍京僚属日登西楼,望其捷书。忽一日,官僚凭槛西向,见羊马城上有二大蛇,东西以首相向,为从者辈遥掷弹丸以警之。于时一人掷中东蛇之脑,蜿蜒然堕于墙下,挺然不动。使人视之,已卒矣。其西蛇徐徐入于穴巢之间。识者窃议之曰:“潞王乙巳生,统帅王公亦乙巳生,俱为蛇相,今东蛇中脑而卒,岂非王师不利乎?”未逾旬日,群帅叛归潞王,思同腹心都将王彦晖已下,并投岐城纳欵。同单马而遁,竟没于王事焉。蛇亡之兆,得不明乎?(出《王氏见闻》)
【译文】
后唐少帝主持朝政的时候,清泰王在岐阳起兵反叛。朝廷下命令让西京留守王思同统帅皇上的亲兵去征伐他。王师西征之后,不久就听说已经逼近叛军的营垒。留守京城的官僚们,天天登上西城门楼,盼望王思同的捷报。忽然有一天,官僚们扶着槛栏向西看,只见羊马城上有两条大蛇,一东一西,蛇头相对着,随从人员扔弹丸给予警告。当时有一个人打中了东面那条蛇的脑袋,蛇就扭动着身子掉到羊马墙下,挺直着身子一动不动。派人去看那蛇,已经死了。西面那条蛇却慢慢地进入洞穴空隙之间。有明白的人私下议论说:“潞王是乙巳年出生,统帅王思同公也是乙巳年出生,都是蛇的象征,现在东面的蛇被打中脑袋死了,难道不是对王师不利吗?”还没过十天,王师方面的大批将军都背叛朝廷归顺了潞王。王思同的心腹将领王彦晖及其手下的人,一起投降到岐阳城里去,王思同单人一骑逃走,最后竟死在朝廷的事业上。死蛇的兆头,能不明白吗?
徐坦
清泰末,有徐坦应进士举,下第,南游渚宫,因之峡州,寻访故旧,旅次富堆山下。有古店,是夜憩琴书讫,忽见一樵夫形貌枯瘠,似有哀惨之容。坦遂诘其由,樵夫濡瞍而答曰:“某比是此山居人,姓李名孤竹。有妻先遘沈疴,历年不愈。昨因入山采木,经再宿未返,其妻身形忽变,恐人惊悸,谓邻母曰:‘我之身已变矣,请为报夫知之。’及归语曰:‘我已弗堪也,唯尸在焉,请君托邻人舁我,置在山口为幸。’如其言,迁至于彼。逡巡,忽闻如大风雨声,众人皆惧之。又言曰:‘至时速回,慎勿返顾。’遂叙诀别之恨。俄见群山中,有大蛇无数,竞凑其妻。妻遂下床,伸而复曲,化为一蟒,与群蛇相接而去。仍于大石上捽其首,迸碎在地。”至今有蛇种李氏在焉。(出《玉堂闲话》)
【译文】
后唐末帝清泰年间末期,有个徐坦参加进士考试,落榜了,向南到江陵去游玩,接着到峡州,寻访老朋友。旅行途中暂时住在富堆山下的一个古老客店,这天晓上刚刚弹完琴写字,忽然看见一个形象枯瘦的樵夫,脸色愁苦象是有悲惨的事情。徐坦于是询问事情的原由。樵夫的眼里流着泪说,“我就居住在这个山里,姓李名叫孤竹,有个妻子先前得了重病,一年多了也不好。昨天我因为进山砍树,过了两晚没回家,妻子的身形忽然发生变化,害怕惊吓了别人,对邻居家的大娘说:‘我的身子已经变化了,请替我告诉丈夫。’等我回家,又对我说:‘我已经不能忍受了,只有尸体还在,请你托邻居家的人抬着我,放在山口处,就是我的幸运事。’照她说的做了,把她送到山口,不多一会,忽然就象是听见大风雨的声音,众人都很害怕。她又说:‘到时候赶快回去,千万不要回头看。’于是互相叙说永别的遗憾。不久就见群山之中,有无数条大蛇,争着凑到妻子的旁边。妻子就下了床,伸开身子又一弯曲,变成了一条大蟒蛇,与群蛇会合在一起走开了。还在一块大石头上碰头,人的头骨迸碎了掉在地上。”到现在还有蛇种李氏的传说。
张氏
王蜀时,杜判官妻张氏,士流之子。与杜齐体数十年,诞育一子,寿过六旬而殂殁。洎殡于家,累旬后,方窆于外,启攒之际,觉其秘器摇动,谓其还魂。剖而视之,见化作大蛇,蟠蜿屈曲,骨肉奔散,俄顷,徐徐入林莽而去。
又 兴元静明寺尼曰王三姑,亦于棺中化为大蛇。其杜妻,即晚年不敬其夫,老病视听步履,皆不任持,张氏顾之若犬彘,冻馁而卒。人以为化蛇其应也。(出《玉堂闲话》)
【译文】
王氏在蜀地称帝时,有一个杜判官的妻子,是读书人家的女儿,和杜判官结婚几十年,生育了一个儿子,过了六十岁死了。等到在家里收殓好,几十天以后才下葬在野外。启动棺材的时候,就觉得棺材在摇动,以为是张氏还魂了,打开一看,只见张氏变成了一条大蛇,盘绕弯曲着,全身的骨肉都迸散着,不一会,就慢慢地爬进密林中去了。
兴元地方的静明寺有个尼姑叫王三姑,也是在棺材里变成大蛇的。那个杜判官的妻子,是因为她晚年不敬重丈夫,丈夫年老有病,看东西,听说话以及走路,都不能自己照顾自己,张氏象对猪狗一样地对待他,因此她的丈夫受冻挨饿而死。人们认为变成蛇是她的报应。
顾遂
郎中顾遂尝密话,其先人尝宰公安,罢秩后,侨寄于县侧荆江之壖。四面多林木芦荻,月夜未寝,徐步出门,见一条物,巨如椽,横于地。谓是门关,举足踢之,其物应足而起,自胸背至于腰下,缠缴数十匝,仆于地,懵无所知。其家讶其深夜不归,使人看之,见腰间皎晶而明。来往碣于地上。逼而视之,见大蛇缠其身,解之不可。于是取利刃断其蛇,一段段置于地,弯弯然不展,缴勒闷绝,因而失喑,旬日而卒。(出《玉堂闲话》)
【译文】
有个叫顾遂的郎中曾秘密地说,他的祖先曾经主管过公安县,辞官以后,就客居在公安县附近的荆江边了。住处的四面有很多树林和芦荻,一个有月亮的晚上还未睡觉,慢慢地走出门外。看见有一个条形东西,象个大椽子,横在地上,以为是门上的横闩,抬起脚来踢那东西,那个东西顺着脚跳起来,从胸背一直到腰的下面,缠绕了几十圈,仆倒在地上,就迷迷糊糊地什么也不知道了。他的家里人惊讶他深夜不归,派人去看看他,只见他的腰里皎洁明亮,在地上来回地滚动。走近一看,只见一条大蛇缠着他的身子,不能解开。于是拿来锋利的刀砍断了蛇,一块块地放在地上,弯着身子伸展不开,被缠绕勒得气闷昏死过去,接着就说不出话来,十天后就死了。
瞿塘峡
有人游于瞿塘峡,时冬月,草木乾枯,有野火燎其峰峦,连山跨谷,红焰照天。忽闻岩崖之间,若大石崩坠,輷磕然有声。遂驻足伺之,见一物圆如大囷,碣至平地,莫知其何物也。细而看之,乃是一蛇也。遂剖而验之,乃蛇吞一鹿,在于腹内。野火烧然,堕于山下。所谓巴蛇吞象,信而有之。(出《玉堂闲话》)
【译文】
有人在瞿塘峡游玩,当时是冬月,草木都干枯了,有野火在山峰上燃烧,连着山烧过山谷,红色的火焰照亮了天空。忽然听见在岩石山崖之间,象是大石头崩裂落地,轰隆隆互相碰撞着发出声音。就停下脚步去察看,看见一个东西圆圆地象个谷仓,滚落在平地上,不知那是个什么东西。仔细地观察它,竟是一条蛇,就剖开检验它,原来是蛇吞吃了一只鹿在肚子里,野火燃烧,掉在山下。人们常说的巴蛇吞象,相信会有这样的事。
靳老
恒州井陉县丰隆山西北长谷中,有毒蛇据之,能伤人,里民莫敢至其所。采药人靳四翁入北山,忽闻风雨声,乃上一孤石望之,见一条白蛇从东而来,可长三丈,急上一树,蟠在西南枝上,垂头而歇。须臾,有一物如盘许大,似虾蟆,色如烟熏,褐土色,四足而跳,至蛇蟠树下,仰视,蛇垂头而死。自是蛇妖不作。前沣州有鹍鵊雏,为蛇所吞。有物如虾蟆,吐白气直冲,坠而致死,得非靳老所见之物乎?凡毒物必有能制者,殆天意也。(出《北梦琐言》)
【译文】
恒州的井陉县丰隆山西北方的一个很长的山谷中,有毒蛇盘据在那里,能伤人,乡里百姓没有人敢到那里去。有个采药的人叫靳四翁进入北山,忽然听到有刮风下雨的声音,就登上一个孤石向远处看去,只见有一条白蛇从东面爬来,大约三丈长,急急地爬到一棵树上,盘在树的西南方的树枝上,垂着头歇着,一会儿,有一个东西象盘子那么大,样子象是蛤蟆,象烟熏的褐土色,用四个脚跳着,到了大蛇盘踞的树下,抬起头看,大蛇垂着头死了。从此蛇妖的事就没有了。从前沣州有鹍鵊的雏鸟,被蛇吞吃了,有个东西象蛤蟆,直冲着蛇吐出白气,蛇从树上掉下来死了。莫不是靳老所看见的东西吗?凡是有毒的动物一定有克制它的东西,全是天意呀。
景焕
景焕为壁州白石县令,行陟巴岭,峻险万仞。约七八程,达玉女庙,或有巨虺横亘其前,径可七八尺,鳞甲不啻开扇许大,头尾垂在山下,唯闻折木,震响山谷。童仆辈尽股栗惊骇,莫能前进。于是旦驻山穴,因登高望之,竟目方见其尾。欲谓之龙,龙之行动,必有风雨随之,其日晴明,方见是蛇也。因知吞舟之鱼,翳天之鸟,虫禽之绝大者,信有之焉。(出《野人闲话》)
【译文】
景焕做壁州的白石县县令,步行攀登巴岭山,山岭险峻高万仞,走了约七八里路程,走到了玉女庙,这时有巨蛇横在路上,直径大约七八尺,身上的鳞甲有展开的扇子那么大,头和尾巴都垂在山下,只听见树木折断的声音,在山谷之中震响。僮仆们全都吓得两腿颤抖,不能走路,因此大白天停在山洞里休息。接着又登上高处看那条蛇,目光的尽头才知看见蛇的尾巴。想叫它是龙,但龙的行动,必然有风和雨伴随着,那天天气晴朗,才看见的乃是蛇。由此可知,能吞掉小船的大鱼,翅膀能遮蔽天空的大鸟,爬虫类飞禽类中长得极大的,确实是存在的。
舒州人
舒州有人入(“入”字原阙,据明抄本补。)灊山,见大蛇,击杀之。视之有足,甚以为异,因负之出。将以示人,遇县吏数人于路,因告之曰:“我杀此蛇而有四足。”吏皆不见,曰:“尔何在?”曰:“在尔前,何故不见。”即弃蛇于地,乃见之。于是负此蛇者皆不见,人以为怪,乃弃之。案此蛇生不自隐其形,死乃能隐人之形。此理有不可穷者。(出《稽神录》)
【译文】
舒州有个人进入灊山,看一条大蛇,就打死了它。看那条蛇,长着脚,对此他觉得很奇怪,因而背着蛇出了山,准备把蛇带给大家看。在路上遇到了几个县吏,就告诉他们说:“我杀的这条蛇有四只脚。”县吏们都看不见他,说:“你在哪里?”回答说:“就在你们眼前,为什么看不见我?”就把蛇扔到地上,才看见了他,因此背着这条蛇的人谁都看不见。人们认为是件怪事,就扔掉了蛇。据考查:这条蛇活着时不能隐藏自己的身形,死后却能隐藏人的身形。这种道理是不能彻底弄明白的。
贾潭
伪吴兵部尚书贾潭,言其所知为岭南节度使,获一桔,其大如升。将表上之,监军中使以为非常物,不可轻进。因取针微刺其蒂下,乃蠕而动,命破之,中有小赤蛇长数寸。(出《稽神录》)
【译文】
非法的吴国的兵部尚书贾潭,说起他的一个朋友是岭南节度使,曾得到一个桔子,桔子象一升那么大。准备写篇表文把桔子献给皇上,监军中使认为是不平常的东西,不能轻易地献上去。于是拿过针来刺桔子的蒂部,蒂部竟然能蠕动,让人切开桔子,桔子里有条几寸长的小红蛇。
姚景
伪吴寿州节度使姚景,为儿时,事濠州节度使刘金,给使厩中。金尝卒行至厩,见景方寝,有二小赤蛇戏于景面,出入两鼻中。良久景寤,蛇乃不见。金由是骤加宠擢,妻之以女,卒至大官。(出《稽神录》)
【译文】
非法的吴国的寿州节度使姚景,在他小的时候,事奉濠州节度使刘金,在马厩中干活。刘金曾经突然地走到了马厩的地方,看见姚景刚刚睡下,有两条小红蛇在姚景的脸上游戏,从两个鼻孔中进进出出,很长时间后姚景醒了过来,小蛇就不见了。刘金从此就特别地对姚景宠信和提拔,并把女儿嫁给了他,姚景最后终于做了大官。
王稔
伪吴寿州节度使王稔,罢归扬都,为统军。坐厅事,与客语,忽有小赤蛇自屋坠地,向稔而蟠。稔令以器覆之,良久发视,唯一蝙蝠飞去。其年,稔加平章事。(出《稽神录》)
【译文】
非法的吴国的寿州节度使王稔,免官回到扬州,做统军官,坐在厅堂里,和客人说话。忽然有一条小红蛇从屋顶掉到地上,向着王稔蟠踞着。王稔让人用器具扣住小蛇,很久以后打开看,只有一只蝙蝠飞走了。那一年,王稔被委任兼作平章。
安陆人
安陆人姓毛,善食毒蛇,以酒吞之。尝游齐安,遂至豫章。恒弄蛇于市,以乞丐为事。积十余年,有卖薪者,自鄱阳来,宿黄倍山下,梦老父云:“为我寄一蛇与江西弄蛇毛生也。”乃至豫章观步门卖薪将尽,有蛇苍白色,盘于船中,触之不动。薪者方省向梦,即携之至市,访毛生,因以与之。毛始欲振拨,应手啮其乳,毛失声颠仆,遂卒,食久即腐坏,蛇亦不知所在焉。(出《稽神录》)
【译文】
安陆县有个姓毛的人喜欢吃毒蛇,用酒把蛇吞下肚。曾经到齐安游玩,又到了豫章,常常到集市上玩蛇,靠当乞丐过日子,这样生活了十多年。有个卖烧柴的人,从鄱阳县来到这里,住在黄倍山下,梦见一个老人对他说:“替我送一条蛇给江西玩弄蛇的毛生。”于是到豫章的观步门卖柴快要卖光了,有一条苍白色的蛇盘在船上,触一下蛇,蛇不动,卖柴的人才想起以前做的梦。就携带着蛇到集市上去,寻找毛生,接着把蛇给了毛生。毛生刚要弄蛇,蛇就咬中了他的乳房,失声跌倒,就死了。尸体一顿饭的功夫就腐烂变坏,蛇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首页 上一页 共9页
返回书籍页